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2024-11-18

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共10篇)

1.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文号】安监管司管一函字[2005]13号 【发布日期】2005-02-23 【生效日期】2005-02-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监管司管一函字[2005]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仍然相当薄弱,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工作。近两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矿产品价格上扬,有些矿山企业忽视安全加大生产能力,造成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有所抬头。根据历年的统计表明,每年三、四月份是非煤矿山事故高发期,全国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非煤矿山企业在冬季休整以后,将陆续开工。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针对非煤矿山春季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要加强监管和督查,切实抓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在“两会”召开之前,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切实加强对非煤矿山生产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测、检修和检查,一是要把检查和整改结合起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二是把检查和责任制、责任追究结合起来,坚决克服“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情况。

二、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监控和整改。各地区、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力量,对本地区、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做到胸中有数。所有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都要建档登记,建立监控、整改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实施跟踪监督,随时掌握监控、整改情况。

三、突出重点,加大整治力度。各地要在非煤矿山三年整治的基础上,以关闭整顿非法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为重点,继续深化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巩固前一阶段整治的成果,坚决打击非法开采和超层越界行为,凡无证和证照不全的非煤矿山,必须依法立即关闭。关闭之后又擅自非法恢复生产的,要从快从重查处,严防死灰复燃。

四、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充分准备。一旦发生事故,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

二ОО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2.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篇二

2014 年3 月6 日,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印发《2014 年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要点》的通知 ( 煤安监办〔2014〕3 号) 。2014 年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思路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 按照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 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 国办发〔2013〕99 号, 以下简称国办99 号文件) 为主线, 整体推进煤矿安全“双七条” ( 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煤矿安全治本攻坚七条举措) 落实, 重点突破、打好50 个重点县 ( 市、区) 攻坚战, 深入开展“保护矿工生命, 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活动, 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改革创新、攻坚克难, 强化监管、严格执法, 督促煤矿企业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夯实安全基础,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具体工作要点如下: ( 1) 全面贯彻落实国办99 号文件要求; ( 2) 深入开展“保护矿工生命, 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活动; ( 3) 全力打好50 个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战; ( 4) 大力推进小煤矿关闭退出; ( 6)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 7) 严肃煤矿事故查处和警示教育; ( 8) 创新监管监察执法方式; ( 9) 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

3.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国家电网;招标管理;阶段;应用

一、前言

国家电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社会各行各业的稳定或安全生产关系重大。国家电网的正常运行不仅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转,而且包括施工建设等等各个环节,只有保证其招标工作的可靠性,才能够保证其后续工作的稳定、高效性。全寿命周期理论在招标管理中则发挥了重要影响,其贯穿于招标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优化控制。因此,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最佳的方式和方法,促使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更好应用,促进国家电网公司的招标管理优化,让国家电网的价值得到更好地发挥,让电力的重要性的进一步的发挥。

二、全寿命周期成本

全寿命周期成本简称“LCC”,它是指设备设施在其整个使用期限内,从采购、维护、维修到最终报废的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总的成本支出,涵盖了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运输、维护、维修、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是这些过程所有费用的总和,且无论是哪种渠道采购的,也不管是何种管理方式,只要是与该设备相关所产生的费用都计入该成本中,从而有助于帮助相关人员作出设备选购方案及决策。

三、供应商资格审查与标前会阶段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并召开标前会,做好供应商资格的把控。首先,对于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需要做好评审小组的组织,其中包括发展计划部、生产技术部、财务部、物资部等多个部门的参与。通过多个部门的积极参与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对设备的性能、价格、维修、数据采集等等内容予以决策。其次,对于供应商的审核还需要将本单位的成本核算归入其中,比如设备的一次性购置成本、维修成本、退役处置成本、故障成本、环境成本等等内容,从而能够从多角度考虑成本因素,从全过程对资本的利用予以有效把控。此外,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还需要进行综合对比,比如价格偏低的供应商其后续成本支出较大,所涉及的维修费用可能偏多,在后续的工作开展中其优势地位渐渐降低。因此,基于全寿命周期所进行的供应商选择更加需要关注其实用价值,需要进行长远规划和考虑。

四、评标与定标阶段

在正式开始评标之前,国家电网应当建立专门的评标委员会,并依次进行初步评定和详细评定环节,首先,评委会应当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设备相关参数及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并从中筛选出符合相关标准的单位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审批,即详细评定阶段,否则归为废标单位。其次,评委会要对合格进入详评环节的单位进行综合的分析,主要包括对其所标明的设备参数指标、验证计算依据及模型等参考实际进行分析,核算出每一个方案的成本值,作出相应的评价。最后,根据评价情况编制评标报告书,推选出相应的拟中标单位。

五、签订合同阶段

在评标基本结束后,可以基本筛选出相应的候选设备供应商,然后按照我国招投标法,需要将这些供应商进行最少3天的网上公示,如果被公示的企业在此期间没有遭到反驳, 则最终确定为中标单位,中标单位需要按照文件中的细节拟好设备供货的合同,其内容应当包括双方的责权利,技术支持,设备可用性、故障率、可维护性,验证期限,违约条款及相应的处罚措施等指标,以供招投标双方签订。如果在验证期间中标单位相关参数难以履行,则国家电网招标网站上有权取消或者减少其中标资格,而且要确保中标单位在进行设备改善或者升级时也不能降低或者影响标书文件中的相应参数的验证,否则对出现虚假参数信息或者因此造成影响的中标方给予一定处罚。

六、全寿命周期后评估阶段

在电网设备正式运转后的第二年开始就应当开展对其评估,评估年限通常为3到5年,评估的方面主要包括电网设备的可用率,故障设备的发生率及其可维修性等重要参数。其中,可用率的评估主要通过设备运转时由于设备损耗所产生的运行成本的高低;故障发生率则为在设备运转期间内出现故障的设备所占比例;可维修性则主要是指针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时所产生的人力成本、更换零部件及相关材料成本,然后将这些成本数额与投标文件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评估结果。如果成本参数超过投标文件中的数据指标,则需要按照文件中的赔偿约定对投标单位进行处罚。要注意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记录,整理成档,不断根据项目实际进行调整,从而让招投标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后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七、结语

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并在应用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和影响,其在提升管控质量,优化管控措施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更是其他理论所不可替代的。国家电网在招标过程中进行全寿命周期理论应用时还要注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降低应用成本,提升招标的可靠性和高质量性,让招标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得到最优化的控制和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建强,钟立华,马仲能,邱桂华,夏成军.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变压器招评标中的应用[J]. 广东电力,2011,03:17-20+42.

[2]薛祥. 电力物资全寿命周期辅助支撑系统的探索[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68-69.

4.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篇四

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朱建琴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借助阅读提示,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运用朗读、比较和质疑等学习方法,品味选材构思的巧妙。

3.在质疑、回顾和积累中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品味选材构思的巧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堂流程:

导入揭题,这学期,我们学过《社戏》《端午日》等文章,对民俗文化有了更深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谈饮食文化的一篇课文《吃相一瞥》(板书:吃相一瞥蓝翎)

注意瞥这个字读第一声,瞥的左上角这一竖是连着的(教师师范)

解释吃相:吃东西时的姿态神情。瞥:很快地看一下。一瞥:很快地看一看。活动一:初读感知——与文本对话

(过渡:学习这篇文章有一个快捷的方式,就是借助“阅读提示”这根拐杖。)

1.我们一起来读“阅读提示”。

(过渡:从“阅读提示”中,我们了解到这是一篇议论吃相的杂文。)

2.从文中找出议论吃相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这些句子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写作的根本目的?

