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浅谈

2024-10-18

质量管理体系浅谈(共8篇)

1.质量管理体系浅谈 篇一

浅谈质量管理

对质量的影响因素繁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质量变异,而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工程项目建设,一直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质量管理工作已被越来越重视,然而近几年也有质量事故的案例发生,令人感到悚目心惊,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其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环境的安全。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对我们每一位在公路作战前线的作战人员来说,是迫在眉捷,刻不容缓的。

由于公路工程项目为线形工程,其线形长,地形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公路等级不同,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不一样。因此,对质量的影响因素繁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质量变异,而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下面就几年来我参与工程管理与工程质量管理做法谈一下体会,如何做好公路工程质量管理,预防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格实行招标投标制

作为业主,应严格实行招投标制,通过招投标,选择符合工程施工条件的承包商,杜绝搞暗箱操作、搞权钱交易,业主和承包商沟通一气,共同贪坑国家集体的财产。

第二、严格实行建设监理制。

建设监理制是除业主和承包商以外的第三方,按建设程序,对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在技术、经济方面,实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的制度。我国的监理制度近几年逐渐走向成熟。但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监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增加监理人员人数,对承包商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点,实行全面的质量监理。严格实行监理员旁站制度。

第三、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在一个项目施工中,成立一个以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为领导的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质量试验员、现场施工负责人、各作业队及班组。由项目总工招集小组成员对施工蓝图进行会审、复核。对关键部位要进行设计校核,由项目总工进行质量和安全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要严格遵守监理程序等有关建设程序。加大承包商的管理力度不要让民工自行施工,自行质量管理,消除或杜绝质量事故发生的隐患。项目经理部要制定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主要职责,明确分工,有分有合。编制项目奖罚条例,质量事故发生,要查明原因,该谁负责就谁负责,该进行何种处罚就进行何种处罚。决不枯息迁就。

第四、加强现场质量管理。

预防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已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由于公路施工项目质量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等特点。所以,在一个施工项目中,发生质量事故是在所难免的。究其事发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违背建设程序,未查明真正地质情况,对软弱地基未做好处理,设计计算出错,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施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自然条件影响等。就其诸多所因,又以施工和管理所造成的为最多,其具体表现为: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未进行图纸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知识,施工蛮干;施工管理混乱,施工方案不同,不重视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等等。

质量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质量小组进行调查、分析、处理。由于事故的诱发原因的多样性,所发生的质量事故亦呈多样性,主要还是表现为:建筑结构物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不均匀沉降、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

第五、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工程质量检测手段

为了搞好质量管理,我们从组织、人员、制度三个方面抓起,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设总工,负责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和质量工作,下设测量、试验、质量检查三个班组,具体负责本项目质量控制、检查和验收工作。各类人员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还从质量制度上给予保证,严格执行项目《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制度》、《路基路面施工细则》、《创精品工程实施方案》、《提高路面工程质量的若干措施》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体系,对整体质量实行全方位的控制。

在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质量检测手段,主要做法是: 1.开工前,依据《招标文件》和《修订规范》制订了详细的操作细则,明确各施工工序、各项技术指标的允许误差、检测频率和方法。

2.制定了工序间的交接验收办法和奖惩措施。对每一道工序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处理,合格后方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与检测。所有原材料进场前一律经过取样检验,进料过程中随时抽检,所进场的材料严格分类堆放,并备有苫布覆盖。4.加强对施工工艺操作过程的控制与检测。5.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质量水准。第六、注重质量动态宣传。

2.质量管理体系浅谈 篇二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企业面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更严峻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 满足客户需求。质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建立完善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1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构成与现状

1.1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概念与内涵分析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在社会全面推动下, 企业所有部门、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均以产品质量为核心, 将管理技术、专业技术等诸多技术有机集合在一起, 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科学合理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它需要集中控制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质量影响因素, 要求企业员工进行优质工作, 在合理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基础上, 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质量管理, 要求企业全员参与, 优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改善企业文化氛围, 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工作意识与责任意识, 提高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 实现经济利润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

1.2 全面质量管理构成因素分析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发展阶段四个阶段。随着企业发展, 其全面质量管理不断趋于成熟, 管理构成因素也趋于完善, 理论覆盖范围也逐步扩大, 不再局限于质量领域。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企业团队共同参与, 进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氛围, 重视企业客户的需求, 不断改进企业服务与产品质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由人员、技术、结构与变革推动者四个要素组成。只有具备这四个要素, 才能进行全面正确的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才能正确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

