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格式

2024-10-02

形势与政策论文格式(精选8篇)

1.形势与政策论文格式 篇一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2000字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1: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就要结束了,老师们讲的形势与政策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上,老师通过让我

们观看最新新闻视频,学习时事热点政策,让我们很好地了解时事政治,引领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在各个方面都会上升一个等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失去和平的环

境,那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一再的温和政策并不代表着中国的不闻不问,现在中国政府也在重视这个问题,也将在“钓鱼岛事件”后更加重视国家海权,包括中国在处理南海诸岛屿问题。我觉得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政府,跟着党和政府走。

同时,这也引起我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反思。我们做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祖国的美好明天。可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又几个人能够面对着国旗,负责任的说一句“我做好了一个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我想我们大多数的大学生也没有做到。面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我不知道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青年们,能不能肩负起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钓鱼岛事件启示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努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改变原有的精神面

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也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斗。保卫国家,让祖国更加民主富强、让人民更加幸福美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八大提出许多创新理论与我党以后最近10年的奋斗目标的详细构想,同时十八大精神尚有许多待我们去学习和实践,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对十八大精神持续学习,落实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党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组织的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武装下,让我们大学生认识到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

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2:

今天,学校老师给我们上了堂《形势与政策》课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

理解,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弄清楚了他们关系,我想这形势就是我们面临无形的推人前进的压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吧!

2.形势与政策论文格式 篇二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创新

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的讲授, 国内外基本形势的介绍, 重大时事政策的宣讲, 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等。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措施如下:

1. 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要依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 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 重点选择近期发生的、学生可能普遍关注并较感兴趣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组织优秀负责的任课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 将正确的立场、科学的观点和合理的方法融会到教学内容中去。

2.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必须定期修改变化、不断更新, 力求做到在大部分教学内容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 对少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

3. 合理确定重难点

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 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现状, 合理确定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难点, 做到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4. 密切联系本校实际

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 联系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考虑区位优势、地方特色。在符合教育部教育厅相关规定的前提下, 要结合省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 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和编辑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相关辅导材料。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创新

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要根据教育的需要与学生的现状,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 以改善教育的实际效果。

1. 要积极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

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是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

(1) 要加强培训与合理引进,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形势与政策课师资建设既要充分发挥现有专职教师的作用, 也可邀请部分外交、教育等部委现任或卸任领导作学术报告, 更要聘请兄弟院校的相关专家来进一步充实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力量。

(2)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更加重视科研工作。要采取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等多种手段, 鼓励教师对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遇到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并将部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 不断积累经验, 推动课程改革工作。

(3)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要利用多种形式, 充分关爱学生、了解学生,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大学生关注的各种理论与现实问题, 才能进一步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吸引力, 进而改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

2. 合理安排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

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除了有效组织主课堂, 还应该高度重视第二课堂 (即校园活动) 的功能与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载体, 开展多种多样的相关活动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高校应积极举办以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主题的、与大学生兴趣、年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相符合的各种校园活动, 活动要尽量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让教师乐于组织、学生乐于参与, 促使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效。第二课堂从其表现形式上来说是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各种平台。主课堂的教材是书本与课件, 而第二课堂的“教材”是丰富多彩的相关校园活动, 因此,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第二课堂相对灵活、更加丰富, 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兴趣。

在校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第二课堂应始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 组织教师领队、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宣讲团, 让部分理论功底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到各院系, 举办相关讲座, 宣讲形势与政策。

3. 有效组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 发挥社会实践育人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在新时期, 各种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的事件的发生, 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变, 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建立更多的教学实践基地, 帮助大学生更多地注重历史, 立足现实, 关注本地区, 安排大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有意义的考察, 并运用主课堂和第二课堂中所学的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思考, 进行有深度的研究, 并尝试提供解决某些问题的思路或方案。这种考察、研究性质的学习方式能做到以学生为本, 激发学生更多的探究兴趣。

在大课堂观的视野下研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各种问题, 需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分教学活动置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在寒暑假开展的学生社团考察活动、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开展的省情、市情学习结合起来, 让他们了解祖国各地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就, 激发他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实现个人梦想与价值的强烈意愿。

