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

2024-06-18

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共8篇)

1.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 篇一

国际会计人才缺口巨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CFO这一职务正在成为新的热门职业。从华尔街到伦敦,再到中国内地,以企球业精英姿态出现的CFO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新的成功。权威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急需9万名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会计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意味着我国会计行业的专业人才正面临着拓宽国际视野和应对能力,向国际化、专业化迈进的崭新挑战。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奇缺的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问题,香港城市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决定联合在深圳地区推出国际会计硕士课程。而本次课程的宗旨,正是培养一批现代化、国际化的高层财务管理人员。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香港大学中唯一设有招收国际会计硕士专业的院校,城大与哈工大合作开设这一课程,在内地尚属首次。在包括香港、台湾、大陆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地区院校排行榜中,香港城市大学的名列第七,全球排名332位。而作为城大在内地的合作伙伴,哈工大则拥有着80多年的历史,在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颇具盛名。正因为如此,城大与哈工大的合作被视为是教育领域的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一个可以创造成功的新的机遇,一个全球热捧的热门职业将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国际会计专业的硕士课程起步。

城大认为,一名现代意义上的CFO,必须突破传统财务视野、从战略高度把握财务管理、公司治理、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及其运作手段;必须大量接触国内外前沿性的财务管理知识和信息;真正具备全球战略眼光、深入了解相关国际规则。而城大的办学特色正好与这一要求不谋而合。“以科研带动教学,课程设置与世界科技发展同步,完善、缜密的教学评估、监督体系确保课程的最高品质”是城大一贯坚持的`办学特点,这样的办学特色无疑更有利于培养系统掌握国际会计理论,具备国际会计专业技能、了解国际会计惯例与国际会计业务的高级国际经济专业人才。不仅如此。城大所提倡的“全人”教育同样值得称道,“敬业乐群”这一城大引以为荣的校训,在塑造优秀的职业素质的同时,还赋予了学员全新的人格魅力。敬业旨在人格的培养,对专业知识敬慎以待,包括帮助学员树立现代学术的专业精神与专业道德;乐群则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是个体人格的成长,另一方面则提倡群体精神,社会关怀与造福人群。这种既“务虚”更“务实”的教育模式,自然会让学习者受益非浅。

会计

2.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 篇二

一、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 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是综合能力很强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 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国际化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拥有国际专业视野, 熟知国际会计准则, 了解国外市场运作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掌握最新行业知识, 始终站在专业、行业的前沿。

其次, 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不断继续学习的能力。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努力做到思维清晰, 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 并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中找到联系进行归纳分析, 从而有效监督企业的经济运行并解决各类财务问题。

再次, 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应该掌握专业、精准的财务英语以及熟练的英语沟通技巧, 从而能够从容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最后, 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 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 对工作严谨认真, 一丝不苟, 并且应该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二、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必要性

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国际化, 而会计人才是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加快会计人才的国际化进程具有实际意义, 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势在必行。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大形势下,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并实现其经营目标, 必须不断优化其经营管理, 改进产品质量, 降低劳动耗费, 为了适应这一要求, 会计除了要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核算信息外, 更要发挥其预测和决策的职能。

三、完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 改革高校会计专业, 使其适应国际化需求。

从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上看,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用人单位反映新招聘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太差, 缺乏必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此, 高校会计专业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当前形势, 高校会计专业改革应该面向国际化, 应该按照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来培养在校大学生, 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国际化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以及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分析高校会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详细的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教材改革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 要加强教材内容的时代性。高校应根据国内学科建设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进行教材内容调整, 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其次, 要加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社会上与会计人员相关的各种考试, 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职称考试) 、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 (CPA) 以及ACCA等国外注册会计师考试, 力争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为毕业时找工作增加自身价值;最后, 要加强教材内容的国际性。教材内容应积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 部分课程还可直接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并争取用双语授课,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应以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为目标, 创新出一种新的适应国际化需求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胜, 将学生摆在主体位置, 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将来成为国际化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践教学。高校应该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 并加强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 使教材的内容符合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要, 从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外, 建议学校应该多方面争取更多的实习经费, 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师资队伍。首先,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只有高校教师自身素质过硬, 他们才能以身作则, 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大学生, 并为他们将来成为优秀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 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高校应该鼓励并支持教师继续深造, 考取在职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研究生;而教师也应该积极努力, 密切关注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掌握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力争在课堂上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后, 高校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二) 培训优秀在职会计人才, 使他们成为国际化会计人才。

