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的诗句

2024-08-20

哲理的诗句(精选11篇)

1.哲理的诗句 篇一

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活处处有哲学”

【案例一】

在《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中,为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笔者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易理”导入。

笔者先出示了一些成语,比如“不三不四”“七上八下”“错综复杂”“坐北朝南”“天南地北”“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九五之尊”“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厚得载物”,让学生猜猜这些成语的出处。一见这些自己熟悉的成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调动了起来,纷纷猜测。有的说“九五之尊”出自《论语》,有的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出自《老子》,有的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孟子》……各种答案都有,但没有一位学生谈到《易经》。见此情景,笔者便告诉学生,大家学习兴致很高,但答案都错了。这些反映着人们日常生活道理的常用成语,实际上出自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易经》。如人们造房子、买房子,都喜欢坐北朝南的,现在留存下来的北京的四合院,就是古代人们“坐北朝南”居住观念的典型例证。延伸到政治统治,古代皇帝在大殿上也都是背北而坐,眼看南方。这些都可以在《易经》里找到渊源。伏羲八卦以南为天,以北为地,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天南地北。《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个筋斗翻上了天庭,先到的必是南天门,而非北天门。因为南象征天,天象征阳,阳温暖生发有活力。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更是直接取之于《易经》里面的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就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蕴含着天人合一哲理的古训作为校训,勉励莘莘学子应具有“忧患意识”,奉行“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追求为民族的“生生不息”、繁荣昌盛而无悔奉献、襟怀坦荡的崇高精神境界。

教学感言:初次接触哲学,学生大都认为哲学很神秘,高深莫测,学习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通过引入《易经》相关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这一古代经典虽博大精深,距今已有五六千年,但仍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只要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哲学”。从而不仅很快使学生消除了对哲学的神秘感,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还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厚的精神营养,立志向清华大学的校训看齐,做一个胸怀博大、自强不息的人。

【案例二】

为了加深学生对“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一原理的理解,笔者引入了《易经》中先天八卦图的产生过程。

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伏羲很爱思考,想得最多的是关于“万物起源”这一重要哲学问题。伏羲上看看天,下看看地,再看看四面八方,发现太阳总是从东方起来,再从西方落下,天天如此,无一例外。一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造成了这一现象,世间万物无不受其影响。这股力量应该是宇宙产生的根源。为了把自己的想法形象地表示出来,让大家都明白,伏羲就折一段树枝,画了一条线,用来代表那股力量,表示一画开天。这就是“一画开天”的来源,这个“一”就是太极。太极代表着宇宙最初的原始浑沌状态,宇宙遵循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伏羲又创造了代表大自然八大现象的八个卦象,构成了完整的“先天八卦图”。

教学感言:通过引入《易经》中关于伏羲创“先天八卦图”的过程,学生明白了教材上讲述的“哲学并不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的道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切哲学思想产生的根源。《易经》这部迄今仍影响我们生活的哲学经典的诞生也一样,归根结底是古代人们社会实践、深入思考的产物。这表明,哲学萌于实践、始于思考,要从实践中思考,方能在思考中进步。懂得这些道理,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易”有三义:变易、不易、易简———“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案例三】

在教学“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原理时,笔者引入了《易经》的“易”第一层含义———“变易”的概念。

笔者先向学生提了几个问题:《易经》中的“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部书取名《易经》,不叫其他什么“天经”“地经”“宇宙经”之类的?《易经》的“易”与我们教材中讲的“运动”概念有没有关系?通过以上的设问,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形成了三大观点:一说“易”是“容易”的意思,表明这部书很好理解;二说“易”是“交易”的意思,表明这是一部讲“做生意”的书;三说“易”是象形字上面是日下面是月,表明这是一部讲宇宙日月自然现象的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笔者解释:《易经》的“易”,本意是变化的意思。“易”有三种含义:第一是变易,第二是不易,第三是简易。《易经》翻译成英文为《The book of changs》,就是一部讨论变化道理的书,正好与“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相吻合,表明宇宙万物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没有绝对的静止。用《易经》来解释,运动就是“易”,“易”就是“变易”,即变化。《易经》关于“变易”的观点与我们教材讲到的“运动变化”的概念很相似。后者认为,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教学感言:大道至简,一个“易”字,概括了宇宙万物共同的运动本质,从而很好地诠释了教材中所讲的“运动变化”的含义,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顺利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同时,咱们老祖宗在五六千年前就已能用符号(当时还没有文字)表达哲学思想,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一个“易”字,让学生深刻体会了中国古人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无穷魅力,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案例四】

在教学“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原理时,笔者引入了《易经》的“易”第二层含义———“不易”的概念。

