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实施计划书

2024-08-23

品管圈活动实施计划书(精选8篇)

1.品管圈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一

医院品管圈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推动 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医院决定在全院推行“品管圈” 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提升医院医疗服务品质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全院职工参与品管圈活 动,激发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从“要我做”变“我要做”,创建愉快的工作环境,增强工 作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解决问 题的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品管圈的内涵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缩写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 圈团体(又称QC 小组),围绕某一个工作主题,通过全体 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比较灵 活的管理活动。

(二)品管圈组织及活动流程 1.组圈(1)组织圈员。各科室依据同一部门或工作性质相关联、同一班次的原则组成品管圈小组若干组,每组8 至12 人。

(2)决定圈名圈徽。由全体圈员共同选定,选择决定有 一定代表意义圈名圈徽,并报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室备案登记。

(3)选出圈长。原则上由各科室负责人为圈长,负责执 行圈内业务,并确定一名记录员,担任圈会记录工作。圈长的职责是负责主持及召开圈会,圈员工作分配及激 发圈员参与意愿,圈活动进度控制并报告活动进度,指导圈 内活动记录统计;圈员的职责是参加圈会并提供个人创意及 构想,配合主题提供改善意见及措施,完成圈长交办事项。

2.主题选择来源 重点关注护理、药剂、后勤保障和医疗品质方面的问题。

(1)各科室工作计划中有关业务项目(2)各部门中所有业务工作程序(3)群众或媒体反映的问题事项

(4)创新事项及其他 选定的主题应以品管圈活动在5 个月左右能解决为原则。

3.活动流程

(1)制定活动计划。围绕确定的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步骤制定活动的完成 计划表,并明确每一个圈员的职责和分工。

(2)目标设定。目标值应与主题一致,目标值尽量量 化,不设定太多的目标值,最好是一个,最多不超过两个。目标值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

(3)调查数据收集与整理。围绕选定的主题,收集需 要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收集问题需要做好 收集时间、收集方式、责任人等记录。

(4)原因分析。在圈会上通过对收集数据、现状资料 等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落实各 圈员负责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在下一次圈会时提出。

(5)对策制定。一是根据上次圈会分析的主要影响因 素和各圈员实际观察、分析、研究的结果,听取每个圈员的 汇报,并讨论,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见,形成一 致认可的对策方案。如对策需涉及圈外人员,一般邀请他们 来参加此次圈会,共同商量对策方法和实施进度。二是对所 制定的具体对策方案进行分析,定出具体的步骤、目标、日 程和负责人。

(6)对策实施及检讨。对所实施的对策,由各圈员就本 身负责工作作出报告,顺利者给予奖励,有困难者加以分析 并提出改进方案和修改计划,对前几次圈会做整体性的自主 检查,尤其对数据收集、实施对策、圈员向心力、热心度等,必须全盘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7)效果确认。每一个对策实施的效果,通过验证后,由圈长最后总结编制成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报告书,进行效 果确认。对无效的对策需开会研讨决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 对策。

(8)活动总结。在每一期品管圈活动结束时,制定“品 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并经全体圈员讨论后形成。

(9)标准化。把每一期品管圈的有效对策经医院品管 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形成制度,纳入医院或科室标准 化体系中。

三、活动对象

要求全院科室结合各自实际,逐步推行。

四、活动实施步骤

(一)动员培训。(2013 年9 月至10 月)召开动员大 会,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宣传、学习、培训工作。

(二)组织实施。(2013 年11 月至2014 年3 月)结合 科室实际工作和品管圈活动的程序要求,积极开展品管圈的 登记、实施活动。

(三)评审提升。(2014 年4 月至6 月)对各科室品管 圈活动成果进行评审,并组织科室之间的工作交流,巩固对 品管圈活动的认识。

(四)总结表彰。(2014 年6 月至7 月)。对一年来开 展活动进行总结表彰,设立优秀奖、组织奖等奖项,颁发奖 金和证书。对各科室的活动案例进行挑选并编辑成册,在全 院内分享。

(五)持续推进。每年开展一次评审表彰活动。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永城市中心医院品管圈活动 领导小组,加强品管圈活动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室,设在院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日常工作。各科室要高度 重视,加强组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管理质量。品管圈小组的选题内容涵盖各职 能部门工作的方方面面,各科室可从护理管理、医护一体化、设备物质的管理、就医环境秩序的改进、病人教育、医患沟 通、流程再造等方面着手,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积极开展 “品管圈”推广活动,让活动有内容、有重点、有措施、有 实效。

(三)广泛动员参与。各科室要围绕活动要求,加强宣传 引导,结合绩效考核等多渠道,协调、组织科室人员广泛参 与,将品管圈推广活动与提高群众满意度相结合,为提高医 疗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建立长效机制。各科室要将改善质量活动落实到 工作各环节,从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逐步 形成医院服务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2.品管圈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86例CRRT的患者中, 男性46例, 女性40例;患者年龄16~81岁, 平均年龄 (57.5±7.4) 岁。86例患者中慢性肾衰、糖尿病肾病合并严重的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24例;慢性肾衰合并心肌梗塞20例;重症胰腺炎12例;外伤致多脏器衰竭5例;有机磷、百草枯中毒14例;严重多发伤11例。所有患者均出现少尿或无尿、全身浮肿、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等情况。以品管圈实施时间前后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2014年12月1日~2015年2月14日ICU内行CRRT的36名患者为对照组, 2015年2月15日~4月15日ICU内行CRRT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品管圈成立

