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2024-09-18

论述摘编学习心得(10篇)

1.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篇一

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10篇

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一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分为8个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242段论述。认真学习《摘编》,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的群众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依然存在不少低收入的群众。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所以,从整体上消除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只有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大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农村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底线任务,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现有的贫困地区大部分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和贫困程度深的地区,贫困群众大部分是老弱病残,还有一部分是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缺乏职业技能的贫困人口。要解决这几类人的脱贫问题,难度很大。但难度再大、骨头在难啃,我们都要咬牙前行,攻关克难。只有通过因贫施助,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保障。

三、脱贫攻坚,必求“精准”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我们不能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贫要扶到点上,也要扶到根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

四、强化监督,实现真脱贫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我们的帮扶干部大多是公职人员,他们平时工作忙,很多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下村去扶贫,多少存在抱怨情绪,以导致有些干部走形式主义,上级布置了任务就去,简单地了解情况,填写扶贫手册,并没有真正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量身制定有效的脱贫措施,存在数字脱贫、手册脱贫现象。

因此,要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治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同时加强警示教育,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做到真扶贫、真脱贫。

五、激发内生动力很重要

总书记到河北扶贫考察的时明确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强调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的明天。

但是,我们有一些群众还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这种情况不不利于推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同时要改进帮扶的方式方法,引导困难群众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扶贫方面的重要论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奋力夺取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二

“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与精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总书记得这句讲话,明确了我们应该把精准扶贫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而精准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扶持对象精准。

通过大走访大排查,切实弄清楚辖区内实际贫困对象,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把该入库的入库,把该退出的退出,确保辖区范围内贫困对象精准。对于已确定的扶持对象,要把家底摸清,详细了解扶持对象的生活、工作、教育、医疗情况,明确致贫原因。

第二、措施到户精准。

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因学致贫。则要确保该户学生能够按政策享受到教育补助补贴、助学贷款等,避免贫困学生因贫辍学,避免贫困家庭因教育加剧贫困状况;因残致贫,则要考虑将贫困对象纳入低保保障体系,同时,给贫困提供适当例如电商等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残疾人发展产业创收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到今天,针对贫困对象的医疗、教育、住房等优惠、保障政策体系愈加完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我们驻村工作队以及帮扶干部在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的条件下,要用活用好各项政策,力求这些政策能够让贫困户应享尽享,同时发挥出政策的最大效益,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除开上述精准,我们还应该注意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里不过多赘述。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膝工作”。在接下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驻村工作队将严格按照习总书记讲话推进工作。结合贫困户、帮扶干部实际情况,匹配好帮扶干部与贫困对象,更好发挥出帮扶干部自身优势,针对贫困情况,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和措施,更好地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将用好扶持生产就业、教育扶贫、低保兜底等各项政策,保证已脱贫对象稳定脱贫,未脱贫对象逐步脱贫。

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三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的发行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的又一次曙光。当前,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已经到了决胜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迫在眉睫,《摘编》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扶贫工作的242段论述就是其精华浓缩。对《摘编》进行深入学习,是每一位扶贫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过程。

一、涵养为民情怀

“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的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摘编》第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阐述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的热爱,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牵挂,这是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富裕起来,让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学习《摘编》,就是要学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立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振兴紧密联系起来,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二、领悟精准方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越走越宽广,亿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摘编》系统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精准”二字,精准在我看来就是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真正意义上做到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这反应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精准扶贫方略不仅指导着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吸引着国际社会的目光。学习《摘编》,让我认识到了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必然性和有效性,领会其中的精神,让我提高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四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类减贫事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自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二、坚持党的领导,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立下军令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亲力亲为。

三、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也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他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七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不到两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摘编》,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2.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篇二

经过近一段时间对《论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的学习,感触颇多。该书摘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党的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主要任务、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它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著作,为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通过系统的学习,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只有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深入宣传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把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到我们各项工作之中。

