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母亲的作文参考

2024-07-09

描写母亲的作文参考(精选15篇)

1.描写母亲的作文参考 篇一

我的生活中曾有很多人保护,呵护,帮助我。让我快乐的成长。

记得有一次,我发烧到42度。妈妈十分着急。带着我去医院她让我在房间里等。自己跑下楼把车子上的空调开好,又急忙回到家扶着我下了楼,用自己的衣服挡住我的脸,带着我坐上了车。车上可真暖,在去医院的路上,一直在对我说:“好点了吗?冷不冷呀?”到了医院,急忙挂号。又让我在一旁量体温。妈妈挂了号,看到我体温42度,对我说:“还好吗?我们要去挂盐水了。”我说:“我只用挂了盐水就可以了吗?”妈妈点了点头,我想:应该还要打几次吧!

来到打针的地方,护士帮我挂了盐水,妈妈高举着盐水,扶着我坐在椅子上。妈妈把毯子盖在了我的身上,让我靠着她睡觉。我睡着睡着觉得身体越来越冷了。我睁开眼,瞧着妈妈正温柔地望着我。妈妈说:“是不是太冷了?”我点了点头。

啊!我顿时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妈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妈妈。我也要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等我考上了名牌大学,学到了丰富的知识,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让我妈妈为我骄傲!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真的好好感谢我的好妈妈!

2.作文成功的法宝——细节描写 篇二

一、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是通过细节描写塑造出来的,离开了细节描写,人物就会像没有肉体的灵魂一样无所依傍。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俯拾即是,成为表现人物命运、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比如《孔乙己》中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子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细节描写,寥寥数笔,就使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十足而又不乏善良的科举制度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处处可见这种令人叫绝的细节描写,如服丧中的范进偷偷从燕窝碗中拣一个大虾元子送进嘴里,活画出范进的虚伪;临终的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瞑目,刻画了一个千古传笑的吝啬鬼形象;胡屠户在女婿范进中举前后的一系列细节表现,又描画出了一个市井小人的势利嘴脸。

细节描写可渲染环境、烘托气氛。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作者写到“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通过对“秋风”的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孔乙己悲剧性的结局涂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再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这样描写月光下的荷塘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描写细致生动,将荷塘的景物展现在读者眼前,创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

细节描写结构全篇。有些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可以在文章结构上起到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例如鲁迅在《祝福》中多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神,从她眼神前后不同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封建礼教是如何步步紧逼她、“吃掉”她的全过程。文章以这一细节贯穿全文,不仅为刻画人物服务,在结构上也有贯通一气的作用。茹志鹃《百合花》中对小战士枪筒里的树枝、衣服上的破洞及新媳妇的三次笑的细节描写,在小说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出现,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看起来浑然一体。

细节描写深化主题。好的作品不是靠作者去说明主题,而是通过生动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去表现主题。契诃夫在小说《变色龙》中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小说开头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一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样子。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咬人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于是他马上说到“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当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的主人时,忽又听说狗是“将军家的”,他又说道:“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的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借军大衣掩饰自己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在小说的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痛斥了赫留金之后,作者写到他“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耀武扬威的常态。小说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刻画了奥楚蔑洛夫欺上媚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腐朽本质。

二、注重指导点拨,使学生学会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征,做到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在写景之前,要求学生对写作对象作细致的观察,抓住写作对象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写什么像什么,写出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独到之处,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有一个学生描写夏夜的景色:“月亮升起来,大地上的一切都朦朦胧胧的”。我看了以后说,这里的景物描写一是太概括,不具体;二是没写出夏夜的景物特征,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指点后,学生重新写到:“一轮圆月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暗黑的远山朦朦胧胧,远处的天似乎要与大地浑然一体。那显得深远的树林,隐约传出各种小虫的鸣叫。近处的草丛里,不时响起蟋蟀响亮的叫声……夏夜的一切都显得幽远而神秘。”这样描写夏夜景物就生动多了。

同时,写景还要把景物写“活”。只有将景物写“活”,才能传神,才能给读者留下具体可感而又生动鲜明的印象。要怎样才能将“死”的景物写“活”呢?笔者认为主要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一个学生描写学校的一个景点——假山喷泉,起初这样写道:“教学楼前有一个水池,池堤是黄色的。池中有一座假山,假山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水池里有水,水里有很多金鱼。池中还有三个喷泉,喷泉喷出水的时候,会形成白色的水花,真好看!”这段文字比较朴素直白,只是说明了学校有这样一个景点,但没有写出这个景点的美。我看后,要求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重新写作,力求将景物写“活”。经过一番修改后,他这样写道:“学校教学楼前有一个美丽的景点——假山喷泉。一个巨大的水池,池堤铺着黄色的瓷砖,弯弯曲曲,像一条黄色的蛟龙横卧在那儿。池中有几座奇形怪状的假山:有的像猛虎扑食,有的像飞豹下山,有的像骏马奔驰……假山上长着各种植物:有绿油油的翠竹,有顶着黄花的美人蕉,有红艳艳的一串红,还有金边吊兰、矮松、万年青等。金边吊兰淡绿色的叶子边沿镶着一道金边,色彩协调,造型美观,像人工制作的工艺品;“山松”远看像一个倔强的登山运动员在不断地向高峰攀登……一阵微风吹过,各类植物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小池的水清澈见底,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碧玉。池中有一群各色各样的金鱼,它们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好不自由自在。池中还有三个喷泉,喷出来的水珠像玻璃、像水晶、像钻石,水珠落下来时形成一圈圈涟漪,使原来静止的水面微波荡漾。”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假山喷泉”这一景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描写人物,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描写人物肖像,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个人的不同特征,而且要透过肖像特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就像阿累在《一面》中写鲁迅一样:“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里写鲁迅的外貌抓住了“瘦”的特点,但透过对“头发”和“胡须”的描写,我们又分明看到一个与旧社会顽强斗争的、毫不妥协的战士形象。在学生明确了肖像描写的要求后,就进行肖像描写的专项训练。有一个学生写一位清洁工时这样写道:“只见来人步履蹒跚,但每迈一步都力求稳定扎实。离近了,才看清他的外貌:这是个五十开外的老人;一双上世纪的绿色军用球鞋,洗刷得褪了色;一套蓝色制服虽也旧得泛白,却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穿在身上;岁月无情地将皱纹留在他的在额上,把他的脸打成土黄,但在他眉宇间却有着老年人特有的慈祥和亲切。”(《我眼中的清洁工》)这一段人物描写写出了“清洁工”的老迈、慈祥等特点,可谓是肖像描写显精神了。

