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心得

2024-09-29

1学习心得(共8篇)

1.1学习心得 篇一

参加‘十百千工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有感

南棵小学 唐玲

5月25日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到工程大学的逸夫楼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道外区‘十百千工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的学习,有幸聆听了山西省太谷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张四保的《创建文明高效课堂必须做好的几件事》为主题的讲座,学习到了一些教育教学方法,感触颇深,对我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我感触最深的是张主任介绍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划分科学而高效。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自学能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为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把课堂教学划分为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操作流程。教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有效完成,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升能力。

一、温故互查。这一环节主要以二人小组为单位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回顾。(组员先给组长说)我认为这一个环节的设置很巧妙,可以较全面的考察学生对旧知掌握程度,有效地带动指导学习差的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

二、设问导读。这一环节主要是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新课的时间,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改变其学习方式。这部分内容教师可挑重、难点进行讲解。就像张主任讲的“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学也不会的不讲。”为学生的学习扫清障碍,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还学习热情。

三、自学检测。本环节是检测观察自学成果,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通过检测便于教师修正教学流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学生在独立解答时教师全班的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困惑及出错较多的问题适时点拨解决。这一环节使我感触最深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体现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教学思想,是师生互动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能够使问题迎刃而解,全盘皆活。我今后的教学中也将引入这个较好教学方法。

四、巩固练习。教师在课前准备习题时都是有梯度的,按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一环节更重视的是小组合作的功能。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的关注差生,最大化的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强调复述解题方法,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拓展创新。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挑战自己,养成勤动手乐思考敢挑战的学习习惯。

看起来教师使用的是同一个课堂结构,运用的是同一个导学案,但是教师在课堂的调控、教学方法的引领、重难点的突破等都将对教师进行一次次考验,真正表现出了一个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这其中的度是很难把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如:备课、查阅资料、习题设计、自测内容、自我提升等等。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较好地应对课堂上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把课堂效率提高。

聆听着张主任的讲座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我将以这次学习为起点,取其精华,博取众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尝试、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2.1学习心得 篇二

“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是指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一个学习主体面对一套数字化学习设备,并能够运用这一设备所提供的平台与资源,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与方法。我们所说的数字化学习设备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网络和移动设备为基础,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软件为架构,动态开放的教学资源为灵魂,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的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学”与“教”的数字化系统平台。在课堂上,它更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新型学教方式。

自2011年8月起,笔者所在学校开始了“‘1对1数字化’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项目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借助“1对1数字化”学习平台,在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思辨的基础上,探索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让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方式得到真正的改变和丰富,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最终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在四年多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住两个核心抓手:学习环境建构和学习方式变革,即借助技术的力量,构建新型的学习环境,以学习环境的创新带动并支持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借助技术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数学学习活动,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遇到困难时,能提供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帮助,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实践探索】

一、以平台资源建设为抓手,搭建“1对1数字化”学习的配套环境

1.数字化学习平台搭建

数字化学习平台是与终端相连的、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和管理的网络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基础性工程。目前学校通过配套采购、自主搭建等途径,逐步建立了三个学习平台:(1)基础资源管理平台,能实现平台系统内部各系统资源的统一管理、调用与共享;(2)中科梦兰数字化课堂管理平台,能实现课堂管控、课堂互动、探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应用、考试测评应用、课堂数据记录与评估;(3)嘉实共同教育平台,能支持学生泛在化在线学习。

2.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数字化资源是“1对1数字化”学习应用的灵魂,没有丰富、适用的学习资源,“1对1数字化”学习就不可能真正发生。目前我们的解决途径有三条:一是进行市场购买;二是与专业团队合作开发;三是学校自主研发。

3.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

我们在实现了东、西校区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与数字化学习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起了“1对1数字化”学习的配套环境(见图1),为“1对1数字化”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以课堂转型为理念,构建“1对1数字化”学习的基本范式

“1对1数字化”学习的核心是可以实现学生差异性、个性化学习。经过前期的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反馈提升—课后延伸”的课堂教学基本样式(见图2)。首先教师按教学设计推送给学生学习任务、资源(学件等)及导学案,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轨迹将被记录。第二环节,教师在课堂适当的时间进行反馈提升及互动,学生的反馈信息也将被即时记录。第三环节,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自主学习情况及反馈统计情况进一步给予个性化、针对性的学习延伸和指导。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可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在环节和流程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形成不同的应用变式。

