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024-07-06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共11篇)

1.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一

幼儿教育如何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行为,例如吃饭、洗手、睡觉、上厕所等。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自信心、责任感的加强;有利于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今后面对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决心。但是,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喝拉撒睡都由父母包办,照顾的无微不至,还享受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几乎都是有求必应,在这种情

况下,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弱,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性,没有自己的主见意识,不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生活习惯的养成,不利于自身人格的塑造,不利于新环境的适应。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担负起重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小班幼儿

一、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原因

1.社会环境原因

每个幼儿一出生就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的范围很广泛,大到时代,小到亲友、教育、同伴,他们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如果你的孩子还生活在养尊处优的日子里,生活自理能力差,动手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差,久而久之,逐渐就会被社会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是残酷的,它不会同情弱者,所以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家庭环境影响

从幼儿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是家庭中的一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父母重视什么就期望孩子达到他理想中的样子。在幼儿园里,部分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健康,只要学习好,健康、聪明,其他方面都无关紧要。其实不然,生活自理能力也一样重要,不能因为孩子太小,承受能力弱,就剥夺了孩子的能力和思想。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父母开始,从一件小事开始。

3.自身发展因素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凡事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例如:洗手、吃饭、上厕所、睡觉。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无论做任何事情,心中都会充满自信心。著名的美国儿童心里学家、儿科医生格塞尔指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以,从儿童时期就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在日后的生活中赖以生存。因此,必须要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与技巧

1.通过儿歌的形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班幼儿对于儿歌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就从这一方面着手,编了些儿歌,例如:睡觉时就教幼儿念儿歌“脱下鞋子和衣服,端端正正放整齐。铺好被子上去,小被暖和盖身体。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房间里静悄悄,一觉醒来精神好”。幼儿边念儿歌边动手,一周下来,都能自己安安静静的午睡了。孩子能在儿歌的帮助下,能养成轻松睡觉的好习惯。所以,利用儿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2.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法加强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

小班幼儿特别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设置了许多的游戏环节。例如:娃娃家,在娃娃家里放置一些家具、衣服等,让孩子给娃娃家打扫卫生,包括拖地板,叠衣服,给娃娃洗澡的游戏,谁做得好给谁奖励,既玩了游戏,又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许多幼儿玩完玩具时,把玩具乱扔乱放,不注重归类,我们进行了“给玩具找家”这一活动,帮助幼儿养成不乱丢、不乱放的生活习惯。总而言之,我们设计的这些游戏都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3.作为老师、父母要经常鼓励、赞扬幼儿

对于表现好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对他说“你真棒”或小贴纸给予表扬。对于做得不好的幼儿,也要给予表扬“你做得很好,下次做的肯定比这次更好”,所以,赞美的语言可以激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增强自信心,面对问题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三、结论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家庭和学校为孩子提供一个锻炼的空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坚持。身为父母,要学会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想做的,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们就要多多支持,言传身教,耐心辅导相信未来的日子里,幼儿生活自己的能力将会实现。

2.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二

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要学习自己吃饭、独睡自己的房间,三四岁的幼儿进行自理的教育,要求四五岁的孩子能把房间收拾整齐。在日本九岁就被送到一个荒岛上独立生活七天。作为中国的家长也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的。在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孩子在家的全靠父母喂饭,父母说不喂孩子就不会吃,因此给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在幼儿园我们要注重对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孩子不仅会吃而且吃得很好。家长开放日时妈妈看到孩子自己能吃饭感到非常的惊讶,也意识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这样的例子很多,好多孩子在家不做的事情,而在幼儿园这些事情全部都能处理,所以请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开发期,所以我们不要忽视这个阶段的培养,从而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观念端正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支持鼓励孩子自理的要求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奇的事往往都有探究的欲望。当他们有这种欲望时我们应该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同样在生活自理方面也是如此,当孩子看到父母刷牙、洗脸时可能会说: “我也刷牙。”这个时候请您支持孩子的欲望,不要担心孩子会弄湿衣服、弄洒水。

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对某些事情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喜欢去做某些事情。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唱儿歌、做游戏等形式,使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

三、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学习—学习—探索中学会一切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应当教给孩子劳动的技能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观察妈妈是怎样洗手绢的、爸爸是怎样刷牙的,从中掌握正确的方法。

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在大纲中要求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范围。把孩子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孩子,孩子没有成功的喜悦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失去信心。比如说,洗衣服,如果开始就让孩子洗一件上衣,孩子尝试之后感觉非常困难,会对洗衣服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也许以后再也不愿洗衣服了。如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一块手帕,他也许会感觉很轻松,再加上大人的表扬,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

五、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一种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天天做,时时做,持之以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始如此。我们不能今天让孩子去自理,明天觉着孩子太辛苦或者太麻烦就一切代劳,这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把教育孩子当成我们的事业。

六、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当前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超前理论的指引下需要家长密切的配合,家园统一思想,统一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学会了自理,人生就成功了一半,就为以后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坚强的面对生活,坚强的自立于社会。

3.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三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培养寓于游戏 儿歌

由于小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为了提高班级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中

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小班幼儿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创设了相应的游戏环境,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能力培养。比如,在加工区放置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给娃娃洗脸、穿衣、穿鞋;开展一些竞赛类游戏,如:穿衣比赛、叠被子比赛等等,通过竞赛的游戏形式来巩固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培养其自立和竞赛精神。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中,既掌握了一些吃饭、穿衣的基本生活技能,同时又学会了自己整理玩具等本领。而且,经过游戏的练习,孩子们也完成了从游戏迁移到实际生活的过程,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2.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儿歌中“兴趣是最好的教育”,而简短通俗的儿歌很容易提高幼儿的兴趣。比如,“排队洗手”:排好队,向前走。做什么?去洗手。小肥皂抹一抹,自来水冲一冲,小毛巾擦一擦。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漱口”: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吐出水。孩子可以在这些浅显易懂的语言中,轻松自主地学会日常的生活习惯。