人物动作描写,要做到真实具体,同时还要在“炼字”上下功夫,力求用词传神。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作者用了“走”“探”“穿过”“爬上”“攀”“缩”“倾”等一系列动词,将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给“我”买橘子的情景刻画得细致入微,读后让人潸然泪下。在学生的习作中也有这样精彩地描写,例如“不久,他睁开了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即弯下腰,双手紧紧地握在了杠铃的横杠两端。他弯下腰,抬着头,均匀地做着深呼吸,像是在积攒着力量。忽然,他双臂一用力,将杠铃猛地提到胸前,他的身体也立刻转为半蹲。他用力再一挺腰,抬起了杠铃,两腿也由屈膝迅速转为直立。突然他大吼一声,积蓄已久的力量像火山爆发似的迸发出来,杠铃被他迅速举过头顶。”(《他打破了世界记录》)这里小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详细地描写了世界冠军举起杠铃的经过,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每一个动作都那样清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3.描写场面,要抓住细小的环节,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为表现人物和主题服务。

场面描写离不开细节,而好的细节不仅让整个场面生辉,还可以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例如《红楼梦》中“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写刘姥姥吃饭那一段十分精彩。在这个场面描写中作者主要是抓住了细节,将每个人看了刘姥姥的“表演”后的不同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仅使整个场面生动有趣,而且也写出了每个人的不同个性。我要求学生在进行场面描写时,也要注重细节,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例如一位同学在《难忘的一节课》中写到:“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个、两个……教室里也不安静了,开始还是小声地叽叽喳喳,后来有的同学干脆喊了起来,一边喊一边举手‘老师,我,我……还有的同学跺着脚,摇着手,生怕老师不喊他。这时候老师走过来,说:‘李辉,你来回答吧!李辉激动极了,猛地站起来,‘咣当椅子被他绊倒了。”该场面具体描写了上课时同学们的不同反应,表现了同学们兴奋的情形,尤其写到李辉同学因激动而绊倒椅子的情状,让人哑然失笑。这里小作者通过细节写出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热情的表现,表现了这一课的确让人“难忘”,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细节描写的主要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它对于表现人物、再现环境、展现场景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魅力就在于此。离开了细节描写,文章就是没有枝叶的枯干,没有肉身的灵魂,就会变得索然无味,让人不能卒读。而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会鲜活起来,丰满起来,生动起来。所以说“细节描写”是使文章点石成金的魔法,愿我们每一位习作者都掌握这一魔法。

3.回忆母亲的作文参考 篇三

母亲是在公元20XX年驾鹤归西的。20XX年,在中国大地上,曾经有大悲大喜的事情发生。“汶川大地震。”八月份在首都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国运与家运同在,这一年,在我家亦有大悲大喜的事情发生,老母亲去世,长女考上大学。我母亲是在这一年的农历3月19日上午九点半去世的。距离长女的考大学前后只相差了两三个月。

母亲这一辈子,一共生育了八个孩子,夭折了两个。最大的大大哥,最小的三姐姐。那时候的农村家庭,凡是夫妻双方,生育系统正常,哪一户不生育七个八个的?又由于医疗条件的落后,哪一户不夭折一个两个的?我生育在“三年大饥饿”以后的公元1962年,这一年,母亲已经三十八岁。由于年纪偏大,再加上生活条件差,母亲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已经不会生育了。想不到,三十八,还能“结瓜。”更让母亲没想到的是,两年以后,又生下了我的弟弟。因为我和小弟这两个累赘的降临,父母的晚年,一下子变得如牛负重。

母亲有一双巧手,织布,纺纱,烤肉饼(如今我的二姐小弟两户人家都在东阳县城开肉饼店,那手艺可以说是“祖传。”)烘豆腐干。人到老年,母亲还能利用自己的一双巧手,织带出售。带是布带,东阳乡风,新嫁娘的嫁妆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大小长短粗细不一的带子。母亲编织的布带上,甚至还织上了“花开富贵”、“早生贵子”、“白头到老”等等吉祥的文字图案,所以,拿到市场上以后,总是能够比别人的布带销售得更快。

