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精选7篇)
1.“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 篇一
塘坝乡 “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四大战略工程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导,以城镇化建设为依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东部企业的转移,引导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农村集中,实现经济总量的提速发展、快速扩张,努力将塘坝建设成为北部产业发展带上,综合竞争力更强、城镇化建设更快、群众幸福指数更高、社会和谐程度更优的特色精品乡镇。
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强基础、兴产业、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以“搞好大招商、抓牢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拉开大框架、改善大民生”为主攻方向,结合实际,立足区位、资源和环境优势,以烤烟、茶叶为支柱产业,依托科技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蓝莓、生姜、香菇、菊花等新鲜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建设“五个塘坝”(烤烟塘坝、茶叶塘坝、矿业塘坝、产业塘坝、双区塘坝)为总体思路,把招商引资作为加速发展的主动力,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建设“两纵三横”的新集镇规划为重点,以推进特色新兴产业为热点,以抓好“十项重点工程”为焦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通过五年的奋斗,实现“116922”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人均1亩茶、户均1亩烟、财政收入达到600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900万元、农民户均收入达到2万元,城镇人口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四大战略工程:
(一)树立全新招商理念,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招大项目。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项目牵动战略,构筑产业集聚平台。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以全新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招大商,引大资。恰当设置企业准入门槛,围绕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定位,有侧重地进行产业招商。重点引进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在4000万元以上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项目;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新型产业支撑项目;投资2000万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基础设施项目,重视引资和引“智”并举,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产业、人才、资金、技术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围绕条件改善下狠功夫。一是交通方面,积极争取实施通村公路的油路改造建设,加快通组公路建设,积极开展组级公路的新修、维修和变更建设,实现以村组公路为支撑,覆盖全乡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力争在期末实现80%的村通油路,100%的组路通车的目标。
二是水利方面,紧紧抓住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的重要机遇,以解决工程性缺水和人饮安全工程为核心,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新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2500人,基本实现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的目标。三是电力方面:以提升电力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大全乡安全和稳定电网建设,积极疏通电网建设的各个环境,确保全乡工业和农用电网运行稳定安全。
(三)实施产业兴乡战略,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花大力气。一是以生态茶业建设为重点,以菊花、贡米、香菌为平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做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聚集,推进产业率先突破,到“十二五”期末,确保产业时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二是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围绕建设“能源大乡”目标,以萤石矿、硫铁矿等为重点,抓好现有矿产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华新矿产企业精深加工的整合力度,使之成为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三是重点扶持发展畜牧、粮油、果蔬、中药材加工,培育2个左右在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食品品牌,使其成为产业的品牌代言。
(四)落实城镇化发展战略,依托新镇创新面貌。坚定不移地走城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新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布局,完善配套,健全功能,促进人口集聚。围绕建设“特色塘坝”的战略目标,以新集镇“两纵三横”为重点,坚持“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五个统筹,加快集镇新区建设,扩充城镇容量,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确保到“十二五”期末,全乡集镇人口占40%以上。
2.“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 篇二
一、财政收支规模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 受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影响, 陕西作为依托资源的省份, 煤炭、石油量价齐跌, 财政收入增速逐年放缓, 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总体呈现“三年增长、两年回落”。“十二五”的前三年, 我省经济仍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 能源资源提供的税收依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此, 各级财政和国税、地税等部门突出抓好税收征管, 在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税源上狠下功夫, 努力做到依法征税, 应收尽收, 税收收入有效支撑了全省财政收入的增长;近两年特别是2015年, 煤炭价格持续下降, 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 房地产市场疲软, 加之“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措施的实施, 税收整体出现负增长。对此, 各级财政部门在继续抓好税收收入的同时, 加强非税收入征管, 努力弥补税收短收缺口, 财政收入实现了平稳增长。西安、榆林、咸阳狠抓重点税源监控, 加强收入征管, 全年增收较多, 对全省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宝鸡、铜川大力推进综合治税, 其他各市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 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通过各级财税部门的不懈努力, 2015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1%, 圆满完成了年度收入任务。“十二五”期间,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958亿元, 连续跨越1 000亿、2000亿两大关口, 到2015年达到2 060亿元, 五年累计完成8 800亿元, 是“十一五”的2.8倍。全省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1081亿元, 增加到2015年的3 300亿元, 五年累计完成14 830亿元, 是“十一五”的2.5倍。
“十二五”期间, 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加快支出进度作为稳增长、保民生的重要抓手, 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 对专项资金管理进行了系统性改革, 加大财政专户资金清理力度,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 减少结余结转。2015年是当年预算下达最快的一年, 也是提前下达下年度预算指标最多的一年;2015年全省财政存量资金比2014年底减少1 072亿元, 下降80%。全省财政支出进度由2010年的92%提高到2015年的94%, 教育、科技、农业、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 2014与2015年, 全省“三公”经费分别下降21.4%和29.7%, 会议费分别下降47.8%和18.3%。全省财政支出由2010年的2 219亿元, 连续跨越3000亿、4000亿两大关口, 到2015年达到4 376亿元, 五年累计完成18 258亿元, 是“十一五”的2.48倍。
