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unit4总结课导学案(共12篇)
1.b5unit4总结课导学案 篇一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编写人:张瑞红审核组长:时间:2011年 3 月 7 日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 学习方法:
讲述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 学习过程:
㈠ 自主学习导学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3组织学生细读36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完成37页“练一练”,然后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2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 ㈡ 合作探究研讨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了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是()①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实行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㈢ 拓展延伸巩固(课后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指()
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发展民营经济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经济特区
3.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该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B.发动“大跃进”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6.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A.城市B.农村C.沿海D.内地 7.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连云港B.南通C.湛江D.深圳 8.开发与开放浦东新区是在()A.1978年B.1988年 C.1990年D.1992年
9.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举措不包括()
A.建立经济特区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D.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10.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作出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 12.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A.实行改革开放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纠正了“左”倾思想路线D.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3.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在新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抗美援朝” ②“一大二公” ③“造反有理”④“招商引资”
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请完成:
(1)材料一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材料二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六. 课堂小结:
七.课后反思:
2.b5unit4总结课导学案 篇二
关键词:英语语法,导学案,自主学习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位举足轻重。在我国, 很长一段时间英语教学方法经历了两个极端, 一是语法翻译法占主导, 不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致于学英语多年却无法用英语交流。后来,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引入, 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语法的作用被淡化, 语法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即注重能力培养, 而缺乏知识的系统传授。
如何教好语法?语法教学遵循什么原则, 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这些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师不断思考并不断实践探索的问题。近年来,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语法教学中将形式、意义与功能相结合的重要性。
源于新课程理念的人本思想与建构主义要求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强调教师科学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导学案教学方式就是与之相适应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
一、关于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案, 分为预习案、教学案和巩固案。导学案的编写原则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习, 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变学生听讲为主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学案还强调从学情出发, 要研究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关系, 学生已经懂了的, 以检测和展示代替教学;学生不懂但自己读教材可以懂的, 指导学生读教材;学生读教材也搞不懂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 指导学生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老师必须讲授、非讲授不可的, 讲授;老师讲了也弄不懂、需要通过活动才能掌握的, 设计情境活动, 通过体验让学生掌握知识, 指导学生做练习进行训练。
长期以来, 语法课上, 教师似乎把语法规则讲清楚了, 学生似乎也听明白了, 甚至会背诵或复述这些规则, 在做选择、填空等题时也通常没有太大的问题, 然而在说和写, 即进行语言输出的时候, 却不能运用自如或仍然出错。这种课上学的知识课下不会用的现象, 被英国哲学家Whitehead称为“惰性知识” (inert knowledge) 。传统的“熟能生巧”, 即学生多练习就能掌握所教知识的做法无法解决惰性知识的问题。如何将惰性知识激活, 使学生不仅知道语法规则, 而且会在输出时运用?Larsen Freeman博士提出在教学时要关注语法的形式、意义、语用这三个要素。要通过创设尽量逼真的语言情境, 在其中练习使用语言, 从而有效地克服惰性知识问题。不应把语法视为一套静止的规则, 而应把它当成一种与听说读写并行的技能。认知心理学家Anderson把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是陈述性 (declarative) 知识, 另一类是程序性 (procedural) 知识。他提出, 技能学习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获得陈述性知识;第二步是把陈述性知识程序化;第三步是使程序性知识自动化。
据此, 高中英语语法导学案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预习案, 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和我的疑问几个部分。在预习案中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 向学生呈现或引导帮助学生总结语法规则, 并通过控制性练习熟悉掌握语法规则, 主要关注语法的形式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教学案, 即课堂教学计划。通过教学案的设计, 学生在知晓语法项目的基本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中使用语言。这种演练的目标使程序性知识自动化, 从而获得语法“技能”。
第三部分是巩固案, 通常在课下完成, 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延伸。
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 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英语学习方式, 使学生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 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 发挥学习潜能,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在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期望来到课堂, 学习目的明确。课堂学习中通过参与活动, 在展示、讨论中解决疑问, 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 从而获得语言技能。这一过程改“教师讲”为“学生学”, 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二、导学模版及设计说明
