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城市规划管理方案

2024-07-09

市中心城市规划管理方案(通用8篇)

1.市中心城市规划管理方案 篇一

关于***区数字城管中心信息采集人员配置的设想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的现代化手段,信息采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的基础环节。因此,把好信息采集的入口关,才能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质量。

一、各地信息采集模式比较

目前各地的信息采集队伍组建模式大致有三种:政府自建专职队伍、服务外包和建立兼职队伍。经过各地实践和综合分析,服务外包模式在人员管理、运行成本以及管理效果上均比政府自建专职队伍有优势,而建立兼职队伍模式的运营成本最低,但人员管理和工作效果方面逊色于前两者。目前台州市路桥区、重庆市北碚区都采用了兼职信息采集员队伍模式。此模式信息采集员队伍通过抽调、整合现有交通协管员队伍、城管队员及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等途径组建,重新进行上岗培训,信息采集员队伍的管理、考评工作由监督中心负责。

结合我区的实际,为了使系统“低成本、高效能”运作,可以先建立兼职信息采集队伍,将来条件成熟再考虑专兼职协作模式。

二、建立兼职信息采集员队伍的思路

(一)整合不同队伍的比较

1.整合治安联防大队。好处:人数最多,各村居都有队 伍,实行日夜轮班,能基本实行区域和时间的全覆盖,而且其工作内容暂时未纳入系统,可以实行监管分离。弊端:既要完成治安管理分片包干和量化考评任务,要兼顾日益繁重的信息采集、核查、核实工作,在队伍管理和工作的指挥、统筹、协调上有较大难度。

2.整合综合管理大队。好处:人员对城市管理的业务比较熟悉,能更准确地采集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而且可以现场处理一些简单的城市问题,提高效率。弊端:人员不足,未能在各村居建立机构和队伍,而且业务属于系统监督范围,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不利于工作开展。此外,根据其他地区的经验,运行系统后城市问题的立案数将会上升数倍甚至十数倍,城市综合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将急剧增加,人员更难以应付信息采集的日常工作。

3.整合村居委会现有人员。好处:村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辖区情况最熟悉,可以直接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利于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外部监督作用,并能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理解。弊端:村居委会的社会管理任务繁重,人员不足,而且负有属地管理责任,因此难以按要求开展全区域户外巡查和信息采集工作,只可作为一种信息采集的补充形式。

因此,整合治安联防大队人员作为兼职信息采集员比较 符合工作要求。

(二)整合的思路

1.立足村居,分片包干。为了明确责任分工,信息采集工作应在单元网格基础上,以社区和村委会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分片包干,根据辖区面积、人口总量、繁华程度、部件、事件数量等情况配臵信息采集员。

(1)普查数据分析。如**街道面积为70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5个村委会,城区面积为20平方公里,农村面积为50平方公里。整个街道划分了单元网格1537个,工作网格300个。其中城区工作网格136个,农村工作网格164个。共普查了七大类121小类的城市部件316851个。从普查数据分析,城区的部件密度是农村的1.7倍,城区的人口密度是农村的2.3倍,中心城区的部件密度是以东片区的1.3倍。此外,从繁华程度和建成区比例来看,城区和一环以西片区都分别比农村和以东片区高,因此前者的信息采集人员配臵系数应稍高些。

(2)信息采集工作评估。据统计,**街道2009年仅市政管理处受理部件问题4422宗,日均处理12宗。城市事件方面,仅**城市综合管理分局处理案件24655宗,日均处理事件达68宗,还未包括其它责任单位的部件和事件数据。据悉,深圳市2005年日均立案51宗,2006年运行数字城管系统后日均立案4383宗,飙升了85倍。而北京市朝阳区和 扬州市运行系统以来日均立案分别为3046宗和1200宗。因此,信息采集员配臵必须考虑系统运行后案件剧增的因素。在人员巡查工作方面,可参考朝阳区的数据。**街道总人口暂按50万人计算,平均人口密度为5931人/平方公里,与朝阳区6372人/平方公里相差不远。2007年朝阳区的城区划分了4765个万米单元网格,信息员共有528人,分三班,每班176人,每班人均辖区约为0.27平方公里,信息员可实现30分钟内骑自行车核查辖区一遍。

因此,结合村居人口密度、部件密度及考虑兼职信息员需要兼顾治安防范工作等因素,**的信息采集员可配备154人,其中社区84人,农村70人。社区人均辖区面积为0.22平方公里,农村人均辖区面积为0.92平方公里,详见《**街道普查数据分析和信息员配臵计划表》(附件)。

2.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由于城区和农村的城市化程度不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人口素质存在一定差异,治安联防队伍的供给渠道不同,而且需要建章立制、宣传推广、统筹协调等大量工作的配合,因此,为确保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在6月份试运行和加快完善,建议先在中心城区组建信息采集员队伍,待运行顺畅和效果显现后再向农村和平洲城区推进。(扬州市数字城管系统试运行时的覆盖面积也不过是24平方公里)

3.奖惩并举,激励先进。由于信息采集员均属兼职人员,而且分属不同的单位,日常业务和队伍管理难度较大。因此,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落实岗位责任制、考核和奖惩机制。每月对信息采集员按上报信息的数量、质量及协助监督中心对部件或事件的处臵结果进行核查等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建议将工作量化到个人,并与个人的收入挂钩,对每个信息员都要下达指标任务(如每人每月上报有效信息 条,核查案卷 宗),完成指标的由政府每月每人补贴 元,超过任务数的有效信息每条奖励 元,少于指标数的又存在漏报现象的,每条信息扣 元。如辖区内出现工作时间和区域内发生因巡查不到位(或未上传)的被媒体曝光、被政府通报批评等情况的,每宗扣 元。此外,监督中心可以每月对信息采集员进行业绩排名,对评选优秀人员给予月度奖励。

4.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由于信息采集员并非专职,因此难以实现“定时、定地点、定路线”的“不间断巡查和处臵”,难以保证能及时发现问题和更新部件信息,以及核查问题、核实处臵情况,需要健全制度和加强监管。

(二)信息采集员与村居对辖区都有共同管理责任,特别是农村的信息采集员完全由村委会供养和管理,鉴于城市管理的事件问题要遵循“先属地、后属主”原则,因此信息员有可能会出现不报、瞒报等情况。

(三)由于治安联防队员也有分片包干、工作量化考评和治安防范“三色”预警等制度,工作压力大,既要做好治安管理,又要做好信息员工作必须找好平衡点。因此,街道、社区和治安联防中队必须认识到位,抓好落实和统筹协调。建议在街道、社区和联防中队、联防分队都设立分管数字城管工作的领导和具体负责管理的人员,以便于日常工作的沟通协调。

(四)要制定合理的信息采集方案,包括信息采集员管理制度、巡查路线编制、巡查间隔密度等,以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要建立城管通的管理制度,保证功能的正常发挥。如领取城管通时是否需要收取按金,遗失则按实际购买价的一定比例赔偿,如因使用、管理不当造成硬件损坏或数据丢失的,应交监督中心统一修理,费用由 负责。

区数字城管办 二○一○年五月十四日

2.市中心城市规划管理方案 篇二

1 选择配置供电系统方案的原则与规划

在规划供电系统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有:数据中心的定位和可用性要求;数据中心的规模和供电容量;电网环境和负载性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投资成本与经济性;能源效率要求。规划设计供电系统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要求, 有的放矢地选用最佳的供电方案。

1.1 数据中心业务定位和对供电系统可用性要求

不同业务定位的数据中心对可用性要求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有些科研和教育系统的数据中心对供电系统可用性的要求不高, 甚至没有要求, 因为这种类型的数据中心对业务的连续性没有苛刻的规定。而对可用性要求的另一个极端是诸如金融系统的数据中心, 这类数据中心应该是24 (小时) ×7 (天) 连续运行的, 不允许有任何的中断 (包括计划内的维护) 。

对数据中心可用性的一般性论述, 概括起来就是指在整个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内, 在外部资源能够充分得到满足的前提下,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同时, 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满足按需建设、后期升级扩容等要求;而在外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能够做到资源的合理使用。但是, 具体到供电系统, 可用性的概念就更具体, 并且可以量化。

规划供电系统可用性时, 要考虑的条件和因素很多, 但关键的因素是对成本的分析。

数据中心宕机成本:确定供电系统应具备相应的可用性等级。

数据中心预算成本:制约供电系统可用性等级的提高。

规划设计者必须在数据中心宕机成本和建设预算成本之间做出选择。宕机成本取决于风险承受能力, 预算成本取决于建设投入能力。

一个复杂的高可用级别的供电系统的成本可能是最简单的供电系统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表1是两种UPS供电系统配置的比较, 以最简单的系统的设备量为基数。

表1中体现出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建设的初期投入成本, 而对于规划设计者来说, 还应从经济性的角度对供电系统的成本做全面的考察, 以最低的初期投入和运行维护费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针对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要考虑整体寿命周期中的建设、运行、扩容、管理和维护的总成本。在数据中心总体拥有成本中, 运营成本占TCO的比重比建设成本要大得多。如果运营期间的运营投入过高, 可能会使数据中心入不敷出, 最终导致失败。

若想减少供电系统的建设投入成本, 必须在方案选择设计、设备配置和设备选用过程中, 本着经济、实用、合理的原则, 进行多方面的反复调研和论证, 使其在保证可靠性和先进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1.2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建设规模与容量

