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精选11篇)
1.读书笔记——《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 篇一
在我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接触了5门跟西方政治学有关的课程。最早是我们学院一位长江学者教的《政治学基础》,用的教材是杨光斌的《政治学导论》。奈何这位教授颇有老顽童属性,上课东拉西扯,现在还记得的就是“孔子他妈”之类的轶事。
接下来还是这位教授教的《行政伦理学》,用的是他编撰的教材。但是无论课上还是教材,通篇充满了WTF,班上只有1名学生悟性较高、登堂入室,现已早早成为副教授。读硕士的时候,因为还在本科的学院,教这门课的依然是这位教授,所以同样的内容又听了一遍。
然后是国关学院的一位留着地中海发型(我给他起了个外号“契丹人”)的教授教我们《西方政治思想史》,算是第一次比较有体系地接触了西方政治思想。对他所讲授的记得不多,我和媳妇至今还记得他在前几课讲古希腊时说的一句话:“logos是一团火”。我俩当时面面相觑:“为什么不是一团水?”也大概是那个时候,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卢梭,接受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即使后来硕士时学了人力资源,跟着导师去郊区“闭关”时,身边也要带一本卢梭的书。
硕士的时候是景老师教的《政治学》。记得刚入学时,师姐告诉我,“景老师的课一定要好好听”,因为这是他们班公认的所有的硕士课程里面最好的一门。在这门课上,我做了最认真的一次文献阅读。以前学的都是”democracy“,我的题目是“totalitarianism、authoritarinism"和”政治动员“。
最后一门是康老师的《文献导读》。康老师理工科背景,因为研究农村扶贫问题而转向慈善,最终因此进入我们学院,组建了NGO研究所。但是他的个人兴趣却是新儒家,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在他的课上,他对葛兰西情有独钟,让我看到政治学的另一个领域。
拉拉杂杂说了很多,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政治学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学科,即使教授们也难以全面、严谨、系统地说清楚,更遑论转化为更通俗的语言讲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但是这本书也许可以。
感觉这本书有三个特点:
一是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每张都从一个小故事讲起,引入一个政治学的主题。后面论述的时候文字也较为活泼,读着不犯困。偶有“神来之笔”,说着外国的事,但读者可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天朝,这一点很有意思。
二是内容系统全面。也许大家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政治学概念、理论,这本书能够把各个点串成线,形成一个较为严谨的体系。
三是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不带倾向。作者在书中尽量隐藏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帮助读者用一种宽容、理解的态度看待中国。
2.读书笔记——《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 篇二
一个新的理论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与承认并跻身主流, 不仅在于其论证的严密逻辑, 还在于这一理论确实独辟蹊径,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或是运用一个全新的方法, 讨论了学界之中从未触及过的研究范畴。显然, 温特的建构主义符合了这些要求, 尤其是他对于无政府状态的三种分类, 在我看来正是讨论了之前国际关系理论中不会触及的理论大前提, 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填补理论空白。
与结构现实主义一样, 建构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结构影响了作为个体施动者的国家。只是温特走得比华尔兹更前的是, 他提出国际体系结构不仅影响到国家的行为, 更能够影响国家的身份与利益。前一种影响温特称之为国际体系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因果作用, 而后一种就是他所谓的国际体系结构对国家身份与利益的建构作用了。
温特之所以要辨明这一建构作用的目的是想证明国际政治的变化是存在可能性的, 也就是说, 在传统国际政治理论中所认定不可能发生改变的前提假定, 例如无政府逻辑, 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沿着时间进行线性发展进步的。因为, 无政府逻辑实质上是由国家以及国家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来决定的, 而由于国家的身份与利益是社会建构的, 而非生来固有的, 因此无政府逻辑也并非是一个永不变化消亡的终极定量。但同时, 温特还强调了, 建构主义虽然认定变化有实现的可能性, 但却不似激进主义一样, 认为变化是容易实现并鼓励人们去实现, 相反, 他认为, 国家身份与利益, 或是无政府逻辑, “一旦建构完成并加以制度化, 就会成为最强大的惯性源泉”1。
温特认为无政府状态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逻辑, 而是至少存在三种结构:霍布斯结构、洛克结构以及康德结构, 在这三种结构中分别是敌人、竞争对手以及朋友的角色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其中, 温特认为“角色”这一概念是国际体系结构理论研究的关键概念。他想要表明的是, “角色”应该是一种相互性的概念。进而, 温特进一步提出, 并非是体系中所存在的共有观念或文化促进或阻碍了合作。国家间能否合作, 合作能否维持, 取决于个体对于自我与他者之间角色关系的确定, 角色一旦确定, 个体就会自然基于对他者的再现界定自我姿态。一国通过确定“一种独特的自我对他者的姿态或取向”来决定他们之间的互动方式:是相互威胁、是相互竞争还是相互结盟。
下面, 我想详细说明一下温特所指明的三种无政府文化。
首先, 霍布斯文化。在这一无政府结构中, 温特指出, 一国对于他国的角色定位是“敌人”。一旦角色确定, 国家可能采取的对外政策和行为就会是:采取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方式, 摧毁或征服敌人;并不考虑可能的毁灭性后果, 单纯只为了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方;重视相对军事力量;无限度地使用暴力。
其次, 洛克文化。洛克文化是由竞争对手的角色结构建立的。竞争对手不像敌人那样具有生死攸关的威胁, 不会试图统治和消灭对方。如果国家之间的相对主体位置是竞争对手, 它们往往表现出以下的行为取向:承认相互主权, 并因而有一个共有的期望———国家不会试图夺取相互的生命与自由;由于主权制度的存在, 安全已不再稀缺, 因而国家会更对考虑绝对收益, 重视未来效应;虽然竞争导致的冲突可能使得国家诉诸武力, 但是军事力量的意义已经不像对敌人那样至关重要;一旦战争爆发, 竞争对手会限制暴力的使用程度, 不以消灭对方为最终目的。
最后, 康德文化。康德无政府结构的角色确定为朋友。在康德文化中, 国家之间相互再现为朋友, 并为之遵循两条基本规则:不使用战争和战争威胁方式解决争端;以及如果任何一方的安全受到第三方威胁, 双方将共同作战。简而言之, 就是非暴力规则与互助规则。朋友的角色定位并不说明在康德文化中不再会有争端, 只是确定朋友间的冲突不会再以暴力战争的形式来解决;并且由于预期其友谊的持久性, 争吵就不会有损其对彼此的互信。
显而易见, 这三种无政府文化之间是有一定的从无序战争向有序和平的进步性发展趋势。对此, 温特的态度是谨慎的乐观, 他认为:“即使无法保证国际体系的未来会一定比过去好,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至少不会比过去差”。一旦这种从霍布斯文化向洛克文化进步得以内化, 就很难退回到霍布斯文化中。但是, 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 事实上霍布斯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仍是惯有的状态。国家之间仍会偶尔掉落于霍布斯文化之中。因此, 现实主义所认为的无政府主义状态是国际政治的永恒逻辑与历史经验并没有不符与冲突。但是, 必须承认, 温特成功地验证了无政府文化是由社会建构这一观点。因而, 无政府状态并不再作为一个恒定的常量, 而是一个可以由国家自身重新定义其身份与利益, 以及界定与他者间角色来完成改变的因素。
摘要:亚历山大·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是建构主义的集大成之作。作为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外第三种主流学派范式, 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讨论了学界之中从未触及过的研究范畴。本文指出了温特对于无政府状态的三种分类, 认为这样的分类正是讨论了之前国际关系理论中不会触及的理论大前提, 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填补理论空白。
关键词: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无政府文化
参考文献
3.读书笔记——《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 篇三
《建筑与城市规划导论》读书笔记之
《建筑与城市规划导论》读书笔记之建筑学基础部分
最近看了本刘维彬主编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导论》,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应用串接到一起,内容本身并不深入,体系也不算完整,但思路和视角确很独到,覆盖的范围较广,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非常适合,下面是做的读书笔记。
《建筑与城市规划导论》读书笔记之建筑学基础部分
建筑既包括建筑实体本身,同时也涉及到周边的环境。在更大的范围上把建筑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并将人的因素包含在内而产生的一种整体设计是一种新的观念。所以,谈论建筑及建筑业,需要从“建筑—环境—人”三位一体的角度去考虑。
建筑具有实用性,属于物质产品,又具有艺术性,所以又是一种精神产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建筑的类型: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牧业建筑。
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现代居住建筑以“户”和“套”组成各类住宅的基本单位。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创造某种体型环境。