二、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时期, 各级财政始终把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放在重要位置, 精准发力。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五年来全省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累计投入4 142亿元, 是“十一五”时期的2.9倍。近两年来, 在财政收入大幅回落的情况下, 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依然不减, 特别是2015年, 针对上半年经济出现明显下滑的严峻形势, 省财政在年初预算安排确定的情况下, 整合筹措资金100亿元, 用于工业技改、促销奖励以及交通、水利、保障房、教育、现代农业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 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突出支持重点。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力度, 有力支持公路、铁路、机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将过去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支持实施渭河整治、引汉济渭、东庄水库、陕北黄河引水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 渭河综合整治先期任务已基本完成。支持大气治理、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创新投入方式。对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 改变过去财政直接投入方式, 采取设立基金、股权投资、资本金注入等市场化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十二五”期间, 省级共出资设立产业基金22支, 总规模167.4亿元, 股权投入14.5亿元。2015年, 还制定了《陕西省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设立了陕西产业发展母基金, 搭建了支持产业发展的平台。四是实行减税清费。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 取消12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五年累计减免各项税费850多亿元, 减轻了企业负担。五是加大支农投入。大力支持现代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林业生态环境、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省财政累计支农投入2096亿元, 年均增长14.3%, 是“十一五”的2.6倍。六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支持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 促进各地形成竞相发展格局。
三、民生财政呈现新亮点
“十二五”是陕西历史上出台民生政策最多、财政投入最多、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 始终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 累计民生支出14777亿元, 年均增长15.8%, 是“十一五”的2.67倍。教育方面, 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支持2800多所薄弱中小学建设,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 化解高校债务100多亿元, 各类学校校舍和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立了从幼儿园到高校的生均经费保障机制, 实现了教育生均经费补助、贫困生资助和营养计划“三个全覆盖”。社会保障方面, 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 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全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一连涨”, 月人均达到2 302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010年的每人每年1 600元提高到2500元, 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75元提高到460元;建立了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残疾人生活和护理两项补贴制度。医疗卫生方面, 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均由2010年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400元,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5元提高到40元。支持公立医院改革, 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财政补偿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 五年财政累计投入954亿元, 带动社会和企业投入2387亿元, 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48.7万套, 227.2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解决, 保障房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公共文化和社会管理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面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服务, 推进文化精品创作和重大文化项目建设, 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 积极化解政法基础设施债务, 支持开展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 促进“平安陕西”建设。移民搬迁和扶贫开发方面, 陕南移民搬迁五年完成投资595亿元, 其中安置房建设财政投入254亿元,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财政投入76亿元, 汉中、安康、商洛三市落实配套, 积极实施, 累计建设集中安置点2 252个, 搬迁32.4万户111.8万人, 集中安置率达90.4%, 实现了减灾安居, 做到了精准扶贫, 改善了生态环境, 推进了城乡发展一体化, 促进了经济发展。陕南移民搬迁得到了中央肯定。中央财政在“十二五”支持陕西40亿元的基础上, 再延长三年补助36亿元。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中省财政五年累计投入135亿元, 570多万人口实现了脱贫。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分别缩小了1.1和6.6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四、财税改革取得新突破
从2012年起, 陕西启动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 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项目库, 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 提前半年早编细编预算, 强化绩效管理, 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资金等项目”问题。2015年入库项目达到2万多个, 省级专项资金从350项归并减少到75项。这项改革受到财政部的充分肯定。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启动以来, 先后出台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实施“零基预算”等8个实施意见或办法, 陕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框架基本建立。编制了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 全口径政府预算全面建立。加快推进预算公开, 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 各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全部公开, 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推进政府债务管理改革, 摸清了债务底数, 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开展了存量债务置换, 建立了债券发行平台, 2015年首次自主成功发行政府债券1260亿元, 最高利率3.98%, 每年节约利息支出50多亿元, 减轻了市县偿债压力, 债务管理步入规范化。稳步推进税制改革, “营改增”由点到面, 逐步扩大到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邮政业和电信业, 全省97%以上的试点纳税人税负下降;积极推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全面实施惠民补贴“一卡通”, 将各类涉农补贴资金集中发放, 并在渭南、铜川探索实施“一卡通”担保贷款工作, 为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启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 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五、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有新提升
坚持财力向下倾斜, 对韩城市、西咸新区实行市一级财政管理体制, 将省级收入全部下放, 对延川、安塞、神木、府谷实行了财政省管县改革, 全省省管县达到31个, 建立了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和31个省级旅游名镇财政体制。不断完善均衡性、重点生态功能区、资源枯竭城市、革命老区等财力性转移支付办法, 完善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机制, 建立了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工资补贴。“十二五”期间, 省上对市县财力性转移支付五年累计2934亿元, 是“十一五”的1.9倍, 按财政供养人员计算, 全省县级人均财力从2010年的5.2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9.9万元, 县级财力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保工资、保运转、促发展、惠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财政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3.“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 篇三
