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案例分析(精选9篇)
1.幼儿语言教育案例分析 篇一
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分析:幼儿不良行为
一、幼儿情况分析
孩子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 指出他犯的错误时,他总是不肯认错,而且还很不高兴。孩子在班上属于各个方面发展都很 好的孩子,在幼儿群体中有一种惟我独尊的骄傲感,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也备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百般呵护,宠爱,孩子第一次来幼儿园时,到现在一直都要哭。老师接过来一会他就好了,老师问他明天来了就不要哭了,他回答得很快,说:“好,明天来了我不哭。”可是第二天会照常哭。他刚来园的时候自理能力表现得很差,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类型。还经常告状,他告状时你不理他,他就会说你打他或是就找别的小朋友帮他打报复平,直到有小朋友帮他为止,他就会满意的笑。
二、成因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该怎么办呢?我先了解造成他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紧张、恐惧或被人嘲笑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潜意识中为自己不在受伤害,内心很自然产 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的则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原因。
三、具体实施(1)家长工作
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把教育思想说给家长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2)对策
行为1孩子:玩玩具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玩,不和同伴进行交流。
措施:我们在平常聂理硕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比如,我们利用早晨活动时间,让孩子进行分组自由交流,尽量让小朋友的情绪愉快,制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 环境中,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回家也逐渐地愿意跟父母交谈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成效: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养,他在班里基本能够和同伴进行交流,并且开心地与同伴进行游戏。
行为2:当我们出去户外活动时,孩子在活动中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老师及时帮助他分析情况。措施:增强孩子交往的机会,并请家长配合有空时多带她到外面接触其他人。例如,公 园、小区楼下„„在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增加孩子的交往的机会,创设情感交流的机会。孩子只有在广泛的交往中,感到有很多东西,他活动中才会积极起来。尤其是孩子之间的交往更是重要,因为他们身心发展有相同特点,也有共同语言。渐渐地他在自理能力,自我服务意识也强了许多。
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与实施措施,孩子的性格有了大的变化,变得敢开朗多了。
3、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孩子在自我服务意识方面的情况。
措施:我们三位老师共同商量,先结合家长及时沟通好情况,在园里我们就邀请孩子做小值日生,要他融入我们幼儿园的大家庭。
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与实施措施,孩子开始愿意上幼儿园了,也不会哭闹。这时孩子和孩子的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脸,此时我们三位老师也觉得很欣慰。
四、效果记录将近半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会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上课老师提问也爱回答,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自理能力强得多了,也爱上幼儿园了,看见孩子来幼儿园都高高兴兴的我们三位老师也觉得很欣慰。
2.幼儿语言教育案例分析 篇二
1.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对兴趣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不能(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兴趣教学
在我国幼儿语言教学的传统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灌输式的,在课堂上将大量的知识点教给学生,或木讷地在“照本宣读”,完全按照教材上的例文或进度进行,使老师不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实际的了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并未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有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既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又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发展。因此,让老师正确认识到幼儿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引进兴趣教学机制,全面发展幼儿语言课堂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2.在语言教学中不重视加强印象教学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刻
在幼儿语言课堂教学中,课堂兴趣教学的手段一直没有被实际利用起来,没有受到语言教师的重视,然而在语言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了解,更能有效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安排之后的教学计划,由此可见兴趣教学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兴趣教学体系明显受到老师的轻视,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深刻,对知识的了解也不充分,是造成我国幼儿语言学习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探究加强我国学前教育语言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与措施