传统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建筑物、建筑群、室内及家具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
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其包括的研究内容有:建筑设计、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室内设计、建筑构造、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设备。
其中,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其包括两方面:一是总结各类建筑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种建筑的内容特性使用功能等,阐述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一是探索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包括平面布局、空间组合、交通安排以及建筑艺术的美学规律等。后者称为建筑设计原理。
城市设计是介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知识领域,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的空间环境及其景观问题。
建筑的基本属性:时空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历史性和时代性。
建筑作为客观物质存在,一是它的实体和空间的统一性,二是它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两个组合为建筑的时空属性。研究建筑,应当把实体和空间统一起来进行。
有人说,城市像是一个放大的建筑,车站机场码头是他的“出入口”,广场是“院子”或“过厅”,街道是它的“走廊”。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建筑的时间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筑的存在具有时间性
二是对建筑的使用也始终是在时间的存在中进行的
三是建筑的使用功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四是对建筑的审美也是有时间因素的。
建筑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它既有物质功能,又有精神的要求。它即是物质产品,又是艺术创作。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即《建筑十书》上提到的“实用、坚固、美观”。
建筑功能上需要满足以下的要求: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生活活动的空间要求
2生活活动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3使用的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建筑技术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设备。
柱、梁板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出现了钢和混凝土后,梁和拱的跨度大大增加,现在依然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结构受力原理的深入了解,相继出现了桁架、钢架和悬挑结构。
房屋重量的传递有两种方式,即通过墙传到基础或是通过梁和柱传到基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承重墙体系和框架体系。
我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是世界上成熟较早的框架体系,目前较为理想的框架结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钢材或铝合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建筑对材料的理想要求:强度大、自重轻、性能高和易于加工安装。
建筑施工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
建筑形象通过以下手段表达:空间、实体、色彩质感、光影。这四种是构成建筑艺术形象的基本手段。
要掌握运用这些建筑的表现手段,应该注意学习一些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这些基本法则包括一下内容:
1统一与变化
为取得统一的效果,可采用一下基本手法:以简单的几何形体求统一;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第二种手法又列举出三种突出主题增强建筑表现力的方法:运用轴线的处理突出主体、以低衬高突出主体、利用形象变化突出主体。
2均衡与稳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建筑物由于体量的大小、高低、材料的质感、色彩的深浅,虚实变化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轻重感。研究均衡与稳定,就是要使建筑形象获得安定平衡的感觉。
均衡包括对称的均衡和不对称的均衡。
3韵律
4对比
5比例
6尺度
尺度的处理有三种方式:自然的尺度、夸张的尺度、亲切的尺度。
建筑功能、技术、形象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功能要求是建筑的主要目的,材料结构等物质技术条件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如何正确处理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者的关系,解决它们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书中建筑空间部分包含的内容主要是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建筑空间的划分方式、建筑空间的组织形式。
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主要有空间的限定、空间形状与界面处理、空间的围合与通透、空间的穿插于贯通、空间的衔接与过渡、空间的导引与序列。
建筑环境包括: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生态环境、建筑与社会环境。
生态建筑的提出其基本目标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建筑设计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大部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其中,方案设计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建筑设计的特点:创作型、综合性、双重性、过程性、社会性。
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
1“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
2“先功能后形式”和“先形式后功能”
注意,“先形式后功能”并不意味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指:在建筑设计中,为了片面追求空间形象,而不惜牺牲基本的功能环境需求,甚至完全无视功能环境的存在,把建筑创作与纯形态设计等同起来,他的危害是十分明显的。我们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的设计方法与设计观念。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分为:任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完善。
建筑方案的形成
1方案任务分析
(1)
设计要求的分析
A、功能空间要求
首先,一个建筑是有若干个功能空间组合而成的,各个空间都有自己明确的功能需求,我们要对各个主要空间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体量大小、基本设施要求、位置关系、环境景观、空间属性,其次,组成建筑的各个功能空间是相互依托、密切关联的,他们依据特定的内在的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需要反映出以下内容:相互关系、密切程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B、形式特点要求
(2)
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
A、地段环境
B、人文环境
C、城市规划设计条件
主要包括了容积率限定、绿地率要求、用地性质、建筑限高要求、停车泊位及交通出入口的要求、后退红线限定和其他一些规定,如人口毛密度、建筑的色彩和体量、体型的要求等。
(3)
经济技术因素分析
(4)
相关资料的调研与搜集
主要包括实例调研和资料收集。
2方案的构思与选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
设计立意
(2)
方案构思
有两种方式:从环境特点入手进行方案构思、从具体功能特点入手进行方案构思。
(3)
多方案的比较
多方案具有必要性。多方案构思是建筑设计的本质反映。不同方案没有简单意义上的对错之分,只有忧虑之别,不存在唯一的解。多方案构思是建筑设计目的性所要求的。多方案构思是民主参与意识所要求的。
多方案构思的原则有:应提出数量尽可能多、差别尽可能大的方案;任何方案的提出都必须是在满足功能和环境要求的基础之上的。
对多方案的比较分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比较设计要求的满足程度;比较个性特点是否突出;比较修改调整的可能性。
3方案的调整和深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
方案的调整
(2)
方案的深入
深化过程主要通过放大图纸比例,有面及点,从大到小,分层次分步骤进行。
方案设计的表达:
1构思阶段的表达(有四种表达方式)
(1)
草图表现
(2)
模型表现
(3)
计算机辅助设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
综合表现
2成果阶段的表达(6种表现方式)
(1)
平面图(缺点:不能达到空间的高度,从而不能给人提供一个空间效果的完整图像)
(2)
立面图(缺点:对建筑空间的体块组合不能真正的反映)
(3)
剖面图(缺点:表现的是局部的空间形状,不能反映全貌)
(4)
透视图(缺点:视点固定,表达的只是某种视点视角情况下的空间效果,被动体验)
(5)
模型(缺点:在建立空间尺度概念上不能给人以不能给人以主观的真实感受)
(6)
三维动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4.企业管理导论读书笔记 篇四