我科于2014年11月成立了品管圈, 圈名为“乾坤圈”, 由1名圈长 (护士长) 及6名圈员组成, 其中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2名。年龄在23~32岁, 大专学历2名, 本科学历5名。

1.2.2 主题选定

全科护理人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拟定待选主题, 再使用判别表进行甄选, 最后全体圈员依据重要性、迫切性、效益性及圈能力四个方面按1、3、5打分, 最终选定“降低CRRT非计划下机率”为活动主题。

1.2.3 现状把握

绘制行CRRT患者护理流程图, 找出需改善的重点为“从连接管路到结束上机”阶段。统计2014年12月1日~2015年2月14在我科所有36例行CRRT治疗患者, 其中非计划下机者14例, 非计划下机率为38.8%。根据查检数据分析原因, 绘制柏拉图, 根据80/20法则[5], 得出本次活动需改善的重点为护士操作不当, 动静脉压力异常。CRRT非计划下机现状把握柏拉图, 见图1。

1.2.4 目标设定

根据品管手法设定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 (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38.8%- (38.8%×78.6%×88%) =11.96%。但某医院曾应用PDCA后使非计划下机率降至4.13%[6], 经由全体圈员讨论一致决定, 取公式计算所得目标值11.96%与4.13%之中间值8.13%为本次主题目标值。

1.2.5 原因分析

圈员通过分析, 从方法、人员、材料、机器、环境这五个方面查找护士操作不当和动静脉压力异常的原因, 再由圈成员根据1、3、5评分并根据80/20法则选出相应的要因, 后行真因验证得出“护士看不懂英文、不了解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协作机制欠缺、生理盐水冲管方式不规范、无标准自循环时间、患者体位无标准”六项为我科CRRT非计划下机的真因。

1.2.6 对策实施

1.2.6. 1 对策拟定

圈员依据头脑风暴法列出对策, 并依照可行性、圈能力、效益性的指标按1、3、5三个分值打分, 根据20/80法则, 84分以上采纳。最终采纳将“英文报警译成中文、培训护理人员, 规范操作流程、寻找标准时间, 规范规章制度、增加提醒机制、建立科室微信群, 发挥团队的力量并实施奖励、规范冲管方式及标准体位”7项为本次主题的拟实施对策。

1.2.6. 2 对策整合因对策有性质相似性, 故经全体圈员共同讨论予以合并成三大对策。对策整合表, 见表1。

1.2.6. 3 对策实施

(1) 加强CRRT培训, 制定报警中英文对照, 规定标准自循环时间及标准体位。对策一实施表, 见表2。

(2) 规范冲管方式, 并增加提醒机制。对策二实施表, 见表3。

(3) 建立CRRT操作互助团队, 实施奖励机制。对策三实施表, 见表4。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下机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取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观察组36例患者中, 非计划下机3例, 非计划下机率为8.3%, 护理人员在培训前CRRT常见操作及报警处理知晓率为56.7%, 经过培训考核后常见操作及报警处理知晓率提升到91.6%。动静脉压力异常导致的非计划下机由改善前的11.1%下降到2.8%。由于护士操作不当导致的非计划下机率由操作前的1 9. 4%直接下降到0%。

2.2 品管圈活动后查检两个月共14例CRRT治疗单, 其中非计划下机1例, CRRT非计划下机率为7.1%。

2.3 两组患者在品管圈活动前和活动中非计划下机率比较, 见表5。

为了检验对策的时效性, 我们又选择了品管圈结束后2015年4月16日~6月15日期间ICU内行CRRT治疗的14例患者为观察组, 以品管圈活动中2015年2月15日~4月15日期间ICU内行CRRT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组非计划下机率。两组患者品管圈活动中和活动后非计划下机率比较, 见表6。

2.4 附加经济效益

以每年行100例CRRT治疗为例 (统计近2年工作量, 平均每年度100余例次CRRT治疗) , 圈员对改善前、后成本进行统计, 得出差值, 结果显示本期品管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共为科室节约耗材成本共计约6万余元。

2.5 本圈在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QC手

法的运用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品管圈实施前后圈成员能力改变雷达图, 见图2。

2.6 将此次成果做成CRRT操作标准作用流程, 对新进ICU护理人员采取系统培训, 每半年集训一次CRRT操作标准流程的理论及操作知识。

3 讨论

3.1 以降低CRRT非计划下机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加强护士培训力度, 规范操作流程, 提供便利可行的措施并定期总结反馈,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2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圈员综合素质, 增强团队凝聚力

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其优势是全员均享有较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 管理不再是以护士长和科主任为主, 而是全员共同参与[9]。活动中所有圈员积极主动参与, 自行查找文献, 动脑思考问题, 对各种QCC手法如柏拉图、流程图、雷达图等由陌生到熟练运用, 提高了圈员的综合素质。

3.3 本次活动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期活动因时间较短, 样本量较少, CRRT治疗中因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非计划下机也较多, 在样本量的选择方面有所限制;冲管时若是每小时短期内冲进患者体内200 ml生理盐水, 有可能会加重患者心脏负担, 故在对于于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时有一定限制。在今后的品管圈开展中需注意斟酌, 使活动开展更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黎磊石, 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346-354.

[2]钟朝嵩.品管圈实物[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9.

[3]张卓.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初级护士血糖监测合格率的效果[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4, (8) :134-136.

