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2024-09-1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3篇)

1.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一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在购物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加、减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习简单的购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的兴趣,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和取。

教具准备:多媒体,1号信封(1元、1角、1分的纸币和硬币各一张),2号信封(5角、2分、5分的纸币硬币各一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媒体播放情境)谈话:星期天,小芳和几个同学去商店买学习用品,买学习用品要用到什么?(指名交流)

2、谈话: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在我们国家买东西通常要用人民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1、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1)谈话: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媒体出示)请组长打开1号信封,取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认一认。(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情况。)

(2)提问: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名交流)

(3)谈话: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几类,你可以怎样分?请小组同学一起分分看,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分法?(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分法。)

(4)提问: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

(5)说明:按照人民币的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将人民币分成用纸做的纸币和用金属做的硬币。

(6)师问:如果分成三类,又可以怎样分呢?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师随即板书:1元(壹圆)、1角(壹角)、1分(壹分))(7)说明:这种分法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在元、角、分下面加着重号。)请组长把这些1元、1角、1分的人民币都放进盒子里。

(8)谈话:生活中你用1元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角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分钱能买到一小块橡皮吗?(指名回答)说明:在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中元最大,分最小。

2、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情境图)谈话:下面让我们跟着小朋友们去文具柜台前看看,你能看到哪些商品的价格呢?(指名交流)

(2)(媒体播放:练习本1元钱,我付10角可以吗?)提问:小明想买什么?(指名回答)他说什么?你们觉得可以吗?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提问:用10角可以买到1元的练习本吗?为什么呢?(指名交流,说明理由。)

(4)谈话: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媒体出示元角换算图,生边看边一角一角地数。)问:1元=()角(生齐答后板书:1元=(10)角)

(5)谈话: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小组交流,师巡视了解情况)

(6)提问:1角等于几分?(指名交流)大家同意吗?(生答)谈话:下面让我们一分一分地数数看。(媒体出示分角换算图)(7)揭示:1角等于几分?(生齐答后板书:1角=(10)分)(8)(及时反馈)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元、角、分虽然是不同的单位,但它们之间却是有关系的,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记得牢不牢。(出示换算练习)

3、认识5角、5分、2分的人民币。

(1)谈话:为了使用方便,国家除了发行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外,还发行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请各小组的组长拿出2号信封,取

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成员一起认一认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

(2)谈话: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认认看,其他同学看看他说得对不对。(媒体出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指名交流。)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组长把这些人民币也放进盒子里。

4、教学“试一试”,加深对人民币单位进率的认识。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谈话:老师想知道 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角的人民币举起来。

(2)交流:你们拿了几张5角?(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3)(出示“试一试”第2题)谈话:几枚5分的人民币可以换成1枚1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分的人民币举起来。

(4)交流:你们拿了几枚5分?(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知。

谈话:让我们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提问: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正好可以买到什么物品?(指名交流并连线)

(3)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我们国家的国徽,象征着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随便揉搓,要爱护人民币。

2、想想做做第2题

(1)(媒体出示第1小题)提问:这张图什么意思?一共有几角?为什么?(指名交流)

(2)(媒体出示第2小题)提问:这张图又是什么意思呢?一共是几元几角?为什么?(指名交流)

3、想想做做第4题

(1)(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图上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指名交流)

(2)问: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为什么?(指名交流)(3)问:还可以买哪两样商品?(指名交流)

4、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小明要给外地的哥哥写信,来到邮局,告诉叔叔(买1元2角邮票。)媒体出示问题:可以怎样付1元2角?

(2)谈话:小组讨论拿出1元2角可以怎么拿?比比哪个组的拿法多。(小组活动后交流拿法并板书。)

6、拓展练习

谈话: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图案和颜色都有所不同,下面让我们找准人民币上的关键地方,认一认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比比谁的

眼力好?(媒体演示,生齐答。)

四、回顾总结,提炼认知。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元(壹圆)、1角(壹角)、1分(壹分)...

1元=(10)角 1角=(10)分

2.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学会观察图画,将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并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4.了解桂林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二、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师:关于桂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播放录音)。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识字2》,我们一起去美丽的桂林看一看。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白板软件的“对象层次变换”和“隐藏/显示”等功能,设计出一个竞猜的游戏环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交流中既知道了一些名山大川,又在优美的故事中走入了学习情境,拉近了与课文的时空距离,对词串形成了强烈的学习期待,为高效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导入,也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无处不语文的道理。而故事中的优美语言,给学生在词串的学习中规范使用语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识字2》是一篇优美的词串,打开课本,借助拼音把词语读准确,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 你能唤一唤这些词宝宝吗?

3.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将字的拼音隐藏,如学生遇到困难,用白板软件的“神奇墨水”制成的魔法棒单击就可以显示拼音。

4. 开火车。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多诵读好听的韵文,能让他们在言语声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但他们一下子接触到很多词语,不易读准,交互白板软件的“神奇墨水”功能能轻易隐藏和再现拼音,随时给记忆有困难的学生以拼音的拐棍,最终熟读韵文。

(三)创设情境,领会词语

1. 学习第一、三组:碧水秀峰倒影

师: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就乘上游船,沿着美丽的漓江去看一看。

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帮这几个词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吗?(用交互白板的“拖动”功能将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

2. 学习第三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

船慢慢向前行驶,奇形怪状的山越来越多了!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白板相机显示隐藏的山名,教师用改变透明度的方法来显示真实的大象、骆驼、笔架图片,帮助学生对比认识桂林山水。将词语和实际事物挂钩,引领学生进入词串所描述的情境,继而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寻找、发现大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3. 学习第二组词语

师: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听,远处传来了什么?

白板出示画面,教师介绍对歌:一问一答地对唱,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侗族这些地处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都有对歌的风俗,其中以广西三月三对歌节最为盛行。

广西,这里有一种美丽的树,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利用白板软件播放对歌视频,学生聆听榕树的自述,教师通过白板显示中国地图,并让学生与白板交互,用“放大镜”放大广西壮族自治区)。

如果你来到美丽的壮乡,爬上秀丽的山峰,站在美丽的榕树下对歌,你的心情如何?请把你的心情读进词语里。

4. 学习第四组词语

我们回到游船上,继续向前行驶,你看到江面上迎面而来的那是什么?(白板软件显示动画:人们撑着竹筏带着鸬鹚捕鱼)

漓江快游完了,你最喜欢这里的什么呢?

古今中外很多人来到桂林,都留下了自己的体会(媒体显示):

你今天也游过了桂林,你想说什么?

桂林可真美,怪不得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啊!你知道“甲”的意思了吧?

