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024-09-13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精选13篇)

1.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一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分析论文

随着信息化的大力发展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也缩短了人和人之间交流的距离。现在的信息化不仅是用在大城市和办公中,在农村也有对信息化的需求,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信息化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那么,怎么才能加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呢?

1. 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建设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信息化建设就无从谈起。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整个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落后的状态,由于各个地方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同,所以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要想真正建成农村的信息网,使农村的信息化系统化,除了农村自己建设之外,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

2. 加大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

在信息化的建设中,技术性人才是关键,农村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经验丰富、业务水平精湛的技术人才队伍。这些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对所有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人员进行培训。对他们进行业务水平的交流和加强,进行工作流程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为信息化建设服务。并且做好村民的沟通工作,让村民配合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且使村民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和方便。

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二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5800亿元, 同比增长53%。其中, 品牌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更是大增, 如保利地产、绿地地产、首创置业, 上半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高达168%、170%和187%。在销售额增长率大幅高于全国商品房销售水平的情况下, 品牌企业的市场份额也稳步提升。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发布数据显示, 排名前十的品牌房地产企业今年上半年市场份额总计达8.78%,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

与此同时, 国有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增幅领先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而市场份额占比增幅最大的两家, 都是国有房地产企业:保利和绿城。综合销售市场和资本市场溢价表现, 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估值出全国品牌价值排名前十的房企, 显示品牌价值均值为45.43亿元, 同比提高了24.82%。其中, 国有房企品牌价值增幅达到34.49%, 远远超过混合所有房企和民营房企的增幅, 领先行业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尤其保利地产增长迅猛, 今年前8个月已实现签约金额279亿元, 同比增长高达157%。

国有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凸显, 有其必然的原因。国有房地产企业在盈利的同时需要对国家负责, 接受严格的约束, 因此具有较好的自律性。同时, 国有房地产企业拥有先天优势, 尤其在资金、人才、跨区域扩张经验等方面更领先一筹, 具有民营企业很难匹敌的整合能力。而事实也证明, 自2004年以来, 经过两轮房地产调控, 国有资本在地产业中重新活跃, 并且改变着地产市场的格局。因此, 有关评论认为, 国有企业掌旗中国地产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二、国有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代表——保利地产

保利房地产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保利集团控股的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 是中国保利集团房地产业务的运作平台, 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企业。保利地产自2002年股份制改革以来, 仅仅6年时间净资产从2亿元快速增长到121亿元, 进入全国18个城市, 完成了近100个项目的运作。

保利地产一直秉承“务实、创新、规范、卓越”的经营理念, 一贯主张与坚持“和谐、自然、舒适”的开发理念与产品特色, 并将“和谐”理念提升至公司品牌建设的战略高度。坚持以老百姓需求为市场依据, 制定“以开发满足百姓居住需求的普通住宅为主, 以低密度住宅和商业地产为辅”的原则。同时, 将品牌理念注入到开发建设、物业管理各个环节, 使保利品牌深入客户心中。公司在2002年制订10年全国战略规划的同时, 也制订了品牌发展战略, 将品牌建设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 成为公司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深化品牌建设, 解决快速发展中品牌效应的辐射功能问题, 保利地产专门聘请了特定的战略顾问, 对品牌战略管理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公司内部相应成立了品牌管理委员会, 专人负责品牌的实施、评估、稽核、绩效, 实施品牌模块化战略。

以保利地产在南宁的品牌发展为例, 2005年, 广西保利地产陆续举办了“圆明园回归”国宝展、“保利·凤翔花园杯”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征文大赛等活动。2007年, 公司向广西希望工程捐赠200万元, 创下了广西房地产界希望工程捐款数额的最高纪录。保利地产一直倡导“造家”的理念, 为了打破现代人居住中人际关系冷漠的现状, 斥资千万元打造“保利人家”俱乐部, 将社区生活、文化融入到每一个家庭, 给客户以温暖细致的人文关怀。首个南宁项目保利·凤翔花园就凭着163米的楼间距、高达50%的绿化率、布局合理的户型等优势在短时间内赢得广泛认同, 其老业主介绍新业主购房占购房者的40%以上。

三、加强国有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

1. 科学发展, 大力提高对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针, 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必须坚持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国有房地产企业开展品牌建设, 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各项工作的指岛方针, 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 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要以“事关营销成败、事关企业发展”的高度, 使品牌建设深入人心, 并内化为企业员工自觉的行动。

2. 围绕中心, 着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国有房地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对社会和谐、国家发展具有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 房地产是特殊商品, 具有涉及交易金额巨大、使用年限较长的特点, 而国有房地产企业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更应加强自律性建设, 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首先, 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议国有房地产企业把更多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到项目开发建设之中, 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 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把企业与消费者、与社会的根本利益融为一体。比如,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5年,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7%以上,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11.0%以上;到2020年, 预计将分别达11.2%和16.1%, 老年人口分别为1.64亿人和2.34亿人。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老龄人口的消费特点、居住特点和行为特点, 增加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又比如, 未来我国的家庭结构主要以“4+2+1”的倒金字塔结构为主,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未来家庭人员构成和赡养方式, 使户型设计能够满足业主互相照顾又相对独立的双重居住需要。

其次, 遵循诚实守信的准则。诚信是品牌建设的基石, 企业必须信守承诺。面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波动, 建议国有房地产企业将信用、信誉奉为企业准则, 让“诚信”植根于每一个工作环节之中。在开发建设中, 不仅要重视项目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环境质量, 还要高度重视售后维修和物业服务等细节, 让消费者住上放心房、满意房、宜居房。

