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_《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_新人教版必修

2024-11-13

高三政治_《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_新人教版必修(通用6篇)

1.高三政治_《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_新人教版必修 篇一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试题:(新人教必修3)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

环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0年2月10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这项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运用相关知识,完成1~3题。

1.在“感动中国”人物的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这表明()①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文化的传承往往通过道德典范来实现 ③不同时期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 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A.①②③

C.①③④

解析: ②表述错误。答案: C 2.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被观众称为“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入选人物的故事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弘扬了主旋律。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社会主义文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感动中国”评选活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③ C.①②④

解析: ④说法错误。答案: A 3.《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年,它所评选出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们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开展有利于()①发挥先进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②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③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④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答案: A 4.2010年7月,深圳一名产妇疑因未给助产士足够的红包而遭到报复——肛门竟然被

B.①②④ D.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助产士缝上,这一现象警示我们()①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②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避免人格上的缺失 ④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由题干可以看出该助产士缺乏自身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由此可以推出①②③的说法。题干没有阐述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因此不选④。

答案: A 5.201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参观吴冠中纪念特展时发表讲话,称赞吴冠中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并要求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德艺双馨”寓指()A.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 B.很高的思想道德修养

C.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完美统一 D.思想道德修养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

解析: “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显然,这里的“德”是指很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艺”是指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故本题选C。

答案: C 6.2010年3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视讯会议,对组织开展“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部署。组织开展这一活动对个人和国家都有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思想情感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 ②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积极影响 ③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④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环境面貌和道德风尚

A.①②③ C.①④ 答案: D 2010年4月15日,全国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在武汉市举行。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吴天祥,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群体代表贾云芸,全国孝老爱亲模范谭之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道德模范特别奖获得者“信义兄弟”代表孙东林,分别讲述了各自恪守道德、践行美德的感人事迹。运用相关知识,完成7~8题。

7.有关部门举行上述巡讲活动旨在()①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增强道德意识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C.①③

B.②③④ D.②④

解析: ②④与举行巡讲活动的主旨不符。答案: C 8.巡讲活动引发了社会对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热切关注。这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A.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B.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D.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解析: 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故A、B、D排除。

答案: C 9.“当好东道主,友善而热情”、“言语和衣着,礼貌又得体”、“观博与游览,排队守秩序”„„这些行为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最为提倡的文明行为,也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自觉行为。广大市民的上述行为()A.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纽带 B.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解析: A是指中华民族精神;C是指文化遗产;D是指社会实践。答案: B 10.截至2010年4月21日,已有来自全国的1 60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玉树地震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应急救援、伤员转运、藏汉翻译、物资搬运等志愿服务工作。青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②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③建设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社会主义荣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故③观点错误。答案: C 11.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于4月27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①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④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的良好风尚

A.①③④ C.②④

解析: ①不是弘扬劳模精神的意义。答案: B 2010年4月9日,国家工商总局、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农村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通知强调,创建文明集市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力建设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着力形成科学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据此完成12~13题。

12.创建文明集市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③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④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B.②③④ D.①④

解析: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培育“四有”公民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故②④排除。

答案: C 13.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创建文明集市,建设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需要()①将传统的诚信思想与现代商业文明相结合 ②大力倡导和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改善集市环境设施,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力度 ④打造集市诚信文化,不断强化商户诚信意识

A.①②③ C.①③④

解析: ③不是文化生活角度。答案: B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运用相关知识,完成14~15题。

14.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

B.①②④ D.②③④

A.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B.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解析: B是指文化。C是指文化遗产。D是指中华民族精神。答案: A 15.之所以要坚持德育为先,是因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①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②能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③能够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④影响到青少年的终身发展

A.①②③ C.②③

解析: ③不是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因。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材料一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毛泽东同志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邓小平同志要求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极端重要性。

材料二 2010年3月2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1)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关系的角度,说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意义。(10分)(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领导干部应怎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10分)答案:(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升华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10分)(2)①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自觉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③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到知行统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0分)17.目前,我国已开展两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对于深入持久地运用榜样的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深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认同,对于激发人民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热情,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

(1)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的意义。(12分)(2)我们应如何向道德模范学习。(8分)答案:(1)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体现,有利于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2分)(2)向道德模范学习,在加强自身的修养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要看到加强自身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8分)

