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医学

2024-11-07

实验教学医学(通用8篇)

1.实验教学医学 篇一

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探究论文

目的 探索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社区康复》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方法 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了2个实验教学项目。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课程座谈会收集学生反馈意见。结果 《社区康复》实验教学能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欢迎。但在实验教学项目、学时、实验教学条件等方面还需进行进一步完善。结论 《社区康复》实验教学符合课程性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需要在《社区康复》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

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全球慢性疾病增多,全球残疾人比例不断增高[1]。据推算至2010年,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 502万人[2]。2004年,卫生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 2015 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3]。社区康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4]。近年来,已把康复列为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六大任务之一,使社区康复融入了初级卫生保健的工作中[2]。

立足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部分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5],需要大量的具备基本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基层医疗技术人员[6]。虽然目前有部分高校设置了社区康复专业进行专门人才培养,但是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7]。

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医疗的重要成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康复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工作,服务于残疾人[8]。因此,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中开设《社区康复》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1 《社区康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基于社区康复知识在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自2008年始,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专业本科全科医学方向开设了《社区康复》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为第四学年第一学期。通过几年的《社区康复》课程教学实践,发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1.1 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全部为理论学时,无实验学时。这种学时分配与《社区康复》的课程性质不符。《社区康复》课程作为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唯一接触的一门与现代康复医学有关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9]。比如:在《社区康复》课程中的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等内容均涉及到实验内容。

1.2 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可以分为态度、知识2个主要目标,这种教学目标与《社区康复》课程性质、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以及社区康复服务实践是不相符的。《社区康复》是一门临床课程,开设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今后的社区服务中能够给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基本的康复理论知识和掌握必要的康复治疗技术。因此该课程应当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支撑[5]。

过去《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0]。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已经不适合目前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高年级学生教育教学的要求。

综上所述,急需对《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3 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对《社区康复》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在《社区康复》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势在必行。该实验教学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康复技能操作为主,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应当分为态度、知识、技能3个主要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10]。

2 《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2015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012级本科生中首次开展了《社区康复》实验教学。

2.1 《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内容

在中医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开设《社区康复》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在社区层面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社区康复服务的需要。社区康复的对象是残疾人,所以社区康复服务需要与残疾人的需求相匹配。有研究表明,大多数残疾人对社区康复服务的需求更多的集中在医学康复方面[4]。因此在实施社区医学康复服务时,首先要确定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障碍[3],然后再提供相应的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成为学生在提供社区康复服务中最重要、最直接和最急需掌握的技术。再结合《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接受能力、教学条件以及学时等情况,最终在本课程的康复评定部分和康复治疗技术——运动疗法部分中,各选取了一个实验教学项目。它们分别是实验一、人体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实验二、人体主要关节被动关节活动的训练。每个实验项目的学时为2学时,合计4学时。这两个实验在开设的顺序上有先后,充分体现了康复医学以评定指导治疗的原则;在内容上有交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

2.2 《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模式

该次《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环节包括: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提前两周确定小组数量、人数问题是及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分工合作;小组成员课堂演示小组学习成果;师生总结并给予小组等级评价;全体学生操作5个环节。

此实验教学根据实验内容,共分为12个学习小组。其中11个小组每组5人,1个小组4人,每组推选1名组长。等级评价以现场实验展示效果和现场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4个等级。实行小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的评价,现场评价、统计、公布。

2.3 《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反馈

(1)制定《<社区康复>实验(训)课程问卷调查表》收集学生对《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的反馈情况。在课程授课结束之后、考试之前,进行问卷调查工作。该调查问卷共有6个问题,其中5个问题是“是与否”的单向选择题,1个问题是征求学生建议的开放式问题。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012级共有59位学生,发放问卷59份,收回59份,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100%。具体结果见表1。

(2)开展课程座谈会,收集学生对《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的反馈。在《社区康复》课程全部结束后的一周内,开展由全体学生和任课教师参加的课程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充分收集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学评价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实验教学的反馈情况。

3 讨论

3.1 《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开设的`成效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98.3%的学生认为在该课程中需要开设实验课,这与对该课程的课程性质的分析是一致的。同时,96.6%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开设对课程学习有所帮助,达到了开设此实验教学的目的。

通过课程座谈会,同学们认为在《社区康复》课程中设置实验课是非常有必要。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康复医学的内容,对于一些康复医学的概念、原则和名词术语感到非常陌生。通过实验课,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于课程学习大有裨益。