5. 朗读背诵词串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教育教学的呼唤。介绍清代书法家王元仁、开国元帅陈毅、美国总统尼克松、作家陈淼等人为桂林写下的石刻、感言、评价、诗句,既是开头故事对桂林山水赞美的延续,又用他人的感受来丰富了孩子们的体验。

(四)借助动画,巧学生字

1.《识字2》里我们一共要学会8个生字,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2个。

2. 自己读读这2个字,等会再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你学会了哪个字。

3. 交流

碧:书写碧的时候要注意“王”和“白”靠得紧一些。

鼻:观看“鼻”的笔顺,最下面的撇和竖不能出头。

设计意图:“碧”笔画多,但识记并不困难,教师引入一个情境,提示学生“白”和“王”两个部件要写得紧凑些。“鼻”最下面的撇和竖容易出头,在观看动画演示笔顺的基础上,教师邀请学生在白板上突出显示笔画,引起学生注意,增强记忆效果。

4. 写字

学生书写,教师用智能手机拍摄并通过USB接口传输到白板软件中的“资源浏览器”,再拖动到白板课件的活动挂图中进行即时点评。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练习或检测的结果实拍下来,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再利用交互白板的资源管理功能进行展评,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成果的共享与评价更加方便,有利于激发学生体验成功。

摘要:《识字2》是一篇优美的风景词串韵文,12个词语围绕“桂林山水”这一主题展开,整体背景是清澈的漓江水铺开了画的长卷,再现了特有的壮乡风情。针对学生对南国风光体验不足的问题,借助电子白板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其灵活隐藏、动态演示、交互快捷等特点,引领学生进入优美意境,诵读品味、读中想象,受到美的熏陶,丰富知识,学习语言运用。

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过程]走近名著。(课件出示:四大名著作者、故事以及人物连线)

一、走进名著,激趣导课

同学们,看到这些故事名称,有什么发现?咱们中国人特别喜欢“三”,有“一波三折”“事不过三”的说法,故事情节讲究曲折跌宕、生动奇幻,小说中称为“三迭式结构”。

揭题:今天我们就走进明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读一读《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你们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名著连线,不仅能检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思考,懂得小说中独特的“三迭式结构”。在引入学习任务时,教给学生阅读带有数字“三”这一类故事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词语,读准文中新词。(出示词语,教师正音)

2.检查句子,感悟语言简练。(出示人物语言的句子,检查句子)

我们发现,文中用的是短句子,你感受到《西游记》语言有什么特点?

小结:为了展现小说尖锐的矛盾冲突,情节的曲折跌宕,小说的语言应该具有简练性。

(设计意图:要深入地理解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必要的。通过检查句子的朗读,不仅让学生懂得小说语言的简练性,而且为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做铺垫。)

3.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总结出概括课文的两种方法:扩充课题法、提炼要素法。

(设计意图:引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解读环境,初识情节

1.故事发生在________,导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出示吴承恩原著中的环境描写,自由读一读。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什么,加入环境描写好处是什么?

2.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样的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即将发生。

(设计意图:解读环境描写,学生能初步感知情节的紧张激烈。原著背景的阅读,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给学生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好地培养阅读能力。)

四、品读文字,感受形象

1.话说唐僧走了一天的路,感觉饥饿,就让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发现了。这妖精一心想吃唐僧肉,于是就施展妖术三变来蒙骗唐僧师徒,而悟空的三打,唐僧则两次责怪。

2.自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刻画人物十分精妙的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3.交流:孙悟空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交流找出的句子,哪些词语写得特别精彩呢?说说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小说讲究“三迭式结构”,每次打的动作一样吗?作者是如何写的,咱们来看一看,第一次是——(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劈脸一棒),第二次是——(当头就是一棒),第三次是——(抽出金箍棒、抡起金箍棒)。为什么三次打的动作写得不一样?(教师适当提示:从当时的形势以及孙悟空的心理来分析)

小结:就因为小说用词的精妙,才使作者的描写引人入胜,孙悟空的形象鲜明丰满。所以,虽然三打白骨精的情节类似,却表现孙悟空前后三次的重叠变化,反而十分精彩,真是神来之笔!

4.交流:白骨精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白骨精三次分别变成了谁?哪些词语写得传神?你想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白骨精。

小结:在文学创作上,小说讲究用简练的笔墨,精妙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种手法叫做“白描”。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去学。在出示学习目标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认为刻画精妙的词语,领悟人物特点,感受小说魅力。)

5.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的真面目。可是,唐僧却没有你们的火眼金睛了。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唐僧的极大不满。从唐僧的描写中,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他呢?

五、阅读拓展,激发兴趣

1.第三次悟空打死了白骨精,白骨精现了原形,你猜,这次唐僧的反应是什么?指名回答后,教师引入:到底唐僧是怎么做的,有兴趣的同学找来原著,读读“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章节。

2.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孙悟空没有金箍还会去西天取经吗?答案到底是什么,还是等你们看完这部名著,再告诉我吧!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应该“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在学生想象唐僧第三次反应后,我抛出让孩子读整本书欲望的问题,激发去阅读原著。)

六、回顾课文,学讲故事

同学们,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这么精彩,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七、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人物不同的特点,也体会到我国古典小说独特的表现手法。回家后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准备《西游记》一个其他小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在班级举行“我是小小故事家”的活动。

4.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四

一、复习

师:小朋友们,今天在上课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小鸭。今天,小鸭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想请小朋友帮它一个忙,不知道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太好了!(教师出示小黑板)小鸭过河。

师:只要小朋友能正确地计算出每道题,那么小鸭便能轻松的过河了。师: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帮助小鸭顺利过河吗? 生:有。

师:好,那就请小朋友们开始动手计算吧!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13页的第2题。

师:(出示课本13页的第2题)同学们,这是一张关于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表格,请你们认真观察第一列,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讨论后,请你们来说说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师:好,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第一列全都是减9。

生:第一个数是11、12、13…一直到18,也就是第一个数每次都多了1。师:哦,小明友们观察真仔细,那下面再请同学们横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第一个数都不变,第二个数每次都少了1。

师:既然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这张表格中的规律,那么你们能将它补充完整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一下怎样填写。一会儿,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最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算式,教师要进行巡视,并予以辅导。最后集体反馈。师:同学们都整理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填写的? 生:第一列是十几减9,第二列就是十几减8,第三列是十几减7,第四列是十几减6,第五列是十几减5,第六列是十几减4,第七列是十几减3,第八列是十几减2。2.复习的第l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第1题,你能根据这两幅图,将空格填写完整吗? 生:能。

(1)学生独立做题。(2)全班反馈。3.复习的第3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多请一些学生来说说有联系的一些减法算式。4.复习的第4题。

师:(出示第4题)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一下这道题,它要小朋友做什么呢? 生:在右边框格中所写的算式要与左边这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师:那么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生:能。

师:那就请小朋友动手写写看,比赛一下谁写的最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5.复习的第5题。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你们还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请小朋友完成第5题的口算,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三、课时小结

5.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2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同学们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同学们想学、乐学、会学。教学过程:

一、口算。

1l-2= 8+6= 16-8= 9+7= 13-7= 11-6= 14-8= 15-5= 12-5= 12-9= 14-6= 17-9=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夺小能手。(练习三的第1、3题)师:今天,我们先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小朋友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现在老师先宣布一下闯关规则:必须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题目。每做对一道题,就能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看看哪位小朋友获得的红旗数目最多,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请小朋友翻开课本11页,找到第1题和第3题,准备开始!看看谁是夺小能手。(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2.小象摘椰子。(练习三第2题)

师:大家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象摘椰子比赛,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看到了有4只小象正在比赛摘椰子,看看哪只小象摘得又快又多。大家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这里有4只小象,并且每只身上都有一个数字和减号。生:我还看到了每个椰子上都有一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只有当小象正确算出身上的数字减去椰子上的数字时,它才能将这个椰子摘走,大家愿意帮帮小象的忙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小朋友动手帮小象列式计算吧!(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3.在○里填上“>”、“<”或“=”。(练习三的第4题)(1)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要求学生要将算式的结果先写出来,再进行比较大小。在反馈时,学生要先说出算式的结果,再进行比较。