母亲的一生,总是信奉与人为善的原则。母亲为人慈善,性格温和,一辈子几乎从来不与人吵架打架,因此,乡亲们送一绰号“造物。”这所谓的“造物”就是“活菩萨。”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我的那些父老乡亲们之所以会把这么一个尊贵的字眼,赠与我的母亲,不是无缘无故的。固然,这也许与我母亲曾经担任多年的生产队里的“实物”一职有关。“实物”、“造物”谐音。所谓的“实物”其实就是生产队里面的“仓管员。”在晒场上分麦子谷子的时候负责掌秤,再则,掌管生产队的仓库钥匙。母亲是个文盲,但是,母亲的头脑就像是一台计算机。分稻谷的时候,得先秤好箩筐的重量,然后会计报一个数,掌秤的时候必须减去箩筐的重量。常常是会计的算盘还来不及我母亲的口算快,而且,母亲的口算几乎从来没有一次失误的`时候。这也是让我的那些父老乡亲们特别佩服的地方。

乡亲们曾经盛传这样的一件事情,有一年,母亲饲养的一窝鸡里面居然没有一只公鸡,而除夕夜谢佛必须用到公鸡,于是,腊月二十,母亲决定去镇上买。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母亲去了镇上以后,我就眼巴巴地去了村口的广场上等待,想得到母亲从市场上带回的一点“回乡货”(水果“之类。)我等待了好几个小时,好不容易等到母亲归来,我突然发现母亲手上抱着的公鸡,大红的鸡冠,色彩艳丽的羽毛,登时喜出望外,立马上前说:“我来抱!我来抱!”谁知道我刚从母亲手里接过公鸡,公鸡一挣扎,“扑哧——”一下子就从我手里飞走,躲进一片树林,隐匿不见。换成一般的母亲,早已经抓过孩子的小手就先是一顿凑!我母亲不,她居然是先一把抱住我,然后,轻轻地拍打我的胸口安慰我说:“别怕!别怕!千万别担心!”母亲甚至轻轻地拉着我的左右两只耳朵,给我叫魂: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别怕别怕!”

偏偏这一幕让我的几个正在洗衣埠头上洗衣服的女人看见了,她们说:

“这个‘造物’性格可真好啊!”

还有一次,生产队里分小麦,都说,好书要先睹为快。其实,新麦登场,谁又不想先“尝”为快?分麦子都是按抓阄的顺序,一户一户往下叫。谁知道到了最后的一户,麦子居然不够分了。此时正在掌秤的我母亲,立马安慰那户暂时分不到麦子的户主说:

“你们去我家,把我家的麦子先抬了去吧。”

自家的麦子麦子刚刚抬回家,我和小弟都在憧憬,晒干了麦子磨成粉以后,就可以让母亲给我们擀手擀面吃了。谁知道,麦子抬回家不久,又被别人抬走。我和小弟心里很不是滋味。母亲回家以后则安慰我和小弟说:

“暂时再忍耐几天吧,几天以后,下一批麦子收割,分到家以后,母亲马上给你们擀手擀面吃!”

1976年,我被推荐上了南马一中。那时候,实现的还是推荐制。现在,在我的故里,大学生都已经多如过江之鲫,可是在那个时候,我甚至还是我们这个家族里面的第一个高中生。我的一位堂兄甚至用了非常羡慕嫉妒恨的口吻跟我说:

“阿顺都已经成一位高中生了。”

我的母亲也非常高兴。虽然还不能说是光宗耀祖,毕竟是一件给家庭增光添彩的事情。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一年以后,高考制度恢复。我没有凭借着高考改革的这股春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我参加了一次高考,结果名落孙山,于是,夹着尾巴,灰溜溜回到老家,成了生产队的一名社员,参加集体劳动。

“没出息!”

“茅厕里的一块臭石头!”

那一段时日,母亲的耳朵里灌满了这样的闲言碎语。以至于,后来,一向性格温和的母亲,也忍不住怂恿我说:

“要不,你就再去镇上的复习班复习复习,明年再考?”

我知道自己不是高考的那块料,更何况,在一段日子的消沉颓废以后,这个时候,我又有了自己新的目标。我要在文学这一条荆棘密布的小路上闯出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地来。我辜负了母亲的期望。母亲明显地感到失落。

我在乡下呆了六年,后来,经过一位亲戚的“栽培,”进了我们当地镇上的一家乡镇企业工作。母亲高兴得声音发颤:

“好好好!从此以后,你彻底洗心革面,洗心革面!”

我做梦也想不到,母亲居然能够如此熟练地使用洗心革面这样的成语。同时,也惶惑,在乡下的六年,我在母亲的心目中是这样不堪的一种形象吗?

母亲去世那年,已经八十五岁。母亲的六个子女当中,唯一在母亲身旁给她老人家“送终”的,我是唯一。这一点让我略感欣慰。

4.可怜天下父母亲的作文示例参考 篇四

四十多岁的湖南王女士,北漂已经十余年。

透过她的古铜色皮肤,我探视着这个饱经风霜的女人,穿过她眼角的鱼尾纹,窥视着她沧桑年轮的痕迹,感觉她的生理年龄像个老态龙钟的婆婆。

就是这位坚强的母亲,在临街的地盘上租了一间十二平米的小屋,与丈夫,貌似七十岁的老头,相濡相溶的勾画了他们晚年的幸福。

每月房租1000月的小屋,实际上也就是临街达起的违章建筑,如同蔬菜的大棚一样简陋,看者那两面半堵的墙壁上全部都镶了玻璃,我不禁担心,“冬天冷么?”