对供电系统的容量做规划设计时, 要考虑可扩展性、适应性、可改造性能 (经济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 等, 以保证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满足将来动态业务的需求, 在规划设计阶段必须预测5年或10年之后的电力需求。在方案确定、产品选型和设计上都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并留有充裕的扩容空间, 而且系统实施方案也应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初期, 数据中心规模、IT设备类型和数量、供电制冷方案和设备等重要因素还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 就需要用一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正确估算方法读取电容量数值。统计估算范围应包括IT设备 (包括消防、安全和监控系统) ;供电设备的损耗 (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各种转换开关、各级配电、传输线缆、UPS系统等) ;制冷系统 (包括制冷、空调、温湿度调节、新风等设备) ;安全与照明;辅助设备。

(1) 对关键负载供电容量的统计估算

关键负载是指构成IT业务架构的所有IT硬件组件, 还包括相应的安全系统、消防和监控系统。首先需要列出所有设备的标称额定功率, 然后调整标称数据以反映预期的真实负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标称功率远远高于实际的运行功率水平。某工程咨询公司和电源制造商的研究显示, 大多数IT设备的标称额定值超出实际运行负载的33%。

数据中心的负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内, 建成后的IT设备几乎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IT设备的更新至少3年循环一次, 届时会添增新的、功能强大或效率更高的设备。IT组织对将来变化和升级的范围和时间做出切实的评估, 这样可以正确规划以达到最初确定的功率需求。

(2) UPS供电系统消耗的功率

对供电系统的能源消耗进行估算的前提是, 首先要根据数据中心可用性要求, 确定UPS供电系统可用性等级和相应的供电方案, 然后对供电系统所有设备在实际运行时的工作效率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估算。表2列出了一个现代数据中心常用的2N或2 (N+1) UPS供电系统主要设备和整个系统的效率范围。

对于供配电系统的各个环节, 可以根据目前和未来的负载情况进行扩展或调整, 但是估算时必须充分考虑已确定的初始负载和未来可能扩容的负载, 供电方案本身可以在不影响IT客户的期望可用性的前提下增加功率容量。

(3) 照明设施负载

照明设施负载包括整个数据中心, 是数据中心占地面积的函数。此类型负载的估算可采用下面的经验值:每平方英尺2W或每平方米21.5W。

(4) 制冷负载

制冷系统包括制冷、空调、温湿度调节。制冷在效率上有很大差别, 不过可细分为冷冻水系统和直接膨胀系统。冷冻水系统的效率通常更高, 功耗值通常为所支持总峰值负载 (指IT设备用电和其它所有基础设施设备的效率损耗) 的70%。直接膨胀系统需要大约所支持总峰值负载的100%。系数0.7和1.0适用于气流组织较好的机房, 如果气流组织不理想, 冷热气流的混合会明显增大制冷功率, 此时系数应改为1.0和1.3。

(5) 估算电力电网系统的容量

估算电力电网的容量时, 要在所需的总电力线路容量基础上乘以125%, 以满足国家电气标准的要求。数据中心内负载的稳态功耗决定用于计算电力成本的功耗。但是, 数据中心供电的电网和发电机电源的容量不能按稳定状态值估算。这些电源必须按负载峰值功耗估算, 加上标准或工程惯例所规定的降额系数或裕度, 这样会导致供电馈线和发电机的设计容量超出上面估算的范围。

(6) 估算发电机备用电力系统的容量

首先要注意假设数据中心是柴油发电机的唯一负载, 主供电电网故障后上面估算总容量都要通过转换开关转移到发电机上。其次, 必须考虑这些负载的电力特性, 例如, 制冷系统负载需要高启动电流, UPS可能会将超前 (容性由无源滤波引起) 的功率因数施加到发电机上, 这些都会影响发电机提供所需电力容量的能力, 从而导致发电机出故障。

1.3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规划设计流程

数据中心概念的提出已出现近40年, 对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很多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类型迥异的设备进行定制化设计, 组合成数据中心需要的一个独特的大型供电系统。简单定制连接和组建以便使之运转 (鲁伯·哥德堡效应) , 其结果是增加系统复杂性和人为错误的发生率。就目前情况来看, 不科学的、非规范化的规划设计主要表现在凭主观臆断确定数据中心规模、预算、建造进度;在没有对所建数据中心的功能、技术可行性做充分论证的情况下, 从工程细节和设备采购入手, 例如, 选用传统的带变压器输出的UPS要配备两小时的备用电池等。错误的开始给许多数据中心设计和建设项目带来巨大麻烦和高昂的代价,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关键是要严格遵守正确的规划设计程序。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包括:需求目标 (功率容量、预算范围、扩展计划、关键功能、总体效率、IT需要) ;基础物理设施规划 (可用性等级和相应的供电方案) ;确定用户要求 (选择性倾向、约束条件、预算、升级策略、可用性级别、效率和能源利用要求) ;制定项目计划书 (编制设计标书) ;制定工程设计计划 (编制详细的工程化的建筑设计资料) 。

2 各种供电系统配置方法与性能比较

数据中心UPS供电系统所选用的设计方案会直接影响到所建的供电系统最终能否实现规划设计的目标。长久以来, 人们在设计和建造UPS供电系统时, 把主要精力和关注的目标放在对优质设备的选用上, 却忽视对供电方案的分析研究, 结果是系统选用的设备是一流的, 而系统的可用性却达不到设计预期的效果。

多种供电方案已经在数据中心中使用, 如并联冗余、串联冗余、分布式冗余、多路并联总线、双总线系统等, 这些都是设计工程师或制造商赋予不同UPS配置方案的名称。这里将重点讨论适用于数据中心标准TIA里等级III和等级IV的几种典型的供电方案, 并着重对可用性作出定量的分析比较。表3是各子系统和关键设备可用性的统计和经验数据。

2.1 关于集中式、区域式、分散式供电方案的讨论

数据中心用户和设计者在规划供电方案时, 通常忽略对方案的整体布局是集中式、局部式还是分散式的研究和讨论。实际上因数据中心的规模不同、机房布局不同、维护水平不同、对可扩展能力的要求不同等因素, 造成供电布局方案有三种形式:

(1) 分布式供电方案:又称“点”式方案, 其特点是在一个机房中, 多个UPS系统分别对各自的IT设备提供保护。

(2) 集中式供电方案:整个机房只使用一台或一套UPS系统为整个数据中心供电。

(3) 区域式供电方案:是分布式与集中式的折中, 整个数据中心按机房布局或按IT设备功能被划分若干区域, 每个区域由一台UPS (或UPS并机系统) 集中供电。

早期设计建造的数据中心多以集中式供电为主,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用户过分强调供电系统的维护。在现代数据中心对可用性、可扩展性、易管理性、运行成本等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就暴露出集中式供电的许多不足之处, 如在大功率数据中心中, 集中式大功率供电系统需要多设备并联运行, 系统管理变得很复杂, 维护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需要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维护工作。表4是三种供电布局有缺点的比较。

2.2 典型的交流输入不停电供电系统方案配置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只要系统中配置了UPS设备, 就可做到不停电供电, 实际上并非如此。UPS是靠电池储能维持不停电供电的, 而电池能量是有限的, 系统投入运行后, 电池容量是不允许再扩容的。对于当前要求必须连续运行的数据中心, UPS在根本上不能保证系统不停电运行, 如果市电故障修复时间大于电池备用时间, 系统同样宕机。

随着IT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 对于5kW功率密度的IT机架, 市电停电后制冷系统也停止运行, 靠机房空间的冷量只能维持IT设备继续运行1~2分钟, 所以现代的数据中心毫无例外要在设计时考虑增加交流输入的冗余配置。

图1是适合标准TIA中等级III和等级IV的交流输入系统框图。

图1中A1、A2、A3、A4、A5是设备的可用性, 根据表2数据可计算出整个交流输入系统的可用性:

油机是非常理想的交流能源, 它与市电完全隔离, 并且用户可完全自主的配置和运行维护。如果采用第二路市电代替油机 (如图中虚线所示) , 则要求两路市电是完全独立的, 也就是说两路市电在发电、传输和运行维护方面是完全隔离的, 此时系统的可用性为:

2.3 适用于标准TIA中等级III和等级IV的UPS供电系统的基本类型

数据中心常用的UPS不停电供电系统的基本类型有三种:“N”系统、并联冗余“N+1”系统和并联冗余“2N”系统。但是为了满足标准TIA中等级IV的要求, 现代数据中心大多采用了并联冗余“2N”系统, 也称双总线系统。

(1) 双总线结构

这里仅针对“2N”系统做些介绍和讨论。图2的典型结构是完全独立的最高可用级别的“2N”系统, 图3则是“2N”系统的拓扑结构, 也成为“ (35) 2N”系统。

(2) “2N”与“ (35) 2N”系统的共同点

对双输入电源负载来说, 两条供电线路是冗余的, 具体到两条线路中, 市电 (+变压器) 与油机、输入ATS、UPS输入配电、UPS系统、UPS输出配电、列头柜等所有环节和设备都是一一对应冗余的。两条供电线路是完全隔离的, 只有ATS才是两条路径共用的设备, 但是这种类型的设备是靠机械触电转换的, 所以仍有非常好的隔离功能;两个UPS系统完全独立运行, 相互隔离, 没有同频同相和同幅要求;无需将负载转换到旁路模式, 即可对UPS、开关装置和其他配电设备进行维护;两种方案的UPS的总容量是相同的。

