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集体备课记录(共9篇)
1.2018集体备课记录 篇一
集体备课记录
日 期: 参与人员:
课 题:《特殊的葬礼》 研讨记录:
蒋燕衔: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就本册教材《特殊的葬礼》的第二课时进行研讨,下面首先请顾培华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顾培华:《特殊的葬礼》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有关环保的记叙文。环境保护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迫在眉睫。本文叙述了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和用水毫无节制,逐渐枯竭。最后,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巴西总统亲自主持葬礼,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爱护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全文的重点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过去的壮观和现在的日渐枯竭的景象,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时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可以从课题入手,通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葬礼的特殊。再精读课文,感受瀑布过去的雄伟壮观及今天的无奈消失,了解造成大瀑布消亡的原因。通过今昔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通过写演讲稿,演讲,出手抄报、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抱意识。
蒋燕衔:请顾培华老师介绍一下教学预案。顾培华:
《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读好课题。
2.复习词语,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这个“特殊的葬礼”究竟“特殊”在哪里?
二、精读课文。
过渡:对于引发这场特殊葬礼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你想更进一步地走近它、了解它吗?打开书,找找描写瀑布的片段,在一些词句上可做写记号。
(一)、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1.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1)(出示描写昔日的瀑布片段)学生读。
(2)这段中用了哪些词形容和赞美塞特凯达斯瀑布的,你们做记号了吗?(3)边分析词语,边指导感情朗读。
2.想看看这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吗?(出示昔日瀑布的图片)
3.看着这美丽的画面,有没有产生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一下。(指名生读)4.我们一起来把这种赞美之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
过渡:大家读得真好,真让老师身临其境,是啊,如此壮观的瀑布真不愧是巴西人民的骄傲,她曾经用她那雄伟的气势和迷人的身姿给巴西人民带来了多少快乐啊!可是现在,这美好的一切都将离我们远去了。
(二)、感受瀑布的奄奄一息。
1.(出示今日瀑布的图片)让我们来看看塞特凯达斯瀑布现在的样子。2.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的?
4.(出示现在瀑布的片段)这段文字让人读起来不免伤感。5.能通过朗读表现一下内心的伤感吗?
6.小结:对,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刚才还在亲切地与你讲着故事,与你在夜幕下数着星星,他沙哑的话语还在耳畔,他抚过的脊背还依然温暖,可突然,他的手一滑,闭上眼睛,远去了,再也见不到他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回忆一下他的音容笑貌吧!(男生读雄伟壮观的瀑布,女生读逐渐枯竭的瀑布。)
(三)、探究原因,体会意义。
1.读到这里,你的内心除了伤感还有其它感受吗?瀑布前后真是天壤之别,看着这些,我们内心除了伤感,除了惋惜,最多的是愤怒——瀑布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是谁毁了她?(出示“凶手”的文字)凶手是谁?
2.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分析一下原因。3.(出示环境污染视频)
4.那么,现在你们知道举行这样一次葬礼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了吧?
(四)、激发情感,唤醒意识。
是的,为了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1986年9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脚下汇集,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在葬礼上——学生齐读。
三、练习演说,口语训练。
1.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讲演饱含深情,动人心弦。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试着讲讲演说词吗?