笔者告诉学生,《易经》中“变易”讲变化是绝对的,而“不易”讲这种变化后面有着不变的“常则”,即“天道”,用现在的话解释近乎于自然规律。按《易经》的观点,世间万物都在变,唯有“常则”是不变的。因此,《易经》所表示的“不易”指的就是变化的规律性。变的是现象,不变的是“常则”。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必须遵循,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世间万物都在变,唯有“常则”“天道”即自然规律不会变,说明规律具有普遍性。《易经》还提出,变与不变是同时存在的,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能“顺时适变”、不会乱变。《易经》中这些关于变与不变辩证统一的思想,与教材中“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方法论要求不谋而合,解说起来自然贴切,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和接受。

教学感言:人们常说的人类的最高智慧是“以不变应万变”,世间万象“万变不离其宗”,里面就包含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道理。而《易经》用“不易”的概念把此道理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我们的教学也只有遵循规律,又顺时适变,才能活力充沛,效果显著。

三、“一阴一阳谓之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案例五】

在讲到“矛盾的对立统一”这一原理时,笔者引入了《易经》中“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如下含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哲学原理。

含义一:大自然千形百态、包罗万象,一一分析,必然是一个几无穷尽的过程,但《易经》用“阴阳”二字,概括了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两大元素。而“阴阳之道”,用教材的话表达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含义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两仪”即天地。天为阳,地为阴。阴阳起源于浑然一体的元气,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扩而展之,太阳是阳,月亮是阴;白天是阳,晚上是阴;人活着是阳(在阳间),人死了是阴(叫归阴);男人是阳,女人是阴;君是阳,民是阴;奇数是阳,偶数是阴……总之,依据《易经》,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这个对立面就是一种阴阳关系,世界无处不阴阳。这正是一种“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极好诠释。

含义三:阴阳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阴阳自太极生发,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之间是互动合一、密不可分,故称“一阴一阳谓之道”。例如,人的手是阴阳合一的。大拇指只有一根,为奇数,是阳;但它有两个指节,为偶数,是阴,这叫做阳中有阴。其余四个手指,为偶数,是阴;但是每个手指却都有三个指节,为奇数,为阳,这叫做阴中有阳。“一阴一阳谓之道”,体现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原理。

含义四:《易经》的“易”首先指的是“变化”,因而《易经》又称“变经”,是一部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经书。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事物变化呢?《易经》认为,任何变化都是由阴与阳两种因素的消长所造成的,整个世界是在阴阳两种相辅相成的力量互相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生成、更新的,从而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哲学道理。

教学感言:让学生通过观察手五个手指的不同之处及其相互关系,体会其中包含的阴阳合一道理。生活中,浅显但贴近学生生活的“阴阳不可分”现象比比皆是,适时适当引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教学实效,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在体验性的互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达成了学习目标:世界无处不“阴阳”(即矛盾),要学会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

四、“天人合一”———《易经》中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色彩

【案例六】

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教学中,结合《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首先,“伏羲创造三画卦”,凸显了“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思想。笔者告诉学生,在伏羲的“三画卦”中,上画为天,下画为地,中间一画为人,从而确立了人类在天地之间的崇高地位:人是顶天立地的。伏羲对天、地、人三才的认知,成为后来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儒、法、道、墨等诸子百家都继承了天、地、人三才的思想。

其次,“三画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强调了“人的责任”。在三画卦中,人占有一画,表明人为万物之灵,负有神圣使命。所以,《易经》认为,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能把天地的特性整合起来,使得宇宙越来越进化,这是人的责任。这一表达,闪烁着一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色彩。

最后,“三画卦”思想具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根本上讲,“三画卦”反映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是《易经》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思想强调人应遵循自然的变化规律,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当前因人类过分追求自身利益而造成对大自然的破坏,进而给人类自身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的大背景下,“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人们重新思考、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现实的借鉴价值。

2.哲理的诗句 篇二

一、哲理诗的说理方式

1.写景状物来揭示哲理

即用具体的景物来阐明抽象的道理。如《乐府诗·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就是用植物的春盛秋衰来比喻人生苦短,用百川归海比喻人生不能逆转,从而得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论。朱熹《观书有感》,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否则,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其实,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如不锐意进取,不断自新,终将一事无成。

2.借助咏史来揭示哲理

即借咏史来发表议论,阐明道理。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总结历史教训后,对统治者提出警示,使之以史为鉴,引发治国思考。

3.直接说理

这种情况不多见,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开篇就直接发表议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将幽深之理通过景物事件直接表达,如此举重若轻之举,可见他对人生感悟何其深刻。

