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论文格式

2024-08-22

大学生心理论文格式(8篇)

1.大学生心理论文格式 篇一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学派又译为完形主义,诞生于1912年的德国。它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起家,后来主要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历史条件下,德国当时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在这种背景和潮流之下,心理学也受到了影响,是此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在哲学思想渊源上,主要是受康德的先验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先验论认为人们想要认识现象,必须通过先验的范畴,空间、时间等是以一种先验的形式天赋在心理之中的,通过直觉的方式认识。而且经验是一种整体的现象,不能分析为各种元素。格式塔的心理学家普遍接受康德的思想,我认为,先验论影响的核心思想,是格式塔学派反对元素主义的根本所在,因为他们认为经验不能分析为各种元素。而胡塞尔的现象学主要为格式塔学派提供了方法论基础。胡塞尔主张用自然观察去研究纯粹的意识,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如何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凭直觉来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包括三个方面:观察的主体;观察的对象——呈现于自己意识中的一切东西;观察的方式——直觉。而格式塔心理学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他们主张用直观的方法研究直接经验,这种经验是不带有任何前提,不分析为元素也不进行认为的抽象,是无约束的中立经验。同时认为心理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对这些经验进行如实的朴素而又丰富的描述。心理学内部对其的影响:“马赫应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位当之无愧的前辈,因为他相信空间感觉和时间感觉的存在。”从历史渊源上看,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是其直接前驱,但格式塔心理学家不愿承认形质学说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直接经验和行为。它虽然与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有诸多分歧和争论,但在研究对象方面不谋而合,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把直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也不反对行为主义把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声称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

直接经验——主体直接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一切经验都是现象的经验,都是有意义的整体。直接经验的意识不与外界刺激相符合,因此,为了尽可能对直接经验进行朴素而又丰富的描写,就不能排除意义、对象和事物。同时,他们认为不仅客观世界能够直接经验,主观世界至少有一部分也能直接经验,前为客观经验,后为主观经验,两者具有的性质是能相互比较的。

考夫卡指出,“心理学虽可成为意识或心灵的科学,然而我们将以行为为研究的中心点,从行为出发比较容易找到意识和心灵的地位”。他认为应研究有意义的显明行为,因为显明行为是在一种环境中的行为。同时他将这种环境划分为地理环境(现实的实际存在的环境)和行为环境(一个人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环境)。考夫卡还提出了“心理物理场”,考夫卡提出的现象的行为,指“我自己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别人本身在他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即我所意识到的自己的行为或别人所意识到的他自己的行为,是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家信奉同型论。同型论就是认为生理历程与意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彼此完全等同。而同型论,这一带有浓厚的思辨与推论的关于心身关系的理论,尽管有一些独特见解,不过,其本质上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二元论,只是心身平行论的翻版而已。格式塔的组织原则:(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在特定的知觉领域内,各种对象并非同等重要,图形组织越严密且相对较小,背景界限不明相对较大。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可变换、逆转。

(2)接近原则 在空间或时间上彼此之间邻近或接近的对象倾向于一起被感知。(3)相似原则 在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4)闭合原则 知觉对于不

完满、残缺的图形。有一种使其完满的倾向,即填补缺口的倾向。(5)完形趋向原则 将图形看做是一“完好”图形。(6)共向原则(7)简单原则(8)连续原则

格式塔在学习理论上也有着独特看法,包括以下6个观点: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事物又有助于迁移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4.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5.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6.创造性思维

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为初步接纳时期(1921~1930 年),在这一时期格式塔心理学家及其理论观点初步为美国心理学界所接受。早在1921年考夫卡和苛勒就先后前往美国许多大学讲学,并且,考夫卡于1922 年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他与苛勒的一些著作也被翻译出版,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也于1929年先期用英文出版,他们对行为主义的批评也受到不少心理学工作者的赞同。第二为迁移时期(1927~1945 年),在这一时期三位格式塔学派的创立者和他们的一些学生相继移居美国,都在美国的一些大学担任教职并从事科研工作。然而,出于三人所在的大学都没有学位授与权,因此无法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同时又因为格式塔学派的著作多为德文版,这无形之中阻碍了其理论的传播,削弱了他们的影响。第三为艰难的综合阶段(1945年至今),尽管美国心理学家对格式塔学派的接纳是很缓慢的,不过它最终还是吸收了众多美国的追随者,他们发展着这一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表明这“学派是比较富有生命力的,并且在美国心理学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谢里夫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报告,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运用格式塔的方法和观点撰写的第一篇有分量的论文,探讨了游动现象,开了从众心理研究的先河。阿希继承了谢里夫的研究思路,设计出了更为精密的实验来研究从众心理和首因效应问题,并出版了一本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发展了格式塔理论。赫尔森在使美国心理学界了解格式塔学派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通过自己的一些实验研究支持了格式塔理论,他还发表了一系列阐述格式塔理论的文章。考夫卡的学生哈洛关于母爱和同伴对幼小猴子的影响的研究,吉布森关于视知觉的生态学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格式塔理论。另外与格式塔学派有着密切关系的勒温及其弟子的大量的研究,阿恩海姆的美学心理探讨,更证明了格式塔原理具有极大的生命力。

格式塔学派的影响。维利指出,格式塔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格式塔思想的影响下,心理学家可是有条不紊地系统地研究了动机、人格和社会心理学问题;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和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今心理学理论体系及教科书中极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探索,成为其他学派前进中强有力的刺激,经常促使他们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正。

对心理学的贡献:1.对冯特元素主义的反击具有进步意义。“把整体分解为元素不仅是人为的,而且是无意义的,科学上也是无结果的,它不能揭示心理的任何东西。”格式塔学派大胆的冲破了元素主义的束缚,进行了大量探索并获得了大成果。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由于格式塔学派在知觉领域做了大量有目共睹的研究,使得经验论、联想论、官能主义的传统方法逐渐让位于先验论、整体论和突创论。知觉心理学也由感觉心理学的附庸变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并在短时期内就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同时因为格式塔心理学家将知觉的组织原则应用于学习和记忆等问题的研究,从一种全新的角度研究了顿悟、创新性思维和迁移问题,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不足和缺陷。

3.学习理论独具特色 格式塔的顿悟说以及对迁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冲击了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框框,有着独到的价值和意义。

4.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较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正是从格式塔学派的这些方法论主张中获得了反对机械主义心理学一味强调客观研究与还原分析的有力证据和观点,形成了以突现现象学的经验描述与整体论为特征的“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方法论

5.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格式塔学派强调整体、模式、组织作用、结构等在研究知觉的认识过程及高级心理过程中的作用,并注重人们对感觉信息输人的组织和解释的主动性,这些都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方法论上,格式塔学派强调研究直接经验,并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它们,这也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可见,格式塔学派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和促进是极大的。正如罗伯特逊指出,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新格式塔现象。

6.我认为格式塔学派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心理观格式塔学派作为心理学中为数不多的理性主义范式之一,其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其中蕴含了整体观、现象学和心理场论的思想,这种方法论对于反对元素主义、机械主义和联结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以直觉主义为实质的现象学识对逻辑主义的批判和反抗。

7.推动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作为格式塔学派的后继者和拓展者的勒温被称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者,开创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的一条格式塔学派的研究路线。其开展的团体动力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分析,重视应用,注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初次使心理学成为可以运用于真实社会的一门科学。

当然,格式塔学派也存在着缺陷与局限。

1.其理论主张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 关于客观世界的划分、组织原则、场论和同型论中带有唯心主义和强烈的先验论色彩。探讨学习时,忽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没有考虑人的心理的社会性和能动性的作用。

2.其理论观点和术语含糊不清

3.对其他学派的批评过于严苛其批评只是指出了缺陷,但是没有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且自身的理论建设和主张又不明确。

