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24-08-22

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共11篇)

1.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篇一

混合式、全媒体将是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新模式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课程培训之心得体会

2018年10月27日到29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的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班的学习。本次培训专题涉及面广泛,涉及各学科领域,邀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茅育青教授团队、张立新教授团队从理论结合实践,与我们分享多媒体教学经验、理念、方法。并特邀香港中文大学方姜燕博士介绍香港中文大学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经验。作为一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老师教师,能参加这次培训,倍感机会的难得。

通过三天的学习,在张立新、茅育青等教授悉心讲授中,受益匪浅,提高了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理念,充实了我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让我了解多媒体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了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在与同班同学的讨论中,收获颇多;在与网络上同行的交流中,体会甚深。回到学校以后我会进一步消化整理,吸收借鉴张立新教授的混合式和茅育青教授的全媒体式教学的思路、理念及经验,按照多媒体课程设计指导思想,探究适合医学院校医学各专业的教学的方法。现就本次培训后,粗浅谈一下我的学心体会:

首先,深刻认识到了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的推进的必要性。从多媒体技术早已应用于高校和各课程教学中,长期以来,在人们认识多媒体技术和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而且这种认识和看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也越来越系统科学地体现在各级各类各专业的教学安排中。然而对于我校的老师和大学生来说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习还仅仅局限于基本应用,大多数人并不从事它的研发,也正是在这一方面,过去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暴露出根本的缺陷:不追求体系的天衣无缝,不追求理论的完美和逻辑的严谨,忘记了多媒体技术应用如何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这个大问题,把多媒体技术应用构建成一个自我封闭因而死气沉沉的技术,只不过是黑板的变化。其结果是不少学生被一大堆图片和文字牵着鼻子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仅没有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反而在应用的迷宫里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培养创新能力更难免成为一句空话。

为此,必须打破我们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传统思维的禁锢,使原本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各自为战,独自生存自我驱动小空间的各个学科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动力。这就像人体的各个脏器与给脏器提供营养的血液之间的关系,各个脏器离开血液的营养输送就会越来越丧失其生存的空间。多媒体技术应用也应从现实出发,大力发展成混合式、全媒体新模式,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又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学科自身的发展,在现实和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其次,充分认识了把握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点的重要性。这里着重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都是外加到原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上的,也就是说是在承认它们重要性的前提下作为“补丁”加上去的。对这些课程要准确地定位,对其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认真安排,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并期待着更大的成绩和进步。应该指出,在坚持这些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的前提下,和其他课程相比,更要注意贯彻少而精、多讲不如多练的原则,不宜求大求全,片面追求自成体系,使篇幅越来越大、内容愈加愈多、教材愈编愈厚。否则,必然会冲淡这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必然会加大同学的负担,也会影响其他课程的深入学习。因此应用多媒体技术于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授理论的同时,多结合同学们感兴趣的,身边的,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事例,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分析问题,依托理论知识,求解实际问题,还原实际问题本来面貌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尽量淡化与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板书,重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第三,认识到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注重承前启后的必要性。在课程的教学计划初,注意渗透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思想,要求老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案,课件。注重理论与实验的混合、注重全媒体的应用,引导学生对于相关课程学习的兴趣动力;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逐步加深和提升对于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注重承前启后,为今后的推广和补充做好接口,使它有二次开发的能力,节省时间,提高质量。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班培训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培训也解决了我在日常教学中困惑,在此,由衷的感谢教育部高教司开设这种程培训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篇二

摘要:这些年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全方面人才的需要, 我国不得不把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放在首位。拥有高素质并且又有丰富的综合技能人才成为现今高校培养的重点方向。现今各个高校都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的教学工具,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教学中行动导向法的的运用, 不仅改变了枯燥的课堂环境, 并且再愉悦的环境里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进步。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把学生作为行动者, 老师为指导者, 学习作为个体而存在着。行动导向是让学生和老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来引导学习的过程。用此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让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兴趣和主动性, 来达到参与性、实践性、互动性的目的, 使学生理论和动手实践能力全方位提高。导向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专业技术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为学生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各种职业奠定基础, 所以导向教学法被教育界广泛推崇。

多媒体课程的概述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正迅速蔓延发展的学科, 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的学习过中增添了乐趣。形象生动的教学文件, 让学生在声、色、形的变化中增大了学习兴趣, 学习更加的积极主动。

1.多媒体技术涉及多门学科, 课程内容也比较宽泛, 因此不仅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知识面, 还要求老师对各种软件熟练运用掌握, 学生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多媒体传递的图像图形都不是非文本信息, 在多媒体中可以把那些语言难以描述出的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的表述出来。

2.多媒体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要依靠老师所讲授的内容,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实践的课程。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多媒体技术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多加练习和善于提问。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对照片进行美化, 选择合适的图像图形作为软件的背景图, 提高软件的艺术性, 美化操作界面, 给人以美的享受。需要学生对各方面有些许了解, 通过老师的科学指导, 达到完美的效果图。

