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第二课时)

2024-07-21

冰花(第二课时)(通用10篇)

1.冰花(第二课时) 篇一

小学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设计思路

《冰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这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第一自然段一句话,写小童清晨醒来看见了玻璃窗上的冰花;第二段共有三句话,从颜色、形态等方面,形象地写出了冰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第三自然段是写小童看见了美丽的冰花后向妈妈提问以及妈妈巧妙的回答。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一些重点词语,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放动画,欣赏图片,创设情境等形式和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和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语句。

3、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去了解冰花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冰花的成因。

2、引导学生想象说一说冰花的其他形态。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闯词语关

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小童家去看看冰花了,家住在东北的小童,每年冬天他都会在玻璃窗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冰花,你们想看看吗?要想看,首先要闯词语关!

② 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好看的冰花,每个冰花背后都有一个词语,你能读好吗?

(课件出示;惊奇 漂亮 宽大 柔嫩 丰满 晶亮 洁白 一朵朵 一束束)

(二)、渲染气氛、走近冰花 师:现在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配上雪绒花音乐);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树枝白了,屋顶白了,路面也白了。清晨,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来了,人们慢慢地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了,伸了个懒腰,从玻璃窗向外望去,(老师在黑板上贴冰花贴图)同学们,快睁开你的眼睛吧,你们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我看到了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

(三)、品读课文、突破重难

①师:小童和你们一样也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冰花,于是他——惊奇地喊着——(出示课件;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②师:你能把小童第一次看冰花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生评价)谁能惊奇地喊出来;(把课件上的“喊”字变成红色)

③师:喊和平时说话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回答;声音要大)现在你们把我当做是妈妈,你就是小童,能惊奇地喊一喊吗?(学生读)

④过渡:玻璃窗上的冰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居然让小童这么惊奇?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用铅笔把描写冰花的句子画出来。师巡视。(指名读)

课件出示: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A、瞧,这样的冰花你喜欢吗?能读好吗?(课件出示:像宽大的树叶的冰花)

B、小草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学生说说)对呀,这样的小草真想摸一摸,软软的,细细的,嫩嫩的。

看,这样的冰花像小草吗?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课件出示:像小草的冰花)

C、牡丹花见过吗?想看吗?(牡丹图片)你看,这么大的花瓣,一层层,一片片,又多又密,开的非常旺盛,这就叫“丰满”。

(课件出示像牡丹的冰花)看,多像那丰满的牡丹啊!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第三句(男生读,女生读,齐读)⑤师:这些冰花各式各样,千姿百态,它们结在玻璃窗上像……像……像…… 是啊!一束束,一朵朵,冰花——好多啊!你从哪里看出冰花很多的?(一束束,一朵朵)

哦,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两个词语表示数量很多,你能说出一些像这样的词语吗?(指名说;一丛丛、一片片……)

⑥冰花不仅多而且还非常地——晶亮,洁白,是那么的——美啊!

师:又多又美的冰花真是惹人喜爱,我们赶紧把这美丽的文字和画面记在心里吧?看图片背诵。(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四)、自由想象、练习说话

小童的眼里,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同学们,在你的眼里冰花又会像什么呢?请你们用心的看,大胆的想吧,也许有一天,你真的会看到你想象中喜欢的冰花。(课件展示千姿百态的冰花图片)

(小组讨论)学生举手自由说(老师注意评价语言的丰富性和艺术性)

小结:我惊奇地发现,你们的想象力都开花了,只要你们留心大自然,我相信有一天你们一定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想象中的冰花。

(五)、童趣对话、巧妙解疑

过渡:这么美丽的冰花哪里来的?哦!原来善于思考,敢于提问题的小童也和我们一样产生了疑问。快到课文第三段找找答案吧。(指名读)

(课件出示小童和妈妈的对话)(请男同学读小童的话

女同学来读一读妈妈的话)那冰花到底是不是冬爷爷送给我们的礼物呢?你知道吗?冬爷爷有个秘密告诉你(课件出示: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将玻璃窗上的水气凝结成冰,这些冰就形成冰花了。)(齐读)

师:冰花的出现其实是冬季的一种自然现象,妈妈这样说是不是很幽默有趣,我们平时说话也要这样说得有意思些。(比如: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那么我们可以说:小鸟在树枝上唱歌。)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说得有趣些吗?(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蜜蜂在花丛中跳舞。)

(六)、配乐朗读、感知全文

冬爷爷送给我们这么多,这么美的冰花,让我们用美妙的声音来感谢冬爷爷吧,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课文吧!