4.解决问题。(练习三的第5、6题)(1)练习三的第5题。

师:刚才大家去了动物园,看到了小象摘椰子比赛,现在老师再带小朋友去果园里逛逛,好吗? 生:好。出示第5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大果园,这里种着许多果树,大家在这个大果园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这里种着两种树,一种是桃树,一种是梨树,而且果树上都结满了果子。

生:我还知道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5棵。

师:(出示两个问题)大家看看,小明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读读看。全班齐读两道题目。

师:小朋友,你们能解决这两道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2)练习三的第6题。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要离开果园,去商店里逛逛吧!师:(出示第6题)我们现在来到了商店里的学习用品专柜,大家可以看到什么呢? 生:我看到这里有墨水、小刀和三角板。生:我还知道它们原来有多少,卖出了多少。生:我还知道它要我们求每种学习用品还剩多少。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帮忙计算一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5.练习三第7题。

师:小朋友,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特意准备了许多大苹果,你们想要吗? 生: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摘吧!(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必须将每个算式的结果写出来。(3)全班交流、反馈。

三、课堂小结

6.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六

苏教版数学第二册教案-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整十数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1、第1题:

(1)学生在书上填写。

(2)小黑板出示,交流学生填写是否正确。

(3)提问:①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数最接近90?你是怎样想的?

②97接近100还是接近90?93呢?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2、第2题:把80、36、63、56、3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在□里。

□﹤□﹤□﹤□﹤□

3、第5题:

(1)出示题目:我校一年级有80人。二年级的人数和一年级差不多。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

(2)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二、认识“单数”、“双数”

1、第3题

(1)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2)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3)师举例让学生辨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2、第4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和理由。

三、全课总结(略)

板书:

练习六

36﹤37﹤56﹤63﹤80

教学后记:

7.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七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 ,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2.使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 ,体会估算的价值 ,形成估算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迁移、推理的能力,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亲爱的同学们,在家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看哪些动画片? 《熊出没》喜欢看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在家喜欢看的动画片。

师:知道《熊出没》里经常出现的人物有哪些吗?

生:熊大、熊二、光头强……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熊出没》,熊大、熊二、光头强三位主要人物都登场了,看看谁最厉害。

课件出示情景图:

2.新 课探究

(1)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他们在干什么?从图中我们知道些什么?

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师追问:我们怎么知道熊大、熊二、光头强他们三个谁厉害,谁摘得最多? 猜猜看。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

生1:光头强最厉害,因为它比熊二多摘了28个,熊大比熊二才多摘了23个。

生2:我要算出光头强和熊大分别摘了多少个才知道。

生3:……

师继续追问:那么想知道光头强和熊大各摘了多少个吗?

师出示问题:

1熊大摘了多少个?

45+23=____(个 )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试着估计结果的大小, 小组讨论交流后推荐组员发言。

师:每组估算的结果是多少?

可能出现的结果:

生1:比60要多。

生2:应该不到70。

生3:……

师:怎么估的? 说说你的方法。

生1:40+20=60,而45大于40、23大于20;所以比60要多。

生2:40+20=60,5+3=8;所以不到70。

生3:……

师:那谁能快速地说出它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学生举手回答:45+23=68。

师1:请你说一下你的方法,好吗?

生1:40+20=60、5+3=8;60+8=68。

师:是这样做的同学请举手,不是这样做而听懂的同学也请举手。

师继续问:其他同学还有另外的方法吗?

还可能出现的结果:

生2:40+23=63;63+5=68。

生3:45+20=65;65+3=68。

生4:个位上5+3=8,十位上4+2=6,合起来是68。

……

可能有学生说成:5+3=8,4+2=6,等于68。

可适当追问:“4”和“2”各在什么位上,表示多少? 说4+2合适吗? 应该怎样说? 可让学生把正确的口算过程再说一说。

老师根据举手同学的多少判断每种方法懂的同学有多少,再确定怎么引导和讲解,如果懂的同学多只需稍作提示即可。

(2)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师生小结。

师: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想到用不同的方法口算这道题,真了不起!同学们的方法叫“拆数法”,把两个加数拆成四部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合起来。或者是拿其中一个加数来拆成两部分,然后再相加。用这些方法(拆数)使口算变得又对又快。

(3)继续探究。

2光头强摘了多少个?

45+28=____(个 )

师:这一题会算吗? 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算给同桌听。

师: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找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

如出现45+30=75,75-2=73,这种算法教师给予适当说明。28非常接近30,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数30相加 ,再去掉多加的2就可以,这种方法叫凑整,所以在口算的时候,方法不止一种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

(4)初步感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

比较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不同处和相同处。

师:上面两道题口算的思路相同吗? 口算时,哪一道题感觉困难些? 主要难在哪里?

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加以引导。

3.教学“试一试”

1口算

82+7= 66+9= 64+6=

32+50= 26+40= 14+50=

2口算

32+57= 26+19= 14+56=

23+36= 28+63= 25+62=

25+69= 26+42= 38+44=

3先说说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54+14= 38+54= 69+25=

49+37= 26+29= 32+45=

4.课 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是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8.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八

一、 角色互动中的“牵引”

《木兰从军》一课的课后练习第5题:“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这是对文本语言“她说服了家人”的拓展性训练。在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角色互动“说服家人”的环节:首先是教师和学生间的角色互动,我扮演“父亲”,学生扮演“木兰”。一学生率先站起来:“父亲,您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让我替您从军吧!”我故意弯腰驼背咳嗽两声,然后豪气地说:“尽管父亲年老,但为了保家卫国,即使战死沙场我也愿意!”此时,一名同学接口道:“父亲,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您去打仗的!”我叹了口气:“木兰啊,可惜你是个女孩!哪有女孩上战场啊!”学生很快反应过来:“我可以女扮男装呀,只要我穿上战袍,带上头盔,没有人会怀疑我是女孩!”我接着问下去:“就算你女扮男装,可你终究是女孩,怎能和男人在战场上一起拼杀呢?”又一名同学抢着说:“父亲,我从小跟您练功学艺,我一定能英勇杀敌建立战功,您就让我去吧。”我开心地说:“木兰,父亲答应你了,你一定要平安归来!”几个来回,在角色互动中不露痕迹地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这样一引导,学生们把书读活了。第二步是学生间角色互动,他们不仅有扮演木兰和父亲的,还有扮演母亲和弟弟的,表演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了。最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 谈话讨论中的“牵引”

《会走路的树》的课后练习4要求续编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我在谈话讨论中引导学生们充分地想象:现在你就是小鸟,和曾经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重逢时,你最想说的话有哪些呢?学生们纷纷发言,最后帮助学生们归纳:小鸟他们会回忆去年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会诉说分别后的想念和牵挂;会交流分别后各自的见闻和生活;会相邀再次一起游玩……课堂上,学生们完成了自己的续写。

三、 评价激励中的“牵引”

有时,先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进行激励和牵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指导方法。如《沉香救母》的课后练习4:“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象一下,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学完全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象,大胆写下来。批阅了所有的写话作业后,在教室的《小作家在线》专栏了,我贴上了一篇新的文章:

母子相逢 百感交集

——《沉香救母》续编

分别15载,历尽千辛万苦,沉香与她终于母子相逢,他们心里百感交集,你是怎么续编这个故事的?看看这几个同学的想象吧——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激动地喊着:“妈妈,妈妈!”妈妈紧紧地抱着沉香,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孩子,我好想你啊!”沉香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这些年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您啊,妈妈,我们快回家吧!”沉香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向家奔去……(陈泽萱)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含着眼泪对妈妈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妈妈抚摸着沉香身上那一道道血痕,不由得流下了眼泪,她心疼地说:“孩子,你为了救我,不知吃了多少苦啊。”沉香说:“妈妈,只要能救出您,再多的苦我也不怕!”妈妈听了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们俩紧紧地抱在一起。(王晓琪)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哭着说:“妈妈,我好想您啊!15年了,今天我终于见到您了。”

妈妈说:“孩子,我也很想你啊!我们家离这里很远,你怎么找到我的呀?刚才,我听到一声巨响,身上的大山就裂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沉香说:“妈妈,我不知翻过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多少道深涧,才来到这里。我是用仙人送给我的神斧把压在您身上的山劈开的。”

沉香和妈妈相拥着一起回家了,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朱梦真)

自习课上,我先请三位“小作家”一一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自豪和兴奋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接着,我让同学们谈谈从他们的写话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学到了哪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孩子们听得认真说得积极;最后,我让大家重新修改自己的写话,把学到的好词语和句子添加进去。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进行激励和牵引,这篇课堂“小练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9.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九

第六课时: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课本第37—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2.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从36数到55,从81数到100。2.填一填。

(1)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2)8个一和7个十合起来是()。(3)9个十是(),100里面有()个十。

二、探索新知,掌握规律 1.教学例题。

(1)出示100以内的数目表,要求学生根据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指名演示,集体订正。(2)填完后要求学生选“41、42、43……50”,“61、62、63……70”,“81、82、83……90”,“9l、92、93……100”读一读,读完之后议议,横着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在横着的同一排数里,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分别是1、2、3……9,最右边的一个数是整十数,(或一百),横着同一排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

(3)要求学生选“3、13、23……93”、“5、15、25、95”、“7、17、27、95“、“10、20、30……100”读一读,读完之后议一议,竖着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竖着的同一排数,个位上的数都相同,十位上的数不同,竖着相邻两个数相差10〕(4)同桌同学斜着选几排读读、比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再观察一下,除此之外,你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在1~100的数目表中,是按顺序一个接一个排列的,从表中横着看,第一行中排在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每一行的第几个数,个位就是几;竖着看,每一行个位上的数相同,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2.教学“试一试”。

照这三种图形在100以内的数位顺序表里框出几个数,并说说是哪几个数?它们横着、竖着、斜着相邻两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2)出示一组猜数练习题,提问: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说一说你是怎样猜的?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在1~100的数里,个位上是5的数有哪些?请小朋友把这些数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2)在1~100的数里,个位上是0的数有哪些?十位上是5的数有哪些?请小朋友也把这些数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2.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空,交流结果时提问:第一行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你是怎么填的? 3.完成“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按照数序练习填空,集体订正,交流结果。4.完成“想想做做”4。(1)出示第4题图,说说题意。

10.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十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4~26页的“认识整十数”。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从1数到20,并且已经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2个十是20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几十和一百的物体,认识整十和一百,理解整十数的组成,并正确地读、写;了解数位,在认识“十位”和“个位”的基础上,认识“百位”,知道百位上的几表示几个百;能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流程: 流程1:游戏引入 ↓

流程2:认识整十数 ↓

流程3:认识一百 ↓

流程4: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 ↓

流程5:巩固对几十、一百的认识 ↓

流程6:巩固整十数和一百的读、写 ↓

流程7:猜数游戏

流程1:游戏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屏幕出示10个单根的小棒。)

师:猜猜看,这里有多少根小棒?

师:对呀,这里正好是10根小棒,10根小棒我们可以捆成一捆。(动态显示捆的过程)

10个一是1个十。(教师板书)师:1捆小棒就是10根。(屏幕再出示20根单根的小棒。)

师:现在你能猜出有多少根小棒吗?

师:这里呀一共有20根小棒。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一下子看出是20根呢?

(停顿片刻)

师:聪明的小朋友一定想到了,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扎成1捆,那么20根小棒就可以扎成2捆。(动态显示捆的过程)

师:1捆小棒是10根,2捆小棒就是20根。这样就能一下子看出有20根了。流程2:认识整十数

(屏幕出示3捆小棒。)

提问:这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暂停。

师:小朋友都看出来了,每捆小棒是10根,3捆是3个十,就是30根。(出示:3个十是30)(屏幕出示6捆小棒。)

师:现在有6捆这样的小棒,又是多少根呢?你是怎么想的?

师:是呀,我们可以这样想:每捆小棒是10根,6捆是6个十,就是60根。(出示:6个十是60)师:小朋友,现在咱们已经知道,1捆小棒是10根,2捆小棒是2个十,所以是20根,要是3捆小棒的话就是3个十,也就是30根„„看来,有几捆小棒就是几个十,几个十就是几十。流程3:认识一百

(屏幕出示10捆小棒及要求,即例1后半题)

师:咱们再来数数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要求是“十根十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咱们一起边看小棒图边数一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提问:几个十是一百呢?

师:是呀,10个十是一百。(教师板书)(屏幕动态出示一大捆,即100根。)

师:这是100根小棒,100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流程4: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

师:小朋友,咱们已经认识过计数器。(屏幕出示计数器,下方的数位名称不显示。)师:还记得,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对呀,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屏幕出示“个”、“十”。)师:“个”、“十”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这个“百”也是计数单位。它应该在哪一位呢?它呀,就在十位的左边一位,也就是从右边起的第三位。(屏幕出示“百”。)

师:在计数器上表示数,个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十。(屏幕出示十位上的1颗珠。)瞧,现在十位上有1颗珠子,就表示1个十,是10。(屏幕上出示十位上的4颗珠。)

师:现在十位上有4颗珠子,表示几个十呢?对了,十位上的4颗珠子就表示4个十,是40。(出示:4个十是40。)那40怎么写呢?写40的时候,可以对照计数器,十位上有4颗珠子,我们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所以个位上就写0。(点击)读作:四十。(出示80的计数器。)

师:这个计数器上的数又表示多少呢?聪明的小朋友已经看出来了,这里有8个十,8个十是多少呢?(出示:8个十是()),对呀,8个十是80。80又该怎么写呢?同样的,对照计数器,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写0。(点击)师:请小朋友核对一下。(停顿片刻)写几十的数时,十位上有几颗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教师拿出计数器。(拨着80)

师:现在计数器上就是8个十,要是再拨上1个十呢?(拨上1个十)哦,是90。再拨上1个十呢?(师拨)

师:现在满了10个十,前面我们知道,10个十是100,当十位上满了10,就要向百位进1。(教师将十位上的10颗珠子拨去,在百位上拨上1颗珠子。)

(课件出示100的计数器图)问:这里表示的数是多少呀?对,是100。(出示:一个百是100。)写100时,百位上有1颗珠子,我们就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那怎么办呢?对,十位和个位上都用0表示。读作:一百。

师小结: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40、80、100这些数。因为它们都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所以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们为“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

100是10个十,所以100也是一个整十数。我们还认识了“个”、“十”、“百”这些计数单位,知道 2

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切换到光盘)

流程5:巩固对几十、一百的认识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点击出示题目)