(3) “2N”与“ (35) 2N”系统的差别

相对图2的“2N”系统而言, 图3的“ (35) 2N”系统适用于容量较小的设备, 对于相同容量的数据中心而言, 两个系统的设备容量比为3:2, 所以图3的“ (35) 2N”系统对大容量数据中心“区域性”供电方案更具有灵活性。

对于整个数据中心而言, 如果图3的“ (35) 2N”系统的三路负载并不是孤立的, 也就是说当三路负载中任意一路因供电故障而宕机时, 整个数据中心的三路负载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对整个数据中心而言, “ (35) 2N”系统就变成了2+1冗余系统, 可靠性相对较低。

(4) 双总线系统的缺点

冗余组件数量多, 成本高:借助这种设计方案, 可以尽量排除每一个可能的单路径故障点。不过, 排除的单路径故障点越多, 设计方案落实起来的代价 (包括购置成本、运行成本、占据空间等) 也越高昂。可以说, 这种系统是行业中最可靠也是最昂贵的一种设计。但由于未达到满负荷工作状态, 供电设备容量利用率低, 工作效率低。

(5) “2N”系统可用性

这里仅分析图2所示“2N”系统的可用性, 假定A1、A2分别为市电和高压变压器的可用性;A3为UPS输入配电、UPS输出配电、列头柜的可用性;A4为转换开关ATS的可用性;A5为油机的可用性;A6为UPS的可用性, 这里采用单机UPS的可用性数据。根据表2数据可计算出整个“2N”系统的可用性:

3 供电系统设计与应用中存在的误解和错误观念

尽管各种方案都有过大量的使用案例并且运行实践表明是可行的, 但是, 由于在方案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错误的观念和误解, 使这些已在运行的系统中不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设备选用的质量并不是最主要的, 究其根本原因是规划设计不当所造成的, 或是忽视IT技术进步对数据中心提出新的要求, 使用传统的技术更新不及时造成的, 或是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误解和错误观念造成的。本文将简要地提出以下问题供数据中心规划设计者讨论。

(1) 对UPS性能指标的重新审视

UPS设备的出现和应用已经历了半个世纪, 人们对它应具备的性能指标耳熟能详并有广泛的共识。但是随着数据中心对供电系统要求的提高, 供电系统设计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极大的影响着UPS技术研发方向、评价标准、配置方法和用户选用倾向。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UPS输出电性能已经不再是研发、测试、选用的主要指标, 数据中心设计者更关注的是UPS设备的可靠性和系统配置功能, UPS的可用性、冗余并机能力、模块化可插拔结构设计、容量和不停电运行时间的可扩充能力、智能管理和网络通信功能等方面, 都是用户考察UPS性能的主要指标。

(2) 对可靠性MTBF指标的误解

对MTBF指标的误解在其不等于设备实际可连续运行的时间, 也不等于设备的生命周期。MTBF是一个概率指标, 指设备可连续可靠工作的概率, MTBF是失效率λ的倒数, 一个年失效率λ为0.1的设备, 其年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等于87600小时。但是根据年失效率, 我们还可以推算出月失效率、日失效率, 也就是说, 一个年失效率为0.1 (MTBF=87600小时) 的设备, 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

使用MTBF指标时需要注意的是, MTBF可用理论计算、试验验证、故障统计三种方法得出, 而在设备选用阶段, 这三种方法都是没有条件实现的。一个不可测量的指标自然是不可信且不可作为衡量设备优劣依据的。

(3) 对系统可靠性和设备故障率的错误认识

在选用模块化UPS或者对单机做n+1配置时, 人们发现设备越多故障率也越高, 因此得出系统可靠性必然差的结论。这种观念性错误之处在于, 在现代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冗余容错设计中, 设备故障不等于系统故障, 设备故障率也不再等于系统可靠性。用户关心的是供电系统能否确保IT设备连续不中断地运行, 这就是他们宁可选用设备多 (故障率高) 的n+1和2n系统, 而不考虑设备少 (故障率低) 的n系统的原因。更何况模块化UPS最关键的优势在于系统可快速修复, 这是提高系统可用性的最有效的关键措施。

(4) “高频机”将成为现代数据中心UPS设备的首选机型

自从15年前“高频机”问世以来, 就出现了“高频机”与传统工频机谁优谁劣的争论, 争论包括隔离问题、抗干扰问题、对零地电压的影响、安全可靠问题。在这些问题中, 有些是电路结构的差别所带来的, 有些则是错误的观念和无知造成的。相对于传统工频机, “高频机”在输入功率因数、效率、体积、重量、成本等方面都有无法超越的优势, 已经被更多的用户认识和接受, 成为现代数据中心UPS设备的首选机型。

(5) 模块机是UPS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系统模块化设计成为供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中, 模块化UPS是最高可用级别的模块化系统。它不仅具备了高频机结构、系统冗余容错设计、系统集成化架构的所有优势, 另外它的可快速修复更是独特的功能, 因此, 模块机已成为UPS设备的重要发展趋势。

(6) 有关备用柴油发电机的配置和使用问题

越来越多的用户和供电系统设计者已经建立起现代数据中心必须配置交流输入备用能源——即柴油发电机的观念。但是, 柴油机在市电故障时是否能准确无误的投入运行而感到忧虑, 并在数据中心供电系统设计和设备配置时充分考虑这一情况, 例如, 延长UPS电池备用时间, 其实这是观念和认识问题。传统的观念是把备用柴油机作为公共电力环境的一部份, 如市电是由数据中心所在地区或建筑物的公共电力供应部门提供和维护的, 数据中心的维护人员无法随时掌握油机的状态。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 既然柴油机是现代数据中心必须具备的设备, 就应该把油机作为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一个设备, 像UPS、配电柜一样, 纳入数据中心供电系统中, 统一管理维护。

(7) 对备用电池容量的选择

UPS备用电池决定了市电断电后关键IT负载继续正常运行的时间。但是, 在现代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中, 市电断电后IT设备需要持续的供电和制冷才能继续运行。持续制冷是由后备油机保证的, 而柴油机又同时给UPS供电系统提供交流能源。油机启动时间在15s左右, 在柴油机工作状态正常和转换无误的情况下, 这无异于把交流输入电源的故障时间控制在15s左右, 那么又何必把电池备用时间扩大到30min甚至几个小时。

(8) STS静态开关设备的配置问题

在双总线 (2N) 供电系统中, 特别是存在单输入电源负载的系统中, 传统设计者的习惯做法是在两路UPS供电系统的输出端配置STS静态开关设备。但是, STS在两个交流输入电源同步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在规定时间内不间断的转换, 否则其转换时间会便不确定。为此, 必须在两路供电系统中配置UPS同步控制电路, 其结果是2N系统的两路供电系统失去隔离功能, UPS同步控制电路本身就是个单路径故障点, 又由于不隔离的两路UPS的相依性关系, 一路UPS故障可能诱发另一路故障, 最终使2N系统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可用性降低。正确的做法是, 如果系统中存在单输入电源负载, 应使用小功率机架式ATS, ATS是靠机械式触电转换的, 转换时间可控制在10ms之内, 在不影响IT负载的工作的同时, 保全了2N系统的功能。

(9) 要重视谐波的影响和谐波抑制

谐波产生和抑制始终是传统供电系统存在的最棘手问题, 除了会污染电网之外, 供电系统设计者更应关注谐波对供电系统本身的影响。其中包括谐波电流是UPS输入功率因数低和输入能源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谐波是供电系统零线电流增大的主要原因;导致UPS前端设备无功损耗增大、线缆发热。因此, 必须加大设备和导线容量;增加谐波抑制设备会增加系统成本 (购置成本、占地空间、能耗) ;为确保油机的正常运行, 增大油机与系统的容量比;如果配置无源滤波器, 在负载量较小的情况下, 滤波效果会变差, 还可能放大谐波甚至引发线路震荡。

为解决这些问题, 最好选用输入IGBT整流的模块化UPS或单机, 其原理是从根本上抑制谐波的产生, 输入功率因数高达0.99, 谐波成分降到3%以下。

(10) 供电系统零地电压问题

在数据中心供电系统中, 另一个有争议的是零地电压问题。在三相系统中, 由于不平衡的相电流和谐波电流的存在, 零地电压增高是很正常的。但是, 因为IT设备输入开关电源是隔离的, 零地电压增高并不会影响IT设备的正常运行。在三相供电系统为单相设备供电时是不允许零线浮空的, 所以IT设备厂家在设备开机前要测试零线与地之间的电压, 在空载的情况下判定零线与地线是否接好接牢。零地电压≤1V是衡量零线是否接好的标志, 而非影响IT负载正常运行的限值。

(11) 数据中心的接地系统

机房接地系统不仅涉及到设备和人身安全问题, 也是影响IT设备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地线设计不规范或接线错误而造成IT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 在系统运行后才显现出来, 此时再更改地线系统变得非常困难, 所以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对地线方案给以足够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长久以来, 人们在设计和建造供电系统时, 把主要精力和关注的目标放在对优质设备 (尤其在UPS等关键设备) 的选用上, 却忽视对供电方案的分析研究, 或简单地套用已成型的供电系统方案, 其结果是, 系统选用的供电方案和设备可能是先进的, 而建设结果却达不到设计预期的效果, 甚至是先进的设备因系统设计的不完善而不能正常稳定地工作。本文将围绕上诉问题, 从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规划与方案的选择来进行介绍。