(七)、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冬爷爷还送给了小朋友许多礼物,如果你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你就会收大自然送给我们各种各样的礼物。今天,我想送给小朋友一个礼物,字,比比谁最会观察,能写好字。

丰:(学生说读音,说字形,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关键笔画)老师范写说口诀;一横中,二横短,三横长,一竖竖中线。(学生书空,在习字册上描两个写两个)

他:要写好“他”这个字,两笔很关键,竖弯钩和横折钩,横折钩要斜一点,左低右高,不能高也不能太低,要恰到好处。

竖弯钩竖要短,弯要有弧度,顿笔再勾。笔画写的舒展,注意左窄右宽,写得略为紧凑。

区分(他 她 它

(八)、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晶亮洁白又多又美的冰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但现在呀,请你们发挥想象,把你们像到得冰花画下来,或者用美丽的文字写下来,把它制作成贺卡,把大自然的美丽永远留在你的身边。

作业:画画你喜欢的冰花的形状

板书;、冰花

千姿百态

一朵朵 一束束 晶亮洁白 像……像……像……

七、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成功之处;

一、由于本地区的的孩子都没有见过冰花,冰花对他们来讲很陌生。所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中我利用课件给好奇的学生观赏了不同形状的冰花。学生在了解冰花的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文本。

二、抓住关键的词语和标点指导朗读。如“惊奇”,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童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个比一个更进入情境,体会到了小童的惊讶。

三、在教学中,我还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上,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主地学习。教学时以读为本,通过开火车读、自由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体会小童的童真童趣和冰花的美丽。以读促情,以读促理解,使师生情感互动,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是说课文内容是学生读懂的,是他们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在上课开始,我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并注意了反馈评价,不仅关注它的读音,而且更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力求识用结合。

五、课文中描绘的冰花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他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姿态美,数量多,色泽美。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冰花的美。一边读一边想象,脑子里面出现图像,从而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晶亮洁白。在第四环节想象说话、练习说话中的设计我感觉比较成功,刻意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教学时,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冰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冰花还像什么?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当学生的想象飞扬,说出了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句子时,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也是一次很有的口语训练。通过想象,练说,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朗读也更好。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当然,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缺陷,总感觉不尽人意。不足之处;如我的教学的语言有时显得有点多,原因怕学生想不到,说不出,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想,说不定他们的语言是老师都没想到的,会给教师更好的启发,关键是老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用简短的语言及时评价点拨就行了,不必说太多。还有自己的一些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生动,今后还需不断改进。因此,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情感和对语言的感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冰花(第二课时) 篇二

苏教版第七册第14课

设计理念

《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意是: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 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 也不能妄自菲薄。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比较抽象、难懂的, 但此文对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是非常有意义的。于是, 我以破水罐的心理变化为切入点, 以其“惭愧→一丝快乐→伤心”的心路历程为教学线索展开这一课, 使学生入情入境, 真正与文本、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教师生动描述并板画) 在印度, 有这样一条小路, 一边只有杂草碎石, 一边却百花争艳, 芳香四溢。人们走过这条小路, 都不禁会赞叹:真是一路花香! (板书课题)

2.过渡:昨天, 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 重点强调带点字的读音。)

过渡:这一路花香和谁有关系? (两只水罐)

二、了解两只水罐的不同特点及其运水的不同结果

1. (出示两只水罐图片) 一只水罐 (有条裂缝) , 一只水罐 (完好无损) 。

2.理解“完好无损”, 说出其反义词:残缺不全、破烂不堪、千疮百孔。

3.那么我们就不难想象, 它们在运水时, 好水罐——— (生: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 破水罐——— (生:只剩下一半的水。)

4.我们想象的和课文中的一样吗?把书翻到76页, 读一读, 找一找, 用横线画出最能表现两只水罐不同特点的词语。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读好“总能、满满的、只剩下”这几个重点词语。

三、学习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一次对话

过渡:同学们想一想, 破水罐残缺不全, 只能运半罐水, 它的心情怎样?

1.默读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一次对话, 找出描写破水罐心情的词语。

2.找出“惭愧”一词并理解其意思。 (做错了事, 心里感到不好受。)

3.想象:好水罐和破水罐各自会怎么想?

