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八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2024-11-03

西八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精选10篇)

1.银行信息化建设规划先行 篇一

要解决区域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一方面可以建立“规划—实施—运维”的信息化管理总体思路。另一方面建立规划先行的信息化建设理念。

IT规划架构及原则

可以看出,IT规划的意义和目的,是从银行的整体视角出发,遵循以客户为中心、以金融服务和产品为基础,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参数化等先进设计思想,规划面向未来的银行IT总体架构及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体系,并通过这一过程促进系统全面整合和共享,以提高银行的IT管理水平,使IT建设能更好的支撑银行业务战略发展目标。IT规划架构包含七个层次的内容:

业务战略与模式。信息化需要从公司的战略出发,并需要以业务架构/流程为载体,通过业务的开展来体现。因此,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了解、明晰公司的战略,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与银行业务模式相匹配。

应用体系架构。应用体系架构主要体现在对业务架构/流程的支持上,与业务架构/流程紧密结合。应用体系架构将明确未来信息系统的蓝图,回答该建设哪些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应该实现怎样的功能、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集成体系架构。集成体系架构主要体现在为应用体系架构提供合适的基础服务平台,通过先进、稳定的集成、流程、监控等技术基础平台实现应用系统的平稳运行与系统间的有效衔接。

数据体系架构。信息是银行的重要资源,良好的信息管理可以帮助银行开拓市场、控制风险、辅助决策、整合资源等。数据体系架构将从数据管控和数据架构出发,建立整个银行的数据资产体系以及数据服务实现平台。

基础设施体系架构。为了支持应用体系架构及集成、数据体系架构,必须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包含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和物理设施等。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贯穿在银行的IT管理体系、应用体系、数据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之中,包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两大部分,保障银行IT系统安全运维。

IT管理体系。IT管理体系为信息化的实施及运营提供组织及人员保证,包含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如管理规范、流程、制度等,也包含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如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职责与考核、培训等等。IT战略规划的内容涵盖了银行战略目标以及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应该与银行战略规划一样,在战略层次的高度去思考和设计,从整体性、长远性考虑出发,以战略性的思路去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应严格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以银行战略为导向。首先,根据核心竞争力来确定战略目标,并通过战略目标的实现来加强核心竞争力。其次,依据战略目标确定关键流程,并通过关键流程的优化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针对每一关键流程制定主要绩效指标,并通过绩效指标推动关键流程目标的实现。最后,分解关键绩效指标得出所需要的关键支撑信息,并通过对关键信息的管理来实现关键绩效指标的落实。

以价值为起止。始于价值,止于价值。IT规划应从银行价值驱动力分析开始,经过基于价值的现状诊断、价值/风险排序、基于价值的设计及实施、价值的培训/沟通等环节,最后评估价值的实现。

以业务流程为驱动。信息化必须与业务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不仅要支持业务的开展,还应该对业务起到促进作用。在银行IT规划过程中,必须以业务流程贯通的理念,打通部门间信息化建设的界限。

IT规划主要问题

IT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通過对银行各个应用系统进行梳理,对IT在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的定位、优化IT组织架构、IT管理流程、IT系统建设蓝图、IT总体架构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规划建议方案。

当前,我国区域银行IT规划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业务需求不充分

尽管众多的商业银行制定了业务发展战略目标,但是,如何将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全局性的、可持续发展的IT应用能力,从而形成银行独特的、核心的竞争力,是现阶段区域性银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长期以来混淆了“业务需求”与“业务功能”的内涵。所谓“业务需求”,实际上,涵盖了业务功能、风险控制、操作是否简便、服务是否快捷、信息是否完备、是否合规、是否满足银行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否符合经营管理要求等综合的、全面的考量;而“业务功能”则相对简单得多,仅仅需要满足相关业务部门的处理流程、记账规则,以及报表内容即可。

缺乏整体架构标准与规范

主要表现在整体技术架构和系统内部架构两个方面。

整体技术架构主要问题在于系统之间,无论是业务关联性,还是技术关联性,均存在较高的耦合度。系统之间缺乏清晰的业务边界,功能、信息重合较多,这种现状导致面临新需求(系统或功能)的建设(或改造)过程中,为了满足新的要求,许多老的系统均需要同步改造,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此一来,不仅带来大量的系统修改工作量,同时,也是影响系统整体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新需求开发、投产周期过长的主要原因。

系统内部架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模块化设计的清晰定位,缺乏业务功能参数化设计方法,缺乏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定义。这些问题,在商业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银行建设转型过程中,因为系统不能灵活适应新的流程、功能变化,导致系统开发工作量大,新业务、新产品上线周期长,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难以满足经营管理、业务分析,以及监管的全面需要。

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区域性银行IT建设面临的各种矛盾,其核心问题在于人才建设。根据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定义,IT治理是一个由各种关系和活动过程组成的治理结构,用以指导和控制企业的IT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在平衡IT和IT活动所产生的风险与回报的过程中,通过增加商业价值来实现企业的目标。美国管理协会研究显示,在相同战略目标下,拥有较好IT治理体系的企业比缺乏良好IT治理体系的企业要多25%以上利润回报,拥有较高级水平IT治理体系的企业,在资产回报率(ROI)上比拥有较低级IT治理体系的企业要获得高出2倍的回报。