2.高三政治_《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_新人教版必修 篇二

《生活与哲学》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的任务是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认识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知识的内容: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阀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

方面的不阿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五)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首先体现在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哲学可以预见未来,指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六)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首先,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再次,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基本含义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3.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造福于人类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四)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什么是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但它的反映形武是圭挪艮的,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人类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存在。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思想甚

至荒诞无稽的思想,也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这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

一,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韵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3.追求真理必须与时俱进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4)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

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联系的观点 1.联系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3)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的区别:第一,整体和部分的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第二,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第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第二,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

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科学安排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二)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3.量变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质变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三)矛盾的观点 1.矛盾的含义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2.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3.矛盾的特殊性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第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第二,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第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另一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

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8.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善于创新。

(3)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四、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2)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价值与价值观 1.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3)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五)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1)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的个性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高三政治_《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_新人教版必修 篇三

(时间:60分钟 分数:70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者在相应的括号内写上“T”,错误者写上“F”)1.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F)提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F)提示: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3.使用信用卡可以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T)4.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F)提示: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5.商品质量提高,价格就必然提高。(F)提示:价值决定价格,质量是使用价值,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影响。

6.时间、气候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价值量来实现的。(F)提示:时间、气候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7.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F)提示: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而纸币的购买力由市场决定。8.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对物价变动的反应程度比较小。(T)9.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T)10.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符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T)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我们经常上网学习,一般情况下上网学习是要付费的。这是因为()A.网络资源具有使用价值 B.网络资源必须通过市场交换 C.网络资源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D.网络资源是劳动产品,劳动就有价值

解析 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识记的考查,由教材可知,只有商品才进行交换买卖,故选C。1 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其中D项说法片面。答案 C 12.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9月22日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普通纪念币。本套纪念币共10枚,其中金质纪念币2枚,银质纪念币7枚,双色铜合金纪念币1枚。下列对该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①属于我国的法定货币 ②不能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③购买力的大小由国家规定 ④具有货币的基本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金银纪念币由人行发行,属于金银货币,能够在市场上流通,故具有货币职能,①④正确,②错误;货币购买力有市场决定,③表述错误。答案 B 13.从“商品—商品”发展到“商品—货币—商品”,后一个公式说明()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买和卖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

③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④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流通这一知识点。只有在“商品—商品”这种交换过程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故②说法不符合题意。①③④均属于商品流通的特点,故选C项。答案 C 14.2017年9月1日,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宣布在杭州KFC首推“刷脸支付”服务,“刷脸支付”开通后,即便忘带钱包、手机没电,也能进行支付。这种支付方式()①改变了货币本质,实现直接交易 ②扩大消费意愿,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③创新了服务模式,方便购物消费 ④能减少现金使用,防止通货膨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刷脸支付”的支付方式并没有改变货币本质,①不选;“刷脸支付”的支付方式会扩大消费意愿,能加快货币流通速度,②正确;“刷脸支付”的支付方式创新了服务模式,方便购物消费,③正确;这种支付方式并不能防止通货膨胀,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答案 C 15.“绿色、健康、环保”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产品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热销的商品。绿色商品之所以热销,是因为()A.其使用价值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B.其凝结了较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C.其具有较高的价值 D.其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现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关注环保产品的消费,绿色商品之所以热销,是因为这些产品对人们需求满足的程度较高。选项B、C、D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答案 A 16.现代社会中,信用卡与转账支票是核算各项经济收支往来的常用的结算工具。信用卡与转账支票的共同点是()A.都属于电子货币

B.购买商品时可直接使用的信用凭证 C.在转账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 D.都是由银行受理的现金结算方式

解析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在我国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信用卡与转账支票均是在转账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C符合题意;转账支票不是电子货币,排除A;转账支票不可直接使用,B错误;信用卡与转账支票均是转账结算方式,D错误。答案 C 17.下面漫画显示,美国制造中美贸易摩擦事端的目的之一就是逼迫人民币升值。美方之所以这样做,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是因为人民币升值()

A.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偿债能力 B.有利于扩大美国企业对中国的出口 C.会减慢美元的通货膨胀进程 D.有利于美国留学生到中国留学

