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权强县改革工作总结

2024-06-27

扩权强县改革工作总结(精选8篇)

1.扩权强县改革工作总结 篇一

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上就扩权强县工作的讲话

借这次会议的机会,就我省扩权强县改革工作再讲几点意见。扩权强县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省、市、县要统一思想,统一步骤,搞好衔接,形成合力,把这一重大改革顺利地向前推进,切实实现改革的目标。

一、我省扩权强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月日全省扩权强县改

革工作会议后,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冀政号文件精神,统一了思想认识,工作上注重衔接,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月日、月日和月日,省政府又连续三次召开扩权强县工作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各扩权县(市)的意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加大了推进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⒈省直各部门的实施办法都已出台。冀政号文件中直涉及个省直部门,均已制订了实施办法,此外,省民族事务厅等个部门根据冀政号文件“能放都放”的原则,主动制订了实施办法。省发展改革委已辑印成《河北省扩权强县文件汇编》并印发。

⒉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对扩权县(市)的初次培训基本完成。目前,出台实施办法的个省直部门中个都完成了初次培训。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水利厅、卫生厅、国税局等部门在初次培训的基础上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再次培训。同时,扩权县(市)也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⒊完善了有关扩权政策。针对部分扩权县(市)反映的、在冀政号文件中未明确的扩权事项,以及虽明确但仍需向设区市申报等一些问题,省发改委与省直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对天然气销售价格的制定、医药企业的登记注册等项管理权限,省发改委已起草了《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补充通知》,待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⒋与扩权县(市)的财政关系进一步明确。设区市与扩权县(市)在利益划分上双方都已认可,确定设区市、扩权县(市)财政体制基数的文件已下发。设区市与扩权县(市)专款配套基数的核定工作已经完成,并已经省政府批准生效。对非税收入政策问题,省财政厅与有关部门进行了研究,已将意见上报省政府,待批准后下发。

⒌与扩权县(市)的工作衔接取得新进展。省有关部门都积极与扩权县(市)进行进一步的衔接。省水利厅在应急度汛工程项目、应急抗旱工程项目等方面实现了由扩权县(市)直接申报并在汛前直接向个扩权县(市)发放了防汛特别通行证,同时向有关扩权县(市)下达了大中型水库××年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省公安厅消防、交管、网络信息安全监察等厅属单位结合部门实际和业务特点,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扩权县(市)也通过加强工作调度、调整机构人员、细化扩权政策等多种形式,主动与省有关部门进行了衔接。任丘市等个扩权县(市)按照扩权工作要求,调整和理顺了相关部门工作职能和内设机构,实现了与省直部门的合理对接大名县等个扩权县(市)正在研究制定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⒍信息平台正在建设。目前已有省地税局、财政厅、公安厅、统计局、农业厅等个部门与扩权县(市)联网。省信息化办将在今年月底前在全省建立起电子政务网(包括视频系统),这个网络将一直延伸到各县(市)。届时,扩权县(市)的部门即可以电子政务网为平台,实现与省直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二、推进扩权强县工作需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市、县财力格局问题。从几次扩权强县工作座谈会上反映的问题来看,提出问题最多的是市、县财力格局问题。在这一点上,原则很明确,市、县财力格局不挤不占,也就是说原来给县里的,不能往回抽,不管是配套的,还是独立扶持的,这一部分不能减少。今后的配套,省市两级的配套资金由由省里承担,省里扶持的,各设区市也要一视同仁。省财政厅和有关部门正在加大力度,抓紧研究解决设区市与扩权县(市)专款配套资金问题。

二是关于部分扩权政策的落实问题。扩权县在经济发展上享受设区市的权限,号文件上讲的是项,是扩权县(市)在经济发展上享受设区市的权限。项扩权政策,该落实的要落实。有些权限放下去,反而有可能破坏一个区域的综合平衡,比如交通体系,不能一个县自搞一套,还有产业布局、海岸规划等,这类的事情要区别对待,将来这一部分肯定要试验,有些事现在已明确,如交通规划还由市里统一负责。有些事项,可以试一试,如产业布局等,要征求扩权县的意见,防止向另相反的方向倾斜。有些放下去反而不好,一个县不好办,如社会保障统筹金的问题。这些问题,希望设区市要综合考虑。

三是提高扩权县的执政能力问题。执政能力要适应扩权的需要,现在要求各科级局要有相当于县处级局的办事能力和政策水平,确实有一个提高的问题。省直的培训任务已基本完成,各设区市也要采取多种方式,区分不同层次,加强对扩权县(市)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其高综合素质。

四是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土地问题。大家非常关注的土地问题,必须在中央政策前提

之下去把握。感到紧、感到不好办,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宏观调控、控制经济过热的闸门。中央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让你感到紧,这正是宏观调控的目的,因此,必须在中央土地政策前提下去解决土地问题。设区市要积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对扩权县给以大力支持。要帮助扩权县在挖掘土地潜力上做文章,积极利用现在政策所允许的条件,调整好扩权县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

