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年度工作计划

2024-07-29

教育培训机构年度工作计划(精选6篇)

1.教育培训机构年度工作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师生为本,以创建一流的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为目标,以标准化建设提升为动力,以彰显办学特色为引领,以“务实”、“创新”、“高效”为原则,以专业、专心、专注为信念,以“安全为天,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进一步严谨学生学习生活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执教水平,提升各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艺德双赢”之办学氛围,打造一所团结协作、勤奋敬业,让学生有所为、让家长满意、有高信度的民办教育品牌学校。

二、中心工作及目标

1、教育教学质量要进入艺术培训中心的先进行列。在教学水平评估中,优化舞蹈、绘画、钢琴、美术、跆拳道等特色专业,本年度争取在(朗诵、电子琴、小主持人、街舞、声乐、古筝)等专业中再增设1-2个特色专业,新增的书法专业,力争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规范办学行为,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可信度。

3、课堂规范,氛围严谨,授课科学。让学生听课质量通俗易懂,让学生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

4、校长和业务主管参与11月份的阶段性质量监控调研。

5、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和展示的舞台。我中心将于12月份中下旬汇报演出,各专业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筹备精品节目,所需的音乐,道具,服装及时向学校申请汇报,11月份上旬校长、业务主管审核节目。

6、1月份下旬各专业教师制订寒假教学计划,1月份寒假班开课。

7、12月份各专业要考级,通过寒假的快乐学习,各专业教师要按自己的计划方案以优异成绩向家长做阶段性总结汇报。校长、业务主管要参与。

8、严谨学校管理,优化育人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确保校园安全。

三、具体工作思路和措施

以“精细管理”为手段,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强化管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办学品味,彰显办学特色。强化教师责任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成长行为。

(1)招生工作

1、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教学巩固稳定生源。

2、寻找依托学校和关系学校集中宣传,扩大生源,

3、利用版面策划突出学校文化,加以清新活泼的画面打动学生,打动家长。

4、做口碑,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用家长的嘴巴去宣传,让学生家长成为我们的宣传员。加大办学规模。

5、以汇报演出为平台,用节目内容做广告,用才艺展示感染人。

6、把握“元旦”的好时机,竭力与属地学校联盟同台演出来提高知名度。

(2)教学工作

实施学校的《教师考勤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师奖惩制度》以及学校提出的《教师行为规范要求》《目标责任书》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各专业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考级专业课程认真完成自己制订的个性化专业计划,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教学管理。各专业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严谨教学常规管理,追求有。效教学。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尽情精心尽力地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备好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辅导),上好课(激情教学、有序教学、有效教学、精讲多练、当堂检查),辅导好学困生和特长生,大力实施家庭作业家长把关制,形成家校共育氛围。力争提升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目标,创建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学生的艺术才能唤起学生热爱艺术的情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大提高。

3、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抓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术水平和管理学生水平;以带动、促动全体教师的大发展,本学期尤其强化教师钻研教材、优化学生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及课内课外监控与管理。

4、专业设置。要按照“优化好专业,改造旧专业,增设新专业”的思路紧贴市场需求。推进艺术校园建设。

2、各专业教师制订教学计划。

3、统计原有各专业过级考级人数

4、校长和业务主管进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调研。

5、各专业准备精品节目1-2个。

6、校长、业务主管月例会。

二月份:

1、进行各专业考级。

2、教学工作总结(阶段总结报告:大型汇报演出活动总结)

4、校长、业务主管安排短期假期工作。

2.教育培训机构年度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场域,稳定性,流动性

一、引言

研究者与机构,作为有知觉、有意识、有精神属性的行动者,通过“惯习”与“资本”,参与了高等教育研究“场域”的互动。 在布迪厄看来,“惯习”是在场域和资本之间存在的推动拥有一定数量资本的个体采取个样的策略机制。 虽然场域是一种客观的关系系统,但在场域里活动的个体并非机械式的存在,而是有知觉、有意识、有精神属性的人[1]。