再次, 创新与时俱进的举措。创新性是国有房地产企业需要重点增强的方面, 同时, 消费者对房地产品质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提升。因此, 建议国有房地产企业保持与客户最为直接、及时的信息沟通, 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客户服务组织的效能, 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及其变化情况, 从工程技术、产品实体以及销售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保持品牌理念的与时俱进, 不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3. 扩大宣传, 努力使品牌家喻户晓

要走出去, 不能当“坐商”。要勇于冲破原始营销的壁垒, 推广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 构建多层次、广角度、深领域的营销格局, 广泛宣传企业的项目优势和发展前景, 通过生动有效的客户维系和口碑相传, 搭建平台, 打响品牌。如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 通过举行地产论坛、中国地交会“天津专场”等活动, 整合了房地产企业、金融企业、主流媒体等多方资源, 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了集团品牌、推广了集团项目, 并生动展示了天津市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三

一、农经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作为黑龙江省第一批农经信息化工作试点县,按照省经管总站的工作部署及农经信息化试点工作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农经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启动农经信息化工作。在全省农经信息化现场会后,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农经信息化试点工作,成立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并且制定《开展农经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广泛宣传,使县、乡、村三级农经人员对开展农经信息化这项工作达成共识,普遍认为开展农经信息化是一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民心工程”。

2.深入调研,落实责任,“整县推进”农经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省、市经管总站的领导和北方农网信息服务公司领导来我县召开调研会议,一致认为采取市场化运作开展农经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是解决“最后一公里”信息断层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全县确定各乡(镇)、村全部开展农经信息化工作,县局开通农经网;各乡(镇)经管中心配置电脑1台,村级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使县、乡、村农经信息化工作顺利起步。

3.明确任务,强化培训,推进农经信息化工作开展。全县各乡(镇)村助理会计要全部参与到农经信息化这项工作中来,一方面对村级信息员进行电脑网络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对村级信息员进行明确职责。

二、农经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1.抓网络平台建设。按照农经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要求,县经管局组建了网络信息平台——县农经网。网站设有:农经动态、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等18个栏目,并与省农经信息网、中国农经信息网等网站并网友情链接,同时开通黑龙江省农经系统办公网,逐步实现网上办公。全县各乡(镇)的村级网页在农经网的乡村简介栏目中进行介绍。

2.抓信息员队伍建设。为使村级信息员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能,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村级信息员进行培训,分期分批对全县村级信息员进行电脑基础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辅导,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技能,为农经系统信息化办公。信息的采集、发布等工作奠定基础。

3.抓网络化办公。县农经网开通后,正常的农经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全县铺开,利用农经系统网络办公这个平台,完成农经管理工作网上办公,真正做到工作安排、数字报表、财务公开等农经管理工作在网上传递即可,实现县、乡、村三级零距离办公,既节省经费,又做到及时、准确。

4.抓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平台,为本村和当地农户咨询和发布信息。主要查询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等信息,为本村和农户发布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农村二手货信息、农村土地流转等信息。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农经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农经管理工作网上办公的重要举措,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农经信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1.农经信息化的开展,给农经系统办公网络化提供了平台。我县通过网络平台建设,把省、市经管部门的工作安排、业务通知等重点工作和县经管局的工作部署、通知检查、数字报表、财务公开等通过网上发布,使政令及时畅通,加快了各项工作落实的节奏,实现了网上办公。

2.农经信息化的开展,给我县农村“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了网络体系。我县已初步建成包括省、市在内的县、乡、村五级网络服务体系,1个县级网和9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的网络体系,实现了乡村的基础信息在网上发布。“数字乡村”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加大“数字乡村”这个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各乡、村的数字报表、信息发布、土地流转的动态、涉农企业的产品信息等在网上及时发布。

3.农经信息化的开展,给我县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致富渠道。网络的开通,为我县农民及时提供了政策咨询、农村各项惠农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及时为农民发布土地流转、农村二手货等信息,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利条件。

针对农经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亟待解决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要加大村级信息员培训力度。鉴于目前个别村级信息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的状况,要对村级信息员进行电脑网络知识培训,提高信息员整体素质,确保其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4.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正从整体上引导和影响着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发展的进程。利用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腐败以及违纪违规的行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侦破难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办案方式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方法,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这种情况在县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尤为突出。因此,加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改进信息化办案方式、提高信息化反腐败工作水平迫在眉睫。

一、当前县级反腐倡廉信息化建设现状

县级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旨在建立统一的、功能完善、体系健全、安全可靠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应用平台,通过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对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拓展和加深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增强面向公众服务能力。县级纪检监察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框架应由硬件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库、应用系统、门户网站、安全保障体系、制度规制、标准规范体系7大部分构成。硬件基础设施指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多媒体以及办公设备等。网络基础设施指纪检监察机关接入互联网运行各类应用系统的基础网络。信息资源库指集成各类纪检监察信息资源的业务数据库和办公信息资源库,它主要包括纪检监察信访、党风廉政建设、案件、档案、法规信息以及综合信息等资源。应用系统指基于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为纪检监察机关办公和开展公众服务提供的应用支撑平台。门户网站则是纪检监察系统信息化对外进行网络化服务的窗口。安全保障体系指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设施。制度规制体系包括信息化经费保障制度、信息资源管理制度、信息化安全保障制度以及门户网站维护更新、应用系统使用等专项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网络构造规范、信息指标和代码规范、数据存储交换标准与规范、信息安全标准规范、数据库、门户网站、应用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等。

就X县纪检监察机关的实践来看,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和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初步建立健全了信息化建设相关制度法规。近几年来,X县纪委监委日益重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和制度建设力度,力求从制度上规范和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纪检监察工作服务。先后出台了《X县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X县纪检监察政务信息保密审查制度》等一些列规章制度,用制度的形式,确立了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及相关工作。

(二)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委领导多方争取资金,并在现有的行政经费中安排、调剂建设经费和运转经费,为委机关各室配备了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各室还根据工作需要的不同配备了照相机、打印机、传真机、摄像机、录音笔等,初步从装备上保障了信息化工作的需求。