(一) 课前预习案 (pre-class learning)
预习案主要是要学生对所学内容在上课之前有所了解和掌握, 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学熟悉语法规则, 获得陈述性知识, 为课上生生之间的活动做准备。预习案的指令应尽量清晰, 有指导性, 让学生明确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要不要写下来、写在哪里、要不要对答案、怎么对等。学习之后进行自我评价并记录难点和疑问, 待课堂上解决。
高中英语语法导学案的预习案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课题和完成时间。
从这部分学生可以知道本次学习的语法项目是什么, 同时在开始学习和结束的时候要记录时间:“I start at_______and finish at_______.That is_____minutes in total.”通常建议学生的学习时间为15到30分钟, 但通常学生之间会存在差异。
2. 学习目标。
是指整个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陈述时使用第一人称。与前面的主题相符, 之后的练习部分围绕此处目标展开、检验部分也要与目标相呼应。例如, 主题为“Title:S2B Module 1 Unit 1 Grammar:Partial inversion used in short replies;Partial inversion in longer sentences;Complete inversion”, 则目标可以是“Learning objectives:After this lesson I am expected to (1) have reviewed the basic sentence elements; (2) have got to know the structure of partial inversion used in short replies and in longer sentences; (3) have got to know the structure of complete inversion; (4) be able to use the structures in the exercises”。
3. 语言帮助。
主要是帮助学生熟悉一些语法术语的中英文说法, 方便课堂教学时使用, 还包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生词。如:Language help:sentence element句子成分;partial inversion部分倒装;complete inversion完全倒装;auxiliary verb助动词;modal verb情态动词;main verb谓语动词;subject主语;positive adj.肯定的;negative adj.否定的;inverted adj.倒置的
4. 练习。
可以是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之后引出新的语法概念, 再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也可以通过阅读语言材料等方式, 让学生观察语言现象, 发现规律并尝试总结, 再进行操练。主要是基础操练, 题型可以是blank filling, Tor F, combing sentences, completing sentences, rewriting sentences, making sentences等。例如:
5. 对本次学习的检验和自我评价。
检验可以将学习目标中的重点进行提炼, 也可没有。自我评价记录的是学习中的疑问。
6. 要点提示。
这是对本次语法学习中的重点、要点进行概括, 帮助学生了解语法规则或作为参考资料, 主要为中文描述, 也可以指明出处供学生查阅参考。如教参中的要点提示 (中文的) 、练习册、辅导报、语法书等。
(二) 课中教学案 (in-class activities)
课堂教学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实施, 类似于传统的教案, 但在课堂互动模式上有较大的不同。由于学生之前完成了预习案, 他们带着目的来到课堂, 即解决疑问。而预习案的学习也是学生为课堂活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增加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学案主要是学习活动的设计, 将语法与听说读写等技能相结合, 在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运用语法知识、掌握语法技能, 培养交际能力。课堂活动以两人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
教学案主要分三个部分:
1. 处理预习案中的疑问。
2. 课堂活动。
3. 总结评价或布置课后任务。
以“情态动词have done”的教学案为例。在之前的预习案中, 教师设计三个学习活动为课堂教学做铺垫:猜测图片上人物职业, 复习may/must/can’t be表示推测的用法;根据教材图片和例句总结“情态动词have done”的基本用法;对这一语法项目进行搭配练习:
(三) 课后巩固案 (post-class consolidation)
三、课堂教学与课堂观察的关注点
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 关注点可以包括:
1.导学案设计目标明确, 内容充实, 结构完整;
2.导学案以学生的活动设计为主, 学生的活动体现了学习过程的要求;
3.学生按照导学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活动, 利用导学案提供的材料和方法学习;
4.教师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案提供的材料, 使用导学案提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5.学生在上课前有充分的预习;
6.学生活动时间≥20分钟;有展示或发言机会的学生≥五分之一;
7.学生的活动与学习目标关系紧密, 学生完成这些活动能校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好;
8.教师的活动设计与实施基于学情, 与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直接相关;
9.教师的活动对“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的活动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10.教学任务完成后, 有下一堂课预习的任务布置与指导
具体到某一节课, 可以更为具体到某几点, 如: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
[3]何克杭.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3.地理课导学案——利用经纬网定位 篇三
利用导学案,设计地理活动,能让学生边做边学,创造高效课堂。
二、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如何利用经纬网判定位置,是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地理教师经常反映,课堂上反反复复讲过多少遍了,初一学生还是很难学明白。为此我与几位地理教师共同研讨,设计了这节导学案。
三、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做中循序渐进学会,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学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通过简易图自我寻找总结规律。掌握了规律,难题自会迎刃而解。
四、本节课的设计内容:
学习目标: 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
2.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
3.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的相互位置。
重、难点: 让学生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教学。
五、导学过程:
前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轮船,在辽阔天空中翱翔的飞机,是如何来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有无数条,任意一点都有一条经线和纬线经过(而且是唯一的)。所以说给出任意一个地理坐标(经度+纬度)都能找到具体地点。我们就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它们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空、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认知经纬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的报道后,在地图上(另找同学在地球仪上)指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另找同学在地球仪上指出)。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N、125.3°E。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的重要性。)
学习任务二:请同学先完成一些基本训练。阅读课本P7~8,图册P6内容,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知识为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作准备。供学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通过简易图自我寻找总结规律。)
(一)1. 0°纬线又叫做______。它以北的纬度称______,它以南的纬度称______。纬线指示______方向。
2. 0°经线又叫做______。它以东的经度称______,它以西的经度称______。 经线指示______方向。