本文以 “2015 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选定的18 家中文核心期刊①中有效论文3421 篇为统计依据, 对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行动者进行对比分析。 3421 篇论文的第一作者署名为高校的作者总量为2914 名,比2014 年增加128 名。 作者平均发文数量为1.17 篇,与2014 年相同,说明在高等教育研究的“活跃舞台”上,行动者的数量和产出规模稳定,高等教育研究的场域维持总体上的平衡。 第一作者中2680 人来自普通本科院校, 占91.97%,与2014 年[2]的91.2%比例相当。

二、作为个体的行动者

对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学术期刊进行影响因子分析以及专家评价,发现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和舞台呈现多元化趋势,但高等教育研究的舞台仍然保持着“中心-边缘”的状态,在场域中,处于中心位置的 “核心舞台”的期刊地位难以撼动。

1. 活跃作者分析。 采用2014 年的分类方法[2],通过对2015 年18 家期刊发文3 篇以上的活跃作者进行整理(见表1),发现高等教育研究的活跃作者总量与2014 年基本持平,说明作者队伍的基本稳定。

根据统计, 2015 年在18 家期刊中发文3 篇以上的高校活跃作者共76 人, 占全部作者总量的2.6% 。 这些研究者共发文283 篇, 占总发文量的8.27%,平均发文3.72 篇,各项数据比2014 年略有增加。 虽然总量规模变化不大,但是在这76 名作者中,只有21 名作者属于2014 年的活跃作者,活跃作者的流失率达到72%, 这意味着在看似稳定的场域结构中,行动者与舞台之间的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

2.核心活跃作者分析。2015年高等教育研究领域6家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与2014年无变化,显示核心舞台非常稳定,对发文3篇以上的活跃作者(核心活跃作者)发文二次统计(见表2)发现核心活跃作者从2014年的15名减少到2015年的12名,显示虽然“核心舞台”没有变化,但核心舞台上的行动者参与度有所降低。12名核心活跃作者在18家期刊共发文55篇,占活跃作者发文总量的19.4%。2015年的12名核心活跃作者中有5人未在核心舞台之外活动(发文),而2014年的15名核心活跃作者中,仅有3人出现该状况。

2014 年15 名核心活跃作者中只有3 名(周光礼、陆国栋、刘献君)在2015 年上榜,12 名流失,流失率达80%,9 名核心活跃作者为2015 年新加入,说明核心舞台行动者的迭代特征增加。连续4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共有37 名历史核心活跃作者,其中24 名1次上榜,8 名2 次上榜,这8 名是别敦荣、陈敏、刘振天、陆国栋、黄兆信、阎光才、袁本涛、周建松。陈敏、陆国栋、黄兆信、袁本涛为2015 年核心活跃作者。林健、王建华、丁金昌3 人连续3 年上榜;周光礼、刘献君连续4 年上榜。 2015 年作者中,上榜2 次以上的核心活跃作者总数13 名, 占历史核心活跃作者总数的35.1%, 比2014 年上榜2 次以上的核心活跃作者占历史核心活跃作者总数的29%有所增加, 反映出高等教育研究场域中,活跃核心作者对核心舞台存在粘性,也可能因为资本的保有程度导致他们更加容易回归。从参与度、贡献度、迭代、粘性等方面分析,我们发现高等教育研究场域虽整体稳定性较高,但内部流动性逐渐增强,在核心研究舞台上显现出不稳定状态。

三、活跃作者的比较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 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机构对于高等教育现象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试图进入场域并尝试影响高等教育研究的行动者逐渐增多,通过分析这些行动者的“惯习”,我们能够发现高等教育研究场域具有的多元化特征,场域中的流动性特征非常明显。

(一)连续活跃作者与新增活跃作者的背景分析

1.年龄结构分析。将连续两年发文3篇以上的活跃作者(连续活跃作者)与2015年新增的活跃作者年龄进行比较(见图1)能够发现,40~44岁年龄段增幅最大,并且呈现以此年龄段为中轴大致正态分布的状态;30~39岁以及45~59岁年龄段的新增活跃作者年龄分布较为均匀;25~29岁新增了4名作者,较为明显,85岁以上的行动者也加入高等教育研究的舞台。