好范文版权所有

五是解决好采矿探矿和资源税问题。为了资源的集约和合理的开采,控制采权、探矿权是必要的,不然,小煤矿等乱采,确实严重破坏资源和环境。各设区市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在审批采矿权探矿权的问题上,征求扩权县的意见,要听基层的意见,有道理的一定要采纳。

三、做好扩权强县工作的几点要求

下面就我省扩权强县工作专门对各设区市讲几点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搞好扩权强县改革的主动性

扩权强县改革主要是在设区市和扩权县(市)之间进行的权限调整,这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设区市。各设区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上来,要站在全省全局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积极负责的态度,自觉地支持这项改革。

实行扩权强县的目的一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环境,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二是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条件;三是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各设区市要充分认识到,扩权不是行政区域的分割,而是在维持设区市统一行政管理的前提下的扩权,不是分家,也不是并立。各设区市要立足长远服从大局,积极支持,按照“能放都放、放彻底、放到位”的原则,坚持能放的权限坚决放,该放的权限不滞留,一步到位,不留尾巴。在这里,给大家讲两个外省扩权强县改革的例子。浙江是是最早推出这一改革的省份,扩权改革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的总量占到了全省经济总量的以上。在扩权改革中,宁波和杭州索性让未进入扩权县名单的其他县区全部享受“扩权县”的待遇。就连经济欠发达的衢州、丽水也参照省里的扩权政策,宣布给部分县区放权。讲这个案例,不是说让各设区市学浙江宁波、杭州、衢州、丽水的做法,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还是要统一按省政府的部署和步骤来进行,要学的是他们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意识、对改革的主动意识。××年,湖北对大冶等个县(市)实行“扩权”,但由于市、州各部门没有具体实施方案,下放给县市的很多权悬在半空,不能“落地”。扩权事项有项未能落实,项则尚未启动或没实际意义,项操作性不强,真正落实的仅项。媒体报导说大冶扩权改革遭遇“肠梗阻”。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也绝对不能在我们河北发生。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扩权强县工作的顺利进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扩权强县工作,克明书记、允石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这件事办好、办实。省政府在天内连续召开三次扩权强县工作座谈会,就是为了推动扩权强县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扩权强县工作涉及部门多,政策性强,给各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省、设区市及扩权县(市)要统一思想,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都要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强领导,认真研究部署,很抓落实。好范文版权所有

目前,扩权强县工作省里已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允石省长亲自抓;省直有关部门一把手主要抓;省发改委总牵头,具体业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层层重视,环环落实。

各设区市也要象省里一样,市长要亲自抓,市直有关部门的一把主要抓,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总牵头、总协调。市直各部门也要在省直各部门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落实各项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新情况,提出市里的意见,与各扩权县(市)充分沟通、协商,与省直有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协商,把省政府的扩权政策落实到实处,切实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强化政策的严肃性,提高执行效力,对于出现的问题,要采取相应措施。省政府将把贯彻落实扩权强县改革情况列入对各设区市的考核内容,哪个设区市做的不好,要在全省通报批评。

(三)抓好政策落实,一如既往地支持扩权县市的发展

各设区市在落实省委、省政府扩权强县这一重大决策中,态度是好的,动作是迅速的。重点要做的是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衔接,避免出现工作的上脱节和管理上的漏洞。各设区市不仅要自觉地落实扩权政策,而且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扩权县(市)的发展,确保各项措施不削弱、各项工作不脱节,为做好扩权强县工作提供保障。要实施好“双提”工程,提速工作过程,提高服务质量,要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切实打造服务型政府。各市要深入扩权县(市),加强业务指导,认真研究和解决政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根据扩权县(市)的实际情况,在项目、资金支持上进一步给予倾斜,在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投资和项目安排、事业经费补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扩权县(市)的支持力度,促进扩权县(市)加快发展。

同志们,扩权强县关系我省改革发展大局,头绪繁多,任务艰巨。扩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合力推进,希望各地各部门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同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扩权强县改革工作总结 篇二

从2002年起,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的改革,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在经济管理方面形成了近似于“省管县”的格局,海南省出于土地面积和人口较少的因素,已经完全实行了“县市分治”,市只管理城市本身,县则由省直接管理。重庆直辖后,也完全过渡到直管区、县,这为进一步推广省直管县积累了经验。

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省直管县可以从财政方面入手,由省直接统管县财政,逐步地让地级市恢复到城市管理的职能上去。目前各地实施的扩权强县,目的是在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把部分权限下放给县,以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动扩权县(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尽快形成一批经济活力强、发展速度快、综合素质高、带动作用大的县(市),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县(市)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