3.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原理复杂多变, 如若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到繁琐、学不会、压力大。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插入一些形象有趣的导向标标志, 让学生想探究其中的奥妙, 加大学习兴趣。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多媒体的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运用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最好体现形式。项目导向教学法有较强的实践性, 是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的过程。项目的选取非常重要, 老师应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接近的项目, 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发挥, 更好的让项目有效的实施。在项目导向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老师可已将3—5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 把全班划分为几个组, 老师指导全班同学围绕多媒体软件和硬件有关的知识, 把项目所需要的多媒体素材进行收集、整理, 最后制作成多媒体的项目。小组的组员之间, 组和组间要相互的进行讨论、交流, 认真地分析、亲手实践, 最后把今日课程的内容经验进行总结。运用二维动画的教学为例, 把项目作为明线, 知识当做暗线, 把锻炼学生的能力设为主线, 把实践的项目作为承载者, 展开教学。教学设计如下:

各个小组在项目结束后, 要求每人上交一份可行性的报告、多媒体技术说明、图案的设计说明等等作为项目的总结。事实证明, 项目教学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 更针对性的提高自己。

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情境描述, 在这个过程中引发学生讨论的教学过程。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适合多媒体教学的素材, 将素材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探讨实践。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实践的情况进行总结。如在讲述3Dmax软件基本功能时, 可以先让学生打开3Dmax界面,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试试各个软件的功能, 对软件有大概的了解后, 老师在运用简单图形的演示让学生更加了解3Dmax的日常功能, 并加以练习达到熟悉掌握。例如:老师可以把下轿车在3Dmax软件中打上不同的灯光改变效果, 也可以通过调节来改变小车的颜色、形状。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利用模拟情景的行动导向式教学法, 让老师设定一种情景, 学生在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 处理各自的任务, 从而在学与玩的状态下, 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合理运用的目的。例如:老师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技术制作出小白兔、大雁、老虎的角色, 让三个学生以自己融入角色, 观察、想象、研究三个小动物运动的方式和特点, 以此来制作出更好的动画视频, 使动画更贴近实际, 更加逼真。多媒体技术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情境中, 加大对学习问题和任务的理解。

多媒体课程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好处

1.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程行动导向式教学中,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老师负责提出问题, 问题的分析、实践、解决都是学生独立完成。改变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性的汲取知识,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多媒体课导向教学应用中, 知识的获取方式多为交流讨论获得。教学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独立思考, 学生的思维无限扩大, 创造出自由的想象空间,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使学生更具有创新能力。

2.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

行动导向法中采用的划分项目组的办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小组的合作、交流、讨论才能使项目任务解决。这是需要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和组员配合、交流,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的过程。学生在快乐的互助中吸取知识, 不仅是知识面的提高, 也让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稳步上升。

3.有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运用各种行动导向法综合教学的过程中, 一个学习课题往往涉及多个方各面的知识, 通过交流探讨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很大效率的提高了自己的全方面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多媒体教学中的穿插使用, 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 学生需要学习各科的知识加以融合, 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一的, 而是整体性的综合, 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

结束语

3.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中职;课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5-0163-02

一、混合式教学理论解析

“混合式教学”最先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对“网络教学”深入思考之后提出的新概念。它是在“网络教学”的发展进入低潮后,人们开始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时,由国际教育界,尤其是美国教育界,在总结了将近十年的网络教育实践后,于2000年12月在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出的观点:“网络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善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这个观点被形象地描述为“有围墙的大学不能被没有围墙的大学所取代”,在一定程度上,混合式教学是对“网络化学习”的超越与扩展。

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不仅涉及不同媒体的结合运用、不同传输通道的混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不同教学环境的混合,更应包括不同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教学模式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讲授与虚拟教室或虚拟社区的混合等。

台湾资策会教育训练处顾问工程师邹景平认为:“混合式教学就是老师或开课单位在课程中视教学需要,而机动选用实体教室、同步模式或非同步模式来进行的教学。”

二、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中职工科非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其内容不仅与物理和数学密切联系,还涉及电路分析理论、电工基础与测量、电机与控制、PLC和电子技术等电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多种电类基础知识的综合。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内容涵盖量大但要求不深是该课程的主要特点。但是,从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深深感觉到本课程教学内容概念多难理解,原理枯燥难懂,而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容易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应有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另外,中职学生也具有喜欢观察形象、实际的事物,喜欢动手去做,不愿意静静地聆听,对变化多样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的特点。

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正是合理地混合应用不同教学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恰当地教学方法,这个过程充满了变化,也很好地迎合了中职学生喜欢变化多样的事物的特点。以下就是笔者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一些尝试。

三、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1.用好传统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是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的传统而典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正确性和知识拓展的深度。如能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机会,使原来沉闷的课堂将变得生动活泼,也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一些活力。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相当有效,中专学生喜欢并善于表现,往往会积极配合,踊跃参与其中,学习热情也大为高涨。

例如:基尔霍夫定律的教学,笔者认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均在支路、结点、回路、网孔这四个基本概念(模型)的建立。只要学生正确理解了这四个概念,对基尔霍夫定律和电路分析的支路电流法的具体内容的掌握也就迎刃而解。这个内容是在传统课堂,以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的。