[4]沈建江.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士判断患者意识能力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5, (5) :178-179.

[5]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5.

[6]孙云花, 孙兰, 陈立萍.应用PDCA循环对CRRT非计划性下机实施干预管理的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7]邵亚娣.CRRT非计划下机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7) :595-596.

[8]高春兴, 徐宏, 那海顺.不同冲洗管路方法对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滤器使用时限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21) :2587-2589.

3.品管圈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三

【摘 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例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留置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分别为100.00%与98.00%,与对照组患者(70.00%、69.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并有利于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3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to promote th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Methods 200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in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 were divided into 100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100 cases of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thod of indwelling needle of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pattern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method.Nursing satisfaction,treatment adherence,needle indwelling time,success rate of indwelling vein needl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00.00% and 98.0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70.00% and 69.00%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indwelling time,success rate of indwelling vein needl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used to promote th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treatment adherence and success rate of indwelling vein needle.And it is advantageous to extend the time of needle indwelling time,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Keywords: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atisfaction Rate

中西医结合科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静脉滴注血管活性药物、高渗脱水剂等,但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且用药频次较多、对静脉的刺激性较大[1],可引起静脉炎、皮下血肿、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及病情的迁延,患者的心理负担逐渐变大,对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十分不利[2-3]。因此,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改善治疗质量及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均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开展了品管圈活动(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在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06例,女性94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4.32±3.21)岁。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能够正确地对调查问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②获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患者自愿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等脏器功能损害者;②患有肺部其他疾病者;③精神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生命体征观察、心理安慰、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护理及使用留置针时的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①由科室内所有护士组成品管圈,由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并采用小组讨论、专家讲座、顾问辅导等形式,对圈内各成员进行留置针使用、维护及品管圈活动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对护士的穿刺技术、无菌技术操作等进行评定。②按照鱼骨图分析法及头脑风暴方式,从护士处理不及时、护士责任感不强、患者、流程不完善等方面用鱼骨图对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原因进行说明分析(见图1),并采用集思广益的方式,共同总结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此外,从多个角度提出每一问题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经共同探讨、民主投票后,最终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即“提高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满意度”,并制定活动实施计划。③利用医院现有的海报宣传栏、视频系统、网站平台等资源对留置针相关知识教育活动进行及时地通知,并督促、提醒患者及家属认真参加活动;多与躁动、沟通困难的患者,需认真保护其静脉,并密切关注其留置针的状态,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对于Y型留置针做好接近穿刺处的夹管,且保证夹管到位及穿刺处的清洁、干燥。④由圈内所有组成人员共同对活动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再实施。

1.3 指标观察及评定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依从性、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①治疗依从性评定的标准参照相关文献[4]拟定。完全依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按照治疗规范,配合医师的治疗;不完全依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基本能够按照治疗规范,配合医师的治疗;不能依从:患者中途放弃治疗,或不能按治疗规范完成治疗。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率(%)+不完全依从率(%)。②护理满意度的评定方法参照相关文献[5]拟定,以自制问卷调查的评定方式,对10个条目进行评定,10个条目分别为:穿刺技术、留置护理、留置时间、健康宣教、护理巡视、护理态度、沟通礼仪、服务及时性、病房环境、医护协作;各条目评价总分均为100分,评价结果分为十分满意(≥90分)、比较满意(≥80分)和不满意(<80分)三个等级;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比较满意率(%)。③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堵管、外渗、静脉炎及意外脱管等进行记录,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8.00%,与对照组的69.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与对照组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66.25±1.23)h,长于对照组的(44.25±1.13)h(P<0.05);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93例,成功率为93.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观察组在意外脱管、外渗、堵管及静脉炎等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最为常见、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留置针的逐渐推广应用,静脉输液的治疗也逐渐方便,但长期留置针会引起静脉炎、皮下血肿、导管堵塞及针管脱落等并发症,容易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6],缩短了静脉留置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引起患者出现治疗依从性差或不配合等问题[7],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已经是临床探究的热点。

左四琴等[8]研究指出,护理人员的每一项决定及所采取的每一项措施,均会对提高留置针输液的质量产生积极的贡献,因此,在对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应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并认真发现与分析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该类患者的护理质量。品管圈是通过对同一工作场所中通过自发实施品质管理活动而形成的永续性小组,其能够通过个人的主动性与团队的协作性,全员参与,互相启发,持续推行管理,改善工作质量的一种系统性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的方法,其在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外医院中有着历史悠久、面积广泛的应用历史,对其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在国内也有较旧的可行性研究,但对于其效果的观察实例较少。

本研究在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通过组建由科室内所有护士组成的品管圈,共同发现、分析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按照鱼骨图分析法及头脑风暴方式,积极寻找留置针留置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及可能的原因。其中,本研究所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具有简单实用、直观性好等优点,有利于对护理问题的分析,且在总结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时,所采用的集思广益方式,有利于确保经验总结的全面性。此外,本研究还使用了医院现有的海报宣传栏、视频系统、网站平台等资源,发布各类关于留置针相关知识教育活动的通知,这与同类研究[9-10]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目前国内已经逐渐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以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如在吴秀英等[11]报道中,则通过采用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静脉炎发生率,效果显著。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有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品管圈成员通过互相启发,系统的分析学习护理常见操作方法,有效的增强了护理技巧能力,通过强化细节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病房环境清理的积极性,同时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和激励,改善了护理中的热情态度,健康宣教重点更为明确,护理管理更为人性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并有利于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减少并发症,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田苏,李晓燕.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131-132.