县域经济落后是广东的弱项,全省68个县(市),面积占全省总量的83.8%,人口占62.8%,但财政收入仅占6.5%。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被广东快速工业化取得的经济成就掩盖了。权威部门调查表明,目前阻碍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县级政府权力小、财力弱、负担重,缺乏经济发展的自主权和积极性。同时,由于管理层次过多,导致运行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大。广东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一大战略来抓,出台了激励型的财政机制,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已下放给地级市的审批权,除另有规定外,一律下放到县(市)。下放的权力主要涉及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外商投资、资金分配和管理、税收优惠,认定个人的技术资格及部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出台了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关文件,真正从人、财、物入手,加强“省管县”及激发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在强县扩权上,河北出台的政策是:第一,坚持能放都放。扩大管理权限的基本原则是:“责权统一、重心下移、能放都放、依法合规”,逐步做到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原需经设区市审批或管理的,变为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批、管理,报市备案;原需经设区市审核、报省审批的,原则上变为由扩权县(市)直接报省审批,报市备案。对国务院有关部门文件规定须经设区市审核、审批的事项,采取省、市政府委托、授权等办法放权。扩权县(市)取得相应的管理权限后,同时承担与管理权限对等的责任。第二,逐步全面推开。扩大管理权限首先在部分县(市)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搞第二批。首批试点县的选择,注重把握四个方面: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合理布局,发展潜力,城区统筹兼顾。

省直管县和强县扩权,在目前国情条件下对于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最现实的选择。不少地方总结经验时,注意到了浙江经济大发展的经验,也认为有省直管县和强县扩权的功效。强县扩权无疑给条件好的县(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使之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为最后省完全管县做好准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市管县”的体制下,市级机构,实际上多是起上传下达的作用;县里要解决实际问题,往往要直接找到省里的厅局。而省里的一些决定、措施,也要经过市级,才能贯彻到县里。这样多了一个环节,不利于政令的畅通。有人甚至说,在省和县之间,加进一个市级机构,只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多安排一批干部。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些极端,但这其中的利弊究竟如何,确实是可以讨论的。 然而,在推进强县扩权过程中,新的矛盾显现出来。

一是省辖市对扩权县市的支持力度减弱。比如,在财政配套资金问题上,对于一些已经审批的项目,省里资金下来了,要求省辖市配套的部分没有到位,而省里又没有直补的政策,这样就给县(市)发展带来很大资金制约。

二是省直部门在扩权政策中定位模糊。这些部门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他们各自都有自上而下的一套行政体制和管理体制,扩权政策在这种既成的事实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三是扩权带来的这部分县(市)事实上与原来隶属的省辖市管理脱钩,催生了与原来省辖市的矛盾。扩权县既要主动维护使用对省一级部门的话语权,还要维护与市的领导关系,这就大大增加了这些县(市)主要领导进行协调的工作量。

省直管县改革的步骤、方向和政策建议

理论界对改革“市管县”体制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出发点是使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但行政区划事关中央与地方关系、条块关系、各级政府职能的合理设定以及未来民主体制、民主成本等重要问题,既要积极探索,有所创新,又要保持稳定,谨慎从事。实行省直管县的改革,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必须按照中央的精神,遵循一定的原则,理顺各种关系。同时,也要考虑后续的巩固和进一步的改革。

省直管县的改革,总体上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是目前各省的改革试点,即省主要对试点县的财政进行直管,并适当下放经济管理权,但仍维持市对县的行政领导地位。第二个步骤是市和县分治,相互不再是上下级关系,各自均由省直管,重新定位市和县的功能,市的职能要有增有减,县的职能要合理扩充。第三个步骤是市的改革,合理扩大市辖区,调整精简机构和人员。总的方向应当是,撤消传统意义的管县的地级市(级别可保留),省真正直管县。

第一,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进行改革的尝试,不够条件的可以再等一等。切不可一哄而起,搞一刀切。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具备条件的地方”主要包括: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省域面积处于中小程度,且改革呼声比较强烈,干群认识比较一致。二是对层级不要刻意划一,要考虑到地区的特殊性。

第二,在改革推进中,发展县域经济是十六大提出的今后国家改革建设非常重要的战略布局。解决“三农问题”,县级政府责任重大。省级政府应把大量的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行政单位,使得大量的具体事务由县级行政单位解决,减小省县发生关系的工作量,这是目前县级行政单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县级行政单位功能完善,成为真正的一级权力主体,其发展经济和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大幅度提高。

第三,目前省直管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表面是扩权县(市)与省里、市里对接不好,沟通不好,对扩权政策不熟知,用得不足、不活,但实际上是缺乏相关实施细则,一些应该下放到县(市)的管理审批权限没有下放,仍需到市里办理,扩权政策执行不彻底。这就需要中央、省出台一些文件,以保证强县扩权的推进力度。

第四,在强县扩权基础上的省直管县,这种体制上的大手术,牵涉到数以万计官员的利益,其影响之巨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说,我们以往的所有改革都要考虑到群众的承受度,那么,这项改革所要进行的机构和人员调整,将主要考验地级市官员的承受度。从改革试点的情况来看,这一层级还有不少疑问和困惑需要解决,在面上对改革不好提出反对的意见,但心里还是有抵触和某种失落感。此方面还应做大量艰苦的工作,要考虑比较稳妥的渐进式改革方案。

