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论文(11篇)
1.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篇一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活”中“动”起来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活”中“动”起来文/钟国芳
摘 要:万事万物,皆一“活”字。活则新鲜,活则畅快。语文教学尤为如此,名师的成功教学表明:活了才有动力;活了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活了才能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客体为主体。为使课改实验教学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就必须活用教材,进行创新教学,灵活变通,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生命个体的精神漫游。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创新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把教学过程只看作知识传递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学生“听得很认真”,也有“参与学习”。其实不然,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当“陪客”“收音机”“摄像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中,体验“我能行”,做到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
一、指导自学,注重引导,激发认知兴趣
语文教学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任何学生的良好情感与语言的获得,都取决于认真充分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引导学生读一读大单元所涉及的`内容与每课的预习提示,看一看课后的作业与每课的生字生词表,让学生明确新课要学什么。师生在交流中,共同拟定每课时切实可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了,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在指导自学的同时,我注重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做到:读、查、划、存疑点。
读――初读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什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自己不明白的字词,迁移旧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划――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操作。或圈圈画画、或画画注注、或写写练练,进而引导学生尝试给课文分段,说说大体内容。
存疑点――结合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多找出不理解的问题,把它们写在预习本上。
这些措施有助于让学生认真对待自学,引起认知的兴趣。
二、质疑问难,鼓励积极思维,激发探索兴趣
学问、学问,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就在这个“问”字上。问,是个法宝。它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疑”“问”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质疑问难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主动探究兴趣的作用。
1.从课题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和“眼睛”。“窗口”虽小,但透过它能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如,可以提出以下质疑,“你看到标题后,想知道什么?”“课文为什么要以这个标题为题目”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学生也会带着疑问去读课文,这样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
2.根据课文的关键语句、内容质疑
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对全文的理解往往起着“牵引”的作用。抓住这一“牵引”质疑,其实是选准突破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自悟,自感自得。
3.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质疑,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是动员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学生主动学习中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体,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又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王新红。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孩子的未来。新课程:教研,2011(11)。
(作者单位 青海省湟中县拦隆口巴达学校)
2.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篇二
一、创设和谐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趣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 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任何形式的教育, 都是要以发挥主体作用, 弘扬主体精神, 培养主体能力为前提的。所以在工作中, 我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知交融的语言学习环境。我常常告诫自己, 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就高高在上, 时刻把教师的尊严摆在嘴边, 而是要与学生平等相处, 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 用宽广的胸襟包容他们的过错。我经常带着期待、赞许的目光, 说:Good job.Well done.Very good.Excellent.Great.You’re so cleaver.Don’t be sad.I’m sure you can, Try again...在课堂上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他们的作业本上题字或写纸条。如:“So good, I’m proud of you!Cheer up!你的英语写得不如你的汉语文字好, 以后能写得一样好吗?”这样就会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让他们时时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赞赏。我还在课后和他们打成一堆, 让他们从喜欢英语教师到喜欢学英语,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使他们好学、乐学, 进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入竞争机制,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好胜之心人皆有之, 尤其是小学生, 如果适当引导, 加以利用,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好胜心、求知欲, 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我经常进行小组竞赛、男女同学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 如:教单词可竞赛谁读得准、谁写得好, 教课文时创设情境, 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更逼真、更生动、更准确, 也可以全班学生分组竞争, 成绩优秀组得小红花。 做到堂堂赛、周周评、月月总, 成绩上光荣榜, 学期末的时候优秀组合影留念。 这样的竞赛项目一出来, 学生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起来, 学习自觉性大大增强, 学习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实行快乐教学, 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
研究表明:学生对于轻松自在、快乐的教学感兴趣, 能积极地参与课堂, 并取得成绩。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用亲切的问候语“Hello, 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today? ”, 学生就会感觉没有压力, 能大胆地说英语, 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果一堂课一味地灌输语法知识, 不停地读写, 学生就会觉得沉闷。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无法投入学习, 甚至厌学, 失去信心。 所以英语教师就应多鼓励学生,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努力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 切勿把英语课上成语文课。
1.一分钟的两两对话。
