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

2024-11-02

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共12篇)

1.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 篇一

临床医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较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毕业适宜在各级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或到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崇高职业道德,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深入认识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就业前景

权威发布根据人事部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属于社会需求较多的20类专业之一.但近些年医科类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分布不平衡.一方面是尽管大中城市的大医院人才饱和,但药业求职者还都想往里挤;另一方面是小医院、街道医院、乡镇医院缺乏人才,可毕业生又不想去.临床医学工作中风险低

目前国内各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五年学习期间,除了要学习医物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等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医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理论.临床医学专业对学生的身体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应聘时,不少医院都要求求职者具备复合型能力,不仅要对外科熟识,动过多例手术,而且还要在内科或者是专科干过几年.而近几年新兴起的整形外科也是求才若渴.传统意义上比较小却很实用的专业,例如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人才需求也是持续增长.业内人士解释说,学了这些专业,在将来工作中风险系数较低,自己开私人诊所也比较容易。

推荐报考院校: 潍坊医学院 泰山医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 篇二

当前商贸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现状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人数呈连年增长趋势, 但社会需求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更为凸显, 就业工作任务艰巨。据教育部统计, 截至2009年9月,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到70%。在相关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调查中,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现状与未来就业形势不乐观, 仅有28.8%的大学生表示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 55.1%的认为把握不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也成为大学生共识。

综观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有三大矛盾正成为商贸毕业生就业的“瓶颈”。

一是商贸学生“多”与“优”的矛盾。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后, 毕业生数量在增多, 但用人单位需要的优秀人才总量却没有明显增长。这导致一些优秀毕业生有业不就, 很多毕业生无业可就。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这主要体现在“培养”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就没有市场。

三是就业指导工作还未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虽然教育部强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实行“定编、定机构、定经费”, 要有专门的专家去做商贸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但实际上, 多数学校没办法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 社会更是如此。

对当前现状的管理对策

大力转变观念

商贸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 其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一所大学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高校要积极、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其“产品”确实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还必须加强就业指导, 做好“产品”的市场营销。如果说过去学校只管搞好“产品”的生产就行了, 那么现在还要搞好“产品”的“营销”工作。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强化推销意识, 通过市场推销毕业生, 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不仅要抓好毕业生的质量, 培养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也要抓好大学生的“促销”, 只有这样才能创出自己的品牌,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重全过程、全方位指导

高校学生的就业已逐步延伸到大学的整个过程, 涉及学生大学阶段的学涯规划, 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从人才交流会情况来看, 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 没目标, 没准备, 全凭碰运气, 结果造成有意向的没信心, 有信心的准备不足。

提高就业指导的能力

商贸毕业生从计划分配到自主择业的转变, 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赋予了更多责任。今天, 自主择业对高校来讲, 责任更大, 事情更多, 任务更重。应该看到, 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以来,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虽然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距高校体制改革所需要的完善的就业制度还相差甚远。到目前为止, 很多高校还不能为毕业生提供完整、全面的用人单位的各种资料信息和需求信息。

高校就业工作对人才管理的拓展

就业工作要内联外延, 及时总结, 形成合力。

内联包括:就业工作与人才学风建设相关联;就业工作与教学管理改革相关联;就业工作与德育文化建设相关联。

外延包括:就业工作应在进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就业工作在把握人才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延伸。

为了使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必须加强高校人才就业指导, 加强和扩大就业指导的范围, 使其具备信息交流、业务培训、咨询服务和广告宣传等多种功能, 这样才能在市场就业的引导上使商贸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

3.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 篇三

【关键词】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方向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各方面加强了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冲击和不良影响。如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都严重受创,我国经济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缓慢趋势,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就业机会日趋减少[1]。另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大学校门,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他们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当前中国就业环境的分析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在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持续,我国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成员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也非常高。因此,我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场危机的出现也导致如今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其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会对就业形势造成影响。如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减少,这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中各个行业发展缓慢,对劳动力需求不大。另外,中国出口近年来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也影响着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之,中国当前的就业环境是充满各种问题的,就业形势是极其严峻的。