(三)加强了门户网络建设。先后建立了X县廉政网和X县监委电子门户网站。20XX年XX月,开通了“XX”廉政短信平台,定期不定期的向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发送国家、省、市、县相关政策、法规、重点活动和中心工作等手机短信,有效地拓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平台。

(四)加强了信息化应用与管理。把信息化资源充分运用于信访举报、信息查询、政务信息公开、案件检查、案件管理等具体工作业务。强化了网络安全保密措施,切实管理好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密码设备。在及时更新门户网站信息的同时,严格信息发布审批程序和权限,完善了信息报送制度。

二、当前县级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级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水平在逐步提高的同时,还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制度机制不健全。虽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台了一些制度和规章,但相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而言,还是有很多环节和领域未涉及到,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存在制度不全面的问题。同时,信息化反腐败的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办案方式不灵活,未能充分形成信息化反腐败工作的合力和效能。

(二)思想意识不强。有的地方的领导干部对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有的认为可有可无,有的存在畏难情绪。一般只是把信息化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传播信息、宣传组织政策、政务公开的手段,还没有从提高面向公众服务能力、推行电子政务的角度去考虑信息化工作,还未能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源头防止腐败的有效途径来抓落实,造成了信息化建设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三)经费人员保障不到位。随着政务运行成本的增加,以及县级行政编制严格控制底线,致使信息化建设出现了经费投入不足、人员投入力度不大、硬件设施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有的设备已严重老化,维护成本过大,影响正常运行。

(四)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在纪检监察业务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还不广,信息化工作停留在网络建设、信息交换层面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指导,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大多数的工作人员还未从传统工作方式转变到传统方式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上来,利用信息化服务纪检监察工作的方式单一、频率过低、效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简洁快速及时有效的功能特点。

(五)信息化人才缺乏。在许多纪检监察干部看来,互联网和各种局域网既是一种新的认识工具,又是一种新的交流工具,还是一种新的生产力。不少纪检监察干部对信息技术原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等信息的了解还是很缺乏。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缺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从事于信息化建设使用岗位的工作人员,从培训力度、技术应用到实践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专门的业务技术指导。

三、加强县级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创新工作方法

首先,要从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立足长远,通过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查缺补漏,消除制度死角,建立信息化建设应用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其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使用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的配合协调,出台相关的制度,从制度上整合信息化资源,形成信息化反腐败的强大合力。反腐败斗争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行业的协调配合工作,它需要涉及的银行、通信、网络运营商等部门单位的通力合作,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是多个部门互通有无,互相协调的开展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最后,要创新工作方式。信息化手段反腐是针对新形势下,腐败行为和违纪违法行为的信息化作案手段隐蔽性和作案手法高科技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它是在传统办案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信息化手段获取相关信息、材料、证据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摒弃过去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办案方式,创新性的把信息化手段融入到纪检监察各项日常工作中,从实践中,探索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工作机制。

(二)要强化思想认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加强县级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是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途径,是科学决策和加强管理的前提条件。面对信息革命的浪潮,如何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发展动力、实现工作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战略性课题。因此,县级纪检监察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纪检监察工作,着力构建信息网络体系,实现系统内信息资源共享,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加大基础投入,把网络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要不断加大计算机、多媒体和办公设备、摄像机、录音笔等硬件的投入量,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完善网络设施建设。

一要积极推进内部局域网建设。通过内部局域网络建设,实现内部各科室的网络互联,在单位内部和部门间实现电子公文传输和综合信息的网络传输,借助办公自动化局域网进行具体的组织业务操作,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要加快纪检监察系统内网建设。积极开展与中央、省、市纪委和周边县市纪委相互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逐步扩大联网范围,并提高互联互通的程度,将现有的网络资源逐步整合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办公资源网络平台上。

三要完善纪检监察系统外网建设。坚持内网、外网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保证外网的安全运行,完善和丰富网络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公众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各种媒体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拓展信息化建设的渠道和应用范围。

(四)要提高应用水平,把人才培养作为战略措施来抓

5.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五

培育先进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全路唯一一家实行三位一体综合维修生产组织的站段,我段建段三年多来,在埋头苦干的探索中孕育了团结、励志、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在众志成城的实践中形成了忠诚负责、科学严谨、勇于担当、坚韧执着的职工行为准则。但随着三位一体改革探索的深入,相关制度措施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形成体系,才能引领了高铁先进企业文化发展方向。

一、关于加强段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完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企业精神文化。在企业文化的所有内涵中,企业精神文化最能鼓舞和激励全体职工的战斗力和创造力。高铁三位一体综合维修之路,是一条从无到有,创新发展之路。在这项前无古人的探索中,需要我们始终怀立业之心、凝集体之智、汇八方之力,这就需要我们随着探索实践工作的深入,因势利导,不断丰富企业精神和职工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的内涵,完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企业精神文化。同时,三位一体综合维修要走出上海局、走向全路,甚至随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需要我们的企业精神文化具有移植功能和可复制性,这更要考验我们顶层设计的水平

建设人人都是安全管理者的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是段改革发展,是三位一体持续探索持续推进之本。抓高铁安全工作,不仅需要细化岗位作业标准、工作流程,完善安全规章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等措施,形成规范职工安全作业行为的管理机制和安全防范体系,还需要通过形式多样、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使每一名干部当好安全的管理者,具有强烈的安全责任心,坚持把安全放在心上、讲在嘴上、落实到行动上;使我们每一名职工当好安全的践行者和监督者,都能对他人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主动制止,做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把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发挥先进安全文化的巨大磁力作用,最终形成人人都是安全管理者,人人都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高铁安全。