细节成就完美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闻名世界的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感叹“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可见对细节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其实,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在今天,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的管理和生活时代已经到来,而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正是一本适应细节化时代要求而著的人生读本。《细节决定成败》是一本有很强可读性,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充满经营智慧与管理智慧的书,是在中国理论界、出版界专论细节的第一本书。该书的整体创意、构思、立意、内容及表达都相当不错,特别是用一系列的案例说话,下面我就从企业和个人的方向从书中的一些名言展开论述:
1.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这句话阐释了注重细节的重要性,惠普创始人戴维帕长德提出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的这个看法,我认为很有道理,有很多例子可以举,古语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步不慎,满盘皆输李斯曾说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国时期的许攸从袁绍处投奔曹操的故事,曹操赤脚出辕门迎接,甚是欢喜,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让许攸铁了心认为曹操是个明主,重视人才。麦当劳创始人克洛克提出我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经营出色,就必须使每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都尽善尽美。我强调细节的重要性。麦当劳创始人克洛克说过如果你想经营出色,就必须使每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都尽善尽美,细微之处见精神。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也提出不放过细节,无视细节的企业,它的发展必定在粗糙的砾石中停滞。纵观当年的日本产品,在国际上曾今也被冠以假冒伪劣的称号,往往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达标,松下公司发现了这一劣势,并积极去改变,从细节处下手,注重每一个生产流程和服务,终于确立了今天的松下品牌。同样的,德国企业就是凭着一丝不苟、精细严谨的做事风格,成就了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巨头,打造了“德国制造”这个产品品质保证代名词的国家品牌。西方流传民谣《帝国亡于铁钉》这样写道铁钉缺,马蹄裂;马蹄裂,战马蹶;战马蹶,骑士跌;骑士跌,军团削;军团削,战士折;战士折,帝国灭。可见忽略细节的可怕后果。
2.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今天声名显赫海尔公司,当初管理混乱。厂里的各种规章制度也很健全,但是工人没有去执行的意识。张瑞敏入主后结合现状重新制定了很多制度,第一条制度竟是“不许随地大小便”令人瞠目。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多项管理,工作,技术标准,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集团用“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张瑞敏说一不二,身体力行,从严执行,把小事当做大事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于,虽其规章制度不可谓不细、不严、不实,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订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敬爱的周总理位居总理之职,而他强调的却是“关注小事,成就大事”,胡总书记也曾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这都反映出从古至今的任何事情都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出发的。同样,书中也举了反面教材有8、6亿英镑的巴林银行被象征性的1英镑收购了,巴林银行就是因为自己一些被忽略的细节打倒的。
3.细节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精细化管理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怎样才能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究其答案:细节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这主要也是由两个原因造成:其一,对于战略面、大方向,角逐者们大都已经非常清楚,很难在这些因素上赢得明显优势;其二,现在很多商业领域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大量财力、人力的投入,往往只为了赢取几个百分点的利润,而某一个细节的忽略却足以让有限的利润化为乌有。而看看今天我们的国人,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似乎仍然还是不绝于眼,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矿山上的事故频频发生着,社会上违章犯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是屡禁不止。而与“差不多”的观念相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事实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书中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如,一辆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一架飞机有几百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位更多;如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也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细节决定成败》这部著作一方面反映了时代变化的这种趋势,另一方面书中所倡导的注重细节的精神,对于改变人们大而化之、做事粗糙的态度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细节承载着社会的文明。
之所以想把这句话提出来说一说,是因为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仅要注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作为企业,必须重视服务,包括售前和售后,售后服务尤其重要。其中的细节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声誉,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可以说,及时细心的售后服务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在这个方面,海尔集团做的很好,他们本着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根本,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营销不是“卖”而是“买”,是通过销售产品的环节树立产品美誉度,“买”到用户忠诚的心。的理念,在社会留下了很好地口碑。下面是从网络上看到的一个事例,很好的阐释了海尔服务理念。
1995 年 7 月 6 日,海尔广州工贸公司与潮州用户陈志义约好 7 月 8 日 上门送去他选购好的一款滚筒洗衣机。那时,潮州还没有海尔的专卖店。7 月 7 日上午,驻广州服务人员毛宗良租了一辆车,拉着洗衣机上路了,到下午 2 : 00 时,车出了问题,而离最近的海丰城还有两公里路。烈日下,小毛守着洗衣机拼命地拦着偶尔过往的车,但司机都不愿拉就这样,小毛拦了十几辆车没有结果,此时已是下午 3 点钟了。“不能再等了”小毛在路边找绳子,他决定将洗衣机背到用户家!烈日下的温度高达 38 ℃,此时的小毛还没有吃中午饭,但为了抢时间,他背起重约近百斤的滚筒洗衣机上路了,不一会儿,汗水便湿透了他的衣衫,路上偶尔路过的行人好奇地看着他,不明白这个小伙子为何要背着洗衣机在烈日下行走累了歇一会,再走。就这样,2 公里 路走了两个多小时,到达海丰城时,已是下午 5 点多了,他浑身上下已被汗水湿透了,又累又饿,但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与销售公司联系,请他们派车来提洗衣机。他守着洗衣机坐在路边上等;销售公司的车来了,等
将洗衣机装上车出发时,小毛才想起,已有两顿饭没吃了。到达潮州时已是夜里 12 点多了!7 月 8 日 一早,洗衣机准时送到用户家安装。当用户得知毛宗良为了与自己的约定背着洗衣机而来时,被小毛这种对用户负责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以上主要是就企业如何从细节处实现企业发展做的一些简单的论述,得出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必须要有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制定好制度,并且执行好。企业尚且如此,作为个人,很多方面也体现着细节决定成败。
1.素质就是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不代表素质
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仅凭借学历来用人的社会。高学历不能代表一定具有高的修养,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现在很多大学生考公务员或找工作前都要进行一些细节上的培训,下面是个小事例,意义很深刻。
年前的一天,小李去一家公司应聘,招聘一名营销经理,年薪8万。我一路闯关,从99位应聘者中杀出,终获总裁召见。
那一天,他飘飘然地走进总裁办公室。总裁不在,只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秘书洋溢着一脸职业性的微笑,对他说:“先生,您好,总裁不在,总裁让您给他打个电话。”
他掏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但就在这时,我看见办公桌上有两部电话,就问那小姐:“我可以用用吗?”
“可以。”女秘书依然微笑着。
小李拿起电话,终于跟总裁联系上了。总裁在那端兴奋地说:“小王啊,我看了你的简历,打听了你的答辩情况,的确很优秀,欢迎你加盟本公司。”
小李高兴得心花怒放,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将这个好消息与他的女友分享。半个月前,女友出差去了国外。他刚拨了手机,却又迟疑了:这可是国际长途啊!这时,我又看了看那两部电话,忽然想到:他都快是公司的人了,这里是大公司,不会在乎一点儿电话费吧?于是小李便拿起电话:“喂,米妮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总裁已经......”