在导课环节,通过提问,在复习电阻串、并联与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单电源的简单电路的分析中树立学习的信心。接下来给出具有两个电源的电路图(如图1),引导学生探究是否能继续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当然,答案是否定的。这时,就告诉学生这样的复杂电路不能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而要用基尔霍夫定律去分析。这时的学生,急于知道基尔霍夫定律到底是什么?怎样用它分析这个复杂电路,从而展示出任务驱动过程中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内容讲授环节,刚开始笔者并不急于回答学生迫切想知道的基尔霍夫定律的具体内容,而是举例说“基尔霍夫定律是个宝藏,要想知道它,必须先闯过前面的四个关口,即掌握四个概念”。然后给出了支路的概念:“电路中通过同一电流的每个分支称为支路”,再抓住“同一电流”的特征,分析出图1中符合这个条件的支路总共有3条。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图2和图3中的支路数目,讨论结束后各组分别推选一名学生代表上讲台做汇报,本组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或修改结论,其他组的同学也可随时提出不同意见。这时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乐此不疲地思考、讨论。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对掌握概念透彻、判断准确的学生进行表扬。接下来在结点、回路、网孔三个概念的讲述、分析中,也采取同样的方法,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很好地得以解决。随后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以及支路电流法的教学,由于学生已经能快速、准确地找出复杂电路中的支路、结点、回路、网孔,理解分析起来就化难为易、水到渠成了。

在传统课堂上,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如本节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游戏教学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被动的“听课者”,而是集“听课者”与“授课者”于一体,积极参与,由被动变主动,利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激励,达到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些教师讲解示范,讲练结合,反复训练,学生互帮互学,积极参与,教师指导总结的教学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用精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音等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地刺激和诱导,能够将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也符合中职学生喜欢变化多样事物的特点。但是,长期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又会造成教师跟着电脑走,学生跟着老师走的被动局面。也很容易造成感觉疲劳,反倒削弱了多样化的效果。所以,多媒体教学不一定在整堂课或整门课程中都去运用,而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目的,在精心设计或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显示方便迅速的优势,巧妙地运用,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是电路基础部分的基本的、关键的教学内容,但是,中职学生对电能的概念,大多停留在欧姆定律中的直流电源,交流的概念仅仅是“220伏交流电”的称呼上,对其实质的了解完全空白。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关键,本人认为是要让学生正确建立起单相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的概念及产生的机理,为此,笔者利用互联网,搜索、浏览了大量的有关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网页、视频和图片,最后,挑选了一段清华同方《专家辅导系统》中针对高中物理教学用的有关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产生的视频文件,形象地演示出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产生时所对应的三要素的环节,很好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3.用活实验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除了让中职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课的开设尤为重要。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甚至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实证性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单相电路的日光灯发光原理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中,先介绍日光灯电路由荧光、灯管、镇流器和启辉器三部分组成,能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日光灯的结构;再观测日光灯电路的点燃过程中,有无镇流器和启辉器时的点燃现象,形象的让学生理解了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在日光灯和镇流器两端并联电容后,通过指导记录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的数据变化,使学生能够具体的理解功率因数的重要意义及其提高方法。又如:在三相电路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教学中,学生总是不能正确理解原理图和实际线路图,以及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但是,做完三相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法实验后,学生却很容易回忆并默画出了三相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的实验电路图,并能准确指出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4.用巧多种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是总结性评价,对于学生,这种评价都主要在于检测学习的结果、在于给学生分类别。“融合”了传统教学优势与网络教学优势的混合式教学,则提倡教学评价不再是一种筛选和区分学生的工具,而应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强有力的手段。科学的评价体系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的考查;二是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笔者将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改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堂互动积极性、作业完成效果、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甚至考勤。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和创新,对在实验中有创新的同学给予相应的加分。这些,都作为课堂信息如实地记录。最终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50%,期末笔试成绩占30%、考勤占20%。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具有情景性、具体性、反思性的特征,既对中职学生松散的学习行为具有约束力,又让他们从点滴的记录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目前,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主动寻找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作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2]杜淑娟.优化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0.

[3]李金光.浅谈中职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8,(30).

[4]成小圆,阳先春.电工技术实验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探索[J].技术与市场,2010,(6).

