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4-08-25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7篇)

1.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一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

及对解决措施

2012年1月2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历史处在了一个转型时期,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工作性质和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年初,我们深入各村对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座谈调研,摸清了基本情况,找出了存在问题,分析了当前形势和全镇农村实际,提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发展党员难。当前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逐渐增多,在家的大部份是些老、弱、病、残及妇女和留守儿童,党员队伍出现老龄化发展趁势,帮带力弱,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渐降低,发展党员难。

(二)、是农民素质偏低问题相当严峻。农民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高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水平偏低。由于小农意识和既得利益思想严重,绝大多数农民看不到国家巨额资金投入的作用,斤斤计较,使农村各项工作很难在上级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二是科技素质较差。近年来,农民的科技意识虽然有所觉醒,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人看不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科技含量低,不懂科学管理,部份边远村寨的农耕技术仍处于“刀耕 火种”状态,生产得不到发展,劳动效益低。调查结果显示,除常规的种养技术外,能够掌握1—2门致富本领的农民只占10%左右;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致富的特殊技能。三是思想陈旧落后。一部分农民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在一定范围内,一些腐朽的东西有滋生蔓延的趋势,传统落后习俗根深蒂固,导致一些国家重大项目在实施建设上进度缓慢。更为可怕的是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农民受穷天经地义,缺少“穷则思变”和“富而思进”的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市场意识不强。“两高”建成后,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我县有望成为“珠三角”地区后勤的供给站,农民推开家门就是沿海经济开发区,农作物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所以了解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前提。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只有10%至20%的农民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大多数农民仍旧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传统农民,习惯于盲目从众,根本不懂得按市场经济规律生产和经营,缺乏开拓、创新意识,总是看到别人成功了再去做,而不能独辟蹊径,单闯门路,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三)、干部领导水平和带领农民致富能力低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镇村干部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出现了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的新问题。一是历史责任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大部分镇、村干部面对当前的形势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民增收难,公益事业发展难,集体经济壮大难等问题束手无策。二是市场知识不多,“双带”能力 不强,90%的村级干部不注重学习不善于积累,市场经济知识掌握的不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不强,自身既不能为各行各业树立典型,带头致富,又不能提供各种服务,带领致富。三是职责定位不准,工作方法不当。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镇、村干部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干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把自己的工作职责仍然定位在对上完成任务,对下行使命令或传达指令上,而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意识,导致工作中不会服务,服务不好的问题相当突出。调查中,大部分镇、村干部仍旧思路不开,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收效甚微,群众不买账,工作很被动。

(四)、村级经济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推着干,发展没有思路。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村经济发展思路模糊,有的村思路不清,有的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既无长远打算,又无短期安排,把工作仅仅定位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转,保证该村稳定上,至于农村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增收却顺其自然,任其发展。二是工作跟着干,发展思路不清,有的村虽然有经济发展的思想,但既不切合实际又无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还有的村发展思路制定之后就是为了应付上级党委、政府全是一张废纸,思路归思路,实际归实际,起不到指导工作的作用。还有个别村在工作中不能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工作重点,不能大胆开拓创新,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而是亦步亦趋,上面部署啥就干啥,别人干啥就学啥,甚之善于用虚招、摆样子,作表面文章。

(五)、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十分棘手。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组织可支配的财力,远远满足不了公益事业发展的需求。今后必须要通过“一事一议”的途径解决公益事业发展的问题。从目前我镇的实际来看,除个别村外,其它村在“一事一议”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事难议、事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有的地方虽然能议成,但在具体实践中却难以落实;有的地方让村民不掏腰包的事能议成,让村民掏腰包的事难议成;有的地方原本议成的事,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由于遇到阻力也大多夭折。由于“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导致我镇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六)、村干部文化素质低、农村工作机制不适应的问题愈发明显。一是村干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文书工作上过多依靠包村干部来完成,工作进度慢。二是激励奖惩机制没有形成,在我镇,镇、村两级干部工资标准低,没有与实绩挂钩,从根源上无法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极性和能动性。因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没区别的思想支配下,一些村级干部因为自身“不脱产”,表现为不求上进,只图守业,不谋发展,只求安稳,部分干部应付思想严重,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见工作能躲就躲,见难题能绕就绕。

二、解决措施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一)、调整党员发展方向,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输送新的血液,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农村发展党员从以往偏向从中老年男同志中培养现象转变到从在校大、中专(或高中)生和初中毕业生及农村年轻、有知识、思想先进、帮带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妇女中培养,及时为党员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同时尽快落实党内关怀激励机制,使党员干部、党员群众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军人物,切实改变发展党员难的尴尬局面。

(二)、加强村级组织体系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村级组织体系是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金字塔”,它由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组成。塔尖是党组织;塔身是自治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及其分支机构。加强村级体系建设是新形势下解决农村新问题的治本之策。抓好村级组织体系建设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就能实现村级其他组织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就能把党组织的决策顺畅地贯彻和落实到群众中,就能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村民的自觉行为,最终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为的目的。

要想建好村级组织体系必须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引导成立村级民间组织,并纳入村级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民间组织,吸纳、教育和培养能人,能够使民间协会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潜能和作用。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探索实施“1311”议事决策程序。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发展公益事业,必须通过群众代表“一事一议”来决定,而“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严重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难题,实施“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是最好的办法。这个决策方式,既能突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能突出村民代表及各类能人在议事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既能充分发扬民主又体现了村民自治,又能实现党组织意志和 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三是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径,免征农业税后,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经济往来关系弱化,镇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没有“章程”,迫切需要一套完备的村规民约来教育约束村民。村规民约经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后,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对于违反村规民约而不接受处罚的村民,除实行强制性措施外,还可用非强制性的道德舆论手段来解决。

(三)、创新选人用人办法,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农村发展,关键在人。因此,要想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一是优化村级班子结构,选准带头人。在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上要大刀阔斧地把那些只说不干,没培养价值和潜力的平庸型村干部,通过换届选举、组织调整等手段,淘汰出村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对镇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经常组织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外出学习考察,提高他们统、带的能力和本领。今后在选拔村干部的标准上,要大胆地把那些既能自身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有门路、懂经济的能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转变工作职能,合理设置新形势下村级干部岗位。努力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建议放宽从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中选拔进乡镇公务员队伍的条件,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把他们中“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人选拔到公务员队伍中来。这样既可以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四)、以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完善干部激励机制,用活人才,提高工作效率。镇党委政府在制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上,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州、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实行因岗设人,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从根源上调动镇村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搭设农民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农民素质不高,是影响当前各项工作及他们增收的主要因素,加强农民教育是农村发展根本出路。要想提高农民素质,除了应用好政策宣传、科技培训等原有的教育手段之外,还应运用综合性教育载体,那么,充分利用县委在各乡镇投资建成的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各个乡镇要发挥远程教育设施的作用,刻录基层党建、政策法规、种植业、养殖业、人口与计划生育、市场信息等课件。教师来源除部分来自于乡镇站、所、学校外。县上为了全面提高全县农民素质,可否成立一支农村多学科的专业教师队伍,每星期分赴各乡镇培训基地授课。教学教育对象可分为,村干部、党员、农民三个层次。教育形式可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观看光碟,入户辅导等教学方式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教育,是否可行,可参考或通过试点,不过根据了解,农民群众还是盼望有知识的科技专家下乡讲课。

