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结尾技巧

2024-07-31

高考作文的结尾技巧(精选9篇)

1.高考作文的结尾技巧 篇一

启迪人心或诗情画意 高考话题作文结尾技巧

“结尾”是作文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则可以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使人驻足,令人心动。

下面介绍几种好的结尾方法:

1、启迪人心的结尾

2、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富有理性的启迪。这样的结尾一般精炼而有力。

例如:2002年山东考生的《让我轻轻告诉你》,结尾写道“让我们心灵深处,每一次美丽而谨慎的选择,必将如高山之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给世界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

优美的语句,形象的语言,澎湃的激情,昂扬的格调,在悦人心性的同时,给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2、诗情画意的结尾

在文章结尾处,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的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达到高考作文“意境高远”之要求。

例如,2002年高考重庆考生写的《那山,那月,那人》的结尾:“黎明来临,太阳从山外探过头来,唤醒了山里的小村庄。在日光阴影处,露珠也在闪着光,远处传来几声清晰的鸟鸣,他正迎着阳光,循着一条开遍山花的小路,向半山腰的学校走去。

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要改变这个山村。前面的路很长,可路边总有灿烂的山花相伴------” 文章写一位大学生面对“贫困愚昧的小山村”与“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而进行的“心灵选择”,为了山村,为了山村的孩子,为了传播文明精神,在清冷的月光下,他流着泪做出了选择: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结尾作者所写的画面中,太阳张开笑脸,露珠闪着亮光,鸟儿唱着山歌,山花铺着山路------这明丽欢畅的画面中,饱含着作者对献身教育事业的山村教师的热情的礼赞。同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衬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人民教师形象。

3、促膝谈心的结尾

写作文,作者要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领悟。因此,结尾处,用真切朴实的语言,与读者促膝谈心,很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沧桑 看云》一文的结尾:“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用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需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

这种结尾给文章一种平和的气氛,接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其欣然接受作者的观点。

4、感悟升华的结尾

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品味出人生的意义,升华出感情的火花,闪耀出生活哲理,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

例如,2002年高考湖北考生写的《飘落心灵的的秋叶》的结尾 :“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跋涉。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在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

5、照应开头的结尾

结尾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例如,2002年高考四川考生写的《倾听心灵的钟声》开头写道:“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抉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我们犹豫、踌躇,举棋不 定,左右为难。其实,此时,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

结尾处作者写道:“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的抉择中前进,从不断的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请不要慌乱,静下来,倾听心灵的钟声。”

文章开头,作者将读者的灵魂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审视,将读者的目光锁定在“人生的岔口,让读者在面对“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的“犹豫、踌躇,举棋不 定”中经历一番刻骨铭心的斟酌、思量。结尾处则是为读者开出的妙方:“此时我们只需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即可。真是为文妙点题,文章巧裁写啊!

6、令人回味的结尾

好的结尾如品香茗,让人回味再三。那些似断非断,似了非了之笔,读之更是雅有余味。例如《捡拾阳光》描述开窗南北迥异的感受,结尾:“打开朝阳的那扇窗,捡拾生命的阳光,何妨将生命凝结成欢乐贝壳,撒在幸福的岸边;何妨将岁月凝结成一枚绿叶,让每条叶脉都昭示出无尽的生命力。”寓呼告于设问之中,藏哲理于妙喻之内,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章结尾应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好的结尾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富有文采,更有创新意思,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在高考时,考生千万要亮出这“回眸一笑”。

一个故事七个“结尾”

——作文如何展现独特自我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美学论文《慢慢走,欣赏啊》中有这样一段话:“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蹙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蹙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同学们都知道这篇文章用了东施效颦的典故,朱光潜先生是从“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的角度去开掘这个材料的,读后你是否想过这则材料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再加以开拓呢?有了这种思路,你就不会再为阅读少、不会说理而忧虑了,相反,你一定会为作文能展现独特的自我而兴奋不已。

共性与个性

东施的问题出在她只知道美是共性的,而不知道美还应该有个性。远古的群居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共性的依赖。使“共性”成为生活审美的第一需要,稍有出格,即视为个性之丑。然而从现代的眼光看,个性之美也不应该被忽略,正如刘熙载所言:自然状态的怪石,比经过加工的平整的石头美,因为怪石有象征义,它的丑就转化为奇特之美,朴拙之美„„