解析 人民币升值,相同单位的外币可以换更少的人民币,利于中国进口,就是利于美国向 中国出口。却不利于中国出口;这是对美国来说最想看到的结果。故选B。答案 B 18.夏天的黄瓜卖1元/500克,而到了春节可能会卖到10元/500克。这说明()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 ②气候决定价格 ③节日期间价值规律失去作用 ④供求影响价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冬天的黄瓜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价值量大,价值决定价格,所以价格要比夏天高;同时,春节这一特殊的节日,对黄瓜等商品的需求量大,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升,①④正确。气候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不能决定商品价格,②错误。节日期间的物价变化,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体现,③错误。答案 C 19.(2017·2月温州选考模拟)当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往往会出现()①商品价值量降低 ②购买者持币待购 ③销售者竞相出售 ④生产者停止生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需求量减少、供给增加、商品过剩的经济现象属于通货紧缩,此时价格的降低与价值量无关,①排除;生产者会减产,④说法太夸张;②③符合题意。答案 D 20.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有“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诗句。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这是通过天气的变化()A.决定该商品的价格

B.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价格 C.决定该商品的价值 D.提高该商品的使用价值

解析 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众多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担心天气暖和,碳不好卖,而希望天再冷一点。因为天冷需要炭火的人就更多些,体现通过天气的变化,改变商品的供求,从而影响价格,B符合题意,排除D;价值决定价格,A错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错误。答案 B 21.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源泉得来的,一个是它们的稀缺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这段话中与商品价格相关的因素有()①市场供求状况 ②流通中的货币量 ③商品自身价值量 ④价格政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它们的稀缺性”指的是该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指的是商品自身价值量,故①③正确;②④不符合题意。答案 B 22.iPhone X属于智能手机中的高端产品,价格与一般智能手机不可同日而语。iPhone X手机价格高的根本原因是()A.质量好,使用价值大 B.可以满足人们高层次的需求 C.生产数量有限而需求旺盛 D.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

解析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大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故D当选,A、B、C皆不符合“根本原因”这一限定性要求。答案 D 23.在右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获利;在B点时,商品生产者亏本 ②在A点或B点时,商品生产者能否获利,还要看其个别劳动生产率 ③在A点时,商品过剩;在B点时,商品短缺 ④在A点时,商品短缺;在B点时,商品过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在A点时,如果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生产率很低,也有可能亏本,所以①错误,②正确。在A点时,商品短缺,价格高于价值;在B点时,商品过剩,价格低于价值,所以③错误,④正确。答案 D 24.各地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引起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空气净化器的销量不断上涨,价格居高不下,大批厂家纷纷投入生产。这表明()①价格是价值的变化引起的 ②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 品的价格 ④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化的影响。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引起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空气净化器的销量不断上涨,价格居高不下。表明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空气净化器的价格居高不下,使大批厂家纷纷投入生产,表明价格变化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③错误。答案为C。答案 C 25.与动漫相关的游戏、服装、玩具、食品、文具用品、装饰品等动漫衍生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动漫衍生产品()①是动画片的替代品,其价值决定于消费者的个人喜好 ②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其价值用货币来衡量 ③其价格受生产者供应和消费者需求的直接影响 ④其价值决定于市场的火爆程度,受产品材质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影响价格的因素。①表述错误,动画片的衍生品不是动画片的替代品,其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符合题意,动画衍生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其价值由货币来表现;③符合题意,动画衍生品价格受生产者供应和消费者需求的直接影响;④表述错误,动画衍生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故本题选B。答案 B 26.某社区增设了新型再生资源回收柜,居民若将垃圾分类打包,贴上二维码,投进回收柜,即可获得“绿色账户”积分,凭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①引导居民参与环境保护 ②培养了居民的节约意识 ③杜绝了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 ④减少了社区垃圾的总体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引导居民垃圾分类处理,再生资源回收,这一举措培养了居民的节约意识,有利于引导居民参与环境保护,①②符合题意;该举措有利于垃圾回收,但不能杜绝乱扔垃圾,“杜绝”一词夸大了该举措的作用,③观点错误;材料的做法只是鼓励垃圾分类回收,与垃圾总量是否减少无关,④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答案 A 27.2017年上半年,某省A地区和B地区城市人均消费支出最高的达7 822元,最低的为4 438 元。这种差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预期收入的不同 B.物价水平的差别 C.收入水平的高低 D.消费观念的差异

