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2024-10-15

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精选10篇)

1.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篇一

职业教育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思考论文

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偏重于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违背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因此,如何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提高人才的全面能力,是目前职业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人文素养教育

根据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情况看,大多是以理论教育为主,主要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之后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这样一来,在人文素养教育上,则更加欠缺。其主要原因是,职业学校对于人文素养教育不够重视。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中,人文素养教育所占的比例甚至不到总课时的十分之一,导致学生缺乏文化知识的熏陶,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缺乏和他人交际的能力,自我意识比较严重,不会和同事、领导相处,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往往缺乏进取的意志,没有积极向上的状态。心理承受力差,遇到突发状况时不懂得灵活运用,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2.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院校中,大多数都缺乏创新意识,盲目跟随高等教育的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导致职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之间出现冲突。尤其是有些职业院校,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时,没有基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缺乏针对性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仅仅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缺少了职业道德建设,所能创造的价值极为有限。

二、人文素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1.重视人文素养教育的作用

在培养人才时,仅仅通过专业知识时不全面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专业教育只能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人文素养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必须要重视核心教育,在核心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专业化的教育,才能使得职业教育发挥作用。人文素养教育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任务,也不是某个教学团队的责任,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点。良好的校园氛围、学风能够在无形中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人生追求。学生可以通过社团将不同爱好、不同兴趣的学生集结起来,通过多样化的健康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域人生的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体会到奉献的意义。

2.将职业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相结合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将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很多专业教师认为,人文素养教育是人文学科教师的责任,自身的责任就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这种教师的观念就存在问题。教师不仅仅要懂得教授专业知识,还要发挥榜样作用,用正确的思维方式、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教学精神感染学生,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每一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普遍较低,需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其根本措施就是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水平。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水平不容乐观,而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同时也对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刚开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当进行整体培训,让教师意识到人文素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提高教师的整体气质,保证年轻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强调重点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元化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水平。开展教师评比活动,让班级学生参与到评比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也意识到人文素养对于自身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水平的提高,从某种层面上看,就是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果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先成人,再成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发挥政府作用

人文素养教育和政策、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也要参与到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对于一些妨碍正常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的活动场所进行处理,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对电影、杂志、报纸这类传播媒体的监管力度,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合理的生活方式。

5.树立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观念

目前,很多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都处于“无意识”状态,缺乏反省精神。有的学生随意性较强,缺乏坚持精神;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现象;有的学生追求个性化,逆反心理过强,容易忽视教师和家长的善意建议。这些行为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健全的人文素养教育,导致在沟通、心理上出现问题。因此,人文素养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转变,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缺乏人文素养教育,导致人才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出现困难。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必须要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目前我国的人文素养教育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保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才能促进社会整体水平的进步。

2.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篇二

1 智能化运检平台系统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组成, 线路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 不仅仅经受洪水、强风、雷击、污秽、地震、鸟害等外界因素的危害, 还要长期承受电力负荷和机械载荷, 一系列的因素会增加线路疲劳、老化的程度, 不及时发现并消除这些隐患, 会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最终产生各种故障。输电线路的运检是有效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一项基础工作, 对线路进行运行及检修的目的就是要保证电力系统和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及时发现线路或设备产生的隐患与缺陷。输电线路运检智能平台系统有助于输变电部门实现架空线路的缺陷报告和巡检记录。智能化运检平台的开发需要满足输电线路运检合一的工作要求, 它在原有的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其为涵盖了故障分析及处理、检修、状态判断、危险点及缺陷管理、输电线路巡视等输电线路工作平台, 其系统具有易用、灵活、科学、先进等特点, 真正实现了检修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与信息化、状态检修及状态运行工作合理安排、危险点及缺陷的管理、输电线路的运行管理等。从输电线路运行的本质上提高了输变电的可靠性, 减少了停电的发生, 通过智能化平台信息, 有效开展状态检修和状态运行, 加强对设备状况的掌控, 真正使一线班组工作保准化、流程化、数据化成为现实。该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对电网稳定、安全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确保各项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开展, 使一线电力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 省去了不必要的工作环节。

2 系统结构

该智能平台系统有无线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及采集、后台软件这3部分组成, 采用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 采用BS结构建立周期管理系统。

无线数据传输部分通过GPS、GPRS/CDMA、或者WIFI, 由PDA终端与后台系统实时无线通讯, 后台系统能够实时接收巡检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和局域网, PDA前端通过管理主机将巡检结果提交到服务器中。数据的分析及采集部分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设备, 由PDA对现场巡视坐标定位有效获取, 得到定位信息后, 再根据定义的设备巡检项逐项进行数据的分析、记录及采集。高压输电线路的巡检管理可以利用GPS卫星的空间定位功能实现, 它可以有效监督巡线工作质量以及解决高压输电线路缺陷, 整个系统的构成参见图所示。巡检结束后, 只需同步线路巡检管理主机数据与掌上电脑所记录的巡检数据即可。

软件部分的功能繁杂且强大, 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信息的查询、分析、统计、处理、传输、采集等。软件部分以规范化概念化和移动系统为基础, 最大限度减少了错检、漏检、实现了输电线路巡检管理的智能化、规范化、信息化及电子化, 确保输电线路设备的高效、稳定、长期运行, 以及巡检人员从工作安排、计划、执行、消缺归档等一系列工作的规范化。

3 系统功能特点

3.1 特定参数统计及工作提醒功能

(1) 根据系统导入的生产计划及自动生成的计划进行工作提醒;

(2) 按照参数类别来对设备特定参数进行统计, 如运行、危险点、缺陷、检修、生产运行等多类报表, 对总体设备的管理情况进行掌握;

(3) 根据某一指定设备查询相关运行数据、状态检修计划、未来状态运行、巡检情况等。

3.2 数据交互功能

PDA从后台获取历史信息及设备参数, 第一, 包括经纬度、交叉跨越情况、金具等型号、绝缘子、导地线、杆塔等基本参数信息;第二, 包括了历史检修记录、危险点情况、缺陷情况、避雷器动作数据、测温数据、接地电阻值、交跨距离等设备运行中的各项参数等;第三, 为工作要求及工作计划。通过工作人员现场工作, 后台与工作环节相关数据实现交互, 例如: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情况、危险点及缺陷处理及其跟踪情况、采集运行的参数、更新基础数据等, 系统会对导入后台数据库的信息进行自动统计, 并对各类工作情况进行更新。

3.3 标准化管理

为了提高作业整体质量及工艺水平, 强化安全措施其制定及执行, 将工作环节进行细化, 不同标准化作业流程的执行需要根据不同作业类型来实现。

3.4 状态检修周期管理以及状态运行

(1) 状态检修:分析对设备状态量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 根据规范做出设备的状态评价, 并科学、合理地安排状态检修;