[2]程友花,王群,龚长志,等.静脉留置针护理记录单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100-102.

[3]张瑞芳,胡莉丽,高秀英,等.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5):2379-2380.

[4]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等.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5]桂红民,谢静,陆烈红,等.品管圈活动提高儿科年轻护士留置针置管的成功率[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3):66-67.

[6]方继红,陈晓艳,武凤芹,等.品管圈在降低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4,18(12):2404-2405.

[7]刘丹霞,葛玉萍.风险管理法在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91-92.

[8]左四琴,秦楠,肖佳,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81-84.

[9]白艳萍,田彦梅.品管圈活动在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1(24):3032-3033.

[10]龚启慧,刘蓉,王菊,等.应用品管圈提高静脉留置针有效使用率的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5):223.

[11]吴秀英,杜会萍,胡琼,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21):66-67.

4.品管圈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四

品管圈活动试点实施方案

为提高干部职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我院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即日起在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试点工作,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医院品管圈活动组织机构

(一)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职 责:研讨并确定品管圈活动推行方针和决策。

(二)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建立品管圈活动的各项工作机制,开展日常培训、管理工作,牵头组织活动成果的评审与发表。

(三)各科室负责本科室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与推进,积极鼓励员工参与。

二、实施步骤

(一)教育培训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目标:掌握品管圈活动相关基本理论知识 措施:

1、利用工具书、网络自主学习品管圈活动相关理论 知识,开展相互交流和讨论。

2、到开展品管圈活动卓有成效的医院现场学习。

3、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品管圈相关知识培训。

4、与有经验的机构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咨询。

(二)活动开展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4月)目标:建立2个品管圈 措施:

1、组圈。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由肿瘤科、呼吸内科的基层员工组成 2个圈,并围绕有关问题开展品质管理活动。

2、活动辅导。与有经验的机构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咨询。

3、评价。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各品管圈进行评价,并督促改进。

4、配套政策。各品管圈主题选定后,上报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发给项目活动经费2000 元。

(三)汇报推广阶段(2015年4月)

目标: 召开品管圈活动成果汇报推广会 措施:

1、成果汇报。2015 年 4月下旬,医院组织召开品管圈 活动成果汇报会,由各圈以多媒体形式汇报完成情况、取得成绩和体会,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进行现场打分评价。

2、成果推广。对各圈形成的标准化成果,在医院相关科室推广。

3、配套政策。各品管圈完成活动并取得成效后,上报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发给项目活动资金5000 元。

三、医院品管圈活动相关制度

(一)品管圈成立与登记、审批相关规定

1、组圈

⑴组织圈员。各科室依据同一部门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原则组成品管圈小组,每组 5 至 12 人。

⑵决定圈名圈徽。由全体圈员共同选定,选择决定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圈名、圈徽,并报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登记。

⑶选出圈长和辅导员。原则上由圈员推选圈长,负责执行圈内业务,并确定一名记录员,担任圈会记录工作。另外可聘请医院领导或职能科室领导或品管圈专家担任圈辅导员。圈长的职责是负责主持及召开圈会,圈员工作分配及激发圈员参与意愿,圈活动进度控制并报告活动进度,指导圈内活动记录统计;圈员的职责是参加圈会并提供个人创意及构想,配合主题提供改善意见及措施,完成圈长交办事项。

2、各品管圈成立,并确定圈名、圈徽,交医院品管圈领导小组审批后,进行品管圈活动。

3、主题选择来源

重点关注医疗、护理、药剂、后勤保障和服务品质方面的问题,应以品管圈活动在 6 个月左右能解决为原则。

4、活动流程

⑴制定活动计划。围绕确定的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步骤制定活动的完成计划表,并明确每一个圈员的职责和分工。

⑵目标设定。目标值应与主题一致,目标值尽量量化,不设定太多的目标值,最好是一个,最多不超过两个。目标值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

⑶调查数据收集与整理。围绕选定的主题,收集需要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收集问题需要做好收集时间、收集方式、责任人等记录。

⑷原因分析。在圈会上通过对收集数据、现状资料等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落实各圈员负责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在下一次圈会时提出。⑸对策制定。一是根据上次圈会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各圈员实际观察、分析、研究的结果,听取每个圈员的汇报,并讨论,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见,形成一致认可的对策方案。如对策需涉及圈外人员,一般邀请他们来参加此次圈会,共同商量对策方法和实施进度。二是对所制定的具体对策方案进行分析,定出具体的步骤、目标、日程和负责人。

⑹对策实施及检讨。对所实施的对策,由各圈员就本身负责工作作出报告,顺利者给予鼓励,有困难者加以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和修改计划,对前几次圈会做整体性的自主检查,尤其对数据收集、实施对策、圈员向心力、热心度等,必须全盘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⑺效果确认。每一个对策实施的效果,通过验证后,由圈长最后总结编制成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报告书,进行效果确认。对无效的对策需开会研讨决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对策。

⑻活动总结。在每一期品管圈活动结束时,制定“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并经全体圈员讨论后形成。

⑼参加评审。参加医院的品管圈评审会,由品管圈一名代表作发言。

⑽标准化。把每一期品管圈的有效对策经医院品管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形成制度,纳入医院或科室标准化体系。

5、品管圈注销时须所属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同意,并说明原因,经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后方可注销。圈员名单变动时,圈长应通知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