1.3 我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现状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进入我国。国内部分企业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企业缺乏完善、全面的全面质量管理认知, 对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等原因导致我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比较常见的现象如下:企业员工并未全员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中, 认为质量管理与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相关, 与其他部门没有任何关系, 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处于孤立状态;企业注重进行内部质量管理, 忽略外在结果, 未能以企业客户需求、市场需求作为质量管理目标, 导致质量管理覆盖范围不全, 存在偏差, 不能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2 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2.1 全员参与

与传统质量管理模式不同的是,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全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中。管理活动需要领导层制定完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也需要企业普通员工对质量管理的支持。通过领导层与一线员工共同努力, 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尊重员工地位与价值, 倾听员工心声, 允许员工对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出自己的意见, 激发员工的企业荣誉感与归属感。全员参与也利于不断改进企业工作质量管理核心机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2.2 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管理强调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范围。企业需要实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内部控制方法, 覆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 考虑产品整个生产工艺流程, 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同时, 兼顾满足客户所有需求。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过程包括产品价值创造过程、支持过程、管理过程等。企业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实施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企业对体系确定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 实时监测各环节质量管理实施动态,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同时, 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质量管理策略。

2.3完善全面管理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基础是质量管理, 在质量管理基础上, 扩展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管理, 扩展企业质量管理的覆盖范围。企业提倡提高产品质量之时, 还需要保证产品或企业服务质量能够满足相关标准。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 确保管理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3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3.1 明确全面质量管理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需要覆盖企业产品市场投标、设计研发、生产、检验、销售与售后服务所有生产经营环节, 明确全面质量管理范围。以产品质量控制为例, 将质量控制过程分成设计开发、采购、生产与销售四个环节。首先, 需要做好产品研发设计, 设计研发部门需要做好设计策划工作, 做好设计评审工作, 认真做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其次, 要求采购部门认真选择供应商提供质量合格的原材料, 确定原材料供货时间等信息, 并做好信息记录;再者, 加强产品生产过程控制, 设立产品巡检人员, 预防产品出现问题;最后, 做好产品售后服务, 延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

3.2 深化质量管理认知

深化质量管理认知, 要求企业每一位员工都了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了解其作用价值, 能够根据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要求,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承担自身工作责任。质量管理认知是珍贵的精神资源, 要坚持将质量管理认知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 贯穿于企业生产活动所有环节。

3.3 明确质量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管理体系建设与管理活动的指导标杆。首先要推行以目标管理为主的管理建设。企业制定质量管理总目标, 并将总目标细化到各职能部门, 明确各职能部门质量目标分解。其次要结合企业发展趋势, 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目标, 培养特色质量文化。再次要对企业总质量目标实施监控, 避免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重复、遗漏等现象, 确保企业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3.4 建立质量管理责任机制

企业质量管理总目标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努力, 所以建立质量管理责任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明确企业各层次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职责, 利于统一企业相关组织活动与质量管理, 提高管理质量;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要注重激发员工积极创造性;最后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增强员工质量责任意识。

3.5 做好相关组织协调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不是单个部门的事情, 也不是单独几个人的事情。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 深化质量管理认知同时需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结合企业各部门工作状态, 不断调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确保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与保障。

4 结束语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动态质量管理措施。明确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要求, 要求企业所有员工均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中, 将质量管理活动范围扩大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环节, 不断完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构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企业明确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范围, 深化质量管理认知, 转变传统质量管理思想, 以质量管理目标为核心, 实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鹏, 杨璇.基于环境成本控制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J].企业研究, 2012 (2) .

[2]郭晓彬.深化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6) .

3.浅谈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篇三

关键词工程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步骤;结构形式

中国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2—0100—01

工程质量管理,重要的是过程管理,而过程管理离不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执行。优质工程来自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之基础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搞好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应重视编制步骤与文件的结构。

1建立组织机构

选定人员成立专门的工程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小组。组织机构应由组织最高管理者亲自领导,因为体系文件是整个组织的重要管理手段和措施的根本性文件,对组织在质量管理上的目标、方针、机构设置和责、权、利等重大问题都有很大的影响。管理者代表应负责日常具体的组织领导,质管部门为负责体系编制的主管职能部门。为加强领导,管理者代表或质管部门领导应成为体系文件编制小组的组长,成员数量可由组织规模大小来确定,大中型组织最好建立以质管部门为主,由各中层部门领导参加的文件编制小组,采取上下结合、分工合作的方式,文件应该由参与过程和活动的人员制定,对小型组织,本身规模很小、中层干部兼职很多,可以选择几个熟悉业务文字能力强的人员组成。确保体系文件编制成员的素质是提高体系文件质量的根本要素。