4.其实验不够严谨过分依赖现象学的方法,缺乏严格的控制条件和科学依据。

我认为即使格式塔心理学的缺陷和局限很大,但是其贡献也不可忽略,而且,格式塔心理学对现在的心理学研究仍然有着重大意义,有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应该在学习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时,摒弃其不科学的地方。

2.大学生心理论文格式 篇二

《老男孩》是由朴赞郁执导的一部惊悚电影, 对生命、伦理、爱情以及心理进行了深刻的描述, 给观众带来深沉的思考。他的“黑暗”风格深入人心, 他用自己的摄影机笔抒写对人生、世界的看法。

电影《老男孩》讲述了中年男子吴大秀在女儿生日那天醉酒回家, 在路上被不明身份的人绑架, 之后被囚禁在一家私人监狱中。他想要寻死却没有成功, 过着每天看电视、三餐吃煎饺的生活。通过看电视, 得知妻子已遭杀害, 女儿下落不明, 自己更被怀疑为凶手。他决定锻炼身体而复仇, 在牢中度过漫长的15 年。当吴秘密挖通墙壁时, 却被放出, 重见天日。他不顾一切地寻找自己被绑架囚禁的原因, 并展开疯狂的复仇计划。

二、电影《老男孩》中的格式塔心理

(一) 格式塔心理

有时候我们看见、听到的不一定就是我们感知到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可以将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倾向。 (1) 电影虽然只是呈现了一部分画面, 观众却可以通过自己积极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形象。格式塔心理学用注意、记忆、想象、情感等心理范畴对应说明电影的特写镜头、视角变化、剪辑形式和叙事结构, 用“自愿受骗”解释观众认同银幕形象的“心理学游戏”。

(二) 《老男孩》中的格式塔心理分析

影片开头的第一个画面是一只紧紧握住领带的手, 镜头逐渐升起, 呈现出一个中年男子的形象, 头发蓬乱, 看不清表情。第二个镜头是一个反打镜头, 头发蓬乱的男子抓着那个扎领带的还抱着一只狗的男子, 背景交代了所处的环境是顶楼。第三个镜头是一只紧紧拉住领带的手, 逐渐向左移动到扎领带的男人。第四个镜头是头发蓬乱男子的脸部特写, 这一段的配乐十分紧张。而扎领带的男人问:“你是什么家伙?”男子回答说:“我叫……”第五个镜头是一个鼻孔里塞着带血卫生纸的男子的脸部特写, 男子说:“吴大秀”。前四个镜头以及对白给人的感觉是头发蓬乱的男子要将抱狗男从顶楼推下, 想要他死。观众根据自己看到的进行知觉, 并将这四个镜头在心里进行了补偿, 得出蓬头男要迫害抱狗男的结论, 但是通过后来的观看发现其实事实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样。而通过前五个镜头, 我们了解到故事男主角的名字叫吴大秀,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吴大秀通过试吃各家唐人餐厅的煎饺找到了他被囚禁的地方, 找到私人监狱的老大, 要报自己莫名其妙被囚禁十五年的仇恨, 并要他说出是谁把把他囚禁的, 如果不说, 就把他的牙拔下来。吴大秀用胶带把私人监狱的老大绑在椅子上, 让他的嘴保持张开的姿势。一开始是一把工具夹住人的牙齿, 可以听到牙齿和工具摩擦的声音, 监狱老大咿咿呀呀的叫声, 紧张的音乐一直在持续, 牙齿流血了。第二个镜头是吴大秀使用工具的动作 (仰视镜头, 可以清楚地看到吴大秀的面部表情, 工具只能看到手柄) 、工具拔掉牙齿发出的声音、监狱老大痛苦的叫声。第三个镜头是电脑键盘上六颗带着血的牙齿 (形状类似于影片一开头出现的那个红色的巨大错号) 、监狱老大痛苦颤抖的呻吟声。第四个镜头是监狱老大嘴里塞着一块红布, 吴大秀问他是不是愿意说出是说囚禁了他, 老大不知道说了什么呻吟颤抖, 紧张的音乐一直在持续。影片中并没有真正地呈现出吴大秀拔掉老大的牙齿的镜头, 就现实来说肯定没有拔掉牙齿, 但在电影营造的画面中, 观众通过自己的经验感知到吴大秀拔下了老大的牙齿, 自己在心中将没有呈现出来的画面补充完整, 这就是之前所说的“自愿受骗”。

吴大秀找到了他被绑架囚禁的原因, 去找囚禁他的李有真, 要李有真履行自己的承诺自杀, 而李有真通过催眠指令让吴大秀和自己的女儿相爱, 他把这一事实告诉吴大秀后, 吴大秀祈求李有真不要告诉美道 (他的女儿) 真相, 因为吴大秀的长舌害死了李有真的姐姐, 都因为他说了不该说的话, 他愿意剪掉自己的舌头来求李有真不要告诉美道真相。吴大秀拿起剪刀, 第二个镜头他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块紫色的手帕, 第三个镜头他伸出舌头, 拿着手帕捉住自己的舌头, 右手拿着剪刀准备剪掉。第四个镜头是吴大秀脸部上半部分的特写, 眼睛睁得很大, 脸上是血, 之后镜头左移到他拿着剪刀作势要剪下去的手, 剪刀剪掉舌头的声音, 他痛苦的叫声一直在持续。第五个镜头是吴大秀上半身的背影, 之后他爬到水池边, 从嘴里吐出了一段舌头, 还有他痛苦的叫声和沉重的呼吸声, 此时音乐渐停。和之前拔掉牙齿的那一段一样, 观众依旧在自己的脑海中得到了完整的形象。

影片的最后也将这种心理游戏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个镜头是李有真的面部特写, 可以听到电梯运行的声音、李有真的呼吸声, 音乐也随之响起, 镜头拉远, 李有真伸出手, 他的手拉着一只白皙的手。第二个镜头年少的李有真 (背影) 拉着即将掉入河里的姐姐, 李有真的哭声、姐姐的呼吸声。第三个镜头是年少的李有真的面部特写, 是仰视镜头, 背景是蓝天白云。第四个镜头他紧紧拉着姐姐。第五个镜头是仰拍镜头, 从坝底向上看到他的姐姐。第六个镜头是俯视的角度, 姐姐的近景, 背景是绿色的水。第七个镜头和第三个镜头一样, 是年少的李有真的面部特写。第八个镜头, 年少的李有真拉着要掉下坝的姐姐的手, 姐姐慢慢向上抓住了他胸前的照相机。第九个镜头是照相机镜头里的姐姐。第十个镜头是俯拍角度, 一只手捉着姐姐的手腕, 姐姐对弟弟说自己不后悔。第十一个镜头是年少的李有真的特写镜头, 放声痛哭, 第十二个镜头现在的李有真的面部特写, 背景同年少的时候的他是一样的蓝天。第十三个镜头是年少的李有真头仰着。第十四个镜头现在的李有真拉着姐姐的手, 低头看着姐姐。第十五个镜头年少的李有真拉着快掉下去的姐姐。第十六个镜头现在的李有真, 松开了拉住姐姐的手。第十七个镜头年少的李有真站在栏杆后, 手向下伸着。第十八个镜头, 年少的李有真手伸向自己的姐姐, 姐姐在向水里落去。第十九个镜头, 移动镜头, 穿着黑色西装白衬衫的李有真的手, 听到落水的声音。第二十个镜头, 李有真哭泣的侧脸。第二十一个镜头李有真伸出的手做成拿枪的手势, 听到子弹上膛的声音。第二十二个镜头, 听到枪响的声音, 音乐停止, 电梯的门打开, 看到电梯侧面的血, 李有真倒下, 身体撞倒电梯的声音。第二十三个镜头, 李有真的面部特写, 听到电梯关门的声音。第二十四个镜头, 电梯门关上了。这一段表现了李有真自杀的过程, 镜头只是表现了相对重要的画面, 观众不受控制地自主对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偿, 得出了他自杀的结论。

三、总结

每一个人都是有生活经验的, 观众看懂电影依靠的是生活中积累的视听感知经验, 画面之间所未表现出来的部分是由观众根据自己的生活感知经验进行心理补偿。由于人的心理补偿机制, 电影只需要呈现主要的镜头, 电影中的视听形象便会在观众的脑海里完成。对于部分电影而言, 他是表现生活而不是再现真实的生活, 而且银幕上不可能完整地向观众呈现一个人自杀的真实过程。同时, 格式塔心理学也为电影开拓了更为广泛的创作空间, 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画面时间和空间。

摘要:电影以人的视听特征为依据, 记录画面和声音, 其再现使人获得生理——心理的运动感知。格式塔心理学电影理论是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研究活动影像和电影的感知过程和审美特征的理论。本文以电影《老男孩》为例, 阐述格式塔心理学在电影创作中的体现。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老男孩,格式塔心理分析

参考文献

[1]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2]罗茜.朴赞郁电影的存在主义美学[J].导演评述, 2015 (3) .