[5]张吉生.浅谈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社会化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收稿日期:2011-12-23

作者简介:杜淑娟(1975-),女,陕西凤翔人,讲师,硕士,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与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4.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篇四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教育进行变革。为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探讨的热点。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如何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优势,把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引进课堂,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就近一年来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探索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授课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省略了传统的大部分板书的内容,通过课件得以呈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时的播放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对于微观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老师讲解,学生想象,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微观的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我们还能把难以操作、观察的实验、化工生产流程图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思考、总结、归纳,达到理性认识,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在离子反应中,对于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清楚的理解反应的实质,而有了多媒体这个辅助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制作一个flash,模拟离子反应的过程,例如Na和Cl2的反应,Na容易失电子,Cl2容易得电子,但怎么得失,光靠教师的一面之辞很难让学生理解,而通过一个比较搞笑的flash的演示(Na带着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到处闲逛时遇到了同样带着原子结构示意图的Cl,钠看到氯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而自己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然后就高兴的对氯原子说,刚好我这里有一个多余的电子,我送给你,那样你也就有8个电子了,我们就都稳定了。氯原子很高兴的接受了,于是两个人就手牵着手一起玩耍,也就形成了氯化钠这种离子化合物)

二.开阔学生视野,展现复杂现象,让学生领会现象本质 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多,任务重,需大量板书,而课堂时间有限,若许多内容在课堂上临时板书,既费时又费力,甚至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利用PowerPoint制成课件或将知识网络、图表、典型例题等内容利用展台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会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思考,既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达到开发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学生很难理解其反应的本质。例如“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学生很难判断是醇脱H,还是酸脱H,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酸脱H,因为酸中很容易电离出H离子,作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酯化反应并不是无机里面的离子反应,而是有机里面的取代反应,这样学生就可能想到不一定是酸脱H,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酯化反应的实验现象,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根本不能理解酯化反应的本质,而多媒体技术就能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通过同位素示踪法(C2H518OH)演示的酯化反应,通过对产物的测定,知道18O最终在酯中出现,而水中并没有,这样,学生就清楚的了解了原来酯化反应里面脱H的并不是酸,而是醇,酸脱的是-OH。这样,学生就清楚了了解了现象背后的本质,很好的理解了酯化反应。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多媒体与课堂内容进行恰如其分的整合,确保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

三、在知识的生发点,设计好的课件,实现知识迁移,使学生恍然大悟

例如在讲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之一乙烯时,我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唐诗作为出发点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杨贵妃要吃荔枝只能从南方乘驿马日夜兼程运送来,而现在人们可以将未成熟的水果,如香蕉摘下,运送到世界各地后,再向水果库中充入某种气体,这样硬而青的香蕉,一夜之间就会泛黄,变软,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新鲜爽口。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享受贵妃待遇!让学生听完之后会思考,这种神奇的气体究竟是什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如在讲述原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时,我通过Cu-Zn原电池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先观察实验现象,他们都看到锌片溶解,铜片上面有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了电流。但对于正负极的判断,以及电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学生却无法理解。于是我通过一个小小的flash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看到了电子移动的方向,从锌片到铜片,从而判断出电流的方向是由铜到锌,即正极到负极,所以知道了铜片是正极,锌片是负极。然后他们通过看电解质溶液里面的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而阳离子在铜片上得电子,而阴离子都向负极移动。这样他们慢慢推出了正极得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负极失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都是从直观到抽象,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让学生能攻克难点,从而掌握化学知识。

5.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篇五

山东省视听教育博物馆将伊县实验中心确定为山东省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加快学校的发展 媒体教学过程这个问题成立了山东省,15个规划重点问题。我积极参与具体实施这一课题,尝试将多媒体技术融入传统体育,旨在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n1研究时间,对象,方法 n1.1学习时间

2002年10月-2004年5月 n1.2研究对象

nyishui县实验中学八个班三班,四班为实验班,共有80名学生。(两类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多媒体网络类)类,两类为控件类,共有112名学生。(这两个类是普通类)n1.3研究方法

n(1)文献:获得相关文献

n(2)参观论坛:与其他老师,同学一起,寻求他们的建议。n(3)数据统计:使用多媒体教学前后的测试数据,用excel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4)问卷调查:问题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调查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n2 实验程序:

n为了使主题按时进行,以便按计划,逐步,有针对性地实施,获得第一手详细信息,实施计划的特别实施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2年10月--2004年4月 nmain任务:

n(1)取班级和班级以外的方法组合,班级外的主班级。n(2)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

n(3)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技术分析时,从运动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等方面分析了行动技术,通过地图,文本,声音,动员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分析sprint的技术操作时,使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图像单脚支持,后踏板,大腿全折叠,摆动腿前摆,地板缓冲等动作技术结构,具有特定形式的图像 在课件中,这样做,方便学生更多的形象,更直观地获得运动知识,并有意识地转化为技能。n(4)生成课件的多媒体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进行科学体育锻炼,如何发展之间的关系自己会质量,如何学习自己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让学生可以将体育知识渗透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发展自己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勇敢的战斗精神。

n(5)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教学过程的组织顺序,改变分析和处理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想,并将多媒体技术与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有机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n(6)为讲座,班等活动,更多的是开展一些以研究为基础的课程,在实践中继续改进,升华。

