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寂寞的村庄

2024-09-19

散文随笔寂寞的村庄(精选8篇)

1.散文随笔寂寞的村庄 篇一

在祖国的大地上,分布着无数个闪耀着光辉的村庄,并且有数亿人口长年生活在农村,还有那些活跃在城市的人们,基本都是从农村过渡到城市。如果说城里大部分人是农村的“原住民”,可能会有很多人同意这个未经实际验证的观点;而生活在城市的“原住民”,谁又会承认这个身份呢!

我又是农村的原住民吗?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我生活的村庄,我不知道它的过去,也不知道它何年何月何日在这方土地之上,燃烧起第一缕炊烟;也不知道,我的祖先来自哪里?甚至,我的一辈辈祖先生命延续了百年又百年,为何没有留下一知半解的文字!为何刀耕火种的文明史在这里却成了一个千古之谜!我是祖先们的延续,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向往;我是村庄的延续,对故土充满敬畏和眷恋!可我作为那个延续的人,我总是在别人面前夸下海口,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终生眷顾、不离不弃的村庄了。可在这些问题面前,我却成了那个最熟悉村庄的陌生人……

我曾试着去了解我的村庄,了解它在历史长河中的迁徙史,了解它的过去和今生,了解它黄土中潜藏的文字,都记录了哪些刀耕火种的一次次完美蜕变!在村庄面前,我的身躯变得渺小和脆弱不堪。我追寻的村庄,隐藏着一个个无数之迷,而这个迷将会随着岁月一路向前的奔袭,越是把仅有的印记自然消融殆尽,而这些印记越是像埋葬的宝藏,沉淀为无价之宝。

站在人生的追寻面前,我曾虔诚的祈求神明,让我寻找到祖先们埋葬的地点,让我知道祖先们是沿着哪条蜿蜒起伏的道路或河流来到这里,繁衍生息了一代代人。可我,经过苦苦寻觅,依旧对祖先们千百年之后的安身立命之所,不得而知!

在我的村庄里有两个说大不小的池塘,至于两处池塘是人工挖掘的,还是自然地貌累积而成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这我。

根据池塘周围的地貌可以看出,一道道雨水冲刷的痕迹,充斥着自然历史的悠久;也能看到一簇簇水草,随着池塘摇摇晃晃的水浪,裸露出洁白而又错综复杂的根系;蓖麻棵、臭蒿子草、牤牛草、马苋子菜等不知名的植物,根系深扎于池塘边湿润的黑紫泥中,开花结果,长势茂盛;而一只只青蛙更是成为村庄的代言人,一旦立夏第一场雷雨过后,池塘也就从宁静变得嘈杂,夜色不再沉默寡言,那一天到晚“呱呱”地叫喊声,把人们酣醉沉寂的梦乡搅得是天翻地覆。池塘的一切仿佛是一个千百年以来的迷,它的过往历经过多少自然灾害,历经过那些血泪史的朝代,历经过多少人们沉默的瞭望,历经过多少水生的动植物,它在我的内心变得迷上加迷,不可猜测,不可揣测,不可凭空想象,不可虚拟它的未来,是否在遥远的未来,演化成一个陌生的村庄。

矗立在故土的村庄,也有我的田地。我的田地少的可怜,说白了,我们一家四口的人口地,是从我父亲的田地里切割出来的;说难听一点,这些田地是父亲施舍给我的,就是为了让他的儿子,能够在世人面前,骄傲的称自己是一位农民。可我的田地,我却从来没有亲自播过种,牵着牛耕过田,放低身段拿着锄头锄过草,我更没有拿着镰刀收割过庄稼!我只是打着父亲的旗号,让这些田地为我正名罢了。可这些田地,到底播种过多少庄稼,蔟生过多少野草,承载过多少劳动人民的汗水,我对自己的田地,充满了未知数。

我知道我最熟悉的一颗老榆树,这棵老榆树是我小时候就围着它玩耍的地方。它长着老枣树一样的外表,浑身上下一道道伤疤,如果雷雨天过后,它那些经不起风雨的伤疤,就像未愈合的伤口,血水横流。老榆树是最容易受伤的,一旦某处表皮溃烂,就会滋生一层密密麻麻的臭虫(金花虫幼虫),而臭虫滋生的危害,足以让老榆树伤痕累累,痛不欲生。可千疮百孔的老榆树,依旧活了下来,老态龙钟,脊背佝偻的身躯,依旧枝叶繁茂。可当有人问我,老榆树是谁栽下的,生长了多少年了,我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沉思了很久,无法准确回答。

后来,我就以一位陌生者的身份归乡,归乡的路上尽量悄无声息;进入村口时,更是悄无声息。生怕自己陌生的身份,惊扰到自己心中陌生的村庄,怕它向我打招呼,我又不知道怎么称谓它。我怕称谓它,怕把它的名字叫出时,我没有故乡人的情感。

从那以后,我就愈发的关注自己内心的村庄,关注村庄的土坯史;关注老房子还有多少人在居住;关注村里人是否摆脱了贫穷;关注村里人是否还像三十年前,愿意在冬闲时,坐在外墙根地下,慵懒地晒着太阳;关注上了岁数的父亲和母亲,两位老人是否按时做饭和吃饭;我还关心父亲一辈子放不下的土地。据父亲讲,今年的庄稼长得特别茂盛,可我依旧没有抽空去看上一眼;我所关注的,都是村庄所不关心的。不管风吹雨打,季节交推着置换,可村庄依旧在繁衍生息,它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老,它其实还很年轻。你看,一排排钢筋水泥混合着质地坚硬的红砖堆砌的房屋,才刚刚有新人搬入,大门口红彤彤大大地“喜”字,幸福才刚刚开始。

村庄啊!村庄,你越是陌生,越让我不可替代的乡愁,热血沸腾;你越是散发着时代的日子,越是让我铭记你璀璨的历史,光芒闪烁。我陌生的村庄啊!你越是陌生,越让我久久地陷入沉思,沉思你所要沉思的沉思,就像你沉静的炊烟,平凡的一生只为追求诗和远方。

作者:许庆鹏

公众号:山石榴

2.散文随笔寂寞的村庄 篇二

有人说刘亮程写作的是一个大命题,关于人和自然,人和牲畜,以及人和整个农业社会如何

进退的大命题。其实刘亮程只是刘亮程,他只是将自己在这个村庄里看到的、听见的、梦见的,通过文字表达了出来而已。所以,在读他的文字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好恶评判,这都无可厚非。我所描述的,是我认为意义上的刘亮程,当然,大家心目中肯定还有别样的刘亮程。

一、哲学式的思考和诗歌化的语言

刘亮程不仅是站在人的立场上看待村里的事物,有时候他还会站在驴的立场、蚂蚁的立场或者狗的立场上去思考这些朴素的乡村哲学。他在《剩下的事情》里写道: “每个人最后都是独自面对剩下的寂寞和恐惧,无论在人群中还是在荒野上。那是他一个人的。就像一粒虫、一棵草在它浩荡的群落中孤单地面对自己的那份欢乐和痛苦。其他的虫、草不知道。”他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人生最后的路程,写人生最终的那段孤单历程,虽然着笔不多,但是让人思考没有止步。所以,很多人称呼刘亮程为乡村哲学家。他只是一个农民,但是从大自然的熏陶里洞悉了一切,所有的世道轮回,何尝不是这么回事呢?

