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发展 稳步推进

2024-08-19

全纳发展 稳步推进(共8篇)

1.全纳发展 稳步推进 篇一

科学发展,稳步推进,共建和谐网络

【日照市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校在校园网建设和应用中的方法及经验,我们以“建网、建库、建队伍”为基本工作思路,软件、硬件建设两手一起抓,不断加强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校园网建设,校园网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训,资源库建设

当前形势下,无论是教育改革的深化,还是素质教育的实施,都在迫切呼唤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抓好校园网络建设,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已经时不我待。

多年来,我校在校园网络建设中始终坚持:整体规划、科学发展;适应校情、稳步推进;软硬并重、应用为主,最终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运行高效、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质量优良,适应全方位、多层次需求的现代化校园网络。下面谈谈我校的建设及应用经验,因水平有限,不足及疏漏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指正。

● 抢抓机遇,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

硬件是网络建设中的关键基点,我们坚持自力更生,不求“一步到位”,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稳步推进。为使校园网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实现最大化,我们从网络的布局、服务器的设置,到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从校内网络的铺设,到对外连接的通路的选择;从教师人手一机的配备,到学生用计算机的布局安装,所有的网络应用设计均围绕方便教学应用、方便

学生学习为目标。

我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以“学校搬迁”为契机,数年来先后投资?万元,学校先后配置网络教室9间,多媒体教室近100间,同时建成学校中心,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目前,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已为学校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不断努力,我们的硬件建设已实现了如下目标:(介绍中可结合网络拓朴图进行讲解,以下为提纲)

1、网管中心

以网管中心为龙头,各教学楼以千兆光缆接入,校园内形成了稳定、畅通的千兆校园网系统。

2、交换设备

我校使用华为3COM交换机(H3C)作为中心交换设备,二级交换设备也多为3COM交换机,网络畅通稳定。

3、服务器

学校主要有两台HP服务器:一台是网站服务器,一台是数据库服务器。

4、计算机

我校共有台式机700余台,真正实现教师人手一机,全面实现班班通。

5、网络安全

学校安装有天融信硬件防火墙,外网接入均经过防火墙,全面实现了对校内服务器和计算机的有效保护。

● 坚持培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园网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纠正重“硬”轻“软”和忽视师资培训的倾向,坚持把师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始终致力于培训教师应用计算机和校园网络的能力,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教师培训我们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利用业余零散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分层次的进修,在学中用,用中学,提高了培训效率。

我们逐步建全了三级培训机制:

我校特别重视学校的网站建设。网站上建立了“校园新闻”、“每周一星”、“教务动态”、“教研动态”、“级部园地”、“教师风采”、“家长频道”、“师生书画展”等很多丰富的信息栏目,使老师、学生、家长随时随地能查到我校各方面的信息,大大方便了老师们的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加强了学校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校园论坛”、“家校互联”、“班级主页”、“校园博客”、“留言系统”等栏目,给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个探讨孩子教育、教学、心理情况的平台。他们可以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家长有什么意见,对学校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交流,同时也给孩子一个公平地与老师、家长对话的机会,让他们说出心里话,老师与家长可以了解孩子们真实的想法。可以说,是这些栏目真正架起了学校、家长、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网站中的“教师风采”、“每周一星”、“阳光少年”等栏目,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提高了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小荷文学社”栏目把学生的作文发布在网上,同学们以在学校网站上发表文章为荣,争着、抢着写出好的作文在网上发表。网站上的作文也引起许多作文刊物的关注,有的刊物也转载学生的作文。“师生书画民”栏目收集了同学们的大量绘画与摄影作品,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艺术才华,也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

● 丰富资源,完善信息技术应用途径

校园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们认为,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

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在学校里营造起校园网的应用氛围和环境。即建设是为了应用,只有抓好应用,用出水平,用出效益,才是硬道理。所以,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库建设,搭建好各种应用平台,逐步完成了“将为教育教学服务进行到底”理念的完美诠释:

1、教学资源系统

为满足教师日常备课中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我们和北京龙教智囊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开发出了龙教教学资源库。它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资料,提供多样化的教案模板和灵活有效的编辑方式,辅助教师轻松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电子教案。教师备课从此更高效,更快捷,方便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有效地支持了课堂教学。

2、虚拟光盘系统

我校广泛使用网络版虚拟光驱软件,将教学软件光盘制作成虚拟光盘,校园网内的每台计算机都能随时调用(包括教室机)。该系统投入低、速度快,无磨损,很好地促进了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3、视频点播系统

我校独力构建了自己的视频点播系统,多次组织学科教师,自己动手采编,制作了大量的原创音视频资源。该VOD点播系统分类科学,点播方便,播放流畅,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4、电子图书系统

我校经过努力,创建立了容量多达100G的电子图书馆,特别是 “成语故事”和“中外文学名著”等系统,曾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为多家校园网站所采用。该电子图书馆,方便了师生浏览图书、查阅资料,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用率高,社会反响非常好。

5、教师信箱系统

我校开发了非常实用的多用户留言系统,每位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注册个人的留言信箱,沟通无缝,非常方便。

6、家校互联系统

多年来我校和浙大网络公司携手合作,开通了家校互联系统,学生的到校情况、每天的作业布置等,家长都可以“短信”的形式及时了解,实现了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实践证明,校园网络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大大加强了直观教学的效果,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教育的实践。校园网的高速传输通道加上多媒体计算机,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成为现实。在这种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同志们,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艰巨,和省内一流学校相比,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还微不足道。我们一定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坚持不懈地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力争以学校的信息化,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全纳发展 稳步推进 篇二