2加强培训

在编写体系文件之前,必须进行高质量的培训。使所有人员都能熟悉和理解质量标准依据。培训可组织多种形式,目的是让组织内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重点掌握以下内容:ISO 9000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即质量管理八项原则;IS09000-2000、ISO 9001-2000标准的内容要求;过程方法的应用;如何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策划。体系文件的内容、要求及编制方法。以过程为基础,从过程方法人手,去识别过程、策划过程,从而去编制所需要的文件。搞好培训是建立体系文件的重要基础。

3制定体系文件编制的总体安排

应制定一份对体系文件编制工作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的计划纲要,具体规定:如何成立编制小组、培训、进行体系策划;如何确定体系结构方案、制定体系文件目录和编制实施计划;体系文件的编制、修改、审核、批准、发布实施、完善改进等。应按上述程序制定进度安排和要求。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策划2000版标准强调采用以过程方法来管理组织,用过程方法来建立、实施、保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采取过程反应和过程控制措施必须依赖体系文件来实施,因此体系文件必须要以过程为基础,以过程为体系文件制定的依据和程序基础,其基本结构建立在体系的过程模式基础之上,过程模式确定了,体系文件的结构也就固定了。 通过对过程的识别、分析,可以确定所需要反映和控制的指标,从而确定所需要的文件和记录种类和内容,文件和记录既要反应过程的要求又要达到能对过程实施控制,为此要编制体系文件首先应对过程及其体系进行策划。体系过程的策划应在质管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由各职能部门进行,主要是按标准要求来识别分析本部门的过程,提出体系文件和记录的需求。按2000版ISO 9001标准要求体系由四大板块过程组成。主要体现组织的行政机构结构图,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图及各职能部门的质量职责分配表(简称二图一表),这是体系策划的一个结果,也是编制体系文件的前提。然后进一步来核实各职能部门有关过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此时各职能部门应进行按分工的内容,找出本部门相对ISO9001标准的差距和问题,确定过程所需的体系文件和记录的目录,经质管部门汇总讨论分析论证,最后确定组织。需要制定哪些体系文件和记录表格。

4制定体系文件的编制计划

在上述策划分析基础上,编写小组要研究提出组织体系文件的结构形式,根据ISO9001—2000标准体系文件简练、实用、准确的要求,确定除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外,应制定哪些程序文件和质量作业文件及质量记录。确定体系文件、记录总目录清单后应制定一份《体系文件编制计划表》,以体系文件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具体规定,包括:确定过程文件名称、编制责任部门、责任人、起草人、统稿人(或审核人)及编制进度。上述计划应经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批准由质管部门组织实施,由文件编写小组成员作为起草人进行起草,各职能部门中层领导干部参与起草,并作为各职能部门文件起草的责任人。对于小型组织,则可直接由质管部门负责起草的有关工作,但要注意听取各部门意见和要求,加强协调配合。为了统一体系文件的格式和编写要求,必要时可制定一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号编写规则》统一作出规定和要求。

5体系文件的起草

首先要清理原有文件。通过对质量体系过程的策划,按计划要求进行编制工作。起草可分为两大阶段进行,首先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然后再制定相应质量作业文件和有关记录表格。但为了有利于体系文件的编制,首先要把为起草体系文件具有综合性、指导性的文件先制定并确定下来,如纳入质量手册的《组织行政机构图》、《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图》、《各职能部门质量职能分配表》,作为第三层次d)文件的《各职能部门及有关人员质量职责规定》(即岗位责任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号、编写导则》。考虑到2000版标准过程方法的使用,为了有利于实施体系过程的策划,也可以制定一份《采用过程方法的有关规定》文件,为全面开展文件起草作好准备。可以先制定体系文件初稿,经讨论协调修改后提出征求意见稿,在广泛征求各职能部¨意见基础上形成报审编,这一过程可能要反复2~3次,形成报批稿提交组织审核批准。编制体系文件是一个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是贯标认准:作过程中的难点,组织应把这一过程作为培养锻炼熟悉标准的骨干队伍的机会,从中学习提高。有的组织为了少走弯路加快贯标认证的步伐,邀请咨询机构进行指导,这是—个有效的途径,但必须防止在咨询过程文件起草中包办代替,作为咨询机构主要是帮助组织理解标准,指导如何编制体系文件,要立足于为组织培养一支过得硬的贯标认证骨干队伍,组织的贯标认证队伍要从具体的工作中去锻炼成长。