“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好像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刘亮程就是这样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一样的作家,在给后人讲述着自己的一辈子的领悟,寒冷在他的笔下成了一种具体的美,深厚而让人绝望。在《寒风吹彻》这篇散文中,写到他曾将一位老人领回家中,以炉火温暖了他。但第二天还是发现那位老人已冻死在路边的荒野中。“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都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这一炉火,对这个寒冷一生的人来说,显然微不足道。他的寒冷太巨大。”“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刘亮程不但在自然界发现朴素的哲学和美学,而且在一些家畜身上也有所发现。在《狗这一辈子》里,刘亮程开头就写:“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人活着不容易,一条狗活着也不容易,但是人的不容易,有时候甚至超过一条忠实的狗。他在这篇散文里写,肯定会有一条在暗夜里行走的狗,“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这样充满淡淡忧伤的词句里,让我们回味的不仅是狗的忠实,更是对一种逐渐远去的农业文明的追忆和思考,具有深层次的哲理。

狗这一辈子,其实在很多方面映衬的是人活着的艰难和不容易,在这个世界上,人与其他动物无异。

刘亮程的漫不经心和慢脚步的生活,让他能够看见、能够听见,发生在这个村庄里或者村庄上空的一切事物。包括一棵树的死活。“树不害怕死是在树长空心以后。树觉得死就在树的身体里,跟树在一起。树像抱一个孩子一样,把死亡的树心包裹着。后来死亡越来越大,包不住了,死亡把树干撑开,蚂蚁进来了,虫子进来了,风刮进来雨淋进来。”(《大杨树》)虽然看似是描写一棵杨树的死亡过程,其实何尝不是一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那段日子里,面对死亡时的淡定和从容呢?

二、回归式的思考和蒙太奇式的表达方式

在这里我要提到一个陕西作家,与刘亮程比较类似,也是诗人出生,他最富盛名的是诗文集《马坊书》,但是近两年来,他的两篇散文却让当代文坛为之一震,那就是发表在《花城》上的《母亲本纪》和发表在《美文》上的《父亲本纪》,从提法上就是新颖的,用《史记》五体例之一的本纪,用一种追溯生命式的编年体手法,来复原和再现母亲以及父亲,在这个名为马坊的小村庄里,他的父亲和母亲卑微而又有尊严的活着,他们在这里劳作,任劳任怨,尊重大自然的每一个生灵,敬畏与人共生的每一个生命,最后也像这些动物、植物们一样无声的死去。耿翔刨开皮肉见骨质的写作方式,让读者在阅读时也感到阵阵疼痛,思考在这些看似朴实而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深刻的命题。因此,耿翔的散文读来让人感觉非常有硬度,并且在散文书写中加入了无尽的张力和历史的厚重感。

刘亮程对村庄的解读和描述也是一种回归和复原。刘亮程曾在散文写作中指出,自己的童年其实是不幸的,并不幸福的,在他后来回首去

看的时候,发现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于是他开始虚构,虚构一个闲人,“我塑造了一个自己,照着他的样子生活,想事情。我将他带到童年,让他从小的时候开始,看见我的童年梦。写作之初,我并不知道这场写作的意义。我只清楚,回忆和做梦一样,纯属虚构。”(《向梦学习》)

刘亮程的回归不仅是精神的回归,有时候也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回归,“我突然出现在村子中间的马路上,晕晕乎乎,仿佛我一直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走了多少年,这一刻突然看见—一个长大的、正在老掉的自己,站在马路上,一副茫然的样子。”(《一个人回来》)

nlc202309012106

另外,在散文写作的诗歌式叙事中,有一个常用的技法,那就是蒙太奇表现技法,其实也就是散文写作中常说的“形散意不散”,更是诗歌写作中高屋建瓴的发散性思维。在刘亮程的散文写作中,能够通过一件事、一件物,然后将之扩展到另外一些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更为奇妙的是,他可以将两个并不相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独特的美学效果,让人叹为观止,其实这也是得益于刘亮程这个闲人对村子事无巨细的观察。

刘亮程会带领着你,跟随着文字,向着更深处的思维进发,这种过程是美妙的,让人着迷的,而不是反感和说教式的。在散文名篇《大杨树》里主要描写了村里一棵古老的杨树被砍倒的过程,但是在考究的叙事过中,刘亮程却将村里的三个厉害东西,即钢板斧、老乌普家的绳子、会计家的锅搬了出来,虽然只有钢板斧与本文的叙事有关联,但是刘亮程却又写出了绳子和锅的来源以及在村里的重要意义,无疑是对大杨树这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的一种反衬,然后又用近乎迷信的方式,交代出了这棵大杨树对村里人的意义,但是大杨树最终还是没能脱离被砍倒当做劈柴的宿命。

三、梦呓式的语言风格

在读完《一个人的村庄》之后,我才开始读《在新疆》,读到《向梦学习》、《农机配件门市部》等作品,这些作品正是对刘亮程散文写作根源和初衷的表达。对于读懂或者研究他的作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读《一个人的村庄》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他写的都是真的吗?文学创作会不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在里面。当我读到《向梦学习》的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人的村庄》是一个人的无边的白日梦,那个无所事事游逛在乡的闲人,是我在梦里找到的一个人物。我很早注意到,在梦里我比梦外悠闲,我背着手,看着一些事情发生,我像个局外人。”(《向梦学习》)由此我们才能看到,刘亮程的写作,是一种梦呓式的写作,他只是在完成一个重构睡梦的过程,当然梦里有虚有实,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没有看见的并不一定虚假。

