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点钞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析

2024-08-14

中职学校会计点钞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析(精选9篇)

1.中职学校会计点钞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析 篇一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措施探究

来源:培养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的措施

1.1 改进理论教学内容要依据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与要求,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大力削减现有理论教学课时,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平分课时。教学内容应突出实务操作,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传授必要的理论和知识,切忌讲过多、过细、过深、过难的理论,而实务技能则讲得过少、过粗、过浅、过易。不过,现实教学中恰恰如此,不符合企业会计人员的要求和看法。因此,必须迅速扭转这种违背企业对会计客观需要的不良局面,关键是学校要出台机制,促使教师想方设法积极尝试各种方法,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要突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操作能力的训练,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中职人才培养之路。每当出现行业的新政策、新法规、新细则和新要求时,应及时把它们加入授课内容,避免理论知识与实际需要脱节。

1.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师指导下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验条件和多媒体技术,形成以仿真教学和会计模拟实验为主、深入企业进行实习为辅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会计技能意识,全面提高其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实践性教学要考虑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特点,体现中职会计类专业教育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账务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及会计软件应用能力、成本核算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能力。另外,还需培养财务分析能力、报税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审计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等,努力使实践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增强实用性。在实践教学中可专门设置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税务会计等会计职业岗位,让学生分别担任出纳、审计和企业办税,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

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让学生相互检查、监督,共同促进。还要将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作为会计岗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实行,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会计软件,成为名符其实的现代会计人才。

1.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1.3.1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形式多变的、生动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培养学生创新品质,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可通过悬疑设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推陈出新摆脱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进而提出一些新见解、新设想、新方法。例如在讲会计等式时提问:会计等式“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能否写成“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资产”或其他形式?为什么?经常进行此类训练还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

1.3.2 渗透理财观念,培养理财能力财会人员不仅要做好账,更要善于理财,成为厂长(经理)的得力助手和参谋。为此,教师就有义务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确立市场经济意识,树立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收益均衡等观念,并将这些观念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1.3.3 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素质教育就是要把主导和主体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这就要求教师民主教学,多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与机会。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争辩,让学生自己出题测验,让学生上台讲课等。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主体

积极性和广泛参与性,为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参与打下了基础。

2.中职学校会计点钞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析 篇二

一、确立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 中职学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首先要找准市场定位。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下降, 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 各地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均意识到了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日后在就业时的竞争能力及迅速融入行业职场能力的影响, 所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 定位于培养初级会计职员, 即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员”, 而就业岗位应定位在一些小型工商企业、服务业以及中型企业的财会初级岗位。但限于各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差异较大, 所以尚未形成理想、成熟的会计教学样板。

在会计专业的总体教学中, 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是会计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目标。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会计工作中实际业务问题, 大力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不能仅仅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教学环节, 而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贯穿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 成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主体, 并且应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与会计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性、针对性和职业性, 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清楚从业行业的基本工作要求与规范, 并能熟练操作与正确处理日常基本业务。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

国外职业教育以胜任岗位为出发点, 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发课程, 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与模式。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应该从会计职业岗位需要出发, 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奠定学生就业基础。

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训练过程。所以在会计实践教学中, 其内容设置应做到“不同层次, 逐级递升”, 使实训内容随着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入, 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 构建成一个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应突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 基本技能训练

这主要是指职业岗位 (群) 最基本的操作能力训练。基本技能是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所必需的基础性技能。这些训练主要在课堂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如开设“书法”、“计算技术”、“出纳实务”等课程, 进行汉字书写、阿拉伯数字书写、珠算、计算器使用、点钞等技能训练, 在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中, 进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训练。在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进行汉字输入, 计算机操作等技能训练。通过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主要是着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对专业初步的认识与最基本的规范操作方法应用的把握。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式和目的都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设计, 以其能通过对会计基础技能要求部分的实训了解, 对专业的重点、难点、实际工作中易出现的差错点等做到心中有数, 并在日后的学习中, 有针对性的关注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与要求规范。在基本技能训练部分, 只要能达到这样取得教学效果, 那么本阶段的实训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

(二) 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主要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 (群) 的专业能力所必需的专业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 是完成职业岗位 (群) 所必需技能。这种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 主要采取模拟训练的办法。如《财务会计》课程重点进行出纳核算、往来款项核算, 财产物资核算, 企业财务成果核算, 明细账、总账、报表的核算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成本会计》课程主要进行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进行的是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及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的技能训练等。通过这些专业技能的训练, 主要是解决学生某一项或几项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熟练程度, 处理职业岗位经常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一实训阶段, 重点在于对学生在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系统财务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对企业一个会计期间较为完整的日常基本业务的账务处理, 锻炼学生的处理企业全盘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 这不但能考查学生的综合思考和专业知识的衔接运用能力,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系统综合处理能力的提高。另外, 在此阶段还要基本完成传统的手工做账与现代的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计算机做账的结合。要求学生熟悉工作中常用的财务软件, 并把完成的手工记账部分, 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入账。