模仿与创新

模仿与创新的差别在哪里?模仿是“描红”,以丝毫不差为最高水平,然而,创新就是在“描红”的基础上,还能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东施在模仿西施的时候想到过西施美在何处吗?显然没有。她只是一味地模仿外形,没有联系自身的特点,加以创造性地学习,而一旦有了创造性学习的想法,东施就不会有这个贻笑大方的故事了。

人人都有爱美权利

东施长得不美,但丑人就没有爱美的权利了吗?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为东施鸣不平,东施的确只有模仿,没有创造,闹了笑话,但我们不能以此断定东施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美”来,宽容东施,理解东施,相信东施,或许你能写出一篇东施的《爱美思痛录》来。美由内而外

东施太在乎外在美了,西施的外在美或许是东施穷其一生也无法追求到的,然而,就内在美而言,东施就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了,美由内而外,这个似乎人人都懂的道理,真正实践起来,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换一个角度比美

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中曾经重批过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母蛙与牛比大小,结果肚胀而死。钱老在故事的结尾重批道:“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其实,东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东施以西施的标准与西施比美,结局当然是东施惨败,如果东施能换一个角度比美,也许能比出信心,比出强势,比出自我来。

得与失

西施美,东施丑,从这个角度讲,是西施“得”,而东施“失”。然而,西施红颜薄命,东施则能子孙满堂、老于户牖之下,好像又是东施“得”,而西施“失”了。不过,西施凭柔弱之身,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能不“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而东施尽管能“尽其天年”,却摆脱不了“人皆得以隶使之”的命运,从这个角度看又是西施“得”,而东施“失”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得失之道”呢?或许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从价值观的角度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再谈西施、东施的问题呢?因为其有时代意义。不妨借鉴舒婷《致橡树》中的意象“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尝试构思《当东施遇到西施时》,东施作为“树的形象”和西施“站在一起”„„ 其实,以上所举的例子和所有的发散联想全部出自高中语文教材,就算一个平时积累很少的同学,只要能养成爱思考、能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就能借助教材的资源,写出出色的文章来。

以下的成语典故也都出自教材,你不妨运用发散思维,给它们寻找多个有趣的“结尾”:班门弄斧、邯郸学步、异想天开、井底之蛙„„

2.高考作文的结尾技巧 篇二

因结语不好而令文章黯然失色者大有人在, 有的在作文结尾时, 不管哪一类文章总要来几句标语高扬, 口号高唱的话语, 以为这样几句口号就能体现“主题健康”了;有的在作文结尾时, 文章已结束, 表达的意思却未完整;有的意思已明了, 却还在文章结尾画蛇添足。如此结语岂能不令文章结构松弛, 黯然失色呢?

其实, 好的结尾需要点化, 点化得好又得遵循一定的章法。如能总结全文, 提示主题;或是有言外之意, 发人深思;或能戛然而止, 干净利索等。然而, 我们的学生却不明白这些章法, 更不好好遵守这些章法, 所以结语才那样的仓促, 乏味。为此, 要想文章结语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之功, 甚至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有余音绕梁之效。那不但要遵守这些原则, 还得采用以下应对技法。

技法一:照应总结式。所谓“照应总结式”是指在结尾处用简洁精彩的语句照应题目, 文章开头或主体内容的结尾方式, 这种结尾可以使文章血脉贯通, 浑然一体。

高考佳作范例:如《得佳境得成功》 (陕西一考生) 其开头写道:“晏子曰:‘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司马迁曰:‘猛虎在深山, 百兽震恐, 及在槛阱之中, 摇尾而乞食, 积威约之渐也。’可见, 内因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同时外因也对此有着深远影响。”……在结尾写着:“人才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自我努力起着决定作用, 但环境的影响也不可省略。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来补足自身, 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来成长发展, 如此一来, 我们将离成功更近。”如此的结尾不仅照应题目, 还呼应开头, 使得文章的结构相对严谨。又如《我们忘却的……》 (广西一考生) 开篇写道:“时代是一棵树, 过去的艰苦奋斗是吸收营养的根, 现在的享受则成了地表上那一片丰盛与硕果累累。”……而结尾是:“在繁茂的树荫里, 我们会成为汲取营养的根。”这样的结尾, 不仅与比喻设句, 提纲挈领的首句遥相呼应, 首尾圆合, 使文章严谨而不失法度;同时还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

技法二:议论式升华。所谓“议论式升华”是指在结尾处表明情感态度与评价, 分析原因, 提示意义和影响, 或相关措施等, 从而将主题向纵深推广升华的结尾方式, 这种结尾可以使得文章主题更深刻, 更有意义。

