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坚守”写作指导(精选9篇)
1.命题作文“坚守”写作指导 篇一
高考作文指导:话题议论文“坚守”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话题议论文“坚守”写作指导
以“坚守”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运用化大为小,从以下立意中选取一种写
坚守良知(坚守道德底线)
坚守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坚守传统文化
坚守人生的准则
坚守心中的梦想
坚守传统美德
坚守做人的气节
也可自主选择坚守的角度立意行文
“坚守”话题作文讲评
一、审题立意
“坚守”是一宽泛的字眼,内涵丰富,不好驾驭,如果不做思考直接下笔,务必会思绪杂乱或者泛泛而谈。那么,我们必须想办法,进行联想,添加因素,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1、可在“坚守”后加中心词:必胜的信念 高洁的志趣 人生的准责 精神的家园 道德的底线 内心的宁静 责任 人间的真情 做人的气节(良知)人生的梦想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勤俭节约)
2.、可在“坚守”前加附加成分:在困境中坚守必胜的信念 在金钱名利面前坚守人生的准责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面前坚守传统文化 在喧嚣嘈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内心的宁静,在世俗的洪流中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增添具体的现实内容,开启写作思路,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古人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回眸历史,伯夷拒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中,坚守了爱国节操;刘兰芝誓不改嫁,举身赴清地,坚守了忠贞爱情;陶渊明辞官归隐,采菊东篱下,坚守了高洁人格„„构思时,你无论取材何种坚守,笔锋务必指向坚守者的心灵,展示那道无形的底线,渗透进你的感悟与深思,讴歌某种伟大的品格,或者阐发某种深刻的哲理。另外注意要侧重其中一点,切忌泛泛而谈。
二、说理段
1、坚守,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挖掘人的才干与力量。坚守是人类社会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坚守,那些被挫折打倒的人又勇敢地站了起来;正是因为坚守,人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到成功的彼岸;正是因为坚守,„„
2、蔚蓝的天空,白云依旧;狂怒的海浪,礁石依旧;纷扰的人群,我心依旧。或许经历了太多的苦难,面对远方,我们开始选择沉默;也许有太多刻骨铭心的挫折,我们曾经的梦想似乎已成了空中楼阁;抑或是这世间繁华太多,我们曾经坚定的心也不再永恒。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面对这物欲横流的人世,有一种行为叫做坚守,坚守自我。它是人生的意志和智慧所在,是人立于天地之间最后一份责任所在。
3、坚守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浅,树正危樯,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4、坚守自我是对人生理想追求不止的彰显。它来源于对自我生命的信任,对人生旅途的泰然。曾经听到过一句令人心灵为之一颤的话:“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全世界的污油也不能玷污我们心中那片纯洁的伊甸园。在纷乱和世俗中,坚守注定着孤独,这种孤独的心境无需与人共享,只能独自品味,独自诠释,独自坚守。
5、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仞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汹涌漩涡,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
6、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清莲,它是我们最后的底线,每当我们来到世上,心就被各种丑陋的情感腐蚀,他们像一团黑泥潭慢慢逼近我们心中最后的圣地,我们的纯真近乎吞噬,坚守内心最后那份高贵和尊严显得那样重要与困难重重。
7、如果,这个世界都近视了,我愿永远站在高处,握住你的手,告诉你我看到的一切。如果,这个世界的耳朵都被堵塞了,我愿一直变成风,掠过你的耳底,亲口说出真相。如果,这个世界被扭曲了,我愿坚守我自己,挺起骨骼和灵魂。
8、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三、事例论据
1、坚守承诺:
谢延信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气坚守承诺32年,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全力照顾亡妻的三个亲人--瘫痪在床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先天呆傻的弟弟,大孝至爱,感人至深。
2、坚守承诺:
承诺,只是言语中的一种。昔有尾生约女子于桥下,水来不去,虽死犹生;后有商君徙木立信,秦因而崛起。如今,当中国遭遇病毒袭击,各国元首取消访华之际,法国拉法兰毅然前来,可谓雪中送炭。当国际毒枭欲高价购求泰国首脑的人头时,泰国他信毫不畏缩,大胆向国内毒瘤宣战,坚守当选时的承诺
3、坚守精神的家园
37.5米,是日内瓦坚守的底线。这一高度,是100年前建造的圣彼埃尔教堂的高度。所有建筑物,只要超过这一高度,拆你没商量,并且永远取消违令者在瑞士买房盖房的资格。让世人倾倒的日内瓦,以坚守的姿态,树起一座城市的精神丰碑,值得每一个人去体味,去深思。
4、坚守正义、良知或做人准则
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尾山宏: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5、坚守道德底线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7、坚守气节、信念。
坚守就是苏武的持节南望。苏武塞外牧羊十九载,只为坚守对大汉的忠贞。“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为伴,北顾中原,他将富贵抛却。至死不渝的只有一个信念——精忠报国。苏武用19年的坚守成就了一段千古流芳的佳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8、坚守职责、责任
李文波用二十年的青春诠释了坚守的执着。二十年隐姓埋名只为守住祖国的礁石。孤独、缺水、炎热从未使他倒下,母亲去世他只能默默流泪,二十年的坚守让他化成一块礁石任凭风水雨打,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他用二十年诠释了坚守的神话。
9、坚守职责、责任、道义