(2) 状态运行:判断线路历史运行状况、危险点状况、缺陷情况、通道情况等, 并对运行工作有效安排, 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 建立巡视周期的排定。

3.5 管理危险点及缺陷

(1) 危险点管理:在运行工作中, 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可能对电力设施安全运行产生危害的危险点, 并对危险点预警等级做出判断, 对处理的情况展开跟踪、记录, 以达到闭环管理危险点的目的。

(2) 缺陷管理:与典型缺陷库中的判据相对应, 在对缺陷等级进行判断时, 生成消缺建议和合理的缺陷跟踪, 实现闭环管理, 并在数据库中生成报表。

3.6 运行数据的采集校验

(1) 该系统能够实现耐雷水平校验以及绕击闪络、雷击临界电流、雷击临界击距校验。

(2) 系统在巡视过程中, 对避雷器、交叉跨越、红外测温、接地电阻等动作情况数据进行灵活采集, 该系统具备了交叉跨越数据处理、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换算、判断连接点发热情况、折算弧垂值等能力。

3.7 传统输电线路巡检功能

(1) 实现设备台账、巡视记录、缺陷管理, 同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接口。

(2) 生成多种直观分析数据报表, 提供图形化统计以及自定义查询, 实现了设备数据的决策、分析、统计、查询的等功能。

(3) 能够实现操作人员到位率的统计, 具备对历史巡视轨迹进行查询的能力与智能导航, 图形化显示巡检人员具体位置与线路杆塔的位置等。

(4) 智能化提醒巡检人员设备没有消除的隐患与缺陷, 协助巡检人员迅速定位, 便于对设备信息进行查看, 实现智能化提醒巡检人员所处环境周围杆塔的方向、位置等。

(5) 实现了设备验收、处理、审定、上报、缺陷发现等闭环管理。按照设备缺陷性质, 利用工作流机制, 形成不同的缺陷管理流程。还可以按照设备类别规范巡检的缺陷及项目描述用语, 且自动生成缺陷处理单与缺陷报表。

(6) 实现线路巡视表单的统计查询以及归档功能, 根据不同的巡视标准、巡视内容、巡视周期来实现系统智能化分析、归档、提醒等具有灵活性的管理, 管理线路不同巡视类型, 达到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巡视任务的要求。

(7) 实现输电设备巡检任务的总结分析、归档、任务结束、金阿杜、现场作业、任务下达、任务制定等工作流程闭环、规范化管理。

4 技术关键问题

该智能平台系统在输电线路运检方面的应用给电力设备日常维护与检修带来了便利, 同时, 该系统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值得注意。

(1) 在生成新计划的过程中, 在对部分互相关联且一同运行与检修的设备设定检修日期时, 容易导致冲突的发生, 而且, 其算法也存在着一定难度。

(2) 状态运行及状态检修的参考量的设置较为复杂, 周期算法物实例参考。

(3) 各模块之间存在数据调用及交换的关系, 各类数据集各类参数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结语

输电线路智能化平台已经成为基层供电企业输电线路管理的有效手段、工具, 它集故障分析及处理、检修、状态判断、危险点管理及缺陷、输电线路智能巡视为一身, 满足了输电线路运检合一的工作需求。

摘要:对适用于供电企业的输电线路智能化工作平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分析日常管理工作中, 智能平台的实际功能, 并简要讨论了相关技术问题。

关键词:标准化作业,状态运行及检修,无线数据交换,运检合一,输电线路

参考文献

[1]吴田, 阮江军, 张云, 陈成, 普子恒, 王国利.输电线路因山火跳闸事故统计特性与识别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 (09) .

[2]茅佳佳, 徐伟强, 汪亚明, 俞晴里.面向输电线路监测的Ad Hoc网络中最小竞争窗口优化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 (09) .

3.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篇三

关键字:文化语境;译介教育;教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85-01

一、语境及语境顺应论

(一)语境。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环境,是语言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许多语言学家都对语境做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例如马林诺夫斯基、Fishman 、Van Dijk 、张志公、何兆熊等都对语境做出了精辟的探讨与分类,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而我们本论文所讲的文化语境是属于非语言语境的范畴,文化语境是指某一特定团体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包括译者的知识储备、经历、价值观与世界观、态度、宗教信仰等各方面。文化语境主要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语用学研究。文化语境又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方面。翻译是一种跨国界的语言交流活动,翻译者要在翻译时尽量准确传递原文的内容,还包括其意图和风格,还要根据特定时代的读者需求来确定翻译内容。不同语境下的翻译会导致不同的翻译内容与风格,译者只有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语言结构来选择适当的词语,进而来准确表达原文本意及风格。因此在当前译介教育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语境来进行翻译,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二)语境顺应论。化语言顺境是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提出的,他从群信的视角来考察了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提出了语言的综观论和顺应论,为当前语言教学进而使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视角。文化语境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的过程,语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受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制约而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便是人类语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能经久不衰,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文化语境顺应论认为语言顺行是双向并多维的,强调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与顺应,是语言成分和语境因素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双向过程。顺应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1.语言使用过程也是一种语言选择过程。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的语言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是由于语言使用者根据语境和语言结构进行的自主选择的过程。

2.语言的特点。语言之所以能够进行选择,主要是因为语言具有以下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些特性都让人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意境和语言结构来进行语言的自主选择。

3.语言使用是语言使用者进行语言自主选择的过程,是有意识地使语境关系和语言结构双向顺应的过程。

二、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

(一)翻译属于语言用学范畴。

语言是一种交流符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生产与生活所需要的交流工具,是人们必不可缺的交流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展和人类文明的进展。翻译作为两种语言进行交流时所使用的方法,是借助翻译所进行的文化交流。翻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语用学理论也是适用于翻译的,翻译是属于语言用学的范畴。

(二)翻译是特殊的交际。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它也具有所有交际的一般特点,两者都具有两个交流主体,都是属于一种双向交流。虽然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有着与其他交际的共同点,但我们刚应该看到它作为特殊交际的独特表现在:1.翻译的交际过程不是连贯性的交际,也不是有间隔但连贯的交际,它的每一次交际一般都是一次性完成的。译者通过了解原文作者的生活背景、写作背景来了解作者内心活动,然后通过报纸或者电视媒体等方式来完成翻译活动,完成这一特殊交际。翻译需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语言结构来选择恰当的词语或语句,搜易文化语境顺应理论也适用于翻译。