(三) 综合技能训练

综合技能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 (群) 的职业能力必需的综合技能、操作技能和应变技能。综合技能训练是训练学生应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

本阶段的综合会计模拟实训是在轮岗方式下的会计综合实训, 应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 它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人-5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 设置会计主管、记账、制证、审核、出纳等岗位, 按照各个会计岗位技能要求组织训练, 让学生体验会计各岗位的业务处理过程, 熟悉会计岗位的职责要求, 强化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单、证、账、表及其他用品均按实际工作中的样式和使用情况予以配备, 使学生通过实训, 了解和掌握各个会计岗位不同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及实践能力。同时, 实训老师还可利用学生在进行会计电算化部分的实训时, 强调学生要基本掌握对会计数据信息化的运用, 结合其在《财务管理》等课程中所学的财务指标的计算与要求, 利用账务处理结果, 能尝试计算出相关的财务指标, 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基本分析。这样, 不但能把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财务数据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进而为学生在专业能力上的提升拓宽了空间。

三、建立有效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我国《会计法》规定,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我国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它是对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考核的基本标准。

中职学校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会计员”岗位, 将学生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作为教学所必须达到的要求。这样, 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中既有明确的目标, 又有压力和动力, 对专业建设在教学质量上的基本考核标准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从学生今后从事会计职业的需要角度来讲,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时比其中专毕业证书更具有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作为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同时, 将学生的“取证率”也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这样, 也就相应地对会计专业的师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 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出台, 会计的核算内容与方法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这些都对会计教师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自觉的更新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拓宽专业知识面, 尽快适应会计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知识需要。同时, 密切关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结合效果, 并随时随着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接受能力适度地调节教学方法和方式。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进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 我们还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取得“会计电算化证”、“珠算通级证”及书法能力等会计专业应具备的技能, 作为构成会计专业素质教学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

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双证” (毕业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 融通的教学改革, 提出了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师资团队素质要求。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 是指既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又具备会计从业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既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这样, 确保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在实训中, 能较好地把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业务的操作和处理中, 也会激发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热情和信心, 在使考证通过率稳步提高的同时, 也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姚晓春.高职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08 (8) .

[2]、贺三宝.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教学研究[J].财会月刊, 2006 (1) .

3.中职学校会计点钞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析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式;现代学徒制;构建思路;实现途径;保障措施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就是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包括一线技术工人在内的应用型职业人才的责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遵循市场的导向性、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师父指导为纽带,连接中职教育与培训,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实施能使企业提早介入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按照企业标准和要求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途径培养技能型人才。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最有效实现形式之一。

基于以上思路我校会计专业提出并实施了“岗证一体、师徒结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岗证一体”

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重视教学过程与会计岗位特点、职业需求相吻合。通过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阶段实习等方式进行技能训练。教学中以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为目标,采取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培养模式,使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课程和内容融入正常教学课程体系,为学生毕业时直接具备会计上岗资格打下基础。实现职业学校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

(二)“师徒结对

岗位轮训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以会计工作岗位为导向,优化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考评体系;巩固拓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开发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学生第1—2学年在学校学习文化课和掌握专业技能期间实行现代学徒制,从而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力。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岗位轮训,熟悉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及整体运作模式,掌握会计专业各岗位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改革培养模式

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以三年学制计算,学生1/2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1/2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采用“1.5+0.5+1”的形式,一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半年时间在企业进行 “项目实训”或“轮岗实训” (根据企业的实际而定),让学生真刀真枪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同时,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一位师傅带若干个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最后一年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的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我校会计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结合我校实际改革培养模式:

第一学年:学生以在学校学习专业基本理论以及专业基本技能为主,在企业以“企业体验”为主,组织参观企业、感受企业的文化内涵为主,并邀请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来给学生讲解企业的文化、生产过程、岗位工作基本技能等内容,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岗位工作等相关内容,为第二学年学习与岗位轮训作好准备。

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学生学习开始以“项目实训”的形式进行,采用一个月在学校,第二个月请企业师傅到校指导的轮换模式。学生边学习文化课以及专业理论课,强化专业理论知识,边请企业师傅到校指导进行专业分项目的实训,以强化专业技能,并学习一些与企业相适应的技能。第四学期学生以到企业“轮岗实训”为主,学生通过对每一个岗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轮岗实训,在企业师傅与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熟悉每一岗位的专业技能,并为第三年的顶岗实习作准备。