第三阶段:深化阶段

n时间:2004年4月-共同探索,合作提高-----展示成果,通过这个突出个性教学形式,学生兴趣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如立法跳远教学,在共同讨论中,合作在提高过程中,有些学生提出只依靠脚蹬和手臂摆动的脚,协调不够,还要看到上身伸展的程度和身体的重心快速向前迈进,我觉得非常合理的听后,在及时的鼓励语言的赞美,学生们做出了积极的,同时在课堂上掀起了探索跳跃的高潮,我们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立法长期以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n3.4倍呼叫学者类型的体育教师

n教育信息 体育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不要只停留在过去只有一个口,一只手,两条教学,现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教学方法多彩,应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结构,逐步向学者类型转变。n3.5多媒体注意问题的应用

n3.5.1多媒体教学应着重解决难题,避免制作粗略的样式课件,看起来很漂亮,实际解决方案不能有任何问题。

n3.5.2正确理解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它只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丰富,是体育教学的辅助教学,不能进入多媒体教学的教学错误。n4结论

n4.1多媒体技术参与体育教育,提高学生兴趣,掌握行动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了乘数效应,丰富了课堂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设计。

n4.2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打破时间和空洞 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和视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n4建议

n5.1大多数体育教师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其成为解决教学重点,困难问题的武器,发挥应有的作用。

6.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篇六

基于数据库的多媒体技术在建筑结构与识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文/杨 茜

摘 要:建筑结构与识图作为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计算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要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程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并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分析了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知识要点及结构层次,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构建多媒体数据库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利用所建数据库进行课件开发,及如何实施多元化教学和互动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结构与识图;数据库;多媒体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相关教学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媒体教学模式(CAI)。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课程中抽象的文字信息转换成直观的多媒体信息,使学生能快速地掌握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多媒体技术采用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涉及大量的建筑结构图形、几何投影、结构形变等抽象信息,非常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抽象概念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快速掌握课程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特点

建筑结构与识图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础。其主要任务一是让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力学知识和构造要求,具备分析实际建筑结构形式的能力;二是让学生掌握建筑结构图的表达及读图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中涉及较多的空间物体的平面表达及结构受力分析等,内容抽象复杂,因此需要借助相应的多媒体技术辅导教学,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知识点及层次结构

1.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基本知识要点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主要涉及建筑基本材料、构件和结构以及相应的识图知识。其中,建筑材料主要知识点为钢筋、混凝土的物理特性、力学特性及钢筋混凝土的黏结作用;建筑基本构件主要包含梁、板、柱、楼梯、雨篷的`设计、计算、制作、安装检验及相应的平法施工图识读;建筑结构主要要求掌握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砌体结构的设计要求、构造要求及相应的平法施工图识读。

2.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中的知识层次结构

从知识层次结构看,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主要遵循从分到总,从个体到系统的结构层次。首先讲解建筑基本构件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然后讲由建筑基本材料构成的建筑构件,如,梁、板、柱等,最后讲解由建筑基本构件组成的建筑结构系统,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在多媒体信息收集时,也可遵循此层次结构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完整性及统一性。

三、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多媒体数据库构建

1.多媒体信息的收集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不仅包含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建筑结构及相应的图纸标示和识图方法,而且涉及建筑结构设计计算、建筑施工、建筑抗震等相关知识点。因此,为了支持以上的教学内容需要收集相应的多媒体信息。在多媒体信息收集时,应以当前使用的教材为蓝本,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相关教材附带的多媒体资料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相关信息。多媒体收集的形式主要包括:视频、动画、图纸和图片等资料。对于目前没有或不易收集的媒体信息,可以通过对实物现场拍照、录像、Flash软件制作等方式补充。

2.多媒体信息的分类存储

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分类主要依据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知识要点的属性及多媒体信息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储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www.fwsir.Com)实体建筑物数据库、二维三维模型数据库、计算设计数据库、图纸图例数据库。其中,实体建筑物数据库包括与实际建筑相关的媒体信息如实体建筑照片、实体建筑施工过程视频等;二维三维模型数据库主要包括建筑材料模型、建筑结构构件模型、构件的受力模型;设计计算数据库中包含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检验方法、强度形变计算校核方法、材料的配料计算等;图纸图例数据库则主要包含各种建筑基本材料、构件及结构的图纸图例和实际施工图纸资料。

3.多媒体数据库构建

收集到的多媒体信息在分类整理后需要借助计算机转化为能随时按需求进行访问的数据库。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主要有Oracle、DB2、SQL、Sybase、MySQL、Access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作为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多媒体信息数据库的系统。数据库构建好后需要放到校园网或互联网上以方便访问,同时数据库需要定期维护及更新信息。

四、多媒体数据库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模式多样化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延伸,能够充分调动各种有利资源实现教学目的。目前,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多元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安排:理论教学、实训教学、课后复习。理论教学主要以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如上所述,实训教学主要通过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的模拟和再加工进行教学;课后复习,将多媒体数据放到校园网络中,学生可以在教室、机房、寝室等场所通过网络对数据库中的相关知识要点进行浏览学习。

2.通过多媒体数据库实现互动教学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与媒体相融合,充分利用媒体信息的多样性、开放性及人机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交互式信息平台并设置不同的学习场景,在场景中可以加入交互式问答、动画演练、实物识别、师生交流等交互式教学环节。在学习过程中,交互式信息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数据源中与当前所选知识点相关信息推送至学生学习场景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利用建筑结构多媒体数据库不仅可以扩充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从各个方面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认识,而且在借助互联网的支撑下,可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和移动教学模式,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查看相应的信息,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小军。高职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论坛,,7(1):48-49.