[3]Munsterberg.H.The Photoplay:A Psychological Study (1916) [M].New York:Routledge Press, 2003.

3.“格式塔”心理疗法 篇三

1生活在现在。不要老是惦记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记住,你现在是生活在此时此刻,而不是生活在昨天和明天里。遗憾、悔恨、内疚和难过并不能改变过去,只会使目前的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忧虑本来就是一种没有用处的情绪。

2生活在这里。想着你现在就是生活在这里。对于远方发生的事我们无能为力,想它也没有用。杞人忧天,徒劳无益;惶惶不安,对于事情毫无帮助。

3停止猜想,面向实际。你也许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在单位碰到领导或同事时,你向他打招呼,可他没反应,连笑一笑都没有。如果你因此而联想下去,心里嘀咕: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这个人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是对我存有戒心吗?是轻视我吗?甚至会联想到他是不是敌视自己?其实,也许你没有料到,你向他打招呼时,他可能心事重重,情绪不好,正在想着家里发生的事,或者什么不愉快的事,没有留神注意你。因此,不必因为他对你没做出反应就想入非非。胡乱猜想推测是毫无意义的。很多心理障碍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根据的“想当然”所造成的。

4暂停思考,多去感受。现代化社会要求人们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人们忙忙碌碌地整天想着的就是怎样做好工作,怎样考出好成绩,怎样搞好和领导与同事的关系等,绞尽脑汁,耗尽脑力,因而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没有心思去观赏美景,聆听悦耳的音乐等。“格式塔疗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作为思考基础的“感受”,比起思考本身更为重要。没有感受就无从思考。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而且,人终非是一台计算机,不能白天黑夜地在那里总是计算个没完,人需要用感受来滋润自己的心田。

5要输送不愉快的情感。人们通常都希望有愉快的情感,而不愿意接受那些忧郁的、悲哀的、凄凉的不愉快情感。但这不是正确的态度。因为有愉快,就必然会有悲哀;相反地,有悲哀,也就会有愉快。愉快和不愉快不仅相对而言,同时也是相互存在和相互转化着的。因此,正确的态度是:首先,应该认识到既有愉快的情绪,也有不愉快的情绪;其次,要有既接受愉快情绪又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如果一个人成年累月总是愉快、兴奋,那反而是失常的现象,也许说不定息有躁狂症。

6不要先判断,要先发表参考意见。“格式塔疗法”认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不要判断,要先谈出你是怎样认为的。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与他人的不必要的摩擦、矛盾和冲突,而你自己也可以避免产生无谓的烦恼与苦闷。

7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现代化社会里,有很多变相的权威和偶像,它们会禁锢你的头脑,束缚你的手脚,比如学历、金钱等。“格式塔疗法”对这些一概持否定的态度。我们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也不要无原则地屈从他人,从而被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8我就是我。不要说什么我如果是某某人那该多好,我若是某某人我就一定会成功,等等。你应该从起点做起,努力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想入非非,要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最后的目标和信念应该是:“我就是我自己”。

9要对自己负责。人们往往容易逃避责任。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会把失败原因归罪为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好,学校不好。工作不好,会推诿领导不力,条件太差,等等。把自己的过错、失败都推到客观原因上。“格式塔疗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求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自己对自己要负责任。

合理运用“格式塔疗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就能调节、控制、把握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4.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格式[模版] 篇四

一、接诊过程 1.接诊途径介绍 : 2.来访者的表现问题:

3.既往治疗过吗?如果有,何时?持续多久?是否用药?既往治疗经历对来访者目前的期望有何影响? 4.情绪状况,心理状态,来访者描述问题的方式

5.诊断和心理动力学考虑。治疗师接受来访者做治疗的原因。

6、治疗设置:方式,频次等 二.个人史

1.个人成长史,家族史,目前的心理社会状况:职业生涯,小学、中学和大学,目前的工作?父母的职业、年龄、结婚时间?有无兄弟姐妹?有几个?各自的年龄?小时候患病、意外事故和创伤的情况?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的死亡? 2.小时候经历的变动?照料者的分离、丧失和变化?频度?何时发生?婚姻状况?自己有无孩子?几个?多大年龄? 病人如何评价自己幼年的抚养情况?

三、来访者与治疗师的关系 1.移情/反移情的发展 2.来访者如何对待治疗师? 3.治疗师如何对待来访者? 4.治疗中的重要时刻和变化 5.来访者与治疗师具体互动的结果;治疗师如何与来访者会谈(解释)、来访者的回答/反应是什么?

四、治疗计划和结果

5.心理测验报告书写方法及格式 篇五

一、书写心理测验报告引论

(一)“报告”的意义: 1.“报告”是对申请人的回答

2.“报告”是一个交通工具,将测验所获信息检送给申请人。

(二)写好报告的条件:

1.专业知识:对测量的内容(智力、人格、记忆、神经心理测验)和测验工具的熟练程度(分析方法)

2.写报告的技能和艺术(本题内容)

(三)书写“报告”的一般原则

1.讲述信息简单而精确,不啰嗦,冗长。

2.将本来的东西反映在报告中,是科学的,客观的。

3.报告有针对性:(1)谁看它,(2)回答何问题,(3)他需要多少和哪一类信息。4.少用术语

5.使人能读懂所提出的概念

6.引证权威性:(1)在某方面够权威,(2)他的意见有理由,(3)读者认识的权威。

7.不作范围太大的概括,使评论可适合任何读者。

8.引证因果关系时,注意例外情况。如持续回答与N过程情况,有时因情绪词也可以引起持续回答。

(四)报告基本内容

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测验年月、测验名称。

2.申请理由

3.一般观察,对测验有影响的身体特征,行为表现,态度感情。

4.测验结果:如IQ,可信范围,智力分级,结果的可靠程度,如为韦氏测验,还有VIQ,PIQ的相差,通过和不能通过的测验属何范畴,影响测验结果的因素(疲劳、不合作、教育、情绪、文化因素、长处、弱点、人格特征)。5.建议:有针对性 6.总结

二、实施心理测验时的观察技术

(一)观察的意义:

(二)观察的种类:

1.在开始测验以前(包括建立协调关系);

2.在测验中。

(三)在测验时观察技术

1.观察范围:(1)仪表;(2)对测验情绪的适应;(3)合作程度;(4)努力程度;(5)对测验的态度;(6)观察到的能力;(7)儿童的语言,(声音高低,词汇水平,表达能力),(8)对测验的主动性,(9)社交能力,(10)焦虑证明;(11)从一种活动到另一种活动的能力。

2.行为观察表(1)态度 ① 对检查的态度

1.S(被试)与E(主试)的相处如何?

2.S害羞,害怕,进攻或友好与否?