第三学年学生到到相关的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继续强化专业技能,为就业和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过去灌输式的方式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大直观教学力度,采用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教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我校会计专业在教学中一方面尽可能地实施“现场教学”,另一方面融入“理实一体”的理念,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手脑分离、指导无针对性等的问题。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实训的内容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强化师傅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明确师傅的指导职责和考核要求;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三)整合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下教师、师傅和学生三方的需求,工学交替,就必须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让专业课堂所学内容与企业实岗操作相结合,让岗位工作任务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必须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课程机制:重新整合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等制度,研发既围绕企业需求而又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特色教材;系统规划校企共同实施的课程,让在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均能教有所依;建立校企共同管理的学生制度,制定学校与企业共同监控的教学质量标准等。

我校会计专业组成由教师、学生、职教专家参与的调研小组,通过召开岗位能力分析会等形式,了解社会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形成调研报告和相应的专业岗位一览表。按照会计从业资格标准,优化专业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实训内容与岗位技能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我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本着“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应用”的原则,进行改造和调整。压缩传统课程比例,相近科学的传统课程适当合并归类,精减课程,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加强技能培训,实行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文化课的调整则根据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文化课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把以学科构成课程体系的传统模式改为项目模块的课程模式。

(四)打造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

现代学徒制要求在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合作教学知识技能,这种教学组合首先要求在校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工作过程。而对于企业师傅,要有组织地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还要相机促进教师和师傅沟通交流,互通有无,使他们能明晰各自的教学进度及职责。

我校会计专业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强化“双导师制”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全员培训、集中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实习考核工作质量。

(五)改革评价模式

现代学徒制要求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学生技能进行达标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我校会计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根据实习目标,将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从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劳动纪律、学习态度、业务能力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制定考核办法,严格考核标准。

(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中职毕业生,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保障,这就必须具有比较完善的实训基地及其运作制度作为保证,因此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设施完备、功能保障的校内外实训体系。

我校会计专业一方面不断完善已有的校内实训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引企入校,校企共建8个新的校内实训室,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优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具体任务开展实训项目,使校内模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得以有机结合。同时学校积极联合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会计专业行业指导委员会”,制订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保驾护航。在现有的14个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社会调研,开拓1-2家适应会计岗位需求的企业,提高社会影响力。

(七)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要求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院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共赢”的目的。

我校会计专业成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与能工巧匠的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制订相关章程、制度,构造校企合作机制,健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制订教师联系企业的制度,鼓励教师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实现了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实行企业与学校的互动,实行教师到企业见习实践或挂职锻炼,企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到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的常态机制。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理念保障:现代学徒制需要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学徒制是基于“职业”建立的学习形式,学徒阶段的学习与出师后从事的职业直接相关,具有典型的职业针对性。因此如何在学校教育制度下建立职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成为现代学徒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学徒制有“模式”而无“定式”,在该制度建立的初始阶段需要破除“统一”的牢笼,根据不同专业以及相应职业的特性探索不同的实践形式,如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组织保障:现代学徒制需要有效的组织保障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职业学校要联合试点企业、职教专家、企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相应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是负责该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

(三)经济保障:现代学徒制需要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现代学徒制对师资水平、实训设备、实训环境等都有较高要求,人才培养成本将大幅提升。为确保人才质量,则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教育的单一经费来源,探索政府、学校、企业共同承担培养成本的机制。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四)制度保障:现代学徒制需要多方面的制度支撑

从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来看,以法律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把职业教育真正纳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校的法律体系,确保了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运行。其中,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证融通的制度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中职教育的“双证”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导致该制度缺乏制度的驱动和保障,因此,宏观层面的法律制度和规章制度需尽快完善,确保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鲁昕 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Z],2010-12-3.

[2]徐涵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

[3]谢剑梅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20).

[4]叶海鸥 浅谈中职学生就业前的链接.中国科技纵横,2009(8).

4.中职学校会计点钞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析 篇四

为提高学生点钞技能,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第二届社团文化艺术节之际,会计学会于2010年10月31日晚在教学楼A101举办了主题为“天生我财必有用,千金点去还复来”的会计系第三届点钞大赛,现总结如下:

本次大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两个环节。各个环节比赛方式不同,各有侧重,团体赛不仅是对个人技能的考量,更是对班级荣辱感的考验;个人赛中,同学们踊跃报名参与,竞争激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较量,分别评出了个人及团体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这次大赛,丰富了同学们的第二课堂生活,同时为热爱会计的同学提供了实践操作锻炼的平台,突出了会计学会的学术实践并重的特色。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比如:1)现场秩序的维护,这时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应该注意的。2)安排上的问题,规则可以提前告知。3)比赛的总体形式有待创新4)中途人员的退场,使得最后的PK草草结束。总之,我们应该正视活动中的问题,不断完善,使以后的活动越来越精彩。