王女士笑笑,“不冷,看,房东给我们拉过来暖气了”

顺着她的手指方向,我看到对面墙壁上挂着一个暖气片,可再看看大面积的玻璃,还是担心,“那冰冷的寒风,玻璃能挡住么?”

王女士说,“还可以吧。”

她的回答很勉强,我也不想再多问,出门在外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不可能像在自己家一样住得踏实舒服,总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足之处。

我能想象到,刮风的时候,寒冷会透过那些隙缝钻进去,半空中吊起来的灯泡也会来回的晃动,如同轻微的地震般左右不停息的摇摆。

再看看王女士的床,方方正正而且宽大,白天他们在上边弹棉花,夜晚在上边下榻。

王女士之所以说不冷,是因为她心中有一股暖流,说起她的家庭,幸福的笑容会溢满她面部表情的每一条纹痕,那一条条皱纹里就是幸福的源泉。

先谈到她的两个儿子,老大已经结婚,儿媳妇是一个大美人;小儿子尚未婚娶,但家里已经给他准备好成家的房子,而且是一栋楼。

儿女们都在家乡上班,他们老两口却双双北漂。

看到王女士一脸的满足感,哈出的`气韵都让人心生嫉妒,别人的幸福就是我得不幸,也许每个人会有这种瞬间的醋意。

当我流露出对她生活态度的赞叹时,她却竟然惊讶我的年龄,说我是三十岁的小女人,我哈哈大笑,因为我跟她相差不了几岁。

对我年龄的误判并不只是王女士,从山西走到北京,认识不认识我的人、熟悉不熟悉我的人,包括火车上汽车上的人,一旦知道我的真实年龄都大吃一惊。

应聘的时候,当我陈述办公室工作经验时,主考官说,“我们只招“二十五岁以下的,对您这种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来说,恐怕是不适应的。”

当我去了中老年人才市场,主考官又说,“我们不找年轻人,最小的也要到四十岁。”靠,我成了“两不”欢迎的人。年轻的嫌我老,老的嫌我年轻。

对王女士的奇怪,我笑了笑,问,“小儿子要是结了婚,你是不是可以享清福了,不用再在这里干了?”

王女士说,“唉,哪能呢,他们挣得工资都不多,将来孙子上学都是个问题,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继续干呢。”

王女士身旁的老公憨憨的笑了笑,“是啊,生儿子的时候高兴,儿子小的时候还不要紧,儿子长大了就发愁啦。”

我点头深有感触,因为我也生得是儿子,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我也不用来北京北漂,走的时候,儿子曾经泪流满面,“人家的母亲退休可以享清福,我的母亲却要去受苦。”

儿子的泪水击穿了我的心,他痛在脸上,我痛在心里。我不怕受苦,却不希望儿子受苦,其实,儿子已经很独立,把他放在那里也放心,可是,心里还是牵挂他。

5.描写记忆的参考作文 篇五

依然记得小时候瘦小的身躯,灵活的穿越于大街小巷,跑完整个绿荫荫的田野,到处播洒着欢乐与愉悦。还有,小锄头。听妈妈说,小时候的我总是和小伙伴们扛着小小的锄头在山路边锄草,说是锄草还不是打打闹闹,你说我笑的。我想不起来那时候的情景了,很是一种遗憾,不过,耳边时常有那铃儿般的.笑声回荡。时常,我会在回忆里不由自主的傻笑。

每个人的童年都很美好,至少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尽管有时候担心做错事,怕爸爸妈妈骂,可是,一切又是那么美好纯洁。我想我应该算是个好学生吧,到现在只逃过一次学。那年,我6岁,在武汉上幼儿园。由于我是外地的,经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弱小的我总是哭哭啼啼的跑回家。虽然我很小,但我还是有忍耐度的。惹不起,哼,我总会躲得起吧。于是,我想到了逃学,来了人生第一次叛逆。当时,幼儿园有个小男孩,他是我爸爸朋友的儿子。我对他说,今天学校放假,不用上学。他不干,说什么今天不放假等等一类的。我也记不清他到底说些什么了。总之,我骂他胆小鬼后,就一个人走了。我躲进了学校旁边的食堂的大门后面。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我躲在食堂干吗,或许,小时候嘴馋吧,食堂是个另人向往的地方。当时食堂里的一个胖叔叔问

我怎么在这里的,我记不清我怎么回答他的。他还问了我爸爸妈妈的名字,我如实告诉他了,不过,我说的是我爸爸妈妈的小名,因为,我不知道他们的大名。我依然记得那位叔叔很是疑惑的样子,大概,他很奇怪吧。他很好,问我:小孩,饿不饿啊?我一个劲儿地点点头,他拿了个馒头给我,我想我应该吃的很香吧,虽然我不怎么喜欢吃馒头。后来我还是被妈妈找到了,我不知道她怎么找到我的,当时,我还纳闷呢,这个世界怎么这么小呢。