第五,在条件成熟后改乡镇政府为县级单位的派出机构,合理确定乡镇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目前,镇乡财政风险日益显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受损严重,国家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也会使乡财政收入减少,如果不采取改革措施,乡镇为保运转,就可能转嫁压力,继续违规克扣农民,农民负担也难根治。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明确乡镇一级政府在今后改革中的定位,可考虑把乡镇一级政府改成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财政由县政府掌控和统筹,这样也可防止新的“三农”政策落实出现反弹。从服务于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的高度出发,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撤小乡并大乡工作。

第六,在若干年后,省直管县的改革可能会形成很大的声势,也可能会有实质性进展。这就客观上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省直管县能不能管得过来?不少省级区划里县级单位有八九十个甚至100多个,省级直管县有效管理大体应在40~50个左右,太多了根本管不过来,会有不少问题。这就需要把省级区划单位缩小,否则无法管理如此多的县。或者适当合并某些偏远地区的过小的县,但事实上潜力不大,也不宜过多合并。我国省级政府的管理规模和幅度普遍较大,有些省级政府管理规模和幅度实在过大,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越来越多。借鉴中国历史和国外区划的经验,可考虑今后数年或数十年以增设直辖市、划小省等方式适当增加省级政府的数量,缩小省级政府的管理规模和幅度,以利于发挥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积极性,减少和避免地方主义的出现。

总之,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已不适合市场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的需要,省直管县应当是发展的方向。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发展观也需要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有新的突破及统筹安排。

3.扩权强县改革工作总结 篇三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扩权强县(市)工作进行督的通知》(冀政办传[2005]76号)的要求,省政府有关部门于7月6日至20日间,以部门为单位,深入设区市、扩权县(市),对冀政[2005]8号文件和部门实施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现将系统督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

情况

通知下发后,省直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对本系统的督查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本次督查涉及的33个厅局分别采取组织培训、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检查等多种形式进行了督导检查,并提交了督情况报告。从反馈的情况看,通过督查有力地推进了扩权强县改革进程,加快了省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冀政[2005]8号)和部门实施意见(办法)的实施,各扩权县(市)普遍认为,省政府有关部门主动深入设区市、扩权县(市)抓扩权强县政策的落实,有利于上下衔接,有效地预防了扩权政策梗阻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新旧体制平稳过渡。此次系统督查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督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在进行系统督查时,有关部门对扩权县(市)所提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目前大多问题已经解决,有的是市县的认识问题,需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在此次督查中又作了进一步解答,能够现场解决的当场协调解决,掌握政策不准、认识上有误区的,在督查过程中也作了充分的解释,不能当场解决的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如省财政厅针对扩权县(市)反映问题比较多的财政收体制基数、专款配套基数、非税收入、债务清理等问题,协调各设区市、扩权县(市),按照不挤不占、互谅互让的原则,达成了一致意见,协调落实。对于个别设区市、扩权县(市)提出的体制基数增量返还问题、贫困县要求市级为项目逐年增大资金数额问题、设区市对扩权县(市)支持资金结算补助渠道问题、税收市县留成问题、交警罚没收入等一系列问题,均一一解答、解释。目前,扩权县涉及财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新体制运行平稳。省国土资源厅针对扩权县市(市)所反映的用地紧张、基本农田比重较高、项目用地地质灾害评估、邯郸市项目占用武安市用地指标等问题再次逐一解答。关于扩权县(市)提出应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下放的权力项目和范围问题,省国土将有厅将组织对设区市国土资源局的各项权力进行全面梳理,并制作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行政权力目录,进一步明确权力设置依据、权限、报批程序、资料要求等内容,对依政策应该下放的,将以目录形式予以明确,以妥善处理好设区市与扩权县市(市)之间的权力分配,做到权力明确、责任明确。省交通厅在督查中发现,有的设区市交通局认为扩权县(市)交通局所有工作都直接对省厅,有的扩权县(市)交通局也认为设区市交通局对其不再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等,省交通厅及时给予了纠正。省交通厅还将根据各扩权县(市)比较关心的问题和主要具体业务工作,进一步补充和细化,在衔接过程中进行再明确,以保证工作不出现偏差。省商务厅就关系到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畜禽定点屠宰和酒类监督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的问题,积极向省政府汇报,协调解决,在县级商务系统分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和执法队伍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省商务厅还就受国家商务部授权委托实施的管理项目,积极向商务部沟通汇报,商务部表示支持我省的改革举措,一些放权的技术性步骤正在抓紧进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贸出口企业技改贴息资金申报工作已布置到各扩权县(市),并已全面开始审核。各市卫生局权限下放不够彻底、个别设区市畜牧局行政许可审批权还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已引起省卫生厅、省畜牧局的重视,均正在协调解决,并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明确职责,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督促检查,以切实把能放的权限都放下去。各市林业局认真做好管理权限的下放,协助扩权县(市)林业局与省局对接工作。石家庄市林业局在平山县改为扩权县以及市级财政减少县林业投入300万元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将年初确定的酸枣嫁接大枣、封山育林、大枣烘干房建设等项目的投资仍给平山县,保证了林业生产的衔接。保定市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健康发展,还指导包括定州、涿州、安国在内的23个县(市)成立了信息产业局,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市政府督办事项。