3.S违拗,正常依从,过于讨好吗? 4.从开始到末尾,S与E之间的关系有改变吗? 5.S是否试图引起E作出问题的回答? 6.S是否观察E对回答满意不满意的表情? ②对测验情境的态度

1.S轻松随便,紧张被抑制,不停息? 2.S有兴趣,无所谓 3.S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4.S热望参加测验或马马虎虎。

5.S视测验如同游戏一样有趣,如同取得优胜的挑战,感到有失败的威胁。6.S专心于测验的程度。7.要重复指导语否?

8.S在分心时容易使他集中注意否。9.S尽最大努力否? 10.S只在E推动时才去一试 11.迂难放弃,坚持。12.兴趣有变化否? ③ S对自己的态度

S是否沉着而自信?

S是否常常妄自匪薄,夸大或客观对

态自己。(2)工作习惯

S工作作风:快或慢?

S回答思考有组织,冲口而出,不假思索。S修改回答

自言自语,或只在思考成熟后作出最后回答。(3)对测验项目的反应 哪一类测验引起以下反应:焦虑、结结巴巴,红脸 哪一个领域内的项目使S感到安逸或不太舒服。S是否对哪些类型的项目比另一类的更加有兴趣。(4)对失败的反应 S怎样对待失败:S是辩解,找理由,承认失败 在难题时:退却,进攻,努力,试图

欺骗,含糊其词,公开承认失败。

如进攻,指向谁,是什么使得S进攻?

如对一个项目进一步提问,S再考虑

回答,保持第一回答,沉默。(5)对奖励的反应 是雅致地接受,是尴尬地接受。

奖励使他更努力(6)言语 表达自己的意思清楚正确到何程度

谈吐流利,吞吞吐吐,发音清晰,不

精确 回答直切了当,含糊其词,兜圈子,自由联想 自由的,自然的会话,或只限于对问

题的回答。会话是由于友好的驱使,还是由于想

逃避测验情境(7)视觉—运动

S作出的手、足、脸运动,是如何来

处理材料。利手 反应快、慢 用尝试错误法 动作灵敏、笨拙 双侧运动精巧灵活否? 

三、测验结果分析

1.简单明了,对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有任何

怀疑时要指出。

2.报告结果应注意IQ的精确范围

3.要解释的可靠性大,需要有许多材料均一致才可能办到。如行为观察结果,量的分析,型式分析,以往史等均一致。诊断一定在充足材料上作出。

四、建议

1.作出建议的主要依据—智力的长处和弱点的型式,及其所牵连到的治疗和康复等。

2.目的:试图找出一种办法来帮助儿童,包括本人,教师、父母在教育和治疗上发生效应。

3.提建议的原则:实际可行,具体和个利化,并鼓励儿童自己投入到影响他的生活活动中。4.建议方面

(1)为刺激和增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提示。

(2)关于发展失调型式的信息

(3)建议要进一步评估时,要提出侧重何

方面的评估。

(4)建议治疗或治疗性教育的特殊形式(5)指出适合何职业的能力和长处。(6)对未来的预测:预测是困难的、冒险

的,弄不好,对儿童带来损害。

五、总

精确简结,抓住要点,有2—3行字即行。

六、书写报告时所要考虑的事项

(一)报告侧重点

分两种:1.测验方面;

2.S方面 例:×通过了词汇测验的8岁水平—测验

×的词汇知识在8岁的平均水平—S方向

(二)报告中用哪些材料

(1)取舍原则:根据申请中的问题性质,测量对象,被报告人的背景来决定材料取舍。

(2)重点描述:无规定,只注意个体化。例如S的服饰,利手身体结构特点等,哪一个重要?得因情况而异。

(3)分测验名称,原始材料一般不提(读报告的也不懂),但偶然也可用来作例子提到。

(三)陈述肯定到何程度

(1)材料充实、可靠、简便肯定。

(2)在不能完全确定预测,结论或推测时,会用“可能,或许,好象等”,但这种提法不能多。

(四)报告扎根据智力水平智力测验的报告,IQ是根子

(五)在报告中应注意如下的问题

(1)结果的代表性如何

(2)建议或印象的得出,应根据所有

测验结果,人际行为,以往测验结果,父母报告,教师观察,医学评估,学校

成绩。

(3)什么样的建议实际可行。(4)什么样的单位来实现此建议(5)需要追踪与否。

(六)报告中的常见错误(1)抽象

文中术语用句,提法,意义不明确,要去捉模。

例:“3年后复查,以便查明操作水平会不会成熟起来”—不如说,以便观察有无变化,成熟何所指。“从会话中有意撤

离”,加以表现出斯多葛性格,给人以社会穷困的印象。一串概念复杂的术语,均不妥。2.模棱两可

例:“×语言能力不足”。指“低劣”?“完全缺乏”?

“×操作不行”。指“低于一般儿童”?指低于自己的言语能力? ”

提法一定要精确,否则不仅不能正确传达信息,反而将读报告人弄糊涂。3.不重要的内容

4.概括不当:从有限的材料作过宽的概括。

例“×在一个平均智力者都可完成的算题他却失败了,证明数的推理能力是其弱点。”

“×在测验的总智商为110,可预测他在学习体育时会获得好成绩”。5.规避

有充足证据时也不作明确结论

例:“×的IQ为125,在校毋须很多努力可获中上成绩,可提示他的智力高于平均”,不应只说,高于平均。不应只说高于平均,应该说不应只说高于平均,应该说到了优秀水平。到了优秀水平。6.不正确的推理:因果关系的支持不够。

例:“×在MMPI和EPQ中L分均高,说明他为说谎”。

“×的VIQ高于PIQ,说明他学习机械不会有好成绩”。7.无连续性:缺连接词

例:“×的右手活动有一定限制,他的PIQ为99,只落后于VIQ,7个IQ”

应该说×的右手活动虽受一定限制,但他的PIQ仍有99。“×在TPT的时间过长,MIQ为105”。

“应该说×在TPT的时间过长,然而MQ仍然有105”

七、好一个报告的标准 1.描述直入,客观 2.文句文法正确

3.语义不酸涩古怪,同时又公式化。4.有针对性,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的报告。5.“紧束”

6.不在报告中炫耀学识,展览词汇 7.材料,观察紧密结合起作来出解释。

×××心理测验测评报告

一般资料:

姓名:××× 测验日期:×年×月×日 性别:女 测验实施者:××× 出生日期:×年×月×日 测验地点:××× 年龄:×岁 文化程度: 职业:

申请检查理由:

本人或家长要求评估智力或性格。评估过程:

由被试独立完成×××心理测验,持续时间约×小时×分钟。一般观察:

被试衣着整洁,仪表良好。言语流利,交谈正常。测验时该被试注意力集中,态度诚恳,努力思考并尽力做答,与主试关系协调,测验结果较为真实可靠。

相关历史: 未进行过相关测验。测验结果:

这部分应写清楚测验得分,有剖析图的应画出。印象与解释:

分析智力或人格的具体特点 建议:

6.大学生心理论文格式 篇六

案例报告要求包含原始咨询对话记录或详细的描述性咨询记录。

案例报告内容具体如下:

一、标题,摘要

标题:

标题应直接反映咨询案例的类型或咨询方法的特点。如“一例婚姻适应不良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强迫症行为疗法案例报告”

注意:标题要合理、明确。例:一例离婚后不适应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

陈述本案例的主要内容及运用的理论及方法,咨询效果的评估(150字左右)。

基本模式:咨询员运用XXX疗法,针对一例XXX进行了咨询。通过咨询,求助者的XXX得到了基本的解决(或控制),基本上达到了咨询的效果。经过这次咨询,证明XXX疗法对XXX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二、一般资料

