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策

2024-07-03

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策(共8篇)

1.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策 篇一

地区民营经济现状与发展调查

“>地区民营经济现状与发展调查近年来,民营经济在太和镇镇域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认真实施省市县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掀起新一轮发展民营经济的高潮,扫清民营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最近,我对太和镇地区民营经济的现状与发展作了深入的调查。

一、太和镇民营经济的现状 太和镇地处县城,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经济的优势,在九十年代初期,全镇城乡集体企业达到鼎盛时期,当时8万多人口的太和镇共有集体企业40余家,其中城镇集体企业13家,农村集体企业28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

家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集体企业固有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员工年龄大、文化素质低等矛盾日益突出,体制的弊端,产权不明晰,加之流动资金短缺,银行不注入资金,使全镇集体企业逐步陷入困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集体企业85以上处于严重亏损状态。1997年起,镇党委政府开始实施“腾笼换鸟”的办法,通过卖、并、破、租、转等形式,让集体资本退出,为民营经济腾出空间。从当时的天府人革厂实施“零价转让”到全市最大的乡镇企业——四川富士电机有限公司改制为民营,通过改制培养民营企业10家。截至2003年7月底,全镇已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9000余户、民营企业152家,从业人员13380人,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亿,占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的;销售收入完成亿元,利润5899万元,国税、地税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

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经济规模上。第一,观念陈旧滞后。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双重影响,思想观念保守,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冒险精神不够,怕投入了无产出、无回报,创业冲动不足。第二、管理体制制约。政府职能部门对民营经济实施多头管理,缺乏对民营经济的整体布局和长期发展的引导和规划。有的工作人员仍有“管理就是开会,发展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乱”现象屡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第三,市场环境制约。民营经济间的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等问题还十分突出,社会监督力度、打击力度还不够。第四,技术水平制约。在技术装备上,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依然是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操作。第五,人才资源制约。人才市场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资源严重缺乏。第六,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管理问题

较为严重,产业结构趋同,对所办企业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有的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违法违纪违规。民营企业呈现出小的多、大的少,经营型多、生产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不多。第七,外部环境较差。各地出台的优惠政策,虽然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纵向不到底,横向不到边、竞争不平等”。导致外地企业引不进来,本地企业又留不住,国有企业有的改制不彻底,民营企业又发展不起来。特别是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电力分配、拆迁还房等方面与外来企业极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办理程序繁琐,中间环节太多,经营性的水、电、气价格太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我们过去曾错误地认为私

营经济是“资本主义尾巴”,个体经营者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开放后,认识逐步提高,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和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限制到发展,从允许到鼓励,政策逐步放宽。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来抓,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商重商”、“亲商护商”的发展环境,提倡勤劳致富光荣。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舆论工具,宣传发展民营经济中的好人好事,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给予民营经济优惠政策,在执行政策时,服务要周到,从各个方面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要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民营经济中,创造了许多精神财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我们要学习温州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不比消费比投资”的艰苦奋斗的

创业精神和福建人的“永不满足,奋斗不止”的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自我加压,你追我赶,扬长避短,开拓前进。

四、创新思路,推动民营经济超常发展 要促进民营经济超常发展,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强化创新意识,要敢想、敢说、敢做,凡是沿海已经实施的政策,我们都要学习;凡是内地成功的经验,我们都要借鉴;凡是其它地方采取

地区民营经济现状与发展调查

2.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策 篇二

1 新疆民营经济的动态

新疆民营经济权重越来越大。十一五初期, 民营经济规模不是很大, 所占比重较低, 根据统计的数据, 十一五末期民营经济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生产值显著提高, 权重明显增大, 这就释放了一个信号, 说明民营经济将大有作为, 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民营经济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要大力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 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完善, 国民经济才能健康持续发展。以此来看, 民营经济大发展大势势不可挡, 我们完全相信,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将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2 新疆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 社会大环境问题。第一, 思想保守。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确如此,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先解放思想, 陈旧保守思想必然挺累经济发展。因此思想要解放, 眼界要放开。第二, 政府的某些政策缺乏一定的连续性, 执行力度不到位, 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使部分企业未能享受应有的优惠。社会发展, 物价上涨, 经济成本也不断增加, 是一些企业难以为继。第三, 还有政府部门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 假大空, 未能履行职责, 没有适当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第四,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甚健全, 使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以上的社会问题一定要得到合理妥善解决, 唯有如此, 民营经济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二) 产业结构问题。虽然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后劲很足, 但是缺乏正确科学的引导, 因此产业结构不合理。比如大部分集中在第三产业上, 较重型工业鲜有涉及;同时, 大部分集中在乌鲁木齐和昌吉一带, 未能形成辐射状发散发展, 协调不佳, 长此以往, 民营经济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三) 风险问题。在我国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在国家和政府的鼓励支持引导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是大都处于创业初期, 未能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抵御市场风险措施也很不完善, 很容易受到冲击。

3 新疆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 从政府层面来看。第一,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这个有形手做好宏观调控, 更加注重市场这个无形手的运用, 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第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 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第三, 积极引进人才, 对发展来说, 人才是战略储备。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以人才带动发展。第四, 鼓励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内涵, 也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剂, 固步自封只能落后贫穷。因此政府要大力鼓励创新精神, 为民营经济注入活力和动力。