6体系文件的审核批准

当完成体系文件报批稿时,文件应进行审核,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管理性的作业文件,必要时应进行文件的会签,再作一次协调和审查,可使用文件会签批准表。在会签基础上,上述管理性文件均应经过管理者代表审核,质量手册应报请最高管理者批准,程序文件和质量作业文件可由管理者代表批准(有的小型组织必要时均可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在文件会签批准表上签字,最高管理者应在质量手册批准页上签字。作为第三层次d)文件,可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按级实施审批。质量作业技术性文件按技术性文件审批规定执行。文件批准后,实施前应由质管部门统一进行编号,由文件分管部门分发,并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培训。

7体系文件的改进和完善

体系文件的编制同样应实施PDCA动态循环,应在不断修改、补充中得到完善,在体系运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文件修改应按有关规定程序执行。

4.质量管理体系浅谈 篇四

这里的“有效”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20xx《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80个成员国和19个国际或地方组织的专家,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在我国,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得到改善。换句话讲,这类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简单归纳以下几个方面:缺乏质量理念支持;缺乏监督考核制度支持;企业的执行力度低。现分别对以上三点进行如下分析和探讨: 1.质量理念树立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相信企业管理者都有非常的认知度。关键是,有的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通过策划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的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将顾客的需求错误理解;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指导具体工作并达到工作目标。影响质量理念的树立有几个关键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和保证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一是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是决定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发展取决于领导,如领导层有远见卓识,志在谋求长远发展必然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这就是引入iso9001标准前提所在。领导有这样的理念必然要在企业营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化员工质量意识的氛围,就会用心动脑去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就会去策划企业运作过程的细节管理。所以企业领导的观念、意识、作用是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当然可以通过制定企业文件、质量方针,并不断地给员工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质量理念。二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在做任何工作时,都要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树立工作就是为客户服务的质量理念。这里的客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外部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代理商、销售商等;在企业内部,根据工作流程的划分,上下道工序间、前后流程间、部门间也应是客户关系。但要树立这种质量理念,不是朝夕之间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努力。企业质量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战略的构建,提高各层次人员的质量意识、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对员工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员工从单纯过程完成提高到过程质量的完成;员工在企业文化指导下,从职业人转化为企业人;员工要树立和坚守公司的质量方针。2.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考核体制 一个完善的监督考核体制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良好的运行。目前诸多成功的企业普遍采用“目标管理”手段,并将目标管理与监督考核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将企业的方针目标逐层分解(从部门、科室、车间和班组到个人)并建立监督考核体制。部门的质量目标应依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本部门业务的特点来确定部门质量目标项目,目标值应依据历史业绩、公司质量目标值,结合目前经营、技术、生产等现状综合确定。考核体制要充分体现出部门、科室、车间、班组、个人在工作方面的效率以及能力而建立激励机制,这样可以激起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员工日常工作的潜力,以促进个人与公司的共同发展。建立基于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尤其是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去考量的考核激励机制,努力对员工的工作业绩给予准确、恰当的评判,以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认同度。同时,要建立监督制度,任何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进行监督就不能成为最好的制度,而监督目的应是协调和完善制度的执行。

5.浅谈我国药品质量管理 篇五

摘要:日前,台湾饮料添加塑化剂引发的**,已经逐渐演变为重大的食品药品安全危机。塑化剂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作用于人体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随着相关部门的调查进展,有毒塑化剂的波及面之大:胃药、儿童感冒药水、维生素片等产品含有“塑化剂”。从而对我国的药品质量管理也给予了重大的一击,让我们不得不对我国的药品质量管理进行一番思考。

关键字:塑化剂、药品质量管理、药典、管理监督体系、健康经济、发展 正文:

正如北京大学免疫学系博士王月丹所说,“塑化剂最被滥用的应该是药品生产企业。”包括钙片、某些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使用最多。在制药工业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主要在片剂、小丸、颗粒等薄膜包衣中用作增塑剂。作辅料时,限量使用可无毒无刺激,而大量食用时,可产生麻醉作用并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一些动物试验表明,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可能致畸。

事实上,2010年颁布的新版《药典》中,在药用辅料目录中明确将“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列为可用的药用辅料。但在条目中仅指出该物质类别属于药用辅料、增塑剂和包衣材料等,并没有剂量、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或提示。就上海医工院一名专家曾告诉记者,多年来医药行业对药用辅料的管控比较松,不具备严格的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和限制。尽管新版《药典》允许,而且对其毒性还没做完整的安全检测。