(三)语境顺应对译介教学的影响。语境是语言生存、运用及发展的必备环境,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翻译作为语用学的一种,将语境顺应用于翻译,有助于译介教学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译介教育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面我们来探讨语境顺应对译介教学的影响。

1.语境影响译文风格。理解是进行翻译的基础,不同的语境会使交际双方的语言风格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培养学生对语境的敏感度,并能够根据不同的变化来调整译文来达到翻译的准确。因此在译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对语境敏感度的培养,培养学生更够及时根据语境的变化,语言结构的变化来调整译文,以此来达到对原文的准确翻译,尊重原文作者的本意。

2.交际双方的身份及关系影响着语义。教师在译介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便在翻译文章的时候能够根据文章的任人物关系和亲疏关系来作具体的翻译。如果翻译没有根据文章人物的关系和身份来进行翻译的话,很可能导致译文关系的混乱及原文语意的错位,影响着译文的准确度。因此教师在译介教学中一定要具体分析文章人物身份及关系,将原文放入具体的人物身份和关系中进行翻译,这样便能根据人物的具体情境中来进行特定翻译,提高准确度和情境性。

3.时间、地点也影响着语义的变化。语境是理解的基础,时间、地点的不同也影响着语境的变化。不同的时间、地点营造着不同的语境。如果忽视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来进行翻译,则很有可能导致译文意思大大偏离原文意思。所以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注意时间、地点变化的习惯,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来进行翻译,并结合生活实际来对译文进行翻译,让译文符合具体的时间、地点,保证准确性。

语境在翻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理解原文必须依照特定的语境来记性,经过反复推敲、字句斟酌来保证译文可以符合原文本意。为此,在译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语境的敏感性,重视语境的作用,培养学生能根据不同语境来进行翻译活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韩红,《论文化语境对翻译及其教学的影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张丹,《论文化语境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群文天地,2012年10期。

4.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篇四

就当前情况而言,高校大学生在宿舍生活的时间远远超过在教室学习的时间,宿舍群体生活对个体的影响力增加。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宿舍成员间发生矛盾却不能正确处理,最终矛盾激化,伤害到的是每一个成员。因此如何与宿舍的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社会媒体的报道中,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日趋严重,对这一问题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需要的是心理辅导,但是我国的高校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且心理辅导的资源有限,没有办法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更是难以做到。在心理辅导资源无法快速增长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团体形式的心理辅导变得很有必要。

一、团体心理辅导

1.概念。团体是指两个人以上的集合,而且人与人之间要有一种互动关系。辅导指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并且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人员,运用所学的心理学方法、技术、理论,帮助来访者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来访者实现个人的成长,提高来访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团体成员的招募与筛选、领导者的确立、团体目标的确立、成员的组织与分配、团体内部事务的规划等。

(2 )初创阶段。主要是让成员之间建立信任、相互了解、适应团体、明确目标,最重要的是团体活动的导入,让成员适应团体和团体活动。

(3)过渡阶段。处理团体内部的矛盾和抗拒,开展团体活动。

(4)工作阶段。团体辅导步入正轨,活动有序进行,帮助成员解决问题,协助成员领悟和成长。

(5)结束阶段。正确处理团体成员的离别情绪,领导者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

3.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1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和紧张情绪。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有趣的活动,活动的趣味性使人放松,获得愉悦的感觉,同时活动也使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暂时忘记了负面情绪。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每个成员都要思考和行动,让生理状态、心理状态达到良好从而完成活动任务,这是成员的自主的身心调整。众多的团体成员更是一种社会支持,让大学生感受到关心、关爱。例如互助拍拍背这个活动,成员要站成一圈,用手掌帮前面的人按摩,然后转身帮后面的人按摩。在这种简单的运动中,每一位成员都会感受到他人的关心,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互助,对每位成员来说都是一种心灵的抚慰。

(2)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内部有着较多的成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团体辅导中的团体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圈,每一位成员在辅导活动中都要与其他组员交流,成员间要彼此了解,活动的完成需要成员间协同合作,这一切都在锻炼着每一个人的交流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尊重他人、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并在实践中运用。

(3)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成员的自我成长。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1.概念。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在宿舍的空间内,朝夕相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了解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情感联系,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和物质交流、精神交流。宿舍人际关系体现了群体的影响力和群体的内部构建。

2.特点。

(1 )独特性。大学的时光里,来自不同城市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宿舍里,每个人都有着个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有如此多的差异,但是他们却要住在一个宿舍里,在相同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这些使得宿舍人际关系十分独特。宿舍里有共性也有个性,差异巨大但包容性也大,看似矛盾却处处表现着和谐。

(2)复杂性。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导致了宿舍人际关系纷繁复杂,男生或女生宿舍、高年级宿舍或低年级宿舍各有不同,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样的方法却用来解决不同的宿舍问题。复杂的原因在于有太多的个体,而且数目庞大的个体被随机组合。

(3)危险性。宿舍里成员间个性不同,矛盾时有发生,矛盾升级必然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矛盾何时发生无法预测,结果无法预测,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也说明了危险的存在。

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宿舍内部成员矛盾频发和“小团体”的存在是大学生宿舍内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很多大学生反映有过和室友吵架的经历,甚至有的宿舍内发生过打架事件,还有学生反映自己曾被室友孤立过。从媒体的报道也可以发现,大学生宿舍内的投毒、故意伤害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方面的应用价值

1.促进宿舍成员间的了解和理解。在人际沟通理论中,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指出人际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共有的社会系统。在沟通中言语和非言语同样重要,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成员之间能够在多种沟通形式下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些形式有言语、目光、体态等。虽然宿舍成员朝夕相处,但是很多同学只是流于表面的交流,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深入的心与心之间的真诚沟通,在平时的相处中可能一句话不和就互不理睬。在团体辅导中,所有人都能够静下心来,听别人说,很多在平时没说的话有了说的机会,很多不敢表达的情感也传达出来了,交流的效果较好。

2.有助于大学生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社会学习理论中,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个体能够学习、模仿他人的重要原因,如何让有缺点的、不完善的大学生个体变得优秀和成熟,那就要让他们向他人学习。团体辅导中每一位大学生是个体,辅导团体是环境,两者的交互作用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向其他成员学习,最终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自我。团体的目标在逐步实现时,个体的从众心理也会促使其努力学习他人的优点,使自己变成符合要求的团体成员。

3.帮助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抛弃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是指一切事情都以个人的利益为准,让自己舒服,那么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忽视了他人,很多时候会伤害到周围的人,对别人不尊重。尊重他人需要换位思考,团体心理辅导中,“天使揭秘”活动就能让成员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同时学会尊重他人。需要层次论中,尊重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一定满足时个体会体验到愉快和较高的满足感;需要无法满足,必然会出现问题。然而尊重是相互的,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是先尊重他人。当今的大学生过于追求个性,结果是在宿舍里谁都不尊重谁,体验不到尊重也就不愿去尊重。团体心理辅导让成员感受到的是充分的尊重,在个体自身需要满足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充分的去尊重。

