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就名师心得体会

2024-07-23

读书成就名师心得体会(通用10篇)

1.读书成就名师心得体会 篇一

近来读了《读书成就名师》这本书,深感读书是最经济的接近真理,广博见识,丰富学养的方法。幸会、幸会!与杰出者对话,遇见更好的自己。

书中采访了史建筑、程红兵、于永正、吴正宪、窦桂梅、王崧舟、吴非等十五位名师,分享了他们读书的故事。每位名师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钦佩、感动,给人鼓舞和力量。

阅读让课堂生彩

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首届“年度教师”王雪娟说:“是阅读,让她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是阅读,让她不忘追求有思想的语文课……”高中四个学期的语文课,她常常拿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讲教材之外的东西,如文学作品、专业论文。为了上好一节《论语》课,她啃下5本《论语》研究专著;为了讲好诗歌的巅峰之作《春江花月夜》,她翻阅了近十万字材料。“当今的时代虽然有些浮躁,但总会有人静下心来,坚守足下的讲台。我渴望成为这样的人。一位教师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我有这样的幸运。”王雪娟如是说。祝福我们自己也能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拥有生命中最大的幸运。

夏昆,中学语文教师,《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擂主,热心公益的阅读推广人。他用十年时间啃下了二十四史,这是一位享有盛名的老教师给他的建议。初期,目标是每天至少看一卷。为了强制自己,他在当时使用的Windows98系统上设置了一个预定任务,每天晚上8:00,不管是在听音乐还是看电视或者打游戏,系统就自动打开二十四史阅读系统,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正是这样的阅读,让学生每每惊讶于他上课时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经常一节课下来,夏昆连书都没有翻开,但是一切却了然于胸,毫厘不爽。爱读史的他,举手投足间颇有魏晋风范;爱教育的他,一心一意让学生品味到世界的宏大、生命的美好。

2.《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篇二

万伟东

近一段时间,一直在读《读书成就名师》,感慨颇多,12位杰出教师的读书经历,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直至今日,终于粗略读完了,有赞叹,有崇拜,心底更是增添了几分阅读的激情。“心灵的家园---行走其中,乐意无穷”这是我在扉页写下的一句话,就像明灯指引我继续沿着名师的足迹,一路奔跑。

当我行走在字里行间,分享着一个个名师走过的阅读经历,看到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坚守自己的梦想,一直勇往直前。他们有的是优秀一线老师,有的是知名教研员,有的是名校长,都是在阅读中丰盈和充实自己,在阅读中系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12位名师,有12种不同的阅读风景,或粗犷,或细腻,或静如止水,或跌宕起伏,一次次震撼着我,荡涤着我灵魂深处,渐渐明白成长最快的路径就是多与名家对话,聆听他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的修养学识,发现自己的短板,找到了今后前进的方向。

在书中,我赞叹于永正老师一辈子做个读书人,阅读为教学提供了丰厚的营养素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日臻完善,上升到艺术与美的层次;欣赏钟志农老师将阅读与人生规划结合在一起,总结了耐人寻味的“勤、通、用、新、严、久、精”七字真言,从50岁开始做一个读书人,追逐自己的梦想,恐怕“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读书的热忱与毅力令人钦佩;还有提倡诗意语文的王崧周老师,把读书当作一种精神修行方式,他认为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才能向学生输出正向的价值,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因为酷爱阅读,热爱讲台,让小语界记住了这个心平气和、极具风度的王崧舟。

读着这些有温度的文字,湿润着我的眼睛,回首自己幸福多彩的童年,似曾相识的经历,却没有坚守下来,没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是后悔更是心灵的震撼;回忆自己坎坷不平的求学生涯,相同的落后教育环境里,没有更加勤奋,没有领会当初祖辈的殷切期望。如今,梦终于醒了,从他们身上,我重新找回了当初的梦想,找到了曾失去已久的奋进激情,用手中的笔静静记下自己的阅读心路,用键盘敲打出即将逝去的青春,记录着对教育梦想的追求。从他们身上看出优秀的教师总是心无旁骛,身在课堂,心在教育,真正的名师总是一辈子学习、思考并引领着同行一同前行。