(好水罐可能想:你看我多了不起, 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 我多骄傲呀!破水罐可能想:我真是个没用的东西。)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教材, 分析两只水罐的内在心理活动, 为以后体会文章的寓意作好铺垫。】

4.指导朗读破水罐 (不好意思) 与挑水工 (大度) 的心理状态。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使学生入文入境, 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进而由读文过渡到说文, 写文。】

四、学习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二次对话

1.引读课文第3自然段开头第一句。

2.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一路花香的美景到底是什么样的?

3.谁来用我们学过的成语或诗赞美这一路的鲜花? (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五彩缤纷、姹紫嫣红、五颜六色、万紫千红总是春、满园春色关不住……)

【设计意图:对于一路花香的美景, 文中只是只言片语, 一带而过, 此处是学生补白文本、拓展思维的绝好机会。首先, 请学生想象一路花香的美景, 然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四字成语或诗句形容美景, 以此对其进行读写的整合训练, 从而达到以画促读, 以说促读, 由读到写, 运用积累语文素材, 内化语言文字的目的。】

4.想象:如果你走过这条小路, 你会有什么感觉? (这花儿真美呀, 真是百花争艳, 芬芳扑鼻。)

当行人走过这条小路, 他们会怎么说? (这么美的花儿是谁种的?是谁浇灌的?)

5.继续引读“这美好的景象使破水罐感到一丝快乐”。 (板书:一丝快乐)

问:为什么破水罐只感到“一丝快乐”? (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 仍然感到伤心。)

(板书:伤心)

6.齐读挑水工说的话。

(1) 找出反问句, 换一种肯定的说法, 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a.难道你没有注意吗?

b.如果没有你, 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儿呢?

(2) 默读挑水工的话。同桌讨论: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写下你的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感悟自然也是多元的, 教师不应该告诉学生统一的寓意, 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静心品文, 用三言两语记下感受。只要学生能结合实际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无论深浅, 都是有价值的。】

以下是学生感悟到的:

一路花香, 表面看是破水罐浇灌出来的, 而实际上是挑水工的功劳。

挑水工有智慧, 聪明大度, 心地善良, 能换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好水罐这么骄傲,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换成破水罐? (好水罐的骄傲, 不是得意忘形, 而是自豪, 所以没有必要把它换成破水罐。每个人都各有长处, 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板书:要正确认识自己)

【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准确把握课文寓意。】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在班里, 你可能是个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 学了这篇课文后, 你会想……

在以后的日子里, 你可能是个不太出色的人, 想想小学时学过的这篇课文, 你会想……

7. (课件出示) 欣赏美景, 听老师范读, 再度回味挑水工的话。

五、

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

齐读全文, 说说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夫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 (屈原)

恢宏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

八、小练笔:破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 它会怎样?

3.阁夜课时教学案第二课时+ 篇三

编号:

使用日期:

姓名:

教师评价:

《阁夜》教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探究诗中情感与主旨。

2、掌握情感主旨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二、课堂探究:

探究诗中前两联抒发的情感。

⑴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⑵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三、达标训练

探究诗中后两联抒发的情感。

1、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2、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必修四第三单元:

编号:

使用日期:

姓名:

4.《石榴》第二课时 篇四

《石榴》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授课人:罗会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教师归纳)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5.泉城 第二课时 篇五

第三单元 课题:

9、泉城 第2教时 总第 个教案 执教者:黄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泉城》,老师发现大家对文中的四字词语很感兴趣,谁来读读?

出示词语:

白浪翻滚 水声喧腾 虎啸狮吼 昼夜不息 秋雨潇潇 晶莹剔透 银花盛开 明珠散落

2.读了第一、二行的几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读了第三、四行呢?指名交流。

二、出示目标:

诵读课文,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感受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感悟:

1.指导学习学会方法 学习第5 自然段。

回忆: 济南的泉水如此的神奇和美丽,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哪些泉?【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让我们走进这些景点,伫立在潭边,去一饱眼福吧,(出示组图四大名泉)你们知道在这四大名泉中,哪个泉的名气是响中更响,响中最响呢?(板书:趵突泉)

学习任务:读读第五自然段,趵突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画出关键句子,读读。

自主阅读:学生轻声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出示第五自然段)交流展示:

a. 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谁来读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能用一个字说趵突泉的特点吗?(板书:大)(评价: 泉池真大呀!)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趵突泉的特点)(板书:清)评价:真是清澈见底!如同三堆白雪(学生自由读读,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又听出了什么?(美)评价:平地喷出三堆雪,洁白无瑕,这泉真美呀!)

