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精选8篇)
1.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一
--1-1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陈青妮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
[摘要]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受到与汉语教学同样的重视,汉字难学、汉字难教并不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轻视或者避开汉字教学的理由。而随着学界越来越多的将目光从语法研究转向词法研究和字的研究,从以交际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语先于文的教学方法转向语文并重的教学方法,众多的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提出了众多的观点,本文致力于对这些观点中较为成熟的几个做出探讨,并以此为理论支撑,浅谈一点儿实际教学当中我们正在试行的汉字教学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语文分开与语文并行;字本位与词本位;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汉字教学具体方法
学界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肯定,站在教学实践第一线的老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落实语文并重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认为重语轻文、重语言能力轻文字能力、怀疑字本位的汉字教学法甚至主张汉字“双文制”的观点在汉
字教学中都起着比较消极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词和字的研究以及语文教学中文的研究,并且由此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例如语文分开与语文并行、字本位与词本位、集中识字法与分散识字法的讨论等等。笔者也针对以上讨论查阅了各家
--2-2 之说,并进行了几点思考。
下面就将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必要性和汉字教学的几个学术观点以及相应的一点教学方法的思考阐述如下。
一、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必要性的思考
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讨论,因为理论上学界已经普遍认同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必要性。但是,实际情况是站在教学实践第一线的许多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存在汉字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定位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意愿的老师可能认为如果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交际那么他们可以用拼音替代汉字;面对学生不断抱怨汉字难学,老师也可能越来越相信汉字确实难教,于是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老师也开始有意无意的逃避汉字教学;谈到具体的汉字教学中笔顺是否需要规范等“小”问题,老师们更可能选择宽容。这些实际情况使得
我们本节的讨论成为必要。
(一)也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难点
诚然,汉字教学有许多难点,诸如所谓汉字有“四多四难”等。但是,我们认为汉字教学最大的难点之一也许是老师们要让学习者相信也让自己相信,汉字不仅不难而且还相当有趣。这个问题涉及心理语言学的范畴,我们不做深入讨论,但是我们应当树立学习者学习汉字的信心以及给学习者良性的心理暗示,这个道理应该不难明白。
大部份非汉字圈汉字学习者都认为汉字难学,因为大家通常把汉字符号系统看成是表义文字,完全区别于表音的文字符号系统。而这种“表音”“表义”的区分方式使得早就习惯于将是否“表音”作为判断一种文字是否先进的标尺的西方语言学家,很自然的把“表义”的汉字符号系统归入了较低级的文字形式之列。例如英国学者帕默尔就 2
--3-3 认为“汉字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字”。(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二期)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自源文字;汉字记录了一个庞大的民族、一部庞大的历史、一种延续了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汉字凝聚着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以及生活在世界各国约三千万的华人。我们认为汉字不是低级的。况且,我们也从来没有因为大部份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以后仍然难以自如的使用英语交际就说表音文字不科学。因此,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放在如何使汉字变得“高级”,而应该放在如何推广汉字,如何提高自身对汉字的认识,当我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汉字的魅力并且勇于甚至是骄傲的向全世界推广博大精深的汉字。这样的共识也许是站在对外汉语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应该达成的。这样的共识也许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应该攻克的第一个难关。在这样的共识下我们讨论汉字教学的必要性。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必要性
国家语言教育司司长李宇明先生早就对语言与国家软国力的关系做过阐述。如果将汉语教学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满足好奇的学习者交际之用,似乎有些狭隘。国际汉语推广还应该承载着更多的内涵,汉字记录汉文化的功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超越汉语记录汉文化的功能。这一结论我们只要看看今天已经完全使用白话文的人们仍然孜孜不倦的学习着文言文就可以得出。当人们一次又一次讨论《论语》《庄子》这些先秦典籍时,显然已经对孔子说论语时的语音、庄子谈养生时的语音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认为,不仅应该承认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必要性,更应该承认汉字推广在汉文化推广中是不可缺失的载体之一。
--4-4
(三)汉字和拼音的关系 时至今日,仍然有些外国学者甚至是中国学者坚持认为汉字应该走拼音话的道路,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该以拼音教学代替汉字教学。例如世界汉语教育协会副会长柯彼得先生曾在《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3 期)一文中提出的汉语拼音亟待“解放”的观点。柯彼得先生认为虽然汉语拼音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经受了国内外的长期考验,并早已被证明是中国语言历来最有效的拼写系统,但是,由于各种政治与文化思潮以及许多偏见的影响,汉语拼音至今仍被放到次要的地位,它的潜在能力尚待发掘。在未来不但应该进一步发挥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而且还应考虑到它在中国同世界进行语言交流中的优势。正阔步迈向世界和信息时代的中国社会,在未来应该放弃坚持将汉字作为唯一的书面交际工具的做法。汉语拼音在21 世纪应
该越来越多地担负起与汉字并驾齐驱的重要任务,自然而然地成为正规的文字。这样,中国才能更大程度地打开门户,走向世界。只有尽早实现汉字和汉语拼音并行的“双文制”,中国才会有机会真正加入国际社会。文章还引用了一位语言学家的观点:“方块汉字在电子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好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为了维持生命,要打强心针一样;而汉语拼音文字在电子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则像是一个即将分娩的正常婴儿有待于接生一样。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士。我国文字的现代化,也就是实现拼音化,这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见陈明远《电子计算机与汉字改革》,《语文现代化》1980年第1期第71页)
我们认为在辽宁师范大学李宝贵先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对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比 4
--5-5 较客观的阐述。文章认为由于汉语拼音的易学性和国际性等特点,汉语拼音成为了外国人学习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有效工具,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汉语汉字要走向世界,需要汉语拼音的帮助。而马庆株先生的观点则是:“在坚持使用汉字的情况下,认真推行拼音方案及正词法,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它与汉字相辅相成,在汉字使用不便的各种场合使用拼音。用拼音帮助海外华人学汉语,才能在海外把汉语保存下来,汉字也才有保存下来的希望。”