(二) 从企业层面来看。第一, 民营经济要遵循政府引导, 遵守法律, 在政府引导, 市场规划和法律权威下与多种形式的经济展开良性竞争, 在竞争中学习, 学习中竞争, 竞争合作求双赢, 以此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 民营经济要主动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意识到传统型粗放型经济的弊端, 避免高污染高消耗, 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 科学的管理, 一流的人才就像两个轮子一个轴, 和谐的一致的运作才能使轮子转得更快, 跑的更远。第三, 民营经济要和国有经济展开良性互动, 互相交流, 并学习其先进的经验技术, 取长补短, 为己所用。第四, 拓宽招聘途径, 加快企业组织架构, , 做到分工合理, 权责明晰, 保证人员充足, 内部和谐。第五, 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员工创新竞争和个人绩效考核来裁定其年终报酬, 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活力, 同时也避免了分工不明确, 效率低下, 人员臃肿的不良问题。第六, 企业要本着民主的原则招贤纳士, 同时领导层对于好的意见要虚心听取, 诚心采用。

摘要:新时期, 新疆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 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牵引力, 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自治区的就业压力。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问题, 因此我们要对症下药, 解决问题, 使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周永华, 唐先滨.人力资本与新疆经济增长的弹性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 2010 (4) .

[2]唐先滨.新疆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4) .

[3]唐先滨, 周永华.宁夏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 .

[4]唐先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维度建构[J].昌吉学院学报, 2014 (2) .

3.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策 篇三

关键词: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首先,民营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十分有力,个体私营经济主体的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12年底,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主体数量逾50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户数达4059.27万户;私营企业达1085.72万户。如图1-1是从2007年到2012年的个体私营企业户数统计图:

其次,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截止2012年底,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2.2亿人,较2007年底的1.4亿人增加8000万人,年均增加1600万人,年均增速超过10%。民营经济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和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目前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不畅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间接融资渠道受阻。我国的银行普遍存在着对民营企业“惜贷”甚至“恐贷”心理的问题。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还是避而远之。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由于目前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而面向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而且市场进入门槛过高。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限制性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住宿餐饮、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一般竞争领域,而在其他重要领域基本上还是国有资本的天下。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民间投资缺乏法律上的平等保护、经济上的平等竞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外贸、财税扶持方面待遇的公平化是主要原因。

(三)民营企业选择的产业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从整体看,民营企业已覆盖了国民经济绝大部分行业,其中制造业、商业民营企业的户数和就业人数最多。从民营企业的产业分布看,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重点以制造业和商业为主。从地区分布上看,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入围企业数量很少。

(四)民营企业人员组成总体文化层次较低,素质较差。从民营企业的人员总体状况看,一是人员素质不高。大专以上学历者偏少。特别是有些企业“老板”的综合素质不高。二是缺少人才。尤以技术、管理人才最为急缺。高素质人才不愿到民企工作。近年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人数虽然有所上升,但仍不容乐观。

三、对策研究

(一)完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机制。为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金融机构自身改革,转变经营态度,变歧视民营企业为重视民营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互动,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服务;二是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银企合作的直接信息渠道,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及信用档案,强化金融内部监管,确保资金投放合理;三是对大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融资一视同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尽可能控制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民营企业还贷压力。

(二)建立更加公正的法律环境。公正的法律环境不但是社会安定所需要,也是经济发展所需要。企业家需要法律的保护,合同需要执行,违约要有制裁。社会中最需要保护的是农民,他们的财产得不到保护,或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从此可以看到保护私有财产的迫切性。要完善对财产的保护,不但要有政府的努力,也要有国际国内各方面的配合,而且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消除过去发生过的对私有财产的多次侵犯的影响。

(三)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四)提升民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民营企业不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需要有较高素质,不仅学历层次要高,而且在经营思想、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都要到达一定的水平。这就需要民营企业人员在平时要加强自身学习,而且要有组织地定期进行企业人员培训。民营企业经营者也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宏观决策能力,优化资本运营能力,强化企业管理力。

参考文献:

[1] 李东敏.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D].安徽:安徽大学,2005.

4.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四

民营经济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摸清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民营经济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丰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其健康协调发展,最近,我们联合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综合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1979年汉正街在全国率先恢复小商品市场,103名无业人员领到工商执照为重要标志,我市民营个私经济涌入新时期的改革发展大潮。30多年来,这一“新生事物”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蓬勃发展,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作出了独特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武汉地区民营经济各类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两型”社会和自主创新建设,在创造社会财富、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业人口、增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更加明显。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成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推动。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总户数超过14.3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52.43亿元,同比增长13.8%,对GDP贡献达42.1%。民营企业上缴税金达到192.05亿元,全市单年增加122亿元税收收入中,有88.48亿元来自民营企业,税收收入增加贡献率为72.52%,增幅同比提高了44.9个百分点。另外,全市农村经济总产值的2/3,出口总额、工业增加值净增量和城乡居民收入的1/2左右都来自民营经济。

2006-2009年武汉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图

内部结构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用逐步显现。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我市产业重化工特征较为明显。而由于资金、技术等要素约束,民营经济大多首先发展并壮大于第三产业和中小型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市目前产业结构的不足,有利于产业结构调“轻”、调“优”。从我市民营企业行业分布来看,2009年分布在农林牧渔、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租赁和商务业的比重分别为1.01%、8.34%、34.36%、16.46%,属于典型的“三二一”类型,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2009年我市私营企业行业分布表

吸纳就业持续增加,促进社会和谐。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多数民营企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能够为社会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统计表明,2009年末全市近200万人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就业,占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87.75%,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7.28%,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89.78%,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就业的主渠道,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9年武汉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员示意图(万人)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促进民营企业向科技型转变的作用日益突出。以凯迪电力、精伦电子、凡谷电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为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添了力量。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发展民营科技企业6355家,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生物工程制药、电子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从业人员超过15.5万人,科技人员占65%以上。根据对我市民营科技企业主营产品的统计调查,全年开发生产的7096项产品中,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就分别达到了455项、2913项,所占比例达到了6.41%、41.05%。