长期以来,随着医药市场的改革开放、多渠道采购供应,我国的药品食品问题频出不断,许多的不法分子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效应而对国家法律法规视若无睹,掺假货、卖假药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违反了食品药品市场秩序,阻碍了食品药品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屡禁不止的社会氛围下,针对于我国的药品质量管理上,显然存在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所谓的药品质量管理(QM),指对达到质量所必需的全部职能与活动的管理,包括制定药品质量管理政策、组建药品质量管理部门、培训人员、对各项管理职能与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并加以实施等。在一批药品进入市场从生产检测到市面药品监测等等方面,药品的质量优劣在道道质量监测关卡下总是能够进行筛选的,而且,在药物成分的性质上的掌握

也是药品监测工作人员应该配备的专业常识。然而现今非法药品或者毒性药品在市场广泛传播,对于国家药品检验监测部门,都具有一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我国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中多存在的问题有:药品生产管理法规体系存在立法空白;在执法过程中管理相对人常出现的无证生产药品、生产假药劣药、药品生产质量违法等问题;在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常出现的滥用自由裁量权、监管不力、案外人权利干扰等问题;药品监督管理的人力、资源投入不足,未形成全国性的药品监督网络。

首先,针对于药品的真假问题,主要在于众多非法商家及企业在无证下经营药品生产、销售,为谋取暴利而不择手段。对此,不仅仅只是工商部门对市场监控的不称职,而且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必定没有做好对药品市场的监督工作,往往一些这样的疏忽漏洞都会对人民的身心健康等问题造成一定的损伤,也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作,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对药品销售市场的管理,严格规范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杜绝无证生产、经营行为,严禁非法盗卖假药等现象,因此,对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的合法性以及对市面药品的有效性监控必须加强。

其次,对于药品的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主要在于检验部门的检测能力。药品流通市场前,对药物的成分以及杂质、以及各成分如辅料以及赋形剂的含量是否达标等问题都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检测,除此之外,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都是应该特别值得注意的。食品药品中对其他剂型试剂的不正当用量或者不适合用量都将是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对此,管理部门可以选择适当的统计学管理方法,对药品实行合理抽样检测,以尽力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然而,对于中国药典等国家药品标准里对药物中成分含量作用的明确也是管理部门应当克服的问题,正如塑形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使用,虽是药典承认的辅料,然而大量饮用还是对人体有较大的影响。明确药用辅料作用及用量,其作用在于使药品制剂成型时保持稳定型、安全性、均质性,或为适应制剂的特性以促进溶解、缓释等。因此,对药用成分的作用以及毒性等等问题,管理部门都应当重视,预见性的提早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处理以免事后的社会**,令人人心惶惶。

另外,对于合法零售药房或者医院药方用药的质量监测应不容忽视,杜绝过

期药品以及一些不适药品在市面上的流通,而造成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除了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销售许可证》换发的现场检查外,对药品的GMP跟踪检查、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都理应加强。并且,药品管理部门应当多吸收民众的检举等意见,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药品环境,也让人们能够安心。可以认为在规范医药市场的活动中,仅仅对药品在上市前进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则揭示了尽管在动物身上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前药物研究和开展临床试验,某些特定的副作用只有在大量的患者使用了药物以后才有可能发现,因此加强药物的售后服务是有必要的。

针对于药品管理部门人员自身,应当树立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坚决做到程序合法,杜绝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不为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市场的正常秩序的维护以及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护。明确自身作为药品管理人员的义务,坚决与违法犯罪以及不正当的经营行为作斗争,并且努力提升自身对药品性能的了解,加强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更新,密切关注国内外药学技术的进展,对产生药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便在检测管理上都能够做到最好,一方面在应用法律条款时不会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对于捕捉假劣药品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将药学专业技术知识与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串联起来,融会贯通,熟练地应用于稽查工作实践,才会产生倍增的效果。

因此,针对新时代药品管理上的种种不恰当性,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本身也应当加强自身安全防护意识,不买假冒伪劣药品等,积极配合药品管理部门,而管理部门应当主动积极地消除市场药品不正常行为的泛滥。

本质上,在我国的整个药品质量管理监督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才是关键性的问题。要达到所谓的技术监督体系的科学、公正、高效,我国现行的两级(国家和省级)体制的药事管理技术监督体系与相对独立的技术组织机构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技术监督与行政执法、专家执法等众多因素的统一化、一体化相比较,反映我国现行药事管理技术监督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宏观药事管理需要。所以,要在现行的基础上,实现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发展就应该做到:要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原则;整顿医药市场、依法管药,既要监督管理,又要帮助指导;药监工作走群众路线是一个重要法律特征;强化法律意识,调动主观能动性。

