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诗歌(精选11篇)
1.秋夜曲诗歌 篇一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ɡuìpòchūshēnɡqiūlùwēi,qīnɡluóyǐbówèiɡēnɡyī。
桂 魄初 生 秋 露微 ,轻 罗 已薄 未 更 衣。
yínzhēnɡyèjiǔyīnqínnònɡ,xīnqièkōnɡfánɡbùrěnɡuī。
银 筝 夜久 殷 勤 弄 ,心 怯 空 房 不忍 归 。
注解:
1、桂魄:月的别称.
韵译: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
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
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评析:
这是写宫怨的诗.前两句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写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所谓“心怯空房”,其实是无人临幸的`委婉说辞而已.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即跃然眼前.
2.秋夜曲诗歌 篇二
穆旦的晚年可谓是动荡不安, 饱受磨难。1976年初, 穆旦为自己儿女的工作问题奔走时, 不幸摔断了大腿。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 一直拖着病体, 忍痛进行翻译工作, 直到次年才准备手术, 却在手术前, 于2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去世[1]。
在这短短一年多时间里, 穆旦有了生命中最后一次诗情的勃发, 写了将近三十首诗。这些诗, 是他在生命晚期对人生对生命的回望与思索。其风格亦是典型的老年之诗, 冷静、朴素、深沉, 是曾经沧海之后的通透, 把经历过的痛苦深埋在平静的文字里, 愈简单, 愈复杂, 所表达的现实与理想, 智慧与苦难, 感情与理智, 言语与沉默, 在诗中构成了矛盾性的张力。王佐良曾这样评穆旦的晚年诗歌:“三十年过去了, 良铮依然写得动人。他运用语言的能力, 他对形式的关注, 还在那里———只是情绪不同了:沉思, 忧郁, 有时突然迸发一问……实是内心痛苦的叫喊;更多的时候, 则是一种含有深沉悲哀的成熟。”[2]
穆旦的晚年诗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洞察, 其丰富性与复杂性一时难以尽述, 本文试图简要分析穆旦的一组无意中互相联系着的作品, 即《春》、《夏》、《秋》、《冬》, 以窥见这位杰出诗人的晚年诗歌的一种风貌。
按照写作时间的顺序, 这四首诗分别写于1976年的5月、6月、9月和12月, 从创作时间看, 确实分别写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不妨理解为诗人身临其境地对四季轮回的一种实时感触, 借四季循环, 展示历史和个人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虽然无意写成组诗的形式, 其体验却更自在、真实, 少了人为的、刻意的痕迹。这些诗, 貌似一种循环论的表达, 其实存在大致相似的情感与气质, 那就是诗人晚年悲凉与通达交织的心境。
《春》 (1976年5月) 之中描述的春天是鼓噪的、骚动不安的, 好像密谋革命的宣传者, 然而, 诗人对此已经无动于衷, 因为他已经历过这样的春天, 并尝到了“敌意”和“苦恼”。实际上, 这是从冬的视点看春, 从饱经忧患的老年看肤浅、天真、激情的青春, 从一个革命激情已经幻灭的时代审视激情爆发的年代, 也因此就更容易看出历史发展的悖谬, 所以在这冰冷的人生的冬天, 春天又一次喧闹, “我没忘记它们对我暗含的敌意/和无辜的欢乐被诱入的苦恼”[3], 所以对它的反应是冷淡而平静的。这种超然的心态, 一直贯穿着这四首诗。不过, 诗人并没有简单地认同这老年的冰冷的智慧。春天的鼓噪与激越, 唤起了他曾经的人生经历, “你走过而消失, 只有淡淡的回忆/稍稍把你唤出那逝去的年代”, 能使人在偶然间对即使是肤浅的盲目骚动的青春和生命产生一点珍惜:“被围困在花的梦和鸟的鼓噪中, /……只一刹那, /使我悒郁地珍惜这生之进攻……”要知道,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三十多年前, 对青年的诗人来讲, 曾经产生过多大的震撼和吸引力。早在1942年2月, 穆旦写过一首同题的诗作, 他以卓异的语言, 称道着春天妖冶的景色:“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 花朵。/反抗着土地, 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 或者欢乐。”以及对青春的极度的诱惑:“如果你是醒了, 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在青年穆旦的眼中, 春天是各色生命的不安分的季节, 都在寻求真正的归属:“你们被点燃, 却无处归依。/呵, 光, 影, 声, 色, 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 等待伸入新的组合。”对比这两首同题诗, 可以看出, 春天本身的特性并没有变化, 变化的只是诗人的内心, 诗人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只是处在生命的不同阶段, 看待外部世界的心境迥异。而反观1976年的“春”, 就更容易发现诗人心态的双重性:春天既是诱惑, 却又是生命力的表现;冬天既是智慧, 却又是生命的荒凉。诗人不是简单地肯定任何一点, 而是从它们相互的对照中展示其间的复杂性。
在《夏》 (1976年6月) 里, 夏被描述成俨然是一种外部的支配性的书写甚至压抑个人的自主性的激情与强力———喧闹、嘈杂、狂热, 情感压倒理智, 但没有思想, 而个人在这种激情的涌流和强力的推动下只是被书写的而不是自我书写的、没有任何自主性的荒谬的存在:“他写出了我的苦恼的旅程, /正写到高潮, 就换了主人公, /我汗流浃背地躲进了冥想中。”更荒谬的是这种荒谬的激情与外部强力却是世界历史的书写者, 即使是后来的冷峻理智的时期 (冬) , 也不得不给予它“肯定的评价”:“据说, 作品一章章有其连贯, /从中可以看到构思的谨严, /此还要拿给春天去出版。”