英语的学习就是语言的学习, 语言离不开听、说。 学生学了就能听懂、会说就能体会成功, 成功的喜悦会使他们更热爱英语。 在课前复习环节, 我总拿出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四组一分钟的对话练习, 内容就是所学过的句型、短句、日常用语等, 进行一问一答的练习。 刚开始, 一分钟下来只能说简单的两三句左右。 随后, 由于学生认真准备, 加上不断积累, 最好的组竟能说十几句。 看到他们对答如流、口若悬河的问答练习, 我十分高兴, 学生也体会到极大的成功。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 学生怕说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 简单的问答给学生的对话表演打下了基础。 记得在一次情境表演中, 学生自编自导的“超市购物”、“坐汽车”英语小品让我大吃一惊, 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学生会这样出色。
2.玩中学, 学中玩。
爱玩是孩子的本性。 我就利用这一点, 注意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习得知识。 我把要掌握的单词、句型, 以图片、头饰、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 实行整体大量输入。 在他们对很多的单词似懂非懂的情况下, 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渗透, 如传卡片、听音做动作、找朋友、画一画、涂一涂等, 让他们在游戏中多听、反复感觉、尽情投入, 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创造轻松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
3.巧用简笔画。
简笔画虽然简单, 但导入新课时可以设下悬念,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 如我在教“What’s the time? ”这一课时, 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然后提问:“What is it? ”学生的回答有“It’s an apple.It’s an orange. It’s a ball...”。 对学生的答案我未作出评价, 而是在圆上画上了时针、分针、秒针和刻度, 学生恍然大悟, 顺势我引出了clock这一单词, 为教“What’s the time? ”作好铺垫。
4.借用电教媒体, 实行相仿的情景教学。
我国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像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 要掌握和运用英语, 教师要创设相仿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掌握, 从而运用英语。 电教媒体的运用就是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 尤其是多媒体电脑能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 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与现实生活相接近的情境, 形象逼真, 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而学生容易进入交际角色。 如教“At the zoo”时, 我先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画和声音: Look, there is a zoo in the picture. Wow, so many animals!What are they? 然后依次出现六个动物的画面及它们的叫声配音, 请同学们指着自己要说的动物说出英文名称。 这样视听结合, 学生完全被画面、音响吸引住,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就水到渠成。
四、注重层次教学,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我们承认学生的差异, 但这种差异只是接受知识快慢的差异。既然有差异, 就不要在学生学习成绩上搞一锤定音、一刀切, 这样才不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总是这样做:
1.把学生按成绩情况、好中差搭配, 五人一组分成A、B、C、D等几个小组, 共同学习, 共同竞争。 我告诉他们, 对自己所在的组不满意可以调换, 关键是互相帮助,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 每个组的前两名都可以得到红旗, 后面的有机会“补考”, 进步了也可以得到红旗, 期末还对优秀小组加分、奖励。 这样帮教帮学的气氛就形成, 中下层生就会认为学习变得有趣、有动力。
2.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活动时要有针对性, 如难度较大的就让上层生完成, 一般的就叫中层生, 容易的就要下层生完成, 注意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锻炼。
3.对学生的平时朗读和背诵训练进行量化评估。 我把这些评估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 加上平时小测的成绩, 在期末考评中占相当的比例, 这样就能全面地评估学生, 使他们乐于接受, 愉快学习。
参考文献
[1]高翔.语言输入理论的认知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6) .
[2]唐蜜.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 (11) .
3.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篇三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此次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读书、说话,表达喜怒哀乐,倾吐心声。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上《跳水》一文,我首先让学生找出印象最深或认为最惊险的段落。同学们马上把孩子遇险的段落找出来了。此时,我进一步创设情境,播放渲染紧张气氛的音乐,并请学生上台表演,体验孩子已陷入万分危险的境地。通过这一紧张有趣的视听理解后,学生都在为孩子的境遇而担心。我非常着急地问:“同学们,这个孩子处境非常危险,真让人担心。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让孩子脱险吗?”这样,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点燃了求知的欲望,情绪饱满地主动接受新知识。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应试为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求知欲,开启智慧,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的现代课堂教学,焕发生机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二、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认为:“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参与、亲身实践去获取新知。如教学《登山》一文,文中描述的那条险路是:“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学生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列宁为登上山顶看日出而历经的险境,我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峭壁、险路、深渊的简笔画,先让大家评述一下道路的险峻,再请学生上台表演列宁是如何走过那条险路的。经过引导,表演的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只见他身子紧贴着黑板,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向前挪动,不敢回头,也不敢向下望,仿佛自己真的面临深渊,一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惟妙惟肖的表演让下面观看的学生伸长了脖子、屏息凝视。最后终于走过了那段险境,台上台下的同学都长长吁了一口气,露出了克服困难后的喜悦。这时,我让表演的同学谈谈当时的感受,并让全班同学谈谈感想和体会。大家踊跃发言,谈得生动深刻,文章的重、难点迎刃而解,对列宁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三、放飞心灵,让学生自由争论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受约束去探究、去思考,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学习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总是怕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引起争论的话题会影响教学进程,于是草草而过。殊不知这样扼制了许多学生的思维,错过了许多精彩的智慧火花。我在教学中很留意学生提出的有价值话题,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在上《狼》一文时,有的学生认为狼很可恶,应该杀;有的则认为狼是生态环境中的一员,应该保护。为此,我就“狼该杀还是该保护”让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双方拿出种种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在唇枪舌剑的口水战中,喝彩声不断。我没有否定任何一方的看法,只是为双方的发言与众不同而鼓掌。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争辩中极大调动了思维空间,在争辩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总之,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需要教师认真挖掘,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极大挑战。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充分展现,既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让课堂活起来,就得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才会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实验小学江西省瑞昌市高丰中心小学)