日前, 在强劲有力的锡柴之歌的歌声中, 锡柴十五届四次党委扩大会议暨2009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 在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议程后胜利闭幕。会上, 厂长钱恒荣和党委书记蔡真法分别作了总结报告。

战略指引企业的未来, 方向决定企业的命运。2008年锡柴提出了“313”发展战略, 即到2010年达到:柴油机年销售30万台, 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实现利润3亿元。经过一年多来的拼搏, 锡柴“313”发展战略目标基本实现。2009年1-11月, 锡柴已累计销售柴油机和改装汽车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比去年增长37%、42%、11%。2009年锡柴已胜券在握。

钱恒荣说, 2009年是锡柴实现“313”战略目标的关键之年。年初以来,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全厂职工紧紧围绕厂部党委的战略决策, 迎难而上, 奋勇争先, 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考验, 以前所未有的业绩, 取得了2009年的重大胜利。展示了锡柴人厚积薄发的力量, 书写了锡柴发展史上新的篇章。锡柴人以自己的努力, 再次创造了工厂发展史上的奇迹, 锡柴厂以自主的业绩, 再次挺起了中国内燃机工业的脊梁。

“牢记使命, 勇担责任, 为全面实现‘313’战略目标而奋斗”。钱恒荣围绕这一主题, 在报告中提出了锡柴2010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锡柴2010年主要经营指标是全面实现“313”发展战略目标。钱恒荣说, 2010年, 锡柴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并完善锡柴自主发展的思路, 明晰新的目标。进一步打好“三年两改观”战役, 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进一步坚持真抓实干, 为“自主锡柴、实力锡柴、和谐锡柴”注入持久发展的强大动力。锡柴将按照“一个确保, 三个提升, 五个调优”的总体思路来打好2010年这一仗, 即确保高目标、高质量、高水平的实现“313”战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提升经营改观能力, 提升科学配置能力;调优产品, 优化性能, 调优市场, 优化结构, 调优质量, 优化品质, 调优成本, 优化效益, 调优体系, 优化队伍。重点抓好六项工作:着力提升营销竞争力, 形成市场新优势;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 形成自主新优势;着力提升品质竞争力, 形成品牌新优势;着力提升规模竞争力, 形成能力新优势;着力提升体系竞争力, 形成管理新优势;着力提升成本竞争力, 形成效益新优势。

锡柴厂党委书记蔡真法在会上作题为“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夺取‘313’战略的决定性胜利”的总结报告时说,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已经提得很明确, “要在继承过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 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2010年, 锡柴党建工作要坚决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围绕科学发展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指导思想, 在“大干自主”中激励斗志, 在“内涵提升”中加快步伐, 使锡柴党建工作闯出新路子、发挥新作用、体现新特色, 为夺取“313”战略的决定性胜利, 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3.加快发展 稳步推进水文现代化 篇三

关键词:水文现代化;问题;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S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62-1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水文现状,水文现代化是一个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水利发展的需求,使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具有先进实用的科技水平。水文现代化建设是以推动水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水文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基础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现代化。

1 现代化水文的必要性

水文是水利和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为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水问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防治水旱灾害、保护水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提供全面服务。加快水文发展,推进水文现代化,是水文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解决四平三大水问题,必须加快四平水文现代化。

2 四平水文的发展概况

“十一•五”以來,在省水文局的直接领导下,四平水文局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四平水文现代化进程,加快了建设步伐,改、扩建了水文站基础设施,新建自记水位台、雨量自动测报系统等,改善了职工的生活、办公条件。

四平水文局近年来引进了先进的仪器,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雨量自动测报系统等现代化的测报设备被应用,水文测报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3 四平水利对水文的要求

3.1 防汛对水文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因此,社会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为防汛提供及时、准确的雨水情测报预报信息,为领导决策、组织抢险、优化调度起很好的参谋作用。

3.2 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水文的要求 随着四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问题将更加严重,这需要四平水文部门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科学决策依据。

3.3 水环境保护对四平水文的要求 当前,四平面临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生产和生活污染加剧的双重压力。加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这些工作与水文密不可分。

4 四平水文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基础设施建设 四平水文局部分水文站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2 测验设施设备 部分水文仪器、设备老化,监测能力和标准低,现代化水文仪器较少,影响水文测报的时效和质量,不能适应水利现代化的要求。

4.3 水工建筑物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工程的大量兴建,从而改变了部分水文站的测验条件、流量和上下游水沙情势,影响了水文资料的连续性、代表性,给水文测验、流域水文预报、水资源计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水文站网的稳定。

4.4 测站职工素质急需提高 由于测站人员部分学历偏低,对新引进的设备使用及维护熟练程度才产生了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水文现代化的步伐。

5 提高四平水文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提高水文自动化测报能力,完善水文站网,改革水文测验方式,推进水文巡测的发展;加强水环境的监测、管理和分析评价工作,为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地下水监测和预测,开展降水、河流泥沙等的长期观测和分析,加强水文科学研究,为生态建设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高素质的人员是水文现代化的保障,只有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新技术对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