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等。

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1)性别、年龄、出生地、出生日期。

(2)职业、收人、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

(3)宗教信仰、民族、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

(4)现住址、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状况(商业区、工业区、农村城乡结合部、文化区)、联系方式。

2.求助者生活状况

(1)居住条件。

(2)日常活动内容、活动场所。

(3)生活方式和习惯。

(4)近期生活方式有无重大改变。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述:

当事人求诊的核心问题/症状及持续时间。

例: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两个月,伴食欲不振。加重一周。

注意:要能体现出求助者问题的所在,要合理。

个人陈述:

较为详细地陈述求助者问题的发生原因、情绪反应、生理及心理上的反应、社会功能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问题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防御方式、有没有曾去咨询或治疗过等情况。

注意:以上内容将是你初步诊断的直接依据,因此,应尽可能详细。

四、既往史:既往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经历

五、婚姻家庭及社会生活

1、婚姻家庭

(1)一般婚姻状况(自由恋爱、他人介绍、包办、买卖婚姻),婚姻关系是否满意(性生活、心理相容度)。

(2)婚姻中有无重大事件发生,事件原因中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

(3)家庭组成成员,对家庭各成员的看法,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分工,自己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4)家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原因,原因中有无道德、文化因素。

2.工作记录

(1)对工作的态度、兴趣、满意程度。

(2)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何在。

3.社会交往

(1)社交网以及社交兴趣和社交活动的主要内容。

(2)与自己交往最多、最密切的人有几个。

(3)能给予求助者帮助的人和求助者帮助过的人有几个。

(4)社交中互相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责任感。

(5)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如何。

4.娱乐活动

(1)最令求助者感到愉快的活动。

(2)求助者对愉快情绪体验的描述是否恰当。

六.个人成长史

包括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重大生活事件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所述要与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有关,特别是与其根源有关的。)

有无精神病史(或家族病史)

七、咨询师和他人观察(或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

包括: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工作与交往功能状况、心理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及求助者亲友等陪伴者反映的情况、其他方面搜集到资料。

也可以扩展到感知觉、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意志、情绪反应等方面。

八、病因分析

生物学原因

社会原因

认知(或心理、精神)原因

(以上因素不可缺少)

防御机制的分析(如果有就进行分析)

九、评估与诊断

1、评估包括确定造成当事人问题的关键点的分析、当事人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的确定、心理发育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评估、病态信念的评估等。

2、诊断及诊断依据:

诊断要清楚地表示是什么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单独占一行。

如: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情绪不良,一般心理问题-离婚后情绪不良

3、鉴别诊断:

分别简要列出需鉴别的疾病及主要依据。

一般可从——

精神病的鉴别

重性心理问题

焦虑症

抑郁症

或其它病症角度考虑并鉴别分析

十、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目标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或近期目标、长远目标。

例:协助求助者解决离婚问题。

方案包括:制定方案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制定的?

内容包括:咨询目标的确定;运用的主要咨询方法的原理及技术要点;咨询师和当事人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咨询约定时间、咨询次数;费用标准等。

注意:

方案的制定是双方协商确定的,不是咨询师单方面确定的。

要注意所选用的方法与案例的情况相关、有效、可行的,其咨询效果是可信的。

如:针对儿童的问题运用了精神分析法是不可行的。

十一、治疗契约

1、治疗的总疗程、频率、间隔;

2、治疗地点;

3、收费及其交费方式

4、预约与取消预约;

5、电话及其使用;

6、保密与伦理问题;

7、紧急情况的处理;

8、非正常性中止治疗;

9、转诊

十二、咨询过程

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与完成情况。(注意咨询阶段划分的依据)

每次咨询的任务、方法、过程等。

应记录最主要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可用摘录部分精彩的对话反映咨询的技巧。

注意事项:

1、咨询次数不等于咨询阶段,特别是“咨询阶段”,一般至少要安排两到三次咨询完成比较合理。

2、每次的咨询要有一定的内容,不能抽象地概括,如果能在每次的咨询过程中均有对话摘要更好。

3、咨询过程应与所选用方法的基本程序相吻合,而不是自己主观臆造出来的。咨询过程是按照咨询阶段进行的。

4、在咨询中使用了心理测量,必须说明是根据求助者的临床症状、求助者表示愿意配合的情况下实施的。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求助者症状的程度,同时,也是诊断的一个依据。测量数据必须属实。注意:不是任何案例都要通过心理测量来诊断的。

十三、咨询效果的评估

主观性的评估:求助者自我评估、心理咨询师的评估

客观性的评估:家人或同事同学评估

科学依据的评估:心理测验的比较。

重要说明:

1、案例报告当中不能有暴露求助者真实身份的信息(如姓名、住址、现在的工作单位等),2、如果由于咨询过程当中上述有关信息未收集完整,请尽可能补充。

3、提供案例总的咨询时数在15-20小时以上。

4、求助者咨询过程中的有些信息,咨询师可以在汇报案例的过程中口头补充说明。

参考资料(尾注):

可以是某专家的著作。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版次、页号等。

7.大学生心理论文格式 篇七

关键词:格式塔,场作用力,陈设艺术,设计语言、情感

1 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格式塔”是德文 “Gestalt ( 整体) ” 的译音, 本意是指形式、形状或一种被视觉分离出来的整体。其一词具有两种含义: 1、是指形状或形式, 亦即物体的性质; 2、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因此, 格式塔心理学也可以说是形的心理学。在我国一般将格式塔译为形, 称格式塔心理学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这个词最先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埃伦菲尔斯提出最初是应用在听觉领域。其通过对音乐曲调的分析提出了整体性概念。该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基点之一, 也是格式塔的核心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是在1912 年, 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 ( Max Wertheimer) 创立, 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等人。格式塔心理学主要是以视知觉为理论基础研究人类知觉与意识上的问题, 也就是说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因此, 与艺术创作乃至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心理感受, 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自诞生至今, 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比如教育、经济等领域, 特别是对艺术与设计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 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1954 年, 鲁夫·阿恩海姆出版 《艺术与视知觉》, 把格式塔心理学引申到艺术领域, 成为格式塔心理美学的代表人物; 挪威建筑史家诺伯格·舒尔茨, 他在其名著 《存在·空间·建筑》中, 也引用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的 “图形”、 “背景”等概念来解释建筑、街道、广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东方, 日本著名建筑、景观设计师芦原义信, 他以 “阴阳关系”, 即 “图形”与“背景” 关系为精髓, 对东西方空间观念进行比较研究, 出版了《外部空间的设计》、《街道的美学》等系列化著作, 同时, 他还把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论应用于设计实践, 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比如日本的驹泽体育馆、历史民俗博物馆、武藏野美术大学等作品。

2 格式塔心理学 “场” 作用力的概念

格式塔心理学学者考夫卡, 认为我们自然而然地观察到的经验, 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他将物理学中 “场”的概念引入它的理论领域。然后又推出了 “物理场”、 “生理场”、 “心理场”、 “环境场”、“行为场”等概念。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心里场和物理场共同组成的, 也就是所谓的 “心物场”。同时, 物理现象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 而与之相对应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当然也是能保持力关系的整体。所有这些力, 如物理力、生理力和心理力都发生在同场所之中, 故被称为 “场”作用力。

3 陈设艺术设计中 “场” 的作用力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心理场和物理场共同组成的。而影响心理场和物理场的因素就是 “场”作用力。阿恩海姆曾在其著作 《建筑形式的动力学》中, “提出了形式设计的力学原理, 他认为当人感知到不同的形式时, 会在物理力的诱导下对应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1) 这也就意味着, 当我们在空间中看到不同的陈设艺术品时, 我们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那么具体到陈设品 “物”性层面的话, 就是由于不同的形式、质感以及颜色, 也会产生不同的 “场力”从而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 在这其中, 笔者认为质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因素)