(六)、改进村级干部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他们参与管理各项村务工作的愿望愈来愈高,这就要广大基层 干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克服各种困难,化解各种矛盾,应对复杂局面。要不断强化执政为民的思想,办事情,作决策,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极力为民解忧,帮民解难,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同时,镇村干部在深化农业产业调整结构中,要为农民提供好的项目,解决难题,提供服务。其次是要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政策、科技信息、市场行情等方面的咨询。要做好“四个引导”即,观念引导、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和效益观念,弃小农意识,主动关注市场、走向市场。规划引导要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好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正确导向;政策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典型引导,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抓好一批示范基地和专业大户,带动农民发展效益农业。

(七)、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物质是基础,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要靠大力发展经济。只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党组织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才有实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八)、强化党员经济意识,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对接点”让党的政治“贯穿”三农建设,使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促进双丰收”。一方面,要结合我镇的实际,在平和、小河两村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其他村,积极探索,村组合并的新趋,改革和完善农村党 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合作社上。把党的建设渗透到解决“三农”问题和各个环节中去,更加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开展“支部+合作社”等形式。找准与各行各业发展对接的路子,使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渗透”到农村各个环节中,促进我镇党和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二

十堰市的文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只是全国全省的小小一角, “十二五”已经过去, “十三五”也迎来开局, 笔者仅以十堰市为例, 浅析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并就新形势下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提出个人意见。

一、十堰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一些在基层乡镇工作过领导以及村镇居民的访问, 当前基层乡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

(一) 基层乡镇政府文化建设浮于表面

大多数乡镇领导把主要工作精力都放在抓经济上, 认为经济是最重要的, 而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则放在次要位置, 上级来了喊一喊, 逢年过节搞一搞, 意思意思就行了。还有些基层部门的领导则认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软指标”, 上级在对基层政府的考核上, 也只是考核经济发展与社会治安等项目, 没有将群众文化建设的考核列入政府的考核目录上, 只要经济上去了就行了。有的乡镇甚至挤占挪用文化站的房屋、经费及人员, 这些都限制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 就在于基层领导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造成的。这些问题大大挫伤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 一些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经常是建了之后就没有人进行管理, 逐渐成为摆设, 这也严重影响及阻碍了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

(二) 基层政府对村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近些年, 虽然各级政府都在加强文化建设, 但总的来说, 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仍然不够, 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也并不合理。这些资金主要用在乡镇文化站点的建设方面, 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的速度还比较慢, 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近些年来各级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化惠民政策, 大力开展图书共享工程、体育设施进农村、农家书屋以及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项目, 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了一定的文化需求, 但是由于基层镇府在配套资金的投入方面跟不上, 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农民缺少文化阵地, 这种情况严重束缚了农村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较少

十堰市地处秦岭和大巴山脉的余脉, 毗邻渝、豫、川、陕四省, 自然环境恶劣, 自古就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 下辖五县一市一区有五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因此, 影响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的因素较多。一是受打工经济影响。打工经济在各县县域经济中占有比例较大, 农村的青壮年常年打工在外, 家中大多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 被戏称为“三八、六一、九九”留守部队, 而青壮年则是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开展主力军, 主力常年不在家, 开展活动就少。二是受地理环境影响。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 村民一般因地而聚, 房屋因地而建, 一个自然村的各个村民小组散落在山谷沟壑之中, 很多村不通公路, 村落之间只有山间小路相连, 有的村民看一场电影要跑十几里山路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十堰市的一些边远农村不仅仅是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 而是干什么都难。三是受经济发展地区差的影响, 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 其群众文化设施较为健全, 因此群众文化活动就相对丰富, 而一些地处偏远以及经济落后农村的群众文化生活就很缺乏。此外, 受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受封建迷信活动等问题的影响, 导致文化娱乐活动在农村根本无法长期进行。

(四) “送”文化下乡基本流于形式

各级文化部门每年都要完成任务, 虽然基层政府来说这种形式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 可以改善和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但对于农民来说这种送文化下乡只是能看一下热闹, 还不如以前跑几十里路看一场电影过瘾, 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的要求提高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农民群众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眼界开阔了对文艺作品欣赏水平也相应提高了。二是送文化的模式落后了。当前送文化下乡的模式基本几十年都没有变化, 如集中一段时间, 拼凑几个节目, 送上几幅对联, 镜头见面晃一晃完事, 顶多发挥一下痒痒挠的作用, 事后便风轻云淡, 一点印象也留不下。三是文艺作品的质量下降了。文艺创作是一个苦差事, 搞文艺创作即要耐得住寂寞, 还要受得了清苦。钱少了没人干, 在贫穷地方呆久了人才留不住。时间长了人才队伍的的青黄不接的问题就越来越明显, 使得文艺作品数量下降严重, 始终难以达到“三贴近”的要求。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2014年10月15日,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说, “社会主义文艺, 从本质上讲, 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 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 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如沐春风, 也为新时期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新时期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前提

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离不开政府的深度参与和正确的引导的。在下一阶段各级政府应继续保持主导地位, 依托乡镇与农村, 以农民为对象, 将政府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进行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一是应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 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财政投入。二是进行机制创新。鼓励农村进行“民办公助”与“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的自办文化项目,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参与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条件好的还可以鼓励组建农村文化合作社、个体文艺表演队等文艺团体, 采取政府购买或社会赞助等形式, 来鼓励社会力量为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三是各级政府要注意加强对农民文化生活的管理与引导。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农民唱响主旋律, 用发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以及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占领宣传主阵地。宣传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动向与新经验, 提倡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良好社会风气。此外, 各基层政府以及各部门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有需要的农民提供指导与帮助, 帮助他们来掌握更多的文化信息与资料, 激发农民进行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增强农民科技致富的本领。

(二) 搭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是新时期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

农村的群众文化设施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物质保证, 也是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农村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搭建物质平台。经济条件好的村可以新建, 经济条件不好得村则可利用村集体的旧房, 基层政府应当利用好国家的文化惠民政策, 加强村级文化中心的建设, 通过村级文化中心整合与发挥图书共享工程、体育设施进农村、农家书屋以及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项目的作用。另一方面,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还应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如十堰市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行“一县一品”战略, 将特色农村群众文化品牌做大做强, 精心打磨推出了大型地方歌舞《十堰记忆·根》、郧剧《均州旧事》、山二黄剧《爹爹你挂墙头》、武当神戏《留女婿》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因此应当将农村群众文化品牌逐步向乡 (镇) 、村延伸, 力争做到一乡 (镇) 一品、一村一品。

(三) 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是新时期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关键

3.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三

摘 要: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在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论文在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学生基层党组织;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29-02

基层党组织,是党永葆生机的基层单位细胞,也是党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的学生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作为党的事业接班人,关系到党的未来,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一、建设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

1、建设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是有利于培养党的合格接班人

作为培养建设中国有志青年的阵地,高校要把我们高校大学生培养成为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上信仰马克思主义,行动上秉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一群高知识、高觉悟的学生。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基于学生党员的培养目标,将优秀的青年学子吸收到自己的队伍里,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逐渐形成以点带面,已少带多的学生队伍,逐步带动广大的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优秀的接班人。因此,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前途。建设高水平的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有利于挖掘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充实党的队伍;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有利于做好高校的学生工作;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

2、建设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是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

国际上,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西方思潮通过网络等媒体向青年大学生传播,尤其是西方敌对分子通过各种媒介向青年学生传播不良的思想。作为思想阵地的高校,历来都是各种思潮冲击的战地。因此在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辨别力、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是非观尤为重要。