4.让教师队伍动起来2 篇四
胡场中心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汇报的主题是“让教师队伍动起来“。我镇现有中小学生4000余名,四所镇直学校,四个教学点。为了实行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胡场教办前几任领导对教师的动态管理非常重视。为了确保我镇教育可持续发展,我们以教师队伍为突破口,以广泛交流,全面轮岗为主渠道,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追根溯源,给教师流动找个理由
我镇几个教学点都分布在与周边城镇接壤的乡村,离集镇较远,只出不进的教师流动模式,形成村小“吃不饱”,集镇“吃不消”的困难局面。我们通过调研走访,教师都不愿从上往下流动。主要原因:一是面皮观念。受过去末位淘汰进村小的影响,觉得流动到村小是自我价值的否定。二是畏难情绪。农村学校条件艰苦,食宿交通不便,觉得苦不堪言。三是对立心理。过去末位淘汰那种残酷的竞争方式,让教师不信任学校,担心是一次性的流动,把工作关系定格在那里。为了促进全镇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必须让教师能上下流动。谁先动、怎么动?成了我们的第一个课题,这个难题,仅靠简单的思想工作已于事无补,必须从大局出发,以思想工作为先导,以优惠政策为保障,为教师常态流动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
二、对症下药,为教师流动点燃希望。
为了解决教师流动的问题,我们从谋人谋事谋发展三个方面
进行了尝试,让交流的教师看到了希望。
1、谋人。以上率下打强心剂。在集中研究以后,镇直学校纷纷组队,胡场一中由副校长牵头,带领一整个年级的教师赴桑林垸小学,二中、胡小纷纷组织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等精兵强将按学科整合,作为战斗堡垒交流到对口帮扶学校,一群社会评价非常优秀的教师,集体前往村小,不存在面皮上挂不住,也不用担心交流了回不来,在全体教师中释放出了一个积极信号,在家长心中也形成了极好的口碑。
2、谋事。以人为本吃定心丸。在局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投资10多万元,首先解决了教师进餐的问题,利用富余校舍,为每所村小改建了厨房和午休室,与区间运输的客运公司签订了接送教师上下班的协议,用“村村通”的客运车辆每天定时定点接送教师上下班,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我们开齐了课程,针对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我们以中心学校为单位集中分配课程任务,由镇直三校组建体育、音乐、美术、英语走教团队,这些紧缺学科的教师,每人至少都在3所学校任教,做到了教学点课程实施的全覆盖。另外,政策倾斜,从骨干教师的认定,专技职称的评聘、干部选拔的优先等方面作为硬性条件和加分项目实行倾斜,稳定了教师队伍,避免了有教师把农村学校当作休闲室和疗养院。
3、谋发展。因地制宜定风向标。通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克服了老师把自己当过客的心理,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支教教师和领导。胡场一中德育校长邹晔在桑林垸小学就地转业,长期驻守。胡场二中骨干教师闵浩彬、周军涛在支教中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已分别成为麻港小学和黄新场小学校长。刘远杰、郑天雄都是在交流中脱颖而出走向了农村小学校长岗位的。他们全身
心投入过,经历过,对学校的发展先有更深的感情,才会有更好的规划,他们的成长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成全了他们的进步,这让广大教师看到了农村学校也是舞台,也有希望。体会到了支教不是忽悠,更是一种责任,一份荣光。
三、建章立制,让教师流动形成常态。
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全体教师已能从思想上接受交流轮岗这一现实,我们又以学校为单位,建章立制,对交流教师的程序和安排以及责任从制度上进行规范,我们要求镇直三校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定期定时组织镇直学校与教学点之间的教学互动,专门制定了针对交流教师的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镇直学校与教学点之间,从两个常规的实施落实到德育序列化活动的开展,从体艺活动的举办与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到到同步组织、同步进行、同步考核。
5.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 篇五
升入初中的学生,面对着节奏紧张的生活,感觉新鲜,一切都好奇,东瞅瞅,西看看,左摸摸,右碰碰,着让老师很高兴——接触生活;然而,看到收上来的作文却让人眉头紧锁:叙述事件粗略,只交代大概,——流水帐式叙述;描写人物模糊,只有轮廓,——简简单单的几笔。生活在学生的眼中是一杯“白开水”,即使是鲜活的生活也熟视无睹。面对此种情况,引起我的思索: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呢?我有了以下的实践,并取得了好的结果。
把写作训练当作“课”来教
新课改中的写作课现在变名为综合性学习,有不少课成了活动课,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去收集资料,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但是很少有人向学生提供既符合要求又能够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常常是课上热热闹闹,写的时候“清汤寡水”,甚至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或敷衍了事,或临阵磨枪,把作文训练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臵,学生为了作业而作业,这样的写作又怎么能提高呢?我在教学中教以方法,如为了行文生动,要学会描写,但不是只教概念,而是把写作与文本结合起来。例(用屏幕显示)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南的冬天》让学生区分出甲运用了描写的 1
表达方式,乙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同样是表达小山的作用,记叙表达的很直白,描写可以具体、形象地把济南周围的小山写得很温情,个性明显。其具体做法是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学生体会到描写的方法有:运用修辞方法。(用屏幕显示)甲:《南的冬天》三段内容。乙:删掉“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济南是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让学生比较,得出:描写需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即要情景交融。方法一是可以直接抒发感情,象删掉的语句;方法二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象“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不但写出景物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在这则训练中,学生还总结出描写要有顺序,如“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掌握了描写的方法后,提出“
1、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特征,2、运用描写方法”的要求,进行景物描写片断练习,景物是一棵窗外天天见的歪脖龙爪榆,此时树上有一小燕子。一生写到:整洁的校园里,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引得窗外的龙爪榆歪头凝视,恰似一个美丽的少女。她卷起的秀发垂到腰际,在春风中飘摆,惹来多情的燕子,站在她的脑门上,唧唧喳喳地倾述。美丽的少女仰起她的脸庞,专注地凝视着,是羡慕我们能幸福的学习,还是……。该生的习作能运用修辞和情景交融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引人联想,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观察、感悟生活,注重“写”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因为它是多姿多彩的,他让我们幸福、快乐、痛苦、郁闷、……,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学生们却觉得生活无味,写作无材。原因在于每天两点一线,内容大致相同,对生活熟视无睹,认为生活就是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缺少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给学生放映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长大不容易”的光盘,内容是来自重庆工商大学的五名新生和两位教师,讲该大学给学生上的一堂感人的“算账课”——亲情帐。看过后,每个人的表情不一,有的偷擦眼泪,有的面色凝重,有的若有所思。平日的嘻嘻哈哈不见了,无所谓没有了。生活中,光盘的内容每天都上演,但都视而不见,却用“代沟”、不耐烦的态度等来回避家长的关爱。这次的展示,促进了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人和事,开始主动地思考,积极观察和体验生活,好多学生对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思维变得积极而又活跃,能从常见的小事中感悟到道理来。如一生在看完光盘后写道:“父母的一声声叮嘱,在我看来只是烦恼的唠叨;父母的一杯杯热牛奶,在我的眼中是应该的服务;父母的真切关怀,在我的心中只是多余的举动……”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又如一生的《秋叶》:“春暖花开,百花斗艳,万紫千红,可谓“五彩缤纷”了。绿叶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将那些花儿滋养陪衬着,使之更加美丽。盛夏酷日,你以盎然生机赋予夏以生命和丰采;你的身体张张相依,自觉地为行人织绿荫,撑凉伞,而自己却甘受骄