3.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篇三

成长无捷径,读书很重要。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的、满园广泛的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这是公开的秘密。每个人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为名师。

为什么读书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阅读有方法,成效见课堂。爱看书的教师和不爱看书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有很大差异的。华应龙对此有过认真的分析:“爱看书的人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信心,有底气;而不爱看书的教师大多习惯于照本宣科,有些木讷,缺少那么一点自信,不敢偏离教学计划,更不敢敞开心扉应对学生的挑战。”

每天上课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疑难杂症,需要我们来分析和解决。而读书是解决这些问题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吴正宪说:“如果教师中介一架传授知识的机器,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师生之间的情感就是一片空白,课堂必然会失去活力。”

读书真自我,奠定多元色。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面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方向是向内,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尝试正确地认识自己。另一个方向是向外,为断地探索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4.名师教学设计读书心得 篇四

其三,丰富的教学方法。教案中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活动形式。如:编儿歌记忆方法,采摘游戏,唱歌,演课本剧,猜谜语,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学习知识,真正体现了“乐学”。

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一件件事情,一项项工作接踵而来,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缺失了什么?迷失了什么?丢掉了什么?我想我们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却少有时间去思考我们的教学,去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只有心静下来,才会去思考,去设计,只有不断的去思考,去精心设计,去反思,我们的教学才会有长进,才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5.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读书心得 篇五

这一篇主要讲的是品质习惯的培养,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选择,应当从习惯培养开始。从儿童教育来说,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好的习惯。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养习惯。只有在孩子还是儿童的时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

平日里看新闻报道以及身边学生的表现,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个人物品都不好好保护,对于保护公物他们更是嗤之以鼻。所以当我在读到“爱护公物”这一节的时候,感受特别深。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损坏公物的现象:在墙上乱写乱画,随意践踏花草树木,摔打课桌椅等等。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呢?书中为我们举出了很好的事例。这些都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公共财物是大家的,而不是个人的,不能独自占有,更不能随意损坏,要教育孩子树立爱护公物的观念。教师平时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搬桌椅要轻拿轻放,整理好卫生用具等。同时还注意在学生中树立爱护公物的典型,发挥同伴榜样的作用等等。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是品德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一样重要,是影响学生终身的好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6.“读书成就人生”心得体会 篇六

今天 有幸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李丽燕教授一节课“读书成就人生”,听后有了许多收获,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体会之一:读书好,看书学习真美好。坚持读书令我深切地感受到:书里有文化,书里有真理,书里有文明。读书增长知识、增进修养、增强涵养,读书明理解惑、陶冶情操、赏心悦目,读书学习确实使人明智,实在十分美好。从此,持续的读书学习,使我彻底改变了靠纯体力劳动的生活方式,走上了学习型、知识型、复合型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之路。有人说“百无聊赖是书生”。我却觉得不以为然,其实不然。虽然不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武汉丹妮贝克但是相信“读书使人明智”,“学习促人进步”,“知识改变人生”。因为,我喜欢读书学习而改变了生活方式,通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的读书学习情结确实真正成就了我的幸福人生。年过不惑的我真切地感到:读书学习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赖以生存的生活需要,读书学习可以完美地成就人们的幸福生活。

体会之二:读好书,学习进步真舒服。上个世纪社会条件所限,人们苦于书少,感觉需要时少书可读;本世纪以来出书热、书繁荣,人们眼花缭乱,选书而读。这就有个为我所用、精选书读问题,所以,要选好书、读好书。读书学习使我感受到:读好书,改变现状,终身受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实,当代社会需要读书人,需要讲政治、明政策、懂经济、会管理、熟法律、有专业、会微机、说外语的学习型人才。这就需要做到读书学习,既要学习实用技术、实际技能,也要学习文化基础、专业理论,还要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实际表明,当代人才,是读书型、学习型的,是知识型、技能型的,是经验型、创新型的,是实用型、开拓型的,是具有多项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为此,可以说:当代人才是知识和技能的集合,即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才的持续性、先进性;才能坚持做到“一专多能”,精明强干,实现“一人多岗”,精简高效。