3.2 《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由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教师布置任务—小组查阅相资料—小组演示—教师点评—组间评价—学生操作—讨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74.6%的学生能够适应此种教学模式,25.4%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在第6个问题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有8位(13.6%)学生提及不适应此种授课方式。他们认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更有帮助。再结合课程座谈会上学生的反馈,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未尝试过此种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进行的《社区康复》课程座谈会,了解到他们在中小学的教育和之前的中医学教育中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这种被动接受学习内容的方式,从未尝试该实验课的主动学习的授课模式。另外,该课程理论课的授课模式也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可能也是造成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新的授课模式的原因。

通过课程座谈会,学生反映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体会。该教学模式应用于《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其与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教学模式更能增加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加小组成员间交流和合作能力;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11]。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时期,而且经过3年的医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同时《社区康复》课程和中医专业都是具有临床性质和实践性质的课程和专业,因此此时的学生更愿意接受能动性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以往被动性的教学模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12]。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13]获取解决问题的线索。然后通过小组集体交流、辩论、归纳等过程,最后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现和提高学生个体的综合学习能力,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情,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学生还是乐于接受的。

该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某些小组仅仅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对于整个实验的掌握略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因为每一小组有各自的任务,而对于其他小组的问题不能深入理解,整体把握有欠缺[14]。通过课程座谈会了解到,虽然在小组演示后有全体学生操作的环节,但是每个小组在课程结束后还是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印象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因此,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还需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改进。

3.3 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课时

此次实验教学选择了2个实验教学项目。通过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61.0%的学生认为实验项目安排合理,39.0%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学生认为实验项目安排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实验项目偏少,仅有2个实验项目是不够的。在第6个问题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有34位(57.6%)学生建议增加实验项目。对于实验教学的课时数来说,81.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量。

3.4 其他

在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除了上述8位(13.6%)学生提及不适应此种授课方式、34位(57.6%)学生建议增加实验课的实验项目外,11位(18.6%)学生建议将实验课开设在学校的康复实验室或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笔者学校的康复实验室设在新校区,学生在老校区,老校区距离新校区约40 km,需要联系专车进行学生的接送。康复治疗学专业在市区内的实习点有4个,每个实习点都不可能一次性增加59个学生进行见习。分次见习在时间和学时方面条件不足。因此下一步组织学生前往新校区康复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是比较可行的。

综上所述,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中开设《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是符合课程性质和学生学习需要的。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康复医学》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协作的能力。目前在《社区康复》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实验项目偏少、实验学时不足、实验教学场地不合理等问题。今后,将在遴选和增加实验项目、增加实验学时和总学时、改善实验教学场地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使《社区康复》课程能够适应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不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需求。

★ 中医学论文

★ 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论文

★ 初探中医学阴阳学说论文

★ 中医学专业解剖学实验考核

★ 职业素质教育专业教学的融入论文

★ 谈谈语文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 土木工程教学改革论文

★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浅析论文

2.实验教学医学 篇二

我国从2004年开始试行八年制医学教育, 该学制代表了目前医学教育的最高层次, 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目前, 全国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12所高校招收八年制医学专业学生。八学制医学教育在我国目前尚属新生事物, 缺乏实践经验, 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3]。教育部原高教司林惠菁副司长与医学界8位院士座谈时强调, 我国今后高层次人才培养主要走“五、八年制的道路”, 即五年制主要培养普及型人才, 八年制主要培养少数高层次人才, 向现代医学科学技术高峰冲击[4]。八年制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新模式, 承担着21世纪医疗卫生骨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是医学教育改革中最活跃的部分。近几年, 我校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较强的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 独立的临床工作能力, 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军队医学人才。

针对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特点, 我们在防原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 重新设计, 合理布局, 改进教学方法, 使之能更适应专业特点, 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如下。

1 联系理论, 鼓励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八年制实验教学目的是联系理论内容, 培养学员独立的科研思维, 增进动手操作能力。为此, 我们让学员提前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准备实验器材, 自己动手操作, 总结实验结果。教员主要是提出大体思路, 解答疑难问题, 组织实验过程。我们准备的实验科目是“131I体内分布和稳定性碘阻抑131I在甲状腺内蓄积”, 这是核事故预防和救援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员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必须具备的技能。学员根据理论知识和布置的实验科目, 自主设计实验过程, 得出实验结果。

1.1 实验材料

昆明种小鼠、SN-695放免γ计数仪、生理盐水、0.1%碘化钾溶液、Na131I溶液、25%乌来糖溶液、1 ml注射器、4号和5号针头、眼科剪、镊子、小弯盘、小鼠解剖台、棉球、吸水纸、塑料试管等。

1.2 实验步骤

(1) 动物准备。每组小鼠2只, 其中1只做标记, 有标记的为预防鼠, 无标记的为对照鼠。

(2) 按顺序注射药物 (见表1) 。

(3) 解剖取样。注射药物1小时后, 小鼠腹腔注射1 ml 25%乌来糖溶液致死, 解剖, 分别取出甲状腺、肝脏、一块大小类似于甲状腺的肌肉。

(4) 将各放射性样品分别送入γ计数仪测量其放射性, 每个样品测1分钟, 读数取每分钟计数率并记录。

1.3 实验结果 (见表2)