3.市中心城市规划管理方案 篇三

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对城市燃气工程进行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在城市燃气工程开展之前,城市燃气工程企业都会对燃气工程的投资进行科学的预算,根据城市燃气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资金,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所以,对城市燃气工程进行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对于保障城市燃气工程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

(一)保证城市燃气工程的资金及时到位

如果在城市燃气工程开展过程中,资金没有及时的到位,就会严重影响城市燃气工程的工程质量和工程期限。因此,城市燃气工程企业实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能够为城市燃气工程提供足够的资金,从而保证城市燃气工程资金的及时到位,确保城市燃气工程的顺利进行,有效的避免了因为资金周转不灵,无法到位,影响到城市燃气工程的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二)能够有效的保证城市燃气工程的顺利进行

城市燃气工程的资金安排是根据城市燃气工程建设所需的费用制定。城市燃气工程企业通过实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对城市燃气工程的使用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资金流失,保证城市燃气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能够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从而保证城市燃气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城市燃气工程企业重视对资金的管理,保证燃气工程资金的及时供应,能够有效的提高燃气工程的整体进度,确保燃气工程的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能够有效的确保城市燃气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城市燃气工程企业通过实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对燃气工程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对整个城市燃气工程的资金流进行严格的管理,并且能够对城市燃气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能够对城市燃气工程使用资金进行认真的核对,对每项工程的资金进行仔细的记录和审核,从而有效的保证城市燃气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四)能够有效的防止城市燃气工程资金被挪用

城市燃气工程企业如果能够对工程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很可能会导致城市燃气工程资金被挪为他用,就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燃气工程的工程进度,无法保证城市燃气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城市燃气工程企业通过实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城市燃气工程资金管理的措施,能够保证城市燃气工程在正常进行过程中能够拥有足够的建设资金,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城市燃气工程资金被挪用。

(五)能够有效的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

城市燃气工程企业为了保证城市燃气工程的正常进行,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城市燃气工程通过将资金进行合理的循环利用,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保证资金供应充足,提高资金的增值速度,对于提高城市燃气工程企业对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城市燃气工程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特别是对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使得城市燃气工程资能够得到快速的周转,保证城市燃气工程的正常进行。

二、加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城市燃气工程资金管理的措施

城市燃气工程企业主要是对城市燃气官网进行投资建设,保证燃气的供应量,为城市居民和工商业用户提供充足的燃气。当然,城市燃气工程企业也会向城市居民和工商业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例如,城市燃气工程建设和维护的费用、燃气管网继续你投资应该支付的工程款和材料设备费用等。因此,对于城市燃气工程的资金管理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预算机制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是健全管理的有效方式。城市燃气工程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预算机制,合理的进行资金预算编制,使城市燃气工程企业能够对资金筹集和使用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可以通保持充足的准备资金预防资金短缺的现象发生,还能够避免资金浪费,尽可能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城市燃气工程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城市燃气工程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机制,对工程资金进行严格的預算,对相关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的审核,提高城市燃气工程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首先,城市燃气工程企业应该做好资金预算编制工作。财务工作人员可以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进行资金预算编制,对城市燃气工程的i建设维护费、燃气费、工程款,材料设备采购以及燃气采购等所收取的费用进行系统的编制资金预算。其次,应该合理的调整资金预算,在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城市燃气工程的各项工程成本很可能会因为实际客观情况的变化,例如燃气的采购成本、材料设备的采购成本等。因此,城市燃气工程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的情况及时的调整资金预算。对于资金预算的调整可以采用滚动预算编制的方法完成,从而保证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三,应该加强对资金预算的监督和考核。资金预算只是为资金的使用和筹集提供一定的可行性依据,然而对资金预算的监督和考核能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以及预算的编制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总之,做好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合理的调整预算资金以及对资金预算进行监督和考核能够有效的健全资金预算管理预算机制,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二)严格控制城市燃气工程的成本费用支出,有效的节约资金

城市燃气工程企业应该严格的控制城市燃气工程的成本费用支出,有效的节约资金。例如,城市燃气工程企业在采购材料设备过程中可以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确定材料设备供应商,使供应商之间进行激烈是竞争,使城市燃气工程企业从中受益,获取相对较低的材料设备采购价格,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所以,城市燃气工程企业严格的控制工程成本,对于节约资金,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三)盘活存量资产,正确资金的流动性

城市燃气工程企业在实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加强资金管理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盘活存量资金,增强资金的流动性。企业在进行城市燃气工程建设过程会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不能提高资金的流动性,资金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周转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在通常情况城市燃气工程企业都会积压一些工程材料和设备,这样也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企业应该对积压的工程材料和设备及时的进行清理,将积压的固定资产转换成资金,加强资金的流动性。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城市燃气工程资金管理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重视对城市燃气工程资金的管理,因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所以,实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城市燃气工程资金管理措施,对于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是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新科.如何完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现代管理学.2009(3).

[2]范洁.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射.中国科技息.2008(1).

[3]于秉群.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山东理工学院学报.2009(4).

[4]许晓峰.如何完善集团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现代管理科学.2009(5).

4.市中心城市规划管理方案 篇四

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力实施好今年中心城市建设工程,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按照“推进新跨越、建设新___”的总体思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巩固、提高

”的原则,以加快柳湖新区开发建设步伐为重点,进一步配套完善公用基础设施,着力扩充容量,提升功能,努力使中心城市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程建设主要任务

2007年,中心城市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一带、两区、三园、四路、五建五个方面,概算总投资6.51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资2.31亿元,社会投资4.2亿元。

一带:指泾河大道旅游景观带建设,工程概算8980万元。主要工程有四项:

1、泾河大道景观绿化工程:按照大道景观绿化设计要求,实施道路南北两侧绿化及景点设施建设。工程概算投资3900万元,需征用土地300亩。该工程建成后,景观绿化总面积将达到785亩,与道路南北两侧建成的10多个景观设施相映衬,从而形成泾河大道旅游景观带。该工程南北两侧的绿化由市林业局负责实施;隔离带绿化及景点设施由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负责实施。

2、泾河千亩水面建设工程:在泾河大道北侧河堤治理的基础上,对八里桥至泾河大桥段的河床河堤进行综合治理,清理河道乱堆的沙丘,平整河床,设置多级橡胶坝,形成千亩泾河水面。工程概算投资3900万元。该工程由市水务局负责实施。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方面进一步进行考察、论证,做好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3、虎山大桥建设工程:沿虎山路横跨泾河修建虎山大桥,概算投资1000万元。该工程由市交通局负责实施。

4、泾河渡槽改造工程:对白庙提灌站渡槽加宽改造成人行通道并形成水面空间景观,工程概算投资180万元。该工程由市水务局负责实施。

两区:广成路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和桃园小区综合开发。工程总概算14亿元,计划分期实施,2007年计划完成投资3.5亿元。

1、广成路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建设:该小区东临新科路,南接柳湖路,西至广成路,北连泾河大道,占地面积40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53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概算4.12亿元,2007年计划建设20万平方米,概算投资2.5亿元。该项目由市建设局负责,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方式组织实施。同时,在甘沟路修建廉租住房200套,解决城区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由崆峒区政府负责实施。

2、桃园小区综合开发:该小区位于崆峒大道至泾河大道桃园路两侧,总占地673亩,由六个不同的组团组成。开发建设高档商住小区并配套建设商业步行街。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实行统一规划,板块开发,一次性竞标,分建设。2007年计划投资1亿元,完成土地统征、范围界定、挂牌出让等工作。

三园:柳湖公园东扩续建、新区绿地公园建设和南山公园改造。工程概算7150万元。

1、柳湖公园东扩续建工程:概算投资1600万元,主要实施柳湖书院、古城墙、望楼、思雨阁、湖心亭等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治理二级台地,完成公厕、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由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实施。

2、新区绿地公园建设工程:东临仁爱路,南接崆峒大道,西至博爱路、北接柳湖路,占地总面积199.7亩,工程概算总投资4550万元。计划分实施,2007年完成拆迁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由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实施。

3、南山公园改造工程:依照市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公园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此基础上,按规划对园内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完善,铺设雨污水管道、实施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提升公园综合使用功能。工程概算1000万元。由崆峒区政府组织实施。

四路:即果园北路、兴北路、虎山路、定北北路四条南北向道路,道路总长3.74公里,总占地面积237.5亩,概算投资6973.5万元。由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实施。

1、果园北路建设工程:南接柳湖路,北至泾河大道,全长650米,道路宽度30米,主车道15米,两侧人行道各7.5米。

2、兴北路建设工程:南起崆峒大道,北至泾河大道,全长1078米,规划建筑红线40米,道路宽度30米,一块板路面,主车道宽度15米,两侧各7.5米人行道。

3、虎山路建设工程:南起崆峒大道,北至泾河大道,全长1231米,规划道路宽度柳湖路以南为90米、以北为30米。

4、定北北路建设工程:南起柳湖路,北至泾河大道,全长780米,道路宽度30米,控制红线40米。

五建: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建设、背街小巷改造、便民公厕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程,工

程概算投资7040万元。由崆峒区政府组织实施。

1、城市污水回用工程:该项目为在建工程,总投资1.42亿元,2007年计划完成投资1500万元,年内全面完成雨污水分流,与华能电厂二期改造一并考虑,接通污水管网进厂处理,并通过项目竣工验收。