三、适应当前就业环境,选择合理的就业方向

(一)依据就业形势,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观念对其就业方向的选择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要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及就业形势进行分析,认清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就業观和竞争观[3]。例如,在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就可以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分析。如果本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可以选择进行自我创业,要广开思路,不能把自己的就业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时候,要树立自己敢于竞争和大胆竞争的观念,勇于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为自己的就业打好基础。

(二)确定目标,定位准确

目标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只有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才能把握住来之不易的机会。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就应该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确定合理的目标。进行自我定位之后,就可以为自己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要依据社会的发展及就业形势的变化适当做出调整,并就当前的就业政策,为自己的目标定位努力。例如,大学生可以为自己做一个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自己的就业方向及就业观念等进行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目标,才有助于去实现目标。

(三)依据自身特点,采取科学的就业选择方法

当前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选择也是纷繁复杂的,导致学生在面临就业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针对这一问题,大学生首先要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选择更为科学的、适合自己的职业。例如,学生可以通过SWOT分析或者是双向对比法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并结合现阶段国家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政策,选择自己最适合且满意的岗位[4]。毫无疑问,在复杂的就业形势面前,认清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切忌在就业过程中眼高手低,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特点,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四、结语

教育体制的改革,导致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迅速,且就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公平的问题。同时,经济发展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这些现实问题都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我国大学生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才能提高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郑杭生. 改革开放 30 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中国社会的几个显著特点[J].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4):45-46.

[2]董丁戈,李彦秋,关晓梅. 对大学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1):109-110.

[3]陈华,陈伟. 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12):235-236.

4.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 篇四

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方向: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或放射治疗工作或医学教育及医学科研工作,也可到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岗位为:b超医生、软件实施工程师、b超医师、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学 临床药学 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应往届毕业生、售前工程师、健管中心医生 顾问 技师、彩超医生、放射科技师、物理师、超声科等。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前景:医学影像是一门辅助临床医学,跟临床有密切关系,考试也是考临床相关,就业比临床好,因为医学影像学专业是这些年才兴起的.,再加上中国各2、3线城市发展起后很多医院都强化辅助科室,进入新科技,这类专业医生比较缺,竞争少,但待遇比不上临床,影像的工作相对也轻松些。

医学影像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其中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共17个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在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中排名第12,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1位。

5.基础医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前景 篇五

基础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

在医学技术方面包括医学影像技师、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听力师、视光师、营养治疗师等影像技术专业:在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科从事技术工作;呼吸治疗与危重症:在ICU、呼吸科等从事呼吸治疗师的工作;康复医学亚专业:在康复中心、骨科、神经科等科室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方面的工作;营养与膳食亚专业:临床营养工作、社区营养工作;视光学亚专业:医院眼科、科研单位。

6.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 篇六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通过系统学习,我们会了解如何鉴定人的血型、确定一个人是否贫血、肝功能是否正常、怎样拍人体胸部及四肢的X线片,怎样进行CT扫描等等。该学科要求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及化学试剂完成实验分析,所以偏重理科,要求有较好的物理、化学基础。

学科:医学

门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专业名称:医学检验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具有临床医学检验及卫生检验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医用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诊断学、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

3.具有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主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检验技术。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分析化学、检验仪器学、生理学、病理学、寄生虫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临床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安排48周。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或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医学检验专业就业前景到底怎样呢,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呈现多元化,基本的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各级医院检验科、防疫站、血站等部门从事工作;商品检验、环境保护、海关检疫等部门从事工作;也可从事管理,医检设备维修、试剂研制及营销工作,也就是说能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样化的需要。

7.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 篇七

一、互联网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

(一) 互联网催生传统就业环境转型, 学生急需正确引导

传统职业如工商业、工业、农业等在互联网的影响和冲击下, 主动和被动的与互联网融合起来, 产生出新的职业并推动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按照传统职业转换的基本原则来看, 几乎所有传统职业都可以在互联网的辅助下, 丰富自身的内容和形式, 如教师在掌握大量互联网技术后, 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培训和教学, 并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的课堂教学形式。事实上, 互联网的兴起、社会的转型发展都会催动传统职业的互联网化转型, 进而变相地催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催生了诸多的新职业, 如动漫设计师、程序员和游戏设计师等。由此借助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而催生的企业也不断增多, 可供人选择的职业也逐步增多。面对诸多的新职业和新企业, 大学生需要教师和家长予以正确的辅导和引导, 否则很容易在新的就业环境下迷失自我。换言之, 新职业和新企业的出现如果无法与高校的专业教育相符, 就容易导致大学生毕业就失业。从某种视角来看, 互联网冲击下新职业和新企业的出现一方面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 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但是另一方面却增加了就业难度。