2.分小组讨论。3.指名说。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参加完这一特殊的葬礼,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2.总结:课文描绘了巴西著名景观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失望、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了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
五、布置作业。1.必做题(独立完成)把演说词认真地写下来。
2.选做题(任选一题,可小组合作完成)
(1)、继续收集风景区惨遭环境破坏的事例,并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唤醒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2)、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以写信的方式把情况向当地的环保部门反映。板书设计
18、特殊的葬礼
昔日 雄伟壮观 保护环境 今日 奄奄一息 爱护地球
蒋老师:下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孙老师:课文通过今昔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瀑布过去的雄伟壮观及今天的无奈消失,又通过追述造成大瀑布消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避免了零零碎碎的问题。
王老师:在学习第三小节时,应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如“世界上流量最大”、“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会更合适。
叶老师:在教学中安排了写演讲稿,演讲的环节,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说话能力,但学生没有接触过演讲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变通一下,给一个范文或采用填空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王老师: 在作业的安排上,形式多样。有必做的,也有选作的;有演说辞,有调查报告,有书信等。这样过于花哨的安排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很不实用,结果不免流于形式。所以,我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改为设计环保标语、画画环保宣传画之类的作业。
叶老师:我也觉得作业不应该过于花哨,要让学生真正能够操作完成才是最重要的。形成教案:
《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好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引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谁再来读课题? 生:(指名读课题)师:(评价)听出来了,这可不是一般的葬礼。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读好词语。
师:读好了课题,顾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是否掌握好了,请你们来读读屏幕上的词语。(出示词语)
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不辞而别
奄奄一息 枯竭
哀悼
号召
垂危 生:(指名读词语)
3、回答问题。
师:词语会读了,那你能回答顾老师的问题吗?这个“特殊的葬礼”究竟“特殊”在哪里? 生:(指名回答:地点特殊——巴拉那河上、主持人特殊——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对象特殊——塞特凯达斯瀑布)
师: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这个特殊的主持人穿着黑色的葬礼服为一个特殊的对象——一条瀑布(板书: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了葬礼。
4、小结导入。
师:看来同学们上节课都学习得非常认真,顾老师对刚才的检查结果非常满意,相信同学们会更加投入地上好这节课的。
二、精读课文。
1、过渡: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包括巴西总统在内的人们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包括巴西总统在内的人们会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塞特凯达斯瀑布到底是一条怎样的瀑布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深入学习课文。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一条怎样的瀑布呢?课文的哪些段落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请你找一找。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三、五自然段)(有的同学说塞特凯达斯瀑布是第三自然段描绘的那样的,也有的同学说塞特凯达斯瀑布是第五自然段描绘的那样的,那塞特凯达斯瀑布到底是怎样的呢?谁能把它说完整?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第三自然段描绘的那样的,后来就成了第五自然段描绘的那样的了。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请女生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男生思考:课文用哪些词来赞美瀑布,用横线划出来。生:(指名回答,抓住“世界上流量最大”、“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等体会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师:你从中这些词语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流连忘返”读懂了人们被它的雄伟壮观吸引了,忘记了回家。生:从“咆哮而下”“一泻千里”可以看出水流很急,声音很响。
生:从“从天而降”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落差很大,水帘巨大,很有气势。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昔日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姿吧!(出示一组图片)。看了这组图片,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赞美一下塞特凯达斯瀑布吗? 生:(指名回答:雄伟壮丽)。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昔日 雄伟壮丽)你找得真准确。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 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师:读得真好!谁再来? 生:(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太棒了,大瀑布又再一次展现在老师面前。来,我们大家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把塞特凯达斯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塞特凯达斯瀑布那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已经深深地刻在顾老师的心中了,相信它的雄姿也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了。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如此伟大,除了诗仙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它任何的赞美之词在塞特凯达斯瀑布面前都是显得那么苍白。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相信,大瀑布的美丽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可有谁会想到,所有的一切,我们再也看不到了,塞特凯达斯瀑布它成了我们记忆中一个美丽的梦,我实在不忍心看它现在的样子。(出示一组图片)看完了,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指名回答:愤怒、悲哀)
师:昔日的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此刻成了什么样? 生:(指名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出示句子:“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同学们,请你仔细朗读画红线的句子,从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指名回答)师:(动情描述)对,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刚才还在亲切地和你讲着故事,和你在夜幕下数着星星,他沙哑的话语还在耳畔,他抚过的脊背依然温暖。可是他的手一滑闭上眼睛远去了,再也见不到他了。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谁能用你的朗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指名朗读)
师:看得出来,你很难过、悲伤。谁再来试试? 生:(指名朗读)