6 现代化目标和任务

6.1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依据水利部《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根据四平水文局测站水文特性,加强水文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提高水文测报能力。加快水文站、水文巡测基地的建设,改善水文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四平水情分中心、水环境中心等建设。

6.2 水文站网测报信息化 水文信息采集是水文业务工作的基础,它的建设是水文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任务。提高水文信息采集、传输自动化水平,改革水文测验方式,提升应急监测能力,满足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综合管理等需要。

6.3 培养高素质的水文人才 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水文现代化建设的保障。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形成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在职职工岗位培训,选派一批有业绩、安心于水文工作的技术骨干去国内高等院校深造,培养一批熟悉业务、善于管理、勇于开拓创新、思想敏锐、政治素质强的水文现代化管理干部和技术中坚力量,为水文测报提供有力保障。

6.4 现代化仪器的引进 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现代化水平,要引进先进的雨量、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引进自动和半自动的流量测验技术与仪器设备,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逐步推广先进的流量、泥沙、水质测验设备,改善工作条件,降低劳动强度。

6.5 水文测验方式改革 在交通条件较好的测区,发展站队结合,建设和完善站队结合基地,基本完成站队结合基地建设任务。

6.6 建立合理的水文站网 优化现有的水文站网,对现有的站网进行优化设置。

4.全纳发展 稳步推进 篇四

——林桥小学课程实施水平汇报材料

为认真落实省教育厅《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分别在班子会和全体教师会传达了本次办学行为专项督导评估的文件精神,还成立了办学行为督导评估自查小组,对学校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地、细致地自查。现将我校课程实施水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马兰屯镇林桥小学始建于1958年,现校址建于1992年,是市级规范化学校。目前,我校有教学班19个,学生1256人,教职工63人。多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优秀校园;规范办学,树立农村教育典范”的办学思想,形成“落实才是教育,坚持就是特色”的工作作风,确立了“三比三争先”的办学目标,即:在全镇比教育教学质量,争先;在城区比学生综合素质,争先;在全区比综合办学实力,争先。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心。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管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切入点,踏踏实实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农村学校环境育人优秀学校,市文明校园,区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全区教育成果进步奖,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示范学校,镇先进集体等。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领导、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净增学生人数达到120人左右,较大地缓解了城区学校的办学压力,为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做出 1

了较大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坚持素质教育方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服务意识,增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狠抓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设置与管理

1、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我校制定了明晰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讲座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有自己学校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

2、严格按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置课程。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完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3、教师队伍建设上,努力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保证了开齐课程。教学设施配置上正逐步完善,力争与现在的教学要求平衡。

4、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做到了教研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计划有针对性,便于操作;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一部分老师的教研论文发表,参与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评选。

教师上课,备课上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设置和批改有记录分析,及时矫正。学校同时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有班会、校会、升国旗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动,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四、课程评价、考试、作业情况

围绕课程标准,我校在对学生评价上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分成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两种。过程评价主要有单元考查、课堂表现、作业、写字、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期末以书面考查、口语表达、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构成期末综合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学校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列名次。学生的成绩只是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不做他用。对于地方课程,学校也制定了相应得评价方法和标准,为每个学生建立了评价档案,评价结果都以等级形式表达。各学科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课业完全依照省标准执行,学生每天在校时间符合上级要求规定,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从不安排上课。作业部置,讲巩固也求实践,严格遵循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布置作业,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五、教材与教辅资料使用

一切教材和教辅资料,均由上级主管部门规定,学校从未私自给学生订买任何资料,教师更无向学生摊派或强迫性地推销教辅资料。

六、存在的问题思考

(一)学校硬件建设方面

1、学校教学用房严重不足,教师办公室拥挤,实验室、音体美教室、学生阅览室等部分功能教室没有房屋,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的正常开展。

2、整个校园外部环境和内部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充实。

3、学校教室,钢窗使用年限已久,存在安全隐患,急需更换。

(二)在学校软件管理方面

1、有些学科虽已开设,但因师资匮乏,任课老师工作强度大,课业繁忙,如:音,体,美等课程,因此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2、综合实践活动尚需进一步规范,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3、教学研究,教育教学,尚须进一步深化。

七、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牢固树立“做小事、抓细节、求实效”的管理思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学生养成教育,突出安全、德育常规工作的实效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把课外时间真正的还给学生。

(三)以教研活动为平台,做好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升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文化素养,努力培养出一批“专家型、学者型”的高素质人才。一是,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多派教师外出学习,同时,聘请一些名师到校指导课堂教学、作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报告。二是,充分发挥我校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如:“枣庄名师”、“山东省小学特级教师”——韩贵贤;“枣庄

市骨干教师”——王颖、冯艳、赵娟、丁玉萍等。

(五)针对学校校舍建设问题,一是我们积极联系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另一方面立足于自身实际,发动全体教师献计献策,自己动手,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勇于迎接挑战,敢于克服困难,善于改进方法,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真抓实干,我校的课程实施水平、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5.全纳发展 稳步推进 篇五

文章题目:《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稳步推进专业统防显成效》

总字数:6098

作者:付晓林高安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 站长

李水森高安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 副站长

贾四新高安市农业局科技站站长

邮编:330800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桥北路363号

联系电话:0795-5282350

近几年来,经过我市的努力和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解决现阶段农村千家万户分散打药防治病虫害难题的根本途径。其显现的主要 成效和具体做法是:

一、植保专业化合作组织的迅猛发展,取得了显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在政策扶持、市场拉动的激励下,我市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发展。从2009年的2个发展至目前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6个(其中经工商注册登记的植保服务组织12个),注册成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12个,成立村级植保服务队6个,依托农资企业型、种植大户牵头的其他服务组织8个(农资企业型2个,大户型3个,专业服务公司型2个,基层农技部门型1个)。拥有新型植保机械228台,机手78名,服务队伍、机械装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了以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骨干,村级服务队等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专业化、社会化病虫防控体系。

(二)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年年不断增加。如2009年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代防代治等形式的水稻病虫防治服务面积仅0.55万亩次。2010年开始在农业部、省农业厅的扶持下,我市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不断扩大,服务方式以全程承包和半承包为主,服务面积扩大到2.55万亩次以上,其中全省水稻病虫全程服务面积1.25万亩次以上。到2011年,全市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9.58万亩次,并试行开展果树、棉花、蔬菜、油菜等作物病虫统防统治。2010-2012年,我市以农业部,省农业厅高产创建示范项目为平台,建立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9个,其中水稻示范乡镇6个,蔬菜、棉花、油菜各一个。年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可达8.55万亩次以上,2011年,全市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辐射面积25.5万亩次。同时,将专业化服务与出口基地、精品农产品打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果树、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上试点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5万亩。

1(三)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效益显著提高。通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一是解决了农业新技术植保新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二是由于年富力强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里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时,进行病虫防治是个难题,所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农户开展防治病虫,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三是由于专业化防治使用的是机动喷雾器,雾滴细,喷雾覆盖面大,工作效率比手动喷雾器提高10多倍,所以,可以减轻劳动强,提高劳动效率。四是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不仅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增加了留守劳动力的从业机会和收入。五是加速了新型植保器械、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绿色植保技术的到位率。并对病虫害实施绿色防治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是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明显的优势主要在于:①防治成本显著下降。2010-2012年我市植保专业化防治情况调查表明,在水稻病虫防治中实行专业化防治比农民自防要减少用药1-2次,全市水稻全季节病虫专防田较农民自防田平均减少农药防治1.5次,亩节约农药、用工成本平均为24.8元。②专业化统防统治区与非统防统治区防治效果相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呈显著差异,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没有出现明显的病虫危害现象,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防洽效果。③专业化统防统治区与非统防统治区防治效益相比,前者增加的效益非常明显。根据定点调查数据表明,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早稻亩用平均成本22.5元,比农户自防成本29.5元减少7元,节约23.7%;一季中稻亩用平均成本68.5元,比农户自防成本98.6元减少30.1元,节约30.5%;双季晚稻亩用平均成本62.5元,比农户自防成本88.5元减少26元,节约29.4%。专业化防治区比非防治区早稻亩平增产27.5kg;中稻亩产增产48.5kg;晚稻亩平增产45.5kg。农民通过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④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制定技术规程,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新农药,科学减少用药量,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加强对农药包装的及时回收,也大大减少了防治区农民生产性中毒事件的发生,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真正从源头上解决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⑥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实行全程承包服务,能促使植保服务平台由乡向村前移,技术人员服务到户,技术措施落实到田,极为有利于植保新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和市场化。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更新观念,理清服务思路,争取政府支持是关键。①近几年来,我市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建组织、定章程、有人员、记台帐”的工作要求,以“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为目标,树立为农服务观念,拓展服务渠道,同时,高度重视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培植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技能强、防治水平高、示范带动效果好的专业防治人员。市农业植保部门对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了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同时,加大了对防治药剂、施药机械等物资的购置和更新力度的督促。并通过建立科学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方案、完善的植保机械配备、广泛的专业技术培训、优质的防治运行机制,不断提升了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化防治水平和服务能力。②政府扶持力度是关键。为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近几年,我市对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并把发展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实事工程来抓。2009年开始市政府明文指出,要大力扶持社会化植保服务组织,推进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并专门安排了财政专项,对接受全季病虫统防统治面积200亩以上的植保专业组织服务的农户每亩(按种植面积)补贴30元;2010年后在省、市财政扶持下,我市对参加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防统治服务的农民每亩补贴提高到50元,并将统防统治工作列入本市政府对乡级政府粮食生产考核内容。几年来,我市对统防统治专项资金的投入年均超过20万元,并对经济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开展补贴试点。同时,新型植保器械购置也列入补贴范围,并将中小型植保机械如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担架式喷雾机等品种列入农业机械补贴目录,2011年全市植保机械的购置补贴资金达15万元以上,大大提高了植保器械更新换代的速度。

(二)在积极引导,创建多元化服务组织的基础上,强化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1、创建多元化服务组织,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几年来,我市始终按照市场运作、植保部门开展社会化服务、农户自愿、政府积极引导扶持的原则,通过典型带路,组织参观学习,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创建了多元化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同时积极鼓励农资经营大户、农资经销公司,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富裕劳力组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为主,部门引导为辅,积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病虫防控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目前,我市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几种类型:一是成立植保专业合作社,主要由植保技术部门无偿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有偿提供农药、药械连锁经营服务,并通过建章立制、合同管理等手段确保服务组织顺利开展工作。二是成立村级服务组织,主要在本村范围内开展植保统防统治服务。三是依托种植大户、农资经营大户等牵头注册开展植保服务, 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起示范带动作用,并由他们为周边农户有偿开展统防统治服务。