3. 用英文字母的方式表示下列经纬度:
北纬30°______南纬23.5°______东经160°______西经20°______
[注意:定位时纬度必须标注南纬或北纬(常用英文字母的方式表示);经度必须标注东经或西经(常用英文字母的方式表示);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不要标注,就是0°。]
4. 通过赤道可以把地球划分为______半球和______半球,也就是说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______。
5. 请看图完成任务:
在 A图标出南北半球; 总结出纬度的变化规律:
判定B图C图的纬度分别属于北纬还是南纬?写出理由。
(二)1.通过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可以把地球划分为______半球和______半球,也就是说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______。
2.请在下图把160°E和20°W涂重色,并标识出东西半球。
请你看上图总结出经度变化的规律:
3. 请看图完成任务:
A图B图分别属于东经还是西经?写出理由。
4.请结合上图判定以下经度的东西半球。
学习任务三:读图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注意:首先纬度是北纬还是南纬,再定东经或西经)、半球位置、相互位置。
(设计意图:结合以上的基础知识和判定规律,读图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测评价。)
1. 写出A、B、C、D四地的地理坐标: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 D
2. 从东西半球看:A 在_______半球, B在_______半球,C在______半球, D在______半球。
3. 从南北半球看:A 在_______半球,B在_______半球,C在_______半球,D在______半球。
4.从方向上来看: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方向。 C点位于D点的_________方向。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现。力求解决学生的困惑与质疑,让所有学生都学会,学明白。)
后记: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得很多,也教得很辛苦,但是学生“不感冒”,记不住、学不明白,课堂效果不好。通过运用导学案,设计层层深入的学习任务,所有学生都在做中学,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过程中学生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判断南北纬和东西经的方法:向右手方向增大的经度数,就是东经度数;向左手方向增大的经度数,就是西经度数。向头的方向增大的纬度数,就是北纬度数;向脚的方向增大的纬度数,就是南纬度数。判断方法形象好记忆,学生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双方都觉得“教有所教”,“学有所学”。
E-mail:114153580@qq.com
编辑/岳凤
4.《采薇》优质课导学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
2.从诗歌的意象、叠词、表现手法、章法特点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
【归纳整理】
1.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
3.关于玁狁 (注:课本上写作“ 狁”,电脑无法识别)
玁狁是殷周时期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部落,属于游牧民族,为了争夺粮食与土地,玁狁与商王朝进行了多次战争,西伯侯姬昌以商纣王的名义讨伐玁狁,使玁狁臣服,之后,玁狁就打着商王的旗号对周边各部落进行兼并战争,实际上为武王伐纣准备了条件。
周人与玁狁的战事主要发生在西周晚期,但也延及到东周初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西周被玁狁所灭,美人褒姒也被俘虏。之后的东周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在征战过程中,玁狁的名称就慢慢消失了,改为戎、狄,据近代学者王国维考证,玁狁即《史记》中记载的匈奴。
【思考感悟】
1.你从《采薇》一诗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回忆写思乡的诗句,体会家(人)对人生存成长的意义。
【发现创新】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阅读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清】刘熙载《艺概》:“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
如曹植的《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朱华泛指红花;旋止,归来。当初我离开时,花儿还开得很艳,现在我归来时,漫天雪飞。)
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里正:里长,地方官吏。与裹头:替征丁裹扎头巾,表示征丁年幼还不会自理生活。我出征的时候,年纪太小,还是里长给我梳的头发,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资料三:【近代】王国维《文学小言》:“诗人体物(描摹事物)之妙,侔(相等)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比喻生存于忧患中的人)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
资料四:【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五:【清】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 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民谚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条”(唐杜甫的《腊日》),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柳树姓杨:公元6,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所以古人还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如“柳腰”是说服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得像柳条;“柳眉”是说女子的眉毛细度秀美,像初生的柳叶。
从以上我们所记录下的民风民俗来看,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础。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有人将古诗中的“柳”归纳为以下八类: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6、“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
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自测巩固】
1. 细读诗歌,完成下表。
战争双方: 对敌态度:
战争起因: 战争结果:
战争历时: 叙事手法:
我方战备: 章法特点:
战地生活: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狁( )不遑( )不来( )孔疚( )启处( )
靡盬( )归聘( )四牡( )骙骙( )象弭( )
小人所腓( ) 雨( )雪霏霏( ) 载( )渴载饥
3.组词
靡( )糜( ) 聘( )骋( ) 霏( )菲( )
遑( )徨( ) 戍( )戌( ) 戎( )戒( )
弥( )弭( ) 饬( )伤( ) 睽( )骙( )
4.解释加点字
靡室靡家( ) 不遑启居( ) 载饥载渴( ) 靡使归聘( )
岁亦阳止( ) 忧心孔疚( ) 戎车既驾( ) 四牡业业( )
雨雪霏霏( ) 我行不来( ) 岁亦莫止( ) 彼尔维何( )
维棠之华( ) 彼路斯何( )
5.文学常识填空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共收入诗歌篇,又称“诗三百”,分为“ ”、“ ”、“ ”三部分。“ ”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是周朝王畿之乐;“ ”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这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 ”、“ ”、“ ”三种,最常用的章法结构是 ,语言以 为主。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②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③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④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默写填空
昔我往矣, 。 , 。
,载饥载渴。我心伤悲, 。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熟记《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采薇》中的字词和经典语段。
2、 学习“以乐景写哀”和“以哀景写乐”的写作手法。
3、 把握《诗经小雅采薇》的思想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 字词方面,鼓励学生自学,能够借助工具书答疑解惑;
2、 学生立足文本,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教学重点】 鉴赏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熟读成诵,记下有问题的地方。