3.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榜样示范中小班孩子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所以在一日活动中可以向孩子逐步展示如何自理的各种方法。整理衣物时,让幼儿学习自己叠被子和衣服时,也是通过老师先示范的方法。让孩子仔细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孩子掌握技巧并乐意自己动手,让孩子学习模仿。久而久之,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在观察中学习自理。

4.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表扬鼓励中陈鹤琴先生指出:“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针对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经常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做得好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说一声“你真棒”,或是在他的胸前贴一个卡通贴纸;对于做得不够好的孩子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知道下次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得更好的,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到难过,反而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孩子在生活中能信心十足地做好每一件事。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继续走下去的信念。但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多一些耐心与信心,少一些烦心与灰心,只有做到这些,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二、在共同教育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养好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班内老师要经常开展班务会,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分析班级幼儿自理能力现状,想出好点子,共同帮助孩子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以积极的语言肯定孩子的点点进步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及鼓励,促进孩子在原有水平提高。

1.树立良好榜样。在幼儿园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看到老师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都会抢着去干。每当这时,我们都要尽可能放手让他们去做,尽管他们没有把桌子擦干净,没有扫干净,玩具越摆越乱,但我们要鼓励他们。教她们怎么做好,孩子们会很高兴、更加起劲的学着做。随着时间推移和孩子年龄渐渐增长,孩子们的模仿有了成效,不用老是操心了。孩子除了模仿成人外,同伴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每当有孩子依赖一件事时,老师只要说某某同学就是自己做的,这样孩子就会自己主动的做,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自理了。

2.教给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折衣服时,用生动的儿歌:衣服小宝宝快来睡觉(摊平)左手抱一抱(一只袖子折进),右手抱一抱(另一只袖子折进),先来点点头(帽子折进),再来弯弯腰(对折)。整整齐齐放好。这样边念边做,孩子马上掌握了方法。

三、在家园配合中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4.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 篇四

我们中国现代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们“转”。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能力逐渐在退化。我们班幼儿刚入园,不会吃饭,饭粒掉一桌子;不会自己接水、喝水;不会穿脱衣服,起床时衣服裤子扔的到处都是;不会自己洗手、洗脸;不会自己上厕所,需要老师抱着、扶着,有的小朋友甚至入厕后连裤子也不提,光着屁股就跑去玩玩具。事事需要成人帮助。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思考,易受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个秩序的敏感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的生理看,随着幼儿的身体发育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简单自理能力的生理基础;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自我意识的形成,把自己从周围环境中脱离出来,使她们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纲要》中健康目标中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使幼儿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反复练习

自我服务能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特别是小孩子,生活中有很多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时机,如,早入园换鞋、进餐、入厕、盥洗、午睡、离园等环节,处处充满了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机会与条件,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练习的最好时机与场所,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并不断的引发幼儿自主的进行巩固练习,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使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的得到强化,促使幼儿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1、示范讲解教会幼儿。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所以教师在交给幼儿每个技能时,要反复示范讲解并引导幼儿进行模仿。例如,在穿脱衣服训练时,教师首先要示范讲解穿脱衣服的方法与顺序。让幼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指导幼儿幼儿进行练习。

2、图示指导幼儿。

将穿脱衣服的顺序,贴在墙面上,这样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巩固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

3、故事儿歌提示幼儿。

故事和儿歌都是幼儿喜欢并易于接受的,教师创编儿歌提醒幼儿。如,孩子刚上小班,第一次接触饮水机,饮水机内有滚烫的热水,如果拔掉电源,孩子们在冬天便喝不上热水,如何让幼儿能掌握正确和水的方法呢? 我便编了一首小儿歌。《喝水歌》内容是这样的:手握水杯把,来喝清清水。先按蓝色水龙头,再按红色水龙头。摸摸水杯底儿,不烫也不凉,喝了吧。孩子们可喜欢了,喝水的时候经常边说儿歌边接水。

4、反复强化训练。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要做到前有要求,后有小结,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

5、游戏中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戏中加强幼儿自我能力技能的训练。例如,在饭后活动中,教师安排幼儿进行系扣子小活动(见图)。使幼儿既学习系扣子又发展了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又如,组织幼儿进行穿衣比赛,虽然年龄小但是都很努力的自己去穿,生怕让别的小朋友笑话。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有针对性设置、指导的活动。

1.创设适宜的活动区,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角色促进幼儿主动进行自我服务技能的提高。扮演爸爸妈妈过家家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扮演中由于角色的特点需要幼儿自发主动地进行自我服务活动训练,使幼儿在角色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因此重点创设了娃娃家,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教师将爸爸、妈妈、孩子、奶奶、爷爷等各种角色的工作,通过图式的形式布置在区域的墙面上,使孩子们在扮演中有“法”可依。活动前,教师通过谈话,唤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幼儿有意识的回忆父母长辈的劳动。孩子们在区域中扮演爸爸妈妈,有的做饭,有的扫地、有的洗水果、有的擦地、有的喂娃娃、有的给娃娃穿衣服……(见图)孩子们在活动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家务”。 使幼儿在扮演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系扣子、学习了一口一口的吃饭,学习了用小抹布擦地等等自我服务的技能。《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区域的创设,引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运用图示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教师将活动的内容通过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区域的墙上,幼儿可以根据照片提示进行活动。例如,幼儿穿衣服练习,在劳动区教师将小熊、小狗不同服饰的照片布置在墙面上,幼儿根据小熊的服饰为它穿衣服。使幼儿在游戏中练习了穿衣服,在玩中学。