2. 所在院校类型分析。 根据办学类别对连续活跃作者发文进行分析,普通本科20 名,占95.24%,高职高专1 名,占4.76%。 连续活跃作者中,综合类大学和师范类院校人数最多,各有8 人,各占38.10%,理工类4 人,占19.05%,财经类1 名,占4.76%。

根据办学类别对新增活跃作者发文进行分析,普通本科占100%。 新增活跃作者中,综合类大学人数最多,23 人, 占41.82%, 其次是理工院校19 名,占34.55%,师范类11 人,占20%。 财经、医药类院校发文比较分散,占比较少,总共2 名,占3.64%。

3. 重点机构与学科传统。 21 名连续活跃作者中,14 名属于“985 工程”“211 工程”高校,占连续活跃作者总数的66.67%。 其中,9 名活跃作者所在机构具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占连续活跃作者总量的42.86%。新增55 名活跃作者中,38 名属于“985 工程”“211 工程”高校,占69.09%。 其中,18 名活跃作者所在机构具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占32.73%。

4. 职称结构。 按照职称机构划分,21 名连续活跃作者中有17 名作者具有教授职称,占80.95%,副教授2 名,占9.52%,博士生2 名,占9.52%。 55 名新增活跃作者中教授有20 名,占36.36%,副教授17 名,占30.91%, 讲师7 名, 占12.73%, 博士后1 名,占1.82%,博士生8 名,占14.55%。 还有2 名作者没有职称信息,占3.64%。

(二)高等教育研究非高校研究者分析

为更好地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场域的行动者,我们将统计扩展至非高校和非学术发文。 数据显示,高校之外的研究者对高等教育场域的介入兴趣和介入的深度都具有典型意义。 8 名非高校活跃作者占2015年活跃作者总数的10.53%,平均发文3.63 篇,略低于高校活跃作者平均发文3.72 篇。 其中有5 人同时属于核心活跃作者,核心活跃率达到62.5%,反映出由于职业属性和研究专长,这些行动者对核心舞台资本的掌握程度较高,远远超过高校研究者核心活跃率的15.8%。

(三)其他类别高校研究者分析

2015 年,共有44 所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在18 家期刊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80 篇, 发文作者68人,平均发文1.18 篇。 其中29 所民办高校均只发表了1 篇论文,发表2 篇以上的民办高校共15 所,发文51 篇。 2015 年共99 所高职高专院校有发文,占高职高专类院校总数的9.63%,发文人数共162 人,发文207 篇,平均发文1.27 篇。 对发文2 篇以上的机构进行统计,41 所高校共发文149 篇。

四、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发文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在于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者将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同时扮演着内部人与外部人的角色。从教学学术的角度分析,博士生、硕士生是高等教育的对象, 也是舞台上重要的行动者,他们处在角色与身份认同的边缘,是构建高等教育研究场域的重要资本要素。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发文状况与趋势,能够反映出高等教育研究的舞台对于新角色的接纳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的开放程度。

1. 硕士研究生。 据统计,2015 年第一作者署名身份为硕士研究生的作者共发文49 篇,与2014 年相比减少13 篇,发文2 篇以上的机构共8 所,比2014 年减少1 所。 这8 所机构的硕士研究生发文总量共25篇,与2014年持平,占硕士生发文总量的51.02%,比2014年增加,说明研究生发文呈现集中化的趋势。与2014年相比,仅有湖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3所高校维持了硕士研究生发文2篇以上。

2. 博士研究生。 根据统计,2015 年18 家期刊中第一作者署名身份为博士生的发文机构共112 家。发文总量前10 名的机构中, 博士研究生发文数量共198 篇,占博士发文总量的比例44.30%。 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次上榜,且这些机构的博士研究生发文有显著的增长。