所以我认为,要读懂刘亮程,先从读他的《向梦学习》和《飞机配件门市部》开始。刘亮程认为,梦是一种学习,而作家是在暗夜里独自成长的一种人,接受夜和梦的教育。梦是一所学校。夜夜必修的功课是做梦。“我早期的诗和散文,一直在努力地写出梦景。作文如做梦,在犹如做梦的写作状态中,文字的意味向虚幻、恍惚和不可捉摸的真实飘移,我时而入梦,时而醒来说梦。梦和黑夜的氛围缠绕不散。我沉迷于这样的幻想。写作亦如暗夜中打捞,沉入遗忘的事物被唤醒。”

相信每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都希望将自己的梦写出来,我也曾想将梦写出来,但是因为梦的无根无据和片段性等特点,我发现梦几乎是无法碰触的一个话题,一行字都写不出来。相信很多文友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但是刘亮程在梦里很享受,并且在梦里汲取到了营养。“我不知道自己一直向梦学习。我很早懂得隐喻、夸张、跳跃、倒叙、插叙、独白这些作文手法。后来,我写作多年,才意识到,这些在文学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在梦中也随处使用。做梦用的手法跟作文一模一样。”

刘亮程认为,最好的文学语言是梦语言。就是一个已经睡着原本不该说话的人,突兀的一两句。没前没后的自言自语。而这种梦呓便被很多作家发展为超现实的语言叙述方式。这也就是刘亮程的小说《虚土》会被很多人看不懂的原因,在小说中,一名5岁的孩子分不清现实和梦,一直在一个未醒来的梦里,怀疑自己是否出生,或者已经出生却从未长大。他觉得长大的全是别人。这就是一部超现实的梦呓式的小说作品,如果不是在怀着做梦或者解梦的状态去看这本书,就完全是在听痴人说梦了,难免会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刘亮程的精神村庄

一个作家,他的精神必须要有一种寄托,所有的故事和情节都要在这个环境里发生、发展。沈从文在凤凰小城里雕琢自己的文字世界,莫言在高密东北乡展开自己的叙述,路遥在陕北的双水村开始史诗般的纪事。一个作家,也许只有在最熟悉的场景、最熟悉的环境里,才能写出最伟大的作品来。

与其他作家一样,从农村出来的刘亮程也一样,他一辈子在自己的那个名为黄沙梁的小村庄生活、思考,所以这个村庄是他精神上的一个依托和载体,所有的思考放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村庄,没有在这个村庄的生活和思考,就没有享誉中国文坛的刘亮程。

刘亮程是甘肃金塔县人,父亲也是县中学校长、团委书记,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举家搬迁到新疆,这个叫做黄沙梁的小村子里生活。一年一年,这个小村庄在发生着变化。“那时村里已没几户人家,到处是空房子,到处是无人耕种的荒地,你趴在院墙外,像个外人,张望着我们生活多年的旧院子,眼泪涔涔。”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庄,成了刘亮程魂牵梦绕的故乡,他在离开多年后,再次回望的时候,发现寄存在这里太多的感情和故事,他们一家人在这里生活,直到父亲去世,再到去乌市打工,其实是刘亮程非常心酸的一段过往。刘亮程通过唯美而又伤感的语调,逐渐剥离过去生活的阴霾,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为自己的儿女讲述已经荒芜的家园。

其实,《一个人的村庄》就是刘亮程在多少年回忆村庄时做的一个梦,在这个梦里,虚实交错,他看到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出走,看到村里人全都出走,看到自己的妻子也离开这个村庄,只有他一个人,在这个村庄里消磨着漫长或者短暂的一生。

因为一个人,巨大的孤独包围了“我”:我的寂寞和恐惧是从村里带来的。每个人最后都是独自面对剩下的寂寞和恐惧,无论在人群中还是在荒野上。那是他一个人的。于是“我”开始关注与麦子有关、与村庄有关的一切生灵,他在一个无事的下午,踩坏了兔子的一条小路,继而又想:“野兔要来来回回走多少年,才能把我的一只脚印踩平。或许野兔一生气,不要这条路了。气再生得大点,不要这片草地了,翻过沙梁远远地迁居到另一片草地。你说我这么大的人了,干了件啥事。”

没有任何打扰的生活,是最适合思考的生活。如在瓦尔登湖畔过了两年独居生活的梭罗一样,“我”在这样的一个多月的在麦地里独居的生活里,在思考关于人和自然、人与家园、人与孤独等话题。最终“我”得出了结论:“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那么,我们干完的事情,将是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大的事情。”“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用完了,这件事物还在。时间再没有时间。”

3.寂寞的鱼散文随笔 篇三

我常在思考人生,在我眼中,这树叶,发于春天,盛于夏日,枯于深秋,落于寒冬,中间的过程,这便是人生。我常在思考这个世界,在我眼中,我为鱼,生活为网,是那个撒网的老翁,就是这个世界。

时间似流水,光阴如雪消融,即使我们用力握住,它也会慢慢的从指间无声的滑落。花开花落,月盈月亏,潮起潮落,缘生缘灭,虽然一切皆在往复,但是逝去的终究是不会再回来了。世界上可以有两朵相似的花,却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时间的轮回,人生的过程,不过是朝生夕死罢了。在你闭目的一瞬间,回想自己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这过程,逃不出春夏秋冬。

有人说,这世界是个大的牢笼,困住了所有人。这天,遮住了所有人的眼,这地也将埋葬所有人的身。无论人生的过程是怎样,结局无法逆转。我们只是在网中挣扎的鱼儿,鱼死了,网却不会破。

然而,或许还有另一种的选择。你跳不出这个世界,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脱它了。可是这个世界有你不能到达的地方,有你不应到达的地方,有你一辈子也不会去到达的.地方,你的世界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大,界限也许就在你的身边,可你却以为你可以去任何地方。这个世界本是没有路的,因为有人需要一条路到他们想去的地方,所以有了路,而这条路通向哪里确实没有关系的。

苦难是生活的双生子,我们会面对生离死别,会经历坎坷,事业上,爱情婚姻里,都不会一帆风顺。命运是大海,当你能够畅游时,你就要纵情游向你的所爱,因为你不知道狂流什么时候会到来,卷走一切梦想与希望。