由表2可知, 预防鼠甲状腺放射性比较小, 阻抑率大部分在95%以上, 说明提前给予稳定性碘能基本阻抑放射性碘对机体的影响。在对照鼠体内, 放射性碘大部分积蓄于甲状腺, 肌肉和肝脏中含量与预防鼠类似, 说明放射性物质在体内为选择性分布, 这为放射防护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 参与辐照过程, 观察辐射防护效果

组织学员全程参与辐照过程, 对于他们理解辐射原理、掌握辐射防护原则等都有好处。学员能近距离接触辐照装置, 了解辐照场所设置和防护, 增加他们对辐射源工作情况的感性认识。

2.1 辐照设施

使用大学科研教学用60Co放射源。

2.2 操作程序

学员跟随教员, 将预先调准好的FJJ03型个人剂量仪放置在放射室指定位置, 前面分布用铅块、砖块、木块遮挡。然后所有人员撤离实验场地, 按操作流程进行放射性照射。

2.3 结果

待放射源降到安全位置后, 取出剂量仪, 分别读数, 发现铅块遮挡的计量仪读数最小, 说明受到的辐射量最小, 砖块遮挡的读数稍大, 木块遮挡的读数最大。由此可以验证理论课上讲过的结论:铅块可以阻挡很大一部分辐射, 砖块阻挡效果次之, 木块阻挡效果最小。

学员经过实地亲自操作, 对整个辐照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防护物质和防护原则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从而将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

3 赴校外军事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3.1 教学地点

上海郊区某部队防化营。

3.2 教学过程

教学共进行4小时, 分仪器讲解、装备参观、防护衣穿着训练、综合演习观摩4部分。学员分3组, 同时进行前3项内容, 参观防化营最新的装备器材, 由防化营官兵讲解FFS06型辐射仪、FJJ03型个人剂量仪等专业检测仪器的使用, 进行防护服穿着训练。然后共同观摩由防化营官兵组织进行的一次模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综合演习。

3.3 教学效果

经调查, 绝大部分学员对示教、仪器使用、综合演习观摩等教学内容表示满意, 认为对他们理解巩固理论知识, 了解目前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一般流程有很大帮助。现场教学任务由学校本部教员和现场基地教员共同承担, 针对总体教学态度、知识熟悉度、授课系统性、逻辑性和课堂氛围掌控等方面, 学员对两类教员都很满意。

现场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信息化条件下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为下一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总之, 我们在八年制实验教学中,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 找到了更加适合八年制专业成长的教学方法, 使八年制学员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天民.军事预防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2]冉新泽, 徐辉, 粟永萍, 等.防原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7 (23) :56-58.

[3]黄文华, 刘晓丹, 夏欧东, 等.强化八年制医学教育, 培养高素质医学精英[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9 (3) :272-274.

3.实验教学医学 篇三

关键词:现代医学模式;视角;医学伦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5-02

一、现代医学模式思考

医学模式是人类用哲学的方法对疾病、健康发生、发展的规律的概况。医学观是医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涵盖了人类对医学产生、发展、内涵、外延等内容的看法。基于主客观因素,以及时间、空间的影响,古今中外人们对医学的看法不同,医学模式也不同。

现代医学模式为医学伦理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现代医学模式和学生需求,有效开展医学伦理学教学。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融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于一体的模式,因此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我们应多学科、多方式、多平台结合,有效开展医学伦理学教学。

二、结合现代医学模式,提高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效果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医学模式,其核心反映的是一种医学价值观,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影响着医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和成败得失。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言行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建立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医学伦理学是有关医学道德的一门学科,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学生能更好的把握医务工作者的权利与医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

从实际来看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现代医学模式看,生物、心理、社会,其也涵盖了国家、社会、公民的内容。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能有效的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更有效的保障。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能促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更加深化和完善。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能有效调节医患关系,创造更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局面。

2、多学科结合

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来看,医学人才应具备多学科知识。医学道德涉及到哲学,价值判断、辩证思维、唯物思想都涉及到哲学知识。医学道德涉及到美学,对美的本质、审美的判断,都涉及到的美学知识。对医学道德涉及到文学,特别是对典籍的把握,就必须有古文功底。从广义上医学伦理学涉及到哲学、美学、文学、生物学、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学科。

可以说广泛性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知识,只有将多学科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完整的学好医学伦理学。这也对医学高校伦理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结构全面、探索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伦理学教师队伍能有效提升医学伦理学教学质量。