(二) 教学双方需要面对市场变化, 环境变化催生培养新型技能

互联网影响下的岗位之间关联度日渐紧密, 此种紧密性也逐步演化成为企业内部整体系统革新转变的基础。由此, 职业转型中所需要的素养和能力也有可能在其他职业中得到体现。这样, 互联网影响下的新职业和新企业所要求的素养和能力也可以在其他相关职业中有所渗入。从该角度而言, 大学生需要掌握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能力、企业所需要的基本就业能力。在互联网的参与下, 企业与企业之间, 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细微差异日渐明显, 这也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社会新分工浪潮。因此, 高校和大学生只有积极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需求性和交叉性, 才能通过在校期间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进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就业率。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职业方向选择产生的作用

(一) 大学生思维日渐活跃, 就业渠道变相拓宽

在互联网信息环境的影响下, 大学生的思维日渐活跃, 其求变、求新的思想意识也更为明显。此过程中, 大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对众多信息和数据做出判断, 因此需要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判断能力和理性选择能力, 这将为大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在创业心理的引导下, 大学生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和思维来弥补社会资源和资金的不足所带来的漏洞, 继而为自己的创业成功给予有效保障。

当前大学生的职业方向选择一般以就业为主而并非创业为主。现阶段互联网的互通互联和多样性、及时性的特征, 可以为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提供信息来源, 进而为大学生的就职、面试、应聘提供条件。在参加招聘会之前, 大学生可以使用网络第一时间来了解企业和某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状况, 进而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为进入到该行业和企业提供辅助。此外, 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和平台 (如QQ、微信等) , 大学生有可能快速认识诸多业内和业外的人士, 并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教训。这也能有效避免自身的误入歧途或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 进而提前储备资源, 快速搜集和归纳就业信息, 以此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 学生社会实践频率有所提升, 职业判断能力被强化

由于传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比较枯燥, 教师在课程讲解时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此学生被动接受和教师缺乏创意性教的局面长期存在。互联网涌入校园使得教师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只有使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互联网融入到对学生的教学中也会使得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更为丰富, 并有可能使远程指导和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和学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不断地出现轮转和变化, 这也使得课堂教学不会再局限于学校或者其他固定场所中。教师和学生在当前市场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 双方的共同沟通和互动, 会使得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和课下实践的过程中, 增加对互联网中各类就业信息的关注性和判断性, 继而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和判断到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了解到自己未来工作的压力和环境的需要, 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进行清晰地规划, 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自己能否保持对职业发展的关注度等进行有效地衡量, 进而防止其出现未来因为频繁跳槽而出现的风险。

三、就业导向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互联网+”运作反思

(一) 教学体制制约下教学双方预期与实际不匹配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才开始接受职业教育, 才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就业需要。由于高中只有高考压力而没有就业压力, 在教育资源极为有限的前提下, 很难为学生配备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 因此学生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都无法到位和全面。此外由于填报高考志愿具有局限性和盲目性, 容易在大学期间出现职业匹配不当的问题, 即便是使用“互联网+”的模式也不能保障学生的就业思维和模式可以与学校的期待同步。互联网时代的出现的确可以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及网络教学新模式, 但是如果学生和教师都无法适应“互联网+”所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 那么即便是在互联网影响下学生所得到的启示也极为有限。这势必导致课上教师和学生热血沸腾, 课外却缺乏现实实践机会及有效跟进。