IT规划执行

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会存在诸多的变数,主要包括项目实施与规划偏离——IT规划的价值目标未能有效分解至各个项目,规划不能有效管理,规划成果不能落实。业务与信息化脱节——IT部门仅靠自身的能力无法全面、准确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导致系统的建设无法有效满足业务要求。人员转变困难——信息化建设意味着工作方式的改变,IT部门往往缺乏足够的力量来影响各方面资源,造成最终应用效果欠佳。IT自身存在不足——IT仍然面临人员少、职责划分不明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推动IT规划无疑是难上加难。

银行IT规划不仅要有用,更重要的是可用,否则规划将成为一纸空文。要想实现规划的持续可用性,银行必须要建立一整套体系化的规划持续改进机制,将银行的发展变化同规划的内容和具体建设有效衔接。要自始至终确保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遵从IT规划的指导思想,保障项目实施与规划目标一致。建立IT规划实施的全局视野,基于明确的组织和流程,建立统一的实施管理机制,增强跨项目信息沟通和管理。确保关键项目资源充足,从银行整体层面协调全面实施过程、合理排序,提高整体交付效率和质量。提升项目执行和管理技能,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和共享,培养组织内项目执行和管理所需的关键技能。

为了更好的实现IT规划的执行落地,可以建立规划实施办公室(PIO)等组织,承担规划建设管理的总调度角色,着眼于规划与架构、总体实施和项目实施三个自上而下分解的层次,覆盖所有的IT项目和IT项目群活动。规划与架构层面,依据规划和实施情况,支持年度计划和预算的制定,更新规划内容和年度计划,负责实施过程中整体IT架构的管理。总体实施管理层面,从全局角度掌握规划和计划的执行情况,协调不同项目之间的资源、交流和沟通。项目实施管理层面,直接参与战略型关键项目的管理,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专家服务。

银行在转变经营思路、大力推进转型的同时,从整体业务战略出发,规划与之相协同的信息化架构与管控体系,统一建设思路,协调建设策略,改变各自为政的多头管理机制为规划先行理念下的统一建设和管理,建立业务与信息化相互促进、互为共生的协同发展环境,打造独特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德勤管理咨询公司)

2.教育信息化建设远景规划 篇二

教育信息化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是普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对于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省、市有关工作精神,围绕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工作,结合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远景规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以服务教育、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和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提升教育信息化在实现教育优先发展中的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果,推动信息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宏观战略研究和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指导,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建设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服务,为培养跨世纪创新和创造型人才服务,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1、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教育信息中心,构建信息化平台,全面推进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为中小学搭建班班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化环境,即实现“班班通”工程目标,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2、教育资源建设

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教育管理信息数据库,并使其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3、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队伍。

4、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

5、办公自动化建设

建立教育信息网站,实现对外信息发布网络化。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市联网的教育系统电子政务(校务)办公体系,实现对教育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推进农远工程

加快农村中小学“班班通”进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发挥农远工程的最大效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增强管理和决策能力,创设全新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教育资源和应用的整合与融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出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效益,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

积极筹建教育信息中心,并逐步将其建设成集网络平台、信息发布、资源集成、数据统计、网络教学、远程培训、视频会议、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发挥网络媒体方便快捷的优势,全方位为我市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继续加强学校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升级学校的网络宽带接入方式,依据学校规模大小和实际需要,全部以10M-100M光纤模式接入互联网,为学校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建设学校基础网络环境,实现学校所有办公室、教室都能够通过校园网访问互联网,为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师教学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初步形成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实施“班班通”工程,积极推进多媒体进课堂;优化硬件资源配置,按照国家标准为学校配备计算机,按照“适时、适用”的原则为学校建设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尽快全面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实现 “数字教育”。

2、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建立教育资源库。

根据国家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依托密山教育信息网,建设市、县(区)两级教育资源中心和学校管理平台,各学校在使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本地需求并且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定期组织资源评比,有效整合优质资源。逐步建立起教学资源服务体系。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开展教育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中级、高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市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制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列入教师考评晋级范畴;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竞赛活动,评选优秀课件、课例、教育技术标兵、优秀教师博客,并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4、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支点。在教育教学上积极鼓励教师探索新型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信息素养,使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在教育科研上抓好规划、管理、推广三个环节,整体推进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进程,搞好课题的管理评估,做好课题研究的培训和过程性指导。

5、加快办公数字化建设,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办公数字化是推进教育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是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首先是建成网上办公平台,在教育管理上使文件处理、公文流转、信息查询等主要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其次要建成政务信息平台,实现实时发布政务信息,及时受理公众需求,公开接受社会公众投诉等。三是要建成教育数据统计平台,逐步将学校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整合为统一标准的动态教育基础数据库系统,为办公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6、加快推进农远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农远工程各种模式的应用作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结合“班班通”工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设备使用率,逐步形成农远设备会用、用好的良好态势,发挥出农远工程设备的最大效益,尽快实现中小学校多媒体设备进教室,城镇中小学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使中小学校班班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机+电子白板或计算机+平板电视机等),具备电视节目接收、课件播放、网络浏览及互动教学等功能。