张正祥,守护着滇池三十多年,或许许多人从未只道他的名字。为了坚守自己的道与义,他变卖家产,拿出积蓄,妻子离他而去;为了拍照取证,保护滇池,被人撞倒在地,左眼失明;失去家庭,失去名利,失去左眼,人们便说他疯了。他不曾被打倒,这个世人眼中的疯子却说出了最明智的话“那些人疯得只知道钱了”。不是吗?他30年坚守,用青春换来人生的大智慧。
10、坚守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坚守内心的宁静
季羡林,当他饱受“文革”摧残时,当他沦为一个看大门的人时,当他年过花甲时,他没有放弃研究,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从《罗摩衍那》到吐火罗文,从普通学者到北大教授。我们看到了,是他对古文字研究的执着,对信念的坚守,对良知的笃定。走到今天!他心中的池水,定是清明如镜吧
11、坚守良知与正义、道德底线
如何在任何情况下坚守心中的那一份良知、坚持自己的那一份理想。陈晓兰,上海一家地段医院曾经的医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坚守医德;既然救死扶伤,良知远比医技重要。近十年时间里,她毅然揭露多达二十种假劣医疗器械及背后的种种伤天害理之举,历经磨难和打击而不悔。在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当今社会,人们的良知或许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创新,如何走向成功,如何创造财富,各类有关处世创业的名言充溢于心,以至那片属于良心的心田,黯然褪色。
12、坚守良知、职业操守
刘姝威,中央财经大学一位普通的研究员,这是一位儒雅、文静但却用良知说话、坚守自己职业操守的女性知识分子。在经过认真的调研后,她在内参上发表了一篇不到600字的文章,把自己对蓝田公司(1996年,蓝田股份上市时股本为9696万股,至2000年底已扩张到4.46亿股;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猛增到18.4亿元)的意见反映给国家及中央银行的有关领导。然而竟遭遇到蓝田公司的威胁和恐吓。但她仍然没有低头,并且大有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气势。我们需要像刘姝威这样的人,因为它不仅戳穿了一个“蓝田”神话,更给一个国家和民族敲响了警钟。她对社会的关爱与坚持真理的风骨,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本分、独立、良知,与韧性。
13、坚守责任、良知、道德底线
蒋卫锁——从你之后再无担当之人。他是第一个揭露中国乳制品行业掺假的人。蒋卫锁形容自己当年的西部乳业万里行是“抱着棺材走路”,有人买他的人头。因为他站到了“另一个利益群体的对立面上”,打破了潜规则。漠视、流言、恐吓、家庭矛盾„„让他身心俱疲。为打假,他卖了企业,丢了老婆,两个孩子因此辍学,社会上一度传言有人要花50万元买他的人头。
14、坚守淡泊与内心的宁静
李小文,“布鞋院士”,世界遥感领域的三剑客之一,荣誉极高,却从来都是朴素黑衣,不穿袜子,黑色布鞋,被誉为“不起眼却身具盖世神功的扫地僧”。他一直坚守的就是“一双布鞋,一点素心”,无关其他名誉金钱与高官厚禄。朴素、不拘小节,执着又专注科研,他内心的宁静,与目前被浮躁风气侵染的科学圈子形成巨大的反差。2015年1月10日逝世,遗言说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
15、坚守职责、信念
于敏、师昌绪、黄伯云、宋文骢多少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在不为人知的艰苦环境中,在没有鲜花和掌声的角落里,寂寞坚守。
16、坚守传统文化 远去了刀光剑影,逝去了血雨腥风,传统文化,无人坚守,安详的太平盛世成为传统文化的守墓者与送终人。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达地泛滥成灾,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华,英吉利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少年,单是那情人节朦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动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
17、坚守职业道德、良心
白岩松被视为中国电视媒体的良心,凝重而坚毅的神态,堪称电视屏幕上的中国表情。2011年,他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持续追问,体现着勇气与睿智,尤其“7.23”动车事故之后,他以动情而犀利的电视评论,引起巨大反响。新闻人是时代巨轮的望者,在中央电视台这个极其重要的传播平台上,他和他的同伴的努力和坚守弥足珍贵。
18、坚守传统文化
白先勇,三十年来惦念不灭。年逾古稀,还要作拼命三郎。功成名就,还要托钵化缘。穿梭世界各地,他紧握传统艺术的火种。牡丹,玉簪,西厢记,长生殿。一曲幽兰,一唱三叹。从前的白雪遗音,如今姹紫嫣红开遍。
19、坚守传统美德(孝道)
朱晓晖。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20、坚守职业道德、责任、良知
肖卿福。时间的刻度是坚守的长度也是医者仁心的温度。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
21、反例、联系实际
传播人类文明的新闻界,部分摄影记者又怎样从事他们高尚的新闻工作?
少年家中的房子被洪水冲走了,少年和母亲绝望的痛哭。摄影者离母子二人不到半米,不停得冲他们喊:“抬起头来,看这儿!”却没人给他们送上食物和药品。为了拍摄到藏羚羊奔跑的镜头,摄影师一次次把上万只藏羚羊轰起来奔跑。正是羊儿怀孕待产的季节,几个小时折腾下来,一只只母羊瘫倒在地,流产地小羊尸横遍野„„„
2015年姚贝娜逝世,《深圳晚报》的三位记者伪装成主治大夫姚晓明的助手进入太平间拍摄,不顾死者未安,无视家属的伤痛,他们眼里只有金钱,良知丧失殆尽。
可见,“良知”这个词对不少摄影记者来说,已过于陌生了。一心想拍到具有震撼力、尽可吸引观看者眼球的照片,唐突,缺乏甚至丧失了敬畏、悲悯之心,体现出只是一种职业的冷漠。
2.命题作文“坚守”写作指导 篇二
一、根据题目要求, 创设写作素材
一天, 我找到年青教师罗莲芝老师, 和她一起进一步讨论了学生为啥写不好作文?作文课究竟该怎么上的问题, 时逢下雨, 我们就共同商定了以《雨中的校园》为题, 写一篇作文。让她按商量的思路具体实施, 看能否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上课后, 作文题出了, 教师讲讲要求, 我陪罗老师把学生带到校园里, 让他们仔细观察雨中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操场、教楼等景物, 对比与晴天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先从整体观察整个校园的情景;接着看花草树木的变化;再观察下课后同学们在雨中的情景;最后让同学们都亲自到雨中淋一淋, 具体尝尝雨水落在脸上的滋味。老师指导学生看, 还不时地摸一摸、闻一闻, 听一听, 想一想, 边看边议, 同学们感到有材料可写高兴极了。
二、回忆所看的事物, 口述观察所得
看后回到教室, 我坐在后面继续听。罗老师说, 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看过的雨中的一些情景, 把你们看的、想的、感受到的, 同学们议论议论, 使你感受深的地方说给大家听听。