地域:信息类别:行业类别:
作者:发布人:发布时间:2011-06-02 09:18:10.0
昨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明确了央企“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提出到“十二五”末,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6%左右。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央企将加大退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领域的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消耗少、排放低、可持续的产业,特别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万元产值能耗降16%左右
据黄淑和介绍,央企“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末,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6%左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标还包括:石油石化、电力、钢铁、有色、煤炭、建材、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类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三分之一的企业力争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注类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般类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改善。纳入国家“万家单位节能行动”的企业(用能单位),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重点推三大措施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央企累计投入节能减排资金3486亿元,重点用于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工程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央企为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能减的已减,能降的已降,剩下的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黄淑和说,下一步央企节能减排重点有三大措施。一是结构调整,把落后的、高耗能的、污染重的企业淘汰;二是技术进步,用好的节能环保技术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减少污染,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三是发展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全面推进技术自主创新。
此外,“十二五”时期,国资委将继续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实施更加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4.全市社会保险工作十二五规划 篇四
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文件精神为主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克服困难、突出重点、攻破难点,采取强有力措施,狠抓落实,富有成效的把今年工作做好,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社保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市局涉及目标任务的分解、今年工作要点的两个文件已经发给大家,请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今年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今年确是任务重、要求高、困难多、压力大,但只要我们有信心、抓住机遇、利用条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克服困难,就能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我认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机遇和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国务院文件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务院文件以及最近省贯彻落实文件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完善和改革了养老金计算办法,建立了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明确了多缴费、缴费时间长相应多领养老金的规定,解决了我们一直反映想解决的部分问题和矛盾。这种参保缴费与待遇紧密挂钩的制度调整以及一些问题的明确和解决,有利于调动参保企业及参保人员缴费的积极性,促进持续参保缴费,按较高基数缴费,对提高参保缴费率和征缴率,拉动征收,必将产生积极的政策效应。这种政策支持,只要我们认真全面的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将政策变为我们的武器,群众的自觉行动,就一定能够推进社保事业持续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为社保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中央到各级地方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十二五”配套规划来看,都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发展才是硬道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工业强省强市、建设新农村、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就业和再就业及群众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等基本战略的实施。围绕“十二五”规划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必将推进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高潮,只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工作到位,措施有力,就会给社保扩大覆盖面、费基增长、基金增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发展空间。
(三)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工作,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把社会保障作为立国之策,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高度来规划、谋略,每年中央财政投入以两位数增长;各级党委、政府也将社会保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职工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视为“安全网”、“稳定器”、“调节器”,市委提出“就业是根本,社保是基础,救助是补充”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这为我们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氛围。只要我们善于在这种环境下,主动争取领导,部门配合,创造性的、富有成效的开拓进取,就能使社会保险工作“位置更重要,声音更响亮,成绩更卓越”。
(四)“十一五”期社保事业自身发展,为我们向更高领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我市情况来看,到去年底,一是参保稳步增长。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13万人,净增7054人,新增扩面14521人;工伤参保11.75万人,实际扩面47000人,净增27400人;生育参保9.14万人,扩面18000人,净增5000人。二是征收再创新高。征收养老保险费4.44亿元,增长23.7%,征收工伤保险费1308万元,增长85.33%,征收生育保险费432万元,增长25.87%。三是社会化管理力度加大。社会化管理率99.32%,其中社区管理率达到82.69%,落实市本级社会化管理费100万元,为35个社区配备了计算机,印发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指南》;四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近两年市本级投入180万元,改造了“金保工程”硬件和软件,实现区县数据与市局中心数据库联网,市本级和两区两县实现个体缴费银行代收,完善了参保人员、离退休人员两个数据库,开通触摸查询系统,即将开通语音查询系统;五是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符合时代脉络的观念意识在增强,服务手段、方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有明显改观。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职工越来越多。只要我们站在这个基础上,再接再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就一定能开创“十二五”社保发展的新局面。
在看到上述机遇和条件的同时,也要看到影响目标任务完成,事业发展的困难和挑战。我认
为这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认识差距大。对社会保险的认识,沿海企业比中西部企业认识更高;外资、国有、集体企业比私营企业认识更到位;领导比群众职工认识更深刻;老年职工群体比年轻职工群体认识更好,更有体会。社保知识的普及,社会各界普遍关系社保的氛围还未完全形成。