群众线路是我们党的根本线路,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托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因此我们要在围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条件下,在全党深进展开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新形式下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

通过对《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的系统学习,我认为要做好当前的群众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深入群众,关注诉求。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老和困难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作为党员和工作人员,要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做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行之有效的重要“晴雨表”。

二要深入群众,解决问题。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我们能根据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充分考虑可能给群众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要始终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精减会议和文件,办实事,求实效,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三要心入群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每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维护民利,就是要求我们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就要求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坚持好党的根本路线,就必须深入基层,切实做好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3.《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篇三

---以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指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之战

汇报人:杨桥镇党委书记王一中

在全区脱贫攻坚进入冬季决胜之际和省第三方评估、市际交叉互查即将开始的关键时期,区委在这里举办高规格、大规模的习近平扶贫思想专题培训班,体现了区委高度重视以扶贫理论指导扶贫实践的战略考量。

刚才,我认真聆听了区委党校老师的精彩授课,深受教育和启发。习近平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既具有全面系统性,又具有深刻创新性,从扶贫意义,到如何扶贫以及扶贫的关键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刻论述,是指导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法宝。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如何以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指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之战做个交流和表态,敬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首先,要深刻领会扶贫工作的时代意义,切实增强抓好扶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总书记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摸索出适合的致富路线,这正是“共同富裕”理论原则的发展和延伸。做好扶贫工作,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信心之源;而“中国方案”的魅力正是源自我们对社会“共同富裕”之正义的永恒追求和守护。到2020年消灭贫困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既关系到每一位贫困人口在小康路上不掉队,也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作为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克服松懈思想和厌战情绪,积极主动投身脱贫攻坚战役。

其次,要以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指导,创新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杨桥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5户、1654人,经过几年努力,已有554户1575人脱贫,今年还有19户62人的脱贫任务,在全区脱贫任务最为艰巨,我们深感压力重大。艰巨的任务和繁重的压力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落实好总书记的扶贫思想。一是要“扶贫先扶志”。总书记指出,“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扶贫要重激活内生动力,这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我们将积极帮助贫困群体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就业创业摆脱贫困。二是要“扶贫必扶智”。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们将注重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尽可能让贫困户每一个人至少掌握一门以上的劳动技能。三是要大力发展产业。杨桥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自然与人文辉映、湖光与山色交融。我们将依托这些资源,坚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四区同创;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重点发展“康养、文旅、农业”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龙山古寨、千亩荷花、清水湾休闲体验中心等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项目。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杨桥成为安庆名副其实的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城市后花园。

第三,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冬季决胜之战。()一是开展大学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讲话、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二是开展大排查活动,对照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查思想认识问题;盘点历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和全区脱贫攻坚现场会通报的问题,查工作上的问题;对照发现问题整改不落实,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上的问题,切实理清当前的工作思路和努力的方向。三是开展大整改活动。突出问题导向,对查摆出的思想上、工作上和作风上的问题,制定整改清单,限时整改到位。四是做好迎检工作,省第三方评估和市际交叉互查在即,在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重点是完善相关系统、台账、项目、扶贫手册等档案资料,做好贫困户的宣传解释工作,以“零差错”的决心,迎接年内各种检查。