相对来说, 秋和冬是穆旦最爱的季节, 1976年9月6日穆旦在写给青年诗人郭保卫的信中说:“不知你爱秋天和冬天不?这是我最爱的两个季节。它们体现着收获、衰亡, 沉静之感, 适于在此时给春夏的蓬勃生命做总结。那蓬勃的春夏两季使人晕头转向, 像喝醉了的人, 我很不喜欢。但在秋季, 确是令人沉静多思, 宜于写点什么。”
1976年9月写的诗《秋》, 第一首就显示出一派理性、肃静、沉思、总结、秩序和安宁的景象;在第二首里, 秋天也是个人歇息的季节, 时代的烦忧和人生的重载这时都被放下, 进入了沉思和回顾。穆旦喜欢安静和煦的秋季, 自然和他理性多思的性格有关, 却也因为经历了那个虚假狂热的年代, 人很难不与那些失去理智的冲动狂热保持距离, 而向往种种痛苦、斗争、波动之后的安恬、成熟与和谐。不过, 这和谐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秋日的美好时光刚来临:“却见严冬已递来它的战书, /在这恬静的、秋日的港湾。”我们可以看出, 即使在描写自己最喜欢的秋日之时, 穆旦也没有逃避他所处身的时代气氛。
《冬》这首诗作于诗人逝世前的三个月, 因此今天我们读这首诗, 依然能够感受到生命渐入暮境时所散发出的一种平和气息。但这首诗绝不仅仅是一首感物咏怀诗, 它依然保持着穆旦诗歌的“诗化哲学”的精神基质, 从而实现了“思想的知觉化”。因此, 这首诗对生活采取的绝不是作纯静态描写的姿态, 内中蕴含着浓厚的人生况味, 对时代的忧思, 对宇宙生命世界的关注, 从而使这首诗具有了“深沉的思想力” (王泽龙语) 。也由于这首诗是对一种形而上现实的关注, 所以也使这首诗具有了“在艺术表现和形象内涵上, 追求高远的历史视野和深沉的哲学反思”的特点。但穆旦长于立体的形象建构, 他往往把自己丰富深沉的思想包孕在最有物质感的形象里, 从而使诗歌远离了里尔克沉思冥想的倾向, 而获得了一种质感。比如《冬》这首诗, 严格说来全诗只有一个中心意象, 即冬。“冬天”, 在这里, 显然并不仅仅象征着诗人个人坎坷不平的悲壮的人生命运, 或许也同样象征着当时中国依然恶劣的社会政治环境。但在这个总体意象的统摄下, 全诗又分裂为无数纷繁的小意象, 它们浓密地排列形成了一个大的意蕴系统, 共同表现着人生这个大主题[5]。
于是, 我们看到了《冬》 (1976年12月) 里描写的“严酷的冬天”:这是“短短的太阳的短命的日子”, “人生已到了严酷的冬天”;也是生命蜷伏的日子, “寒冷, 寒冷, 尽量束缚了手脚, /潺潺的小河用冰封住口舌, /盛夏的蝉鸣和蛙声都沉寂, /大地一笔勾销它笑闹的蓬勃”, “年轻的灵魂裹进老年的硬壳, /仿佛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袄”;这同时也是肃杀的日子, 冬天是“感情”、“心灵”、“幻想”、“好梦”的谋杀者与“刽子手”。然而, 即便是在这严酷的冬天, 生命、乐趣、感情的热流仍在流动着, 并没有完全窒息。《冬》的第一首这样写道: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地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 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 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 死寂的原野,
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
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
不知低语着什么, 只是听不见。
呵, 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
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
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冬》的最后一首, 更是一个温暖的场景:在一个原野的小土屋的旅舍中, 几个马车夫从寒冷的原野进来, 围着火炉取暖, 歇息, 这场景被置于广阔的乡间与原野, 贫穷粗糙的乡下人之间, 似乎暗示着人性的粗糙健旺, 即使在冰冷的日子, 荒凉的原野, 人的心灵疲惫不堪的时候, 那更大的世间却仍然还有温暖的东西, 而这温暖的东西使得他们可以勇敢地面对冬天的北风与寒冷, 直面世界的挑战。
在《春》、《夏》、《秋》、《冬》四首诗中, 穆旦非常巧妙地把时序的转换、个人的成长历程与时代的演进结合起来, 以春夏秋冬的时序特点, 比拟个人从青春的冲动狂热到中年的沉思、老年的冷峭, 同时暗喻时代从骚动、狂热到沉思与冷峻的发展, 但同时, 又有着一个共同的视角, 便是历经沧桑的老年视角。所有对人世与精神的考量, 都是以自身丰富而苦难的经验作底子, 所以, 不论写到哪个季节, 都洋溢一股难以抑制的沉郁苍凉之气, 这既是对生命轮回之类的超越, 又是对人生悲剧不可避免的喟叹。只不过, 所有这一切, 都以老年平和的文字表现, 外表朴素, 潜流暗涌, 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摘要:穆旦的晚年诗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洞察, 其丰富性与复杂性难以尽述。本文简要分析穆旦的一组无意中互相联系着的作品, 即《春》、《夏》、《秋》、《冬》, 以窥见这位杰出诗人的晚年诗歌的一种风貌。
关键词:穆旦晚年诗歌,悲剧意蕴,晚年心境
参考文献
[1]陈伯良.穆旦传.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2]王佐良.谈穆旦的诗 (引文见.丰富和丰富的痛苦——穆旦逝世20周年纪念文集, 1997: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本文所引用的穆旦诗作均出自李方编.穆旦 (查良铮) 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版, 下不一一注明。
3.低俗小夜曲 篇三
从地面直通天顶的《龙卷风》被数不清的塑料制品所包裹,没有动态感觉的高耸形象迫使观众必须追随着作品不断攀升的结构而抬头仰望天顶,并寻找其形象终结的端点。这似乎是王智远预设的一场“阴谋”,在传统艺术概念中被神圣的绘画形象所覆盖的天顶,却随着塑料制品的升腾而终结于结构裸露的工业化屋顶之下,从天窗中折射下来的光线帮助观众分辨着那些因过分熟悉而时常被忽略掉的 “日常虚空”—从大桶的“农夫山泉”到小瓶的“飘柔”洗发露等,失去内部液体支撑的空瓶变成了一个个虚张声势的轻飘废物,并颠三倒四地附着在作品的主体结构之上;从平视到仰望的视角,让“废物”高高在上的姿态变成一种对于“仰望”和“崇拜”习惯的嘲讽,而“龙卷风”的文字表意则再次混淆了“崇高”与“低贱”之间的等级壁垒,它让深入思考的欲念止步于眼前的繁杂与熟悉之中,并将内心的空白踩踏成一片反射卑微物象的平板镜面。