3、多平台结合

现代医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医学的概念,国家、医院、社会、学校、家庭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打破传统医院的局限性,多方参与,才能使患者真正的康复。现代医学模式,同样要求医学伦理学教学要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多平台结合,提升医疗质量。

在开展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道德、临床护理工作的医学道德、药剂工作的医学道德、医技科室工作的医学道德等专题教学时,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可带学生至教学医院切身感受相关工作的医学道德,深化对医学道德的理解,养成道德素养。

同时,亦可走出校门、走出医院,去倾听社会、家庭对医学道德的评价和需求。更深入的引导学生树立道德价值观,确立人生方向,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4、强化社会实践

医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好奇心重等特征。而作为人文课程的医学伦理学相对理论性强,因此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医学模式,同样是注重实践的模式。

教师可结合现代医学模式,有效运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条件好的学校可创建医学伦理学实验室,创设临床、药剂、护理、医技、社区卫生、计划生育、医学影像的模拟环境,去深化道德实践,指导学生将疾病、患者、健康有机结合,更多的从患者利益出发,思患者之思、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将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学伦理学教学有机结合的意义

1、推动医学高校教改

当前医学高校教改已进入新的阶段,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成了医学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医学高校必修医学人文课程之一的医学伦理学,也是医学高校教改的重头戏。基于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将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学伦理学教学有机结合进行教改,可以为其他学科教改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2、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效果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高校重要的教学环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利益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因素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人文的核心课程,“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充实着医学实操技能与医学人文有机结合的思想,将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学伦理学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效果。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学伦理学教学有机结合,引导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调节医患矛盾

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引起了国家、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医德成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医学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医学高校有必要加强医德教育,为有效调节医患矛盾做贡献。将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学伦理学教学有机结合其本质和目的就是有效提升医学生的道德品質,从而有效调节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 温春峰.从医学伦理学角度对医患关系的再思考[J].学理论,2015,(第5期).

[2] 梁 超.医学伦理学视野下医生职业道德现状问题浅析[J].时代教育,2014,(第5期).

4.实验教学医学 篇四

医学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强调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学科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常用免疫学实验技术在临床医疗实践和科研中的应用,为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临床本科专业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课时较多而实验课时较少,这就使得实验课程无法受到学生们的普遍重视,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教研室结合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时、实验室硬件设施等情况不断调整实验教学大纲,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结合专业特点,优化实验内容和方法

医学免疫学理论内容抽象难懂、知识点多,学生普遍感觉对所学知识缺乏宏观理解和掌握。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起到很好的补充和加强作用。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教研室针对不同专业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课时和教学方法,在保证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基础上,去除临床应用性差的实验项目,优化实验设计,增加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机会,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1.1实验内容

结合教学大纲,筛选实验内容。设定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和超敏反应为医学免疫学主干实验内容。

1.2实验课堂设置

在实验课中,教师首先以简明概括的语言介绍实验内容、方法、目的和要求,讲解中注意时间的压缩,重点放在操作方法的指导上。在整个学生操作实验环节中,教师现场巡视,随时指导,为锻炼学生独立实践能力,标本的采集、实验仪器的调试、完成实验步骤等操作均在教师监督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实验中,3学时的实验内容涉及到四大方面,包括理论知识回顾、CH50法测定原理、操作步骤、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教师的前期讲解控制在15min之内,重点突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操作前,教师示教水浴箱和离心机的使用,以便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监督下正确、熟练完成。实验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和方法评价。在此实验课中,一系列操作均由两位学生配合完成,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在锻炼了他们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协作精神,为开设综合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最后老师利用5?10min时间归纳整理思路、指出存在问题,并联系临床提出课后思考题。课后完成实验报告,以节省教学时间。整节实验课内容安排紧凑、时间分配合理、紧密结合临床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显着。

1.3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实验课教学水平

在实验教学中,有些操作抽象难懂,多媒体教学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形象生动地展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对于应用性较强又较抽象的内容,如免疫标记技术,学生常会遇到如操作过程遗忘快,需老师反复示教等问题。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录像、动画等能明显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多媒体与板书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显着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提高学习效率。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到了大量的实验资源,建立实验资源库,同时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课件,为实现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

同时,针对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意见、教研室主任听课意见及教学督导抽查意见等反馈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对实验背景知识和临床应用讲解不够、留给学生操作时间少、实验结果不易控制等问题予以解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教授、高年资讲师和新进教师对每一实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集体备课,仔细梳理,高年资教师对新进教师实行_对_带教,严把教学质量。经过不断地集体讨论、修改和补充,提升实验课教学水平。

2.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浓厚兴趣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针对此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不应采取“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因材施教,尝试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2.1换位教学模式