2、在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的基础上,其内部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自工作职责,规范各自行为。如今年我市新成立的灰埠镇锦洲植保专业合作社现有合作社成员150人,灰埠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以村为单位成立了植保专业机防小分队8个,各村明确分队长1名,实行以村为单位分区域作业;合作社与成员之间明确服务纪律、要求、收费标准、服务效果等;合作社成员与农户之间签定服务合同,全镇共签定服务合同550多份,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规范了各自的行为,确保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规范操作、有章可循;每次防治结束后,及时做好台账的登记、防治的药种、用量、时间、价格等,同时在防治过程中,聘请非合同户代表全程参与监督,有效避免了因收费不规范、防治效果不理想等纠纷。通过规范运作,规范了植保服务市场,吸引了更多农户自愿签定服务合同,合作社人数与规模也不断壮大。

(三)强化专业技术培训,提升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水平。

1、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员做好定期上岗技能培训工作,要求每个专业机手必须通过专业化培训学习,获得专业防治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服务队员通过培训学习植保、农药基础知识,病虫预测及防治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及操作规程,农药机械使用、维修和维护、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信息服务等,使其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进一步加强,并可确保专业化防治能够在技术支持下,对病虫害做出科学防治。

3、在对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成员进行培训的同时,我市灰埠镇锦洲植保服务组织曾多次深入全镇各村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并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为契机,向各村机防小分队队员开展了面对面培训。今年,截至目前共组织培训3次,参加228人次。并确保了“五个统一”,即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配方、统一防治方法、统一供药价格、统一收费管理。得到有序有效的落到实处。

(四)积极引导和支持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财务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以人为本,改进服务态度,做到规范有序有效运行。

1、抓组织规范。按照规范化植保服务组织要有“一本工商营业执照;一个固定场所;一名兼职农民植保员;一支专业防治(机防)队伍;一个示范区;一套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规程、一个服务协议(签合同)和田间档案”的“六个一”标准,进行引导和扶持,并在规范化的植保服务组织的带引下,以推动全市各服务组织的内部管理也走上规范化轨道。

2、抓技术规范。主要是根据近年新农药试验示范结果,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的制订具体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方案,且可操作性强技术也规范。

3、抓服务规范。主要是要求植保服务组织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到“服务协议到农户,田间档案到田块,农资供应到品种,操作规程到机手”的操作要求。并进一步规范统防统治的收费标准,正确处理好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坚持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树立服务品牌,努力建立起互利互惠互信的协作关系,不断稳固和扩大统防统治的规模。

(五)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保障专业化统防统治健康发展。

1、以我市灰埠镇锦洲植保服务组织为例,今年该服务组织在拥有25台背负式机动弥雾机的基础上,又新配备担架式机动弥雾机2台,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速度和质量和效率。也充分发挥了该服务组织在专业化防治工作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同时示范带动作用也很明显。如该服务组织机防队队长,在使用担架式机动弥雾机统防统治之后,大家纷纷对其防治质量、防治效果赞不绝口,就主动向该服务组织申请要求签订服务合同,并说:“该服务组织,在防治技术上有保障,防治药种上有供应,统防统治有规模,效益有保证,所以,与服务组织签订服务合同能让人放心真好。”

2、为保障统防统治健康发展,我市的各植保服务组织均指定了具体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了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联系人制度,并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定补贴对象的要求和相关规定,抓好政策宣传落实工作,认真落实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环节补贴资金,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在面积的审核过程中,我市农业植保部门除查协议(合同)、查田间档案外,还查发票、电话抽查农户、防治现场检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示制度等等形式,既重程序,更重考核工作实效,并对服务质量进行走访,以此充分发挥财政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在当前情况下,我市农作物病虫防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服务规模偏小,难以完全满足规模化经营的需求。建议从政府层面出台扶持政策,并从业务考核、植保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以此推动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收益都比较小,风险大。近年来,由于部分农户对病虫害达标防治认识不清,对防治效果缺少统一标准,也给植保服务组织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压力和难度。建议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服务组织,进一步完善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建立药害鉴定、防治效果纠纷仲裁机制,以及时解决专业化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施药人员的健康保险制度也应完善。

(三)近年来我市各类植保服务组织虽然发展很快,但亟需加快规范化的植保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建设。为提升植保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提高服务水平,也为增强植保服务组织的发展后劲,建议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对植保服务组织购置植保机械实行全额补贴,简化操作程序。同时,进一步扩大杀虫灯、防虫网等植保机械的购置补贴目录,并实行全额补贴。

(四)目前我市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多在水稻上进行试点,建议今后应注意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到棉花、柑橘、花生、蔬菜、茶叶等农作物上。统防统治全程服务承包形式还应多样化,鼓励农民自愿入股植保服务组织,并签订相关服务合同或协议。同时,建议政府多管齐下,积极引导,有效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稳步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继续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对经济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试行补贴,扩大棉花、蔬菜等主导产业的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示范,大力推广农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病虫的防控能力,提升我市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水平,稳步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促进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检查监督,保障统防统治健康发展。加强对统防统治的管理,完善统防统治工作的管理。并在现有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的基础上,加快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规范化、规模

化建设,积极引导和培植规范性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专业化服务组织向横向和纵向发展,扩大服务区域,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建立从业人员保险机制,稳定专业化机防防治队伍。制订专业化统防统治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统防统治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监督检查,把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三)对服务面积较大的植保服务组织必须要配备有植保员或兼职植保员,并继续开展对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植保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着力提高植保服务组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6.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 篇六