老师的话音刚落, 几十双手刷刷地举起来, 争着发言。有的说:“我看校园更美了, 整个雨中的校园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有的说:“雨中的黄洋球更加翠绿, 花坛中的花草又长出了嫩芽, 我想花坛很快就要变成绿洲和花的海洋, 千头柏也露出了新枝, 更让我喜爱了。”有的说:“我感受最深的是同学们的动作, 许多同学在雨中尽情地玩耍, 享受下雨带来的乐趣, 同学们各式各样的花伞, 像似在雨中盛开的花朵, 五颜六色, 美丽极了。”有的说:“花伞像会走路的大蘑菇, 为我们学校增添了美丽的色彩。”有一小个子男生说:“别人注意看, 我注意听, 听同学们议论到精彩处, 我就不时地瞅几眼, 我听那小雨沙沙地下, 雨水哗哗地流, 好像在演奏一组春雨的交响曲, 悦耳动听。”有的说:“小水珠落在我的头发上, 像是给我带上了无数颗细水的珍珠。”有的说:“凉凉爽爽的空气, 吸一吸更让人感到特别舒服。”经过一番表达, 老师又有意引导两个学生按不同顺序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完整地进行叙述。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叙述加以评说。这样《雨中的校园》一文框架有了。学生们自己再添些血, 添些肉, 一篇内容的充实的文章就出来了。
三、合理组织材料, 动笔写作文章
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 加之老师的评判, 雨中情、景、物都有了, 各自的不同心情, 不同感受也清楚了, 接着就是如何把材料组织好, 写出文章。
在材料组织上, 罗老师没作过多的要求, 他说:“我不具体要求你们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再写什么, 只想说。你们无论先写物, 还是先写人, 都要具体写出当时看到事物的真实情景, 感受深的广泛联想, 多写几句, 写出真情实感, 写的文章要使别人看了也能感悟到雨中的校园更加美丽。”全部指导完毕, 同学们开始了各自的作文。
一周之后, 我找罗老师了解《雨中的校园》一文的习作情况, 他说:“这次交的学生作文我很满意, 一是读了学生的作文, 感到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层次清楚得很, 语句也美多了;二是没有了胡编乱造的语句;三是文章的篇幅明显地增多了, 能明确地表达中心, 以后指导学生作文, 也知道该怎么做了。”我翻看几本学生作文, 也的确感到写得不错。
摘抄了学生的一篇《雨中的校园》的习作, 全文如下:
学校还是我们的学校, 校园还是原来的校园, 在雨水的洗刷后, 它更美更漂亮了, 我更加喜欢我们的学校。
你看“隆古乡中心小学”七个铜字横排在学校的大门上, 雨水冲洗后更加耀眼夺目。水泥路显得更宽、更平、更直了。路两旁的冬青站得整整齐齐, 一些枝叶在微风的吹拂下, 不时地点头。好像在说, 我们渴了, 今天喝足了水真痛快。两边的文化长廊、校风、校训等, 吸引着很多学生在观看。本来并不新的教学楼也新了。一楼到三楼, 上上下下, 前前后后, 一点灰尘也看不见, 门窗上、墙壁上, 既看不到纸贴, 也找不到一点乱写乱画的印迹。教室门上“请讲普通话”的标牌更引人注目, 在它的警示下, 这时我们全都是在用普通话交谈。教楼前面几个大花坛里, 月季花、大力花、海棠花等, 争相斗艳, 雨中的黄洋球更加翠绿, 花草又长出了嫩芽, 花坛很快就要变成绿洲了。操场四周的树像是又长高了, 也长胖了, 千头柏又露出了新枝, 更让人喜爱, 教学区和住宅区更是花香扑鼻。
对学校、对校园, 本来同学们没有不熟悉的地方。今天不知怎的, 好像都很陌生似的, 走到哪都舍不得迈大步, 还不时地停下来仔细看看, 怕是错过的机会不会再有一样。同学边走边议, 平时不留心, 感觉什么都无所谓, 若仔细观察, 给的印象就是不一样。观看得高兴了, 还在雨中尽情玩耍, 享受下雨带来的乐趣。各式各样的花伞, 像似在雨中盛开的花朵, 五颜六色, 美丽极了。这些花伞慢慢地走, 细雨沙沙地下, 雨水哗哗地流, 好像在演奏一组春雨的交响曲, 悦耳动听。我有时还收住伞, 尝尝淋雨的滋味。小水珠落在头发上, 像是带上了无数颗细小的珍珠。有时吸几口凉凉爽爽的空气, 真痛快。这时候, 我感觉雨中的校园美, 我自己也美多了。
3.命题作文写作指导示例 篇三
教者以“年味儿”写作指导为契机,教会学生写作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努力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共生。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加以指导:
一.准题眼,说“年味儿”。
“年味儿”这个作文题,最难写的是“味”字。教者首先让学生发挥联想:由“味”字联想到什么词语?生很快联想到“味道”。教者顺势引导,味道就是调动人体的嗅觉器官,那过年时你都闻到了哪些独有的味道呢?
生列举:食物的气味:各种炒货的香气,蒸馒头、包子的面香,做年糕的清香……风干的年货的咸香味挂满庭院,远远看去五颜六色,色彩缤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师评:很好,不仅有味道还有色彩,这样的材料会使文章变得丰富多彩。
生补充:烟花爆竹的硫磺味(这种味道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味道,却是在过年中备受欢迎的味道,是年气的体现,带着欢喜带着祝福);鲜花的香味(那些爱美的妈妈们总爱在过年前买一些鲜花来装点家,如水仙、百合、富贵竹等等,让家中也有了桃红柳绿)。
师引导学生温故:本学期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童年的朋友》,文中“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明确:通感的手法。(补充:“通感”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师进一步引导:写“年味儿”,除了对嗅觉的描写之外,我们可不可以运用通感的手法,找到更多更丰富的年的味道,丰富我们写作的材料?
二.巧选材,找“年味儿”。
生:可以调动视觉、听觉,变换视点找“年味儿”。
如视觉:家家户户门上的变化,挂大红灯笼,贴福字,贴春联,除旧迎新;村庄上空炊烟袅袅,厨房间热气腾腾,烟雾缭绕;超市里,收银员身着红夹袄,面色疲惫,但笑容不断,扫描、整装、收钱直到手发软;行道间挂着的红灯笼,商品换上红衣装;货架上的货物是最为奇特的一景,到二十九、三十夜,不论是好吃的,不好吃的,热卖的,不热卖的,喜欢的,不喜欢的,需要的,不需要的,全都一扫而空,所以补货的职员,穿梭来往,好不热闹,但总也赶不上人们对年货的需要。什么时候你能见到超市货架空落落的,唯有过年时;孩子们这时候是最为开心的,走街串巷,奔跑嬉戏,不用担心作业,不用担心回家晚了;舞龙灯、挑花担、唱双簧,这些闲暇时候极为少见的总会在春节这个特定的日子里露一露脸面,晒一晒本领,娱乐娱乐乡亲,迎个彩头,图个吉利;车站、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人流;电视里,让人眼花缭乱的歌舞节目。
如听觉:商场、超市里商家们擦亮了嗓子,放声高唱,一首首欢庆的歌曲唱热了屋子里的气氛,唱热了人来人往的街道,唱热了人们的心儿;走到哪儿,都能听到鞭炮礼花噼啪的声响,响亮了阴沉沉的天空;平日里,家家户户忙于奔波工作,这时候也终于歇息下来,原来冷冷清清的院落,时不时传来推桌子拖椅子的声响,敲打收拾的声响;空闲的家里,还有麻将碰撞的声响,高声谈论互道问好的声音,比比皆是;三十晚上,家里电视里传出来的欢声笑语;手机电话这时恨不得声声叠唱,彩铃声声,问候拜年。
师说:同学们列举的零星种种都可以成为我们选材的对象,有了丰富的材料,笔下的《年味儿》就会出现五彩斑斓的景象。但同学们可不可以按传统年味和现代年味对题材进行归类?