高考佳作范例:《舍“鱼”而“鼠”》 (山西一考生) 文章的结尾是:“在人生的天平上, ‘鱼’的诱惑永远不可能重于抓鱼的天职和信仰, 正确定位自己的行为, 舍“鱼”而“鼠”, 你将会得到生活大方的回报:灵魂的安宁和骄傲。”以议论的笔触, 既强调了文章的主旨, 显示了深刻的立意, 又卒章显旨, 干净利索地收束全篇。又如《我与真善美诗意栖居》 (福建一考生) 的结尾写道:“不, 我要依然将根基深扎地下, 引体向上接近太阳, 我要同树的主干一般强壯, ‘善’是我枝干中的琼浆, 我将现实的责难裁成片片的绿叶贴于颈间额前, ‘真’是丰沛的雨水, ‘美’是头顶的湛蓝晴空。”作者运用象征意味的语言来结束文章, 既照应主题, 又将主题向纵深推广升华, 结构严谨, 韵味悠长。

技法三:令人回味式。是指如品香茗, 令人回味再三的那些似断非断, 似了非了之笔, 使读者读后更是雅有余味之感的结尾方式。这种结语最能摄住读者的魂。

高考佳作范例:《贝壳·划痕·回忆》 (四川一考生) 作者是这样结尾的:“什么时间, 我们的努力也成为一颗贝壳, 去雕刻无止境的划痕, 在未来的历史成为回忆的风景!”文章紧接着主体对历史的回忆后, 自然收束, 且凭借深厚的文学素养, 以诗意的语言进行抒情, 以袅袅余韵摄住读者的魂, 另外他还运用了比喻, 将文章主题进行深化。

技法四:问询启发式。是指结尾处针对文章主旨设置问题, 以启发读者思维, 丰富文章的内涵的结尾方式, 此法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而且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高考佳作范例:《站对人生的舞台》 (福建一考生) 的结尾写着:“站对人生的舞台, 成就人生的辉煌!你觉得呢?”如此结尾既照应标题, 又点明文章主旨, 而“你觉得呢?”通过运用第二人称收结, 既让人感到亲切, 又启人深思。

3.高考作文结尾技法 篇三

【关键词】高考作文 作文教学 方式 技巧

2004年高考贵州省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在高考作文评改中,我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一考生作文中写到一个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丁香花,语言较为流畅,立意也不错。我边读边想,给他(她)50分吧。可当我读了文章的结尾后,我改变了主意,给了55分!因为文章的结尾是个独立段:

丁香花还会开,我的梦依然在!

多么富有诗意的点题,多么富有诗意的结尾!

另外,学校的一次月考,以“环境与心态”为话题。有位同学写了三种有象征意义的花:荷花、菊花、梅花。文章的结尾也是一个独立段:

荷不晓泥污,菊不知秋瑟,梅不觉冬寒,皆因心态。

这个结尾既照应了前文的内容,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言简意赅,韵味无穷,让我激动不已!

由此看来,写好文章的结尾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写好作文的结尾,可采用哪些方式呢?

一、深化主题式结尾

一篇好的文章,观点要鲜明,立意要深刻,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结尾处是要下点功夫的。深化主题式结尾,就是在结尾用精炼的、富有诗意的语言,重申自己的主张,深化文章的主题。如:

1.2004年贵州等省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一篇名为“那时花开”的文章,结尾是这样的:

挫折作笔,

痛苦为墨,

在这一路长途上,

我们收获成功。

挫折面前,

我们高歌:

那时花开!

这篇文章用一首小诗作结,寓意明确:面对挫折,我们要放声高歌;面对挫折,相信花儿依旧开放。语言精炼,意蕴深刻,在点题的同时,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2005年贵州、四川等省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一篇名为“永远的苏武”的文章,结尾是这样的: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古颂歌!

永远的苏武。

文章用一组激情涌动的排比句作结,是对苏武忘记荣华富贵、千金封侯,铭记忠贞、精忠报国行为的热情讴歌。结尾抒发了对苏武的由衷敬仰之情,再次强调自己的价值取向,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二、交代结局式结尾

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在回末常有这样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扣儿,这是悬念,能够引起读者对情节的关切。可到小说终结时,还得给读者一个答案!如果写的是记叙类文章,特别是编述故事,在结尾时交代故事的结局,给读者一个最后的答案,也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式。如:

1.2006年全国卷Ⅰ是一个材料作文题目,材料是一个与乌鸦相关的寓言故事。河南一考生的作文《乌鸦中的老鹰》的结尾是:

“我根本不屑于吃你。”小乌说,“我只是想让你想起你原先对我的嘲笑。”说完,它展开翅膀,如一朵乌云似地掠过山涧,向远方飞去。从此,这一带的牧羊人,再也不敢随意小瞧这些乌鸦了,因为,他们都怕不小心会碰到那只乌鸦中的老鹰。

这篇文章根据“它也很可爱啊”立意,以童话的形式刻画了志向高远、坚强不屈的小乌鸦形象,反弹琵琶,从形式到主题都比较新颖。当初,小乌学老鹰叼小羊,妈妈反对;小乌坚持跟老鹰比,妈妈担心。黄鼠狼嘲讽,说小乌学老鹰叼小羊是“亘古奇闻”;在山林中,小乌学鹰“成了继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后的又一个笑话”。可小乌没有放弃,它不懈地努力着……文章的结尾交待故事的结局:小乌叼上来了当年嘲笑它的那只黄鼠狼,它成了乌鸦中的老鹰。小乌对黄鼠狼说:“我只是想让你想起你原先对我的嘲笑。”严厉地抨击了那些反对学习和嘲笑学习的保守者,小乌也成了面对困难,不妥协、不屈服、勇往直前的精神化身。

2.2006年湖北卷要求根据自己对带“三”词语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一篇名为“‘三的奇遇”的文章,结尾是这样的:

这时仓颉出现在“三”的面前,他笑着说:“小三儿,这回该想通了吧!”“三”点点头,他想,其实每个汉字都传承着一种特殊意义,隐含着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而我是其中的一员,自己还自怨自艾什么呢?

作者通过拟人手法,运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表现“三”的特殊作用和文化内涵。因为“一”、“二”的缘故,“三”“一直不服气,整天儿不乐意”,于是游走江湖。经过亲身体验,它认识到自己是“变幻女神”,是“团结女神”,是“安定、踏实的宠儿”,它也感觉到了自身的价值和人们的友情。文章的结尾交待了故事的结局,“三”终于明白了“汉字都传承着一种特殊意义,隐含着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的道理,也揭示了一个深层主旨——汉字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载体。

三、引人思索式结尾

文章若写得太实,将所有的话都说完,实际上是束缚了读者的想象力,剥夺了读者二度创作的权利。因此,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留给读者一片天地,既是对读者的充分尊重,又能调动读者的参与激情,常常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采用启发式结尾,引人思考,就是一种很好的结尾方式。如:

2004年河北等省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一篇名为“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的文章,结尾是这样的:

所以,不要固执,偏激,不要一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有时别人的忠言犹如良药,虽然苦,却能根治你的病痛。也有时,别人的劝言犹如毒药,它的外表也许是鲜美的,但却可能要了你的命。所以,我们还需相信自己,有选择地、理性地、明智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好的,拿过来就是;不好的,任它去吧。春风吹了又吹,花儿开了又谢,我们管得了那么多吗?

相信自己,你做到了吗?

听取别人的意见,你会吗?

文章的观点是“相信自己,相信他人”,作者在举例作了客观分析之后,紧接着是一段辩证的议论,通过对比分析,强化了有时我们要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有时我们要大胆地相信自己的观点。之后又以两个独立的问句结尾,引发读者自我反省,做出正确抉择。

四、扣题照应式结尾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的结束句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个结尾是紧扣题目的;无独有偶,苏洵的《六国论》的结束句是:“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同样是紧扣题目的。一篇好的文章,思路要清晰,结构要严谨,而结尾紧扣题目或照应开头,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结尾方式。如:

2002年全国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一篇名为“倾听心灵的钟声”的文章,开头和结尾是这样的:

开头是: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抉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我们犹豫、踌躇、举棋不定、左右为难。其实,此时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做出正确的抉择。

结尾是:

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地抉择中前进,从不断地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请不要慌乱,静下心来,倾听你心灵的钟声。

这篇文章一开篇便指出:做出正确的抉择,要倾听心灵的钟声。人的心灵是纯净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我们不能生活在感慨之中。结尾再次强调要倾听心灵的钟声,在紧扣题目、照应开头的同时,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排比壮势式结尾

写文章忌讳收束无力,也就是不能虎头蛇尾。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丰富充实,结尾要响亮有力。要使文章的结尾气势充沛、“响亮有力”,可以采用排比壮势式结尾。如:

1.2006年广东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一篇名为“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的文章,结尾是:

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用惊天动地的壮举;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用轰轰烈烈的誓言;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用亘古不变的守候。让我们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让奉献将我们自己雕琢成最美的天使。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用心灵将自己雕琢成奉献天使、爱的天使,不仅自己幸福快乐,而且能给别人带来欢乐,给世界带来希望。像文中写到的洪战辉,他自强不息,将爱心献给无亲无故的小女孩,他的事迹温暖全社会,他也成了感动中国、感动人间的天使。文章的结尾就采用了排比句的形式,句式整齐,气势充沛。结句既与开头和中间的内容相照应,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2.2006年全国卷Ⅰ是一个材料作文,材料是一个与乌鸦相关的寓言故事。陕西一考生的作文《傻人的哲学》的结尾是:

我要感谢上天,赐给乌鸦一身乌灰的羽毛,使它不会在世俗的赞美中迷失自我。

我要感谢上天,赐给傻人一副并不怎么好看的面容,使他潜心修炼,不断进取。

我要感谢上天,赐给牧羊人的儿子善良纯洁的心灵,使他能够亲近生命的崇高。

考生既分析了“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思考从寓言中汲取教训;又围绕“它也很可爱啊”这句话展开联想。全文紧扣一个“傻”字展开,由表及里,由物及人,表达感悟,层层深入。结尾用一组排比段收束,既强调了自己的观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又节奏明快,大气磅礴。

4.高考作文的结尾技巧 篇四

凤头豹尾法就是说,起要美丽,有如凤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结尾要有力,有如豹尾“大家之文,于文之去路,不唯能发异光,而且长留余味”。话题作文,篇幅短小,必须重视首尾的设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高考作文,好的开篇也是成功的一半。“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好的开篇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开篇要点题,即简明扼要把你所想表达的主题揭示出来。其次,开篇要新颖,使用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读者多大的阅读兴趣。最后,开篇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长篇大论,半天说不到正题上。

在方法上,可以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避矫情、堆砌、言之无物。

5.高考作文结尾的点化技法 篇五

1、重说复点一考生在以“个性”为话题的写作中拟题《冬的个性》,主体部分出现“我爱冬。冬,是圣洁的象征”、“我爱冬。冬,是一位可敬的严师”、“我爱冬。冬,是孕育春天的摇篮”等段首句。结句又一次作点击:“我爱冬。

我爱冬的圣洁、严厉和无私,我爱她那独有的个性!”“我爱冬”反复出现。读罢,读者如欣赏戛然而止的优美旋律,会沉醉于作者爱冬的深情中。

2、由叙生情如果说渗透于叙事中的感情是暗流潜水,那么结尾处的抒情则是由此汇成的巨波大浪。某地中考作文题是“当我面对的时候”,一考生在题中填上“征服”两字,运用寓言形式,用第一人称“我”代替英勇不屈的小蚂蚁,叙写“我”对“可恶的小男孩”种种置“我”于死地的暴行作顽强抗争的过程,作者的爱憎态度暗伏其间。至结尾,蕴蓄的感情终于爆发:“那个小家伙,他愚蠢地以为能征服我这个渺小蚂蚁,他却不知道,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希求是无法用暴力熄灭的火焰!”看,“小家伙”、“愚蠢”等词强烈地表达着“我”对暴虐者的嘲讽之情,用“火焰”设喻,又倾泄着何等强烈的对自由和人生执着追求的感情!这样的由事生情,达到了事、情、理的谐合。

3、由此及彼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是立意的拓展、升华,须靠“点化”这根魔杖。一考生在以“改变”为话题的写作中拟题《耳朵“挑食”》,运用比拟法写耳朵“吃软不吃硬”、“吃麻不吃辣”、“吃肥不吃瘦”等三大变化,然后这样结尾:“如果耳朵变得更加会‘挑食’,恐怕真话要销声匿迹了!”原来,作者言在“耳”而意在人,言在耳之“挑食”,而意在批判社会现象——对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见钱眼开等不良风气的针砭和对“真话”日见失落的忧虑。这种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的笔法,显示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6.高考作文的精彩结尾好句子 篇六

24、《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好奇心》)

25、“不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的这首小诗所说,我们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洁白,坚守住自己的芳香,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坚守心中的道德律》)

妙用修辞摇曳多姿

26、主人,感谢你在缔造我的同时,赐予了我一颗常人没有的好奇心,因为是它,让我了解了你的过去,你的背后,你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只有婉儿姐姐和我能理解吧……我不在乎你站得有多高,亦不会在乎世人对你世俗的评价,如果有来生,我只愿带着这颗好奇心,做你喘息的平台。(《好奇心》)

27、某日在键盘前敲文字,洋洋洒洒一片全是记忆中的故乡。隔几日汇款单来了,除了稿酬,还有一句: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席慕容

拿到单据的那一刻,泪水盈满面颊。我不知道是谁特意写给我的这句话,也许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吧。记忆中的故乡,时间愈久便愈有分量。时间又怎会风化她在我心中的记忆呢?