“真没想到,珠山镇还有如此上规模的茶叶苗圃。”7月9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半年检查组在实地察看封口坝村的茶叶苗圃后表示。在了解全镇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后,检查组对珠山镇上半年的该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12年,珠山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览工作全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努力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村持续繁荣、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围绕壮大“烟、茶、畜”三大支柱产业,按照“强烟叶、优茶叶、稳畜牧业”的工作思路,做优传统产业富民。强化措施 做强烟叶产业。一是狠抓烟叶面积落实,采取巩固老烟区,开发新烟区的办法增加面积,大田移栽面积超过5000亩;二是狠抓科学技术推广,在所有适宜烟区推广“三先”技术,全部实行“三带一深”栽培技术,采用地膜覆盖4000多亩;三是样板带、样板点建设辐射周边的效果明显,全镇共建2个烟叶示范带,23个示范样板点,样板点面积都超过50亩以上,其中100亩以上有7个;四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今年全镇新建小改密烤房52栋,建大烤房12栋,卧式密集型烤房群2处30栋,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科学管理 做优茶叶产业。全镇规划建设有机茶叶产业带30000亩。建两条万亩“鄂茶10号”循环经济走廊:宝塔—七里桥—岩堡—双龙湖—县城,培植茶农1000户,面积10000亩;大坝沟—芭蕉坨—甘溪—封口坝—狮子关—界直岭,培植茶农2000户,面积10000亩。为实现工作目标,一是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早规划、早宣传、早发动。目前已对新建茶园5000亩任务分解到村、到组、到户;二是加强对去冬今春新造4200亩幼龄茶园管理。三是积极组织茶农培训,上半年对133户茶农进行有机茶的农业知识培训。

加强防疫 做稳畜牧业产业。珠山镇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和4450生猪养殖模式的带动作用,到五月底,全镇生猪养殖量达45448头,完成全年计划的56.7%。生猪存栏26288头,完成年计划的78.7%;生猪出栏19160头,完成年计划的41%;能繁母猪存栏4980头,完成年计划的97.6%;大牲畜存栏3628头,完成年计划的93%;发展万只养鸡场1个,全镇养殖规模达到13.5万只,家禽存笼13.5万只,完成年计划的112.5%。新增4450养殖户42户,新建养殖规模3000头养猪场一家,预计今年可新增出栏生猪5000头。

7.全纳发展 稳步推进 篇七

“林改”春风吹绿整个本溪

2005年3月, 本溪市启动林改, 到2006年6月基本完成主体改革, 有15万农户、52.5万农村人口参与改革, 参与率达到98%, 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从2006年下半年起本溪市开展配套改革, 制定了新的森林经营政策, 编制了村级森林经营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 建立了4个林业综合服务中心, 开办了以林抵押贷款业务, 加强了基层林业工作站服务职能, 各项工作均开全省之先河。

现在, 本溪将林业提升为该市的第一特色, 在组织领导、工作摆布、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在下半年本溪市出台的《中共本溪市委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 市、县 (区) 财政部门将积极筹措资金, 每年将整合2000多万元扶持林业改革、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今天的本溪, 林权改革呈现出资源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生态建设上, 林改后全市每年造林超过20万亩, 是以前的2倍多, 而且95%以上是非公有制造林。到去年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945万亩, 比林改前增长了2.1%。许多地区出现了抢地造林、抢苗造林的情况;在资源保护上, 林改后森林资源不仅没有减少, 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并受到了更加精心的管护和经营。目前, 全市森林蓄积量达4900万立方米, 比林改前增长了32.4%;平均每亩蓄积达到5.2立方米, 增长1.18%;森林覆盖率达到74.5%, 增加2.5个百分点;在产业发展上, 林改后林农的持续增收能力显著提高, 农民人均林业收入所占份额大幅提升。林业生产力呈现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全市目前有12万农户规划发展了林下产业项目, 有30万农民在从事林地经济开发。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涉林收入从2006年的2625元增长到4018元, 增长53%, 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占其纯收入的60%, 林业已经成为本溪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据初步统计, 全市林改后已涌现出二棚甸子镇摇钱树村、巨户沟村、东营房乡南营房村这样的林业百万元户专业村5个, 年林业收入超10万元的专业户达到16000户, 占农户总数的10.6%, 其中收入或储量价值超百万元的3000多户, 超千万元的120户。

林下经济已成为当地的黄金产业

实施“林改”后, 桓仁、本溪县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 确定了发展项目;出台鼓励政策, 这两个县每年都投资1000万元以上, 补贴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由于东北地区林木生长周期长、见效慢, 必须引导林农把改革点子打在林地上, 大力发展林地经济, 实现“不砍树、也能富”的新路子。因此在主体改革后, 本溪县、桓仁县积极探索林药产业、林菜产业、林果产业、林游产业和林工产业等五种林地经济发展模式, 也培育形成了林下中药材、山野菜、干坚果经济林、森林旅游和林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 追求的不仅是林木效益的最大化, 更是林地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林下中药材遍地开花。

