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民族文化简介习俗

2024-10-12

56民族文化简介习俗(共7篇)

1.七夕节的习俗简介 篇一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传说牛郎织女每年都会在这天夜里鹊桥相会。人们一面欣赏璀璨的星空,假想牛郎织女鹊桥会面的场景,一面吃着各种巧果,为的就是乞巧心智和财智。

“拜织女”,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祷。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

“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七月七日人人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2.七夕节的简介及习俗 篇二

而古人正月及八月、九月都可以乞巧,宋朝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乞巧习俗后来演变成许愿,不限于女性乞求巧手和姻缘。农历七月七日也是魁星爷圣诞,求功名的男子会祭拜魁星。在一些地区如日本则变成祈求一切愿望的日子。

广东、港澳七夕的祭品,包括纸扎七姐盘及献给王母娘娘(左上)、牛郎(左下)、七姐及其六位姐姐的纸衣。

由于过往女子的针黹技术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每逢七姐诞,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名为“乞巧”。其间结会彩楼,预备黄铜制成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渐渐七夕成为“女儿节”。

七夕情人节怎么过

1、来一场浪漫之旅

现在许多夫妇非常喜欢旅行。旅行也是磨练情侣感情的好方法。您可以选择云南、阳光明媚的三亚、白雪皑皑的哈尔滨、优雅的江南水乡等。情人节那天去这些地方很浪漫。如果经济允许,你也可以去欧洲旅行,比如法国的巴黎和普吉岛。

2、烛光晚餐

烛光晚餐是度过情人节最经典、最浪漫的方式。当两个人盛装打扮,面对面坐着,享受美食,聊天时,所有浪漫和温柔的情感都会被积极调动起来。当两个人用充满爱意的眼神交流时,他们对彼此的所有感情和爱都是沉默的。

3、情侣装出行

3.朝鲜族婚礼习俗简介及和汉族对照 篇三

此文从各个角度解析朝鲜族结婚礼仪中的优良和糟粕。和对汉族结婚礼仪的对照。以及其中的借鉴意义。

首先呢,朝鲜族青年男女尊重老人的传统渊源悠长。在结婚时体现的很到位,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汉族貌似没有给父母叩头的习俗,咋结婚时。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鲜族青年男女尊重老人是一种优良的文化传统。体现了朝鲜族孝顺老人的优良传统。而在汉族,父母在结婚中的作用也很大。过去在汉族结婚礼仪中,汉族婚姻的缔结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具体有纳采,媒人到女方家说媒、问名)、纳吉、纳征(送钱财给女方家准备成婚)、请期、初期等六道程序。除了最后一道程序外,婚姻的缔结过程都要背开青年男女当事人进行,因而极不合理。

订亲后,选吉日。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在汉族,有很多因为彩礼问题搞的乌烟瘴气,很多婚姻刚要组建就为财力这些事弄得很不愉快,汉族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一点,朝鲜族人的风俗很好,很值得借鉴朝鲜族人无女方向男方索取财物的陋习,只由男方买些服装和姑娘所爱之物相赠,以表订亲之意。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备丰盛酒席。男方先备牛车,车上铺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傧相,身穿礼服胸佩红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进一无人的房间——室内摆放一桌丰盛酒席,女方给新郎连斟三杯酒。其后,新郎将酒菜各选一点,用一张白纸包上,带上一瓶白酒,请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惬意,女家招待甚丰。接着女家又给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饭,里面埋上三个鸡蛋。新郎要剩半碗饭一个鸡蛋给新娘,象征此后共吃一锅饭,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永成鸾凤之好。傧相于席间也选一点菜肴,带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礼,以谢玉成。然后新娘带妆奁上车与新郎回家。

回归途中,赶车人故意把车赶进横垄地里任其簸簸,同车人欢笑一团,乐不可支。车进村边,村人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新娘。此时由男家向赶车人献出一小桌酒菜。宴罢,赶车在村中转几圈,再乘兴将车赶到新郎家。新郎新娘下车后,步入屋内举行婚礼,仪式与在女方家相似。仪式后,在场男女老幼同歌共舞。此时,新郎新娘“三问三答”,其内容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幼辈的爱抚及双方海誓山盟之类的话语。宴罢,客归,新郎新娘入洞房。婚事完毕。