据统计,2015 年,387 名博士生在18 家期刊发文共447 篇,人均发文1.16 篇。 其中337 名博士研究生发文1 篇,与2014 年的271 名相比,参与高等教育活跃舞台的博士生显著增长。 同时, 发文4 篇的作者2名,发文3 篇的作者6 名,发文2 篇的作者42 名,高产作者产量与数量同时增长。 据统计,发文2 篇以上的博士研究生人数50 人,占发文总人数的12.9%,共发文110 篇,占全部博士生发文24.6%。 与2014 年相比,活跃博士生的整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渐朝着学科专业化的方向努力,高教研究的场域内部结构有所调整。

3. 博士后发文。 据统计,2015 年18 家核心期刊中共有41 名博士后发文47 篇,发文2 篇以上作者5人,共发文11 篇,其余36 名作者均发文1 篇。发文机构共22 所,发文2 篇以上高校11 所(见表8),共发文36篇,占博士后发文总量的76.6%,其余11所高校每校发文均1篇。其中,具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机构8所,7所发文2篇以上。“985工程”“211工程”高校16所。虽然博士后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行动者,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博士后发文总体规模偏少,研究者与活跃作者的数量亦少,学科粘性不足,流动性大,仍然没有突显出高等教育研究的专业性。这一现象受制于目前各个学校博士后管理的专业性考核评价,需要放置在宏观的高等教育研究场域中系统解决。

五、机构发文分析

机构是学术研究最为重要的支撑,也是高教研究的重要行动者之一,是重要的“资本”之一,是高等教育研究场域形成的重要基础。 根据2015 年高等教育研究发文统计数据, 发文绝对数量排名靠前的10 所高校有所变化,南京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进入机构发文前十名,2014 年上榜的中国人民大学发文总量下降2 篇(49 篇),排名第11,而东北师范大学发文下降9 篇(31 篇)排名第16。

说明:括号内为2014年数据。

发文规模实力最强的10 所高校都属于 “211 工程”高校,其中4 所综合类大学,3 所理工类大学,3 所师范类大学,与2014 年的院校类型结构一致,反映了三大类高校中高等教育研究的实力较为均衡。这些高校中,“985 工程”高校占9 所,反映了重点建设学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整体实力较强,对于高等教育领域也更为关注,在场域中占据的资本也就更多。

根据2014 年的评价体系,我们抽象出A:发文总数量(科研综合实力),B:发文总量与教育研究机构的总体在编在岗的教师比例(高教研究话语权),C:活跃作者数(教师学科忠诚度),D/E:硕士/博士研究生发文数(教育教学氛围),F:博士后发文数量(科研管理能力)这6 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生态图”。 根据发文总量前10 名机构的单项平均值,形成2015 年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核心生态图”,与2014年进行整体比较来反映核心高教机构的“性格”与“资本”对教育研究“场域”的实际影响。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前十名的高校各项指标的均值与去年虽然变化不大,但是形成了差异较大的生态图,说明高等教育机构内部高教研究生态不确定性增强,高教研究场域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不均衡状态。

六、结论与展望

研究发现,因受到不同社会网络的多重因素、 研究者和机构资源分配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者的流动性非常大。 学术期刊在目前高等教育评估中所占有的份额决定了行动者更加倾向或者是远离所存在的“场域”,这是学术期刊自身的“资本”价值决定的。 因此,如果需要调动更多的研究者从事高教研究,在高教研究期刊上多发文章、多展示成果,除了期刊自身需要充分展现自身的“资本”价值之外,行动者自身的“惯习”也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共同构成了学术生态网络的基本要素,对于维持高教研究场域的均衡状态非常重要。在稳定与流动之间,高等教育学科研究也将进一步成熟。

参考文献

[1][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19.

[2]周详,刘晶.走向高等教育研究的行动者:2014年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与机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7).

[3]莫甲凤.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与进展:2013年年度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

3.培训机构-年度总结 篇三

年度总结

自从10月17日入职以来,两个半月的时间,的确收获不少,学了不少东西,其中真的非常谢谢我的上司Casio和Joanna对我的培训和提拔,无论我在工作中出现多少粗心大意的错误,他们都耐心教导我。另外还有几位可爱的同事Jasmine,Vicky和Jenny等等对我的.帮助和提醒,让我尽快融入了美联大家庭!感谢大家!