二、古典哲理诗的特点

1.构思精巧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开启思路,“远近高低各不同”承接铺开,“不识庐山真面目”提出问题,“只缘身在此山中”,回答上句所问。前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沟壑纵横,峰峦起伏,游人的位置不同,所见之景也各不相同。后两句,一问一答,缘何不能辨认庐山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所限,所见皆是一峰一岭一丘一壑。这首诗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否则,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四句话,有起有承,有转有合,构思巧妙。有了前两句细致的景物描写做铺垫,后面的说理就显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谋篇非常精巧。

2.语言凝练

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景,首句扣题,二句运用传说虚写塔高,三四句实写登山感受,承前两句写景而发议论,深富哲理:人不能为眼前浮云遮蔽,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然该诗语言准确而凝练,首句几近白描,二句用典,意蕴丰富,三四句先果后因,用意精深。三句中的“浮云”双关,一则指登飞来峰所见之浮云,二则联系作者的社会背景,应有“奸邪佞臣”意,《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不畏”二字足见诗人的勇气和智慧。

3.理附意象

诗歌中,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与景物完美融合,才能感人,才能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否则,既无哲理也无诗。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十个字融进万里河山,让人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后两句写登楼所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想看得更远,就需站得更高,既富于哲理,又与前两句承接得自然紧密,可谓“景入理势”(《文镜秘府论》)。李忱《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首句写远方之景,由远及近。二句写高处之景,由高到低,两句括天地而贯东西,揽实景而追虚象。三四句,笔锋一转,即景生理——要使人生富有意义,就要积极进取,朝着理想追求不息,只要锲而不舍,就能实现理想,既别有新意,言人之未言,又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也是前两句的自然延伸。

4.富含情感

哲理诗首先是诗,而诗贵在感人,贵在饱含强烈的感情。哲理依附于诗情,并与诗情和谐统一,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产生张力,产生美感,所以,朱自清说:“强烈的情感能够将理融化在他的笔尖上。”在《琵琶行》中,作者听完琵琶女自叙身世之后,情不自禁地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既是对琵琶女的同情,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诗人贬官九江,地势荒僻,环境恶劣,孤独寂寞,举目伤怀,与琵琶女有着相似的经历,同病相怜,自觉与琵琶女没有了心理距离。这句话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高山流水,风尘知己,既感动对方,也感动了自己,既感动当时,也感动千古,所以,这句话常被人提起,人与人之间,若命运相同,必然会有相同的生命体验,理应惺惺相惜,互为知己。说哲理切忌简单的说教和空洞的议论,决不能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

三、诗歌中的哲理来源

诗中的哲理情丝来源可分两类,一是原创,另一个就是鉴赏。鉴赏诗歌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对诗句的理解,可以超出原诗的境界,如谭献所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读者是不同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鉴赏时,读者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又可以赋予诗歌以哲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就能“绝处逢生”。晏殊、柳永和辛弃疾三人诗句,来概括人生三种境界: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是对事业学业的追求与企盼;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是对事业学业的献身精神;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是理想变成现实后的欢乐。

总之,古典哲理诗是诗歌百花园里的一朵璀璨奇葩,它所阐释的哲理是我们必须拥有的精神营养。

3.含有哲理的诗句 篇三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卷》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屈原 (先秦) - 《卜居》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佚名 - 《警世贤文·勤奋篇》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王安石 (宋) - 《登飞来峰》

4.富有哲理的诗句 篇四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惠能《菩提偈》

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1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3、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14、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6、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1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1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20、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2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2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0、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1、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32、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3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3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36、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

3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9、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4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41、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4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4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44、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4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46、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48、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4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含有哲理的诗句 篇五

2 、花香不在多,室雅不在大。

3、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4 、粗丝难织细绢,粗人难做细活。

5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6 、不见兔子不撒鹰。

7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8 、肉里搁不住刺儿,眼里揉不进沙子。

9、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1 0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1 1、好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1 2、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1 3、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1 4、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1 5、懒汉下地事多,懒驴上套屎多。

1 6、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 7、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1 8、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1 9、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2 0、锣鼓听声,说话听音。

2 1、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6.对“压白尺”所蕴含哲理的思考 篇六

从以上历史史料记载亦可知其进制有二,堪舆师所用为九进制,尺长九寸,上合天星,九星占九寸,一星一寸,一寸为白星,二寸黑星,三寸碧星,四寸绿星,五寸黄星,六寸为白星,七寸为赤星,八寸为白星,九寸为紫星;匠师所用为十进制,亦以星序定寸位,九星占九寸,从一寸白起,依次而下分别为白、黑、碧、绿、黄、白、赤、白、紫九星,而十寸又为白星。但其尺法却相同,皆从一寸白星起量,遇白、紫星则吉,遇黑、碧、绿、黄、赤各星为凶。后来随着堪舆学理论在营造活动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尺法又有了天父卦尺白、寸白及地母卦尺白寸白之别,可谓是抽爻换象,星随卦移,一星一卦一寸,妙合无间。可以说,其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传统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观。