b. 除了大、清、美,这泉水啊还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视频)

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哪句话描写了我们看到的画面?(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评价:

1、你读出了泉水的粗。

2、你把泉水流动的声音读得那么优美,老师都陶醉在其中。)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出泉水的活力?(冒)指名读这一句(评价:你这股泉水可真是生机勃勃呀!)

c. 趵突泉(大、清、美、充满活力)难怪会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相传康熙帝南巡时,见过它,在尝过它的甘甜之后,特地赐名为“天下第一泉”。让我们再次来领略天下第一泉的魅力吧!(齐读第五段)(回顾刚才我们游趵突泉时,先初读了课文(读),然后划出了关键句子(划),再从中感悟泉水的特点(悟),最后有感情地再次朗读,感受泉水的美(读)。我们采用了(读----划---悟——读)(出示幻灯片)的方法,一起领略了趵突泉的风采,可算大饱眼福了。2.自主学习深入文本

学习第2—4 自然段。过渡:现在我们学以致用,用刚才的方法来学习二至四自然段。(1)出示

学习任务:轻声阅读二至四自然段,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多读几遍,想一想: 泉在什么位臵? 泉水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体会到? 在上面圈圈划划。(在学习任务的上面,出示学习方法,做成幻灯)3.集体交流 体会感悟

(1)展示交流:(出示:三个泉的图片)你喜欢哪个泉? 这个泉在哪

儿? 有什么特点 ? 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 珍珠泉

1、体会珍珠泉的神奇。想一想:

①珍珠泉在什么地方? ②在这句中找找哪个词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珠串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用这段中一个词语表现出珠串得变化特点?)

出示: 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第一个问题: 珍珠泉在泉城路北 第二个问题:(板书:神奇)

A 读句子,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神奇?

B(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珠串一会儿聚在一起,仿佛是一颗大明珠;有时又分散开,仿佛珠串落了满地; 有时又断断续续,有时上升得很慢,有时则快,真是变化多端啊。

指导朗读(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如果生不会读,那么老师范读,再让学生仿读)神奇就神奇在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谁来展现珍珠泉的神奇,读出它的变化多端?(评价:你口中的珍珠泉真是形态各异,变化多端。)

C写到这儿,作者仍觉意犹未尽,“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这里面有一个字用得非常形象,谁能告诉我是哪一个字?(拎)(要变成红字)多么富有生命力呀!谁愿意来做做拎的动作?

拎高一点,速度快一些,再来一遍。

D神奇在拎,一个“拎” 字给泉水赋予了生命力,再在第二自然段中找找还有哪个字也让我们感觉到泉水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涌)“涌”和“冒”有什么不同?(“涌”是指泉水争先恐后地往上挤,写出了泉水的生机勃勃;“冒”指泉水多而缓,并高出泉池的水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泉水勃勃的生机。(出示幻灯:涌和冒的图片,并在旁边写上带有涌和冒的句子,来让学生区分)

E这一涌,涌出了串串珍珠,那珠串――(引读)难怪此泉叫珍珠泉,果然名副其实。

过渡: 古人曾用“百尺珠帘水面铺” 来形容珍珠泉,其实还有两大

泉也很有特色。

五龙潭:(出示图片,并带有第三段的文字)①读读描写五龙潭的段落,从你划到的关键词中,这个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泉多)

②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的(汇注)“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是怎样的情形?(请看幻灯)(师描述:五处泉水从不同的地方汇合在一起,这就是汇注。五龙潭也因此而得名。)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把五龙潭的特点读出来呢?

黑虎泉: 你了解了它的源头(它的源头也很特别)!A、(出示图片)你看,这泉口像什么(老虎的头),泉水不断地从老虎口中喷吐而出(出示词: 喷吐),从喷吐一词让你感受到泉水怎样?(很急,流势很猛)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水声喧腾)(板书:水声喧腾)(读词)你会用第一自然段学过的词语说说黑虎泉的水声吗?(虎啸狮吼。)泉水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出,水声喧哗,水势凶猛,如同虎啸狮吼。如果说珍珠泉如同秀丽的女子,拥有千姿百态的珍珠饰品,那黑虎泉就如同一个健壮的男子汉,有用不完的活力。

B、请你把黑虎泉的声势给读出来!(读第四段)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黑虎泉的滔滔泉水声)男生读 4.当小导游 积累内化

我们兴致勃勃的游览了四处名泉,现在请同学们当一回导游,带各位游客去几处泉水处游览一下,指名选择一处来介绍,介绍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1.泉水的位臵说清楚。2.将泉水的特点描述出来。3.可以用书上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小组内一人介绍,其他三人可以扮演游客,给出恰当的意见。试试看!