我的故乡,我心中的无花蔷薇,千载盛开……(《蔷薇·故乡》)

28、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诗意地生活》)

29、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30、流连在繁花盛开的院落里,我采撷了一朵在奉献的雨露滋润下盛开的花朵,娇艳异常,我轻轻一嗅,闻到了鲜花的芬芳记忆,在一位老者的笑容里,穿越百年时光……(《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

环境烘托寓情于景

31、在一阵惊喜与称赞声中,我闭上眼睛。历经了千年,在这森然寂寞的博物馆中延续着千年以前的梦。梦中一名孩童悄悄地打开窑门,看见我微笑的嘴角后惊呼。我望见他纯澈的眼眸,那里灵动着两个字——好奇。(《好奇心》)

32、我弯着腰,双手撑在膝盖上,嘴里喘着粗气,心想,你怎么就不等等我啊。可春会等准呢?每年到这个时候,我就以为她又回来了,草绿了。可我才发现,来得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属于我的春了。春来草白青,每年的新绿都是相同的,每年看到新绿的人都是不同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青草无涯,嘲笑着我的轻狂,而已不年少。(《春来草自青》)

33、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一步与一生》)

34、是的,我爱乡村。爱她金灿灿的油菜花,也爱她的泥泞和肮脏;爱她的青石街道、粉墙黛瓦,也爱她臭哄哄的猪圈;爱她“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热情与豁达,也爱她物质的匮乏。

我把双脚踩进爷爷的稻田里,那是种下去并且可以长出来的感觉——我愿意做一根稻草,只要乡村,是我的土地……(《感受乡村》)

35、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藉,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素琴吟风的高雅不再,短笛赏月的古韵难留,现代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心灵的安宁难以寻求。

诗意地生活,拂尽世俗尘埃,清静红尘纷扰,让我们在双手合十的微笑中诗意地生活,找寻到深藏在星辉斑斓里的美好。(《诗意地生活》)

精彩豹尾余味无穷

36、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将知道滴水之恩,以何报?

——“滴水之恩,以何报?”

——“滴水之恩,以心报?”(《滴水之恩,以何报?》)

37、林清玄曾说过:“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而“帮助”是我们的心灵最单纯最明亮的底色。是帮助,为饥寒交迫的人们送去冬日里的温暖阳光;是帮助,让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是帮助,让在黑暗袭时孤苦无依的人有耐心期待天光。

让我们尽情吞吐这种生命的养分,即使风沙侵袭,我们的人间依然温暖如春。(《温暖人间》)

38、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文化,提升灵魂,紧随时代!

拨开浮躁的乌云,母语将展现一片明朗的天空!(《母语》)

39、翻开线装书本,淡的檀香味飘进鼻子——这才是灵魂的味道啊!飘逸的李白,哀怨的易安,豪放的东坡,他们费尽心血构建起了中华民族的灵魂,然而这灵魂就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飘散了吗?不!决不能!请让我们一起张开双手,拥紧我们的灵魂吧!(《拥紧自己的灵魂》)

40、一枚贝之所以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那是长期的用心哺育,经过了无数个黑夜的承受,那是所有用心坚守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我们不仅要看到那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也要看到那个经历了无数个日夜只为别人获得一枚明珠的劳作。

世间所有最美都从凄凉中用心生出,生命中的那片绿茵不会凋谢,守住心灵的那片绿叶,你便守住了整个春天的绿茵,从那片丝丝的绿茵中读出世间最美,使生命之火愈燃愈烈!(《守住心灵的绿茵》)

41、爱心也许是那天上飘渺的云,虽然我们看不到它,摸不着它,但他却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身边,给我们诉说着一个个伟大的故事。

爱的心田是我们心中那永远洁白无瑕,自由而充满欢笑的相互帮助,使人与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是它让我们更能相互了解沟通。

我们的整个世界充满着爱,让我们的爱充满整个世界。(《让爱洒满人间》)