4.有助于提升宿舍的集体凝聚力。团体动力学理论指出团体会营造出一个“场”,这个“场”具有动力,随着动力场的变化,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这个理论说明了团体对个体的影响力,团体的力量推动个体凝聚在一起,团结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5.促进宿舍内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团体心理辅导中,会形成独特的团体气氛,这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团体内的每一个成员。首先,团体气氛是一种和谐的气氛,它促使每一个个体尽力去维护和保持团体的和谐,渐渐地,维持和谐的想法会内化为每个成员的自动化思维,当他们回到宿舍也会努力让宿舍的人际关系和谐起来。其次,团体气氛是相互关爱、关心的气氛。团体辅导的活动更多的是需要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只有相互关心才能一起成长,并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

6.团体陪伴。团体陪伴是指团体对个体的陪伴作用,团体发展过程中团体对个体的支持和帮助。团体辅导中除了个体间的陪伴,团体对每个个体来说也是一种陪伴,团体让每个学生有了归属感并给予个体关爱,让个体的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团体成长的过程也是个体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团体如同一个家庭呵护着、陪伴着每一个个体。

7.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为更多的大学生服务。目前我国的高校内,学生众多,管理不便,很多学校对心理辅导不重视。学生宿舍内出现问题需要心理辅导,但是高校内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十分缺乏,高校无法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服务,造成了大学校园内的心理辅导资源供不应求,资源少需求多的矛盾难以解决。

5.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篇五

第一,部分家长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仍比较落后和陈旧。

就儿童观而言,有些家长还是把儿童看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认为儿童是不成熟的人和需要控制的对象,不尊重儿童,不信任儿童,意识不到儿童时期的特殊价值。在这种儿童观的指引下,家长会把教育理解成管教、教训、控制、呵斥,而不是尊重、交流、对话、陪伴、唤醒和支持。带着这样陈旧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履行父母的教育责任,会越努力越糟糕,甚至会导致儿童的悲剧。

第二,一些家长人才观和教育目的观比较偏颇和割裂。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与人才观分不开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观。从目前许多家长所持的教育观念看,他们简单地将“人才”理解为“英才”,理解为“人上人”而不是“人中人”;同时,家长比较看重孩子的家庭属性,而忽视孩子的社会属性,把家庭教育看成仅仅是家庭的私事,看不到家庭教育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目的的界定上,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越他人、出人头地,对于孩子的社会意识、国家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不够重视。在这种人才观和教育目的观的指引下,家庭教育经常会出现不符合孩子的基础、特点、本性的现象,一味地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这不仅容易导致孩子的反感,也会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独特性和潜能。家长在家庭教育的目的取向上,还缺乏社会角度和国家角度的视野。试问一下,今天我们还有多少家长认为是在“为国育才”?

第三,家庭教育在内容上出现学校化与学科化倾向。

所谓内容上的学校化、学科化,就是以学校的教育内容为标准、以学校的学科为基础,学校里教什么家庭里就教什么,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复制和强化学校教育的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家庭教育在内容选择上的独特性。与学校教育相比较,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在人格教育上,重视德行的陶冶、习惯的养成、基本社会素养的培养等。因此,家庭教育在内容选择上也应当与学校教育有别,在选择依据上主要是结合家庭生活方式来进行,而不是依照学科的逻辑来进行。洒扫尘除、接人待物、日常起居、社区服务等等,都可以成为家庭教育的内容。放弃了家庭教育内容的独特性,将家庭教育理解成“家庭里的学校教育”,就等于放弃了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

第四,家庭教育方法上身教和言教相脱节。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在家庭教育里中就体现为身教和言教相统一。这个方法的.要义就是,家长要求孩子做的,家长首先要做到,不能对孩子的要求是一套,家长的行为是另一套。这种家庭教育没有成效不说,还会误导孩子,让他们误以为“言行不一”是正确的。这种身教和言教的脱节,实际上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品格养成都是非常有害的。

第五,当前存在“家庭教育无用”(放任)和“家庭教育过度”(控制)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直接交给老师就行了,自己作为家长,既不懂教育,还需要在外地打工,所以教和不教一个样。像这种放弃家庭教育,平时也很少跟孩子联系的家庭,数量不在少数。家庭教育过度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一些城市家庭中,这些家庭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生怕孩子在学业上落后,总是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很少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这里的“教育过度”主要指向孩子的学业学习安排过度,牺牲了孩子的天性和本该拥有的自由想象、阅读、沉思、娱乐、社交等的时间。这对于孩子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有害的。

第六,家庭教育的阶段性和终身性之间缺少关联。

6.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篇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标语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标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它的意义十分重大。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标语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宣传标语(精选60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刻苦的爸妈,勤奋的孩子。

2、孩子的成功,从我们家长开始。

3、为孩子未来,做好现在。

4、家长与时俱进,与孩子一起成才。

5、提高自我,做孩子的阶梯。

6、做让孩子崇拜的家长。

7、告诉你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8、做好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9、孩子的好坏,取决于家长的力量。

10、家长一小步,孩子一大步。

11、家长学得更好,孩子做得更好。

12、孩子的好榜样,从好家长开始。

13、让孩子站在你的肩上看世界。

14、幼儿教育,家长先行。

15、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

16、家长学得好,孩子一定棒。

17、家长水平好,孩子起点高。

18、做合格家长,育优秀子女。

19、一个好家长胜过一个好老师。

20、家长一次付出,孩子一生幸福。

21、做幼儿的学长,伴健康的成长。

22、家长十年树人,孩子百年树德。

23、家长教学路,天才第一步。

24、孩子的未来,从家长做起。

25、家长自身素质,影响孩子一生。

26、优秀家长,促使孩子迈向辉煌。

27、家长学做模范,孩子学有榜样。

28、家长用心,孩子快乐。

29、家长是孩子最近的榜样。

30、家风好榜样,少年早成才。

31、爱孩子,从提高自我开始。

32、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

33、家校携手,共创辉煌。

34、坚持良好习惯,育儿事半功倍。

35、精英源自家长今天的改变。

36、教育手牵手,成长心连心。

37、家长更努力,宝贝才能更用心。

38、家长一堂课,孩子用一生。

39、以自身修养带动孩子未来成长。

40、帮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41、家长受教,孩子受益。

42、家长先学习,孩子先成才。

43、你的一堂课,孩子的一生。

44、家长是孩子的一面旗帜。

45、来家长课堂,为孩子起帆。

46、提高自己,成就孩子。

47、为了孩子,值得改变。

48、您看得更高,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49、人之初性本善,为孩子做个榜样。

50、您的一点改变将是一个天才的``起点。

51、合格的家长造就孩子优秀人生。

52、孩子的成功,我们一起努力

53、家庭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家长。

54、家长的小改变,儿女的起跑线。

55、家长提高一点,孩子受益无限。

56、您的选择,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57、您的选择,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58、做合格的父母,我们一起努力。