相机出示视频或者图片。

三、总结课文:

听了这些小导游的介绍肯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难怪人们都说(齐读最后一段)。以后同学们有机会去“泉城”济南,千万不要错过了这四大名泉哦!

四、检测完善

课内:《补》第一题 课外: 1.背诵课文。

2.模仿课文的描写方式,抓住位臵和特点,用一段话介绍校园内的一处景点。如文化长廊、草坪、花坛等。

板书:

9.泉城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潭 趵突泉

6.《跳水》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篇六

《跳水》是北师大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舟船”的第一篇课文,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 孩子为了追回帽子, 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 船长急中生智, 命令儿子跳水, 使孩子转危为安。

【设计理念】

本文的教学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通过抓住课文的明线 (故事情节) 和暗线 (情绪变化) 来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 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走进课文情境, 获取真实感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朗读体会, 感受孩子心情的变化。

2.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 继续培养学生创新、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 体会孩子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带领学生入境

谈话激趣, 问题导入新课

这一天, 海上风平浪静, 船上的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显然知道大家在拿它取乐, 在甲板上非常放肆。那么, 放肆的猴子会有怎样的举动呢?

二、读———批注课文要点

精读课文, 按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1.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2~4 自然段, 边读边做批注笔记。

(1)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2) 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三、析—感知事件的发展

(一) 品词析句, 感受孩子心情的变化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水手们都笑起来, 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到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把帽子摘下来, 用牙齿和爪子撕。” (猴子逗孩子, 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 孩子“哭笑不得”, 很尴尬)

师点拨:此时此刻, 孩子心里想写什么? (我要是拿不回帽子, 也太丢面子了) (……)

2.“孩子气极了, 他丢开桅杆, 走上横木。” (气愤到了极点, 失去了理智, 走上横木, 陷入了绝境)

师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 体会孩子“气极了”时的心情, 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二) 以读促思, 体会孩子陷入绝境

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 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请学生读, 要求读出“危险”)

(2) 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 他就会跌到甲板上, 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 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请学生读, 要求读出“危险”)

2.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从图片上体会) 。

出示课件:让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 理解孩子的危险———难以转身, 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请学生再读, 要求读出“危险”)

3.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形容孩子当时处境的危险。

4.齐读, 再次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

(三) 以说促思, 齐动脑想办法

师引:孩子的脚底摇晃起来了, 我们得想办法救他才行。如果当时你在场, 你会用什么办法救他呢?

1.讨论交流: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 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 又有把握。

2.小结过渡:其实, 这些办法实际上都行不通, 那么在这危急时刻, 作为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

四、悟———领会故事的精髓

1.指名读课文第7 自然段。说说船长是怎样做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引导读, 感受船长的机智、冷静、果断。

3.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 水手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从哪里体会到的?

五、品———感受船长对儿子深深的爱

1.“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 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孩子得救了吗?齐读第8 自然段。

2.质疑:“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你觉得怎样?那为什么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为什么?

3.展开讨论:如果当时孩子不跳水, 作为父亲的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船长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 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4.创设情境, 引读, 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

六、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1.学习课文后, 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2.齐读第7 自然段, 再一次感受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的人格魅力。

3.船长的儿子醒过来了,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对水手们说些什么?

4.请你选择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做批注笔记。

七、作业

7.《麻雀》第二课时 篇七

教学目标: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保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维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麻雀》一文,谁能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渡:师讲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课件展示小麻雀掉下来,猎狗露出牙齿的内容)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画面,此时,你紧张吗?你最担心谁的命运?