6、品管圈完成活动主题选定及活动计划书后,上报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继续进行品管圈活动。

(二)品管圈定期会议制度

1、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会议每月举行一次。由组长组织,会议内容为阶段计划和总结,具体推行、实施工作进展情况、日常管理工作及现状分析。

2、圈长例会每月举行一次,会议参加人员为品管圈领导小组成员和各圈长、辅导员等。由品管圈领导小组或各品管圈承办,举办地点和方式可以多样化,由举办部门决定。会议内容为存在的问题、阶段小结、交流品管心得、议题讨论及活动进展等。

(三)品管圈定期汇报制度

在每月 10 日各品管圈须按照拟定的活动进度,由圈长向 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汇报活动情况,并上交圈会议记录至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以利领导小组成员追踪进度。

(四)品管圈培训制度

1、对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品管圈知识的培训,中层及组长,圈内人员必须参加。

2、凡参加品管圈培训者,认真听讲,保证培训质量,应妥善处理好值班和培训的关系,因故不能参加者,向办公室请假。

3、培训结束后,各科室要围绕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科室质量管理水平,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并根据医院的统一安排,扎实开展好品管圈活动。

(五)品管圈评选和奖励方法

1、品管圈项目按照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并纳入科室目标管理考核,表现积极并具成效的圈员,医院将作为晋升、晋级、评优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参与两次组圈并担任圈长的,可考虑担任辅导员工作。

5.品管圈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五

【摘要】 目的:通过品管圈的手法,降低门诊医生处方不合格率,提高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西药房联合医院其他职能部门推行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开展活动。运用鱼骨图、流程图、雷达图等解决问题。结果:门诊医生的处方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1.43%降为改善后的0.91%,达到了三甲医院的A级评审标准。结论:药房开展品管圈可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品管圈; 处方不合格率; 鱼骨图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5-0156-03

品管圈(QCC)是Quality Control Circle的简称,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以自动自发的精神组圈,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部门内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并因解决问题而实现自我价值[1]。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医院也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推行品管圈。笔者所在医院药剂科也引入品管圈概念,率先在门诊西药房推行。门诊西药房是医院为患者服务的重要窗口,主要为患者发放药品,而发放药品的依据就是处方。近年来,门诊处方量不断增加,医生忙中出错,不合格处方也明显增多,这样大大影响了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患者不合理用药的风险,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所在门诊药房运用品管圈手法降低门诊医生处方不合格率,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方法

1.1 组建品管圈

2012年7月,门诊西药房全体药师自发报名,组成了由10人组成的“钥匙圈”,因为钥匙”与“药师”同音,最大程度上展现了本圈的性质,药师也要做医患之间的“金钥匙”,协调医患之间的矛盾。以评价法选择主题,在圈会上,每位圈员头脑风暴,共选出七个备选主题,再选出评价项目对每个主题按照5、3、1的评分方式进行打分,见表1,最终降低门诊医生处方不合格率以总分第一成为了这一期的主题,见表2。选择这一主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审方压力,营造团结愉快的工作氛围;可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可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耽误患者治疗时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2 计划拟定

总共预计在8个半月完成活动,按品管圈十大步骤,实施活动,定期召开圈会,每一步骤都有相应的人员负责。

1.3 现状把握

统计了2012年8月份的所有门诊医生的不合格处方,并且制作了查检表,按照类别统计,共登记到不合格处方总数为1338张,不合格处方占总处方的比率是1.43%,由改善前的柏拉图找到了三个改善重点:处方不完整,用法用量错,药名、规格、剂型错。

1.4 目标设定

三甲医院对于处方的A级标准是处方不合格率要≤1%,因此将目标值设定为门诊医生的处方不合格率要≤1%。

1.5 原因分析

从找到的三个改善重点分别绘制三张鱼骨图,见图

1、图

2、图3,从医院、药师、医生三方面分析,找出要因。最终全体圈员头脑风暴共确认了八大要因,分别是医生不熟悉处方管理办法、不熟悉新药药品信息、疏忽、医院培训不足、监管力度不够、信息系统不完善、药师与医生沟通不足、未将信息共享。

1.6 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

分别根据这八大要因,分别拟定了十条对策。

1.6.1 对策一 全院培训。针对医生不熟悉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培训不足,药剂科的临床药师每年对医生进行一次合格处方书写规范的培训。

1.6.2 对策二 列表提醒。门诊药房列出所有不合格处方错误类型,打印并复印《处方书写注意事项表》交由医生了解观看。

1.6.3 对策三 联系重点人群。针对不合格处方较多,不熟悉处方管理办法的重点人群,门诊西药房每月统计不合格处方数最多的10位医生,列出具体错误,请其查看。

1.6.4 对策四 处方点评。药剂科每月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上报医务部,医务部定期反馈给医生。

1.6.5 对策五 专人专窗协调。针对药师与医生沟通不足,药房派专人专窗协调不合格处方,医生与药房随时沟通。

1.6.6 对策六 发布药讯。针对医生不熟悉新进药品,药剂科在康复药讯上发布新药信息。

1.6.7 对策七 医生进药房。如果药讯收效不佳,就请医生到药房了解新进药品或不熟悉药品的各项信息。

1.6.8 对策八 电子信息平台。针对药房与外界信息共享不理想,药房合理利用现有电子信息平台,及时提示药品最新信息或者医生错误处方类型。

1.6.9 对策九 完善信息系统。针对信息系统不完善,建议强制启用新系统,禁用老系统。避免了月龄、天龄等显示不出来造成的错误。

1.6.10 对策十 完善奖惩制度。针对医院监管力度不够,医务部完善了对不合格处方的奖惩制度,加大了对不合格处方的奖惩力度。活动成效

2.1 有形成果

2012年8-12月及2013年1-3月不合格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为:1.43%、1.25%、1.41%、1.19%、1.39%及1.13%、0.91%、0.73%,2013年2月份的不合格处方率由原来的1.43%降为了0.91%,目标达成率为121%。