1.在幼儿语言教学中通过增加相应的印象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国幼儿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身学习控制能力较差,本身的语言基础不牢固,需要专业性的语言教学来带领学习,需要激起他们学习兴趣的机会,但是语言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幼儿丧失了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引进从兴趣出发的印象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激情,在语言教学中引入的传统知识,一旦形成固定体系,可以形成良性的语言学习竞争,对加强语言学习效果,以及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潜能是非常有用的。
2.积极进行幼儿语言课堂兴趣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尝试,加强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在幼儿语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兴趣教学系统的方法探究与尝试,来完善我国幼儿从兴趣出发的语言课堂兴趣教学与体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及时根据自己班级的整体语言学习能力与语言水平调整教学方法,不能继续使用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那种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对语言学习的效率有负面影响,而且也不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注意尝试那些能调动学生学习语言兴趣的教学方法,如,可以将语言情景对话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够全面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又可以对语言能力进行全面的锻炼与培养,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兴趣教学法,为幼儿语言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意见。
3.幼儿语言教育案例分析 篇三
一、现阶段幼儿语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许多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幼儿语言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幼儿家长对于语言教育中的感情成分投入不足 在幼儿的语言教育工作中,除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外幼儿家长的辅助教育作用也很重要。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发现部分的幼儿家长对于这种辅助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充分,投入的感情不足。以我访问过的幼儿家长为例。其中45%左右的家长认为教育学习应主要是幼儿园的工作,自己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35%左右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孩子还没有必要进行认真的语言学习顺其自然就可以了;只有25%的家长认为幼儿应该进行应有的语言学习,自己应该在教育中起到作用。
(二)部分幼儿园中的语言课程安排存在问题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因为受到家长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课程安排中存在着不合理的的现象。特别是在大班的课程安排中,已经出现了小学化的特点。在幼儿的语言教育工作中,应主要以兴趣教育和基础教育为主,系统的专业教育应在小学开始。但是我们现在的部分幼儿园出于种种考虑,已经开始在幼儿教育语言工作中安排小学学习的内容,这是不科学的学习方式,也没有处在幼儿的感情方面进行考量。
二、部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者能力不足 幼儿的语言教育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中对于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的工作中除了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幼儿教育工作能力外,还需要具有对幼儿感情变化具有仔细地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保证在幼儿的语言教育工作中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园的部分幼教工作者在这方面的能力依然不足,这就对幼儿语言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影响。 三、做好幼儿语言教育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实际工作中,教育者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在教育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工作措施。
(一)利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提高家长对于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幼儿语言教育工作中,为了改变幼儿家长对于语言教育工作中的错误认识,幼儿园可以利用举办家长开放日、创立微信家长群等多种形式的工作,引导其进入到语言教育工作中来。其中以家长开放日工作为例,幼儿园利用家长开放日中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幼教工作者还可以安排家长幼儿一起参加语言学习的游戏,让孩子用一定数量的词汇形容家长,同时让家长对于其中用错的和使用不合理的词汇进行改正。游戏结束后,可以教育孩子和家长共同将游戏的体会说出来,在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帮助家长认识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其进入到语言学习的辅助教育工作中来。而微信家长群的建立除了可以在群中利用理论知识对家长进行教育外,还可以对近期幼儿语言教育的成果进行简单地介绍,促使家长认识到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语言教育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在实践工作中这样的工作方法对于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工作质量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二)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语言教育课程安排 幼儿的语言教育课程安排工作应以幼儿的性格和智力特点为主进行。所以幼儿园在设置课程和学习内容时应充分的可虑幼儿的实际情况,以语言的兴趣学习和基础学习为主进行课程安排,避免出现小学中的学习内容。同时幼儿园还应做好幼儿家长的协调与沟通工作,使家长了解到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了解到按照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工作的优势和好处。进而促使家长支持幼儿园课程安排工作。