下面是本人对这两个半月的工作总结,以及的工作计划:

1.数据分析。

2. 工作亮点与不足

亮点:在两个半月内,努力学习公司的SA手册,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如感恩节,圣诞节和演讲比赛的筹备;积极参加RR和OC网络培训;认真对待每一个学员并且每周给其做固定的辅导,学员私下遇到什么问题也及时为其解决;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能及时请教。

不足:1)遇到问题时解决办法太单一,不够全面。 2)胆子还是不够大,对人还是有点拘谨。

3)与同事(CC)间的沟通还不够,出现了如学员Vicky邀约时间的错乱问题。

3.20的工作计划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的2014工作计划如下:

1)遇到问题的时候,多想想为什么-----怎么办,以逻辑的思维去想出解决的办法。

2)做个“真”人。对人对事不必太拘谨,无论是私下还是对客户,都可以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态度去对待。

3)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有什么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及时和相关的同事沟通,做到彼此对客户都有准确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RR的实现。 4)不盲目报备,要对一些真正有需求的客户进行报备。 5)时刻跟踪学员的上课进度,Noshow情况,评分情况等。

6)尽全力实现RR,为公司取得效益,并且争取能成功转正,转正后的半年内争取由初级SA升级为中级SA.

4.公共机构节能年度工作计划 篇四

,我局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绕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改善环意质量为目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十三五”时期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总体部署要求,根据市政府印发《关于福州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建设节约型机关,强化节能减排管理措施,广泛组织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局干部职工节能减排责任意识,引导干部职工关注生态环境、参与节能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促进形成绿色办公、勤俭节约的新风尚。现制订我局20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研究部署全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督促机关及局属单位节能工作的落实。局属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节能管理机构,具体落实本单位节能工作,做到节能目标明确、职责分工明晰。

二、加强完善节能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制定的各项节能政策,结合本单位节能工作实际情况,认真总结节能工作经验,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新途径、新办法。制定完善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三、加强能耗监测统计

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数据收集、汇总、报送工作。实行节能降耗工作责任制,局办公室牵头负责节能降耗工作,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密切协调配合,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能耗统计工作,按要求在公共机构能耗网络编报系统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数据,能耗上报实行水、电、车辆汽油分项计量、分月统计、分季上报、年终汇总。

四、加强节能监督检查考核工作

加强日常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对重点公共机构用能单位,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进行监督检查;对季节性节能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节能工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存在突出问题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促进节能工作的落实。

五、加强创建节约型示范单位

要宣传推广“十二五”时期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省级和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典型事迹,扩大示范影响,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鼓励局属单位积极开展创建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加强推广使用绿色照明灯具,使用电脑零待插座,实行办公区照明灯具节能、综合节电节水、空调系统节能等办公场所节能改造,大力宣传普及节能科技常识,培养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的良好行为习惯。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宣传教育工作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宣传工作,让干部职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价值观念,养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引导干部职工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限制和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用品。深入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爱粮、惜粮、节粮的餐饮习惯。组织在本单位干部职工中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培养干部职工养成良好的节能、用能习惯,倡导干部职工从自我做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参与意识,教育干部职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道德,增强干部职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思想和自觉行动意识,引导干部职工关注生态环境、参与节能减排、践行绿色生活,增强机关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营造良好节能减排氛围。

七、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要制订详细的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周、全国低碳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在机关办公楼的公共场所、张贴节能宣传画,悬挂横幅标语,组织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通过停开空调和公共区域照明、停开或隔层停开电梯等方式进行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倡导机关工作人员在6月14日全国低碳日活动当天绿色低碳出行,公务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支持低碳日活动。

加强宣传普及干部职工的能源资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知识,使干部职工自觉养成节能低碳行为习惯,形成节俭节约的低碳环保理念。要积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废旧商品回收利用活动,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观海峡国际展览城6.18节能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展博览会。