我市民营科技企业高新科技领域分布情况

企业数 资产

数量(家)比例% 总额(千元)

电子信息 773 12.28% 19953293.7

光机电一体1599 25.39% 26985599.3 化

生物医药 583 9.26% 15035253.4新材料新能464 7.37% 11264987.2 源

合计 3419 54.30% 73239133.6 优势领域 技工贸总收入 比例% 总收入(千元)比例% 19.16% 9660891.5 12.39% 25.91% 21201600.8 27.18% 14.44% 11213106.2 14.38% 10.82% 9988494.6 12.81% 70.32% 52064093.0 66.75%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我市加快综合性制度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已进入关键阶段。民营经济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天然活性,对于做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篇大文章,其作用不可小视。为了更好地评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横向认识差距、找准努力方向,推动突破性发展,我们选取了杭州、广州、郑州等相关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到,我市民营经济在规模、速度、结构等方面仍比较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具体表现为:

整体实力偏弱,总量差距还较大。2009年我市民营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1852.43亿元,仅相当于广州的1/

2、杭州的2/3左右;占全市GDP比重为39.8%,与杭州的64.5%、郑州的67.1%相比,明显偏低。全年民营经济纳税总额还不到广州的50%。(见下表)

武汉市与有关城市2009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比较

传统行业比重有些偏高,结构调整空间较大。我市民营经济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商业贸易、饮食娱乐、简易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的不多,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从事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的私营企业户数分别占到了占全市私营企业总数的34.36%和16.46%,两者超过了全市私营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相比而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行业仅分别占到全市私营企业总数的4.06%和

1.15%,不足传统行业的零头。

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一批起关键作用的“排头兵”。据统计,2009年武汉民营工业企业共计1.07万家,规模以上的私营企业仅1706家,而广州规模以上的私营企业超过5000家。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08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广州有26家、杭州市有81家进入,而武汉只有11家进入,只占总数的2.2%。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总体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市级决策层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已经高度统一,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还在更多地考虑体制内企业的发展,战略重点大多围绕国有大中型企业展开,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重视相

对还不足。虽然早在1993年,市委、市政府就颁布了《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2002年和2006年,又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武汉市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制定了若干政策对民营经济加以扶持。这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如政策创新缺乏突破,地方特色不足、引爆能力不强。一些部门主动服务意识还不浓厚,服务效果还不够强。此外,民营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资金融通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影响了其健康快速成长。

三、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时值“两型”社会建设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的大好机遇,恰逢“十二五”规划制定和战略调整的关键节点,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蓬勃发展,面临着战略抉择和提升空间。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还不容乐观,深层次制约因素还不可忽视和回避,挑战较仍较为严峻。新形势、新阶段,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力度,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奋进态势。

(一)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营造良好环境。扶持培育和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首要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从社会舆论到政府行为,从体制条件到服务支撑的合力。从杭州、温州等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来看,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大胆解放思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才有了民营经济辉煌发展的今天。因此,更新观念、统一思想,继续打破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至关重要。各级领导者、决策者应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行“不看性质,看贡献”、“只设路标、不设路障”政策,做到思路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有关宣传单位和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民营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落实和执行效果。建议借鉴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做法,在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武汉本地民营企业的实际和需要,将发展民营经济同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及科教兴市等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和具体实施细则。继续清理和完善我市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在外贸管理、用地融资、人才引进、证照办理、规费收取等方面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业主一视同仁,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政策落实督查机制,将民营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绩效考核系统,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和工作责任的检查考核。

(三)进一步推进市场公平准入,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市场准入的限制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突出的体制障碍。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消除“隐形”门槛,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领域,都对民营资本放开,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允许民营资本先行进入。建议加紧制定和优化市场统一准入标准,鼓励有条件、具备资质的民营企业尽快进入电力、水利、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公共工程、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给予其足够的市场机会。对于电信、邮政、金融、保险等传统垄断性行业,要积极研究弱化行业垄断,降低准入条件,吸引多元投资的政策措施提供公平竞争条件。

(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其市场生存和抗风险能力。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建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利用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改革现有金融体制,积极探索民间资本参(控)股地方金融机构的有效形式,争取设立一批专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分支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是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成立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依法开展各类互助性融资担保。针对我市民营中小企业多、企业实力弱、自我担保能力差的实际,市财政结合我市财税工作实际,每年从民营经济上交地方财政税金的新增部分中拿出一定的比例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三是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妥善处理民营企业改制上市前的税收、资产权属和股权规范等历史遗留问题。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和规划管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继续坚持和完善由市分管领导召集,市经委、市工商联牵头组织,市有关部门参与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尽快研究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全市总体规划,进入宏观经济运行调控。通过加强宏观监测与调控,及时掌握民营经济的发展动态。

5.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策 篇五

辰溪县科学技术局刘志昂

为深入开展工业发展年活动,全面掌握和了解我县民营企业的科技进步现状面临的问题,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向“科技型、环保型、创新型”方向发展,根据全县“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生态宜居”发展战略,我局开展了对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及科技进步现状及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辰溪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与优势