3. 1 陈设艺术品造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 “场” 作用力

阿恩海姆在其 《走向艺术的心理学》一书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艺术作品的张力, 是建立在客体作品的组织结构和主体知觉的规律的基础上, 这种 “张力”存在于任何一位观察者的经验之中, 而且这种 “力”所感知的强度会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由此,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将这种 “力”称为 “心理力”。有了 “心理力”就自然地存在着 “心理平衡”。那么当我们想通过陈设艺术品来制造某种动势时, 那么我们就必须打破自然存在的 “心理平衡”, 制造一种非稳定的 “力”。 (2) 我们可以通过对陈设艺术品进行点线面的、重复等多种手段来制造一种动势。

西方艺术家认为: 点、线、面是存在和运动的形象化, 存在和运动是点、线的本质与内涵。在美学中它的实质意义是想象中的、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 是相对的, 可以这样理解它定义: 点, 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线, 点运动的轨迹。面, 线运动的轨迹。在艺术作品中, 我们所设计的对象, 实质上是点、线、面在画面空间中运动的结果, 是视知觉的产物, 是可感知的。陈设品除了是仿生设计外, 其实也是按着点、线的构成方式进行设计的。我们在看这些陈设品时能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和律动感, 能够感受到陈设品带给受众和空间的一种活力。

通过对陈设艺术品的重复, 也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动势的心理。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 “强烈的运动效果还可以从那些造成频闪运动的静止式样中产生出来。能够造成频闪运动的条件是: 在整个视域中, 各个视觉对象的相貌和功能基本上一致, 但它们的某些知觉特征———位置、大小或形状———又不一定要相同。在适当的条件下, 这些集合体还能产生出一种同时性的运动效果。” (3) 那么我们在进行陈设艺术设计时, 我们就可以挑选一些具备频闪运动条件的陈设品, 来制造这样一种动势。

那么当我们想制造一种静态的感觉时, 我们也可以通过陈设品的造型来获得。 “圆则杌棿 ( wunie, 音乌捏, 意为不安) , 方为吝啬”是西汉杨雄的哲学命题 ( 语出 《太玄·玄摛》) 。我国古人很早以前就知道圆形给人一种运动变化的感觉, 而方形则有收敛静止的作用。那么当我们在进行陈设艺术设计时, 我们就可以挑选一些方形的陈设品, 从而给人的心物场带来一种踏实、沉稳以及安静的一种感觉。

3. 2 不同颜色的陈设艺术品会产生不同的 “场” 作用力。

我们都知道色彩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性, 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而也会给人带来强大的视觉张力。首先, 色彩颜色的波长的长短会决定人是否能感知到色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 光是感觉色彩的基础, 光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长决定了人是否能感知到色彩, 不是所有的波长都有色彩感觉, 实验证明只有380 - 780nm ( 纳米) 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是人视觉感知的范围, 所以不同波长的颜色能引起人眼不同的视觉张力, 从而形成不同的颜色感觉。比如, 我们对红色感知都非常强, 就是因为红色的波长几乎是最长的, 相反, 我们对紫色、蓝色的感知力比较弱, 就是因为其波长较短的缘故。那么, 在陈设艺术设计中, 我们能够了解色彩波长能引起视觉张力, 就能科学的使用色彩和控制色彩, 从而能够充分的发挥色彩的功效和美感作用, 避免色彩的混乱引起的视觉疲劳和情绪紧张等恶劣的现象, 创作一个环境舒适、优美、能引起人的情感愉悦的空间力场。

其次, 色的冷暖、情感、象征都会产生不同的 “场”作用力。色彩的冷暖, 既是色彩的物理属性, 同时也是色彩的生理属性与心理属性。具有冷色属性的颜色, 即给人心理上造成寒冷感觉, 如蓝色、白色等; 而具有暖色属性的颜色, 则给人心理上造成温暖感觉, 如红色、橙色等。有实验表明, 当人的视觉受到色彩的物理力的刺激以后, 必然会产生生理力的反应和心理力作用, 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思想情绪和左右人的喜怒哀乐。一个书房陈设, 我们能够看出来, 在此空间中所有陈设品几乎都偏向冷色。因为, 书房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环境, 偏冷的颜色就能让人心里产生一种冷的感觉, 从而起到一个心静的作用。色彩的情感作用力。色彩在其物理力与生理力的作用下, 可以促使人通过记忆、联想、想象等心理因素, 形成情感之 “力”, 这是典型的色彩的心理力的集中体现。有人把色彩的这种情感特征, 称作 “情感色”。书房墙面以及陈设品选用冷色系列的颜色, 会让人联想到大自然, 而大自然是每个人心中所向往的, 只要我们身处其中, 我们的心就仿佛能沉下来, 跟大自然融合成一体, 而这样书房正是我们所喜爱的。

3. 3 不同材质的陈设艺术品会产生不同的 “场” 作用力

室内陈设艺术与建筑景观设计相比是有许多不同的。建筑、景观在设计时会受到很多技术等条件方面的限制, 而陈设艺术设计由于陈设品都是小型的, 造价也不是很大, 然后方案比较易改, 因此, 设计师几乎什么样的材质都可以用。另外, 由于陈设品体型一般都不是很大, 跟建筑相比材料的面会小很多, 再加上跟人接触比较多, 因此, 陈设艺术设计中材质对人的影响会微妙一些。此外,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 陈设品在空间中大多都是起装饰空间的作用的, 对形式方面更追求一些, 也更追求艺术性一点,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要更多考虑人的感性方面。那么对于陈设品来说, 我们不应该只是从其物理层面, 比如肌理, 进行分析, 而更应该追根溯源, 把陈设品形成之前的因素、形成过程等考虑进去, 也就是把时间跨度加进去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样我觉得应该更能引起我们的心理的共鸣吧!

日本设计师黑川雅之在其著作 《素材与身体》中写道: “人在每一种材料中都有多种多样的记忆, 当我们用材料创造某种空间来治愈人们的心灵时, 材料会在迁移默化中占据人们的记忆”。 (4) 其通过对材质的性能、质感、肌理以及结合其时间维度进行分析研究, 来呈现不同的材质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记忆。在我看来这里他讲的记忆其实就是 “场”作用力。下面我会选用几种不同的材质的陈设品, 来谈其带给人不同的 “场”作用力, 也就是不同的感受。

( 1) 石质材质的陈设艺术品

石质材质的陈设艺术品是我们用的比较多的。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空间中, 东方人都特别偏爱使用石头来装饰空间。这是跟东方追求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是分不开的。那么石质给别人一种什么样的 “场”作用力了?

黑川雅之先生在其 《素材与身体》中写到: “长年累月堆积下来的泥土会变成石或岩。火山喷发产生的熔岩凝固后也会形成石头。石头存在意义, 也许就在于它本身形成的历史吧”。 (5) 我们都知道人的情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与记忆相关的。就是因为石头本身就具有历史意义, 所以人们在使用它来陈设空间时, 情感上会有一个契合点。在古代中国文人庭院中, 人们就喜爱使用石头来寓意自己的情思, 从而给空间制造了深远的意境。此外, 石头由于其原始的肌理, 会给人带来一种古朴、自然、原始的感觉, 使空间充分彰显出其坚实、强大、厚重的视觉张力感。

( 2) 瓷器陈设艺术品

瓷器是我们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中, 用的比较多的陈设品。白色的瓷器给别人很干净的感觉, 同时也有着纯洁的象征。它表面光滑, 带给人一种正直、冷静、干净的印象。这可能是因为同生物的柔和与土壤的质朴相去甚远的原因。