确实,汉语拼音是汉字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在信息检索、中外交流和人与机器的交流中,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今天,我想我们不必再鏖述拼音文字为什么不能取代汉字的原因,我们只重复强调一点,拼音的确重要,但无论它多么重要,多么有用,从以上的论断中不难看出,拼音的存在仍
然是为保存汉字、发展汉字服务的,而不是所谓替代汉字。
(四)汉字教学中笔顺的规范问题
笔顺即笔画、部件书写时的运笔方向与先后顺序,是汉字书写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主观上的不重视和客观上的难以检查指正等原因,笔顺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受到忽略。有些老师认为,把字写对了就行了,笔顺如何可以宽容。确实,笔顺不太影响一个字正确还是错误,但我们认为万业馨先生《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二期)一文对笔顺做出了较为客观的阐述。万先生认为笔顺规则的约定通常是以有条不紊而又便捷的书写作为前提的。字的构形无论怎样丰富多变,都需要在一个方形的空间里完成书写过程。笔顺规则可以同时提供有利于分割空间和保持平衡的作用。因此设计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熟练 5
--6-6 运用笔顺规则不仅有利于提供书写速度,减少错误,而且可以为学习者感悟中国书法艺术打下良好基础。
二、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几个学术观点的思考
学界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经过20 多年的教学实践后,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对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在教学中仅仅重视结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的种种问题,于是学者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词和字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的研究。在一系列的研究中,以下几个观点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1)2)3)语文分进与语文并进 字本位与词本位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
也即张先生认为关于“语言是第一性的,汉字是第二性的”这个命题是错误的。汉字不是用以记录语言的。语言和文字是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有联系的、独立的表义方式。人表达意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说出来让人听懂,另一种是写出来,让人看懂。听说的方式就是“语言”,看写的方式就是“文字”。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语言是听觉的,文字是视觉的。因为物质是人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所以语言和文字都是物质的。也就是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具有不同的物质属性的、表达“意识”的方式。另外,如果说语言是第一性的,汉字是第二性,那就等同于认为语言和文字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决定“文字”,“文字”是对“语言”的反映。虽然从语言和文字产生的顺序看,似乎确实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但是从对语言和下面,我们就这几个观点进行探讨。
(一)理论基础
要讨论以上几个观点,我们首先得有一个理论根基,笔者比较倾向于认同张朋朋先生关于汉字的基本观点。6
--7-7 文字的现象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也并不总是“语言”决定“文字”,而“文字”只能是对“语言”的反映。(例如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再学习古文,但古代汉语却早已消失。)所以,我们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具有不同的物质属性的、表达“意识”的方式。若以张先生的这个理论为基础,我们很容易将文字和语言分清楚,将汉字和汉语分清楚,将文字能力和语言能力分清楚,从而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和汉语教学分清楚。
(二)对几个学术观点的思考 1)语文分进与语文并进 “语文分进”是指“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分开进行,分别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授各自的内容。与之相对应的“语文并进”是指在教学方式上一边教“语言”,一边教“文字”,“语”和“文”同步进行。过去,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的是语文并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带来了
实际的问题。例如,“您好”、“谢谢”一类的既简单又常用的汉语书写起来却比较复杂,那么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语让步于文的,因为这并不符合我们汉字教学先独体后合体,先简单后复杂的教学步骤。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第二语言习得者产生汉字难写的心理暗示,而这种暗示往往是他们学习汉字的最大障碍之一。
而语文分开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细分为汉语课(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听说能力,甚至可以提倡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来提高“汉语普通话听说能力”,因为用汉语拼音来辅助发音,汉语的听说就不难了);中文课(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中文读写能力);写字课(课程目的是教授学生汉字构件和字形结构);识字课(课程目的是追求识字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 “语” 和“文”由原来的相互阻碍变成了相互促进,而且学生也可以分别获得汉语的听说能力和汉字的读写能力,这不 7
--8-8 仅使学习由“难”变“易”了,还由“慢”变“快”了。所以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采取
可以不必再担心如果我们承认“字本位”就会忽视了字词句的联系甚至会降低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我们可以把交际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到汉语教学里去,而将“字本位”的学术思想运用到汉字教学中来。
汉字教学为什么要“字本位”呢?因为,如果用“字”表示文字的具体实体,那么任何文字的基本单位都是“字”,(《谈“字本位”的内涵》张朋朋 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字是有限的,无限的句子是由大量的“词”构成的,大量的“词”是由少量的“字”构成的,“字”识得多,才能扩大词汇量,也才能提高语言水平。
所以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该采用“字本位”的方法。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进一步思考,如何打通汉字教学的“字本位”与汉语教学的“词本位”。
3)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 集中识字是1958 年由辽宁省黑语文分进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妥当的。但是,在语文分进的过程中,是否应该先语后文,语先于文多久最为科学,这仍然是学界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2)字本位与词本位 虽然还有许多学者在继续讨论汉字教学究竟应该是“字本位”还是“词本位”这个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生也会经常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并各自坚持和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我们区分了语言和文字的概念,我们就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字本位”是一种如何看待文字系统的观点,不是如何看待语言系统的(张先生认为语言的单位是句子)。这个认识也许可以指导我们对“字本位”问题的思考。
因为当我们把文字看成是一个区别于语言的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把文字教学区别于语言教学,我们也就 8
--9-9 山北关实验学校首创的。它利用大多数汉字是合体字的特点, 主张让学生先掌握500个构词能力强、使用频率高的汉字,并打好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基础。然后以基本字带字,如由基本字“ 方”可带出“ 房、访、放、防”, 或者以偏旁部首带字, 如由偏旁“氵”带出“河、滴、洗、游、江”。
分散识字1958年由江苏南京师大附小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也称“随文识字”,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程序上, 先教汉语拼音再教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最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 随课文识字。在此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是被词汇或课文的句子规定了的,有明确的意义,这对于汉字的认读、书写、记忆都有很大帮助。总之,分散识字重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讲究不孤立地学习汉字, 生字的出现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有利于学生发展读、写技能。