4.扩权强县接收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及重要意义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县域经济活力,促进我镇城镇化跨越式发展,提高基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

按照“依法合规、责权统一、规范管理”的原则,接收县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下发到我镇的行政许可审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三、接收的事项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县工作的意见》(桂政发„2010‟72号)、《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北海市扩权强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北政办„2012‟58号)和《合浦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合浦县扩权强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合政发„2012‟64号)精神,接收的项目涉及非行政许可项目共4项。下放乡级管理的非行政许可事项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审批、城乡医疗救助待遇审批、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核发共4项。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镇实施扩权强县工作的领导,有力推进扩权强县各项工作的实施,成立公馆镇扩权强县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如喜镇党委书记

庞传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郑如皎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成员:黄胜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彭克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李凌云镇党委委员

廖集斌镇党委委员

吴洵德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周国钰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廖均康人大副主席

陈祖媛副镇长

李建谟党政办主任

廖烈秀镇民政助理

王运德镇财政所所长

徐雷镇计生站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负责牵头组织扩权强县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李建谟同志兼任。

五、职责分工

相关部门要明确具体责任人,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下办理相交接手续,并于2012年6月10日前完成交,具体分工如下:

(一)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核发由镇计生站负责。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审批、城乡医疗救助待遇审批等由民政办负责。

六、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部门要提高认识,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加强衔接,切实做好扩权强县的各项相关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全部扩权事项依法、有序、平稳接收。

(二)各单位、部门及时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运作规范、便民高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及时向社会公告接管的事项、工作程序。于2012年6月10日前行使相关事项的管理,开展相关事务的办理,确保各项管理不脱节、不漏项。

(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快建立相关制度。并就实施该项事项的流程图于2012年4月底前予以公布。

(四)各单位、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严格依法办事。要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增强业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接管后的有关情况,反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五)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依据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机制,坚持放管结合、权责一致,加强对接收项目的监督管理,并且要定期对相关单位、部门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抽查。

5.长治市推行扩权强县试点汇报 篇五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董 岩

(2012年2月8日)

尊敬的冯书记、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扩权强县”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长治市扩权强县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安排部署,扩权强县工作全面启动

“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议”上,我市长治县和襄垣县被确定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分别专题研究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主要精神和工作要求,明确了我市开展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思路,并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2011年12月23日,我市成立了“长治市扩权强县工作领导组”,并立即召开了领导组第一次办公会暨扩权强县动员会,传达了“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省委、省政府2-

与省有关厅局对接。市直17个对口放权部门分别采取“召开动员会、组织培训会、印发学习资料、制定相关制度”等方式,在本系统和部门深入学习“扩权强县”的重要精神及操作规程,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直职能部门在权限下放过程中还存在如

何对待权限重新划分的问题。

二是县级职能部门在接授权限后还存在技术业

务操作和政策层面应用上不足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扩权强县”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推进难度高的综合系统工程,为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并取得预期效果,我市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健全工作机制。在市县两级成立领导机构和

工作机构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建立两级政府主要领导、部门主要领导与省直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做到上下政策统一,对应措施到位。同时,市县两级领导组将建立工作例会制度、信息互通制度、联络人对接制度、督导检查制度等,确保扩权强县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二要搞好衔接配合。一方面,我们将选派一批市、县业务骨干分级到对口单位集中学习,熟悉业务规程,建立联系渠道,协调工作关系。另一方面,市县两级领导组将从国土、发改、环保、经信、住建等重点审批部门入手,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指导,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指派专人承办对接移交,互通互联,平稳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工作。

三要加强督导检查。我市将由市监察局、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审计局共同组成督察组,定期对扩权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项目资金实施等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制度约束,确保扩权强县试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各位领导,“扩权强县”是我省、我市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下一步工作中,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先行先试,不断把我市“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引向深入,不折不扣地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6.“强县扩权”的困境与出路 篇六

关键词:强县扩权;起因;存在依据;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14-02

“强县扩权”在其本质上依旧是要通过上级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下放部分权力来维系政府既充当行政管理主体,又充当企业投资主体的双重角色,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强县(市)进行财政、审批等主要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领域的权力扩张,有助于提高强县(市)社会经济管理与运行效率,从而进一步推动强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其发展路径来说,该政策是对“市管县”体制的一种反制。改革开放之后,很多沿海强县的经济逐步提高,迫切地需要摆脱市级政府的权力约束,急需与其发展能力相适应的政府权力来实现长足发展,因此就提出了权力扩张的内在要求和内在动力。

一、强县扩权的存在依据

(一)宏观经济的新发展要求强县扩权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勃兴引领了中国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然而,占国土面积约90%,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70%的县域地区,其经济贡献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一半左右。换言之,在扩大内需等经济贡献方面,县域地区仍有很大潜力待发挥。正如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可见,县域经济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又一驾马车。