国内,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是国内大众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些社会不良的现象,充斥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导致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扭曲,理想淡薄,更有甚者,在政治立场中迷失自我,丢失政治立场。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党员学习内容单一化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内容要全面,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中国近现代发展史,还要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现代化知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但是目前高校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学习时,往往在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比较单一。主要是对国家的政策解读,或者组织学生集体学习会议报告,了解概况,没有实效。

2、关注学生党员的行为教育,忽略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

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是为了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能够保持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也是端正青年学生政治立场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部分的党务工作者,在党建工作中,注重青年学生的行为远远高于思想方面的教育,甚至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一年到头,都没有真正的找几名学生进行了解思想动态,抱有只要学生在教学工作中不出差错,就是一名好学生的错误思想。

3、学生党员活动比较单一化,无鲜明特色

高校学生的基层党组织,应当开展一些适应大学生的活动,深化党的教育。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使青年学生不仅从组织上入党,还要从思想上入党。结合青年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多数的学生党员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会议形式,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听取组织工作汇报等;另外一种是每年组织一次党员活动,结合社会重大事件,观摩电影等活动。

4、忽略青年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

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一个“怪现象”,青年学生在入党前表现积极,按时进行思想汇报。但是在入党后,青年学生在纪律上表现松懈,个人主义倾向较为严重,放松自己,自我要求松懈。个别同学,认为入党了,就可以降低自我要求,甚至隐瞒同学的违纪行为,而不是帮助违纪同学加以改正。

三、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1、学生党员学习形式采取多元化

在党员教育学习中,应当避免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单一化的学习模式,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众所周知,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学到并在实际中运用,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文字。所以在党员学习中,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应当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对于学习的内容,尽可能的避免说教式的学习,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引发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看待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优秀著作,使广大的青年学生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2、紧密结合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

大学生之所以能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这是和基层党组织重视青年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分不开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高校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政治发展的学习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先进性的工作重点。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在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端正的思想态度,自律的个人行为。除此之外,建立已学校党课为主导,分院党课为副翼,党小组学习为结节的学习体系,明确理论课程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通过政治理论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应当通过提高各种社会平台,帮助学生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将政治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党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参观企业、支教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青年学生党员,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到社会中践行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而不断地提高青年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政治理论教育同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一起,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将政治理论用于社会实际问题当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进而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

3、结合激励手段丰富青年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

组织建设的形式各种各样,作为重要形式的党内组织生活,则是教育党员最有效的方式。党内组织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利于学生党员提高政治觉悟,自觉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清楚作为党员肩负的责任重担。在调查中,某些高校的学生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党员优秀寝室、积极分子优秀寝室、党团日活动、五四征文、八字真言活动、开展专题类的讲座等组织生活活动。在平时的组织活动中,主要结合青年学生党员的特性和年龄,开展贴近大学生党员的生活活动,满足青年学生党员的实际需要。部分高校的学生基层党组织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提供丰富的党内活动信息,以供青年学生学习,进而不断地提高青年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4、前期考察培养紧密结合入党后的继续教育

青年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性的教育工程,通过潜移默化,提高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思想性。对于青年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前期对青年优秀学生进行严格考察培养以及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青年党员学生的党性修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发展要求。作为基层党组织,应当保持一致的青年学生党员的培养力度,使青年学生党员树立党员主人翁的意识,提高自我自制能力,提升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党员的觉悟性。

在前期考察培养阶段,基层党组织要加强青年优秀学生的理论学习,通过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党课结业等环节,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通过思想汇报机制、谈话机制关注青年学生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等问题的看法,进而了解青年学生的政治敏感程度。在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后,要经常关注青年学生党员的工作总结,通过青年学生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剖析,帮助学生总结自身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而要求的是青年学生党员不仅仅是组织上的入党,还要思想上的入党。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以及组织建设,做好青年学生党员的先前教育和继续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通过制定青年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监督考核机制,将青年学生党员的党性、党德、党纪、党风纳入到监督考核机制当中,加强身为中国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在学习生活中起到带头作用,发挥模范榜样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红珍.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工会论坛,2012(5),139-140.

[2] 董润芸,王玲,王洪钧.关于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27(10): 40-44.

[3] 杨 蓉,刘艳荣,张素珍,张莹.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研究[J].北京教育2011 (4): 21-23.

[4] 王溢泽.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5] 杨泉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翻译出版社,2012.8.

[6] 张 健.加强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J],高校论坛,2012,8.

[7] 高 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职业时空,2012,4.

4.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四

中共====镇党委

(2011年5月10日)

今年是建党90周年,90年来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回顾总结9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选的意义。

同时,今年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也将进行换届,这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件大事,必须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认真地组织好、实施好,切实做到通过换届,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村级班子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牢牢抓住村级班子建设这个突出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如何在基层民主不断推进的条件下,选好配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并且能使好的班子保持相对的稳定,使他们能够安下心来,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为党的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在基层民主不断推进、深入发展的条件下,要选出一个好班子,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培训

选出一个好的村级班子,可以说是基层党的建设一个永恒主

题。在基层民主不断向前推进,农村党组织实行“两推一选”,村委会主任实行“海选”的情况下,如何选好配强班子是一个不得不研究的课题。在过去的几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三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是过多地注重农民自治,忽视甚至放弃党的领导。二是对村民的民主素质训练、教育不够,使得选举容易被一些家族势力、宗派势力所操纵。三是选举结果出来后,没有被选上的一方不愿意接受选举结果,甚至闹事、上访。这种现象虽然是少数,但是带有倾向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加强党的领导,一方面是党要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是各级党组织要培养出群众真正信赖、拥护,能为群众办事的党员和干部。这就涉及我们是否有一支有能力、素质高的农村党员队伍。从目前情况看,我们有一些新发展的党员素质不是太高,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仍然沿用了过去那种比较封闭的发展党员办法,民主、公开、竞争的成分基本没有,这种办法很难把最能干、最有威信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内来。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群众推荐、党委考察、支部票决、全程公示”的农村发展党员新机制。这样才能吸引大批有较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也才能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好人才储备。

总之,如何在有序、健康地推进基层民主进程中选好配强村级班子,不但对农村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加强党的领导,如何花更大的精力去训练、培训、教育农民,同时通过不断的民主实践,逐步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不断提高基层民主的建设水平,是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认真考虑的大问题。

二、在推进民主的进程中选出一个好班子,还必须通过民主的办法保持班子的相对稳定

我们发现,近年来一些发展好的村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班子,有一个长期得到群众拥护的党支部书记。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稳定的班子,农村的发展就无从说起。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发展好的村的班子和支部书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时刻顾及群众利益,坚持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广大群众共享。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使被群众选上了,也有可能被群众告下来。

选出来的班子要保持稳定,关键在于有一套以村务公开为重点的保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好机制。我们近几年推行了重要村务实行党员和村民代表“村务两议”制度,农村财务实行村民理财小组和镇上双重审核的“财务两审”制度,村务公开面达到90%以上。特别是对有石油资源的村进行重点监管。

选出来的班子要保持稳定,还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班子和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当前思想观点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群众物质利益、政治权益诉求意愿越来越强,农村日益开放、文明、进步,这对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职责,让广大农村干部真正理解科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接受现代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熏陶,树立起“发展要想持续,成果必须共享”的思想。

三、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干部关爱激励机制,让广大农村干部特别是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干部有较好的生活保障

5.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五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任,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切实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都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新时代村党组织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班子、一名好支书、一支好队伍。