在名为《山寨客栈》的作品中,中国式的盆景被王智远安置在一段枯死的树干中间,但那些笼罩在雾气中的假山石、亭台、宝塔、石桥和独坐岸边垂钓的姜太公等形象,却并未带给作品任何超然于世外的文人气质。在周围红色墙壁的包围之下,悬吊于顶端的明亮灯泡将整个盆景照射的如舞台般明亮,那些被光线强化出的生硬色彩—喜庆而粗糙的红色、塑料叶片上苍翠欲滴的绿色、亭榭瓦舍上廉价的琉璃色等—在彼此的侵扰与融合中构成了一种暴发户式的视觉混乱,加之从树干正面突兀伸出的铁质水管,和树干背面纵横交错的塑料管道等,都将潜藏于寒碜混搭中的附庸风雅刻画的入木三分。另外,王智远还将一些伪装成植物筋脉的电脑鼠标和电缆粘贴在了树干的表面上,当这些来源自于西方的信息符号被以最简单的方式拼接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中时,关于“东西方文化碰撞”等严肃学术议题的思考,也在“波普式”的平白陈述中化作了一场并无任何深意的闹剧。同时,艺术家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所刻意遗漏下的种种粗糙,也将寄情于山水间的孤远与雅致纳入到了如乡村杂货铺般丰富的现实氛围之中,并在无可救药的“低俗”气质中显露出一种自得的欢乐和满足。
《物欲》中的主体形象是一个超大号的内裤,毫无遮掩的“拜物情感”和“情色指向”被明白无误地雕刻在塑料感十足的内裤表面:身着低胸粉裙的美女搔首弄姿在大腹便便的大款面前,她手上硕大的钻石应和着漂浮在头顶上的彩色文字—“钻石更重要”(Diamonds matter most);镶嵌在内裤上缘的金边、被黄色丝带捆扎起的红色幕布、环绕在人物周边的梅花和祥云图案等,无需言传即可在多数中国人的头脑中勾起关于“情色”、“政治生活”和“富贵”等概念的生动联想。与 《山寨客栈》相比,出现在 《物欲》中的种种形象似乎更直白地贴合进了一种“城乡交界处”式的生活现实当中。伴随着从作品背后传出的淫靡小调和闪烁在内裤两侧的幻彩霓虹,用以遮挡私处的内裤在展厅的一角幻化成一座半土半洋的街边夜店,充盈着廉价香水的芬芳和下流玩笑的智慧,在向往与鄙夷并存的好奇窥探间躲闪或放纵着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却在欲言又止的嬉皮笑脸中共同发酵出极具民族个性的“低俗”情调。
4.张仲素《秋夜曲》阅读试题及答案 篇四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处?(3分)(2)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3分)参考答案: 6.(6分)(1)“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对即可)(2)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明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2.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5.诗歌:夜曲 篇五
我倚在窗前想象夜空的心事
月光柔软的手指
透过绿色的窗帘
水一般漫过的我的脸庞我的周身
我躺在苍凉的海面阅读
别嘉图耶夫的《俄罗斯思想》
生硬的海风撕打着我脆弱的神经
黑色的天空,低沉的夜幕
倦飞的海鸥在海上盘旋
他们可在回忆家乡杨柳颀长的倩影
流金溢彩的八月,稻子的光芒
反射在天空,云朵在树顶做巢
布谷鸟在林中沉思片刻
缓缓飞入尖尖的谷垛
微风吹过,睡莲在水面摇晃
昏暗的.池塘传来青蛙的阵阵聒噪
无语的夏天
静静的月光下,我听见了熟悉的笛音
穿过桑树清瘦的阴影
夜莺晶亮的眼睛划破夜空
和洒满月光的山茶树
站在岁月簌簌吹响的风中
我想起所有爱我的人
随时光一起老去
像热带茂盛壮硕的水果
一场暴风雨冲刷后
慢慢风干枯萎成海边的标本
我空洞的身体也如山顶的黄叶
6.浅析肖邦夜曲的演奏 篇六
一、肖邦夜曲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肖邦是终身献身于一种乐器的第一位作曲家, 没有写过交响乐, 没有写过歌剧, 他的一生都是在钢琴的创作中度过, 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具有风格特征的一种体裁, 也是他创作中的精华所在, 肖邦短暂的一生总共创作了21首夜曲, 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描绘着自然的夜色, 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恬静优美的旋律加上精雕细刻的钢琴织体以及简单朴素的和声语言便是其主要的特点。
肖邦夜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单一的音乐形象为基础, 写法上像是一种带伴奏的歌曲, 如《e小调夜曲》 (OP.72) 、《降E大调夜曲》 (OP.9, NO.2) 等;第二种是建立在抒情歌唱性与戏剧性不同形象的对比上, 如《F大调夜曲》 (OP.15, NO.1) 、《g小调夜曲》 (OP.37, NO.1) 等;第三种则是超出了抒情小品的范围, 成为真正的戏剧性作品,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如《升c小调夜曲》 (OP.27, NO.1) 、《C小调夜曲》 (OP.48, NO.1) 等。
二、肖邦夜曲在演奏中的要点提示
在演奏肖邦的夜曲前, 首先要做到的是心情必须安静下来, 拍子放稳, 每个音要清晰, 不能混为一团, 感情也要酝酿加深。演奏时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左手, 因为左手的音型大多为波浪似的琶音伴奏。在弹奏时不仅要把每一个音符都弹奏清晰, 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演绎出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的气质来。
演奏肖邦夜曲时的感情是最富有诗意、美伦美奂的。因为它的感觉是纤弱、浪漫而细致的, 聆听者可以深刻地沉浸在诗一样的意境之中, 抒情则是其音乐的主轴。如同夜空里绽放的烟火, 非齐发式的, 是一点一点依序宁静地升空, 再任其自由地绽放开来, 有艳丽玫瑰, 有静谧雏菊, 有的垂下珠圆玉润的葡萄, 有的则捻出一朵朵飞舞的蒲公英, 然后沿着各自发展的主题消逝在夜空中, 绚烂的景象只留在聆赏者的心中回荡。
总的来说, 演奏夜曲时头脑始终应该清醒, 它的每一个声音都是被听众“通过放大镜”接受的。这一点尤其涉及那些慢速弹奏的段落。更重要的是注意抒情作品阐释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自由速度。