事实上,我国几千年的识字教学历史, 给我们今天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分散识字、集中识字以及本文不做论述的注音识字、韵文识字、字族识字、字理识字、部件识字、字谜识字等识字方法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可以尝试的教学法。
但是,目前,单独开设汉字课的院校仍然相对较少, 就算是开设了汉字课,也并未完全达到开设汉字课的目的,甚至有些汉字老师还没有完全明确汉字课与综合课、口语课的教学目的乃至教学方法是不相同的。本着张朋朋先生语文分进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在汉语课、汉字课完全分开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的情况下,集中识字是可以试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分散识字虽然表现出与语言环境紧密相连的 9
0--10-10 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因为文字的出现要受到课文内容的限制,所以不能兼顾文字本身的规律性, 缺乏规律性的后果就是学生觉得汉字难以记忆,容易产生错字、别字。相反,集中识字却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我国古代识字教学就是这样的。两三千个常用字, 学童一般在一年之内就可识完。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当时的学童,十七岁时能认字九千。十七岁,也就是现在高中生的年龄,可是他们认得的字,比现在的高中生多得多了。集中识字的优点是识字任务集中,教学目标明确,识字量大,为尽快进入阅读打下基础。
再者,虽然汉字字数总量多,但高频常用字很有限。{《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前1000个高频汉字涵盖了社会生活方面(计195个字,包括衣食住行、社会结构、职业行业、人体、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钱物武器等)、自然界(计158个字,包括:自然景观、矿藏
资源、季节时间、方位空间、形状抽象)、数量概念(60个字)、品质属性(111个字)、行为状态(344个字)、指代关系(28个字),以及其他类型和关系的字104个。}因此选定最常用的高频字,采用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课教学应当值得尝试。
事实上张朋朋先生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际教学试验。张先生用自己编写了《现代千字文》一书在日韩学生中进行集中识字、韵语识字的尝试, 50天后,学生即可掌握1000 多个常用字,学完后可以顺利转入短文阅读和报刊阅读。
总之,集中识字符合心理学中的“相似块”理论,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基本字为经验,以旧带新,化难为易,快速学习新字,提高识字效率;而且提纲挈领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性,形成汉字构形意识。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集中识字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识字量作基础,且教学量大、10
1--11-11 速度快、强度高,这种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大量接触生字汉字教学的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让学生将音相近、形相似的生字结合起来记忆,又容易使学生记忆混淆,写错别字。所以如何有效地使用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还需商榷。
三、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思考
本文讨论的教学方法以中级第二语言学习者为教学目标,以本文前两节提到的理论为支撑,以施政宇先生“写念认说查”的层次理论为依据进行尝试。
(一)写:在实际汉字教学中,教授生字时,老师应该首先在黑板上示范生字的写法,包括笔顺、笔形等。这种示范应该是正确的,规范的,慢节奏的,保证每一个学生都看到了生字的书写方法。相信许多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都曾经感受到留学生是画汉字而不是写汉字的问题,上述做法可
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习者规范的书写习惯。尤其是初中级学习者更应该重视汉字笔形笔顺的教授,老师应该帮助学习者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念:当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了一个生字之后应该立刻为该字注释拼音。虽然我们认为拼音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尤其是母语是表音文字的西方学习者来说很容易接受,但我们仍然经常发现他们误读汉语拼音的情况。所以如果老师忽略了标记正确的拼音并且领读生字,学生有可能标记错误的拼音,在今后的复习中产生误读的结果。
(三)认:学界对汉字教授的方法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例如部件法、笔画法以及重视汉字的形旁或声旁,讲授典型汉字造字法,介绍汉字背后的文化和故事等。但无论老师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在示范字形和教授读音之后,老师都应该对汉字进行一定的 11
2--12-12 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但有人认为汉字的讲授不应该单纯的追求形象,而违背了造字原理。(《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初探》卢红艳)。我们认为,汉字教学当然不能完全追求形象,这也不现实。但是,老师适当的发挥想象,只要可以帮助学生牢牢记忆某个汉字那就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教学方法,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字源和构字法来讲授。例如,“末”和“未”这两个字,从字源上来讲,“末”是指示字,本义为树梢;“未”是象形字,本义为树叶繁茂,是蔚的初文。就算讲清了这两个字的字源,甚至在黑板上“画”出这两个字的篆文,学生仍然很难分清究竟两个字哪一横长哪一横短。但是如果我们稍加想象,效果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拿出一支2B铅笔告诉学生,当学校刚开学的时候,这支铅笔比较长,到了学期末,由于我们一直不断的在使用这支铅笔,铅笔变短了,所以“末”是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这
种解释显然不符合“末”这个字的造字原理,但是这种“小伎俩”在实际教学当中却有着极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这是一个让学生在应用中加强记忆的步骤。应用汉字时,可以根据系联法、归类法、联想法等等方法来将我们的教学从字扩展到词。但我们认为,这个步骤应该以学生主动应用老师检查纠错为主。
(五)查:教授过程完成以后,老师应该在反复的训练和复习中数次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掌握所学生字。查,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工作,老师可以当堂检查,可以下一次课检查,也可以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用到该字的时候做检查。事实上,一个典型的“查”的方法就是几乎所有汉字老师都会使用的“听写”。虽然每个老师都会使用同样的方法,但是效果却可能大相径庭。我们在这里提供一个我们进行听写的具体方法,仅供参考。对于中级汉语学习者,我们在每次生字教授之前将 12
3--13-13 进行第一次听写。这第一次听写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住生字,而仅仅是督促学生对生字做预习,带着疑问来上课。生字讲授完的下一次课进行第二次听写,这次听写是许多老师都会完成的教学步骤。几乎所有汉字老师都通过这次听写检查学生学习状况,但有的老师可能会忽略这次听写也同样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如果大部份学生都犯同样的错误,那么也许老师应该考虑改进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听写效果进行一
次补漏式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意义不小。一般情况下,出于教学进度等因素考虑,学完生字的第三次课,老师将不再进行听写练习。但是,我们尝试进行第三次有选择的听写练习。所谓“有选择”是指这次听写只针对第二次听写中问题较多且较普遍的生字进行,所以并不会耗时过长。但是由于增加了一次强化记忆,收到的教学效果相比付出的教学时间来讲应该说是值得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志平《21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展望_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暨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 期
[2] 余国江《传统识字教学的优点及其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启示》,《教法研究》第9 期(总第541 期)[3] 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