4. 充分运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代化课堂”, 创新教学方法, 拓展教学空间

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 高校要购买或制作合适的影视音像资料;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运用网络教学等手段讲授知识、答疑互动, 提高形势与政策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高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 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 积累经验, 不断完善, 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要组织教师, 精心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站, 开辟网络课堂, 借助网络更方便地实现师生教学互动, 利用网络开展课程的考试考核。要注意处理好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 发挥多种手段的整合效应;要大力提高教师网络教学能力, 加强对课程网络平台的有效管理, 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建设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网站, 是适应新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的新情况而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形势与政策网站应该具有教学、交流、讨论等多种功能, 一般可设立课程综述、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留言互动等各种栏目。教学内容栏目应该包括丰富的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留言互动栏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深入讨论交流, 实现知识共享与思想交流的园地。

总之, 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 要积极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要合理安排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要有效组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 发挥社会实践育人的作用;要充分运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代化课堂”, 创新教学方法, 拓展教学空间。高校要开展好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各课堂活动, 需要高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财力、物力支持, 需要各位相关教师对开展各课堂活动的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并为此作出充分的教学准备。我们应该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校级省级重点课程加强建设, 不懈努力。首先, 高校应设立专门机构如教研室或者办公室进行管理。其次, 在建立相关机构的基础上, 需要建立一套以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 从教学经费的划拨、教学计划的制订、师资力量的培训、场地学时的安排等方面进行组织和管理, 对各项活动的教学目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进行提前规划、合理安排。此外, 还要量化细化各课堂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 必须完成有关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各课堂活动任务, 促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各课堂。通过努力, 在总体上使学生提高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加深对国家规划政策的理解, 激发对时事的兴趣与热情, 从而使学生更加关心国事家事天下事, 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使命感。

摘要: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明显改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 高校必须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大力推行教学创新活动。文章分析了必须紧密结合变化着的形势与政策和大学生思想实际, 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并阐述了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 要积极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 要合理安排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 要有效组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 要充分运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代化课堂”。

关键词:教育,形势与政策,创新,网络

参考文献

[1]熊培西.论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 2005, (11) .

[2]付宏东.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4) .

3.浅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 篇三

[关键词]高等学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形式与政策

中央16号文件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与政策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教学的效果也参差不齐,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

首先,矛盾的教育制度对当代的大学生起着一定程度上的误导作用。

现在中国的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是应试制度,就是以考试的成绩来决定一个人的水平。读书将近二十载,考过来的学生比谁都清楚,一门课程的重要与否与考试有莫大的关系。而形势与政策课虽然作为一门必修课,其考核往往敷衍了事。由此,轻视形势与政策课就好像显得理所当然,这似乎很是合理。我们经常喊着“要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上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的口号,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制度在这方面无疑起着误导作用。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的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同时也导致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一定程度上的扭曲。

现时代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介期,全社会一时难以确立有共识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因而,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反反复复的分化组合,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现象。但如今的大学生持“人生价值既在于对社会作贡献,又同时要取得社会的报酬”观念的人居高不下,倾心于“注重实用、偏求功利”的价值观念不在少数。大学生价值观的动荡和模糊不利于自身崇高信仰的形成,大学生普遍功利化、肤浅化,缺乏政治信仰,缺乏心系祖国发展的动力,缺乏胸怀全球的志向。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和热点、难点不感兴趣,总觉得所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毫不相关。

此外,随着高校导入竞争机制和社会人才观的变化,大学生们日益注重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现在大学生们大都期望“工资较高、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哪里艰苦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的职业取向日趋虚化,一心向“外”(外国、外资企业、涉外单位)成为时髦,致使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感情比较淡化。这种具有务实性、开拓性、注重经济效益的职业价值观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二、形势与政策课的功能和作用

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第二,有利于使大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为未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理应多关心国内外的大事,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思想意识,这是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当今全球化的日益深化,科技的迅速发展,更需要我们具备全球的战略思维和眼光。所以无论是从增加个人的知识层面,成功应对以后走向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来看,还是从社会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要求来看,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方式单一化。目前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过程还停留在教师讲课这一模式上,没有采用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形式与政策课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考前仅靠突击背书应付考试的现象较为严重。一部分老师授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不强,缺少与同学们的互动,只是拿着准备的材料朗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

第二,部分形势与政策课任教师认识存在严重偏差。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公共课,不太重要,所以对待教学不是那么认真,备课时间不够充分,教学设计也很难合理化。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政治课,必须坚持原则不放松,这样当然没问题,但他们往往拒绝开放的探讨,仅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教学,学生的思维创造性难以发挥。