师:先看看每串珠子有几颗呢?一起来数一数。(带领学生一起数)。一共有多少颗珠子呢?对呀,一共有4串,就是4个十,是40颗。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猴和小鹿在玩堆积木的游戏。(点击出示第2题前半题)

2个十是多少呢?对呀,2个十是20(点击出来答案)再来看小鹿。(点击出示后半题)小鹿不知道自己堆了几个十,小朋友能帮帮它们吗?在书上填一填。

暂停。

师:我们来看,小鹿堆了7个十,(点击),7个十是多少?对,是70。(点击)小朋友填对了吗?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点击出示题)

师:请小朋友先在自己的书上圈一圈,数一数。暂停。

师:小朋友圈对了吗?(点击出示圈的过程及结果:50颗)师小结:看来,要知道一个数是几十,只要看它里面有几个十。流程6:巩固整十数和一百的读、写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点击出示第4题第一幅计数器图)

师:小朋友也能学着这样画一画吗?画在书本25页第4题中。暂停。

(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师:我们一起来核对。90该怎么画珠子呢?对呀,它表示9个十,就在十位上画9颗珠子。(拖动演示)50呢?同样的道理,在十位上画5颗珠子表示。(拖动演示)那100该怎么画呢?是呀,100是一个百,只要在百位上画一颗珠子。(拖动演示)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师:小朋友,你们一定还记得,每个数娃娃都有自己的家。(点击出示第6题。)

师:这里有两根数轴,第一根上都是几的数娃娃,第二根上都是几十的数娃娃,仔细观察,你能把缺掉的数娃娃写在它家的位置下面吗?在书上先填一填。暂停。

师:一起来核对。(依次点击)

师:第二根数轴上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整十数。小朋友找到80这个数了吗?(点击出来问题: 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有的小朋友观察图就能看出来了。(点击出来红、蓝两条线段)如果把蓝线段看作是80到100的距离,那么红线段就表示80到30的距离,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80接近100。

流程7:猜数游戏

小朋友,今天咱们认识了整十数,像40、80、100这些数都是整十数,还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最后我们来玩一个有关整十数的非常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必须得同桌两个人合作才能玩。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

(切换到课件)

(1)一个人心里默默地想一个整十数,再悄悄地记在本子上。不要被同桌看到。

(2)让同桌猜你写的整十数是什么。如果猜得少了,就提示他:不对,猜少了;如果猜得多了,就提示他:不对,猜多了。这样一直到同桌猜对为止。师:比比谁猜数的本领大!

暂停。

11.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十一

一、在观察操作中, 丰富学生表象, 积累基本体验的活动经验

低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不是按照定义的方式来理解的, 他们更多按照先前眼睛看到的、尔后积累在脑海中的先前经验来对所学的抽象概念加以思考的.丰富的经验背景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前提, 否则将容易死记硬背概念的字面定义而不能领会概念的内涵的问题产生.这里的“经验”, 学生除了可以从学校学习中获得,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获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案例《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一:认识轴对称图形———研究“美”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 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出示:蝴蝶、昆虫图片, 谈话: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昆虫,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揭示:像它们这样左右两边或者上下两边一模一样的, 我们就称它们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

(二) 指导观察, 认识特点

1. 寻找生活中对称的物体.

(三) 演示导学, 形成概念

1. 课件出示天安门、奖杯、飞机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其实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 你们发现了吗?

启发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有什么好方法来证明?

板书:对折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张天安门的平面图形, 谁愿意上来对折给大家看?

引导学生操作:老师已经把天安门、奖杯、飞机的平面图形发给了大家, 请同学从一号信封里拿出这三个图形, 看看对折后的两部分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

揭示:对折后的两部分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 两部分边线重叠在了一起.

像这样, 对折后的两部分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 我们就称这两部分完全重合.

板书:完全重合

谈话:现在我们的两只手掌就是完全重合的. (在小朋友自己表扬自己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观察:小朋友们, 现在我们把刚刚对折的天安门图形打开, 你发现中间有什么?

学生观察得到:有一条线, 折痕.

引导学生观察:找一找是不是每个图形对折后都有折痕?

学生观察后得出:我们把对折后折痕所在的直线就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用直尺“点划线”把它表示出来.先画一竖线, 再画一点, 再画一竖线, 再画点……

这条直线就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揭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命名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轴对称图形》.生:齐读课题.

给出同桌交流的要求: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了吗?一起告诉老师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告诉你的同桌,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首先学生对于“对称”性的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设计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 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对称性.揭示“对称”后,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寻找对称的事物,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把学生熟悉的天安门、奖杯、飞机的实物图片抽象为平面图形作为观察和操作的材料, 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操作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并初步认识对称轴, 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显然, 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必须建立在学生积累大量的感官经验、操作经验的基础上, 且这些体验性经验又具有相似性和共性, 由多个层次的抽象才得以完成.

二、在探究思考中, 优化学生策略, 积累“数学地思考”的经验

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就可以安排一些带有思维性质的不同层次的练习活动.如:

教学环节二:识别轴对称图形———认识“美”

(一) 动手操作, 加深认识

1. 练习试一试.

谈话:小朋友们, 给你一个普通的图形怎么知道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谈话:考考你!判断下面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明确要求, 学生动手验证:同学们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到底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同桌两个人一组, 拿出2号信封里的四个图形, 先动手折一折, 再来验证你刚才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验证交流得出: (1) 号 (2) 号 (3) 号是轴对称图形, (4) 号不是轴对称图形.

谈话:说说你的理由!你是怎么折的?为什么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 综合练习, 发展思维

1. 想想做做第1题. (判断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下面的图形,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 想想做做第5题.国旗的判断.

3. 想想做做第2题.字母的判断.

A C T M N S X Z

谈话找出其他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图形:我们一共学过多少个英文字母? (26个) , 你还能找出还有哪些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

B D E H I K O U V W Y

这样的练习学生从直观地操作及表象中感受对称, 体会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 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初步认识.从练习中看出学生能运用这节课积累的知识经验解决相关的问题.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也带有策略意识如:

4. (拓展练习) 这是一个表示时间的图形, 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12.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十二

1.只列式不计算。

①买一件T恤衫,原价80元,如果打八折出售是多少元?

②有一种型号的手机,原价1000元,现价900元,打几折出售?

③老师在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2.常熟新开了一家永乐生活电器,“十·一”节日期间,那里的商品降价幅度很大。有一种款式的MP3,原价280元,现在打三折出售。

①现价多少元?

②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③有一种款式的MP3,打三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196元,原价多少元?

3.一种矿泉水,零售每瓶卖2元,生产厂家为感谢广大顾客对产品的厚爱,特开展“买四赠一”大酬宾活动,生产厂家的做法优惠了百分之几?

4.某旅游团共有成人11人,学生7人,他们到一个风景名胜地观光旅游,这是导游了解到的门票报价:

A、成人票每张30元。B、学生票半价。C、满20人可以购团体票,打七折。

①提问: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拿出什么方案来?