42、诗意地生活,让人们体验自由,无拘无束地遨游于纷繁的世界。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的肯定,是看遍人生的大起大落,处变不惊的淡定与从容。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精神的负责,是在纷繁的物质生活的刺激下,坚持心灵的准则,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清醒。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的褒奖,是在疲劳的奔波后,选择悠闲的方式体验轻松与自在。

诗意地生活,更是勇敢的体现,不为利禄所羁绊,只为寻得心灵的享受,超然世外。

选择诗意地生活,选择精彩的人生。(《诗意地生活》)

43、城市在一座座地建设着,为何不给季节留一个空间,让他们在城市安家?不要只让季节在稻田走过,也让季节在城市与人为伴。

怀念从前,向往明天。希望明天,季节在城市扎根发芽,开花,如歌般行吟。(《季节》)

44、是追求,让我们希望不灭;是追求,让我们愈挫愈坚;是追求,让我们谱写人生的美丽篇章;也是追求。让无数伟人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推动社会前进。

拥有一份永不知足的追求信念,带上一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境,跋涉于人生之途,去摘取幸福硕果,那么,我们的生活有何遗憾?追求,让我们勇往直前!(《追求,让我们勇往直前》)

45、如果你曾读过鲁迅,读过他是怎样在黑暗中确定自己独特的坐标;如果你曾读过张爱玲,读她是怎样用自己诡谲的笔调为人指点一段迷津;如果你曾读过陈小邛,读过她是怎样在蚂蟥遍身的丛林中寻找门巴人;如果你曾读过青藏线上修筑铁路的汉子们,那么你可能会幡然醒悟:自己的天地最美,执着的追求最美,自己的金秋最美!

留一方空白给自己,然后我们播种,小心料理,真心守护,秋天的时候你会自豪地说:“这是我的果实!”(《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

46、融融月,淡淡风,一如那花香,风吹万里也有散去的一天。再华美的词藻写出的功德也有磨灭殆尽的一天。她那一点留白,不仅是歌功颂德,也是为自己做过的错事的反省吧!那是历经千秋万载也消不尽的……(《无字碑歌》)

7.文章开头结尾的运思技巧 篇七

一.开头定好基调。万事开头难。就文章而言, 开头定好了基调, 基本就决定了整篇文章的格调。如何定好文章开头的基调与全文的格调,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起调有的高昂, 有的突兀, 有的迅疾, 有的平和。有人说:“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结局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有人说:“歌行起步, 宜高唱而入, 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以下随手波折, 随步换形, 苍苍莽莽中, 自有灰线蛇踪、蛛丝马迹, 使人眩其奇变, 仍服其警严。至收结处, 纤徐而来者, 防其平衍, 须作斗健语以止之;一往峭折者, 防其气促, 不妨作悠扬摇曳语以送之, 不可以一格论。”但是无论哪种方式的开头, 都必须配合全文格调的变化, 这就好像乐曲的变奏, 特别是尾声部分, 更要随文章的主体格调或相辅相成, 或相反相成地变化。例如, 杜牧的《阿房宫赋》, 开头一段也只有十二个字:“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一二两句点出建造阿房宫的时代背景, 三四两句概述了建造阿房宫的高昂代价, 并由此引出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那种纵心恣志的骄奢行为。虽只四句, 却起到奠定基调、隐括全文、突出题旨的作用。

二.结尾就势而止。文章的结尾一般来说应是就势而止, 即如苏东坡所言“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不可不止。”既不生截硬断, 又不画蛇添足。对于结尾的方法, 在古代文论中也有很多论述。宋人姜夔说:“一篇全在尾句, 如截奔马, 词意俱尽;如临水送将归, 意尽词不尽;若夫句尽意不尽, 剡溪归棹是已;词意俱不尽, 温伯雪子是已。所谓词意俱不尽者, 急流中截后语, 非谓词穷理尽者是也;所谓意尽词不尽者, 意尽于未当尽处, 则词可以不尽矣, 非以长语益之者也;至如词尽意不尽者, 非遗意也, 辞中已仿佛可见矣。词意俱不尽者, 不尽之中, 固已深尽之矣。”例如,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尾就采取了卒章露底的方法。而这个“底”一经亮出, 小说的情节便来了个出人意料之外的转折:玛蒂尔德遗失的那挂项练, 原来是假钻石的, 它的实际价值至多值五百法朗。情节在平稳展开的基础上所发生的这一突变, 恰如异峰突起, 引人深思。当然运用卒章露底时, 这个“底”必须不同寻常, 才能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但在出奇的同时又要注意情节的合理, 这就要求作者做好文章的整体构思, 在适当的地方为最后所亮出的“底”埋下伏笔。比如《项链》中, 当玛蒂尔德把买来的项练还给佛来思节夫人时,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通过这个细节暗示读者, 佛来思节夫人把她的那串项练看得很随便。这样卒章所露的“底”就既出人意料, 又顺理成章。