(三)利用创新性的工作方式改变幼儿语言教育的工作方式 在幼儿的语言教育工作中,除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外,幼儿语言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利用创新性的工作方式进行语言教育工作。这些创新性的工作方法中主要有以下的几项方法经常被采用。 一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利用孩子感兴趣和爱好的内容为切入点进行语言教育是很好的教育方法。例如在教育工作中,针对孩子喜欢吃的食物、最爱的玩具、最喜欢的衣物为题,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语言能力对这些物品进行介绍。利用孩子对于这些物品的爱好和兴趣提升孩子对于语言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二是交流学习法。在语言教学工作中,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部分不善于语言交流的幼儿,教师可以主动的与幼儿进行交流,或是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用情感交流的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三是负面情绪的宣泄。幼儿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诸如悲伤、恐惧等负面的情绪,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及时的对幼儿的这些负面情绪进行考虑,与幼儿做好交流工作,使幼儿的负面情绪可以进行宣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语言教育工作。 结束语 幼儿期间的语言教育工作是人一生中打好语言基础的重要时期,而幼儿园教育又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幼儿语言教育工作中,幼儿园应积极的以感情视角为切入点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将这一工作完成好。
4.幼儿园语言案例分析 篇四
有时,人们听到“加油”二字,仿佛有了能量的源泉;有时,人们看到一段文字,内心一下陷入了低谷;有时,人们听到几行短字,纠结的内心变得明朗;有时,人们想起某句名言,颓废的思想有了斗志。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语言是有能量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名言:“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进行时,语言是老师与幼儿互动的媒介;游戏活动进行时,语言是老师与幼儿互动的媒介;生活活动进行时,语言是老师与幼儿互动的媒介。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老师的许多语言,往往都是固定思维模式下的无意识的语言,老师的一句话会给幼儿带来什么影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一:一句话带来的伤害
贝贝平时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今天他有进步,老师也很高兴,表扬道:“今天,连贝贝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句话初听起来是在表扬孩子,但潜台词呢?在老师的心中贝贝已经被固定化地认为听课不认真,老师的表扬也在向其他孩子传达一个信息:贝贝不太可能有进步。
我园老师就这一案例是这样讨论的——“这样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要真正尊重幼儿,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不能把幼儿定位于印象中的某一个表现。”“有时我也常说这样的话,自己说时没觉得什么,当听众时才发觉这句话刺耳。”
以前我们总认为批评会伤害孩子,其实,不只是批评,有时候表扬也会变成伤人的“暗器”,如不切实际的表扬、空洞的表扬、明褒暗贬。因此,表扬孩子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要及时、具体,哪怕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孩子也能敏锐地捕捉到。
案例二:一句话背后的契机
幼儿告诉老师“××动我了”,老师想“就你能告状,一天好几次”,然后对幼儿说:“要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孩子来反映这样那样的情况,有时是小朋友之间的矛盾,有时是孩子通过告状来试探某种行为老师是否认可,有时真的是有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事情。
我园老师就这一案例是这样讨论的——“不应对孩子有偏见。”“要真正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认真观察幼儿活动。”“以锻炼幼儿为借口,实际上从没有认真为幼儿或教给幼儿怎样解决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谈起了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明明也是喜欢反映情况的孩子。一次,他告诉我‘老师,宣萱拿的纸巾’,我想,别人拿个纸巾还要告老师,便没理睬。可不一会儿,就传来宣萱的哭声,我一看,宣萱把纸巾塞到鼻孔里拿不出来了。纸巾虽然被取了出来,但我却很后悔当时没听明明的‘告状’。”
对孩子的话,老师不能以成人的思想武断地确定事实真相。一句敷衍的话可能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一句搪塞的话可能会让一个本可能消除的隐患变成安全事故。
案例三:一句话带来的希望
当幼儿把画有横七竖八线条的一幅画送到老师面前时,老师说:“一幅好画让你画乱了。”
我们经常习惯把我们认同的事情当做标准,要求孩子也按照这个标准来成长,孩子的想法我们了解吗?
我园老师就这一案例是这样讨论的——“这样的说法太武断了。”“孩子以后不会喜欢画画了。”“可以让孩子讲讲他为什么这样画。”“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孩子们的想法非常有童趣,有的孩子说下雨了,有的孩子说我给小白兔家安装上了铁栏杆,大灰狼进不来了。”
记得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叫洋洋,洋洋幼儿园毕业几年后,他的妈妈专门带孩子回来看我,这位家长说孩子的自信心就是从一幅画中获得的。原来,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洋洋把他的画送给我看,我看了以后对他说:“你画得真好,老师小时候画得不如你。”孩子听了这句话以后获得了莫大的鼓励。当家长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已经不记得当年的细节,但这句话却永远留在孩子的心中,他的信心就这样被点燃。
我们经常说做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但实际教育的过程中,细节的小问题却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如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对每个孩子是公平的还是有偏见的?面对孩子的行为,是否能用平静的心态来解决?我们是否有接纳所有孩子个性的真爱怀抱?
5.幼儿教育案例 篇五
案例一