2.2 无形成果

钥匙圈全体圈员在活动前后分别就QC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进行评分,最高10分,最低1分,结果表明,门诊西药房工作人员在活动信心、责任荣誉、Q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等方面有明显提升。讨论

处方是传递医生、患者和药剂师之间的重要桥梁,它的书写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2-4]。通过本期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医生的处方不合格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保证了医疗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药剂师的工作效率。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药房员工学会了运用品管圈PDCA的手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且持续监控跟踪,持续改进,药房乃至药剂科和全院的医疗质量得到了保证。品管圈把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把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使药剂科的工作质量越来越高。而且通过品管圈的活动,使得药房员工的团队精神,凝聚力大大提高,也发挥了每个人的专长,使每位圈员的各方面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6.品管圈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六

[摘要] 目的 主要探讨品管圈的活动在我们医院门诊输液科室进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方式与实际效果。方法 建立相关品管圈管理的组织,明确以“彻底改善门诊输液科室的服务质量”作为活动的主题,对于影响到门诊输液科室实际服务质量的各种原因进行剖析,并且制订出相应的可行的整改方案并且予以组织实施。结果 在开展品管圈的活动以后,门诊输液科室患者朋友的满意度与科室护士的实际工作的质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进而来我医院就医的患者朋友越来越多。结论 品管圈的活动能够彻底改善门诊输液科室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 品管圈;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应用

品管圈属于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方法,它是以一种全员共同参与的方法,连续不断地实施管理以及彻底改善自身的实际工作环境,彻底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的工作方法,它能够从尊重人性的角度来考虑,借助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的方法,进而使得我们的员工能够主动并自发性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在工作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国外很多国家与地区都展开了品管圈的活动,在生产的效率以及工作的实效等诸多方面都已经取得显著的改善。我医院为了能够彻底改善门诊输液科室的服务质量,从 2011 年 7 月开始也开展了相应的品管圈的活动,并且同时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现将实际情况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我院属于是一所三乙综合性的医院,每天门诊量平均可以达到 400 余次,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以及主要农忙活动过后,每天的门诊量有时可以达到520余次。门诊的护理专门人员总共46名,年龄在20 ~50 岁之间。2 方法

2.1 建立品管圈并且确立出活动的主题圈员 品管圈是由输液科室的护士所组成,借助自动进行报名以及进行推荐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来选择20名护士作为圈员。在这当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6名。设置品管圈的圈长2名,由他来专门负责小组活动实际的策划与具体组织。护士长是督导员。每月的活动次数为一两次,要始终确保“彻底改善门诊输液科室的服务质量”作为活动的主题。

2.2 分析出影响门诊输液实际质量的原因 圈员通过反复进行回顾并讨论分析,以为以前对于服务的对象由于了解不足,这就致使输液科室护士的实际服务态度以及在护患进行沟通这些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除此之外,护士的输液技术的熟练程度还不足够与输液科室的环境比较杂乱同样也是大大制约输液科室的服务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1]。

2.3 制订并且实施具体的改进措施

2.3.1制定改进措施 经过品管圈的活动专门小组进行讨论之后,制订出下述这些具体的改进措施: ①落实先进性的典型教育,月月一次,凭借周会、院报以及网络等诸多方式实施大力宣传,树立起一种先进典范的良好形象,发挥出典范的带头性作用。②大力开展服务宗旨的教育活动,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要求我们的全体圈员都要参加,请我们护理部的相关领导参加并且给予一定的指导,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护士的仪容仪表、服务的态度、主动服务的意识、输液当中预见特殊情况之后进行告知的详细程度等等诸多方面,分别予以展开具体的讨论与交流。③要重视人文化的关怀,设置一定的报刊栏,其中包括杂志、报纸以及对于季节性疾病流行的有效预防的知识手册、用药的注意事项、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等,手册的内容要能够通俗易懂,同时字号也应该适当地放大;提供便民的相关用品,这包括纸杯、热水、卫生纸、暖水袋以及雨伞等等基本用品。

2.3.2 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及护患的沟通 对于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医院患者我们医院应该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全体的圈员应该采用浅显易懂的漫画制作而成的手册发放给我们的每一位患者,手册主要的内容包括输液的流程以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有这样才能够为护患的沟通奠定起一种比较良好的基础条件

[2]。针对于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的教育,要耐心解答我们患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对于不具备阅读能力的相关患者,我们的圈员应该对其进行个体化的而且比较有针对性的详细讲解,直到我们的患者彻底理解为止。

2.3.3 开展输液相关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 ①参加相关护理部们所组织的输液方面的知识技能的培训,要选派技术能手参加,在培训合格后总结出自己输液的体会,向我们的有关圈员传授不同种类人群血管的特点和实施输液的技巧,由我们的圈员对于科室的全体护士采用以点带面式地实施培训。②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相关培训,全体的圈员应该讨论总结 “三做到”: 也就是在操作前后的解释要