7、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将决定一所学校的现状,更会左右学校的未来。校长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领导力,把自身发展得更好,把学校发展得更好。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修培训势在必行。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外出参观、校长论坛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校长的信息素养,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

四、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深层次挖掘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和内涵,认清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广大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

2、统筹规划,逐步推进,试点先行,加强管理。

统筹规划,实施逐步推进策略。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涉及很多方面,不能盲目建设。应结合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发展现状,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规划和分的推进计划。加强教育行政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解决突出困难和重点问题;加强与外省、市教育信息化发达地区的交流,根据我市实际发展现状、结合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在发展中不断改进规划,引导我市教育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

试点先行,加强管理。有针对性的设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试点校,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设立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项目的规划、论证和试点校建设工作,明确任务和责任,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并积极总结成功经验并技术加以推广普及,以点带面,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3、强化应用,鼓励创新。

把教育信息化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立足点,鼓励教师走创新之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深入探究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引导教育信息化沿正确方向健康发展。要积极鼓励教师以科研为先导,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规律的研究,逐渐由授课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要在家庭教育方面逐步推进信息化,建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学习型家庭,积极鼓励自主创新地开展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实践,要以科学的、创新的工作方法来推进教育信息化。

4、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做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机构,对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设备配置、软件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工作进行统筹领导与协调。各学校要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教育信息化的日常工作,各学校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定期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形成层层推进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明确信息化工作管理职能,深化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信息化管理机构,统筹协调职能、理顺关系。

5、健全机制,科学评估。

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完善各项规划和管理制度,完善软硬件建设和设计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加强国标、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的统筹协调,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做好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交换标准和教育从业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组织制定,并不断强化标准的贯彻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教育信息化评估标准,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建立以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质量和效率为根本判断标准,各校应依据《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科学、规范地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保证项目高质量完成,项目成果标准化和共享,对业绩突出的学校将给予奖励。

6、加大投入,注重效益。

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硬件环境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对上争取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确保计划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设。三是要设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使教育信息化投入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努力提高投入效益。争取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特别是向乡镇中小学捐赠设备和教育资源,倡导有关企业和公司以市场运作方式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实际现状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经费投入比例,才能使教育信息化发挥的效益达到最优化。

7、培养队伍,提高素质,加强监督,安全运行。

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做到以人为本,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支覆盖教学应用、行政管理、技术维护、理论研究的教育信息化队伍。要为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创设更好的工作条件,在任职资格、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明确政策支持。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加大对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基层信息化推广带头人。各学校要制定师生信息能力培训规划,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使师生能不断增长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建立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绩效考评,激励教师参与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和上传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育信息化各项应用的使用效果,组织开展网络文化宣传活动,培养具有良好网络道德、健康网络行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3.西八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篇三

发展规划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三面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在总结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五年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为指导,抓紧县、镇办学体制改革的契机,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施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我校的特点,表现为理念超前、思路清晰、硬件充实、管理完善、队伍优质、应用广泛、效果优异。使苏楼明德小学永远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二、具体规划

经过五年的努力,培养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学校各种现代教育教学设施的装备、管理,不断提高应用水平,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全校教师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进行广泛宣传,端正广大教师的思想,确立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整体中的位置:

(1)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2)现代教育技术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

(3)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全体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其实效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从而积极参与探索,参与到该项目的教育教学活动进程中。

2、明确工作目标,积极开展信息化教育工作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把信息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建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或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搭建适应现代信息教育、教学的平台,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平。

硬件现代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因此,学校必须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必须保证现代化设施的投入。根据现有的硬件设施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目的、有计划的逐年添加,不断提高学校硬件水平。

1、加强学校校园网络系统建设。

计算机网络不断普及,其优越性越为凸显。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各方面综合发展,而计算机网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师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2008年,学校要完成了校园网的基础建设:力争100M光纤接入,网络终端要连接到各个教室、办公室,部分教室配备了终端显示设备,配置一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和二十四个多媒体教室,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但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已有的设备设施已不能够较好地为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五年内要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1)增加一个多媒体网络电教室和一个电子图书阅览室;(2)不断逐步添置、更换校园网服务器及电视制作系统,教师计算机和学生计算机,使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生机比超过8:1,更好地适应教学、办公及学习的需求;(3)

不断购置各种正版软件,满足管理与应用的需求,使校园网安全、可靠运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学校校园广播站建设

学校校园广播站及电视台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学校电视台装备了双向系统、校园音响系统,制作了一系列深受师生喜爱的广播节目,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强软件建设,使现代教育媒体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功能。

1、不断搭建平台,提高管理能力。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平台,利用宁阳教育信息网和市、县、校三级教育资料库,不断扩充其功能,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十一五”期间,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学生、学籍、教育、教学、德育、总务、考勤、档案等各项管理工作,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学校科研组要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技术支持,全面推荐学校现代化管理手段。

2、加强教学资料库建设,推进学校数字化建设。

(1)不断加强校园网建设,要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互通信息的功能,使校园网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自我表现的广阔天地;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有力工具,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休闲娱乐的美好家园。