构建务实高效的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一个成立三年多的新单位,虽然我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深化安全风险管理和以6S管理为代表的环境标准化创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构建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差距。企业的制度文化建设力求务实,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积累中,立足于强化质量管理和贯标的现实考虑,对应系列标准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管理思想,着重对照贯标所需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进行梳理和细化,并每年动态修订完善,争取早日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打造上下同心的企业执行文化。在对于高铁段来说,执行力就是生产力,这在我段接管沪宁、沪杭、宁杭高铁过程中体现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创业意志和轨道板隆起整治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出来的战斗精神就是证明。当前,在安全压力、经营压力空前繁重的形势下,要积极建立一种执行文化。首先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必须把心思用在谋大局、抓大事上,工作上分工,思想上合作;职能上分工,目标上统一;专业上分工,重大决策上一致,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领导能力。其次是在中层中和管理干部中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和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态度,引导各级干部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专业应用和落实分管工作的能力。再次是要把执行力烙进职工的思想意识和日常生产行为中去,通过选树典型、强化教育,有效落实绩效考核和安全质量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全体职工执行力的养成和提高。

引领全员参与的企业创新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企业创新文化是一种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它以创新为宗旨,倡导建立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在创新中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价值观念。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是对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丰富和完善,对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丰富创新成果将发挥重要作用。我段管内三条线汇聚了当代中国高铁最先进的线桥、信号和供电设备,装备质量和科技水平全路领先,但随着运营时间的延长,也出现了大量运行维护养修方面的技术问题,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紧密围绕设备状态变化和高铁安全,开展科研攻关,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是我们的职责所系。这就需要我们在培育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把创新文化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构建提前预防的企业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前期我局管内腐败案件多发的大形势下,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培育廉洁价值理念,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风尚,就能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提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我段的廉政防范体系建设和廉政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每年大量的重点整治投入、施工改造和零小采购,工程、机具项目招投标又给我们的廉政防范工作带来极大考验。另一方面,由于是新单位,纪检组织机构尚不健全,专职纪检干部没有配备到位,在物资设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工程建设重点环节监督和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因此必须要建设提前预防的廉政文化,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落实好阳光采购、监督审查等制度,规避不良风险。

二、几点建议

加强管理层的执行力建设。我段的管理层干部普遍比较年轻。中层管理干部平均年龄39岁,一般管理干部平均年龄30出头。年轻干部的优点是有朝气、有热情、思维敏捷,容易在各自岗位做出一定成绩。然而作为段政策任务贯彻执行承上启下的力量,也存在着眼高手低、拖泥带水、学不踏实、贯不下去的现象。因此必须在事业心责任感方面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干事立业的自豪感;另一方面,要锻造年轻干部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不,即:一不拖、二不推、三不等、四不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年轻管理干部的执行力。

加强执行层的管理能力建设。我段各工区工班长的平均年龄较一般管理干部大,且都是一线摸爬滚打干起来,技术业务素质较高。但由于文化水平和长期一线工作接触面窄等原因,大部分工班长的管理能力不高,协调能力不强。这也是造成我段8个工区干事状态和精神面貌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要着力加强工班长的管理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定期召开工班长会议及培训班,提高工班长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通过优化班组机构设置与管理力量配置,解决工长没有精力进行全面管理,班长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二是拓宽选拔渠道,从优秀大学生中选拔后备工班长,定期进行培训考察,强化工班长力量配备。

6.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六

升全民创业的提案

近年来,我省非公经济获得长足发展。预计2011年我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将突破8000亿元,达8400亿元左右,占全省GDP的比重将达57.5%以上,已成为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战略支撑。但横向比,我们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仍然很大。我省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只相当于山东的1/2,江苏、浙江的1/3,广东的1/4。而且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我省进入全国500强的民营企业仅有3家,而浙江有144家,江苏有118家。这说明我省全民创业的氛围还不浓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官本位思想浓厚。全省人才总量260万,近70%都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从每年报考公务员热就可窥见一斑。当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政府部门,社会精英回避价值创造部门而向往财富的再分配部门,从财富再分配中获取自己的利益,这个社会将趋向寄生和停滞,经济将失去活力。二是好政策落实难。省里的一些好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难度,与江浙相比,我省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力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有政策交叉、重复、撞车现象,限制了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三是企业家精神有待进一步提振。在经营环境恶化,盈利机会减少之际,相当数量的企业家放弃了实业,逐步转向投资,在企业界形成了移民之外的第二个趋势。当人们的仇富心理取代了对财富的尊重,企业家不仅丧失了创新进取的精神动

力,并且回馈社会变成了压力下的责任,而非发自内心的感激。

推进全民创业是居民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持久动力,是兴皖富民、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关键所在。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弘扬创业文化,重塑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创业和再创业精神,宣扬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理念,营造追求成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非公经济领域先进典型,充分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切实使民众从官本位思维向商本位、创业本位思维转变,从墨守成规、小富即安向勇于创新、大富思进的转变。

二、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健全创业机制。有关资料表明,主动与官员联手的企业家是少数,多数是不得已而为之,企业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忙于应付各种关系。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市场功能,弱化官员造租和寻租能力,健全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加强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努力使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和创新企业家加速涌现,让创富的源泉喷薄涌流,创业的潜能竞相迸发,创新的火种生生不息。

三、加强非公经济人才梯队建设,培育企业家队伍。推进全面创业,应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培育。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指导、商会引导、舆论倡导、典型示范”的思路,加强对非公经济人才的培训培育。一是加强对现有企业家及高管人员的培训。二是对初始创业人员的培育。三是对即将 2

7.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七

一、煤矿企业实行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一) 实现信息互联。

将纸质档案转换成电子版后其存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相较于传统档案管理来说占据很大优势。有些企业出现大量的闲置信息, 不仅增大了信息查询难度, 也导致资源被严重浪费。眼下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 将计算机应用在文书档案管理中, 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互联系统, 使得档案管理途径变得更多, 信息资源得到了更大的开发, 进一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日后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