三、以学教方式变革为目标,探索适合数学学科的不同类型“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操作要略

1.即时反馈评价应用:从群体评价转向针对性指导

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和作业评价的及时反馈一直是个难题。即时反馈评价应用,能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有效数据,当这些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关联、分析和判断,就会产生动态的学习证据,从而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教师真正实现因学而导。

(1)反馈的即时性。学生登录平台,对设计的问题进行回答,平台可以进行自动批阅、统计、推送帮助等,帮助教师即时得到答卷中每一题的具体数据分析。例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第一环节(见图3),通过平台推送,学生独立完成5个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后,即时反馈平台马上自动判断、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能立即看到哪些学生做对,哪些学生做错,并可以点击任何一位学生的姓名,打开该生的练习白板,展示该生的解题过程,了解思考方法,进而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错误点进行全班讨论和针对性讲评。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前测的即时统计,还能以学生前测练习中的思维过程为资源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有效处理好大班教学下集体讲评与个别辅导之间的关系,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反馈的云存储性。所谓反馈的云存储性,就是学生的每一次学习反馈都通过学习平台记录于基于网络的储存空间中。利用这些存储的记录,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对学生的提交练习、作业进行反馈。在云存储的支持下,还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生的错题本功能。

(3)反馈的大数据性。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反馈记录数字化后,所形成的数据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师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统计,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可以更科学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有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为不同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提供依据。

2.微视频支撑应用:从整体划一转向可选择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随时会遇到困难,而且不同的学生所需要的帮助是不一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可利用微视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实现大班教学与个别教学兼顾,课内与课外结合,让学生真正实现因需而学。

我们所说的微视频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短片。微视频学习支撑既可穿插在课堂中,也可以安排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辅导。

课前使用,可以与导学单向结合,帮助学生自主预学。课中使用,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适时插播微视频,辅助重点难点的教学;二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时提供相关的微视频,供学生需要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例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的教学中,让学生回忆各个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并根据各个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思维导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学能自主回忆,也有的同学对于某个或某几个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已经遗忘,此时学习平台中为学生提供了五个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微视频(见图4),学生可根据需要点击观看。

在闯关练习环节,当学生独立解答错误或不会解答时,学习平台为学生准备了习题讲解微视频,学生学会后方可进入下一关。这样的支撑设计,某种程度上像多了几个教师的助手,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学习进程学习不同内容的场景。

课后使用,便于学生查漏补缺、拓展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课后个别辅导的负担。例如,我们在探索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视频习题讲解(见图5),就属课后使用。具体做法是:将习题讲解的过程录制成微视频,将视频信息发布于微信公众平台,学生或家长收到信息后打开视频观看并自主学习,也可以将遇到的问题在平台中反馈,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教师的指导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和延伸,实现了给学生随时随地的、有针对性的帮助。

3.自适应学习诊断和智能推送应用:从统一进度转向差异化学习

自适应学习诊断和智能推送是指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个性化学习服务,实现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学习过程和行为倾向等数据记录,作出智能判断,推荐相应的学习策略,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自适应学习诊断和智能推送策略的合理应用,能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真正实现因材而教。

例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的练习环节,我们设计了“闯关”游戏,学生每完成一题,系统会即时批阅、反馈,给出正确与否的判断,使得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解答情况:若正确,系统会直接带领学生进入第二关;若不正确,系统会提示学生再想一想,学生有困难时系统会推送该习题讲解的微视频,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在理解该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之后再进入第二关。在这过程中,既有练习巩固的目的,又有诊断的功能,系统自动记录每一位学生的“闯关轨迹”,并能根据学生在“闯关”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自动推送内容不同、难度不一的课后作业(见图6)。这样的练习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还实现了不同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学习进程学习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