4--14-14 [4] 孙德华《国内小学识字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语言文字修辞》
[5] 张朋朋《谈_语言是第一性的_文字是第二性的_提法》,《汉字文化》2004年第4期 [6] 张朋朋《应该从根本上转变中文教学的理念》,《汉语文教学》 [7] 张朋朋《语文分开_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汉语文教学》 [8] 张朋朋《谈_字本位_的内涵》,《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 [9] 张朋朋《语言的基本单位是_句子》,《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10] 张朋朋《语言能力_和_文字能力》,《汉字文化》2005年第2期 [11] 卢红艳《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初探》,《教育科学》 [12] 潘先军《论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汉字文化》2005年第2期
2.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二
一、对教师行为的观察
基于对教师行为等级量表的总结:
1. 对学生的关注。
师生关系平等, 老师与同学之间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课前老师带领学生关注“absence”的同学。在学生尊敬老师, 老师关爱学生的关系下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的设计依照了学生的水平设定, 老师话语语速有明显变化, 在带读课文时语速明显放缓。
2. 组织能力。
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 按照复习学习新内容巩固的思路展开, 课堂组织紧凑, 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语言清晰得当, 指令明确。活动组织有效穿插其中, 最主要以小组 (每组5人左右) 为单位互相竞赛, 提高课堂有序性。有效的调控课堂, 快速捕捉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 中个别学生开小差, 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 老师立即采取取消奖励的措施制止学生的行为。在学生读课文时, 老师感知到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并给予提示和指导。
3. 练习设计。练习紧扣课文内容, 由浅入深, 练习以集体为主, 无单独对学生进行提问。
4. 课堂呈现。
由于条件有限, 老师主要运用了词卡和图片创造课堂情境, 直观性较强, 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来说还是比较有效果。
5. 时间与节奏控制。
对时间和节奏的控制, 不仅意味着在设计时间内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计划, 更重要地是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用的时间, 使整堂课以均匀的速度和节奏有序地进行。在本节课中, 共分为复习、学习新内容、巩固三个部分, 分别用时8分钟、20分钟、7分钟, 且每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完成得较有效果。
二、对学生的观察
基于对学生学习活动等级量表的总结:
1. 分组。
学生被分为了3组, 每组大约5人, 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都有小组参与的活动, 能够快速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参与度。
总体上说, 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老师向全班或全组学生提出问题时, 多数学生积极回答。但要求学生独立回答时, 参与度不高, 老师提出让学生单独说课文时, 只有1个学生主动举手。
3. 学生情感。
学生在集体回答问题时比较积极, 声音十分响亮, 未出现胆怯、恐惧的心理, 但单独回答问题时, 个别学生有些退缩、不自信。学生基本上情绪高昂, 心情愉悦, 未出现不耐烦或焦虑的情绪。
4. 对学习内容感知程度。
学生学习速度比较快, 在老师示范一遍过后, 大致能够自己说出课文, 对图片中展示的地点能够快速说出。
5. 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
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 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有个别同学多动或沉默。
6. 水平差异。
班级中的十几名学生汉语水平有明显的差异, 个别同学学习能力很强, 能够正确流利读出课文。而有些同学发音存在偏误, “万寿山”读作“万shou (一声) 山”, 在朗读课文时, 还有不认识的字词。
三、对言语交互作用的观察
1. 课堂语言。
除个别单词外, 老师基本上使用汉语。更正学生错误时, 采用重复和着重强调的方式。鼓励学生采用“我棒我棒我最棒”的激励方式。2.提问。在本节课中, 老师的提问方式以简单回答为主, 问题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达到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2. 对回答的回应。在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之后, 老师快速地给出评价, 鼓励学生。
课堂观察量表二 (学生学习活动等级量表)
3. 课堂指令。
老师的指令准确而有效, 学生基本能够正确接收指令并完成相应要求。老师示范读课文时, 不少学生没有明白老师的指令跟着一起读, 老师迅速再次发出指令, 强调学生先听老师读。
4. 纠错。本节课中学生的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在学生出现偏误时, 老师多采用回避的态度。
四、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 在全班同学朗读课文时, 老师没有仔细倾听学生的发音, 发现学生的错误并纠正, 而是在埋头准备教具。在之后识图环节, 几个学生将“万寿山”读作“万shou (一声) 山”, 老师也并没有纠错。
2. 第2组学生单独读课文时, 老师评价“不是那么好, 只能得到一颗星”, 这样的语言是不合适的。
3. 老师在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偶发状况时, 并不是特别灵活。如第2组有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 老师直接提出要取消本组星星的奖励, 这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由于课堂上多是回找性问题, 老师对学生答案的预见性不够, 在老师拿出东大门的图片时, 学生并不能很快辨认出图上的地点而说成是长廊, 老师没有进行引导而是沉默。
4. 问题的设计过于依赖课文, 缺少让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的机会。
五、通过课堂观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课堂观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有助于提供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改进意见, 从而提升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质量。被观察的课堂总体来说课堂组织十分有序, 课程目标完成度很高, 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尤为突出的一点是学生对课文、图片都展示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十分积极。这要依赖于老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年龄层的深入了解, 由于课堂上的学生多是10岁左右的儿童, 图片、词卡能够较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 这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而展开。此外, 教师在教学时, 采用不同的教学法, 与对学生有很强刺激作用的奖励方式。课堂组织有张有弛, 既要让学生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 又要掌握好整个课堂的秩序与节奏。对外汉语课堂要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上,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但由于课堂缺乏多媒体设备, 没有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 使得在板书时浪费了许多时间, 因此,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 要更多地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对菲律宾密三密斯光华中学庞敏广老师《颐和园》一课进行课堂观察与记录。课堂依照复习、学习新课文、巩固的顺序开展, 学生积极主动, 课程参与度高。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 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 通过反复的问答、朗读、讲练, 达到让学生学会描述线路与说明地标的目的。通过课堂观察研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课堂观察,《颐和园》,综合课
参考文献
[1]于秀娟.外语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 (J) .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07 (7) .