首先, 要科学选拔基础好、有潜力的优秀在职会计人才作为培训对象。国际化会计人才是会计行业的领军人才, 因此选拔培训对象要立足高起点, 并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 从全国在职的高层次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理论工作者中, 挑选诚实守信、年富力强、潜力较大的人员进行培训;其次, 要制定科学培训方案, 对选拔出来的优秀在职会计人才进行培训。培训的重点应放在能力的培养, 并应采用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从而实现全面培养和提升培训对象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庄学敏.建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10.

[2]何军峰, 黄红球.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会计之友, 2009.5.

[3]刘建群.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才培养.会计之友, 2009.10.

3.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 篇三

关键词:国际化会计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F24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00-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金融得到了迅速发展,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增加,经济全球化使会计的规范领域超过国界,这一过程客观上需要有统一的会计商业语言来提供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使会计形成国际化趋势。与此同时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不仅要精通国内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而且要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惯例、国际财务环境,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并且能熟练地应用外语、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然而据市场调查,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层次的财务人员供大于求,而高层次会计人才却非常紧缺。高等院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素质及国际竞争能力的会计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设计与管理,主要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基本归属于教学模式的层面)等方面的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总体而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条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然后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评价制度等。因此,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制度这三个要素不可或缺。

其中:(1)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就业市场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过程;(3)定期对培养过程进行评价;(4)根据定期评价结果及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变动情况及时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修订;(5)人才培养模式及社会对国际化会计人才需求变动情况随时进行信息循环。

三、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培养目标

目标指导行为,因此目标决定行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灵魂和导向,是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过程。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认为,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是让会计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便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能从事学习。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里查德·E.弗拉赫惕,1997)。由于会计是一门社会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确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时,应遵循“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原则进行。在结合当前市场对国际会计人才的需求时,应将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优化培养过程

高校培养出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将接受市场用人单位的检验,这些会计人才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方的要求,将直接取决于培养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过程包括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国际化会计人才的质量必须重视以下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1.设置“循环式”动态的课程体系。结合会计学科的特点,适应当今经济日新月异的形势,根据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学校应建立一套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的会计教育课程体系的“循环式”动态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首先,根据市场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及会计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制定出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其次,对该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该课程体系进行定期考核评价。最后,根据定期的课程体系评价结果、国际国内会计准则的变革及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变动情况,及时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修正。该“循环式”动态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标准及对会计知识的及时更新,科学调整课程体系的内容。

2.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学生成为机械式学习的被动主体。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就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应将“案例教学”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入会计教学的课堂。“案例教学”是利用国际国内知名大公司真实的或者仿真的会计信息,让学生充分参与扮演不同的角色,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为企业决策提供会计信息支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和启发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老师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会计实践环节教学使得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下转第102页)(上接第100页)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缩短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时间,而且也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将会计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相结合,会计模拟实验通过重塑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使学生在这种仿真环境中,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亲自动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到财务分析,然后再将上述过程在会计软件上进行操作,让学生在真正接触手工会计的同时,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该方法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4.重视职业素质培养。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特征,是会计人员有效地开展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素养。根据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普遍看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实际动手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与外语的应用能力。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提出的能力要求,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准绳,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5.强化师资培训。要培养具有国际标准的会计人才离不开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教师,作为国际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应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教学,具备丰富的前沿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复杂实务操作技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外语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一方面,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通过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办学的方式达到长期稳定的师资培训,定期安排教师出国留学或访问,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英语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同时还可以从企业单位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聘请学术水平高、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进一步提高现有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完善培养评价制度

培养评价是指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对培养过程及培养人才的质量作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完善的评价可以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对培养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解。科学的评价制度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保证评价内容、标准的多元化。鼓励教师、学生、企事业单位参与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有利于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企业参与评价有利于学校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培养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学院教研课题“市场定位下的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人才需求的实践调查”的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才俊培养计划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王琴.会计国际化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财会通讯,2008(3)