7.读书成就名师心得体会 篇七

嵊州市开元小学 吕良

本读书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我的自学计划及具体情况和进度,第二部分是《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数学卷》的读书笔记。

一、自学计划

2009年5月4日,在省小数领雁班的培训班开班仪式中,班主任杨光伟老师安排了此次培训的具体安排,并要求学员读书10本。开班仪式一结束我就制定了自己的自学计划。

(1)时间安排:每周一、三、五晚6:00—8:00早上6:20—7:20为自学时间。

(2)目标要求:做好批注,随时记好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当然,这只是一种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制度的保证。我更注重通过这些自学篇目的学习对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对我日常教学行为能产生一些影响,使我更加理性和成熟。

二、阅读篇目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和实验》张天孝

《小学数学课堂诊断》杨九俊

《雁阵凌云》陈见荣

《亨利·亚当斯的教育》亨利·亚当斯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数学卷》詹明道 于永正

《美丽教师》王桐

《现代数学思想讲话》张奠宙

《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张维忠

《守望教育》刘铁芳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任何形式的课程都需要教师去体会、去创造、去落实。课程改革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即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这所有的一切最终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不看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因为,课堂教学占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大部分。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我一直在思考,名师的课堂何以精彩?是课前灵动的预设?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师生默契的交流?是师生彭湃的语言?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是课外资源的引进?还是美轮美奂的课件?一直到了今天,读了《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我才发现,我们与名师们差距最大的,居然是——细节!名师课堂的精彩源于一个又一个充满魅力的细节!一位教育专家坦言:“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

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细节的处理,堪称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志。上乘的教学,必定是把细节做好的教学。这本书,汇集了全国诸多名师教学中的经典细节,充分展示了名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魅力,呈现出名师处理课堂细节的高超能力,用一个个经典的细节描写,反映出一个道理:成功的课堂往往是由多个精彩的细节巧妙组合起来的。本书内容详实,有240页。总共分为八个章节,按课堂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精彩交流、新课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升成、课堂智慧拓展、课堂精彩评价、课堂精彩结课。共计汇集经典瞬间100个。每个细节都分为细节展示、魅力解读两部分,基本上汇集了全国南北各派众家的特色。地域教学特点全面,课堂环节全面。深读此书,几点感慨颇深,遂觉学习之处,感悟之处众多。以下几点就是读此书后的感触,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名师捕捉细节的能力

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最大的一个能力,就是他有一双聪颖的眼睛,一对敏锐的耳朵,善于去发现,善于去捕捉。哪些课堂细节发生的瞬间,都能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去捕捉,不让它们从眼皮底下溜走。本书里的每一个经典案例,都反映出名师高超的捕捉细节能力。比如细节84例子中,吴正宪老师的《平均数》一课中,非常注意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抓住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学生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一个紧抓一个。“好,尊重你们的意见,再研究一个问题。”“小明身高135厘米,小河的平均水深为110厘米,他在河里嘻水会不会有危险?”等等,针对课堂的变化,抓住细节,完成对生活情境的辨析。正是这种善于捕捉细节的能力,才使得课堂更为精彩。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

二、名师分析细节的能力

名师对于捕捉到的细节能及时加以有效的分析、梳理和归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细节,在什么条件下会出现这样的细节。因此,在本书中,各位名师都表现出了高超的分析细节能力,善于品味细节、分析细节,能从一些细小的动作,从一闪而过的表情,从一句简单的话语中,体会学生内心变化,感悟学生兴

趣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更完美。例如本书的细节71,特级教师林良富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就充分捕捉课堂细节,分析课堂细节,对课堂进行了智慧拓展。他对于学生的字母表示数概念混淆问题,由表及里的悄然渗入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对于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不深时,由内而外的尽心视角转向,及时将课堂从枯燥的纯理论讲解跳出,将生活的许多实际问题加入进去,让学生有去体验有价值的数学。只有对细节的及时分析,才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教学处理方法。