[2]贾瑞晨,甄精莲,项林。建筑结构[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于琳华,殷秋菊,周超梅。多媒体技术在模具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11(4):50-51.

[4]王娟。谈利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9,8(6):149-150.

7.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篇七

(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

从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对教育质量的关注是重中之重。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人物,其专业化水平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但就现状来看,我国很多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专业信念不牢固、专业知识贫乏、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2015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要求,这是特殊教育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该《标准》的颁布和施行,为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主要依据,对其专业建设和学科起到引领和监督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特殊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二)教育信息化的推动

《教育部科技司2016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普及信息化教学常态的应用,加快推广普及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1]。众所周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传统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甚为流行的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新模式的出现,一方面使传统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形式到理念都受到了新的挑战,逐渐暴露出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尤其是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因此,将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打破一般的课堂架构形式,让教学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那么,作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高等院校,应该如何将《标准》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结合,来加强特殊教育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如何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呢?本文试图从N校开设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行为改变技术》的实际教学情况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当前《行为改变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行为改变技术》作为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集技术性、案例性、实践性和多样性于一体,旨在通过对行为改变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形成及变化的一般原理,正确掌握行为改变的技巧,并将其应用于特殊教育的实践之中。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授与研讨、案例分析、教育见习及实习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由于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在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和师资等的限制,导致该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教学资源贫乏

虽然行为改变技术在国外已经盛行多年,但是真正传入我国并正式设置为一门课程的时间却并不长。因此,国内目前虽然有部分关于该门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但与其他成熟课程相比,仍然存在教材资源贫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现状。特别是随着课程教学对象的逐步扩大,已经从培智专业逐步扩大到特殊教育专业的其他非培智教育方向后,现有的教材无法适应来自相近及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教学资源的贫乏,一方面表现为教学资源整体数量短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本土化资源匮乏。由于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资源甚至学术名词是舶来品,而文化、政治的差异又使得这些资源难以获得,缺乏本土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

(二)教学方法单一

《行为改变技术》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这是一门临床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义工、家教等形式,接触、了解特殊儿童,并对他们的行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进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分配不均衡,实践课时可能仅占到整个课时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导致整个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虽然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将讲授法、研究性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示范和观察法及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此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等实践能力。但过大的班额、实践场地的有限、课时分配的不均衡、教学设备的落后及教师能力的限制等,使得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设想落空。

(三)教学设计呆板

传统的教学设计在学习环境上大多依赖普通教室,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会使用计算机,但这种使用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仅仅是一种陈列和展示,很少考虑到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在学习资源上,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供一些文字或图片资料,形式单一,且缺乏本土性,大多是国外案例或普通教育中的案例,缺乏具有特殊教育代表性的本土化案例,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讲授法,使得师生互动多半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缺乏积极性。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思路,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行为改变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一)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

随着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学效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行为改变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视听感官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名师团队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知识模块进行讲解并录像,开发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上有关《行为改变技术》的相关学习资源,如教学录像、国内外前沿信息、案例集等,使学生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可以提高对课程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运用课堂面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行为改变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因此在学习方式上,更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方式上,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充分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状态。例如,在讲解《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各个阶段的重要人物对行为改变技术发展做出的贡献、研究经历、领域、著作文献等时,可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以培养他们查阅文献、理解、分析及归纳的能力。在学习问题行为的判断方法时,除了教师的讲授,学生也要完成相应的作业:观察身边的儿童、同学、老师、亲人、朋友等,分析他们的日常行为,找出问题行为,提出可行性的矫正方案。在学习行为改变的各个原理时,可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问题行为进行归类,通过实践归纳总结出各个行为改变原理的功能特点、适用的问题行为范围等,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创设混合式实践环境

对实践的要求,是《行为改变技术》这门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于自己及他人。特别是它作为一门技术,需要学生在学习时步步实践,稳扎稳打,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因此,实践环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学校对教学实践的安排,本着就地利用生态教学资源的目的,安排学生做相应的实践活动。实践环境有:(1)讲授相关内容后,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同学、家人、周围人的各种行为,练习准确记录、分析、判断、寻找相应的原理方法,制订合理可行的行为改变方案等。(2)利用学生的见习,指导他们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分析,制订行为改变计划,实施改变程序,评估行为改变结果。(3)利用部分学生从事家教的便利条件,指导他们将行为改变技术运用于实践,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减少不良学习及其他行为习惯。(4)指导各班学生针对本班情况,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等。(5)利用学生实习,鼓励、指导他们充分运用相关原理、方法进行课堂组织管理和教学。(6)在个案研究实践中示范、解说整个过程、操作方法及原因、依据。

总之,利用一切可能的生态环境资源,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和实践。

摘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和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促使《行为改变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资源贫乏、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设计呆板等问题,充分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发网络教学平台,运用课堂面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及创设混合式实践环境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特殊教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教育部科技司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78/A16/s8213/A16_sjhj/201602/t20160204_229458.html.2016-01-27.