6.谈高中作文描写技巧的培养 篇六

一、个性刻画,避免脸谱化

对高中学生而言,描写景物和事件的功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写作的能力和水平。而当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在描写方面,明显地缺乏个性和深度。这也是学生作文平淡无奇和没有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是高中作文最重要的一项写作技巧,也是一般记叙文和其他文体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描写功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很好地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能够真实地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实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借鉴最有效。因为,语文教材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如此。而在文学作品中,以描写取胜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说,在人物的肖像描写上:《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各有特色,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堪称登峰造极。刻画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以生动的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如第三回鲁达第一次出场时,通过史进的眼睛看见:他是个军官模样,“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只几笔就揭示出鲁达这个粗莽正直的英雄性格。对行者武松,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下子就揭示出武松精明英武的性格特征。

在这里,教师所要强调的是,在人物描写上,要拒绝脸谱化,不要一做好事就给人一个“红领巾”、“雷锋”的模样,只取其神,不取其形。这才是许多文学作品能够成功的关键,作品中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贼眉鼠眼。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

总的来说,高中学生在作文的描写上必须突出个性特征,必须要让肖像描写渲染人物的性格,并能够提升人物在文本中的清晰度。正如郑板桥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生只有保持自己的个性描写,才能描写出成功的人物,才能让文章熠熠生辉。

二、善于细节描写,以小见大

如果说,人物描写是从大局着手,让读者了解作者所创造的人物特点,那么细节描写,就是升华人物内心情感,突出人物精神层面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对人物,还是对事件的描写,细节都是绝对成败的关键。《红楼梦》中,作者花大量篇幅写药材清单,不是浪费笔墨,而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细节,来凸显荣国府的奢华生活。也就是说,局部的细节描写,对文章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细节描写,当做一个专项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学过的文章中,发现作家进行细节描写的奥秘,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如鲁迅就很善于“画眼睛”,他曾在《祝福》中十四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在《阿Q正传》中,着重描写阿Q头上的瘌疮疤;在《少年闰土》中,重点刻画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在《孔乙己》中重点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可见,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描写技巧,就需要在写作中,寻找最有效的“细节”和“局部”,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课堂中,开展以“从一个细节认识他”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细节,描写自己的同学,用一个局部表现出同学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思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写作眼光和写作切入点,最终获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三、眼光锐利,见解独到

一般来说,好的描写会抓住事物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事物情状和文本内涵无关的其他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为,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就很难发现事物的本质,就很难写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好的文章,而这也正是当前高中作文存在千篇一律现象的根源所在——没有个人想法和观点,按照大众思维行文描述。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想深度,以提高描写的深度和广度。

1.观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如某省高考命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学生在审题时,必须要从整体上解读命题者的意图。首先“总有”说明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怀有期待,其次,“一种”是量词,强调的是“一种期待”而不是各种期待的集合体,再次,“期待”是叙事的重心,“期待”既不是理想,又不是梦想,而是要强调“等”。

又如江苏高考命题作文《拒绝平庸》,也是如此。学生首先必须要考虑“什么是平庸”,“什么是不平庸”,不能人云亦云。此外,要考虑“拒绝”怎么阐述,是抛开一切平庸,自命清高,与世隔绝,还是有选择地予以“拒绝”。这些思考是保证文章内容叙事广度的基础。

2.认识问题的深刻性

这部分是保证文章深度的关键。看学生的作文创作是否有可读性,就要看其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一样以《拒绝平庸》为例:学生要思考的不是其他人都一样,而是我与他人不一样,而是要思考“我的不平庸”能否反映出社会或者某一个群体的渴望或者期待,能否将个体体验上升到群体性的体验。

3.提出见解的独到性

这也就是要强调学生作文的个性,强调自身的独特视野和思想。这部分其实就是综合前面两个步骤,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升华。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描写技巧训练,在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去分析探究问题,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去提炼要表达的思想,然后用完美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技巧,将所写的人物、景物、故事真实、完美地表达出来。当然,培养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应该是教师时刻铭记的,毕竟只有在这样的目标下,才能进行更为真实独创的描写和叙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225500)

7.我的母亲优秀作文参考 篇七

夜深人静之时,想起漂泊新疆十余年而碌碌无为,想起远方白发苍苍的母亲,我不仅黯然神伤。离开家门之时,看着躺在床上的母亲像小孩一样哭泣,我也跟着伤心掉泪。提笔欲写作之时,眼前浮现着饮食起居十分困难的母亲,我不知该从何写起。这么多年来,我只顾自己为生存而奔波,有愧对于母亲,不孝于母亲,伤痛于母亲。

母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村人,她忠诚勤劳,是中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代表。她没有显赫的身世,只是一位贫寒之家的农妇;她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她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没有钢筋铁骨般的身体,但她却用柔弱的身躯支撑起了整个家。我的家在四川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小时候家有六口人:奶奶、父亲、母亲、姐姐、哥哥和我。哥哥只比我大两岁,我俩都在上学;姐姐初中毕业后就帮母亲干农活,奶奶年老多病。父亲是一位伐木工人,工资很低,过年时才在家呆上短暂的一个月。家庭重担便落在母亲的肩头上,田间地头、锅碗灶台她都得忙碌。母亲就是一座山。在我记忆中,为了供养我们,太阳还没出来就下地劳作,月亮升起之时还在鸡圈猪舍喂食,星星进入梦乡之时尚在灯下纳鞋补衣,一天里除睡觉外母亲没有休息过一刻半时。