三、名师处理细节的能力

我们每节课都在处理细节中完成。但是,怎么处理好细节呢?什么时候要用什么办法?时及时处理,还是延时处理?是当场处理还是异地处理?看了此书后,我对于了上述问题,都有了许多启发。

本书中的例23中,特级教师卫建玫在《长方体的认识》课堂教学导入中,“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魔袋,里面有很多的物体”刚组织教学,就进入了一个相对混乱的状态。但是卫老师不慌不忙,用“不错,摸得还真快,感觉还真灵”,“你能不能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吗?”等各种语言进行处理,基本上解决了课前预料之外的情况。处理好了活动与快乐、活动与观察、活动与思维、活动与评价等各种关系,将这个细节处理得比较完善。再比如细节53中,特级教师黄爱华在对《比较数的大小》处理中,就充分感受到,特级教师处理细节的能力。在比较数大小环节中,教师通过适时走进来,巧妙地退出去,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课堂动态升成。“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抽出了数字9”“人家好不容易抽出了9,你们怎么说不好?”“黄河队这位同学真了不起,袋子里只有两个1,你都抽到了?”等等语言的组织,使得这堂课细节上做得非常完善。正是名师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从教育的有效性入手,巧妙地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让课堂有了更加精彩。

四、名师应变细节的能力

名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应变能力。面对千千万万瞬间而逝的细节变化,教师随之变化,以最好的策略,最妙的结果,处理细节问题,使细节更加完美,使课

堂更加完美。在本书细节60例子中,特级教师徐斌的《万以内数的读法》,可谓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大气洒脱,有招无痕。”本课中,预设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最难读”,而课堂上学生却出现了“数字中没有0的最难读”,“因为要读好长时间”。徐老师遇到这个细节,没有把预设的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肯定了学生的读数体验。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仔细体验各种数的读法。正是这种耐心和智慧,才使得这个细节处理得有理,有趣,有效。对课堂发生的情况做出正确地判断,及时调整,就能使课堂更加精彩。正是名师们的超群的应变能力,对文本进行了有效地、适度地扩展,增加了课堂的优美旋律,学生在课堂中碰撞迸发的智慧就由课堂出发,精彩不断呈现。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这100个经典的案例,正是我们学习的100个榜样。我们将会从名师的课堂中搜寻美妙动人的细节,汲取细节背后的精神营养,从细节中领悟课堂教学的真谛。

8.读书成就名师心得体会 篇八

——用信任搭起师生间的桥梁

阎笑梅

最近我又重温了《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两本书。《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这本书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和理论,大部分讲的是作者自己的孩子或亲朋好友的孩子经历的事情。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的作者是旅美作家蔡真妮,同时她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结合自己三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美国家庭和学校里感人有趣的故事,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向我们揭示出美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接纳与爱。同时,也令我们深刻领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刚出国不久,有朋友讲起他上三年级的女儿转学到一个新学校,校长想考察一下孩子的数学程度,问到第一个问题是:“你能不能从1数到100?”我当时听了大张着嘴半天没合上,太难以置信了。等到我自己的女儿在美国上三年级的时候,才知道三年级时能数到100的孩子真是很不错的水平。反思现在,我们经常在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各种技能,如:钢琴、数学、舞蹈等等。又比如:别人家的孩子上亲子园,我们没上,会不会落后。可是,有时却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想法。孩子身上背负了太多成人的要求,由成人替他去做,替他去思考。这样,怎么促进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呢?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孩子懂什么?大人不替他做主怎么行?”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从不懂到懂的学习过程,如果父母总是替他做主,他永远没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等到他进入社会必须自己做决定之时,他的懦弱不独立不敢负责的性格已经形成了,孩子的职业生涯和家庭关系都因为这种“依赖型”性格而难以成功。不仅作为我们,就连家长也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地把新的教育思想转化为一点一滴的行动,在给与适当引导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思考、去感受,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读了这本书,让我反思平时在工作中的做法,尊重孩子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书中很多时候谈到的都是平常生活中的琐事,我们也正是需要通过这些小事来努力转变自己的观点,用爱与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而《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雷夫老师很多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育启示。