因而,适度扩大特定县级政府的权力,是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必要保证,也是带动城乡经济发展,最终消除城乡分割,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

(二)不合时宜的旧体制要求强县扩权

事实证明,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市管县”体制的弊病渐趋暴露,尤其在县域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一体制已经备受诟病。“市卡县”、“市刮县”和“市压县”“市吃县”等现象层出不穷,长此以往,既不利于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城市化进程和行政效率的提升。因此,强县扩权能够给那些有志于谋求更好发展的县级政府“松绑”,使其更好地释放公共行政效能。

(三)减少行政层级,扩大地方与基层权力是全球普遍的趋势

中国的行政层级有五级: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县级市)——乡、镇(自治乡),这种层级设置是世界上少有的。权力层层下放,基层的自主权较小,因而改革步子缓,创新能力匮乏,各方面建设受限;同时,权力层级多,机构膨胀严重,信息传递易失真,致使行政效率低下。因此,数据显示,为优化改进这一现状,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有27个省份的1080个县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并逐步由财权扩权向其他权力扩大。①因而,不论国内国外,强县扩权的趋势都是较为明显的。

二、强县扩权的困境

2005年,温家宝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的改革试点。2012年,“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大限已近,但进展并不乐观。省直管县的财政改革致力于为强县扩权提供经济基础,连经济基础都不稳固,由此可见强县扩权之路依旧困境重重。

(一)扩权范围有限,强县有名无实

纵观全国范围内的强县扩权改革,多以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扩权为主,而在人事任免与晋升制度上缺少配套规定,因此县政府重要人事任命仍由市政府掌握,县政府很难实现自主发展与大胆革新。

此外,县域的财政自主权仍然未得到有效提升,导致其事权与财权不对称,即财权不断上收,事权层层下放。因此,县域政府财政往往入不敷出,财政负担过重,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就受到限制,强县扩权也就无从谈起。

(二)县域政府执行乏力,未做好迎接扩权的准备

强县扩权的实现不仅需要上级政府下放权力,也需要县域政府官员培养相应的权力行使以及职责履行能力。然而,作为政府层级中较为基础的一环,县域政府并没有履行好基本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因此在面对更大的权力及更重的责任时,他们往往更注重权力的行使而忽视了责任和义务的履行。这样一种权责不对等,也不利于强县扩权的良性与持续发展。该现象的出现,也使得上级政府的放权行为日趋谨慎。

(三)强县扩权缺乏政策引导和配套措施

强县扩权首先反映了部分东部发达地区的县域单位实现自主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平衡、良性、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强县扩权不仅需要地方配合,同时也需要上级政府提供正确的政策引导和严格监督。

然而事实却是:县域政府的扩权改革历经摸索阶段后进入“深水区”,但中央政府的配套措施迟迟未下达,这时的县域政府大多陷入改革“疲劳症”,①面对未知的风险,县域政府多选择持观望态度并与市政府乃至省政府进入博弈状态。至此,强县扩权往往停滞不前。

(四)省市政府缺乏与强县扩权政策相关的联动机制

事实证明,“强县扩权”与“省直管县”以及“市管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专家认为,强县扩权是对市管县机制的批判与扬弃;同时也是省直管县的先行阶段。因此,强县扩权这一政策很大程度上易遇到来自市政府的阻力和省政府的乏力。

之所以说市政府易成为强县扩权的阻力,是因为县市争利现象的普遍存在。而省政府乏力是因为,强县扩权乃至省直管县后,省级政府的管理幅度变宽、难度增加、工作量变大,因此工作积极性有所衰退。有鉴于此,省市政府的配套联动仍需继续完善。

三、强县扩权的出路

(一)适当扩大县域政府权力,过渡阶段可采取省市共管策略

若要实现“强县”这一目标,就必须进行充足的扩权。拥有充足的自主权之后,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面对县域政府的人事任免以及晋升提拔等问题,省级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措施加以明确规定,确保县域政府领导的权责一致,以求在首长负责制的体制下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同时,针对县域政府财政自主权较小这一问题,省政府应充当统筹协调的主体,强化对县市政府的监督,加大省内财政支付转移力度。正如浙江省在进行四轮“强县扩权”改革之后进一步提出“扩权强县”的新思路一样,省一级政府应当充分重视“扩权”的重要性。

此外,面对强县扩权过程中市政府的阻力,安徽省的广德县和宿松县的有关人士介绍,为了照顾市一级的情绪,实现和谐过渡,该两县现阶段采用的是省市共管的机制,既接受省里的领导,列席省内相关会议,同时也与市政府保持紧密联系。不难看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过渡价值。

(二)县域政府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

强县扩权的顺利展开与纵深发展离不开县级政府自身的努力,更进一步,强县扩权要求县级政府不仅要具备强烈的扩权意愿,更需要具备过硬的基层工作能力、高效的执行能力以及良好的工作理念和作风。由于权责一致,扩权不仅意味着各类指标、利好政策和优厚待遇的增加,也意味着责任和压力的增大,这就给县域政府公职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强县扩权”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