2.沈英.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财会通讯,2006(4)

3.叶怡雄.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会计之友,2011(2)

4.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 篇四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化 姓 名: 李娇 专 业: 会计电算化平级: 12级 指导教师:

年 月

论文提纲

一、序论

1、中心论题: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写作意图: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二、本论

(一)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1、经济转九时期我国会计的问题

2、中国现阶段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

1、提高认识

2、完善教育

三、结论

做会计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的理念,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必须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和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就重点对于中国会计当今的国际化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国际会计发展现状,确定我国会计国际化这一趋势的必然性,并了解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会计从与国际准则协调到趋同的概况。同时从宏观的角度对该课题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关键词]会计 国际化 会计准则 趋同

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信息提供方式,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了充分的共享信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加剧,世界范围的经济交往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引起的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必然要求会计准则推行国际化。我们应深刻理解会计国家性与国际化的辨证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加快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已然是放在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且紧迫的研究课题,如何能准确地理解会计国际化,妥善处理当前国际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所谓会计的国际化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生活中的“商业语言”而为国际社会所普遍适用。它要求通过比较、协调和处理各国之间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方法的差异,寻求处理国际经济业务对双方都能适用和接受的会计模式,包括国际企业会计、国际比较会计、国际社会会计、国际审计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且正在各国积极转化为实际行动,会计国际趋同的现象也备受瞩目。

(一)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国际经济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融入国际经济的潮流,想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准的发展,脱离国际贸易市场和世界资本市场是难以实现的。而会计作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各国会计事务处理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化,使全球的经济情况能公允地 体现出来,方便合作与对比。

(二)会计国际化是跨国筹资、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的需要随着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发展,企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大。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国际间的贸易交往逐渐频繁,倘若没有相对一致的国际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国家会计报告制度的差异,将导致企业进入跨国市场筹资的困难,增加其依据不同资本市场规定调整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作业和上市成本,不同准则的存在也必将给他们带来评价公司风险和收益的困难,因此国际间的合作迫切需要各国公司基于一致会计准则带来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目前关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社会上各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会计将成为各待业中的人下热门专业,其社会地位和收入也会慢慢地提高。

经过调查研究,70%会计类法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就业,30%选择继续深造学习。站在70%的毕业生 看,他们认为即使再继续深造是后还是需面积毕业在就业困难的状况,不如早早的勇敢对社会,在社会生活中 果经验和社会交际圈,而且对于会计这一职业,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专业经验必定是在社会上立足的最好筹码。

造成这些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能把理信纸和时间相结合,工作实践较少的会计是一门靠经验生存的行业,现今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去真正的实践,因此在以后的就业中没有做好铺垫。

2、大部分大学生的“天之骄子”观念根深蒂固,自身以认识错误,导致自身丧失进取心,妨碍综合素质的提高。

3、现今大学生普遍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职业观念淡薄。

4、现今大学生认为寒窗十余载,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因为 了,没有了奋斗拼搏的劲头。

5、缺少系弘化、专化化、个怀化的就业指导。目前,人才市场上出现“有人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现象。

三、社会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各项需求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在伦理道德、职业判断、沟通与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等当面具备较高的职业教养,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查找,了解到目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如下:

1、管理人才:精通财务知识,懂得管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融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资本运作程序,需求与学历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

2、一般会计人员:熟悉掌握会计电算化、各软件的使用,责任心强,认真仔细,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会计相关业务。

3、经账员、保管员等:业务熟练,责任心强,一般由企业自己培训。以上是笼统的介绍了,目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而会计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也是与日俱增。

(一)招聘会计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个企业侧重于实务,因此对于会计人员公司更侧重于工作经验的人员。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

1实际经验不足,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以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实务经验不足,没有职业规划以及能力与职业的定位。

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我地加以解决而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意见和见解。

(二)专业需求中,中高的会计人员解决目前初级跨级人员实在太多,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烽中中高级职称以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少。目前在初级会计人员已经 对饱和,甚至过剩。中高给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 4 争的对象,就目前的供需比例看,中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企业对财和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需求的情况 :