(二) “互联网+”模式下职业发展路径难以延展

真实就业环境下的就业和创业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普通大学生想得到以上资源极为困难, 如果盲目创业最终失败, 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正确就业心态和浪费各类来之不易的资源。 互联网的虚拟技术和在线互动系统可帮助大学生使用虚拟环境来模拟创业实践, 体验创业的过程, 总结创业的教训和经验, 进一步了解创业知识。这样经过反复演练后进入到现实创业活动中, 能够提升成功创业的意义及成功创业的可能性。此外, 传统就业体系内, 以往的职业发展路径极为有限, 这与大学生的张扬个性、思想活跃、不甘平庸、勇于自我表达的特征并不相符。“互联网+”的模式可以对大学生思想与创业环境之间的矛盾性进行调节, 尤其是“互联网+个人潜能+资本力量+制造基地+N”的模式可以增加大学生就业的精准性和可能性, 并为各类新型产业的出现提供无限可能, 进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终极目标的达成。 这也是提升社会留守率和岗位满意度的基础条件及前提。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革新助力, 同样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助推器。就当前大学生职业方向选择的现状来看, 很多大学生在以自身专业为主在构建职业发展路径时, 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本文以互联网时代网络对大学生和就业指导教师的影响为分析基础, 围绕互联网冲击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方向选择所受到的影响展开分析。

关键词:就业指导,互联网,大学生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冯卫梅.互联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与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5 (09) .

[2]宋修静、牛志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J].劳动保障世界.2015 (03) .

8.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 篇八

关键词: 就业形势 中等职业学校 改革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总量在1700万人左右,其中700万左右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式非常严峻。然而,在这种形势下,却出现了一种令人疑惑的现象:“招工难”与“就业难”。“就业难”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招工难”呢?这很大程度上是就业结构失衡造成的。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我国人才市场对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工资待遇也不断提高。对于高等院校毕业生来说,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是他们要么缺乏技能,不能完全胜任该类工作;要么放不下身份,高不成低不就。这一就业市场份额就自然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平台。但实际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专业设置与市场不衔接的原因,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技术不硬、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等。为发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技术优势,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中等职业教育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

《国务院关于大力發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例如专业设置与职位不衔接、课程设置陈旧、教学设备落后等,这些原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找工作时,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不能胜任工作任务。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在专业和课程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国家、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变化,掌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使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般来讲用人单位招聘比较青睐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作为优先考虑招聘的因素。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使社会实践日常化。比如,学校可以建立“模拟生产现场”基地,也可以建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偏重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一些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等学。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三、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并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学习者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①当前,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首先,可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加入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或企业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促进其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另外,相关部门要把好双师型教师质量关,只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上去了,才能给学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四、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特色化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特色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首先要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法》第21条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②这明确了我国中等职业多元化的社会参与。实现多元化的主体办学可以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办学的优势和特色,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向办学形式多样化发展,大力鼓励校企合作办学、校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个人出资办学等不同办学形式。③另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体现自身特色,比如专业特色、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总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式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只有秉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加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规范化、法制化,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特色化,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培养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①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

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9.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 篇九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毕业生可以到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输血科、疾病控制中心、血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各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以及商品检验、环境保护、海关检疫、试剂研制及营销等部门工作。医学检验专业就业岗位包括:销售代表、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检验师、医学检验、销售工程师、技术支持、检验员、销售专员、产品经理、现场硬件支持、区域经理等。主要在以下部门:医院检验科、输血科、临床科室实验室(包括血液内科实验室、皮肤科实验室、妇产科实验室、免疫科/传染科实验室等)、中心实验室(大型医院有)、体检中心检验科、生殖医疗中心、遗传实验室、新生儿筛查实验室(主要是妇幼保健院)及病理实验室等;疾控中心各科室、血站系统、红十字会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独立医学实验室、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实验室等企业单位;医药公司、医疗诊断企业机构、科研所等研发中心(临床检验方向)、技术部等检验相关实验技术员、研发工程师助理、科研助手(学历高,可以晋升工程师之类的),特别是各诊断试剂公司的技术部、研发中心都需要检验专业人员,如果刚毕业可以进大型正规的医疗诊断公司,提升发展空间很大,如果两年内能升职到工程师,一般年收入在6万以上;各医药医疗诊断产品生产、贸易类公司销售人员/工程师、市场专员等,甚至内勤、采购之类的行政岗位,只要适合自己,都可以选择,发展前景要看你有多大的潜力和抱负,三年后年收入10万以上应该可以的。