8.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建筑材料;教学效果

1 概述

《建筑材料》是学习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及水文水资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使用时注意事项、质量检测、储存保管等基本知识,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融为一体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该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完成《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

2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2.1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建筑材料》学科内容枯燥,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首先,传统的讲述法,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率;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最后,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展现建筑材料的形貌,不能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印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以及后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因此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进行“建筑钢筋”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时,可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功能,展示钢筋、钢丝、型钢、钢板、钢管等多种钢材的具体形象,方便学生理解和区分各类钢材的性能及其应用,尤其是对于型钢部分的展示,否则,仅凭教师讲述难以使学生区分工字钢、槽钢、角钢以及扁钢之间的区别。

3 多媒体技术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可实现交互效果的教学环境,并能对施工现场进行模拟再现,将纷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清晰化、简单化。

3.1 课程内容设置

根据教学任务安排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建筑材料》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建筑材料的性能、技术标准、检验方法、使用、运输、保管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对于建筑工程常用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凝胶材料等应作为讲解的重点,而对于其他材料,可作为一般性内容进行讲解;对于需要现场配置的材料,应重点讲解材料质量、配比等,以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实例说明,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例展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石灰熟化时会放热造成体积膨胀,若不对其进行陈伏,可能造成抹灰墙面断裂的现象。

3.2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课件制作需要对课件背景、文字颜色、动画效果、背景音乐、速度快慢等各个要素进行综合考虑,避免某一部分的设计不合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课件的视觉效果对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过度的视觉冲击,将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样,文字动画、颜色亮度、音乐的选取也会影响课件的实用性能。在进行课件制作时,应以简洁、精炼、生动、形象为主要原则,避免为追求效果而影响教学效率。

3.3 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互补关系

在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术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众多优势,但在一定阶段内,还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法,因此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时,应根据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对于需要进行计算、需要笔记、思考、消化的内容,应以传统的板书法为宜。

3.4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讲解,也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筑材料》课程中,建筑材料、生产工艺、应用范围等内容需要依靠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在选择资料時,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学生的意见,对展示内容进行增加、删减或替换,逐步完善教学课件,以方便学生的学习。教师可将经过修改完善的课件上传至网络,利用共享平台提供的服务,给学生提供免费学习、免费下载的机会,教师可利用在线答疑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式指导,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3.5 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技术可快速更新知识,保证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快速的修订、删减或替换,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专业性、权威性、准确性、先进性。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提高教学速度,教师可在课堂内利用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语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利用该技术,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还能将枯燥的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技术提高了教学速度,教师可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对于需要学生理解、消化、计算的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适宜。

参考文献:

[1]魏彩春,黄海涛,张华,黄明.多媒体技术在《建筑材料》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2):105.

[2]李林,葛若东.视频教学方式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66-67.

[3]王霞.创新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2(36):238-240.

9.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篇九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使得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作 者:朱茂电  作者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3 关键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多媒体   教学  

10.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也越来越重要。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现代科技型人才,各高校也纷纷设立了计算机教学专业。计算机技术课程同其他的专业学科不一样,它除了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其计算机操作技术,以此来应用到实践中。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教学上无疑能够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学工作者的青睐。其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1 改进了以往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以填鸭式教学最为突出,教师们经常将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制约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得不到技术扩展和实际运用的机会,也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上,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形式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及其交互性较强的优势,能够吸引学生们的眼球,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思维活跃,较为互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思维的创新和想象能力的丰富。同时有利于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所学的内容,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就“化简为繁”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上课效率。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上课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们前半堂课还可以很精神的听课,后半课堂便出现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出现了课堂乏味沉闷的氛围。而在高职院校学生当中,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学习课程通常都是比较被动的。为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上课热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接近生活中的案例和主题。在课堂上,PPT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班上向其他同学展示学生制作的Flash动画,这样可以激起学生们想要自己进行制作的欲望。这样一来,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2创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性

虽然计算机技术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也不能将学习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上,现代社会的要求是要掌握实践操作能力。故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们自行动手操作,教师发现学生在作业上存在问题时,可及时纠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在操作中熟悉了操作技术,还能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老师与同学的互动环节,而不是仅仅只通过老师讲课,让学生听课的教学过程。有利于促进师生情感。

2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教师观念陈旧落后现象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上虽然有了一些改善,国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现代化、信息化、素质化。但是在众多高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教师墨守成规的现象。他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没有重视,使用其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偶尔用了也是为了要应付上级的检查。而高职院校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如果教师不懂得利用,其一,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其二,不能符合现代高职学生的接受教育需求。

2.2 多媒体课件质量偏低

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要以教材为主,但是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设计成利用多媒体展示的课件的时候,由于比较费时,且有些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操作不是很擅长,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抵触的意识,于是,就将它简单的表达制作出来。这样的话,课程也就变得不生动有趣,学生们也就不感兴趣。如果课件上不会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象化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的话,这对于教学质量也将大大降低。