[2]高立群, 孙慧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 (J) .世界汉语教学, 2007 (4) .
3.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三
关键词:口语教学;语文课程;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71-01
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则是这一思想的突出体现。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高的说话水平唯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
针对大纲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做好口语交际教学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要想把口语教学规范、有效落实,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掌握新信息,运用新词汇,做到言传身教,另外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口语表达的机会和话题,能与学生平等对话。真正实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演相结合。
二、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小伙伴、父母进行交流时,一般都挺自然,无拘无束。但在农村口语交际课上情况可就不一样了,有的同学想说,却又不敢说。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营造出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除去胆怯,让学生想说、敢说并勇于交往,否则就会压抑有表达欲望的学生。如,展示话题“我长大做……”以后,有的学生往往会想:我长大做什么,这是我个人的秘密,我不想告诉大家。这时候,我设计“小小聊天室”或“实话实说的访谈”节目,把志趣相投的人组合在一起,让孩子们能在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思路,自如地倾诉、表达和应对,甚至感到交流的快乐。这样,孩子们才会感到自信,才有畅所欲言的勇气,在这样的交流氛围中,还有哪位学生愿意成为口语交际流动中的“旁听生”呢?
三、广开渠道,提供机会
除了口语交际课,除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以外,教师还要关注语文课以外的口语交际,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比如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公益活动等,学生只要主动锻炼,一定会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上口语交际课时,也就不会这种尴尬的场面。
四、让学生有话敢说
关注、尊重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是实现小学生与老师口语交流的前提。小学生与教师的口语交际,应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导读活动。然而过去,我们往往追求课堂教学结构严密、教学过程的流畅,把小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的轨道上,生怕小学生越雷池半步,结果造成孩子畏难、害怕的心理,课堂教学毫无生气,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动,没有激情。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由于学生个性差异,性格、生活环境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多加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词不当,普通话不标准时,不能嘲讽和挖苦,要耐心倾听,多加肯定和指点,极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让学生有话可说
1、校本教材中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内容都是学生所熟悉和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本教材,挖掘教学资源。这些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这些话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农村孩子没有城里孩子的见识面广,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和实践能力。老师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言语交际训练。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再现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典范,也可以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很多课文故事性很强,有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扮演小导游、讲解员、推销员的身份,向人们介绍某个景点,讲解某些知识,某种产品。这样既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训练。
六、让学生有话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采用题目新、内容新、手段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从而引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打开学生说话的话匣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小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小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七、让学生有话会说
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核心是交际,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小学生以人文关怀,以满足所有小学生的交际需要,让小学生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交际的乐趣。同时,还要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于各学科以及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小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使小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做到了让学生敢说想说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善于表达,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在口语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尤其重要。如组织同学去图书室借书,去食堂打饭,事前提出要求,授以要领,比一比谁口语表达的通顺、有序,比一比谁说得准确具体。这无疑对训练学生口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篇四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第二节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习近平均数时,让学生去了解班级学生的身高或学校中每个班级的人数,并根据所学习的内容算一算平均数;学习了用复式统计图,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一些数据绘制统计图等等。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更应该关注教研组的资源共享的作用)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
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
是„„;
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
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
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4.文献资料
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阅读数学教学理论可以
开阔我们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路,不在总是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哪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哪些更带有普遍的意义,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从事教学反思活动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教学理论,可以使我们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题目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数学教后反思“十追问”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那么“教后反思”到底思什么呢?我认为固然反思内容众说纷纭,但就其本质而言离不开以下“十追问”:
一追问:学生在课堂上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呢?
二追问: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事老师代替了吗?
三追问:在这节课上学生有多少的思维空间呢?
四追问: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过程感悟到什么做人道理?五追问:在这节课上学生通过数学活动那些生存能力提高了?
六追问:有几位学生可以获得个别指导与激励?
七追问:创造了几次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机会?
八追问:课堂上出现几次激动人心的情景?
九追问:这节课与上节课比较有创意吗?