4.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篇四

(篇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唐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里的名句。这首诗是诗人由当时自身遭遇联想到天下百姓的苦难,感慨万千,推己及人而作的诗。这种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仁者襟怀,令人景仰。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我国的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习总书记多次提出:“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是2020年,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党和国家在脱贫攻坚中“五个一批”政策,决定要在2020年前,让全中国无房的群众住有所居。这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这是白居易六十岁时因新缝制绫袄想到农民劳作的艰辛而作的诗句。当领导的要了解真实情况,心里想着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不论何时何地,为民着想是从政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努力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要时刻想着群众,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这首诗《病牛》,充满了强烈的恤民情感,表现了一种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是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读《扶贫论述摘编》,让我想起那些心系百姓,倾听百姓心声、关心百姓疾苦的古人以及他们所作的反映为百姓做实事的诗句。让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真正做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扶贫工作是一项具有针对性、方向性、普惠性的惠民政策,是要普惠广大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促长贫困偏远地区人口的内生动力,解放贫困偏远地区的生产力,要让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就是要让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在新时代赶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跟得上、不掉队,同样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是在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摘帽。“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各级干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基层干部在宣讲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落实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基础。在扶贫战线上有无数个默默奉献,牺牲个人,为脱贫攻坚事业鞠躬尽瘁的干部,他们是把人民群众当父母,时刻想着群众、关心群众,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这些干部正是如习总书记说的“无我”的精神,这种感情不是简单的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和价值取向。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定了决心,必须在2020年实现全国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这种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政治责任和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过程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必须体现人民公仆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是不变的硬道理,脱贫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看偏远贫困地区群众的实际评价和生活现状。政策层层部署,精神层层传达,责任层层压实,压力层层传导,最终的目标任务还是要靠干部抓落实、抓效果。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以身作则,干部以人民为中心,在以此前提下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帮扶干部的业务、专业、素质等综合能力,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什么是幸福?农民说丰收是幸福;学者说学术研究有新突破是幸福;教师说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是幸福;领导说团队上下一心工作有成效是幸福。读《扶贫论述摘编》,不仅是指导如何在脱贫攻坚战上开展好各项工作,更重要的是扶自身头脑政治理论、宗旨意识的“贫”,真正拓宽视野,俯下身子做人民群众的“孺子牛”。党员干部要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根本,在扶贫济困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洒阳光,撸起袖子加油干,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心系群众,为民造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篇2)

通过对《扶贫论述摘编》全书的学习,感触很多。

总书记提出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一目标,比世界银行确定的在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时间提前10年。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对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充分展现了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定。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彰显了总书记“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为民情怀。总书记将精准扶贫比作“‘绣花’功夫”,要求“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扶法”,必须“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反映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习总书记高度总结了我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就是:“精准”二字,就是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总书记的扶贫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极具实践性和指导性。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持续深化理解,真正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论述精神和讲话精神上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助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具体体会有:

一、决胜脱贫攻坚必须加强作风建设

习总书记指出:“从脱贫攻坚工作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须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作为党员干部,要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时刻把讲规矩守纪律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明底线、存敬畏,坚决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斗争,有力筑牢脱贫攻坚的“纪律防线”。

二、决胜脱贫攻坚必须凝聚合力

5.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篇五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党面临着更多的严峻挑战,党内某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腐败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是持久战,作风问题之所以一直抓却未解决的症结所在是缺乏常抓的韧劲、缺乏长远的制度,有些领导工作底数不清、基层情况不明,有的不下基层、不联系群众。xx大以后,党xx府面临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复杂严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尤为紧迫,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任务艰巨,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首先是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还要严明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抓纪律就是要敢于板起脸来批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能松,腐败问题不能松,关键时刻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党委能否落实好主体责任直接关系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因此要落实好党委的主体责任,同时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责任,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焦在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因此要善于抓常、抓细、抓长。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在反腐败过程中,必须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老虎和苍蝇都是要打的,因为老虎离得太远、苍蝇每天扑面,必须要着力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另外,在反腐过程中,要抓好巡视这把利剑,要落实监督责任,敢于碰硬,必须严明组织纪律,突出重点增强威慑力,还要加强“回头看”。在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制度建设、法治建设过程中,把改革成果固化为法规制度。

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制度不在多,在于精,但不能让制度形同虚设必须让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同时只有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做到依法行政,才能更好把政府职能转变过来。

6.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篇六

心得

当前世界,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能够带动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所以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而创新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我国13亿人口蕴藏的智慧是无限的,是最为宝贵的。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合理的运用人才关系一个国家的未来,想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发现人才,凝聚人才,还必须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抓住机遇,战胜一切挑战,把“四个全面”落实到实处,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实处,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继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关键都在人才,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盛世,当局的执政者都重视人才,网络人才、善用人才。