(二) 增强管理效果。

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后, 计算机技术将会全程贯穿文书管理的每一环节, 将档案管理者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 同时也缩短了工作时间。如果档案资料需要修改, 直接使用计算机操作即可快速找到目标文件, 随机完成修改, 包括档案的阅览、统计等都可以使用计算机实现, 有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三) 改变信息传输方式。

以往在进行档案长距离传递的时候主要是依靠邮政系统, 传送时间长, 意外情况多发, 一旦出现损坏, 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实现电子化管理后, 以文件的方式在线传输, 在提高传输速度的同时也保证了信息安全。

(四) 保证档案储存的稳定性。

文书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后, 档案保存的时间更长, 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存储载体多种多样, 方便管理、携带与查阅。

二、煤矿企业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电子文件保密性存在问题。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导致电子档案的内容变化多端, 稳定性较差, 内容很容易被篡改, 同时存在黑客攻击、病毒侵入等大量的安全隐患。一旦档案被人恶意篡改, 根本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很难确认档案是否真实。

(二) 管理人员上比较缺乏。

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将计算机技术融入进档案管理中, 这样在管理人员方面上的要求就变得更高, 必须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很好地胜任此工作。而对于目前来说, 这方面的佼佼者异常匮乏, 少之又少, 导致很多设备都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 这样一来档案管理工作也称不上信息化。

三、加强煤矿企业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一) 建立文书档案管理部门。

煤矿企业必须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专业的文书档案管理部门, 选派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组建一个文书资料“收集网络”, 命其负责整个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管理部门也要做好本职工作, 严格管理好每天收集到的所有所有档案资料, 并做好档案的归纳、整理和分类, 同时认真登记, 严格核实, 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做到“有据可查”。所有资料都要保持完整, 完全符合相关规定。

(二)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力度。

企业管理层应该加强管理, 在档案信息系统的内网和外网之间做好隔离措施, 避免系统受到不法分子的恶意侵入, 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具体措施如下:1.首先设置好路由器, 屏蔽一切不需要的IP地址, 有选择性的放入IP, 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2.然后设置好防火墙。这样可以对档案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将所有的恶意操作全部禁止。同时也可以监控所有的用户访问记录, 一旦发现有不法分子侵入立即就会立即发出警报。

(三) 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煤矿企业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 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培训、档案管理技术培训以及设备操作培训等。与此同时领导层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引导员工学会自主学习, 丰富自身经验, 自觉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 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除此以外, 企业也要适当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 使得员工能够充分发挥所学知识, 从而为企业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眼下网络技术不断发展, 以往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方式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对此煤矿企业必须要加强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适当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 做好网络安全维护,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 从根本上实现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使文书档案将自身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为煤矿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最近几年以来计算技术发展迅速, 煤矿企业的办公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这样一来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实际工作所需, 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阐述了煤矿企业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其次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并提出了几点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煤矿企业,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姚凤琴.分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 2012, (19) :23-25.

8.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八

一直以来,供电企业主要是以班组为最小的作业单元从事供电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供电企业发展和电力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内外部环境来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依法治企等工作任务艰巨,安全稳定风险加大,伴随着市场上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客户对电能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班组建设作为供电企业一项根本性、长远性的工作,供电企业发展基础的夯实、战略的执行、目标的实现、管理的提升、文化的落地都需要落到班组这一最基础的层面。因此,抓好班组建设对于供电企业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变革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供电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班组建设的认识不全面

班组建设可以说是供电企业发展中的一个潜在指标,但在很多时候经常容易被忽略。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供电企业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可以直接表现出企业效益的明显的指标上,主要是企业的安全生产还有供售的电量以及线损和利润等方面,而对这些不容易去定量和潜在的指标不是很重视,也可以说在当前供电的企业里,普遍存在对班组建设管理上重视不足的主要原因。

2.班组面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组织的结构以及业务的流程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班组所面临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具体的表现在以下的几方面。

第一,上下的领导关系慢慢的淡化,赋予班组以更多权利。当前供电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朝着扁平的方向去发展了,这样就使班组需去面对上下的层级关系的减少,在工作中平等互助关系逐渐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减弱了上下级之间的联系,这就是班组在自身的管理上有了自主权,在工作的时候的独立性也就体现出来了。第二,关联的网络化,也就使班组的关系更加丰富。

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企业中的联系实行了网络化,这样使班组有了更多的关联的空间,使它向着横向的联系增加,并且使班组的工作开始逐渐的丰富。

二、供电企业班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的原则

1.坚持企业的管理

在电力企业不断的发展中,要不去断的奠定企业的管理基础,这主要是需要不断的去加强班组的建设,这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实现是需要由企业班组的带动去实现的。班组的建设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需要通过加强班组的建设来奠定企业的管理基础,加快和保障企业的发展目标。

2.坚持发展的统一

员工其实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动力,也可以说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为员工去创造一个好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而且还要完全的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不停的加大员工的学习的渠道,使企业全方位的发展并且逐渐的进步,最后可以使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还是实现了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3.推进指导方向的统一

坚持以生产的经营为中心,密切的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班的实际,进行分类的指导,并且积极推进。

4.坚持继承以及改革和创新相互的统一

去总结不一样的所有制下不一样的行业还有国内的以及国的一些发展的快速的企业中的优秀的班组中的建设以及管理上的一些经验,积极的去满足建设现代化的供电企业优秀班组的主要需要,在继承我们现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努力的去进行班组的创新,营造出企业中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加强供电企业班组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建议