2、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该工程总投资9262万元,2007年计划完成工程投

资1200万元,主要是结合城市新区开发,实施新城区住宅小区内供热管网的前期配套,建成供热站及部分管网工程。

3、市场建设工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配套、方便群众”的原则,改造新建10个专业市场及便民市场,工程概算投资2400万元。

4、便民道路工程: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调度管理、统一技术验收”的原则,对城区10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工程概算投资1640万元。

5、公厕建设工程: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支持、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新建便民公厕10座,概算投资300万元。

继续实施好2006年的续建工程。包括柳湖书院、湖心亭、思雨阁、望楼的建设和二级台地绿化、老公园道路改造和保丰路建设工程。

按照“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2007年城市道路和城市林地、林带、广场、公园的绿化和城市美化、亮化工程。

三、工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分工负责。在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的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调度下,由市、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乡镇按照分解的任务,分工负责,抓好实施。工程建设费用按“谁实施,谁承担”的原则各自分担。

(二)项目支持。由市发改委负责,协同建设、交通、林业、水务等部门做好泾河大道景观绿化、泾河水面、虎山大桥等建设项目的可研、立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专项资金扶持。

(三)贷款启动。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城市资产,优化筛选、打捆包装新的贷款项目,继续争取交通银行、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

(四)经营土地。把增加土地经营收益作为今年城市建设和清偿贷款的主要手段,实施桃园小区、广成路小区、来远路小区、百兴集团小区、泾河大道南侧纵伸100米范围内等区域建设用地的拆迁统征,加大招、拍、挂力度,土地收益原则上全部用于工程建设。

(五)市场运作。要继续探索城市市场经营的有效模式,特别是对城市公厕、市场、园林、绿化、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等公益性项目,要全面放开市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要继续执行“以建设带开发、以开发促建设”的城市市政公益建设优惠政策,在城市建设中,凡开发商在道路两侧开发修建商贸设施或住宅小区的,必须承担该区域内道路拆迁、绿化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任务;继续对城市公交线路、户外广告等城市公共资源实行特许经营,拍卖经营权,收益用于城市建设。

(六)财政补助。加大财政对城市建设的扶持力度;全面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严格收费减免;确保城市维护费及专项资金的足额及时拨付。

(七)社会参与。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广泛动员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建设,为中心城市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贡献力量。

四、拆迁安置及土地开发政策

(一)房屋拆迁补偿及安置政策

今年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房屋拆迁,严格遵守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甘肃省《拆迁管理办法》和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指导意见》,补偿标准原则执行平政发〔2007〕20号文件精神。

1、凡占压道路红线的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原则上不予补偿,由产权单位自行拆除,土地无偿退出。

2、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原有道路无偿占用,不予补偿。

3、对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性建筑,一律自行拆除,不予补偿;尚未到期的临时性建筑,结合剩余期限给予适当补偿。

4、城市居民房屋拆迁:房屋按同类标准补偿,土地按征地指导价给予适当补偿;确需划地安置的,房屋按标准补偿,土地按居民宅基实际占地(含建筑物占地)面积,在规划的安置区“占一划一”,由被拆迁户按规划自行修建,土地使用权归被拆迁户所有。

5、城市规划区农民房屋拆迁,参照执行规划区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的相关政策。对需划拨宅基地的农户,房屋按同类标准补偿,土地按征地指导价补给村、社,由所在村、社按统一规划修建农宅小区或村民住宅楼,互找差价后合理分配;对被拆迁农户自愿放弃划拨宅基地、享受一次性货币补偿的,经村委会同意,房屋按标准补偿,土地按市政府确定的征地指导价,结合农民宅基实际占地(含建筑物占地)面积进行适当补偿。

6、拆迁乡、村、社集体房屋,房产按标准补偿,土地按指导价统征。

7、拆除私营企业房屋,房屋按标准补偿,自行拆除。土地按取得来源,属集体性质的按指导价统征;属国有划拨的,无偿退出;属出让取得的,按合同出让价结合土地剩余年限给予相应补偿。

8、拆除直管公房,房屋由现住户自行拆除,材料归其所有,土地使用权无偿收回后,按《房屋使用证》载明的建筑面积“拆一还二”,在安置区无偿划地安置。

9、对房屋交错分布,占地尚未确权登记的“大杂院”,其占地面积由共用户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按所处地段和确权房屋面积,采取均摊的办法,连同房屋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

10、对积极配合拆迁,按“协议”规定时间提前完成拆迁任务的拆迁户,可按拆迁在证房屋面积给予一定奖励。

(二)土地征用、开发及失地农户安置政策

1、因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的集体土地,区分用地现状性质,限价征用,分类补偿。具体由市土地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调研分析,合理测算后提出征用补偿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公布后执行。

2、因政府收购储备土地涉及征用集体土地的补偿,仍执行平政发〔2003〕92号文件标准。

3、泾河大道南侧,凡能整体开发的地段,按规划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统一储备,面向社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积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4、道路两侧拆迁后腾退的国有土地,无偿划拨为道路用地。

5、对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购失去宅基地的农户,由市政府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修建一批经济适用住房或就近征用并划拨住宅用地,交由村社组织集中修建安置住宅楼,一次安置到位,避免重复拆迁。对不愿意集中安置的农户,可鼓励进保丰、甘沟安置区或在新选定的安置小区内安置,结算差价后,享受居民的安置政策。

6、凡已经市政府审批,由柳湖乡有关村社实施的农民安置楼项目,必须用于因城市建设工程征地拆迁失地农户的安置,并以成本价出售农民,不允许商品住宅开发。

7、要围绕“城中村”改造,由市区社保、民政等部门负责,调研出台失地农户的社会保障政策,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甘政办发〔2006〕28号文件精神,与征地拆迁同步进行实施。

五、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今年,是实施中心城市建设工程的关键一年,工程量大,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市区各部门、单位和中、省驻平各单位,都要从统筹城乡经济、加快___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城市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上来,形成合力,全力推进。

(二)精心组织,靠实责任。工程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统筹调度,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管理,市、区及相关部门分级分工实施。要充实加强市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抽调市区建设、土地、民政、社保、文化、宣传、信访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到总指挥部工作,参与城市建设工程。要建立完善指挥部工程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协作,上下配合,全力抓好各项工程建设任务的落实。凡涉及工程拆迁、征地、建设的市、区有关部门及柳湖乡、崆峒镇、西郊开发区、各街道办事处,都必须服从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的指挥调度,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确定专门领导,认真抓好落实,保证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市区两级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中心城市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及时报道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的愿望和呼声,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___、建设___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市民尤其是动迁范围内的单位、村社、居民、农户的参与意识,积极配合工程建设。

(四)依法行政,严明纪律。在拆迁和建设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自觉遵守法定的拆迁、建设程序。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坚持公开、公正的办事原则,规范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强化工作督查和工程质量监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研究解决征地拆迁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防止引发大的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对拒不执行政策,无理纠缠的拆迁户,在提供周转房后,要下硬手依法组织强制拆除。

(五)完善机制,攻坚破难。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扎实苦干的良好作风,创新工作机制,注重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整体推进。坚持工程调度例会制度,及时评比通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超前安排,集中优势,倒排工期,加班加点,确保按计划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六)各方配合,形成合力。计划、财政、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行业优势,积极做好工程建设立项、争资和融资;土地管理部门要全力做好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土地征用和出让工作;供水、电力、通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工程建设,做好相关地下管线的拆迁和埋设;交警部门要配合工程建设,做好交通疏导和交通管制工作;公路交通部门要全力配合工程的施工;公安、法院等部门要积极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监督和法律保障。

(七)强化管理,确保质量。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心组织,统筹兼顾,优化方案,加强调度,确保如期完工。对每项工程都要按照“精、细、优、美”的要求,做到精益求精。认真落实工程管理“三法一条例”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终身制、安全问责制等“五项制度”,确保工程建设优质安全高效。要严格工程法定的管理程序,今年实施的各项工程,包括设备采购,都要进行公开招标,并实施全过程的工程监理。要加强施工安全,完善防范措施,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八)重视信访,维护稳定。由市信访局具体负责,进一步完善征地拆迁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及时准确掌握群众上访动态,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对到市委、市政府上访及省上批转下来的涉及工程建设的信访案件,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及时安排与当事人面对面交谈,认真研究解决。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群众信(上)访工作中推诿扯皮,延误时机,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的人和事,要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中心小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篇五

为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县局布局调整要求,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依据县局和中心校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聚焦课堂,不断改革;精细管理,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努力打造平安型学校,节约型学校,学习型学校,发展型学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确保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 “槐桥一流、曲周知名”的学校发展目标。

二、学校概况

我校创建于1980年,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学校计划占地面积5400m2,建筑面积1100m2。学校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体,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拥有多媒体电教室,师生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等专用教室,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发展规划

努力把学校办成“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组织,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学科品牌特色学校。

1、学校定位

办学理念: 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促进师生共同成功 办学宗旨: 师生发展 生态和谐

塑造人格 享受欢乐

办学目标: 让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放出夺目光彩 校 训: 宽容大气,合作共进。

真爱无声,择善而行。校 风: 公平竞争,阳光快乐。争先创优,蓬勃向上 教 风: 动真情、传真知、做真师、育真人 学 风: 不做知识的奴隶,要做知识的主人

围绕三个“第一”的办学目标;以管理为抓手,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创建曲周县先进学校、努力创建一所名副其实的农村实验学校。