5.点钞技能课的教学感悟 篇五

“激趣法”加强课堂效应 ――点钞技能课的教学感悟

一、背景

目前,在我省,手工点钞已成为财经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课。而且,近几年,浙江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已将点钞纳入比赛项目,各地区金融机构每年也会举办点钞比赛,可见财经人员很重视该项技能。所以,我校在新生刚入校时,就开设了点钞课,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点钞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点钞动作不规范、指法不到位,这就是指法上的难点需要解决。

二、情景描述

老师:以前我上点钞课的时候,总是发现学生有古怪的点钞姿势,你们想不想看一下?

学生:很开心,满脸期待。

老师:(将以前年级学生点钞比赛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同学们,刚才有位学长用的比赛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的:手持式单指单张法。你们知道他们每分钟能点多少张吗?你们想不想超过他们?你觉得自己有这能力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会!这还不简单,我们肯定比他们好!

老师:学会这项技能,作用可不小哦!我们学校有位女生因点钞速度快准确率高,被一家银行录取,现正在这家银行工作,你们想吗?

此时学生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议论中。

老师:但是无论在哪里工作,如果工作态度不认真,方法不到位,很容易点错钞票,这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现在,我再给大家看一段银行里工作人员认真点钞的录像,从中你们可以看到很亲切的真钞哦,而且他会教你们如何点手中的练功券。不过要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学习:(1)利用该方法时是如何记数的?(2)发现假钞时,工作人员是如何处理的?(3)左手持钞状态是怎么样的?(4)该方法在清点过程中,右手拇指、食指和无名指是怎么动的?

学生:思考问题,认真观看视频,一看到真钞和那惊人的速度,不时地发出“哇”的声音。

老师:看完后先回答问题,或者你们可以做给我看。(教室里来回巡回,发现一名点得比较好的学生,叫其上台示范)

学生:看着台上同学的动作,相互讨论中,不自觉地点着手中的钞票。

老师:我看大家都模仿的不错,但是有一处指法上的难点还是未克服,就是用无名指弹踢动作。看电视上的放大图片(事先准备好),看好了,现在大家再跟着我做如下手指操(示范)。点钞要找准手感,现在手感有了,再跟着老师慢慢点手中的钞票。

学生:看不见。

老师:没关系,我已经准备好了另外一个视频,就是具体的操作图像。(播放第三个视频供学生学习,此时,老师去下面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学生:认真听讲,同桌相互学习。

老师:现在大家都会了,全班先来练习几下。然后我们进行一次有趣的比赛。(老师看时间,喊口令)

学生:认真练习中……

老师:现四人为一组,你们自己先比赛,然后推举出一名优秀同学和另一组被推荐出来的同学进行比赛,输的一方要表演节目哦!

学生:啊……快点练习,快点……

老师:两节课开心吗?现在要布置作业了,每天练习时间至少20分钟,每人准备一个节目,免得下次点钞比赛输的人是你。

三、问题讨论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点钞的兴趣,并始终保持这种兴趣,是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前上课总有一部分学生在玩游戏或者睡觉,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从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首先,一些学生觉得自己手笨,遇到难点动作都不想学,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想快速完成任务,然后坐在教室里跟同桌闲聊或做其他事情,觉得点钞课无所谓。其次,对技能课的态度不端正,掉以轻心,毕竟不用拿证书,期末考也一定不会不及格。学生觉得会不会正确点钞方法,完全不会影响实际生活,只要能数得清手中的真钞就可以了。

2.从教材原因分析

教材上只介绍6种点钞方法,都是文字表述,看不懂,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这6种方法要用一个学期来教,内容太少。

3.从学校方面分析

(1)课程设置方面

现在学校的点钞课是每周两节,而且要上一学期,要让学生每次都只能面对点来点去的这把练功券,会消磨学生的兴趣。

(2)点钞硬件设施缺乏

没有专门为点钞设立实验室,点钞工具都是学生自备,经常会碰到学生不是忘了带扎钞带就是忘了带点钞蜡等事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4.诠释与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在技能课上,最主要的还是要具备激趣法,要让学生对点钞课充满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1)改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理念上改变“是教师把知识、技能带进课堂教给学生”的传统观念,确立“教师是把学生带进知识、技能的殿堂,师生共同‘做中教、做中学’”的现代教学理念,并根据不同技能的特点,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训练、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2)多利用激趣法,加强课堂效应