就目前所知的研究成果而论,古往今来关于压白尺理论体系的研究著作甚微,且多是只言片语的描述。一直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近代学者程建军、何建琪、李乾朗、陈幸男、侯金树、吴国智等先生对压白尺的尺法进行了整理,尤其是程建军先生和吴国智先生在整理老匠师尺法口诀的基础上还以相应的建筑尺度进行了考证,把压白尺的研究推上了一个高潮,自此以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本文结合自己的新认识,从九宫飞白、阴阳平衡、五行生克三个方面阐释了压白尺所蕴含的哲学义理,希望业内专家批评指正。

1 九宫飞白之理

九宫为“洛书九宫”,即是古语所云:“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堪舆家配以九宫配九星九色,即贪狼(一白)、巨门(二黑)、禄存(三碧)、文曲(四绿)、廉贞(五黄)、武曲(六白)、破军(七赤)、左辅(八白)、右弼(九紫)。其中各星所在的方位依时间逐年、逐月、逐日、逐时,不断变化,以飞到一白(贪狼)、六白(武曲)、八白(左辅)为吉,九紫(右弼)各星为小吉,飞到二黑(巨门)、三碧(禄存)、四绿(文曲)、五黄(廉贞)、七赤(破军)各星皆为凶,故称之为“飞白”。其所创九进制压白尺即依此理,化九宫为九寸,一宫一寸,具体为一宫在北,得贪狼,飞一寸白,二宫在西南,得巨门,飞二寸黑,三宫在正东,飞三寸碧,四宫在东南,飞四寸绿,五宫在中宫,飞五寸黄,六宫在西北,飞六寸白,七宫在正西,飞七寸赤,八宫在东北,飞八寸白,九宫在正南,飞九寸紫,故一寸、六寸、八寸、九寸为吉,其余各寸为凶(见图2)。而匠师所创十进制压白尺亦是将这一理论体系与十进制营造尺的数序尺度相融合,具体表现为一寸位为一宫白,二寸位为二宫黑,三寸位为三宫碧,四寸位为四宫碧,五寸位为中宫黄,六寸位为六宫白,七寸位为七宫赤,八寸位为八宫白,九寸位为九宫紫,十寸位为一宫白。尤其是其中的十寸位飞白正体现了压白尺所蕴含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之哲理,这也是《工段营造录》与《新镌京版工师雕斫正式鲁班经匠家镜》所云十寸为一白的根本所在。需要说明的是也正因为如此,古之匠哲在实现建筑尺度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赋予了建筑尺度时间性、空间性及人文性。这也使得建筑尺度所限定的空间范围在实现居住功能的同时,更是通过与天星祥光的符合,表达了居住者对于幸福感的无限追求。更进一步说,建筑空间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并不仅是居住者遮风挡雨的场所,而且还是居住者精神的归宿,但这种精神也不只是居住者个体的行为,而是建立在一个关乎家族兴衰、子孙昌盛的深层次思考。

但以上只是将“九宫飞白”理论最原始之“飞宫”挪用过来与九寸尺或十寸尺融合,并没有生动地体现“飞”的过程。而在其天父地母卦尺法中则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尤其是在以“飞宫卦”为基础的天父地母卦尺白口诀中。所谓“飞宫卦”天父地母卦是指以乾坤二卦入山所翻到的天星入中宫顺飞,遇白紫星为吉,遇其他星则为凶。如以翻卦而论,若以天父为主,乾入山为兑,兑飞到“贪狼”,得一白星,入中宫顺飞,乾得巨门二黑,兑得禄存三碧,艮得文曲四绿,离得廉贞五黄,坎得武曲六白,坤得破军七赤,震得左辅八白,巽得右弼九紫,再飞又回到中宫得贪狼一白,坤入山为艮,从兑起为贪狼,至艮则为武曲,得六白星,入中宫顺飞,乾得破军七赤,兑得左辅八白,艮得右弼九紫,离得贪狼一白,坎得巨门二黑,坤得禄存三碧,震得文曲四绿,巽得廉贞五黄,再飞又回到中宫得武曲六白;以翻卦而论,若以地母为主,则以上天父卦尺白各卦起星则变成了地母卦各卦起星,地母卦各卦起星则变成了天父卦各卦起星,内容同上不再复赘。这在《鲁班寸白集》中记载最详[1],其中所载天父地母卦尺白口诀:“坤禄存坎文曲,巽廉贞艮武曲,乾右弼离破军,兑贪狼震巨门(天父尺白);艮贪狼巽巨门,乾禄存离文曲,震廉贞兑武曲,坎破军坤辅弼(地母尺白)。”即是以翻卦之地母卦坤卦起星为主,而其所载“巽右弼乾巨门,离廉贞兑禄存,坎武曲艮文曲,震左辅坤破军(天父尺白);巽右弼乾破军,离贪狼兑左辅,坎巨门艮右弼,震左辅坤武曲(地母尺白)。”则是以翻卦之天父卦乾卦起星为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是匠师师承流派之不同。如果说前段所云九宫飞白,匠师、堪舆师只是简单挪用过来与营造尺尺寸简单相合,那么天父地母卦尺白则是通过卦位与方位、星位与寸位的转换将建筑尺寸与九星吉凶进行了完美融合。