我最先记住了封面上的这句话: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雷夫老师育人所引入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培养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第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第56号教室的口号。在点滴的生活中,雷夫老师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在每一阶段中都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为孩子们提出更高的期望和目标,引导他们做最好的自己,这也是我们在日程生活中需要不断反思的东西。

雷夫老师不但培养孩子们终身阅读的习惯,还教会了他们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教学思维以及应试技巧。同时雷夫老师的学生通过旅游来学习历史,通过亲自的动手实践去接触自然科学,通过体育运动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同时艺术还是他们的课余爱好……这所有的成果无不源自于雷夫老师的创意。除此之外,雷夫老师还为第56号教室设计了一个特别的经济体系。这些都是雷夫老师展示给我们的关于“学习的延伸”。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其实包含了很多的智慧,这也同时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适合孩子们的、好的教育方法。雷夫老师认为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他们也学到了纪律、责任、牺牲、练习、更正错误、倾听以及时间管理。孩子们体会到了艺术真正的美之所在——我们追求完美,但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重点。同时特别的经济体系让孩子们学到了终其一生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等。让孩子们明白条理分明的重要性以及做到有条不紊的方法。雷夫老师曾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东西。

9.学学名师那些事读书笔记 篇九

窦桂梅老师:情感体验课堂来自激情教学。她的课堂总能激发学生情绪,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着走入教学内容中,而且很多时候连听公开课的教师都会被感染。授课过程由此也就变成了情感体验过程。学生之所以喜欢窦老师是因为她的眼睛里有光、有韵、有神,她的眼光能“抓人”。窦老师还提醒年轻教师:激情不要表现在动作上的张牙舞爪和姿势上的“孔雀开屏”。因为学生注意的是我们的眼睛,手势不过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于永正老师:开点儿幽默,让课堂快乐起来。他的课堂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他的幽默简直是屡试不爽: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昂,思维和老师高度合拍,课堂学习效果惊人。于永正老师告诉我们:运用幽默一要把握好时间,二要把握好分寸,课堂上老是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

魏书生老师:赏识,让星光灿烂。在他的心里压根就没有差生这个字眼儿。很难想象,一些令很多老师头痛不已的“差生”,被他纳入麾下之后,竟都“脱胎换骨”,成了优秀生。魏老师说:“当班主任就是为学生服务,要发现每个学生人性中最美的地方,启发激励他让他成才。”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好教师,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育人思想,第二要有耐心、爱心、信心,第三要以激励为手段,以转化为目的。

10.读书成就名师心得体会 篇十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作为教师,能读到《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我觉得也是很幸运的,读了这本书后对我帮助很大。一些疑惑也就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了。老师的职业可谓平凡而又伟大,对于我来说教书育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这本书易懂而且实用。

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过许多热闹的课堂教学场面,也曾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的巧妙、演示的精妙、课堂气氛的火暴,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的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浮躁过后,待

我冷静下来思考时,却发现除了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于是我常常思考,数学教学中我要追求的是什么?书中刘可钦老师的话语让我茅塞顿开。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刘可钦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大凡听过刘老师课的老师,都觉得刘可钦老师的课堂,不是我们想像的那种课堂气氛火暴,师生热情洋溢、激情似火;也没有设计得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听刘老师的课,如沐浴春风,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刘老师曾经也追求过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但现阶段的她,更注重的是在常态的教学中,给学生不同寻常的感受,并持久地影响学生。

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但她与学

生的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的发表风解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比如刘老师认为某某同学说得很,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样的话传递给发言的学生的是何心情?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恰恰忽略了发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正是经常重复这样的错误吗?刘老师认为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某某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这样才会真正起到效果。[教师范文吧http:///为您编辑]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刘老师的这种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

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更不能课

上一篇:一转两创活动方案总结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