1、业务素质: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就必须不断深化业务素质。

(1)巩固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要有广喾的知识面(3)掌握会计电算化(4)较强的实践能力(5)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四、中国现阶段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历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面对市场运作的国际化和经营的全球化,学习国外先进的会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国际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已不可逆转。2000年至今,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贴合的步伐明显加快,协调的领域也在不断日益扩大,趋同工作的每一步都是在积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又充分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适当的解决方法。在整个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我们逐步由被动状态转入主动状态。

(二)对于中国会计国际化“急于求成”的错误认识即很多人一味的追求、完全贴合欧美的会计制度准则,强调会计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会计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反映着一定社会环境的要求,同时又受一定的社会环境所制约。由于各国会计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各国会计实务一些处理方式的种种不同。会计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以及教育等。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在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中,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残余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进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和考 5 证,其中如何协调也需要我们在摸索中前进。

(三)在现实中对一些更新过后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其实际操作很多企业却并未按照条款要求的实施到位,仍然保留着惯有的处理方式,这明显是态度的不端正导致的,因此,我们要加紧对新准则的宣传学习,对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严肃处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走上了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并且进展很快,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则远远落后于会计准则。

五、正确对待我国的会计国际化的策略建议

(一)要正确认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中国会计的国际性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在这一渐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会计的中国特色为前提,掌握一定的原则:

一是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必须既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交往,又有利于维护我国自身的利益。在大方向上维护我国经济等方面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改革我国会计体系中不适应国际会计惯例的方面,与国际化贴合,以求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的国际经济交往。

二是必须与国际会计协调的总体进程基本一致、并且做到循序渐进。我国应当走出去听取他国在会计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尽可能的少走弯路。

(二)正确对待国际性,要求我们应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引进并且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与技术方法,从而尽可能地与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理论和实务时,必须对世界各主要国家会计都进行研究,必须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糟粕取精华的认真态度,视需要和优劣而选择借鉴对象。

(三)通过争取国际会计界话语权,反被动为而主动。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姿态、以各种形式、真正地作为成员、作为主人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从中学习其制定的背景、实质意义,同时针对情况提出我们的想法和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更实际的可以我国会计准则与缩小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四)不断改进和提高会计教育水平加强国际性的双向会计交流。教育是未 6 来发展的奠基石,提及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必然仍存在着差距,在此笔者提议在财经类高等学校中可以设置一系列介绍国外会计、国际会计的相关课程,如西方会计、经贸外语等,使每一个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能熟练掌握国际会计知识,并能将其中与中国不同的处理方式区别开来,以便进行更深层次的协调。同时,有条件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可以建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研究机构。这将有利于我国会计行业的人才储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经济合作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不断加强,加上随着各国自身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会计准则不断地加以修订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应当正确理解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辨证统一关系,避免极端化。在加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保护我国民 族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利于我国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国际会计实务协调一致。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会计的国际化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应当服从经济建设的需要。相信我们只要对会计国家性和国际化之间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以务实的态度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差异,一定能在稳健的发展中取得最大程度的国际协调。

【参考文献】

5.会计国际化哲学思考论文 篇五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会计国际化并非空穴来风,它产生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流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是各国会计走向世界大同的必然要求。经济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朝国际化方向发展。

一、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从哲学角度来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孤立地存在。会计国际化是世界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贸易等各个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均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全球企业兼并的步伐加大,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快,使得减少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推动各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对于提供可比透明的财务信息至关重要,对世界通用商业语言会计的要求也就更为迫切。

二、当今会计国际化面临的困难

(一)各国环境的独特性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致趋势,但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可能是绝对一致的,必然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深深根植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思想、文化等社会因素中,因而具有会计国家化的一面。各国政治、经济、法律体系、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等各项因素必然影响和制约其会计的发展。因此,要在各个环境不相同的国家实施统一的会计准则与模式,是当今会计全球化的一大困难。