阳似火的灸烤,没有半句怨言。然而正是这金风送爽的十月,你——秋叶却飘落了,打着旋,缓缓地悠悠落下。是留恋枝头,还是忧郁悲伤?不!都不是!那时你投入大地母亲怀抱的婆娑舞姿。母亲冷了,需要你依偎着她,为她保暖;母亲寂寞了,需要你紧贴着她,讲悄悄话。……你“生”的时候,甘当配角,“死”后全力贡献,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难道不值得赞扬吗?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写作的源泉,开始注意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经常积累,展开想像,注重“学”
写作的学习有多种途径,其中学会积累不失为捷径。常言道,语文是杂家,你“抄”我来我“抄”他。“抄”我认为之一讲就是积累,积累好的词、句、段、章。又有道,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可见积累的重要。在教学中,我让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记载文中生动的语句,课外阅读看到优美的语句也摘抄下来。一学期每人都能记一本。在一定的时候进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记的多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明显增强,不会为不知怎么表达而苦恼。一篇好的作文,既要真情实感,还要有丰富的想像力。想像力是创新的重要表现。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从外形联想,到内在感悟;从改编喜爱的动画片,到自己的创作,“秀”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例一:《卡通足球》——“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开球的是男方。队长董明心情激动,便想来个开门红,于是大喊:“选手董明装甲进化”。随
着一阵烟雾的消失,展现在面前的竟然是“名侦探柯楠”,便在起脚的同时,拧了一下可以发挥出超大威力的鞋子。……”例二:《狂人日记》章一,“昨日重现——时间征服了一切,但金字塔却征服了时间。既然往事不堪回首,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历史?因为若想获得凤凰般的涅磐重生,人类必须提纯与借鉴。……”在想象中思维得到飞翔,能力得到显现,才华得到施展。
6.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篇六
新的体育课程规范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员要充沛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自主协作,让学生参与学习进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学生的主体位置并不是自然具有的,它需求体育教员经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发明各种有利条件,不时唤醒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主体看法,让学生动起来。那么,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在教学进程中,我主要经过以下几种方法,促使学生动起来。
一、激起兴味——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实质不在于教授身手,而在于鼓舞、唤醒与鼓舞。”教员对学生的兴味不要等候,而要自动反击,擅长唤醒。一旦兴味被激起、被唤醒,学生的心就会动起来,就会自动参与教学进程,纵情运动,从而喜欢体育,爱上体育。
1.创设情境激趣。
体育教材有些内容单调有趣,这就要讨教员在教学设计中,充沛发扬发明性思想,对教学内容停止适当打破、创新,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实际活动中,创设适宜学生参与的运动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活动角色中去。如在队列教学时,师生共同创设“开车自驾游”情境,选出一名学生当导游,其他学生当游客,导游针对旅游进程中出现的不同路况作及时解说,游客依据解说状况,变换不同的队列队行:路途坎坷——蛇行行进;路途平整——双车道行进;进隧道——单车道行进;出隧道——分队行进。这样结合生活实践,以情境贯彻教学进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味,学生很快进入活动角色,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握 了教学内容。
2.设疑激趣。
巧妙的设疑既能将知识性、理想性、兴趣性的东西融为一体,又能启示学生思想,唤起学生的猎奇心,开启学生的探求欲,让学生凭已知探求未知。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提问重在引导,贵在善问会问,让学生带着效果学习,为把握 重点、打破难点埋下伏笔。如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回想:在电视上看到的背越式跳高姿态是怎样的?跳高进程需求怎样的体力分配?然后继续设疑:如何取得与提高这些力气?什么样的跳高角度比拟适宜?如何取得比拟理想的角度?最后我将跳高技术举措停止示范。学生的兴味立刻被激起出来,自动积极参与教学进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义务。教员要留意设疑要把握 好“度”,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疑如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让学生以为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如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让学生觉得太复杂,不能激起他们的兴味。理想的设疑如同 悬挂高度适宜的桃子,既不万无一失,但跳一跳又摘失掉。因此,巧妙地设疑不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味,而且能诱导学生生疑,启示学生解疑,到达知疑的目的。
二、培育实际才干——让学生的“身”动起来
1.自编游戏。
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到教学效果,适当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培育学生的实际才干,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技艺。如俯卧撑教学比拟单调,学生兴味不高,在教学进程中,我引导学生创编一个游戏,激起大家的参与热情。我过度放手,让同窗们自在发扬创想,最后分歧决议创编“太空车”游戏。全班同
窗自在结合,分红十组,每组四人,呈正方形图案俯卧,并依次将自己的双脚搭在下一人的后背上,组成一个四人双手撑地,不用脚着地,身体悬浮着的“太空车”,四人喊着口号共同做俯卧撑,同一时间里做得多者成功。全班同窗积极举动,共同参与,气氛异常热烈。同窗们做着自编的游戏,兴味十足,举措规范有力,充溢着动感,弥漫着青春的生机。学生身体动起来的同时,自主协作肉体、实际才干也失掉进一步提高。
2.自制器材。
我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存在着运动器材缺乏的状况。在教学进程中,我指点学生运用理想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经过改造或折叠,自制成复杂的体育器材,既处置了体育器材缺乏的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入手才干。如把废旧的篮球、足球、排球中填上沙子、废布等东西,缝受骗前,变成了实心球;在废旧轮胎上涂上几种颜色,用铁链衔接,固定在支架上,变成了练习身体平衡的铁索桥;把旧报纸揉成小球状,用细线将几个小球成球形缠在一同,然后在外面套一个塑料袋,再用透明胶粘牢,一个平安、适用、多功用的纸球就制形成功了。此外,还可用纸制成双截棍、纸飞机、纸炸药包等。经过制造器材,学生培育了思考 才干、选择才干、入手协作才干,身体素质也失掉了进一步提高。
三、培育观察才干——让学生的“眼”动起来
1.注重教材插图。
教材上插图很多,具有直观、笼统、生动等特点,能突出举措技术要点。教员在教学进程中,应充沛应用这些插图,切不可让这些资源闲置、旷费。学生能看懂插图、运用插图,不但能加快知识技艺的把握 ,而且能培育观察、剖析、综合才干。因此,教员要指点并教会学生看懂插图内容、举措的先后顺序、举措的路途及要求,协助学生释疑解难,完成课堂教学义务。如教学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举措时,如能适时地出示插图,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仔细剖析举措要点,学生就能更直观地了解“抬头、上体前倾、翻腕、腹部紧贴杠”的举措要领。所以,教员要经常练习学生读图、析图,培育学生对插图的直观感受才干,增强学生的笼统记忆才干。
2.注重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技开展和教学革新的不时深化,各种现代化教学手腕被普遍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例如:幻灯、实物展台、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等,它可以把静态的知识变为静态的知识,使笼统的内容变得具体、笼统,使复杂的举措结构复杂、具体化。如教学蹲踞式跳远时,教员很难将那一瞬间的起跳、腾空、落地进程“定格”示范,假设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很轻易示范了。教员在制造课件时,把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举措进程,区分用动画方式停止演示,采用慢举措演示、中止、重放等手腕,将复杂的、瞬间的举措化快为慢、化动为静,全部展如今学生面前,结合解说示范,学生很轻易看清举措要点,从而使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观察才干。
四、搭建展现平台——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1.多讨论、多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讨者、探求着的固有需求。”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教员要积极发明条件,把“问”的权益交给学生,把“讲”的时机留给学生,鼓舞每一个学生放开胆子、大胆提问,多讨论、多交流,让口动起来。从同伴的交流中,从师生的对话中,不时取得新知识,构成新才干,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要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必需让学生积极参与,成