质量管理是一个使质量不断提高循环上升的动态过程。只有加强药事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管理与法律相结合,努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其中心思想为:全面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的管理,强调用数据说话,强调质量过程控制,强调零缺点的质量控制。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对药品需求的安全性问题上,管理部门应一切都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充分的做好准备,完善药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做好药品质量管理监督等工作,提高警惕,改善药品市场的种种不足,健全药事管理技术监督体系,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药品氛围,实现药品市场的和谐化。

参考文献:

1、全国医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药品质量管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张新平、陈连剑.药事法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胡廷熹.国际药事法规解说.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4、黄泰康.现代药事管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5、孙东风、李卫华、臧照书、崔春英.药品监督管理简明词语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12月

6、刘洪宁.药事管理学.北京:高级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6.浅谈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 篇六

何为精细化管理?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而安全与质量恰恰是创建精品工程的关键所在。为了切实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打造明星工程、树立公司品牌,秉承 “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必须将“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全面辐射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员工。

一、安全精细化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安全问题相当严峻,而其中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问题在于我们管理者在漫长的施工工期中往往没有坚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措施未落实,安全教育不够,工作麻痹大意,经验主义等等。

1.1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安全是生产力的保证。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而劳动者是物质生产中的主体力量,劳动者就是生产力,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创造很好的安全条件,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证,也就是生产力没有得到保证。因而做好安全工作就是保护生产力,就可能创造出很高的劳动效率。

2、安全是施工进度的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处于不安全因素,在采取措施时,客观上有时会影响生产的进程,与顺利生产发生矛盾。比如在落实安全措施,整改安全隐患时,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工期、拖延工程进度,或是造成成本的增加等等。

3、安全是经济效益的保证。如果不重视安全生产,发生安全事故时,是不可能达到或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的甚至会造成企业严重的损失。因为如果发生安全伤亡事故,既要追究法律责任,还要追究经济责任、追究高额的经济责任赔偿,而且企业在社会上就会失去诚信,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劣势,严重影响到正常业务的连续。

1.2安全管理措施

在项目施工中,为了使工程能够安全、顺利地开展,尽可能发挥每个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每个生产人员的安全,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项目部和各施工作业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

1、明确及控制好安全生产的关键部位。因为安全生产的关键部位,往往就是施工现场事故多发的相关部位。工作中要加以重视,认真检查其安全防护措施及各临边的防护措施。

2、各项安全生产基本措施的落实。安全工作切不可有丝毫的放松,不能流于形式、纸上谈兵。安全无小事,保持高度的安全责任感是保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3、制定《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并设专职安全员,使责任落到实处。组织各个施工班组参加项目部制定的安全培训计划,利用各种安全学习机会使班组组员掌握公司安全法规、制度,使班组成员具备一定能力的安全生产及防护和自救他救的能力。充分利用每次安全学习的机会强化“安全第一”的生产观念。

4、利用每周工程例会的机会,传达上级下发的安全通报、文件、规程,并结合综合班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总结上周安全生产,找不足,查漏洞,通过讨论制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把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从书面上切实地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做到让施工人员明确施工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做好每周安全周报及每日安全检查记录,总结上周工作并制定下周安全工作重点,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未能解决的一律不放过。在生产中积极开展反违章活动,对违章作业人员记录并进行教育。

二、质量精细化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工序繁杂,材料众多,只有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从工序上创建过程精品,按照“策划先行、样板引路、过程跟踪、达标验收、奖优罚劣”的管理思路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才能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的目标,最终建成精品名牌工程。

2.1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质量自检体系、保证体系是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施工单位自检体系对施工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跟踪控制,是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责任者,要发挥质量保证体系第一关口的作用。通过项目部牵头,由项目专职质量员、监理工程师及施工班组组成自检小组,经三方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质监站验收工作。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加强对各项生产活动的组织和调度,使各项生产活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要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改进,形成完整、闭合的管理链条,不留管理死角。过程管理的关键是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工序,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指标,以规范的施工操作保证工序质量控制指标,以工序质量保证分项工程质量,进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2.2质量管理措施

1、加强技术指导工作,策划先行。

项目部技术人员要根据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和项目管理策划纪要,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一旦批准必须严格执行。要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采取措施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有效地组织和控制,使每道工序都要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交底,明确标准,明确要求。施工班长要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操作技术交底,对一线施工班组工人要进行培训。

2、把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关。

材料组要加强对材料性能的考察和材料分供方的调查评价,所有大宗材料都必须招标采购,材料供应商必须是本企业合格材料分供方,材料动力组和技术质量组对所采购的材料,要检查其外观、品质,检查厂家企业资质、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按规定做好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并对进场材料做好标识,防止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工程实体施工中。