4.多维度交互应用:从师生双向交流转向生生互动

通过数字化交互学习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多或多对多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多维度网络互动交流。例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各个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思维导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后,利用交互平台组织了三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任意调看某一位同学的作品,必要时可以作出评价或提出建议;二是老师可以任意调看某一位同学的作品;三是老师可以随时调用任何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基于多维交互应用的学习平台还能承载协作式学习功能,有助于促进成长型师生、生生关系的建立。

5.富媒体阅读应用:从视觉感知转向多感官参与

所谓富媒体是指具有动画、声音、视频并具有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方法。一方面,各种电子终端(如上网本、平板电脑等)对于出生于数字时代的孩子而言有一种天然的倾向性吸引,并能毫无障碍地使用。将学习平台、资源放入这些终端中,使其成为学习的工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交互式的人机互动、基于网络的人人互动,使学习材料呈现方式更为丰富、形象、生动。这些富媒体化的学习材料,使学生不仅可以受到看、听等多感觉的形象刺激,还可通过丰富的交互,进行体验、反馈,实现知识的内化,大大提高学习的专注度。这一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适用于陈述性学习材料的呈现、数学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等。

6.网络搜索和APP应用:从学习材料的封闭提供转向信息资源的开放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可以让学习资源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宽阔。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通过网络搜索,进行学习材料的收集与处理;二是网络学习资源(包括软件等)的利用。特别是各类数学学习APP,都由专业的公司设计开发,画面精美,动态效果和各类多媒体功能非常强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利用其中的一部分功能,或者一节课要用到几个软件的部分内容,只要合理应用,能够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口算学习,就有几十款比较成熟的APP可供下载,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以上是我们在小学数学“1对1数字化”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六大“应用”,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形成不同的组合进行应用。

【问题思考】

问题1:如何准确定位“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1对1数字化”学习是一种技术支持下的能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首先,技术本身并不能带来学习上的变革;其次,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需要客观评估其优势与不足,实现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互补。因此,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地使用“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问题2:哪些内容更适合采用“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

正所谓“教无定法”,一种学习方式不可能“包打天下”。对于学生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辨识数学学科学习内容和目标对于实施“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可适性,从而构建数学学科以学习主题分类的、以学习工具和资源为核心的学习主题课程资源,进一步研究适合小学数学学科的“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及操作要略,然后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地实施“1对1数字化”学习策略。

问题3:我们离“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常态化实施有多远?

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常态化实施“1对1数字化”学习,主要涉及这几方面的条件制约:一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二是硬件和环境的保障;三是配套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学科个性化学习工具、教学资源的开发。但从目前我们的推进情况和前景来看,这些问题是可以逐步克服的。我们以智慧E校园建设为抓手,进行渐进式“突围”:第一,在师资方面,主要采取的策略是以研带训,鼓励并大力支持教师积极尝试。第二,在硬件和环境建设方面,我们除了以省、市数字化示范学校创建为契机,继续加大投入购置设备外,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现有的设施设备:一是让现有的四套终端(上网本和平板电脑)可移动使用;二是用好现有的电脑教室;三是尝试让学生自带设备,我们在六年级中选择了一个班进行试点。第三,在配套平台、学科个性化学习工具、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我们除了采购和自主研发外,与上海丽英民办学校、江苏常熟市实验小学等学校结为研究联盟,定期开展活动,交流经验,共享资源。

【结语】

“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它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本质上说,它不仅仅是媒介的改变,更不是简单的硬件、软件和教学内容的叠加,而应该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探索的路上,的确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信心满怀!

摘要:借助技术的力量,构建新型的学习环境,以学习环境的创新带动并支持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数学教学改革必须面临的问题。因此,合理运用“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践、思考与展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配套环境的搭建、基本范式的形式及不同类型“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操作要略三方面进行注意。

关键词:1对1数字化,环境建构,学习方式变革

参考文献

[1]刘俊生,余胜泉,著.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的领域与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12(1).