(2)不断开发适合本校教师、学生特点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要让教学媒体充分、合理的为教育教学服务。(3)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他们集中起来,分类管理,所有资源放在校园网服务器上,更方便老师、学生使用。

3、师资队伍建设。

要抓紧、抓好广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从基础抓起,循序渐渐,多元化素养培训(美术、音乐、文字、科学),逐步提高我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图片的处理、音频和视频制作与合成、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网络运用培训、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评价)。

教师要在运用中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自觉学习、不断提高、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培训,每位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操作;每位教师都能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让现代教育媒体在广大教师的手中体现价值。

4、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加强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严格按照省计算机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使学生能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扩展视野。

(四)搭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能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构建良好环境,为检测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提供技术保证。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便捷的特点和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含量、科技含量、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新课改相结合突出课程开发这个重点,抓好资源利用。

1.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改一线教师为了教学需要,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网络,广泛参阅有关新课改书刊文献资料,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

2.加大课改调研和实验研讨的力度。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及督查小组的成员要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评课活动,指导教师在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活性上下功夫。对照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讨,及时整改。并根据调研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及时召开新课改实验研讨会,共商实验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对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交流、总结、推广、运用。

3.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新方式。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要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构建良好环境,为检测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提供技术保证。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便捷的特点和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含量、科技含量、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注重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整合,加强校本课程研发工作。要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新方式。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通过不断探究新问题,探索新手段、发现新规律、寻求新突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与同行的交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归为以下环节来实施:课件制作,网络资源应用,专题性学习网站。这几种形式互相补充,有机结合,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专题性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师生通过信息平台互相研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生动。

要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在各个学科开展主题探究性学习。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中,都要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的组织、安排和要求学习,处于被动地位。现代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教学课件、录像带、录音带、光盘、资料库和计算机网络的帮助,知识来源渠道多了、丰富了,学习的时

间、内容、进度就可以自己掌握,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得到进一步体现。

新课程改革中推出了一个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应用网络来研究性学习,我们要为学习小组的课题开展提供广阔的天地,如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研究性学习所需资料,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并把研究性学习报告发布在网上,这样既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范围,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4.西八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篇四

宋建军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上级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教育信息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一、总体目标

在未来的三年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网络小组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不仅及时的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而且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

学校建有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6个多媒体教室,模式一教室一个,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接入互联网,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我校学生从四年级起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近年来,学校始终重视抓好队伍建设。

1.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校本部与三点一园信息化配套设备,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

2、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每个教室和专用教室配备电视机、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逐步形成“班班通”的良好格局,真正体现信息化进入教室,深入课堂的目的。

(二)、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资源建设目标: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要积极开发、推广、应用各种经过审定的、优秀的音像电子教材。根据课题的进行和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并加以修改,编撰各种电子化、数字化资料。

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2、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3)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三)、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现状

我们学校实现了“校校通”,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关注的重心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一开始的微机装备、局域网建设,到后来的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再到现在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用,信息化的含义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由辅助教学手段逐渐发展成教学资源。

2、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3、通过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他的特点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

(四)、培训方案

1.加强对全体成员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全体成员观念更新,从行为上提高全体成员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

2.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1)定点、定时、定人,安排领导、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

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3)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的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

4)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5)学术沙龙。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形成共识。通过以上方式培训,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员培训,并持证上岗。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投入。落实县局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5.小城镇社区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 篇五

关键词:小城镇;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4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稳定的持续发展使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数量与规模逐步增加。近3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数据表明,中国的城镇化率在1978年是18.9%,2014年达到52.6%。这表明,在这36年中,我国以平均每年增长1%的速度使我国的城镇化率增加了34.7%,是30几年前中国城镇化速度的3倍还要多,与此同时也是世界城镇增长的2倍多。伴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镇信息化研究与建设在现实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小城镇信息化的根本就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增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流,推动经济迅速增长,让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小城镇信息化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在信息化由城市向城镇发展的进程中,小城镇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第二,伴随着小城镇的全面发展,及行政区域的“合乡并镇”的政策,城镇政府部门工作量迅速增加,自动化信息系统可以极高的提高工作效率。

1 社区信息系统

小城镇信息化的过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它能够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自身素质,促进全国人民对信息化的认识,形成一个好的循环,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小城镇全面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应用上看,信息化的产品主要有: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等。目前适用于小城镇开发的信息化产品极为缺乏。小城镇信息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小城镇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对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

2 社区信息系统发展面临的困难

信息化体系是由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网络,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基本元素组成的一个符合中国社会信息化完的整体系。但在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更为缺乏。

通过对大量从基层收集与统计来的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小城镇社区信息系统在基层发展中遇了许多问题。

2.1 小城镇信息化基础硬件设施薄弱。2012年8月份,我们对上海市郊区信息化发达的小城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表明,市县级的政府行政机关配备有较多的计算机,而大部分乡镇的单位都没有较多的计算机配备,乡村信用社则拥有的计算机更少,等于没有配备,配备率还不到30%,平均每个组织有计算机仅有0.67台,其中82%的组织还没有链接互联网;在筹规划,协调配合,将极大的推动小城镇可持续化发展。乡村仅有2%的人群拥有计算机。要是从全国的范围来统计,大部分乡镇的人民计算机拥有率还不到0.5%。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拥有率根本达不到平均水平,实力相对薄弱,在我国,只有少部分县级行政单位还没有连接上了宽带网络,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我国的人均计算机拥有率则更低。