5.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五
杨国民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后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增强学生民主意识,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思想觉悟以及健全人格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
在高中阶段,开设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立志为社会主义作贡献;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制度、民主制度、党政制度等问题,增强民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加强民族团结,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公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和渠道。目前政治课教学中我认为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教材滞后: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政治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内容抽象:政治课教学没有数学的严密逻辑,也没有语文的优雅动人。政治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虽然说打开这扇大门,内容也是精彩纷呈,可以容纳下大到中美关系、印巴问题甚至奥运会、世界杯,小到生活中的买卖关系、人际关系等等。但大部分学生心中打不开这扇大门。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
3、效率低下: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把握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但政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课堂上能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少,常常是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多次,但做题时仍是有大部分学生出错。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为政治学科的教学改革创新和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也给政治课教师提供了一个改善思想政治教学的良好机会。新形式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能让学生积极进取,在求实创新品质的驱动下,努力学习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法 长期以来,高中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我对高一刚入学的新生作了一个“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看法”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8% 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理由多是“觉得思想政治课非常枯燥、乏味,老师讲的东西不理解、没兴趣、考试忙着死记硬背,而成绩又不理想”。
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思想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时,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殖猪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猪肉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卖猪肉的,模拟猪肉市场交易,要求“老板”根据“猪肉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猪肉价格的变动及时做出是扩大规模多养猪多以赚取利润还是杀猪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比如在讲述到“商品”这个概念时,提出当前社会当中易让人困惑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如“明星卖广告卖的是名气,名气是不是商品“或”当前很多人卖血卖器官,血和器官是不是商品”,通过这样的设问讨论,学生的情绪就非常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再通过演讲法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课堂上创造有趣味性情境,同学们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学生知道了市场交易的原则,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还能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
2、自主和民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计划、判断、选择、执行、监控、调节的积极能动性实现自我决定的自觉能动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只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讲解过多、过细,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课堂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个性张扬,天性回归”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发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学习中自主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在某一节课中,把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只讲述学习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看书自学。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由主演变为主导,克服角色错位,体现学生的能动作用,创立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对话气氛,教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自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才能激发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从改革教法方面突破,从指导学法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知识、能力、觉悟同步提高,课堂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成效。
3、诊断式教学法
诊断式教学法是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自主的依据以往的感受、认识和体验,表达自己对于将要学习知识的原始感受、认识和体验,以此为基础通过教师引导重新建构科学合理的理解知识,使学生的原始感受、认识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完善和修正、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四个模块的基本知识,教材中所介绍的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新闻媒体,个体的生活经历和在前阶段学习的知识。授课过程中使用诊断式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知识得出的过程,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高中政治诊断式教学的具体操作如下:进行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由自主的表达依据自己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初步的原始的感受、认识和体验,鼓励学生对别的同学的看法进行质疑、比较、补充和修正,也可以指出别的同学的看法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看法进行,分析其合理和不尽合理之处,总结归纳提出正确的看法,再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看法去重新审视自己初步的原始的感受、认识和体验。最后,教师应该在诊断结束后作好课堂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诠释知识间的联系。
4、鼓励表扬法
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表扬鼓励是少不了的。学生是有上进心的,对他们多表扬鼓励有助于他们进步。当然,这并不排除批评帮助,但即使要批评学生,也要考虑学生个性特点,讲究方式方法。总的来说还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凡是答的好的,不管个人或集体,都当场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只答对了一半,也应先赞扬几句,然后再讲存在的问题;如果完全不懂,也不要当面批评,叫他们再认真想一想,每次测验和考试后,在班上表扬多名考得好的学生,考得不好的学生不要在课堂上批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找个别学生交谈,指出答卷存在的问题。总之,凡是学生在学习政治课中有好的地方,都要给予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得到表扬鼓励越多,越有利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越有利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但是教学方法的实施毕竟由人,而人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风格和能力,因此,就经常出现在上政治课时,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但是效果却具有差异性。因此就必须要求高中政治教师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能够在新课程标准下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结合本身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首先得依据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也具有不一致性,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比如,在同是高二上册的哲学内容,不同的框题课时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必须用心体会教材,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也是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备课的重点之一,切忌“一刀切”,不然就陷入“大锅饭”当中,难以将沉闷的政治课程灵动起来,也难将政治课的魅力表达出来吸引学生。比如,对高二哲学生活第四课第三个课时和第四个课时的处理方法就应该不同,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第三个课时《量变和质变》与第四个课时《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虽然同是量变和质变的问题,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基本原理跟方法论的关系,所以教学目标也不同,前者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原理,理解他们,后者则是要在掌握前者的基础之上采取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前者较学生而言理解比较艰涩,而后者通俗易懂,关键是运用的问题。所以,对于前者的教学方法则应该主要以演讲法为主,配以其他的教学方法为辅,这样容易解决学生的困惑。但是对于后者,如果还采取演讲法则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在,这时候可以采取问题探究法和训练与实践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把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同时配以练习训练,加强学生运用课本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达到一举兼得的目的,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人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班级也会具有差异性,对这个差异性的把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使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这时候就必须灵活贯彻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有的班级比较沉闷,有的班级比较活泼,有的班级学习程度比较快,有的班级学习程度比较慢,这时候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就不能“一刀切”,比如对学习程度较慢的班级就可以采取演讲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尽量让他们明白课本的基本原理为主,同时采取复习测验式,强化课堂效果。对于程度较快的班级则可以采取问题探究法或讨论法等等,则可以达到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几基础上强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较活泼的班级则可以采取表演法,可以将课堂气氛调至高潮;对于较沉闷的班级也可以采取提问式或问题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总之,内容是一定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必须选择合理科学。最后,高中政治教师还必须选择与自己合适的教学方法。每个高中的政治老师都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有性格、能力、特长、气质、口才等等,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去运用就有不同的效果。比如说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性格诙谐幽默,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性格比较古板,这两种人同是运用演讲法但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结果大家都应该能够想象得到。但是不管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的同时,都同样具有缺陷,这时候作为教师就应该首先认清自我,了解自我,把握自我,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是上好高中政治课的关键的一步。
当然科学合理的选择高中政治的教学方法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说环境、课堂教学手段等等,但是不管如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有最合适的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
当今时代是极富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所以国家才针对时代的要求变革教育理念。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教育对我们高中的政治课堂同样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理念,作为高中政治老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如何上好政治课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正确的方法论对国家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则是人才,人才是德育为先的人才,按照时代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我们作为老师的重任。所以说如何上好政治课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则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高中政治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探究则成为通往成功的关键,也为我们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6.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六
教学中,我们倡导小组活动形式,由于小组活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因此在改善课堂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下面我就怎样进行合作学习与大家来共同交流一下。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愿意在每节课花一些时间让学生现学现用他们新学的知识,小组合作是其中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对话,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尤其是处理较抽象的材料时,小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
在上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Where’s the science museum?时,将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挪到课堂中是一件比较抽象的事。我在处理这个材料,将学生分组,4人一组,以班级为自己生活的小区,学生自己设计提供一些小道具,如小红旗,小图标等,两位学生简单布置场景,如在某位同学课桌上放上小红旗表示一所学校。学生通过具体化某些特色建筑物,来帮助指路。这样的小组活动既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应用性比较强,学生可以随机应变,并且对方可以较清楚的接受旨意。
小组活动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可以及时反馈学 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可以有效调整学生的积极性和课题气氛。但是有时候小组活动也容易造成一种假热闹的现在,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经常进入这样的一个困境,学生看似讨论的很激烈,事情上他们讨论的主题和效果不明显。
一、主要有以下几个现象和原因:
1、小组活动时,有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搭配。在小组活动时,优等生经常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对话时常为优等生主动问,后进生被动答。
2、在小组活动时,我经常感觉自己对活动时间把握不好,有时候看着学生讨论的正起劲,但超出预算的课堂时间,不知该打断学生还是让学生继续?