4.凄美的寂寞散文 篇四

寂寞,是一种恬恬的静美,寂寞,是一种淡淡的凄美。

虚假的繁华背后,真的需要独自寻觅一种淡泊的心境。

如果说,寂寞是一种孤独,是一种独处才有的心灵孤寂,那么在繁华的都市,在浮躁的年代,能够独守一份寂寞,也是一种美丽。

喜欢在都市的一角,躲在霓虹闪烁背后的夜里,眺望遥远的地方,孤独的固守那片深情的土地,默默的衰老,天空中,那轮皎月也是寂寞的,在云淡清风中,撒下一片凄美的月光。

没有浮躁的惊扰,没有欲望的冲动,难得在充满诱惑的都市,寻找一个孤寂的地方,拂去世间沾染的尘埃,洗涤世俗冲击心灵的污垢,抹去生命中的繁华,发掘返璞归真的自我。

向往,是寂寞中呢喃的私语,是孤独中默默的憧憬,是独处中心情的宣泄,是寂寞中心灵的`淡泊,那种万念俱寂的悬空冥想,犹如出家人洗尽七情六欲,心中默默的祈祷。

寂寞,是心灵的沉寂,是思念的堆积,是人生思考的驿站,是审视自己的空间。少了浮夸的虚伪,多了一点诚实;少了烦躁的悸动,多了一点宁静;少了虚无的幻想,多了一点现实。

5.寂寞的香草散文 篇五

住在某些地方,总有某些难忘的回忆,例如曾经的凤庄68号院,除了我,还住了这样一些女子……

--题记

第一次面对香草的时候,吓了一跳,漂漂亮亮的女孩,有一只眼睛不太好,黄黄混浊,比左眼小了许多。出生时就是这样,没有办法医治,虽然有些模糊的光芒,但看起来让人怪怪的,我不由充满了惋惜,看样子,又是一个痛苦的生命了。

香草和妹妹香珠是双胞胎,两人都是清瘦的,一种清纯的气质由内而外散发着淡淡优雅的香气,姊妹二人非常好,只是上班时间不同,所以两人也只有晚上才碰到一起。相比香草,香珠就幸福得多,她是完整的,无论身材还是相貌,和姐姐非常相似,两人说话一样温柔,一样婉约,只是香珠比较冷,不太理人,香草却显得亲切而乐观,幽柔而高贵。人的气度除了天生还要后天来培养,一个人是怎样的人,通常看她身上表现出来的那抹气质,一切的伪装都不可信,只有气质才是真正内涵的体现。香草身上的精华就在于那颗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的芳心,她瘦瘦的身躯流露的那缕坚强让我肃然起敬。

香草一下班,基本上是在电脑上打发时光,很少与人聊天,除非我去找她,否则她轻易不出门,她的时间一半用来上班,一半用来自学,她不满足于自己中专的学历。当她拿到自学大专文凭的那一天,一脸的兴奋与光彩,我也非常地敬佩,在这个残疾的姑娘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

香草出门的时候是戴一副眼镜的,玻璃下面是一双正常的眼睛,那层玻璃挡住了她的残缺,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她眼睛有问题。我时常感到遗憾,如果她没有这唯一的缺陷该有多好,老天为什么要如此折磨一个爱美的女孩子呢?人生是有很多无奈的,相比香草,多少人是幸运的宠儿啊,然而又有多少人懂得,人残疾时的痛苦与悲伤呢?就像很多人是健康的,却不知道健康的.美丽,只是一味的去折腾人生,甚至去为了某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弄得死去活来,而香草活得坦荡,活得自在,也活得信心百倍,我不曾看到过她的痛苦,也不曾看到她为爱情而忧伤。或许香草隐藏得好,也或许她早把握了自己的命运,知道这世间的人都是爱美丽爱完整的,所以她不怎么去争取。

那天,和香草谈心,香草第一次主动跟我说她的爱情,她喜欢自己的一个同事,同事好像对她也很好,但同事从来不表白,香草有些迷惘,那一刻的香草让我心疼,真想把她搂在怀里,轻轻地安慰,告诉她要勇敢地去争取。但我是过来人,从她的叹息声中,我明白,那个同事只不过是嫌弃她的眼睛残疾而已,如果香草和香珠一样有双动人的眼睛,香草怎么会没有爱情的青睐呢?

我轻轻地说:香草,你可以主动告诉他啊,感情的事情总要一方先开口。

香草红了脸,委婉地说:我也不知道他心里的真实想法,有时,真觉得他对我太好了,或许是我太敏感了吧,我不好意思先开口。

我笑了:如果不敢开口,给我他的电话,我跟他说,这么好的女孩轻易地放弃,是他的损失。

香草呵呵笑了,终究不好意思去行动,我也没有再去劝,如果真爱,又岂是需要别人相帮的呢?我猜也猜得到结局,从香草的叙述中,我能感知那个男孩对香草的微妙情感,想舍又犹疑,想爱又似乎等待更好的,这是男人们一贯三心两意的行为,可耻又可恨,可怜又可悲。我看过香草带回来的一份报纸,香草甜笑着指给我看,那是一则广告,关于医药的,是他写的,写得不错,胡扯加上忽悠,美丽而神奇,大约能骗到一部分人。香草笑道:他是搞文案的,除了瞎扯就是吹牛,否则没法卖药呢。

我微微一笑:这也是一种生存吧,不过有意义吗?

香草愣愣地看了我一眼,小心收起报纸,我有些懊恼,不会伤了她的自尊吧?

过了一个月,香草辞职了,她说天天在办公室里当着花瓶没意思,想去挑战销售的工作。

我甚是佩服,一个女孩子想跑销售是不容易的,特别是文具类产品,更是难。好在公司分配她去她自己的县城,每天可以回家,多多少少有了些勇气和信心。

香草走时叹了口气,轻轻说:风蝶,我和他的事情彻底是没有希望了,我走时他都没有送我,也没有说话,可能真的是我自作多情了,放弃的感觉也挺好的,再也没有了牵挂与难过。

我安慰她说:不是你自作多情,而是他太不懂得珍惜,香草,相信自己,你有你的魅力,不要因为眼睛而误了自己的幸福,以后碰上差不多的,要学会把握,不要强求完美的爱情,婚姻讲究缘分与平淡的过日子,爱情有时跟婚姻无关,懂吗?