幼儿园里发生了失窃案,每到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的鞋子都会神秘失踪。细细追查才发现,原来是2岁的锡坤拿走了大家的鞋子,并把鞋子逐一放进垃圾箱,然后把垃圾箱推到外面。现代教育国际集团幼教专家解析:碰到类似的情况,家长要分析孩子到底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还是确实喜欢这样的过程、喜欢探索研究。“呀,是谁把鞋子弄丢了?”故意地大声询问,然后观察孩子的表情,如果很愉快,沾沾自喜,则属于前者,但若是孩子表现出脸红、不好意思,那么就是他在探索。针对两种现象,都要采取不同方式的引导。对于前者,要让孩子知道不一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引起关注,主动放好东西、认真做手工等方式也同样可以得到关注表扬,千万不要厉声呵斥甚至打骂,这样只会让他觉得得到了关注,哪怕是“负面效果”,也会让他乐此不疲。对于热爱探索的另一种孩子,妈咪要告诉他不要在幼儿园做这样的实验,同时,在家中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探索。就像电影中的片段那样,老师拿一间房子,让锡坤把小珠子撒得满地都是,乱踩、乱滚,而后和锡坤一起把珠子收拾妥当。
案例二每天早晨小女孩辰辰来到幼儿园后都不进屋,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等待,刚开始老师都不知道她在等谁,后来才知道,她等的是一个叫南德小男孩。辰辰每天来得早,南德每天来得晚,等待是辰辰每天早晨的功课。等来南德后的两人总是一起过家家,不参与别人的活动。现代教育国际集团幼教专家解析:这是孩童世界中正常的现象,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和细微的情感。孩子表达喜欢的方式很特别,也很直接。只要是他们认定喜欢的,那么不管旁人如何说,也不会改变,而他本身也不会考虑后果。身为妈咪,只要把握孩子的喜好即可。
案例三
6.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篇六
一、小军是个3岁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 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的这一类行为,并为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岁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小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一天,是中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又接着说:“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并嘱咐家长要回家注意观察,幼儿身体是否有不适的现象,有的话要立即上医院进行检查。解析 “孩子生日”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因糖果发生了不愉快,甚至导致幼儿生命危险,再次给教师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幼儿的安全教育,对教师以后的工作也是一个提醒和督促。幼儿园中,除了幼儿带来食品与大家分享,而且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幼儿发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会非常留意提醒幼儿将糖果带回家吃。孩子们拿着糖果走出教室门与家长一起回家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要吃糖果,经常是边吃边在幼儿园中玩耍,家长则会让孩子自由地在园所里奔跑、游戏,家长们则远远地站在一旁,或是俩俩聊天,或是坐在花坛边休息,这时就是发生危险的隐患。孩子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作为家长、幼儿园、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孩子尚处在幼儿期,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因而易受到伤害。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带圆形的硬糖等食品来幼儿园分发,离园时,教师向家长告知分发食品的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家长接好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第二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第三方面,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对幼儿的伤害。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解析 1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2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4 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星期一,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解析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2 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7.幼儿教育典型案例:“沙漠探险” 篇七
本案例发生在大班幼儿中, 主人公昊一是班中活泼好动的男孩之一, 他的想象力相当丰富, 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或意想不到的行为。当时, 我园正在进行瑞吉欧方案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教师们正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孩子的游戏与生活, 孩子及家长们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与热情。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片段一:“我们去探险吧!”
晨间活动时, 昊一独自拿着玩具汽车在教室里开来开去, 不时撞在其他幼儿身上。
我有意阻止他, 说:“开汽车要遵守交通规则, 可不能横冲直撞!”
昊一停了下来, 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在沙漠里开车, 那里没人也没有车, 地方又大, 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原来昊一沉浸在想象的空间里游戏, 怪不得这样旁若无人。可照这样下去可不行, 不如将他的思路引开, 忙问:“你怎么知道那里没人?”
“因为我在电视里看到沙漠上到处都是沙, 没有树, 没有水, 一个人都没有!”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脸上有自豪的表情, 好像只有他见多识广。
我趁机说:“是吗?那你去那里干什么?”
“去探险呀!”昊一急忙回答。
“那里人都没有, 你一个人不怕吗?”
“我才不怕!”可紧接着他又说:“要么……我们一起去吧。”
于是, 我欣然接受了邀请, 和昊一玩在了一起。我还特别提醒昊一不能乱开车, 否则我会跟不上的。
由于我的参与, 吸引了孟诗宇、郦仕杰、陈淑几个小朋友, 他们也和我一样开着“车”跟在昊一后面。我们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向沙漠进发。
分析:大禹治水在于疏而不是堵, 对待孩子的思想与行为也是如此, 强迫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里我坚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剖析孩子内心的想法, 并且适时引导, 促进了活动顺利开展, 也应看到大班男孩对汽车由衷的喜爱, 使得他们对“开汽车”乐此不疲, 而我的参与扩大了这一游戏的群体, 给了游戏以吸引力, 也给了孩子以信心———原来我们的游戏老师也爱玩, 老师也爱开汽车, 无意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使两者关系更加融洽。
片段二:“我们去买好吃的东西!”