解析 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C 28.“十一”黄金周期间,信用卡交易成为刷卡消费的显著增长点。信用卡透支消费的功能正受到越来越多持卡人的欢迎。从消费类型上看,用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属于()A.钱货两清的消费 B.贷款消费 C.租赁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解析 题干强调信用卡透支消费,透支之后需要偿还,属于贷款消费,B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B 29.一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有网购达人表示:“卖得多的商品就算不是太个性,至少大家都在买,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这种消费心理是()A.从众心理 C.攀比心理

B.求异心理 D.求实心理

解析 题干强调网购中关注商品的销量,也就是关注购买商品的人数,根据多数人的购买情况进行消费,这体现出从众心理对消费的影响,A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A 30.《2017社会蓝皮书》显示,2016年1~9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 735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6.3%。我国居民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较快。这表明()A.居民消费升级换代趋势明显 B.恩格尔系数上升,消费结构改善 C.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D.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转变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出居民消费升级换代趋势明显,因此A不正确。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它上升,消费结构会恶化,因此B也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消费心理的转变,所以D也不正确。材料表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 际增长6.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可以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所以C正确。答案 C 31.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认为:“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B.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D.物质与精神消费相统一

解析 食有无肉属于物质消费,居有无竹属于精神消费,题干强调两者的统一,更突出精神消费不可缺,D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D 32.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仍然需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主要是因为()A.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B.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还较大 C.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永不过时 D.人们的精神生活还不富有

解析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人民的精神生活丰富了,仍然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A、B、D三项不是原因。答案 C

三、综合题(共16分)33.2017年4月份以来,P市蔬菜价格低位徘徊。该市价格监测中心分析认为,今年春季蔬菜价格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受3月份以来气温持续升高的影响。其一,气温升高加快了青叶菜、茄子、黄瓜、西红柿、芹菜等蔬菜的生长发育,提高了产量;其二,风调雨顺使蔬菜种植投入减少、蔬菜运输费用降低。

请结合材料分析P市蔬菜价格低迷体现的经济生活的道理。(6分)解析 本题以P市蔬菜价格低位徘徊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P市蔬菜价格低迷体现的经济生活的道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影响价格的因素。根据题目的表述,气温升高加快了青叶菜、茄子、黄瓜、西红柿、芹菜等蔬菜的生长发育,提高了产量,可以看出,供求会影响商品的价格;材料中,风调雨顺使蔬菜种植投入减少、蔬菜运输费用降低,主要体现了价值决定价格。答案 ①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跌。由于进入春季,气温升高,春季蔬菜生长周期缩短、上市快,从而增加市场中蔬菜的供给量,价格下跌。②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小,价格低。气温升高、风调雨顺,降低蔬菜生产和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了商品的价值量,导致价格低位徘徊。

34.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4.高三政治_《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_新人教版必修 篇四

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费尔巴哈认为,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则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的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但他所说的“规定”和“改造”只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不是物质性活动。

问题探究: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上述的观点都没有把握实践的本质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的含义有本质的区别。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什么是实践,实践有哪些基本特征。

推进新课

一、实践及其特点 板书: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人们”——实践的主体

这意味着它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能等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客观世界”——实践的对象

这是说实践以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对象,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则不是实践。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3)“活动”——实践的性质

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以“盖房子”为例,作为一种实践,盖房子不能等同于房子本身(当然也不等同于设计方案),它是把设计方案变为“房子”的过程。

可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掌握实践概念必须注意:

(1)不能缩小其外延。如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社会的活动”。

(2)不能扩大其外延。如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为了更深入理解“实践”,我们必须分析实践的基本特征。(过渡)板书:2.实践的基本特征

人类产生以后,整个世界就分为两大领域: 物质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精神世界——主观世界

人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但人脑怎样反映物质、物质如何“进入”到人脑中形成意识,则离不开沟通两大领域的“桥梁”——实践。

正因为实践所处的这一特殊地位,使它具备了以下的特征: 板书:(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所谓“客观性”:指实践是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必须从事的活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专心

爱心

用心 移的。马克思曾经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吃、穿、住、用等的生活资料都是生产得来的。如果生产停止,人类就会饥寒而死,社会也将灭亡。

问题探究:怎样理解实践的“物质性”?