(多媒体展示活动步骤:自由朗读、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展示交流;

评星规则:句子准确,理解到位。可奖励一颗星。)

(教师小结:吃相的教育就是追求雅的教育,就是提高素养的教育。)

(板书:“雅”——素养之现)

活动二:再读赏析——与作者对话

“阅读提示”在评点第三、第四段描写人物吃相时“不吝笔墨”,请问“不吝笔墨”是什么意思?(指花很多笔墨去写)

1.小组自行组织读一读这两段,再联系前后文,说说花这么多笔墨是否值得。(多媒体展示活动步骤:小组组织朗读、交流→小组展示,代表展示交流;

评星规则:组织朗读效果好,阐述有理有据。可奖励两颗星。)

(提示:印象深刻;突出细节;列举多个事例,增强说服力。

3、4两段为第5段作铺垫,有详有略,突出文章的主旨:透过吃相可以看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素养,吃相是人的素养的一种表现等)

(教师小结:不吝笔墨,富有变化,水到渠成,体现了写作技巧高超,可以说是——技雅。)

2.如此精彩的笔墨,信手拈来;如此高超的技巧,运用自如。作者能够做到,我们却做不到,为什么?

(提示:知识渊博的学者;能够运用知识;关注生活的现象,是生活的有心人。本文就是一篇针对生活中的细节,展开议论,发表见解的杂文。

“偶然拜读了一些著作,似乎仍有空白点,那就是很少涉及同吃有关的吃相”“其实,这一点也并非我的新发现”,以及题目用“瞥”字就能表示很谦逊。作者学识渊博、品德谦逊,换句话说——人雅。)(板书:人雅)

活动三:三读质疑——与编者对话

俗话说: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不疑不进。课文中有两句话,老师作了修改,你是否赞同。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看法。

1.原文:《金玉钗》里穷愁未达时的书生莫稽,在金玉奴家喝豆汁吃杂合菜,尽管饥肠辘辘,也不敢狼吞虎咽,依然斯斯文文。住破窑风雪中赴寺院赶斋的吕蒙正,其吃相亦不寒酸。

修改后:《金玉钗》里穷愁未达时的书生莫稽,在金玉奴家喝豆汁吃杂合菜,尽管饥肠辘辘,也不敢狼吞虎咽,依然斯斯文文。《寒窑记》中住破窑风雪中赴寺院赶斋的吕蒙正,其吃相亦不寒酸。

2.原文:只有陈佩斯表演的小品吃面条

修改后:只有陈佩斯表演的小品《吃面条》

(多媒体展示活动步骤:自由朗读、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展示交流;

评星规则:阐述有理有据,见解独到。可奖励三颗星。)

(提示:第一段话其实是由两个并列的句子组成的,原文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吕蒙正也是《金玉钗》里的人物。如果第二句话加上作品的出处《寒窑记》,就会避免产生误解了。

第二段话中,吃面条是小品的名字,按照语法要求,需要加上书名号。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写信给编者,跟他谈谈我们的看法,表达我们美好的心愿,就像蓝翎通过这篇文章,希望我们成为有素养的人一样。由此可以看出——心雅。)(板书:心雅)

活动四:小结收获——与自己对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提示:学习方法的收获,课文知识的收获等)请用知识树的方式展现出来。

(多媒体展示活动方式:小组合作完成;

评星规则:根据收获的多少,知识树的创意情况,酌情奖励星数,最高级是五颗星。)总结: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做雅人,用雅技,写雅文,表雅心。

探究作业:(选其一)

1.文中议论的句子很多,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标题中的“瞥”表示看的意思。要不要把“瞥”换成“议”或“论”呢?

(提示:“看”这个字除了指用眼睛看的意思外,有没有作出分析、判断、说说、议议的意思呢?比如说“医生看病”,“算命先生看面相”。由此可见“瞥”也可以表示议论的意思。“议”字、“论”字用得多,常在口语中出现,比较通俗;“瞥”字我们平常用得少,是书面语,用在这里显得新颖别致典雅。)

2.阅读提示中告诉我们,作者呼吁从娃娃学吃时抓好吃相教育。联系“导学单”中梁实秋写的《吃相》一文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呼吁不是显得有点偏激了吗?你是怎么看的?

3.俗话说:吃有吃相,睡有睡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居于众相之首的吃相不是细枝末节,但是相相都不是细枝末节,总有其文化的高雅的表现,请结合生活的相关见闻,查找有关资料,仿照本文的写法,尝试以“相小议”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板书:

吃相一瞥

蓝翎

心技?

素养之现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议论吃相的杂文,初一年级学生对杂文文体不易掌握,光从文体角度来备课,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被文体的概念束缚,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实现高效教学?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这堂课就是借助“阅读提示”这个拐杖,提取信息,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轻松地走进文本。通过文本的解读,又让学生极轻松地掌握了“阅读提示”提供的信息。这样的提问方式,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对“阅读提示”的重视,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那就是从“阅读提示”中寻找文本的重要信息。

2.避俗求新。整堂课设计了四个版块,依次是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以及与自己四个不同层次的对话,以此来实现文章的整体感知、重难点的突破、质疑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等教学环节。同时,又精心安排“雅”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一条线,将这看似零散的、毫无关联的环节组织成一个整体,就像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3.本堂课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小组活动能够有序开展,通过奖励星级,积极鼓励学生小组内合作和小组间竞争。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够按照活动步骤有秩序地做到思考、组织、讨论、展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发言中,有些学生能够勇敢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这些学生,通过奖励星级,及时给予肯定。

5.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篇五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加强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程和公司有关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电力可靠性(以下简称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及设备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不间断生产、输送、供应电力或实现功能要求的能力。可靠性指标是衡量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发供电能力的基础性指标。

第三条 可靠性管理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电力系统和设备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技术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可靠性管理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定量反映电力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健康水平,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既定的可靠性目标。可靠性管理工作应覆盖规划、设计、基建、生产、调度、营销、农电、物资、制造、发电等各管理环节(以下简称各环节)。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公司系统各单位。

第二章 管理体系与职责

第五条 可靠性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坚持统一制度、统一标准,按照管理层次分为国家电网公司、网省电力公司、地市级电力企业、县供电企业和工区(部室)、班站(站所)五级管理。

第六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由企业主管领导牵头,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包括规划、安监、生技、营销、农电、基建、信息、物资、调度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可靠性管理网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领导、协调本单位的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七条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是公司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为: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可靠性管理的法规、规程、制度和标准。

(二)组织制定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相关规程、制度、标准和办法。

(三)组织制定国家电网公司及各网省公司、相关直属单位可靠性规划目标和计划指标建议,统一纳入公司规划和综合计划管理。

(四)组织建设公司统一的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公司系统内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审核、分析和发布,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报送相关信息。

(五)组织开展可靠性指标诊断分析,查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组织制定相关措施并监督落实,形成可靠性管理闭环工作机制。

(六)组织开展可靠性工作检查,监督、评价和考核各单位可靠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七)组织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可靠性管理工作会议,布置可靠性管理工作,总结交流可靠性管理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

(八)组织开展可靠性理论及专题研究,不断完善可靠性评价体系。

第八条 各单位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相关规程、制度、标准和办法。

(二)负责本单位可靠性管理日常工作,负责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可靠性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制定本单位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协调组织本单位各业务部门可靠性管理工作。