生明确:贴春联、赏花灯、舞龙灯、挑花担、唱双簧、迎财神等是我们保留下的传统。
教者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传统节目的特点。
三.精布局,描“年味儿”。
一篇好的文章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要讲究文章的精心布局的。七年级上的课文《本命年的回想》,作者特别讲究文章布局,全文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时间段(腊月初一,腊八,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大年初一)叙写了这些时间段里人们所做的年前的准备和过年的场景,记叙的内容都是围绕文章一开始所说的“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使得文章结构紧凑,条理清晰。
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出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烈,这种结构在学生作文中也可以运用;当然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现过年的气氛,注意层次,让年味儿由淡到浓;也可以由点到面(由一个人的活动到一家人的活动再到全村人的活动);空间顺序,由家到超市到街头巷尾……
一生习作:过年前,春节就像一锅正在灶上炖着的排骨汤,锅盖捂得严严实实,但在快炖好前,总有那么些香味儿透过锅盖传过来,像小猫儿似的挠着我们这些馋虫的心,痒乎乎的,只盼着汤快点炖好,让我们大快朵颐。春节这一锅汤的香味儿就是年味儿,春节一天天逼近,年味儿也酝酿得越来越浓厚,一切都昭示着春节的脚步,近了。(片段中运用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句,描写出春节的气氛;最后一句话为下文做铺垫,这句话有朱自清《春》的影子,也有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的印记,这些都看出小作者是个聪慧善学的人)
寒冬里的萧条景象没有一丝生气,近乎荒芜,可小贩摊上挂着的,铺着的,大红的灯笼,大红的“福”字,大红的春联……那样的张扬,热烈的红!仿佛跳动着的火焰,温暖了冬天,温暖了空气,更温暖了我们的心。从那些红通通的专属于春节的物件中,我看到,也嗅到了年的味道。(视觉,色彩)
乡下农户都忙起来了,蒸包子,蒸馒头,做豆腐,腌酸菜,做年糕……家家户户都是老少齐上阵,忙得几乎脚不沾地,都赶着在过年前备好一切东西。蒸包子、蒸馒头的蒸笼架在锅上,火烧得旺旺的,坐在灶膛边烧火的人脸上被燃烧着的火焰的橘红色火光映照着,跳跃出一片喜悦的光。站在蒸炉前的人忙着放面食,热腾腾的蒸气缓缓上升,飘浮,弥漫,渐渐充斥了整个厨房。迷蒙的雾气里还粘着汗珠的脸庞笑眯眯的,他们的眼睛里,都有对年的期待。从这些忙得热火朝天的人中,我看到,也触到了年的味道。(嗅觉,味道)
年前,男人们都闲下来了,走在空旷的小道上,没有看见一人,却从周围的人家屋里清晰传出了打麻将“辟辟趴趴”的声音,大声谈笑的声音,打牌的人、看牌的人大声叫好的声音,小孩子们追逐打闹,嬉戏玩乐的声音,炮仗的“嘭嘭”声,和“小擦炮”不断响起的声音……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各种声音在低空中碰撞、融合,洋溢着暖暖的、满满的、喜悦的味道。从这些“声响交响乐”中,我看到,也听到了年的味道。(听觉)
(三段,三个层次,三个角度,段段扣题,句末点题,笔墨集中,中心突出)
年味儿越来越浓厚了,像一把热烈的火,烧呀烧呀,一直烧到年根下。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来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首尾呼应)
这篇习作在结构安排和调动感官对过年画面进行细致描写上都很不错。
四.深立意,议“年味儿”。
深刻的立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也更隽永。写年味儿,就是要让学生在留心观察生活的前提下,自觉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于潜移默化中热爱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我们仍然回到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作者借回忆家乡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这比普通的介绍乡土人情的文章立意自然要高一些。
比较两生结尾的写作片段,说说它们的异同:
文段一:门外,天寒地冻;屋内,暖意融融。这年味儿呀!是越来越浓了……
文段二:“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春节就在这浓浓的年味儿拉开了大幕,这年味儿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此起彼伏的爆竹炮仗,就是饱含亲情的杯杯美酒,就是人们对新生活的美好祝愿,更是神州大地每个角落里年的意蕴。
生:两个文段都紧扣文题,点题升华。文段一巧用对比,突出年味的浓郁和过年的温暖,省略句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文段二运用引用、排比修辞,将年味具体形象化,挖出了年味的丰富内涵,给年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者顺势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材料的深层含义,学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解读。
他们认为,可以由过年的热闹、浓郁气氛挖掘出家人间的其乐融融、亲情的温暖,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幸福感,也可以写孩子们过年难得的自由、快乐,还可以歌颂因物质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要保留传统、传承传统。
在整节课的评讲指导中,教者始终坚持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共生,在指导中时时不忘教给学生写作的秘诀,即语文应试的工具性;也适时巧妙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从而自觉传承传统文化,给语文教学多增添一些人文味。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让语文的百花园里永远灿烂如春。
4.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篇四
[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是在命题作文的基础上演变出的一种命题样式。它是在题目中留有某个或某两个空白,需答卷人将题目补完整,然后再据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在各级语文考试中都有所出现,一般来讲,它在各地中考中出现的概率比较大。半命题作文一般有两种命题样式:一种是只有题目,没有其他说明或提示。如:《第一次》,《远方的朋友,请到游一游》。在这种情况下,作文题本身的指向性一般就比较明确,学生也能自然地按照题目的指向去构思写作。另一种是不仅有题目,还有其他的提示或说明。这种提示说明或提供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想像与写作热情;或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与选择的范围,指引学生在一定的限制内构思写作。如: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题目出自赵树椿《审题——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一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则要看清题目的说明与要求。通常认为,半命题作文比命题作文具有更大自由空间。其实未必如此。任何作文题都要在限制范围与自由选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半命题作文虽然提供了“填空”的自由,但题目本身就含有指向性,因此“填空”的内容就必须受这种指向性的限制,“第一次XX”的经历与“一次XX”的经历自然不同,而“到XX游一游”与“来XX坐一坐”也当然有区别。何况题目的说明与提示更限制了我们构思的方向与选择的范围,如95年的《和的对话》是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后的想像作文,96年议论文《我更喜欢漫画》是给出几幅漫画请你作出选择。很难说这样的半命题作文就一定比《机遇》《尝试》《选择》这类的命题作文来的更自由。所以说不管遇到怎样的题目,都需要我们看清要求,积极思考,充分调动生活积累,既不要让思想因题目的限制而失去了自由与灵性,也不能让思想“跑野马”而失去了方向。
面对半命题作文,同学们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如前文的《生活需要》,题目中“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是情境的提示,而后面的“甜蜜的微笑”、“温馨的话语”才是文章的“关键”。如果作文时只注意到了“情境”而忽视了“关键”,文章的重心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就会有所偏离。有时题目中的某些字眼或标点符号决定了选择范围的大小,不注意的话也容易造成偏差。《生活需要》题目要求“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括号内用不完全例举的方式提供选择指向,我们可以超出题目例举的范围;如果它的要求是“在‘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我们就不能超出其给定的范围了。
其次,在构思之前,要根据题目的表述选取与题目相称的文体。很多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带有文体倾向,如果把握不准确就容易写偏。如《第一次》应该是叙事性的记叙文,《之行》应该是写景记游的记叙文,《我的》(父亲、母亲、老师、同座等)应该是写人的记叙文,《之风不可长》、《的启示》应该是议论文,《怎样学》则应该是说明文。有时,题目比较宽泛,不带有明确的文体倾向或文体限定,这就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5.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篇五
——中考作文指导之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 张洪芳
近年来,半命题作文成了中考的新宠。因其既有所限制,又有所开放,在选材、立意方面给考生较大自由,有广阔的写作空间,同学们对这种命题形式兴趣尤其浓厚。上课铃一响,同学们就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纷纷和老师取经。
生1:老师,我觉得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我想问,补题有什么原则吗?
师:要说原则,还是准确审题。但是这和命题作文的审题不同,命题作文是审关键词,审题眼,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是审限制条件,首先要从给我们的部分文字中审清写哪种体裁合适,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若是记叙文,是写人为主还是叙事为主等,还要审清选材的角度和范围,文章应该表现的主旨或情感。如《我的一次 经历》适合写成叙事性的记叙文,《,我最亲的人》适合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的启示》则适合写议论文。如《生活需要 》决定了文章的选材和立意应该表现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生2:老师,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有什么窍门没有,通过补题,让作文更容易写好?