做到、输液过程中的巡视要做到、由于操作失误的道歉要做到。③不断强化门诊输液科室护士人员工作质量的量化评分表,每个月由我们的圈长对于护士的实际工作质量实施一种量化的评分,要能够分别予以从护士的素质、业务技术、输液的质量以及岗位的职责这四个基本方面予以测评,测评的分数在统计之后要及时性的上报我们的护士长,测评的分数和当月的奖金实现挂钩[3]。

2.3.4 不断优化输液的环境 按照输液室的环境杂乱的具体情况,品管圈的活动专门小组要借助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制订出不断改进的具体措施: ①输液室的内部设置有比较显著的标志以及醒目的箭头性的指向,非常简单看懂的输液的流程图。②要经常更换座椅,选择那种稳固性能比较强的座椅,从而有效保证我们患者的安全。③修改好座椅上面的数字,以便于我们的老年人来查找坐位。④座椅应该由保洁人员进行每天的清洁消毒,不断调整好座椅的舒适度。⑤呼叫器应该安装在人手比较容易触摸到的方便位置[4]。

⑥在输液室内部的电视遥控器应该由护士进行统一的管理,要定时开关,音量的大小应该适中,使得我们的患者能够舒适安心地实施输液。

2.4 评价的标准 门诊输液科室护士的工作质量的量化考核表的总分为一百分,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维度: 护士的素质、业务技术、输液的质量以及岗位的职责。护士的素质要包括五个方面: 仪表的整洁、文明用语、服务的态度、健康教育、告知的义务;业务技术方面主要包括五条: 备药、加药、注射、观察以及感染; 输液的质量也包括五条: 穿刺的成功率、操作的熟练度、药物的配伍和禁忌方面的知识、“三基”的理论知识与巡视;岗位的职责主要包含五条: 严格地执行查对的制度、交接班的管理制度、病情的观察、安全与法律的意识、物品的摆放,上述得分均为5分,每月的月末实施具体考核,考核的详细结果由护士长进行整理之后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医院护理部[5]。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计数的相关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来表示,计量的资料都采用均数与标准差来表示,进行统计学的相关分析与计算。效果

3.1 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提高(见表 1)

表1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项目

活动前

活动后 人数(n)满意倒数(n)满意度(%)460 460 420 444 91.30 96.52 x2值 5.373P值0.035

3.2 门诊输液室护士输液工作质量的提高(见表 2)

表2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质量比较

项目

活动前

活动后

t值

P值 人数(n)护士素质 46 4639.42±2.21 44.26±1.49 2.725 0.014 业务技术 输液质量 岗位职责 39.62±1.93 36.24±1.10 37.04±2.46 44.90±1.63 43.62±1.32 45.26±1.38 2.750 0.013 6.819 0.000 4.494 0.000讨论

4.1 大力开展品管圈的活动改善了门诊输液患者的实际满意度 表1的结果能够显示,在开展品管圈的活动之后,门诊输液患者的实际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我们进行人性化护理的优劣唯一衡量的标准,它是护理质量的高低的一种评价指标[6]。对于品管圈的活动的得以实施,能够大大地引导我们相关护士牢固树立起一种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的理念,针对于患者的文化水平不同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对于患者在输液前、输液中以及输液后的护理与健康教育等主动的服务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4.2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质量 表2的结果能够显示,在开展品管圈的活动之后我们门诊输液室相关护士的实际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了能够使得我们护士输液的实际工作质量达到一种预期的目标,我们的护士应该自觉性地不断学习护理方面质量管理的制度,与此同时要对照工作的质量量化的考核标准在整个科室内部实施自测,要明确领会护理质量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于在输液过程中发现的某些问题要严格依据质量的标准予以记录,并且依据医院护理的质量奖罚相关措施予以落实。

参考文献:

1.戴丽霞.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J].航空航天医药,2010(12)

2.张雪珍.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

专业),2011(19)

3.邢改书,李亚静,张跃兰,尹丽苹,孙风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质量控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5)

4.陆琴.每日一问制在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07)

5.吴美君.门急诊输液观察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1(13)

7.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品管圈活动体会 篇七

1 活跃思维、挖掘潜能

品管圈活动使用的是头脑风暴法, 思维可以像脱缰的野马, 奔放而热烈, 尽量挖掘思维的潜能, 提出尽可能多的点子, 没有人会笑你的点子荒诞离奇, 只要对解决问题有用, 那就是金点子。品管圈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思维活起来, 潜能显出来”。

2 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化培训护士, 由于缺乏临床经验, 工作中的缺陷都是被护士长或高年资的护士发现, 在其指导下才能解决好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和缺陷。通过参加品管圈活动, 自己学会了如何去发现工作的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小组在如何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的主题活动中, 自己懂得了:分析问题要把问题置于一个立体的空间, 从外至内, 层层剖析, 找出改善问题的重点;紧扣原因分析, 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改变了以前对患者跌倒事件的认识, 原来总认为是患者不配合、家属照顾不好, 通过品管圈活动, 护士们认识到:患者跌倒与科室人、环境、设施、管理机制、培训等均有关系, 因此改进措施也应是立体的全面的。

3 培养了参与管理的意识

作为一名规范化培训护士, 业务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总觉得管理离自己很遥远, 尽管护士长常说:每名护士都是管理者, 但还是没觉得自己是管理者。品管圈小组是科室的“民间管理团队”, 在护士长的指导下, 开展了几次活动后, 小组解决了科室的疑难问题, 而且在活动中, 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圈员们的认可和护士长的赞赏, 激发了自身成就感, 原来管理真的就在身边, 自己也能为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添彩增色。

