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贸易公司简介

2024-06-18

粮食贸易公司简介(共7篇)

1.粮食贸易公司简介 篇一

江苏西隆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位于海安县城东镇海防大道东8号(海安县开发区戚庄村),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距离沈海高速海安出(入)口2公里,紧邻221省道,背靠栟茶运河,是理想的粮油仓储物流项目投资基地。

江苏西隆粮油是一家以粮食贸易为主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海安西隆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7月8日,注册资金1002万元。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业务迅速发展,于4月25日以增资扩股的形式被南通市海安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西隆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并迁入新址,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吴海峰。

公司占地面积100亩,计划总投资1.1亿元,分二期完成。一期占地50亩,于3月开始筹建,204月竣工使用。已建成高标准粮食仓储周转仓库2栋共8832平方米,粮油兑换门面房2栋共4186平方米,办公楼2栋共2184平方米,配套用房28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000多平方米。二期工程计划于启动,将建设8800平方米的标准化粮食存储仓库5栋,计划建筑面积44000平方米,于20建成并投入使用。

公司从成立至今,始终秉承“诚信做人、用心做事、尽心服务”的宗旨,秉持“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理念,注重品牌建设,打造一支“信誉第一、服务优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我公司的经营宗旨是将北方主产区的粮食顺利销往南方主销区,形成北粮南运的双赢格局。另外,以海安及周边小麦产区为依托,收购小麦,销售到南方沿海各省,有效解决当地农民卖粮难问题,为本地农民的增产增收贡献了一份力量。此举形成了北有玉米南有小麦的优厚资源网络,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有效模式起到积极作用。

公司为了确保粮源常年不断,目前已经与全国知名的农垦集团——北大荒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中储粮系统秦皇岛直属库以及中储粮部分直属库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公司积极加强与当地粮食加工企业的合作,并已经与江苏天成科技集团、江苏盛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家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盐城惠民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海安源耀饲料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建立了亲密长久的合作关系。

从白雪皑皑的东北大地到热浪如火的海南岛屿,处处可见西隆人孜孜不倦的身影。相信在西隆人的不懈努力下,通过不断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江苏西隆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一定会成为全国农民最贴心的服务者,全国饲料企业最信任的供应商。

2.粮食贸易公司简介 篇二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 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 每年的粮食进出口贸易量都很大。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从总体上看, 主要以小麦、大米、玉米和大豆等品为主, 主要粮食贸易出口总量在2000年为1381.9万吨, 到2011年降低到184.8万吨, 而粮食贸易进口总量从2000年的1154.3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5973.1万吨, 可见进口数量远远大于出口数量, 可见中国还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2012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资料表明, 中国主要粮食进出口量在2000年到2011的12年期间有很大变动, 由于粮食的需求量大, 粮食进口贸易总量在逐年上升, 而相对应的出口总量在总体上是先升后降, 在2003年达到新高, 但是2004年又下跌很大, 随后几年有一定的升降波动, 直到2008年~2011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出口水平。可见, 中国粮食贸易量是处于一个逆差状况, 有必要加大粮食的生产量, 维持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和粮食安全。

二、中国粮食贸易呈现出来的两大显著特点

1. 中国粮食贸易保持较大规模

中国在近几年粮食贸易均保持相当的规模, 并出现进口持续扩大和出口继续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看, 我国粮食进口总量达5223万吨, 增长20.95%, 粮食出口总量329万吨, 比上年下降13.19%;2010年中国粮食贸易进口量为6695万吨, 而出口量为275万吨, 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280.88亿美元和18.45亿美元, 还是出现了进口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 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年际波动非常大

主要粮食品种的进出口贸易额在年际间都有一定的波动, 如在1997年粮食获得大丰收, 在1998年和1999年维持基本平衡状态, 但在2000年和2001年的粮食贸易又表现为净出口和净进口, 特别是入世后粮食贸易呈现净进口与净出口频繁转换的局面。具体来说, 玉米在2009年只有8.5万吨, 2010年是157.3万吨, 2011年出口量是523.1万吨, 波动相当大。特别是在1981年~1997年的17年间, 有6年净进口和11年粮食净出口;再说大豆, 受国内大豆减产的影响, 加之对植物油需求增长较快, 大量进口大豆是导致中国粮食净进口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总体上看, 2005年之后, 中国粮食进口总量一直高于出口总量, 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粮食出现净进口的格局, 并有可能继续加大。