三、几首最典型肖邦夜曲的演奏分析
在肖邦众多的夜曲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作品OP09.2的降E大调夜曲和作品OP55.2的降E大调夜曲。虽说这两首夜曲的调性相同, 都是降E大调, 但是在演奏风格上是不同的。前者是属于肖邦早期的夜曲作品, 在形式上更加接近约翰.菲尔德的夜曲。而后者属于肖邦较晚期的作品, 在形式上可以明显看出此时已经逐渐脱离了受菲尔德的影响, 他的创作风格在这个时期更趋成熟。
作品OP9.2降E大调夜曲, 作于1830年, 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 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 平易优美, 饱含诗意, 乐曲的结构为回旋曲式, 行板, 12/8拍。右手在装饰音中始终保持着华彩的咏唱, 左手是节奏相同的伴奏型, 自始至终保持同样的形态。在演奏中要突出右手的甜美旋律来, 左手可以含蓄一些, 演奏的听觉效果就是要平和安静, 因为它属于肖邦夜曲中典型的第一种类型, 最重要的是演奏中要把如诗如画的意境很好地诠释出来, 否则就不符合肖邦钢琴诗人的气质了。
在作品55号的降E大调夜曲里, 可以说是抒情的极致表现, 该作品完全摒除A-B-A型式的拘束, 却又没有如叙事曲般的长篇大论, 短短的六十七小节里犹如以平缓的语气诉说一则动人的爱情故事, 委婉与小小的涟漪交错对话, 最后仍是还给一池如止水轻颤的哀愁, 这是肖邦的天才表现, 在此曲里已不复见如意大利歌剧花腔似的装饰音, 即使有装饰音的音型出现, 也完全融入肖邦式的钢琴语汇之中了。此曲的最大特点是右手弹奏的是二声部的旋律, 第二声部似乎不时地若隐若现地与第一声部对话。正是在这两个声部的旋律演奏之间充分展示了肖邦的即兴天赋, 但是无疑也给演奏者们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演奏时旋律各声部之间的音色层次要拉开距离, 要充满空气, 一首曲子才有空间感。所以演奏者指间是否控制的能够恰好处是演奏成功此曲的关键所在。
作品OP15.2的这首升F大调夜曲, 是肖邦所创作的最优秀、最典型、旋律最优美的一首夜曲。速度为极慢板,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第一段柔和而抒情, 宽广如歌的旋律, 并富有秀丽的装饰音型。第二段是戏剧性的高潮, 由第一段安静抒情的气氛变成热情的狂流, 在演奏中要唤起跃跃欲试、积极行动的趋向来。在高潮中, 犹豫的复节奏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 尖锐的二度音调好象是绝望和痛苦的呼声。这一段的演奏情绪起伏要逐渐增大, 乐曲弹奏的速度也应加快。在如同流水荡动的五连音音型的衬托下, 中间部主题在上声部奏出轻声的咏叹, 表现出一种不安和希冀。在激动的中段后面, 再现第一部主题, 反其装饰性的旋律发展, 在宁静而充满了稀罕的演奏情绪中使音响渐趋平静。
作品OP48.1的这首C小调夜曲是属于肖邦夜曲中典型的第三种类型——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戏剧性作品。与前几首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悲剧性、英雄性与动人心弦的抒情性相结合, 音乐形象鲜明突出、对比强烈, 音乐的发展充满动力。C小调夜曲的三个段落是互成对比的。第一段是一支沁人肺腑的宣叙性旋律, 演奏时左手的伴奏部分节奏要求严整均匀, 加上深沉的八度低音进行, 就给这首哀痛抒情的独白带来了些严峻庄重的色彩。在第二、三段里, 可看到曲首的形象有了强烈的、戏剧性的发展。这也是肖邦较晚期的一首夜曲, 在感情上并不完全象前几首那样仅仅是丰富了内在的感情, 但是此曲也没有完全脱离了抒情的主轴。而是加进了些热情奔放的元素, 音调更富有语言表现力。
作品OP37的两首夜曲是肖邦在病中创作的, 演奏特点是缓慢沉重的, 但是依然不缺乏有纯净优美的旋律, 只是纯净优美的让人不敢直视。还有其它的比如作品OP32.2降A大调夜曲.OP62.1B大调夜曲.OP62.2E大调夜曲都是夜曲中的精髓, 在演奏中透出着肖邦与生举具来诗人一样的气质。
总之, 肖邦的夜曲充满了无法形容的魔力, 是有史以来最成功也最特别的钢琴作品之一。肖邦音乐中的梦幻感是意境浓密, 情致万繁, 万般迷人的。而最能让我们陶醉于这种诗一般梦境的, 就是他的夜曲。大体说来, 肖邦夜曲本身是极其完美的作品, 无论是优美的旋律, 还是高深莫测的情感, 都无疑能展示它巨大的魅力。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名句用以形容肖邦的夜曲可谓最为真切:“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闻。”只要音乐不死, 肖邦就会不朽。或者说, 只为肖邦的夜曲, 音乐便会不朽。
摘要:肖邦是十九世纪最具有天才的波兰钢琴演奏家、作曲家。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发表了21首夜曲, 且首首堪称旷古绝今之经典。本文在专家学者文献著作的引导下, 对其夜曲演奏风格特点以及技巧进行粗浅的分析, 希望可以为钢琴爱好者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肖邦夜曲,风格特点,演奏技巧
参考文献
[1]朱敬修.西方音乐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
[2]雷吉娜·斯门江卡.如何演奏肖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
7.花园小夜曲 篇七
迟信洲画完手稿出來,天已在不知不觉中转成了深蓝色。
他蹭了一手铅粉,要拐出走廊去洗,走到门口才发现公司门已然锁上了,人早已走光。他拧开门,静谧扑面而来,暮色之下,整栋写字楼像被沉默浸泡过一般。
他刚踱进盥洗室,就听闻一个女声在里问喋喋不休:“我也不知道是选白色那款还是黑色那款啊……你知道我们天秤很难做决定的嘛。”
这么晚了还有人没走——哦,没走的是个选择障碍症患者。迟信洲一边这样想,一边就要去按水龙头。
里间忽然又说:“先不说这个,我现在还在公司呢,门都关了,根本进不去啊,我包还在里面呢。都怪李会计那个老头,看司机不在就叫我送文件……”
迟信洲按水龙头的手顿住了,他似乎有点知道里面的是谁了。
“那么远!还在快下班的时候叫我去!我不来的时候他们都不送文件的吗?说什么传真机坏掉了,我看根本就是欺负我!三番五次这样,是不是当我傻——你知道啊,我就是很难拒绝别人啊!”