恰在这时,另一部电话响起。
“先生,您的电话。”女秘书送了小李一个诡秘的笑。
“对不起,小王,刚才我的话宣布作废。通过DVP监控,你没能闯过最后一关,实在抱歉......”总裁在电话里温和地对我说。
“为什么?”小李他呆呆地问。
女秘书惋惜地摇摇头,叹道:“唉,许多人和您一样,都忽略了一个微小的细节。在没有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之前,明明身上有手机,干嘛不用手机呢?”
有时,成功就在那一个细节,你注意了,你就成功了,你忽视了,你就彻底错过了。
2.苍蝇蚊子中一定也有天才,但不妨碍我们拍死它们。
关于这句话,我鄙薄的认为这应该是在向我们阐述团队的重要性,惊弓之鸟的例子我们都很熟悉。不排除苍蝇蚊子中偶尔有天才,但它们是离群的,个体的,形单影只的,即使它很厉害,但是我们仍能拍死它。前几年在电视看过杀人蜂的电影,它们一大群蜂拥而来,我们对这种情形也只能无可奈何。这都说明成功需要一个团队,一个成功的团队没有输家,一个失败的团队没有赢家。而生活在一个团队里,除了很好地与同事相处,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自己也必须从一些细节处加强修养。要有严谨的态度,细节的实质是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要有责任感,人的意志力是由责任感决定的,在团队中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完成好自己那一份工作,并应该有面对错误的勇气。
细节决定成败,不仅仅体现在所论述的这些方面,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是一种长期的准备。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关注了细节,就可以获得一些机遇,也就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生活中
无处不在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取得最后的成功,就要注重每一样小事,即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一句话说,有一句话说:做人要不拘小节,但是做事,一定要注意细节。注意细节,注重细节的人,才有把事情做对,把工作做好的可能。而那些不注重细节的人则会“由百分之一的失败,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回过头来看本书的作者,他自己也是一个十分注重细节的人,从一开始的人民教师到公务员再到下海经商成长为现在的首席营销顾问,这一系列成功的蜕变不能不说与他“把小事做细”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我们非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说,细节也是我们不得不加以重视的。工作上要细,吃透各各环节,要做好计划和突发情况的处理预案,“千里之堤,溃已蚁穴”也说明了安全工作无小事,但往往是小事不注意,酿成大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也说明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时,就要心思细腻,从点滴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个细节.只要小事做好了、做细了,就可以预防安全上的大事。
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而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中国有句名言,“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微小而细致,在市场竞争中它从来不会咤叱风云,也不像疯狂促销策略,立竿见影地使销量飚升;但细节的竞争,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代,大刀阔斧的竞争往往并不能做大市场,而细节上的竞争却将永无止境。一点一滴的关爱、一丝一毫的服务,都将铸就用户对品牌的信念。成就百年企业。
下面以一段话为这次读书笔记做个结束语:
5.《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书笔记 篇五
笔者认为,可以将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5篇,主要是介绍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特征;第二部分包括6-9篇,介绍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发展的动力和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第三部分包括10、11、12三篇,主要是讲在古代官僚政治下,官民两个阶层的生活以及官僚政治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后,作者论述了新旧官僚政治的推移与转化以及对官僚政治前途的预测。
第一部分
本部分第一篇对官僚政治进行了定义,作者认为官僚政治可以分为社会表现和技术表现,其社会体制上表现为,“官僚政治是政府权力全把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侵夺普通公民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其技术上表现为讲形式、打官腔,遇事但求形式上能交代,被动的刻板的应付,把责任向上或向下推诿,不负责任,不讲效率,假公济私等。他认为,官僚政治是专制政治的副产物和补充物。“在专制政治出现的瞬间,就必然会使政治权力把握在官僚手中,也就必然会相伴而带来官僚政治。”
为了与中国官僚政治相比较,作者在第二篇引出了西方国家的官僚政治,从世界经验来看,官僚政治是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历史阶段的产物。专制主义越长,官僚政治越长久,自由经济就越难发展。本篇中作者提到了英法、德俄、美国等大国,并提出“一切现代化了的国家,显然都经历过这种政治形态”(美国除外)。
紧接着,作者开始把我们引入中国官僚政治的主题中,从“诸特殊表象”到深入的“社会经济基础”,并涉及到了官僚内部的利害关系和官制精神。中国的官僚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表象,作者认为这种特殊表象有三个特点:延续性、包容性和贯彻性。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自秦汉以来,政治形态几乎没什么大的变化,一直受着专制政体——官僚政治的支配,延续性不言而喻。中国古代官僚政治能适应、能运用同时并存的其他社会文化事象,并且在各方面造出与它相配合的社会体制来,它的作用和影响因其包容性而相应增大;官僚政治同中国各种文化现象如伦理、宗教、法律、财产、艺术等各方面发生密切关系,例如中国以父权为中心的家族之和宗法制,儒家学说就为官僚政治提供了一个可利用的传统和文化环境。中国的官僚政治对中国人的思想活动及他们的人生观等各方面全面的支配,并使所有人都把这种政治形态看为最自然最合理的政治形态,这种贯彻性所带来的的功利主义和历史惰性使他们相信除了专制政治之外,不再有其它理想。
至于社会经济基础,中国的专制官僚政体是随中国的封建的地主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它主要是建立在封建的地主经济基础上的,“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
中国的官僚阶违既不代表贵族阶级利益,也不可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为他们自己就是统治阶级。中国官僚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官僚的任用,皇帝也要考虑权力的威胁又要真正的选出有才能的人,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选官方式历经多次变化自重定格在了科举上,因为科举既可以发挥包容贯彻的性能,又能够为官员的选拔提供一个公平的标准。
第二部分
这部分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发展的动力和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其中包括儒家思想、门阀以及推动官僚政治高度发展的两大杠杆——两税制和科举制。
官僚政治很注意对思想精神的控制与把握。通过这种方式,使统治者对社会财富并不合理的独占创制出合理依据,并运用这种合理性去继续独占更多的社会财富。汉代以来,适应官僚政治的思想精神来自于儒家学说,儒家学说至少有这三项可以利用的内容: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在实质上,以地主经济为基础,土地得相当自由买卖,农民得相当
自由转动,而原本不能造成世卿世官那样的贵族身份的社会,却藉着知识的统制和长期独占,而无形中帮同把士大夫的身份更特殊化或贵族化了。