师:看得出来,你很伤心、悲伤。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师: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生:(齐答)人类。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奄奄一息的瀑布(板书:今日 奄奄一息),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生:(指名回答)师:(引读)是啊!正是由于瀑布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生:所以“它在群山之中„„最后的消亡。”
师:正是由于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生:所以“它在群山之中„„最后的消亡。” 师:正是由于水量逐年减少。
生:所以“它在群山之中„„最后的消亡。”
师:正是我们人类的无知行为导致了昔日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变成今天的模样。作为人类的一员,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指名回答:难过、自责、悔恨)
4、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师:是啊!塞特凯达斯瀑布奄奄一息的模样已经让我们很难过了,可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面对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消亡的现实,消息传开后,人们是怎么行动起来的?让我们一起读。生:(齐读第六、七自然段。)
师:以总统为首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了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目的是什么? 生:让悲剧成为历史。生:弥补人类的错误。师:(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发表了演说。如果你是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着巴西人民发表的演说,你会怎么说呢?老师这里已经为这份演说辞开好了头,请同学们把它补充完整。生:(指名回答)。
三、总结课文。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生:(指名回答:保护环境)。
师:课文描绘了巴西著名景观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失望、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了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布置作业: 自由选择1----3题中的两个。
1、要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请你设计几条“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宣传标语,来警示人们爱护自己的家园,不要自己毁掉美丽的家园。
3、请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画你心中的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宣传画。板书设计
18、特殊的葬礼 昔日 雄伟壮丽
塞特凯达斯瀑布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今日 奄奄一息
2.英语集体备课记录 篇二
主备:崔艳艳
时间:9月27日
主题:Colours.参加人员:英语组全体成员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一年级课程,通过变色龙的过程让学生掌握blue、red、yellow、green、white、black六种颜色,但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先掌握几种颜色的识别为本节课重点,而课文的学习可以放到下节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听、说blue、red、yellow、green、white、black六种颜色。
2、能够用It’s blue.来描述自己周围事物的颜色。
重难点突破:本节课重难点为六种颜色的听说及用It’s„来描述自己周围的事物。针对这两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做手指操,从而引出各种动物的颜色。
2、在学习每种颜色时,老先领读,学生跟读red,red,It’s red.在请个别学生读,然后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至少三种该颜色,并大声读出来。
3、综合操练时,通过一个狼捉小羊的游戏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4、出示课件中物品让学生操练各种颜色。
5、让学生说出教室内的各种颜色。
6、欣赏动画英语《迪士尼神奇英语》中的颜色部分。
模式方法:游戏、机械操练、动画欣赏、指一指。
作业设计:没人至少找出十种以上物品来描述其颜色,并介绍给家长。
进度安排:本课两课时完成。
组内教室讨论要点:
1、手指操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2、在学生识卡片时,先不能说,当老师发出口令“go”时才能说出句子,哪组有抢答的就把分数嫁给其他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又加强了句子的学习和巩固。
3、在操练新单词和句子时用到“狼捉小羊”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可以大大提高同学们开口读英语的积极性,充分操练了新内容。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会有些浪费时间,而且那位“大灰狼”和“小羊”丧失了读的机会。
4、让学生用所学内容来描述教室里及自己身边的物品的颜色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的英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3.集体备课记录 篇三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
主讲人
冼建南谢晓华
时间
3月11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主题
第一、二单元单元分析及错题
备课
资料
①讨论第一、二单元的错题分析及解答方法。
②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预习。
③课件制作的分工。
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好处的两种量时,要事先规定哪种量为正(或为负)。
2、谢晓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负数就越小。如-8和-6,8>6,所以-8<-6。
3、柯甘生: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剪开的圆柱侧面展开图形是一个正方形。
4、谢健民: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圆柱形物体都有2个底面,有的圆柱只有1个底面,甚至连1个底面也没有。因此,在求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结
4.集体备课记录 篇四
群众备课时间
出席教师
小虎小曹
缺席状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孙晓虎
备课资料(单元)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单元)
本组以“园丁之歌”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单元)
1.让学生懂得多渠道积累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修改自己作文。
2.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资料较好地理解与运用。
3.透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单元)
能有感情地朗读三篇课文,并能从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与秀丽,并能有感情地背诵这三篇课文。
教学难点(单元)
从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与秀丽,并能有感情地背诵这三篇课文。
教学方法(单元)
读悟结合启发式情境式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经验
自由表达
个案研讨资料
5.清风小学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篇五
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一、所有数学教师一起分析教材,进行商议,确定上课内容。
二、根据教材内容,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共同商讨采用什么方式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本课教学力求使学生做到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一些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类比、迁移的学习能力。
三、确定上课教师。
四、具体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新: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三)、教学新课
1、复习整数除法,说说整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
2、教学例1。让学生看例题,说一说题意。怎样列式?