开了一会儿“车”, 大伙开始你撞我, 我撞你, 除了昊一小朋友一如既往地玩游戏, 其他人原先的热情慢慢消退了。
看着大家这副样子, 我想:也难怪, 长时间重复单调的动作与情节, 难免缺乏兴趣。那我是应该随其自由发展呢, 还是命令大家认真做好游戏?我该怎样来引导孩子们的兴趣呢?“对啦!”我急中生智地叫了起来:“哎呀, 我们开了这么长时间的车, 肚子咕噜咕噜叫, 真想吃点东西。”
经我一提醒, 那些原本就想找点新鲜玩法的孩子就七嘴八舌地叫了起来:“我也饿了。”“我想吃汉堡包。”……“可是沙漠里没有饭店、超市, 哪里去吃呀?昊一你说怎么办?”我故意问昊一。我想既然他是游戏的发起者, 就要他来帮我们解决问题。
昊一想了想说:“要么, 我们回去买一些好吃的再来吧!”说着便调转车头。于是我们的“车队”往回开, 各自买东西去了。
分析: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老师仍然停留在游戏参与者的角色, 游戏就会因失去新奇感而自然结束了, 然而, 这时教师一个暗示, 不知不觉中牵动了游戏的进行。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东西”买回来了, 大家开始谈论着自己的食物。 (所谓“食物”充其量只是孩子们在记忆表象中提取出来的食物名称, 并没有真正的东西。)
有的小朋友说:“我买了鸡腿, 因为我喜欢吃;可乐喝起来味道很不错;苹果营养好。”
有的说:“我买了面包、饼干可以在肚子饿的时候吃。”
“我的玉米很好吃;蛋糕可以当点心。”
大家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说得头头是道, 却都没有提到水, 看来还会发现问题。
分析:出现潜在问题, 老师并不马上告诉孩子, 让幼儿在未知的结果中感受因自己的疏忽造成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这是后果教育法的体现, 相信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会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该怎么做。
我们的车队又出发了, 前进了一会, 我看大家对水的问题似乎还没觉察, 就趁机假装很痛苦地说:“沙漠上哪儿有冷饮店呀?这又热又渴, 真想喝点冷饮解解渴。”这么一来, 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喊:“我也想喝!”
“沙漠上水都没有, 哪来的冷饮店?”昊一又有些得意了。
“你为什么不早说, 刚才我们都没有买水, 怎么办呀?”大伙儿有些抱怨。
因为有过先例, 最后大家还是认为要回去买水。这时广播操音乐响了, 游戏得暂告段落。
大家都觉得很扫兴, 一个小朋友说:“真讨厌, 老是忘了这忘了那。”
“就是, 下次我们得先商量好该买什么, 把东西准备齐了再出发。”我抓紧机会说。
“对!要么明天我们把东西全买好了再来玩。”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
分析:问题出现了, 但没有如教师所预料的由幼儿自己发现, 而是由教师的暗示引出;小朋友也产生了相关的情绪体验, 那是因计划不周所成的不愉快的感受。从而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要有计划地准备好“探险”的东西。
片段三:“我们把东西画出来!”
一连几天, 我们的探险游戏不断进行着, 参加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认为要准备的东西也随之增多。有一次, 孙迪西拿出一张卡片兴高采烈地对我说:“老师你看, 昨天晚上我想好了要带很多东西, 我把它画了下来, 妈妈说这样就不容易忘记啦!”
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 一方面可以锻炼幼儿的绘画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有计划地完成任务, 就对她说:“嗯, 你的办法真好, 你能告诉大家, 让他们像你那样做好吗?”对于我的表扬孙迪西当然非常高兴, 马上就到处宣传她的杰作了。没多久大家就争先恐后地画了起来, 整个上午小朋友们都在画。他把认为需要的物品画了出来。有的小朋友还带回家去画呢。
最后画好的卡片有厚厚一叠, 他们有的画了牛奶;有的画了手机;有的画了蛋糕;还有的孩子画了防晒霜……当然, 这里有不少都是家长功劳,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看着孩子们稚嫩的笔画和极富想象的造型。我感觉到孩子在认真学习, 在汲取新的信息, 在不断进步, 我必须使他们的努力变得更有价值。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想法:该给这些卡片分分类, 让大家一起参与。这样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幼儿逻辑思维训练, 提高大班幼儿做事的条理性。
分析:能及时地抓住有价值的内容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与修养, 孩子在父母那儿得到的指点同样启示了老师。事实证明这一方法能被所有幼儿接受, 有利于下一步活动的开展。
片段四:“我想带骆驼去”
我将第二天的活动安排成学习分类, 大多数小朋友们将卡片上的东西大致分成了食品、通讯、生活用品。
WENJIAOZILIAO
正当我要夸大家分得正确时, 雁玲拿着一张卡片犹豫不决, 我问她怎么回事, 她说:“我爸爸告诉我要带骆驼去……”还没等她说完, 大家都笑了起来。
一个问:“什么是骆驼?”另一个说:“它有什么用?”“为什么带它去?”……雁玲摇摇头难为情地把脸埋了起来, 于是大家纷纷地议论起来。
这时, 我的脑海里思绪万千: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进行循序渐进地指导, 以点入面的深入, 然而没有关注幼儿对沙漠的认知还非常单薄和肤浅, 忽略了幼儿原来经验的积累。虽然说这源于一个纯粹的游戏, 并非一定要“小题大做”, 何况原先我也只是想帮助孩子们把这个假想的游戏做得更有意思, 可这时我不能退却, 因为我突然萌发了让孩子在“玩中学”的愿望, 我期望孩子能向瑞吉欧教育机构中的孩子一样主动学习, 探求解决问题方法。我想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决定让孩子们回家寻求知识。
于是, 我因势利导:“这样吧, 请雁玲回家再去想一想为什么要带骆驼。小朋友们也回家去问爸爸妈妈沙漠到底是怎么样的, 找一找关于沙漠的图片、资料, 找找答案, 然后带来告诉大家, 好吗?”