关于门阀,中国自秦以来就不再有“生成的”贵族,而是凭借“以学干禄”或“学而优则仕”做成的,但是官僚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即使没有完全把当时官制要求的诸般条件丢开,却至少在某种限度,反而借着其中的学识那一项条件的帮助,把“生成的”作用加大了;血统、家世、门弟愈来愈变得重要了。
两税制和科举制是推动官僚政治向着高度成熟发展的巨大动力。封建社会的经济权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田制税法上。两税法以其简单的特点、平等的形式和充当掩饰土地兼并外衣的特性而为官僚政治所青睐。统治者认识到,征税以维持统治的有效办法,不是独占对土地的直接控制,而是承认既有土地私人占有的事实,以改进赋税。两税法的精神是“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同时,均田制因其不适合大一统时代人口流动与控制税源而被弃用。
曹魏以来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等制度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客观标准的不存在(德行,才能,治绩),同时确立品级的权力由高层官僚把持,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使得社会各阶层缺少了流通,对于官僚阶级的统治来说不是好事情。官僚社会的融通性或韧性,就是要在人事升沉上或在仕途的控制上,让一般所谓“下品”或“寒人”,也有上达的展望,而当社会经济向前发展,文化传播接触较为频繁,有较多人民得到受教育机会的场合,更须把封锁的仕途开放一些,“藉以冲淡官民之间的对立情绪。更须把统制思想与统制仕途的方法打成一片,藉以成就教化与治化的统一功能”。科举制满足了官僚政治的这一需要,科举制的生命也一直由隋唐延续到了晚清。
第三部分
“官僚的封建社会就是官僚与农民构成的社会,或官民对立的社会。”官僚或士宦的政治经济生活形态,能够充分地从相反的方面显示出其对极农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形态的轮廓。在中国,升官与发财总是联系在一起,因为当官可以和商人勾结,官商共同牟利,官官相护,相互贿赂,因此官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财道,权力可以转化为金钱。而反观农民,尽管他们在法律上所享有的“自由”较多,但是在现实中所遭受的压制非常苛刻。中国的专制官僚政治,是把农民的无知、孤立、被束缚于宗法社会组织和对政治的不关心作为其存在的条件,这也造就了中国农民极强的忍耐性。
“中国社会的长期停滞问题,事实上,无非是中国典型的或特殊的封建组织的长期存续问题;又因为中国特殊的封建组织在政治上是采取集中的专制的官僚的形态。”这种官僚制度把生产力压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无法突破原有的水平,也难以有质的提升。但是地主经济下的中国官僚政治有着很强的包容性与贯彻性,商业也只是依附于官僚政治,制约着中国产生新的社会机能,然而,并不是不允许由它自身孕育出一个新的社会机能。“迟滞发展”并不可理解为永不前进。
第四部分
中国的官僚政治在鸦片战争之后也步入了现代化的阶段,现代化所要求的条件在战争前就已经具备,但是鸦片战争巨大的诱发作用使得原有的障碍更加容易破除,因此鸦片战阵充当了一个转折点。在列强侵略过程中,新兴政治经济力量不断增长,使官僚政治开始转型;但是它所寄托的农村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却始终只有动摇、分解而不曾根本变革,同时又因帝国主义在中国一直需要维系既成统治以保障并扩增其既得利益,所以中国依旧受着官僚政治的支配。
现代化产生了与买办和金融相联系的新官僚政治,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社会阶级利害关系的变化而相应做出改变的,不是知识分子一时兴起的产物。新官僚政治与旧官僚政治相比,受外国影响较大,更加洋气,更加明目张胆地求利,功利倾向更严重。新官僚政治有强大的官僚资本,但却没有坚实的实业基础,同时又“以政治经济双管齐下的统治方式加速把农村社会赖以维系的旧生产组织、伦常关系从根底子以破坏了”,所以这样的官僚资本只能是新官僚政治的掘墓人。
作者在最后明确表示,“中国的官僚政治,必得在作为其社会基础的封建体制(买办的或官僚的经济组织,最后仍是依存于封建的剥削关系)清除了,必得在作为其它与民对立的社会身分关系洗脱了,从而必得让人民,让一般工农大众,普遍地自觉自动起来,参加并主导着政治革新运动了,那才是它(官僚政治)真正寿终正寝的时候。”也就是说,要破除官僚政治就必须先改变它的制度基础——封建体制。
结论:
在本书中,王亚南先生对中国官僚政治由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作了全面的阐述。作者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又以世界眼光对中国官僚政治做出自己独到的分析。就像作者自己所说,“我们在这种场合来研究官僚政治,就似乎格外需要抑止住感情上的冲动”,而要以客观平实的笔调来对问题作出准确的描述。作者先后分析了中国官僚政治存在的基础,发展的过程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中国二千多年的官僚政治作了全面的反思。
但是笔者对于作者最后的论述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虽然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封建体制下专制政治的产物,但是即使作为其社会基础的封建体制清除了,有了先生所举的那些条件,官僚政治也不一定会消失。愚以为官僚政治固然是政治经济的产物,可它的消失不是一场政治运动和清洗就能够解决的。植根于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官僚政治,因其包容性(先生在本书中提到过)而扎根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要改变官僚政治不仅要肃清它的政治经济基础,更需要漫长的过程来消化它对整个中国社会的侵蚀。王亚南先生认为需要封建体制的彻底瓦解与民众完全的自觉两个条件。但是从欧美的政治来看,可见官僚政治的社会基础并非所谓的“封建制”一种而已,其当会依赖新的社会基础而加以转变。
6.读书笔记——《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 篇六
5,域间认证:是指CLIENT向本KERBEROS的认证域以内的SERVER申请服务。
简答题
1,实体认证与消息认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实体认证与消息认证的差别在于,消息认证本身不提供时间性,而实体认证一般都是实时的。另一方面,实体认证通常证实实体本身,而消息认证除了证实消息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外,还要知道消息的含义。
2,通行字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易记;难于被别人猜中或发现;抗分析能力强。在实际系统中,需要考虑和规定选择方法,使用期限,字符长度,分配和管理以及在计算机系统内的保护等。根据系统对安全水平的要求可有不同的选取。
3,通行字的安全存储有哪二种方法?
答:(1)用户的通行字多以加密形式存储,入侵者要得到通行字,必须知道加密算法和密钥。(2)许多系统可以存储通行字的单向杂凑值,入侵者即使行到此杂凑也难于推出通行字。论述题
1,试述一下身份证明系统的相关要求。
答:对身份证明系统的相关要求:
(1)验证者正确认别合法示证者的概率极大化。(2)不具可传递性,验证者B不可能重用示证者A提供给他的信息,伪装示证者A成功地骗取其他人的验证,得到信任。(3)攻击者伪装示证者欺骗验证者成功的概率小到可以忽略,特别是要能抗已知密文攻击,即攻击者在截获到示证者和验证者多次通信下,伪装示证者欺骗验证者。(4)计算有效性,为实现身份证明所需的计算量要小。
(5)通信有效性,为实现身份证明所需通信次数和数据量要小。(6)秘密参数安全存储。
(7)交互识别,有些应用中要求双方互相进行身份认证。
(8)第三方实时参与,如在线公钥检索服务。(9)第三方的可信赖性。(10)可证明安全性。
后四条是有些身份误用别系统提出的要求。
身份识别与数字签字密切相关,数字签名是实现身份识别的一个途径,但在身份识别消息的语义基本上是固定的,是当前时刻的申请者的身份验证者根据规定或接受或拒绝申请。一般签字不是“终生”的,但应是长期有效的,未来仍可启用的。
第八章公钥证书与证书机构
名词解释
1,数字认证:是指用数字办法确认,鉴定,认证网络上参与信息交流者或服务器的身份。2,公钥证书:它将公开密钥与特定的人,器件或其他实体联系起来。公钥证书是由证书机构签署的,其中包含有持证者的确切身份。
3,公钥数字证书:网络上的证明文件,证明双钥体制中的公钥所有者就是证书上所记录的使用者。
7.读书笔记——《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 篇七
答:密钥按算法产生后,首先将私钥送给用户,如需备份,应保证安全性,将公钥送给CA,用以生成相应证书,为了防止未授权用户对密钥的访问,应将密钥存入防窜扰硬件或卡中,或加密后存入计算机的文件中。
此处,定期更换密码对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
5,CA认证申请者的身份后,生成证书的步骤有哪些?