然而,朝鲜族的婚礼有独特之处。跟汉族很大不同之处。这算不上优良和糟粕,算是一种地域文化特色吧。

16、17世纪以前,这里还沿袭着“男归女家”的旧制。新郎要到新娘家举行婚礼,并在新娘家住至有了第一个孩子之后,方择吉日携妻归家,还要再举行一次盛大的婚礼。现在虽然没有“男归女家”的习俗了,但其影响至今仍可见到。比如,朝鲜族习惯上称娶亲为“入丈家”,丈家即丈人之家。一般来说,在结婚活动中,女方的花销也较男方为多。这点来说,要是短期未怀孕,岂不是一直要住在老婆家不成。

而在汉族,结婚后女方是应该住在男方家的。倒插门的现象是很少的。一般都是住在男方的家里。有的和公公婆婆住在一块,方便看孩子。

结婚的第一阶段仍在女方家里举行,称“新郎婚礼”。第二阶段在男方家里举行,叫“新娘婚礼”。结婚后的第三天,仍要去妻子家里一趟,也可以说是“男归女家”的一种遗俗。

新郎婚礼是在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举行的,分为莫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席宴礼上的食俗内容较多。席上摆满糕饼、糖果、鸡鱼(海味)、肉、蛋等。新郎由宾相、邻居相伴入席。席宴将结束时,给新郎上饭上汤,在大饭碗底放上三个去了皮儿的鸡蛋,新郎用饭时要吃鸡蛋,但不全吃,留一两个给新娘吃,以示体贴。仪式结束后,新娘即随新郎到男方家。行前,新娘要向父母长辈一一叩首告别。

新娘到新郎家后,要举行新娘婚礼。也备有婚宴,菜肴还要更丰收些。除备有各种美味外,还一定要摆上一只烧熟的昂首的公鸡。鸡嘴里面放着一个大红辣椒。新郎新娘要分桌赴宴。宴席摆好后,要先请陪伴新娘前来的女方亲友过目,以示男方不亏待新娘。举行婚礼的当晚,是婚礼最热闹的时候,近亲与邻居要为新郎、新娘举行一次联欢会,唱歌跳舞,直至深夜。然后,由姐姐把夜餐送进洞房,让新娘、新郎共进夜餐。

而在汉族。闹洞房,分喜糖,送嫁装,玩游戏,之类的和朝鲜族大同小异。都是结婚的一些喜趣习俗。

4.56民族文化简介习俗 篇四

栖霞市蛇窝泊中心小学 谭乐林

一、教材分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各族儿女手拉手》主题下的第一课主题。这一课教学内容分“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说自己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节日”“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和“民族习俗与礼仪”六个话题。主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各民族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和团结。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各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

二、学情分析

据课前了解,当前的学生以汉族为主。学生都清楚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但对于各少数民族的分布、民族自治区及相关民族知识却了解甚少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自主探究,习得感悟,联系生活,有理道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

2、教学难点

如何介绍缤纷服饰,特殊歌舞来理解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从此激发学生热爱多民族的统一大家庭,增进民族情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1、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带来2015春晚《大地春晖》的一段舞蹈,请同学们仔细看。

师;看完后,从这段舞蹈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了解到有许多的少数民族,师看来同学们对少数民族都有一定的了解。(板书:民族)

二、知识交流,积淀情感

1、师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对了,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板书:五十六个)

师;同学们目前为止你们对这56个民族了解多少,我这里有几道问题想 考考大家,看谁能抢答对(生:好)(出示图片)(1)、在56个民族中哪个民族人口最多呢?(汉族)(2)、为什么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生:因为其他民族的人数相对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

2、小结:,回答的不错,跟老师一样是汉族的同学请起立。你看多么显而易见的数字啊,我们班的同学又一次证实了汉族是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

活动

(一)“我所知道的民族”抢答竞赛活动

那老师这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图片,我们搞个竞猜游戏,看看谁能最先猜出图片中是哪个民族?准备好了吗?(学生猜)最后一张图了,看谁能抢到。

同学们猜得都挺准。

师: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来区分他们的呢? 生:服装

师:对,最能区别不同民族的标志就是服装(板书 服饰)大家也看到了,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就像祖国大花园中一朵朵美丽的民族花!(板书五十六朵花)

师:那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请写下来。学生展示(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出示56个民族的所有名称),看这就是我们56个民族,56朵花。