1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的:体会文章主旨,感情朗读课文。重点难点:感情朗读,理解奶奶的话。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

1)仔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2)说说这段话说的是哪副图上的内容,3)理由是什么? 4)板书:好奇

指名拼读,问,什么叫“好奇”? “我”对什么问题感到新奇? 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雪白雪白的。

2、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朗读2)讨论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奶奶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话什么意思?要是这位小朋友不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白发还会不会变黑? 3)这一自然段4)我们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作业:

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奶奶 为什么我的头发是黑的 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2)怎么啦 不高兴了吗

4)要是我不再让你 操心 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5、熟读全文

6、试背课文。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生字的正确书写。重点难点:感情背诵,掌握字型。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指导

3、提出背诵要求

4、各自练习背诵。

5、指名试背

8、请很快记住课文内容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记忆方法。

9、教师小结。

10、再次练习背诵写字指导。

11、学生自主学习

12、谈写某个字的注意点。

13、教师归纳

14、指导写字 半 :独体字。怎:上下结构。吗:左右结构。

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背诵课文。

3、用下列偏旁组字心()()()王()()()立()()()

12、陈毅探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教学生字。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

3、简介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兼外交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

4、过渡。

二、初读指导。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写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

2、再次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 元帅 故乡 多少 今天 应该

陈毅探母 询问 一盆 五十岁 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和后鼻音的字。

(3)有哪些生字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座相互交流。

(4)教者抽查。

3、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加上序号。

三、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体会文章主旨,感情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多()小()

3、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2、教师:陈元帅是很孝顺母亲的,请画出课文中写策划难以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学生发言,肯定如下答案:

“赶回;一……就……;一边……一边……;你也五十多岁了,还……。”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亲(),他是一位()。

三、作业

1、练写生字。

元少今母乡应该故

2、用下列生字组词。

母()()

故()()

乡()()

今()()

3、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流利、有个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生字的正确书写。

一、复习检查

1、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生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方法。

(1)猜谜法:

少:“步”字去掉“止”,加上一点、不多。猜一个字:少。

应:“兴”字去掉“八”字底,走进“广”字里。

(2)部件法:

元:二和儿,合成“元”。

故:

十、口、反文旁,“故乡”“故事”长。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特别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特别提醒。

3、学生描红。

三、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部首的字。

人()()()

2、把生字和音节连起来。

13、好学的爸爸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注意多音字“好”的读音。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

指导学生朗读和识字、写字。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好学的爸爸。

2、讲“好学”的“好”是一个多音字,“喜爱”的年意思。问:“好学”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

3、“好学的爸爸”这一课题告诉我们文章写的是谁?

过渡:爸爸怎么好学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读。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①爸爸很好学,每天晚上“充电”。(第一自然段)

②爸爸上业余电脑培训半电脑。(第二到六自然段)

③爸爸现在是电脑高手。(第七自然段)

(2)分部分指名朗读并提出生字词

(3)引导理解部分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讲“业余”、“上网”、“资料”。

3、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自主学习记住字形,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学新的偏旁并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记住字形的方法。

三、作业。

1、读读、写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是写爸爸好学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学生上讲台读生字词卡片,读一个放一个

2、先猜字谜后写字: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已经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够明白。

2、学生提出问题估计较多,教者可梳理出以下几个:

(1)“充电”就是“再学习”的意思吗?三个“充电”为什么有两种标点符号?

(2)《好学的爸爸》为什么很少写爸爸是怎样好学的?

(3)什么叫“业余电脑培训班”?

(4)“上网啦,制图啦……”这后面的六个点是什么意思?

学生继续读书,开展自由讨论。下面的内容视学生理解程度有选择地讲解。

问题:①什么叫充电?②爸爸为什么要充电?③业余指工作时间以外。④“……”叫省略号,表示不需要全部说出来。

3、揭示练习题。

(1)下面两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①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②这还不简单!

(2)读下面的两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①光会打字是不够的。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

②爸爸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爸爸在电脑前敲了几下键盘,鼠标点得飞快,一会儿就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3)学生再次读书,开展讨论交流,指名当众回答,师生共同评述后教师小结。

三、作业

1、填空:我的爸爸很(),最()()吃()晚(),()夹着包往外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本课8个生字。

一、复习检查

1、用下列生字扩词:好近业网现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1、出示下列句子。

(1)爸爸说:“充电就是再学习呀。”

(2)我说:“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3)我说:“爸爸,你能帮我从电脑上找一点骑牛比赛的资料吗?”

(4)“这还不简单!”新课 标 第一 网

2、各自练习朗读,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进步最大的小朋友,请大胆举手要求朗读。

3、学生读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小结。

4、学生继续体会、朗读,指名朗读全文,评议。

三、写字指导

1、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呢?请小朋友们看看、想想、说说。

2、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

业、网:为了写得对称、美观,一定要安排好开始的两笔。“业”的两竖写在和竖中线等距离的两侧,第二面的起笔略高于第一笔。第三笔是侧点,第四笔是撇点。

完、学:给关键笔画定好位。“完”的第一笔、“学”第二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爸:上下结构。“父”字头,张开的幅度要比写独体字时大些,以便覆盖住下面的巴。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13、好学的爸爸

充电

(再学习)

要学的东西可多

找资料一会儿就------

电脑高手

《练习4》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巩固字词,潜移默化地认识拟声词。

2. 初步掌握形声字的一些构字规律。懂得开旁表示人或动物的发声与口有关。3. 把句子补充完整,朗读句子培养语感。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 出示挂图:小鸡图

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咕咕咕,齐读词语。

2.出示挂图:小鸭

⑴这是什么小动物?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呢?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叽叽叽 ⑷指读,齐读词语。

3.出示挂图:小猫

⑴这是谁?它在干什么?它好像在说些什么呢? ⑵它的叫声是什么?

⑶出示?喵喵喵,齐读词语。

4.出示挂图:青蛙图 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呱呱呱,齐读词语。

5.出示:咕咕咕、叽叽叽、喵喵喵、呱呱呱。⑴指读,开火车读。⑵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字多是口字旁?小结形旁表义。⑶你还能找出一些口字旁的字吗?

6.出示:小鸡一边叫,一边找虫子。⑴谁会填一填?⑵做做书上的其它题。⑶出示:小狗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熟背成语,积累成语。2. 熟背古诗《鹅》,增加语言积累。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教具: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语 1. 审题。

2. 自读成语,把成语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3. 通过读成语,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师进行补充。4. 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尽量用上我们才学的这四个成语。⑴同座位互说。⑵指名说,评议。

5. 开火车读成语,齐读成语。6. 指导背诵。⑴自背,同座位互背。⑵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古诗《鹅》

1. 自己借助拼音把诗读一读。

2. 出示挂图:对照图,再读一读诗,边读边想象读中的鹅的样子。3. 指名读。4. 指说说诗句的意思。

5. 写得多么有趣!我们一起把这鹅的可爱读出来。6. 指导背诵。⑴自背,同座位互背。⑵指名背,评议。⑶齐背。

三、教学生字 1. 审题

2. 认清3个生字,说说书写顺序。

3. 这3个字在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 教师范写。5. 生仿写,师巡视指导。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观察图画,根据问题说几句连贯的话,学会道歉。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 揭题。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

二、指导第1幅图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初步理解图意。⑴图上有几个?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 ⑵指名说。

⑶再次看图,分步细说。

2.分角色扮演第1幅图的内容。⑴指名上来表演。

⑵你们对表演的同学满意吗?怎样说才会令人满意? ⑶生在评议的同时,相机让他们表演。

3. 小结。

通过讨论,同学们学会了如何道歉,道歉要及时,要有诚意,有礼貌,还要知错就改。

三、练习反馈

1. 依照以上步骤,指导学生说另处三幅图。2. 任意选一幅图用几句连贯的话说一说。3. 指名说,互相说。

识字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了”在课文中的读音。认识一个新部首:雨字头。

2.养成细致观察图画,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词语。3.了解夏天这一季节的特征,积累词汇。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把生字写得正确、匀称,美观。

难点:如何有效地利用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教学具准备:

1.录音机:台风,雷雨声,知了,蝈蝈,歌曲《茉莉花》,青蛙。2.荷花小贴图。3.多媒体图示:蝈蝈 4.生字卡片。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天这一季节的特征,积累词汇。

2.养成细致观察图画,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词语。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最近你感觉天气怎么样?(晴好)天气很好,昨天下午的气温接近30度,感觉怎么样?(很热)对啊,天气渐渐热起来,也就是说春天快要过去了,我们即将迎来炎热的——夏天。(板贴: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夏天有关的课文——识字5。2.师:下面请大家把书本翻到74页。(1)先来做第一件事:(训练学生一听到就明白要做什么)

(2)接着做第二件事:(同上)(3)再做第三件事:边读边看图,图文对照,看看书上哪些词语图上有的?