2. 投放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为自我能力的培养打好物质基础。

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完善,但是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双灵活的小手,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许多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因此,在我们班的巧手区内,我由易到难有层次的为孩子投放适于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发展的材料。如,舀豆子,让幼儿用勺子将豆子舀来舀去,发展了诱人的动手能力,并为自己吃饭做好铺垫联系。有如,串珠子,夹夹子、穿线板、喂娃娃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小手的灵活性,为幼儿顺利的用勺子吃饭、系扣子等自我服务打好基础。

3.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宝宝学习简单的规则。

《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对规则的掌握,按规则活动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一种。

在区域的创设时,教师便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简单规则的制定。例如:玩完玩具要怎么办?小朋友说,放回去。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投放材料的v种类要少,数量要多。便于幼儿整理,在玩具筐上贴上不同标记,在相应的玩具柜也贴上了相同的标记,让幼儿进行对照后取放,希望运用不同标志作为幼儿取放玩具材料的提示。

然而很快就有老师发现,虽然有标记但是在活动中不同的标记对幼儿的作用不同,例如:教师在一些玩具盒中画的实物标记最能被幼儿接受。小小的标记很难起到提示幼儿的作用。适合小班的标记幼儿实物或是圆形、三角形、方形等简单的图形等,图案要大而简单。因此 运用明显的标志粘贴在玩具盒和玩具柜上,教师示范引导告诉幼儿活动后要将玩具送回家。这样降低幼儿在整理活动区材料的难度,使小班幼儿能够完成。

小班幼儿入区标志我设置成小脚印,孩子在进入活动区时,要脱掉鞋子放在脚印上,活动后自己将鞋子穿好。

通过区域中的图示,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例如,将如何看书的步骤照成照片,引导幼儿自己掌握看书的方法。

4.教师循序渐进指导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活动。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差,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不断的对幼儿进行指导。 在 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介绍各区域的内容,引导幼儿讨论重申活动区的规则、注意事项。活动中,由于各种材料的吸引与突发事件,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情况,例如,孩子们急于去玩,小鞋子软扔,玩完玩具着急出来,玩具乱放等等。因此教师始终要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对于幼儿自理能力方面进行适时的指导。活动后教师指导按照规则整理区域的活动材料与用具,最后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5.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五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19 更新时间:2010-9-16

一、问题的提出:

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的教育原则。然而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但往往忽视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认为这些琐事家长随手可做,有的甚至认为孩子太小没有能力。导致许多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简单衣服等。生活上的事大人包办代替,成了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最大障碍,这种生活上的惰性直接影响了孩子智力和个性的发展。50年前,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50年过去了,今天做父母的对孩子过度照料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统统包揽,事事包办代替,不重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缺乏自我服务的机会,久而久之,独立生活的能力日渐丧失,生理技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难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要求。家长剥夺了孩子对生活自理能力、家务劳动的尝试机会,以至使儿童产生了许多不良的行为,孩子的个性发展被忽略了。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们主要通过家长与老师的双管齐下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对这些父母进行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使幼儿能在各方面得以协调发展,健康成长。

二、课题前期研究概括

(一)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观念的改变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观念及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理念上的认识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成效密切相关。同时,只有教师观念的转变才能影响家长观念的转变,因此。我们确定研究课题后,首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生活、学习、做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史慧中主编的《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研究》以及国内外有关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报刊文摘,并把学习的理论、经验和体会相互交流、讨论,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其次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如何体现在生活、游戏、教学中进行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认真进行活动设计及实施,进行个案分析、问卷调查、按计划及时召开课题组教师研讨会,交流研究心得和体会,总结研究成果。这样使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确定教育活动的目标

1、内涵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能够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2、目标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家庭生活自理意识。

(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家长意识到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3)尊重并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热爱劳动的意识。(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5)学会自理和劳动,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增强责任感,促进其独立性的初步形成。

(三)选择和设计活动的内容

1、观察了解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所处的水平。

2、目前幼儿家庭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家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包括家庭基本情况、主要教养人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观念、行为和方法等。(2)幼儿在家庭中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的现状。

3、探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与组织形式(1)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2)家庭生活中小、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标。(3)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4、实施自理能力对家长的要求

(1)寓教与乐,让幼儿知道自理的方法。根据年龄特点,把一些生活自理技能巧编成儿歌等。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后,要注意提高速度和质量。

(3)尝试成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资力能力的动力。

(四)探索活动开展的途径

每个教学的实施和能力的培养是各种活动、多种途径的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考虑幼儿学的轻松,而且要寓教于环境中,寓教于幼儿日常生活、游戏中,也寓教于家庭、社会生活中。通过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游戏、区角、家庭多种途径,最后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使教育过程内化为幼儿的发展过程。我们活动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的教学活动是途径之一

到了中班,幼儿的身体、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但由于现在的班级幼儿数严重超额,如果有的技术性的动作教师一一去指导,这会花费了教师很多不必要的精力,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同样地采取集体形式,依据目标,内容的性质,进一步为孩子创设符合幼儿经验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设计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例如:在 教幼儿如何折叠衣服时,教师先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解:立正(即把衣服拉拉直)——抱一抱(即把袖子交叉叠起来)——弯腰(即把衣服齐腰对折)。这样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幼儿很快的记住折衣服的步骤。

(2)将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中教师抓住机会展开教育是最有效的举措。如:吃完饭时,教育幼儿要把吃剩的东西都放到碗里。睡觉时,提醒幼儿将鞋子放整齐,把脱下来的衣裤叠好放整齐,起床时,提醒孩子互相检查自己衣服是不是穿着整齐。