第三,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主动性。形势与政策课有着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单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经分析发现 ,学生并没有形成一种主动了解形势与政策的风气,学习也只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课余的时间根本就不能触及此类资料。

四、如何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

一、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入手,提高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

现在有很多高校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一门“形式”课。没有对这门重要的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真正理解和达到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形势与政策课一学期就一堂课,一共才一个半小时,没有其他的活动;讲课的老师不都是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相关的专业老师,头衔很多,教学水平非常一般;最终的考核仅要求学生交一份“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等等。所以要想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这当成重要的事情来抓。校领导和广大师生要共同努力,转变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高校发展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全面认识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从制度、物质、环境等方面为形势与政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严格的按照课程要求加强管理。

二、从教学上进行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使得教学方式要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避免出现“形势课”向“形式课”转变的怪现象,如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片、举办时事政治论坛、讲座等。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新闻媒体的力量,如利用宣传窗、校园报纸、网站、广播台进行宣传、报道等。相对其他课程,“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时数比较少, 任课教师可在课前和课后布置相关专题的讨论研究, 让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逐渐熟悉本专题的内容, 并且在收集过程中, 也会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而教师在课堂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阐释, 并适当组织讨论,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要加强教学资料方面的建设,教学资料要以课堂的基本理论为主,重点介绍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形势与政策教育离不开课堂的理论宣讲,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精干化、专业化,要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整体水平,优化教师结构,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教育教学监督、评估体系。

加强宏观指导,形成教育教学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估的监督体系。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估体系。开展优秀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教案评比、优秀教学课件评比、优秀教学研究论文评比等多项教学比赛,激发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发展。最后, 建立评估制度。对于区域行政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是否合理的评价, 就需要建立一套监督与评估体系。监督与评估的组织须要由区域内各行政主体共同协商成立组织来执行, 并与区域行政决策、执行的组织脱离关系, 以保证客观和公正。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 在已经开展的学科评估和专业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综合评估办法和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R].2004-08-26.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许浩.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 熊培西.论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2005(11)

[5]布占坡.新形势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4.形势与政策论文格式 篇四

摘要: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地区;发展形势;外交政策

一.引言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周边国家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少数属于发达国家。如今,我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边的国际形势。只有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的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才能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条件。本文就对我国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以及应该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进行简要分析。

二.周边的国际形势

(一)周边国家政局动荡

在我国的周边国家中,按其政治体制、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与“稳定程度”,可大致分为“成熟民主国家”、“转型国家”与“问题国家”三大类,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也可依此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类是所谓“成熟民主国家”的政局演变。如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主要是属于“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的范畴,即政党就选举和执政权所展开的权利斗争。其政局波动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华政策与双边关系的调整变化。

第二类是从所谓“威权体制”转向“民主体制”的“转型国家”的“转型阵痛”。中国周边国家政局动荡多数属于此类,其政局动荡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双边关系变化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易受冲击。此类国家大多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期,由于民主体制不健全、旧体制“惯性”强大,导致政府腐败严重、当局缺乏权威性与政局动荡。例如,中亚的哈萨、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五个“斯坦”国家均系从“前苏联”解体而来,体制上不同程度带有“前苏联”的痕迹,哈、塔、乌三国政权“新老代际问题”突出,土国新总统尚在摸索之中。

三是“三股势力”(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与部族民族矛盾作祟。以“基地”组织为首的国际恐怖主义继续活跃于西亚、南亚,东南亚与中亚,伊拉克、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成为全球恐怖活动的“重灾区”。印度反恐频繁拉响“警报”,印度尼西亚破获多起恐怖阴谋;印度东北部与缅甸等存在严重的民族分离主义,民族分离主义武装组织不时制造暴力事件,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部族与民族矛盾突出。

(二)大国争夺

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

其他大国也在中国周边加紧角逐。俄罗斯外交进一步“向东看”,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重拾对中亚的传统影响,力争加入“东亚首脑会议”。日本民主党政权更加强调亚洲.极力争夺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中日关系虽然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印度崛起势头强劲,全方位拓展地缘利益,力图首先“坐大”南亚次大陆与印度洋。

(三)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

目前,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已呈现出加剧的态势。美国在优先掌控伊拉克能源的同时.加大力度攫取阿富汗的矿产资源,同时觊觎南海油气资源。俄、美、日、印度加紧角逐中亚、东南亚油气资源,各方围绕陆地能源输送管道建设与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展开复杂博弈。