三、现阶段中国粮食贸易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 中国出口粮食的品质不高及结构不合理

中国由于农业生产力还不发达, 粮食产品自身也存在品质不高, 与之对应的国家检验检疫水平也不高, 这些成为制约中国粮食对外出口的一个障碍。在粮食生产和种植过程中, 由于对农药的标准不严格导致出口粮食产品因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受阻于海外市场, 失去了很多市场份额, 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粮食市场上苛刻的技术检测标准所导致的, 另一方面还有自身品质质量不高造成的。中国的主要出口粮食产品结构又不尽合理, 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 加之深加工能力并不足, 不能充分利用粮食初级产品,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食品加工企业整体实力不大, 综合能力低, 加工技术及生产设备不先进, 这就使得出口粮食产品多为粗加工, 深加工的产品较少, 这导致中国粮食产品出口多以初级产品为主, 产品结构不合理, 市场份额就难以提升。

2. 粮食进出口管理体制僵化导致粮食进出口贸易缺乏效率

中国粮食进出口管理涉及众多部门, 从最初计划制定直到进出口贸易的全部完成, 会涉及到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 还有商务部、农业部, 还要通过国家粮食储备局和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这种管理体制不仅涉及机构过多, 而且决策时滞长, 运作效率低, 还有就是多头负责而又权责模糊, 这样就会导致粮食进出口失去统一明确的管理主体而错失良机, 管理部门众多而又权责不清的话, 就不能充分且及时有效地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也无法通过低成本运作实现国内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

3. 粮食产品的卫生状况和安全问题突出

中国的粮食产品品质不高, 一些农产品还达不到相应的标准, 虽然出口农产品能达到国际标准或相应进口国标准, 但是在国内市场还有较低的标准, 还有些药物和有害物质的监控工作也仅针对进出口产品, 而国际粮农组织在农产品生产上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很多发达国家在相应的领域诸如农药、有害残留物、动植物防治检疫及农产品质量等级测定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并做到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统一, 有的甚至超过了法典委员会的标准, 与此同时, 还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国际与国内市场标准的不统一除了不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外, 还有损消费者的健康。在国内市场上, 由于监管不到位, 农药、抗生素和兽药的大量使用和滥用, 使得动植物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严重, 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漏洞较大, 都会增加农产品使用的安全。因此, 我国应该加大监管力度, 提高农产品质量, 维护粮食产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侯立军.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粮食行业结构优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2013, (4) :81~88.

[2]吴连翠, 谭俊美.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及产量效应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9) :100~106.

3.江西粮食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三

【关键词】江西 粮食出口 现状 对策

一、基本状况

江西地处长江以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长。随着秦汉以来江西农业开发的逐步展开,江西粮食产业不断加强,六朝隋唐时期江西已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稻作区、粮食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目前,全省耕地总量3166千公顷(2005年),其中水田占80%,绝大多数地区可以种双季稻。水稻生产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3位,大米出口量居全国第3位。

二、粮食生产状况

江西水稻分为双季早籼稻、双季晚籼稻、一季中籼稻、一季晚籼稻四种类型,还有少量的粳稻。2005年,江西省稻谷总耕种面积为312万公顷,每公顷单产量为5343公斤,总产量为1667万吨,其中早稻和中、晚稻的耕种面积分别占总耕作面积的41%和59%,早稻和中、晚稻的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40%和60%(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年鉴》。)

三、粮食消费与贸易状况

江西稻米除保证省内供给之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大米出口。自2001年至2005年累计出口大米109.85万吨,平均年出口量约22万吨,是国家重要的贸易粮提供基地。2001年至2005年江西大米出口情况见表2。

表2 近五年江西大米出口情况表(南昌海关)(单位:万吨)

表3 2005年全国各省市粮食出口排名 (单位:吨)

通过表2和表3数据可知,江西省大米出口量自2004年起呈下降趋势,在全国粮食出口省市排名也随之降低,从2001年第一位降至2005年的第四位。并且,由于质量积品质关系,江西省大米并没有真正在世界上主要的粮食需求市场——亚洲打开销路,而是主要销往非洲的科特迪瓦、莫桑比克、多哥及阿尔及利亚等中低收入国家。