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通过给娃娃家整理床、布置娃娃家、给“娃娃”梳头、穿衣服、裤子、袜子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整理房间、穿脱衣裤的的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3)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区角活动以它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多层次的材料,获得多种学习经验、促进其多方面发展的独特作用,成了幼儿园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编织区、娃娃家、生活区幼儿通过摆弄、操作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如在教完如何折叠衣服、如何结蝴蝶结后,就在娃娃家、科学区让幼儿进行练习,这样幼儿的各种能力在区角活动中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4)家园携手,挖掘教育资源。

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与参与。为了让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首先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园地、家长会、接送幼儿时,向家长宣传活动的动向、内容和信息,指导家长如何协助活动。几乎每个主题活动后,都要家长配合,如:“不同衣料的服装”活动后,活动延伸之一就是家长拿出家中的服装与幼儿一起辨认、分类等。在家里要求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断的在家里得到锻炼。

三、活动中已取得的成效(1)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而且相互之间能进行监督。首先,对幼儿园要求幼儿做到的,小朋友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下,都能很好的完成。比如:根据天气变化,我要求幼儿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按组放好,大部分幼儿都能折的很好,而且看到哪个小朋友没折就会告诉他怎么做。每次吃饭、吃点心,都会有目的的选择几位幼儿做老师的小帮手,帮老师分小碗、筷子,幼儿都能很好完成,每次饭吃好后,都能把自己吃剩的饭菜放到指定的桶里,然后拿毛巾把自己的桌子擦干净。休息时间,小朋友自己玩了玩具就会从哪里拿来放回哪里去,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在整理中,幼儿学会了如何进行分类,如何整理玩具。午睡前,幼儿都能把脱下来的鞋子摆放地整整齐齐,起床后,能折叠单薄的被子。

其次,家长明显的感觉到孩子能干了,懂事了,责任意识增强了。

在前阶段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幼儿园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在家里明显的依赖性不强了,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有家长反映说以前都要家长喂他们吃饭,现在不仅不用喂,而且要抢着帮家长拿碗筷,以前早上要妈妈穿衣服,现在能在妈妈的帮助下,自己穿简单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等。

老师布置的任务孩子都能很好的去完成,如:老师在今天布置要小朋友带东西的,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记住跟妈妈说,然后明天带来。

(2)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一起制定总体目标,以及各班的具体目标,各班的教师寻找理论根据,同时,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发表意见,共同探讨如何实施方案,还采取互相观摩的形式,组织教师评价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在反复实施、验证。

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例如:在学习如何折叠衣服时,不再是单纯地让幼儿了解衣服折叠的方法,而是在折叠后,教师通过日程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强化折叠的方法。总之,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教师积极投入,自身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促进了全体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归中期工作的认真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通过总结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

(1)研究规模 的局限性。为了比较准确地评定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因此,以上活动只在实验班进行,其他班级幼儿没能系统的参与此活动。

(2)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教师在意识上、形式上,已放手让幼儿活动,也供给幼儿探索活动必要的材料,但在行为上还是不够开放性,给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不太善于等待,惟恐“乱”

(3)家长的态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很多家长都积极配合,做得比我们想象还要好。有些家长对活动的目的欠明确,认为这些都是生活的小事,有幼儿园教育就够了,或认为长大自然就会做了,嫌麻烦,有的还怕孩子受苦,愿意为孩子做这做那的,过分的保护。

五、下阶段课题研究的措施

我们课题组的教师要针对前阶段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思路,加强研究措施,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进一步做好家园联系。我们将更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向家长做宣传,以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共同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配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2)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针对课题活动情况,经常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一方面提高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促进后阶段结题工作的顺利进行。

6.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六

谢乐芳

现在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例如:当孩子想帮助大人洗洗手帕时,成人会说“不用了,你会弄湿衣服的”成人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扫地,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而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第三、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在家长眼中,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保护、灌输、训教,具体表现于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等方面的过度保护。不可否认,安全第一,孩子的生命安全就是一切。但是,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滑滑梯却非要在成人的搀扶下慢上慢下。其实,孩子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成长,并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应付危险的能力。但是,如果成人整天对孩子说,这个要小心,那个也要小心,不能做这个,不能

做那个。本来,自理能力的形成及成长都是在锻炼中磨练出来的。在这种种限制保护下的小孩子又何来机会锻炼呢?因此,成人的过分保护给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为此我们做了一下尝试:

1、激发幼儿尝试自理的兴趣。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因此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例如:我给幼儿讲了《下巴上的洞洞》的故事以后,幼儿都纷纷表示:不要做有洞洞的孩子。在进餐时,都能把自己 的饭菜很快地吃完,饭粒都不撒出来,活动室里干干净净的。我们就是这样,通过类似的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幼儿,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2、教会幼儿进行自理的方法。

为了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教给幼儿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例如:刚开学时,有的幼儿洗手的时候喜欢玩水,会把自己或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了。为了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不弄湿衣袖。教师一边教一边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会这样说: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编了个顺口溜:“拧开龙头弄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变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一甩,拿个毛巾擦干手。”就这样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按顺序洗手,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的好习惯。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终身受益。

3、提供幼儿练习自理的机会。

孩子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成长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相信他们的能力。

(1)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小班幼儿会自己扣纽扣没有几个人。为了让幼儿学会扣纽扣,我们就设计一个《救救小鱼》的区角。

利用彩色的花布做成各种造型的鱼,在鱼的身上钉上纽扣。然后设计情节,让幼儿来练习扣纽扣。例如:一条迷路的小鱼,被大岩石刮伤了,很痛很痛的,小朋友快快来救救小鱼,把它身上的鳞片找回来。幼儿就把半圆形的花布扣在小鱼的身上,当作鱼鳞。还设计了《喂宝宝》的区角,在一次性杯子上贴一个个张大嘴巴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青蛙、小牛、小兔等。然后设计有趣的情节:小动物到班级里来做客,我们来招待小动物,请他们吃饭。让每个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着喂他们吃饭。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午餐时,再没有孩子把饭粒撒出来了。