明确这道题是小数除以什么数?
学生尝试练习,仿算小数的除法。集体讲评。
3、验算
用小数除以整数按刚才这样的计算对吗?现在我们就来进行验算。单价×数量=总价集体订正。
提问:验算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谁再说一说,例1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4、做“练一练”的题。
理解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商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商的小数点位置不一样?
你认为小数除以整数每次除得的商要怎样写?商的小数点怎样处理? 仿做小数除法。
5、练习。
三、课堂小结。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算的?你认为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2010.10.1
5清风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内容:研讨“学习活动设计”《认数》(有效反思之二)
活动情况:
本次业务学习采用先独立解读教材,再集体研讨对话的形式进行: 施恩权:这一个星期,我们就<认数>一单元进行了认真教材解读,今天我们就各自谈谈自己队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设计思考。
王科:我觉的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有认识数位、数与数之间的换算、认识1000,还有如何读数。
施建设:是这样的,关键是数位之间的关系,数与数之间的换算,如五个十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弄错。
(施恩权质疑:你们认为这些重点内容中哪一块对学生来说最难?)施建设:数位之间的关系。
(施恩权:准备怎么突破?)
王科:孩子们知道10个100是1000吗?所以在拨计数器时可以突破。严晓冬:我认为我们可以再看教材的安排。(1)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教材注意了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按几百——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分段安排数的认识,这样的安排遵循了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的认数规律。我们就第一课时如何安排?这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一点突破了,刚才我们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就迎刃而解。教材中借助木块和计数器认识数。木块是第一次出现的学具,以往都是以小棒作为数数的工具,由于这个学期学的是千以内的数,用小棒很难表示,所以选用小方块作为学具。我们来看P16的例题,可以看到一个方块表示“一”,10条方块拼成一片表示“一百”,10片方块堆成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新的学具,尽快让学生熟悉1个、1条、1片、1堆小方块表示的意思。利用计数器读数、写
数,同时落实千位,拓展学生对数位顺序的认识;
施恩权:(2)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读、写、计算,教材里有很多,如电表度数、字典页码;(3)介绍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如P20第四题、P30第四题(看一看),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4)用多种形式表示数,加深对数的意义和大小的理解。除了刚才所提到的用木块、计数器表示数以外,P17第一题出现了数轴,P20出现了人民币,P21出现了木料堆,P21出现了邮票书本,P23出现了练习本。(5)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如P30的第一题,要求学生“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用量化的思想观察生活中的事和物,用数精确地描述和交流信息的能力。(6)重视估计,继续练习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间的大小悬殊状况。如P17的第一题、P18的第三题、P25的第五题、P28的第六题、P29的第七到第九题、P32的第十二和十三题,老师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施建设:谈教学设想及意图。想用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认数还是比较枯燥的。
王科:从学生自己收集的信息入手,让学生自己读解决会读的问题。严晓冬:我认为可以先复习数的组成。突破满十进一的迁移。
施恩权总结:不管怎样导入,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就好。中间对整百数的认识和对这些数的真实感觉也是这节课重中之重。准备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我们这节课重点思考的。下星期我们每个人就这节课进行实践,然后主要对课堂导入部分和如何认识整百数进行薇格分析。
我们也思考一下,这节课完了以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这一单元上完了,孩子们会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
6.集体备课富饶的记录 篇六
时间:2014.11.18 地点:二楼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集体备课内容: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主发言人及执教人:石欣欢 主持:吴云座 记录:麻成梅
吴主任:(教导主任):今天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汇聚在一起,就石欣欢老师设计的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备课方案展开研讨。首先请吴主任来说一说我们这次备课研讨的重点。
我们此次磨课要解决的1.教师能进一步转变角色,更新观念,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实现预习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2.教师通过学生预习卡科学了解学情,依据学情和教材实际,以学定教;能运用自悟导学、合作探究、协商交流等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通过设计科学的前测和课中观课量表,有效观测、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们就结合教材和石老师的教学设计来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
石欣欢: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上课的内容是: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基于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会读“饶、屿、崖、珊、瑚、绽、蠕”等十六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
2、理解“富饶”“海防前哨”“蠕动”“威武”“成群结队”的意思,读出鱼的多、珊瑚的美、海参的懒洋洋及大龙虾的威武。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请课文脉络。
4、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能用“有的 ……有的……”句序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
5、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教学难点: 能用“有的 ……有的……”句序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
第一版块: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第二版块: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第三版块:
三、感受物产,学习写法 第四版块: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流程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教务主任吴云座: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见解,哪位老师先谈。
关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1唐慧:根据语文课标精神,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于一体,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威武”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等词语。