2.3 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互动性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上,带来的作用之一就是,能为教学课程提供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但是尽管这样,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借助这种辅助去进行互动的话,还是会出现传统的“照本宣读”课堂气氛。久而久之,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思维。

3如何改善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3.1 对教师而言

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由于高职课程中,计算机成为一门为适应现代化社会而开展的专业课程,它意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对现代技术的意识。故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制作课件,切不可为了应付教学而到网上购买课件。除了教师本身要提高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外,还要带领学生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实用性。

3.2 对学生而言

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对于学习缺乏耐心和学习兴趣。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其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音频相结合的特点引起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注意,并且愿意从“播音员”、“放映员”的教学模式转换过来,更大乐趣地去学习计算机课程。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就会变得有主动性,积极性。此外,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原本难以理解的计算机课程内容变成图片和Flash动画展示出来,使得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了。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3.3 对学校而言

高职院校中,学校可以根据此来建立一个多媒体教学素材库,以此来强化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水平。注重多媒体技术在软件上的开发应用,不能因为配备大量的计算机硬件设施而忽略了多媒体技术在软件上的开发。

4 结束语

11.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方法比较 任务驱动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课程 应用

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和教育教学培训,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积极地实践。因此,近几年,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新的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情景模拟等等。教师应该理解这些教学方法的含义、特点以及适用的场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笔者通过举例分析,对这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加以比较,总结出课程设计时的方法和经验,在此呈现,与同行分享。

一、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

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含义。之所以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因为它本身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或者以培养具有某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行动导向”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模式,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其中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最主要的实践模式,是最能直接体现工学结合思想的教学形式,是工学结合思想的具体实施。

(2)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是重视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结合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形式强调学生自我负责地学习,在这种模式中,必须取代教师的中心控制权,即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三是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步骤包括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6个环节。四是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适用性。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适用于以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即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为目标的、针对实践性强的学科,而对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不适用。

2.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项目教学法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为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的所有要求几乎都能在项目教学法中得到满足。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

(2)项目教学的特点。一是学生自行负责地、全身心投入地实施较大的、完整的设计方案。二是学习任务的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无论是能够使用的产品还是具有启发性的研究发现,或者能够进一步落实的行动方案。三是为了完成作品,学生要把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四是基本步骤包括:确定项目题目、规划目标、准备、实施、项目的结果汇报及演示、项目评估6个环节。

(3)项目教学法的适用性。项目教学法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适用于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学科。

3.任务驱动教学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2)任务驱动法的特点。一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二是基本步骤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协作学习、效果评价4个环节。三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任务驱动法的适用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类似,它们都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完成特定的任务。但区别在于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师的参与程度不同。在项目教学中,任务相对更难、更复杂,更类似于一个完整的工程问题,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相对简单,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解和技能的掌握通过教学或工作目标的任务分解(化成若干个中小任务)和情境的创设实现,师生互动开展学习。

4.情景模拟教学法

(1)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含义。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从案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运用所学知识在模拟场景中开展各种相关业务操作,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分析,并作出最后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

(2)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特点。一是一种典型的亲验性教学方法。二是通过观察和角色模拟操作,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基本步骤包括:教学准备(如情景创设和任务设计、信息提供等)、任务布置与角色分配、情景模拟、教学评价与总结4个步骤。

(3)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适用于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这类课程的特点是有典型的业务场景和操作流程,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这些业务环节,在模拟中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点,为将来实际工作奠定基础。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吸纳、机械领会并感觉比较枯燥,对所学知识领会不深。

5.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包括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一切倡导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行动能力的教学方法都可以称作行动导向教学法。它可以应用在一个项目中、一个具体的小的任务中。项目教学法通常选取一个具体产品为“项目”任务,以实现对前一阶段课程知识、技能传授的总结与升华,项目内容中含有学生从来未遇到的问题,但通过分析和努力又可以得到解决,可在本专业,也可跨专业选取实施综合型项目,实施时间可以是1~2天、1周或是一个学期,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实施的难度较大。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对于项目教学法较简单,任务内容一般是新课程中的新知识、新技能,实施时间一般在课内可完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实施起来相对容易。情景模拟教学法通常可以和其他几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总之,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比较灵活,教师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和开发,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多媒体信息的组织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笔者以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设计为例,给出课程设计时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1.教学主题

视频处理技术。

2.教学目标

知识点: Windows Movie Maker常用视频编辑功能。

技能点:使用Windows Movie Maker进行视频编辑。

3.教学设计(见下表)

4.说明

完成任务的关键在于学生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如素材的采集。由于学生制作的视频中的元素比较多元化,可以是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元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并将课程中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任务中,同时学生制作的主题是自己和熟悉的同学,在欣赏同学的作品时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结论

在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但这些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晶晶,陈江晔.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我国职业类学校的适用性探索[J]. 商情,2008(17) .

[2]张国宝,焦立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22).

上一篇:雪夜的散文下一篇:2010-2011年少先队工作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