师:呵呵,要说窍门,还真有。第一,就是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只有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自己在题目中要补填的词语或短语。一般来讲,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筛选好补题对象。比如《生活因______更精彩》这个题目,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电视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学习、互助、考试,他的课堂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爱心、宽容、选择、网络等;从自然考虑,可选择登山、探险、亲近自然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开朗、乐观、自信等。
第二,补题要避俗求新,让人读后能为之一震。半命题作文设题时一般要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补题词语,但是,这些提示性的选项往往只是起到“引”或“导”的作用,这些引导性的选项词可谓是“砖”,它需要引出真正的“玉”来。如《快乐来自 》,按照提示语补题,将都是填“亲人的爱”“宽容”“付出”一类,写得多了,阅卷老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不宜出高分,而有的同学的补题是“快乐来自×老师的课堂”“快乐来自你高高举起的手臂”“快乐来自家庭协奏曲”这儿的补题既确定了取材的方向和写作的立意,语言也生动可感。再如《 的滋味》,如果只是填上“西餐”、“辣椒”、“饮酒”,就滋味写滋味,则缺乏新意。如能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扣紧“滋味”进行深处开掘,填题为《登山的滋味》、《“当老师”的滋味》、《幸福的滋味》,则有了一定的新意。再进一步拓展思维,从负面
拟题,选择《作弊的滋味》、《说谎的滋味》、《出走的滋味》,则题目就更为新颖了。填好题,运好思,既能体现作者的精巧的心思,也能彰显思想的深度。
生3:老师,我感觉明白怎么补题了。我还有一个问题,半命题作文在整体构思上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师:半命题作文在确定了题目之后,在整体构思上也是要讲究的。首先,在选材上要和你的拟题相吻合,切入口要适当,主题一定要鲜明。例如,以《十六岁,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作,我做的补题是《十六岁,我多了一份烦恼》,这个补题,看似消极——写父母的唠叨,缺少自由,朋友间的冲突,老师家长过高期望等等,但我就从写烦恼中感受成长的过程,懂得理解,懂得关爱,懂得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由消极的标题而表达积极的主题。第二,在结构安排上做到别致,主题深刻的可以采用题记式,多角度取材的可以采用镜头剪接法,感情表达强烈的可以采用书信体„„根据内容和主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作文体式。第三,讲究语言的文采,流畅的表述是基础,如能在相应的文字中穿插引语,使用修辞,能情景交融,叙议结合,必能大大提升文章的表现力。【佳作展示】
照片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泛黄,信件会因为岁月的脚步而失散,只有珍藏于心头的记忆会像陈年老酒,愈久迩纯。在你的心中有什么值得你永远珍藏的记忆?请以“珍藏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珍藏那次长跑经历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 刘玉雯
人生是一部没有彩排的电影,时时刻刻都在现场直播,可我的脑海中却总是回放着人生历程中那次难忘的长跑经历。
学校冬季800米中长跑比赛,我作为参赛队员站在了雪白的起跑线上。回头望一眼看台上为我加油的同学,我感觉身上的能量又增加了不少。“各就位”,体育老师一声号令,我们的神经立刻紧张起来,“砰”,起跑的枪声一响,我如离弦之箭飞出。我感觉有使不完了劲儿,很快就冲到了最前列,可是还不到一圈儿,我忽然觉得体力不支了,很快的,我到了第三的位置,第五,第六,„„我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速度越来越慢,我看到我和前面最后的一名同学也已经差了有30米的距离了,“我还能跑下来吗?”我的心中犯起了嘀咕。
“刘玉雯,加油!”“刘玉雯,坚持!”“刘玉雯,坚持!”我的耳边忽然传来了同学们的震撼的声音。“加油!”,“坚持!”我也默默给自己鼓劲儿,一股新的力量在心中升起!脚下的步子也又有力了,可能其他的选手也经历了我的犹豫了吧,有几个同学的速度也降了下来。“好机会,我要赶上他们,超过他们。”我的脚步在加快,追上了一个,又追上了一个„„.我又到了第三名的位置,额头上汗水已经流了下来,我抹上一把,不敢放松,可是刚刚鼓起的那一股劲儿又要耗尽,速度明显又下降了,“800米,太难了!”看看距离,还有200米左右的样子,“绝对不能前功尽弃!”我坚持着,我跑,我跑„„
还有100米!到了冲刺的时候了!我一定要超越极限!“刘玉雯,加油!”“刘玉雯,加油!”震撼的声音再一次在耳边响起,我感觉脚下如生风一般,我又能加速了,我超过了第四名,超过了第三名,撞线了,撞线了,我得了小组第二!
跑完800米后的我脸色苍白,已经无法正常呼吸,我就要瘫在地上,老师和同学都吓坏了,几个同学搀着我拽着我,慢慢的在操场上转,模模糊糊听老师说:可不能再让刘玉雯参加长跑了。
可是,我在心中说:老师,我不后悔!这一次的经历将让我珍藏终生。它让我懂得了坚持的必要,体会到了拼搏的力量,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点评:
小作者就“珍藏”一词,遵从 “写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原则,首先想到的自己曾经的那次长跑经历,因为是自己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最有话说,直接填题为“珍藏那次长跑经历”。全文真实记录了自己参加长跑比赛的心理感受。开始时的兴奋,体力不支时的犹豫,同学加油时的感动,冲刺时的忘我„„.都写得具体可感。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精巧的结构,本文的成功之处全在真实自然。
辅导老师 张洪芳
珍藏半截断尺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 吕家奇
一把断尺,我永远的珍藏。
——题记
“都几点了,还不快起!”随着妈妈的一声召唤,我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起。扫了一眼闹表:“哇,六点半了!今天可是要考试的呀,我怎么竟然起晚了呢?”
赶紧穿好衣服,抹了一把脸,匆匆赶往学校。一路上我无暇欣赏沿途风景,将自行车蹬得如飞一般。“谢天谢地,总算没有迟到!”坐到我的座位上,这才觉得汗水已经湿透了后背。
第一场考的语文,还算顺利,可到了第二场的时候,我傻眼了。这场要考的是数学,因为来的匆忙,作图的尺子竟忘了放到书包里了。这可怎么办,考试时是不能借文具的呀!“麻烦了,麻烦了,这时候上哪儿弄尺子去呢”我嘴里不停的叨叨着,就在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的耳边真切的听到了 “啪” 的一声。不知发生了什么,我猛抬头,只见和我一起同桌考试的同学手中拿着两截断尺。他将其中一截递到我的眼前:“尺子,你的了。”我愣了:“这„„这,可是一把新尺子呀!”“呵,新的旧的都是用的,无所谓了。”他说得那么轻松。“谢谢你,太谢谢了!”我不知如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赶紧问我这个考试临时同桌是哪个班的,可他给我的答复竟然说是“九班”的!我们每一届可只有是八个班的呀!恍然间,我明白了,他这是不想让我再还他一把尺子了。我笑了,为考试时结识了这么一位热情大度的好同学而兴奋不已。就这样,我和这位不知姓名,不知班级的同桌同学各用半截尺子考完了数学。
结束了这场考试,我收藏了临时同桌的这把断尺,我把它时时放在我的文具盒中。这把尺子,助我度过考试大关,更让我懂得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以后的日子里,我也尽我之力,去帮助我身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好一个温暖的世界!点评:
“物”是用来的珍藏的最好载体,小作者直接以具体物件作为补题内容,紧紧扣题,同时因物件的微不足道而残损又制造了悬念,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一截断尺”,是同学的友爱之情,是我受益终生的道具。选材角度小巧,但主旨鲜明。叙事具体,表达生动,其中对人物的描写,不论是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刻画都极其准确到位,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
辅导老师 张洪芳 【小贴士】中考作文
中考作文,字数要求一般在600左右。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据半命题作文有所限制,有所发挥的特点,我们在中考作文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小处切入,力避空泛。
要写好半命题作文,最好“小口径切入”,题目不要补得过大。因为题目越空泛,相应地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也就越大,而切入点如果缩小到一个特定范围,无疑对我们的取材,组材降低了要求,从而能让我们能够快速入题。如2015年贵州铜仁作文“我体验到的____”,按说以 “幸福”、“快乐”“父亲的爱”“酸甜苦辣”之类作为补题,这样的切入口确定了写作的写作的角度和范围,主旨也已经表露,然而却有考生将文题补成“生活”、“感受”“美德”之类,范围太大,不好把握,最后写出来的文
章大而空、虚而浮,事与愿违。
2、讲究搭配,符合逻辑。
选词补题,应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要得当,要符合逻辑。首先,要合乎生活逻辑。如写作半命题作文“我第一次_____”,若补填“哭”、“淘气”、“做梦”之类,就不符合生活事理。因为这些事情大都发生在人的婴幼儿时期,是难以界定“第一”的;而如果换成“领奖”、“说谎”、“远行”等词,则因为其在考生脑海留下的深刻印象,情理皆通。其次,补题符合语言逻辑,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2015年甘肃兰州考题“重拾__ __”,只要失去过的东西就可以重拾,这儿重拾的对象绝对不局限于你失去的一件物品,“一段难忘的日子”,我们更可以重拾的还有我们应有的“自信”、“坚强”等,半命题作文题目补填的词语不同,主题揭示的深刻度也会有所不同。考生要想从作文考场上披锦而归,必须学会开动真情和想像的钻头,向思维深处钻探、挖掘。大凡文章的主题,都可分为浅、中、深三个不同的层次,开挖时切忌浅尝辄止。只要符合逻辑,搭配合理,开掘得越深,文章的立意就会越高。