参保覆盖范围扩大难。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参保基本覆盖,而覆盖的民营企业少,参保职工不多;城市公民参保相对多,农民工大部分被排斥在外;“白领”阶层参保好,处于“弱势”状态职工参保差。全市参保人数少,离退休人员多,供养比例低于全省,更低于全国。
漏报、瞒报企业职工缴费基数屡禁不止。据2009年全省参保人均缴费额统计,全省人均缴费额是 元,是 元,低全省人均缴费额 元,排在全省倒数第9位。2009年全市稽核征收700多万元,2009年稽核征收800多万元,今年1-3月稽核308万元。人均低于全省的缴费额,稽核的成效表明企业缴费基数不实。这既影响基金征收的增长,更为严重的是损害职工利益,造成企业退休人员待遇低。
2009年全市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 元,其中市本级 元,区县 元,低于全省的 元,全国的 元。
国有企业改制滞后,征收难度加大。就市本级而言,还有几十户停产半停产企业未进行实质性改革,涉及参保缴费职工2.4万人左右游离于按时足额缴费之外,再加上老工业城市困难群体多,有近1万名续保个体人员未缴费,造成保发放的资金支撑弱。
我们分析以上机遇和条件,困难和挑战,目的是必须慎思断行,谋定速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机遇可遇而不可求,易失而不易得,丧失它就可能失去发展,失去发展的同时也难以克服困难,应对挑战。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2011年全市考核目标10个大项,30个小项,影响全局性的核心目标是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人,比去年净增5000人,工伤参保人数12万人,生育参保人数92800人;养老保险费征收 万元,比去年净增 万元,力争 万元,比去年净增 万元,工伤保险费征收 万元,比去年净增 万元,生育保险费征收 万元,比去年净增 万元。需要强调的是今年目标任务都是全按省目标任务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的分解下达,没留余地,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超的要尽可能去超,特别是涉及全局性的核心指标要以10%以上的指标来超额完成,而且要以扎实的工作、实事求是的态度,按月按季上报完成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否则会影响省对市,市对区县的年终考核,季度通报的“态度”。在咬定目标,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要突出四个重点工作。
抓住机遇,全面认真的贯彻落实好国务院38号文件精神和省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两级社保机构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的《决定》以及省厅的《办法》、《细则》作为今年一段时期统领社保事业可持续发展、维护职工权益、解决群众突出问题、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纲领性文件来狠抓落实。一是要组织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讨论,领会精神,吃透政策,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在经办实践中用好用活,发挥最大的政策效应。二是要利用各类、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召开各种座谈会,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编制《政策解答》,印发宣传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向社会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政策交给企业,交给群众,以此来产生政策效应。三是及时反馈在执行中遇到的政策难点,政策盲点,群众的反映,实践中的问题、矛盾以便各级及时研究应对措施、办法和政策。
紧紧咬定扩面续保不动摇,努力扩大参保范围,增加参保缴费人数。一是养老保险要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全员参保为重点;工伤保险要以煤碳、矿山、建筑、事业单位、全员参保为重点开展扩面工作,主动探索建筑行业参保方式和办法。二是要尽快研究分行业来抓,分行业来突破扩面的办法,启动时间、分时段、分行业的方法。为了做到全员参保,各扩面单位都要选择一至二户在本地规模大,有影响,已参统的民营企业进行参保状态的剖析,并将剖析情况上报市局,研究对策。三是要改变扩面手段,提高扩面服务质量。改“座守窗口”,“守株待兔”,“掌柜式”的扩面方法为主动走出去,直面企业主、直面职工、直面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一户一户的盯,一户一户的扩。这里我要提醒当“掌柜式“的窗口经办人员,对上门参保询问政策的同志,只能回答如何参保,怎样续保,不能回答不能参保,不能续保。对续保人员档案要审核明白,自己拿不准的及时请示科长处理,哪怕我们麻烦一点也不要让续保人员来回跑,给别人添麻烦,体现我们的人文管理,服务社会的理念。要探索社保、劳动监察、相关部门、稽核互动、联合扩面;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舆论的综合扩面手段。四是市本级要抓紧研究制定扩面单项目标任务的考核体系,考核奖惩办法。
全力以赴抓征收,实实在在的提高征集率。扩面也好,续保也好,宣传也好,最终要体现在征收“三费”上,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围绕征收这个中心环节来展开各自工作。一是要抓好每月征集计划方案的制定,完善申报制度,把好企业缴费基数审核关,防止企业缴费申报不实,造成“三费”流失;二是征收单位也要改变征收方法。变“坐收”为上门分析,上门监控征收,按季度发放催收单,选择欠费典型企业由法院强制征收。要充分运用市劳动保障局对个体欠费整改令,对个体参续保人员继续实施滞纳金制度,适时对企业欠费加收利息。三是建立鼓励激励制度。每年对大中型企业缴费基数及人均养老金实行内部排名通报制度。建立稽核漏报、瞒报内部通报制度。完善对按时足额缴费诚信企业表彰制度。四是要充分运用个体参保人员前补的政策征收效应的作用。在扩面宣传中鼓励符合条件的前补缴费,实施“一石击三鸟”办法,既维护了职工权益,又提高了参保人今后养老金待遇,还实现了征收增长。五是规范申报缴费秩序,充分发挥稽核在征缴中的特殊作用。
加大防冒领力度,加强退休人员社区管理。在防冒领方面:一是要研究方法,落实措施,不等不靠,提高养老保险金防冒领认证率,要防止85%认证率完成后就万事大吉,特别是要分析研究已通知认证不来认证人群的状况,研究这批人群的对应办法。这点市本级更应注意。二是要加大对工伤、生育基金冒领、骗领、多领的审批监控力度,建立谁审核、谁复核、谁负责的经济、政治、纪律负责制。三是加快举报防冒领制度的出台。社区管理方面:一是要按照市社会化管理领导小组的要求,加快企业移交社区步伐,四区两县退休人员力争今年全部移交社区管理,实现退休人员“企业人”变为“社会人”,减轻企业社会管理负担。二是区县要尽快布置,力争8月底前以社区为单位分企业逐级将退休人员数上报给市局,减少移交过程中的工作量,也使企业、市区县两级尽快掌握分企业退休人员的分布情况。三是要以市区活动为龙头,丰富社区退休人员活动内容,增强社区凝聚力,实现退休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四是要加快示范社区建设,适时召开社区管理现场经验交流或观摩会,深化社区管理。五是市局分配的资金、物资要及时到社区。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同志们,今年的目标任务已明确,抓的重点已突出,是否能圆满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是否抓出成效,突出亮点,富有特色,关键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会后市区两级都要将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尽快落实到部门,责任到岗位,任务到人。要加强领导,一把手要负总责,靠前指挥,重要工作亲自协调。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与部门负责人一道研究制定好实施方案。五月中旬,我将分别听取市局分管局长、科室负责人抓落实的情况。没有落实的科室负责人在干部职工大会上做出说明。
(二)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喊了的事,布置了的工作,特别是限时工作,一定要抓落实。这是事业心、责任感、能力的表现。各级领导都要加强督促检查,跟踪检查督促。市局继续按季度检查并将能量化的工作排名通报(包括市局部门)。要改进考核办法,考核打分时采取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办法严格考核。市局要研究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表彰办法。
(三)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对上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重大问题及时汇报。对外加强各部门配合支持,建立征缴扩面定期联系通报制度。对内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减少无原则的对立摩擦。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对外配合支持,对内协调配合的合力,达到认识思想统一、一个声音出去、一个拳头出击,使各项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推进“金保工程”发展。要全面整合养老、工伤、生育保险信息系统,按照《决定》、《办法》的要求完善和开发系统软件。要下决心采取相应办法,清理和完善系统数据,尽快达到市局中心数据库的各类数据与各部门、各区县纸质数据、上报数据相吻合。开通语音查询系统,实现各区县个体缴费银行代收(除沿滩区外),扩大企业职工缴费基数公示试点范围。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再塑社保新形象。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按照部里要求,切实加强经办机构、经办人员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防风险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观念如何,能力如何,关乎个人的发展,整体功能的发挥,事业的成败,因此,经办单位,经办个人都应在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尽快达到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二是要在干部职工中普遍开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对待经办地位、权力、利益,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参保企业、职工对经办提供的高质量公共产品需求,真正在经办实践中扬荣弃耻,再塑社保新形象。