香草低下头,或许她不想让我看到她的眼泪,我知道她这样的女孩子,人前的欢笑,是人后最大的心痛。

香草背着小黑包,轻轻地对我一摆手,潇洒地赶往销售的路。在灿烂的阳光下,我看到她那挺直脊梁的影子,是那样坚定又是那样寂寞,心里一阵心酸,世间的残忍多是爱情所逼,如果没有向往的美丽情感,谁还能轻易受到伤害呢?香草离开公司,跟她梦想而得不到的爱情有关,她是个聪慧的女子,她比大多数女孩多了一份难得的理智,得不到的就放弃,守着也是辛苦和疼痛。挑战销售,还不如说是主动放弃办公室的安逸生活,去接收新的风景线,去勇敢面对新的人生旅途,不管多艰难,我相信坚强的香草一定会咬牙孤独走下去,她把笑容留给朋友,寂寞的眼泪枕在心里,美丽的身姿在摇曳,飘逸的灵魂在挣扎,这就是生命的苦涩与年华的酸辛。

香草跑了半年的销售,人也黑了,身子也瘦了,但精神极好,越发的妩媚动人,口才也进步飞速。她放弃了业绩一般的销售生涯,去了一家品牌洗衣店,她说,开一家洗衣坊,是她最好的选择,是该结束漂泊的生涯了。

香草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带着满满的幸福,因为她订亲了,未婚夫是农村的一个男孩,男孩长得帅气,在家里做生意,男孩野心很大,看到香草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男孩说,只要香草不嫌弃他文化低,他已经很幸福了。

香草笑着说,只要能嫁出去,她哪里还会在乎别人的文化低呢。

香草说这话的时候,我知道她的无奈与痛苦。香草贵在自知之明,她不希望父母为她的婚事着急。男孩是家乡的人,虽然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城里,但男孩说,为了香草,他一定要去城里买房子,不会委屈香草的人生,他会尽最大的能力给予香草幸福。

香草说,适应人生的种种遭遇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她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不管怎样有人爱着就好,总比被人嫌弃嫁不出去强。

我想哭,为香草。苍天真是会折磨人,让她如此的灵敏与秀丽,却又给了她残缺的一面,让她无法享受尊贵而平等的爱情。虽然总觉得香草嫁给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男孩有些难过,但只要他能给予香草爱,让她温暖与幸福,文化低又算得了什么瑕疵呢?总比那些挑剔她容貌的人强上千倍万倍!我非常相信命运这个东西,有香草这样的好女子,一定有一个平实的好男儿来匹配,只有如此才显得苍天的厚重与威严和神秘。

香草很快结婚了,毕竟她已经二十七岁,再不结婚,就是大龄剩女了。

婚后的香草离开了68号院,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她和丈夫一起去了附近的城市,离家很近,在那里香草开了一间洗衣坊,丈夫把生意搬到了城里,夫妻二人从此开始了拼搏的生涯,走上一条新的路程。

每每思及香草,感受着她那份寂寞与敏感的心胸,明白她的人生里一定有着非凡的生存智慧,永远留存着香香的气味,当她成为母亲的那一天,我相信她不再会寂寞,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会渐渐淡忘曾经的心痛,勇敢坚强地走出另一种绚丽的风景。

6.我们的村庄散文 篇六

我来自农村,村庄里的一切成为我在都市的记忆。这种记忆,起初是对故乡回不去的怀想,尔后是对故乡的独自凝望。这种凝望不是一种单纯地怀想,却催促我不断地在村庄和城市之间来来回回。长久离开村庄后在来体察,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惆怅、隐隐的心痛,感到了故乡亲人们忍耐的忧伤,感到了大地上村庄的抽搐般的不语。回想起来,无论我在村庄或都市,我的幸与不幸,都凝结在村庄之上。村庄,成为我生命中一个重要思考逻辑。

关于一座村庄,现在究竟置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之中,它在这样时代的背景中具有怎样的三维坐标?作为城市之源,现今的村庄与城市具有如何的共生关系?当我在凝望与沉思中,关于村庄的问题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在这块埋葬着祖先,埋葬着一个民族历史的土地上,村庄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却被我们身在城市的眼睛忽略了。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大多数人可以上溯到自己的爷爷或爷爷的父亲那一代的,大多数人也可以后溯到自己的孙子或曾孙那一代,那么再往上呢,再往下呢?再往上,可能已经突破了“我”的局限,进入到宏大的“我们”,这是我们借助大地和泥土可以体验的情感。而再往后,似乎已经超出了一个人的生物限定,但往后却是有价值的追问,正如一段没有未来的历史终结,最终会淹没在时间的尘埃之中。

现代科技正深刻揭示着人的生物存在。过去我一直以为,如果没有水、空气和阳光,人类就无法存在。而事实上,人类的存在,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隐秘支撑,这就是深藏在地球近两万公里之中的地核运动形成的磁场,这种磁场覆盖着我们,在和太阳的对弈中消融出一个宜居的时空,物化出五彩缤纷,使我们有了重力感,有了神秘的情感,有了想象的思想。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我们,其实是太阳和地球共生关系的产物,是神秘力量的一种存在。我们的物候存在,不同的村庄成形,不同人的个性禀赋,不同的人构成的村庄部落,以及以这些不同村庄合并建构或抽离补充而成的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成,最初都有着这种天地共生的自然选择,烙着大自然的历史和地质印记。因而所谓我们的村庄,小而言之是一个村落,大而言之是一座城市,宽泛一些就是一个国家,极致言之则是我们的地球。这是一个极为宏大的主题,可以囊括一切的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这是“我们”的无限性所面临的无限可能的建构,也是天地间唯一的母语。

但“我”的有限性却见一斑。正如我在卫星图上转动鼠标对村庄进行定位,“我”实际上是“我们”的大小转换,“我”的有限性构建“我们”的无限性。对于我而言,这个“我”很长时间寄寓于村庄之中,并充满了诗性和神秘。我相信,都市中的“我”可能充满物质和快感,这可能是“我们”的最大公约品性。而村庄中的诗性和神秘,或可才是“我”的魅力和味道所在。

村庄里流传的纸人推磨和撒土成兵,它已经预先为我们构筑了信任的心理基础,明知道不是真的,依然就觉得有趣好奇。但在城市,一切似乎为科技和理性经纬,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我们很难相信那种神秘的力量。现在,村庄大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为这种隔绝提供了打通的可能,从而使“我们”兼具有诗意和现代性。在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我感受到了村庄的虚空与疼痛,也看到了城市的喧嚣和驳杂。作为一种国家的阶段战略,城市化无疑对村庄进行了釜底抽薪般的剥离,我想起码将有两到三代,不得不要为这种转型的代价买单,这就正如一场场战争,只能用一个个战士的牺牲换取。