2、办学规模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科学考虑办学规模。班额控制在10个班,班生数在40人左右,学生数在450人以内,力争把学校办成一所规模适当的精品学校。

3、办学特色

立足校情,扬长避短,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巩固教学教育特色,刷新教学教育理念,营造校园教学物质文化,构建教学特色建设新平台,展示教学教育特色新成果。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宽基础、强能力、多兴趣、有特长”的显示学生个性色彩的办学特色。

4、队伍建设

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要求每位一位教师都注重教育教学科研,在探索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及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自身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探索型、综合型转变。

5、教育质量

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把成年人思想教育落到实处,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攀高,在不加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条件下,各年级各科目,升学考试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开齐开足课程,不断探索校外教育新路,培养出一批学有专长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艺术体育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6、教研科研

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根据本校实际,鼓励教师坚持学习;推广已有的有效科研成果,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推波助澜。树立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研究的观念,力求人人有研究成果,有论文发表。

7、学校信息化

加强校园信息建设,成立学校广播站,注意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利用好远程教育正常使用多媒体教学,实现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8、办学条件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四步战略。第一步协调5间教师办公室;第二步新建一幢自行车车篷;第三步改造学校内的操场;第四步提升校园绿化品位,建造学生健身器材活动场所,四、工作打算

(一)、德育工作:

1、以“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自然”为主线,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丰富、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为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明白做人的道理,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2、制定《仙庄乡中心小学章程》,创设校徽、校旗。增强学生自豪感。

3、抓好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品行习惯、学习习惯。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5、重视活动课程开发。促进活动与学科的整合。

6、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劳动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会的公益劳动。

(二)、教学工作:

1、严肃执行课程计划,完善课堂教学常规。加强学习机制,对研究性学习、学生弹性作业、学科课外活动等落实实施办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保证教研活动的开展。围绕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做好教科研工作。让教师外出取经,加强交流,开阔眼界,锻炼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对教研教改成果和教学经验进行专题总结。

3、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4、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通过探索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制定检测标准。关注全体学生,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努力降低低分率,不断改正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看出他们的发展变化,成长足迹。各学科都要在县级以上的学科竞赛中,获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力争年内教学质量达到全县上游水平。

5、加强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开展“推门听课”和“跟踪听课”活动;不定期地检查备课本和作业本,发现经验及时帮助提升、推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提出整改措施。重视校内外结合,与县内名校结对,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改革模式,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

6、每学期,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一次评教评学活动,及时发现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制订有针对性措施,认真改进。

7、建立健全体卫工作规章制度和学生健康档案,抓好“两操两课”,学生身体素质达到规定标准。强化全体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8、争创教学示范性学校和教改窗口学校。

(三)、学校文化: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精心设计校园各个角落,让学校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教育意义。

2、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在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章程基础上,完成学校制度建设,确立学校发展建设内涵,体现学校价值追求,建设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学校群体,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3、丰富和创新少先队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的宣传育人作用,办好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激活学生活动蓬勃开展。

4、以星级班集体创建活动为基础,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和班级特色建设,全力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人文校园”,“快乐校园”“书香校园”“实践校园”“守法校园”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和层次。

5、创新机制,构建开放的学校文化体系。把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社区,着力整合育人资源,营造家庭

五、保障措施

6.屏山中心校发展规划方案 篇六

(2014--2017年)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结合校情、师情、生情以及地域实情,沐课改之风,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践行、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生命力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和发展策略,不断丰富其内涵,打造特色鲜明、和谐向上的品牌学校。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方案。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泗县屏山镇中心学校位于泗县北十公里处的风景秀丽的屏山西北角下,104国道东侧,毗邻泗许高速,交通便利。学校始建于1953年,占地面积17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86平方米,现有21个教学班,45名教师,800多名学生。

自建校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前茅,是全县初等教育阶段中的教育教学管理窗口学校,以优秀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本科学历26人,专科学历24人,省级教坛新星1人,省优秀教师2人,市级教坛新星3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一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解屏山中心校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多年来,学校以“创建精品名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课外阅读”为主要办学特色。自07年9月,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启发下,学校以“蒙养玉成,必作于细”为核心理念,坚持“唯实求真,日进有恒”的学校精神,以“注重养成教育,促进内涵发展;创建书香校园,实现人文和谐”为办学策略,不断加大书香校园创建力度,引领全校师生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生化”的学习理念,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人文和谐、书香浓郁的现代化特色学校。

小学阶段是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塑造健康、活泼、全面发展、艺术个性突出的孩子是屏山中心校全体师生的不懈追求的目标。学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学校有专职的高素质的音体美老师队伍团队,他们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与时俱进。辛勤的汗水缔结出了丰硕的艺术成果,每年一度的艺术月节目展演活动,是我校师生展示个性才艺的广阔舞台。2012年学校排练的舞蹈《好想,好想„„》和课本剧《成长变奏曲》分获市艺术月节目展演一、二等奖;2013年辅导的课本剧《彩蝶飘飘》和群舞《新华报童》在参加市级艺术月节目选拔中,表现抢眼,脱颖而出,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的赞誉和认可。

“把学校建成整洁、大气、优美、富有人文性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校园规划理念。校园布局紧凑有致,校园内四季如春,绿树成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走廊等阵地,展示师生的优秀作品,宣传校内外重要新闻和好人好事,悬挂名人名言和行为习惯标语,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文化园地,今年又建成了校园独有“古井文化亭”,从而让今日的屏山中心校正以优雅温馨的校园环境,独特别致的魅力风采展示于世人面前。

先进的教育思想,超前的办学理念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保证了办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宿州市“花园式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宿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宿州市“农村示范学校”。

二、学校问题诊断及原因探究。

1、敬业精神受到冲击。目前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待遇偏低,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低下,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大部分教师仅仅把教书育人作为养家糊口、管吃管穿的一门普通的谋生职业,没有把千古基业的教育作为自己毕生追求和奉献的事业来敬畏,工作得过且过,水波不兴,不过无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吃苦、奉献精神有待于提高,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还待加强。

2、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推进。在当今时代,选拔人才机制仍然依靠考试,分数决定学生的命运,所有一般家长、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尺度主要是看升学率及统考成绩,评价一个教师的优劣主要是看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考试成绩好的教师就是好教师、优秀教师、先进教师„„学生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于是学校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从而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即使谈到教育,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好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一个好的分数,出现了教师不顾疲劳的加班加点,抢占学生的休息时间,于是学生的课时、作业多了,活动、睡眠时间少了,考试分数多了,学生身心不健康因素也多起来了。以牺牲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代价,而换取眼前的效益,而这恰恰是与“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家庭的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负责”作为学校办学的宗旨相违背的。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上级考什么,学校教什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只停留于课程表编排上,重智育,轻德育,艺体课程、活动类课程、环境类课程开不全、开不足,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学校现代化教育设备急需添置,水平急需提高。能够运用软件进行教学课件制作的老师不多,教师办公室没有电脑,给电子备课带来阻碍。学校除了必须具备的教室和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外,没有实验室,更不用提什么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得不到应用的推广和应用。

4、执行制度时以偏概全,缺乏整体性。学校的指导虽然比较全面,但在执行过程中,学校往往热衷于抓“签到”一些显现的管理,对学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管理制度关注甚少,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执行过程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制度长期处于“休眠”的状态,管理者处理事务时往往绕过制度自行一套。“人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的无用论”极大地挫伤了制度遵守者的心。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学校新的辉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队伍素质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形成一支顾大局、识大体、团结协作、务实奉献、敢想敢干、开拓创新,有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服务,树好形象,起好表率,上好课。要团结务实,真抓实干。讲求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做到思想上有活力、方法上有创新、管理上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学校的内在潜力,争创更大的教育教学业绩。

(2)坚持制度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实行目标

管理、全员管理和质量管理,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奖惩到位,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3)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开展“讲师德、讲责任、比能力、看业绩”活动,增强事业心,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增强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杜绝“不见业务讲资格”、“谈工作时‘我不会’,荣誉待遇时‘我不如谁’”的丑恶现象,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平等策略,全面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4)教育广大教师要热爱学校、尊重同事、热爱学生,对工作、对生活、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教育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待后进生,耐心细致地引导和教育,不侮辱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留惩罚性作业、不驱赶后进生、不让任何一个后进生辍学。

2、强化学校教学的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学校要定期对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等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全面掌握教学情况。学校每月对教师教学检查指导不少于1次。检查教师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时,应涉及所有年级和作业种类,检查要有记录(写清时间、地点、人员等)、有分析、有小结,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提出指导意见。

(2)强化教师教学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教学设计坚持以个人钻研为主,内容全面,格式规范,过程清楚。加强集体研究,集体备课应有研讨记录,有自备、集备、复备的过程,执教者在复备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将修改意见和教后记汇总后交给备课组长,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存入学校档案,以利于滚动使用。教师备课应适当超前,不得使用旧教学设计或以参考资料代替教学设计,不备课不得上课。提倡教师候课。教师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目标明确,师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延,确保学生课课有得。要认真研究“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自制或从网上下载,但需根据学生实际修改和具备教学设计要素的完整性。

抓好作业布置和批改。按照“轻负担、高质量”的要求,减少机械重复训练,提高训练效果。作业要力求形式多样,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性作业,作业量要适中,防止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运用等级加鼓励性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提倡面批,并抓好反馈和矫正。