10.物理学科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十

有人说,物理专业本科生转行比不转行要正常得多,而且越TOP的物理系越是这样。这里的“转行”指的是不去搞学术研究的东西,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没有热爱物理到以学术为工作的程度”。

表面上看,物理学专业出身的小伙伴们好像什么都能做,又好像什么都做不了。这是因为咱们学的东西太基础,就业面太宽,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对口的职位,以致于咱们专业的就业率很难突破90%。事实上,物理学的专业背景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很有优势,既有不俗的数学基础,又具备工程领域的根基。许多物理出身的前辈们都受益于这两点。所以,不论做什么,物理人都能得心应手。

二、物理学科的就业方向

教师

四年的本科物理不足以去搞科研,苦于找工作又不想放弃深爱的物理,怎么办?当然是去当老师了!先说教育机构里的教师,一般是不需要教师资格证的,通过面试培训就可以任教。再说说公办学校教师,入职需要按照规定走流程,想要稳定的生活还需要考取教师编制资格。

公办教师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也较好,但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也较大,有些地区的教师编制出现了满编或超编的情况。教育机构里的老师大部分是按照课时计算工资,所以在学生放假的时候,教育机构里的老师也是“苦中有甜”。另外,不论公办还是教育机构,教师相比上班族,时间上还是比较自由的,所以咱们更能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从业的老师曾经这么说过:“我选择当老师,从来没后悔过。把自己的知识分享出去,很多人表示学有所获对我表示感谢,个人虚荣心得到极大地满足,而且这种事利人利己,钱少,有时甚至不要钱也干。”

说到这里,小编想到自己的大物老师,物理学博士毕业在大学做讲师,人称“男神”,资深驴友,也写过不少文章、出过书。学校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以后有人问,你的物理是语文老师教的吗?我可以回答,有过一任”。他的课可以让不学大物的和外校的童鞋来旁听。当然,热爱文字属于个人魅力,不是建议每个物理老师都去写书出书,但学生因为老师的个人魅力能喜欢上课,爱上物理,对于一名老师来说,这样就已经成功了。

电子设备销售、营销

电子设备行业的竞争很激烈,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在产品上必须要有一定优越性。对教师工作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也可以考虑做电子设备销售和营销的工作。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除了必备的说服力,咱们首先要充分了解公司产品的“卖点”,和同类型的产品相比,在技术上有哪些突破。这些新技术必然会涉及咱们专业领域的知识,所以学物理的我们,在电子设备销售上的优势就在于,更容易get专业性强的销售技能。

从一个初级销售做到高级销售或者销售总监,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汗水。初级销售没有确切的门路,辛苦肯定无法避免,但是小伙伴们不能因为这个就“打退堂鼓”,一定要坚持下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如果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做销售,也可以转向市场营销方向,相对来说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可能少些,但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研究市场导向。

除了销售,咱们也可以去做电子设备的售前咨询或售后技术支持。很多大型电子设备商家不止有实体店,还有自己的网店,像苏宁易购、京东等等都可以考虑,这类工作更适合事业心不是特别强、追求稳定的妹子们。

管理培训生类

物理学毕业生自带的“高智商、强逻辑、有主见”光环,在应聘“专业不限”的工作(比如企业管培生)时也是有技能加成的――当然,前提还是你真正地利用了学物理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有管理学者从物理学角度研究了“如何用物理学演绎管理学问题”和“从物理学中的超弦理论谈管理学丛林问题”,可见物理在管理学领域也是有所适用。正是强大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把数学工具应用于现实场景的建模能力”,使得学物理的小伙伴们成为职场一大“杀伤性武器”。

管培生的类型有很多,咱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那些对专业背景要求不强的方向,如市场管培、人力资源管培等。企业会对管培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使其短时间内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可以说是进入企业管理层最快的方式,有志向做一名高管的小伙伴可以往这个方向努力。