开讲用激趣法适用于导入部分。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开课前,一般都故意用些反语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会比他们好吗,不见得吧”;或者我们可以用些幽默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有些人点钞时的.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似的”;我们还可以利用视觉触动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点钞课上多放些真实案例视频。

开头激趣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但是万里长城只走了第一步,还需要在讲授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授中激趣法。比如,我在破解难点时,利用自编的手指操供学生学习,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手指不灵活,所以通常学生都会很积极练习;还有结合视频和图片的教学手段,给课堂添加色彩。

技能课重在学生练习,“做中学,做中教”才是硬道理。单调的练习方式会把曾经的那份热情无情地淹没了,整学期都坐在教室里数着手中的那把练功券,谁都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老师要做到让课堂练习方式精彩多样。我是这样设计练习方式的:比赛式,有男女生比、寝室与寝室之间比、分组推荐优秀人员比、同桌相互比较、师生比赛、所在组与组之间的比、接龙比赛等。每次比赛完后,老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可以加分或者罚输的一方表演节目,因为每次表演节目肯定不同,那么课堂兴趣也就会不同了。非比赛式,全班统一练习、跟着视频练习,每两周为每个学生测试一次,分析他们有无进步,就是经常运用评价法肯定他们的成绩,也能激发学生兴趣。开头引人入胜,中间兴趣盎然,结尾也要趣味无穷。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写实训报告,报告内容记录上课学习体会和课后练习结果,看谁记的成绩最高,下次课上再公开表扬。

(3)重视点钞技能课,改善目前条件

首先,将该技能纳入专业考证范围,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也会重视它。其次,为该技能课设立实验室,准备技能工具,方便课堂教学,进一个新的实验室学习点钞,也能提高学生兴趣。当然这两点还需要得到职业教育界和学校的认可才能做到。

参考文献:

[1]段晓翔。谈点钞技能课教学[J]。教育与职业,1995(07)。

[2]王继文。点钞方法简介[J]。教育与职业,1995(02)。

6.浅析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 篇六

一、专业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教育观念转变慢,教学手段落后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仍较多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理论切入教学,把全部专业概念、原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一开始较有兴趣,认为专业课与初中学习基础课有所不同。但用不了多长时间,由于专业理论较抽象,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学生就会发现内容枯燥难以理解,学起来很吃力,深入不下去。甚至有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想再继续学下去。

在教学方面,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会计专业教师也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上课内容可以增加不少,课堂效率提高了,但实际教学效果却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大部分课堂教学的方法还是使用讲授法加上多媒体演示,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再加上需要讲授的内容增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消化,课后不及时进行巩固,只能是越学越困难。

2.教学内容滞后,教学资源少

从教材内容来看,其更新速度要滞后于社会发展实际。如会计电算化最新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于用友ERP-U850版的教材,而企业已经在使用用友通10.1版的软件了。

从教学资源来看,会计专业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料有限,并且内容都为东借西凑,较为陈旧,如会计实务案例、电算化操作案例等。

3.教师技能水平提升途径少

我校会计专业教师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其会计实务技能水平只限于大学期间所学,没有真正地接触过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一般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也没有机会真正接触会计实务,只能自己通过会计实务教学,锻炼和提高技能水平。通过其他途径的很少,几乎等于没有。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1.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和实践先进教育理论与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实习、实践等自动活动把学生引到典型的实际事务中,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讨论和辩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目的。案例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首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案例,通过模拟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牢固地掌握操作技能。然后学生依据会计核算程序“证-账-表”进行实务模拟操作,熟练掌握从经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调动起学习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从实际而不太复杂的会计初级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在参与实践训练中巩固会计基础知识,打好会计操作技能基础。

(2)项目教学法:“项目”是指以加工、生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则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的教学活动。该过程可用于学习既定的教学内容,能将某一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而且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项目教学中,学生既要合作研究,又要独立操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展示生产成果,最后师生共同评定。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专业教学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接下来学生分组,确定小组成员、合作形式,分配工作任务,按照计划的工作步骤实施项目工作。最后通过学生小组自我评估,以及教师对各小组项目工作的检查评分。再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商讨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方法。把形成的教学成果资料进行归档,把归纳总结出的有用信息与技能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与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学习发挥学生各自的特点和专长,使学生在准工作化的环境中,领会知识、锻炼技能,更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岗位模拟法:根据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工作设置需要符合相互监督、相互勾稽、轮换操作的要求,在技能课中安排学生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承担相应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岗位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交流,从而共同完成会计工作。如一部分学生做制单员,负责日常业务填制会计凭证;一部分学生做出纳,负责与货币资金相关的业务,编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一部分学生做仓库管理员,负责材料和产品的收发并填制相关单据,填制材料,商品明细账;一部分做会计主管,负责审核凭证,登记总账。通过实际操作过程,学生能体会到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点,对今后进入企业踏上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2.结合实际,编制校本教材