( 3) 玻璃材质的陈设艺术品

玻璃可以让我们可以获得透明感, 并进而产生巨大视觉张力, 如果是挑选比较大的陈设艺术品, 还能起到扩大心理空间的作用。在现今人们越来越追求室内外空间一体化, 那么由于玻璃具有透明感就能起到融内外景为一体的作用了。在陈设艺术设计时我们选用的陈设艺术品大多是相对小件的, 用其来点缀空间的。那么玻璃在情感上会给我们一种怎样的 “场”作用力了? 玻璃由于是属于易碎的材质, 所以人们在处理它的时候会非常小心。人对易碎的东西和弱小的事物都有一种天生的怜悯之心, 对于玻璃的这种心理也是这样。玻璃的那种透明感和光泽感就如同结冰的水一样, 清澈透明, 美的让人心碎。

( 4) 水———一种特殊的陈设艺术品

很多人把陈设艺术简单的看做是室内陈设, 而忽略了其实陈设也应该包括景观陈设。在我看来, 水、阳光等也都是一件件陈设艺术品。水可以让我们无论是视觉上还是触觉上都能获得一种 “软”性的张力。

水是万物之源, 水就代表着生机。无论在东西方, 人类的发源都是在水源丰富的地方。空间中有了水就有了生机。也正是因为其是万物之源, 所以水的另一个特质便是 “软”。我国古代先人认为, 水是上天所赐之物, 可以用它来静心养生, 水是世上最软最善, 无论谁都可以用它来清洁污垢, 祛除病魔。因为这种 “软”的特质, 水可以给人带去一种 “平和” 的心理感觉。同时, 也是因为 “软”, 所以它可以成为大自然的画板, 无论是一朵白云, 还是一棵树, 或者一只小鸟都可以在其身上随意涂画, 从而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水可以起到平定人的内心, 净化人的心灵。人们都喜欢用水来装饰庭院, 就是因为水有着净化的作用。首先是从物性层面来说, 水可以起到净化空气, 改善空气的湿度。另一方面, 是从其特质上来讲, 水可以容纳万物的同时也可以保持自身的不变, 人从其中可以悟出许多东西, 从而起到平静人的内心的作用。

把水当做陈设品来进行设计, 不仅能让我们肌肤感觉更舒服, 能让我们空间充满生机, 而且能给我们创造一种禅意空间。

4 结束语

活动是由物理场与心里场中的力起作用而形成的, 先是通过物理场的刺激, 然后引起人心理的变化。我们在进行室内陈设设计时, 应该把物理场的场作用力设计的更丰富一些, 结合人的内心进行设计。在消费时代的今天, 人们消费的目的已经从购买使用价值转向购买一种符号, 在空间陈设中也是如此。当然, 这种趋势我们是无法逆转的。但是, 或许我们能做点什么, 做点能挖掘人内心的一些东西, 从人内心处的记忆或者更原始的地方进行分析挖掘。

参考文献

[1]库尔特·考夫卡[美]著, 李维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2]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 滕守尧, 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3月版

[3]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 丁寜译.走向艺术心理学.黄河文艺出版社, 1990版

[4]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 宁海林译.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6年9月版

[5]黑川雅之[日]著, 吴俊伸译.素材与身体.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3年9月版

[6]尼跃红著.室内设计形式语言.高度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版

[7]范玉吉著.审美趣味的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8]刘琼, 张朝晖.格式塔心理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年9月

[9]雷莹.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装饰, 2004年9月

[10]陈祁岩.设计艺术中的“格式塔”研究.武汉理工大学, 2002.

8.大学生心理论文格式 篇八

大千世界色彩纷杂,色彩属于我们感知里非常敏感的焦点。在自然界,色彩能够分成彩色及黑白两类。自19世纪末诞生了电影艺术开始[1],人们就渴望借助色彩、光影的变化来刻画五彩缤纷、富于变化的大千世界,从而走进某一时空交错的三维色彩空间,呈现除了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诗歌之外的“第七种艺术”。在英国的历史上,以前把电影院叫做“生物镜”,由于它可以录下生物具体运动的现实状况,展现自然状态。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这本书里,作家麦克卢汉把电影界定成为“拷贝盘上的世界”[2],更显示出了色彩刻录的实际含义。可是色彩既可以展现出自然,也极具情绪的象征意味。在叫作《色彩》的诗歌里,闻一多借助于色彩话语,给人生赋予某一灵魂。在时下的电影艺术里面,色彩的情绪象征意味已渐臻化境。于是,对于电影色彩来说,具备了某一特殊的隐喻及涵义。自很早的“黑白”胶片时期肇始,在电影艺术里面就显现出了色彩话语的迹象,众多的电影制作者分析色彩传达的意义,可是借助匀调黑白灰的深浅现状来表现电影的涵义,这一表达效果有太多的限制。此时,彩色电影应运而生,这给电影色彩的出现及完备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所谓色彩,即光之子也。“对于色彩来说,它是某一靠三种要素整合而成的实际现象:反射光线的事物、光线、还有靠大脑及眼睛组合的可以读出光线里面内涵的感官。”[3]换句话说,在抓住各种色彩的时候,我们的主观心智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色彩属于我们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虽说它难以自成单独的艺术形式,可是却属于全部视觉艺术里面必不可少的部分。时下的电影制作者把电影色彩当作传播信息的途径,在变幻莫测的光影世界里面,要么将自然的自身色彩信息加以还原,要么被添加某一具有象征意味的主观信息。而在“格式塔”完整心理学里面,提出了“心理物理场”这一概念,恰恰能够对这展开某种关联性的阐释,完全可以把电影在光影世界里面加以开拓,将其界定成“心物场里面的色彩世界”,借助于电影心理学某一原理,发现电影艺术里色彩话语的使用技巧。

二、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电影艺术探讨

对于电影心理学来说,它属于某一边缘性的科目,重点针对电影艺术的运动感及视觉状况展开完形心理学分析,也叫做“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诞生于1912年,先是在德国创建,属于德文Gestalt 的实际音译,大致意义为物体的形状、形式,往往把它直接翻译成“完形心理学”或者是“格式塔心理学”。[4]它研究的基础就是“形”。此处所言的“形”,具体指人经验里面的某一结构抑或组织。最早的代表者为考夫卡、苛勒及韦特海默,他们借助众多实验分析点明,对于人的感知活动来说,属于某一完整的历程,一些特殊情况一定要处于整体氛围里方能感知到。由少数要素组合的整体,绝非诸单元要素机械叠加的和,绝非取决于某个要素,反之,此类单个要素却决定于完整的内在特点,某一整体的现状具备其自身的整体特点,也就是“格式塔质”,它不可以分解成纯粹的要素,其特点又不涵盖在要素里面。比方说:某一三角形,它靠三条线段互相交叉搭建起来,可它具备的单独特征却并非把三条线段的特点机械地加以相加。知名的电影人阿恩海姆曾说,“不管处于何种状况之下,如果不好把控事物的整体构造,就始终难以发掘并赏鉴艺术品”。[5]

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这本书里,考夫卡点明了“心物场”这一核心思想。他觉得,世界是属于心物(心理物理)的,靠物理及经验两个迥异的世界建立起来。[6]观察者具体感受实际的观点叫做心理场,而被感受的实际对象叫做物理场。心理场与物理场间并非属于一一对应的关系。可是,人类在展开视觉感知的时候,与之相伴的视觉思维状况却属于某一心理活动历程,它能够填补视觉对象的一些缺陷及改变,能够把物理场里面的对象变化成贴合自身实际的心理场构造,所以我们能够将它看作两者有机融合构建的心物场。电影属于视觉感知的艺术门类,在看电影的时候,随之进行一系列的视觉思维,正因为这,能够借“心物场”的含义来阐明电影里的光影及色彩世界、电影艺术。远在20世纪20年代,在电影还未自不入流境地里单独出来的时候,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1917)这本书里,明斯特伯就自人的视知觉的心理及生理的视角分析电影影像的运动感及纵深感。他觉得,自心理学视角看,电影并非出现在胶片的上面,甚或也并非出现在银幕的上面,而是出现在观众的内心里。[7]