3、思想健康,拓深主题。
6.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篇六
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四川乐山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再如《一个会变的人》,要扣住“会变”,或写不同时期的“变”,或写不同环境下的变,都算切题。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眉山卷)就是一个比喻义很强的考题,“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种感情,也可以理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
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如福州泉州“和父母交朋友”这一题目,审题时必须明白:人物是“我”和“父母”,主题是“交朋友”,这就排除了“交朋友”的其他人物和生活琐事,文中的“朋友”具有特殊的身份,这就决定了切入口应定在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理解、包容、互尊互爱等情感因素上,在这个前提下,再确定文章的创新点。
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例如20江苏省无锡市考题“门其实开着”中的“其实”指什么?有什么语法意义?此时你应该迅速搜索库存信息,得出下列认识:“其实”一词在语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作用。明白了这些,你在构思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容是什么,也即“其不实”的情节有哪些,然后才能够通过“其实”转折,由“其不实”过渡到“其实”,造成结构上的跌宕波澜。如果你丢掉了前面的.审视诠释,那你就可能把“门其实开着”
写成“门开着”或“门”。如有位考生设计的情节:“参加网页制作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夺得第一名——成功的门其实开着”。这位考生在进入成功之“门”前,有没有遭遇曲折?有没有犹豫动摇?有没有灰心丧气?这一切都没有写,这就写成了“门开着”。文章的整个过程没有触及“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在联系,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所包含的内在意义没有体现,显然偏离了题意。
六是把有些关键词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考察,明确其适用环境和内在联系。例如年西宁的全命题作文题是“这里的景物也美丽”,这种用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A——d,B也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须具有特例性、创意性,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这一题中的“景物”如写“荷花”、“菊花”就不对了,因为它们都有美的公认性,写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题意。当然也可以写“虚”的景物,虚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创意性。
在考场上,有些题目题意明确,我们能迅速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如:“孝敬父母二三事”(湖北省恩施卷)、“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省眉山卷)等。也有些题目题意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挖掘出命题者的用意,如:“门其实开着”(江苏省无锡卷)、“印象”(辽宁省大连卷)等;还有些考卷的命题者设计了导语或提示语,让你有所感悟,打开思路,在做这类作文的时候,要读懂提示语的含义,才能有感而发。对于不同的命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审题策略。
①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②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
7.命题作文“坚守”写作指导 篇七
1.单个字词式。如“好奇心” (2008年江苏卷) 。
2.短语式。 (1) 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 (2004年江苏卷) ———二元关系型短语。 (2) 凤头、猪肚、豹尾 (2005年江苏卷) ———二元关系型短语。 (3) 人与路 (2006年江苏卷) ———二元关系型短语。 (4) 怀想天空 (2007年江苏卷) ———动宾短语。 (5) 品味时尚 (2009年江苏卷) ———动宾短语。 (6) 绿色生活 (2010年江苏卷) ———偏正短语。
二、下面, 就依次分析这几种类型的审题
(一) 二元关系型短语———×××和×××
高考作文一般所提供的概念通常是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并列共存关系这四种关系, 所以写作前一定要弄清这几者的关系后才能下笔。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 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 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因此也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没有“自由”, 也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 也就没有“自由”。两者对立统一。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 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对立统一关系:不能只顾及其对立面, 更要分析其不可分割的另一面。此与彼不是绝对的。
2. 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 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 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 勇于关爱”, 如作其他理解, 则是不科学的。是非取舍型:不是只要“是”, 不分析“非”, 而是扬“是”避“非”, 两方面都要涉及。
3. 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作文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 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 并非全是成功, 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并非绝对型:不能走向绝对化, 造成观点走向极端, 经不起推敲。文既然是“并非绝对型”, 就要找出一条非常合情合理的东西来, 即“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正确解决这一问题。
4. 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作文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 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 既要谦虚待人, 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并列共存型:它们有可能是由于此的存在影响着彼的存在, 如“谦虚与表现”;也有可能是平列的两个优点, 如“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要抓住“影响”、“平列”两个关键来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恰到好处地使二者共存, 澄清片面或不正确的认识。
(二) 动宾短语式审题
首先要找准这个短语中后面这个宾语 (即写作对象) 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如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 “天空”到底能是什么, 它可以是自然的天空, 也可以指生活的天空、历史的天空、心灵的天空、爱的天空等等。但我们的同学对于动宾短语式作文的审题往往只注意后面的宾语, 却忽视了前面的动词, 我们要仔细玩味动词的真正意思。在“怀想天空”这个题目里, “怀想”有怀念、回顾的意思。考生描写对过去美好东西的追忆才是比较稳当的做法。2009年江苏高考题“品味时尚”, 当年众多优秀考生纷纷落马。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清“时尚”这个宾语的内涵和外延。我们的同学总是匆匆地、肤浅地扫描一下考题, 自以为“时尚”二字很简单, 很好懂, 不会出差错, 结果偏偏栽在“时尚”二字上了。“时尚”是一部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独特创意和个性化追求, 它是时兴的, 在模仿和流行中形成。在通常情况下, 政治变革和自然科学创新等, 不列入时尚的范畴。所以当年很多江苏考生写“爱国主义”是时尚, 那就属于审题错误。更为严重的是, 很多考生不注意江苏命题作文题目之前的引语———“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 由此可知, 这里的“时尚”必须是动词, 必须是某一行为。所以, 说“唐诗”是唐代的“时尚”, 说“宋词”是宋代的“时尚”也是错误的!说“读唐诗”是唐代的“时尚”, 说“读宋词”是宋代的“时尚”才是正确的!