59、用你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7.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篇七

李华萱的一生主要从事学校音乐教育, 在他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 对音乐教育有着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出版了一系列的音乐教材, 撰写了较有分量的关于改良学校音乐教育的文章, 并尽自己所能使音乐教学科学化、专业化。李华萱1 9岁走上工作岗位从事音乐教学, 为我国2 0世纪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先后辗转山东、湖北两省, 任教于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山东省立剧院、山东师范学院等学校,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借鉴西洋先进音乐文化, 推行五线谱教学

李华萱开始教师生涯的时期, 正处在辛亥革命以后, 全国各地兴办新学。此时的音乐教育主要以“学堂乐歌”为主。李华萱非常重视五线谱以及系统音乐理论的讲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他大多都采用五线谱来进行教学, 他认为, 学生要学好乐歌, 就必须先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知识, 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普及使用五线谱。

为了推行五线谱教学, 李华萱提出:“五线谱, 是世界通用的乐谱, 以世界乐的眼光去研究音乐, 都要用五线谱。我国自高等小学以上, 就应该完全用五线正谱”。李华萱认为, 只有学好五线谱, 对于和声、作曲等学科才可能了解并深入学习下去。从这一点来看, 李华萱在音乐教育上是有着远见卓识的。

除了积极提倡五线谱教学, 李华萱还将运用五线谱教学这一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总结, 写出《教授西乐谱的研究》, 并发表在《音乐杂志》上。李华萱认为, 随着时代的进步, 中国民众已经逐渐懂得音乐的重要性, 音乐日益受到重视, 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研究它, 但是要想更好地发展音乐, 在重视这门学科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它, 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入门时即学习五线谱才是一条捷径。

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音乐传统

在李华萱看来, 以西为师, 学习西方先进的音乐知识, 固然是发展中国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 仍然需要我们的很好的继承并发展下去, 这才是我国音乐事业的根本。在从事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李华萱不遗余力的为挖掘、整理中国的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而努力着。他非常重视对传统民间音乐的采集、搜集、整理, 并且有着突出的成就。李华萱认为, 中国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 是蕴含在一些民间的歌曲、器乐曲以及各种戏曲以及曲艺音乐中的。

李华萱重视五线谱的教学研究, 还用五线谱记写中国传统音乐曲调, 整理了我国近代第一本用五线谱记写大量传统音乐曲牌的文本《俗曲集》 (1 9 2 5) , 当作音乐教学中使用的教材, 也为达到优秀的民间俗曲在民众中广泛流传的目的。

李华萱认为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人可以不了解西洋乐, 但不可不了解中国乐, 尤其是不能了解西洋乐而不了解中国乐。在他看来, 改造中国未来的音乐, 不可不考究中国固有的音乐, 如来源于民间的风俗曲和民谣曲等, 应当先将流传的此种乐曲制成世界共通乐谱, 即五线谱,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李华萱是借鉴西方的五线谱来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 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1 9 2 3年, 李华萱整理了京剧唱腔集《皮黄曲谱》。这是我国近代第一本用五线谱记写的京剧唱腔集。《俗曲集》、《皮黄曲谱》出版以后, 使得许多小调、俗曲等许多中国传统民间音调流传开来, 影响深远, 外界对此评价也很高。

1 9 2 7年, 留学德国的著名音乐家王光祈曾致信李华萱, 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十分重视, 对于李华萱这样勤于奉献的精神, 王光祈也是极为赞赏的。

三、重视课外实践教育

受到先进教育思想影响的李华萱, 深深懂得理论与实课堂教学之余, 他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课外音乐活动, 李华萱认为, 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 而音乐实践活动, 则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以及审美能力。学生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时, 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 还能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除了自己给学生开设各种课外活动小组, 组建校园军乐队、国乐队, 并带动其他科目的老师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还可以使得学生之间感情更为融洽。

李华萱在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工作期间, 在学校中组织了管弦乐队和军乐队, 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演奏,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 课外组织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学校十分少见, 在这方面, 李华萱所任教的山东省立四师, 可谓是开风气之先。

四、重视音乐教材的选择

在2 0世纪早期师范学校教育的发展中, 由于教育部门一直没有对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教材选择做出规定, 也使得音乐教材建设成为教学中一个薄弱的环节。

早在李华萱任教于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期间, 就借鉴了大量优秀的西洋音乐教材来组织教学, 唱歌集方面的有:东京音乐学校编《小学唱歌集》、小山作之助编《轮唱歌集》、、作曲方面的主要有:日本伊庭孝编《简易和声学》、山田耕作著《简易作曲法》;器乐方面的有:田村虎藏编辑《风琴教科书》;合唱方面的有福居镰一郎《特撰著名合唱曲集》、音乐知识方面的有:《西洋音乐小史》、《乐谱四知识》等, 体裁较为广泛, 涉及音乐的各个方面。

李华萱在从教过程中, 除了借鉴西洋优秀音乐作品, 他还非常注重对优秀中国音乐作品的挖掘、整理, 选用了较多中国音乐家所创作的作品来从事教学。李华萱收集了众多著名的中国乐曲、钢琴曲以及民歌, 选用了大量优秀的中国音乐作品作为参考教材。其中, 乐理方面的主要有:沈彭书》刘质平编《乐理教本》等;唱歌集比较多, 主要有:沈心工编辑《学校唱歌集》、曾志忞编《国民唱歌集》、刘质平编《中等教育唱歌集》等;其他方面的还有:曾志忞编辑《风琴习练法》、刘质平编辑《弹琴教本》、王光祈著《西洋音乐与诗歌》、《欧洲音乐进化论》等;传统民间音乐方面主要有:如杨荫浏、陈鼎钧编《雅音集》、王黄石编《中华俗乐新编》、燕山周子安辑《五知斋琴谱》等, 李华萱也选用一部分由他自己搜集整理作品为教材, 如《皮黄曲谱》、《俗曲集》等。