目前, 本溪县发展林下中药材54.4万亩, 其中林下参30万亩, 刺五茄5.3万亩, 辽五味1.1万亩, 辽细辛0.5万亩, 串龙骨等其他药材17.5万亩。该县东营坊乡南营坊村:现有农户521户, 人口1910人, 森林覆盖率93.7%, 人均林地33.5亩。林改后全村100%的农户都发展了林下中药材, 其中林下参5160亩, 人均2.7亩。林下参效益储藏量人均67.5万元, 百万以上农户12户, 千万以上3户, 亿元1户。本溪县规划到2015年发展林下中药材100万亩。

恒仁县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紧紧依托山区资源优势, 强化工作措施, 全力推进山参产业建设步伐,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 该县的二棚甸子镇巨户沟村所有具备条件的居民组都种植山参, 真正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随着林改的深入, 在县林业部门和当地山参协会的正确引导下, 村民种植山参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巨户沟村山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目前全村共有山参产业保护基地1.2万亩, 发展山参总户数达387户, 91%的农户都发展山参产业, 实现年产值1700万元左右, 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5673元, 人均涉林收入占其纯收入的80%以上, 其中部分村民因发展山参产业成为了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以山参产业为主的中药材已经成为促进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 林下山野菜到处飘香。

广大林农发展山野菜44.3万亩, 其中, 刺龙芽20.8万亩, 大叶芹6.5万亩, 短梗五茄7.9万亩, 大耳毛、猫爪子等山野菜9.1万亩。本溪县宫堡村, 2005年林改后, 34户农民联合经营林地370亩, 通过立体经营综合利用, 套栽刺龙芽120亩, 每户年收入可达0.8万元。全县规划到2015年发展林下山野菜100万亩。

3. 干坚果经济林硕果累累。

本溪县发展干坚果经济林已达95.3万亩, 其中, 红松57.5万亩, 核桃18万亩, 榛子15万亩, 红松嫁接及其他4.8万亩。本溪满族自治县北湖纯土特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林改后, 注册资金100万元。社员123户, 建成核桃园3处, 红松园2处, 榛子园4处, 建立各类产业基地6000多亩, 年产值有望达到1200万元, 社员每年可分红8000元。该县规划到2015年发展干坚果经济林达到或超过100万亩。

桓仁县浑江岩畔硕果累累, 黑山脚下榛香飘飘。该县五里甸镇黑山村“林改”后, 经林业专家认证, 根据当地条件和气候的特点, 沿江无霜期长, 土地肥沃, 经林业专家的认证, 适合于平欧榛子生长。该县从2003年开始试栽平欧杂交榛子, 历经8年现栽培面积达到3295亩, 其中:盛果期1321亩, 初果期1855.6亩, 未结果的118.4亩。2009年榛子产量45000多斤, 销售收入135万元, 结果树平均亩产22.7斤, 最高亩产200多斤, 最高单株产量50斤。2009年繁育榛苗30万株, 产值120万元。2009年榛子总收入255万元, 2009年全村人均榛子产业收入2061.44元, 户均收入8173元。2010年预计榛子产量可达70万斤, 按25元/斤计算收入可达1750万元, 苗木产量50万株, 按6元/斤计算收入300万元, 2010年预计榛子收入可达2050万元, 全村人均收入1657.35元, 户均收入6.57万元。这一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4. 森林旅游迎来八方客。

本溪县下大气力打造森林旅游产业, 目前, 已建成一个国家级风景区, 即辽宁本溪国家森林公园包括关门山、铁刹山、汤沟三个景区;建成三个省级森林公园, 包括大地森林公园、参王谷森林公园、湖里森林公园;森林游旅游总面积20万亩。关门山森林公园每年接待八方游客20多万人次, 年收入超千万元, 带动了林农就业, 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本溪县森林旅游规划是打造辽宁山水旅游休闲基地。

5. 林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安家落户。

8.全纳发展 稳步推进 篇八

近期,我们深入到江西永丰县的贫困乡村,对该县的产业化扶贫进行调研,本文结合调研情况,就产业化扶贫问题谈些肤浅的认识。

一、基本情况

永丰县地处江西中部,有12个乡镇被省政府列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贫困乡镇,大都地处该县中南部山区。从2007年以来,全县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65万元,整合各类资金80多万元,用于贫困乡村发展扶贫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

1油茶产业基地带动。该县是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全省高产油茶示范县。全县共有11个乡镇3.6万户农户从事油茶生产经营。自2007年以来,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90多万元扶持重点贫困乡、村油茶种植9000多亩,每亩补助1000元,建成了龙冈、沙溪、君埠等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年产茶油6万多公斤,年产值300多万元,产区农户每年人均增收270元以上。

2食用菌产业扶持拉动。自2007年以来,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多万元,以每平方米补助3元扶持。全县双孢菇栽培面积发展到114万平方米,大球盖菌种植面积发展到1627亩,食用菌年产值达6000万元,规模居全省之首。产地主要分布在鹿冈、沿陂、七都、藤田等乡镇,已经成为全县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3白茶产业政策拉动。该县从浙江等地引进白茶种植,充分利用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做大做强产业。自2008年以来,共安排扶贫贴息贷款资金5万元在七都等乡镇发展白茶生产。目前全县种植面积6000亩,建有鹿冈、罗铺、七都等3个千亩白茶生产基地。全部进入盛产期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