活动

(二)民族分布图展示

4、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民族花都盛开在祖国的哪些地域。请同学们认真看民族分布图(出示民族分布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5、师:你的发现很准确。

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心相连的兄弟姐妹。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非常关心,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传递温暖。谁能到前面来找出这五个自治区?请同学们注意看,这五个自治区是怎么分布的。(播放图片)

师:这些自治区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但少数民族人民不但生活好,而且团结向上。

三、汇报交流,释放情感

活动

(三)小组汇报交流

那下面,我们以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为主题开展一次汇报活动。

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身边的以及感兴趣的六个民族的资料。老师把这六个民族做成标签(出示六个牌)。谁收集了满族的资料请举手,收集了朝鲜族资料的同学请举手

现在,就请推选出你们研究小组的组长。注意动作要轻、快,开始吧。请各组推选出的组长举手。各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进行分工,做好汇报准备。(学生准备3分钟)

2、学生汇报

现在,请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汇报前,我们看一下汇报要求。(提要求,幻灯片出示)1.汇报时声音洪亮,汇报内容要清晰 2.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听从组内安排。3.可以对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哪组先来汇报。

满族

生1:旗装是满族的传统服饰,现在漂亮的旗袍就是由满族妇女的服装演变而来的。

生2:同学们看旗装和旗袍真的都是那么端庄典雅,就是呢旗袍在旗装的基础上改的瘦了一点。

生3: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和中秋节。

师:那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喜欢吃的沙琪玛和窝头也是来源于满族(播放图片)

听了这组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生: 我们和满族像一家人,他们爱吃的,我们也爱吃。

师小结:是啊,汉族和满族,其实一直都是彼此交流着、彼此融合着的。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本来就是一家人。

朝鲜族

生1:朝鲜族妇女爱穿短衣长裙,系飘带,色彩鲜艳;男子穿白色短上衣和背心,外出时再加长袍。朝鲜族喜爱穿白衣服,有“白衣民族”之称。有“白衣民族”之称的是(朝鲜族)

生2:朝鲜族是一个“歌舞之乡”。朝鲜族过节时跳帽子舞。这种帽子也极有特色,帽顶上有一根长长的飘带,舞蹈时将头转动,使飘带甩出一个个圆圈,可热闹了。

师:谁看过帽子舞,老师就请你们看一段精彩的帽子舞。想不想看。精彩不?真不愧是“歌舞之乡”的民族。(视频播放)

生3:朝族人很尊重老人。有一个节日就是专门给老人过的,叫回甲节。当老人60岁时家家户户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为老人庆祝生日。

师提问:(播放图片)听了他们的汇报,你喜欢朝鲜族吗?

师小结: 朝鲜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尤其他们尊重老人的优良传统,真值得我们学习!

蒙古族

生1:我知道蒙古族常用哈达来表示敬意和诚心,他们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吉利,因此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师:介绍献哈达的方式(表演献哈达)表演的太形象了。

师提问:假如你来到蒙古,遇到一位热情的蒙古族同胞向你献哈达,你准备怎样接哈达?(走到同学位置上献哈达)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献哈达?你为什么要这样接哈达?(我不是蒙古族,是汉族.他这样有礼貌,我也要尊重他们民族的习俗。)

师小结:,对,各民族风俗不同,但要互相尊重(板书风俗各异,互相尊重)

师:接下来老师请两名同学表演一个动作,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 生;(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师: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人民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那除了摔跤你知道还有什么活动吗? 生:骑马,射箭

师:对,那会是一个怎么样激烈热闹的场面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播放视频)

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亲身体验一下他们民族的节日热情。(1)、这是什么?是哪个民族的主要建筑呢(对,蒙古包)蒙古族是个游牧民族,生活不固定,人们就发明了这种便于搭建和拆卸移动的房子,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转场放牧。

傣族

(2)师:那你都还知道其他民族的住宅吗?(3)生:我还知道苗族的吊脚楼,傣族竹楼等等

(4)(播放图片)展示房屋 师:观察一下傣家竹楼的特点(5)(播放图片)特点

那我们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傣族,听听对于傣族的回报吧

生1::我知道傣族有很多节日有

1、开门节、关门节 干农活

2、泼水节 最为有名

师:那有谁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吗? 生2:介绍泼水节的来历 生3:介绍泼水节的来历