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此,教员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效果、剖析效果、处置效果,并在协作交流中有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课堂上布置一定时间,让学生议一议:这节课我学得怎样?哪个举措做得好?好在哪里?评一评:哪个举措做得不够到位?有哪些改良措施?如在技巧组合举措教学中,教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怎样了解肩肘倒立的“一撑、二挺、三绷直”?怎样的举措组合最美?学生分组讨论后,提炼出的最优方案,各组选派代扮演示,教员适时引导,在讨论交流中,学生自动探求到处置效果的方法,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
2.自评、互评
新课程提出,课堂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主体位置放在第一位,应把评价的权益交给学生,引导和协助学生学会客观地自评,以及同伴之间客观、公正地互评,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取得自我展现的时机。在共同参与评价的进程中,学生相互扬长避短,能增强自决计,激起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如学习前滚翻技术举措时,教员解说示范后,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然后自评、互评各自举措的完成状况:在前滚翻进程中能否抬头?能否团身?抬头状况怎样?团身状况如何?经过有效的自评、互评,学生能及时发现效果,自觉作出相应的调理,从而使优秀学生看到自己的弱点,中等生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乏,困难生看到自己的希望。经过自评互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只能取得展现自己口才的时机,而且能取得展现自己才气的时机,自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添加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开展智力要素和非智力要素。
7.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篇七
(一) 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大纲》中德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大纲》要求培养中职学生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要求学生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诚实守信, 敬业爱岗, 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 勤奋学习, 勇于创造, 大胆实践, 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1) 同时还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自信心, 乐观向上, 学会合作与竞争, 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德育课要实现德育的目标,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德育课“活”起来。
(二) 中职德育课无法“活”起来, 学生无法“动”起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 要体现时代感, 要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中职学校德育课的现状又如何, 德育课能否真正具备时代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1.部分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前沿阵地逐步缩小
(1) 课程设置上的不全面。部分学校为了加强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建设, 没有开设如《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课程。但这类课程却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 提高自我就业能力, 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课程设置不全面将会造成这方面教育的缺失, 如此, 德育课又怎谈得上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2) 课时开设不足。《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规定德育教学的必修课课时应该是每学期32-36课时。但部分学校因为多种原因并没有按要求开足, 课时量的不足带来的后果就是教师只能选择性教学, 于是学生的实训与体验活动将大大减少, 因而导致德育课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
(3) 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导致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师德修养不能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作用。“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好表率, 但由于德育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 导致了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效果不很明显。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而德育的去“生活化”更让学生普遍感觉没有兴趣, 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大大减弱。德育课因为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活”不起来。
2.90后中职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点导致德育课学生“动”不起来
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 决定了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叛逆, 以自我为中心, 个性化十足。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习惯较差, 行为习惯较差, 自学能力欠缺;喜欢上网、聊天、看视频等。对空洞理论、说教式教学没有兴趣, 因而无法“动”起来。同时他们在初中经历太多的失败, 挫败感、自卑感强烈, 但又渴望得到认可。
二、在新形势下让中职德育课“活”起来, 让学生的“动”起来
(一) 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首先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我目前的情况如何, 我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我能够做什么, 我在别人眼里是什么的人, 我要做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 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可以通过找出寝室里最受欢迎的同学并说明为什么最受欢迎的活动, 让他们去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 同时把最受欢迎的理由都整理出来, 并进行简单的总结与拓展。并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 应该有怎样的一个人生。如此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自己的愿望, 即让学生由自暴自弃的“心死”到“心动”。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给他们一个“心动”的底气。可以设置“让我来夸夸你”全班同学参与的活动。中职学生在初中挨批评远远多于受表扬, 所以挫败感强烈。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多种意识与品质。如首先让学生先写出自己的优点——让学生增强自信, 去掉自卑, 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 学会去肯定自己并激发潜能。然后写出组内同学的优点——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进而学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后你讲我猜他是谁, 猜出来后,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这个同学的优点, 同时问同学本人是否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 有哪些是平时注意到了, 哪些是自己平时没有发现——让学生树立自信, 懂得适时肯定自己, 并能增强自尊自信和尊重他人;平时在生活中学会关注与关心他人。
在教学中还应该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如普通话好的让他多来朗读或是领读课文;弹琴好的可以让他为朗读课文的同学伴奏;口才好的可以让他在课前做3分钟的演讲等。如此以来, 让学生觉得自己还是个有用之人, 从而让学生由自弃的“心死”到想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值得别人尊重的人, 只有“心”动, 才能行动!