4白莲产业村民互动。该县部分乡村有种植白莲的传统。村民在政策引导和种植能手的带动下,因地制宜,积极互动,种植白莲的积极性较高。自2007年以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多万元,以每亩补助300元扶持太空白莲生产。目前全县白莲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君埠乡空坑村还建有白莲加工基地,大大提高了白莲的附加值,种植白莲每年为农户人均增加收入230元。

5加工产业资源撬动。该县碳酸钙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陶唐、石马等乡镇。近几年来,陶唐镇的园内、娄元等重点村利用当地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碳酸钙加工企业,积极筹措资金,已开发采石场10个,加工企业14个,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利税达400多万元,为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和实现贫困农户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永丰县扶贫产业能有一定的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有传统基础,一直以来县里都有种植蔬菜、白莲的习惯;二是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可利用,该县有较多的油茶林、碳酸钙等资源;三是有能人带头致富,乡、村有一大批能吃苦、善经营的能人、强人在自己先富的基础上,带领其他群众共同发展;四是县、乡、村都有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和措施;五是有龙头企业带动,绿海茶油、老蜂农、永叔府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扶贫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近几年来该县不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对产业化的投入,但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实际投入资金难以满足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

2扶贫产业规模不大。虽然该县各重点村的扶贫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但是由于部分群众的参与意识不高、市场需求变幻无常等原因,对发展扶贫产业持观望状态,部分扶贫产业规模还是偏小,农户参与面还是不广。

3扶贫产业效益不高。现有产业,绝大部分是传统农业和传统产业,这些产业一部分是抵御市场应变能力较低的产业(比如生猪养殖产业受市场因素的波动性就相当大),一部分是属于增产不增收的产业(比如果业种植,产量高时市场价格低,产量低时市场价格高),还有的产业由于是刚发展的产业,群众参与性还是不高。所以,造成扶贫产业的覆盖面不是很广、效益也不是很明显。

4对产业发展关注不多。现在扶贫部门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有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移民扶贫搬迁、扶贫贴息贷款等,而扶贫办人员偏少、工作经费偏少的现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员来抓扶贫产业发展。况且村委会在如何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方面的办法不多、思路不清、措施不全,发展扶贫产业只能是顺其自然。

5产业抵御灾害风险能力不强。现在该县发展的扶贫产业,绝大部分产业如果遇到突发的自然灾害,则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比如去年年初的低温雨雪灾害,就给县里的毛竹林、油茶林、经济林、果业等扶贫产业带来了严重打击。

三、发展扶贫产业的几点思考

1发动农户积极参与。一是要选准扶贫产业。在扶贫产业的选择上,要突出区域优势、自然资源、市场需求、群众参与、长远规划等重点环节,对那些资源优势明显、市场需求稳定、覆盖层面较广、符合长远发展前景的产业予以重点确定和扶持,突出特色,不搞千篇一律。二是要建立产业基地。对那些条件比较成熟、发展潜力比较好的产业,有针对性地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补助、贴息贷款扶助等方式,集中联片兴建各类产业基地,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三是要宣讲优惠政策。要通过下发宣传资料、逐户登门宣讲、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把发展扶贫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让群众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抓好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2拓宽销售渠道。一是要培育好各类流通组织和能人。扶贫产业要发展,就要有针对性的培育一批产业流通组织和“中介”能人。要采取减免有关规费、重点奖励销售大户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种能人去跑市场、开发市场,通过对市场的敏锐分析和研究,与农户签定产品销售合同。二是组建好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该县贫困村目前已经成立了沁翠白莲专业合作社、鸿发食用菌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但是这些组织在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上发挥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对这些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农户覆盖面和有一定前景的扶贫产业,要鼓励农户在自愿加入的前提下,组建好产业发展经济组织,由协会统一与客商和加工企业签定产品销售合同,再由经济合作组织统一为农户发展产业提供技术培训、规范产品标准、发布病虫害信息、疾病防疫、产品销售、采摘包装等全方位管理和服务。三是要发展好各类龙头企业。对绿海茶油、老蜂农、永叔府等已经建立的龙头企业,要在企业贷款的发放、企业贷款的贴息、税费的减免、产品的流通运输等方面广开绿灯,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和扶持本县和外商来兴办各种产业加工龙头企业。四是要采取比较灵活的销售举措。要采取“龙头企业+经济组织+农户”、“经济组织+农户”、“企业+农户”、“流通组织(中介)+农户”等方式,积极拓宽扶贫产业产晶的销售渠道,让农户吃上定心丸,从而促进扶贫产业的规模逐年壮大。

3建立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产业风险抵御机制。对经济林木、果树种植、生猪养殖等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的扶贫产业,可以采取农户自己出一点、上级资金补一点、经济合作组织出一点的方式,为种养农户购买农副产品种养风险保险,以应付突发的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二是建立产业协调扶持机制。对于扶贫产业发展,县里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整合各个部门的优势,制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研究确定全县扶贫产业的主导方向,协调解决扶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全县扶贫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责。各个部门也要按照扶贫产业发展的方向,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比如财政部门负责抓好产业补助资金的管理;农业、林业等部门负责抓好产业的技术培训、病虫害疾病的防疫和后期跟踪服务;扶贫部门负责抓好产业的选择、财政扶贫补助资金、小额贴息资金的发放、龙头企业贷款的贴息和互助资金的发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负责产业发展的小额信贷资金的审查;乡镇负责本乡镇扶贫产业的组织协调和牵头抓总。

上一篇:2022年仲山乡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下一篇:大瀑布记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