2.2 小城镇信息化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来进行对比,小城镇要涉及更多的部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信息化包括农业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科学研究部门等众多部门。只有做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小乘正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但现在的状况是,信息化的建设为有些部门的高速发展而开展的一项工作。然而随着小城镇信息化程度的深入,与其他部门在资源整合方的面将会产生极大的阻力,对往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遇到的相当多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问题。

3 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模式

在建立小城镇社区信息系统的时候都要考虑到这些必要情况另外在推广软件系统的时候,系统开发的成本不能太高,操作要简单。正是因为有这些问题,小城镇信息化的进行才缓慢,制约着信息化系统快速高效的发展。因此,小城镇信息系统的开发要减少它的成本,降低操作难度,还要加紧时间开发系统,最重要的是,要让社会信息系统平稳告诉的发展。只有这样城镇社区信息系统的开发更具有实用的价值,符合我国小城镇的发展现状。

至于小城镇社区信息系统的选择,我们运用了B/S结构。B/S结构内容简单,方便易操作,用户可以直接使用Web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 Navigator等通过网络直接访问城镇服务器,页面简单,低文化层次的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该系统。我这样,小城镇社区信息系统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可以跨平台使用,意味着既可以在Windows中运行,而且也可以国内的Linux运行,都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就可以大大降低系统运营的开发成本。与此同时,由于小城镇社区信息系统采用B/S结构,所有用户都可以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这样就从根本降低了硬件配置的需求。

4 小城镇社区系统的设计

在系统的研发中,我们充分实现了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将具有独立功能的组件分为一个子系统,以保证系统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系统的网页呈现将是以动态(JSP)和静态(Servlet)相结合的形式,使用户能够更直观,生动的了解实时动态。系统是由几个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而形成的,从而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

社群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的组件化得模式,其结构清晰明朗,容易操作,方便服务人员的检测与维修、维护等工作。同时,也为后续软件的开发降低了门槛,是软件开发的速度得以提高。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总结出,社会信息系统的构成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4.1 管理层面:管理层面负责的内容主要有管理用户的在线注册,权限的获取,以及数据的整理数据库的组建和维护、社区信息的管理等,确保系统能够正常稳定持续的运行。在维护方面,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数据恢复,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对系统出现的突发情况能过做出迅速的反应并对其进行修复。用户的信息可以备份到云端安全的存储。同时还承担社区的信息发布等工作。

4.2 社区建筑智能化层面:社区的各个建筑通过计算机与管理系统交换信息,并实时上传楼宇信息,方便查询和管理,物业信息信息化可以更好地管理。业主也可以通过客户端了解物业信息,可以足不出户缴纳相关的管理费用等。

5 结束语

通过把握住符合小城镇实际情况需求与满足课题任务唯一要求这两个主线,来实现小城镇社区信息系统的分析研究。我国现在大多数社区的信息系统是物业管理系统,不仅功能简单,而且主要用于城市小区物业管理,我们所要面对的主题是小城镇和社区的基层民众,小城镇的信息化不仅是管理层面的,也应该让每位居民参与在内,同时根据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以及对小城镇用户的研究,结合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社区居民与居委会需求,充分满足小城镇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需要,我们自主研发出的小城镇社区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小城镇社区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田虹,吕有晨,刘消寒.信息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机理研究[J].情报科学,2004(03).

[2]承继成.信息化城市与智能化城镇[J].地球信息科学,2000(03):4-7.

[3]李乾.锁定小城镇信息化建设的支点[J].小城镇建设,2005(O1):18-19.

[4]干青兰.物业管理导论[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06):45-46.

[5]王克忠,包亚钧.论住宅小区物业的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管理[J].中国房地产,1998(10):115-121.

6.西八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篇六

(2014—201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着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深层变革。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辟专门章节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湖北省、潜江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均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身处信息时代,只有充分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才能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现办学目标。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创建数字化校园,是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重要机遇、巨大力量和发展制高点。现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及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精神,制定《泽口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五年规划(2014—2018)》

一、现状分析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但起点较低,功能不全,虽然讫今已有十多年历史,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发展缓慢。近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扶助下,有了较大的改观,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目前拥有计算机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1,班班通设备9台(套),教师备课电脑八台;校园网使用10M移动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覆盖办公楼、教学楼等。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图书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已能满足无纸办公的需要。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管理人员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学校校园网站建设条件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与我市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二、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泽口中学将以国家、省、市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为指导,从“建成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的市一流学校”的高度出发,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保证规划的逐步落实。

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根据统一规划部署,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同时避免全面铺开,要抓重点项目,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

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师生实际需求,以应用为驱动,推进校本教育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

立足高端,跨越发展。在可操作的前提下,高起点制定发展信息化规划,引入当前最新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实现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校园网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校园。