5.“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 篇五
同志们:
今天,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专题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这是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我市“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把规划编制工作做好。海霞同志宣读了《Xx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大家又对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Xx口岸长远发展的大事。做好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对于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推进建设和谐口岸城市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十二五”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的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是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以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与以往规划相比具有特别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基本理念。对此,我们要在规划理念上,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始终,落实到规划的调研、编制、实施、评估等各个阶段。在规划目标上,把应对当前挑战与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提高质量效益、突出重点与统筹协调、坚持市场经济取向与加强改善政府宏观调控等关系,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规划方法上,要加强总体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强化空间指导与约束功能,充分发挥行动纲领的作用。要通过编制“十二五”规划,真正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切实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二,“十二五”规划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编制的五年规划,与以往的五年规划比较,“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困难和挑战更多。当前,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对于我们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招商引资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把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把经济增长的水平提到最好,就需要我们通过编制“十二五”规划,积极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化挑战为机遇,赢得竞争主动权,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十二五”规划是全面推进建设和谐口岸的五年规划。在中共Xx市委第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坚持“一个突出、两个加快、三个着力”的发展思路。“十二五”规划是在市委、政府提出这一发展思路之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要求我们通过编制“十二五”规划,认真分析建设和谐口岸的优势和不足,全面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发展要求,制定和实施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认真筛选论证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通过项目支撑,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建设和谐口岸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中需认真做好的几项工作
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紧紧抓住规划编制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调查研究,强化规划深度,规范编制程序,提高编制工作的有效性。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要立足课题调研,做深前期研究工作。深入调研是理清发展思路的前提和基础,课题研究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质量。在我市的“十二五”规划编制中,重点调研课题已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单位,这些课题包括对外开放、工业经济、物流产业等7个方面。总体来看,这些课题的质量还比较好,但在题目内涵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充实完善,希望各部门务必组织最精干力量、整合最优势资源、花最大精力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确保今年5月底前完成课题调研工作任务,并按时报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二要立足规划统领,做好总体规划工作。在研究重点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要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做好总体规划,关键要把好两个环节。一是形成规划的总体思路。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方面要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认真掌握了解国家“十二五”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另一方面要全面摸清口岸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准确预测口岸发展的未来,并做到有机结合。二是进行衔接论证。一方面规划之间要很好衔接,特别是与已有的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另一方面规划自身要很好论证,要邀请有关专家学者、高层领导为我们的规划“把关、号脉”。
三要立足细化落实,做实专项规划工作。专项规划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初步提出组织编制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口岸贸易、社会事业发展、三次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15个重点专项规划。会后,根据各部门提出的意见还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编制工作由相关部门牵头完成,各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形成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组成编制小组,参与部门密切配合的强有力工作机制。在规划中要按照两个步骤加以推进。一是加强前期研究。各牵头部门必须按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的要求,对所涵盖的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前期研究,务必在5月底以前形成研究成果;二是编制对接。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全市规划的总体要求,与国家和自治区的专项规划相衔接,使整个规划既符合国家、自治区的导向和未来投资扶持重点,同时又对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统领和支撑作用。专项规划必须与总体规划同时启动、相辅相承,同步推进。专项规划与专项规划也要做好衔接,特别是在空间布局、约束性指标方面避免相互“打架”,各执一词。
四要立足口岸实际,提高规划编制的可操作性。今后五年,各项工作都要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来开展,规划本身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的保证是落实好支撑的建设项目。过去几年我们在大项目建设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大项目、好项目的强力支撑,“十一五”规划就不会实施的这样顺利。希望大家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把握政策走向,进一步策划、筛选、论证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一方面向自治区主管部门积极汇报、搞好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自治区和国家层次的规划,另一方面作为我市的规划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此外,要认真研究和把握规划保障问题。规划的目标任务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制定的规划保障措施是否到位,而且必须切实可行。譬如投资,在提出投资目标的同时,还应考虑如何完成投资,提出融资采取的措施,要会算账、算好账,也就是规划保障措施要到位。规划纲要如此,其他专项规划也是如此。