实际上,“我”有时候是没有独特意义的,因为“我”没有建立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对于坚持“我”的人而言,往往是被动地拖入了这场牺牲之中,对于他们而言,这也是命,命运之命。但对于将“我”置于建构与世界关系的人而言,“我”有时候就是“我们”,而且“我”只有和“我们”融为一体,才能在这个日益多元复杂的逻辑中标注存在,彰显“我”的意义。延续了将近20年的打工潮流,客观上促成了村庄这一物质成果的凋敝,却实现了加深不同层面与地域人群的交流与融合,把不同层面的“我”纳入到“我们”之中,以城市、国家、民族的姿态,寻找到了“我们”的最大公约数。

但是,最大公约数已经很是抽象。我所要书写的,也不是关于村庄的哲学化思考。五十年以后,如果我们还要触摸这个时代,这个时代里的个体,那就触摸我们吧,那就触摸我吧。然而毕竟,任何事件都是人催生的,任何人也都淹没在纷繁的事件之中。有时候,我对写人和写事的权重有些犹豫不决。

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个个极为具体的问题总是在我的心中浮现:为什么我们的村庄里有住房有父母的年轻人,要毅然决然地抛妻别子去到城市去过一种无房无亲无地位甚至备受歧视的生活,而且明明知道结果还要这么去做?虽然,少数人通过奋斗可以在城市拥有住房和户口,可以实现家人团聚,但注定大多数人不能实现,这个大多数不能的人为什么原本在家乡可以生活得不错却一定要来到城市?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们进城,有没有一种力量在诱惑他们进城?是市场经济的力量吗,那么农产品为什么就不能深度融合到市场经济?如果是市场经济,那么是谁在启动这种市场经济,为什么只在城市启动市场经济而不在农村启动这种经济?像这样的问题,很长时间困扰着我,我想也可能困扰着我们。

当我把村庄和城市放在一起扫描的时候,当城市和村庄在我的视野中提升为地理上的一个点的时候,我看到了历史在人身上的这种本能冲动。所谓的明知不可为,偏向虎山行,是因为怀有一种概率性的希望,这是一种人性普遍的向善向美的力量,正是这种希望,才有了不顾式的悲壮与英勇,面对外力的蛊惑时显得尤其脆弱。这种希望,也是因为相信“我”是“我们”或“我”可以成为“我们”的希望,其实是一种主动的积极构建与世界关系的肯定行为,可能时代一定程度携裹了他们,而在他们的内心更是滋生着经久不息的希望冲动,时代的悲剧性只好寄生在他们身上――正如战争的成果,他们牺牲了,战争胜利了,果子是别人的。但是,当我们由历史而来,将“我”穿缀在时间之上,将“我”纳入“我们”之后,这种牺牲却显现出特殊的意义。我们注定要有阳光空气和水,注定在大气层覆盖的磁场之下,也注定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为我们所追求,却不一定为我们所有。

实际上,相对文学,我只愿意相信它对人的力量的浸润和改变,而我经常更相信科技对事物的塑造和开拓。在我的写作进入穷途末路的时候,我就拿法拉第和肖霍洛夫去比,当然这种相比在个性是不适宜的,但在对人类的贡献方面,我想也可以找到较为合适的共性。现在是一个实现想象力的时代,脑中有多大的想象力,就注定生活有多大的乐趣。想象力消亡,不仅具体的人活着了无意思,这个世界也将停滞不前。在我生活的深圳,我时常和朋友们讲述2014年的两大跨时代创新: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汽车将在马路上边奔跑边充电,如同找到了一个永动机,中东因石油引发的战争也将因此落下帷幕;而另一时代成果个人飞行包,将真正实现人类婴幼时期飞翔的梦想。当然,任何梦想都非人类的极限,但所有的梦想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未来的梦想一定不同于今天。但无论如何,这个梦想是人的梦想,是我们的梦想,科技以理化的方式实现,作为生物情感的“我”和“我们”,在追随情感和思想的路途中,想象和建构的也是另一个世界,或者更准确地说,文学一定是走在科技之前,梦想和情感的我们的,而实现梦想则是精密的理性的他们的。这种梦想和实现之间,永远差了那么悲剧性的一拍,一个个具体的“我”,则要承载并度过这悲剧性的时刻。

从人之起源开始,从两个人的村庄开始,演绎到一座村庄,一座城市,一个城市群落,是一部人类的嬗变与递进的历史。当我们回望村庄的时候,村庄作为一种心理背景、一种山河存在,其实和城市也有着某种割舍不下的精神辐射。村庄是城市之源,而不仅仅是村庄的扩展与拼盘。我们无法想象,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村庄,只有一座座城市坐落在群山之中,没有片刻的静谧与空寂,那是多么令人怅然的一件事情。村庄之所以得到建构,是源于人的群体性,群居成为人性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而一旦这种群居在城市实现,我们却不认识自己的邻居,不认识自己的楼上楼下,从一个熟识的状态进入到社交中心,城市里的人交往多半是在第三方完成的,把自己的家,作为类作村庄的另一个隐秘。那个社会结构最小的单元,成为城市中我们的村庄。

我时常感念于村庄之种种。在这种悲剧性的`时刻,我要固执地再见传统。不是一曲挽歌,也不是无端地抵触。人的嬗变,某种程度其实是顺从大自然的运转,人的悲剧,有时候是爱的撕裂与展示。一切都是有具有对象性的。村庄的对象就是城市,男人的对象是女人,生命的对象是死亡。一切对象都在相互无限地靠近,在靠近中消解或重构。当村庄不生产粮食,村庄里的男人没有女人,我们必然要面对今天的现实世界。有时候,我并不觉得是政治力量在主导人类,一定还有比这种力量更为瑰丽的对象在主宰人事的世界。为了活着,我不得不面对城市,这个我与身挣扎沉浮的熔炉,城市里的希望与美好,这种希望与美好背后的集中与掠夺。我想,城市未必就是我们最后的归宿,大地才是,大海才是。当我将一个村庄从时代和大地上切割出来,这个村庄的时间线性就成为一种潜在背景,而让情感和理性在其间穿行,印证并回应着大地给予我的安宁。