一、新时代村党组织要做到“六个好”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村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细胞”“神经末梢”,建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党的组织体系强不强、政治功能强不强、组织力强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村子建设得好,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利益诉求多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正在推进,美丽乡村将成为我们的亮丽名片,这些都对村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做到“六个好”,才能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凝聚在一起干事创业,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开创美好未来。

(一)政治建设要好。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只有政治上坚强有力,才能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奔向致富小康之路。基层党组织要做到政治上坚强有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村党组织必须姓“党”。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支部作为党的基本构成单元,也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如果缺乏政治建设这个根和魂,缺乏政治功能这个第一功能,农村党组织就什么也不是。农村党组织姓“党”姓“马”,就要知党敬党,为党所言、言党所言,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

就要信党靠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党同心同向同行;

就要忧党兴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为党担责,为党分忧,为党尽责。

村党组织理当成为战斗堡垒。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归根结底来自于农民群众的认同。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建成“形神兼备”“血脉贯通”的生命体,才能更好实现对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才能确保农村党员干部以坚定的政治信仰、牢固的政治意识、优良的政治品格做好群众的“领头雁”和“主心骨”。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政治建设是具体的,必须落实到行动上;

讲政治也是具体的,必须落实到言行中,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就是要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党恩”,牢记党的恩情,感恩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斗争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听党话,就是要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始终听从党的安排,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好啥,党叫不干啥就坚决不干啥,决不讨价还价。跟党走,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严肃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活,以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感染群众、凝聚群众,及时把党的好政策惠及于民。

(二)队伍素质要好。人心齐,泰山移。一支好队伍,胜过千军万马。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为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组成。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党组织班子队伍既要练就过硬的单兵作战能力,又要善于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1+1>2”的强大合力,才能担起千钧重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如果一个村党的领导弱化,队伍涣散,党支部就不可能有凝聚力,更谈不上领导村民脱贫致富。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做好农村各项工作,迫切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村子强不强,关键“领头羊”。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村级班子的带头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村党组织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关系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现。中央要求“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村党组织是最末一级,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村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村党组织书记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选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班子配得好,农民少烦恼。选好党支部,带动全村富。只有筑牢了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才能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如果村党组织班子结构不优、功能不强,那就没有能力来抓经济运行、抓基础设施建设。要用好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加快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班子成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着力锻造一个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乡村事业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使群众的幸福生活“倒吃甘蔗节节甜”。

能力过得硬,做事有底气。做任何事情,没有“两把刷子”,没有过硬本领,光耍“嘴皮子”,不出活、没成效,那是说服不了人的,时间一长就会“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要持续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统筹用好乡镇党校、农村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等资源,既提升理论素养,又提升实用技能,用过硬的能力本领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开创佳绩,让群众不断抓好“粮袋子”、丰盛“菜篮子”、装满“钱袋子”,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组织生活要好。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

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整个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村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还存在不少问题,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一些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有差距,往往以集体学习代替组织生活,甚至把组织生活会开成了党员大会、支部书记工作布置会、报告会,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影响了党支部的威信。

组织生活应“热”起来。党内生活的火炉只有常烧常旺、保持高温,才能锻造出钢铁般的党性。没有常态化的组织生活,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的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都将失去应有的效果和效能。党员参加一次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就等于参加了一次政治体检,获得了一次打扫灰尘、净化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的党性检修。必须真正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落细落实,不断锤炼坚强的党性修养。

组织生活应“活”起来。农村党员生产任务很重,开展组织生活不能生搬硬套,要在“活”字上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使组织生活形式多样、内容多彩,更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要结合本地实际,把组织生活与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现场教学等结合起来,与慰问贫困党员、走访老党员等结合起来,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一些便于组织、便于安排的有益活动,使农村党组织的生活真正动起来,农村党员真正参与进来。当然,绝不能以组织生活的名义,搞成吃吃喝喝、唱唱跳跳等庸俗化、娱乐化活动。

组织生活应“严”起来。组织生活的目的是锤炼党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咬耳扯袖,如果搞成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那组织生活就失去了意义。有的农村党组织常年不开展组织生活,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的组织生活缺乏正确认识,把党的组织生活等同于群团活动,追求趣味性、娱乐性;

有的把组织生活会开成表扬会,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必须严肃认真开展组织生活,对党员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四)制度落实要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把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是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治本之策、根本之策。如果想问题、办事情不按制度要求、不受制度约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就会失范失控。

制度既要落地生根,更要开花结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根本上要靠制度。村党组织要有效落实党的各项富民惠民便民政策,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推行村组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动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元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进一步提升制度规矩意识。

引导村民建立“乡土味”的制度。制度好坏的标准很多,可以简单归结为“务实管用、简便易行”8个字。特别是在农村,制度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要符合农民实际需要,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有生命力,决不能在文字、内容、体例、表述上玩花样,结果好看不好用。村党组织教育、引导、支持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规章等制度,也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确保农民看得懂、能理解、愿遵守,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自觉做制度执行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离不开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让制度变成稻草人、纸老虎。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如果支部不带头遵守制度维护制度,那么广大群众也不会把制度当回事。村党组织要把制度当作底线、红线、高压线,带头认真学习制度,带头提高制度意识,带头强化制度执行力,进而推动村民尊重制度,提高制度规则意识;

遵守制度,以制度规定约束自己的言行;

执行制度,学会用制度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

(五)工作实绩要好。农村党组织是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领导者、推动者、实践者,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如果干一年、两年甚至一届都还是“涛声依旧”,村子发展面貌没有改变,群众生活没有改善,即便班子成员不贪不占,也不能说这个班子是个好班子,其本质还是懈怠、失职,也是一种腐败。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扎扎实实干。评判一个村党组织班子的工作,不能只看他们说了什么,更要看他们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班子成员竞职都要发表演讲,承诺自己任职期间要干多少事、为群众谋多少利,但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成了,说得再好、再动人,没有变成现实,就是在糊弄群众、欺骗群众。如果只是图个名誉,习惯于装装样子,开个会、露个面就等于干工作了,那是肯定过不去的,群众也不会答应。只有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成绩,才算是不负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不仅要有苦劳,更要有功劳。功劳与苦劳是相互联系的,苦劳是功劳的前提,功劳是苦劳的预期结果。近几年农村脱贫攻坚任务很重,很多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都是“五加二”“白加黑”,走村入户、发展产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村干部不得不吃住都在村委会,一个月也回不了几次家。但如果没有干出成绩来,拿不出过硬的工作业绩,即便自己再辛苦、再难熬,也是很难得到大家认可的,还有可能搞成形式主义。千万不能以为天天坐在村委会加班加点,做出一副勤恳付出的假象,就算劳苦功高了。

脱贫又致富,实绩才能立得住。群众增收致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村党组织工作实绩好不好,能不能领富带富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老百姓很直接、很实在,评价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看的就是实绩。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六)作风形象要好。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出发,严整“四风”,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部分,关系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只有切实解决好农村基层不良作风问题,我们党才能夯实执政的群众基础,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组织作风正,群众心气才会顺。农村党组织直面农民群众,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农民群众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就是以其周围农村党组织和干部的作风为重要依据的,作风形象好,才能让群众信任,才有说服力、号召力、影响力。否则,其不良作风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长期蓄积起来,就必然侵蚀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新时代,村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必须从改进作风入手,切实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正之风,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信任感。