三、切实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二五”规划编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环节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确保规划进度和质量。市委、政府对规划编制工作非常重视,邓书记、孟市长都专门指示,要求抓紧启动并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市委、政府的要求,市里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具体承担组织协调和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各部门要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真正把规划编制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规划编制工作,确定规划联系人,保证人员、经费等及时到位。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研究和编制规划。财政部门要根据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求,在预算中安排必要的经费支持。从现在开始研究编制到初提交人代会审议,只有一年的时间,因此各项工作要立即行动,倒排日期,全面展开。各牵头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编制规划纲要,各部门都要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地相互配合好,及时准确地提供指标数据和有关情况,确保规划编制按时完成。
6.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六
(一)抢抓机遇,加快“富民强镇”发展步伐
1、抓好项目落实。认真分析新时期,认真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更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向上争取项目。
2、加大财政管理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深入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拓宽增收渠道。在确保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加大对农业、计生、综合治理、民政、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
3、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对重点项目意向,要完善落实责任制,要认真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完善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全镇上下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XX年招商引资1亿元以上。
5、充分发挥大棚蔬菜协会、养殖协会、养殖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加快养殖业的大发展。
6、加强劳务输出和农民工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引导闲散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时,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及次数,充分提高务工人员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努力做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居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工作力度,保证完XX县下达的任务。贯彻落实农村“低保”管理和“五保户”供养制度,做好优待抚恤工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问题,努力帮助他们解决上学、住房等实际困难。同时做好粮食直补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
2、继续加大“三项制度”宣传力度,抓好“两非”案件的查处工作,狠抓出生政策符合率、参检率、孕情检出率、四术落实率“四率”治理和流动人员管理,力争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先进行列。
3、文化、卫生、教育工作继续加强。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和文化综合站,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掌握致富的本领;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做好综治维稳工作。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坚持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和领导包案责任制,充分发挥综治、信访、司法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源头和萌芽状态,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同时把百村万户平安工程推向深入,进一步做好平安创建工作。
5、健全安全生产网络,加大管理力度,确保生产安全。
(三)加强党委、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1)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调动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和激情,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大对重点工作的领导力度,推动工作提速提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好班子,管好队伍,树立正气,抑制邪气,加快崛起步伐,为全面完成XX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全镇各项工作争先进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做好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抓好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推向深入,规范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能。
(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继续扩大公益事业建设覆盖面,让更多的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落实好项目资金,进一步做好建涵闸桥和中小沟的清淤等工程。
7.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七
XX年以来,我镇以构建强镇富民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国民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经济形势喜人,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五年来,国地两税收入870万元提高到983万元,农业生产总值由1.3亿元提高到2.4亿元,粮食总产量由 67000 吨提高到87297吨;畜牧业创历史新高,小家禽由一家一户的传统养殖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基地养殖的转变,涌现出一批养殖合作社,其中十分有影响力的大董鸿鹄养殖合作社,肥猪出栏由1.1万头提高到5.7万头,牛羊出栏由2000头提高到6000头。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题。XX年以来,我镇重点投入资金,投入劳动力,加强村级公路建设。动员各方积极力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政策引导作用,坚持“国家投一点、群众自原出一点”的筹资机制,并且通过农民“一事一议”的决策机制,共投资1236万元,修建水泥路18042米,砂石路63276米,水泥渠1466米,下水道3713米,安装路灯24盏,植树3.1万株,新建农家书屋305平方米,新建桥涵25座。
(三)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改变城乡面貌
我们按照省、市、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脏、乱、差”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规范摊点摆设,取缔骑门摊和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整治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等行为;清理街巷、集中点、河道、公路、沟渠等公共区域的垃圾,配备专人进行日常清扫和运输,提高保洁水平;规范户外广告,组织人员集中整治“牛皮癣”。共清除“牛皮癣”500余处,清除卫生死角上百处,新建垃圾池12个,购买垃圾桶400余个。全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领导班子、有专人抓、有专项经费、有规章制度、有阵地建设,工作井然有序,成绩大有所为,群众反映良好。
(四)大力开展支农惠农工程
五年来,我镇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直补资金,粮种补贴资金、农资综合补助资金、政策性农业保险、低保及五保资金金额发放到位,民政救济工作开展有序,危房改造工作分批进行。加强计划生育国策的领导,全面落实家庭奖励、扶助资金,计划生育率保持在 85%以上;服务大厅中心已经建成,受理群众各类事项 100余起;司法、综合治理、大调解中心联合开展普法宣传10余次,调解民事纠纷200余起,社会治安满意率 100%。
(五)城乡统筹贯彻落实有效,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城镇风貌显著提升。
1、城镇路通、水通、电通、互联网通实现了4个100%。
2、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善。“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镇以“卫生和谐”为建设目标,并把环卫工作作为各村综合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资金保障上,镇政府逐年增加投入资金用于环卫工作,五年来累计投资100余万元,为各村配备了垃圾车等各种工具,在主要交通线路上确定了12名环卫工,对街道和沿线村庄进行垃圾清理,道路两旁绿化等内容,栽植各类林 3万余株;积极营造招商引资氛围,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引进安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高庙村实现2600亩土地流转。