二、自主探究:

1、第三自然段(小麻雀):

(1)课件出示描写小麻雀的一段话。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2)指导朗读。

(3)做课后练习三,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具体的?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自身的担心。

(5)出示课件:描写小麻雀和猎狗的句子。指导分角色朗读。

2、第四五自然段(老麻雀):

(1)过渡:这么凶猛的猎狗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却又退回去了。出示课件。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有老麻雀的维护)演示课件。(仅是猎狗与老麻雀的画面,无动画)

过渡:老麻雀是怎么做的?使得猎狗退回去了呢?(出示课件: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仔细默读这两段话。看看,从这两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一边读,一边拿出笔来在你认为很重要的句子或词语下画上记号,将你想到的内容用简单的话写在句子的旁边。

(3)比较句子(打在纸上)引导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演示动画)

A、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B、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4)理解“强大的力量”句子。

(5)教师激情点拨:母爱是母亲对小朋友无私的爱、广博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它能发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突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身的一切。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情感吗?(生自由读、指名读,熟读成诵)

三、读议课文六、七自然段

1、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指名读六自然段,评议朗读。)

2、师:猎狗向后退,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3、师述:同学们,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这种爱就是世是最伟大的母爱。(出示课件:母爱)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溢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同样为之感动。《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打在纸上)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溢活力。”同学们,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读到这儿,你对母爱一定有新的体会。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上,写好后站起来大声读出来。

4、反馈。

8.雾凇(第二课时) 篇八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学校 刘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 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有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严寒的季节里,走进吉林,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 的风景,那就是雾凇。(出示课件1齐读课题:

23、雾凇)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 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出示课 件2)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二、学习第一、三自然段,精读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1、欣赏雾凇奇观。(课件3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师: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以开火车的方式交流: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银光闪烁、冰天雪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

2、是啊,多美的雾凇啊!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凇的美的?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课件4出示第一段内容)

(1)谁来读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学生读句子)

(2)课件5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说,老师在课件5上把“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点击成蓝色。c、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就要一边想刚才的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谁来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个别读

。)d、你读得真美!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e、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得真好!)(谁也能像他读得这么美?2—3人朗读,评读,赛读。)(3)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江堤,难怪作者要说“这就是闻名全国 的吉林雾凇——

(板书:奇观)谁知道“奇观”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 的事情。)“奇观”在本课中是说——

(雾凇是雄伟美丽而有罕见的景象。)谁来把句子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像,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3、课文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 它的姿态呢。

(1)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课件6出示:千姿百态(齐读)

“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形态各异 婀娜多姿 姿态万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它们像什么。(课件7显示几 组雾凇姿态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交流。)这里老师只是出示了几幅图片,其实雾凇还有很多很多的姿态,请你再想像一下,雾凇还 会像什么?(再交流。)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把刚才同学讲的连起来说。(课件8出示):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2)吉林雾凇真是千姿百态。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 情不自禁地赞叹——

指名说,课件9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②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洁白、雪白)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比喻雾凇)

③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 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课件10出示第三段内容)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想不想知道这千姿百态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课件1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严寒季节、饱和水汽、遇冷凝结)

板书: 凝结

(严寒季节)雾气 ———— 雾凇(饱和)遇冷

2、齐读这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3、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根据你们提出的问题,按照雾凇形成的先后顺序学习课文。课件12出示: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雾凇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②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④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2)划出有关句子。(3)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4、交流汇报,指导朗读,体会雾凇的形成。

(1)雾气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或“严寒季节”。(2)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 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齐读。

(3)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课件1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 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笼罩、淹没、模 糊)

再齐读这句话,体会雾气的浓。

。(4)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课件14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再读这句话,想一想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根据回答,在课件14的句子上给“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词语下加圆点)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悄无声息)女生读句。“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男生读句。

(5)请你选择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写一句话。

(出示课件15 练习:请选择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写一句话。)谁来把你写的句子读一读?

(6)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课件16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雾凇慢慢地、逐步形成的情形。)课文中作者只用一 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

(课件17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请你慢点、再慢点,轻点、再轻点,细细地多读几遍这句话,用心体会雾凇的形成。(个 别读,评读。)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齐读。

(7)这些词和句子告诉了我们雾凇是那样悄无声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 漫长的过程。课文中有一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逐渐,最后。

(课件18逐步出示)像银线、银条儿、银松雪柳的图片。再引读:最初,逐渐,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雾凇的样子。齐读。

5、作者观察得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的耐心、细致地观察,才发 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了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让我们带着喜悦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过渡:三九寒天,雾凇就这样慢慢地,悄悄地形成了。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 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

课件19出示:雾凇的全景,人们伴着音乐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图片、音乐)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此时此刻——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六、布置作业。

(课件20出示)仿照本课雾凇形成过程的写法,按照下面的提示写一段话。现在,已进入冬天,多数的早晨都有浓雾。请你认真观察清晨的景色,写一写浓雾给 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外衣的景象。

七、板书设计:

23、雾凇

凝结

(严寒季节)雾气—————雾凇(奇观)

9.《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 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2.通过听、说、读、写、思的语言实践,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树立“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研读“论水”以及“论志”两个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上节课, 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 跟随着我国古代圣人孔子一起去泗水河畔踏青。同学们能不能概括这一天主要发生了什么事?