群众要的是“样子”而不是“架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架子’则是徒有其表,而且是群众不欢迎的形象。”以前村干部经常喝酒吃肉,群众骂声不断,现在通过强力正风肃纪,基层组织作风明显转变,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广大基层干部经受了考验,用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思想,平等待人、用情待人,把群众当家人亲人待,把群众的事当家事私事办,用踏实苦干的“样子”、用“一碗水端平”的服务作风,赢得群众的拍手点赞。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村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村干部不是官,不可天天坐在村委会里“上班打卡”,不走访群众、不熟悉村情,自己家里的农活也不干,天天摆出一副“官老爷”的派头,甚至借助自己手里所掌握的一丁点权力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自己背骂名,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经常走进田间地头,走村串寨、入户访民,拉家常、攀亲戚,交心谈心,才能拉近干群距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要努力做到“六个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选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就带不好一班人,并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做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

要做和谐的引领人,解决好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要做农村新风示范人,带头执行村规民约;

要做农民群众贴心人,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与农民群众心连心。长期以来,广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涌现出了以“百名好支书”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村党组织书记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有本事、有原则、有口碑,就能带好一班人、振兴一个村。

(一)一定要有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村党组织书记身处农村第一线,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站稳脚跟、有所作为。

心中有理想,坚定忠诚党。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在农村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执行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传递着党的声音。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定政治立场,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使命是服务好群众。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工作,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以实际行动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

心中有理想,永远感恩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现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建房子、教技能、找致富门路。”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都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动力电、走上了水泥路,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惠农惠民好政策。作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要带头知党恩、感党恩、颂党恩,带领群众以经历者、见证者、受益者的身份,看农村巨变、话家乡发展。

心中有理想,为民有力量。“信”为“行”之始,“行”为“信”之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一定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从细节小事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一定要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就要有这种为家乡、为群众做点事的追求和情怀,舍小家、为大家,自觉把脚跟扎进群众、把口碑立在民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

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把百姓放心坎。“芝麻官”千钧担。村党组织书记来自群众,必须服务群众,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既然承载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应当深知群众的苦、农民的累,热爱农民、关爱百姓,责无旁贷地代表好、发展好、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担负起为党聚一村人心、富一方百姓的重任。没有这种大公无私的情怀、为他人服务的情怀,就当不好村党组织书记。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小事”折射的是民意,彰显的是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村党组织书记如果不能认真解决好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居住、出行、饮水等问题,没有把贫困人口、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等人群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不仅自己要被老百姓戳“脊梁骨”,还会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和支持。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认真对待、尽力去做,真正把小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三)一定要有担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很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涉及许多复杂敏感的问题,如果害怕矛盾、逃避问题,不敢攻坚克难,那就不配当干部,也肯定无法干好工作。只有真正把责任担起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能真正带领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群众。

如果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村的工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冷暖安危,样样都得操心,自己的一个意见、一个主张都会对全村产生影响,可以说是“权力不大,责任不少;

补贴不高,压力不小”,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有责不担,正气难彰。如果只是把选上村党组织书记当成自我炫耀甚至谋取个人私利的资本,贪图虚名,心无为民之责,对待工作毫无敬畏,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十分劲只出三分力,那就对不起这个岗位,对不起党员群众的信任,不如趁早把位置让出来,让能干的、想干的同志顶上去。

百姓是天、百姓是地,为百姓服务最幸福。《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村党组织书记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甘于奉献、敢闯敢拼”。作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守土有责,牢记当支书为什么、在岗位干什么,对全村工作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重点难点在哪等等,都要“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

必须守土担责,只要为了全村百姓利益,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认真做好争取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

必须守土尽责,以“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带领群众战风险、渡难关、同致富、奔小康。

只要对百姓有利,就要大胆去做。“出水才见两腿泥。”身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就当撑开了成为一把伞,为老百姓遮风挡雨;

俯下身甘作一头牛,为老百姓勤恳奉献。要认真倾听农民群众呼声,不断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当“家业”,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少成多、由小到大,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四)一定要有本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看似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但要想做好、做出彩,没有一定的能力本领打底是不够的。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真正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就必须有“几把刷子”,懂政策、会管理、善经营,努力成为“田秀才”“土专家”,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如果空有一腔热血、一张“滑嘴皮”,是无法胜任的。

自己不会富,别当村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必须带头学技术、学管理、找信息、闯市场,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经营致富本领,做到别人不会的我先会,别人不懂的我先懂,别人没有富我先富,在生产经营上成为行家里手,使自己真正成为本地的经济能人和经济强人,做能致富、会致富的干部,这样才会在群众中有威信。如果一个村党组织书记,收入在村里是最少的,房子在村里是最破的,自己都富不起来,还怎么带领群众致富,群众怎么能信服你?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数。当前,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致富,发展经济就是群众最大的利益。对村党组织书记来说,既要能带头致富,也要能带领群众致富。要善于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贴近群众搞服务,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既当推广运用农业先进技术的领航人,也当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引路人,因地制宜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要大力培养农村致富能手,通过一批先富典型、能人的示范作用,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钱袋充足是一时的,头脑精明却能受用一世。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方针政策、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都要靠村党组织书记带领党员群众一起去建设,这就要求村党组织书记既要抓好“富袋子”的工作,也要重视抓好“富脑子”的行动。要带头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广泛学习市场经济、现代产业、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真正成为带领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谋幸福的行家里手。

(五)一定要有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

十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村党组织书记经常面临着公与私、是与非、情与理的考验,只有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处事,才能在群众中树立一种威信、一种感召力、一种公信力,才能很好地主持一方公道、维护一方正义。

一碗水端平才是真水平。古人云:“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做人公道正派,就会提高威信;

办事去私存公,就会明察事理。现实中,有的村干部个人能力不是不突出,处理人际关系不可谓不用心,然而众人不服、怨声载道,问题就出在没有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人。当年,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好不容易接到一批救济粮,但粮食怎么分,社员却互不相让。针对这种情况,刚上任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没有轻易定夺,而是从夜里10点到凌晨5点,带着社员逐户查看并记录每人家里的存粮情况,然后定下了“谁家粮食少,就给谁家多分”的规矩,让争执的社员无话可说。公平是权力的底色,村党组织书记要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必须摒弃私心的影响、人情的干扰、利益的羁绊,坚持公道正派、不偏不倚,护理不护人,维护绝大多数群众利益,才能有权有威、群众信服。绝不做“门槛上的鸡蛋”滚出滚进都行、不做“墙头草”顺风倒,没原则没底线没人格。

既要讲原则也要讲感情。农村历来就是人情社会,讲感情、重亲情,这是人之常情。但怎样对待感情,如何过好亲情关和友情关,对每一名村党组织书记来说,都是一种考验。现实中,面对乡里乡亲,有的村党组织书记“宁失原则不失感情”,谁的忙都想帮,谁的事都想办;

有的只顾私情不顾公道,优亲厚友、厚此薄彼。共产党人“讲感情”与“讲原则”是一致的,要合情合理处理一切事务。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原则,“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共产党人的感情。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严格按规矩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同时,又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农村发展有盼头、农民群众有甜头。

(六)一定要有好口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村党组织书记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得最清楚。只有自己走得正、行得端,要求别人才有底气、说话办事才能硬气,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职务是一时的,名声是永恒的。做一任村党组织书记,时间不过五年,但做得好不好,在群众中的评价却是一辈子的,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干得好,群众就会认可,即使下台不干了,群众提起来也是满口赞誉,自己也光荣;