例如种植一棵树,其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

所谓实践,实际上就是实践的“主体”运用“手段”改造“对象”的过程,实践的这三个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都具有“物质性”。因此,坚持实践的这一特征,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但是,实践的主体运用“什么手段”改造“何种对象”,则反映出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板书:(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而动物的活动却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这一特征是实践最能体现本质的特征。

尽管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指导下进行的,但指导实践的意识有正误之分,这就使实践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例如,江泽民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青年学生应尽早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相反,我们把那些在错误意识指导下开展的实践活动称为“愚蠢的实践”,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或犯罪活动等。

实践的这个特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坚持实践的这一特征,也就在实践的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以上两个基本特征是统一和相互渗透的。由于实践所处的特殊地位——是联系客观事物同主观认识的“桥梁”,因此它同时兼有客观性和能动性两个特征。其中“客观性”使其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能动性”使其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可见,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如果就实践的自身性质而言,它还有第三个特征: 板书:(3)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中进行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才能进行的活动,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实践绝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

过去自力更生搞建设,在当代已远远不够。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各国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我国同样不能例外。这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

知识拓展: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专心

爱心

用心 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

如果说第一个冒险品尝西红柿的人是幸运者,而那些为分辨香菇和毒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就不是那么幸运了。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

问题探究: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是人类品尝之后才揭开的,尝后才知道西红柿等食物能吃不能吃。教师进一步问: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人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实践。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做一做”“试一试”,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

板书: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事物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事物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这句名言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教材的第44页“相关链接”栏目告诉我们两点: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板书: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恰恰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如水车);数学的发展则是计数的需要,如丈量土地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此方面的古籍有《周髀算经》和明代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等。

结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板书: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探究材料“是非莫辩”)

问题探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庄子说法的理解。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专心

爱心

用心 标准。

(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3)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此时,我们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一个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教材第46页“相关链接”引用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论证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今天,我们之所以说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是真理,就是因为它经过了勒维烈科学实验(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的证明。这一栏目再次以实例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道理,同时激发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检验和证实一系列科学假说。

板书: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问题情境

教材第46页博士学成归国的例子(多媒体课件展示)

问题探究: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获得知识不是目的,运用知识投身实践活动才是最终的目的。

教师总结:这位归国博士来到草原,就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草原贫困落后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这启示我们,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所谓学以致用,也正是强调这一道理。

在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问题上,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学来的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正确的态度。另一种是把学来的理论束之高阁,或空谈一阵,并不实行,这是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态度。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应该表示为: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包括创新),这一公式从实践出发,又落脚于实践和创新,表明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道理。

课堂小结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本课的学习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要立足实践,学习科学理论。

专心

爱心

5.高三政治_《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_新人教版必修 篇五

一、选择题

1.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某个语句不通顺,我们可能一下子就觉察到,而这种觉察并不是建立在对句子的语法分析上。这说明()①直觉是一种特殊的洞察事物的思维活动 ②直觉具有创新功能 ③直觉具有敏捷性 ④直觉具有猜测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一下子就觉察到”,而“这种觉察并不是建立在对句子的语法分析上”的,这种觉察就是人们常说的直觉。这说明直觉是一种特殊的洞察事物的思维活动,具有敏捷性的特点。

2.直觉所作出的断定并不一定可靠。直觉只是觉得似乎是那样,关于为什么是那样尚未给出充分的理由。这一材料表明直觉具有的特征是()A.敏捷性 B.准确性 C.总体性 D.猜测性 答案:D 解析:知其然,但又给不出充分理由,只能是一种猜测,故正确答案为D项。A、C两项与题意不符,B项不是直觉具有的特征,均应排除。

3.古时候,人们砍树全靠斧子,一天也砍不了几棵树。一天,鲁班爬山时不小心被带锯齿的小草划破了手。这件事启发了他,他照小草的样子用铁片打造了一把有齿的锯,用它伐树又快又省力。这个故事说明了()A.只要大胆设想、大胆地做,就会有所发明创造 B.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瞬间在人脑中产生的

C.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使人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认识成果甚至是惊人的 D.鲁班掌握了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想象这一知识点,答题关键是要把握想象的内涵。A、B两项表述明显错误;鲁班发明了锯这一事例并不意味着鲁班掌握了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

4.人可以通过别人的描述,想象出自己从没见过的海洋或大陆、月亮或火星上的形象,也可以在头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表象,如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等形象。这说明()A.想象是凭空捏造的

B.想象的内容都是超脱现实的 C.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发进行的

D.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想象的认识。想象可以创造出本来没有或没有见过的东西,但这并不是说想象毫无根据,而是体现了想象思维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故A、B两项错误;想象可能是自发进行的,也可能是自觉进行的,故C项说法片面。D项符合题意。