对于内容单一的免疫学实验,如玻片凝集实验、单向琼脂扩散实验、双抗体夹心法的早孕诊断实验等,实行换位教学模式。即由教师在前一节课介绍下节课实验内容,布置学生预习,上课时随机请一名学生为老师和其他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并示教,最后由教师补充内容,提出该学生讲解优点和不足并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展开讨论,查漏补缺。

2.2以问题为基础的(ProblemBasedLearning,PBL)实验课教学模式

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医学教学模式,它是以患者的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以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解决问题,其基本理念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中,PBL教学法得以广泛应用。例如,针对肥达氏实验,教师设计伤寒病例,针对该病例提出以下问题,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如何依据试管凝集反应结果来辅助诊断?如何排除接种后的回忆反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2.3引入病例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紧密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打破专业学科限制,设立免疫学实验专题。此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入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应用此模式的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实验:(1)病人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2)应用免疫标记技术测定病人血清甲胎蛋白含量;(3)应用肥达氏反应协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4)结核菌素试验等。以上实验全过程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和实验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4开放式设计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优秀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在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实验操作基础上,以医学免疫学专业内容为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由指导教师提出实验课题,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设计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在教师的监督管理下开展实验,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5]。对实验内容要求具备一定的临床实用性和操作可行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整个实验包括了课题的提出、文献资料收集、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实验结果分析及总结、讨论优点与不足等流程,形成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实践,教师辅助指导的科研氛围。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让其参与到教研室课题中,进一步培养科研能力。

3.完善考核制度,培养严谨学风

在过去的实验课考核中,主要依据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批阅来打分,实验课成绩仅占总分数的15%,难以体现其重要性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学院对医学免疫学实验课考核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考核方式由单一的实验报告为主转化为综合考核,实验成绩也提高到总分数的30%,现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考核。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实验预习及操作、实验报告书写等。(2)技能操作考核。从实验大纲中选取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术作为考核内容,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考核评分标准打分,提高了学生对本实验课的重视程度。(3)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技能操作和科研思维均有了极大的提高。

4.结语

5.实验教学医学 篇五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首先是要在教学环节中的教师群体中得到重视与推广。通过循证医学科研培训、专业知识学习、授课经验交流,让广大授课教师具有雄厚的循证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授课,传道授业解惑。为提高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教学效果提供可能。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与专业水平及授课技巧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建立至关重要。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已经有研究及文献报道,建议从确定临床实践问题,检索文献,评价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检验临床决策五步执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探索提高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提供了有益的思路[7]。

2.2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

对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进行培养建立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学的好坏,以后的发展方向,都直接或间接与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相关。教学相长,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可考虑先采用试点工作,或讨论式授课,让学生先储备掌握必备的循证医学基本概念,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步骤[8],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深化培养科研兴趣,建立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发现临床问题,解决问题入手,加强循证医学思维训练,提高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寻找研究热点,学术前沿,能更好的.、更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快的进入临床工作,更好的把握临床思维,是与临床工作相辅相成的进展[9]。

2.3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

循证医学的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教育管理体系是教学环节中的承载者,有着为教学活动助力的作用,需要教学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共同协同努力将整个教育体系规范完善,若想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这一环节必不可少,需要大家为之努力,规范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具体工作流程与规范,如授课教师需懂得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基本理论,并将其与教学重点结合,启发、引导学生,具体工作的时间、地点、教学效果评估方法等。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需要明确考核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用途等。这些有助于更好的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体系中。

3小结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适合老年医学的教学特点,符合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的现状,能够更有力的培养医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掌握老年医学学科前沿,为培养优秀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可通过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的建立、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3个方面努力,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真正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为培养思维敏捷、与时俱进的优秀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Goodhealthaddslifetoyears:GlobalbriefforWorldHealthDay[J].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2,April:1.

[2]RajahMN,BastianettoS,Bromley-BritsK,etal.Biologicalchangesassociatedwithhealthyversuspathologicalaging:Asymposiumreview[J].AqeinqResRev,,8(2):140-146.

[3]夏晓东,章义利,徐永安,等.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运用[J].继续医学教育,,25(1):40-42.

[4]冯艳铭,夏晓燕,王公平.循证医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2):51-53.

[5]彭晓霞.循证医学的实践模式与学习资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7):477-479.

[6]卡比努尔,周晓辉,帕力达.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2(6):128-129.

[7]姚阳,周传伟.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6):124-126.

[8]吴晓梅,时景璞,付凌雨,等.对七年制医学生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增设“证据应用”讨论课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6(5):3-5.