3、学生的活动情绪和积极性受所讨论材料的影响较明显。如有些单元的小组活动,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讨论,因为他们有东西可以讲,介绍自己喜欢的美食以及身边同学的外貌,加上PPT上各种图片,课堂积极性很高。但是在谈及 ‘天气’这一活动时,同学们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一来是词汇缺乏,二来是我们的学生间了解的内容比较少,有时候不给力。
4、有时课堂组织松散,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有效教学时间大大缩短。实例:在一次紧凑的小组交流之后,开始了小组汇报环节。台上的小组成员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刚开始台下的同学都听得非常认真。不一会问题出现了,开始有人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说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有的是很认真地倾听,但在听到汇报的同学 出现错误时,便急不可耐打断,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场面混乱。
二、解决对策
遇到或见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做呢?如何去优化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呢? 通过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理论经验知识, 以及结合本人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科学合理地分组
每个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好、中、差来分配, 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间必须建立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 只有在明白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的意义后, 他们才会和睦相处。强调小组间的稳定, 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组作业上, 而不是摆脱小组。
2、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例如在学习四年级‚What would you like?‛一单元时,我曾经设计过这样的学习内容:在预习中,提前布置画出rice.fish.beef.soup.noodles等图片,课上让所在小组选出最有特色的作品,进行重点句型的对话展示推销自己小组的作品:‚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话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3、全体参与合作有效
要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作业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 或 者就是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举例来说, 对于小组的奖励是以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测验得分的总和为依据的。例如在英语对话中, 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不仅要看对话的效果, 还要关注成员的参与度、难易度。避免一个学生讲了一大堆, 而大部分人只是当个配角。由此, 小组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内容。对于任何一个小组来说, 忽视小组中的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 都是得不偿失的。
4、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观察成绩好的学生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 是否能带动小组里的学困生, 积极配合。无论是对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只要在学习中有良好表现, 教师都应给以及时的评价。对于原本只能说单词的学生, 现在如果能说句子了, 无论对错于否, 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使他有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应该注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除了教师的评价外, 小组内的同学也可以进行互评、自评, 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促。教师可以采用全班表扬、小组加分, 评选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最佳发言人等多种形式, 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
总而言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我们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但是要想有效地发挥合作的作用就需要我们教师适时适度地去应用、去挖掘,以致于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让学生在参 与、实践和体验中去学习和运用英语, 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 更应该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 掌握规律, 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7.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七
关键词: 对外汉语 语音教学 语音偏误 教学对策
一、目前语音研究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兴起较晚,因此现阶段汉外语音对比研究往往以汉日、汉韩等一些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语言居多,而对于印欧语系的对比较为缺乏。然而,在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当中,尤其是欧美留学生,或者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很难说出地道的汉语普通话。
那么,是何种或者说哪几种原因造成留学生出现“洋腔洋调”的发音呢?
是母语语音对汉语语音的干扰过大,还是汉语语调、语序等方面的影响更大呢?具体有何体现呢?这些疑问都待以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二、留学生常见的语音偏误
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音偏误和发音难点有很多。比如:汉语拼音中用b-p,d-t,g-k表示塞音声母,留学生学习这些语音时,要注意送气与不送气的发音区别。发音难点特别是:平舌音Z、C、S,翘舌音zh、ch、sh,以及舌面前音j,q,x。要注意舌位的变化和位置。例如,发ang、eng、ing的时候,听起来像an、en、in;发an、en、ing的时候听起来又好像an、en、ing。发这两组音要注意鼻音的变化。此外,单个辅音声母也会引起相互混淆:如,x易误读为舌尖前音s的音,尤其卷舌音ch,这个翘舌音极易读错成介于zh和sh之间的另外一个含混不清的音,等等。
三、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要注意的几点教学对策
(一)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师应该以操练为主,避免讲太多的语音法则和规律,以免增加留学生的记忆负担和畏难情绪。汉语语音教学主要包括五部分:(1)声母;(2)韵母;(3)声调;(4)变调;(5)儿化音和轻声。其中声母和韵母是基础,声调是重点,变调、儿化音和轻声是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最好不要花太多时间讲语音规则包括变调规则,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语音语调的操练上。这是因为:教师的示范和学习者的模仿极为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正确的语音理论为指导,带领学习者进行准确的发音练习,进行大量反复模仿练习,只要学生能正确地发音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这么发音,如果学生不提教师不必解释,如果学生提问,则教师可以简单地解释这是因为语言习惯等,因为教学对象是留学生,他们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能听说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发音,为以后说汉语打好基础,我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