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在村里有着极好的人缘。无论过年还是平时,无论远亲还是近邻,无论富人还是穷人,只要有人登门,母亲都要拿出平时家人舍不得吃的`美食好好款待一番,客人离去时母亲还要给身边的小孩打发零用钱。母亲就是一尊菩萨,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家里经济虽不宽裕,为了供我兄弟俩上学,母亲平时节衣缩食,穿的衣服是补了又补,盖的被子和用的脸盆都是母亲的嫁妆(现在都还在用)。但母亲只要听说别人生活困难,都会想方设法拿出财物周济。有一次母亲得知邻村的周大叔得了重病,便把周大婶请到我们家,给她拿了一些鸡蛋和几十元钱(当时很值钱)。母亲还向村中的残疾人、车祸身亡的家属捐献财物。母亲经常教导我们要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积善积德。母亲姓李,因此,村里村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母亲为“李嬢”(方言:阿姨)。小时候虽然家里没有男劳动力,但我基本没有下地干过活。农忙时,亲邻好友都主动帮我们家收割、耕地、灌水和播种,这都是母亲善良的回报。

母亲是一个苦命的人,从没享受过清福。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劳累了一生。自己舍不得吃穿,为了儿女宁愿做牛做马。1999年好不容易熬到我大学毕业,以为日子有了盼头。而我在“分配末班车”中被挤下了车,母亲对我没有丝毫怨言,每一次父亲责怪我后总安慰我要振作起来。为了和父亲赌气,为了生存,我背井离乡游离于陌生的大西北。哥哥的修理摊并不景气,姐姐这时也从单位下了岗,母亲依然在家里操劳作,有时还要受父亲莫名的气。也许是太劳累,2003年的一天,母亲在赶集时突然倒在了大街上。这一倒,她再也没能正常行走过,那时她刚满六十岁。从此,母亲变得右半身无法活动,口角发生了变形,说话也不清楚,走路要扶着墙根和板凳。母亲吃饭跟两三岁的小孩差不多,嘴巴成了“漏斗”,左边进右边出,一顿饭下来三分之一不是在桌子下面,就是在下巴、颈上、衣服上。我们四处求医问药,都没使母亲的病情好转。

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她与病魔抗战直到现在。我的父亲是一个脾气很怪异执拗的人,只要一点小事就要埋怨别人。母亲偏瘫后,亲戚村人都来探望过母亲,却遭到父亲的数落,渐渐地就没有人来我们家的院子了。做为儿女的我们又不经常在身边,照料母亲就自然而然成了父亲的事了。母亲健康之时,父亲没有下过厨房。父亲照看母亲久了,心里就有了怨气,不给母亲倒尿桶,有时责骂母亲,甚至不管母亲吃饭。母亲说不出话,但心里清楚,要取东西就只有自己扶着墙根和板凳;母亲甚至还能做饭:先用小塑料袋装米放入衣袋中,再把米从衣袋拿出倒入锅里,然后用左手从缸里一点一点舀水,最后很艰难地点燃柴火。一顿饭下来,母亲手上、衣服上都把灶上的黑灰磨净了。母亲在没人帮助下走路经常会摔倒,甚至于跌得头破血流。但只要我们一回到家里,她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母亲,你在儿女心中永远是伟大的。母亲,感谢你生养了我们,感谢你用无私的爱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我们从你的身上学会了淳朴、正直、善良和坚强的传统美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你的付出,我今生都难以回报您。我会努力工作,用最好的成就回到你身边,陪你渡过余生。

★ 我爱您母亲优秀作文

★ 我的母亲优秀作文700字

★ 我的母亲初中生优秀作文

★ 我的母亲优秀初中作文

★ 优秀作文500字:我的母亲

★ 我的母亲高一优秀作文

★ 我眼中的母亲优秀作文

★ 大堰河我的母亲优秀作文

★ 我和母亲

8.描写母亲的主题作文 篇八

小时候,我身体不好,经常感冒发烧,妈妈日夜守护着我,像一个花匠精心侍候花儿一样照料我。为了能让我吃好,增加营养,妈妈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地给我做丰盛可口的饭菜,还不厌其烦地说:“多吃点、多吃点。”自己却舍不得动一下筷子。

记得那时,妈妈经常买小兔子和鱼给我吃,当我每次吃完后,总会看见妈妈在一旁啃我吃剩的骨头。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地望着妈妈问:“妈妈,您是小狗吗?那么爱啃我吃剩的骨头?”妈妈微笑着回答:“是啊,妈妈是属狗的,当然爱啃骨头。”那时我不了解,也不明白,还以为妈妈说的话是真的。

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下,我一天天长大了,渐渐地,我明白了,妈妈之前那样说,是因为她非常的爱我,就是妈妈那份无私和伟大的爱,使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9.景物描写在作文中的运用 篇九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与我们朝夕相伴。我们对它再熟悉不过,它的阴晴圆缺,生死枯荣,均在我们眼前、脑际,我们应当学会欣赏它,赞美它,把它写入我们的文章中,为文章增光彩。

首先应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春华秋实夏荣冬枯,变幻着神奇的景致。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交待事件发生的地点环境、天气状况。从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可以找到依据。如“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栓在葡萄架的立栓上,系的是拴贼扣儿”(《蒲柳人家》)读到这些我们自然会想象到故事发生的情境,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再深入一层的作用是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心情。如“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通过此段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凉的环境氛围,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这样便于读者理解作者的心境,体会人物情感,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借助于形象的景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更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还有一层作用就是为后文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孔乙己》)这里面写“秋风”表明秋天已到,时间在推移,紧跟着一个“凉”字,写出的不仅是天气的寒冷,也暗示了在世态炎凉的社会中孔乙己的命运将会向更凄惨的境地发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诸多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借助于天气的变化或景物改变来暗示故事的转变,已被人们所接受,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写作时也不妨一试。