6.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篇六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然后组织实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部实验过程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实验讨论; 教学新模式

生物化学(简称生化)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而生化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许多医学院校为了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生化实验教学中通过增加教学投入,调整内容增加学时,加大考分占总考分比例等方法使生化实验教学的效果大大改善,学生的积极性也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在总结这些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对生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如构建生命科学实验室、虚拟实验的引入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1 应进一步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

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除依赖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需要生化的原理和技术的支持。

现代生化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新原理和新技术就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生化中的一些实验如SDS-PAGE法测蛋白质分子的质量、等电聚焦测定蛋白质等电点、免疫转移电泳等都需要先进的层析系统和电泳系统供学生完成实验,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对实验做出恰当的评价。

另外初级分子生物的实验[1],如质粒DNA的提取和酶切鉴定、DNA体外重组等也需要PCR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冷冻干燥仪、紫外透射仪、凝胶图象扫描仪等设备。

实践证明:一流的实验室环境和一流的仪器设备是教学和科研迅速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对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提高实践经验,启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在学科群的平台上运行生化实验

生化的基础是医用化学,随着生化的进展多集中在核酸、酶、蛋白质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上,于是出现了分子生物学这个分支。

因此可以认为医用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一以贯之或相近相通的。

为此,我们可考虑建立一个与这三个学科均相关的生命科学实验室[2],就医用化学和生化来讲,光度分析、层析电泳等方面仪器和操作都基本一致,而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我们就可以通过生命科学实验室实现集约化管理,不但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还改变了在人、财、物方面的浪费。

如果创建这样的一个实验室时机尚未成熟,我们也可考虑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联系起来,了解这些实验在生命科学的运用。

如从组织中抽取酶蛋白、纯化并检测这个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3],这样的一个实验包括了从生物体抽取蛋白质技术,离心与盐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和测定酶活性技术等技术,不但使学生的知识更好地衔接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他们对生物制品提取全过程有了完整清晰的了解。

3 引入虚拟实验、命题设计型和自选设计型实验

随着电化教学的发展,不少学校采用老师只介绍实验内容,而具体实验过程被拍成录像展示给学生这样一种教学方法,结果证明:实验不但变得生动,教学效果也更好。

现代军事常用模拟的方法进行日常演练,这也提示我们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可将生化实验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虚拟化。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互动手段对于一些费时耗资的生化和“真刀真枪”的实践操作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了实验原理,又训练了动手能力。

另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建立网上素材库,把生化学习和实验相关的背景知识、新研究进展等上载到素材库,可供学生学习和参考,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5]。

命题设计型实验就是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由教师布置题目,并推荐参考文献或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数据库,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设计题目时不妨把生化知识和技术和临床病理联系起来设计一些题目,如家兔糖尿病模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等题目,这样不但为学生以后的临床课打下铺垫,还可以锻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词查找资料,收集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和掌握一些常用文献检索的技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自选设计型实验要求教师先讲授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组自选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设计好后可由全班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评价,筛选出一些现有实验条件允许的实验来实施,并总结讨论[6]。

这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还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大有裨益。

当然这样的实验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更为合适。

4 做所以实验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在生化知识爆炸式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学生主体式引导教学法”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法是通过在实验教学中,突破限制,让学生来讲解实验相关内容,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解难,在其他同学的相互帮助协调下完成的。

在实验结束后再让学生到讲台上总结,最后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这样做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人,改变了以前的被动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预习和做实验过程中倍加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及时提问求答。

这种教学不但使教学效果提高,还培养出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明显增加,并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有经验证实这样的教学对形态学实验教学有效[4]。

21世纪是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培养出知识面广、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式全面发展人才,是医学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在生化实验教学中如何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摆脱某些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并且不断地总结、改善和完整,最终使生化实验教学更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与需要。

参考文献

[1] 胡晓艳,吴伟芳,孔峰,等.对生物化学实验课改革的认识[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5(3):286.

[2] 倪衡建,刘杰,徐立,等.在学科群平台上运行生命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4(4):331.

[3] 于丽莉,徐悦,沈文红,等.探索加强学生生化实验中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02,4(1):42.

[4] 董炜.把实验台变成讲演台[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2):168.

[5] 王蕾,郑晓珂,杨丽萍.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6):51.

7.包头医学院医学英语教学需求分析 篇七

1 需求分析理论

外语教学中运用需求分析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需求分析理论更多地用于ESP, 如法律英语、金融英语、旅游英语等, 是根据英语学习者的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并且实施教学。需求分析的基础是信息调查, 在此基础上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点, 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提出好的教学建议和依据。在研究需求理论时, 不同的专家和学者有着不同的角度。需求理论在不同的情境下所指的意义有所不同, 所以学者们对需求理论的定义也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在众多学者中, Hutchinson和Waters的观点被人们广泛接受。他们认为需求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即目标需求 (target needs) 和学习需求 (learning needs) 。目标需求注重目的语使用情境以及学习者在目的语情境中需要做什么。目标需求分析包含对目标语的语言特征的了解, 学习者需要知道使用目标语做什么或者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目标语;对于学习者的目标需求, 重点是分析目标语的使用语境以及教师和学习者感知的语言效率[1]。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习某些课程必须要做的事情, 注重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学习需求包括学习者教育背景、动机、兴趣、已学课程以及课程长度、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灵活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2]。本文通过设计需求分析问卷来调查了解学生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进而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意见, 以提高教学质量。