辰溪县民营科技企业从1995年开始发展,最初是以科技人员领办的民办科研所。近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单纯的民办科研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艰苦创业发展过程。截止目前,全县共注册民营企业324家,民营科技企业17户,注册资金3000万元。职工总数达500人,其中科技人员占35%,企业门类已从传统的化工、建材、信息服务等行业拓展到高效农业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生物研究等领域。汉清生物、中盐株化、蓝伯化工为代表的一批民营科技企业迅速成长,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多年来,辰溪民营经济创造产值占全县GDP的50%以上,上缴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60%左右,民营经济已成为辰溪县域经济的顶梁柱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辰溪县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具备以下优势。一是政策优势。近年来,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政策措施,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更加有利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必将有力激发科技人员创办企业的热情,必将有力调动企业加快科技发展的积极性。二是资源优势。辰溪位于山青水秀,生态环境优良,矿藏资源得天独厚,素有“水泥之乡”、“湘西煤都”之誉,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三是市场优势。我县的水泥生产、电石生产在省内外小有名气,特别是博落回、莫来石、工业硅、五氧化二钒远销国外,若能充分利用这些市场优势,将民营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做出成效,则指日可待。

二、存在问题及制约发展的因素

第一,民营科技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差,整体竞争力亟待提高。通过对全县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来看,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的兴衰成败皆取决于其初次创业时期的初始产品,若初始产品能适应市场需要,就能发展;反之就会衰亡,因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没有再发展或多元化发展成功的。从近几年的年报统计来看,民营科技企业年创新率很低,这是民营科技企业自生自灭的最主要原因。第二,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管理不善,制约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法人技术水平较高,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致使企业运作管理水平较差,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有的甚至因管理上的失误,造成企业经营失败。

第三,资源短缺、人才匮乏仍是羁绊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许多民营科技企业起步时大多完全靠自筹资金,而民营科技企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的特点,资金需求量大,融资异常困难。如汉清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农药,在湖北畅销,因缺资金,无法大批量生产,只能生产一点,回笼资金后,再生产一点,无法放开手脚大干。人才缺乏也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初创业

原始积累阶段,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重视物资资本包括资金、技术等的积累,关心的重心也在于物质效益,而对于人力资源这一软资本却投入很少,导致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才资源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第四,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政策扶持力上“弱”、“落实难”。为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我县虽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总的来看,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许多优惠政策操作性不强,手续冗长,颇费周折,致使虽有优惠扶持政策,但因过程复杂而无法操作。例如,科技管理部门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业务管理职能。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办涉及政府相关几个部门负责,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减弱了对科技型企业“抓大育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用,特别对初创民营科技企业,不能充分感受到作为科技型企业应享受优惠政策的温暖,且反而形成增加了不必要手续的感觉,影响了创办科技企业的积极性。

三、关于加快我县民营企业科技进步的思考与建议

进入新的世纪,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特别是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科学技术已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最核心的因素。面对科技进步的浪潮,民营企业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是民营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然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强化主体意识,充分认识民营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民营企业要加快科技进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要在思想认识上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才会在具体工作中抓得紧一点,步子快一点。

第一,民营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是提高其竞争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必然要求。当前,企业的竞争,其实是市场的竞争,而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商品科技含量的竞争。科技长期落后的企业,不可能有竞争力,不可能繁荣昌盛。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跟在别人后面生产,其产品必然缺乏竞争力,企业的寿命也不会长久,有学者做过研究: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出现5000万元大关和寿命2—3年夭折现象。因此,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力度,使科技真正成为支撑民营企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力量。

第二,民营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是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客观要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在消费品普通供大于求,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内需的创造和企业产品的供应不能简单地只靠消费者拥有量的增长,而更要靠拥有量的更新,因此,民营企业开拓市场,增大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也就是说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就要通过科技进步,产业不断升级去引导和创造需求,不断开拓市场,提高其产品市场占有率。

第三,民营企业加快科技进步,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发展,民营企业作为技改投入主体的地位必须确立,特别是在信贷投入“瓶颈”制约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民营企业尤应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和自我投入技改意识,进一步确立品牌兴企观念,以求自身稳步健康发展。

(二)强化科技投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新渠道

积极探索和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一是引导民营企业强化科技投入主体意识,将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作为企业

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督促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经费的提取力度,鼓励企业相互融资发展;二是引导金融部门要树立“贷款兴行”的理念,建立政银、政企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已签订的银政投融资框架协议的落实力度,积极向银行推介市场前景广、产业兴联度大的项目,促进银企无锋对接,实现双赢;三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应用技术研发经费(原科技三项经费)支出占本级财政决算支出1.1%以上,1000万元的工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四是落实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用于科技研发产品的费用可以税前列支。逐步建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效率高的科技投入体系,共同破解融资“瓶颈”。

(三)强化服务意识,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我县民营企业起步晚、规模小、资金短缺,科技人才、设备等科技资源匮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借助外源,采取引进人才,委托研发、合作共建等形式走产学研合作的路子。一是大力开展企业技术难题集活动,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在发展中的技术需求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建立企业科技档案和技术难题库;二是发挥科技部门作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生产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将企业的技术难题、人才需求及时反馈给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入股、利润分成,销售额提成为主要形式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畅通产学研合作的渠道;三是政府制定完善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对获得专利授权和名牌产品的企业予以奖励,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环境。