2 阴阳平衡之理

万事万物的生成与运化均遵循着阴阳平衡的自然规律,压白尺亦不例外。以寸位吉凶论之,压白尺有十寸,分别为一寸白、二寸黑、三寸碧、四寸绿、五寸黄、六寸白、七寸赤、八寸白、九寸紫、十寸白,其中一寸白、六寸白、八寸白、九寸紫、十寸白为吉,二寸黑、三寸碧、四寸绿、五寸黄、七寸赤为凶,五吉五凶,吉凶平衡,而阳为吉,阴为凶,阴阳亦平衡。以奇偶之数论之,奇者为阳,偶者为阴,压白尺十寸十数,一白为奇为阳,二黑为偶为阴,三碧为奇为阳,四绿为偶为阴,五黄为奇为阳,六白为偶为阴,七赤为奇为阳,八白为偶为阴,九紫为奇为阳,十白为偶为阴,财为一寸,为奇为阳,病为二寸,为偶为阴,离为三寸,为奇为阳,统观之,五阴五阳,阴阳平衡,细察之,五吉五凶,且五吉中有二奇三偶,五凶中有三奇二偶,可谓是奇偶平衡,阴阳亦平衡。以八卦九宫论之,压白尺十寸中,五寸占中宫无卦,十白与一白相合,五吉寸中去掉一吉一偶,五凶寸中去掉一奇一凶,一白在正北占坎宫,二黑在西南占坤宫,三碧在正东占震宫,四绿在东南占巽宫,六白在西北占乾宫,七赤在正西,八白在东北占艮宫,九紫在正南占离宫,四正位有四奇寸,二吉二凶,四偶位有四偶寸,亦二吉二凶,且自北而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奇偶相错,吉凶相间,可谓是奇偶平衡,吉凶平衡,阴阳亦平衡。此外,压白尺所蕴含的阴阳平衡之哲理还体现在其天父地母卦尺法的卦例起星中,以翻卦而论,天父卦决以兑宫起贪狼为始,天父为乾为阳,兑为少女为阴,地母卦决以艮宫起贪狼为始,地母为坤为阴,艮为少男为阳,阳始于阴,阴始于阳,阴阳和合。

3 五行生克之理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以象征五类,其间的相生相克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因。所谓相生指的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再生水,阐述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生发、促进的关系,所谓相克则是指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再克木,阐述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克制的关系。又吉凶乃得失之象,生者为得,克者则为失,故相生者吉,相克者凶。传统堪舆师或匠师为了追求建筑尺度的完美性,在以天父地母卦尺白寸白口诀确定建筑尺度吉凶的基础上亦以五行生克法来进一步筛选所占定尺度之吉凶,主要表现在寸位五行与建筑方位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就前者而言,压白尺十寸实乃九寸,与九星相合,故寸位之五行即九星之五行,具体为一寸白五行属木,二寸黑五行属土,三寸碧五行属土,四寸绿五行属水,五寸黄五行属火,六寸白五行属金,七寸赤五行属金,八寸白五行属木,九寸紫五行属木。对于后者而言,建筑方位则有二十四山向,一卦管三山,共分八宅,具体为乾宅(戌乾亥)、坎宅(壬子癸)、艮宅(丑艮寅)、震宅(甲卯乙)、巽宅(辰巽巳)、离宅(丙午丁)、坤宅(未坤申)、兑宅(庚酉辛),故各山五行皆为所从卦之五行,具体为戌乾亥三山五行属金,壬子癸三山五行属水,丑艮寅三山五行属土,甲卯乙三山五行属木,辰巽巳三山五行属木,丙午丁三山五行属火,未坤申三山五行属土,庚酉辛三山五行属金。由此可知寸位五行与建筑方位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实质上是指星宫卦之间的生克关系。在实际的应用中,以星宫相生为吉,以星宫相克为凶,尤以星生宫为最吉,以星克宫为最凶。如《八宅四书》中记载到:“宅经云,得地得宫,世贵名雄,失地失宫,流离蒿蓬,得地失宫,有始无终,失地得宫,衣食过克。八方为地,八卦为宫,九星为星,宫生星、星生宫者吉,星克宫、宫克星者凶,内克外,凶犹可,外克内,凶莫当。”[2]“宫生宫,人口昌,宫克宫,人口戕,宫生星,田财进,宫克星,田财亡,星生宫,六畜旺,星克宫,六畜伤,内克外,凶犹可,外克内,凶莫当,外生内,发福速,内生外,家亦康,阳克阴,女受祸,阴克阳,男遭殃。”[3]也正是通过这一哲理的运用,匠师们将建筑垂直或水平方向的尺寸与建筑方位进一步相合,从而使得不同朝向的建筑尺寸并不是直接简单地通过天父地母卦起星来确定建筑尺寸的吉凶,而是通过尺寸五行与方位五行的相生与比和进一步对吉尺寸进行筛选,最终实现吉星与建筑巧妙地融合。