(六)党风廉政建设、民主管理落到实处。
“村书记述职述廉”、“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落实,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得以规范。2014年实现“两委”换届平稳过渡,农村各项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2014年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促进新农村各项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七)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五年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计生办积极采取业务综合改革,实施信息数据网络化录入和人性化管理,在各个行政村建立服务室,加大奖励扶助比例,已累计发放各项扶助资金 余万元,计生率保持在85%以上;服务窗口自成立起,坚持“便民廉洁高效规范”的方针,共受理办结各类事项1500起,群众满意率达100%;司法所联合团委、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开展普法宣传27次,累计调解民事纠纷582起,受教育人员15000余名,帮教率100%;整合教育资源,教学条件逐步优化;17个村的医疗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十二五规划”目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是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工作目标的完成有力的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下一步十三五规划和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产业调整、招商引资、道路建设、卫生整治、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现代农业建设还未形成大的规模和品牌效应,生态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还不十分明显,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措施还很不健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运用效率仍然很低,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还不够理想;二是少数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的程度仍然不够高,工作做大争先的意识还不强,工作中全盘考虑问题的能力不强,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多,调动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农村集体经济依旧困难、现代科技文化覆盖面窄等问题和困难。
篇二:工作计划
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因此,我们要创新发展思路,明确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动镇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抢抓机遇,加快“富民强镇”发展步伐
1、抓好项目落实。认真分析新时期,认真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更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向上争取项目。
2、加大财政管理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深入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拓宽增收渠道。在确保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加大对农业、计生、综合治理、民政、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
3、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对重点项目意向,要完善落实责任制,要认真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完善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全镇上下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XX年招商引资1亿元以上。
5、充分发挥大棚蔬菜协会、养殖协会、养殖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加快养殖业的大发展。
6、加强劳务输出和农民工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引导闲散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时,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及次数,充分提高务工人员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努力做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居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工作力度,保证完XX县下达的任务。贯彻落实农村“低保”管理和“五保户”供养制度,做好优待抚恤工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问题,努力帮助他们解决上学、住房等实际困难。同时做好粮食直补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
2、继续加大“三项制度”宣传力度,抓好“两非”案件的查处工作,狠抓出生政策符合率、参检率、孕情检出率、四术落实率“四率”治理和流动人员管理,力争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先进行列。
3、文化、卫生、教育工作继续加强。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和文化综合站,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掌握致富的本领;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做好综治维稳工作。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坚持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和领导包案责任制,充分发挥综治、信访、司法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源头和萌芽状态,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同时把百村万户平安工程推向深入,进一步做好平安创建工作。
5、健全安全生产网络,加大管理力度,确保生产安全。
(三)加强党委、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1)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调动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和激情,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大对重点工作的领导力度,推动工作提速提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好班子,管好队伍,树立正气,抑制邪气,加快崛起步伐,为全面完成XX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全镇各项工作争先进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做好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抓好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推向深入,规范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能。
(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继续扩大公益事业建设覆盖面,让更多的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落实好项目资金,进一步做好建涵闸桥和中小沟的清淤等工程。
(3)涉及到民生工程方面的工作,将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做好贯彻落实。
篇三:“十三五”工作总结
未来五年是我镇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五年,是现代农业大发展的五年。做好今后五年的各项工作,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小康镇,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五年,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切实增强“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稳步推进“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面养殖、大棚蔬菜、近郊观光农业生态区”等五大产业经济片区的发展,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养殖效益,壮大林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产业化格局,改善生产条件,健全农技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
奋斗目标是: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6.2亿元,年增长15%;人均收入达到10238元,年增长10%;农业总产值达到5.04亿元,年增长4 %;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3亿元,年增长15 %。