迟信洲想起下午的时候,他在办公室闭目养神,听到门外李会计用他那一贯的大嗓门喊:“小庄,你把这些送到青年路的建行去。”
迟信洲靠在椅背上,被这中气十足的一声喊得睡意全无,定了定神,端起杯子去茶水间泡咖啡,眼角瞥见一个穿及膝裙的背影拐出公司大门,李会计站在会计室,一脸自得地和同事说:“以后跑腿什么就叫她呀,反正她也没事做的啦。”
迟信洲在心里“呵呵”了一声,面无表情地穿过会计室,听到还有人隐隐约约地应和:“就是讲呀,文员么,还想做啥啦。”
庄宁宁,里面的是庄宁宁——迟信洲下了这个论断。他归国重返公司不久,对这位庄宁宁却素有耳闻。据说虽然话不多,倒是出了名的好脾气。
不过听起来,当事人似乎对自己的好脾气不是很满意的样子。迟信洲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缩回了自己按在水龙头上的手……
里面还在讲:“不过你放心,我有数的,他要是实在没完没了,我一定和他摊牌!什么东……”女声戛然而止。
场面确实蛮尴尬的——庄宁宁握着手机从里面出来,与洗手台边站着的人打了个照面,脸“蹭”一下就红了。迟信洲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偷听被抓包,还要摆出一副一无所知的样子朝对方颔首。
本来一切可以在彼此的心照不宣下结束,但庄宁宁走了两步忽然回过头来迟总,你有公司大门钥匙吗,我想进去拿东西。”
洗着手的迟信洲回过头来,“门开着。”
庄宁宁“噢”了一声,道过谢,走出盥洗室。
但迟信洲忽然觉得不太对……
他洗净手回到公司,在门口遇上拿了提包正要走的人,他叫住对方,“你知道加班后车费可以报销的吧?”
“嗯?”
“太晚了,打车回去吧。”
迟信洲回到办公室,打开母亲的微信,找到两个月前那条“大提琴总决赛选手合影”的朋友圈。放大看,握着季军奖杯的那个姑娘,气质平和,笑容甜美,容貌与方才盥洗室遇到的那一位百分百重合。
两个月前,迟母应邀去当大提琴比赛的评委,迟信洲跟着一起去。是在一个园林风格的剧场,他到得早了些,便在园子里四下参观,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竹笛声,他循着声音走到后院。
六七月的光景,什么枝叶都是碧绿的,人工湖里的荷花开得正盛,荷叶田田,覆得几乎瞧不见水面。空气里飘散的热气都像被这绿意驱散了。
一个穿白色长裙的姑娘正侧对着他立在树荫里,举着竹笛在吹一首《喜相逢》,迟信洲愣了一秒,还在想:今天不是大提琴比赛吗?姑娘已经放下笛子,闭眼深吸了一口气,做了个“握拳”的手势,信誓旦旦地自言自语:“庄宁宁,不要紧张!你是最棒的!”
迟信洲顿时了然,无声地笑起来,不着痕迹地退出了后院。
比赛的时候,迟信洲特地留心了她:季军,还算令人欣慰。
回忆起这些的迟信洲给母亲拨了个电话:“妈,你有朋友要招大提琴演奏吗?”
隔两天,庄宁宁又被李会计逮住,“庄宁宁,你去税务局把这个资料拿过来。”
庄宁宁有点想发作,但又觉得没有必要,一翻脸势必会毁了她云淡风轻的优雅,作为一个天秤座,她天生只适合安静地做一个美女子。所以只好微笑着应承对方。
结果刚出了公司门要坐电梯下去,忽然身后跟上来一个人,“我顺路!要不带你一程吧。”
庄宁宁回过头去,只见来人一脸淡然,她知道没必要拒绝,便笑着说:“那就谢谢迟总了。”
两个人并不太熟,除了最开始的寒暄后,一路无话,直到驶向税务局的那条街,迟信洲开了口:“一个专业的大提琴演奏者,做这些不会觉得大材小用吗?”
庄宁宁一脸震惊地望向他。
迟信洲解释,“我看过你的比赛,很棒。”
庄宁宁松了一口气,据实以告,“那也没办法啊,考不上管弦乐团嘛,难道要去西餐厅拉琴?”