切实做好教学“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抓好培优扶困工作。辅导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要确定辅导对象、时间、过程、方法等,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要努力促进他们个性特长的发展。充分重视扶困工作,及时地利用课堂、课后时间为学困生查漏补缺、跟踪反馈、适时激励。培优扶困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校要把培优扶困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与绩效考核之中。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质量。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主体意识。要特别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5)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实施多形式、全覆盖的全员培训计划,深入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通过专题培训、专家报告、重点课品评、“师徒结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水平。各校要不断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加强教研交流。以建立集体备课制为抓手,扎实开展好各类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采取分年级、分学科的形式,每两周至少开展1次。认真做好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管理,要求有记录,杜绝分头备课现象。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学校坚持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校内教学评优与观摩研讨活动。

(6)认真抓好家校联系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使用好《家校联系手册》。坚持开展每学期一次的面向家长、社会的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接受家长与社会的监督,赢得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7)认真做好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是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需要,根据实际,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学业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跟踪监测,以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分析调研制度。教学质量监测结束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对教学质量现状给予实事求是地评价,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客观、准确分析,引导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9)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教学管理规范》要求制定学校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间活动安排表,并上墙,接受监督;开齐、开足、上好新课程要求的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8小时,不占用节假日集体上课、补课,按照新课程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减轻学生被动学习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形成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学习态度。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

3、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整合德育资源,规范师生行为,全方位、细致地落实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增强班主任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以评选 “优秀班主任”为契机,弘扬先进,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少先队、学生会的德育功能,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作用,在教学中让每个教师肩负起德育工作任务,让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重视行为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班会、主题教育、班级公约等,强化教育训练,注重细节,特别是抓好学生的就餐、集队、课间操、午间管理和课间行为规范等,切实培养学生 “讲仪表、讲礼貌、讲勤奋、讲孝道、讲公德”文明素养。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每月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奉献、友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注意抓好学困生和贫困生的心理辅导;特别关注单亲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注意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

(4)严格执行体育和卫生工作两个“条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加大艺术科技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工作抓提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杜绝体育课“放鸭子”的现象;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专项体育比赛,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卫生工作抓细致。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建设,提高学生卫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加强食品卫生、防疫、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做好预防近视,预防传染病等卫生健康方面的工作,定期对全体学生进行体检。

艺术工作抓形成。通过组织学生绘画、书法比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通过校园广播、班级每周一歌、六一文艺汇演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强化教育科研,提升教师专业素质。(1)明确工作思路,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定“依法治校、科研强校、名师立校、品牌兴校”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教学管理工作思路和“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校本培训为重点,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名师引路、合作提高”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旨在引导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同时,在教师群体中强化六种意识:全局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

(2)制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没有远大志向、没有人生追求的教师,也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因此,学校鼓励教师成名成家,支持教师敢冒尖、创名牌、推好课。同时,学校针对教师年龄、学识、能力的特点,分层提出培训目标,形成“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培养梯次,成立教师成长俱乐部,明确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实行个案追踪,让教师的内驱力和学校提供的成长平台形成合力,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争取五年内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一名,县级学科带头人二至三人。(3)确定研究课题,带领教师在研究中求发展

课题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的探究活动,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与专家的近距离互动活动,不仅可以获得理论上的支持,而且可以得到业务上的具体指导,从而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因此,学校将积极落实将积极进行科研课题立项、研究,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培养“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工作习惯,通过课题研究这个载体,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铺路搭桥,在实践中锤炼教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促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学校将不惜重金、不遗余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搭建支持平台,让更多的教师在学校发展中展示自己的人生智慧,实现人生价值和美好理想。努力实现“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5、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根据学校实际物质条件,依托社会各种积极力量,不断提升学校物质文化的质量,丰富其内涵,建设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营造学习型校园。学校开源节流,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争取达到24班规模,完成学校食堂、厕所改造;加强建设数字校园,添置相关信息技术装备,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现班班通、室室通,使教育资源库更丰富、实用性更强、校园网与师生、家长、社会的交互性更强;大力建好学校图书馆,提高图书质量,力争学生图书达到人均30册,为创建书香校园作保障;继续实施专用教室改造工程,每年添置一定量的文体设备,实验器材,教学仪器和教学资料,全面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到2016年各项配备希望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达到省级标准。

7.市中心城市规划管理方案 篇七

每座城市都会给长住于此的人们带来体验记忆与感官反应, 形成识别城市的意象。基于城市意象形成的时间性, 城市设计需要采取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 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城市意象需求。本文以绵阳市游仙镇片区中心规划方案为例, 论述了城市意象五要素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一、城市意象五要素及其对城市设计的意义

1. 城市意象五要素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了城市意象的五要素: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路径 (Path) 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可能顺其行走的通道, 是感知城市的依托;边界 (Edges) 是两部分的分界线, 是连续过程中的线性中断;区域 (Districts) 是被观察者认知地进入的二维平面, 具有一般可识别性;节点 (Nodes) 是观察者在运动中能够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焦点;地标 (Landmarks) 是观察者只能位于其外部而无法进入的典型参考点, 具有唯一特殊性。

2. 城市意象对城市设计的意义

城市意象是根据城市认识地图的问卷调查结果提出来的, 确立城市中五个可感知的标志性元素, 为城市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此外, 城市意象的强与弱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官:前者使人安定舒适、身心愉悦;后者却让人困惑迷惘、焦虑恐惧。因此, 城市意象对城市设计意义重大。

二、绵阳市游仙镇片区中心规划方案中城市意象五要素的应用体现

游仙镇片区中心具备营造强烈意象的要素:首先, 其位于游仙镇镇中心, 与绵阳市中心关系密切;其次, 生态地位显著, 有芙蓉溪、老龙山等山水资源。同时, 承载三国汉唐文化, 蕴含高新产业科技, 均为营造独特的城市意象提供了必要条件。下面就以其规划方案为例, 论述城市意象五要素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1. 路径

(1) 车行系统

方案规划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道路系统。快速路沟通游仙区南北与绵阳市中心, 是片区未来发展的大动脉。主干道为片区内大交通量的城市道路, 是空间发展的主轴线。次干道联系各板块并服务其间, 支路补充板块内部联系。从车行系统来看, 片区内道路功能等级明确, 间距密度合理, 路网形状规则、秩序良好, 方向感、可达性强, 利于片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出行。

(2) 步行系统

规划的公共绿地走廊依托绿化景观空间, 结合滨水岸线的塑造, 连接山丘、水体、公园等, 串联起各个开发空间, 形成兼具单车健身与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步行系统。设置不同特色的服务节点, 使各路段意象丰富、可识别性强。

(3) 静态交通

结合地下商业街设计整体联通式地下停车场, 强调地下空间的统一开发利用, 保证竖向路径联系的畅通性。

2. 边界

(1) 滨水界面

强调滨水界面的亲水性和娱乐性以滨水步行路径为主骨架, 通过向水面街道将人流汇集到水边, 在街道与滨水绿地联系处穿插广场、码头等“乐水空间”。在环湖步行道两岸巧妙布置对景节点, 形成动态的观景流线。

(2) 绿化界面

片区中心的老龙山和芙蓉溪为其提供了卓越的生态环境, 方案充分利用此建立起两者间的生态廊道, 与片区内街道、公园、滨水带、居住区等绿地相结合, 形成“生态绿肺”, 营造出“山青、水秀、花香、绿浓”的意境。

(3) 城市街道界面

控制街道空间界面的进退起伏, 保证了建筑群体的连续性, 避免出现了单一建筑在高度或体量上过于突兀的现象。利用路旁小广场作为视觉调剂空间, 在不同地段的交界处加入独特建筑, 丰富了界面序列, 增强了街道特色。

3. 区域

方案形成了五大区域, 各区域功能意向明确, 视觉效果各异。其中, 商业办公区以商服为主, 定位浅复合色调。整体塑造商业群体建筑景观效果, 同时在空间组织上开辟适量室外开敞空间, 形成了人群活动的聚焦点。休闲娱乐区聚集各种服务场所及设施, 定位浅复合色调的慵懒闲适的色彩氛围。同时在建筑、小品的样式处理上采用仿汉风格, 提升人文气息。创意展示区以研发展示为主, 定位中明度、低彩度色调, 营造出了科技与产业蓬勃发展的现代气息。优品居住区以居住为主, 定位中明度、低彩度的浅色调。采用生态化设计, 以公共绿地为基点向其延伸, 将住区融入自然, 形成了建筑与绿地和谐统一的空间关系。新兴工业区以工业生产和物流仓储功能为主, 采用低明度、低彩度色调, 使各产业区域内厂房布置整齐划一, 展示出工业区整体布局工整严正、生产流程清洁安全的面貌。

4. 节点

方案设计多个广场节点, 并利用行政广场强大的辐射力将桃花广场与其他广场统筹考虑, 强化其形态, 使节点主次分明。另外, 加强了休闲娱乐空间的组织与完善, 结合片区发展轴线, 设计集景观、娱乐和商服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同时, 强化各节点间联系, 形成了城市能量的聚焦点。将片区内所有自然公园节点串联, 形成了生态调节能力更为强大的极核, 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内水绿相融的生态景观特色。