如果干得不好,甚至贪污村产、滥用权力,那是不得人心的,自己和家人在村子里也抬不起头。作为本乡本土的一员,村党组织书记必须重名节、惜名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这不仅是服务群众,更是成就自己。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自己说好不算好,老百姓说好才算好。事实上,服从上级和服务群众是统一的,只有群众认可支持,有了好的“口碑”,才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和奖励,得到“奖杯”。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遇事多听群众意见,从群众呼声中找差距、找问题,让群众画像打分,靠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取信于民。

只有自身硬气,群众才会服气。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底线,也是最根本的能力。这个能力不过硬,其他能力都等于零。村党组织书记这个“乌纱帽”虽不起眼,但一旦把“微权力”当成敛财的“敲门砖”,啃噬的是群众的信任感,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输掉的是党员干部的口碑。现实中,面对集体经济、拆迁补偿、工程项目、扶贫资金等方面的利益诱惑,个别村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签个字、盖个章都要得点好处,甚至出现了触目惊心的“小官巨贪”。公生明、廉生威。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自己的无私无畏,大胆工作、公正裁决,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新时代农村党员应当努力做到“六个带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农村党员既是最基层的群众,更是第一线的党员,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也是党联系村民、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党员身份,谨记入党誓词,努力做到带头守纪讲政治、带头学习提素质、带头作为比奉献、带头致富促发展、带头服务作表率、带头自律树形象,成为党在农村基层高高飘扬的一面面鲜红旗帜。

(一)要带头守纪讲政治。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讲政治不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员的根本遵循。讲政治,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懂规矩、守纪律,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干事。

纪律规矩是带电的“高压线”。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党没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农村党员作为基层的先进分子,必须带头遵守党章各项规定,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党的纪律规矩办事,明白严守纪律规矩的重要性和不讲纪律规矩的危害性,始终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任何时候都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要遵守政治纪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必须遵循组织程序,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始终在纪律规矩范围内从事;

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搞非组织活动、违背组织意愿。

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农村是个熟人社会,大家乡里乡亲,彼此熟悉,但农村党员特别是边境一线地区的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顾及颜面、左右摇摆、态度暧昧。对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要增强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坚决斗争,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要带头学习提素质。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本领是党员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农村党员因为各种原因受教育程度相对要低一些,更要及时补课充电、加强学习。

先进不先进,学习要跟进。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不能发挥好,体现得充分不充分,和党员是否注重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读书、不看报,热衷于喝酒打牌,那先进性就无从体现、无法体现。知识决定底蕴,见识决定水平。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多一些知识的滋养熏陶,才能看得比别人更远一些、做得比别人更好一些,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学习不停步,本领就会大进步。身处当今这个信息井喷、知识裂变的时代,面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党员要认真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积极参与技术改良;

学习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增强做好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的能力;

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运行规律,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视野,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推动者、社会发展的引领者、服务凝聚群众的主心骨。

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高手在民间,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勤劳的品格、乐观的态度、奋进的精神,积极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智慧,切不可自以为高明。但也不能“跟在群众后面跑”,而是要善于引导群众、启发群众、教育群众、提升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所学知识与解决群众困难结合起来、与推进农村发展结合起来,对群众不了解的情况要及时宣传,对模糊认识要及时讲清,使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主张;

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观念要及时纠正,引导和带领群众自愿、自觉、自信地跟党走。

(三)要带头作为比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评价一个党员是否先进,既要看他的思想觉悟、政治表现,更要看他是不是能够积极作为、无私奉献。农村党员只有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幸福,才能真正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不作为其实就是不担当。群众是否认可一个党员,主要看他敢不敢担当、有没有作为。如果没有担当精神,不能为民做事,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当前,有的农村党员看到利益就上,遇到困难就怕,面对任务就躲,背离了党的宗旨,辜负了群众的信任,损害了党的形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道远,农村党员要自觉担起该担的责任,正确处理好公和私、义与利的关系,主动挑重担、干累活,把担当作为体现在日常中、落实在行动上。

党员既是身份也是责任。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思想带来较大冲击,农村党员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一些无职党员往往认为自己没有职务就没有责任,就没有担当作为的必要,甚至滋生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对村集体的事务不上心、不热心,冷眼旁观甚至说三道四,长此以往,不仅损害自身形象,也不利于村集体的发展。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增强主人翁意识,热心集体公益,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群众等方式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出谋划策、建言献策,发挥自身特长,助力乡村振兴。

甘于奉献是党员的本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默默坚守一线的农村党员,还是在洪涝灾害中主动作为的党员干部,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奉献和担当。当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农村党员要主动发扬“老黄牛”式的奉献精神,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之中,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结对帮扶不打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要带头致富促发展。农村要富强、农民要发展,关键要有产业支撑、有集体经济。农村党员是村民中的先进分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旗帜和标杆,要主动破除“等”“靠”“要”思想,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在探索致富思路上多动脑筋,在奔小康上多想办法,努力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的“领头羊”。

农民要致富,党员要帮助。农村党员的精神面貌、干事动力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党员首先强化致富意识,才能带动广大群众共思发展、同谋发展、齐抓发展。要带头树立发展意识,克服“给政策给路子不如给资金”等消极思想,努力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积极向广大农民宣传新思想、新技术,帮助村民增强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致富奔小康,党员做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把带领群众致富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农村党员有带头致富之心,更要有带头致富之能。如果自身不思发展、不善发展,甚至比不上一般群众的发展程度,引领带动作用势必大打折扣。要树立标杆意识,充分用好国家脱贫攻坚、产业帮扶的好政策,立足村情、挖掘优势、科学谋划,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村本户特点、能够复制推广的发展道路,用自己的致富经验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引领群众创业致富。

先富带后富,共走小康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不能落下一人。农村党员是建设全面小康的一线力量,不仅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合法的生产经营先富起来,更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带领,为其他群众树立“靠自己走上致富路”的信心和决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群众找到致富路子,实现共同富裕,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为党徽增光、为党旗添彩。

(五)要带头服务作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并明确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党员身份不是炫耀的资本和脱离群众的特权,其根本使命是为人民服务。每一名农村党员都要努力成为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机细胞和流动窗口,通过实打实的工作体现先进性。

我是党员跟我上。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需要广大党员一级一级主动作为,切实把服务群众的要求落实落细。如果党员都自私自利,“各管各家事,各唱各的调”,那村子就不可能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要主动强化党员意识、亮明党员身份,把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主动带头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农村社会稳定,切实把群众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民生,他多次表示:“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原则。农村党员是党组织和基层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职责,要始终以“勤务员”的身份定位自己,不厌其烦、不畏其难,始终站在急难险重第一线,宣传解释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决好群众的困难问题。

经常走进群众的门槛,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

老百姓有什么困难,我们就解决什么困难。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既要防止“应景式”“模式化”的形式主义,又要防止“保姆式”“大水漫灌”式的一刀切。要坚持普遍帮扶和精准帮扶相结合,在确保一般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材料服务方案,坚持实物帮扶和智力帮扶相结合,创新方式方法,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要带头自律树形象。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都管不住自己,怎么能带动别人?自律,是人的一种觉悟、一种自爱、一种境界。严格自律是共产党员的终生必修课。新时代的农村党员,要自觉树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意识,带头履行村规民约、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自律走前头,真正树立起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自律是最好的保护。自律是高度的自觉,是最灵验最有效的护身符。有的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都是从突破纪律规矩开始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目无组织纪律,把这个村当作“私人领域”,搞拉拉扯扯、利益交换,直到锒铛入狱才幡然悔悟:当初要是自觉自律,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有自律才会有自由。俗话说:“没有盆的花朵长不直。”缺乏自律的人生就犹如不按时收割的稻田,最后只会误了农时、荒草丛生。自律是对自己的严格约束,看似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好像束缚很多、自由很少,但正是这种严格的自律,才能够确保一个人始终不越红线底线,在法律规矩允许的框架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这才是最大的自由。那些总想突破法纪约束找“自由”的人,常常会身陷囹圄,最终失去自由。