(四)创新工作思路,凝聚起推动民营企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

6.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策 篇六

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同发达地区相比总体水平比较低。其特点是:起步晚,发展慢,能源缺,竞争力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环境恶劣,工业企业发展先天不足。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大多位于农业县市,农业经济为主体,工业经济只是县乡经济的补充。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和原材料的缺乏,导致地方政府从指导思想上就不是十分重视。面对恶劣的环境,也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这些地方的县乡工业企业总是处于低水平运转。二是体制结构不合理,受市场制约力大。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大多建于改革开放之前,按照农业方式办工业,起点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改革开放后仍难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产权不明晰,机制转运不灵活,仍难摆脱政府干预的阴影。下岗职工负担重,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缺乏,是制约欠发达地区县乡工业企业发展的四大因素。三是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效益低,规模小。大多以原集体、街道小厂为依托,以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体,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多工业企业濒临倒闭。四是工业企业负担过重,亏损面过大。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县乡工业企业,在有一定利润后,地方政府首先不是扩大原始积累,壮大工业企业规模,而是千方百计通过杀鸡取卵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获取工业企业利润,缓解地方财政压力。部门也随之巧取豪夺,通过各种名目向工业企业伸手。致使部分工业企业的倒闭,不是因为经营不善,而是破产于地方政府与职能部门对工业企业的贪得无厌。五是工业企业改制缺乏科学性,造成国家资产的流失和社会的动荡。面对负债经营的工业企业,在改制中不是因企制宜,而是一刀切破产拍卖。在破产过程中,又没有按规范程序,请专门机构进行清产核资,而是私下交易。即使是公开竞标,也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导致上百万的资产,几十万甚至几万就将它处理给私人,使国家资产白白地流失。对拍卖所的资金,不是先国家税金、贷款和下岗工人的补偿,而是将其挪作他用,导致国家税收流失,下岗工人因补偿不到位,而上访或围困地方政府机关,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要正确分析欠发达地区县乡工业企业形势,因企制宜,因厂制宜,寻求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目的,通过兼并、联合、租赁、入股、拍卖、民营化等形式,进行企业改制,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产品技术优势互补。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活力,提高产品竞争力使欠发达地区县乡工业企业尽快走出低水平发展的困境,跟上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一、抓住机遇,找准方位,加速欠发达地区县乡工业企业的改制进程。对欠发达地区县乡工业企业来讲,企业改制因坚持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按照县乡工业企业民营化的思路,采取租赁、拍卖、转让、兼并等形式,实行企业产权、企业经营自主权和企业内部分配方式的全面改革,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发展。首先,加速部分企业产权拍卖和经营权出让,进快使之民营化。对那些运行机制乏力,产品种类单

一、老化,规模窄小,经营面临倒闭的工业企业,养又养不活,亏又亏不起,盘又盘不大。只有通过企业产权的拍卖和经营权的出让,通过民营化的方式,加快企业重组进程,使之尽快走出困境。其次,加速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制进程。对企业市场信誉好,企业经济实力强,产品适销对路,又发展潜力,但发展后劲又不足的工业企业,要积极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以资本为纽带,打破行业隶属关系,所有制关系和区域界限,实行企业产权的多元化。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改造,使工业企业资产得以优化,闲置资产得以利用,产权效能得以调整,造就一批组织结构规范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品结构优良化的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

二、强化竞争,优化管理,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优化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改进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运行质量,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是加速工业企业内部优化管理进程。加强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是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当务之急。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现状来看,关、停、或亏损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强化管理意识,把提高企业内部运行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在企业管理上,要重点抓好质量、营销、财务、安全、环保等专项管理。特别是要注意降低负债率和“两项资金”占用率,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引进现代管理观念,加强经济成本核算和市场信息分析意识,提高工业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其次,加速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工业企业的活力。要利用国有工业企业改组改制的有利时机,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工业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对已经开始的改制工业企业,要抓住目前国家对中西部正在加大投入的大好时机,高度重视科技开发力度,做好工业企业投入产出的工作,提高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和

产品科技含量。其三,加快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力度。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速度滞缓的主要原因。随着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工业企业的科技进步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加大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的力度,努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来适应市场需要。通过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来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多渠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协作。通过培训、引进、协作等途径,造就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

7.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策 篇七

(2) 社会医疗保险承办机构职能缺失问题及其完善对策。从东莞市实行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相关的文件来看, 其内容强调了卫生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各级政府对社会保障机构的配合协调, 但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由于各部门之间属

巡视小组, 由人事、医疗卫生、财政、社保和地方政府派人联合组成, 制定质量控制监管条例, 办事机构常设在社保承办部门, 负责协调和处理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积极推行四位一体的医药卫生联动改革模式。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 配套建设, 协调发展, 这既是新医改的目标, 也是推进各项改革取得成效的基本保障。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既得力于基层社区卫生体系的完善, 也需要四大体系的紧密配合。当前门诊统筹模式中明确了诊疗医生的权限及其在控制保险基金支出中的作用, 但在药品配送与价格监管、诊疗规范和预防保健方面并没有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 同时新农合中允许参保年度内未发生较大医疗费用的人员可以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的政策也未在制度中加以体现。因而要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和住院与门诊统筹, 离不开四大体系的联动协同改革。积极推行四位一体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促进四大体系的联动配合, 对深化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本文系东莞市社科项目, 编号:2010Y20。)

【参考文献】

[1]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东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通知[Z].

[2]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东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通知[Z].

[3]施美君、胡春花、方艳:对基本医疗保险转诊患者的医疗关怀及管理[J].医学与哲学, 2009, 30 (1) .

[4]张亮、肖锦铖:医生的双重角色与医疗费用的控制[J].医学与哲学, 2009, 30 (2) .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J].卫生部公报, 2009 (5) .