4 结语

论文在先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探着从压白尺的进制入手,推理出堪舆师所创九进制尺与匠师所创十进制尺均由九宫术而来,寸与宫合,寸序与九宫飞星之序同,并以“飞宫卦决”为切入点,论证了其所蕴含的九宫飞白之理;从压白尺吉凶寸值之数,吉凶寸值之奇偶,吉凶寸值之宫位,天父地母尺寸起星四个角度论证其所蕴含着阴阳平衡之理;从压白尺法中天父地母卦尺白寸白口诀入手,结合堪舆理论,论证了其所蕴含的五行生克理论,并得出压白尺寸位五行与建筑方位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实质上是指星宫卦之间的生克关系,且在实际的应用中,以星宫相生为吉,以星宫相克为凶,尤以星生宫为最吉,以星克宫为最凶。这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器物的设计理论研究及中国传统营造用尺哲学义理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鲁班公.鲁班寸白集[M].台中:瑞成书局,中华民国八十八年:107-113.

[2]《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阳宅大全十一卷.八宅四书卷一[M].2002:475.

7.渔夫的哲理 篇七

知识分子接着又问:“那么你了解艺术吗?”渔夫又笑着回答:“也不了解。”知识分子便语带嘲讽地说:“那你又失去人生的一大部分了。”

突然间,一阵巨浪眼看就要打翻这艘船,渔夫便着急地问:“你会游泳吗?”知识分子回答:“不会。”渔夫对着他说:“那你就失去人生的全部了。”

这是一个对白很自然,人物也很平凡的一则小故事,但是却蕴藏着很深厚的道理。

有时候,人总是抱着一种很奇特的“心态”,姑且说是“精英主义”或是“知识至上”在作祟吧!我们总是认为念很多书,学历很亮眼,工作很超凡的那些人,他的人生才是彩色的;相反地,那些生下来就不太会念书,资质也驽(nú)钝(dùn)的那些人,就常被看作一辈子不能出人头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开放与机会选择的多元化,许多固有保守的观念,的确应该被画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就像知识分子和渔夫的故事; 我们也一直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可以把人生的意义诠释的非常完整,我们也认为渔夫的价值就是在于捕鱼、替家人谋生活。谁知道,最后一刻的巨浪,推翻了一切意料中的结局: 哪怕是“游泳”这种不太耗费脑力的技能,都能将知识分子吞(tūn)噬(shì)。

我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都会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大道理,或者对人,或者对事,总是用很严肃的口吻耳提面命。 那时候,唯一的感觉,就是嫌爸妈,还有老师又开始“说教”了。 小时候懵懂无知,也只好乖乖地听在耳里,完全也没想到十多年后的自己成年了,每一刻的生存片段,都是和社会体系密切地相连、依存。

十多年过去了,自己当上了老师,用同样的道理去引导孩子,仿佛在每一位天真童稚的脸庞上,清晰地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8.蕴含哲理的诗句 篇八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4、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

15、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

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7、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示子聿》)

1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诸如曹操《龟虽寿》)

9.蕴含哲理的诗句 篇九

蕴含哲理的诗句40句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言必信,行必果。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0.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3.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1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1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9.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7.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28.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2.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7.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38.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3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0.管理中的哲理 篇十

据报载,日本某专门生产体育器材的小公司想与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贸易公司合作,老板田中多次前往游说均未能如愿。这天田中又去游说又被赶出,其伤心的滋味难以言表。他走到该公司的一楼大厅,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风从无遮挡的入口处直往大厅吹,把前台桌面上的一份报纸吹到了地上。田中捡起报纸放回原处转身要离开,又想:风还会把报纸吹到地上,于是他找来一块石头压在报纸上,这才安心离开。田中的这些举动恰被站在保安亭里的总裁看得一清二楚,他被田中的行为打动,认为田中是一个办事认真负责的人。于是决定与田中合作。后来的事实证明,两家公司的合作是成功的,田中的小公司不断壮大,如今已在世界各地设立了许多子公司,客户遍及全球。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我国老子也有一句名言:“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异曲同工,都道出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真谛。人的形象是由许许多多行为细节组成的,任何大事也是由许许多多的小事构成的。各级领导者如果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意行为细节,并持之以恒地做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完全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