二、自读自悟

1.“子曰: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孔子凝望着欢快活泼的泗水, 在想些什么呢?

2.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看看这一段中的哪一点能够触动你的情思, 引发你的感慨, 就请你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悟与理解。

4.我看大家都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了许多闪烁着智慧的文字。我们来交流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好吗?

(1) “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让你想到了谁?

(2) “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 让你想到了谁?

(3)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 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情义。”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水穿山岩, 凿石壁, 从无惧色, 它好像有志向。”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什么?由水的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 你想到了关于水的什么成语?

5.小练笔:水若满则溢, 它好像____;水清澈透明, 它好像_____;水____, 它好像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仿写表达训练, 一是对文本末尾处省略的内容进行补白;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文本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组成结构, 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融,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孔子仅仅是在赞美这泗水河里的水吗?

7.是啊!这段短短的话中, 包含着多少内容!

什么叫“意味深长”?这段话中除了有孔子的“赞叹”, 还有什么?

8.同学们, 喜欢孔子的这段话吗?指导背书方法。

【设计意图:首先鼓励激发学生通过自读,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并进行讨论。而后将问题归纳、整理,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这样, 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三、师生言志

1.颜回和子路有什么志向?和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同是孔子的弟子, 你喜欢谁呢?

2.子路也问过孔子的志向, 孔子当时回答了这样一句话:“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3.孔子的志向和弟子的志向不同在哪里? (孔子胸怀天下)

4.“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老师虽不能像孔子一样, 但也想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如果你是孔子的贤弟子, 你有什么志向?

5.简介“孔子学院”。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 语文教育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

四、课外延伸

1.摘抄、背诵孔子的名言。

2. (出示:《论语》) 课后读一读孔子的著作, 更多更深地了解孔子。

10.春联 第二课时 篇十

(二改)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新年好》的音乐视频)

2、同学们,歌曲唱的是我国哪个节日?是的,歌唱的是我国春节欢快热闹的情景。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欢庆春节的方式之中还有一种语言比刚才的歌声更美,知道是什么吗? 春联。(板书)

3、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春联这篇课文。

二、品读春联,深入感知

1、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丛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春联具有哪几大特点?

内容丰富、讲究对仗、声律优美。

2、内容丰富可以说是春联的一大特点,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首先来看一看,春联到底有哪些丰富的内容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一会儿来说一说。预设:

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3、是的,春联的内容可真丰富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投影第一节部分内容)大家注意到,我们课文在每一类内容后面都为我们举了一个春联的例子。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读这段话,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副对联?并试着说一说,透过这副对联,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天到了,芳草茵茵碧连天,一束束粉红的杏花开得绚烂,描绘了美丽的春光。)A、你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除了绿草和杏花,还有吗?)(迎春花、梨花、桃花、小蜜蜂、蝴蝶、柳树、鸟儿、小燕子„„)(什么样什么颜色的的花?树?在怎么样的生长着?)B、如果老师给你这样几句话,你能不能有所启发,来说一说你所看到的美丽的春光吗?(出示几句话)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你喜欢的场景,来说一说美丽的春光。

C、现在有没有同学可以完整的来说一说这段话呢?(出示一段话)描绘一下美丽的春光。D、春天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春光的美!(齐读)(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美丽的春天又回到了人间大地,名山大川展现秀美的姿态,和煦的阳光普照祖国大地,各行各业兴旺发达。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A、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马路由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瓦房变成了高楼大厦、生活水平、科技水平„„)

B、这副春联展现出了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飞速、兴旺发展的景象,比如说什么呢?(出示练习段落)请看大屏幕,你能补出空白,说说这种欣欣向荣的画面吗? C、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你们为祖国感到自豪吗?骄傲吗?读出这种自豪与骄傲的感情来!(齐读)(3)“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幸福勤劳的人家沐浴着春光,和睦的家庭幸福美满。)

A、你看到了怎样的勤劳、和睦、幸福的画面?

B、在一个家庭中,老的爱护小的,小的尊敬老的,这样的家庭才是和睦幸福的。你能读出这样的幸福感觉吗?(4)“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梅花开了,花色秀美,昭示着春天的来临,翠竹拔节生长,祝愿年年平安。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A、同学们,你们新的一年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吗?