(责任编辑:张琼芳)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有经济的重要补充,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 曾经被视为“禁地”的军品生产正越来越多地贴上了民企制造的标签。但是, 由于在装备采购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导致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压力。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 就必须积极采取措施,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 真正实现民营企业进得来、用得好、管得住, 把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从主要依靠国防科技工业部门逐步过渡到建立在整个国家科技工业的基础之上, 走出一条装备建设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一、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进展

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简称“非公经济36条”) 明确指出,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同年, 原信息产业部下发的《民营企业申请纳入军工电子行业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规范了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政策。2007年2月原国防科工委下发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制、军工企业改制、两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 并提出了对其参与国防建设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新政策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 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为国防建设服务, 为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据统计, 从2005年起, 第二炮兵在全国确定的近400家可承担装备或配件研制生产的单位中, 有近五分之一是民营企业。国防部网站的信息显示, 截至2009年10月, 全国已有400多家高科技民营企业获得我军装备承制单位资格或通过初审, 加盟我军装备研发, 成为推动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支生力军。随着众多民营企业的加盟, 目前全军装备竞争性采购项目已占全部采购项目的25%, 民营企业参与竞争的范围, 也逐渐从元器件、零部件向整机、主机拓展, 由生产阶段向科研、维修保障阶段延伸。

二、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民营企业虽然已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军品市场, 但所占比例还很低。进入军品市场的民营单位, 在任务来源上, 主要途径还是通过熟人关系等非正常渠道;在管理、质量控制、经费渠道上, 还主要依托现有军工单位;在条件建设上, 还主要通过自筹建设或租赁军工单位已有条件;在武器装备复杂程度上, 承担任务大多是配套产品、部件、元器件等一些军选民用产品。总的来看, 民营企业为装备建设服务还存在不少困难。究其原因, 主要是还没有形成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良好环境,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存在障碍

部分装备采购部门和装备总承单位抱着“军工老大”的思想, 认为民营企业一般是“小作坊”, 对民营企业承担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心存疑虑。主要表现为:担心民营企业质量意识薄弱, 把不合格产品交付军队;在装备市场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 扰乱装备市场秩序;没有行业主管部门, 出了问题不能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和协调;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淘汰等变化快, 难以保证对军方的稳定供货和服务保障;民营企业保密意识淡薄等。另外, 民营企业缺乏国防意识和研制武器装备的经验, 对于装备生产中的一些内在规律和特殊要求认识不足, 如果没有丰厚的回报或必要的补偿机制, 很难有积极性去承担军品任务。

2、进入、退出门槛高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 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 必须通过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的军品科研生产许可审查、总装备部的合格承制单位资格审查、新时代公司的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保密局的保密体系认证等环节, 管理多头、程序复杂, 门槛较高。另外, 武器装备生产遵循军用规范和标准, 长期按照商业规范和标准运作的民营企业要进入军品市场, 必须对生产设备、人员、管理等进行相应的改进或改造。国防研发投资规模大、研发周期长, 研发成功可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若研发失败或技术成果不能立即实现产业化, 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巨大的投入和不确定的回报将许多民营企业挡在了军品市场的大门之外。同时, 目前我国对于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后的退出制度还没有明确的规范, 只强调民营企业在项目中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将被追究责任。这是强制民营企业退出国防工业的规定, 但民营企业可否自行退出以及退出应该执行哪些程序, 还依然不见答案。由于民营企业在参与武器装备研发和生产中, 可能接触到大量军方的技术资料、保密数据和军事秘密, 如何进行妥善处理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3、市场信息不对称

当前, 大多数民营企业未纳入参加装备科研生产招投标企业的范围, 不仅对允许进入的行业和允许生产的装备及其生产程序、质量标准缺乏了解, 而且无法掌握军品供求情况。民营企业参与装备科研生产, 主要靠原军工背景及其他熟人的社会关系, 这种信息渠道极不规范, 也难以持久。我国现行的国防知识产权专利制度, 出于保密安全性等原因, 暂时无法对民营企业提供查阅, 民营企业要预研的项目可能已经存在, 如陕西天和实业集团自筹资金研制出便携式地空导弹射击指挥系统, 但总装已安排类似研制项目并已定型。同时, 由于军地信息交流机制的欠缺, 军品的采购方和科研方也不能去全面了解哪些民营企业拥有其需要的产品和技术, 军方对民营企业的优势资源也不了解。可以说, 军地双向信息不畅, 成为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最大障碍。

4、市场竞争不平等

一是享受不到国家的国防投资, 即国防技术改造费和科研生产条件保障费。二是享受不了国家税收优惠。国防产业税收政策中, 通常以“隶属关系”或“出身”来确定是否免税。尽管一些民企事实上已经承担了部分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 但土地税、流转税和增值税等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减免。三是装备定价采用“低利免税”政策, 装备价格通过审价确定, 成本加上5%的利润构成, 对民营企业是不利的。四是军品科研生产招投标操作程序不规范, 民营企业常常被各种因素排除在投标单位之外。“军口”系统内多年积累形成的人际关系使得在招标时存在“法”大不过“情”的情况。如2006年为某型装备配套的飞机用钢丝绳招标, 中标单位为从未做过该项目的军工企业, 而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某民企公司却竞标失利。四是评价标准不完善。对于装备研制生产单位的选择主要是通过设备、厂房、人员等有形资产来衡量, 忽视了民营企业在研制高新技术、开发高性能产品方面的机制优势, 缺乏对高新技术装备起决定性作用的无形资产的评价。

三、推进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措施建议

当前, 民营企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参与装备建设, 取得了巨大成就, 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只有进一步扫清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各种壁垒和障碍, 才能形成民营企业为装备建设服务的良性互动机制, 在更广范围、更高程度上实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军民融合, 实现装备建设的更快发展。