2 需求分析调查问卷

2.1 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对象为包头医学院2012级各医学专业本科学生210人, 男生66人、女生144人, 其中117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4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两者合计占所有被调查对象的62%, 即大部分被调查的学生具有了良好的英语基础。

2.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为包头医学院学生对医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考试方式、教材等方面的需求。发出问卷215份, 收回有效问卷210份, 有效回收率为97%。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2.3.1 包头医学院医学英语教学目标需求的特点

58%的学生认为运用医学英语的机会不多, 40%的学生认为从未用过医学英语, 说明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足,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专业英语知识较少。对于医学英语对将来的专业学习或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 5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 24%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 表明学生已经意识到ESP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重要, 学生对于学校开设这门课程也持肯定态度。对于学习医学英语的目的, 37%的学生认为医学英语的学习对将来报考研究生考试有帮助, 24%的学生认为对将来的职业发展有帮助, 24%的学生学习医学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 取得学分, 13%的学生认为对将来出国深造有帮助。

2.3.2 包头医学院医学英语教学学习需求的特点

58%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医学英语教学学时合理, 23%的学生认为学时少。39%的学生认为医学英语教学中的文章翻译最有帮助, 32%的学生认为词汇学习最有帮助, 22%的学生认为词根词缀学习最有帮助。对于现有教材的难易度, 56%的学生认为较难, 学习起来较为吃力;没有学生认为教材简单。对于在医学英语课上最想提高的能力, 36%的学生想要提高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 29%的学生想要提高医学词汇水平, 19%的学生想要提高撰写医学英语论文的能力。对于课堂教学形式, 38%的学生认为精讲精练是必要的, 30%的学生更喜欢师生合作、共同对话, 28%的学生希望以阅读为主、讲解为辅。

3 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问卷调查结果使我们了解到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对于今后开展医学英语课程改革和课程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从以下3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3.1 丰富医学英语课堂教学

很多学生在上医学英语课时不够专注, 提不起兴趣, 主要原因是医学英语教学形式枯燥、内容复杂, 使课堂气氛消极。医学英语课程目前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以教师为中心, 注重讲解和传授语言知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运用能力, 无法满足医学生在高级阶段对ESP (医学英语) 的需求。医学英语课程应该致力于提高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如果将课程体系化, 我们应该开设针对各种能力训练的医学英语课程, 如医学英语视听说、医学文献阅读、英语医学论文及摘要写作、原版英文资料翻译等[3]。医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不应该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 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外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临床医学英语教程》, 在讲Acute Renal Failure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关于急性肾衰的病因、诊断、治疗、临床表现等内容的课件, 建议学生多找寻相关图片、音频及视频, 提倡丰富的形式, 一切资料和相关知识都需要用英语完成。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 将需要掌握的医学英语词汇融入教学中,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2 完善医学英语教材

我国各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课程还没有一套完整、通用、合适的教材。很多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没有能够统一标准, 难易度和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以及医学生的实际水平均有很大差距[4]。在调查问卷中了解到现在学校内使用的医学英语教材难度偏大, 学生学习较困难。医学英语教材需将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 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教材在修订或者改版时可以与临床教师合作, 互通有无, 将英语语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良好结合, 让学生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3.3 加强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医学专业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 而教师的医学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学英语的教学[5]。目前各医学院校承担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一类是英语专业教师, 他们普遍缺乏医学知识;另一类是医学专业教师, 他们普遍缺乏英语语言知识;缺乏高水平的医学英语师资力量。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要逐步削弱基础阶段大学英语的教学, 加强高级阶段专业英语的教学, 外语教学的重点将逐渐转向专业英语。我们要加大医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鼓励英语专业的教师学习专业知识, 按照学校医学英语教学需求, 有针对性地学习不同技能, 如医学英语听说、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翻译、医学英语写作。鼓励医学专业的教师加强英语语言学习, 必要时可以和英语教师合作, 共同承担医学英语教学, 发挥不同专业教师各自的优势, 形成一种合作模式, 互相学习、互通有无, 从而解决现在各医学院校面临的医学英语师资匮乏的难题。

医学英语作为ESP, 不仅具有普通英语的一般特点, 还有自己特有的规律。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不再是以大学英语四级、六级为判断标准, 应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充分认识到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模式上形成一套有效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加强医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医学英语教学。

摘要: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 对包头医学院2012级的210名学生医学英语教学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以及学生对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材、课时量和任课教师等方面的需求, 对如何进行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医学英语,需求分析,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W.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162-165.