“也就是说……”迟信洲笑了一声,“你其实心里很抗拒现在的工作?”
“迟总,你这样问我,我很难说真话啊……”
迟信洲失笑,在税务局前停稳车,“我有个朋友,是音乐制作人,缺一个大提琴手,要去试试吗?”
庄宁宁愣住了,“我、我考虑一下。”夺门而出,边走还边想:他的意思是说我不适合现在这个工作吗?
迟信洲望着她的背影,忽然很想问自己:到底是为什么,他总希望这姑娘过上更有意义、更值得欢喜的生活。
双休一过,迟信洲便追去庄宁宁办公室,“上次的事,你考虑好没有?”
“我还在想……”
“不用想了。”
“嗯?”
“我知道你是个天秤座的选择障碍症患者,所以我帮你决定。你明天下午请个假,三点的时候带上琴,去见一见他。”迟信洲把一张名片轻压在桌上,“这是地址。”
这临门一脚治好了庄宁宁的选择障碍症,她认真朝迟信洲道谢。
“不客气,”迟信洲揶揄她,“如果紧张的话,记得带上笛子先吹一曲《喜相逢》。”
懵掉的庄宁宁满脸写着:Excuse me?
晚间正要下班时,迟信洲接到庄宁宁的短信,“迟总,我可能要辞职了!”附上一个偷笑的表情。
迟信洲由衷祝福,“恭喜。”
“你还没吃饭吧?此时此刻,特别想请你。”
“接受邀请。”
庄宁宁看上去状态很好,笑容比以往多不少。
吃完饭散步经过公园时,她天秤座的自恋发作,“迟总,很快我这个人才就要去别的地方发光发热了。说真的,我以前从没见过像你这种挖自己墙角的领导。”
迟信洲失笑,“我这是送神。”但他很快正色起来,“你放松很多,这是追求理想的意义,也是我挖自己墙角的意义。”
“迟总你很懂‘理想’这东西嘛!”庄宁宁拐进公园,找了张椅子,“我们坐会儿吧。”
“以前不懂,不知道为什么要夜以继日那么辛苦地做事,后来有了成果,一下子就全都明白了。”迟信洲沉默了一下,忽然笑起来,“你知道吗,这个公园……”
“我知道,”庄宁宁打断他,“这个公园是你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成果。”她笑得揶揄,一口小白牙露着,是平素少见的模样。
这回懵掉的是迟信洲,但他随即释然,“哟,还上公司网站看我资料了啊。”
庄宁宁笑眯眯地摇头,“这公园是我父亲承建的,他夸你是很棒的设计师。我在开工典礼那天还跟你合过影,记得吗?”
迟信洲敛起笑,回头将信将疑地看了她一眼。
庄宁宁没得到回应,便抿着嘴努力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默默从包里摸出一小袋奶糖,拆开递给迟信洲,“我们坐一会儿,吃完再走好不好?”
迟信洲接过来,笑意从心里泛上来,流遍四肢百骸,“就没有能吃久一点的硬糖吗?”
8.窗外响起小夜曲 篇八
“灰灰,你拉出的曲子是那样的优美动听,你可真是一个小提琴天使啊!”老槐树爷爷捋着胡子说。灰灰高兴地问:“槐树爷爷,您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
“太好了!”灰灰眨巴着眼睛说,“可是,我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小提琴天使呢?”
槐树爷爷慢悠悠地说:“如果你能学会拉那首名叫《天使之乐》的小夜益,就能成为真正的小提琴天使。”
“在哪里能够学到《天使之乐》呢?”灰灰急切地问。
老槐树爷爷说:“孩子,这可得靠你自己去寻找了。”
为了学会那首《天使之乐》,灰灰背着小提琴上路了。他走呀走,看见一位老奶奶在一棵桂花树下拉小提琴,那乐曲是那样的柔美、动听。
“老奶奶,您拉的是什么曲子呀?”灰灰问。
“《快乐小夜曲》,它能给世界带来快乐。”老奶奶说。
“可是,我要学的是《天使之乐》呀!”灰灰小声嘀咕着。
老奶奶微笑着不说话,仍旧让柔美的曲子顺着她的琴弦流出。 “啊!多么柔美的小夜曲呀,让我也学一学,给世界带来快乐吧!”灰灰就开始向老奶奶学习拉这首《快乐小夜曲》。
夜,静悄悄的。桂花树下,灰灰沉浸在自己拉出的小夜曲中……小松鼠从树洞里出来了,小蚂蚁从窝里出来了,小青蛙从池塘里游上了岸……大伙儿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听着……
灰灰学会了拉《快乐小夜曲》,就告别了老奶奶,又踏上了学习《天使之乐》的道路。
窗天盛开紫丁香啊,
像点点愁绪映在我的心上。
这坎坷曲折的生活啊,
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在山泉边上的那棵银杏树旁,有一座树皮小屋。小屋里住着一位杏儿姑娘,她的歌声里透出了淡淡的忧伤。
“我可以用《快乐小夜曲》驱散她心灵的阴影和忧伤啊!”灰灰停住了脚步,“可是,这不就耽搁我去学习《天使之乐》了吗?”