B、家家团圆,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祝愿通过朗读声读出来,送给在座的各位同学好不好?

3、通过刚才的品析与感悟,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些春联所描绘的内容了?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

(1)老师来讲春联的内容,大家一起来说出对应的春联好不好?(2)如果现在老师打乱顺序,你还能说出来吗?

三、学写春联,掌握要领

1、春联的内容这样美(板书“内容美”),但是啊,这些可都是别人写的,大家想不想也来自己动手写一写春联呢?但是,写春联可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到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2、3两个自然小节,读一读,想一想,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1)对仗美(板书)A、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把相关的内容读一读)B、解释“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意思。

C、那么,怎样具体来理解这8个字的含义呢?我们就以这副春联为例来谈一谈:“绿柳梳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1)字数相等表现在哪里?

(2)那么词类相当呢?怎样体现的?不要着急,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这副春联上下联的字词是如何对着的?谁对谁?课本中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

(3)为什么要这样字词相对啊?它们是怎样体现词类相等的? “绿”、“红”是颜色,“柳”、“桃”是名词,也是植物,“舒眉”、“开口”是动作,具体来讲“舒”、“开”是动词,“眉”、“口”是名词,同样“旧岁”、“新年”中也体现了词类相等,如“旧”、“新”是形容词,而且意思相反,“岁”和“年”是名词,意思相同,都是年的意思。可以说,这副春联的对仗十分工整,真正实现了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甚至每一个字都是同一类,对仗的很整齐、工整。

(4)同学们,现在你理解什么是对仗了吗?(2)声律美(板书)

A、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意思:声音有时高,有时低,有时快、有时慢,要有起伏转折,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B、能不能抑扬顿挫地来读一读“绿柳梳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春联? C、再抑扬顿挫地读读其他的四副春联。(自由读,指名读)

D、可以试试摇头晃脑的读,体会抑扬顿挫。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维

1、掌握了写春联对仗、声律美的要领,现在大家就可以试着写一写春联啦!首先我们来个简单一点的,照样子对对子。细雨对(和风)

桃红对()

高山对()

蓝天对()

地北对()海角对()

旧岁对()

(1)别着急,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例子。同学们,对对子和写春联其实是一样的,都要讲究对仗,即是要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例子中是如何体现这两点的?(不仅是名词,同学们还有没有注意到,无论是“和风”还是“细雨”都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吹在身上,滴在身上,都感觉到怎样?轻柔,温柔,所以不仅是名词,它们内容上还很相近呢,有一定的联系。)

(2)再来读一读这个对子,会想到一个什么四字词语呀?

和风细雨。这给我们什么启发?通常对对子的两个词语,很有可能是由一个四字词语拆分出来的呢!现在请大家来对一对。(3)我们开火车来对。(如“桃红”对“柳绿”,为什么要这样对?说出理由(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名词+颜色,而且都是春天典型的事物))

2、单独词语可以对出来,放入到句子中你行吗?下面我们要加大难度咯,补出句子中括号里的空白,请看:

春风()绿千枝柳

(吹、拂、吻、染)

时雨催红万树花

(和于时令(当季)的雨水)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括号里应填几个字?为什么?字数相等。

(2)应填什么类型的词?动词? 这里“催”、“”都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天到来之时万物复苏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预设:

遇到填的好的字进行分析: 如:“抚”,好在哪里?(找同学回答)词类上来讲,首先都是动词,另外“抚”字还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温柔。还有没有同学想到其他的好字填进去?

3、只填春联中的一个字,相信同学们一定觉得不过瘾,想不想直接对个下联呀?好,下面就让我们展开想象,放手试一试!

冬去山青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秋来叶黄树枯)(夏来枝繁叶茂)(“冬”和“春”都是动词,也都是季节的词,“来”是动词,“山”和“水”是名词,“青”和“秀”是形容词。)

4、你还能不能自己创作一幅春联呢? 同桌之间可以相互商量。

四、课堂小结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更何况,我们刚才不仅读了,还动手写了呢,相信同学们肯定更能感受到其中的奥妙。

春联,像一首诗,充满诗情画意;春联像一首歌,悦耳动听。春联这种文学形式,早已被定格为我国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珍宝。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搜集一些喜爱的春联,这个春节选春联的任务可就交给你咯!

五、板书

上一篇:年终办公室工作总结与计划下一篇:家具城年终活动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