(三)根据上级单位确定的可靠性目标,组织制定本单位可靠性目标。

(四)组织应用公司统一的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负责本单位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审核、分析、上报和发布工作,并在上级单位指导下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报送相关信息。

(五)组织开展本单位可靠性数据分析预测和评估,分析查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交相关专业及部门,督促落实相关改进措施,确保可靠性目标的完成。

(六)负责所属单位可靠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以及可靠性工作质量的考核评价,负责召开本单位可靠性专业会议,组织开展本单位可靠性管理的经验交流和专题研究。

(七)负责所属单位可靠性专业人员的审核、培训和考评。第九条 各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规划、生技、营销、农电、基建、信息、物资、调度等各业务管理部门应主动应用可靠性数据指标,指导本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规划(设计)部门在开展电网规划、设计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可靠性指标,提高电网系统可靠性水平。电网规划和重大技术改造应有可靠性论证的相关内容。

(三)生技部门应将可靠性指标作为设备评价的重要依据,重大技术改造、检修项目应有可靠性论证和评估;要加强综合检修计划和停电计划管理,完善设备检修工时定额,加强设备状态评价和缺陷管理,强化停电作业中可靠性关键点控制;应大力开展状态检修和不停电作业,提高设备可靠性水平。

(四)营销部门应加强用户报装接电和设备管理,了解掌握高压用户停电检修计划并及时将用户报装接电、停电检修信息通报相关部门,同时结合本单位停电计划及运行方式安排,指导用户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针对用户侧影响可靠性的问题,督导用户制定落实整改措施。

(五)农电管理部门应组织制定农网可靠性规划目标和计划指标建议,统一纳入公司规划和综合计划管理;通过公司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审核、分析农网供电可靠性数据,由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统一发布;加强农网设备综合检修和停电计划管理,提高农网设备可靠性水平。

(六)基建部门应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管理,参与相关停运事件原因分析,提高新投设备(系统)可靠性水平。

(七)信息部门应加强对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为需要应用可靠性数据的业务系统提供应用集成支持。

(八)物资部门应充分运用可靠性数据分析结果,优选可靠性高、质量优良的设备,提高电网装备水平。

(九)调度部门应加强综合停电计划管理,优化电网运行方式,配合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做好可靠性指标预测和可靠性数据检查工作。

第十条 地市级电力企业及所属各基层单位(工区、车间、班站等)应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制度与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录入可靠性数据信息,开展相关数据审核,执行可靠性指标计划,及时分析可靠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落实改进措施。

第三章 工作制度

第十一条 专责人制度。各网省公司、相关直属单位及地(市)电力企业归口管理部门应设置可靠性管理专责岗位,具体负责本单位可靠性日常管理工作。各相关基层单位应设置可靠性专责,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各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明确可靠性管理工作负责人和联系人。

第十二条 审核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可靠性数据审核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可靠性数据审核,所有可靠性数据须经相关专业专责人及主管领导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第十三条 分析会商制度。各单位应定期开展可靠性指标数据分析,查找各环节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专业进行会商、协调,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第十四条 发布制度。总部及各单位应在对可靠性数据进行审核、分析的基础上,在公司内部定期发布可靠性指标数据,促进可靠性管理及其它相关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十五条 培训制度。各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可靠性管理培训,各级可靠性管理专责人和基层可靠性专责必须通过上级单位组织的可靠性考核。

第四章 工作内容及要求

第十六条 目标管理。在公司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结合电网及各类设备运行实际情况,确定中长期可靠性指标规划目标和、月度目标,并依此逐级分解和落实。可靠性目标实行刚性管理,未经上级单位批准,可靠性指标目标值不得随意调整。

第十七条 数据管理。各单位应按照及时、准确、完整的要求开展本单位可靠性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管理工作。

(一)各单位应根据可靠性评价规程规定,做好可靠性基础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及时对可靠性运行数据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统计。

(二)建立和完善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按照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定对可靠性信息使用人员进行权限和密码管理,及时对可靠性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各级单位和人员不得擅自对外泄露可靠性数据信息。

(三)严禁任何单位、个人以任何形式对可靠性数据进行不正当干预。各单位需要更正可靠性数据时,应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并报上级单位审核同意。

(四)定期开展可靠性数据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对可靠性数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及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积极整改,并及时将整改结果反馈至归口管理部门。第十八条 过程控制与监督。各单位应建立有效的可靠性指标过程管控和监督机制,对过程中可能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各环节进行监督,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确保可靠性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可靠性指标预控工作机制,凡可能对可靠性指标产生影响的工作均应进行预先分析和控制。

(二)建立现场工作跟踪分析工作机制,及时总结现场工作情况,调整可靠性指标预控措施,提升可靠性指标预测、预控准确性。

第十九条 指标分析与应用。各单位应深入开展可靠性数据诊断分析与应用,提出工作改进意见和措施,并督促相关单位、部门进行工作改进。

(一)定期开展、月度可靠性数据诊断分析,总结评价可靠性指标变化情况,及时掌握电网和设施运行状况,找出影响指标的主要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执行。

(二)各单位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充分应用可靠性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反馈至归口管理部门。

第五章 培训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一)加强可靠性数据录入人员业务培训,确保正确填写可靠性记录。做好可靠性专业新任职人员的岗前培训,经上级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二)加强可靠性专业交流和培训,通过竞赛调考等活动提高可靠性人员业务水平。

(三)加强可靠性专业理论研究,探索提高可靠性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一条 建立可靠性日常管理评估机制,对可靠性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行统计和考核,对可靠性专业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等工作质量进行评估。

第二十二条 国家电网公司对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及个人给予表扬和表彰,对可靠性统计、分析、报送工作不力、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提出批评。对不按照本办法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给本单位造成名誉和经济损失的责任人员,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结合本管理办法和本单位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录A 《国家电网公司可靠性管理工作流程》 附录B

《国家电网公司可靠性数据管理规定》 10 附录A <国家电网公司可靠性管理工作流程><网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地市级电力企业><县供电企业和工区(部室)><班站(站所)><过程描述>开始<目标管理>确定中长期可靠性指标规划目标和、月度目标结合电网及各类设备运行实际情况,确定中长期可靠性指标规划目标和、月度目标确定中长期可靠性指标规划目标和、月度目标1.内容见“办法”附录B1.数据收集、整理、填报Y数据检查、统计2.每月按规定时间通过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确认上报数据3.流程详细内容见“地市级电力企业”对应的“数据汇总审核统计流程”4.流程详细内容见“地市级电力企业”对应的“可靠性控制监督流程”数据汇总审核统计流程5.定期开展、月度可靠性评价指标进行诊断分析,总结评价可靠性指标变化情况,及时掌握电网和设施运行状况,找出影响指标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改进措施,并督促执行6.由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改进措施的落实并反馈7.流程详细内容见“地市级电力企业”对应的“数据分析应用流程”数据汇总、审核N3.数据汇总、审核、统计流程(同右)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可靠性管理中心N3.数据汇总、审核、统计流程(同右)Y数据统计N<数据管理>2.数据上报建立现场工作跟踪分析工作机制可靠性控制监督流程<控制监督>4.可靠性控制监督流程(同右)指标预测预控指标预测预控停电计划管理建立指标预控工作机制,预先分析和控制对可靠性指标产生影响的工作5.数据诊断分析7.数据分析,处理流程(同右)7.数据分析,处理流程(同右)生成分析诊断报告通过可靠性网络会商,提出改进措施6.措施落实并反馈数据信息发布<分析应用>汇总分析诊断报告数据分析应用流程结束 附录B 国家电网公司可靠性数据管理规定