3、加强过程控制,实行样板引路制度。

施工样板在达到要求情况下,再大面积展开施工。上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下道工序的施工,技术资料等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同步形成。落实质量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人,将质量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进行质量责任登记。重点做好工序质量控制,明确工序质量、安全的目标和责任人,认真做好工序交接、签字,做到每个施工环节均可追溯。要牢固树立“一流产品、五建生命”的理念,把每道工序都要建成精品。

4、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要抓好工程质量,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把质量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依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

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同时针对施工中存在的施工难点、技术难题、质量控制难题等成立QC小组,创建优秀QC成果。

7.浅谈油品质量管理 篇七

1 油品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的今天, 成品油的零售、批发等各种形式的销售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态势。在市场经济与油品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这种竞争会给企业的质量管理带来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质量的油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潜力所在。

油品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 需要工作人员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在油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序是极为复杂的, 任何一道工序的偏差与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油品质量管理的纰漏。如何保证油品在所有时间、所有环节都质量合格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日常的业务操作和监控管理是基本的工作保证。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油品质量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严重威胁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从总体上来看, 油品质量管理是较好的,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各种规章制度已经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各种监督与检查机制的监督效果也更加有效。但是, 不容忽视的是油品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仍然存在这导致意外安全事故的威胁, 对这些薄弱环节的处理仍然是油品质量管理的重点。其具体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 油品运输车辆的管理不够严格。在进行油品运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车辆虽然签订了相关协议, 但是对于其相关设备的安装以及使用情况却没有足够与及时的监管, 车辆的随意性较大, 特别是变更承运品种时油罐清洗制度的落实还不甚到位, 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二, 进油验收没有做好严格的质量把关。实际工作中过度的重视油品数量的验收, 却不注重对于油品品种的核对和油品外观质量是否合格的检查。第三, 油品接卸过程中的相关操作不够严格。没有执行卸油的相关标准, 很多越位操作存在, 复核不到位, 卸油后稳油时间不足等现象。第四, 加油过程中油品外观以及油品质量的检验都被忽略。特别是在遇到特殊天气时, 更要注意检查油品质量。油品储存期间, 不按要求检测油罐水高, 雨天未及时增测水高, 不按要求进行油品质量抽样送检[2]。第五, 在进行油品升降级时, 储油罐、管线的清理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底油、余油清洗不彻底, 残留较多, 对油品质量产生影响。第六, 储油罐清洗不规范, 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频率进行清洗。最后, 相关的执法部门在进行油品质量抽检时, 工作态度不认真, 技术不过关, 导致对抽样容器清洁度、油样的代表性把关质量存在问题。

2 做好油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

2.1 做好相关设备的检查与验收, 保证设备使用质量

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快速接头。汽油罐使用凸型快速接头、柴油罐则应该使用凹型快速接头。另外, 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还应该主要接卸油口的正确性, 避免汽、柴油混油事故发生。同时, 对于油品的品名、规格等基本的油品信息进行正确的标识, 可以在油罐接卸油短管、操作井盖上、加油机处标明基本的油品信息。还有一种值得引起注意的情况便是针对新建站或管线、油罐改造后, 要注意对各种部件的清洗, 在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之后才可以对外加油。

2.2 注意油品抽检的质量

在接受相关部门的油品质量检验与抽查时应该对检察人员的身份进行确认和验证, 以保证安全性。抽检结束之后应立即将自留样进行送检并将抽检情况报安全数质量科, 由其对抽检结果进行跟踪汇报, 以保证更好的改进。

2.3 注意使用正确的运输和储存工具

油运车辆应该做到实行“专车专运”。在进行变更装运品种之前需要通过相关手续予以批准。需要提出申请经过相关部门同意之后方可更改。在更改之后并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清洗, 经过安全、零售、物流等部门进行验收合格批准使用之后才可以进行新油品的运输。最后还应该及时更换运输标志, 以免造成油品混装, 影响油品质量, 造成油品不合格。

3 结语

油品质量是关系到消费者使用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 因此也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与信誉。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油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认真分析问题, 科学采取措施, 保证油品质量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保证所提供油品的质量合格。

摘要:油品质量管理是关系到油品市场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环节。本文着重阐述了油品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做好油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油品,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戴兵.加强认证认可工作, 提升油品质量管理水平[J].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1 (31) .