从表面看,强县扩权无法深入进行主要表现在县域政府与省、市对接不当,沟通低效,对政策运用不足。但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改革的探索已经进入深水区,自下而上的探索领域渐少,然而自上而下的探索领域还有待开发。这就需要加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央政府的充分授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的出台与完善。例如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进行必要的行政区划改革、省以下司法体制的改革、垂直部门领导体制改革等,这些改革均需要有权威的路线图做指引,也需要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四)不断健全省市政府等多元主体的联动机制建设

研究报告建议,为了减少省政府对县域政府的管理压力,可以在原地级市辖区范围内设置省政府的派出机构,等同于原来的地区行政公署架构;或者,划小省级单位,缩小管理半径,从根本上优化管理结构。不过,后者涉及整个国家的行政区划改革,还需从长计议。

与此同时,有鉴于治理型政府的要求,强县扩权的改革,也可以通过培育第三方力量来使之承接部分管理职能。

此外市级政府也应顺应发展潮流,遵守国家和省级政府的相关规定,适时放权,给县域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松绑,如此一来也将有助于市域经济社会的长效、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君德.理性认识和推进“强县扩权”[J].决策咨询.2004,(7).

[2]孙学玉.强县扩权与省直管县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7,(6).

[3]孙学玉.强县扩权与市管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6,(5).

[4]许经勇.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强县扩权”与“强镇扩权”[J].调研世界,2007,(8).

[5]沈荣华.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省直管县改革,兼评《中国省直管县改革研究》一书[J].中国行政管理,2012,(2).

[6]卫华,卢加明.浅析省对县行政直管的困境与对策——以公共政策执行为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09,(9).

[7]张占斌.中国省直管县改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8]何显明.从“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浙江“省管县”改革的演进逻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4).

[9]汪乃澄,蒋虹.我国强县扩权的起因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

7.扩权强县改革工作总结 篇七

兴文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平

实行扩权强县试点县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试点的目的是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提供更好的政策平台。2009年3月,省政府正式把我县纳入扩权强县试点县,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依法合规、责权统一、扩权放活、富民强县”的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试点工作。

一、统筹兼顾,多措并举,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级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扩权强县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计划上报、财政审计、税收管理、项目申报、用地报批、资质认证、价格管理、统计监测等9个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建章立制、发文办会等事宜及日常工作。同时,抽调一批业务素质精、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到扩权强县办公室工作,负责收集省委、省政府改革发展的第一手信息,协调与省级部门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沟通汇报。2009年3月25日,全省深化和扩大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议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研究工作措施。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时带领县级相关部门到省级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做好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重点做好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实施过程中涉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衔接,及时了解省级部门放权的要求和操作办法。认真分解、细化扩权强县的目标任务,做好中长期规划,制定明晰的工作流程图,建立例会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力量,调整和理顺相关县级部门的工作体制、工作机制、人员组织等内部机构,实现与省级部门的对接。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将县情概

况、县领导名单、部门通讯录印制成册,送交省级相关部门,确保工作不断挡、不缺位,有效缩短试点实施的适应期。

(三)强化政策培训。县政府加大了县级相关部门的培训力度,及时编辑了《扩权强县试点县政策资料汇编》一书,印发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学习。主要收集了省政府领导的讲话材料,省政府关于深化和扩大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相关通知和实施意见,以及相关扩权强县试点县的经验交流材料。通过培训和指导,跟踪研究中、省关于扩权强县的有关政策,吃透精神,做好应对,用足用活扩权政策,提高了县政府的行权能力,用扩权达到强县的目的。

(四)抓好重大项目。充分利用扩权强县试点政策,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认真研究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投资重点,紧密结合兴文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生态环保建设工程等项目,积极了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支持县内企业做大做强,主动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和产品扩散,参与产业配套和市场分配,拓展了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在做强配套产业和引进重大产业项目上实现了新突破。全年争取新增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共四批40个,投资14395万元,确定实施重点项目20个,“四个一批”项目83个,新开工2个亿元项目和5个千万元项目。

(五)优化发展环境。结合扩权强县政策,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县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全面清理审批事项,减少303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为171项,公共服务项目94项。重新编制行政审批流程,明确审批程序和责任。精简办事环节,大力推行行政联合审批制、一站式、菜单式服务,限时办结,做到了审批受理零障碍、事项告知零差错、审批环节零延迟、服务态度零差别、公开内容零保留,提高了行政效率。

(六)引进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工业管理、矿山管理、金融贸易、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73名,充实到发改、经商、规建等部门。