(二)具体任务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实现百兆到校,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用机配置,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5:1。提高网络运行管理的专业水平,实现核心平台智能高效、网络出口智能安全、网络接入智能灵活、网络管理智能统一。构建学校公共网络存储系统。引进能够满足学校数据存储需要的大容量、可扩容、可动态调配的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确保学校数据资源的储存和安全备份。提供面向部门和用户的个性化存储及公共网盘等服务,为实现师生的移动办公和学习提供条件。

建设功能强大、设计美观的门户网站。校园网站既集成学校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入口,为师生员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展示学校的视觉形象和教育理念,体现泽口中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2、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完善应用平台建设。与国家、省、市资源平台对接;启动本校特色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涵盖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运维管理系统,教师备授课平台,校际OA,网络电视台,电子图书馆,成绩分析系统,家校沟通平台,云U盘等。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加快课程和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教案、大纲、课件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建立各学科教学资源库。探索建立我校的课程素材库、习题库。完善教学资源的版权管理。引进国内优质中学教育资源。

3、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电子校务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远程视频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实现统一认证。

建设综合信息门户平台。学校网站上设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平台,建立个人化信息门户。搭建学校统一认证系统,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交流。

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4、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的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引入移动智能终端,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

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项目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教学诊断室,帮助教师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实现远程教学观摩。

5、是完成所有教师参加市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组织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

6、是建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新模式,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20%教师参与“晒课”,评选 “优课”参与市评和省评。启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及应用,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德育、学生学习、学生综合评价、高效课堂操作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7、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实名的方式在国家平台逐步开通教育管理机构、学校、教师、教研员、学生、家长空间服务,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形成“用户汇聚、应用汇聚、统一认证、共建共享”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模式,2015年实现学校开通,教师注册率达90%以上,50%的学生拥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学习空间在师生教学活动中的推广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泽口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邀请教育和信息化领域专家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实施步骤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分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4年)。调研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制定规划。成立领导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做好相关准备,启动“一师一优课”活动,完成全校教师注册。

第二阶段:重点推进阶段(2015――2016年)。细化推进工作方案,完善相关制度;组织教师培训;实现网络升级与改造;开展网络研修与“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建设数字化校园;名师课堂、学校网络课堂平台应用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7年)。根据“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改善学校信息化基本设施,丰富校本资源库,开发网络教学教研系统和电子校务系统,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

7.西八里小学第18届推普周演讲稿 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普通话---最美的语言》。

今年九月的第四周是第十八届全国普通话的宣传周。那么为什么要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呢?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字说错了算什么?那些不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不是照样干活,照样吃饭?我可不这样看,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统一语言,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讲好它。我们不但要告诉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景观,而且还要求告诉他们,在这里,您处处都能听到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标准的普通话!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从大处讲,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我们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从小处说,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需要。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好些因南腔北调所闹的笑话,那些因语言障碍所造成的麻烦还少吗?普通话和我们的祖国一样,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它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成了香港、澳门同胞以及外国人争相学习的热闹语言。普通话,在这个时间,它的意义已不仅仅是沟通的需要,它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当我们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时,当我们在每个课堂上听到同学们悦耳的读书声时,那些音符,那些节奏,是多么美妙动听?

8.中国铁通企业信息网络规划建设 篇八

【关键词】铁通 信息网络 规划 建设

一、网络的建设

(一)核心网络的建设

核心网络主要负责数据的分发、存储、共享以及汇聚,其交换能力和转发速率较高。核心设备主要采用的是冗余热备份方式,可靠性较强。由于核心网的建设是将现有的总部局域网作为其基础,对此,在建设过程中,需大规模更新和改造总部局域网。在搭建过程中,我们采用包含核心层、接入层以及分布层的三级双星型的拓扑结构。让核心层和分布层达到所有网络设备全部联网,从而确保网络的可扩充性以及稳定性,在分布层与核心层间应全部用千兆互联,从而提高数据的交换能力。此外,为了确保核心网的安全,应在核心层设置相应的防火墙,设置地址转换与访问过滤条件,并将核心网络结构屏蔽。

(二)省份公司本地公司的网络建设

分布在各省份的公司依靠原本地局域网作为依托,在由CTTNet边缘中的MPLSVPNPE路由器和核心网进行紧密连接,任何一种网络设备都可以充当CE部分,可以是本地局域网中的三层交换机。根据中国铁通企业信息网的统一规划对各省份公司的本地网建设进行升级改造或者自行建设,在一些较大省分公司或者有特殊要求的省分公司,可进行IDC系统或者本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搭建任何网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网络建设的安全性,因此分部在各省的公司在和企业网对接时,一定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若存在Internet访问出口,应在其出口位置设置相应的防火墙设备,不能存在其他不可以控制的Internet出口;第二种,应进行网络版防病毒系统的更新,在每一台用户PC机上均应安装相应的防病毒软件。

二、VLAN与IP地址空间规划

(一)IP地址空间规划

基于目前中国铁通组织架构,按照省分公司来进行IP地址的规划,考虑到全国铁通信息用户数量多,为了防止IP地址不够用,在这里我们就不考虑BC类划分方法,我们就采用A类地址作为整个铁通信息网络的IP地址,并进行的分配。此外,全网设备管理地址与互连地址均应分别配置1个B类地址,而剩余的这些IP地址则可用来扩充未来网络。此外,在进行IP地址空间规划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其路由表大小以及其收敛效率,在理论上来讲,应该保持地址连续性。