态度决定一切

某新员工到银行上班,担任出纳。一次上司问他:“你手中数的是钱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当然是钱。”过了一段时间上司又問他:“你手中数的还是钱吗?”他仍然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还是钱。”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上司再次问他:“你手中数的就是钱吗?”这时这位已经爱上银行工作并天天和钱打交道的员工说:“不,这不是钱,这是我的工作。”上司乐了,对他说:“你已经‘目中无钱’了,我可以放心了。”这个员工从“目中有钱”到“目中有工作”的转变,其实是工作态度的根本性转变。

心理学家认为,态度是人们对待社会事物的心理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态度,在工作上就能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其人生也将有精彩的篇章和完美的结局。因此,领导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采取各种措施端正下属的工作态度,引导他们视工作为事业,并在工作中体验成就、享受乐趣,从而激励自己不断挖掘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人人都是被管理者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皇帝,特别是他鼓励臣属直谏的做法,颇受后人赞颂。有一天,唐太宗正在玩弄一只小鸟,听到魏征来了,生怕他批评自己不务正业,就赶紧把小鸟藏在袖筒里。可是这一切都被魏征看见了,却装做不知,和唐太宗谈论国家大事,故意拖延了很长时间才告辞。当唐太宗从袖筒里取出小鸟时,小鸟早被闷死。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有一种思维定式:只有上级才能管理下级,下级不能管理上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式。管理学家认为:在一个管理系统内部,人人既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我们现在经常强调上级要接受下级的监督,这里所说的“监督”就有“管理”之意。上级接受下级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监督),不但不会损害自己的领导权威,而且还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防止滥用权力。

防患于未然更重要

有一天,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最精于医术?”扁鹊答道:“大兄最佳,二兄其次,我最差。”魏文王颇感奇怪:“既然你最差.可为什么你却最有名气?”扁鹊回答说:“我的大兄治病,是治病症于未发生之前。别人根本察觉不到病症,所以他的名气只有我们家里人知道。我的二兄治病,是治病症于初起之时,一般人都以为这只是小病很容易治,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至于我治病,是治病症于严重之后,别人看到我时而割肉切骨,时而又皮膏敷上毒药等一系列大动作,自然以为我医术精湛,因此,我闻名于天下。其实,比起我大兄和二兄,我的医术是最差的。”魏文王恍然大悟。

由此给我们的启发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真正高明的领导者是能够采取多种措施防止问题的出现,或将已经出现的问题解决于萌芽之时。所以,各级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要秉承这么一种理念:防止问题出现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平时常说的凡事都要“预防为主”就是这个道理。

善用人之短

据记载,清朝有一位将军叫唐时斋,他认为军营中每个人如果使用得当都是可用之人,例如,聋子可以安排在左右当侍者,能够避免泄露军事机密:哑巴可以传递密信,如果被敌人抓住,除了搜去密信也问不出更多的机密;瘸子可以守护炮台,能够坚守阵地,很难弃阵而逃;瞎子听觉特别好,可以伏在阵地前监听敌军的动静,担负侦察任务。这样的观点虽有夸张之嫌,但也确实说明了一个道理:倘若将人的短处用在最适合的地方,其短处就会变成长处。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既有长处也有短处。人之长处虽然值得发扬,但从人的短处中挖掘长处,即把下属的短处用在最适合的地方.其短处就会变成长处---这可以说是用人艺术的精华所在。

11.哲理的诗句 篇十一

一、哲理动画艺术短片概要

动画艺术短片一般制作精美, 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与美的体验, 当属动画片中的上品。而以表现哲理和哲学思想为题材的动画短片称为哲理动画艺术短片, 由于它的题材深刻, 在动画短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作品以寓言、民间传说、成语典故等传统古典文学为剧本依据, 以概括、象征、夸张、荒诞等表现手段, 生动地传达给人们以深刻的哲理并使人从中得到人生的启发与心灵的感悟。动画艺术短片更注重的是它的艺术文化价值, 而非指望它所能带来的商业利润, 因而较少受到商业组织对其创作的干预。