(二)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说过, 我们体验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 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 谁缺乏这种情感, 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 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死人 (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 (3) 。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首先, 要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的活跃者。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 在思考中表现自己, 用思考来指挥学生, 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 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4) 。这也正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其次, 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空间。在讲道德的相关内容时,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铁轨上玩, 铁轨有两条, 一条还在使用, 另一条已经废弃停用。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到停用的铁轨那边去玩吧, 这里一会有火车通过, 很危险!”其他孩子没有听从劝告, 仍留在原地, 于是这位小朋友便自己走到停用的铁轨上……理所当然的, 火车来了, 冲往使用铁轨上的那群孩子。
假设这个时候, 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 你可以选择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 这样的话就可以救更多的孩子;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孩子将会有危险。然后让学生作出选择, 并说明理由。学生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 毕竟这是涉及很多孩子生命的大事。有的学生说他们选择不切换, 因为这些孩子没有安全意识, 不应该在使用的火车轨道上玩, 同时更不应该不听朋友的正确劝告, 所以他们要为自己错误的决定付出代价。“血的代价”会唤醒更多的人建立交通安全意识, 并在生活中能听取朋友的正确建议, 从而让学生远离危险, 珍惜生命!有的学生说要切换, 因为要以牺牲一个人的生命去换取更多的人的生命, 这样代价会减少到最小。这时可以提出:那个孩子做错了吗?这个孩子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同时还劝告了朋友, 但没有办法阻止朋友的错误决定, 但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坚持了自己正确的做法。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他是少数就选择让他为那些错误做法的孩子而买单, 那你认为这公平吗?我们的良心与道德是否将会受到谴责?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如行人不走人行道, 闯红灯, 翻栏杆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其安全意识, 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三) 让学生的嘴“动”起来
让学生的嘴“活”起来, 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沟通, 学会与人相处;让学生具备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其专业素养——作为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与阅读水平。
德育课本上的案例故事较多, 可以采取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动起口来, 个人朗读、集体朗读、分小组朗读, 或是分角色朗读, 如在讲《元帅与士兵》的故事时, 让学生分旁白、元帅、士兵等角色来朗读。在讲《风与太阳的故事》时, 让学生分别扮演风、太阳、老者来朗读,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讲“家庭美德”的相关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来分享他们的敬老故事, 部分学生讲得很好, 让大家都很受感动。他们讲到了与老人交流时, 一定要有耐心, 更要有爱心, 要认真倾听老人的诉说, 多聊聊他们的往事, 有时还要像哄小孩子一样让他们开心。遇到老人有抱怨其子女送他们到敬老院的, 应当多开导老人, 让他们知道儿女们要工作, 没有时间更好的照顾他们, 把老人送到敬老院, 是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照顾, 而不是不孝敬他们。在讲理想的相关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来演讲《理想开启美好人生》, 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让学生展开辩论, 如老人跌倒了, 我们扶不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动起“口”来, 这样的德育课才有活力, 也才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人的手可以做出几十亿种动作, 它是意识的伟大的培育者, 是智慧的创造者。 (5) 在人的大脑里, 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区域, 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 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 如果没有这种结合, 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 如果没有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 那么它们就永远也不会觉醒了, (6) 而我们的潜力就很难发挥出来。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但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把动手与开发大脑及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把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修养结合起来。
如何让学生的手充分活动起来?可以通过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来调动学生的动手习惯。当然, 作业形式是多样的、学生感兴趣的, 考查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不是传统的单一的抄课本。例如讲了《职业规划》的相关内容后, 可以布置让学生制定“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职业规划书;讲了《职业道德与法律》礼仪的内容后, 可以让学生办一份礼仪手抄报, 或是让学生现场演示行、站、蹲、坐姿, 或是让他们现场进行形体训练, 塑造学生的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礼仪修养。讲道德的内容时, 布置编短信感恩父母与老师, 让学生回家时多做家务, 记着给爸妈洗脚或是按摩;或是让学生设计公益广告画;或是拿起手中的相机自制宣传感恩与爱护环境等公益广告。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就业, 可以布置写求职信和制作个人简历, 或是让学生模拟招聘会现场, 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针对幼教专业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去设计一个如何教会幼儿学生讲卫生、懂礼貌的活动方案, 也可以让他们自己编儿歌与故事等。这样的作业既有趣, 又有针对性与时代性, 更具有实效性。
总之, 在新形势下, 中职德育课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也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合格的人才, 我国公民的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德育工作者才能为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第2-3页。
8.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篇八
语文课堂 有效性 教学体会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语文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更具体地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是否有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在语文课堂上,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强化学生学习中的体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的交流合作是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让课堂活起来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要想把握课堂就必须寻求“活”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导的要活。导的好,学生就会很快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开启学生的思维。导课的方法灵活多样,但要因课而导。例如,情景交融的散文《安塞腰鼓》、《听潮》等,可图音并茂地展现出黄土高原或大海那雄浑壮阔的景观,让学生在图画中、在音乐中走入课堂。叙事类散文可以情入境,例如,执教《背影》时可运用这样的导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写过亲情的名诗佳作,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颂扬母爱的诗篇脍炙人口,历久传颂。