整合专业教师各自的教学资源,通过集中研讨、整理挑选,结合专业技能教学实际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制。具体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专业技能课程(成本会计、审计基础、税收基础、出纳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以形成整个专业通用的、系统的会计实务案例。在此基础上,各专业任课教师对所任课程拟定教学计划,确定章节及具体内容的安排,编制各章节的重难点,编制电子教案和练习题目。最后组合成专业校本教材,形成实务案例资料库和练习题库。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技能教学有效进行

学校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市、县、校举行的专业技能比赛,在比赛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会计资格的技术职称考试,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锻炼和提高老师专业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通过相关高校的师资进修和培训,让会计专业老师利用假期参加对应理论培训与实务培训,通过相应的专业技能考核,提高专业水平。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系,开展互助学习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可结合学校每年的实习学生管理,安排教师一边进行实习学生管理,一边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特别要优先安排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有经验的财务人员请教,可加速专业教师成长,帮助解决专业教学的一些问题,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与教学水平,为培养实用性专业技术人员作出更大的贡献。

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应由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做起。通过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合理编制和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实用性人才。

7.中职学校会计点钞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析 篇七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25-2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目前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各省市各职业院校的重要赛事。会计作为传统的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会计技能大赛吸收了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应用方向,在反映出新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同时,也赋予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内涵。

一、会计技能大赛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一)会计技能大赛的主要内容

江苏省财会技能大赛中职学生组的竞赛内容包括会计实务、翻打传票、点钞、珠算及会计电算化五个项目。以2015年在泰州机电高职校举办的财会技能大赛为例,其项目设置及占比情况如表1。

(二)会计技能大赛的作用

1.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促进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如今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指挥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会计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果的一个真实评价和衡量标尺。通过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群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职毕业生会计专业岗位可拓展为以下几个方向:出纳、核算、总账及会计电算化维护等。而技能大赛则主要以掌握具体技能为目的,大致分为货币收付、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电算化系统维护等能力。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与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不谋而合。见表2。

2.技能大赛促进了中职院校办学设备与机制的完善。

以我校为例,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并多次荣获技能大赛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我校与用友公司合作,购买正版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设备及会计信息化练习自测平台,在用友公司协助下完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和组建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从而大大提高了我校实践性教学能力。作为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参与者,笔者参与了竞赛准备到赛后总结的全过程,并作为指导教师对参赛选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实践训练,在整个过程中,通过与专家评委、其他参赛学校指导教师以及用友公司技术人员的交流,不论是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还是实践性教学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这些提高一定会对我校以后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技能大赛能够推动会计专业的教育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能检测出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培养技术人才的水平。所以说通过会计技能竞赛,不仅可以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弱点,还能明确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在中职学校中开展会计技能大赛能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会计技能大赛能够了解整个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调整专业中的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技能,促进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二、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

目前一些会计专业课教师仍然偏重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不够,即使一些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时比例较高,但大多采用封闭式的训练方法,导致理论知识与岗位实际严重脱节,教学效率低下。学校开展实务课目的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但一些学生反映,感觉上就是做会计分录题及处理凭证、账簿、报表等,形式流于表面,内容比较平面,题型单一抽象,与真正的企业经济实务仍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只是个别同学的感受,但是也反映了职业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过于陈旧,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会计专业实践性的特点。

2.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会计教学常用的方法主要还是讲授法,虽然也有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但是由于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具体的经济业务大多凭借教师的口头表述或者文字的描述,学生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一旦接触到正式的账单票据,就不知所措,与会计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3.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它的特点是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也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较高的实践要求。目前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虽然学历都很高,但缺乏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岗位设置不了解,其会计职业技能并没有得到锻炼,特别是对会计岗位与其他岗位的往来工作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以赛辅教,优化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策略

1.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实现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中职院校应结合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大赛项目的考核内容、评价标准等合理调整优化课程结构,规范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以会计理论课程教学为例,应围绕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及财务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理论知识讲授,为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会计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推行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职业要求规范会计专业技能教学内容,以确保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日后更好就业。

2.以大赛为抓手,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针对课堂教学还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磨破嘴,学生昏昏睡”的情况,可把技能大赛的形式引入课堂,处理会计手工账务项目,将选手分为出纳、会计、会计主管三个岗位,给定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依照不同岗位,根据真实的单证,完成当月会计账务处理(包括手工的和电子的)。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推进项目教学为导向,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同时传送到课堂上,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更加强调“双师型”教师的作用。针对教师“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专业工作经验的短板情况,教师要深入企业,更新税法、核算等的最新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素养。同时职业大赛也是教师学习、提高的平台,技能比赛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内容新、综合性强,对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技能水平。