在1932年,美籍心理学家爱因汉姆借助于完形的格式塔心理学思想,在他的著作《电影作为艺术》里面[8],重点分析了电影艺术的心理特征及电影影像的物理特征。为给电影美学找到理论支撑,法国有名的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自电影心理学这一视角,借助“格式塔”理论体系,细致有效地分析了比如说电影的色彩、构成、蒙太奇、音效、布景等层面的电影状况,他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这本著作,被称作电影界里“百科全书式”的理论著作。从这里来看,电影制作者早已把电影心理学当作电影美学的理论根基,当做某一单独的边缘性科目,自物理场及心理场这两个视角,加以细致地理论分析及实践探究。

三、 心物场中的电影色彩使用

对于色彩来说,它是电影里面某一必不可少的要素,往往需附着在影片里面的环境、场景及形象上,可是,色彩又明显地高于此类现实,其改变及解决许多时候细致得很难觉察,却制约着影片全部的实效,是把控情绪氛围的核心。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觉得,“色彩对于形象来说,就如同是伴奏对于歌词的功效,不仅这样,有的时候,色彩属于歌词,可是形象只属于伴奏,色彩就改变了其地位,不再是附属品,而是一跃成了主体”。[9]远在黑白胶卷的时候,俄罗斯的蒙太奇派代表人物,电影艺术家爱森斯坦就让人借助手工着色这一途径,在极具时代特征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里面,把影片里水兵起义时候所升的旗子染成红色的。借助红色火跟血的色彩预示,既代表血气方刚、激情豪迈热,也代表实力、战争、进攻,力求借助着色的旗帜,向观众传达某一心理提醒及极强的感官刺激。对观众来说,既能够自理智角度感受到这代表着上革命,也能够自情绪甚或生理层面产生诸多反应。在记录片《辛德勒名单》里,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在设计这一色彩的时候,也显示了同样的妙处:战争惨烈、和平不易、生命脆弱,这些均呈现在置于黑白画面背景之下的穿红衣服的女孩子身上。到了彩色电影时期里,电影制作者将黑白跟彩色的胶卷加以剪辑,依照这造成心理生理层面的极大反差,传达出迥异变化的氛围内涵及戏剧内容。

色彩属于力量、感觉、思想。电影里面的“平面、色彩、形状等,均如同视觉景象那样让人兴奋,也一定要看作极具多种视觉内涵的事物来了解”。[10]笔者把电影里面运用较多的颜色——“红色”当做例子,来具体研究心物场里面运用电影色彩的情况。依照生理学上的分析,“红色波长可以对循环体系、肾上腺及心脏产生刺激,使其持久力及力量得到增强”。正由于这一生理现象,让红色具备了众多的跟它匹配的非常繁杂的心理“力的形式”:最让人关注的颜色,具备极强的震撼力,这属于血与火的色彩。在过去的文化群体里面,大家均觉得红色隶属生命之色,故而大家把红涂抹于死者身体上,从而保证其可以得到新生。红色鲜艳,极具阳刚意味,代表着奔放、浪漫、欢快、健康、热情、喜庆(中国)、和谐、活力等,又代表着战争、冲动、灾难、政变、进攻、机警等。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作品《红色沙漠》,被称作“首部实际的彩色片”,这部影片借助于浓烈的大红主色调,塑造出某一发人深省的影像世界。在此,红色显示出人类情感的困顿,体现出女主人公朱丽娅娜忧郁而孤单的内心世界。女人想寻觅到爱情与理解,可这都属于枉然。在影片里面,描绘了在如此一个文明的现代社会里,物质的富足让女人最终失掉了自我,她内心里非常寂寞、空虚,如同是某片荒凉的红色沙漠。另外,还有两种辅助的颜色——蓝色及黄色,后者代表着厚重、冷漠及忧郁,显示着在当今社会,人跟人缺乏交流沟通,关系隔膜;后者代表可憎、浑厚、混沌,暗示着当下西方社会的腐败、龌龊及邪恶等。自“心物场”这一理论出发,导演匠心独运地借助色彩,颜色的改变不受实际的物理场限制,而全部依照剧中人的内心世界而改变,显示出某一张力,这自然给大家预留众多的情感体验及哲学思考,心物场的有机融合到达了某种美的艺术境地。

1998年,德国发行、由汤姆·蒂克执导的电影《罗拉快跑》,体现了时间的“后现代”游戏跟“新人类”间的“炫酷”。红色这一重点色块的猛烈冲击,就跟电影的快节奏完全吻合,可以说给影片带来了不少的看点。在罗拉的生活里,他的头发是火红的,家里的电话也是红色的,就连他奔跑时道路的背景红色的,这些均反复暗示他为爱狂奔的恒心,加强了女性挽救地球的力量,也彰显出电影制作者对地球的不平稳感及危机感的诠释。虽说红色冥界不止一次地来到,然而动态世界始终处于未知状态,红色电话只要一响铃,罗拉就会继续快速奔跑下去,或许在下一秒,她会收到世界带来的惊喜。在影片里面,红色涵盖并显示着宽广的人性意义及哲理内涵,电影、生命以及世界的种种可能性,色彩超出了物理场,属于另外意义上的真实。此类真实能够超出概念、文字的理解局限,让观众的心理场深受震撼,从而让传受双方不断地交流,产生思想的火花。

我国著名的电影制片人张艺谋,他出身于摄影师,尤其重视依托色彩语言把控电影意绪这一特点,早已打拼出隶属自身的电影格局。他导演的处女作品《红高粱》,就是借助了一股充满狂欢、野性、阳刚的红色之潮:太阳是火红的,土地是橘红的,轿子、盖头都是红色,高粱地也是一片大红,鲜血殷红,就连酒也是用红高粱酿制的……直至影片终结,更是到处红色。在此部影片里面,张艺谋借助人物红、背景红、景物红,把红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狂野的最初基调,“革命”的激进思想也在荧屏上呈现出来。可以说,“红”这一心物场的张力体现到了极致——“在我们过去的色彩思想里,色彩并非某一纯粹的客观规律抑或视觉感受,它跟社会潮流、宗教理念等紧密联系,也体现出‘助人伦、成教化的能效及涵义,这跟别的民族是同样的,都有自己的色彩习惯及象征内涵。”[11]而他导演的《英雄》这部影片,虽迥异于《红色沙漠》重视主题性的陈述,也迥异于《罗拉快跑》重视时间性陈述,然而其灵活地借助色彩却依旧赢得了众声喝彩。

有关有效地运用电影色彩视觉,依旧有众多的搭配模式及深层内涵,不可能都列举出来。然而就视觉感知而言,其自身就属于较高层次的思维形式,它将现实跟经验世界衔接起来,从而在心物场里面实现意义的飞升。大家唯有感受到此,方能切实搞清运用电影色彩的真正秘密。

参考文献:

[1]胡智锋.新中国60年电影艺术发展之路与经验启示[J].电影艺术,2009(6):88-89.

[2]李国顺.十七年中国电影译制片创作历史研究再思考[J].艺术百家,2010(S1):259-262.

[3]蔡冠群,徐亚男.电影色彩运用的格式塔心理学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4-146.

[4]王定升,赵国瑞.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21-22.

[5]史风华.阿恩海姆的电影美学思想[J].学术研究,2005(10):114-116,148.

[6]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7-99

[7]韩薇.电影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现状浅析[J].今传媒,2011(4):140-141.

[8]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15-18.

[9]刘欣然,郑华,洪晓彬.从丹纳《艺术哲学》中寻找古希腊体育运动的线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44-48.

[10]鲁敏,汪晓娥.阿恩海姆格式塔艺术心理学及其色彩理论研究[J].大众文艺,2012(14):123-124.

上一篇:江苏材料员考试题库下一篇:鬼故事书籍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