在具体写作中当引导学生首先学会观察,学会欣赏不同季节不同景物的变化,写作时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崭新的视角来观察,写出新的创意。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作者观察得真切,道出了早春时节花草的特征。在适当之时也可引导学生加入恰当的想象、联想,以打破思维的局限,拓宽写作的空间。如所写之景,只是一座空山,那就缺乏了美感;若是想象出有溪水流淌,有鸟语花香,就自然带来了诗意。当然,我提倡的景物描写,并不是盲目地写景,而是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写,要能更好地为文章的中心服务,而不是画蛇添足。同时描写内容的多少应恰到好处,起到应有的陪衬作用即可。更应当注意所写内容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桑叶、鱼塘,那是江南水乡的特色;谷穗、高粱、大漠,那是北方的景致,不可有悖于现实,而信口开河,遗笑众人。

写作之所以难,其中有一点就是它更体现为一种能力,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还需认真揣摩,不断探索,真正领会到心里,运用中才会得心应手。如果你现在正为写作感到苦恼的话不妨去努力尝试一下吧!

10.描写母亲的主题作文 篇十

当我一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妈妈您就成为了我的守护神,担当起所有的责任。现在我还小,只知道您是一棵大树、一方港湾,躺在您的怀里真舒服,靠在您的背上真温暖。您就像一件温暖的大衣,穿上去风吹不进,雨淋不着。您时刻关心我、爱护我,点点滴滴就像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粉画,又像是一首悠扬的山歌,装饰着我的童年。

每天您除了忙自已的工作外还要接送我上学,为我洗衣做饭,晚上还检查辅导我的作业。特别是去年暑假我生病住院了,爸爸不在家,您一个人为了我奔前忙后,那些天您没有能踏实地睡过一觉……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流下感动的泪水。

妈妈,您就像是一本书,教我做人的道理,您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放眼看世界;您更像是我人生的一个路标,指引我走向辉煌,走向灿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永远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惠,子女永远报答不了母亲无私的奉献。您给了我多彩的生活、给了我整个世界……

您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一切。妈妈,我永远爱您!

11.描写母亲的主题作文 篇十一

说起妈妈,真的要感谢她在生活中对我的关爱,那可真是无微不至啊。那一件件的事情,就像一幅幅电视画面深深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不巧那天妈妈的头痛也犯了,可是她不顾自己的病坚持把我送到医院,排队挂号帮我拿药,陪我打吊针。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烧退了。我现在才知道妈妈真的是太辛苦了,我真的非常爱她!

还有一次,我做数学题的时候身体把“0”写成了“6”,导致最后的得数也错了。妈妈检查后让我把这道错题从新写了10遍,虽然有点严厉了,但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了。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

12.作文描写训练的几点策略 篇十二

[关键词]读写结合 训练坡度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89

作文离不开描写。描写是小学生首先应掌握的一项基本写作技能,也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少的写作基本功。而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要求有老师扎扎实实的训练。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并训练他们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读写结合

模仿,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途径。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优秀范文,是学生进行作文的好例子。我们要善于寻找课文中读写训练的切入点,深入挖掘课本中的资源,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表达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在训练课中,如何夯实习作基础知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作前、作后两个阶段下工夫。作前,要根据习作要求和学生实际进行预测、猜想,设计针对性较强的训练课。作后,从学生习作中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1.作前训练

三年级上册的多篇课文中有多次对话描写,对学生进行对话描写训练是很好的时机。我在学生学习了《小摄影师》后,对学生进行对话描写训练。

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后发现:对话可以分段写;提示语可以有变化;对话描写还能让读者认识人物。接着,我设置情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在后续的课文教学中,我略加点拨,让学生慢慢揣摩,从点点滴滴中悟到写作方法,把作者的表达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素养,学会迁移,学会运用。

2.作后训练

学生完成习作后,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训练。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写《难忘的一件事》时,发现学生在描写事情发展的经过时,语言平淡无味,很多学生都用叙述性的语言,不让故事中的人物开口说话。就算有对话描写,也是呆板的“我说”“他说”“老师说”“爸爸说”……于是,这位老师在讲评课上结合学生习作中的句子设计了一个对话描写训练的环节,使学生体会到:对话也可以写得很精彩。

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进行训练,容易见成效,长此下去,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有所提高。

二、训练有坡度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充分了解班级学情,找准合适的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每一项训练。有些训练比较简单,可以采用简单直接的训练,一步到位。有些训练有一定的难度,要制定好训练步骤,由易到难,逐步到位。

《少年闰土》一课,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细致传神,可以作为一个训练切入点。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分两个层次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第一个层次仿写训练:观察班上一位同学,用准确的语言写出他的外貌特点,让人一读就能猜出他是谁。

第二个层次仿写训练:“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师:你从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从“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看出他得到家人的疼爱。

三、激发积累兴趣

为了丰富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有后劲,教师经常让学生摘抄优美的句子和片段。但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积累的句段没能内化吸收,很多不能成为习作的有用材料,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厌倦,积累变成了负担。

我曾经在三至六年级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道问题:你读书时是否有摘抄的习惯?