3.1+1>2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13-01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从教学中提出问题,从问题入手教学的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合作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两名)、中等生(两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两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校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祝福》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祥林嫂是觉醒者还是反抗者形象?”“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凶?”“‘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选择内容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句段的理解,对课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运用语文的规律等。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理解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适时扶放,充盈“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着、诱导者和辅导者。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摆正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发挥“主体”作用。而如何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扶”和“放”。“扶”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放”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针对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五、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机会,我们教育者要善于把握机会,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达到真正、实质的有效学习,实现1+1>2的学习目标。

4.税务培训学习心得1 篇四

(一)掌握方法、学以致用,提高业务培训的针对性;

(二)端正态度、严于律己,确保培训的实效性。随后稽查局谭尚辉局长作了如下要求:一是搞好两个牢记:牢记领导重托和希望,牢记自己的使命职责;二是做到三个禁止:禁止打麻将、赌博,禁止无故旷课,禁止弄虚作假;三是注重四个提高: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政治素质,提高道德修养,提高工作能力。

后续的培训中,徐飞老师授课《取证技巧与证据运用》、《稽查工作规程》,串讲了如何合法而有效地运用税收行政强制手段,达到既能提高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又能预防和化解税务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的风险已成为基层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的难点及热点。比如行政强制措施包括对财产的行政强制措施(如:税收保全措施)和对人身的行政强制措施(如:税务机关通知出境管理机关对欠缴税款、滞纳金的纳税人或其法定代表人阻止其出境等);其次是行政强制执行,包括直接强制执行(如: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和间接强制执行(如:执行罚中的滞纳金等)。并详细阐述了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的条款及适用对象、前置条件、法定程序、保全的方式和标的等要素内容,进一步使我正确理解、区分和把握正确实施税收保全措施的前提要素。徐飞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恰如其分的比喻,不时赢得全体学员的阵阵笑声共鸣。

晏鸣老师授课《税制改革前沿问题剖析》、《土增税、契税、城建税等地方税种稽查方法》以及《房开企业税务稽查方法》,并与姚霞老师所授的《企业所得税稽查方法》内容相联,共同组成了此次地税稽查业务实体法律、法规所涉及的各税种检查方法,老师的授课内容不同,但每一堂课都如为我们潜心准备的一道道知识大餐,隽永深刻,值得回味。

另外还进行了稽查实务课题的《税务稽查文书》、《电子税务查账软件》以及《用友财务软件介绍》从理论授课到上机实操,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查账软件的基本流程,学会如何从财务总账、会计凭证以及指标分析的数据比对中发现问题,再到账务查证中发现证据,深入浅出,实有所获:一快,强大的“穿透式”阅账功能帮助稽查人员透过总账看明细账,透过明细账直接看记账凭证,省去了稽查人员到企业大量的原始凭证中去翻找这一烦琐的工作环节,并可自由在相关账户和相关凭证之间跳转,大大缩短了看账、翻账所用时间;二准,检查人员可根据检查需要,可在检查模块中设置指标和参数,通过分析模型并且运用查账软件设计的查询、过滤、分析、统计等功能,对企业账簿进行全面检索并将结果直观反映出来,迅速查找出案件的突破口。稽查查账软件能快速对科目平衡、凭证连续性、完整性进行重点检测,例如稽查人员可以运用软件设计的“凭证过滤”功能,通过设定条件,过滤指定会计期间内 “金额>=10000元”或“摘要不包括招待费”的所有凭证,有助于稽查人员快捷地查寻到所关注的重点,而且能有效避免遗漏,再通过自动归集疑点问题等功能,达到提高稽查工作效率和案件质量的目的,提升了稽查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三省,电子数据比较容易复制、转储,检查人员只需一个U盘,几分钟就可采集到经过加密处理的企业账套,节省了企业将

电子财务资料打印成纸质资料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四促,稽查人员要想成功地运用查帐软件开展稽查工作,必须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的会计电算化知识,间接促使稽查人员在使用查帐软件的过程中积累和共享查帐经验,提高了稽查干部对税收政策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为期15天的培训就要结束了,时间不长,收获永久,静谧的校园环境、专业的师资力量都给我再次留下难忘的印象,在培训中,专家教授们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理论阐述让我们深深折服。通过学习,对照自己的工作静下心来思考,确实受益匪浅,有几点发自内心的感想:

一是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知识,弥补了自身的不足。自参加工作以来,整天忙于事务工作,学习多是靠自学、向书本学、向身边的人学、通过媒体等间接地学。但处理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未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曾试图读一些相关书籍来补充更新,但因读得不深理解不透,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偏差或不当等问题,让我切实感到了“本领恐慌”、知识欠缺等问题,培训中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全方位的,学院任课的几位老师精心备课、悉心授课,并且能结合我们的税收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阐述,授课内容贴近实际,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有效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对今后开展稽查工作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学习加强了理论的深度,提升了实践的能力。培训中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全方位的提高了我们把握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次培训,让我们感受到责任、奉献和人生价值这几个词语的分量,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默默奋斗、努力耕耘才是我们应有的姿态。对待工作,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要有胸怀大局的智慧,要有不辱使命的追求。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是怎样有机结合的,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在税收事业战线上工作已有18年,而更让我一直感到荣幸的是在稽查战线工作了10余年,岁月从青涩的年轮伴随着税收工作悄然迈近了中年台阶。其间我曾两次来到这里,每次的学习虽令我都感到自己的业务知识不够,但在听到“老”老师们讲述令我焕然一新的税收前沿视野,解读着伴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创新的税收理论,鞭辟入里针砭时弊的税收实事的剖析后,总为自己稀缺的理论知识及浅陋的税收技业感到惶恐,令我不自觉地进行反省,并促使我不断增强使命感。几天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悟到,我们的能力和素质已远远落后于当前税收工作的需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次培训学习,于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实和积累,更是一次心灵的涤荡和提炼。培训学习即将结束,但是我们的业务学习却永远还没有结束,培训学习只是一个短暂的辅导和启发,更重要的还要靠我们在今后的稽查工作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所学业务知识,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不停歇地为税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5.SAP学习心得1 篇五

在一片抱怨声中,我们迎来了华丽丽的小学期。相信这样的抱怨不止出现在学生群中,老师一定也有无处所说的苦衷。不过牢骚归牢骚,小学期还是得继续。如今,小学期即将过去,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学习SAP系统的一些心得写下来,最起码也是纪念那段极其有意义的时光。

毒辣的太阳,教室里居高不下的温度,这一切着实让人感到很烦躁。不过,老师很是善解人意,没让我们在原定教室里受一点罪就及时把我们转移到了有电脑更有空调的地方。漂亮的老师,外加舒适的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这样看起来,小学期也就没那么惹人厌了。

第一节课老师就为我们介绍了SAP系统的强大之处,当时应该只算是感性的认识。后来通过亲自上机实践,尽管自己接触到的只是它的“冰山一角”,但还是被它那强大的功能所震撼。总感觉SAP像一个庞大且精密的“机器”,一环紧扣一环,其几乎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了,十分人性化,同时越学越觉得其深奥无比。

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在对SAP的认识上有了提高以外,也总结出不少的收获:

1、学习需要主动、积极的态度,只有将所学的东西看成是自己的爱好,才会享受起整个的学习过程,效率会很高,学的也更快。

2、问题记录很重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于私下里没有机会可以自己操作SAP,所以上课的时候,我们都会详细的记录下老师讲解的操作步骤,以便于我们课下能看着笔记也能大概回忆出操作路径来。一个小学期下来,发现自己记笔记的速度还真是提高了不少。

3、做事不仅要用心、专心和细心,还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虽然只是一个两个人组成的小组,但还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会与人协作的重要性。一个成功的项目离不开集体的协作,离不开大家的互相帮助。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奉献,分享也是一种收获 对于SAP的初步认识还不够深入,相信只要有兴趣、有恒心,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6.学习心得1十八大 篇六

于 清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通过在在职干部2012年理论学习和对十八大报告精神的领会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工作实际,深刻意识到贯彻十八大精神、认真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学习的感受汇报如下:

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强调不论是谁,不论职务有多高,只要搞腐败就坚决查处,绝不手软。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再次明确指出,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再次向全党同志发出了“将反腐倡廉斗争进行到底”的号角。

列宁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作为拥有82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毫无争辩地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世界上任何力量都不会摧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但仍然不能对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放松警惕,任其泛滥,坚持重拳惩治腐败,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处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所肩负的历史重托,是实现我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现如今,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反腐倡廉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充分认识反腐倡廉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着力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等内容的反腐倡廉斗争主要任务,顺应历史潮流,也是民心所向。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斗争进行到底”,是郑重承诺,更是神圣使命。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主动回应人民关切,坚决维护人民利益,保证我党将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7.1学习心得 篇七