[2]闫培香.学习需求分析与专门用途英语[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 27 (3) :126-128.

[3]曲景秀.医学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与改革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0, 24 (3) :209-301.

[4]齐晖, 冯欣.基于需求分析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实证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3, 14 (3) :45-50.

8.实验教学医学 篇八

摘要:随着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学专业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但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在这一形势下,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反复实践的平台, 为临床技能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关键词:模拟医学;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效果

【分类号】G642.0;R4-4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没有临床实践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与完善, 病人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医疗与技能教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一形势下,模拟医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借助各种仿真模型,用模拟技术创设出临床场景和仿真患者,以代替真实情景来进行实践教学。

1临床技能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

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1]。同时,它也是实现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角色转换的关键路径。

1.1传统临床技能教学模式的限制

不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仍旧沿袭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实验与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脱节,而且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创新型、综合型实验较少。由于实验室硬件设施条件限制,不少实验以演示为主,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而且由于基础医学实验是与理论课结合在一起,没有独立设置课程,不计算学分,难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1.2相关法律法规及医患矛盾的影响

199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地对医疗事故的防范大大加强,但又没有明确实习医师的法定地位,又加上舆论导向的作用,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只会选择自己信任的医生对自己实施诊治,对实习医生进行的诊疗活动很难认可和配合。这就使得临床技能训练资源相对不足,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机会越来越少,陷入了“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2] 。

2 国内外医学模拟的发展概况

早在16世纪就有人使用人体模型来教授接生的技巧,以减少新生儿和产妇的死亡率。现代医学从最早的用粘土和石头来制作简单的模型发展到现代高科技的模拟人,其中产生过无数种模拟教具。医学生用青蕉皮和猪大肠进行缝合打结练习,在进行胸腔穿刺、腰部穿刺、腹部穿刺和骨穿刺时,学生会互相对比寻找位置来进行模拟练习,他们也会相互间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进行问诊练习、扮演患者练习查体等,这些无不是模拟教学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尝试。“模拟”进入快速发展期以该领域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医学教育科技公司(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ies Incorporation,METI)为例,该公司自1997 年研制出具有“生理驱动功能 ”的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超级综合模拟人(HPS)开始,随着更高级的虚拟触觉感知技术和力反馈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出更新更高技术的产品(见附表),足见医学模拟技术发展之快[3]。到目前为止,医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都全面启动了医学模拟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在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是集中在基础技能实验室,如临床技能中心、基础护理实验室等,虽然目前有很多知名院校都建立了模拟中心,但许多都不是很成熟。

3 医学模拟教育在临床技能训练教学中的优势

3.1高仿真性

新一代高端模拟人具备生理型驱动的功能,可以提供和动物一样甚至更好的生理和代谢反应,可以模拟各种病人和临床情况,可以真实的采用临床的医疗设备进行治疗和操作训练,具有逼真的肌体构造,学生可以对其训练学习处理各种临床情景,令学生如同面临真实的诊疗过程。

3.2无风险性

模拟临床教学对学生和患者都不会产生风险,也不会与任何法律法规产生冲突。同时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许多从未见到的病例,错误的治疗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可以暴露出操作错误并及时改正,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帮助学生迅速提高临床技能水平。

3.3可控制性

模拟教学设备可以提供不同情况下的学生培养方式,进行相关的研究实践,比如可用于临床外科学习、临床麻醉学习、护理急救学习等。同时模拟教学设备还可以根据老师或者学生的需要去停止、减缓和重新操作某一培训项目, 和真实的临床场景相比具有可控制性。

4 医学模拟教育在我院临床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我院以参加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同时也为了实现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改革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800平米的临床医学模拟教学实验室,购置了心肺复苏模拟人、全无线遥控模拟人、胸部引流模拟器、全身体格检查模拟等先进的模拟教学设备,可开展包括内、外、妇、儿、眼科、耳鼻喉、皮肤等多个实验项目,能够有效满足我院学生临床技能教学的要求,大幅度地改善了临床技能教学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反复练习及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机会。我们本着“尽可能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医学教学”[4],为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一个模拟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对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志广,杨大鹏.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8):16-18

[2]韩力军,张伯礼,周桂桐等.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92-94

[3]万学红,姚巡,卿平.现代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 8(6): 413~415

[4]闫晓.医学教学装备的“小康”标准—现代医学模拟中心[J].中国医学装备,2005,(1):59

作者簡介:张祎捷(1968—),女,河南民权人,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和临床医学教学研究。

上一篇:城乡融合下一篇:如何看待儿童英语学习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