分析:从游戏开始, 幼儿并没有真正认识过沙漠, 教师也没有真实地告诉孩子沙漠的特点, 这一问题的出现只是迟早的事情, 我在这里发现的幼儿“行”与“知”的矛盾, 的确应及时解决, 在采取教学方式时尝试让幼儿到家庭中求知, 发挥家长的作用。可以说教学理念的运用在这里有了一个转折与升华, 为下一个活动埋下了伏笔。
片段五:“沙漠里有沙尘暴!”
差不多用了三天时间, 小朋友们陆续带来了一些图片和资料。有家长从网上摘下来的文字材料;有在纸上剪下来的图片;还有相关的书籍。雁翎的爸爸还亲自将自己收藏的沙漠摄影作品及骆驼模型送过来。我看时机成熟了, 就和小朋友一起席地而坐, 那种没有距离的感觉让孩子们觉得很轻松, 我们开始谈论起来。这次大家是有备而来, 争先恐后地发言:
“沙漠里一棵树也没有。”
“不对!我看到沙漠有的地方是有树的。”
“我看到照片上沙漠很美的。”
“沙漠白天很热, 晚上很冷。”
“沙漠很大很大, 人进去会迷路。”
“骆驼可以帮我们带路!”
“怪不得雁翎要带骆驼去。”我不失时机地说。
“还有指南针也可以指路。”……
孩子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完全没有平时的拘谨, 我感到孩子们在这种氛围里接受的信息很多, 思维十分活跃。
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对沙尘暴的话题比较感兴趣。
“沙漠里有沙尘暴!”
“沙尘暴来了眼睛都睁不开, 还会把人埋起来。”
“有了骆驼就不怕, 因为它会帮你挡住风沙的。”
“有一次, 我在电视里看到北京有沙尘暴, 大家都戴口罩啦。”
“我也看到的。”
“还有天津。”“外国也有。”
“有沙尘暴的时候, 开汽车连路都看不清楚了”……
这时, 我又向大家提出疑问:“沙漠里有很多沙, 才会有沙尘暴, 北京、天津又不是沙漠, 怎么也会有沙尘暴呢?这些沙从哪里来?”“从沙漠吹来的!”“不对, 沙哪能吹这么远?”有的小朋友提出反对意见。大家都说不出所以然, 于是, 我还是让孩子们回家寻求答案。
分析:很显然, 孩子们得到了家长的指导, 知识量增加, 在这样的基础上聊天更能激发孩子学习与交流的热情, 才会产生如此活跃的氛围。
“沙漠探险”到这里已被孩子们无意间抛在了脑后, 却预示新的方案即将开始, 或许我们将自然地进入“保护环境”的活动之中, 或许等到一定的时机, 我们又会进行一次全新的“沙漠探险”。
这整个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游戏, 我只是偶然中发现了它的价值, 让它如珍珠般的闪烁出光芒。我内心的激动是无与伦比的。虽然, 这期间出现过疑问, 有过矛盾, 但最终庆幸有了意外的收获:原来, 我们可以用新的教学理念, 让它的价值在不断深入的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三、收获与反思
这一案例使我从中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结合瑞吉欧方案教学理念, 对比教学现状, 我总结如下。
1. 幼儿兴趣, 是教学课程“生生不息”的源泉。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根本动力, 是一种“内驱力”, 有了兴趣, 教育事半功倍, 没有它则会事倍功半。关注幼儿的兴趣, 就是关注幼儿的个性与需要, 意味着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在教育中得到了真正的确立和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抓住幼儿的兴趣来展开教学, 是目前每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想想现在的教学, 你真的关注过孩子需要什么、懂得了什么吗?事实上当你按着大纲的内容教学时, 当你按着预定的计划像灌汤似的教育幼儿时, 你是否忘了孩子有着他们喜爱的事物, 并热衷于探索它们的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案例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延伸出更具意义的课程, 幼儿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幼儿的兴趣在这样的活动中自然地延伸和转移, 教学课程也随之变化, 幼儿对探索世界的兴趣源源不断, 教学课程就随之“生生不息”。
2. 教师恰当的角色转变, 是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的保证。
《纲要》指出, 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造者, 学习的帮助者, 教育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还是参与者, 幼儿的伙伴、朋友, 完成这么多角色的转换, 是教学充满乐趣的动力和保证, 更是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的保证。