(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和方法以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发音存在什么问题。比如:学生的发音偏误是声母不对还是韵母不对?是送气的发成不送气的还是不送气的发成了送气的?是前鼻音发成了后鼻音还是后鼻音发成了前鼻音?是开口呼发成了齐齿呼还是齐齿呼发成了开口呼?是合口呼发成了撮口呼还是撮口呼发成了合口呼?是舌尖音发成了舌面音还是舌面音发成舌尖音?是鼻音发成了边音还是边音发成了鼻音?是发音部位不准确或者错误还是发音方法不对。在纠音过程中,教师担当了“诊断”的角色。只有“诊断”正确,才能“对症下药”。
(三)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语音偏误,教师应该首先示范正确发音,如果学生发音还是有问题,则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反复操练纠正语音偏误。具体方法要视学生母语等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同是东南亚的留学生,越南籍的留学生掌握汉语声调一般要比印尼籍的留学生好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越南语的声调比汉语声调更接近(越南语有六个声调平声-第一声(阴平);玄声-第二声(阳平);问声、跌声-第三声(上);锐声、重声-第四声(去声)。普通话只有4个,汉语是声调语言,有四个声调: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它是汉语音节的一部分,关系到词的具体含义,印尼语没有声调,是非声调语言。在印尼语里,声音的高低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相比较而言,越南的学生母语起了正迁移作用,而印尼的学生母语起了负迁移作用。这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越南的学生汉语语音语调要好于印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越南的学生,教师可以找一些越南的声调,让学生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音,而对于印尼的学生,由于印尼语本身是没有声调,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教师示范发音,而当学生出现发音偏误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比如送气不送气可以借助小纸片或者蜡烛等。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原则就是对于学生来说是简单可行的。
四、结语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一直难免出现留学生“洋腔洋调”的问题,造成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教学对策:以操练为主,同时应该做好对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归纳总结,最后要帮助留学生找到最简单可行的纠正语音偏误的方案,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发音问题。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才能进一步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8.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八
(初三英语上)
董家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员
李普权
余老师,你好,我今天上午听了你参加董家镇中小学新老师教学比武课初三英语教学,虽然对我来说有点似坐飞机的感觉,但我从各方面看这一堂课,就有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就对你的英语教学谈点门外的看法,望你能批判性地接纳。
首先是你的课,让我深受感动,收获很多,比如:
1、你已具有了良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态大方,英语基本功扎实,语音标准,发音准确,课堂的调控力较强,且富有极强的语言感染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3、教学设计富有创造性,巧妙利用音乐渲染英语学习氛围,巧用英语卡片引入新的单词,能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4、教学效果应该是优秀的,目标任务完成很好,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较好(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的教学效果)。
5、你的教学流程富有很强的逻辑性,过渡自然平稳。
你的课,还有些地方很值得我欣赏,比如全堂课采用纯英语语言的教学,充分表现了你英语扎实的基本功,我为你这样娴熟流利的交际口语感到羡慕。因为我终身的遗憾就是没有学过英语。其次,你的课堂还富有一定的教学激情,有激情的你才有激情的孩子、创造一个富有激情 的课堂。只要充满了激情,其教学效果是十分满意的。
余老师,我听了你的课后,我认为还有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也是你的课堂留下的几点遗憾,也算是美中不足吧:
首先是老师讲的时间多了一点,学生展示的时间少了一点。整堂课老师讲的时间我认为过长(累计时长),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显得偏移,好像是老师为主体了,部分内容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完成,充分让学生来进行展示交流,真正变学生为主体。
其次是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很全面。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细分组,每组力量要均衡,合作前要告诉学生合作干什么(即目标)、怎么干?然后才由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必须有一名中心发言人,要在最后小组间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还要给予一定的评价。如果不是这样,其小组合作就是一个架子,没有实在意义。
第三是新课程的评价机制体现较少。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一定方式的肯定、补充或否定,这在新课程理念下是不可缺少的。你的课堂评价元素显得少了一点,当然,不能滥用评价功能,否则,评价也会失去应的功效。
第四是课改元素体现较少。课改是当今丰都教育必走的一大趋势,在这类型的课中如果能展现一下你对课改的理解和运用就更好了。
当然,我还有一点想法,如果是专业的教师来听课,你就完全可以纯英语语言进行教学,因为他们都听得懂你的语言。如果是象我们这样不懂英语或不很懂英语的教师来听课,你不妨在教学的“段略”间加一些汉语进去,让听课者能明确你这个环节是在干什么,这也不会影响你 的全课全过程的教学,我们就会更加明了一些。这是我的一点题外想法,仅作参考。
余老师,假如你再来上这一课,我觉得你还要从专业角度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和处理,增加一些课改元素和评价元素,那样会更好一些。不妨你仔细反思一下。你认为呢?
余老师,你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有发展空间的课,是一堂具有一定高效的课,我为你感到高兴,也为你的更好发展而加油。建议你再多读读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之类的书刊,从深层次去学习理解,来提升你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总之,你的这堂英语教学,看得出你在农村中小学新教师队伍里刻苦学习,锻炼成长,进步了许多,通过对你的几次听课学习,我感觉你已经不是初为人师的你了,我个人认为你在“一年熟悉、二年合格、三年成熟、五年优秀(镇级)、八年骨干(县级)、十五年名师”这个大计划中,达到合格水准,建议你穷追不舍,向“成熟”与“优秀”目标迈近,我会为你加油鼓劲的。
好吧,余老师,我综合了评委组的意见,虽然更多的是我个人的看法,但出自于专业发展,望你能从中得到一些悟性,我们评委组恭祝你的教学比武取得成功,也欢迎你为我们的工作我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谢谢。
【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推荐阅读: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实验10-10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和综合课异同比较论文06-25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问题的几点看法10-03
关于做好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11-06
汉语歌曲对外汉语教学09-08
对外汉语教学情绪06-16
对外汉语教学声调06-28
对外汉语教学图示法06-18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业08-14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