8.高考作文出彩的技巧 篇八

一、 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文整体水平

在高考作文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鲜活和形象,突出作文的中心思想,提升作文水平。笔者在备考时会针对各种修辞手法进行专项训练,将各种修辞手法融合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提高作文的整体水平。比喻是学生平时写作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在运用比喻时要找准本体和喻体,做到灵活机动。排比的写作手法也是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运用的,排比能够使句式工整,说理性强,增强作文的气势。拟人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使作文更具有情感色彩。比如:“诚信如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诚信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诚信如秋天的一片枫叶,火红刺眼,勾起牵挂;诚信如冬天的一场大雪,漫天飞舞,纯洁无暇。”这段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一年四季中最具有特色的事物做比喻,选点独特,构思巧妙,使文章语言流畅,引人入胜。笔者要求学生按照句式进行仿写,创新思维,不断提高自我。

二、 引用诗词名言,为作文增添光彩

高考作文要想出彩,必须要有亮点和特色。学生可以通过引用古诗词和名言警句突出自己文章的主题,彰显个性。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情感,恰当地引用到作文中可以彰显作文的文化积淀,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宽广的文化视野。而名言警句则是一些名人说过的、写过的、记录过的,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富有哲理。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广泛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修养,使作文富有诗风雅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在写亲情关爱的主题时可以引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写友情牵挂可以引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写爱情、恋情可以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三、 语言朴素实在,突出中心思想

高考作文语言要朴素实在,用真情实感打动阅卷教师,但有一些考生为了追求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文字,使作文华而不实,不能抒发真情实感,偏离写作主旨。考生在选材和立意时要用心,要突出中心思想,让人深思。周国平曾经说过: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朴实无华,第二种是超凡脱俗,第三种是返朴归真。朴素之美在于其纯洁的本质,在于其淡雅的芬芳。作文写作回归朴素,能使人过目不忘。同时,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采取整句和散句结合的方式增强文章的看点。比如:“有青翠高大的松柏,有玲珑芬艳的野花,高与低,绿与红,点染完美的画卷;有如云朵飘飘的风帆,有如赤鳞翔浪的木船,枝与本,动与静,成就远航的轻骑。”这段话先用朗朗上口的整句营造了优美的氛围,然后借助散句引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让论点更突出,让观点更鲜明。其实高考作文并不难,只要考生能够平时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在考场上正常发挥,综合运用,就一定可以写出富有文采的作文。

四、 扩大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写作需要一点一滴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考作文要想出彩,也并不仅仅依靠临场发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抒情性或者哲理性文章,摘录自己喜欢的优美段落,把它们变成自己写作的素材。当学生达到一定阅读量以后,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写作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高中教材中的课文所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教师要帮助学生精选阅读材料,教会学生阅读技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品味日常测试中的仿写题和衔接题,将这类题型中的语言运用在高考作文中以提高写作水平。比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中的仿写题:“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像这样富有文采的句子,在写关于勇敢拼搏和不断进取方面的作文时就可以应用,使文章新颖独特。

综上所述,高考作文要想出彩,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和应试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也要勇于进取,提高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不断积累写作素材,用乐观的心态面对高考,以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体会书写自己靓丽的人生的关键步骤。

9.中考作文结尾技巧 篇九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日常写作到应试,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如何写好结尾,提高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学生优秀作文结尾推荐:

①伴着夕阳,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天目湖。

②我和她已经有好几年没相见了,但只要想到这件事,她那可爱的模样便又浮现在眼前。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学生优秀作文结尾推荐:

①(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②(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学生优秀作文结尾推荐:

①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高考满分作文)

②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考场满分作文)

③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叫成功。(考场满分作文)

④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真实的历程,也就失去了意义。(考场满分作文)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学生优秀作文结尾推荐:

①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考场满分作文)

②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考场满分作文)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学生优秀作文结尾推荐:

①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考场满分作文)

②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考场满分作文)

③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青春的纯情与浪漫。不记得曾有多少雨飘在胸前风响在耳畔,只知道沧桑早已漫进了我的心爬上了我的脸。当一个人与追求同行,便坎坷是伴,磨难也是伴。(考场满分作文)

上一篇:村级综治档案目录下一篇:教育学心理学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