这本写于我父亲去世之后。但我不仅仅是写给我的父亲,而是写我们的父亲,写给父辈祖辈们沉睡的大地。当我还在为父亲的去世肝胆俱疼的时候,我警醒着自己的“我”不要沉湎。我写到了我,春喜,花屋场,父亲,还有一些具体的人和村庄,这是真实的现世。我还虚构了巴王村、河卡、弟弟等人事,幻化了你们、我们,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所以我并不把这本书看作散文或小说,而仅仅视为一个文学作品。当我行走在大地上,我时常在关注各地的村庄,关注村庄里的人们。但是现在,我忽然有了新的发现,山里的村庄和平原的村庄还是有所不同的,不仅是散居与聚居的形态,蕴含其中的经济力量也显出很大参差。平原的村庄已经早早地进入机械化作业,渐渐进入一种与现代与集约纠结的文明族谱,而山里的村庄依然在疼痛中保留着传统和古朴,他们作为中国将近一半的山河存在,集贫困与纯美于一身,身受城市撩拨而蹒蹒跚跚,直到现在,还有人守身如玉地决绝坚守,哪怕再也看不到一丝希冀。村庄里的人们对大地深情,不仅悲壮地终结了一代农民,已然成为一个历史的文化标本。

7.过继的村庄散文 篇七

我最先把莲花塘当成一个过继的村庄,之前我对她一无所知,然而命运将我惘然而又清晰地推向她的怀抱。假如有着乡村出生成长的经验,一定会明白“过继”意味着什么,但没有一种从风俗出发的理解跟得上我迈向莲花塘的步伐。乡村如此辽阔,然而更多的人总是愿意将自己赶向城市,更多的人一去不返。当我在出走多年之后返回乡村,最先发现的就是乡村已经移风易俗,城市也是一样,没有一种记忆里的习俗得以在怀念和美好中保持,尤其是在我们经历过自讨的沧桑之后。村庄不是成为妇孺老幼枯燥无味的留守之地,就是中青年人残缺破碎的团圆之梦,或者在田园和家长久的荒芜与清寂之后,像新年的鞭炮般燃起的短暂的生气和喜悦。

在我们奔赴城市之时,城市也在悄然地向乡村靠拢,终于渐渐逼近我们最后的归途。事先谁也无法预料,一阵从沿海展开的经济变革居然导致了一场大而无当的城市革命,我们在城市疲于奔命地寻找立锥之地,城市同样以它的穷奢极欲垂涎乡村辽阔的土地。这个时候,或许乡村的偏僻遥远已不再是一种闭塞,而是一种保持。城市缝隙中没有乡土,乡土却渐渐布上城市的投影。楼房是城市的庄稼,却威胁着我们的收成和季节。

从开始我就陷入了恍惚,居然使用了这么多犹疑的转折的词语,并且如此语焉不详。我对莲花塘所知甚少,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正如一个内心骤然变得无所依托的过继者要将陌生的面孔和地方当作今后人生的亲近之本,我尚未来得及辨认命运,命运却已将我推上了冥冥暗定的生命之途。从一个家乡到另一个家乡,我屡屡遭遇的就是失守的悲凉,更悲哀的是,也许在看得见的将来,没有一个名义上的家乡会留下我的哪怕是一丝的痕迹与慰藉。

从旅居多年的北方返回家乡面目全非的南方省份,我并没有回到桂东山中的石榴村,而鬼使神差地来到桂林近郊的莲花塘。我不是一个能够拒绝城市的人,而城市也一直与我貌合神离。离开城市,我在实际生活和人生识见上一无是处,而滞留城市同样捉襟见肘。我丢失的不是家园和方向,而是越来越空落的梦想和心灵。帕慕克在谈及康拉德、纳博科夫、奈保尔等人时说:离乡背井助长了他们的想象力,养分的吸取并非通过根部,而是通过无限性。而我的离乡背井只是助长了悲凉,如同此刻进入我眼帘的莲花塘蓬勃伸展的莲叶,看上去貌似一株株生长的挺拔的植物,实际上是看不到根部或者必将被连根挖起的正在季节中走向衰败的浮萍。

莲花塘村在我进入之前就已恍然散布衰败的气息,而她的最后衰败就是没有征兆却又如期而至的拆迁,我的到来仿佛就是为了见证这个村庄的消亡。村庄不是被整个移走,而是被彻底覆盖,成为不久之后的看得见的城市。在我的记录中忽略了日期,一个城市微小规划的局部并不重视清晰的具体的历史,只有整个的城市或村庄才配拥有立市或者开村史。我所记取的只是莲花塘作为一个村庄的瞬间,这应该算作是这里作为一个村庄的最后一年,而追溯起来她却异常遥远,在我有限的了解中至少可以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从那时起这里的村民就已种藕为生,进入我眼中的数千亩原生的荷塘,无声地作着历史的注释。当然莲花塘开村的历史或许还会更早,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以姓氏为主要手段的开村其实也类同于今天以行政去建造一座城市,甚至村庄的壮大和外姓人的加入也和今天城市的多元扩张异曲同工。人类总是梦想并实现着扩张,从来没有终止过借助越来越先进的农业、工业、科技或其他。莲花塘村从唐代开始选择了以种藕为生,缔造了今天我们所知的前世。若干年之后,我们也许只能记得她作为村庄的终结和成为城区的开端,传统的专门的耕种――也即种藕的千年往昔或会成为一种农业的缅怀与回响,尽管缅怀归根结底就代表着一种洋洋自得中的丢弃。

在我最后一次回到莲花塘,把我放置在那里的一批书籍和居住过的痕迹彻底移走,拆迁的气息已经笼罩了整个村庄,而村口靠近321国道――不久之后的`街道――的一带已经被建筑工地的围墙围起,曾经一波碧水或者莲叶无穷碧的地面已经生长出了连绵的钢筋,比莲根更为密集并不知深入多少倍地扎入肥沃的泥土中。大桂林的行政规划使莲花塘这个处在市区和县城之间的村庄一下子成为未来的新城市中心过渡区,也是即将看得见的莲花塘大社区。据桂林的一位朋友说,由于莲花塘还将保留一个大约百亩的湿地公园,将会引进国外优异的极具观赏性的莲花品种,而从古至今莲花塘村数千亩的荷塘周边群峰映衬,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使桂林的山峰从来就是国画中的群山远景,为此他曾动过念头想到这里来购房安居,但又听到传言说这里千年来都是荷塘,地基恐怕不稳,而现在的建筑质量又实难作出足以取信的保证,未来的高层楼房不免让人担心会是见风摇晃的空中楼阁。此举似是有些杞人忧天,却让我听出了深深的惋惜和惆怅。另外,我在新砌起的建筑围墙上看到过莲花塘社区的未来图景,不免生疑即将崛起的高层楼房会否将那些独立奇秀的山峰映衬为盆景般的乱石堆,而失去了生气弥漫的辽阔田园的媲美,这些山峰又将如何成为国画中的风景!