(2)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可以请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值日,早晨帮老师摆摆椅子;上课帮老师发发作业纸,水彩笔等;中午帮老师一起发发勺子,分分饭碗;午餐后一起收拾餐桌等;下午和老师一起摞椅子,理理自己或同伴的衣服。幼儿对这些活动都很感兴趣。常常会听到孩子抢着说:“老师让我来发作业纸。”“老师让我来发勺子。”……

(3)组织自理能力的比赛,激发锻炼的积极性。

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掌握好自理能力,并且检验幼儿掌握自理能力的情况,我们组织了多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赛。例如:“吃饭比赛”,比一比哪个幼儿吃得又快又干净。吃得又快又干净的幼儿可以得一颗红五星,吃饭有进步的幼儿也可得一颗红五星。每次午餐

孩子们都积极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然后高兴地把空碗拿给老师看,从而会得到老师的“红星”奖励。我们还组织了“穿衣服比赛”、“穿鞋比赛”、“扣纽扣比赛”……正是这些比赛,既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又展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三.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单方面的,良好自理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应时刻保持与幼儿园联系,做到家园同步,合力教育,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当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一些生活技能,形成的好习惯,应该在家庭中继续练习、巩固。不应有“孩子还小,许多事情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的思想,因此,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园地》、与家长面谈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介绍一些科学的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家长在家能鼓励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提供给幼儿一些劳动的机会如: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整理玩具等,并且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得不好的也不应埋怨和代替,而是多鼓励引导。幼儿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最强,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保持一致的态度,让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这项活动得到顺利的开展。

7.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篇七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缘起

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我园对幼儿的调查来看,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如:45%的小班幼儿不会自己剥鸡蛋壳;55%的中班幼儿不能独立穿衣;60%的大班幼儿大便后不会正确地使用手纸。由此, 我们开展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目的

我们期望通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 通过我园保教人员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活动, 通过幼儿自我服务、自我锻炼, 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探索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二是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技能, 提高动手能力;感受自己的成长, 树立自立意识;养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 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

二、含义与目标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涵义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这里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生活活动: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 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 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 在共同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长。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

(1) 总体目标

2至3岁:愿意接受清洁要求, 会用小勺进餐, 学习如厕, 安静入睡等。

3至4岁:有独立做事的愿望, 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

4至5岁:学习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便纸等, 对自己能做的事情表现出自信, 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5至6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 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

(2)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 (见下表)

三、方法与途径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收集国内外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成果 (经验介绍) , 查阅有关文献, 以获得有关资料, 如在网络和书籍中收集到一些实用的儿歌、教案等, 教师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改编, 并加以整合, 使幼儿将复杂的行为习惯要求和操作方法变为琅琅上口的儿歌, 幼儿边说边做, 使孩子们既感兴趣又便于记忆。如:礼貌歌、自我保护歌、标志歌、穿衣歌、洗脸刷牙歌等。

(2) 环境教育法

在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 充分发挥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使孩子们在环境中学习, 环境中成长。如托班教师在活动区内制作了“我的衣服变变变”等, 幼儿可以训练拉拉链、魔术扣、按扣、绑带子等;小班墙面的“请看我今天喝了几杯水”——通过让幼儿每喝一杯水就往墙面粘贴的水杯中放一根吸管, 以提示引导幼儿口渴了自己知道喝水;中班在区角中设立的火锅店, 通过让幼儿在火锅内夹取食物等很快学会了用筷子等;大班幼儿通过墙面上的“妈妈的大鞋子”来完成“我帮妈妈系鞋带”等等, 都让墙面材料成为幼儿表达表现的背景。

(3) 图示标识法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和要求用语言表达往往过于复杂, 幼儿主要还是通过感知和表象来认识事物的, 利用简单的图示或标识, 在有简单语言儿歌的基础上幼儿对照图示, 可以巩固和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 使之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的方法。例如:洗手的方法图示: (1) 卷袖 (2) 开水龙头 (有一边图画得水不大不小, 在下面画上√, 另一边图画得水很大, 溅得到处都是, 在下面画上×) (3) 擦肥皂 (4) 手对搓 (5) 搓手背 (6) 冲水 (7) 对水池甩水√, 对人甩水×。 (8) 用毛巾擦干手。这种图示标识法可以用于幼儿穿脱衣服、整理书包等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在环境中渗透, 同时, 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增减其中的环节和步骤, 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 情境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 情景将由幼儿自主建构。在托、小班, 可多利用情景演示的游戏方法, 利用直观的教具组织活动, 如“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这些游戏中, 幼儿会学了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 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 符合幼儿心理特点, 符合建构学习的需要。又如每天幼儿起床老师都为系鞋带伤脑筋, 系鞋带难度大, 幼儿不大喜欢练习, 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鞋带系一系”的游戏;幼儿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音乐停一停, 解下自己鞋带边念儿歌边系:两个好朋友, 见面握握手, 钻进大洞口, 用力拉耳朵, 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 轻松自主的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5) 竞赛评价法