(四)周边“海权”争夺 周边“海权”角逐升温,海洋形势日趋复杂。同时,中国“海洋崛起”导致了区域海洋格局重新“洗牌”,美国、日本等老牌海洋强国心有不甘.美国更是极力维护自己的“海洋霸权”。特别是在近几年,中国周边地区多个海域军事演习“扎堆”,周边海军竞赛浮出水面。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黄金海道”,国家间权力角逐与海盗等非国家行为体“活跃”并存交织,海洋安全前景堪忧。

黄海因韩国“天安号”事件与美韩军演而骤然“紧绷”:东海因中曰专属经济区划分分歧与争端而形势复杂.日本极力强化对中国“钓鱼岛”的“事实占领”,并对中国海军穿越琉球群岛公海海域的正常之举一再反应“过敏”,不时大肆炒作中国军舰“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不断炮制“中国海军威胁论”。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与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双边岛礁争议日趋复杂化,越南与菲律宾等国企图借助美国等域外大国对华施压,并力图将中越、中菲之间的双边争议“变质”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多边争议”,而美国则想方设法“插手”南海问题,企图以此增加对华制衡“筹码”。在印度洋,索马里海盗“作战半径”不断扩大,不时劫掠各国商船,致使远洋运输面临越来越大的安全压力。

(五)自然灾害

中国周边地区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周边各国。包括大地震(印度尼西亚、中国青海玉树等)、大早灾(中国西南五省及中南半岛),夏季的大洪水、台风、海啸,以及极端恶劣天气、重大疫情等,致使周边安全环境更趋严峻,周边乱局雪上加霜。

(六)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三.外交政策 一是大力强化“周边是首要”与“维稳”、“维权”并举的意识,集中精力加大投入、专注周边。要树立“和平发展、重在周边”与“和谐世界、始自周边”的战略意识。

二是适时制定“大周边战略”,拓展中国周边的内涵与外延,“做深、做实”周边工作。打破不同区块之间的分割.形成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与安全合作,整合与创新周边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建构和谐、有序、安全、繁荣的周边新秩序。

三是周边地缘战略坚持“东西兼顾”、“陆海并举”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方针。

四是针对周边国家政局动荡的“三种情形”,对症下药,强化危机管理,维护正当权益。针对所谓“问题国家”的政局“混沌”,妥善维护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有效防范海外利益重大风险。

五是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与主要大国增加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对其对华渗透、挤压与围堵,致力于共同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

参考文献:

[1]2013形势与政策论文

5.《形势与政策》我国的周边形势 篇五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外交应如何应对周边国家形势的新变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性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形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形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第1页 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

面对周边环境的动荡局势,面临如此艰巨而又严峻的挑战,中国外交必须做到冷静应对周边外交,妥善处理中国外交,让自身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步步为营。在制定方针上,必须以大局观出发,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的分析,积极促进和谐周边稳定发展。

(一)周边外交凸现重要性

周边地区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具有特殊重要性,是中国对外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关键所在,其局势稳定与否也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的发展。因此,周边外交具有无比重要性。其重要性有三个方面:

1、国家安全方面: 周边地区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捍卫中国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开展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前沿,是中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缓冲带与战略屏障。

2、中国政治与对外战略方面: 周边地区是中国国际政治利益的重要区域,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大国不可逾越的环节与必经之地,是中国与其他力量中心打交道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对外展示实力与施加影响的主要场所,是中国对外发挥国际作用的主要地区,是中国担当“负责任大国”力所能及的主要舞台。

3、经济方面:周边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市场,是中国海外能 源供应与资源保障的主要地区。

中国周边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为中国集中精力于国内经济

第2页 发展创造一个基本安定的周边环境,使其不干扰与分散中国的主要精力,并尽量避免被卷入周边地区的战乱与动荡之中。

(二)周边外交方针: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

回顾新中国成立一来的“思想脉络“及其实践,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主要成就之一是中国与大部分接壤邻国明确划分了边界。

2、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睦邻外交”大发展,中国率先摆脱了国际“冷战”格局的羁绊,不以意识形态“划线”,改善了与有关邻国的关系,最终与所有邻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并为集中精力于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总体上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3、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2002年,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2003年,睦邻、安邻、富邻 2004年,周边是首要 2005年,和谐世界

2006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利共赢、以人为本 4、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顺势而上“与”大周边“成为新的”关键词“。面对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大发展大