一、可靠性数据统计内容:

(一)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系统及设施可靠性数据。35kV电压等级输变电系统及设施可靠性数据,应视条件逐步纳入统计。

(二)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

(三)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数据。

(四)国家电网公司所属100MW及以上容量火电机组(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40MW及以上容量水电机组(含抽水蓄能机组)及其主要辅助设备的可靠性数据。

(五)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的详细分析报告。其中,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指:机组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300小时、主要输变电设施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1000小时、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全站非计划停电、大面积用户停电等事件。

二、可靠性数据收集、审核和报送。

(一)输变电系统及设施可靠性数据、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数据由运行维护管理单位负责收集、审核和报送。

(二)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按营业范围由所在营业区的供电企业负责收集、审核和报送。

(三)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发电机组及其主要辅助设备的可靠性数据,由相应网省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国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收集、审核和报送。

三、可靠性数据录入要求

(一)台账信息录入

1、新投输变电设施台账、供电线路和用户信息应在设备投运后7日内通过可靠性系统完成录入。信息录入应严格按照设备铭牌和产品说明书等相关资料进行,因资料移交不全等原因造成部分信息录入不全的,必须在30日内补充完善。

2、设备信息变更、退出、退出设备异地投运、报废退役等工作,必须按照设备管理部门出具的资料进行填报,并在相关工作完成后7日内在可靠性信息系统中维护完成。

(二)停运事件信息录入

1、可靠性数据录入人员应在设备恢复送电的3日内在可靠性系统中完成停运事件的录入。

2、停运事件的状态分类、起止时间、停电设备、技术原因、责任原因以及备注说明信息必须准确填写,涉及相关专业应沟通确认。

3、所有非计划停运事件均应在备注中填写事件详细原因,其中应包括基础数据中不包含的制造厂家、施工安装单位、设计单位等基础信息。

4、如停运事件因责任原因在当月无法给出准确定性而填写为“待查”的,必须在下月数据报送前完成修改,逾期仍无准确定性的必须书面上报公司总部备案。

5、各级专责必须加强本单位数据审核,每月数据录入和审核完成后,应通过可靠性管理系统中的“上报确认”功能向上级单位进行上报确认。各网省公司对已上报总部的错误数据进行修改,必须进行书面说明并报总部备案。

四、资料报送要求

(一)各单位于每月3日12:00前(遇节假日报送时间不变)分别将本单位本月度预测指标、上月度可靠性数据通过公司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确认上报至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二)各单位于每月10日12:00前将本单位月度指标诊断分析报告按要求报送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三)各单位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本单位可靠性指标预测报告报送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四)各单位每年应对全年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工作计划做出总结与安排,并形成专业总结报告,于次年1月15日前将工作总结报送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五)各单位于每年2月15日前将上指标诊断分析报告报送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五、编码管理

(一)跨地区管理线路代码维护: 国家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内的跨省、跨区域电网的线路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给出编码;省内的跨越地区(市)的线路由省电力公司按照线路编码原则自行给定编码。线路投运前一个月由负责维护的单位提出线路代码申请,各网省公司可靠性专责统一在可靠性系统进行维护。

(二)制造厂家代码维护:

6.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篇六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

防雷工作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的防雷工作管理, 使防雷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输变电设备的耐雷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是保护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电网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防雷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应在设计审查、设备选型、监造、验收、安装、调试和试生产的电力建设全过程及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电网生产全过程开展防雷工作。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及所属供电企业、发电企业和施工企业。

第二章 防雷工作管理范围及主要内容

第五条 防雷工作设备管理的范围分为输电线路、变电站的防雷及雷电定位系统。

(一)输电线路包括:避雷线、接地装置、避雷器、耦合地线、塔顶避雷针和其它非常规避雷装置等。

(二)变电站包括:避雷器、避雷针、避雷线、接地装置、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等。

(三)雷电定位系统主站及各地分布的探测站等配套设施。第六条 防雷工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专业技术标准的有关防雷技术规定,开展输变电设备的防雷保护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检修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第七条 防雷工作应定期对防雷保护设备及其构成的保护系统的合理性进行监测、检查及评价,以确保保护功能正常发挥作用。

第八条 防雷工作实施动态化管理,对运行中的防雷保护设施要根据电网各个时期的运行特点、所处地位及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防护技术要求的调整。

第九条 防雷工作应定期开展防雷保护设施的运行评价,应及时进行雷害事故分析并制定防雷反事故措施。

第十条 防雷工作应加大科技投入,积极运用新思路和新观念,广泛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和方法,依托技术进步来实现防雷工作手段的现代化、规范化。

第三章 防雷工作管理

第十一条 输电线路防雷

(一)设计、选型、审查管理

1、设计单位应贯彻国家电力行业有关防雷的设计技术规程、标准要求,并必须满足国家电网公司或主管网省公司有关防雷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反事故技术措施实施细则。确保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设计符合当地线路安全运行的需要。

2、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对线路周围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气象等环境因素、雷电定位系统统计分析结果以及雷电活动规律进行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接地电阻值、保护角和防雷装置。

对雷击频发地区的线路应根据运行单位的意见通过提高防雷设计标准,如采取加强绝缘、采用负保护角、使用线路避雷器、减小接地电阻等措施,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3、设备运行单位应参与新建(或改建)线路防雷保护设施

— 5 — 的设计、审查等工作,根据本地区的运行经验,对输电线路的屏蔽保护、接地装置、线路避雷器以及进线段保护等项目设计及其可靠性进行审查。对雷击频发地区的线路可提出提高线路的防雷设计标准等措施。

4、设备运行单位应对包括塔顶避雷针、避雷线、线路避雷器、耦合地线、其它新型或非常规防雷设施等的设计和选用合理性进行逐一核查,必要时向设计、基建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5、设备运行单位应根据长期运行经验以及电网发展的需要,对输电线路的接地装置的设计参数、选材和施工工艺进行审查和提出建议。对雷击频发地区的线路应提出更高的接地装置设计标准等措施。

(二)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

1、为了保证新建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运行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应配合或参与电力建设质量监督机构组织的质量监督工作。

2、对于输电线路防雷保护设施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执行工程监理制。没有实行工程监理制的工程,运行单位应选派有经验的质检人员到施工现场,做好工程质量的检查和验收。

3、对于隐蔽性的杆塔接地装置的施工,基建及运行单位均应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接地极及接地线的敷设和焊接质量。接地装置覆土前必须经监理单位或运行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覆盖。

4、运行单位可以独自或会同施工单位对部分杆塔进行抽查,对不符合设计、施工、验收规范或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的工程项目,应提出建议并限期整改,施工单位交给生产管理部门和运行维护单位的工程项目应是整改合格后的工程。

5、防雷设施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根据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并出具完整合格的检测报告。

(三)运行管理

1、运行单位进行线路巡视时,应按《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范》检查防雷设施和接地装置完好情况。遇有雷击故障时,还应及时查找雷击故障点,并通过雷电定位系统查询详细雷电参数,分析闪络原因及雷害故障的类型。同时应详细记录雷击故障损伤情况,对损坏的部件,及时加以修复。

2、根据《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范》及当地有关技术规定,利用巡线机会每年进行一次输电线路防雷设施常规性检查,主要检查防雷设施的完好性情况,检查结果要做好资料的存档记