在尚未成为城区之前,莲花塘村距离桂林市区不足十公里,离向西的临桂县城同样不足十公里,这让人想起先前城镇几里之外常有的五里村或者八里屯,我承认我有着致命的想象,总是觉得城市之外应该更为辽阔,而五里村或者八里屯之类提供了一种出走的停顿和延伸。实际上我们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城市里打转,并且总是想方设法使得出走的时间和距离缩短,当越来越密集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从广袤的乡村切割而过,我看到的竟是城市与城市之间令人窒息的接近,而沿途的村庄越来越像一个个不起眼的站点或服务区。我在莲花塘居住期间曾有过一次值得记取的出行,从桂林沿着321国道驱车直往黔东南,在贵州肇兴侗寨一带,看到正在修建的贵广(贵阳至广州)高铁,仿如过山车一般从一座山峰跨向另一座山峰,碎屑岩坚硬的山体被凿出了一道半隧道般的轨迹,不禁在啧啧称奇中又透出一股凉气。据说通车后的贵广高铁全程只需四个多小时,那当真是一段凌空飞跃的旅程。黔东南山区拥有我所认为的世界上最美的风景,然而不会属于贵广高铁上飞掠而过的乘客,除非选择在那里下车停留,但恐怕火车的嘶叫迟早会扰乱那里的景致,包括风景中纯朴、真挚和静谧的部分。 随着城市向西的规划,临桂县城升级为未来的新城市中心,据说桂林市的行政中心随后也要搬迁至临桂。这在国内的城市扩张实例中算不上什么值得称道的创举,但对于莲花塘来说却是翻天覆地。我们过多着眼于那些被称作沧桑巨变的事物,往往忽略了变化中那些历尽反复的个体,更多个体的人生巨变被发展的洪流淹没而我们一无所知。我们从大城市的崛起中目睹了村庄的消失,并遐想着一个城市区域的未来,却无从揣测这个村庄和那些村民的命运,并且很快就进入了遗忘。一个村庄开始了它蜕变为城市的新生,而一群人是否做好了成为城市人的准备?世界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群亦然,一切都会适应并产生新的动机,无论是带着美好、期盼或者责难的人为事件或是自然的灾害,时间总会弥补哪怕是天地间的裂缝。而我,不过是莲花塘村一个一厢情愿的过继者,对于这个村庄的消失,我没有权利发出一言,当然也阻止不住我信马由缰的感慨和书写。

8.爱的寂寞杂文随笔 篇八

那一刻,我不想说,只为那梅花的溅落换来春天的五光十色;那一天,我不愿说,只为那生命里压抑已久的心中的沉默;那一月,我不再说,生命的指纹早已告诉我——春天才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那一年,我双手合十,不为拜佛,只为生命中有一个她让我无限的快乐;那一世,我走过千山万河,不为此生的困惑,只为来世能够趟过幸福的长河。只是那一夜,我抛弃了所有,却让我无法看到你生命中的光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四季有花开花落,爱情有甜蜜也有苦涩。

人的一生大多都在奔波,有的为物质有的为精神,物质多者叫富者精神多者曰学者,但二者多数的时候往往不可兼得。富者往往精神上有些匮乏,学者往往物质上有些短缺。也就是人们所说:富者迷茫穷者乐!

我知道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我高兴的时候他会远远躲开我,我失意的时候他会适时的悄悄走来看我,我真的很感谢很感谢!只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对他说!

有人说我是很笨的,可不少的人却说我的智商很高呀,有人说我缺根筋呀,可我找遍了全身却不知道少在哪里呀,呵呵!

一种生活来自感情,一种心事来自感觉,在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过一些或少或多的不快乐,我们不必抱怨更不必惶惑,上帝给了我们一切,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快乐的生活!

我摆脱了心的羁绊,接受了你善意的点拨,我忽然觉得好快乐。

人生很多的时候是为感情而活,但有的时候人们却又常常被感情所折磨,甚至彻底的迷失了自我。

一夜的长谈使我明白了许多,我依然是狂傲不羁的独行自语客,因为有一些梦里的东西,只能在心里留下最美好的感觉。

也许你并没有真正的读懂我,因为深夜里的寂静,最容易让人找回真正的自我。

因为寂寞走进网络,因为网络走进困惑,网络与现实的搏杀,谁也没有真正的嬴家。

倘若有一天你离开了网络,不知你是不是很快乐?网络依然四处散开着,依然有那么多悲欢离合。

我知道你很爱我,我知道你为我曾是那么的心痛过。可现实生活,实在让你难以摆脱情感上的折磨,也许这原本就是我的错,你不应该在网络里认识我,让你为我如此的难过!其实,网络生活就是这样让人困惑,总是让人们相遇后而又悄没声息的错过。

我知道你不会永远深爱着我的,我曾说了这么多,你依然这么做。一次一次的决绝,你依然故我,我所能做到的也只有就此别过,我已实在不想再说,因为我说了大家都不会快乐,何苦呢,何苦呢?就此别过,就此别过,便是我今生最好的选择!

你虽然老是说我是你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可我嘴歪眼斜,更不用说走起路来一颠一跛,虽然不断腿不少胳膊,但与你并肩走在一起却让人笑话。呵呵,我有自知之明呐,人活了四十多,难道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吗?在这里我真诚的奉劝你找个好婆家,别再为我不吃不喝,我真的没什么特别,虽然我也是喜欢你的青春靓丽以及令我神往的一头美丽飘逸的长发,但我只能把你写成我的诗歌,别再也无法给你什么,就此别过,就此别过!亲爱的小妹,别再埋怨我好吗?

老天不知何时变得这么冰冷,本该下雨的天气却突然飘起了雪花。雪纷纷扬扬的,给乍暖还寒的初春多了些落寞的感觉。本来柳枝已逐渐翻绿,本来迎春已开出粉嫩的花,本来早已苏醒的树也要发出翠绿的细柔柔的嫩芽,可被这一场无情的空中雪呀,打击的七零八落!

如其是说老天下是雪,还不如说老天下得是雨呐,初春的土地早已发热,空中的雪飘落在地上就早已溶化,还上哪里去看那春天满地的昂贵的雪?

雪后的第一轮圆月揭开了春的寂寞,烟火弥漫的月夜有雾打这里走过,岁月的孤单真的很让人难过,就在这一夜我心痛过,甚至感觉要彻底的把心撕裂。

上一篇:老师教我成长初中作文下一篇:平面设计顶岗实习报告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