第3页 变革大调整“,面对中国崛起加速与”亚洲崛起“加快同步并进面对周边环境错综复杂的现实”热点“、”难点“,中国的周边外交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多管齐下,全方位推进。

当前中国周边外交的一大“亮点“,便是从多个方向稳步推进的区域多边合作,如中亚方向的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方向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10+3“、东北亚方向的中日韩三国合作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这其中,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中日韩三国在东亚经济合作进程中的关键“分量”,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水而上与稳健崛起。

(三)正确分析外交形势,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与策略

1、东北亚地区

中国和主要伙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而主要对手将中国的正常崛起视为挑战其霸权地位的主要战略威胁。日本具有两面性:既是美国的战略盟国,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中可以争取的对象。另外,还应大力发展中韩关系对于朝鲜积极化解矛盾、缓解危机

2、东南亚地区

中国在该地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南海问题,当务之急应坚持南海争端的“双边属性“,对有关国家的无理取闹及强权行径采取更为有力的坚决措施,同时调整对南海资源进行”共同开发“的政策。

3、南亚地区

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邻国是印度与巴基斯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悬而未决的中印边界争端。中国对于印度是挑战者,印度一直把中国

第4页 作为要超越的目标;而中国对于巴基斯坦是主要伙伴。中国的南亚政策一要继续联合巴基斯坦并给予其更大支持,二要大力加强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三要对美印军事合作等予以密切关注和高度警觉。

4、中亚地区

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挑战是与俄罗斯等国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即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任务有:一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捍卫国家统一;二是密切结合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中国西北内陆边疆地区经济,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中邻能源开发合作。

(四)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周边外交要以“大周边战略”为方向,远近结合、稳步拓展。对当前周边地区动荡加剧的态势,进行密切关注与持续跟踪。对周边乱局既要分析又要统筹应对,积极促进周边总体和平稳定与发展,切实维护自身地缘战略利益。

1、大力强化“周边是首要”与“维稳”、“维权”并举的意识,集中精力、加大投入、专注周边,科学研判、及时反应、积极引导。

2、适时制定“大周边战略”,拓展中国周边的内涵与外延,“做深、做实“周边工作。

3、周边地缘战略坚持“东西兼顾”、“陆海并举”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方针。

4、针对周边国家政局动荡的“三种情形“,对症下药,强化危

第5页 机管控,维护正当权益。

5、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与主要大国增加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对大国地缘角逐、挤压与围堵,致力于共同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

6、与时俱进。调整与发展“不干涉内政”原则,有效应对周边乱局。改进对所谓“问题国家“的政策,既要反对外力粗暴干政,又要敦促所谓“问题国家“应以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为重。

7、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确保周边总体和平稳定,坚决捍卫中国沿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6.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今经济形势 篇六

U型经济复苏趋势明朗 企业不可再畏首畏尾

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已成普遍共识,近期披露的各项经济指标也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在持续向好。6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2%,连续四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同时,国家电网统计数据也显示,6月下旬发电量增幅高达7%,6月份单月发电量同比实现3.6%的增幅,6月份全国发电量增幅转正已无悬念。

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新订单指数中的分项指标出口订单指数从5月份的50.1%上升至51.4%,创下13个月以来的新高,国内制造业继续保持回暖趋势,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主力,出口订单数的V型复苏暗示着中国出口已经见底,一旦全球去库存化结束,下半年出口跌幅将放缓至10%以内。而新订单指数持续在50%以上,也预示着工业复苏将会持续到明年。

目前中国经济的复苏趋势已经形成,并将持续下去,中国的经济复苏已呈现“底部较窄的U型”,而不是V型、W型和L型。

在这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中考”中,中国交出了令人羡慕的答卷。针对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中国政府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实施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总额达4万亿元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经济刺激方案等。

今年年初,温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向世界明确传递了克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信心”。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全球经济从中国的发展中不断获得新的推动力。据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统计,2008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22%,今年将进一步增至50%。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陷入经济衰退之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尽早复苏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希望所在和信心来源。

在许多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阴霾未去、苦苦抗争之际,中国的经济增长已成为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和复苏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国家在增加财政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这不仅可以让民营企业更多分享国家财政投入的收益,而且这一过程能释放出惊人的生产力,激发了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让民间投资成为保增长的巨大推力。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把握机会,而不在“悲观失望”中错过机会,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去发现那些潜在的投资机会以及消费需求,也是考验任何一个企业的现实问题。笔者建议,企业的决策者在重点考量相关指标和政策转变带来的投资机遇的同时,在策略上,亦应采取积极进取的方式,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一味的持保守观望的态度,也许将会丧失机会。

是复苏萌芽,还是虚假黎明?