师总结:你搜集的资料真好,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傣族泼水节的热闹场景中。播放视频

你瞧傣族人们的衣服都淋湿了可他们为什么还那么高兴? 生;(人们在互相祝福)师:那课下让我们把祝福送给我们的同桌好吗? 那你还知道傣族的什么最有名吗? 生;孔雀舞。

师:老师这有一段孔雀舞的视频(播放视频)那让我们一睹孔雀的风采吧。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只能了解了这几个民族了,其实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灿的民族文化,正是这些不同的服饰,饮食起居、节日,风俗习惯让我们中

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更具魅力,那大家爱不爱我们的祖国呢?(爱)那最后让我们再次唱响《爱我中华》这支歌,在歌声中祝福我们的祖国,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板书设计: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服饰

节日

5.56个民族是一家教案 篇五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听?——播放歌曲

(大屏幕播放《爱我中华》,同学们欣赏。)刚才歌曲里唱的“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指的是什么,大家知道吗?(指的是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播放PPT)

我们属于什么民族,大家知道吗?(同学们回答:XX族)嗯,刚才大多数同学都回答是汉族,那么,除了汉族外,你们还听说过哪些民族呢?(同学们举手回答。)

嗯!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事实上,除了刚才大家提到的,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够多吧,这就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播放中国版图)瞧,就在这96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土地上,我们汉族和这 55个少数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友好地生活在中国这个美好的大家庭里。正像提示语中所说的,来,我们一起齐读提示语:“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进步。”

任务一:观察对比图,分布图,了解少数民族定义

1、下面我带来了一个填空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填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由1个 __________族和55个_________组成的。观察这两个数字和所填的内容,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知道为什么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吗?(出示图片“汉族和其他人口对比图”)

观察对比图,从中能获得什么信息?正像同学们所说,因为五十五个民族人口少,所以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虽然人口相对较少,但分布面积很广。小结:你看——(出示分布地图)祖国的每个角落都有这55个民族的身影,少数民族和汉族生活在一起,就像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大家庭。

任务二: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灿烂的文化

在这个大家庭里,汉族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1、四大发明

最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哪四大发明?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是的。四大发明就是——课件出示——生齐读 那同学们,你对四大发明中哪一样较熟悉?

好的,那你能说说吗? 指南针:出示——指南针。

A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是啊,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

B大家再来看看这三幅图。你从中可以看出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吗?

(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大发现,都有指南针的功劳。)

火药:同学们看,这就是火药,——(火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它的发明,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军事武器的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

造纸术:蔡伦

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造纸时的劳动场景。——同学们,最早的时候文字写在~~龟甲上,被称为甲骨文,写在竹子上,被称为竹简,那么你们觉得那样方便吗?不方便。为什么呢?是啊!很笨重,很不方便。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古时候,天降大雨,河水暴涨,山上一些树木和麻类被带入河中,在自然环境和水的作用下变成稀薄的原始纸浆,漂到岸边废弃的树枝上聚集。人们惊异地发现,这些在树枝上聚集的东西经过太阳晒干后可以揭下来,成为可以使用的纸。这种自然现象启发了古人的智慧,他们经过反复的钻研、琢磨,到了东汉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很多道工艺步骤,最终制成了纸。(所以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毕升

你知道他是谁发明的吗?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同学们,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

2、文学。

同学们,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让文明中外的四大发明,而且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古典文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流传至今的艺术精品吧。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音像资料)

四大名著:哪四大名著——指名说:谁还有补充?

看来你对我们四大名著还挺了解的。那看过吗?

你最喜欢哪一本?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啊?

唐装:我们汉族不仅有经典的艺术精品,我们的服装也很受世人瞩目。

你们看这是什么?——唐装 唐装深受中外人民喜爱。你们看,参加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各国领导人,都穿上了由我们中国为他们精心缝制的唐装,备受世人瞩目。

3、神话传说

我们汉族不仅有受人瞩目的唐装,而且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

指名说:——谁来说一说?(两个左右)

是啊,这些神话传说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任务三: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1、同学们,刚才通过四大发明、文学、服饰、书法、神话传说等方面了解了我们汉族灿烂的文化。55个少数民族也是我们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的成员,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

出示不同少数民族的照片或语言描述,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少数民族。

歌曲欣赏总结,为下节课做铺垫。

亲爱的同学们:不管我们属于哪个民族,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 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祖国永远都是我们共同的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6.56个民族民间故事 篇六