5.灵感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人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其特殊性体现在()①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常在一瞬间完成方案的构想 ②灵感是在某种具体目标的引导下,受到某种不期而至的机遇的启示而产生的 ③灵感往往导致人们对“百思难得其解”的问题有一种突然的感悟和理解 ④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

A.①② 答案:C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人们的直觉常在一瞬间完成方案的构想,其判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描述思维的整个过程。这表明直觉具有的特征是()A.敏捷性 B.准确性 C.总体性 D.猜测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在一瞬间完成方案的构想”是对直觉具有敏捷性特征的叙述,故应选A项。7.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蝙蝠在黑暗中依靠自己具有的声呐系统来探测和识别目标,于是科学家根据已知的超声波导航的规律,大胆地向蝙蝠学习,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发明了探测空中目标的雷达。这主要是()A.对蝙蝠本能活动的模仿

B.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合理的科学的想象使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惊人发挥的表现 D.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形式的结果 答案:C 解析:人们向蝙蝠学习、模仿,发明了雷达,是人们大胆想象的结果。

8有一次肖邦养的一只小猫在他的钢琴键盘上跳来跳去,出现了一个跳跃的音符和许多轻快的碎音,这个现象点燃了肖邦灵感的火花,他由此创作了《F大调圆舞曲》的后半部分旋律。这是艺术家抓住突然闪现的灵感火花而创作出的优秀作品范例。人要抓住灵感,就应该()①抓住灵感状态的显现 ②有必要的知识积累和调查研究 ③摆脱思维的习惯性 ④富于幻想 ⑤在显意识与潜意识的统一中把握灵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A 解析:题目考查如何抓住灵感,把握灵感。④⑤是错误的,用排除法选A项。

9.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有一家销量很不错的缝纫机厂。可是战争的硝烟改变了一切,除军火外,包括服装在内的其他行业都处于半停滞状态。工程师出身的厂长杰克面临严峻考验。这位有超前思维的厂长预计战争可能会使大批士兵和百姓伤残。于是他当机立断,着手研制残疾人必不可少的小轮椅,然后大批量投入生产。战争结束后,这项发明果真备受青睐,伤残的人们纷纷抢购小轮椅。

(1)上述厂长的想象属于。

(2)结合材料说明想象在思维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答案:(1)有意想象

(2)①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思维创新的目标。针对战争导致服装行业不景气的状况,杰克决心着手研制残疾人必不可少的小轮椅。②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为思维创新开拓新的思路。杰克想象到战争可能会使大批士兵和百姓伤残,会导致小轮椅需求量大增,决定大批量投入生产小轮椅,最终取得成功。

10.上海市五年级的小学生方黎,在上体育课时发现,球场上只有一个篮球架,几十个学生投篮,一节课一个人只能投几次,其他时间只能站在一边看,同时,篮球架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学生需要。他想:能不能在一个篮球架上多加几个篮筐呢,能不能使篮球架上下升降呢?为此他绞尽脑汁。有一天,可调节高度的落地扇触发了他的灵感,经过试验,他发明了“多功能升降篮球架”。这项发明先后在上海《少年报》举办的“居里夫人杯竞赛”“上海市中小学小发明作品竞赛”“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奖。

方黎发明“多功能升降篮球架”的过程体现了怎样的思维方法? 答案:(1)方黎发明“多功能升降篮球架”的过程体现了灵感这一思维创新方法的作用。灵感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人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它使智慧处于升华状态,有助于思维的创新。

(2)灵感具有不可预测和顿悟性。灵感往往是受到某种不期而至的机遇的启示而随机产生的。人只有在偶遇某件事或处于静思时,才会由兴而发地产生灵感,这是一种机遇。受可调节高度的落地扇的灵感触发,是方黎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6.高三政治_《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_新人教版必修 篇六

达标检测——勤学苦练,游刃有余

1.我国政府的性质()

①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能体现国家性质②决定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职能反映和体现政府的性质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从根本上维护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④是国家权力机关,为社会谋利益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目前,我国政府已建立完备的打击制售假药的法律体系;实行了药品质量公示制度,加大了对药品的监督、抽查、检验的力度。我国政府打击假药的态度明确,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假药。这说明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中的()