8.中职学校会计点钞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析 篇八

关键词: 技能大赛    建筑专业    教学改革

一、中职教学现状

首先,随着课程改革逐步开展,目前中职类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虽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和变化,有些课程要求采用比较时髦的项目教学,有些要采用现场教学,但由于学校设备限制或教师缺乏应有技能,导致专业课程依然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事后集中去企业参观了事的方式,大大影响教与学的效果。

其次,当前中职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和考核方式严重滞后。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引进了多媒体教学,采用了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方法仍然离不开教师为主体这一特色。同时,目前中职校对学生大多实行以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方法进行考核,对以培养一线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中职生是不科学的。

再次,近十年,全国上下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职业类学校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但我深知其中操作程序,不能不对其产生担忧。各学校为了在某些项目中获奖,不惜让学生停下所有课程学习,仅学习比赛的一些内容,完全靠多练获得熟练技能,而学生综合素质并没有提高。并且学校仅有少数几个学生参赛,花费学校大量资金和师资力量,大多学生并没有在技能上有所提高。

因此,如何让技能大赛在职业类院校教学中发挥应有作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人才需求的中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二、技能大赛背景下我校建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我校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中等专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又是省品牌专业,在推行“校企共育、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不断积累经验,积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经过几年探索,取得一定成果。

1.重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我校建筑专业教学团队抓住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的时机,与企业进行深层次接触,全面了解市场需求,参照各类大赛项目的特点、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等,冲破学科体系的束缚,构建符合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选择摒弃陈旧内容和艰涩难懂的理论推导,以应用为目的,选择载体,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并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对学习内容进行序化,突出实践性。如《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性强、公式多、计算多、难理解,学生学得比较吃力,积极性差,我校专业教研组齐心协力自编了一套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校本导学案。设置了支撑课程实施的理实一体化环境,购买了鲁班和广联达两种算量软件。在课程实施教学期间适时穿插竞赛项目,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课程实施短期的工学结合,将学生放到企业跟班学习一段时间,大大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又如我们将原来分散的测量、钢筋工、镶贴实训教学环节,按课程关涉程度,整合成系列训练项目,并且尽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尝试。

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命题方式对专业教学改革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大赛试题都是以工作任务书的形式命题的,这是“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职业教育理念转向教学实践的具体探索。我校建筑专业教学团队在学习先进职教理论的同时深受大赛启发,积极进行专业课程中项目开发,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校建筑教研组教师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七步教学法(读一读、查一查、试一试、议一议、讲一讲、做一做、评一评)、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竞赛模拟法”等行动导向模式。如《建筑测量技术》我们共设计了8个学习项目(情境),《工程计量与计价》设计了12个学习项目,实施时利用任务驱动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给出具体的任务书,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等学习性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人人参与,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背景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自信心与沟通合作能力得到加强。七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师生每年在省级大赛中均能收获若干大奖。

3.改革考核评价办法。

传统理论加实践的考核评价方法,既不能科学评价学生的水平,又不能适应人才需求的标准要求,更挫伤学生学习热情。为此我校在技能大赛背景下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这一办法的特点是注重过程性评价。要求每门课程成绩计法为平时占60%,期中、期末各占20%。平时成绩每个项目均需评定一次,包括自评分30%、互评分30%、师评分60%。如果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奖,则这门课程将额外加分10%,毕业时还将优先推荐工作。通过多年实践,教师、学生对此评价方法都较为满意,学生学习热情有了很大提高,教师组织教学也轻松了很多。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随着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在企业大量应用,对教师知识存量与知识更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校在打造“双师”型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同时,着力提升其理论水平与实践创新能力:一方面,通过出国培训、国家培训、省级培训等外派学习;通过专家引领、校本教研、传帮带、结对子等形式,幫助教师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方法与内涵,提高新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锻炼2个月,并为企业做好技术服务等工作,旨在积累现场工作经验,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再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能手与实践专家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组建一支“双师”结构、优势互补、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为参照,要求所有专业教师人人参赛,同时倡导教师进行专业教学改革,适时用大赛的命题方式呈现学习任务,用大赛流程组织教学活动,用大赛的评判标准作为学习质量的评价标准,达到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目的。目前我校建筑专业教师全部为“双师”型教师,有高级工程师2人,有造价工程师5人,一级建造师3人,监理工程师2人。