幼儿和老师比, 和家长比、和小朋友之间比, 比穿衣穿鞋扣扣子, 比洗手比理床, 一项一项进行, 谁是优胜者就给谁奖励, 竞赛可以个人与个人比, 小组与小组, 也可以平行年龄班级之间比, 奖励可以是掌声、赞美、奖状……自开展研究以来, 我园各班级每个学期都在班级醒目位置设立了幼儿自理能力评比栏, 根据月目标, 列出展示评比的项目, 达标的幼儿名字后面会贴上一朵小红花、一面小红旗等, 这个栏目一直倍受家长和幼儿的关注。另外, 我园还开展了各类活动以促进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如:我园在迎庆六一时还在户外组织了全园幼儿参加的包括大班幼儿的穿鞋比赛 (要求系鞋带) , 小班剥鸡蛋比赛, 中班穿衣服比赛 (要求拉拉链) , 托班舀豆子比赛等近十项活动内容的自理能力比赛。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自理能力, 还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园教育成果, 使家长更加关注和配合幼儿园教育。

竞赛的同时我们坚持正面评价, 鼓励表扬幼儿形成良好积极的情感态度, 使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由被动变成幼儿自觉的行为。在托班、小班, 以成人的评价为主, 到了中班、大班, 幼儿非常在意同伴评价, 同时,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开始进行自我评价, 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知道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6) 观察分析法

其一, 通过观察, 可获得较真实和具体的信息, 能考察和理解幼儿行为各个方面和个别差异, 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表现。在观察的基础上, 可对幼儿的行为作出正确评价判断, 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我园各班级围绕培养目标对每个幼儿都建立了观察 (测评) 记录表, 观察到人, 每月记录并分析评价, 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培养经验。

其二, 引导孩子观察老师、家长或同伴做事 (做示范) , 如:吃饭时怎样使用筷子、怎样的坐姿、怎样正确使用餐巾;怎样穿衣穿鞋扭纽扣子……这样有意的观察可以使孩子获取直接经验。在技能学习的教育指导方面, 要注意指导与示范的有效性 (如讲解与示范同时进行效果好、利用视听手段指导效果好、防止信息负担过重) 和注重练习与反馈。

(7) 个案研究法

主要用典型案例, 通过探索性研究获得新的启示, 提出新的观点, 为群体研究提供范型和研究的基础。我们每位教师针对班里比较典型的例子, 有表现特别突出的, 也有自理能力表现相对比较弱的, 老师可以通过随时随地的观察、随时随地的记录, 来找出幼儿自理能力之所以弱或者强的原因, 也可在观察辅导的同时更多地摸索一些教育方法, 以便为后面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1) 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

自理能力的强弱几乎在幼儿一日活动的所有环节都有所体现, 如来园时自己走, 不要家长抱;入园晨检前的洗手;在园用餐 (点心) 、饮水、入厕、午睡、穿脱衣服、离园等等, 这些环节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的良好时机。

(2) 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幼儿的学习、运动、生活、游戏四大版块中灵活运用, 我们规定每位教师每人每月要完成两篇自理能力的完整详细的教案, 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学期内每位教师分别开展了一节自理能力园内公开课, 并将其刻制成碟片, 供其他教师参考、借鉴。

(3) 教师与幼儿一对一互动过程中

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化指导即个案研究十分重要。如, 小一班的一位小朋友, 因为语言发展迟缓, 无法与别人沟通, 加上家人的宠爱, 从小自理能力就很差, 我们就把他确定为个案跟踪研究的对象, 在老师点点滴滴的提醒、帮助、肯定、鼓励下, 加上幼儿自我意识的提高, 积极努力自我锻炼, 终于使他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4)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联动

(1) 我们坚持每周利用亲子桥上面的周计划表及时向家长汇报当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及可能需要协助的事项。

(2) 把自理能力培养测评、比赛等相关大活动的录像刻制成光盘发给家长观看, 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 同时也请家长积极配合校园的工作。

(3) 我们发放了幼儿家庭活动记录表, 请家长和幼儿共同记录幼儿在家里的各项自理能力的表现, 以达到家园同步教育的作用。

(4) 协同社区中开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各类活动。如:“我是能干的小帮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展示摄影大赛;家教咨询和专题讲座“让我们的宝宝更能干”等。

四、成效与反思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主要成效

(1) 促进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从回收家长问卷调查中了解到:托班幼儿在饭前便后要洗手、入厕所时会脱裤子、知道饭后要漱口等方面, 小班幼儿在吃鱼吐鱼刺、独立穿脱衣服袜子鞋子等方面, 中班幼儿在整理图书、独立穿衣方面, 大班幼儿在入厕时自己使用手纸、遇到困难会求助等方面, 其达成率均较研究初提高40%以上。

(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 使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 及时为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做好成长、分析、研究记录。教师从开展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中能够从无目的、不明了逐步转化为有意识、有目的作好研究工作, 真正做到教与研相结合,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 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 提升了幼儿园的办园品位。

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符合《新纲要》精神, 也顺应了我园以“国际视野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宗旨。

(4) 促进了生活课程的发展。

通过作为幼儿生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理能力培养, 使教师更多的思考:教师如何教、幼儿何时学、怎样更好地实现师幼互动、家园互动, 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也促进了课程的优化和发展。

(5) 增强了家园教育合力。

家长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相关活动, 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积极配合幼儿园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锻炼,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的反思

(1) 培养的机会无处不在, 关键在于怎样把握。可在幼儿学习、生活、游戏和运动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 在培养孩子时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规律。

(3) 当孩子发生错误问题时, 一定要正面教育, 多给予鼓励, 尊重幼儿的自尊心。

(4) 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持之以恒, 不能今天做, 明天不做, 这样就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好习惯的形成。

8.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篇八

就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具体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与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家长要从思想上重视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只关心幼儿的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但对自理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只要幼儿认真学习,其他事情家长都包办了。我们班就有一个这样的幼儿,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学生了,可在家还要让父母喂着吃饭,而且是一边玩一边喂,不喂就不吃了,因此养成了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