答:(1)CA检索所需的证书内容信息;(2)CA证实这些信息的正确性;(3)回CA用其签名密钥对证书签名;(4)将证书的一个拷贝送给注册者,需要时要求注册者回送证书的收据;(5)CA将证书送入证书数据库,向公用检索业务机构颂;(6)通常,CA将证书存档;
(7)CA将证书生成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记入审记记录中。
6,公钥证书的基本作用?
答:将公钥与个人的身份,个人信息件或其他实体的有关身份信息联系起来,在用公钥证实数字签名时,在确信签名之前,有时还需要有关签名人的其他信息,特别是要知道签名者是否已被授权为对某特定目的的签名人。
授权信息的分配也需用证书实现,可以通过发放证书宣布某人或实体具有特定权限或权威,使别人可以鉴别和承认。
7,双钥密码体制加密为什么可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
答:双钥密码体制加密时有一对公钥和私钥,公钥可以公开,私钥由持有者保存,公钥加密过的数据中有持有者的私钥能解开,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机密性。经私钥加密过的数据——数字签名可被所具有公钥的人解开,由于私钥只有持有者一人保存,就样就证明信息发自私钥持有者,具有不可否认证和完整性。
论述题
1,论述证书机构的管理功能。
答:证书机构用于创建和发布证书,它通常为一个称为安全域的有限群体发放证书。创建证书的时候。CA系统首先获取用户的请求信息,其中包括用户公钥,CA将根据用户的请求信息产生证书,并用自己的私钥对证书进行签名。其他用户,应用程序或实体将使用CA的公钥对证书进行验证。如果一个CA系统是可信的,则验证证书的用户可以确信,他所验证的证书中的公钥属于证书所代表的那个实体。
CA还负责维护和发布证书吊销表。当一个证书,特别是其中的公钥因为其他原因无效时,CRL提供了一种通知用户的中心管理方式。CA系统生成CRL以后,要么是放到LDAP服务器中供用户直接查询或下载,要么是放置在WEB服务器的合适位置,以页面超级连接的方式供用户直接查询或下载。
2,对于公钥/私钥对的不同功能,在要求上要考虑不一致的情况有哪些?
答:(1)需要采用两个不同的密钥对分别作为加密/解密和数字签名/验证签名用。
(2)一般公钥体制的加密用密钥的长度要比签名用的密钥短,有的国家对出口加密用算法的密钥的长度有限制,而对签名用密钥无限制。
(3)由于实际商务的需要或其他原因,需要用不同的密钥和证书,例如,一般消息加密用的密钥比较短,加密时间可快一些;而对短消息加密用的密钥可以长一些,有利于防止攻击。
8.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篇八
1.系统地分开了政治与行政
古德诺认为,所有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一为“政治”,即国家意志的表达或者是政策的决定,一为“行政”,即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是政策的执行。他第一次澄清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于“二分”误解,认为一种政府功能不只是存在于一个机构当中,绝对的分权是不存在的
2.分肥制
19世纪出现在美国的政党分肥制是基于平民民主的理想而提出的。1829年杰克逊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官职领域推行“民主”的做法,由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政党从自己的支持中遴选官员,其理由是:第一,民主政治表现在官吏任用上,就是民选官吏;第二,官吏职务简单明白,具有普通智慧的人均可胜任;第三,既然人人可以当官,所以官职的任期越短越好,使大家都有任官的机会,以符合民主与平等的精神。
优点:
(1)民主政治通过选举的方式表达民意,而选举的运作必须凭借政党组织。(2)若某政党在选举中获胜,即表明人民选择了该党。换言之,人民相信某党的政治纲领和所要实行的政策。(3)为了符合民意,应当由得胜的政党的党员来充当官吏,因为这有利于确定其政治责任,以及有效地完成其任务。
劣处:
然而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政党分肥制的结果令人失望。竞选中的捐款导致变相的卖官鬻爵以及间接的贪赃纳贿;选择官吏主要看政党背景,而不是真才实学;官员的高度流动性不利于行政经验的积累,导致政府效率低下;竞争过程中的政党倾轧与派别组织导致国家公务成为党务;等等
3.党魁
党魁通常特指操纵政党机器的首脑人物。党魁与政党领袖不同。政党领袖在党内有正式职务,职责和职权有正式规定,其活动公开并受到监督;而党魁在党内并无正式职务,权限也无明确规定,对其言行无法进行监督。党魁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主要依靠政党机器。美国是存在党魁最典型的国家。
党魁的地位往往是在由政党机器严密控制的地区通过互相倾轧和竞争取得的。党魁通过政党机器,在幕后控制党的地方正式组织,摆布地方议员的选举和官员职位的分配,指挥地方政府官员的活动,甚至操纵总统和众议院议长等重要职位的选举。如美国18在号称“洛克菲勒特派员”的共和党党魁M.韩纳的大力支持下,W.麦金利得以当选总统。党魁还拥有一批分别负责打小报告、理财、贿选、施展暴力威胁的人为之效力
9.美国与中国读书笔记 篇九
本书不同于其他史学专著的严肃风格,作者用清新、生动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演变、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中美关系的过去和现状,让我从中也学习、了解到了许多。
正如心理学上所说“不了解就会产生偏见与歧视“。那么彼此之间更多的了解才会让彼此更好的相处。近年来,中美关系一直都是中国外交上较为关心的话题,中美之间有着合作,也有着分歧与冲突,但我们明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彼此之间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才能维护世界局势稳定,为各国人民提供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在本书中,作者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全面的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的历史及其发展情况。
我们对于中国历史了解大多仅来自于中学及现在大学里一些相关课程与书本上来的。关于中国与外国的了解本身也是片面的。都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不得不说就算在思想自由的今天,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或多或少对于当年的历史还是会有所隐藏的。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本身也会对自己祖先的过往,对本民族的历史有着美化的倾向。
而本书中,费正清教授则以一位美国人,一位较为客观的身份来为我们讲述他眼中的中国历史及中国发展是怎样的。该书一开始就从中国的景观入手,分析中国这样的地形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思想产生的影响。作者把中国南北对比描述得一清二楚,更是把中国的农业与美国相比较,阐明了中国南北方分别克服盐碱与缺肥养活了如此庞大的一群人民的不易。中国自然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精耕细作,而它对人的意义可以从依赖水稻的经济生活和思想方面看得最为明显。美国某经济学家曾认为,水稻田的插秧是世界上体力的最大花费,强劲的体力多于良田。中国农民他们缺少土地和资本去进行机械化的或者大规模方式的耕作,这就直接性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脆弱性。在思想方面,自然经济的自然惯性使得人们树立起自身关于人的价值的标准。中国人注重劳动,劳动光荣是中国人几千年坚定的价值取向。
费正清先生认为中国人注重劳动,所以直接导致把节省劳力的创造发明视为异端,而这一点从清代末期中国人民反对铁路可以看出来。但是关于这一点我却不怎么赞同,中国人民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优良美德,我认为爱劳动和创造节省劳动的方法之间并不冲突。
不过费正清教授对于中国的分析确实是很深刻,很透彻的。同时由于是以西方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必然也存在着与我们传统观点不同的地方,比如费正清教授在文中提出的“士绅阶级”。费正清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时,特别注意到了士绅阶级对于中国的影响。
按照我的理解,费正清所谓的“士绅阶级”,指的就是一个地方有钱有势同时又有着相应的文化知识的一部分人,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大地主阶级“。在费正清教授看来,这一阶级由于在地方上拥有大量钱财从而控制了当地的经济,而由于这些士绅在当地有着一定的权威与地位,所以在当地掌握了一定的政治势力,同时又由于这些乡绅有着一定的文化知识,因此主导了当地的文化。因此按照费正清教授的观点,士绅阶级,或者叫大地主阶级由于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占据统治地位,所以他们才是推动古代中国或者叫农业中国发展进步的主导力量。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阶级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力军,而将士绅阶级,或者说大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和推翻的对象的历史观显然是大相径庭的。所以可见中西方的观点还是存在着不同,而且从这里或许可以看出,西方人倾向认为是英雄创造历史,我们可以把这种历史观称作“精英史观”,而中国人则倾向认为是人民创造历史,我们可以把这种历史观称作“群众史观”。这是我在书中读到的最大的不同。