围绕上述思路、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稳定粮食生产为统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到2020年,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1万吨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养殖业占大农业比重达4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1、积极鼓励集中连片面积在300-500亩规模以上的经营方式,倡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等形式来组建产业发展实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标准化建设为要求,以市场效应为带动,以张村村、乔张村、高庙村为辐射面建设千亩大棚蔬菜区;以村、台李村为辐射面村建设千亩林木区;以大董村为中心,利用鸿鹄大雁为辐射面建成万亩近郊农业观光区;以泗河村为辐射面建设“特种水产养殖区”。继续做好于张村、黄李村建设规划区的征地拆迁工作,提供2000亩耕地指标,为县城建设和工业发展服务。新建标准化蛋鸡养殖户50户、标准化肉鸡养殖园20户,肉鸭养殖园20户,新建标准化生猪养殖100户,实现养殖业经济收入的翻番。
2、夯实养殖基础。抓住省、市、县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养猪业的发展,大力推广猪的杂交改良工作,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提高养猪的科学含量,加大养殖规模,逐步实行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养殖,不断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适度发展山羊和家禽养殖,试验性地进行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大力开发水产养殖,充分利用我镇水资源优势,形成水产养殖基地。到2020年,争取畜牧业突破亿元大关
3、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国土资源整理项目,解决人畜吃水及灌溉供应实现农业灌溉全覆盖。从市县两级积极争取资金、设备,生产设施的全覆盖;大力培养农村经济人队伍,重点推广农业技术创新。
4、林业发展。以农村生态文明示范镇建设为抓手,围绕生态经济强镇的目标,强化生态立镇理念,突出林业生态建设,着力实施林业生态,预计到2020年形成5个示范林业片,人工造林10000亩。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计划投资1000余万元修我镇村道路,拓展视野,完善自来水项目。
(三)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125”工作法,继续完善和落实“述职述廉制度”、“目标考核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严格执行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议事规则,所有村务工作的开展均按民主议事程序履行,并上报备案;农村财务管理全部实现电算化、规范化、公开化;注重村干部素质工程教育,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充分利用农村网络文化站的教育作用,分批次组织村干部到先进乡镇学习致富管理经验,努力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水平。
(四)抓好惠民工程的落实。
认进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群众上,把农村合作医疗、低保五保、粮食直补、家电下乡、农机补贴等资金、信息服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五)继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坚持治理不放松,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投入10万元修建公厕,投入30万元安装路灯,打造城乡环境风貌。积极倡导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农村、进家庭、城乡环境一体化。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投资环境。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全镇土地实施5年有效规划,做好征地拆迁和补偿工作,为入驻企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协助养殖业合作社通过技改扩规、延伸产业链把企业做大做强。创新投资环境,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填充工作。
2、优化招商引资投资环境。按照县城建设的总体规划XX县委县府的要求,主动服务于XX县城建设,继续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同时抓好城镇治安环境和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营造宜居宜商人文环境,不断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
(七)抓好美好乡村建设,推进新农村提档升级。
扭住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这一要务,严格按照县委县府的要求,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展开。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推进村要覆盖到全镇17个行政村,并通过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评审。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计划投资370余万元完成公路网改造18公里,完善公路网建设;二是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好农村宽带网全覆盖,全面启动村村通数字电视工程;三是推进安全饮水工程,重点解决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四是搞好征地拆迁安置工程,完成农民安置任务;五是抓好“美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2、完善农村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健全村级卫生保洁工作机制,在全镇形成主要路段专人专职保洁、各村属地管理维护的新格局。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争取实现我镇环境卫生根本性改观,做到具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效果。
(八)办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办好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深入基层调查走访、问需于民,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到最需要解决的群众身上,把农村合作医疗、小额贷款、低保五保、粮食直补、科技下乡、助残抚恤、农机补贴、传染病防治等各项惠农资金、信息服务贯穿到改善民生的工作实际中。其中新医合参保率五年内要达到并稳定在百分之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村沼气池建设新增300户以上。
2、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抓好计生工作,确保人口出生率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二是抓好国防教育,为国防事业提供合格的兵源,同时继续做好民兵训练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三是做好文教卫生工作,让适龄儿童100%完成九年制教育,完善医疗条件,杜绝疫情传染病的发生;四是抓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维护职工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五是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村民遵法、守法意识。
(九)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1、提升行政效能。实行项目细化、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的“三化”机制,将工作定责、定量、定质、定时,以目标引领,效率优先,以责任问效,步步紧跟,有序推进,重在实效。把求真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重大事项班长领头,人大跟踪问效,抢抓机遇争分夺秒,有三步并作一步的赶超精神,卓有成效的完成任务。
2、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政府工作人员绩效评估体系和机制,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行政效能管理的重要标尺,强化服务岗位管理,规范服务人员行为,实行承办事项首办人员负责制,对工作不力,造成损失的要实行问责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要做好预防和应急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加快申镇经济社会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全镇人民的殷切希望。我们将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任务和目标,为建设和谐、美丽、富饶的新而努力奋斗。
【“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推荐阅读:
滨海烟草“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08-21
《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题前期调研工作实施方案08-16
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08-30
简阳市“十二五”工作规划07-07
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07-07
十二五报告07-29
“县十二五规划六则”政府工作计划06-18
十二五规划题07-08
十二五培训规划11-19
感悟十二五规划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