四、现状分析

从1949年起,江西省水稻的播种面积变化不大,1977年5159.9万亩为历史最高,比最低年份1951年提高53.12%,而单产和总产量分别增长了一倍和两倍。总而言之,自1994年来江西省的水稻生产在单产提高和种植面积扩大的前提下,总产量稳步提高。

近六年来,江西省粮食生产稳步递增。全省播种面积从2000年的332万公顷增加至2005年的34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从2000年的1614万吨逐步增长至2005年的1757万吨。然而,大米出口状况却正相反,自2001年起,江西省大米出口量逐年下降。在2002年至2003年,江西省还累计进口大米2321吨。

1、生产水平分析

江西省水稻生产面积仅次于湖南省,居全国第二位,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湖南第一,江苏第二)。但江西的单产水平比全国低14.95%,比同是双季稻区的湖南省低11.9%。

江西水稻单产低的原因众多。江西省中低产田比重大,农业投入水平低,基础设施差,机械化程度低,从业者文化素质低。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從事农业收入过低,负担过重,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剩余的少数农民出于自给或获取政府补贴的目的耕作农田,农民保护耕地,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的积极性不高,增收增产动力严重不足。另外,农业科技部门与农业生产部门脱节现象严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严重影响了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阻碍了粮食质量和品质的提高。

2、市场分析

从国际上来看,中国的粮食贸易是一种“贱卖贵买”的反常行为。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趋于上涨时,中国更多地处于净进口国地位,净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而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趋于下跌时,中国虽然并非一定处于净出口国的地位,但净进口的规模基本上是递减的。因此,中国的粮食贸易在国际市场上是一种违反市场信号的逆向行为,导致贸易福利的损失。

江西大米质量和品质不及东北大米,名气不及泰国香米,这种“贱卖贵买”的现象更是明显。由于使用较为低廉的生产力成本,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消费者对于低质低价的大米的需求会大幅降低。此外,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也成为江西大米出口的重要屏障,阻碍江西大米的大幅出口。

3、政策分析

在土地资源稀缺、对粮食生产投人不足的条件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极高,政府选择了价格支持手段来防止粮食资源的流失,大量的补贴实际上是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经营的成本,限制了农民主动学习技术、提高粮食品质的积极性。保护措施扶持起来的粮食生产规模已经膨胀到相对过剩的地步,耕地资源稀缺的中国只能通过出El“土地密集型”产品来稳定国内粮食市场。所以,矛盾的政策取向是影响中国粮食贸易效率的重要因素。

五、对策

江西粮食贸易发展的出路就是要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这必须实现粮食生产从非熟练劳动密集型生产向熟练劳动密集型生转化,增加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和技术含量,提高其技术密集度,依靠科技进步,改变品质,降低成本。同时,应参照国际品质质量标准,建立粮食出口生产基地,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连接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是江西省粮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产品的重要途径。

1、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品质

江西省地处水土资源丰富地区,按照虚拟水理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通过大米贸易,不仅解决对大米的需求,而且可以实现虚拟水贸易,平衡国内水资源,有利于国家水安全,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开发水资源成本,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当地水资源价值。长期来看,江西粮食生产关系重大,稳定粮食生产是基本政策,长期不变。

以产定销、以产定贸。这一政策主要是通过贸易弥补粮食供求平衡,是被动的。粮食贸易政策也必须从“以产定销”逐渐转向“发挥比较优势,获取贸易利益”,即以销定产、以贸定产,其政策的制定也转向市场导向性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长江粮食走廊项目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的6个粮食码头和一批粮食中转库及收纳库等粮食物流设施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要有效利用各种粮食流通渠道等现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参与到国内乃至国际粮食贸易。

2、大力发展饲料用粮食,延长产业链

4.贸易与粮食局机关工作规则 篇四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市贸易粮食局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根据《???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贸易粮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贸易粮食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切实履行对全市商贸行业和粮食流通业务、行业指导的职能,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业监管,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做负责任的政府部门。

第三条 局行政工作在局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局党委作出的决定,通过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贯彻执行。

第四条 全体干部职工要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市局党委的决定和指示,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能,保证政令畅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忠于职守,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勤奋工作,努力提高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五条 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推进电子政务,精简会议、公文和事务性活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

第六条 局长和局机关科(室)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是本部门的负责人和责任人,要依照法律法规行使职权,按照职能履行职责,在职权范围内按级负责,各司其职并承担责任。各科(室)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相互间的协调,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全面贯彻局的各项工作部署。