A.社会管理B.市场监管C.经济调节D.公共服务

3.在近几年春运期间,我国各省由交通厅稽查征费局、高速公路执法总队通过开展客运车辆突击整治行动,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有效地维护了春运期间客运市场的正常秩序。这是我国政府在履行()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②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

4.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集中力量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等。我国的严打斗争是在行使()

A.保障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B.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5.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级行政机关做到把保护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加强了对救灾物资的生产、运输、发放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进行了舆论引导,鼓励人们众志成城,共度难关,并全程做好检测预报及服务等工作。上述材料反映了政府()①履行了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履行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课外作业——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2008年9月,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每一环节都集中暴露了当前食品安全制度的突出问题:监管漏洞、检验手段失效、非法使用添加剂等。国务院有关部门迅速采取了取消食品免检制度等措施,打响了一场乳制品安全的保卫战。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中在确立各有关部门实施分段监管体制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国务院要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协调机构,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说明了什么。

【拓展延伸】

我国的对内职能有两处谈到公共服务职能,这两个“公共服务”是一回事吗?

①含义不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主要指的是政府应当为企业、社会等市场主体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强调的范围是在经济领域。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强调的是社会生活领域

②内容不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五条:第一,政府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第二,提出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第三,政府通过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督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第四,经济信息是最重要的经济性公共服务,政府要及时、公开地向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第五,政府要为全社会提供水、电、气、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前四项服务是政府应该提供的软件服务,第五项服务是政府应该提供的硬件服务。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等。③作用的方式不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直接的,国家行使这些职能就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健康、协调、稳步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此公共服务强调政府履行义务,强调政府的服务性,突出政府的主导、主动作用,强调公民的权利。

无论是经济性公共服务还是社会管理方面的公共服务,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格局也已初步形成的情况下迫切要求改变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产物;二者都是要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员”的角色。服务型政府就是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法治的框架下,用公开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公正、优质、价廉、高效、方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达到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之目标的政府。即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和问责政府。

我国的政府职能与我国的国家职能

国家建立政府机关就是“为了使国家意志得到表达和执行,必须建立、维持、并发展一个复杂的政府组织”,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其职能只有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才能得以实施,国家机关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我国的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和行政机关五大类。我国宪法中的“人民政府”就是指我国的各级行政机关,具体包括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政府就是实施国家职能中有关行政部分职能的具体机关。由政府与国家的关系、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职能与我国国家职能的关系。具体可以总结为:

第一:政府职能从属于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包括了政府职能,也就是说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职能与国家职能有交叉的部分。例如我们现在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属于国家的对内职能,同时它也是政府的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及公共服务职能。

第二:政府职能的四个方面与国家职能相比,政府职能的外延比国家职能的外延要小。凡属于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方等方面的事,都属于国家职能范围内的事,而其中只有一部分是政府应该管的事。其它则由具体的国家机关来履行。

第三:在履行职能的侧重点方面,政府职能侧重于组织、干预经济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国家职能侧重于整体职能的把握。例如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

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这段话说明“纲要”的制定、通过是由全国人大履行国家职能完成的,而“纲要”中规定的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则需要国务院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府来具体实施完成。例如公安部领导下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打击“东突”恐怖势力,维护社会秩序;商务部派代表与美国进行“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维护我们的商业利益;国务院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召开了全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履行了组织社会主要文化建设的职能等。

第四:在权力功能上,国家职能的权力是制定法,而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功能是执行法律。我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制定宪法和基本法,我国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虽然也制定行政法规和条例,但它所制定的法必须遵循基本法的原则和立法意图,不得违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在权力性质上后者从属于前者;在职能范围上后者窄于前者;在履行职责的重点方面,后者侧重于组织,干预经济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前者侧重于整体职能的把握;在权力功能上,前者是制定法律,后者是执行法律。可见,政府职能和国家职能相比,政府职能更侧重于行政管理方面,特别在今天,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现在政府职能侧重于强调它的社会管理职能,即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尤其是社会公共服务。

课外思考题

1.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据此有人认为,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2.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量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行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农业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地政府所履行的职能。

参考答案

B B D A C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政府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是履行经济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③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1.(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负有特别重要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政府履行好这一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政府行使经济职能时,必须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为前提,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必须

坚持依法行政。(3)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政府还必须积极履行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4)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上一篇:酒店绩效考核办法下一篇:高中政治哲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