2、通过表演读、男女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形式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初步知道课文的中心句。
2.龙群
三、吴燕:
站在学生角度,我觉得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喜欢上西沙群岛,会对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千奇百怪的贝克,庞大的海龟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能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准备中国疆域图,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准备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沙群岛。不过学生虽然喜欢西沙群岛,但不一定能把情感上升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上。
段绍敏:我来说说第二板块:教学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读中感悟 以悟促读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整体初读、各段落多种形式读,有表演读、男女分角色读等,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
2.图片展示 直观激趣从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图片出示到形状各异鱼的图片补充,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感知世界,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麻成梅:新课标指出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凭借本课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有利条件,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特征,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吴兵奎:我觉得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龙玖州:我个人感觉整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都体现得比较突出,教学各环节过度也比较自然。在进行第四段教学时,让学生欣赏海底世界的影片剪辑,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看的十分认真和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看海底的各种产物,非常形象直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深,利于朗读感情的提升。
7.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篇七
二十七团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教研组:
学
科
化学
年
级
九年级
备课组长
王魁
记录、材料整理
高建刚
时
间 4.20
参与人员
全组成员
备课中心问题
1.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了解)。
2.知道空气某些成分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3.能解释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现象(了解)。4.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应用)
5.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 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来源、危害,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能根据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来源提出一般的防治措施(理解)。6.氧气的制法,及步骤。
7.了解分子的特性(理解)。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实际问题(应用)。
过程描述
初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
王魁:学生识记部分要求学生记牢。张彦林:目前空气保护是重点。
李荆:空气中的各气体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学生是否清楚。
周静:对氧气的制法及步骤学生要重点掌握。
过程描述
定稿讨论
王魁:氧气的制法和步骤是复习的重点,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张彦林:空气的保护是联系实际生活的知识点,考试应该是联系实际的,这一方面是重要的。
讨论结果
从几方面进行设计:
1、情景导入。
2、精读课文,回忆。
3、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4、练习。
反
思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
2、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既提高了课堂效率。
3、对于学生课堂的练习完成较好。
4、对于课时的内容过多,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的时间。
(初议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4,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5,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以讲解、讨论、总结、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学法:讨论:,学会如何防治空气污染.通过有关图示,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学会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际操作.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谜语引入,激发求知欲: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空气)
二、阅读感知,交流汇报.请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三,启思诱想,讲练结合.(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稀有气体的性质
4、空气的污染::
(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呢:
(三)、物质和变化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变化的结果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2、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区别:①概念不同。②特征不同。
(2)联系:有些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如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而石蜡、乙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其特点是“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3)、能否根据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来判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区别与联系:
3、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宏观定义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定义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2)混合物:宏观上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微观上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2.自然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所谓纯净物只是指含杂质极少、纯度很高的物质,而且所含杂质的量不会影响科研和生产。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洁净、清澈的物质误认为是纯净物。