录和分析,对存在问题的设备及时提出检修计划。

3、在常规检测工作方面,应重点做好接地装置的测试工作,每年必须完成20~25%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或连通情况的测试,完成5~10%接地装置开挖检查,根据损坏或腐蚀情况,提出改造计划。

4、已经投运的输电线路对于易击杆、易击段可考虑其它防雷措施的应用,如安装线路型避雷器等技术改造措施。

5、对于雷害频发的山区线段,应通过综合分析寻找雷害频发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降低雷害故障率。

6、运行单位应对线路防雷设施的运行、缺陷、事故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过电压专业工作总结将资料上报主管单位。

各电压等级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归算到40个雷暴日),应不超过如下指标:

110(66)kV:0.525次/百公里〃年; 220kV:0.315次/百公里〃年; 330kV:0.2次/百公里〃年; 500kV:0.14次/百公里〃年。第十二条 变电设备防雷

(一)设计、选型、审查管理

1、设计单位应贯彻国家电力行业有关防雷的设计技术规程、标准要求,并必须满足国家电网公司或主管网省公司有关防雷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反事故技术措施实施细则。确保变电设备的直击雷保护和侵入波保护满足当地运行要求。

2、进行侵入波保护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雷电侵入波水平、系统运行工况等因素,对变压器及其主要被保护设备的绝缘水平、电气保护距离、避雷器参数等作出合理的选择配置。多雷地区的防雷设计应选择较高的保护裕度。

3、变电设备的防雷接地装置设计应根据站址环境、地质、气象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接地材料和规格,确保长期安全可靠运行。4、35kV-220kV变电所进出线的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在雷雨季中可能经常断开,同时线路侧又带有电压时,应在线路末端或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线路侧有防雷保护措施,如加装间隙或避雷器。

5、运行单位应参与新建(或改建)变电防雷保护设施的设计、审查、设备选型等工作,根据本地区的运行经验对变电设备的接地装置的设计参数、选材和施工工艺、直击保护、侵入波保护及其可靠性进行审查。

6、运行单位应对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等的选用是

否满足要求进行逐一核查,必要时向设计、基建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二)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

1、运行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应配合或参与电力建设质量监督机构组织的质量监督工作。

2、对于变电站的防雷保护设施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执行工程监理制。没有实行工程监理制的工程,运行单位应选派有经验的质检人员到施工现场,做好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工程。

3、对于隐蔽工程的变电站接地网的建设,基建及运行单位均应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接地极及接地线的敷设和焊接质量。隐蔽项目(含中间环节)必须经监理单位或运行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覆盖。

4、运行单位对不符合设计、施工、验收规范或未按设计更改通知要求的工程项目,应提出建议并限期整改,施工单位交给生产管理部门和运行维护单位的工程项目应是整改合格后的工程。

5、变电设备的防雷设施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根据有关验收规范进行检测,并出具完整合格的检测报告。

(三)运行管理

1、运行单位应定期检查变电站的直击雷保护设施是否完好。尤其要检查避雷针、架空避雷线及接地装置是否发生锈蚀、腐烂等缺陷,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检修计划。

2、定期跟踪变电设备雷电侵入波的防护运行效果,包括输电线路的进线段防护及避雷器的配置。

3、按规程要求定期测量接地网参数,包括接地电阻及连通电阻,并作出分析意见。对存在问题或可疑的接地装置,应作出进一步的检测和处理建议,如开挖检查或提出改造计划等。

4、对运行中的110kV及以上避雷器应积极推广在线监测装置,并按规定进行定期巡视并记录,同时按规程要求定期开展带电测试或停电试验工作。

5、每年校验接地装置热稳定性能,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提出改造建议。

6、定期检查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情况,对严重烧蚀、间隙偏离者应进行调整检修。

7、运行单位应对设备运行、缺陷、事故情况定期举行总结分析。并结合过电压专业工作总结将资料上报主管单位。

第十三条 雷电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一)雷电定位系统是获取大区雷电信息的重要技术设施,— 11 —

对查询、分析输变电雷害故障、分析统计雷电活动强度,制定防护技术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网省公司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全网性的雷电定位系统,并积极促进省际、区际联网,实现大区雷电信息的共享。

(二)雷电定位系统的选型应考虑选用技术成熟,运行可靠的产品,其信息系统可与周边省实现互连,实现信息共享。

(三)雷电探测站的站址应尽可能选定平坦地形的位置,实现最大效率的雷电信息探测。对探测效率不高或运行不良的系统、通信通道或探测站应及时作出改进,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四)雷电定位系统主管单位应积极做好定位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其它有关单位应积极协助做好定位探测站、通讯通道的维护和输电线杆塔经纬度数据及相应的信息更新工作。

第四章 防雷工作的职责与分工

第十四条 根据公司系统的管理职能和层次,各有关单位分别负责相关防雷工作的管理业务。

(一)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系统防雷工作的归口管理,负责有关标准、制度、反事故措施的制定、修订和颁布,开展公司系统的经验技术交流,总结发布全网有关防雷

技术最新信息,及时进行事故分析和通报。

(二)网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门负责本地区防雷工作的归口管理,负责输电线路、变电站防雷设备和雷电定位系统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地区有关防雷技术规范、标准、反事故措施的实施细则制定、修订和颁布,负责审查本地区电力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防雷措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开展本地区的经验技术交流,总结发布本地区有关防雷技术最新信息,及时进行事故分析和通报。

(三)供电企业、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单位应从设计审查、设备采购招标、制造、施工安装、基建调试到交接验收、运行、检修及技术改造等全过程实施防雷工作监督把关。对雷害频繁的多雷地区和有特殊需要的地区,有另行制定本地区特别技术规范的,应优先执行本地技术规范,一般情况下应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确保新建、技改和运行中电力设施的防雷保护措施满足当地的防护标准要求。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各区域电网公司、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公司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7.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篇七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管理业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对现有系统进行充分整合和持续改进的需求日益迫切起来,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加快步伐。

与此同时,广大网省公司经济法律工作者纷纷希望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经济法律管理的标准规范,推广经济法律管理工作中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方式方法,来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并按照SG186工程建设的要求,建设与国家电网公司的规范保持一致并能集成在一起的信息化管理应用。

为此,根据公司经济法律工作管理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以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为导向,以SG186工程的相关要求和规范为准则,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工作发展现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入研究经济法律工作的标准规范、管理思路和方法、信息集成和共享等内容,并在研究基础上建立覆盖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网省公司、直属单位的统一规范、流程清晰、上下贯通、信息共享的经济法律管理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对公司各部门、直属直管单位、各网省公司法律事务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并加强国家电网公司对重大经济合同与案件管理力度,防范公司经营的法律风险,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同时通过对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深化研究,必将使得国家电网公司能够更好地向公司各部门、直属直管单位、各网省公司提供法律指导、服务和咨询,为国家电网公司的法制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1 业务说明

1.1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主要业务,实现了合同流转过程的电子化,从而大大节省了人工处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合同流转的效率,同时加强了公司对重大经济合同的管理力度。主要业务包括合同基础信息维护、合同签订管理、合同监控管理、合同变更与解除管理、合同统计查询管理等内容。

1.2 案件管理

案件管理主要是对案件从发案、案情分析、选择代理人、庭审、裁决/判决、执行、结案归档等全过程管理,实现案件记录,实现案件的逐级上报、备案功能。主要业务包括案件基本信息维护、案件批办管理、案件监控管理、案件备案管理、案件统计查询、报表管理。