在全县形成一定数量的专兼职项目包装和建设队伍,提升项目开发、包装、运作、建设等水平。

(七)保障工作经费。县财政从2009年起将扩权强县工作经费纳入预算,适当向重点经济部门倾斜。

二、理清思路,加快发展,着力打造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县

一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应对危机、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紧扣“突破促发展,富民构和谐”的发展主题,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以“投资拉动,工业强县”为工作基调,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建设进程,强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商贸活县、科教立县”发展战略, 着力打造一个节点(即连接川滇黔,沟通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的交通节点)、一个中心(即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一个目的地(即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最佳目的地)、四个基地(即能源基地、化工基地、建材基地、特色农业基地)的战略思路,紧紧围绕“四个百亿”的奋斗目标(即:从2009年到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实现100亿元,到2013年全县GDP实现100亿元,到2014年太平工业园区产值达100亿元,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0亿元),积极打造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1亿元,增长15.9%,增速在全市排名第7位,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中排名第12位;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35万元,增长67.1%,增速在全市排名第2位,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中排名第3位;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103720万元,增长44.9%,增速在全市排名第5位,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中排名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15538万元,增长61.3%,增速在全市排名第3位,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中排名第25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541万元, 增长18.8%,增速在全市排名第4位,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中排名第3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8元,增长14.7%,增速在全市排名第5位,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中排名第2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402元,增长8.2%,增速在全市排名第5位,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中排名第37位;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3.73亿元,增长20.8%,增速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中排名第4位。今年1-2月,全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88万元,增长164.9%,比去年同期高48.7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33万元,增长88.5%,比去年同期高36个百分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472万元,增长34.4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46万元,增长17.6%;国地税收入实现5329万元,增长74.8%。

三、抢抓机遇,突出重点,纵深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县工作

2010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基调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拓展工作年”的要求,按照“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和“项目支撑,投资拉动”的工作主题,纵深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县工作,力促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继续加大经济建设力度。兴文县作为欠发达地区,必须始终保持经济建设的强度,把经济总量扩张和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作为重要目标任务,抓住扩权强县和少数民族待遇县的重大机遇,抓住国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突出投资拉动、项目拉动。一是狠抓项目带动。在经济建设中突出项目建设,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全县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产业化大项目投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力促招商引资。挖掘自身潜力,改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把真投资办实业的客商吸引进来,对引进的项目,加强协调服务,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并力争早日投产见效;三是着重培育经济增长点。加快资本重组步伐,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立足优

势,强化服务,加大投入,大力繁荣园区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四是加大对我县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分析、研究,切实解决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保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五是加大对上汇报争取力度,求取政策扶持倾斜。

(二)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扩权强县的权力适度下放,无疑是我们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在争取项目的同时,运用好手中的财政、税收、审批等政策,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持续性。一是继续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产业;二是围绕“四基地”的打造发展配套产业;三是做好产业园区这篇文章,加快园区产业带的建设步伐,以园区建设优化工业结构;四是大力发展服务业。通过城市规模的扩大、集聚辐射功能的提升和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带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五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依托兴文自然资源富集、劳动力资源密集、区位优越凸显等有利条件,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在更广泛领域竞争发展,提升中小企业的活力。

8.扩权强县改革工作总结 篇八

掀起学习高潮

加快富

民强镇步伐

为认真贯彻落实“扩权强县”会议精神,我们古榆树镇依据镇情和“扩权强县”的要求,我们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扩权强县”历史机遇,实现古榆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为此,我们古榆树镇开展“扩权强县”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并制定了实施方案。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方案要求,2011年11月8日到11月15日为动员学习阶段,我们全镇上下广泛发动,全员参与,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第二阶段为讨论分析阶段,从2011年11月16日至11月30日,共两周时间,分两次讨论,每次用一周时间,第一次讨论主要是讨论干部思想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1)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2)创新精神欠佳的问题。(3)思想观念保守的问题。(4)宗旨观念不强的问题。(5)服务环境不优的问题。第二次讨论主要是讨论事关古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讨论四方面问题:(1)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如何打造新型能源城市、魅力煤都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促使全镇上下在经济工作中更加注重把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统一起来,逐步摒弃以往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推动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如何加快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产业化上新水平。针对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不鲜明的现状,重点围绕如何引进农业加工企业、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如何开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通过讨论,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3)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针对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物流业,中介业发展滞后,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对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展开讨论。重点讨论如何提高城镇功能、构建专业批发市场、购物中心、仓储物流基地,如何发展好现代物流、房地产、科技、中介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讨论,制订振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举措,推动经济优化升级。(4)如何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迈出新步伐,再创古榆发展新优势。针对部分领域和部门单位体制机制不顺畅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更加坚定地树立创新思维、强化开放理念、发扬进取精神,以建设“服务最优、审批最简、门槛最低、信用最高、安全最好”的发展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和社会事业领域等各项改革,全面改善优化全镇的发展环境。

总结成效阶段(2011年12月1日——12月31日)

1、制订措施。根据讨论内容及结果,形成解决问题、加快发展的方法、措施、政策和制度,以便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总结成效。结合活动开展情况及各自实际,各村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对活动进行总结,总结材料于2011年12月28日前上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此外,各村各部门、各行业各系统在自身发展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要围绕“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这个主题,结合这四方面问题展开深入查找、深入思考、深刻探讨,真正把思想的大解放变成推动古榆树镇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强大动力。

古榆树镇

上一篇:14中庸之道教案下一篇:技校毕业生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