其次,是教法要活。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能根据各种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法,并巧妙地利用各种因素,使教学灵活多样。
第一,精心设计问题,提纲挈领,把握文章内容。在教《皇帝新装》时,可设计这样的填空题:“这是一个_____的皇帝。”学生要填好这个空,就要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就要认真研读故事情节,探索挖掘文章的主题。
第二,设计竞赛式课堂,例如,执教《人类的语言》,为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的特点,我设计了三组与语言有关的竞赛题,学生为在竞赛中夺冠,肯定会深挖教材,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第三,运用迁移导学法,可变学会为会学。教朱自清散文《春》时,以研读“春草图”为例,从描写的顺序,描写的角度,语言的运用,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解读分析,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这种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教学。
第四,创设情境。
(1)结合文章旨意,创设冲突情境
认知冲突的产生,能够迅速激活学生思维,进行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把对立的观点意见提出来争论,让学生在冲突中产生积极的思维,并提供表达感受的机会,进而受到人格的熏陶。在《最后一课》的教学结尾时,我对学生们说道:“有人认为小弗郎士的可贵在于命运大转折的时刻,终于明白了学习是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武器。而有的人却认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等到做了亡国奴这一天,才明白这些道理有什么用啊!”学生听了都深有感触,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2)利用现代媒体,创设情境
现代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
(3)表情朗读,创设语言活动情境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实践证明,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如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时,当我以悲痛、低沉、哀惋、缓慢的语调读完全文,自己已是声音哽咽,热泪盈眶,学生也不禁情动于衷,泪眼模糊。此时,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完全共鸣了,大堰河那勤劳乐观、善良无私的形象已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中,获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4)运用文本,创设活动情境
《木兰诗》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北方乐府民歌。学生对内容大都比较熟悉,且大多数看过由此改编过来的一些影视作品。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将它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与木兰跨越时空,展开心灵的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再以“木兰美在哪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探讨交流,学生由此深刻感受到木兰不但是一个孝顺女,还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
二、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
第一,积累。学习语文,要想学得好需要有积累,不仅仅是对知识,更是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前去查找资料,如我执教朱自清的《背影》时,让学生搜集积累有关亲情的名词佳句、名人名言等,这样学生在积累中就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而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通过讲解加上学生自己原有的生活积累,很容易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情感,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累要从注重观察生活开始,这也就体现在写日记和平时的片段描写,以及对学生设置的课前小环节等方面,每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积极的面对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在这种活动中,完成语文的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运用。学知识,更多是为了运用。学生在课下积累的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运用。如让学生们进行唐诗宋词大比拼,名词名句接龙,看谁掌握的诗词丰富,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或写日记中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诗词;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同学们课下就会搜肠刮肚,想尽一切办法去涉猎更为广泛的知识空间,整理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内容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既增强了学生的语感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进而一举多得。
第三,合作。让学生有自己支配学习的时间,如独立思考、自由联想、自由表达,与同学们交流合作。在讨论、交流、展示成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新知的愿望,他们会运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让学生“动”起来的目的。
第四,反思。孔子曾說: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是用什么方式活动的,活动的过程中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条件等,这是教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认识自己获得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9.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篇九
-------《春》的教学案例
乐清英华学校初中部 刘立辉
一、主题: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但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更能让人感受到“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这本是一篇传统篇目,现在放在新教材中教学,如何体现新教材的“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的理念?如何教出新味?我大胆作了一次教改尝试,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放飞自己的想象,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顿时活跃起来,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背景:
10月18日,我在初一(1)班上《春》这篇课文,我仅用了20分钟就结束了讲解,余下25分钟,我便放手让同学们进行自主探讨,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 本文中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或你认为文中哪一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得最妙?)
2. 本文的哪一点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
接着,分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五分钟后开始回答。
三、过程(摘录):
……
师:同学们归位,现在开始发言。
(“呼”!几十只小手眨眼间都举了起来,有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让我说! ”)
师:不要急,大家都有机会发言。
生1:我喜欢春草图。因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表现了小草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同时“偷偷地”“钻”等词富于人格化。
师:对!如果将“钻”字改为“长”或“蹿”行不行?为什么?
生(齐) :不好。因为一改就平淡了,语言也不形象。
生2:喜欢春风图。它从触觉、味觉、听觉等方面写出了春风温暖、鸟语花香的特点。比如“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中“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滋爱的感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风佛面的感觉。
师:太好了!掌声鼓励!(鼓掌)由这幅图你们可以联想到哪些古诗?