2、 学生回忆学过的《关雎》、《蒹葭》和《氓》,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3、 教师将相关文献资料制版印刷,课前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学生盼望放假回家导入《采薇》,一个回家的故事。
二、文本探究
(1)前三章诗句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戍边时长、生活艰苦、音讯不通;b.思乡思亲之愁苦
(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a.重章叠句;
b.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乡之情;
在音节上,一咏三叹,音节和谐,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3)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战马肥壮、战备精良、一月三捷;b.克敌卫国之豪迈
(4)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a.对举句式整齐美;b.过渡总结结构美;c.情景交融情感美。
(5)归纳诗歌主旨。
《采薇》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旅生涯的艰难困苦,反映了服役士兵思家与卫国的矛盾心理;体现了士兵为国舍家、舍生报国的高尚情操;揭示出在反抗异族侵犯的正义战争中,士兵们的牺牲精神。
三、发散思维
(1)由戍边战士的家园之思联想到游子思乡情结,继而体会奔波在外的父母对家人的牵挂。
5.高一政治十一课导学案 篇五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主编: 马春霞副编:马艳萍宋春林审核:杨绍新 【学习目标】见优化设计p72
【重点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知识链接】优化设计p73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总结反思法。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试着梳理教材知识点,并认真完成优化设计p72-p73的内容); 【课堂检测】(先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地方可同桌前后之间讨论)
1、判断题: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有利;
2)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和投资全球化;
2、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B、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C、越来越多的国家实现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 D、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发展
2、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主导地位的企业 B、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合作经营的大企业
C、是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D、是以各国的共同经营为主的大企业
3、日本跨国公司抢占国际市场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B、获取高额利润C、瓜分世界市场D、承受国际市场竞争压力
4、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随着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这三大基地都跃跃欲试,试图以自己的特色、实力统一江湖来承受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从经济角度看,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是由于:()
①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②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③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④中国有众多廉价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下列选项中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 .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D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学习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记录自己还不理解的知识点并进一步强化理解;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二框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主编: 马春霞副编:马艳萍宋春林审核:杨绍新 【学习目标】见优化设计p74 【重点难点】怎样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知识链接】优化设计p75 知识点一
【学法指导】通过自主学习教材知识或课下同学之间互相探究解决问题;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试着梳理教材知识点,并认真完成优化设计p75的内容); 【课堂检测】(先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地方可同桌前后之间讨论)
一、判断题:
1、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号角,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所有外国投资者
到中国投资实行对中国人一样的条件,这体现了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2、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必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的开放原则;
二、选择题
1.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
A.市场准入原则B.非歧视原则C.互惠原则D.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
2、中国为恢复关贸总协定的地位和加入世贸组织进行了13年的谈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①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②有利于保护国内的企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③有利于国内企业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市场接轨,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④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⑤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⑥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⑥ 3.2008年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30周年。新时期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C.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D.积极发展跨国公司以应对经济全球化
4.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引进来”的同时 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
A.放宽市场准入,给外商国民待遇B.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利用外资
C.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学习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
D.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合作开发资源
6.政治生活第六课导学案 篇六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导学案
主备人:陈 辉审核人:陆 波
班级组号姓名序号:7时间:2013/5/6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3)明确我国政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及优越性
2、能力目标:
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和出现的种种建国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作出的选择,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中国共产党既有执政资格又有执政能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及其意义
2、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三、学习过程:
(一)、情境·体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通过这则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习近平在讲话中为什么一直强调人民?我国又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堂《我国的政党制度》。
(二)、基础·梳理(认真研读书本P62—68,并在书上标示)
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P63)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什么?
(2)、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两个方面)。
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3)、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三点)。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P63)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P63)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P64—P65)
(1)、每种执政方式的含义
(2)、三种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注意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P68)
(1)、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6、指导思想(P67—P68)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如何认识我国的民主党派(P69)
(1)、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了解)
(2)、民主党派的性质
2、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P70—P71)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2)、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人民政协(P71)
(1)、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什么?
(2)、人民政协围绕的主题是什么?履行哪些职能?
(三)、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个“充分证明”的认识。
探究活动二
中共中央最近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指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意见》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据此回答: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2)你认为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3)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组织?
探究活动三 十八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对***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查处,显露出惩治腐败的力度和决心。十八大之后,对于高官要员涉贪,中央高层亦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十多名高官落马。总书记多次强调反腐要“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他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
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1、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高度重视反腐,而且强调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2、结合所学知识,探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四)、感悟·提升
1、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大的作用矛盾吗?
2、辨析: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选做: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既有执政资格又有执政能力(历史、法律、人民、能力)
4、有人认为,人民政协就是一个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平等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五)、检测·巩固(固学案)
(六)、拓展·延伸
1、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1)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工作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但是它们不是上下级关系,党必须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
职权,而不能代替人大行使国家权力。
(2)人大监督党,党接受人大的监督。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人大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对党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予以追究。
2、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关系?
3如何把握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区别:(1)性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基础不同: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是其深厚的 群众基础;现阶段,民主党派的成员以各界知识分子为主。
(3)地位、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联系:(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市相互独立的,不存在隶属关系。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4)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
(1)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执政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由自身条件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分别回答了我们党“怎样执政”“为谁执政”和“靠什么执政”的问题,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要做到科学执政,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决策;实现民主执政必须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为前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考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并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制度化和规范化。
(3)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七)、时政·焦点
1、中新网5月1日电,解放军全军和武警部队正式启用新式军车号牌,“2004式”军车号牌于4月30废止。新式军车号牌“2012式”是第七代军用车牌,重点是要落实“防造假、防滥发、防乱挂、防丢失、防盗用”。
2、5月2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获悉,邓小平唯一的孙子,邓小平最小的儿子邓质方的独生子——28岁的邓卓棣最近被任命为该县副县长。
3、截至5月2日,共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35个城市发布了各自的地方细则。其中,对于“国五条”争议较大、影响较强的20%差额征税政策,除北京有实施细则外,多地采取回避政策。甚至杭州、南京等多个地区出现“一句话”细则,由于多地没有具体落实办法,也使新政落地难度加大。
4、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防卫省负责钓鱼岛防卫作战的一名重要干部黑泽晃(被称为“日本钓鱼岛作战指挥官”),5月3日凌晨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当场死亡。
5、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4日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6、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于5月5日在日本北九州市的宾馆内开幕,会议旨在探讨如何防治造成大气污染的细颗粒物PM2.5蔓延至他国,即“越境污染”问题。