3.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混合物的性质之一是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没有发生反应,这并不等于各组分之间不能发生反应。如果外界给予一定条件,则各组分之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如果天空中有闪电,则闪电产生的电火花可以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合物。因此,不能说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变化。四,反思回顾,整理归纳.七、板书设计:
(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的污染::
(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物质和变化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化学反应
3、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
(审定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2、学法:讨论:,学会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际操作.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谜语引入,激发求知欲: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空气)
二、阅读感知,交流汇报.请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三,启思诱想,讲练结合.(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大自然中的氧气主要存在于空气中,谁首先研究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请同学们完成练习:
例(1)、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并较早地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了定量化。注意:空气成分是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较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某些物质反应,比如合成氨制氮肥。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的新陈代谢。
3、稀有气体的性质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极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
4、空气的污染: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
(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
例、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以燃烧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
C、氧气绝对不溶于水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3),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性质决定着它的用途.你能说出它有哪些用途呢?
1、2、(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既然有那么多的用途,我们该怎样制得氧气呢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它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用什么药品,它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催化剂的概念(一变二不变):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请同学们考虑设置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收集装置与什么有关?
现有五副装置图,请同学们观察,找出哪幅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哪幅可用于分解过氧化氢,哪幅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A
B
C
D
E 请同学们根据图示的仪器,设计并组装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所有装置,用字母表示.(其中玻璃片和铁架台省去)制取氧气的步骤:
→
→
→
→
→
→
→
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呢
(三)、物质和变化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变化的结果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2、化学反应(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区别:①概念不同。②特征不同。
(2)联系:有些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如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而石蜡、乙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
例如: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铁+氧气→四氧化铁
例如: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其特点是“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例如:碳+氧气―――→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3、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宏观定义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定义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2)混合物:宏观上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微观上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2.自然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所谓纯净物只是指含杂质极少、纯度很高的物质,而且所含杂质的量不会影响科研和生产。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洁净、清澈的物质误认为是纯净物。
3.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的污染::
(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物质和变化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化学反应
8.高三化学初集体备课记录 篇八
时间:3月11日(第二周 星期四)下午2:30
地点:田家炳实验中学东校区教学楼四楼(学生阅览室)人物:陈恒庆、刘晓芳、傅本贤、赵玉兰、田燕喃 议题:高三化学复习——有机化合物授课 中心发言人:陈恒庆
发言内容:
一、复习内容
有机化合物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除选择题外,第二卷中有一道题,占分约15分左右。其主要包括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分类,有机反应的类型,官能团性质,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重要有机物的检验,有机实验及计算等,常以综合推断方式呈现。在复习备课时,突出对每一种重要有机物乃至一类有机物的复习,重点从结构特点、组成规律、性质规律、检验制法及用途方面着手,第一轮复习要把每个知识点落实到,并适当进行发散,既要抓牢基础知识,以要培养发散思维。尽量紧扣教材和大纲,不超纲,结合复习资料,对资料中偏、难、怪题应舍弃,不要学生去做,陈旧题型不必讲,必要的话可自编适量专题练习,巩固重点和难点知识。
二、复习课时
第一、二周:常见有机化合物
第三、四周:有机化学基础
三、复习重点
1、有机物的分类、命名、组成和结构的确定,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2、烃、烷烃、不饱和烃的结构、性质;
3、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
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5、有机合成和推断方法。
三、复习难点
1、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种数判断;
2、有机反应的规律和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