建构主义认为, 个体知识更多地与个体经历有关, 是在参与某一特定活动过程中感知体验的结果, 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才能促使其内化生成。笔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1 + 3”合作式进行教学, 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 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 实现课堂内外教学优化。经过两年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1 + 3”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1. 分组

构建合作小组时, 努力促使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 一般以4 ~ 6 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尽量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是动态的, 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 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 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 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 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从而给每名学生发展的机会。考虑以上因素, 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人一组, 每组尽可能程度均衡, 具有同样的竟争力。现任教的八年 (3) 班共36 人, 刚好分成9 组, 根据几次数学成绩的综合, 第一次选好前9 的为组长, 然后接下去的9 名同学分到各组, 依次类推, 分好组, 一段时间后会做出适当的调整。

2. 分工

每组设四名成员, “1 + 3”中, “1”是一个师傅, “3”为三个徒弟。师傅成绩优异, 乐于助人, 上进心强。两个徒弟成绩分别中等, 中等偏上, 想进步, 另一个成绩偏下, 自信不足, 需要督促。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 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但为避免学生的不均衡发展, 我们可以进行小组长轮换制, 使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承担组长的责任, 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 体验和理解别人的心情, 同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心。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先担任小组长, 逐渐轮换到能力较差的学生。同时记录员、汇报员也是如此。如师傅负责组织, 开展并执行学习活动, 大徒弟负责搜集学习资料, 二徒弟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 汇报学习成果。

3. 有效监督, 互助协作

“1 + 3”合作小组实行有效的监督机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监督, 第一组的组长监督第二组的, 第二组监督第三组的……组内的监督, 师傅监督大徒弟, 大徒弟监督二徒弟, 二徒弟监督三徒弟。备课时, 要明确合作小组活动的目标和要求, 精心策划小组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等, 准备小组活动的工具材料。课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1 + 3”合作小组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组内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也就是说, 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信息, 每个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 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 然后互助小组合作探究, 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由师傅进行指导;小组交流后, 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 由师傅向全班汇报,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由于师傅的带动作用, 组内的学习效率将明显提高, 基本疑难问题也将得到处理。学生合作学习时, 教师不是局外人, 也不是旁观者, 而应该是指导者、促进者和监督者, 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首先, 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 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其次,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更要仔细观察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1 + 3”合作式学习模式将在课内和课外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宏观调控, 有效掌控学生的预习、复习、活动、测试等各个环节。

4. 设置评价奖励机制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捆绑式奖励制度, 如整个小组中四人的综合成绩是正的, 给予小组加分, 加的分数多少由本组所得的正数的大小决定。

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 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 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这样能在小组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 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 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 有利于平时“1 + 3”合作式学习活动的开展。

以上两种评价, 可以利用分阶段考核法, 具体操作是制订一张考核表, 从预习、作业、课堂检测、考试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 就每一次考核内容制订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如果小组成员考试成绩与上次相比有进步, 给本小组加分, 一个月评比一次, 分数最高的为优胜组, 并给予一定奖励。

二、确定“1 + 3”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1. 合作预习新课

教师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 让“1 +3”合作学习小组根据要求阅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概念, 并完成课文中的合作学习、做一做及课内练习, 经小组讨论, 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 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 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例如, 学生预习“多边形”这节课时, 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求四边形的内角和, 请同学们合作设计出三种及以上的方案。”这样, 学生就会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 互相交换方案, 几个同学交换苹果, 每个人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 如果每个人交换的是一种思想, 那么每个人得到的是几个思想。

2. 合作完成课内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以及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并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初中生, 尤其是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自学能力、自主意识还是很差的,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不然就有可能出现不知讨论什么、不知怎么讨论或者讨论的东西偏离了主题的情况。例如, 在教学“轴对称现象”一课时, 当学生完成了课本开始出示的问题并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扎纸时, 让学生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讨论:你扎的蝴蝶有何特征。本想得到的答案是:蝴蝶折痕两侧的部分是对称的, 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结果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学生说, 我扎的蝴蝶很小;有的说, 我扎的蝴蝶有两条触须……这主要在于我在布置任务时, 目标不明确造成的。因此, 有无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对于能否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合作完成作业