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但是如何使用所选择的教材更重要, 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作为教材, 这样会让学生学到全面系统的音乐知识。李华萱以独到的眼光选择中国人所创作的歌曲或乐曲, 改变了在清末民初时乐歌直接引用外国歌曲填词或以外国曲调配以中国歌词的现象, 这一点对于音乐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五、编辑、改良乐歌

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 始于学堂乐歌的兴起。鸦片战争以后传入我国的学堂乐歌, 在中国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中逐渐发展, 与我国的语言、社会状况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相结合, 由当时具有进步思想的音乐家创作或改编, 借鉴日本或欧美的旋律填词, 形成了近代有别于传统民间音乐的一种新体裁。此时我国的学堂乐歌, 多采用日本唱歌集中的曲谱由加以填词而成, 激励民族奋发向上, 曲调激昂雄壮、欢快, 唱出了时代的主旋律, 也反映出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戊戌政变以后, 梁启超等进步分子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乐歌课, 在此后几年间, 教授这种新式歌曲成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

沈心工、李叔同等音乐家, 创作了大量的学堂乐歌, 也在学校中提倡乐歌教学。但是他们对于乐歌课实行后的具体效果、作用以及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等方面, 并没有进行专门的中, 针对学生对于乐歌课的学习情况, 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并写了专门的文章, 为我国早期的专业音乐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1 9 2 0年, 李华萱任教于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期间, 发表了《我对于我国学校乐歌当改良的刍议》以及《我国学校乐歌的谬误》两篇文章, 这是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中有关改良学校乐歌的两篇重要文献。这两篇文章的发表, 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 也对我国后来的专业音乐教育以及歌曲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结语

1 9世纪末2 0世纪初, 西方音乐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音乐界, 使得中国的传统音乐受到剧烈的冲击, 这一时期, 包括李华萱在内的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本土音乐家, 在吸收优秀西洋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在继承发展着我国的传统音乐, 在他们的努力下, 使得我国的传统音乐有着较大的发展。

李华萱的音乐教学, 在借鉴西洋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 更多的是着眼于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根基, 他搜集、整理、挖掘大量的传统音乐素材来组织自己的教学, 创作和编写关于传统音乐的教材,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发扬光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李华萱将音乐教育事业植根于传统,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李华萱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的业绩和他的敬业精神, 也不断鞭策着一代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年6月第4版。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 (1840—2000) 音乐教育史纪年》,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

8.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篇八

首先,我要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能够给我们机会参加这个非常重要的活动,感谢在座的各位。

我跟大家讲一下我们国家的历史以及不同的教育项目,并介绍我国的教育发展议程,以及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都实施了哪些措施。

我们在不同的目标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的探索。我们所做的就是希望实现全民教育。2008-2015年,我们在学生入学率提升方面有了极大的进展,涉及到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然而,我们的人口增长率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快的,人口在不断增长,出生率很高,这就严重影响到我们进一步取得进展。

我们在促进男女平等和消除城乡差别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随着适龄人口不断地增加,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挑战。但总体而言,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消除教育不平等方面。我们针对全国不同的学校做了一些工作,重新设计了学校的课程。同时,我们更好地培训我们的师资——培养面向未来的老师。

我们希望加快课程革新的速度,因此开展了相应的社会活动和相关项目。另外,我们实施了针对教师的语言方面的培训。我们希望他们提升自身学习和教学的能力,更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更多地和国际组织进行合作。我们希望能够调整自身法律框架,和国际框架接轨,采取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

我们通过这些项目对接和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民间社会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在逐渐加强。我们关注了女童入学的问题,这应该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因此,我们一直在强调如何提升女童的入学率。通过建立联络点,一些民间组织积极参与进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也组织了一些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出勤率。同时,我们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希望更多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

数据显示,我们有85%的教师是合同制而不是全职的,这就意味着一些教学的项目可能没有办法在全年持续下去。对于从西方引入的项目,也有人持反对的态度。当然,家庭收入水平、文化程度、交通、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教育进程。

在尼日尔,很大一部分人是文盲,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包括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解决文盲问题的项目,相关的人员数量也不够,资源也不够。此外,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协同合作也不足。

我们在促进性别不平等方面有很大的障碍要跨越。比如,女童(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女童)的入学率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关。可能有些父母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甚至难以维持最基本的生计,因此,他们不可能有额外的资金供儿童上学读书。我们确实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

当然,基于所取得的进展,我们希望解决面临的问题。我们致力于2015后教育议程的推进,包括对信息通信技术的进一步使用,就像我刚才所提到的,我们希望让青年人更多地利用可使用的资源。

我们同时在规划相应的战略。农村是我们国家问题最复杂的地区,有的地方没有电,更没有互联网。如果想让他们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我们必须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一些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项目,如太阳能试点项目,通过太阳能发电让农村地区的学校享受远程教育。两周前,我们开启了智慧课堂项目。我们希望把这个项目做得更丰富一些,从而逐步提高教育的质量。我们还有一个计算机信息技术项目,学校提供计算机设备。尽管进程有些缓慢,但是我们正在取得进展。

尼日尔还有一个通过手机进行扫盲的项目。现在,在农村,你也能看到人们使用手机,我们想通过这些设备帮助人们学习读和写。比如,使用手机可以让人们通过发短信知道不同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这样的话,这些小农户就能了解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够帮助农村地区的家庭和他们的孩子,让他们更好地和人们进行联系,进而接受教育。

刚才我说的这个项目,包括教育培训项目,就是我们长期规划的框架之下的一部分,也是对过去常规的、比较保守的一些做法的突破。我们希望这些项目能够使得我们更好地把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和项目联合在一起。

我们也知道这个项目是包容性的、世界性的,并且获得了广泛支持。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他们能够给我们充足的资金支持,我们也希望持续地获得项目的资金支持。

关于终身学习,我们的国家正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合作。其实,我们之前根本没有终身学习项目。现在,我们有了尼亚美大学的数字校园项目,希望这个项目能够一直开展下去。

(本刊根据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现场录音整理,标题系本刊所加)

9.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篇九

教育对于个体、对于国家的意义毋需多言,正是这种紧密,让所有人应当像关心衣食住行一样来关心教育,因为它关乎个体的命运,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众人的目光多聚焦于“中小学生减负”、“教育资源均衡”、“学校去行政化”、“弱势群体受教育权”„„注重素质教育这个主题,教育是“培养”学生,而不是“加工”学生

百姓盼望国家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真正做到教育公平、“有教无类”。

[政府报告回应]“强国必先强教”。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是推进教育改革;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点评]报告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今年注定是教育改革年。这从财政预算报告中可见一斑:今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项目“冠军”是教育,达到11856.75亿元,这也是唯一突破1万亿元的支出项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异地高考”、“中小学生减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等许多教育热点问题得到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1、异地高考: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