6.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六

在基层班子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结合xx工作就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xx镇党委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以创新机制、健全制度为重点,狠抓了村级各村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村级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一)突出重点,创新机制,促进村级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1、实行村级事务规范决策机制,规范村务决策程序。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及上级关于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的规章制度,结合xx实际研究制定了《xx镇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手册》,从党支部工作规范、村委会工作规范、村务公开、集体资产管理、村务财务管理、印章管理、村干部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和村规民约等11个方面,明确村级各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并将《手册》印发到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全体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手中。各村都建立了村委会会议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一般是先在村“两委”成员中讨论、酝酿,形成初步方案后,再召开党员会、老干部会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讨论决定的事项通知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广泛征求代表户的意见后,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各项制度的落实规范了村级各项工作。

2、实行重点工程统一公开招标制度,规范工程建设。为进一步规范镇村重点工程建设,增加透明度,避免不良现象发生,镇政府从镇财政所、建委、审计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了招标办公室,明确规定对镇政府投资x万元以上、村集体投资x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除按规定参加区级招投标事项外,统一由招标办公室实行公开招标。镇政府统一聘请专家进行工程监理,并及时将工程建设情况向社会公开,突出加强了对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通过实行重点工程统一公开招标,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实行村帐镇管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审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等,镇政府成立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服务中心,对各村财务实行双代管。对村级收支,改变过去村主任“一支笔”审批为“三支笔”审批,村内所有支出票据必须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民理财小组组长三人审批会签。严格按照“三权不变”原则,对各村资金统一纳入财管中心账户管理,专户储存。狠抓了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五项制度的落实。凡是村内的重大事务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及时向村民公开,财务公开严格按要求每季度公开一次,公开底稿经镇审计办公室审核后才能公开。镇审计办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村村务财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杜绝了财务公开不到位、走形式、假公开等低水平运行的问题,规范了村干部行为,消除了群众对村干部的疑虑和误解。

4、建立工资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内在活力。农村干部是村级各项工作的领头雁。长期以来,村干部由于没有固定工资保障,导致干部队伍不稳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有的村干部对村民变相或搭车收取各种杂费,成为干群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农村干部实行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规定》,对村书记、主任和报帐员三职实行固定补贴,其余人员实行务工补贴。其中列入区镇经济贫困村的村书记、主任和报帐员三职基础补贴由镇财政统一发放。对列入区经济强村或列入镇精神文明创建示范村的村干部职务补贴可按10-30%的比例增长。同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村干部,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批准,可以办理退职手续,根据退职村干部的工作年限,按月发放退职补贴。通过创新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解决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强化村干部责任意识。对村干部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制度,新一届村“两委”换届后,镇党委政府及时与村“两委”签订了任期三年的目标责任书。以“五个好”村党组织创建为重点,在全镇开展了千分竞位创“五个好”村党组织活动,细化了考核目标,对村级实行了千分竞位管理。按照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突出重点、科学公开、便于操作的原则,坚持平时工作、阶段性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严格考核和奖惩

。对考核成绩优秀的村分别授予金、银、铜奖。对考核不足600分的村要受到黄牌警告,村书记主任要向镇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

6、建立环境管理服务机制,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城镇管理问题是农村的一项老大难问题,也是最让镇村干部头痛的问题。作为全国的小城镇综合改革和建设试点镇,对城镇管理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健全了环境卫生管理网络,村村建立了垃圾池。全镇设立了x处垃圾集中填埋点,落实了专业保洁队伍,配备垃圾清运车xx辆,实现了全镇垃圾的定点清运,一日一清。二是成立了镇行政综合执法中队,下设城镇管理中队、环境卫生管理所、安全管理办公室、消防站等,具体负责镇辖区内的城镇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建立完善了管理制度。镇政府制定出台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并明确目标责任,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使城镇综合管理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后进村综合整治

为了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镇党委先后研究下发了《领导干部包片包村制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入村调研和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实施了领导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开展了“走千户、访万人、解民忧、受教育、促发展”党性实践活动。在过去党政成员、机关干部分片包村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包村工作进行了改革。采取统筹兼顾的原则,将全镇xx个村分为好、中、差三类,实行部门包村和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每个机关部门挂包相对集中的5-6个村,每位党政成员和副局级干部挂包1个相对落后的贫困村,并将包村情况列入对部门和机关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选派了5名年轻机关干部兼任5个相对落后村的党支部书记,重点帮助解决村级班子建设、规范化制度落实、村干部依法办事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镇党委珍视维护团结的班子,关心支持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积极主动为村级经济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教育凝聚有矛盾的班子,经常主动与村干部促膝谈心,了解每个人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找出存在矛盾的症结,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减少摩擦,消除隔阂,求同存异,增进村班子团结;调整充实无活力的班子,对个别工作求稳、思想守旧、光守摊子、不思进取,遇到困难就缩手缩脚、畏难发愁,工作活力不足、战斗力不强的村班子,通过教育整顿仍无起色的,通过换届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目前,在村级班子中想发展、议发展的意识强,干劲足,精神面貌好。全镇形成了强村争创一流村、中间村争创强村、落后村奋起直追的良好氛围,为我镇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教育引导,选树典型,努力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整体素质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村级班子成员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教育中、长期规划和计划,采取党员电教、基地培训、集中学习、外出观摩、谈心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村干部进行经常性、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利用“七一”建党节之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在村班子中认真开展了谈心活动。在个别谈话的同时,党委不定期的召开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座谈会,围绕“五个好”党支部的创建,就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党支部书记的地位、作用和基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及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座谈。聘请专家教授举行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在镇村干部中开展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我为崛起干什么”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xx发展”等专题讨论活动。使村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职责、摆正了位置,增强了团结协作、共同干事创业的意识和干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同时,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后备干部培养,建立了村“两委”干部档案和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并统一输入微机,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管理。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种争先恐后、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弘扬正气、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为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村“两委”干部的现有素质与领导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村委会直选后,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的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但是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和正确的引导,部分村干部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个别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自觉执行党的法律法规和团结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不能正确处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习惯当“传声筒”和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现有素质与领导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部分村干部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和干大事、创大业、求大发展的气魄。部分村“两委”干部思想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对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束手无策,工作无思路,无办法,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部分条件差的村干部,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犹豫观望,怨天尤人,得过且过。部分集体经济好的村,村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当“太平官”,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守业有余,创业不足,怕冒风险,怕担责任,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敢在已有的基础上闯新路、创大业,求大的发展。守业型、传统型的干部多,开拓型、知识型的干部少。

三是少数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形不成工作合力。村委会实行直选后,一大批经济能人进入了村班子,但是由于缺少农村工作经验和受家族势力影响等,少数村“两委”班子内部不协调,部分村委会不能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特别是个别村主任和支部书记不团结,相互猜疑,为一些小事闹无原则的纠纷,形不成工作合力,内耗严重,影响了村庄发展。有个别村村务不民主、财务不公开、运作不规范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是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了村“两委”班子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遗留问题多,干群关系紧张。村级班子建设的实践证明,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村干部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干部好当,人选好找。相反,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党支部往往因缺乏经济依托,无力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修路、吃水等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群众不能得到实惠,对村干部缺乏信任感,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削弱。特别是部分贫困村,村干部报酬无从兑现,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班子的稳定团结。