合作完成作业不是帮忙抄袭作业或一味地把解题过程强加给对方, 而是师傅教徒弟, 徒弟教徒弟, 直到对方理解为止。因人而异, 对于每组的第三个徒弟, 成绩偏差, 要完成全部作业难度很大, 组内只要要求他能完成基础题即可。

4. 合作订正错误

每次作业讲解或试卷讲评以后, 要求学生把错题抄在错题本上重新完成。由师傅进行检查监督。检查完给两位徒弟打上评语, 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师傅由邻组进行检查。这样既能对学生有效监督, 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更能营造学生之间互动互助学习氛围的教学形式。这时教师要发挥监督职能, 对订正好的错误进行抽查, 上课前几分钟给出几个错题, 叫学生站起来口答, 亦或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针对他的错题进行检查, 用本子遮掉解题过程, 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或写出解题过程。

三、“1 + 3”合作式学习模式的特点

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获取新知, 弘扬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 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1) 该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注重知识传授、文化继承的框框, 立足于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的自主探究活动, 重视知识的应用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2) 该学习模式注重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 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发现和探究, 使学生亲身体验研究数学的过程和方法, 从而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 (3) “1 + 3”合作式学习模式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1 + 3”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 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 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 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组内进行交流, 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 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这对于刚刚开始的“1 + 3”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活动尤为重要。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 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 不知从何想, 更不知从何说, 难于用语言表达, 教师要耐心扶助, 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 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 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 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 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 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 而是一味地举手, 不住地喊“老师, 我、我”, 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 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 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 在交流时, 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 笔者主要采取下面两种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 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 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 是一种不礼貌行为, 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1 + 3”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 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发挥团队精神, 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度, 但很多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个别或合作团体进行指导和引导。“1 +3”合作学习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及教学环境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应以学生活动和问题合作研究为中心的基本思想不能变。

本文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模式探究, 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有待以后不断完善。

摘要: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与结果, 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总目标之一。笔者通过实践探索数学“1+3”合作式学习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教师教学负担有所减轻, 文章将对此模式的构建及理论探索进行阐述。

关键词:1+3合作式,建构,有效

参考文献

[1]唐瑞芬, 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会阴Ⅲ度裂伤1例临床分析心得 篇八

【关键词】会阴Ⅲ度裂伤;临床分析;原因

会阴Ⅲ度裂伤或称会阴完全裂伤,包括阴道口、会阴及肛门括约肌的裂伤,更为严重的可延伸至直肠壁,导致大便及气体失禁。成因多为分娩时处理不当,偶有外伤。如今新法接生的方式比较普遍,接生员更注重对会阴的保护,使会阴Ⅲ度裂伤的发生率有明顯的下降。会阴Ⅲ度裂伤是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较严重的软产道损伤,其发生将增加产妇的身心痛苦,愈合不良则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有效的预防措施的认识就成了医务工作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向××,女,32岁,汉族,农民,2010年10月5日自然分娩一男婴,系第一胎第一产,孕周39周,头手复合位,产时会阴Ⅲ度裂伤,新生儿体重3800克,无其它合并症及并发症。

会阴Ⅲ度裂伤情况:会阴皮肤黏膜、阴道黏膜、肛门括约肌均有裂伤,其中肛门括约肌部分断裂。

预后:会阴裂伤修补术一般可分四个步骤:①修补阴道;②缝合肛提肌内侧的撕裂部分;③修补尿生殖膈(主要修补会阴体);④缝合皮肤。会阴Ⅲ度裂伤时需缝合肛门括约肌,修复肛管及直肠。经及时按常规行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术后严密护理,伤口甲级愈合,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恢复。