1、提高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 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研制生产, 并不必然对国防建设和国防安全构成影响。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 参加装备研制生产企业中, 民营企业占有很高比例, 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达到90%以上。而目前我国民用工业企业只占10%~20%, 民营企业的比例更加微乎其微。其次, 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并非要降低和排斥现有国防科技工业的作用和地位。就技术水平而言, 在主战装备的研制生产、总体安装调试和系统集成等方面, 现有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占绝对优势, 民营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但在一些属于配套、原材料的高技术领域, 如信息安全、电子、红外光电技术、新材料、工艺、能源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 民营企业完全可以起到补充、完善、促进和提高作用。最后, 民营企业进入装备市场, 有利于促进装备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民营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可以为装备市场注入更多的竞争力量, 促进传统国防生产部门观念的更新、管理方法的改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大大压缩专业军工的规模, 减轻政府对军工生产进行扶持的负担;提高国民经济的军事生产含量, 增强军工生产的动员基础。因此, 必须把引导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放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2、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军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作为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关键环节,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的制度设计非常重要, 要根据武器装备重要程度的不同有区别地选择资格审查的内容。对于承担武器装备的总体、关键分系统等涉密程度较高, 技术要求复杂, 对武器装备战技指标起关键作用, 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专业或产品研制生产任务, 要提高准入门槛, 严格把关。而对于承担元器件、零备件等一般性任务, 应放松对进入军品市场的管制, 鼓励民营企业和其他主体参与融合式发展项目建设和军品研制生产过程。为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装备研制生产任务, 至少应选择两家民营企业承制单位, 对其承担的装备研制生产任务进行备份, 并加强对民营企业承担装备任务过程的控制。承担重要任务的民营企业要派驻军代表严格管理, 不允许其自由退出军品市场。在调整进入门槛的同时, 也要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对于进入军品市场的民营企业按照合格厂商名目动态管理的要求, 建立淘汰机制。民营企业退出管理要着重考虑剥离涉及军工核心技术的部分, 可由同行业的军工企业收购后进行管理, 保证军工技术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还可以通过合并、重组等有效手段促进装备研制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3、建立装备采购和优势民品信息互通机制

建立军民双向信息沟通渠道, 是民营企业为装备建设服务的关键。首先要构建军民信息交流平台和军品需求信息发布机制。政府和军方应加强信息咨询等服务功能, 加速建立和不断完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库, 为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提供及时和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还应及时发布国内国际军事发展动态、国防科技和装备发展趋势, 以及装备科研生产的发展战略和相关法律政策、装备进出口和军工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为民营企业进行装备科研生产提供信息帮助。民营企业可以以商会或协会的形式, 将民营企业的优势技术和先进产品及时发布出来, 立足军方需要定期发布专业配套目录、行业标准等公共信息, 同时向潜在用户提供有关企业能力方面的信息, 为装备采购单位和装备研制总承单位招投标范围的确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另外, 要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科学管理。军方具有军民通用性的信息和民营企业的一般产品和技术介绍的信息, 可以对外公开发布;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信息, 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发布;而核心机密和属于商业机密的信息, 只能在少数核心部门内发布。

4、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 实施“军标体系瘦身计划”, 实现技术标准上的军民融合。凡是民用标准能满足军事要求的应尽量直接采用, 对那些低于民用标准或能用民品标准代替军用标准的, 应采用民用标准, 加快建立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其次, 改革完善税收政策。国家应对凡是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企业都按照产品项目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风险补偿和扶持机制, 解决民参军产品长期售后服务难题。再次, 设立国防科研配套资金, 为民营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效益的军民融合项目, 可采取转移支付、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 确保相关主体参与装备建设的积极性。最后, 加强对军品市场的监管, 营造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运行环境。要打破以前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管理军品市场的做法, 树立通过法律手段管理的观念。在军品采办领域, 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和质量第一的原则, 实行规范化的军品招投标制度。在民营企业参与招投标和签订合同的过程中, 将质量要求、研制生产进度、各种成本、酬金、奖励、补偿、市场行情变化等涉及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要求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条款的形式规范下来, 并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交付、售后服务中严格落实, 保障民营资源进入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利益, 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摘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 为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通过多种途径进军军品市场,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 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还面临思想认识、市场门槛、信息交流和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障碍, 需要在提高对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军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装备采购和优势民品信息互通机制, 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装备发展道路。

关键词:民营企业,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军品市场

参考文献

[1]厉从斌:第二炮兵武器装备采购向市场敞开大门[N].解放军报 (第1版) , 2010-02-22.

[2]李家义等: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建设的思考[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7 (5) .

[3]徐莉: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的制度问题和运行机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9 (6) .

[4]李洁等: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机制和政策研究[A].装备理论研究成果选编 (2006) [C], 2007.

8.保定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八

一、发展现状

(一)民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突出

截止到2008年底,保定民营经济组织发展到23.4万家,从业人员198.9万人。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048.4亿元,同比增长14.4%;上缴税金60.3亿元,同比增长16.0%;出口交货值234.2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以机械类出口为主的南市区,实现出口交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51%: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主的容城、高阳实现出口交货值45亿元,同比增长17%。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由过去的纺织服装独树一帜,发展为纺织服装和汽车制造并驾齐驱的格局,为保定民营企业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安置就业主渠道作用明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全市民营经济拥有职工人数达到198.9万人,成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的重要渠道。在扩大吸纳社会就业的同时,企业职工工资也在逐步增加,据统计,2007年全市民营企业劳动者报酬累计5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5%。同时,民营经济带动了农村小城镇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捐助教育、修路、建设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了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规模企业快速发展