在北京,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2009学年度,30073名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学生在北京继续读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大量孩子在北京读完一部分课程后,不得不忍痛离开北京、离开家人,回原籍读书,产生新的留守儿童问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非本地学生在北京难以升学,尤其是难以参加高考。

于教育不公根源的问题,网友认为户籍制度是导致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异地高考能够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异地高考”: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户籍管理的社会问题,既关乎城市承载能力,又牵涉利益的重新分配,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作为职能部门认为,各地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

“异地高考问题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步步来。”昨日,顾也力委员对新快报记者说,异地高考虽然提了这么多年,但实际非常复杂,“北上广地区,始终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彻底放开。广东省是流动人口大省,农民工的小孩应该受到很好的待遇,但政府对于基础教育投入还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两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异地高考的压力,他呼吁国家要增加广东本科招生率,增加外省高校到广东招生名额。

为了保证“异地高考”政策不被“高考移民”钻了空子,在国务院出台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出台办法,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建议书指出,对父母资格认定应当和随迁子女就学年限基本接轨,而不应显著高于随迁子女的就学年限要求。进城务工人员夫妇一方在流入地有常住证明的,其子女即应当被认定为“随迁子女”并允许在当地入学。常住证明包括工作证明(劳动合同附工资证明、单位出具证明附工资证明、纳税证明、社保证明等任何一项)和居住证明(租房合同、房产证、暂住证、水电费收据等任何一项)。

为了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公平、防止“高考移民”,方案中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制定方案,废除招生指标和分省命题制度,建立全国统一考试、公平录取体制,为各地广大学生的教育公平奠定制度基础。

2、减负

2012年11月21日,广州一12岁小学生作业没写完挨批,留遗书坠楼身亡;2013年1月18日,呼和浩特市一初中学生因成绩倒退,背着书包从11楼跳下;2013年1月23日,郑州一9岁女孩摸黑上学,翻越护栏追赶公交,被撞身亡。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造成了极

大的心理压力。为学生减负的呼声这些年不减,但却迟迟未见效,甚至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如何为中小学生减负也成为今年关注的焦点。

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是:评价标准存在偏差;教师理念、方法陈旧;家庭期望值过高。

教育部积极帮助中小学减小学习负担,只是着眼于课堂。课外,家长会给孩子买额外的复习资料,更甚者把孩子周末休息的时间报培训班。家长一方面是因为担心孩子课堂跟不上,另一方面恐怕是大部分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安排孩子闲暇时光。如此看来,教育部“减负”措施似乎有点一厢情愿了。事实上,家长也担心孩子课业过重,但仍然给孩子课后加码。“别人家的孩子都报补习班,我不给她报就落后了”。

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家长天天抱怨学业负担过重,却又把孩子往这样那样的辅导班送。学生负担过重,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都有责任。一定程度上,高考还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学生都蜂拥到这座独木桥上,学生比拼的压力有增无减,自然增加学业负担。

至于负担重的原因,涂文涛分析了四方面:首先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国人把教育看作是改变命运的必经途径,而不是把教育作为育人的需要。上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这样的价值观念逼迫部分人给孩子“层层加码”;其次,一张无形的手在牵引着家长,“老百姓很现实。孩子上了好学校,就能找好工作。眼下,用人单位招人不仅要求学历高,动不动还要求211、985学校毕业生。这些问题不解决,光靠教育主管部门天天喊减负,家长怎么可能听?”;第三,错误的政绩观。“现在,衡量一个地方教育优劣,老百姓包括各级政府看什么,看你一年考了多少个北大清华?考了多少名校?本科上线率多少?将这些作为考核教育部门的指标,肯定会增加学校让学生不断学习的压力”;最后,一定程度上,高考还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学生都蜂拥到这座独木桥上,学生比拼的压力有增无减,自然增加学业负担。

不少代表委员们向记者表示,目前的“减负”已经从一个教育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只有综合治理、标本兼治,让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中小学生才有机会获得一个“合理的负担”。

以高考改革为例,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敏感性强。目前,仍然是传统高考录取制度“一考定终身”。除此之外,还没有更加公平有效的录取和评价体系。家长希望孩子进入好的大学,而高考是按照分数录取,有了这根“指挥棒”,减负就无从谈起。

我认为,考上大学只是农村子弟成才的第一步。”

同时,在广州本地中小学的采访中,无论是学校负责人还是家长都认为:学生减负问题可谓老生常谈,之所以“让人看不到希望”,说到底这不仅是简单的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也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社会文化、用人制度、评价机制、分配制度等一系列问题相关。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认为,要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除了在教育层面上有所变革外,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尤为关键。“现在很多学生通过辛勤的努力后,无法得到回报,就会泄气、闹情绪,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很差。”郑惠强表示,多与心理教师沟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不要埋头读书,而是尽可能获取更多的增长见识的途径,并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那么即使学习很枯燥,也会激发出动力。社会、家长、学校和教师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并达成“培养一个健全、健康的人”的基本共识。

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是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截至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达到3.66%,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

4%,是政府部门近20年前就提出的目标,也是代表委员多年强烈呼吁的目标。本届政府在任期最后一年做出的郑重承诺能否兑现?4%对中国教育意味着什么?钱怎样花在“刀刃”上?

“虽然差距在缩小,但教育鸿沟一直都存在。” “比如教育经费的投入,内地与边疆、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就不均衡;比如教师队伍建设,边疆和农村地区的学校很难吸引到好老师;比如教育设施,城里的学校已经有了塑胶跑道甚至是体育馆,许多农村学校却连操

场都没有。未来教育投入,应该向教育薄弱地区倾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职业教育也“嗷嗷待哺”。全国人大代表、泰安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学校校长王元成说,现在技能型人才短缺,国家应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学校虚报人数骗取教育经费的行为,反映了我国当前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混乱的局面,造成了原本紧张的国家财政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

教育投入应该有‘明白账’,让家长、社会知道这些钱都是怎么花的。代表们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注重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如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建立预算管理机制;推行高校总会计师制度,促进财务管理专业化;成立国家教育经费监管中心,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厉查处腐败行为等等。“今年达到4%,这只是一段历史时期的终结,但不是终点,应该是个新的起点。”褚君浩说,教育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世界范围看,就是达到这一水平,也是相对较低的。