最后,灰灰还是决定留下来,用《快乐小夜曲》陪伴忧伤的杏儿,姑娘。
当黑夜为大地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一曲柔美而动听的《快乐小夜曲》,透过树皮小屋那层薄薄的窗纱,飞进了杏儿姑娘的心里……
“哦,多么动听的乐曲呀!”杏儿姑娘来到窗前,看到了窗外拉小提琴的灰灰。
杏儿姑娘非常喜欢这支《快乐小夜曲》。白天,灰灰就给杏儿姑娘讲神奇的故事;晚上,灰灰就为杏儿姑娘拉响小提琴。
这如花的生命啊,
是多么的美丽。
窗外的世界啊,
是多么的美好……
9.舒伯特《小夜曲》浅析 篇九
舒伯特(德語: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奥地利作曲家,生于1797年,1828年在维也纳逝世,跨越于西方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舒伯特幼年时生活很贫苦,但他很小便显现音乐天赋和才华,十一岁时舒伯特进入康维特皇家音乐学院接受正规学习和训练。在音乐学院,舒伯特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创作天赋,此后他一直从事作曲,尽管他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靠朋友接济,他仍然没有停止过作曲。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时而热情,时而忧郁,极具乡土民族风格特点,他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他的旋律传神,伴奏色彩丰富。他的作品中曲调和声自然清新,调性复杂多变,器乐和交响乐抒情,独特,多采用古典曲式, 又能表现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他擅于运用和声色彩体现自然和人文,使用音乐技巧表达各种人物形象和心理。舒伯特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父,他喜欢为诗歌谱曲,擅于将诗歌和音乐柔和搭配在一起,使得诗歌更加传神,传情。他尤为喜欢歌德的诗歌,他为歌德的七十多首诗歌谱曲,这些艺术歌曲旋律别具风格,自然流畅,富有感情色彩,堪称为杰作。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一千多部作品,其中包含歌剧、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奏鸣曲、室内乐、宗教歌曲、合唱曲和其他作品,其中艺术歌曲多达600多首。舒伯特继承了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他的作品影响了浪漫主义音乐,他与贝多芬同为德语国家音乐界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小夜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是夜晚男青年对自己的爱人所唱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在欧洲国家广为传唱深受欢迎,风格细腻,抒情,婉转,悠扬,叙述感情为主,伴奏乐器多使用吉他和曼陀林。很多作曲家都写过小夜曲,但舒伯特这首流传更广,许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有演唱,到今天仍可在各种高雅的音乐会和各种珍藏的磁带,录音资料中听到。舒伯特《小夜曲》是在舒伯特死后由哈斯林整理出来的舒伯特作品,以“天鹅之歌”命名出版,共有十四首,这是第四首,曲子是以爱情为题材的独唱艺术歌曲,歌词选自德国诗人雷布斯塔布的诗歌,是舒伯特经典作品之一,被改编为多种器乐演奏。曲子具有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温馨,安静,大小调合理转换,舒缓,唯美,表达了真挚,深情的爱情,寄托他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对现实的失望,内心的孤独。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而忧伤,与诗词紧密结合,很能打动听众的心声引起共鸣,旋律线的起伏带动情绪和情感, 考验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该曲是二部曲式, 第一段明朗,舒缓,轻柔,三连音加大附点的反复使用,和变化音使得曲子更为细腻, 悠扬,有种随晚风飘荡的感觉。这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句d和声小调,旋律向下,起伏不大,第二句曲式往前推进,与第一乐句相似,描写了等待爱人,期待爱情的甜蜜心情。第三、四句的装饰音表现了一种情绪的波动,爱情即将到来的颤动,微妙。其中,第三乐句旋律开始起伏,第四乐句调性转变,转为D大调,重复前面的旋律。第二段旋律达到全曲的高潮,情绪更为激动和焦虑,旋律起伏过后落在主音4拍,似乎表达对爱情的呼唤和憧憬。曲子和歌词结合完美“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深情、忧郁,适合男女声演唱,无论男声还是女声都可以唱出这种深深的思念和情感, “深夜”,“月光小树林”,“树梢”等词语是对环境的描写,如此静谧和深思引人遐想。接着,有8小节的间奏,间奏巧妙地以一种回应曲子的方式出现,既是思索和恳求的进一步加深,又是对下一段落的连接。第二段渐渐宽阔,情绪激动,似乎带来了爱人的回应,最终“感动温柔的心”,“带来幸福爱情”。整首歌曲大意:“我的歌声穿过深夜, 向你轻轻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皎洁月光照耀大地,树梢在耳语,树梢在耳语。没有人来打扰我们,亲爱的,别顾虑,亲爱的别顾虑!你可听见夜莺歌唱?她在向你恳请,她要用那甜蜜的歌声诉说我的爱情。她能懂得我的期望,爱的苦衷,爱的苦衷,用那银铃般的声音感动温柔的心,感动温柔的心。歌声也会使你感动, 来吧,亲爱的!愿你倾听我的歌声,带来幸福爱情,带来幸福爱情,幸福爱情!”