3、应用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进行有机推断和设计合成路线的技巧;
4、对有机化学新知识的自学能力用迁移应用能力。
四、主要措施
1、重基础,抓落实。对每一类有机物的重要代表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必须过关,对重要官能团如羟基、醛基、羧基、氨基、酯键、肽键等结构和性质都要熟悉;
2、重实验,抓规律。如:对有机反应,复习时要总结出规律,书写起来就不会出错,比如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
3、重实践,抓方法。如复习有机物的命名、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书写时,让学生练习书写并找出正确方法;
4、重迁移,促能力。有机化合物共3千多万种,对我们来说,很多都是陌生物质,如何判断它们的性质特点,必须让学生对熟悉有机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应用,养成分析判断的能力;
5、及时进行相关内容的巩固练习并督促检查。
五、其他发言人
1、傅老师:
今年高考理综分值?是否化学分数减少?化学复习课时减少,会影响考试平均分下降!
第二轮复习时间不够,不能再订复习资料,组内分工编写第二轮复习资料,抓重点,精编以练习为主的复习资料。
2、赵老师:
本学期各种考试会增加,会影响复习进度
3、田老师:
编写的第二轮复习资料要在下次集体备课时定稿,互相讨论内容的增减。
六、其他安排
1、下次月考命题安排,命题人:赵老师,内容:有机化合物知识。
2、第二轮复习教案及学案编写:
傅老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陈老师:化学反应原理
刘老师:化学实验
田老师:元素化合物、无机推断
赵老师: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有机合成与推断
3、第四周集体备课安排 中心发言人:傅老师
内容:第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9.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篇九
活 动 记 录
活动时间 :2013年2月18日 活动地点 :李小高年级办公室 研讨内容 :第一单元 中心发言人: 李仲林
参加人员 :李仲林 张辉 武欣萍 王桂华
单元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情趣盎然、诗意浓郁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冰心对儿童的喜爱,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机勃勃。《早》一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对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启迪孩子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所选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春光无限美。春光在哪里?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春光在红杏枝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及片段。
2、学会28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中的10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6、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7、能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处你熟悉的场所。
8、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景色,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9、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要让学生在各学科中,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应对。
10、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题目自己定。
3、《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发言人:李仲林
一、说教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二、说教学目标
本堂课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第二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感受春光的生机和儿童的活力。
2、有感情地诵读并积累优美的词句。
3、感悟冰心对孩子们的一片爱心,以及对他们所寄托的希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感悟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四、说教法学法
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在此环节中,我创设了冰心奶奶做导游这样一个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强烈的学习欲望下学习课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并质疑“为什么说挑儿童多的地方去,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儿童多。
(二)、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儿童多。
这一环节让学生找并且感悟儿童多的词句,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轻松就能完成的,所以我在学生找到后也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细细地读。我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文学生对儿童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理解感悟上。
(三)、找春光,感悟品读句子
这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思考,再交流,再朗读,充分感悟海棠花的饱满与烂漫。之后,引出作者对春光的赞叹以及和孩子们的交流,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师生的分角色朗读来达到学生对文本理解感悟,感受春光的美好。
(四)、品评语言,诵读文本,走向儿童与春光的交融之中。
儿童与花儿一样那么欢畅活泼,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在学生看来应该是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给学生一个铺垫,就是让他们通过自读第八小节,找出花儿和儿童的相通之处之后,再让他们从描写儿童的句子中去体会儿童的欢畅活泼、旺盛的生命力。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这儿,我旨在回归课题,抓住主旨: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引导学生说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美妙,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
最后的拓展内容,又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冰心对儿童的一片爱心。期间,包含了我留给学生的作业---课外认真阅读冰心的这些作品,用心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去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课本仅仅是一小部分。让学生能感悟到这些文学大家的独特的人格魅力,由此能够乐于去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触动,能够让自己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我想就足够了。
集体备课组各位成员观点
武欣萍:
在学生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章。在这一部分我打算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
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2、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1、围绕第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把这些句子画下来。”找好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开讨论,提示学生如果发现不一样,要向同学请教,为什么找这句?理由是什么?