(二)各国利益的冲突

在国际会计化进程中,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正是一个政治化过程,其实质是各国利益的斗争与碰撞。因为会计准则规范不同的计量实务和信息披露要求,将影响不同的利益团体的利益,它总会或多或少地有利于某些国家,不利于另外一些国家。国际会计准则由谁制定,其内容是更多地体现英、美国家(包括欧洲)会计准则的精神,还是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的是英、美国家会计准则的精神,那么英、美国家在这场会计国际化运动中将大受其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将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去实现其本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该进程中所发生的大量改革成本和风险也将主要由这些国家来承担。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仍存在着不同的会计模式。因此,推行世界会计的本质是对各国利益的协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甚至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却是必然的。满腔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为其发展开辟道路是我们对待新生事物的正确态度。会计全球化作为一种新事物其要被所有环境和利益各不相同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和接受还需要时间的磨合,虽然目前会计全球化困难重重,但会计始终是国际化的会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会计国际化的趋势在不断增强,会计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并在实际中把握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准确路径。

三、我国应对会计国际化的态度

(一)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它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在会计国际化过程中,我国要积极吸收国际上有用的准则,以推动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但更主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我国完整的准则体系,推动我国会计实务的进步。最根本的是要争取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权,维护我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会计国际化应当是双向性的。我国一方面要遵循国际会计惯例,另一方面,我国会计也要成为国际化会计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仅局限于遵守国际会计惯例,而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使得国际会计准则能在一定程序上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为会计不仅仅是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国家利益问题。现在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经过改组,主要为英美国家所控制,这是一个很不利的局面。我们已经获得了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的一个席位,应该把握好这个机会,不仅要针对国际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恰当、中肯的意见,而且要建议采用一些有利于我国的做法,争取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出现一些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应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培养一批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会计学家,扩大对国际会计界的影响力。

(二)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道路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各种矛盾的共同点、共同性,或称“共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不同事物各自的特点、特性,或称“特殊本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于这一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括特殊性的普遍性是不存在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分析任何问题都要坚持矛盾分析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存在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因此必须要参与到国际化的大趋势中来。但在国际化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定环境。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容量都还较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会计传统也与其它国家不一致。故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忽视我国的实际去谈会计国际化只会在国际化过程中迷失方向,

当前我国的会计实务从根本上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对于不同种类的会计实务应采取不同的国际化策略:

第一类是国的经济交易事项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而且两者所处的环境也相同的会计实务。对于这类交易事项,我国应积极促进其与国际财务报告的准则的趋同。第二类是我国的交易事项在形式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其经济实质并不相同。对于这类交易事项,我国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来规范其所应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三类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经济交易事项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可能还没有,或者才刚刚起步。对于这类交易事项,我国应展开有关研究,作好相关准备工作,待该类交易事项实际发生或者较为成熟时,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有关会计原则。第四类是我国特有的一些经济交易事项,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没有的或者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没有规范。对于这类经济交易事项,我国需要制定其专门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规范。

6.会计标准国际化若干理论的研究 篇六

摘要: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会计标准国际化方面已做出了巨大努力,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内的会计标准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这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潮流,是未来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也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共同课题。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实质是各国的利益之争,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的认识。

关键词:会计标准 国际化 含义 思考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加入WTO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体现,同时要求我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一方面便于国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我国在会计制度改革时,考虑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及我国加入WTO的要求,改革的力度相当大,内容十分丰富,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的最新成果,做到了既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改革后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基本实现。下面主要就会计标准国际化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7.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 篇七

一、会计专业国际化教学目标的定位

(一)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英美等发达国家在会计专业教学目标中均明确指出:学校的培养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未来作为一名专业会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可见,会计专业国际化教学目标应凸显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卓越会计人才,不仅应具有个人技能和实用技能,还应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技能以及人际交往技能等。因此,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管理信息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提升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更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形成会计人才供给和需求紧密相连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明确不同培养阶段的教学目标。

英美等发达国家对会计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细分,对于本科各个阶段,无论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还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均存在显著差异。英美等国教师针对不同层面学生,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特长和技能水平在广度、深度以及运用性上均有所侧重。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会计专业教学中需根据卓越会计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等不同培养阶段的教学目标,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和纵向提升的教育理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会计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设置递进式专业课程层级。

英美等国的会计专业课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级,依次为基础教育、普通商科教育、普通会计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层级层层递进、相辅相成,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有效保障了专业人才的递进培养模式。