10.《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读书笔记 篇十
郁建兴、黄红华、方立明等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人们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关注治理这一概念,并且提出了“少一些统治(government),多一些治理(governance)”。用治理理论家罗茨的话来说:“治理标志着政府管理含义的变化,指的是一种新的管理过程,或者一种改变了的有序统治状态,或者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方式。”p
2政府治理转型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社会中介组织在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p8
党的十四届三中、五中全会已经明确了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和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的地位和作用。p9
市场经济是培育社会组织的天然场所,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不良现象催生了温州商会,正是在面对产品质量低下、假冒伪劣盛行、行业内部恶性竞争不断、产品专利不能得到有效维护的情况下,温州商会开始萌芽。p14
温州市政府在1999年4月出台了《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明确赋予行业协(商)会16项职能,并规定行业协(商)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求发展”的法人团体,使得行业协(商)会的发展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同时将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能下放到各级总商会,探索“商会管商会”、业务主管单位非政府化的模式,授权其帮助行业商会组建和成长。p1
416项职能包括:
(1)开展对全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搜集和整理工作,参与本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向政府提出有关本行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方面的建议,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2)对本行业新办企业申报、新产品开发和企业技术改造进行前期咨询调研,提出论证意见,为有关部门审批和登记注册提供依据;
(3)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制定行业职业道德准则、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自我管理行为,维护行业内公平竞争;
(4)参与制定、修订本行业的企业产品标准、技术标准、计量标准、质量标准,组织退经行业标准的实施,开展行检、行评工作;
(5)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
(6)推荐行业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名牌产品,组织行业技术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
(7)接受物价主管部门的委托,进行行业内部价格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组织同行议价;
(8)进行行业统计调查,搜集、发布行业信息;
(9)开展咨询服务,提供国内外经济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
(10)组织本行业的展销会、展览会、报告会、招商等活动;
(11)开展国内、国际间的行业经济技术协作和经济技术交流;
(12)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13)发展行业公益事业;
(14)指导、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15)承办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事项;
(16)开展行业协会宗旨允许的其他活动。
第一章 合法性考察:国家与社会关系范例研究的一种路径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通产被简要成为市民社会理论。作为一个分析框架,它强调社会与国家相对的二元性质。P17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倡导者邓正来1992年与景跃进发表《建构中国市民社会》,是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起点 《国家与社会:回顾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
以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为对象的第三部门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起初和市民社会理论的关系并不密切。这是因为当时定的市民社会理论家主要是在政治哲学的层面展开规范研究,而第三部门研究则偏重于组织理论等角度。进入90年代后,市民社会理论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
实证研究,而第三部门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诸如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部门的作用及其与国家和市场的关系等问题,双方开始找到理论的契合点。P
21在今天,市民社会一般被认为包括了以下四个结构性要素:以市场体系为核心的私人领域,非政府、非营利的社团组织,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威之间的公共领域,社会运动。P27
加拿大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提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标准来判定市民社会的存在:p27
(1)就最低限度的含义来说,只要存在不受制于国家权力支配的自由社团,市民社会便存在了。
(2)就较为严格的含义来说,只有当整个社会能够通过那些不受国家支配的杀人团来建构自身并协调其行为
时,市民社会才存在。
(3)作为对第二种含义的替代或补充,当这些社团能够相当有效地决定或影响国家政策之方向时,我们便可
称之为市民社会。
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把权力、影响力、权威、控制、说服、武力和强制等统统归于一个术语——影响力,用来指称“通过某种方式使其作用对象改变行动或倾向”。P31(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分析可参考)
我国把全部社团分为四类:一是学术性团体,指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交叉科学研究的团体;而是联合性团体,指人群的联合体或团体的联合体行业性团体;三是专业性团体,指由专业人员组成或以专业技术、专门资金为从事某项事业而成立的社会团里;四是指由同行业的企业自愿组织的团体。P3
5在经济学方法论看来,商会可以看作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克服负的外部性、获取正的外部性的一种俱乐部式制度安排,或是一个外部性内部化的俱乐部组织,它的存在或边界的大小,取决于它矫正市场失灵与政府、企业谁优、谁劣,也即成本与收益的计算。P
42彼得·布劳指出,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就在于其交换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模糊性。而这种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交换当中的成本和收益的不可测量性决定的。在温州商会的运行中,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广泛并存;对温州商会的研究,必定需要多学科的合作。P42
高丙中在《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对四种合法性的论述:社会(文化)合法性、法律合法性、政治合法性和行政合法性p45
5A级行业协会在这方面的情况如何?