3.师: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这个字认识吗?(指着问)对!夏,夏,什么夏?

二、精读理解:

(一)学习第一行词串:夏天,台风,雷雨 1.师:夏天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台风的声音)

(1)师:这是什么声音?对呀!风可真大,还不是一般的风,是猛烈的什么——台风(边说边板贴词语)台,台,什么台?

(2)师:听听还有什么?(打雷下雨的声音)

(3)师:听到什么?对啊,还下起了雷雨(板贴:雷)雷,雷,什么雷?

2.师:小朋友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看看哪幅图说了夏天刮台风,下雷雨?(左上小图)3.师:你从哪看出是夏天啊?(边问边揭遮住左上小图的白纸)生:打雷下雨。

(1)师:其它时候也有打雷下雨啊?(教鞭指着小朋友的裙子)从这个小姑娘的穿着上看看?生:她穿着裙子。(2)师:对呀!风大不大,从哪看出风大?(生说:树摇晃,小姑娘的裙子被风吹起来)(3)师:风大,雨大,这就是夏天天气的特点呀!

4.师:这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就是书上哪一行的词串?(第一行)5.师:下面请小朋友朗读回答,准备!夏天有什么特点呢?读!(两遍)6.师:我们来开列小火车读吧!(请两列小火车)

(二)学习第二行词串:桃子,梅子,西瓜

1.师:小朋友,夏天很热,但是也有许多人们所喜欢的水果可以解渴,小朋友看看图,有哪些水果啊?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字卡,分别唱:桃,桃,什么桃?瓜,瓜,什么瓜?梅,梅,什么梅?

2.师:小朋友吃过梅子吗?(没有)老师尝过,味道酸酸甜甜,很好吃。不过,梅子虽然好吃,如果贪嘴吃多了,那牙齿可是要被酸倒的!

3.师:这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就是书上哪一行的词串?(第二行)4.师:请小朋友朗读回答,准备!夏天书上讲的的水果有哪些?读!(两遍)6.师:谁的小火车开起来?(请两列小火车)

过渡:小朋友瞧,这一家子正开开心心地吃着水果呢,耳边传来一阵欢快的叫声,让我们来听听是谁在唱歌呀!(播放知了叫声)

(三)学习第三行词串:蝈蝈,青蛙,知了

1.师:小朋友都听出来了,是——知了(板贴:了)了,了,什么了?指指看,在图上哪里?(生看书指,师在板图上指)哦,在柳树上呢。知了欢快地叫着,是在和哪个小动物打招呼呢?(顺势板贴:蛙)蛙,蛙,什么蛙?小朋友肯定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啊?(捉害虫)

2.师:对呀,青蛙很能捉害虫,真是庄稼的好朋友,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所以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保护青蛙。

3.师:夏天除了有知了和青蛙外,还有一种小昆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样子。(出示蝈蝈图片)哦,有的小朋友已经说出来了,它还有个名字用我们这的话说就是“叫哥哥”,那是它的小名,它的大名就叫——生接:蝈蝈。(板贴)蝈,蝈,什么蝈? 4.师:一到夏天,蝈蝈就住进小竹笼里,不停地叫着,可以给我们解闷!5.师:这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就是书上哪一行的词串?(第三行)

6.师:请小朋友继续朗读回答,准备!夏天书上讲的昆虫和小动物有哪些?读!(两遍)7.师:哪列小火车愿意来喊喊它们的名字?(请两列小火车)

过渡:夏天除了有好吃的水果,可爱的昆虫和小动物,还有什么呢?(四、学习第四行词串:葵花,茉莉,荷花

1.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听一首歌,听听歌里唱了什么花?(相机板贴:茉莉)茉,茉,什么茉?莉,莉,什么莉?

(1)师:茉莉花不仅看起来美,闻起来也很香,小朋友想不想闻?(想)请第一行的小朋友从课着里把装有茉莉花的小杯子轻轻拿出来,放在桌上先别动。听好,老师请大家看一看,闻一闻,然后往下传,最后一行的小朋友闻完后轻轻放入课桌里。懂了吗?

(2)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生说:)是啊,清香的茉莉花还能泡茶喝,味道可香呢!2.师:小朋友再看图,看看还有什么花?(相机板贴:葵)葵,葵,什么葵?

3.师:还有吗?(相机板贴:荷)荷,荷,什么荷?

4.师:(教鞭指着书上三个词语)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词语,发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有草字头)为什么是草字头?(它们属于花草一类)对啊!这些花多漂亮,名字上还都带着同样的帽子。

5师:这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就是书上哪一行的词串?(第四行)6.师:请小朋友继续朗读回答,准备!夏天书上讲的花儿有哪些?读!(两遍)7.师:还有哪列小火车没轮到?(请两列小火车)

8.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知道了夏天有什么特点,有好吃的——生接:水果,有我们人类的朋友——生接:昆虫和小动物,还有漂亮的——生接:花儿。(师故意说得慢一些,希望学生接着说出——水果、昆虫、花卉),小朋友喜欢夏天吗?(喜欢),让我们把这种喜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好吗?老师先来,大家用眼睛看,耳朵听,看看我的表情,有没有把这种喜欢读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学会多音字“了”的两种读音,认识1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归类背韵文。

夏天的天气特征。

夏天的水果。

2、口头扩词

夏()()()

瓜()()()

二、看图学词语。

1、夏天,不仅仅是小朋友喜欢的季节,连动物们也欢快地唱呀、跳呀、谁来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动物?

2、学习新偏旁。

认识“虫”字旁和“雨”字头,找出带有“虫”和“雨”这两个偏旁的字,读一读。

3、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重点反馈“桃、蛙、荷”的笔顺。

4、学生描红书空生字,播放轻音乐。

识字6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2、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乡村夏夜的情趣。

3、学会本课生字及有关词语。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图画,认识有关词语,通过创设情景,体会夏夜情趣

教学准备:星星小礼物、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2、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乡村夏夜的情趣。

一、谈话导入

夏天到了,天多热呀!老师带同学们随着小向导萤火虫去农家的小院里乘乘凉,好吗?