1.充分的认识并且强班组的建设以及管理的重要性

班组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基础,对于企业班组的管理是非常的困难的,可以说他是社会的学科和自然科学的一系列的表现,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行政的部门,于此同时还是关系这党政群里的组织。班组不仅仅是企业的组织和生产以及经营的活动中的基础,同时还是企业工作的基本的出发点。只有把班组的工作做到位,才能够强化劳动的纪律同时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有所促进,并且推進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管理,使企业稳步的发展。

2.对班组建设和管理进行加强

每个供电企业都需要高度的重视和加强班组的建设以及管理,进一步的完善班组建设管理机制还有工作的机制,加强领导同时确认责任,建设班组的建设以及管理上的长效机制。

3.班组的建设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相互结合

在企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行政上的管理可以被称做是硬管理,企业文化则是被称为是软管理。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有着导向作用以及凝聚的作用还有激励的作用的,它是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够缺少的一部分,在班组的建设中要将企业的文化作为基础,建设自身的班组文化,最后把不同的班组文化组合到企业的文化体系中,最后实现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总体来说,供电的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还有社会的效益的在实现的过程中都是离不开班组建设的,班组的建设的程度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班组建设以及管理工作做的越好,企业的聚集力度还有企业的文化也就好,这就给电力企业的长足的发展创造出了好的条件。电力的企业只有在进行的过程中一直进行探索班组建设的一些方法,选择有效的措施,才可以做好班组的建设的工作。

9.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九

各政府部门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网站的建设,实现信息流通,加快资源共享,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转型,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我省的经济发展现状,调整发展计划,发展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一,区域经济发展渐现苗头,扩大了就业,二、开始突出产业特色,特色产品的出现对于地方区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三、不断提升的品牌效应,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四、逐渐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二产业层次不高三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四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这些问题都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企业适时地制定合适的措施。

10.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建议 篇十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概括地讲就是建设符合机关工作和管理实际的、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团队精神、进取理念、服务意识等。创建一套具有竞争激励、优胜劣汰作用的管理机制,培育一种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促进机关自身建设的全面加强和机关效能的全面提升。说到底就是在机关和机关干部中明确培养什么意识,树立什么理念,学习什么知识,培养什么人才,打造什么形象,弘扬什么精神

首先,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打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规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机关文化的导向,直接决定着机关干部职工的作风、政风。要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培育机关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机关文化建设的首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机关干部,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水准,以优良的机关作风带动政风、促进行风,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其次,丰富机关干部的文化知识,打造精湛博学的素质文化。树立长期学习,不断钻研的意识。既要加强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又要围绕机关工作的目标和需求,加强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创建局域网、阅览室、活动室等载体为干部职工打造学习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的精彩生活,让大家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共同提高。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机关干部进行通识教育、前沿知识教育和知识更新教育培训。

第三,规范机关干部的言行举止,打造行为规范的修养文化。修养文化是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干部的言行不但体现着自身的文化修养,也代表着整个机关的文化形象。机关干

部要按照《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沟通、互助、协作精神;机关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行为规范或守则,以提高机关干部的文明水准。

第四,提升机关干部的能力本领,打造服务大局的职业文化。针对机关干部的岗位职责,对机关干部加强岗位培训、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本领,促进机关干部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要鼓励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成效,进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打造强势全新的管理文化。要制定机关工作标准,明确机关工作的内容、程序、权限、时限、依据和责任人,促进机关工作运行规范化、服务标准化。要积极探索实行工作标准化管理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增强机关干部工作的责任感;整合工作资源,精简会议、文件,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适当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坚持品德与才能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原则,加强干部的选拔与交流,对工作踏实肯干、成绩明显突出的干部,适当破格任用,为干部的成才、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

第六,鼓励机关干部解放思想,打造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机关充满活力,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开展机关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干部职工敢于面对挑战,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为干部职工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和能力的平台,激发广大干部的创造热情;还要着力培养干部职工的创新能力,加快知识更新,使人人都“敢创新、愿创新、会创新”,形成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

第七,塑造党政机关良好的形象,打造名副其实的物质文化。

要有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物质条件,保障职工群众办事方便、快捷。要在机关醒目处张贴机关的核心价值理念、服务用语、行为规范等,让机关干部时刻牢记在心,指导自己的行动,也便于职工群众认识、了解机关文化,监督机关建设机关文化。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吸引力,激励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到机关文化建设中来。

11.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一、引言

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显著标志,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每一个企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可以节约营运中的各种业务成本,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1.缺乏领导重视以及对信息化产业的认识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总体程度还不够。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流程,资金投入,技术选型,人员素质等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对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企业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

2.支持核心业务不足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和建设必须同步进行,甚至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先行一步。

许多企业的信息化一开始都是由信息技术驱动,没有和企业自身的主营业务挂钩。信息化浮在表面,建个网,开发个网页,建个邮件系统,等等,最多搞个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技术没能广泛地,深入地渗透到具体业务中去,没能对企业的核心业务真正起到支持作用,也就无法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不是目的,只是企业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手段,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3.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及针对性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创建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盲目投入,导致投入大、收效小。

4.内外合作欠缺经验

很多大型企业因为自己拥有较为强大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所以常常包揽企业信息化的一切,闭门造车,不愿意对外合作。这样既不利于外部先进思想和技术的引入,也不利于自身队伍的健康成长。实际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适当地采取拿来主义,要善于利用外部力量。

三、加快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

为了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首先应该加快深化企业改革的步伐。企业改革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发展企业信息化则可以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改革是相互促进的。企业信息化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因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是将引发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方式、管理模式的变革,乃至全新的企业经营革命。与此同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会使企业的管理、运行机制转变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符合企业发展客观需要的形式上来。企业信息化从根本上讲是企业的一种行为,只有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理性的行为主体时,企业信息化行为才会是有效率的。这时,由于企业有了较强的自觉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内在基本需求动力,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与现代化管理机制的良性互动关系,来加快其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与政府支持