(二)VLAN的规划

利用信息网络来进行VLAN的划分,可有效分割与减小其广播域,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更好地进行网络宽带的分配,有效避免广播风暴的发生,并且还便于组织和管理网络。基于上述内容中IP地址的规划,在划分VLAN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第一种,将相同部门的所有计算机划分在同一个vlan中。第二种,将不同部门的计算机合理的规划在不同的vlan中。但是不管VLAN如何划分,最后都要由中国铁通信息网络的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路由策略和网络安全

(一)路由策略

因路由的功能只能在ISO中OSI这一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才可实现,对此,路由的部署必须要在具有三层功能网络设备上进行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国铁通信息网络主要分为全国中心与省分公司本地网络,一共有32个网络节点,要想实现数据的转发,可利用静态路由来实现。大家都明白由分布层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等三层网络设备构成的核心网络,是通过OPSF动态路由协议来动态获取IP地址,在此要注意的是每一个网络节点都该有一个接口相匹配。

(二)网络安全

由于信息网络是企业内部的专用网络,因此要求对企业内部的业务信息高度保密,以及数据资源高度保密,因而在搭建企业信息网路时要求也就更高,不仅要求其信息网络具备全面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同时还应该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确保企业信息网络自身的安全性。

中国铁通信息网络安全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但主要保证全国中心网络安全和各省分分公司的网络安全。由于搭建网络属于一种二级管理结构,同时其信息中心又在全国中心的局域网内,因此很容易受到病毒的入侵以及网络攻击等隐患。对此,首先应该加强全国中心局域网安全,部署相应的防火墙,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安全区域。为了确保防火墙实用性,在其信息中心的边界处应该部署两台运行Failover模式的防火墙,从而实现在发生故障时可透明切换,确保业务连续性。此外,在全国中心核心局域网的边界还应该部署另外一台防火墙,将其作为网络访问一个出口,使其和公网分割,为铁通总部员工提供相应的网络访问,省分公司也可按照上述这种方式来进行部署。除了部署防火墙以外,还应部署防病毒系统、数据容灾备份系统以及漏洞扫描系统等,以此确保信息数据库与信息网络的安全。

四、网络管理系统

在中国铁通信息网络中,包括了上百台的网络设备与各类服务器,实施信息化建设关键就在于如何管理和应用这些设备,及时发现与处理网络故障,降低其发生故障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想管理如此庞大且复杂的网络系统,就必须要进行全程全网管理系统的建设,连续监控网内的每台设备,一旦发现故障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通过该网络管理系统还可审计与分析业务发展的趋势以及网络的运行情况,为网络的运行提供相应的报告资料,为其信息网络的扩容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路璐.基于BPR模型的中国铁通运维业务系统设计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2] 曹鹏程.高速光纤网络在铁通建设中的应用[J].才智,2012,(24):309.

[3] 乔振.江苏铁通荣获“2012年通信网络运维管理创新先进单位”称号[J].江苏通信,2012,(6):71-71.

9.八里小学书法特色汇报材料 篇九

书法教学是我校为响应教育局大力创建特色学校,根据我校实际于2013年确立的一个特色项目。抓好书法教学,促进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品质、写字技能,是推进课改进程,提高师生写字水平,营造校园墨香的必要条件。现将我校几年来书法教学创建工作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思想引路,为创建特色品牌队伍、团队和学校服务

在写字教学创建工作中,我们首先确立了以“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耐力、毅力和审美情趣;然后学校成立书法创建专门的领导小组。

二、自练内功,打造一支保证书法教学的高品质教师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书法教师队伍,是落实写字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对教师书法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1、每月对教师进行书法指导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培训。

2、为每位教师配备发毛笔、钢笔书写工具各一套。

三、制定具体措施

1、营造浓厚的写字教育氛围。

(1)遵循“环境育人”的办学思想,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专项设计、布置,体现写字教育氛围。

(2)校园的任何场所都是老师、学生展示书法才华的地方。选择师生优秀写字作品经装裱并悬挂在班级门前、公共场所、办公室等,营造良好的写字特色创建氛围,真正达到“让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培养优秀的写字教学师资。(1)全体教师不但在创建认识和思路上形成一致,更要注重自身写字水平的提高和写字指导能力的增强。

(2)全体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和写字“双姿”的指导,积极主动参与到写字创建工作中来,为实现以写字为载体的全员育人目标而竭尽自己的力量。

(3)积极开展写字教研活动,提高写字教学水平。

3、建设完善写字训练阵地。

(1)全体老师平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写字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把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学生的写字能力与水平主要体现在平时作业中,所以学校要求老师布置课内外作业的量要适中,学生的书写要规范,每次对作业的正确率成绩评定后,必须对作业书写作客观评定,让学生真正做到“提笔便是练字时”。