结果显示,主动摘抄的学生只有11%,77%的学生对摘抄不太感兴趣,12%的学生根本无视老师的作业。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

我们应对学生的积累进行有效的指导,并注意兴趣的激发。如在每次习作课前,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描写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训练课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或课外积累一些表达方法以及精彩片段,然后在班内定期开展展示活动。通过交流会,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宝贝”展示出来。展示的形式,或背诵,或朗读,或粘贴,表现好的就奖星,每月评选积累“小富翁”。用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情绪高涨,享受积累带来的乐趣,把兴致勃勃的积累劲头持续下去。

13.描写母亲的主题作文 篇十三

这个天使把我们当成无价之宝。从我们小时候,她就尽最大的力给我们,我们想要的爱。我们需要温暖,她给我们;我们受到委屈需要关心,她给我们;夏天,我们需要水解渴,她给我们;冬天,我们需要御寒,她给我们;我们生病时,需要关心照顾,她给我们。长大了,需要独立,还是她给我们。

她是雨水,她是阳光,呵护我们长大。我们考100分时她最高兴,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生病时她最伤心,看着我们被病痛折麽时,她眼泪不停的掉落,甘愿为我们受苦。我们生日时,她激动的为我们庆祝,我们却没有想到她心里有一种难以忘怀的痛苦。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顾辛苦的抚养我们,其中她可能为了我们伤心掉过泪,可能也为我们流过幸福的泪水。可能我们并不把她放在心里的最高位,但是她心中我们永远是唯一。从小到大的抚养、呵护我们的过程,足足耗费了她的一生。直到我们长大了,她也老了,她就回家,等待老去。

14.描写泰山的作文参考 篇十四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前乃孔子故居曲阜,后是泉城济南,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称。自秦以后,先后12位皇帝在此封禅祭天。

站在泰山脚下,抬头向上看,雄伟的泰山拔地而起,山路边的野花五彩缤纷,山间的小溪好似一条从天而降的银带,松柏夹道,层峦叠翠,那景色真好比人间仙境。坐上泰山缆车,从上往下鸟瞰,真是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到了南天门,那景色真是美啊!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真不愧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浅谈初中作文中的肖像描写 篇十五

我观察并归纳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写作明显靠想象,不善于观察或观察不仔细,所以描写出来的人物形象与年龄根本就不相符合,或者写出来的人物外貌多半都是概括性的描述,没有具体详细的刻画;二是描写顺序混乱,想当然性的想到哪儿就写哪儿,比如有的同学一会儿写脸蛋,一会儿写头发,写着写着又去写脸蛋了;三是写不来人物的表情变化;四是描写语言太口语化,像记流水账一样干瘪无味。针对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我想出了以下的应对策略:

一、一定要仔细观察,抓住不同人物外貌的典型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而典型的外貌特征。因此在描写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仔细观察人物,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刻画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一)选择人物外貌特征的独特之处进行细节刻画,以便鲜活人物形象,而不是面面俱到,显得罗嗦繁冗。著名作家老舍说得好:“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所以,写得过多过细,根本抓不住人物外貌中最独特的特征。比如《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不是泛泛来写,而是抓住 “眉”与“目”作为切入点来细节刻画,把她最独特的“娇”“弱”的形象写活了。林黛玉外貌的其他部分,则让读者自己去补充想象。

(二)我们还可以抓住人物独特的装扮来进行描写,比如“他有三头六臂,头戴乾坤圈,臂绕混天绫,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威风八面”,这是对哪吒的描写,他手臂上缠绕的混天绫,脚下踩踏的风火轮,手上拿的火尖枪就是他最独特的装扮,这些就是区别金吒和木吒的典型之处。

(三)人物的年龄不同,在长相神态上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从成功的肖像描写中判断出人物的性别和年龄。例如:“她有一米高,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猜出这是个几岁的小女孩。再比如:“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这段描写的对象很明显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儿。

二、要注意描写顺序,才不会使内容显得杂乱。

肖像描写往往是多方面进行的,写作时要合理安排好顺序来进行,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例如《老杨同志》中对老杨的描写:“他头上箍着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这段肖像描写,突出了老杨同志的生活俭朴。作者进行肖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非常清楚:从“头上”、“身上”到“脚上”,由上到下,有条不紊。

三、注意因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

肖像描写,不仅要写出特点,还要写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因此,描写人物,更主要的是写好人物的外貌表情,充分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每逢高兴的时候,他就容光焕发,他那矮小、结实的身体像充了电似的精神十足,使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此段描写写出了人物因为高兴带来的外貌的变化。再比如:“他真的发怒了,一张原本白净的脸涨得通红,额上静脉突起,眼睛瞪得圆圆的……”这是因为生气带来的外貌变化。

四、适当地运用修辞,丰富语言。

在肖像描写中,适当的比喻和夸张等修辞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会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传神。例如“她长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长长的,如小河一般,蜿蜒的披在肩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像两颗黑宝石一样,闪着点点绚丽的光亮。再配上她那白皙如玉的皮肤和恬静的微笑。哦!她简直比蒙娜丽莎还美”!这段话,运用比喻写出了她长而顺的亮发,黑亮的大眼睛,还有白嫩的皮肤。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乌龟上山坡》优秀说课稿下一篇:高三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