第二章 温州商会的兴起
从历史上看,我国是一个民间社团发展很不充分的国家。漫长的君主专制主义统治,使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显现出强烈的“强国际,弱社会”特征,民间社团不仅缺乏活动空间,甚至缺乏生存空间。P
52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主要靠三大支柱: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组织(主要是商会组织)。这三者之间的分工,从原则上来讲,凡是企业自身能做好的事应该让企业去做;凡是社会组织能做好的事让社会组织去做;企业做不了做不好的,社会组织做不了做不好又必须做的那些事由政府去做。在政府和社会组织都能履行的许多功能上,依靠社会自治机制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行业管理的许多方面,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可以达到维护市场秩序的效果,但国际上的诸多实践证明,依靠商会进行行业自治管理,更有利于促进行业的发展。P76
商会根植于市场与企业,商会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如果企业不支持,商会就无法发挥沟通协调、行业管理等各项职能,那么商会就是一副空架子,形同虚设,难免会沦落为“二政府”。企业在温州商会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源,温州市政府对商会没有财政资助,商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费和企业的赞助费,还有部分的服务费。所以离开了企业,商会无法生存。作为企业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法人,商会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这是它最重要的工作。基于这样的原因,温州商会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P78
行业协会是作为经济类的社会中介组织
第三章 社会合法性:温州商会的存在基础和权力来源
在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构成中,社会合法性居于基础的地位。P8
3合法性概念的实质是由于被判断或被相信符合某种规则而被承认和接受。社会合法性指因某种社会正当性而赢得一些民众、一定群体的承认乃至参与,进而赢得政府等公共权威部门的容忍、接待和支持。社会合法性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它显然不是民众对政策等一般统治权威的承认,而是指社会公众的承认和支持、团体内部成员的承认和参与倾向,也包括“上对下”的承认。P8
3商会的社会合法化是市民社会发育的标志,也是社会资本真正积累的开始。P8
5研究中国的民间组织,必须看到我国存在的合法社团均不同程度地具有“官民两重性”。商会等社团的社会合法性获得与其他合法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具备政治合法性和行政合法性社团往往能够较为顺利地聚集资源,提供集体物品,因而在获得社会合法性方面能形成某种正反馈。而有些缺少民间性特征的社团的生存状况可能比具有民间性特征的社团更好;官方背景较强的社团对成员的吸引力超过了“纯民间”的社团。根据我们对温州商会的问卷调查,大部分商会希望能有较强的官方背景,更愿意选择政府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P88
商会在客观上很难“独立”于政府,就目前的情形看,商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是相互依赖,更多的还是商会对政府的依附。商会掌握的能和政府进行交换的资源不是很多,商会权力(不仅是政府下放的权力)也很微弱,很难和政府“谈判”,只能“请求”。P119
彼得·布劳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经营性组织;二是为组织成员谋利的互益性组织;三是致力于服务对象利益的社会服务组织;四是致力于公共利益的公共服务组织。P90
考察社会合法性基础,根据韦伯的概念,从传统、惯例和共同利益等三个要素分析。P89
一个好会长是成功运作的商会的共同特征。P102
会长作为“政治企业家”得到的利益有三类:物质利益、目的性利益和社会连带利益。P103
商会会不会成为那些龙头企业争取企业利益(而非行业的集体物品)的工具?商会能为所有的行业成员服务吗?其回答论述p11
4温州市经贸委副主任张国华认为,在温州,凡是民间性比较到位的行业协会,为会员履行职责也很到位。民间性、有效性与社会合法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P109
党和政府对商会的定位是“参谋助手”、“桥梁纽带”,这样的定位还带有某种国家主义的色彩。P118
商会对政府公共政策影响中的困境p119
可采取的某些措施:淡化主管部门的作用;继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财政能力,以摆脱来自政府的过多干预和严重束缚,同时为会员企业提供更多的集体物品。P12
11.《电子商务安全导论》读书笔记9 篇十一
(4)虚拟专用LAN子网段,是在公网上用隧道协议仿真出来一个局域网,透明地提供跨越公网的LAN服务。
论述题
1,试述防火墙的分类有及它们分别在安全性或效率上有其特别的优点。
答:目前防火墙的控制技术大概可分为:包过滤型,包检验型以及应用层网关型三种。
(1)包过滤型:包过滤型的控制方式会检查所有进出防火墙的包标头内容,如来源及目的地,使用协定等信息。现在的路由器,交换式路由器以及某些操作系统已经具有用包过滤控制的能力。包过滤型的控制方式最大的好处是效率最高,但却有几个严重缺点:管理复杂,无法对连线作完全的控制,规则设置的先后顺序会严重影响结果,不易维护以及记录功能少。
(2)包检验型:包检验型的控制机制是通过一个检验模组对包中的各个层次作检验。包检验型可谓是包过滤型的加强版,目的在增加包过滤型的安全性,增加控制“连线”的能力。但由于包检验的主要对象仍是个别的包,不同的包检验方式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差异。其检查层面越广越安全,但其相对效率也越低。包检验型防火墙在检查不完全的情况下,可难会造成原来以为只有特定的服务可以通过,通过精心设计的数据包,可在到达目的地时因重组而被转变杨原来并不允许通过的连线请求。这个为了增加效率的设计反而成了安全弱点。
(3)应用层网关型:应用层网关型的防火墙采用将连线动作拦截,由一个特殊的代理程序来处理两端间的边线方式,并分析其边线内容是否符合应用协定的标准。这种方式的控制机制可以从头到尾有效地控制整个连线的动作,而不会被客户或服务器端欺骗,在管理上也不会般用途的代理程序来处理大部分连线。这种运作方式是最安全的方式,但也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
2,试述VPN的优点有哪些?
答:成本较低:VPN在设备的使用量及广域网络的频宽使用上,均比专线式的架构节省,故能使企业网络的总成本降低。
网络结构灵活:VPN比专线式的架构有弹性,当有必要将网络扩充或是变更网络架构时,VPN可以轻易地达到目的;相对而言,传统的专线式架构便需大费脑筋了。
管理方便:VPN较少的网络设备及物理线路,使网络的管理较为轻松;不论分公司或是远程访问用户再多,均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的路径进入企业网络
VPN是一种连接,从表面上看它类似一种专用连接,但实际上是在共享网络上实现的。它往往使用一种被称作“隧道”的技术,数据包在公共网络上专用的“隧道”内传输,专用“隧道”用于建立点对点的连接。来自不同数据的网络业务经由不同的隧道在相同的体系结构上传输,并允许网络协议穿越不兼容的体系结构,还可区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业务,因而可将该业务发往指定的目的地,并接收指定等级的服务。
3,组建VPN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
答:VPN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网络优化,VPN管理等。
在安全性方面,由于VPN直接构建在公用网上,实现简单,方便,灵活,但同时其安全问题也更为突出,由于VPN直接构建在公用网上,实现简单,方便,灵活,但同时其安全问题也更为突出。企业必须确保其VPN上传送的数据不被攻击者窥视和篡改,并且在防止非法用户对网络资源或私有信息的访问。ExtrantVPN将企业网扩展到合作伙伴和客户,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问题是VPN的核心问题。目前,VPN的安全保证主要是通过防火墙技术,路由器配以隧道技术,加密协议和安全密钥来实现的,可以保证企业员工安全地访问公司网络。
在网络优化方面,构建VPN的另一重要需求是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广域网资源,为重要数据提供可靠的带宽。广域网流量的不确定性使其带宽的利用率很低,在流量高峰时引起网络阻塞,产生网络瓶颈,使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得不到及时发送;而在流量低谷时又造成大量的网络带宽空闲。QOS通过流量预测与流量控制策略,可以按照优先级分配带宽资源,实现带宽管理,使得各类数据能够被合理地先后发送,并预防阻塞的发生。
【读书笔记——《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推荐阅读:
企业管理导论读书笔记08-24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读书笔记1007-10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读书笔记09-13
中国梦读书笔记06-24
中国名著读书笔记06-28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10-2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读书笔记07-05
读书日记与读书笔记06-30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0-17
《经济与社会》读书笔记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