据世界银行测算,2000年教育财政投入的全世界平均为4.4%,其中高收入国家平均为5.3%,印度亦已达到4.1%。

代表委员期盼,教育投入占GDP总量能持续地增加,与世界同步。

4、莫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教育盲区

翟美卿告诉记者:“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长年见不到父母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祖辈作为隔代抚养的临时监护人难以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责;二是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亲子关系松散,无法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他们中大部分有被忽视、被欺负的生活体验,容易造成心理和行为偏差。三是留守儿童的安全保障不足,校园安全事故、儿童意外伤害、女童受性侵害等事件在留守儿童中发生率较高。”

针对上述情况,翟美卿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留守儿童公益服务的重要功能之一,防止留守儿童成为家庭教育的盲区,在实施中注意对留守儿童给予政策倾斜。与此同时,推进家庭教育功能进社区(乡村)。将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作为社区居民服务中心重要功能之一,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各项公共服务建设和管理同步规划实施。

翟美卿还建议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专项服务。如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社区(乡村)开展专项服务,建立学校长效管理机制,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学校监管制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制度。

5、幼儿早教

各地逐渐兴起的幼儿园亲子班、连锁早教机构等五花八门,且处于监管真空。

两会上,龚震委员了提出,针对目前早教行业现状,政府应加大对早教的投资。首先,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关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其次,加强早教科研力度,争取建立起可以指导早教目标、技术、方法等的完整理论体系。再次,形成早教从业人员培训体系,鼓励我市现有的师范类和医科院校进行跨学科联合办学,将早教培训纳入到继续教育领域,甚至纳入国家的学科建设规划中,及早建立起早教事业的骨干从业人员队伍。而0-3岁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50%是在生命的头4年中发展起来的,另外有30%是在8岁之前发展起来的。初生婴儿的脑发育比15岁孩子快1000倍。很多思想、习惯和智力是在3岁前打下基础的。0-3岁的婴幼儿时期是其成长的关键期。最初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10.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 篇十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着深刻影响。为了使教学改革能与之相适应,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CAI)可以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与其它领先技术的结合,必然促进CAI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既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又称为智能模拟,是用计算机系统模仿人类的感知、思维、推理等思维活动。它研究和应用的领域包括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专家系统、自动程序设计、定理证明、联想与思维的机理、数据智能检索等。例如,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进行学习、推理、联想和决策;模拟医生给病人诊病的医疗诊断专家系统;机械手与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等。本文针对CAI的发展前景,重点论述人工智能技术对CAI,尤其是对智能化CAI产生的重大影响,并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实现的思路与设想。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及其现状 1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即利用计算机代替教师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编成各种“课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使教学内容多样化、形象化,便于因材施教。如各种教学软件、试题库、专家系统等。CAI无论是在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还是在继续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外,CAI课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和家庭中,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尽管CAI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自上世纪80年代起,已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把CAI的发展列为重点研究课题。2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

CAI的实现需要应用AI技术及编制复杂的程序,如自然语言理解、知识表示、推理方法等,一些AI技术的特殊应用成果,如代数说明、符号合成、医疗诊断及理论证明等均被应用于CAI系统,以提高其智能性和实用性。

早期绝大多数CAI课件大都使用决策理论和随机学习的模式,它极大地简化了学习过程的表达形式。例如早期的地质教学系统(SCHOCAR)等。后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CAI系统中添加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及训练策略,同时AI技术被应用于建立学习顾问模块(存放所要教课程的问题和技能)。这种方法能控制训练策略并给出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目前为了获取对课程知识表示和控制的灵活性和模块性,有些CAI系统还用AI技术来表示训练计划和策略。例如多数程序设计语言的CAI均属此例。

到目前为止,所使用的绝大多数传统的CAI都是将全部教学信息以编程方式预置于课件中,这样的CAI课件一旦制作完成,任何较大的教学改动都会给维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现有的CAI系统面临许多挑战,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缺乏开放性

不具有开放性是目前CAI课件最大的缺点。使用者无法对课件进行任何修改,只能利用已有资源按设定的路线进行教学。其弊端在于:①

固定内容的局限性使课件的适用面狭窄;② 设定的运行路线使授课缺乏自主性;③ 授课的针对性不强;④ 无法利用新出现的资源在较高起点上进行二次开发。(2)缺乏人机交互能力

现有CAI大多以光盘作为信息的载体,将教材中的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学信息是按预置的教学流程机械式地提供给学习者,学习者使用CAI课件学习是完全被动的。在课堂教学中,一般只能通过教师按预定的课件流程进行操作,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不能很好地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因此人机交互没有很好地实现。(3)忽视课程本身的特点

各门课程在教学上有不同的要求,但现有课件对于这些不同要求完全不予理会。例如很多课程都要涉及到大量的曲线或曲面,对有些课程来说,将这些曲线或曲面给出一个简单的展示就足够了,而有些课程这样的展示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图形学中各种曲线或曲面的生成算法时,如果能在课件中直接动态地展示这些图形的生成过程,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无疑会使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更具有吸引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现有CAI课件在学生自学以及进行操作使用时,如何学习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完全了解学习者的情况,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不能向教师求助,师生之间互相封闭,谈不上师生互动,因此课件所起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缺乏网络支持,现有的绝大多数CAI课件都是在单机环境下运行的,它们无法利用网络的优势使知识内容快速更新,当然更无法提供便捷的学习讨论空间、随时随地的师生交流方式以及远程教学实现的条件。(5)缺乏教学策略

在课件的开发过程中实际上离不开教学策略的设计,但课件的制作者往往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例如:现有的绝大多数课件都是单一的展播式的,这样的课件制作“精美”,但它不可逆、不能互动。实际上运用课件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应该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讲求课件的实效性,着眼点在于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培养各种能力有帮助,而不是表面上的制作“精美”。(6)缺乏智能性

现有的CAI课件系统不能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不能由系统自动提供助学信息而使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对教师而言,其教学不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不能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按照学生的认知模型为其准备最适合的学习内容,更不能给予不同方式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不具有智能性。

综上所述,现有的CAI存在许多问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这些问题将使CAI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以智能CAI为代表的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将成为教育技术上需要不断探求、努力实现的发展方向。3 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CAI)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ntelligent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ICAI)以认知学为理论基础,将AI技术应用于CAI,是智能化的CAI。在ICAI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可以借助于智能化计算机对大量知识进行选择、判断、处理,使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教与学的思维过程。它需要教师以其专门知识和经验为依据,经过吸收、讲解、推理、示例、综合等多个步骤才能较好地完成。一个教学型专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弱点和基础知识,以最适当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因此,从AI的角度看,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由计算机系统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及学生进行学习并得以实现的“专家系统”。因而,在CAI中引人AI思想,即使用专家系统的方法、工具,构建智能CAI(即ICAI)。这样构建成的专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诊断和调试修改功能、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上一篇:摄影基础教学大纲下一篇:陕县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