八、积极推行绿色出行

要带头响应“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减少公务车辆出行,动员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绿色出行,养成文明交通习惯,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和文明秩序。按照“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原则,号召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交通“235”行动,即:1公里内公务活动采用步行方式,3公里内公务活动采用骑自行车或电动车方式,5公里内公务活动采用乘坐公共交通方式,提倡不开或少开私家车,选择公共交通或拼车上下班。按规定公车统一调配,同一线路或目的地的人员尽量拼用一辆公车,以便减少公务出行次数及费用,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九、加强日常节能管理

(一)加强节约用电管理

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室内温度的控制标准,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除特殊用途外,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20℃,把“每天少开1小时空调”作为一项节能制度,落实到每个办公室。各处室负责人带头自觉执行室内温控标准,做到室内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坚持定期清洗空调,提高了空调的能效水平。要节约照明用电,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尽可能少开灯和不开灯,室内亮度足够时不开灯;

二是离开办公室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灭,杜绝了“长明灯”、“白昼灯”;三是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不用时,随时关闭,在长时间未使用和下班后都自觉关闭了各类电器电源、减少待机消耗。

(二)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要加强用水设备维护管理。自觉检查、处理和通知相关人员及时解决供水故障,杜绝跑、冒、漏、滴和长流水现象。禁止使用高压自来水冲洗车辆、地面。

(三)加强节约办公耗材管理

要加强办公用品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领取。推行网络办公,实行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强化文印耗材管理工作。提倡双面用纸,降低纸张消耗,减少重复打印、复印次数,注重稿纸、复印纸的再利用。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延长文印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要严格执行上级规定,控制车辆编制和配备标准;优先选购国产、小排量、经济环保、手档变速的车辆;实行定点加油、一车一卡,登记单车燃油消耗,定期公布车辆百公里消耗及维修费用等数据;合理安排出车任务和行驶路线,提倡合乘车辆,减少单车出驶台次,提高使用效率,路程较近时不使用车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节假日封存停驶制度,严禁公车私用;坚持规范行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努力降低车辆油耗和维修费用支出。

(五)加强采购使用节能产品

5.营销机构2013年度工作报告 篇五

一、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

二、2013年工作业绩盘点

(一)销量任务完成情况

(二)辖区市场开拓和管理

1、客户管理工作

A、辖区重要客户2013年发展情况

B、客户管理主要工作及效果评估

2、工程支持工作

A、辖区2013年形象工程建设情况

B、对辖区工程业务支持的主要工作及效果评估

(三)辖区人员培养和团队建造

1、现有营销人员基本情况及工作胜任度评价

2、提升营销人员能力方面的主要工作及效果评估

3、主要业务骨干引进、培养方面的主要工作及效果评估

三、2013年感悟和反省

(一)对辖区市场的新认识

(二)对市场管理的新认识

(三)对团队建设的新认识

(四)反省2013年工作中的主要失误或不足之处

四、2014年工作计划

(一)对2014年辖区市场的基本认识

(二)关于团队建设

6.教育培训机构年度工作计划 篇六

据介绍,中国工商银行始终积极倡导企业持续发展与践行社会责任的良性循环,着力构建价值银行、品牌银行、绿色银行、诚信银行、和谐银行、爱心银行等多位一体的责任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践行普惠金融、提升客户服务、倡导绿色金融、回报股东、成就员工、扶贫帮困、回馈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及民生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商银行发布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5年该行积极发挥大银行的金融服务优势,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在信贷业务领域,该行投向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等绿色经济领域的贷款余额达7028.43亿元,投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贷款余额达38394.09亿元,分别增长了7.3%和增长10.02%;优先保证小微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617亿元,增长9.4%。

在提升客户服务方面,工商银行在线下从网点布局调整、柜面流程优化、网点运营标准化等方面入手,全年推广智能服务模式网点3000余家。在线上推出e-ICBC发展战略,成功构建起集支付、融资、金融交易、商务、信息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联动的“e-ICBC”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在海外,积极搭建集融资、结算、交易、信息咨询为一体的全方位支持“走出去”服务体系,为企业海外经营提供全球服务支持。

上一篇:初中物理能源教案示例下一篇:医院急救医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