7、据BBC消息,中国、印度军方在周六(5月4日)和周日(5月5日)经过两天的会谈以及密集的外交活动之后,双方军队同时向后撤退,结束了被外界称为的从4月15日开始的“帐篷对峙”的紧张局势。
7.望江南、渔家傲-公开课导学案 篇七
班级 姓名 组别 小组评价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五课 《词五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备课人:宋生吉 备课时间: 备课组:语文组 执教人:宋生吉 授课时间: 审核人:韩建鸿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会赏析词中优美句子。
教学重、难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
词的称谓 曲子词、乐府、诗余、长短句、乐章、琴趣等。
词牌 即曲调,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词的结构: 单调和双调 单调:只有一个段 双调:有上下两阙。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的两大流派: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望江南》
1、作者简介
作者温庭筠(晚唐人)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2、预习检测:
(1)朗读这首词。
(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结合词义释词。
倚()()斜晖()脉脉()()悠悠()肠断()白蘋洲()()
3、理解大意并概述。
4、合作研讨,体会写作特色: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5)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5、小结(从时间、景物、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方面)
6、概括本词的主题思想。
三、学习《渔家傲 秋思》
1、文学常识:
范仲淹(980--1052),字,政治家、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杏园中心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一班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小组评价
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是“。” 2.背景介绍: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来犯,而且称他“胸中自有百万甲兵”。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3、预习检测:
(1)朗读这首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千嶂里()燕()然未勒 羌()管 人不寐()....(3)解释下列词语。
塞下: 衡阳雁去: 边声: 千嶂: 燕然未勒: 霜满地:
4、理解大意并概述。
5、合作探究:
(1)上阕突出了一个什么字?从哪几方面写?突出了塞下秋景有什么特点?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作者和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如何理解“将军白发征夫泪”?
6、拓展延伸:将本词与范仲淹所写另一首词《苏幕遮》作比较完成下列问题: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芳草:古人多以草喻离情别绪。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指思乡之愁苦令人黯然销魂。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1、上阕描写了怎样的秋景?
2、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两首词都写了秋景,都借酒消愁,但景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你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
4、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正是酒,使诗人逸兴遄飞,追风逐电;正是诗,使美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你能否写出几句跟酒有关的诗句,并说其表达的感情。
8.b5unit4总结课导学案 篇八
《世界文化之旅》导学案
一、本课学习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难点: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别,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二、国学积累:
1、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三、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56~60,思考完成下列内容:
1、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什么传统食品?
你知道外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说出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
2、讨论不同国家和民族有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学生按教材要求选取某些国家的文化代表文物并说明理由。
3、阅读教材中“汉译英”的语言故事,思考交流讨论两个问题:
1、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4、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5、体会思考:①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怎样回答?为什么?②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③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如果有可能。谁该为此做出努力?该怎样做出努力?
四、教材助读
1、世界文化知多少
(1)中国的两大标志性建筑,他们分别是和。关于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你还知道哪些?(请举出5例)
(2)提到中国、美国、日本、巴西,你能想到哪些人物或具有代表性的东西?
2、请结合看到的图片和对课本的阅读进行总结:
如何理解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1)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表现出来。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各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
(3)语言至一种,语言存在,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各有千秋。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的权利。(4)生活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
3、你同意全球化就是标准化的说法吗?为什么?
4、对待文化差异,我们有哪两种态度?
对待文化差异,我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一种是。前者过分夸大价值,模式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后者既是尊重,又尊重的价值,主张、互相学习。
探究案
第一环节:你说我说,共话佳节
录像导入播放《过年》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沉浸在喜庆的过年氛围中回忆我国一系列传统
节日。并让学生描述下面的内容:
第1页(共5页)
小结: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即使有些看似名称相同的节日,不同的国家又具有本民族的节日特色。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从各国传统节日这一文化可以看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第三环节:此国彼国,选代表
第二环节:你搜我查看世界
外国传统节日采风活动,展示多彩文化。
请同学明白:通过系列的探讨、评选活动,旨在明确不同文化的民族背景,引导其他同学去发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形形色色的文化,将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同学们的活动、体验为主,主要通过大家的参与来得出结论。请大家积极参与通过以
上三个环节,充分展示了世界文化“丰富性”的特点。第四环节:语言中的奥妙与千秋 问题探究,认识文化差异(P58)
通过一个“汉译英”的语言故事情节引人,安排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1、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别;多元文化的相互
第六环节“哪里哪里”引发的误会 角色扮演,尊重差异文化(P59)
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通过意大利学生和中国同学的对话,同学们可以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要求表演到位,在言行举止中能体现文化的差异)。然后讨论三个问题:
1、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怎样回答?为什么?