5. 地标

方案以行政综合大楼作为片区中心的地标。此建筑形态优美、高度傲人、尺度变化多端、风格现代新颖、并且屹立于主干道交汇处的行政广场之上, 是区域内的焦点之最, 极具可识别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城市设计中充分考虑城市意象五要素, 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和意象塑造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并且能为人们创造一个美观舒适、安全有序、生态和谐的生存环境, 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8.市中心城市规划管理方案 篇八

首都城市副中心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经济社会多领域子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发展过程,它的体系建设需要现代系统方法论的指导,其中的整体优化原则、结构层次原则、开放创新原则也就成为设计和实施该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系统整体性思考是一种立足全局的战略思考,它在局部与整体的多维辨证关系中体现整体优化的特征。城市副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在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中完成的,但它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各管理部门与各社会领域资源的相加,而是涉及到权力、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优化配置,正是这种整体优化的谋略才使得城市副中心的网格化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特征。

首先,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设计并非是一场对现行体制的革命,而是在保持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强调进一步强化“条上”的行政管理责任和“块上”的属地管理责任。在全区范围内科学地划分网格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但从技术形式上来看,这项工作并非是体系建设的难点。在网格划分之后,问题的关键在于“网责”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在总体性的谋划层面上,立足城市副中心发展的实际,重点加强城乡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制定并严格遵守全区统一的入格标准,切实把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单位、人员、任务、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网格,建立“条块”有机联动,部门和属地齐抓共管的机制,形成完备的责任体系,建立并完善结案核查反馈机制,就成为一个事关全局的思考。

其次,网格化体系要以完善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整合相关信息资源为依托。在技术上,网格化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依托信息网格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通过系统搜集、整合、分析、汇总相关信息和诉求。这就要求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项目指标、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建立科学高效的社区、街镇、区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以整合后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畅通诉求渠道,加强互动交流。定期对社会服务管理各类业务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同时加强对信息采集、更新和共享的科学管理。

从全局来看,它的系统设计也会结合通州区信息发展规划中的许多重点工程。如新城智能管理工程是确保“国际新城”城市功能高效、健康运行的基础工程,要求通州区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建设新城市政综合管理平台,普及基层数据“一表化”采集,实现对人口、市场、食品、卫生、生产、建筑、人防、应急等领域的精细化管理;打造包含规划、土地、房屋、交通道路、地下管线等城市要素的区级三维地理数字空间体系,实现与视频监控信息的整合;建立程序化、规范化、实时化、集成化、可视化的领导决策智能支撑系统,以通州信息大厦为载体,集成新城发展、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各类实时运行信息和分析数据。

另外,资源全面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借助网格化体系提升综合管理执法机能。对于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平台的积极作用,采取集中办理、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等方法处理解决。众所周知,这样的效果只能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建设中体现出来。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固有体制的约束,只能做到“形合而神不和”,因而无法做到城乡社会服务管理的无缝隙对接和动态化常态化管理。所以,在网格化体系设计中要避免这些弊端,要在空间上实现全区域覆盖,时间上实现全天候服务,工作上实现无缝隙衔接,才能实现运行上的动态化管理,服务上的全方位加强,诉求上的立体化响应。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网格化体系是一种常态化解决社会管理问题、精细化社会服务的机制,它的正常运行需要健全的监督评估体系来保障。网格化体系的信息化优势为实行技术监督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实时监控问题的发现、报送、分析、派遣、处置和反馈等情况提供了便利。事实上,根据信息系统自动记录的数据资料,就可以定期形成对街道、乡镇和有关部门的评价结果。只有制定科学的量化指标,形成动态的、社会公开的评价结果,并将指标纳入到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体系中,才能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反馈链条。

二、结构层次原则

系统论认为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而系统稳定性就得益于系统结构的自我稳定性和功能的自我调节能力。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要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的功能转变,就必须形成不同层次的新结构序列,才能达到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方式的目的。

(一)管理主体的结构层次性

社会管理体制的管理主体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四部分组成,体现出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参与的特征。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社会管理格局中,这些管理主体在地位上是有层次性的,其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这种层次性原则要求各个主体之间既有区分又有协同,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单主体运行。同样,在网格化体系的设计中,这种主体的层次性也应该体现出来。

首先,在区级层面的组织设计上,应尽快设立区网格办和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在职位责任的界定上,区网格办负责加强对“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的指导,并对网格化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负责收集由街镇、社区和网格上报的各类急难险重事件,并结合属地和部门实际,根据条块权责对事件进行分拣部署,加强督办和反馈。对权责不清、争议性大的问题,提出办理建议提交区委、区政府进行研究。

其次,在区级以下层面的设计上:(1)街道(乡镇)党政“一把手”对辖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负总责,党(工)委副书记具体负责对辖区网格服务管理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在各个街道(乡镇)及区属有关职能部门成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城乡社区则成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构建三级(区级、街镇、社区)平台、四级服务(区、街镇、社区、网格)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组织工作体系。(2)各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居(村)委会主任为辖区网格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两委班子每位成员要至少联系一个网格并兼任网格指导员,在社区(村级)层面积极处理和协调解决网格问题。(3)每个网格设置一名专职网格长,负责本网格内各类事件的发现、收集、上报、协调处理等工作。

nlc202309012125

总之,作为一种常态管理体系,区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的主体结构设计处于核心地位。在主体结构划定的基础上,解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构问题,并使两条线可以在结构上有交叉,但功能上不能重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转。

(二)系统平台的结构层次性

网格是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单元,但是它的功能是在整个网格化体系中实现的。具体而言,在系统结构的层次上,搭建区级、街镇、社区三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平台,并在区级、街镇、社区、网格四个层面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与管理。显然,这是以把全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到一张社会管理网之中为基础的,也是在把所有的人、地、事、物、组织、资源等内容进网入格以后的结构化设计。

在结构的层次性上,区级平台、街道(乡镇)平台和社区(村)级平台的地位功能是不同的:在地位的层次关系上,社区平台是基础;街镇平台是中枢;区级平台是龙头。因此,实施中要充分发挥社区(村)级平台的基础作用,调动街道(乡镇)平台的中枢作用,加强区级平台的指挥和龙头作用。同样,在区级、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和网格级的网络建设中也能看到这种服务与管理的层次性,这是有效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功能运转的基础。

(三)运行机制的层次性

在工作运行中,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要形成“信息采集、源头发现、任务分派、问题处置、核查反馈”于一体的系统闭环工作流程,构建“更清晰地掌握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迅速地处置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运行机制。这主要包括:

信息采集更新机制:它要求以网格为单元,建立及时更新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数据库,要做到有人负责本部门相关信息的搜集、核查和上报。

问题源头发现机制:问题发现的途径是多元的,可以通过网格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核实并报告各类社会问题的源头隐患;可以广泛运用热线电话、短信平台、视频探头等多种手段,拓展发现问题的渠道。

任务协调处置机制:这是在发现问题以后,通过科学划分和评估的问题层次,按照不同职责范围上报到社区平台或街道(乡镇)分中心乃至区级中心,进行协调处置。

分层处理解决机制:对工作中反映、发现的问题,实行自下而上分层解决办法。网格内能够协调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在格内尽快解决,社区内能解决的不出社区,如果本层级解决不了,应该按照职责和权限,逐层向上一级报告解决。

综合管理执法机制:网格化体系实施的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各级平台的积极作用,采取集中办理、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等方法处理解决。

总之,在技术结构上,网格化是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优化服务为核心,以加强管理为重点,以建立起“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社会化统筹、协调化推进、多元化参与、高效化运转”的工作机制为目标,从而逐渐形成与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通州特色的城乡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三、开放与创新原则

位于首都北京东部的通州,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的,它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人流、物流、信息交汇的中心地带,这种环境上的开放性既为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加速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加大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管理服务的压力。但是,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适应和接纳这种开放性,并对这种开放性的影响因素做出前瞻性考量,才能体现出未来城市副中心发展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一要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社区类型和性质的划分。如在国际新城建设过程中,今天被视为核心区建筑工地的网格,以后就会成为高档商务服务区的管理网格;在首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现在的农村社区也会变为城市社区;而今天的城市社区也会变为未来国际新城的国际社区,这样的变化都是开放性的,在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设计中必须关注这种适应性调整和创新性适应。

二要关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底层开放性。在健全的网格服务管理体系中,网格层面的自治、社会参与和社会共建的力度应该是逐渐增大的。一方面,要动员相关的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居(村)民代表、楼门院长及各类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另一方面,传统的职能部门、各街道乡镇,特别是社区(村)两委、社区服务站、社区社会组织等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是在底层自治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在遵循基本原则、统一规范标准的基础上,要以开放的意识鼓励底层积极探索、以活动建团、以辖区共建单位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创新形式。

三是管理主体思维模式的开放性是系统主要的主观因素。首先,网格化管理要求领导干部要从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思维模式。领导干部要从立足新城国际社区、智慧城区、城市副中心等要求和标准转换思维模式,不断适应和推动网格化管理的开展和实施。其次,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手段是管理与服务的技术工具,领导干部不能建网而不见人,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发挥信息化优势,借助虚拟手段,达到现实中的工作效果,领导干部要尽快转变工作思维模式,尽快塑造形象,做社区型干部,并将工作业绩真正体现到干部任用工作中来。

总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解决传统社会机制遗留问题、破解当前社会建设问题和许多难点问题的重要模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在加大调研力度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薄弱环节,摸清先行先试工作的真实情况,才能在逐渐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逐渐体现城市副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赵静)

上一篇:野炊小学作文下一篇:关于同学处分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