企业信息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政府对企业较强的宏观指导作用,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过政府在国家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和金融电子化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使我国网络通信基础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我过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更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很多企业认为主要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主要领导的决心,关键时刻的决策与亲自领导、组织、协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面对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步伐,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有超前的预见性与决策的长远性,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因为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将成为其成败的关键!另外,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得以开展并顺利发展的物质条件,企业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足够的资金来源。同时,还应十分重视信息人才培养,造就一直过硬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现代化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孙蕾,蔡镭,企业信息化工程的信息理解解释,情报杂志,2011年1月

[2]李朝明,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情报科学,2011年6月

12.浅谈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 篇十二

1 对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个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 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企业只有迅速掌握好信息技术, 利用好信息技术, 才能使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会计信息化是全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 是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处理会训业务, 每项业务处理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 所生成的资料作为信息资源得以高度共享。

2 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存在的问题

2.1 加大了内部会计控制的风险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企业的运转方式, 同时也给内部会计控制带来了风险。首先, 由于计算机系统的特点, 使得计算机系统处理一旦发生错误, 就会在短期内迅速蔓延, 使整个系统信息失真。其次, 信息化环境下, 人们利用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来传递信息, 如果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到了阻碍与破坏, 或者是计算机遭受网络黑客的攻击以及病毒的侵害, 都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2.2 提高了对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

在信息化环境下, 一方面, 要求会计人员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常识, 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能, 并可以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和会计软件。另一方面,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人员将从手工条件下繁重的记账、算账工作中解脱出来, 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提高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的能力, 从而不可避免地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 相应对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同任何项目一样, 财务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也具有临时性特征。当项目结束后, 财务信息化的下一步工作转入了运行阶段。而在运行阶段, 同样存在问题和误区。忽视知识转移, 对项目持续改进和后续投入缺乏思想准备。重实施, 轻维护会给企业财务信息化运行带来负面影响。目前, 有一些企业会计人员在业务方面素质较差, 只能机械性的使用软件, 一旦出错, 可能使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 使系统数据丢失, 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 现在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学习的, 凭借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来完成企业的会计工作, 这部分人无法认识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所以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在有专业的职业技能, 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

3 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策略

3.1 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领导要重视,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 必须得到领导层的决策支持。需要成专门的执行机构, 要有一批技术过硬的维护人员既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各职能部门的人员。广大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工作人员一定要从信息社会的角度, 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开展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 一定要对会计信息化有正确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 要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性能, 使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全面的培训, 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3.2 尽快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国家进行政策倾斜, 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为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全社会都要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 人才是关键。

一方面, 要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 为企业、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

另一方面, 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再教育工程, 建起一支素质高、技术硬、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人员的培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 要有高级人才, 也要有一般人员。包括系统的管理人员, 系统维护人员和各类操作人员, 同时也要注意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 要有会计人员, 又要有计算机人员, 然后再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3.3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会计信息网络化

会计信息做为企业发展的必备资料, 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所以作为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 要严格规范其真实有效性, 尽可能直观、准确的向外界公布企业正确的会计信息数据, 以便使信息的需求者得到真实的数据, 为决策的正确性奠定基础。在信息化条件下, 更要求企业的会计主体制定完善的规范制度, 使企业的会计工作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 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使企业的会计工作顺利进行。

3.4 加快会计智能的转变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

经济全球化, 带动了企业之间的经济互动, 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 与世界各国企业发生经济上的往来, 企业之间竞争激烈, 虽然经济全球化为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但也给企业增大了风险, 所以作为企业的决策的提供者-财务会计也应进行改革方面的创新, 已适应经济全球化企业对会计的需求, 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已核算为主, 各项信息的收集都为会计核算做准备, 但在新的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财务工作应向管理型和智能型转变, 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国际之间经济的协调性, 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3.5 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连接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使这些企业在完成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基础上, 开始实施信息化, 中小企业要加强推广计算机管理;建成政府与企业间虚拟专用网, 利用在线数据传输实现自动交换信息, 实行对企业经营者的动态绩效评价。同时, 总结经验, 探索出不同类型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路子。实现企业内部的网络连接和与Internet的连接, 积极推进非国有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工作, 推广应用企业自行开发的管理软件。建立内部局域网, 与Internet连接, 使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4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企业面临着很好的机遇, 所以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建设才能迅速的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当前值得关注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雪晶, 焦崧源.浅析会计信息化档案安全与维护[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8, (12) .[1]刘雪晶, 焦崧源.浅析会计信息化档案安全与维护[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8, (12) .

[2]李国利.新时期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 2006, (7) .[2]李国利.新时期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 2006, (7) .

[3]尹媛媛.会计信息化诠释[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3]尹媛媛.会计信息化诠释[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

[4]隋丽冰.浅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4]隋丽冰.浅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

[5]鹿景安.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J].中国信息导报, 2005, (10) .[5]鹿景安.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J].中国信息导报, 2005, (10) .

[6]庄明来.当前会计信息化面临的几个问题[J].会计师.[6]庄明来.当前会计信息化面临的几个问题[J].会计师.

[7]李小科.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会计制度研究[J].湘潭大学, 2006-05-10.[7]李小科.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会计制度研究[J].湘潭大学, 2006-05-10.

[8]辛茂荀, 王恒莉.谈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J].中国卫生经济, 2003-05-05.[8]辛茂荀, 王恒莉.谈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J].中国卫生经济, 2003-05-05.

[9]杨周南.论会计信息化的TMAIM体系架构[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09-12-25.[9]杨周南.论会计信息化的TMAIM体系架构[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09-12-25.

[10]张艳.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 2011-10-20.[10]张艳.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 2011-10-20.