10.八里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十

为了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达到我校提出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目标,根据市、区教育局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结合我校的实际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理念,围绕峄城区教育局“十项重点工作”,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在镇教委组织的学期末素质教育测评中,教师教学成绩的标准分取消负值。

2、学校总体教学成绩取得古邵镇中上游,打造一个区级精品社团。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提高教学质量领导小组: 组长:王传宾

成员:王福华 孙冬梅 赵广洋 王士臣

四、教学工作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学校教学质量工作责任制。

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校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将成立“提高教学质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抓好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和督查工作。校长是学校抓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为广大教师

树立榜样,带头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查摆问题,分析原因,确保学校教学取得显著成效。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二)强化措施,狠抓“教学五认真”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校长负总责,教导处抓落实,其他班子成员密切配合,确保“教学五认真”的落实。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2、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学习和解读“教学五认真”。(1)认真备课。

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2)认真上课。

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组织中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①对学习困难生要坚持面批。

②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并及时讲评。③每学期应完成的作文必须要有眉批,总批,全批全改 ④积极按要求做好作业分析,及时向学生反馈。⑤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4)认真辅导。

把补困加在课后。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①制订辅导计划,并加以认真实施。

②加强平时课内辅导,让学习困难生获得较多的发言板演机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做作业时教师应辅导。

③要利用中午、下午放学后等课余时间,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要掌握学习困难生作业的思维过程,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学习掉队。

④课外辅导教师必须在场,不得放任,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⑤做到师生人格平等,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学习困难生的心理辅导。

(5)认真考核。

注重“三率一平均”的奖惩力度。设定一二年级优秀率为50%,及格率为90%,低分率为5%,中高年级优秀率为40%,及格率为80%,低分率为10%,平均分依据全镇统考下达的标准分。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量化分加2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量化分减1分。每单元和期中、期末必须进行试卷分析,应有“三率一平均”。学校出台教学“五认真”量化考核细则.对教师一学期来的教学“五认真”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每学年教学“五认真”考核等级均较差的,将不能参加本的评优评先;同时在我校将进行一次教学“五认真”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评比。

(三)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要立足岗位练兵,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可以是教育教学理念、课题研究交流、基本功培训等,做到定时间、定地点,主讲人员教导主任或骨干教师,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每位教师每学期须听课15节以上。

(2)建立健全教师的外出学习制度。教师外出学习,要保证人员、时间、资金的到位;外出学习的老师,要以汇报课或主题讲座的形式,汇报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讨论,提高和推广学习效果。

(3)专家指导,引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有机会触摸教育教学的最前沿。可每学期一次,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以上辅导课、专题讲座、座谈等形式,让更多的教师接受新理念,从而转化自己的教学行为。

(4)建立教师读书制度。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教师每人都必须订阅一份有关的教育教学报纸、杂志,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摘录,以便于在集中学习中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进行反思讨论,老师每学年须摘录完一本读书学习笔记。

2、拜师学艺,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1)教龄未满五年的新教师,必须与本校的骨干教师结成师徒,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让骨干教师有更好的学习、提升的机会。(3)签定结对协议书,明确师傅和徒弟的相应职责。3.开展网络研修。

暑假积极参加山东省组织的网络研修,课下经常进行网上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教师角色,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1、加强学校的教研工作。

(1)加强小学校教研组建设,完善教研工作网络。

(2)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确保学校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落实。(3)学校教导处将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和落实。具体要求如下:①教导处制订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做到定期、定内容、定人员;②实施教研活动展示课的“磨课”制度,即一人一课多次上、同课多人上,提高公开课的质量;③每次活动有主题(最好能与研究的课题相结合);④扎实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积极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每位听课者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⑤做好活动过程记录,整理好有关材料,期末进行总结;⑥教师50周岁以下,每学期必须在学校教学活动中至少上一节公开课。

2、实施集体备课,实现同课异构。

(1)课前分配:开学前根据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根据教学内容多少、知识块特点分配备课任务。

(2)自研: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独特见解。

(3)合作:学校定时间、地点、定主发言人开展研讨活动,让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各抒几见,集思广益,让教师在交流、合作、研讨中得到提高,形成教学最佳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张扬个性,提高教学质量。

(4)反思:积极开展“三反思”制度,即研讨前反思、研讨后反思、课后反思,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最优

化。

思维的碰撞,观念的交锋,火花的闪现,集体的智慧——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生成,这正是集体备课的魅力所在!

四、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组织开学,制定教导处工作计划。2.开展磨课比赛。3.单元检测及成绩分析。4.教学常规月考核。10月份:

1.校级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2.教师常规抽查。

3.统一组织单元检测、成绩分析。4.教学常规月考核。11月份:

1.教学成绩阶段检测。2.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3.学生优秀作业展评。4.教师基本功比赛。

5.统一组织单元检测、成绩分析 6.教学常规月考核 12月份:

1.青年教师汇报课。2.学生古诗文典诵读比赛。3.单统一组织元检测、成绩分析。4.教学常规月考核。

5.召开期末复习研讨会,制定期末复习计划。1月份:

1.期末素质检测、成绩分析、总结。2.期末工作总结。3.教师量化考核。

八里小学

2015.1

八里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上一篇:咖啡店长手册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