计算机软件方向

互联网正发展的如火如荼,各行各业都巴不得能够分一口“蛋糕”,各种软件研发和通信方向都能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和物理学理论。做数值、结构算法更是要运用数学和概率论去分析数值对产品运行的影响。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程序员的需求量依然很大,学物理的我们当个专职程序员也不失为一个好出路。不要认为程序员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行业,我们有物理学做基础,编程很容易上手。

为了更容易找到工作,建议小伙伴们至少要熟练掌握某个计算机技术,不论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Java、Python,还是数值处理:MATLAB,Fortran,Origin,R,root等等。勤勤恳恳做一个“码农”,有项目经验之后可以自己接项目,再发展到项目工程师。

如果把眼界再放开,咱们还能在运营商、通信产品商行业从事路由器、交换机及其硬/软件开发工作,也可以在外贸、投资理财和金融等其他行业工作。So,小伙伴们,你现在还觉得物理学毫无用处么?你还觉得学物理一无是处么?其实,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避免走弯路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自己有兴趣也能发挥出潜力的职业。抬头看路,低头做事,路会越走越宽,无论什么专业和方向都可以前景无限。

11.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学生;知识结构分析;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以前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都是在教育部门从事教师一职。然而,如今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如,湖州、嘉兴等地)已不再缺少教师,甚至出现了教师满员的现象。但是,每年还是有众多英语专业和其他专业毕业生。由于近几年大学扩招,毕业生数量更是呈急剧上升趋势。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党和各级政府的大事。

目前,除为数有限的国内几所大学被教育部严格准入——设立商务英语专业外,很多大学已经在本科英语专业设立了商务英语方向,开出许多相关课程,因为大学都已发现商务英语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加入WTO,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呈增长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务英语的涵盖面也越来越广,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1.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

随着外贸企业的不断兴起,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也随之增长,过去那种只懂英语别无它长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显然不能满足外贸企业的要求,现在所需的是英语+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所需的是“一才多用”的员工,青睐 “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通才”,意即“精通英语,又具有扎实的商贸理论及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创造型人才”(李奕华,2006,<6>:120-121,133)。这是对于商务英语方向学生的一个典型的要求,因此,需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1.1 商务英语方向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学生已不再是市场的宠儿,而且这类人才在市场上已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显然,当今英语专业学生已认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英语不再是他们的专利,因为掌握这门语言的人逐年增多。这就意味着英语本身作为一种工具已不再具有优势。

所以商务英语方向学生在打下牢固的基础英语的同时,更需要与商务相关的复合性课程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当他们瞄准外企、外贸等就业市场时,他们更清楚自己应学得更多,懂得更多。光靠单一的知识结构,很难实现就业。因此,他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强化技能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1.2 外企对商务英语方向学生的要求

英语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问题目前倍受高等教育界关注,因为传统英语专业培养模式旨在造就工具型人才,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要目标,这样的英语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根据广东的一些调查显示,英语+市场营销/行政类人才最吃香。毕业生基本安排在外贸销售、外贸跟单、翻译、助理(秘书)等岗位(丁红潮,2007,<1>:361-362)。

总体而言,外企的要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保证。外企越来越重视员工的道德素质:责任感、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二、“对工作更强的适应性”。商务英语方向毕业生应努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要想成功地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就必须具有这种能力;三、“更好的综合素质条件”。除了必备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更应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多向思维能力、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素质。

2.对策

2.1 大学对务英语方向学生课程设置的改进对策

课程设置应该“以生为本”,最重要是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不应根据师资来安排授课。以湖州和嘉兴地区为例,服装进出口贸易公司比较多,那么,这两个地区的高校就应该让学生选修相关服装(比如染色、打样等)方面的课程。不然,即使学生到了工作岗位,还是不能马上与工作岗位实现衔接,他们还是需要自学一些与服装有关的商务英语及产品知识。也就是说,课程设置应该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正确处理知识广度、深度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本着一切从市场需要的目标设置课程。

2.2 商务英语方向学生的学习改进对策

由于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即使专业对口,企业仍然招聘不到合适的大学生。况且企业现在需要的是英语+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商务英语方向学生应该在打好英语基础的同时,学习一些与市场对路的商务英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外语类毕业生特色,才能在与懂得一些英语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竞争时充分彰显自身的优势,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另外,商务英语方向学生应该努力做到既精通英语又具有扎实的商贸知识及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因为21世纪所需的是“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实际能力”的人才。