2、①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
这一句的教学紧紧扣住“迎”、“挤”,点拨“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儿童很多很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细细体会,感受儿童的欢声笑语。
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太阳的香气息。”这一句教学,首先引导理解“座无隙地”,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感受最快乐的活动去找感觉,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朗读评价,激励他们读好“闪着汗珠、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感受儿童的勃勃生机。
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沿着„„匆匆地往前跑。”
这一句话的教学,可以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说说他的感受,谈一谈该怎样朗读这段话。在学生感受了儿童的多、儿童的生机后,紧接着切入本课的难点“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张辉: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涵的美呢?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带领学生着重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学习:一是感受课文中那群春游的孩子们的快乐;二是感悟冰心奶奶对孩子无限喜爱的感情。
首先从课文的主体,贴近学生生活的“儿童”入手。请学生仔细读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句子里读出了儿童的快乐?通过圈画一些关键词体会颐和园门口、玉澜堂等地方的儿童多,在此基础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突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朝气蓬勃。最后进行赏读品味。引导学生入景入情,体会孩子们的快乐,并用朗读表达这分快乐。
其次,引入第二方面内容的学习。从颐和园门口到园内,随处可见儿童。这么多儿童,对于喜欢静静地游园赏景的人来说,有点烦,甚至太吵了,可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孩子们是那么快乐,那么充满活力。
请学生再次读课文,找找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冰心奶奶对儿童的爱?学生找句、品句、谈感受,读句,感悟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
只有心中充满爱的人,他的眼里才会有爱的光芒;只有心中有爱的人,他的笔下才会有爱的清泉流淌。冰心奶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们想成为这样的人吗?介绍冰心作品:《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冰心散文》等。
王桂花:
一、抓住主线,理清思路,掌握内容。
在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待学生说出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之后,就追问: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接着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板书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二、抓住突破口,落实重点,分散难点。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可以紧抓课文的题目展开深入的教学——“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儿童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重点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圈画一些关键词体会颐和园门口的儿童多。再理解这个比喻句中的“大魔术匣子”指什么?“小天使”又比喻什么?在此基础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突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朝气蓬勃。最后进行赏读品味。
2、出示自学要求,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2—4自然段,可同桌交流补充。
3、集体交流。围绕“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儿童多的句子?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呢?”两个问题展开。逐一出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理解、品悟、朗读。
4、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欣赏海棠花的美,理解“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的妙。再结合第8自然段作者的感叹,找出花儿和儿童的共同点。
5、回归全文,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三、通过找出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感悟,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就能有根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在文字的背后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如“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让学生体会游春儿童的多和快乐之外,结合“小天使”来深入挖掘,这些儿童还是怎样的儿童呢?(天使般的儿童、春天般的儿童、鲜花般的儿童„„)学生对儿童就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群儿可爱、纯真、快乐、活泼,充满朝气的儿童。下面的句子我同样抓了“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两个“匆匆”等一些最能体现儿童特点的词句,通过朗读、想象等感悟儿童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拓宽阅读,走近作者,感悟真情。
【2018集体备课记录】推荐阅读:
初一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07-21
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表10-12
高中集体备课记录08-01
科学集体备课记录10-28
地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06-16
初中英语集体备课记录08-16
三年级集体备课记录08-30
科学集体备课记录表07-19
音体美集体备课记录08-22
英语组集体备课记录表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