生(混):“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吹又生。”“千里莺啼绿映红。”
师:继续发言。
生3:我想最妙的应该是春雨图。在作者笔下,春雨最具有诗意:有“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形,有“斜织”、“薄烟”的状,更有雨下的树叶和小草的”绿”与”青”之景。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师:我插一句:为什么雨会“斜”织?
生3:因为时令特点,“杏花雨”通常离不开“杨柳风”啊!
师:妙!写草儿的青哪个词最传神?为什么?
生4:“逼”字。因为小草颜色鲜艳得有点剌眼。
生5:我最推崇春花图。这里既实写了色彩绚丽的桃花、杏花、梨花,又大胆跨越了时空的界线。虚写了桃儿、杏儿、梨儿,并且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有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师:侧面描写在哪?
生6:写成千成百的蜜蜂和蝴蝶。
师:为什么写这些?
生6:花香才会“招蜂引蝶”嘛!(掌声不断。)
……
生11: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写文章要像朱自清先生一样,热爱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美文。
师:怎么观察?
生11:像作者一样,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器官,作品才能生动感人。
生12:还要善于使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才能将事物的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
师:天才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像你说的要善于应用修辞。
生13:本文严谨精美的结构更值得我们学习。作者先总写盼春,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绘春,最后又总写春的特点,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其构思布局,颇具匠心。
……
四、反思: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诗意盎然、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机械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学生在下面认真地作笔记,尽管学生把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我想,这也无疑是对新教材的一种背叛,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结果肯定收效甚微。
因此,我教学本课时将课文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朗读为主,用30分钟听读、齐读、自读,然后用15分钟进行了分组朗读比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同学们不仅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把握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深入到作品的意境当中,细细地涵泳品味,进一步领会了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观。第二课时,我将品位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采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课的优美语言有真切的体会。起先20分钟,老师检查字词,介绍作者和背景,然后帮学生理清思路,进行整体感知,尤其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生以“渔”)。在这个基础上,品位语言也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布置同学们围绕两个题目(如前)分小组讨论5分钟,让同学们大胆发掘文章语言精彩之处,尤其是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修辞的妙用、各种感观的调动等。除此之外,还要求同学们进行联想拓展,把课内外所积累的古诗文写春的名句进行一次大整合。
最后20分钟,就是这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同学们踊跃发言,这是出乎我预料的,连平时最胆小、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几位同学都发了言,教室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都说出了对课文的自己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勿庸置疑,这些回答虽然显得还有些幼稚或不完善,但是,这毕竟是同学们自己自由探讨得来的,比起老师越俎代庖的“灌输”或许更有效果,更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
总而言之,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共90分钟,真正老师讲授的只有20分钟,学生“动”起来占70分钟(45分钟朗读,5分钟讨论,20分钟发言。)这才是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初一(1)班是个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参差不齐,全班一共有26人,通过自主实践,合作讨论,探究疑难,可以说人人都在这节课中“动”了起来。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有个别同学趁讨论之机说闲话等,今后,我要更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新路,逐渐完善美中不足之处。
-10-25
10.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 篇十
王霞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实现三大转变: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以知识量为目标,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实现上述三个转变的核心,是能否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也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们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11.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师生关系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情境 小组竞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想学,才会乐学,才会主动去学。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改进的一些措施。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情感。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促进教学气氛和谐,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不断的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课堂上在给学习好的一句"Good" "perfect" "fantastic" 等等,也应当适时给差生一句"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飞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学习。同时,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应引导学生正视不足,从而不断进步。教师本人有了错也应该学会说“I’m sorry.”并注意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模式是“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本”。学生毫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运用多媒体技术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将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能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融声,色,文为一体,对学生的感官和视觉产生强烈冲击,学生在课堂上会很活跃,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满腔热情参与活动,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英语多媒体教学真正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善学。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走出来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者和周围的环境、人群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和语境,营造“新鲜”的教学氛围,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兴奋起来,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
2.巧用教学方法,培养“兴趣点”
英语本身是一种枯燥的语言,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如何巧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呢?我觉得应巧用一些格言、谚语、顺口溜和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英语中基数词变序数词,我们可以利用下面一首口诀来学习它们的变化规律:“基变序,有规律,末尾加上th;一二三,特殊记,末尾字母t, d, d; 八减t,九去e, f要把ve替;整十先变y为ie,然后再加th ;若是碰到几十几,变化个位就可以。”
3.运用正确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使用直观的手段,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在学生脑中形成直观印象,以便词汇符号迅速地在神经网络中找到其对应关系。常用的直观手段有简笔画、教具等。比如在复习人体部位的一些词时,一方面,我向学生出示一个玩具娃娃,指着其身体的每一部分进行练习;另一方面,我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让他∕她指着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其他的同学迅速地作出相应的回答。不管是新课的讲解,还是知识的复习,出示教具或作简笔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是很有效的。
四、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可使人永不满足而求索不止。这对英语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小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竞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英语的时候,他们的自主空间得以拓宽,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学生之间容易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语篇学习或问题探究方面,学生通过竞争与合作学习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功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从被动的“要我学”向主动的“我要学”转化。
【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论文】推荐阅读:
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动起来论文08-13
让人物活起来论文07-31
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11-11
情境教学让课堂活起来11-01
让中学数学课堂活起来10-19
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07-13
如何让高中地理课活起来07-30
让数学教学因游戏活起来10-05
创新意识--让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活起来10-19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