2 会阴Ⅲ度裂伤的相关因素

2.1 产妇因素

2.1.1 会阴相对过紧,胎头相对较大,且为头手复合位,新生儿体重3800克。

2.1.2 产妇产时屏气用力不配合,抬高臀部,身体向上移。

2.1.3 入院时间较晚(入院时子宫口已开全),未能及时、有效地观察产程,胎头对产道的压迫时间可能较长,导致产道组织水肿。

2.2 助产士因素

2.2.1 接生手段不过关,技术不熟练,保护会阴方法不当,没按分娩机转协助胎头充分俯屈;没有充分保护会阴,或胎头娩出以后,娩胎肩时没有有效保护会阴而造成裂伤。

2.2.2 手术助产有问题如:臀牵引、胎头吸引术、钳产、臀牵引等,侧切会阴过小,术者与会阴保护助手配合不当,不按分娩机转助产,用力过猛等很多因素都会引起会阴裂伤,严重的会导致会阴Ⅲ度裂伤。

3 会阴Ⅲ度裂伤的诱因

3.1 产程进展过快,胎儿娩出过快,软组织来不及伸展而破裂。

3.2 胎儿与产道不适应,胎头过大,产道狭小,胎头以较大周通过产道,耻骨弓过度狭窄。

3.3 会阴发育不良、过紧缺乏弹力,会阴体过长、会阴组织过厚,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快以及水肿、炎症或陈旧性疤痕等。

3.4 施行阴道手术助产时方法不当。

3.5 接产技术不佳。

4 处理

发生会阴Ⅲ度裂伤时,及时按常规行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仔细检查裂伤程度,分清解剖关系,严格无菌操作,有效止血,恢复其解剖上的功能性及生理功能,寻找并钳夹住肛门括约肌两断端,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肛门括约肌两断端及直肠筋膜,不穿透直肠黏膜。缝合肛提肌,逐层缝合阴道黏膜、皮下脂肪、会阴皮肤,指诊肛门收缩良好。

5 护理

5.1 生理护理 ①手术完成后躺床休息,流食为主3~5天,会阴处保持清洁,定时清洗会阴处伤口表面;②防感染;③按医生叮嘱服复方樟脑酊,以防术后3日内产妇排大便;④第五天未解大便,可用导泄剂或油剂灌肠。

5.2 心理护理 ①给予心理支持,多聆听病人倾诉;②多与产妇沟通,引导产妇放松心情,分享参与照料婴儿心得,分散注意力;③在产妇诊疗期间,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强烈的责任心和耐心及良好的服务态度,使得产妇与家人放心治疗,让病人能够早日康复。

会阴Ⅲ度裂伤多发生在胎头和后肩娩出,在胎头娩出时,助产者能够感觉到会阴部出现撕裂感,然后娩出胎体明显无阻力、更没有会阴弹性收缩感。可见肛门、直肠外翻和会阴相通。

6 预防

6.1 助产人员应该了解并熟悉分娩机转,有效保护会阴并能协助胎头俯屈,可以使胎头用最小径线(枕下前囟径)在宫缩间隙时舒缓通过阴道口,会阴撕裂就能够得到有效预防。指导产妇适时而正确地运用腹压,产妇屏气必须与接产者配合。胎肩娩出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会阴。

6.2 对有可能发生会阴裂伤者,如会阴水肿、会阴过紧缺乏弹力、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快等,接产者在接产前应作出正确判断,酌情行会阴切开术,避免撕裂。

6.3 严密观察并正确处理各产程。

6.4 做好孕产期保健,使产妇主动并提前住院待产,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分娩。

6.5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避免多胎多产引起骨盆底肌肉松弛和撕裂。

7 结论

周详获悉产妇的身体状况,排除有没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严重程度。有些产程时间短的产妇,应合理安排提前做好接产准备,防范于未然,避免因措手不及而造成的产道损伤。做好产时监护缜密观测产程进度,并且与产妇进行交谈,让产妇心理放松,减轻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能够以最佳的心态面对分娩。接产人员对专业技术不娴熟也是重要原因,助产员都应该做到认真学习,尽善尽美地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规范操作方法,能够掌握科学的保护会阴的专业技术与接产技术,从而使每位产妇避免发生会阴Ⅲ度裂伤。通过对病因的充分认识,掌握熟练的助产技术,做好孕产期保健,是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会阴Ⅲ度裂伤的发生率,减轻产妇的痛苦,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对学术腐败的几点思考下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方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