10.写给艾利丝的夜曲 篇十
就在那时候,艾利丝看见了夜游的自己。她在一部书的第三自然段的倒数第五行,找到我的语言:艾利丝,当她厌倦了,就像音乐似的打开一扇门,游走在于灼热中流逸着一股冷风的夜空下,在找可以喝酒的地方。
好多年前,我在街边碰见一位著名的胖子,我们交换了广告学的暗号(“创意你的生意”),嘿嘿一笑。他是一个写手,正在等被他第一眼瞄上的瘦子,我恰好是,于是他给我一个机会,在他的书中安插我给心爱者的语言。这个人可以是我自己,可以是别人,我选了艾利丝。我想到这位神秘的女性需要一次魂不守舍的夜游,从堆满冷气的房间出来,思绪混乱,脸色白得楚楚动人,走过津泰路,拐入仙塔街,再拐入城守前路,突然停了下来。这条改造过的老街让她感到陌生,但她没有太多的迟疑,她需要一杯润唇的液体。
在胖子的书中我加进了此后的叙述:艾利丝见到一家叫“夜曲”的酒吧,它的门面颇有特色,三角型的门和两扇窗户,形似竖立的游艇的头部,“昏迷的灯火中透着幽蓝的色彩”;它的两层结构有点逼仄,它的包厢以及品味,让艾利丝的心情放轻松。但是,艾利丝并未进入这家酒吧。
如果你问酒吧的女经营者:为什么在津泰路的“腰际”的“肚脐眼”处开酒吧,你可以听她娓娓道来,为了感觉,也可以是“创意我的其他生意”,比如茶叶和广告上的经营,还可以说是“许多人知道如何享乐,却不知道自己从何时起已不再向别人提供欢乐”,而我们想起来了,想起来就去做:为他人提供欢乐。
但我知道他们绝无想到,一个叫艾利丝的女性,在她尚未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之前,自一部书中出走,第一次歇脚的地方即“夜曲”吧,可惜,她还只能站在门口,或从那里经过,欣赏着那颇具匠心的门面,等待一个奇迹。
当我想起艾利丝的时候,这一趟的夜游已近尾声。我还在东街口急急赶路,途中向胖子发去短信:在你的书里我爱上了一个叫艾利丝的女性,她有着凡是瘦巴巴者皆垂涎之丰腴,天性善良,偶尔会迷迷糊糊招人疼,我对她说,为了能做到像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喜欢的“绕到桌子对面”审视自己,我把自己安插进这本无名之书,看自己如何睡觉和恋爱,发怔和赶路,那时间的魔镜,让我总以为自己离艾利丝越来越近,却始终有一段距离(胖子未回,胖子失踪。)
11.灶房里的小夜曲 篇十一
我怕惊醒爱人,蹑手蹑脚步出卧室,朝着灶马蟋鸣叫的方向。窗外的月光,映照在地砖上,能够清楚看见户外高大挺拔的水杉在秋风中摇曳的树影。唧唧——唧,唧唧——唧。孤独而单调的鸣叫,它是在怀乡恋土,还是在呼唤亲人,还是在告别秋风?我一边倾听,一边思想:它是怎么跑到我的廚房里来的呢?难道它的翅膀能够飞越几百里地?我突然想起,前不久母亲进城带来了一捆稻草,这是爱人要她带的,准备冬天做豆腐乳用的。也许它就是跟着这捆稻草悄然到了我的家里,一个充满怪异而陌生的地方。
我坐在月光下,透过宽阔的玻璃望着婆娑的树影,耳畔回响着孤独而单调的鸣叫。我的思绪又回到30年前的家乡麒麟畈。老屋的东朵是破旧的灶房,沙土夯筑的土墙,一半坍塌,用编辑的巴茅草遮风挡雨。每到夜晚,那些长居灶房的灶马蟋便放开歌喉,伴着月色或者风声,奏起美妙的小夜曲,使得清贫而朴素的夜晚变得诗意盎然。
我家的灶马蟋不同于野外的蟋蟀,它比较粗壮有力,形象却似弓腰驼背的老人,翅膀短促,触须根长,跃跳跃时,后足用力,反弹身体,蹦得老远,最值得跳远远动员好好学习。白天,它们隐匿在灶房的缝隙中,到了夜间便倾巢出动,趋光趋暖。特别是春夏之交的夜晚,灶马蟀摩拳擦掌,兴高采烈,发出唧唧——唧唧的声音,响成一片。到了秋天,它们的鸣叫变得嘹亮、清脆,透明度很高。童年的我,几乎每个夜晚都是在灶马蟋的小夜曲下酣然入睡的。
印象最深的是,暮秋之后,我家每晚要在铁锅里烘烤锅巴。因为热锅暖灶的,灶马蟋一起飞到灶台上,更有甚者,蹄到热锅巴里。当我把锅盖一掀起,它们便四处逃蹿。小时候得过疳疾,喜欢吃香物。母亲让我到灶房里捕灶马蟋,烤着吃。每次进灶房,我都蹑手蹑脚靠近灶台,生怕惊扰了它们,然后一去不复返。我用事先准备好的抹布将锅盖的缝隙盖严实。亮灯之后,慢慢地挪动木锅盖,等灶马蟀刚刚蹿出来,就将其捕获。我左右手各执一个,来到堂厅。持其后足,将灶马放到煤油灯的火焰上烤炙,并不断地翻转。起初听见火烤时的吱吱声音,看见灶马蟀的触须在火焰中萎缩、碳化,直到馨香飘逸才从火中取出,轻轻地在衣服上蹭几下,再冷却,便放到嘴里咀嚼,其味决不亚于油炸山雀。
我的嘴在蠕动,突然发出声响,灶房里孤独而单调的鸣叫戛然而止。等了好长时间,仍然不闻其鸣,我轻轻地掌嘴,怨恨自己不该怀念童年的残忍。但我没有离开灶房,依旧静静地坐在月光下等待。大约十多分钟过去了,孤独而单调的鸣叫,又开始了。只是单调有了些许不易觉察的变化,唧——唧唧,唧唧——唧……似乎有点紊乱,也许是刚才受到惊吓的缘故。
我想准确判断这只来自家乡老屋的灶马蟋,究竟藏身何处?是冰箱的旮旯里,还是地柜的缝隙中?我悄无声息地蹲下身子,挪动步伐,转动身体,调整耳朵的方向——奇是奇了怪了?怎么感觉它在跟我捉迷藏,一会儿在冰箱旮旯里,一会儿在地柜里,一会儿又在水柜里,一会儿又跑到米瓮里……它的鸣叫已经不再有淡淡的忧伤,而充盈着欢快和喜悦。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月光映照的水杉下面也有了呼应,这里是唧唧——唧,那是矍矍——矍,仿佛一问一答。也许它们早已在进行交流了,要不然,刚才我怎么感觉灶马蟋的鸣叫充满着欢快呢?可它们只能邂逅,遥相呼应,而不能相逢如故知。
今年的中秋夜,非常特别,因为有了来自老家的灶马蟋,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秋夜曲诗歌】推荐阅读:
夜曲初一作文350字10-15
四年级小夜曲教学设计09-28
英语诗歌朗诵著名诗歌08-14
写母亲的诗歌现代诗歌06-29
从诗歌语言读懂诗歌08-16
带着宽容的自由诗歌和诗歌赏识07-27
建党90周年诗歌 建党90周年诗歌朗诵07-30
六一儿童节诗歌简短的诗歌08-22
感恩母亲节诗歌,赞美母亲的诗歌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