第七条 局属各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处理好与局机关的关系,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本单位工作的责任。

第二章 请示和报告制度

第八条 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政策措施,需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或报告。

第九条 各科室及局属各单位若遇下列情况,应及时向局汇报:

1.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项和问题;

2.局属各单位的重大工作部署;

3.重大突发性事件;

4.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

5.其他应汇报的工作情况。

第十条 各科室及局属各单位原则上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不得多头汇报,重大事项并直接向主要领导汇报。有关请示和报告事项应形成文件送局办公室按公文处理程序办理。

第三章 会议制度

第十一条 局实行党委会、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局长碰头会议和专线会议。第十二条 局党委会议由局党委书记或受党委书记委托的副书记召集和主持,局党委成员参加。局党委会议不定期召开。

局党委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1.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2.讨论通过局机关及本部门的重大问题。

3.研究决定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党组织提出的有关事项和问题;

4.研究决定人员调配及人事任免事项。

第十三条 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或局长委托一名副局长召集和主持,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参加,局办公室主任及与会议议题有关的科室或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列席。局长办公会议不定期召开。

局长办公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1.传达贯彻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要决策和部署,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2.研究决定一个时期全市贸易粮食中心工作;

3.讨论通过需要由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重要问题,形成集体意见;

4.研究决定各科(室)及局属各单位请示的重要事项;

5.听取有关方面的工作汇报,并就有关事项作出决定;

6.研究决定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十四条 局务会议由局长召集和主持,局班子成员、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局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必要时可临时召开。

局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1.传达上级的有关指示、决定、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

2.部署局重要工作;

3.讨论月度工作计划,通报局内外重要情况等。

第十五条 局长碰头会议由局长或局长委托一名副局长召集和主持,局领导和办公室主任参加。局长碰头会议根据需要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协调工作中遇到的临时性重要问题。

第十六条 根据工作需要,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可召开专线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和解决涉及商贸流通服务业和粮食工作某一方面的专项工作

第十七条 会议要求和纪律。全局性会议由办公室负责组织;经分管领导批准同意召开的专线会议,由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科(室)承办。

参会人员必须按通知要求参会,如因故不能参会的须报告请假。所有参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第四章 文件审批制度

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规定的行政公文种类、格式、行文规则和办文程序。

第十九条 凡经局运转的各类文件,由办公室统一组织收发、登记、分送、催办、立卷、归档、清退、销毁工作。

以局名义制发的文件,在呈送局领导审签前,必须交办公室审核;所有报送局的文件必须统一经办公室按程序分理、呈送局领导批示或送有关科(室)阅处;紧急公文先经局领导审批后,仍应交办公室办理登记手续;各科(室)都不得另行设臵公文运转渠道。

第二十条 局收到的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文件或其他重要文件,由办公室报送局长阅批。局收到的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以及各镇(街道)的文件,由办公室报送分管领导阅批,重大问题报送局长阅批。外出开会带回的文件资料,回局后应及时交局办公室登记造册,然后再按办文程序运转。局属各单位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请示、报告,由办公室按职责分工报送分管领导审批,重大问题报送局长审批。

紧急情况下,公文可先送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阅办,而后再报告局领导。

第二十一条 紧急公文由办公室专人跟踪督办;重要的紧急文件,原则上要求当天办结,最迟3个工作日内办结,并不得超过来文单位规定的办理期限;一般文件,原则上7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二十二条 重要性、综合性、全局性问题,向上级的请示或报告,人事任免文件,经分管领导审核后,由局长或者主持工作的副局长签发;以局名义制发的下行文或平行文,由分管领导签发;内容涉及两位局领导分管工作的文件,经有关领导审核后由局长或者主持工作的副局长签发。

第五章 学习调研制度

第二十三条 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理论学习中心组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学习秘书组成。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任学习秘书。

集中学习由中心组组长或中心组组长委托副组长主持和召集。一般每月安排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纪、党规、法律、法规等知识。

2.经济贸易、粮食流通、商业企业管理、现代科技和历史等相关知识。

3.其它需要学习的内容。

中心组副组长每半年检查一次中心组成员读书笔记。

中心组成员每年至少精读一本理论原著,作一次中心发言,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文章或调查报告,向机关干部作一次理论辅导报告。