借鉴英美等国的专业课程体系,我国可以结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体系层级。第一层级为通识教育,体现培养目标中的“厚基础”,主要包括外语、数学、计算机、应用文写作、政治理论、法律等课程;第二层级为商科基础教育,体现培养目标中的“宽口径”,主要包括微(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金融学、财政学等课程;第三层级为专业核心课程,体现培养目标中的“高素质”,主要包括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学、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分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专业英语等课程;第四层级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现培养目标中的“强能力”,主要包括税务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

(二)整合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

英美等国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侧重跨学科的融合,如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将会计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讲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并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和决策。财务与数学建模课程将数学、统计学与会计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解了财务指标的经济含义,以及如何选取变量并建立检验模型。

会计专业知识与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卓越会计人才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最终使得兼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高级会计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服务,增强会计专业的社会价值。

(三)协调学位课程科目与资格考试科目。

英美等国侧重会计职业和会计教育的紧密配合,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学会等机构密切关注会计教育的发展状况,并通过有效渠道及时将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建议反映到教育界,教育界以职业界的需求为导向,及时优化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满足职业界的需求。英美等国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科目与当地特许会计师协会资格考试科目有着密切衔接,学生在取得会计专业学位的同时能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豁免科目。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部分高校的做法,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在学位课程体系中引入CPA辅导课程。在注重提高卓越会计人才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学位课程科目与资格考试科目的协调衔接能有效缩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三、会计专业国际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引入启发式、互动性、多元化的会计教学模式。

英美等国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入了会计教学新模式。启发式教学是学校改革的标杆,强调教师的授课应集中在重点文献主题观点或重难点的介绍和启发;互动性教学要求从以往的教师单向性演讲转变为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性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是指通过采用案例讨论、小组协作、学生演讲、实务界人士讲学、模拟仿真教学、情景式教学、商界联络等多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会计专业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复杂,会计知识不断更新、深化,学习技能的掌握尤为重要。在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教学中,启发式、互动性、多元化的会计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思维的活跃性,全面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塑造学生“批判性思考”的思维方式。

英美等国学生对每门课程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主要是通过课后阅读教师列出的大量参考文献,系统自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完成作业或课程论文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阅读相关资料,结合所学课程的理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相关证据(如文献评述、模型以及数据)来有力支撑观点。该过程突出强调学生具有“批判性思考”的思维方式,能够对各种渠道获取的知识进行深度辨别、解释和评价。

在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利用“圆桌会议”“案例讨论”“小组作业”和“课程论文”等教学方式指引学生塑造“批判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如要求学生自己判断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或不确定环境下会计事项应当如何处理,对相关主题的会计研究现状进行批判性评价,对研究方法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三)培养学生利用资源自主学习。

具体来说,英美等国侧重培养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数字资源获取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与教师的互动和反馈,并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新闻媒介、财经杂志拓展专业知识等。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会计教育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且会计专业知识更新的幅度和速度日益增大,可见,卓越会计人才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会计专业国际化课程考评的优化

(一)多样化课程考评手段。

英美等国会计专业课程的考评手段多种多样,如课程论文、实验报告、案例分析、小组作业、小组演讲、模拟操作和期末考试等。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将课程评定方式、标准、权重告知学生,且考试试题相当大比例的题型为主观题,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理论分析的逻辑性、合理性、深刻性以及对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内在相关性的把握程度来评分。

我国现行的课程考评手段单一,基本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期终综合成绩。课程考评侧重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有悖于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我国课程考评手段应多样化,引入课程论文、实验报告、案例分析、小组作业、小组演讲、模拟操作等方式并增大其在考核中的权重,形成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体系。

(二)融入“过程”考评。

与英美等国的考评方式相比,目前我国的课程考核方式侧重“结果”考核,“过程”考核缺失,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不足。“过程”考评的融入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过程考核需按照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进程中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过程考核可采用的形式有:单元测试、阶段性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定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等。通过过程考核,教师能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动态调整教学计划;学生能及时地调整学习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赵改玲,孙家平,刘海英.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商业会计,2015,(23).

[2]张海兰,刑伟平.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探讨---基于会计国际化背景下能力培养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3,(10).