哲理性动画艺术短片的制作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 这就能够更好的保证短片的质量与艺术本身的价值。这类短片的制作经费通常来源于公益事业、文化艺术教育基金组织等非盈利性机构。当然哲理动画艺术短片并不是完全排斥商业行为, 只是它更坚持追求高雅艺术。实际上很多优秀的作品也能够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并得到商家们的青睐。哲理动画艺术短片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 它正在为今后全面走向大众影视动画消费市场打好坚实的根基。

二、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剧本创作素材的不竭之源。动画产业已被公认为21世纪文化创意经济中的朝阳产业。究竟如何发展中国动画, 使其既具有民族特色, 又能够为全世界所接受和欢迎, 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当前, 面对各国动画产业间的激烈竞争, 对于中国动画来说可谓机遇和危机并存。动画是一门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因而赋予中国动画以意义是首先应考虑的问题。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正可以充分利用华夏数千年的文化资源, 为中国动画注入深刻的内涵, 通过这一手段同时可以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让世界人民通过哲理动画艺术短片了解中国, 共同分享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根本出发点, 才能与国外成功的动画产业相抗衡。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派都有着各自丰富的著作留存于世。这些典籍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处世学问。在过去, 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而获益。改革开发30年来, 由于大量的外来文化传入, 使国民深受其影响, 有的人世界观、人生观发生偏移, 抛弃了中国优秀的传统, 甚至主张全盘西化、一味追求西方。

中国动画之所以举步维艰, 是由于中国动画界对中国动画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在中国动画发展方向上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有些人看到日本动画的成功, 便一心向日本动画学习, 乃至出现了照搬照抄的不良现象。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动画对中国新一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80后、90后这些看着日本动画成长的一代, 日本动画作品在这代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日本动画中有着值得中国动画家们借鉴的地方:日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动画片大国, 日本动画产业之成熟足以与美国的商业动画相抗衡, 它具有民族性和创造性。每部日本动画片可以说从它的题材到角色设计都展现着其特有的鲜明风格。中国学习日本动画不能单纯去模仿它的内容、它的艺术表现形式, 而应从宏观上抽象出日本动画成功的关键之处, 加以借鉴。中国动画如何像日本动画那样成功地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是最受关注的话题。达到树立中国动画品牌形象这一目的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而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创新, 可以运用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为中国动画树立起中国传统文化形象。换句话说, 可以从题材上取胜。诚然, 动画片的题材可以是丰富的, 可以根据观众的不同年龄层次进行剧本创作, 但如果这样平均化发展, 力求面面俱到, 并非上乘之策。目前中国动画的现状是:动画制作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美、日, 走商业动画路线绝非易事。若将中国动画的侧重点集中在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上, 则会使中国动画独具一格, 真正具有中国特色、民族风格, 加之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哲理性动画艺术短片创作的先天优势是他国所难以企及的。

三、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探索之路

原创是成功的关键。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原创性在于:首先, 它遵循了一条中国动画自身的发展道路, 不走纯商业化路线, 要借鉴国外动画产业好的技术、引进先进的动画硬件设施和软件合成技术。中国动画从内容上应别具一格, 以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其次, 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的水墨画技法可以运用在短片的创作表现上, 水墨画色调素雅, 效法自然, 独特的写意手法与哲理性主题相吻合, 可营造出一种悠远深邃的意境。在短片中使用水墨画技法能够传达出中国民族追求形神兼备的审美观。这种表现手法与商业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夸张生动、色彩鲜明、场景刻画逼真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 却能够带来一种别样的风味, 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第三, 角色设计的中国化。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这话对于角色形象设计来说同样适用, 应以现实为依据, 不是凭空想象而来, 通过深入观察, 把握重要特征, 使特点更为明确, 形象更鲜活, 提炼出符合角色定位的动画形象。在实践中要抓住中国人种、民族服饰的特点, 彰显出中国人的独特形象魅力。第四, 音乐。动画短片的主题曲、片尾曲、背景音乐选用中国民乐。曾经一度受到冷落的民乐已经开始复苏, 嘈杂的电子乐不再是世界音乐的主流, 越是古典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民乐能够与取材传统经典的动画艺术短片相应, 使短片更能散发出民族的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 同时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一份贡献。中国动画应跳出困境, 面对美国和日本等较为成熟和发达的动画产业, 应慎重, 切勿盲目跟随、因袭模仿, 而应从中学习先进的制作技术, 走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发展之路, 借助于中国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势, 从题材内容上与商业动画片相抗衡。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具有永恒的魅力, 并非昙花一现, 并非靠商业炒作, 并非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坚持走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之路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 它不会立即产生广泛的效应。难能可贵的是, 它弘扬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的民族精神, 其创作目的是要将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渗入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此, 假以时日, 中国动画的崛起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2008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12

[2][日]山口康男著.于素秋译.日本动画全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5

上一篇:用人单位推荐报告下一篇:临时号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