二、学习生字

1.图上的老爷爷说呀,你们先要读准萤火虫向导提来的生字,才可以去他们家的小院。

请小组长拿出词卡带同学们学习。

2.说说词中哪些字的读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

“晶、星、丁”的韵母是后鼻音。

“竹、扇”的声母是翘舌音。

“牛、奶、女”的声母有鼻音。

“爷爷、奶奶、小丁丁”最后一个字都要念成轻声。

3.开火车读生字词。

4.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已经顺利地把生字装上了车,坐好,马上出发了,呜……

三、学习韵文

1.好,小火车到站了,你们瞧,谁已经先到了?

指名回答。(板书:爷爷奶奶小丁丁)

读这三个词的时候要注意每个词的最后一个字都要读成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他们在干什么呢?(纳凉,乘凉)

指名读第三行词语:竹椅蒲扇萤火虫

3.这两行词语,就构成了农家小院里安静、优美的夜晚,你们听老师读。

(配乐,教师范读)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吗?

因为老师一边读到哪个词,一边就在头脑里过小电影,想象画面。

你也像老师这样试一试,自己练一练。

指读,评讲,再齐读。

4.让我们和丁丁一起听爷爷讲故事,抬头仰望,你看到了什么?(星星,许多星星)

出示“亮晶晶”,你能带大家读一读吗?

多美的夜晚呀!出示“夜晚”。

试试看,把画面上的3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板书:夜晚繁星亮晶晶)

这三个词语是我们刚才欣赏到的,你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

说说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一边读,一边想)

再指读。

男生读,女生读。

你能加上动作再读一读吗?

5.爷爷讲了哪些星星的故事?

指名回答。(板书:牵牛织女北斗星)

有同学知道它们的故事吗?说给我们听听。

真好,谁来读一读?

让我们也来指着天空认一认,齐读。

6.这么美的夜晚,我们再去感受一下,自己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美;特别好读,顺口)

对了,因为一、二、四行的末尾注意了押韵,我们以前就学过,这叫韵文。

7.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再读,一定会读得更棒。

四、学写生字

真是太美了,我们就坐在农家的小院里,打开书来学学这课的生字,好吗?

出示生字:星爷奶扇织女斗

认读生字。

这里面,哪一个生字让你觉得最美呀?

出示“星”。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你会给它组词吗?

指导写字,要把上部的“日字头”写得扁一点。

打开书,描写生字“星”的笔顺。

打开《习字册》,描写生字“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及有关词语。

一、复习导入

1.小组长带同学们复习生字词。

2.开小火车认读老师生字箩里的生字。

3.各个小组准备一下,马上我们来比赛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得最美。

二、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星爷奶扇织女斗

认读生字。

认识新部首“户字头”。

2.小组内同伴讨论:你会记住哪个字?怎样记?

3.交流讨论结果。

注意“奶”的“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

(1)生字书空。

(2)数笔画。

4.游戏扩词—生字开花。

5.指导写字。

6.播放音乐,学生写字,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识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羊(羊字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细致观察、大胆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含义。可安排2课时进行。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一盒积木;课文的插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看图识字

1.出示左上图。

(1)猜一猜。

师述:这三幅图里,分别藏着一个汉字,你能找出来吗?(相机出示:人从众)

表扬猜出“众”的小朋友,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2)找一找。

这三个字有好多朋友,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找朋友。

(相机出示:工人跟从群众)

(3)读一读。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读)

(4)比一比。

小朋友的眼睛可亮了!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众”这两个字是由“人”累加起来的)

二、游戏诵读,理解儿歌

过渡:有一位会写诗的叔叔把这三个字合在一起写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习。(相机出示儿歌: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创设游戏情境,深入理解儿歌。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

比一比,哪一组搭得最漂亮?

(2)谈体会,明道理。

A.这一组搭的积木可漂亮啦!请你们来谈谈成功的体会。

B.这一组搭的积木倒塌了,你们失败了,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听歌曲,感悟读。

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成功。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4)揭课题,指导读。

刚才我们学习了《识字7》左半部分的内容。(板书:识字7)

a.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读一读。

b.小组推荐学生朗读,注重评价。

c.全班一起朗读。

三、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字、新词,学习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左边的课文,老师要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看看图、识识字、读读词或其他方法来学习。人人可以争当小老师,挑自己已读懂的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回了解,点拨指导)

2.大组交流成果。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介绍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比较小结,拓展延伸

1.比一比。

男、女小朋友分别读这两首儿歌。

比一比,从这两首儿歌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这两首儿歌讲了同一个道路,那就是团结力量大)

2.说一说。

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回忆童话、寓言故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3.读一读。

带着自己的体会、感受,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黄变成金单丝条众群

2.认读生字。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有什么好方法。]

4.自学笔顺图,在书上描红。

5.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6.《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识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9个生字,正确书写以及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用卡通图加以修饰的转盘;课文插图;音乐。

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借助转盘,创设故事情境,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形声字,理解字义,指导书写。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可用《识字4》的谜语导入,教师可先叙述谜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对于这个谜语学生耳熟能详,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入新课。

2.导入。

复习了《识字4》的谜语后,教师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和《识字4》同类的形声字。”(板书课题:识字8)

二、创设情境,转盘演示,识字、识词

运用转盘识字、识词,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学得很轻松、愉快,教师课前可先在转盘上稍加修饰。在“青”字和“三点水、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下衬上小孩子喜爱的卡通图,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1.教师扶,教学“清”字。

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配上轻柔的音乐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找呀找呀,(师转动转盘)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三点水”说:“好呀。”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师板书:清)“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有了„三点水‟可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板书:清洁)通过这种故事情境法,学生学习兴趣高,又易于掌握新字、新词。

2.教师放,学生学习“晴、睛、请、情、蜻”。

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和“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这五个形声字时,教师在原来扶的基础上,充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按上面学习“清”的方法自编“青”和“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交朋友的故事,故事编得好坏不要紧,只要让学生在故事中相机学习到“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等词和“事、洁、眼、蜓”这4个字,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说话练习。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体现了教师的扶放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并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师无需多作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巩固所学的字词。

通过转盘讲故事识字、识词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识字8》的新字、新词,这是,教师就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字词。如读法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打乱顺序读……还可加入一些小游戏,如:考考你、摘苹果、贴书皮等。

4.指导书写:在学生充分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故事延续,学习儿歌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小朋友对创设的故事情境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儿歌时,可先把故事延续下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一、出儿歌。

教师叙述:小“青“交上好朋友”清、晴、睛、请、情、蜻“后,可高兴了。有一天,天气很好,他约了他的好朋友们一起去郊游,看,郊外的风景多好呀,他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充分的练习说话的时间,并对说得好的小朋友予以肯定,哪怕是一个优美的词、一句优美的话都可以。待学生练习说话以后,教师可继续延续故事: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7个好朋友忍不住唱了起来。(出示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

二、诵读儿歌。

诵读儿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抓住重点词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师生共同加以评价。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多样,并在评价过程中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保护益虫的思想,让学生读出事物的特点,读出儿童的情趣来。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加以背诵,还可以让小朋友边背诵边自由地加上动作。

三、分析字形,练习书写。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记忆形声字,重点指导“坐、事“的字形和书写规则,然后进行描红、仿影与临写。

四、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形声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可设计如下练习。

第1题:找朋友(连线)

qing qing qing qing jing

第2题:按课文填空:

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蜻蜓,大_____________。

飞来飞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蚊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识字8

(晴天)晴

清(清洁)

日字旁

三点水

(眼睛)睛——目——青——虫——蜻(蜻蜓)

言字旁

竖心旁

(请坐)

上一篇:2017年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中医补肾保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