1.3 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主要处理经济法律工作的辅助业务,主要包括法律宣传、规章制度、法律意见书、法律法规数据库等相关业务。

1)法律宣传。包括各类普法宣传文件管理,普法工作计划与总结,普法培训管理,普法活动管理等。法律宣传实现与企业门户集成,在企业门户中开辟法律宣传栏目,下设分为法制新闻、法制动态、典型案例、政策法规、普法宣传、规章制度、政务公开、研究成果、反窃电与电力设施保护、公司律师风采、公告等栏目。

2)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管理包括规章制度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计划编制到制度起草(新建、修改)、审核、签发、宣传贯彻、修订、备案、废止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对规章制度建设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并提供灵活的查询功能。注重规章制度的时效性,明确分类,完善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

3)法律意见书。该业务主要是对法律部门对外出具意见书的管理。主要业务包括意见书登记管理、法律意见书信息管理、法律意见书查询。

4)证照管理。证照管理是企业证照相关内容的管理,包括对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使用记录、年检记录、变更记录、撤销记录的管理,及对许可证等其他证照的管理。主要业务包括证照信息管理、证照使用管理、证照查询。

5)法律法规数据库。该业务是对法律法规库、司法解释库、部门规章库、典型案例评估库、各类政府工作报告库等的灵活查询与定制管理,并提供法律信息的更新服务。

2 应用架构设计

2.1 应用架构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本着“高内聚、松耦合”的设计原则,在功能设计上由合同和案件管理、综合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系统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

2.2 集成架构

按照SG186工程要求,实现“两级部署、三级应用”,在总部和网省进行部署,网省部署可以供网省公司和地市公司使用。数据交互方面,在横向上,实现与企业门户、ERP系统等进行横向集成;在纵向上,通过一体化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网省公司数据与总部数据的交换。

1)应用集成。主要是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与其他业务应用进行集成工作,应用集成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与企业门户系统的集成,另一类是与其他业务应用的集成。

企业门户集成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授权控制,整合同一员工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用户帐号,避免用户记忆大量的密码,最终实现全网范围内的单点登录。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与企业门户系统的集成,按照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建设原则,采用统一集成技术方案。与门户系统集成架构图如图2所示。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与其他业务应用集成主要是各应用系统之间有效数据的共享和避免数据重复录入。其实现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应用集成平台接口规范》采用企业服务总线。

企业服务总线是一个中介,用于获取消息、处理这些消息以确定将它们路由到什么位置,然后根据配置对消息进行转换。它通过某种传输协议接收消息,然后通过与此相同或不同的传输协议发送消息,通过消息流向来调用不同的业务服务。消息响应沿着相反的路径进行传递。其架构图如图3所示。

2)数据交换。主要是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在国家电网总部和网省公司之间的数据交互功能。数据交换基于Web Service技术标准构建,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总部和网省两级的数据同步和共享,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提供高效稳定的数据交换服务。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纵向贯通功能结构图如图4所示。

3 系统架构设计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采用B/S(Brow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在逻辑上把整个系统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持久化层多层体系结构。采用B/S模式,易于系统的维护和功能的扩充: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系统的升级即可;易于系统的使用:客户端只需要安装系统运行的基础环境即可实现通过浏览器来访问系统,对硬件的要求较低,便于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系统整体设计结构图如图5所示。

3.1 表示层

经济法律业务应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企业应用系统,包括几百个用户界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设计上必须采用合理的层次结构,才能保证系统的结构合理性和比较高的效率。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型被证明是实现结构良好的交互式应用程序的最好模型,其核心思想是采用分层的技术,把不同的功能在不同层次上实现。根据这种思想,一个交互式应用程序可以划分为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器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其中视图层为用户提供最终的展现,而模型层则把视图层的数据封装起来,传递给控制器层,后者根据调用业务层的结果生成动态的网页再次通过视图层展现给用户。

3.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负责整个系统的业务实现,通过业务规则对业务信息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呈现在表示层并最终展现给用户,是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核心层。经济法律业务应用是一个事务密集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处理层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既有常规的数据查询、更新、删除操作,也有复杂的数据处理逻辑。业务处理层重点考虑并发性、事务、速度、接口等问题,同时经济法律业务应用是一个流程密集型的系统,需要具有复杂的流程处理能力;工作流系统和外部系统也实现一定的业务逻辑,本系统的业务逻辑层设计必须考虑合理地把这些外部的业务逻辑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逻辑处理。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必须考虑便于与表示层和数据获取层进行接口,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3.3 数据持久层

数据持久层通过把数据库相关的操作封装在业务基础组件架构级别,在这一层次系统把数据库查询的结果转化为数据传输对象,所以在业务逻辑层以对象的方式操作数据。同时,业务层所需要持久化的数据也可以由数据持久层映射到数据库。

数据获取层的关键技术是高速缓存技术,为业务对象的定义信息和其它相对固定的数据提供高效的数据缓存策略,避免在获得这些数据时形成数据库瓶颈。

4 安全设计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架构由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几个层面组成。

4.1 网络安全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作为SG186工程中的一个应用,能够通过一体化平台中基础网络平台上安全域的划分,部署防火墙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达到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的网络安全防护需求。

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构建了安全性较高的网络安全体系。因此,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4.2 应用安全

应用安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应用服务安全和用户安全。应用服务安全问题是指在网络系统甚至是互联网之上的应用软件服务也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受到病毒、黑客的攻击。因此这种应用安全实质上与系统安全相近,所以其解决方案也是完全一样的。用户安全问题是指规范化操作、合法性使用、信息泄露、信息篡改、信息抵赖等等。用户身份认证系统模块针对用户属性进行访问控制,而用户属性的管理控制采用形式化的自然语言描述,从而将该网络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员从枯燥难记的IP地址及协议中解脱出来。

4.3 数据安全

数据是企业的命脉,是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保证数据安全,是企业生存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全局看,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系统。在数据安全上主要考虑传输安全和存储安全,具体要求包括以下方面:应用软件应该对系统内认证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进行保护,保证对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强度符合业务需求。应用软件应该负责保证其访问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的用户名和口令的机密性。

5 应用情况

从运行的情况看,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内置了工作流引擎,使经济法律管理工作管理流程化,并可以灵活定制流程流转的次序和节点的数量,使管理流程可定制化;根据业务自定义及岗位任务的动态分配,按业务的自身固有规律制定业务流程,减少业务交叉,具有非常强大灵活性和跳转性。同时通过与ERP采购订单的接口设计,紧密地将财务审核与合同审核联系起来,使合同的审核过程更加规范,有效降低了法律风险。

总体来说,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完成了系统的试点、推广工作、软件培训、系统实施和上线试运行,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达到了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6 结语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研究开发与推广项目采用B/S模式的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SoTower平台开发,采用J2EE技术,使用Oracle 10g数据库和WebLogic 9.2应用服务器,实现了一个系统、二级部署、三级应用的业务模式。由于该项目基于J2EE技术,按照多层架构模式设计和实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同时安全可靠、实用性很强,充分体现了系统的先进性。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在功能上结构完整,主要包括:合同管理、案件管理、经济法律研究、委托书管理、证照管理、综合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经济法律管理业务信息的规范化、流程化管理。

通过对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信息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加强了对全公司重大经济合同及案件的管理力度,提高规避法律风险的能力以及管理的时效性。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信息化管理在总部的应用和推广,实现了国家电网公司法律事务信息的纵向贯通,并通过与数据中心的无缝衔接实现与总部、网省其他部门的横向集成,最终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8.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篇八