幼儿期是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父母一定要抓住这重要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我们注重对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如让幼儿自己吃饭,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如厕,幼儿们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回到家家长又开始不放心,认为幼儿小,什么机会也不给幼儿,这样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些幼儿在家不会扣纽扣,不会剥鸡蛋皮,而在幼儿园这些事情幼儿们都能自己处理。

家长应适当给孩子一个自我施展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自由的舞台,相信幼儿能做好,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不要总以为孩子还小,对于任何事都做不好,还不如自己干。所以在这里我要劝那些不放心的家长:请给孩子机会,相信自己的孩子。

二、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幼儿

幼儿年龄小,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要用相对长一些的时间,很多家长看着麻烦,于是就什么都替幼儿包办,这样做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自理能力提升的机会。要知道,任何事情的学习都有一个过程,家长千万不能因为怕麻烦或溺爱幼儿,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家长一定要允许幼儿尝试,以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逐渐掌握自理能力。

让幼儿在自己不断摸索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种生活技能,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应该以身示范,引导孩子在自己的示范作用下由模仿行为逐渐过渡到拥有自我意识的行为中,这个过程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最常见的行为,在父母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下让孩子学,在学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纠正和鼓励,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幼儿独立自理能力,就要为幼儿多创造一些自己动手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多去锻炼和练习,这样自理能力才会提高。

幼儿的生活技能需要在成人的耐心帮助指导下不断学习,慢慢地巩固提高。在此过程中,只有我们及时给予鼓励,通过与幼儿的重复交流,幼儿就能逐渐拥有独立处理一些小事的能力。

三、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总是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很容易对周围的陌生事物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兴趣,我们可以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用游戏的形式来教育幼儿。如幼儿不喜欢自己穿衣服,就来个“穿衣比赛”,一家人都参与,这样一来幼儿有了竞赛意识,很乐意参与这样的比赛。比赛结束后,家长一定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时间长了幼儿也就养成了习惯。再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我们可以用“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让幼儿边喂边说:“捏住小勺子,送进小嘴巴”,幼儿居然挺有爱心,都争着抢着给小动物们喂东西吃,生怕把这些小动物们饿着了,边喂他们还边说:“小鸡请吃虫子”“小熊请吃桃子”……渐渐地他们能熟练地喂食小动物了,在游戏中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于是,我让他们又开始了另一个游戏:自己喂自己,吃饭时教育幼儿不让大人喂,学着自己喂自己,幼儿兴趣很高,都想试试,他们用笨拙的小手把饭菜一勺一勺地喂到自己的小嘴巴里,看到幼儿灿烂的笑容,我也替他们自豪,效果很好,幼儿们居然很快学会了吃饭。这种将生活能力潜移默化般教给幼儿的办法,总能起到润物细无声般的作用,让幼儿不知不觉中愿意不断地练习直至掌握。这种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用游戏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

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总是在人们潜移默化的日常行为积累之后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对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也一样,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日积月累的准备,不能因为一时感觉到麻烦就把许多事情代劳了,我们应该耐心地将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当成一种职责和工作去履行,去做。

我们可以用奖励的办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习惯,让幼儿坚持经常去做。比如让幼儿每天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他一朵小红花,等孩子坚持到插满十朵小红花时,可以奖励一些小礼物,如图书、画笔、零食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也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五、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要有针对性

在大纲中要求教育幼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在幼儿自主能力培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性地给幼儿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不要以大龄学生的要求来同等要求低龄幼儿也要做到。比如洗衣服这个事情,对于大领幼儿来说可以顺利完成,但对于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有点力所不能及,我们最好能给他们一些洗一洗手帕之类的小事让他们去顺利地完成,这样在完成工作之后得到了大人的赞扬,同时也让幼儿对于自主完成事件充满了信心,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循序渐进的去自我完成更多事情。

很多时候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家长不仅仅是家长更是孩子各项生活能力的教师和示范者,所以要很多时候以身作则地去引导和教育幼儿做正确的事。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是幼儿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幼儿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幼儿园必须与家庭携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为幼儿共同搭建一个“真、善、美”并存的舞台,同时以身作则,耐心辅导,细心指导幼儿的各项生活技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生活自理能力。

9.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九

一、目标:能按标志进行分类、收放物品,摆放整齐。

二、家园配合教育方法:

1、送玩具回家。每当幼儿在家中玩完玩具,家长应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问题:“你把玩具都送回它们各自的家了么?如果是,他们会很高兴地谢谢你。”这也是对幼儿能按类收放物品的一种激励。

2、我帮妈妈收碗筷。每天吃完饭洗碗时,家长不妨有意识地请幼儿一起来做,让孩子把洗过的筷子按一个方向摆好,放入筷笼或其他固定的位置,把盘子、碗按大小顺序放在一起收入柜中。

3、变魔术。孩子在家玩完玩具后,家长不要总帮忙收拾。开始时,可指导孩子或与孩子一起收放,让孩子学会收放物品的方法。以后,则可用变魔术的形式调动幼儿练习收放物品的积极性。如妈妈说:“我们来变个魔术吧。妈妈把门关上(或蒙上眼睛),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的屋子变干净了,玩具物品都摆整齐。”当幼儿能按要求收放整齐时,家长应及时表扬。

10.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 篇十

摘要:生活自理,简单地来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幼儿,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迁就惯了,导致他们的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于是我们班把这项能力的培养列入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小班 生活自理 能力

小班的幼儿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温暖的怀抱中来到了幼儿园,他们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生活圈子扩大了,环境变了,新奇的玩具多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有想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愿望。但是自己不会拿勺子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等,给他们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带来了困惑。