美国?复苏迹象初显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次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及其与几十年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相结合的特性,将使得这次复苏的力度小于以往。

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份进入衰退到现在,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衰退。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继续收缩,但幅度有收窄趋势。近来一些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出现从收缩向缓慢复苏转变的迹象。经济学家也普遍预计,美国经济可望在下半年开始复苏,但步伐将是缓慢的。

第一季度出现的一个积极信号是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2/3的个人消费开支增长了1.4%,不仅扭转了此前两个季度连续下降的局面,而且创下了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与去年第四季度的下降4.3%相比有了显著改善。不过,未来个人消费开支的增长动力还可能受到失业率攀升、家庭财富缩水和信贷紧缩等因素的负面影响,成为制约美国经济快速复苏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出现趋稳迹象,通胀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经济学家担心,目前庞大的流动性在经济复苏之后将导致高通胀。因此,政府能否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力度使大规模的宽松政策和干预措施得以有序退出至关重要。如果时机过早、力度过大,则不利于经济复苏;如果时机过晚、力度过小,则可能导致高通胀。

此外,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状况今年上半年继续恶化。一方面,经济衰退严重影响了政府的税收;另一方面,政府开支因实施救援和刺激计划急剧扩大。在去年10月1日开始的本财年头8个月里,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已达到9919亿美元,是上财年同期赤字的3倍多,这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本财年将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据白宫估计,本财年政府财政赤字将高达1.8万亿美元,远远超出上财年创下的455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针对这个问题,伯南克上月敦促美国国会和政府立即着手制订行动方案,以有效控制不断膨胀的财政赤字。他说,财政赤字得不到控制的最终结果是投资者信心被侵蚀,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前景受到威胁。他强调,即使是在当前采取措施应对衰退和金融危机的时刻,也必须要开始制订恢复财政平衡的计划,以保持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次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及其与几十年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相结合的特性,将使得这次复苏的力度小于以往。伯南克警告,即使是开始复苏之后,经济活动很可能还是相对疲软。美联储也在6月底说,尽管美国经济前景有所改善,但经济活动仍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低迷。欧盟?年内有望触底

经受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欧盟经济今年上半年可谓深陷低谷。尽管近期种种迹象表明,欧盟经济很可能即将触底反弹,但复苏之路恐怕远没有想象的顺畅。

下滑速度趋缓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欧盟经济环比下滑了2.4%,其中欧元区经济环比萎缩2.5%,创下自欧元区1999年成立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全线下滑。尽管如此,根据欧盟委员会5月初发布的一份预测,今后欧盟经济下滑会趋缓,到2010年下半年将重拾增长步伐。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华金·阿尔穆尼亚预计,欧盟经济年内有望触底。成员国急欲抽身

为扭转经济颓势,欧盟及其成员国继大规模金融救市后,又耗费巨资用于刺激经济。如果算上因失业率上升而自动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欧盟总体的经济刺激力度已达到经济总量的5%左右,超过6000亿欧元。

如此“大手笔”在有效稳定金融市场、遏制经济衰退的同时,也使欧盟成员国政府财政状况急剧恶化,长期下去将难以为继。于是,在上月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提出,逐步结束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伴随经济复苏步伐巩固财政,着力削减因刺激经济而急剧膨胀的财政赤字。前景仍存变数

尽管经济下滑局面有所缓和,著名市场研究机构IHS环球透视首席欧洲经济学家霍华德·阿彻仍警告说,欧洲经济看上去还远没有到一片光明的地步,要实现可持续复苏最早得等到2010年。阿彻指出,急速攀升的失业率是危及欧洲经济复苏的最大威胁。此外,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依然低迷,信贷紧缩局面依然严峻等,都给欧洲经济复苏增添变数。

日本?将走“L”或“W”

去年9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欧美经济迅速衰退,需求急剧下滑。受此影响,日本出口大幅减少,企业收益恶化,设备投资和个人消费急剧下降。内外需同时不振导致日本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分别下滑13.5%和14.2%,降幅连续刷新战后纪录且大大超过欧美其他发达经济体。

今年第二季度,随着各国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开始初见成效、企业库存调整有所进展以及日本政府出台了节能家电环保积分和环保车补助等措施,内外需求均出现回升。日本的工矿业生产指数从3月份开始连续3个月上升,出口也出现下滑趋缓的迹象。日本政府和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日本经济已在第一季度触底。