五是村干部缺乏行之有效的选拔使用、奖惩激励机制。农村干部的识人视野窄,选人渠道少,任职形式单一,农村干部的“入口”和“出口”需要探索新路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另外,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致使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生机和活力不足。个别村出现支部书记后继乏人的问题。少数支部党的组织生活不够经常,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村级班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各项规范化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班子建设的关健。在制度建设上,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对党员实行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按党章要求开展正常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其次要建立健全以民主议事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民主管理制度,做到决策符合村情,办事顺乎民意,避免个人说了算,凭老经验办事情。其三要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管理规范化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村“两委”班子的职责权限和办事程序,使“两委”班子工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解决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找准位置,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用人机制,拓宽用人渠道。“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一个村建设的好与坏,关键要看有没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没有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书记。实践证明,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要改进选人办法,更新用人观念,拓宽选人渠道,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内选、外聘、回请、下派、公开选拔等多种形式选准配好村党支部书记,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

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村班子的工作基础。农村班子建设内在活力的启动和外部环境的优化,都取决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党支部组织领导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过程,正是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过程。有了集体经济作依托,才能使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实现政治领导和经济服务的结合。没有集体经济实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必然被削弱。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也只有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租则租”的路子,因村制宜,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好。

7.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七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一、新形势赋予了农村信用社审计新的时代问题

(一) 农村信用社审计的内部控制现象普遍, 法人形式的治理模式已滞后

社员代表最高权力是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法人形式治理模式, 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形成三方局面同时行使对应的决策执行权、行驶监督权、管理权, 三方面进行管理农村信用社。但是, 现实上的“三会”却不是名副其实, 很多是由上级领导的指认或者是委派任命的, 而且现阶段很多最初的所有者由于长期的经营, 时间较长等原因在经营过程中变成职工, 直接导致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混乱。因为出现利益的不均衡, 就会严重影响所有者的监督和制约管理。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 形成内部控制的小团体、小社会, 此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

(二) 新形势下的市场定位不明确

当今是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作为主要的支持农村建设的金融力量, 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地位不明确, 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也显然的失去竞争力。现阶段重放轻收、重息轻本、重大轻小是农村信用社的工作特点, 现阶段很多的银行贷款向着所谓的大企业、房地产等热门行业倾斜。很多基础扶持的小企业在发展壮大后, 因为贷款利率高, 很快就失去客户, 没有具体明确的市场定位, 难以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优势和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

(三) 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查错防弊、会计舞弊的审计是传统的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特点, 很多局限在会计的业务上如:基础阶段的凭证、账簿、报表等的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整个财务流程是否合规合法等进行审计, 内部审计的范围很局限, 缺少在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审计, 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审计, 从而导致内部审计没有从根本上服务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 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经济的发展形势。

(四)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

现阶段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的目的也仅仅是停留在“查错防弊”, 同样仅仅停留在账本, 税目会计上的基础审计, 这就会导致出现随意性和科学性。当前的内部审计人员仅仅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来确定, 审计的手段滞后。很多基层的信用社财务人员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很多会计信息没有很好的建立, 更加导致经营管理的农村信用社的很多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很好的运用。

二、完善农村信用社审计的措施

(一) 逐步创新审计模式和组织方式

新形势下的我国经济形势正在逐步的向国际化、市场化发展, 由于各金融审计力量要受到各省级审计机关的支配, 现阶段我国农村信用社隶属于省级政府管理, 市、县级政府没有权限管理, 所以要解决就要在审计组织方式上着手。从三方面着手首先省级审计机关牵头, 县级组织整合审计力量, 运用社会审计机构及监督部门, 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合作。同时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农村信用社的监督动态信息库, 充分积累客户的信息资料, 充分保证客户资料的及时准确, 可以使得管理者和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取经营管理的信息。同时可以从宏观上及时了解和掌握金融监管政策, 及时发现审计中的风险点和审计的重点。可以及时有效的组织实施有效的监督, 从而形成各层面审计监督合力。

(二) 理顺农村信用社审计体制, 建立农村信用社审计的立法制度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依然停留在社员的阶段上, 但是现阶段逐步交给省政府后, 相对应的经营风险和相关责任都已经逐步的发生改变。导致农村信用社审计不在是单纯意义上的金融机构, 这样就会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加强各省审计机关和省级政府的沟通协调工作, 将审计纳入监督的范畴, 同时及时制定农村信用社审计的立法工作, 形成法规文件, 以法规的形式制定下来, 这样的审计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 同时在审计中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提高审计独立性要通过对企业制度的变革, 只有审计的独立才能够充分发挥审计制度的优势, 农村信用社制度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从新经济发展趋势看, 新形势下的农村信用社审计采用隶属于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 这种形式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科学、有效, 是现阶段新形势下内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 这种模式改变现行的内部审计体制, 使内部审计人员完全彻底的脱离基层, 统一由相关部门即审计委员会领导, 这样的模式就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与各基层没有直接利益关系, 从而从侧面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三) 扩展审计范围, 抓住重点审计, 开展审计热点的全面审计

传统的审计是单一模式的。新时代下的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应该从传统的模式向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审计, 例如:相关的合同管理、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经济违约责任等, 但是新形势下的农村信用社更应该密切关注的是新兴产业, 如:金融创新型业务、银行金融保险业务等, 向新型产业发展, 才能创造新的增长点。同样的新型的审计模式可以防范新业务的操作风险, 同时能够及时的发现风险防范措施, 新的业务、新的措施, 才能创造新的黄金点, 才能保证农村信用社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扩展审计范围, 从全局出发, 积极建立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重点审计, 可以抓住审计热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审计, 这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四) 加强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创新, 从而定位目标市场

强化风险导向审计, 才能使得农村信用社审计会以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为导向, 以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 可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 它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 全面而且全方位。如果推行这种审计思路表明内部审计部门将把整体价值最大化作为工作的重心。当进行此种审计方式时, 可以结合绩效考核、内控评价、财务管理制度等发挥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评价和建设职能作用。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产物, 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核算应该走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化道路, 而且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势头发展很快。目前为止, 农村信用社的柜台业务无论是对公还是对私都已基本上实现了电算化、网络化, 实现了计算机的应用, 实现了电算化的快捷操作, 实现了流程化的作业。建立整个联社信息管理系统是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最终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联社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而对审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可以改进和创新很多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 使之更加高效。利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技术是会计电算化审计的优势, 会计电算化能够对审计的对象、目标的客户群、市场的宏观环境、金融形势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调研, 只有充分和科学的研究, 不断地分析, 才能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状况、内部控制状况和风险管理状况等内容及时、全面地分析、监测和评价, 从而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

四、总结

新形势下的农村信用社审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它是一种组织内部建立的审计活动, 其长远的目的是使农村信用社能够更加长远快速的发展。目前新形势下的农村信用社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国家正在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经济形式, 经济竞争程度加剧, 在新的形势下, 只有不断地开阔创新, 才能确保农村信用社经营得到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阎红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排险”角色分析[J].财会月刊 (理论) , 2005 (08) .

[2]刘丽.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审计[J].理财, 2011 (03) .

[3]张芳.农村信用社审计现状及问题浅析[N].巴中日报, 2010-12-17.

上一篇:三国群英赞――刘备Ⅱ作文下一篇: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辅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