1、蒙古族 (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huí zú)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miáo zú)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dǎi zú)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傈僳族 (lì sù zú)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zàng zú)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zhuàng z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__。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cháo xiǎn zú)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gāo shān zú)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nà xī zú)

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bù lǎng zú)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ā chāng zú)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nù zú)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 (è wēn kè zú)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è lún chūn zú)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 (hè zhé zú)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mén bā zú)

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bái zú)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bǎo ān zú)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bù yī zú)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dá wò ěr zú)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dé áng zú)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dōng xiāng zú)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 (dòng zú)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 (dú lóng zú)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 (é luó sī zú)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 (hā ní zú)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还有火把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 (hā sà kè zú)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基诺族 (jī nuò zú)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 (jīng zú)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31、景颇族 (jǐng pō zú)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32、柯尔克孜族 (kē ěr kè zī zú)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3、拉祜族 (lā hù zú)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34、黎族 (lí zú)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35、珞巴族 (luò bā z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的古***惯。早印占区,也有许多珞巴族同胞。

36、满族 (mǎn zú)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辛亥**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37、毛南族 (máo nán zú)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史籍记载称毛南族为“茅滩”、“毛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38、仫佬族 (mù lǎo zú)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39、普米族 (pǔ mǐ zú)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40、羌族 (qiāng zú)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41、撒拉族 (sā lā zú)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42、畲族 (shē zú)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43、水族 (shuǐ zú)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最初的端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

44、塔吉克族 (tǎ jí kè zú)

塔吉克族虽然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但从远古时代起,他们就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现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沙东、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1954年7月17日建立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的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节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塔吉克人都要举行巴罗提节。奇地前笛尔节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视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多在三月举行。

45、塔塔尔族 (tǎ tǎ ěr zú)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古称鞑靼。“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主要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节庆、礼仪食俗同当地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相似。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多在春天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有歌舞,还有摔跤、拔河、赛马等集体活动。

46、土家族 (tǔ jiā zú)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现在属于重庆市)。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

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47、仡佬族 (gē lǎo zú)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居住在贵州省的占民族总人口97%以上。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无定论。也只有少数老人通仡佬语。信奉道教,有的也信奉佛教。

48、土族 (tǔ zú)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土族许多节日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有节日食品。

49、佤族 (wǎ zú)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原称“卡佤族”,196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佤族都要举行“剽牛节”,以此来表达渴望丰收、祈求平安的心愿。

50、维吾尔族 (wéi wú ěr zú)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51、乌孜别克族 (wū zī bié kè zú)

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亚各地,元朝时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15世纪,逐渐形成民族。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52、锡伯族 (xī bó zú)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 ,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53、瑶族 (yáo zú)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的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瑶族除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

54、裕固族 (yù gù zú)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尔”。裕固族起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明初,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族。裕固族的节日习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裕固族的幼儿剃发仪式别具特色,按照传统,裕固人家的小孩长到3岁时才第一次剃发,届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55、彝族 (yí zú)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56、汉族 (hàn zú)

7.56个民族教案自写2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知道我国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团结互助,友好往来,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3、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我们应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几周年?60周年,在这一天,你观看60周年庆典了吗?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场景?空中梯队方阵,海军方阵,徒步方阵,彩车方阵。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大典时的盛况吧!请大家用心听,仔细看!这就是民族团结方阵,查以开始上课了吗?

一、揭题

1、各族人民是指几个民族?(56个民族)板书:56个民族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你了解了哪些?是从哪了解到的?(学生边说边板书)刚才这位同学提到汉族,汉族是56个民族中人口---分布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这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二、进入“民族长廊” 1.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寻着5000多年的民族文化长廊,去民族灿烂文化园中游一游。

(1)请看,这是?它呢?认识吗?还有这个?(学生说出名称指出)这几项发明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们这个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你对哪个发明了解地较多?