4 学会了使用管理工具

品管圈活动的维持及改善需活用QC手法 (管理工具) , 不懂得管理工具的使用, 无法记录品管圈活动的轨迹。护士长组织培训了常用管理工具的使用, 小组成员在活动边实践、边探索, 从不懂到能够熟练应用QC手法。培养了护士适应现代管理的的能力。

5 树立了团队意识

品管圈活动遵循自动自发的原则, 活动中强调自我启发、相互启发思维, 以自主检讨、自我管理为重点、多部门协调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实施活动时, 必须全体圈员共同参与、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在整个活动中强调的是集结团队的智慧, 萃取团队的金点子。因此每名圈员必须树立团队意识, 品管圈活动小组才能在科室质量持续改进中发挥作用。

总之, 通过参加品管圈活动, 萌发护士了管理意识,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促进了护士的成长, 值得继续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8.品管圈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八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随着医院管理的不断深入,医疗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加强检验危急值的管理,是防范医疗纠纷、医疗过错的前提[2]。针对重症监护室检验危急值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我科于2012年6月成立品管圈,确立了“完善危急值报告流程”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展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QCC小组 小组成员10名,由1名本科学历的主管护师担任品管圈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科护士长为督导员,成员由9名护理骨干组成,其中护师5名,护士4名。确定以“守护圈”为圈名,其寓意是护士用爱及关怀守护在每一位重症患者身边,使每个生命因爱而延续,并制作了圈徽。

1.2 现况调查 圈组成员收集本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护士没有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只是将检验科电话告知的危急值转告医生,没有在“病房危急值报告本”上做记录,或记录不完善,发生问题后无据可查;部分护士将检验项目危急值与异常检验值混淆,将所有异常值均记录,造成记录无针对性;交班中未记录检验危急值的处理结果;对血标本采集不规范与危急值产生的关联问题不了解。

1.3研究时间 2012年7月~2013年1月期间我科检验危急值管理进行追踪统计,并与活动前 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统计资料对照分析。

1.4 制定目标及改进措施

1.4.1 目标 每位护士掌握检验危急值知识,知晓并实施危急值的管理流程,能正确采集标本。

1.4.2 改进措施

1.4.2.1 提高护士对检验危急值的认识 组织科室护士学习本科危急值,知晓各项检验危急值的意义及处理;鼓励护士参加检验学科的相关学术活动,请检验科专家对护士进行危急值的专科辅导;每季度对护士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識考核,及时发现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

1.4.2.2 完善危急值报告流程 护士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电话,复述危急值,双方确认无误后接电话护士将自己的姓名告知检验科,同时询问检验科打电话人员的姓名→接电话护士从医院内网检验项目查询中查看该患者的危急值数据→报告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将检验危急值记录在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

1.4.2.3 复核检验危急值 临床医生和护士接到检验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报告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采集有问题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医生即刻将危急值报告结果向科主任汇报,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检验科将再送标本重新复检,如结果与第

1次结果吻合,检验科仍应重新向临床报告危急值。

1.4.2.4 规范血标本采集 从源头解决血标本质量问题。血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患者标本信息,正确粘贴条形码,根据检验项目选取对应的标本采集容器;标本采集时,避免在输液侧肢体、刚输过脂肪乳的肢体血管采集血标本,标本采集时间不宜过长,扎压脉带时间<2min,标本采集量要符合要求;标本采集后,需抗凝的标本保证正确的抗凝比例,不同检验目的所需的抗凝剂不同,试管不能互换,标本量不够时不能从量多的试管倒入量少的试管;标本立即送检。

1.4.2.5 加强对危急值报告的质量监控 医院统一制作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内容包括:日期,接电话时间,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者姓名,登记者姓名,接报告医生姓名,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检验项目危急值结果、处理措施、处理后结果。圈长每月配合护理部、医务科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情况,包括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是否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观察患者病情、规范登记和患者病情与危急值报告结果不相符合是否复查,了解科室在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时是否存在困难、是否规范留取各种标本等内容。参考相关文献根据计划进度和制定的目标,分阶段对护士考核检验危急值相关知识和采集标本操作。护士长每周不定时检查,了解护士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及流程执行情况。

2 结 果

2.1有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检验危急值各项考核指标评分与改进前比较见表1。

2.2 无形成果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6个方面进行调查,并计算平均分,活动前上述项目的分值分别为1.0、3.2、3.5、3.5、3.7、3.0分,活动后分别提高到4.4、4.3、4.5、4.7、4.8、4.2分。所有指标均有提高,尤其是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和脑力开发方面。

3 体 会

严格执行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抢救危重患者、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3]。运用品管圈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充分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质量持续改进成为自发行为[4]。发挥每位护士的主动性及参与意识,认真讨论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制定改进目标与措施,各项改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护士检验危急值知识,使之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按流程处置检验危急值,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使科室的管理更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当然,作为刚组建的新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圈能力的评估方面,由开始的满分到后来降至66%,显示出圈员信心的不足。另外,对于各种QCC手法的掌握、过程的量化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杂志, 2008,1 (6): 255-256.

[2]王海剑.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25-26.

[3]张真路,刘洋全.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4):452-453.

上一篇:看法词语造句下一篇:乡镇劳保所全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