2006年的《保定市民营规模企业排行榜》上,前100名企业的职工人数为7.39万人,营业收入为278.78亿元,资产总额为254.23亿元,前45名企业上缴税金为3.69亿元。2007年的《保定市民营规模企业排行榜》上,前100名企业的职工人数为12.21万人,增幅为65.2%;营业收入为495.69亿元,增幅为77.8%:资产总额为405.31亿元,增幅为59.4%;前45名企业上缴税金为17.14亿元,增幅为364.5%,前100名企业上缴税金为20.33亿元。

(四)主导行业优势更加明显

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皮革皮毛业、纸塑制品业、建材矿产业等十大主导行业,完成增加值229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总量的41.6%,比去年同期提高73.5个百分点。

(五)产业聚集加快

全市初步形成各类产业集群44个,其中年营业收入10-50亿元产业集群发展到9个,5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发展到4个。集群内营业收入达到1300亿元,有力拉动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制度仍存在问题。产权明晰本是民营经济的一大显著特点。但是,保定民营企业中目前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产权关系模糊。产权模糊所导致的后果严重妨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产权的封闭性。企业的经营决策变成了家族化的经营决策,难以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及监督机制,企业缺乏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全市23万家民营经济组织中,各类银行授信户仅1.8万户,占7.8%,90%以上的企业不能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是银行放贷难,2007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仅为42%,比河北省平均水平低15.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

(三)民营企业信用缺失,阻碍发展。一方面,一些企业拖欠贷款、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低下,忽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严重影响了其他民营企业信用形象。另一面,一些地方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民营企业信用监管,对诚实守信经营的民营企业保护不力,助长了部分民营企业的失信行为,影响了整个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人才和人力资源短缺。全市人统工业企业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职工占24%,民营企业仅占7%,全市民营企业经营者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仅有1%。据对容城5家服装企业、高阳6家纺织企业调查,初中文化以下职工占75-90%,高中、中专文化职工占5—15%,大专为5%,大学本科以上专业人才屈指可数。受传统就业观念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影响,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去民营企业。据定州市调查,81%的求职者首选都不是民营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之所以不能招聘到合格人才,也难以留住人才,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物质待遇和工资性收入低。由于许多民营企业是建立在县域范围内,远离大中城市和教育、科研中心等人才汇聚的地方,因此,民营企业过低的工资和福利难以吸引到人才,或者吸引来了人才也不能长久留住。二是许多地方的社会发展水平,主要是文化教育水平、城市发展环境不理想,人才不愿意来。三是民营企业往往不能给人才发挥更大作用提供足够的空间。

(五)社会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滞后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投入不足,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开发缓慢以及信息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仅仅靠企业自身难以解决,迫切需要得到社会服务组织的支持。虽然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成立,但由于与合作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担保机构的资本金需进一步扩充等因素制约,业务开展不顺,资金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2008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金融机构贷款14亿元,占7.5%,引进资金6亿元,占3.2%,自有资金161亿元,占85.9%。符合众多中小企业需求的创业辅导、融资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及信息服务等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未形成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

三、对策

(一)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内部的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企业产权,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均应确定其权属。产权结构要合理化,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乃至更大的范围开放;股权向其他民营企业,主要是同行业和相关行业的企业开放;股权向国企包括国有风险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开放;股权向海外风险投资公司和外国投资者开放。

(二)着力突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以专门扶持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为目标定位,政府应对其予以高度关注,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严格监

管、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灵活高效的融资形式,充分发挥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及对金融市场的补充作用。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民营企业担保体系。提高民营企业自身整体素质和信用形象。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各项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向银行和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提高融资的资信水平。

(三)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中小企业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自主性的特性。政府必须因势利导加以管理,应该做到:1、从“管理者”到“服务者”。政府要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咨询和宽松的外部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保护其合法权利。2、从“强制型”到“引导型”。在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必须采取引导的办法,来促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多服务、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设路标、不设路障,努力打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

(四)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度、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段是否先进、适用是关系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应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的全民创业、兴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有效的创业辅导体系,提高创业成功率。组织开展工商管理基础知识、创业辅导、市场营销、融资担保、信用体系、企业诊断、信息网络技术、产业集群等民营企业急需的知识培训。其次要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政府应当开发各类信息资源,根据本区域民营企业的技术需求,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产品检验检测等提供开放式服务,提升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三要建立管理咨询服务体系,培育民营企业管理咨询服务队伍,完善咨询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最后要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设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担保体系首先要加快建设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应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民营企业信用征集和评价的信息平台,通过公开的、真实的企业信息数据改善民营企业在申请银行信用评级、授信、信贷和担保不利的局面。

(五)引进高技能人才

人才决定企业有效资源的利用水平,决定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树立人才为本的新理念,在工作生活中关爱人才。形成一套促进创业人才汇聚的机制,培养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不仅要用好现有人才,而且要加快培养人才,关键是实行科学灵活的机制,大力引进人才。尽快在民营经济中引入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等激励机制,吸引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优秀人才到民企工作。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六)推进企业创新步伐,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创新体现科技进步的程度,科技进步的表现。推动技术创新,着力促进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当前,保定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关键生产技术的装备比较落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政府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逐步建立多层次的研发队伍,开发“新、特、优、名”产品及低消耗、低能耗产品,形成企业独有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帮助民营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进行利益补偿、风险分担、研发支持、融资担保,让民营企业“愿意创新”、“敢于创新”,积极引导企业改变落后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开展各类国际认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008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结项课题

上一篇:写给年轻人的青春语录下一篇:我读懂了花的精神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