2.3 商务英语师资优化对策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改进商务英语授课的师资,教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肖冲学,1998,<4>:110-121)。只有对商务英语非常精通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即所谓“名师出高徒”。

其次,和所有教师一样,教授商务英语的教师同样需要幽默感,要有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本领。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幽默感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受到鼓励,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常我们说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就像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信中说:“使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掘的原因就是兴趣”。当我们满怀兴趣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事半功倍。商务英语的授课教师除了自身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出色的教学艺术之外,更要具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能力。

2.4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商务英语方向学生就业时,必须具备将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与相关领域具体工作相结合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外贸企业的要求。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公司更加贴近,因此,与外贸企业联姻,建立实习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校外实习基地发挥最大的效果呢?这就需要学院领导、教师、学生和公司形成联动。直接去公司见习、实习无疑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学院领导是整个基地建立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倡导者(丁红潮,2007,<1>:361-362)。如果没有学院领导的重视,缺乏公司一定的物质支持,见习、实习就没有可行性。导致的结果是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削弱教师和学生的热情。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大学同时应该更好地实施这样一些方案,比如,组织学生多参与公司的培训课程、促销活动、宣传活动等。当然,企业积极主动的配合也是相当重要的,“深层次的合作需要行业、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丁红潮,2007,<1>:361-362)。

参考文献

[1]丁红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探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61-362.

[2]肖冲学.从市场需求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兼谈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8,(4):110-121.

本文为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第二届大学生科研立项院级项目(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2008年7月5日印发)成果。

作者简介:

王柳红(1985—),女,浙江嘉兴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外语系。

12.临床医学的就业方向 篇十二

1.1 就业教育的优势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教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相对于应试教育是一大进步。长期以来, 就业中学历和专业的限制, 使考试选拔几乎变成唯一的手段和标准, 应试教育伴随着计划经济, 一直主导着教育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应试教育逐步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方向发展, 使教育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2) 教学理念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及社会各种组织对人才需求信息的反馈, 使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都随着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 学生接受的教育及学习获得的能力更接近实际需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未来社会发展和具体工作的适应性。

3) 学生适应力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由于市场导向, 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教学基础上, 学校普遍增加了一些教学, 特别是实习期的延长, 使学生一旦进入用人单位能迅速适应工作要求,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 对整个社会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人才短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中国长期文化教育落后的实际以及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过度的过程中, 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受到重视。由于长期套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 基础文化教育备受重视, 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学历构成都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而职业技术教育则长期被冷落, 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结构性矛盾。

1.2 就业教育的劣势

1) 学生的后劲不足。由于学制没变, 专业技术技能教育时间延长, 基础课程的学时就被压缩。在这种此长彼消的过程中, 基础理论教育削弱, 虽然短时间内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要求的提高, 学生的后劲明显不足, 从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看, 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社会劳动力的素质。

2) 适应能力受到限制。一般来讲, 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基础理论水平与未来发展的潜力、适应专业工作的负面都是呈正相关的。学生刚上班的时候, 在对待简单工作上, 不同学历学生的工作能力差异并不大。随着工作强度的提高和工作难度的加大, 工作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 不同学历乃至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明显。

4) 学校教育发展方向的偏差和对课程设置的负面影响。学校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直接决定着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授课方式与水平、实际学制的长短以及学生的质量。由于目前追求就业率的需要, 一些学校将实际学制缩短, 增加社会实践的时间, 实际上是通过减少授课时间而增加学生找工作的时间。由此, 课程设置就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幌子下, 出现了空洞, 一些课程由讲授变成了自学, 考试由闭卷变成了开卷, 甚至考前综合性辅导也变成以考题为重点的辅导。一切围绕就业的教学势必会走进另一个死胡同。