落实“管理提升年”工作汇报

微山崔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

2012年3月1日

2012年是我矿的“管理提升年”,为落实这一主题,选煤厂将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和《选煤厂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加强安全生产,实施管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现结合选煤厂的具体情况,在安全生产方面,将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安全生产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1、选煤厂2012年将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以厂长为安全生产主要负责

人,书记做好全厂安全和政治思想工作,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要要紧密地团结在厂领导周围,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顾全大局,服从工作安排,要带头讲奉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所赋予的岗位职责。另外,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除把本职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外,还要做好厂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在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各负其责,齐抓公管地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

2、要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对班组发生事故的相关责任人

要进行责任追究,性质严重的要交公司进行处理。在班组中要进行量化管理,定生产任务,对产品进行质量评比,工资要按劳分配,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在2012年的工作中,选煤厂要以实际出发,开展全员安全培训。着重加强生产工作和班组长培训,培训内容要突出实效,应知应会,规范操作,安全技能,提高职工的自保互保意识和能力。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把安全触角延伸到车间每个角落。要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安全培训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营造安全生产工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安全检查制度

选煤厂2010年成立了安全检查小组,在原安全检查的基础上,要继续向纵深发展,形成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检查出的机械故障、安全隐患,要限期进行整改,避免带病作业,消除事故产生的根源,确保安全生产。另外,以安全检查为突破口,加强操作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操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群体保护意识,增强安全意识,杜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减少事故的发生。另外,从班中抽调业务骨干,参加安全隐患排查,积极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隐患排查,把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

四、严把产品质量关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精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润,所以,2012年将一如既往的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主导思想是:把全厂、全过程、全体人员都要投入到质量管理中,人人都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要明确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客户着想。在生产中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方法和科学的管理工作方法来进行管理。全面加强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生产中去,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选煤厂除每班有精煤化验结果外,每天早班要把各产品送到矿化验室,选煤厂要建立台账,每周召开一次产品质量讨论会,分析产品质量问题,从生产操作和技术管理方面努力提高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要求,搞好产品质量标准。既要精煤质量又要提高精煤产率。

选煤厂作为我们公司地面生产单位,我们将贯彻落实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

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厂的管理体系,加强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及自身综合素质,以我矿“管理提升年”为契机,努力把我们厂建设成质量标准化选煤厂,为我矿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微山崔庄煤矿有限公司选煤厂

ZKJZYP

9.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篇九

执行情况自查工作汇报

瑞光工程项目部

一、本项目落实《规定》工作总体情况

1、截止8月底瑞光项目部未新进分包队伍,尚在执行的分包合同12个,其中专业分包商8个,劳务分包商4个。

2、《规定》宣贯彻执行情况

开展3次对于《规定》宣贯工作,采用会议、考试等形式,参加人员大约100名,通过宣贯大家对分包管理有了深刻的理解,知道项目管理存在的差距和应该采取的整改措施。

二、分包队伍专项检查活动开展情况

1、无主体工程分包情况,分包合同及分包安全协议按照国网公司范本签订,签订了22家,不存在越权签署分包合同和安全协议的现象。

2、劳务分包无再次分包现象,劳务分包纳入专业分公司班组管理,技术方案由专业分公司技术人员编制,审批,劳务分包人员具有独立承担专业性或危险性大的施工作业的能力。

三、主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1本次自查发现11问题。主要表现在合同和协议签定不及时,专业和劳务分包界限划分不明确,个别分包队伍资质未年检,无施工简历和授权委托书等方面。

2主要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项目建设时间较长,分包单位承担的风险增大(利润较少),对项目部的管理存在应付的现象,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要求提交的有关资质资料力度不够。按照项目管理制度及时要求分包队伍上报有关资料,加大考核力度,对不配合的分包商予以通报批评,直至清退出场。

四、执行《规定》中的困难及建议

1、项目部审查的分包队伍的资质与公司入围的资质存在差异。工程款结算不及时,过程管理存在漏洞。

2、建议预支工程款部门会签,以便实施过程管理考核。

10.国家煤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

“十二五”期间, 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面临新的任务, 随着公司战略发展的进一步向前迈进和“三集五大”[1]体系建设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 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效、更具体、更完善的新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化提升的建设目标与内容为:基于对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战略、职能战略和“三集五大”转变的深入理解,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 完成SG-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 并初步搭建起一套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业务全覆盖、人员全包含、过程全管控的人力资源信息平台。结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围绕“三定”、“三考”工作, 坚持“规范统一、协同推进”原则, 以系统功能优化提升和数据全面覆盖为主线, 以实用化评价和数据高级应用为工作重点, 不断深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根据“十二五”信息规划[2]工作要求, 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级部署建设工作, 工作重心逐步由业务支撑转向决策支撑。

从业务协同与深化应用方面来说, 对各一级部署模块 (包括企业负责人薪酬、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招聘管理等功能) 进行了优化提升, 拓展了人力资源指标体系管理、考试管理、企业大学等新增功能;扩大系统功能应用范围, 实现了将劳务派遣用工、海外公司以及ERP未覆盖单位纳入系统管理。通过本文的研究, 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规范, 扩展了规范化建设范围, 提高了规范化建设层次, 确保了系统的有效运行及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

从应用融合与平台集中方面来说, 实现对各二级部署模块的一级部署的研究及改造, 对人资管控系统进行一级部署改造, 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级部署工作;加强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业务融合和数据集成, 实现与信息通信业务管理系统、运营监测 (控) 中心信息支撑系统的集成, 提升了人资业务内部及外部的信息支撑能力。通过本文的研究, 完成了多业务应用集成, 全面支撑了业务融合发展, 推进了信息系统的一级部署工作, 建设了集约、柔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

1 总体架构

1.1 业务架构

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化提升实践在二期建设的基础上, 除包含人力资源九大核心业务 (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招聘管理、劳动组织、员工管理、薪酬与人工成本、企业负责人绩效与薪酬、教育培训专家人才、福利保障、政策文献) 外, 增加了网络大学、考试平台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化提升实践业务架构视图如图1所示。

在业务管理模式上, 采用由总部搭建统一平台的方式, 将各业务领域在统一平台进行横向集成, 并通过纵向贯通的方式实现总部与各单位的数据交互。人力资源计划管理、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企业负责人薪酬、招聘管理、政策文献、考试平台、网络大学、劳动定员和人力资源统计业务应用采用一级部署模式, 组织管理、员工管理、薪酬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福利保障管理、劳动计划分析、辅助决策业务应用采用二级部署模式。

1.2 应用架构

基于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二期的建设成果, 结合业务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架构拓展为13个应用模块, 包括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劳动组织管理、员工管理、招聘管理、教育培训管理、薪酬管理、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福利保障管理、劳动统计分析、数据直报、全员绩效和辅助决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化提升实践应用架构如图2所示。

SG-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已有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并对全员绩效应用进行规划。其中劳动组织模块新增了组织机构管理、岗位管理、定员测算、定员评估、劳务派遣公司管理等应用;员工管理模块新增了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划入、代管县成建制划转至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等应用;薪酬管理模块新增了工资管理、人工成本管理、企业年金等应用;教育培训模块新增了专项计划储备库、专家人才选拔、网络大学等应用;招聘管理模块新增了接收函管理、入职管理、报到管理等应用, 其中电子招聘平台新增了在线测评、信息校验、招聘计划、招聘过程、招聘审批等应用, 执行监控管理中新增对社会招聘人员、系统外调入人员及复转军人的应用;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模块新增了年度决算值管理等应用, 其中目标值管理中新增了国家电网公司目标值及国资委目标值管理等应用, 月度填报中新增了各单位责任部门月度完成情况填报及各单位人资部汇总确认等应用;企业负责人薪酬中新增了年度薪酬兑现、短信管理、待办管理、副职基本薪金管理等应用;福利保障模块新增了福利数据定期上报、福利项目库管理等应用;辅助决策模块中新增了标准化指标分析及实用化指标分析等应用。