但对于日本经济能否像预计的那样顺利复苏,不少专家学者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由于日本经济对外依存度高的结构性问题,未来日本经济走势将呈“L”型或“W”型,即日本经济复苏将经历一个曲折缓慢的过程,不会在触底后迅速反弹。

澳大利亚?低迷中求突破

自去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澳大利亚政府一直致力于应对由这场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今年年初以来,澳大利亚政府逐步加大经济刺激措施力度,并已初见成效: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达到0.4%。经济学家普遍期待,澳大利亚近期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能在下半年奏效,为澳大利亚带来经济突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澳大利亚实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澳大利亚中央银行自去年9月份以来已连续6次下调基准利率,使利率水平从7.25%降至3%,为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低水平。

在财政政策方面,澳大利亚政府迄今已出台了3个经济刺激计划。第一个计划于去年10月份出台,规模较小,主要对低收入者派发现金和加大对首次购房者的补贴力度。第二个经济刺激计划今年2月份推出,主要为中低收入纳税者提供退税补贴,资金总额达420亿澳元(1美元约合1.24澳元)。今年5月份,澳大利亚政府又推出总额为220亿澳元的“国家建设与就业”计划,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与港口、新能源和全国宽带网建设以促进就业,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澳大利亚政府对本国和亚太地区经济形势及前景的判断较为乐观,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势头,必然增加对澳大利亚资源与能源的需求。而澳大利亚金融体系本身相对比较安全,经济体系相对比较健康;对于澳大利亚来说,这次金融危机为“输入型”,总体不存在与美国类似的次贷危机。

7.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交往缺失与构建 篇七

一、教学交往缺失表现

从交往形式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交往主体包括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学生个体、学生群体。这几个主体相互组合, 能构成多种教学交往形式。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教学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或者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交往形式比较单一。

从交往过程看, 教师由于各方面的优势往往扮演着交往发起者的角色, 学生往往是交往的承受方。同时, 交往时教师往往占据话题的主动权, 而且教师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展开教学, 一般不会根据学习情境变化和师生交互的进展调整教学。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 学生的需求较少被理解和满足, 交往过程呈现单维性。

从交往范围看,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 教师一般与学业成绩好、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有较高的互动频率, 而与其他学生交往机会相对较少。学生之间的交往也明显局限于小圈子。圈子内成员交往较多, 而与圈外同学交往相对较少。

从交往内容看,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 师生交往往往以传递知识为主, 而且师生之间的对话类型多为判断型或者逻辑型的, 开放型对话较少。这种对话中的问题学生往往不太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 学生是机械的、被动的。这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深层次的理解。无法理解知识的深层次含义,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等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交往缺失的原因

(一) 教师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强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 教师将与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密切联系的热点、难点问题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输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较少, 甚至没有互动, 师生之间关系变为主客体关系。教师以知识为媒介, 学生成为了教师进行知识灌输的对象。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统统让位于理性知识的传授, 此时知识成了统治者, 而人却成了手段和工具。

(二) 教学组织形式

现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一般采用班级上课的形式进行。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甚至百余个学生。教师要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与不同的学生进行交往, 因此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想法无法与教师沟通, 学生的需求无法满足, 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被压抑。

三、教学交往的构建

(一) 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 教师与每个学生进行交往比较困难, 同时, 学生之间的交往也没有组织起来。小班教学、个别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提供了形式上的可能。但是目前情况下, 这些教学组织形式还不能完全取代班级上课制。在班级上课的基础上, 适当引入小组学习、对组学习、大组讨论、个别指导、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执教或者情景表演。同时, 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开展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课程论坛、博客、qq群等方式, 开展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 增加了师生和生生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为促进教学交往提供了外在条件。

(二) 创设平等、合作的学习环境

交往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主客体关系, 而是平等的主体关系。有效的教学交往强调交往过程应以平等的对话形式展开。交往主体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 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因此, 为促进教学交往有效开展, 需要创设一个平等、合作的学习环境。平等是指教师能够使教育资源在学生之间得到合理分配, 能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真诚对待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合作是指在课程教学交往中, 教师能够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知识与真理, 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做到教学相长。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学生能够消除心理担忧, 不再担心因为自己大胆的想象遭到嘲讽, 敢于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三) 开展交互式的教学活动