5) 就业教育对整个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难以纠正的不利影响。从长期来看, 社会对劳动力质量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学校的教育始终面临着两难选择。在学制不变的情况下, 基础理论的教学时间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时间此消彼长, 基础理论教学的时间越长, 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时间越短, 初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就越低;反之, 为了提高就业率, 增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 由此减少基础理论的教学, 虽然就业会暂时顺利, 但这是以降低整个社会劳动力构成水平为代价的。

2 就业教育出现偏差的原因

2.1 价值观向功利性倾斜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 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应对竞争压力能力亟待提高, 追逐经济效益的强烈动机、人口高峰期巨大的就业压力都在左右着人们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取向。这是就业教育存在的社会思想基础, 也是危及未来社会劳动力构成水平的一个潜在因素。教育考评体系和政绩考评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教育的发展方向, 纠正教育发展的偏差。由于考评体系就受到功利观念的深刻影响, 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偏差, 使就业教育变成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才生产工厂化作坊, 令人担忧。

2.2 学校和学生的生存竞争压力

当社会、学校和学生以牺牲基础理论学习为代价, 迎合社会需求尽快实现就业, 对整个社会的危害将是根本性的。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社会化的水平, 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社会对人才适应性的反馈效应, 反过来威胁到学校的生源甚至于生存。

2.3 企业的短期行为

人才的培养和需求的矛盾始终存在。社会、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对人才的需求是现实的, 而学校的教育则是按照理想安排的。前者对人才的需求是即时的, 后者对人才的培养是超前的。但在大多情况下, 前者在招聘人才时对能力的要求是对等的, 只要能胜任工作就可进入职场, 而后者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决定了学生能力的不对等性, 这种不对等有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本身有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作为人力资源的潜能是超过现实需求的;二是社会发展预测的不确定性, 使得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总要超出现行教育体系的囊括范围, 这个矛盾的解决将是社会与教育机构长期博弈的主题。

市场竞争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 企业竞争的压力需要在不断更新机器设备的同时, 吸纳学历构成水平更高的劳动力资源, 通过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作为学生, 当学业即将完成时, 如何就业、到哪里就业、就业的良好预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 很现实地排到学生思考问题的首位。在这种情况下, 远大的理想就不得不让位于现实的就业以及为了就业而承担的社会和生活压力。

3 发展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3.1 课程设置是素养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方向。但长期以来, 素质教育一直没有一个充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框架, 因为目标和内容的不确定性, 素质教育就在激烈的社会和市场竞争中沦为就业教育, 产生一切为了就业、而实际并不利于社会未来发展的偏差。虽然社会对劳动资源专业需求非常明显, 但社会需要的是整体素养好的人力资源, 毕竟社会的发展除了需要各项专业人才外, 更需要整体素质高的人。

提高社会人力资源的素养关键在课程设置, 可以将素养划分为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技术素养、学习进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等。素养的类型和内涵一经确定, 就可以用社会发展的需求来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毕竟, 教学最关键、最基本、最需要的就是确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根本目的。

3.2 对基础文化课程给予应有的重视

学校的基础教育要为人才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基础课程的设置、教学乃至学时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再加上“基础学科无用论”的影响, 就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整体水平。

3.3 倡导素养培养基础上的专业技能培训

毋庸置疑, 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素养培养基础上。学校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素养的教育、素质的教育, 然后才是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育。虽然个人的基础水平在社会上不能迅速体现出来, 但基础教育的根基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学校教育必须给素养教育以更高强度的重视。

3.4 实行召回制或者回炉制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 在学校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经过一个年代就失去了对社会的有用性。因此, 能形成“学校—社会—学校”这样的良性循环, 对个人知识的更新、专业技术技能的增强、个人素养的提升乃至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都是有好处的。针对目前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如何提高个人素养、学习的针对性、技能的有用性等, 都是现行教育体制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总之, 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与社会需求良好对接, 就必须从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入手, 以提升教材的水平为手段, 以提升教学方式方法为目标, 让我国的教育事业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摘要:从教学和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 就业教育在克服应试教育的过程中, 已经呈现出负面效应, 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应该体现德育和素养的教育。围绕就业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分析了就业教育出现偏差的原因, 提出发展素养教育的建议。

上一篇:美术的就业前景下一篇:提供资料申请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