案例中, 孩子们曾一度因兴趣的递减而差点“散伙”, 这时教师及时从“参与者”的角色中转换成“引导者”和“启发者”, 虽然简单的几句话, 却给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类似的情况在这一案例中还有很多, 老师一会儿成为局内人, 和孩子们一起活动, 一会儿是局外人, 关注着孩子的状态及活动进展, 启发幼儿思考, 布置相关的任务, 促进活动的深化。教师在这么多角色中转换, 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 从而使活动永远奇趣横生, 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始终轻松愉悦, 积极主动。
3. 家长的引导与支持, 是孩子自我学习的助力。
在瑞吉欧的教育中, 家长的作用十分重要, 由于家长有着他们的教育优势, 比我们更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 他们可以更灵活地指导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因此, 家长必须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 共同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在这一案例中, 幼儿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从家长那里习得的, 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上网查阅图片、资料, 才使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生动。家长的参与、支持, 让孩子明白了怎样获取信息、知识, 也使幼儿得到了一种自我的肯定与满足, 因为他觉得自己从父母那儿得到或者和父母共同找到的知识与别人说的不同, 自己讲得也可能比别人好, 因此, 他们乐于学习, 乐于接受新的知识。长此以往, 将有助于幼儿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8.幼儿园教育叙述案例 篇八
五月中旬我园要开展全镇公开课,是关于美术领域的,经过商讨这个重担落在了我们中班幼儿的身上。虽然我们班没有特别好的美术功底,但我对幼儿充满信心。为了引导幼儿知道快乐是人人都会有的基本情绪,我设计了本节课《我最高兴的事》。为了给幼儿提供开心快乐的氛围,首先,我用幼儿熟悉的乐曲边听歌曲边走进课堂,让幼儿一同体验高兴的情绪。其次,让幼儿一同坐在地毯上观赏自己高兴时的照片,激发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同时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觉得高兴的事。最后教师准备一些快乐的照片,让幼儿互相讨论是什么高兴的事,是怎么做的,从中让幼儿认识到做不同的事会有不同的动作。整节课下来幼儿们的注意力一直在我的身上打转,这让我觉得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但最后环节让幼儿动手操作出现了问题,当我请幼儿们回到座位上绘画时天天和仪仪同时坐在了一个座位上,两个人发生了争议,让我措手不及。
二、过程
平时上课时,幼儿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课,所以不会发生这类事件。但是,这节是公开课,为了能更好地突出这节课,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请幼儿对着镜子做自己高兴时的动作;第二个场景是坐在地毯上一起讨论自己最高兴的事;最后一个场景是请幼儿自己动手画《我最高兴的事》。前面两个场景幼儿们都很配合,我想最后一个场景应该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吧。因为在最后一个场景中我做了很多工作,我怕幼儿们抢座位,所以分别在桌子上贴了四种水果分成四组,又在每张桌子旁边放好五把椅子,这样幼儿到自己那组拉开椅子就可以坐了。我刚请幼儿们坐下准备绘画时,忽然听到有个女孩子说:“你坐那边去?”我回过头一看,仪仪和天天同时坐在一个座位上,天天很不愿意地说;“不好。”仪仪又很不耐烦地说:“你坐那边去吗,这里太挤了,我都不能画了。”没办法,我只能把他们分开,然后我对天天说:“天天,这里太挤了,我们换个座位再画吧。”天天没回答,只是低着头,我怕耽误上课的时间,把他换到了旁边的座位上,就继续讲我的课了。可没过多久就听见有人在哭,我回头一看,原来还是天天,没办法,我只好走过去问道:“天天,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啊?”天天一听是我就哭得更厉害了,没办法,为了能继续把课上完,我只能先安慰他:“天天,别哭了,你看有这么多的客人在,被他们看到了就不好了,老师知道你是最听话的好孩子,老师最喜欢天天啦!”一听这话天天的情绪明显有所好转,我又接着说:“是不是老师给你换了位置你不高兴了,傻孩子,那里太挤了,我知道天天的画画得很漂亮,所以,老师就给你换了一个大位置,这样绘画时手就不会碰到别的小朋友了,画出来的画才会更漂亮了。”天天听了我的话慢慢地就不哭了,情绪也慢慢地稳定下来了,我见刚才的话对天天很有效,又忙说道:“天天画的肯定很漂亮,我们画好后给后面的客人老师看一看,客人老师看了肯定会喜欢的。”天天这才静下心来开始绘画。
三、分析
面对这个突发事件让我感触很多,虽然这节课上得挺完整,但我的心中留下了一个问号?为什么他会这么激动呢?平时给他换位置他从来不会这样的,这次是怎么了,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呢?