2、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
3、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如果有可能。谁该为此做出努力?该怎样做出努力?
达标检测(中考链接)
(一)单项选择题:将下列各题最符合题意的那个选项的字母标号填入下表中。1.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这是因为 A.各国的代表人物所决定的B.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的C.这是本国本民族的经济水平所决定的D.由各国各民族的人口数所决定的2.据调查,在中国人所过的“洋节”当中,前4名依次为:圣诞节、母亲节、3、你能找出
活动之后教材阐述了结论,请同学们仔细看书懂得尊重不同的语言,看到世界多元文化的价值,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第五环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请抽到此任务的小组同学引导大家讨论并引导全班同学思考,“全球化等于标准化吗?”
情人节、父亲节。这说明
① 世界文化具有相互交融性
② 中国人和西方人有着共同的文化习俗
③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传统趋于统一 ④ 中国人过洋节不再单单追求“原汁原味”,而是利用洋节来表达对朋友、亲人的情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一种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它是
A.埃及文化B.巴比伦文化C.印度文化D.中国文化 4.“哈日族”“哈韩族”是指一群狂热追求日本和韩国流行娱乐文化,连穿着打扮、思想行为都仿效的人。他们染着时髦的头发,戴着各式各样的帽子,穿着松糕鞋,唱着日韩流行歌曲。对此你的看法是
① 盲目学习国外文化,只能迷失自己② 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代表了一种时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③ 学习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④ 中华文化比日本、韩国文化更优秀,“哈日族”“哈韩族”的行为是错误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5.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是
A.看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歧视其他文化B.发展自己的,不要其他的 C.平等交流,互相学习D.抬高其他文化,贬低自己文化 6.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
A.全盘学习的态度B.客观、平等的态度 C.全盘否定的态度D.闭关自守,防止祸水涌入的态度
7.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多彩文化,不同的人表现了不同的态度,其中正确的是
A.小敏酷爱韩国文化,她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与韩国相比 B.小双做梦都想去美国,他常报怨自己不是美国人
C.小君只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对所有的外来文化都嗤之以鼻 D.小明有一个英国朋友Henry,小明跟他学英语,了解英国,同时教Henry说汉语,向他介绍中国
8.竞龙舟与我国下列哪一节日有联系()
A.春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宵节
9.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下列人物作为法国代表人物候选人的是()
A.林肯B.甘地C.安徒生D.戴高乐
10.下列对“语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②每一种语言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③不同民族的语言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④流传最广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三)问答题
12.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都穿中华民族服装,人们都说很好看,但颜色是领导人自己选定的,在趣的是西方领导都选择了蓝色,而亚洲领导人大多数选择了红色。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制作服装时,为什么要让各国领导人自己选颜色,而不是统一制作一种颜色?
(2)面对这种文化差异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3)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除了民族服装外,请再列举两例?