有效的教学交往离不开多样的教学交往活动的支持。在上课之初,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 比如论坛、qq群等开展破冰活动, 打破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不熟悉感。教师可以先自我介绍, 为学生提供一个认识教师的机会。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并鼓励他们关注他人, 积极踊跃发言, 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选取一个主题,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并将讨论结果在课堂上或者网络上进行展示, 让不同小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这一专题中, 可以在教师介绍相关知识后, 以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对安徽省影响为题进行讨论。

(四) 共同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 教学目标一般是既定的, 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展开教学。教学交往显得呆板、僵硬。教学交往是双方相互交流以达到共同理解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是动态性的,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这样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是为了达到有意义的师生交往, 教师至少应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对教学进行反馈, 或者定期收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 及时获取学生的意见, 以使得教学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有反馈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摘要:交往是主体由相互认识与相互理解走向共同理解的过程, 互识是交往的基础, 使交往成为可能, 共识则是交往的目的, 使交往变为现实。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从交往的角度看, 课堂教学是一种交往活动。

关键词:教学交往,缺失,构建

参考文献

[1]程胜.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2 (8) .

[2]陈维超, 李芒.促进网络支持的面授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运用博客建构学习共同体[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4) .

8.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策略探究 篇八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形势与政策教育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对学生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这表明,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于促进中职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涵

1.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含义

所谓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指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形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教育分为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关系是:一方面,形势教育是基础。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外的形势,准确把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政策教育是归宿。学校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自觉认同。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不能割裂,要以分析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把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点

(1)动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包含形势和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形势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变性、突发性和复杂性。党和国家的政策虽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开放性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德育是开放的德育。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开放性。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可以采取课内教育,也可以采取课外教育;既可以采取校内教育,也可以采取校外教育。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相互结合,形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广阔的空间系统。

(3)知识性

知识的传授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载体。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4)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广、跨度大、变化快。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泛泛而谈、无的放矢。应把握学生的心态和需要,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是指它在学校德育中所处的位置。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归宿,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就学校德育的内容来说,它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容;一是灵活的、可变性的内容。前者可称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后者则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涵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层次。其中思想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处于德育的最高层次;政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对民族、阶级、国家、政党、社会制度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它处于德育的高层次上;法制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育,它处于德育的较高层次;道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教育,它处于德育的基础层次;心理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它是德育的最基础的层次。德育的这五个方面是根据教育的目的、德育的任务和目标以及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确定的,具有系统性、相对完整性和稳定性,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如今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大纲中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而且通过思想政治课与日常德育活动得以具体实施。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根据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结合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现状确定的学校德育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可能用大纲的形式规定下来,应由学校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以及学生的思想变化加以确定。因而,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三、中等职业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1.以人为本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准则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1)要尊重学生

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更多地尊重学生,才能更多地要求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的人。

(2)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情感教育是德育实施的关键,脱离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空洞的、伪善的。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研究中职生的心态和情感需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当前中职生的思想状况看,他们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缺乏竞争观念;有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技能是硬道理,而时事学习可有可无。这些不良倾向严重影响着当代中职生的成长、成才。因此,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倾向性问题,有的放矢。要坚持实事求是,贴近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在内容上力求避免“假、大、空”。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触及思想,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教育效果。

(3)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哲学上讲,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方法上多采用平等对话式、座谈讨论式、演讲答辩式等。如果一味单向说教,势必压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样的教育既不合乎现代教育所必具的民主精神,更不符合德育自身的规律,不会生产真正的德育功效,有时甚至是非德育或者是反德育的。

2.方式多样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然要求

(1)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进课堂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门课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教务管理,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有学分、有考核。同时,学校要建设一支精干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这是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中职学校在规范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各种讲座和形势报告会。社会实践是学校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从而推动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3)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已走进校园生活。互联网不仅增强了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在网络时代的科技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职学校要适应信息化的特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好适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校园网,创办精彩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广泛宣传国内外经济、政治和文化信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3.体制建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保证

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重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1)建立有力的领导体制

中职学校要成立党、政、工、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宏观领导。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建立协调的工作机制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的整体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共同行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校党委是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应负责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团委要负责组织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科应负责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和把握;教务科则负责教学计划的制订、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考核。

(3)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职学校要建立规范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物质保障制度,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硬件建设,购置必要设备,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总之,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探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篇:烟叶种植收购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自查报告下一篇:河曲县关于贯彻落实8月20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