课后,我找天天和仪仪谈话,通过谈话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了我的身上,而不是他。经过一番交谈,原来那个位置是天天先坐下的,仪仪是后来才坐在那里的,按理说应该是仪仪换位置,而不是天天,怪不得天天会哭,是受委屈才会这样的。因为天天只不过是一个中班的孩子,当他受了委屈时哭是他发泄情绪的最好办法,作为老师的我却没能发现这一点,没能及时地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因而引出更严重的问题。当时我就向天天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也对仪仪进行了适当的教育。
四、策略
1.让孩子学会分享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因为疼孩子,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让孩子养成了自私的习惯。为此,我们请家长配合,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平时喜欢玩的玩具,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互相交换着玩。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游戏带来的快乐。
2.让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我们请家长配合,要求幼儿在家、在园、在外做到尊老爱幼、有礼貌、不骂人、不讲脏活、不打断别人说话等。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当孩子有进步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结果
坏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要改变也不是几天就见效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累计教育,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天一来到幼儿园,孩子们都很热情主动地跟教师和小朋友说早上好、看到同伴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地去帮助别人、每次到吃饭的时间,孩子们都会争当值日生,帮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他们的进步我很欣慰,当然,这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作为教师,我们要观察每一个幼儿在园里的表现,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这些优点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有感
俗语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而此时的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这句话让我感触很多,教育孩子我们要循循诱导,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我们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9.幼儿园成功教育案例分析 篇九
早上家长和老师交接完把孩子放下以后,平平和安安都没有哭闹,很快乐的和爷爷、奶奶、妈妈说再见,找到了两个相邻的板凳坐下来。或许是有姐妹相互做伴的原因吧,她们都没有像一般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和哭闹现象,这让老师和家长都放心了些。点名时间,两个小家伙还不太明白点名是甚么意思,我让其他孩子做示范,最后再点平平和安安,不过她们都不张口答“到”,平平摇头“恩”,安安则不吭声,看来还要渐渐来。
第一个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了,孩子们有序的排队进厕、喝水,我给平平、安安指引了毛巾和口杯的位置,但她们不习惯幼儿园的饮水机,不会自己接水喝。我再手把手教她们先接蓝色的凉水多一些,再接红色的热水少一些,她们学的很快,自己又接了一杯水喝光啦。进厕时mm会自己提裤子了,姐姐则需要老师帮一下忙,鼓励姐姐向mm学习。
第二个集体教育活动是灰太狼哥哥带来的体育活动,孩子们都很开心,这是新学期的第一次体智能课。平平和安安一到草坪就嚷着要尿尿了,老师带着她们解完手回来时,哥哥已和小朋友再做预备活动了,游戏时老师发现平平、安安很喜欢运动,不过还不太熟习小火伴和游戏规则,有时会跑出活动范围,需要老师提示回位。
午饭前的时光,老师邀请小朋友表演节目,同时隆重先容了新火伴:平平和安安。姐妹俩很大方,表演了诗歌“春晓”,不但吐字正确清楚,而且还有动作表演,真棒。今天的午饭是米饭、豆腐和烤鸡翅,姐妹俩吃得都很香,安安吃的又快又干净,平平则有些慢而且剩了一点没吃完。昼寝时分在老师的帮助下,平平和安安换好拖鞋,脱下外套,很快就都进眠了,看得出这两个宝贝的生活习惯都不错,自理能力也能够呢。
下午的户外活动和数学操纵活动,大部份孩子都能顺利完成游戏,平平和安安也完成了第一次的练习。一天活动下来,两个宝贝都没有闹情绪,基本能顺着集体活动的规则进行,相信以后平平、安安能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这里找到新的火伴、新的快乐。
★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
★ 中班教育随笔案例分析
★ 教育随笔案例幼儿园
★ 班主任教育故事获奖案例
★ 初中教育叙事故事案例
★ 小学教育随笔故事案例
★ 小学教育叙事故事案例
★ 教育随笔案例分析小学数学
★ 托班教育随笔案例分析
【幼儿语言教育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幼儿语言能力培养07-12
幼儿中班语言区教案06-19
幼儿语言类教案范文07-28
幼儿的语言发展总结08-23
幼儿大班语言上册计划09-30
幼儿语言教学方法10-08
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反思10-22
幼儿语言教学活动10-28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研究11-08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