1.3 数据架构

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化提升实践的数据架构完全遵从SG-ERP的数据架构, 属于SG-ERP中归纳的12个数据主题域中的1个主题域, 根据业务的扩展, 在本期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概念数据模型视图将增加福利保障子主题域, 有效地补充SG-ERP人力资源应用的数据架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化提升实践数据架构 (概念数据模型) 如图3所示。

人力资源数据主题域包含人力资源计划、组织、员工、薪酬、培训、定员、企业负责人薪酬、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绩效、专家人才、福利保障、用工等。如图3的概念数据模型所示, 以员工的人员基本信息为基础与其他主题域中的数据属性相关联。

SG-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业务模块划分, 分为一级或者二级部署模式, 数据流转设计按照模块分别进行设计, 薪酬管理模块数据流转情况如图4所示。

数据流转涉及到总部HR一级部署系统、人资管控辅助决策模块、总部ERP HR系统和各单位ERP HR系统。总部ERP HR系统将产生的工资项对应关系、薪酬汇总信息、人工成本信息、薪酬信息、组织、人事信息传输给人资管控辅助决策模块, 总部HR一级部署系统将薪酬核算结果信息、人工成本信息传输给人资管控辅助决策模块用于薪酬数据分析;总部ERP HR系统将工资项分类信息下发给各单位ERP HR系统, 各单位ERP HR系统将业务处理之后产生的工资项对应关系信息反馈给总部ERP HR系统, 同时将薪酬汇总信息、薪酬转存信息上报总部ERP HR系统。

1.4 技术架构

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化提升实践的整体技术架构将完全依照二期建设总体规划的路线进行建设, 同时遵循国家电网公司总体架构[3,4]和整体技术路线。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化提升实践的技术架构实现了ERP-HR模块和管控模块在界面、功能和数据3个层面的融合, 保障了总部和各级单位之间业务数据、共享数据的纵向贯通和跨系统的业务流程的实现。

1) 各单位通过ERP HR模块进行日常业务管理, 并与财务、基建等其他模块实现集成;

2) ERP HR模块中的业务数据通过接口输出至数据中心, 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 为用户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3) 通过工作流平台的应用, 实现各单位与总部之间的业务流转和审批;

4) 通过企业服务总线 (ESB) [5]的应用, 实现总部与各单位之间快速数据交换;

5) 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单位报表数据的上传汇总, 纵向贯通;

6) 通过主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各单位人力资源系统配置规范的监控;

7) 通过界面融合, 人力资源相关业务功能模块集成在统一的用户界面上, 各模块间实现单点登录。

招聘管理、教育培训 (网络大学与在线考试) 、福利项目、劳动定员、人资管控 (一级部署改造) 、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人力资源指标采取一级部署模式, 人事管理、组织管理、教育培训管理 (原二期内容完善) 、薪酬管理属于完善功能, 将继续沿用二期部署模式。

2 部署方案

根据SG-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现状分析, SG-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取一级部署与二级部署混和的部署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化提升实践部署架构如图5所示。

总部部署环境由内网生产环境、外网生产环境、内网开发、测试、培训环境及外网测试培训环境4个部分组成。总部内网生产环境的应用服务器包含基础业务、辅助决策、负责人薪酬3个独立的应用服务器, 总部Sotower环境、企业大学应用服务器、培训课程流媒体服务器、劳动定员应用服务器、管控一级部署及考试应用服务器分别由2台、6台、10台、2台、6台和2台服务器集群组成, 采用F5进行负载均衡。总部ERP应用采用互备方式部署, 总部内网生产环境的数据库服务器包含数据中心、辅助决策2台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 总部Sotower、管控一级部署、考试、劳动定员及企业大学分别由2台服务器集群组成。总部外网生产环境由2台招聘服务器集群组成, 采用F5进行负载均衡。总部内网测试环境包含SAP、Sotower开发机、Sotower测试机、Sotower培训机、直属单位集中环境测试机、在线考试测试服务器、企业大学测试服务器等7台服务器。总部外网测试环境包含1台招聘测试机。总部内外网生产环境及总部内外网测试环境之前分别用防火墙及隔离设备进行隔离。各单位生产环境包含1台Sotower服务器及采用互备方式部署的ERP应用服务器。

3 应用集成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规划明确把“三集五大”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是“三集” (即人、财、物集约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提升二期的建设, 已经构建形成了“横向集成, 纵向贯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涵盖了人力资源九大核心业务。从总体技术架构来看, 人力资源各业务模块通过SG-UAP进行了界面的融合开发。

为更好地适应“五大”的调整, 人力资源部门开展了大量“五大”人资信息调整工作, 并把与外部业务模块的业务集成作为本次重点建设内容。

外部系统如财务管理系统、基建管理系统、保密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权限平台系统、人才评价系统、E-Learning、绩效管理系统等均存在人力资源的组织、岗位、员工等信息数据集成需求。考虑此类数据接口需求的数据范围、频率的相似性等特点以及人力资源基础数据ERP做为权威数据源等情况, 此类人力资源基本信息的需求采用统一的技术方案, 即基于标准的、开放的国家电网公司公共数据模型, 通过通用的数据接口, 实现各业务应用系统间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人资系统对外集成数据通过2个渠道实现:基础组织架构和人员信息通过主数据平台对外分发, 人资对外共享的业务数据通过数据中心实现集成。

目标系统如需获取人资的业务数据, 首先应使用人资系统通过主数据平台分发的主数据, 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使用数据中心共享的人资业务数据。为保证数据安全性, 在数据中心为不同的目标系统设置不同的数据视图, 各视图固化了各系统取数需求所对应的取数逻辑, 且过滤掉人资业务部门设置的不对外公开的敏感数据, 如公司领导信息。

4 结语

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化提升实践共维护采集公司全口径约153万人员的主集信息和31个子集的相关信息, 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大部分核心业务, 完成多业务应用集成, 全面支撑业务融合发展, 建设了集约、柔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

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优化提升实践基于新的管理需求, 在现有系统建设基础上进行完善, 深化集成与应用, 实现了信息化的持续提升。系统将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26家省 (市) 公司、25家直属产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进行实施推广, 通过系统的开发和实施, 将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工作标准等集约化管理要求通过信息系统统一部署, 促使业务流程统一, 并最终促使管理模式更加精细化。通过系统建设, 将促进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化、专业协同化、功能实用化,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由传统的管理方式向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方式转变, 适应现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成雷, 王晓宇, 卢茜茜.项目群管理在“三集五大”适应性调整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 2013, 11 (2) :53–56.ZHANG Cheng-lei, WANG Xiao-yu, LU Xi-xi.Application of programme management to the adaptability construction of "Three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Five Large-Scale Movements"[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3, 11 (2) :53–56.

[2]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R].2011.

[3]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架构管理办法[R].2010.

[4]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优化提升项目技术方案[R].2013.

上一篇:保护绿水青山决胜全面小康热爱美丽生态家园作文下一篇:2024年度职工医保定点医院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