7.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篇七

习总书记得这句讲话,明确了我们应该把精准扶贫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而精准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扶持对象精准。通过大走访大排查,切实弄清楚辖区内实际贫困对象,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把该入库的入库,把该退出的退出,确保辖区范围内贫困对象精准。对于已确定的扶持对象,要把家底摸清,详细了解扶持对象的生活、工作、教育、医疗情况,明确致贫原因。

第二、措施到户精准。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因学致贫。则要确保该户学生能够按政策享受到教育补助补贴、助学贷款等,避免贫困学生因贫辍学,避免贫困家庭因教育加剧贫困状况;因残致贫,则要考虑将贫困对象纳入低保保障体系,同时,给贫困提供适当例如电商等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残疾人发展产业创收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到今天,针对贫困对象的医疗、教育、住房等优惠、保障政策体系愈加完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我们驻村工作队以及帮扶干部在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的条件下,要用活用好各项政策,力求这些政策能够让贫困户应享尽享,同时发挥出政策的最大效益,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除开上述精准,我们还应该注意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里不过多赘述。

8.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篇八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

总书记说,“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建立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战斗队伍。无论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措施、再多的资金、再多的项目,如果没有人的参与,没有高效的落实,也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要发挥广大干部的作用,落实好政策、措施,把资金用到实处,项目落实到村到户。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科学分析,认真研究,找准对策,自觉履行党和群众交托的重任。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脚踏实地的为群众谋福利办好事实事,要有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要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第三加强对业务知识特别是脱贫攻坚等惠民政策的学习,提高服务本领,强化政治担当,突出政治作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坚持精准方略,改进工作作风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第二至第七部分系统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一是“精准”。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要着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总书记强调,要将条件差、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分类施策,实施“五个一批”扶贫开发路径,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保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就要求在深刻认识贫困问题复杂性的基础上,既要注重分析致贫的共性要素,以共性要素为依据,因地制宜探索多层次扶贫脱贫路径;

又要考虑贫困个体致贫的具体因素,开展多层次、精细化的针对性帮扶。二是务实。习总书记在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提到,“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

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尽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扶贫工作最终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在精准识别、精准扶贫方面要讲究方法,不能一味靠材料、表格来开展工作,这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反映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开展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精准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当前,在中央脱贫攻坚顶层设计的正确引领下,许多贫困群众物质脱贫有了很大改善,但“精神贫困”的现象则愈加凸显。不少群众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的制约,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些思想如同贫困内在的“病根子”,脱离了扶贫的初衷。因此,要深入开展扶贫扶志双扶行动,激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培养贫困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增强脱贫的决心和信心。作为文化旅游部门,要扎实开展“扶志、扶智、扶德”活动,着力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好精神层面的问题,不断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生活,补齐“精神短板”提振群众精神面貌、提升群众道德水平。一是以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为主题,积极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下基层演出,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二是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平台,结合非遗传承人“传帮带”工程,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推动贫困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三是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文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贫困群众送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为群众撒下文化种子,厚植文化根子。

9.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篇九

学习《论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群众线路是我们党的根本线路,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托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因此我们要在围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条件下,在全党深进展开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新形式下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通过对《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的系统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甘当小学生的精神,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退休老干部、困难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 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做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行之有效的重要“标准”。

10.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篇十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演讲道,“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的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摘编》第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阐述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的热爱,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牵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共产党员的宗旨,不能忘记我们党的使命,更不能忘记“两个百年”目标。所以,深入学习《摘编》,就是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的为民的高尚情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越走越宽广,亿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摘编》第二至第七部分系统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 “精准”二字,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将精准扶贫比作“‘绣花’功夫”,“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扶法”,必须“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反映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上一篇:新闻专业实习日记下一篇:新课改理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