13.加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的建议 篇十三

摘要:本文结合云南地区现状,分析了云南建筑劳务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劳务市场;自主;制度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yunnan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yunnan building the labor marke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base construction labor services several suggestions.keywords: construction;building the labor market;independent;system

1云南建筑劳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建筑业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据云南省发改委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到2007年云南累积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36.3487亿元,年均增长13.7%,2008年前三季度,云南省建筑业完成产值559.22亿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1.9%,建筑业增加值230.87亿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9.2%,在整个“十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量的比重平均为7.6%,在西部省市中,云南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的速度快于其它西部省市,持续保持着支柱产业的地位。目前虽然我省劳务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经济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问题有。

1.1观念问题

尽管社会对发展劳务经济取得了初步的共识,但一部分人对进一步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经济仍存在片面认识。他们认为,劳务输出只是权宜之计、短期行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村土地实行责任制后,农民务工务农自主,外出务工是农民自主行为,政府无需引导和组织,也难以服务和管理;部分地方政府因劳务输出所得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直接贡献不明显,担心打工造成土地抛荒,影响当地农业发展等等,由于这些片面的理解,因而对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经济工作重视不够,对劳务输出采取消极对待、放任自流的态度,缺乏主动。

1.2制度问题

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上述现象的最主要根源所在。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城乡居民分隔为两个阶层,多数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整体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较差,安全意识普遍较低,不能与城市的产业多样化、智能化相适应,使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得不到城市的吸纳和保护,得不到同等的居民待遇和社会保障,影响了农民工的顺利就业。

1.3管理问题

政府在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管理范围过宽、监管机制建设滞后、管理边界模糊、管理资源浪费、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忽视市场机制的准入和调节作用等问题。在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上,至今没有职责明确的专门管理机构,部门间的职责分工也极不清晰,在政策制定上缺乏积极主动管控。由于这

些原因导致我省劳务基地建设、劳务经济的发展与发达省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农民宁愿守在家中过穷日子,也不愿外出打工。2加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2.1明确劳务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1)发展思路: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重点培育,政策倾斜,组织输出,跟踪服务”的发展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着力促进建筑劳务基地率先发展,推动全省建筑劳务基地建设,扩大劳务输出,以点带面,全面发展,推动我省建筑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全省建筑劳务经济发展的引擎。

(2)工作目标: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基地建设,对已形成劳务输出的地区要有计划地选择条件好的市、县、乡、镇、村开发劳动力资源,横向扩大劳务基地规模,切实抓好劳务培训基地建设和务工人员的输出管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逐年递增,加快建立劳务基地的工作力度,做好调查研究,切实推进建筑劳务经济发展。

2.2 抓好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重点

加快我省建筑劳务基地的建立,发展劳务经济。我们认为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借鉴发达地区建筑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回顾总结近年来我省建筑劳务市场建设发展的成绩经验,着力找准工作差距和存在问

题,立足现有发展基础,突出自身优势与特色,研究制订建筑劳务基地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推动建筑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发展建筑劳务基地的领导机构,明确建设、财政、劳动、税务等相关部门及市、县、乡、镇、村政府职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工作经费。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要及时研究,认真解决。劳务基地所在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切实做好牵头组织、指导服务工作,延伸管理服务触角,建立健全劳务基地基层管理工作平台。要制定和实施“建筑业强州(市)、建筑业强县(区)、建筑业劳务输出基地县”带动战略,对省内像曲靖、玉溪、保山等潜力好的州县,率先建立建筑劳务基地,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2)要大力改善建筑劳务用工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用工行为监管,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加大劳资纠纷调解力度,保障建筑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结合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状况监管,促进施工工地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建立务工人员的跟踪服务机制,对已输出人员的姓名、从业地点、工种要逐人登记,造册管理,建立健全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倾听外出务工人员诉求以及劳务用工单位反馈的意见,及时弥补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切实维护劳务用工企业和劳务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帮助其解决子女就学、就医、农忙季节家庭劳力不足等实际问题,竭尽全力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解除后顾之忧。

(3)要强化对市场拓展的组织指导,创建用工信息平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搭建劳务用工对接平台,积极做好施工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及劳务基地之间的对接和推介工作,大力增进劳务基地与大型企业集团、工程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的沟通联系,引导企业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本地建筑业企业发展建筑劳务协作关系,促进本地优势建筑劳务分包企业与其建立长期合作、互助双赢的关系。

(4)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对建立建筑劳务基地、发展建筑劳务经济的舆论宣传。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与政府统计部门联系,用具体详实的数据,全面展示建立建筑劳务基地、发展建筑劳务经济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进步的突出贡献;大力宣传建立建筑劳务基地、发展建筑劳务经济对促进农民增收、家庭生活状况改善的积极作用,激发社会各界关注、关心和支持建筑劳务基地的建立,激励和引导文化素质高、吃苦耐劳、年轻力壮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业转移,这对促进云南建筑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5)要站在打造建筑劳务滇军,创建滇军劳务品牌的高度,大力开展建筑劳务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促进技能人才的成长。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采取送教下乡、送课上门、名师带徒、工地跟班等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和改进建筑技能人员培训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劳务培训鉴定工作规划,建立和完善建筑劳务培训基地,依托当地劳

动就业培训中心、成人教育学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提升建筑工人的职业技能,逐渐由低层次的体力型、数量型向高层次的技术型、质量型转变。建立劳务基地的地区除了政府提供的专项资金支持外,还要积极与当地劳动、农业部门协调,全力争取国家扶贫资金和“阳光工程”培训基金,大力开展就业指导性培训,指导性培训授课工作宜选派长期从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或现场技术技能人员担任,并监督相关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专门计取,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统一用在各类培训上。

上一篇:农村工作指导员管理考核办法(试行)下一篇:监狱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