(三) 偏正短语式审题
这类偏正短语一定要看清陈述的对象和叙论的重点到底是什么。不要认为短语的后一个词语就一定是陈述的对象。 (1) 如“永恒的价值”中“价值”是陈述的对象。 (2) 如“生命的格调”中“生命”是陈述的对象。分清这两者后, 就可以在立意时拼凑成这样一个公式:“陈述的对象”怎样才能做到“叙论的重点”? (1) “永恒的价值”可立意为———价值怎样才能永恒? (2) “生命的格调”可立意为———生命怎样才能有格调?当然, 偏正短语不一定都是定语+名词, 也可以是状语+动词, 如“从容地栖息”、“高贵地爬行”等。立意时的公式就变成:怎样的 (动词) 才显得如此 (形容词) 。 (1) “从容地栖息”可立意为———怎样的栖息才显得如此从容。 (2) “高贵地爬行”可立意为———怎样的爬行才显得如此高贵。
(四) 单个字词型审题
一般的单个词语, 也是由几个语素组成的, 要仔细分析词语内部的关系, 千万不要以为单个词语就可以无需认真审题。如:“父辈”这个题目, 含有两个语素“父”和“辈”, 为偏正式关系的词语, 意为“父亲那一代人”, 显然, 题目要求写的对象是一个群体, 只能写父亲所属的那一个群体, 理解了范围的限制, 就不会错把文章写成“父亲”了。对于单个字词的作文题目, 我们要注意根据其词性把握其审题时的重点。
1. 名词。
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 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 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 也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 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其次还要注意有无比喻义、抽象义。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 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 也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是抽象的, 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
2. 动词。
要注意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 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宾语, 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阅读, 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 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 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3. 形容词。
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如“新”: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 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 联想到人之新, 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 如创新、新颖、新潮等。
8.命题作文“坚守”写作指导 篇八
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放好合适的位置并作出某种评价”,谓之“定位”。能够正确地自我定位,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自己需要有正确的定位;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个体的人,自己时时处处也需要有正确的定位。
对此,你可能会有切身的体验,也可能会有独特的感悟。
请以“定位”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定位”可以看作是动宾结构,理解为确定位置。确定位置就不能离开事物周围的环境,所以文章必须注意这样几个因素:谁,为什么,确定什么事物在什么环境中怎样的位置。如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人物在组织中的定位。还要注意这个位置是否合适正确,如果不正确就是错位,那就需要调整直至确定正确的位置,这个过程就是定位。也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即确定的位置,那就要对已确定的位置给予评价,是否正确,是否恰当。
写作中不能平面地叙述谁给我确定什么位置,要将重心落在寻找、确定、调整的过程上,即怎样确定位置的,基于什么确定在某一位置上。或将重心确定在对某一定位进行的评价思考上,抒发由定位而引发的人生感悟。
常见的立意:
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自己需要有正确的定位。这句话提示我们可以写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人到底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在自然主宰者的位置,还是定位在护卫者的位置呢;人类是应该征服自然还是顺应自然。
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个体的人,自己时时处处也需要有正确的定位。这句话引导我们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引导我们思考我们做什么的人,如何正确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怎样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如你是班长,你是把自己定位于班级的领导者呢,还是定位于同学的服务者呢。再如,我们都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位老师是做学生的良师还是做学生的益友,是板起面孔说教训导还是与学生打成一片,这都需要有意识的确定。
【经典素材】
1.福特的人生定位
汽车大王福特从小就在头脑中构想能够在路上行走的机器,用来代替牲口和人力,而全家人都要他在农场做助手,但福特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机械师。
于是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别的机械师三年才能完成的训练课程,随后他花两年多时间研究蒸汽原理,试图实现他的梦想,但没有成功。随后他又投入到汽油机研究上来,每天都梦想制造一部汽车。他的创意被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赏识,邀请他到底特律公司担任工程师。
经过十年努力,他成功地制造了第一部汽车引擎。福特的成功,完全归功于他的正确定位和不懈努力。
2.定位改变人生
你给自己定位什么,你就是什么,定位能改变人生。
一个乞丐站在路旁卖橘子,一名商人路过,向乞丐面前的纸盒里投入几枚硬币后,就匆匆忙忙地赶路了。
过了一会后,商人回来取橘子,说:“对不起,我忘记拿橘子,因为你我毕竟都是商人。”
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遇见了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并告知说:他就是当初卖橘子的乞丐。而他生活的改变完全得益于商人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定位于乞丐,你就是乞丐;当你定位于商人,你就是商人。
3.定位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试验:在召集会议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子,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进入室内入座,如此五至六次,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
点评:凡是自己认定的,人们大都不想轻易改变它。
4.定位论:
上世纪70年代艾里斯和杰克屈特提出的定位论,改变了广告的游戏规则,给营销界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在消费者的心智上下功夫,找准产品的独特位置,用“第一说法、第一事件”等不易混淆的记忆点达到“先人为主”的效果,这就是定位论的核心。应用这一理论而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七喜的“非可乐”、艾飞斯汽车租赁的“我们是第二,但我们更加努力”等。
5.“亚父”不是父,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和张良不同,范增不需自我营销,他也算是奇才,跟随主子建功立业,被尊为亚父。在电影里,他简直就是项军里的灵魂人物和精神领袖。能掐会算,过去未来、大局细节都看得透彻,跟诸葛亮有得一拼。最后都卸任了,还用一道锦囊干掉了刘邦的左膀右臂。
弱点:范增这么厉害,为何结局也凄惨?难道只是项羽的错?非也,错在范增,项羽尊他为“亚父”,他就真的“羽儿、羽儿”欢快地叫着。鸿门宴时,他还坐在项羽的左手边(古代,左是上位),而张良什么的,可都是坐在刘邦的右手边的。试想,一个一心想当皇帝的项羽能一直这样忍他吗?直到最后,范增才明白过来,称呼项羽为“项王”了,但为时已晚。可见,不论自己怎么能干,无论和老板(家族)的情意有多深,永远要记住,你和老板不是一个姓。
6.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很重要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06汽车班李剑明同学谈就业: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找工作,李剑明感受最深的是一个“累”字。他说,一路奔波,不是身体,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一种空虚感。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会有一种飘零感,当回到湛师,就会有舒服的归属感。他说,找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定位,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其实,毕业生找工作的出路也并不少,关键是你真正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如何评价这项工作。即使暂时找不到好的工作,也不要气馁,先就业再择业。
7.不嫌生意小,不嫌赚钱少
温州人卖纽扣,每粒只赚1分钱,温州人干;做标签,每条只赚几分钱,温州人干;修鞋子,每双只赚2毛钱,温州人也干;卖服装,每套只赚几元钱,温州人还干。有些人认为,做买卖就要做大买卖,小生意没什么赚头,不屑一顾。事实上,生意不在大小,只在最终赚得的利润。小生意尽管赚得少,但是,投资少,风险小,薄利多销,积少成多,就能够赚到许多钱。
8.薄利多销,把量做起来: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的关键在于,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最终总利润增加)。
9.关于定位的名言: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为师的一种理性状态。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
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绝不回头。——左拉
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苏格拉底
什么是好工作:一不影响生活作息,二不影响家庭团聚,三能养家糊口。
【优秀例文】
定位
湖南新化一中
肖钰
鹰击长空,鱼游浅底,驼走大漠,虎啸深山。人生在世,不过数十载光阴,只有正确地对人生定位,并为之不懈努力,才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
——题记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小姨走了,她去了遥远的山村支教。我和小姨的感情最为深厚,分别时我的不舍之情,再也无法控制。“小姨,你别走!好不好?留下来吧,我舍不得你走。”我拉着小姨的手恳求道。“乖,这是小姨的梦想啊,难道你不想小姨实现梦想吗?”我不舍地放下小姨的手,眼里早已蓄满了泪水。小姨最终是走了,秋风一阵阵吹过,吹得落叶飞舞,小姨的背影消失在视线里,我感到了一丝秋天的清冷。
春蚕到死丝方居,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小姨来信了。”妈喊到。我急切地跑了过去,我一把把信夺了过来,立刻撕开,迫不急待地看了起来。当看到小姨那熟悉的笔迹时,我鼻子一酸,眼泪就无法控制地流了下来,连忙擦掉眼泪,认真地看了起来。