(四)材料分析题
13、欧洲的汽车文明,表现在人与车相互尊重,车对人绝对尊重上。在比利时,无论城市大小,都辟有步行街,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城市很少 有红绿灯,却有人人知晓的交通规则;行人第一,马车第二,自行车第三,汽车 最后。人人恭敬让行,秩序井然。在这里,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一位 比例时妇女的话非常扑实:“我已经享受着舒适的车,已经很优越,还有什么理由和行人争抢呢?”请回答:
(1)“行人第一,马车第二,自行车第三,汽车最后”的交通规则适合我国 吗?并简述其理由。
(2)你认为“撞了白撞”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为了减少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量交通事故、确保交通安全,你认为具体可 行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D4.A5.C6.B7.D8.B9.D10.A
二、问答题
12.(1)①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②对不 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反映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审美情趣和好恶倾向。③我们 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时,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因此,我们在制作服装中,都由参加APEC会议的领导人自己选颜色。
(2)①而对不同的文化,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 的行为的差异。②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③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④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3)要求: 不与民族服装重复即可1例得1分
9.政治八年级下学期第一课导学案 篇九
编写者:黄秀丽 校对者:邹玉明
学习目标
正确理解尊严;学会经受歧视考验;不盲目崇拜;正确对待挫折;学会正确认识、接纳自己;掌握开发潜能的方法。
教学重点 : 学会正确认识,接纳自己。教学难点 :掌握开发潜能的方法。课前导入
如何正确看待尊严(3分)
如何经受歧视的考验?(4分)
盲目崇拜的危害?(4分)
课内探究,交流展示 小组活动A 挫折的含义?(2分)
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4分)小组活动B 怎样正确看待挫折?(4分)
小组活动C 积极走出挫折怎么做?(4分)
小组活动D 怎样正确看待生命?(4分)
小组活动E 如何化解体像烦恼?(4分)
为什么要正确认识接纳自己?(3分)
本节课收获
如何全面认识自己?(4分)
潜能的定义?(2分)
五、拓展延伸:开发潜能的方法?(5分)
第一课 第二框《经受歧视的考验》导学案
者:黄秀丽 校对者:邹玉明
学习目标
1、知识:不被歧视吓倒,不歧视别人。
2、能力:学会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1.不被歧视吓倒。2.不歧视别人。教学难点 :学会尊重他人。课前导入
如何正确看待尊严?(3点)课内探究,交流展示 小组活动A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小组活动B 你在生活学习中因某方面的不足是否受到过别人的歧视? 小组活动C 有些同学喜欢给其他同学起绰号或喊同学的绰号,这是一种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好不好? 小组活动D 请站在被称呼歧视性绰号的同学的角度想一想,他们当时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你能为这些同学维护自己的尊严出些主意吗? 小组活动E 有哪些法律是维护我们尊严的?(至少2部)本节课收获
1、如何经受歧视的考验?(4点)
2、如何在歧视面前维护自己的尊严?
3、在歧视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10.b5unit4总结课导学案 篇十
共1课时1 课时数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
3、学习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
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与目的:__ 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相应地培养。
3、“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1)工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交通运输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业基地的形成:
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 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4、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______年9月。
地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的宪法。
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
1、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取得那些成就,起到什么作用?
2、“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三、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2、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D、大庆油田建成3、今年我们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4、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
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成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5、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该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四、课堂小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各具特色的要点。
11.b5unit4总结课导学案 篇十一
—、解题激趣。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时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读以入文。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正音:藻( ) 荇( )
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文横
盖/竹柏影也
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三、翻译理解。
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
欣然:高兴地 逐:于是 盖:原来是 但:只是 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四、分析鉴赏。
全文廖廖84字,记叙的是一个细小的生活片断。但仔细品味,并不平淡,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人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这句话的理解要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12.小学语文复习课导学案期中 篇十二
小学语文复习课导学案
课型: 复习课主备:刘春江助备:王瑞英时间:
导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前三组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2.抓住语言文字,巩固生字词。
3.复习三个“语文百花园”中的知识点,举一反三。
导学重难点:
组织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及巩固,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
导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复习法
课前整理:
1.找出读音容易出错的词语多读几遍,掌握“读读记记”和“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2.复习文中的多音字及成语。
3.自由复习,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中实施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从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系统复习,可以逐篇复习,也可以以单元的形式复习。
二、合作探究、同伴互助
(1)互相听写易错词语。
(2)互相批改以上书写的内容,并改错。
(3)互相检查课文背诵,做到正确流利,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互相整理多音字。
(5)重点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复习。
三、全班展示、重点提示
1、教师抽查检测
2、就知识点点拨
课后拓展
将复习中遇到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板书设计:复习课
生字(生字、多音字)
词语(课后的词语,四字词语)
句子:多种句型的转换
段:要求背诵的段落
篇: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等
习作:日记、读书笔记、作文
【b5unit4总结课导学案】推荐阅读:
导学案检查总结11-20
前台年终总结个人总结07-30
审计年终总结个人总结09-19
教师年度总结个人总结09-22
党员活动总结集体总结09-23
学期总结班会班长总结10-10
工会总结,学院工会总结-工作总结-车间主任述职报告10-28
总经办工作总结总结08-07
工作总结和个人总结08-13
总结:学校迎检工作总结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