[3]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

8.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 篇八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含义比较宽泛的概念,是一个“比较一协调一趋同一统一”的由弱变强的过程,这一顺序客观地描述了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最近几年才被广泛运用的新名词,是对全球会计国际化更深层次的描述。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成功后,正式提出“趋同”概念。会计的国际趋同意味着各国向单一的会计标准过渡。

一、部分国家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情况

(一) 美国

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改组前和改组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对美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环境。美国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制定的GAAP,得到了包括IASB在内的多方认可,效仿,借鉴和吸收。2011年,美国证监会就此问题发布工作人员立场报告,建议采用“趋同认可”的策略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入美国会计准则体系,并征求各方意见。具体而言,在5—7年的过渡期间运用“趋同”策略,处理现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之间的差异,而在过渡期结束后,根据美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希望与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取得一致。

(二) 欧盟( EU)

欧盟是世界上最早积极表态支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的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2001 年, EU 建议所有已在欧盟国家上市的约7000 家公司( 包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最迟不超过2005 年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并建议要在2007 年之前将这种要求扩展到所有拟在欧洲上市的公司。此外, 还允许欧盟成员国自主决定是否要求本国的非上市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或单独的财务报表。欧洲议会投票于2003 年通过上述立法草案,因此该草案现已成为欧洲法律, 要求在各成员国中执行。

(三)澳大利亚对采用IFRS的态度非常积极,明确其国际趋同的长期目标为:通过参与IASB的活动,寻求制定一套单一的国际上可接受的会计准则,该准则既能在澳大利亚国内又能在全球其他地方采用,从而使澳大利亚获益。当澳大利亚认定IFRS内容不适,它将作出主动而准确的取舍决定,采纳自己认定的最佳处理方法,并努力影响IASB采纳此法。

(四)俄罗斯

俄罗斯则是一个权力距离较大的民族,比较崇尚集体精神,倾向保密。俄文化具有双重性,表现为彻底的极端性。从俄罗斯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其特点上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会计准则并不像原来设想的那样与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完全接轨,在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可以说,俄罗斯会计准则中大约只有50%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

二、我国现阶段会计国际化进程特点

2006 年财政部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京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 正式宣布中国会计准则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这就标志着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开始。我国属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具有特定的法律基础、经济环境和文化特色,这就决定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必须创新模式,走立足国情的国际趋同之路。笔者以为,我国现阶段会计国际化进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国际趋同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并不是一种盲目的、被动跟从的选择,而是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主动选择。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可以获得国际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好处和方便,而对于未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而言,由于世界上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国家的增多而相应地导致需要“翻译”的会计准则的种类减少,从而降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交流的成本,可以得到有关的好处和方便。

(二)渐进过程中提速的国际趋同

与分阶段逐步完成趋同的欧美国家不同,我国对于会计国际趋同遵循了渐进过程中的提速趋同策略。渐进地导入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国家会计制度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性和降低财务报表清晰度,周密确定渐进趋同的范围和速度至关重要。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建议与启示

(一)理性认识,正确对待各方差异

各国会计体系存在差异,只不过是国家社会多样性的反映,体现了他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法律、企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且各国政府从税收的角度出发,不愿协调税收制度,这样,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的税收差异是无法消除的。IASB以及它所制定的IFRS应是全世界各国平等沟通共谋发展的平台,但是目前各国博弈的结果使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努力地遵循IFRS,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避免盲从。

(二)积极参与制度博弈 ,争取会计国际化的主动性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对于我国特有的一些经济交易事项,在IFRS中并没有规范,我们就应该积极争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对我国处理的认可。另一方面,应呼吁IASB在制定IFRS时能够更多地考虑象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经济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特殊会计问题。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我们应该立足于自身的会计环境和国家利益进行博弈选择,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积极推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三)明确态度,坚持会计国际化的持续性

目前来看,欧盟一刀切地强制在各成员国实施IFRS,进展并不顺利。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欧盟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更不能全盘照搬基本上是建立在成熟市场经济基础上的IFRS。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深入,不能一蹴而就。这既是我国国情的实际需要,也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中国财政部于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再次向国际国内社会表达了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原则立场和明确态度,同时提出了我国下一步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季晓东,《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若干问题初步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

[2]张新民,《中国会计的国际化》,中央财经出版社2007

[3]王军. 审时度势 把握机遇,完善中国会计准则[J]. 会计研究 2005

[4]王向红.如何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J].财会研究 2007

上一篇:学生会安全部工作计划下一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训教材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