5.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参赛选手之间技能与水平的较量,更多的是参赛学校师资水平、装备条件和校企合作的比拼。我校以大赛装备为引领,抓住省现代化示范校建设的契机,每年投入近百万元,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参照国家、省级技能大赛的设备配置要求和“中、高级工技能鉴定”标准,淘汰一批技术含量低、工艺老化的过时设备,与企业合作,新建三个理实一体化教室,扩建工程算量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和楼宇智能实训室等。目前校内实训基地既能满足单项基本技能训练,又能完成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还能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实施及专业群学生技能竞赛提供可靠支撑,还能在企业员工培训、社会技术服务和校内外各工种技能鉴定等方面发挥作用。

9.中职学校会计点钞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析 篇九

【关键词】中职卫校 非会计专业 会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55-02

基础会计作为中职卫校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桂林市卫生学校专门为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教材内容选择不合理,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落后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的进程。如何结合专业特色,提升基础会计教学效果,是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药品营销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中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笔者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桂林市卫生学校2015级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开展调查,并随机抽取12名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内容包括:一是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会计课程,通过学习希望达成的目标;二是学生对目前教学内容设置的满意度及建议;三是学生对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及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四是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五是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跟学生的座谈是在轻松、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喜欢的教师类型、喜欢的学习形式、学习困难的原因等方面。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7分,有效回收率为98.24%。

(一)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会计课程,通过学习希望达成的目标。中职生思想意识活跃,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调查发现,66.21%的学生觉得有必要开设会计课程,对学习会计课程有一定的兴趣。89.32%的学生认为要完全掌握账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难度较大,希望通过会计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渠道和方法,进而能够看懂并有效使用会计信息。

(二)学生对目前教学内容设置的满意度及建议。调查发现,78.8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侧重于会计信息的生成,对如何在营销中运用会计信息则知晓不多。76.65%的学生更喜欢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会计知识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由此可见,该校侧重于会计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会计知识与专业融合度还有待提升。

(三)学生对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及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卫校会计课程仍采用教师课堂讲解的教学方法,教师居于主导地位。63.6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会计学的枯燥、乏味,甚至于产生厌学情绪,他们更希望在轻松、开放的课堂内,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中职卫校对学生会计课程学习成绩的考核,一般设有三个指标:作业、提问和期末笔试成绩,且期末笔试成绩占绝对比重。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突击性学习。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的一大法宝,只进行笔试不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也认为考核方式应多元化,要多注重过程考核,如课堂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对加小组讨论、是否敢于作小组讨论的总结性发言等,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度,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发现,82.64%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一般或不满意。结合中职卫校会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不难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较低的原因。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策略

(一)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不是从事具体的财务会计工作,而是在医院、药厂、医药公司或药店从事营销方面的工作。因此,中职卫校药品营销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设为: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渠道、方法,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及所蕴含的信息,初步具备将会计学知识与实战相结合,有效提高营销技能。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中职卫校的药品营销专业不开设会计学的后继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安排为32学时,应围绕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在向营销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基础知识之前,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理财小知识,让其了解“会计”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次,围绕会计报表的理解和使用,采用倒推的方式学习各个知识点,将财务报表的分析作为重点。最后,针对中职卫校的药品营销专业,添加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如增加与销售环节密切相关的报销业务、税务处理、本量利和应收账款分析等内容。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课时安排上,可适当增加技能课时数,理论与技能课时相应调整为24学时与8学时。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刚步入中职学校的药品营销剂专业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没有必然的联系,再加上其本身是一类比较抽象的学科,超越了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会计的兴趣,学习的难度就更大,老师难以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应由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式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课堂,用动、静结合的画面展示繁杂、抽象的会计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指导学生学习。例如,在给药品营销专业的学生介绍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某一医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采用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公司的盈利质量、存货、应收账款、销售前景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营造开放式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课程教核方式。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应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不易测量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运用。笔者建议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平时成绩占65%,期末笔试成绩占35%,作业、课堂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实操的演练、案例分析报告等都视为平时成绩的构成部分,这样的构成及配比可以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基牢固了,课程内容自然就掌握了。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中职卫校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年轻教师居多,大部分教师大学毕业直接参加工作,从高等院校到中职卫校,几乎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往往只具备传授一些理论知识的能力。再加上在中职卫校的大环境背景下,教师外出进修、参与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少,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会计教学效果。为了改变会计教师理论知识强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中职卫校应有计划、有安排地让教师定期去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学术交流,不断更新会计教育理念。对于会计的新政策、新制度要经常性地学习。通过多种学习与交流,教师掌握了最新的会计动态、最新的应用技能,会计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钢.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会计之友,2010(17)

[2]肖含,张民田.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思考—基于专业定位视角[J].新课程研究,2014(3)

[3]王盈盈.管理类专业财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财会通讯,2011(2)

上一篇:触目惊心是什么意思下一篇: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计划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