小班幼儿已经能够掌握运用一些大肌肉的动作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有些基本动作也发展得比较灵活,而且他们也有了较强烈的自主、独立愿望,但是他们的父母们包办代替的比较多,以至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并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从小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和同班教师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在轻松快乐的游戏化教学中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幼儿没有掌握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不会洗脸,就不可能把脸洗干净;即便是幼儿有了自理的意识,但是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不可能做好。

1.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盥洗时,我们常常发现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不仅小手洗不干净,还常常把袖子弄湿。

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和本班教师将洗手方法分解成了几个步骤并配上了形象的图示贴在盥洗室墙上,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教给他们,每次洗手,我们几位教师和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洗:“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冲冲手;关龙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幼儿在这种游戏化的情景中反复练习,通过一个阶段持之以恒的训练,幼儿不但能正确地洗手了,而且手洗得还很干净袖子也弄不湿了。

2.进餐活动也是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点环节。进餐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严重挑食、撒饭粒、桌面不干净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几位教师专门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社科活动“认识碗、勺”,通过教师的讲解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碗、勺的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开展了“吃得真干净”“小米粒别生气”等语言活动,教师通过讲故事和幼儿做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进餐时要保持桌面的干净,不撒米粒、不剩饭,我们还常常利用餐前让幼儿听、念一些有关蔬菜的简单儿歌,如“小白菜”“红萝卜”“绿鹦哥”等等,让幼儿知道各类蔬菜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成长有好处,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在进餐过程中我们几位教师还随时向幼儿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幼儿的食欲。同时我们还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巩固幼儿园培养的进餐习惯。

3.午睡起床穿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最难的事情。由于幼儿多,教师没法一个一个给帮着穿,所以秩序混乱,经常影响下一项活动的按时进行。为了能让幼儿安静快速地穿好衣服,正常地进行下一项活动,我们就创设了游戏情景并编了儿歌。如儿歌“穿衣服”,通过“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洞,钻好洞洞来帮忙,抓好衣服再来钻,哧溜哧溜上房子”等等,使幼儿掌握了穿衣服的方法。幼儿念着儿歌高高兴兴地学穿衣服,那个认真劲儿让教师看着都高兴。直观形象游戏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二、创造条件,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为了使幼儿熟练灵活地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几位教师想办法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如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各种豆豆和瓶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在娃娃家我们放置了一些娃娃,让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练习。我们还充分利用午睡起床的机会让幼儿认识鞋子的正反,练习穿鞋、穿衣服,我班经常开展“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到学期结束,我班大部分幼儿已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等都需要家长在家中加以督促。为此我班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方法、意义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懂得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动手操作,在家里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并且要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不仅明确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还将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技巧教给了幼儿。许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短时间里提升很快。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总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觉得幼儿小就不忍心让他们自己做。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家长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我们班的几位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深深地认识到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一心,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1.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B 篇十一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理能力;家庭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第一步,进入幼儿园之前的幼儿都是一直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在幼儿园中,幼儿应当学着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然,在这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进行引导,让幼儿能够通过模仿来进行生活技能的学习。例如: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关于生活技能的儿歌,让幼儿边唱边学着做,通过具有趣味的儿歌训练,来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儿歌教学法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学习中,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正面的教育,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之类的主题活动,来向幼儿进行提问,组织讨论,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全面地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最重要的,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自身的年龄特征,将一系列的生活自理技巧编成一首儿歌,在儿歌中可以设计相关的具有趣味的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训练自身的自理能力。例如:在幼儿洗手时,可以教幼儿唱“洗小手,打肥皂,手心搓……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儿歌训练,幼儿能够在洗手的时候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运用儿歌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自理能力,不仅能够让幼儿感觉到游戏的趣味性,而且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自理的技巧。

当然,对于幼儿而言,学校和家庭都是最好的学习场所。首先,教师应当教会幼儿怎样去做,应当通过日常的鼓励话语来提升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例如:在日常的事物中,教师应当多多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幼儿在生活中做了正确的事情时,教师以及家长应当表扬幼儿,让幼儿能够更加有信心,而如果做错了事,教师以及家长应当鼓励幼儿,让幼儿能够更有勇气,下次做得更好。在幼儿能够获得成果的喜悦中,教师以及家长还应当教授给幼儿更好、更多的生活技能,而幼儿园不只是进行自理能力训练的唯一场所,家长也应当配合教师的工作,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能够让幼儿正确地培养自理能力,同样的,根据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儿歌、游戏等一系列的方法,让幼儿在趣味中进行学习。诸如:教师可以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渗透到一日的生活常规中。例如:幼儿在刷牙时,教师可以交给幼儿一首刷牙歌,以此来提醒幼儿应当坚持早晚刷牙,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进而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因材施教的方法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差异的个体,因此,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应当用高要求来进行要求;而针对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相对地降低标准,不强求,但是应当不断地鼓励。例如:在一日的生活常规事物中,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幼儿间的年龄差异相对比较大,因此,对于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存在差距的,教师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要求,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而言,教师应当逐渐地提升要求,在掌握了基本的生活的自理技巧之后,教师应当逐步地提升幼儿做事的速度以及质量,以此来规范幼儿的生活习惯。同样的,在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积极地鼓励幼儿,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当帮助幼儿进行巩固,不断地督促幼儿进行生活行为能力的完善,使得幼儿能够养成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地形成自理的生活能力。

但是现阶段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训中,部分家庭认为幼儿还小,什么事情都需要家长帮忙,这样极容易养成幼儿的依赖心态,不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当转变自身的角色,给予幼儿更多的空间,使之能够更好地成长。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人们越发重视幼儿园教育教学。尤其是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而所谓的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自我服务性的劳动能力,即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同样的,自理能力也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对于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而且能够提升幼儿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姚月芳.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 2015(39).

上一篇:内部审计管理制度01下一篇:搞笑的灯谜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