8.质量管理体系浅谈 篇八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环境保护

受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环境目前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测监测数据、信息精密性、准确性与完整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的重的要途径。

目前环境监测领域的不断扩大,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高环境质量检测的水平,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我们要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提供服务的质量;保证环境执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奠定基础。

1、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环保角度来说,经济产业的比例不容乐观,我国传统的经济行业仍占据较大的份额,高耗能、高产出的经济形式依然普遍被使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效益。面对我国资源紧缺、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重视的头等问题。因此,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监测工作的核心工作是数据质量,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数据质量与检测效率成为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获取准确的环境监测信息,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之中,各种环境管理条例应用而生,对环境监测相关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规范了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上岗资格。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对监测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数据的独立性与准确性不够高,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公正性,严重阻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落后,在我国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缺少专业的环境管理人员,许多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调动来的。从业人员缺少系统、专业的培训,缺少管理经验,科研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另外,很多环节部门岗位调动频繁,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在环境监测仪器方面,相关的仪器水平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动化、科技化的环境污染监测仪器,质量控制模式较为落后,原有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己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环境监测需求。

2.2缺乏环境监测标准与体系,监测报告质量不高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比较滞后,缺乏环境监测标准,环境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在环境监测机构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指导,管理空壳与职能交叉现象严重,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导致监测质量缺乏保障。

另外,我国不同的地区之间的环境监测水平参差不齐;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而偏远地区受到资金与技术的限制,环境监测水平不高,阻碍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整体水平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报告结果不具有综合性与完整性,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不够高。分析原因不够系统,监测报告结果综合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完善相关法律与机制,规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

我国原有的环境监测管理规范与条例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环境监测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尽快修订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与规范,完善环境监测保障体系,对监测机构的资格、监测网络与设备的建设都予以明确规定,对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与控制,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与指导,为环境部门的监管提供参考为,推行标准化环境建设奠定基础,有效地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性。

环境管理中应以环境监测站等机构为中心,保证监测任务完成的质量,提高与监测数据准确性。相关的环境监测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环境监测任务的质量,重视环境监测的每一环节,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进行细致的样品采集,保证监测报告的严谨性与准确性。管理部门改善当前环境监测工作“轻管理”的现状,引导监测人员严谨、科学地面对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

3.2规范技术标准,建立环境质量技术标准体系

任何一项环境工作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技术管理保障体系保证其正常运营,要提升环境监测的水平,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技术体系,保证监测环节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提高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规范相关监测人员的工作与行为。环境质量体系是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保障体系,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促进管理与技术有机融合,使环境管理工作程序化、法制化,实现环境工作责任到人的规范管理;还要根据技术团队的交流与评审不断改进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优化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提高环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发挥管理主体的优越性。

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是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大对新技术与新设备的研发和投入,引进先进的监测仪器与设备,大胆创新监测方法,紧跟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另外,要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技术审核制度,建设不正规的监测设备的使用;适当借鉴国外的监测仪器的管理技术与经验,有效地校正与管理仪器与设备,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3.3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培养与考核

质量监督员在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对监测人员要进行专业化、集中化的培训,提高其对于环境监测的水平与质量,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监测团队,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技能培训与人员管理,有效的提高培训效果;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思想教育与综合的政治思想,培养检测人员对于环境监测的责任感,用心致力于环境监测的事业当中。针对监测仪器的发展要求,还需要加强对质量监督员的专项操作培训,可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或基地的方式开展仪器使用培训,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管理人员应重视奖惩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不断优化与改进考核方式和管理模式,定期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有效评估,鼓励并带动监测人员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奖惩分明,对于表现优异者应给予相应的奖励,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其对环保事业的归属感,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3.4创新工作机制,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必须不断提高监测方案的科学性,保证监测仪器的准确性与操作的规范性。因此,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环境的分析,确立好相适应的监督体系,对检测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准备与部署,包括采集、保存、运输以及检测报告等;完成环境监测基本工作后,要优化质量管理的反馈机制,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质控标准的调整;还可以推进网络化管理,加强对整个监测系统的质量监督与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还应建立完善的质管评价体系,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指标进行工作评价,为改善监测质量水平奠定基础。

环境监测最后环节需要对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的综合分析,将各种的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我们应加强对检测人员技术素养与综合知识的培养,提高环境监测站的分析能力,选择熟悉业务的监测人员进行监测报告的综合分析,并对监测报告提供有效的改进意见。

4、结束语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应将培养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术水平作为重点,建立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的综合分析能力,为建设科学化、信息化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贺晶.浅谈环境应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01:51-53.

[2]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01:1-4.

上一篇:相亲自我介绍简介下一篇:江苏城河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