指南针:指引航道。

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国庆阅兵中展示的许多新式武器,很多都需要借住火药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在国庆晚会中,火药还被应用在?燃放的绚烂烟花,将祖国的夜空装扮地异常美丽。

印刷术:正是印刷术,大大促进书籍和知识的传播, 称为“文明之母”。

造纸术:古时,人们将字写在哪些地方?龟甲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将字书写在竹简、绢帛上,可是竹简太笨重,绢帛虽轻但成本太高,纸正好扬长避短,轻便、实用、经济。(现在我们都将字书写在纸上,你知道古时人们将字写在哪些地方?)过渡:我们民族创造的四大发明闻名于世,四大名著也是我们民族创造的文化瑰宝呢。

(2)谁能说说四大名著的名称?它们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它们的作者是谁?这四个作者中有三位是汉族人,其中一位是少数民族的,你知道吗?(他就是红缕梦曹雪芹,是满族人)民族的文化是相互交融的。过渡:民族的建筑艺术也有丰厚的文化特色, 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也堪称是独树一帜!(3).建筑类:说起建筑艺术你想到了什么建筑?(长城、故宫,园明圆)我们民族创造的伟大建筑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带你们到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长城看一看。(学生看图片)对长城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气势恢宏:就象一条巨龙,翻越于巍巍群山之上,绵延盘踞于祖国辽阔的山河之中,那气势真叫恢宏!工程艰巨:它给劳动者带來深重灾难,但是长城对中原农业文化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杰作,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历史悠久:长城在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是寥若晨星。

长城,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每天来长城游玩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许多杰出的国家领导人都被长城的壮美,雄浑所钦服。(女生读)英撒切尔夫人被长城所震憾,她称赞: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男生读)美克林顿来长城游玩,也情不自禁赞叹: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生读)过渡:古代四大发明,古典文学作品、伟大的建筑艺术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精华,但在5000多年的文化长河中,它们也只是小小的一部份。请看书本47面,能结合智慧谷说一说你还了解到哪些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民族文化灿若星河,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民族文化,看了这么多的优秀文化,你想说什么? 2.少数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领略他们的异样风采。

过渡:在民族灿烂文化中,我们领略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其实55个少数民族的风情文化也是独具特色。课前你们都搜集了许多少数民族资料,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在组内介绍自己所喜欢的少数民族特色,每小组推荐出一名同学呆会儿把你们组里最有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介绍给全班的同学。(小组合作交流)少数民族风情真是多姿多彩,我这儿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特色的民族,想不想去看看。先听听馆长留言。1.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

黎族:跳竹竿是哪个民族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看看大家是否猜中了?)黎族人民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豪迈与洒脱、热烈与欢快。

蒙古族:哪个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让我们揭开謎底看一看。)想不想亲临现场,去感受赛场上的激烈气氛?你感受到了什么?赛马是他们传统的竞赛项目,因为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蒙古族人民的性格也如马儿一样奔放、豪迈。

傣族:哪个民族最喜欢跳孔雀舞啦!(一起看看)画面上跳舞的舞蹈家是杨丽萍,(孔雀公主)她多次在春节联欢会中表演舞蹈89、92、93、98、06她将孔雀舞跳出了灵气,跳出了云南,跳向了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都非常地喜欢她跳的孔雀舞。2.真真假假

过渡:你们了解的少数民族知识真不少,第一关顺利通过,祝贺你们!让我们走进第二关。如果描述的是真的,会笑脸相迎,如果是假的,就挂泪水了。(出示,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如果是假的,假在哪?)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羌笛指的就是羌族人民使用的乐器。这是真的吗?你们确定吗?真的。羌族是一个很奇特的民族,谁了解到。(生读,是真还是假,我们一起看看)b、为什么是假的?傣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那里多雨,气候潮湿,住竹楼能保证房间干爽舒适,正适应那样的气候条件。

c、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姓氏主要有蓝、雷、钟。江山市畲族聚居地——上余镇江村畲族民族村。这是真的吗?你们太有才了。

过渡: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又一次闯关成功,为自己的成功喝彩!我们赶快走进少数民族文化园中游玩。傣族:(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庆泼水节)孩子们,还记得1961.4.13周恩来总理与西双版纳傣族人民一起庆祝泼水节。

维吾尔族:你看,葡萄、石榴、哈蜜瓜,新疆水果种类多,味道好,在当地就留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拍手读。苗族:(出示图)苗族的服饰别具一格,绚丽多姿,他们还用这样的名谣来吟唱:师读。

藏族:布达拉宫:它是西藏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你知道它是在什么时期建造,而又为何建造的吗?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铁证呢,是汉藏艺术交流融合的结晶。

上一篇:大班语言活动 火警电话119教案下一篇:二年级写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