在信中,小姨详细地介绍了她的生活。天啊,小姨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山村的贫困落后虽然在意料之中,但听小姨叙来,心中越发酸楚起来。小姨每天在鸡叫时分便起了床,很晚才能休息。在晚上,只能在油灯微弱的灯光下批改作业,微弱的灯光将小姨的身影拉得很长。每天粗茶淡饭的。可在信中却丝毫感觉不到小姨的抱怨、不满,流露出来的只有开心、充实的情感。她说那里的孩子个个纯洁如雪,朴实如山。他们的求知欲让小姨感动不已,小姨在那里过得很满足,让我们不要挂念。
就是这一封信,让我们出神了许久。
晚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小姨回来了,这是一年中小姨第一次回家。小姨瘦了,这是我见到她的第一印象。小姨的脸上有憔悴,有疲惫。但那一双眼睛却明亮得如天上的星星。小姨兴高采烈地向我们描绘那群孩子的可爱、善良以及她对那里淳朴风情的喜爱与依依不舍。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才相聚了几天,小姨又要走了。她说那里的孩子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那群孩子。我紧紧地抱着小姨,小姨拍了拍我的背说:“傻孩子,去山村教孩子们是我的梦想,这也是我人生的方向,只有这样我才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嗯嗯!”,我狠狠地点了点头。
这是我第二次送小姨离开,不同的是,这次是春季。望着吐芽的柳枝,我笑着在风里喊:“小姨,去实现你的梦想吧,我支持你。”
【教师点评】
线索分明,构思新颖。本文以小姨支教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用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为各个板块的标题,结构全文,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叙写四个不同时间片段:秋目送别、支教生活、回家省亲、春日送行,使文章不仅具有结构美,而且具有诗情画意。四个片断简洁而意丰,紧扣“定位”,表达“只有正确地对人生定位,并为之不懈努力,才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的主旨。
情景交融,前后呼应。作者以秋日送别起笔,以春目送行收束。其间写秋景则“秋风一阵阵吹过,吹得落叶飞舞”,写春景则“望着吐芽的柳枝”,虽一笔带过,秋日之萧瑟,气氛之凄凉,春日之生机,心情之愉悦,全蕴藏于景中,值得称道。
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
湖南新化一中
伍航
如果你是老虎,你就要做森林之王;
如果你是骆驼,你就要做沙漠之舟;
如果你是百合树,你就要开出美丽的百合花。
如果你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学会给自己定位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人也要和他们一样,学会给自己定位。唯有如此,才能让你的人生绽放绚丽多彩的花朵。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你的人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绝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给自己的定位是将军而不是士兵,这就为他以后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所以他朝着将军的方向努力,最后终于成就了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成功了,他将自己定位为将军,让他有了奋斗的目标。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能够让自己摆脱平庸。在很多人看来,能够进入哈佛大学已经是一件使自己荣耀一生的事了,可是比尔·盖茨却不这样想。他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哈佛并不适合自己,于是他毅然投身于IT产业,后来成为了IT产业的领军人物。
比尔·盖茨成功了,他将自己定位为创业者,而不是一个学者。
给自己的定位,就像迁徙的鸟儿一样,有了目标也就有了飞翔的动力。即使茫茫征途,它也不会感到劳累。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于是,她给自己定位为作家。从此孜孜不倦地写作,这一定位不仅为我国文学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而且使自己获得了世人的尊敬。
张爱玲成功了,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并为之奋斗。一个人只有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9.半命题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半命题作文题目的拟题要求。
2.初步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目的拟题技巧。
教学重点:目标l、2
教学难点:目标1、2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题型把脉
所谓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如“假如我是”这一题目,可以补语文老师、班主任、校长、市长、联合国秘书长、解放军、环保专家,也可以补山川、小草、风、雨、雷、电等,还可以补时间、真理等。
正由于半命题作文比全命题作文给考生提供的自由度大,考生可写的内容更多,切入的角度也更多。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即便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也未被人们冷落。根据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我们估计半命题作文形式还将在未来的中考作文中受到青睐。像2006年山东滨州市的考题为“_____________我的最爱”,广东深圳市的考题为“让___________走进心灵”,湖北荆州市的考题为“_______是_______”,浙江金华市考题为“生活因_________而精彩”,上海市的考题为“我们的名字叫_________”,浙江嘉兴市的考题为“___________也美丽”,山东莱西市的考题为“____________启示了我”等。
纵观前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我们发现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以下儿种:
1.留前半题:如“________是一把双刃剑”(2005年江苏徐州中考作文题),“__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2006年重庆中考作文题)。
2.留后半题:如“走近__________(2005年湖北黄冈中考作文题),”我们的名字叫________(2006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
3.留中间部分:如“生活因_________而精彩(2006年浙江金华中考作文题),”我从________(生活、母亲、书本……)那里学到的“(2006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
4.留首尾部分:如”______是__________“(2006年湖北荆州中考作文题)。
另外,还有留正标题的,如”________——我的特长“;留副标题的,如”乐在其中一一记一堂_________课“。
二、写作指津
从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半命题的数量,我们完全可以相信 1
半命题作文在以后的中考中会出现自由度更大,普遍性更强,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的趋势。
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那么怎样才能拟好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具体事物拟题法。
这种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______“,我们可以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又如”当我面对_________的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
第二、抽象事物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如”当我面对____________的时候“,可以填上”虚荣“,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又如”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第三、特定情境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2005年湖北黄冈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2006年上海市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凛冽寒风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_________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境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一种奇妙的效果。第四,特殊符号拟题法。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或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___________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此外,如“我好想得到一个A+”“感悟8-1>8”“明天,我飞向ß行星”等,形象生动,令人耳目一新。第五,条块分割拟题法。
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劳动之美”“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读者击节叫好的标题。
但是,我们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在拟题时出现了不少问题,这里列出一些,以便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首先是拟题雷同,千人一面。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______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仿佛考生要“面对”的不是“挫折”就是“成功”。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
以《感悟___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很常见。显然,拟出这样的题日,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
再次是补题随意,缺乏考虑。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仅仅着眼于内容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半命题作文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作文题型,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一定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三、布置写作:
以“走进_________”或“走出________”为题。
要求:①任选一题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命题作文“坚守”写作指导】推荐阅读:
高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策略08-08
高考叙事类材料作文题命题理由及写作指导09-10
2010年中考二模作文讲评:敬畏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课件11-03
高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09-18
感动作文命题07-01
初二作文命题08-30
“雪”命题作文10-01
命题作文父亲11-03
半命题作文方法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