第二十四条 机关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

政治和业务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听讲座、看录像、以会代训等方法。

集中学习由机关党支部负责和组织。一般每月安排二次,全年不少于24次。

机关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

2.市委、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

3.机关各岗位职责与任务相关知识、技能。

4.党员干部还要学习党章和有关党规、党纪条款。

局建立集中学习考勤制度,要求个人出勤率不得少于80%,并把学习情况与年终干部考核挂钩。第二十五条 调研制度

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定期分析形势,超前研究对策,及时作出部署,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力求减少和避免工作失误。

局领导班子人员每年要有二个月以上的时间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特别要围绕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撰写1篇调研报告,科级干部每年撰写1篇调研报告。

第六章 请假(包括年休假)制度

第二十六条 机关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作息制度和劳动纪律,无故不得迟到早退,因病因事要及时请假。第二十七条 因病、因事需要休假的,应按分级负责制度逐级请假,得到批准后方可休假。

机关一般工作人员,休假在一天以内的,由科(室)负责人批准,二天以上的,由分管局领导批准。副科以上干部,休假在一天以内的,由分管局领导批准,二天以上的由局主要领导批准。

局领导班子成员休假由局主要领导批准。

第二十八条 公休假日出市外二天以上,科(室)同志需向分管局领导汇报,局领导班子成员需向局主要领导汇报。

第二十九条 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因病、因事休假或离市出差,应事前向局长和分管局领导报告。第三十条 享受年休假的,本人必须填写休假表,经科室负责人、分管局长同意后,交办公室。因病、因事休假天数和外出疗养天数,冲抵年休假。

第七章 来客接待制度

第三十一条 所有公务接待一律由办公室统一负责,实行定点接待。擅自安排接待的,经费一律不予报销。第三十二条 接待标准

上级机关及外地来客,原则上只宴请一次,其他均用工作餐。

上级机关领导及其以上客人,原则上每人每餐80元,工作餐每人每餐不超过30元。

其余客人,原则上每人每餐50元,工作餐每人每餐20元。

宴请时的酒水费另计,标准掌握在用餐标准的30%以内。

来客接待原则上不承担住宿费、电话费和其它费用。

第三十三条 接待办法

接待来客,应事先报局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安排登记,填写《就餐通知单》,接待人员凭《就餐通知单》到指定酒店就餐并签单。

特殊情况下(如遇外出检查不能及时取得就餐通知单),亦应事先与办公室电话联系,由办公室通知酒店,回局后及时补领就餐通知单,并填写说明。

第三十四条 各科(室)及参与接待活动的相关人员必须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不随意超范围安排接待,不超标准安排食宿。原则上不得在营利场所安排娱乐活动。坚持对等接待的原则,严格控制接待陪同人员和陪餐人员。

第三十五条 各类接待活动都必须做到有利公务,热情、大方、周到、细致、俭朴。

第三十六条 所有接待费用均须持有正式发票,并按规定填写《报销清单》,经2人以上签名,报分管财务的局领导审批后报支。

第八章 车辆管理制度

第三十七条 机关车辆由办公室统一管理,原则上保证局领导工作用车。

第三十八条 车辆由局办公室指定一位同志负责调派(调度员外出或休假时由办公室负责人调派)。

第三十九条 各科(室)遇有工作任务,需要用车的,应事先向调度员联系,由调度员统筹安排,并向驾驶员出具派车单。如有紧急公务不能及时取得派车单的,可用电话说明,在回局后应及时补领派车单。没有派车单的用车一律不准报销汽油费和出差补助。

外出一天以上及?市范围外用车均需报分管局领导同意。

第四十条 机关工作人员应本着节约、效率的原则,坚持可不用车的尽量不要求派车。

原则上1公里内不予派车。

单项性外出工作,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同科(室)多事用车,根据申请的先后顺序和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调配用车。视情派车,能合并用车的合并用车。

出车任务完成后,车辆应及时返回,用车人须及时告知调度员。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的,用车人必须在规定返回时间前通知调度员,不得擅自作主逾期在外停留,影响机关正常用车。

第四十一条 严格控制外单位借车和机关工作人员私事用车,特殊原因确需派车的,在确保机关工作用车的前提下,本市范围内由调度员调派,本市范围外需报分管局领导同意。

第四十二条 机关车辆无特殊情况每日须停放在机关大院(包括节假日),不得在外过夜。遇有特殊情况车辆需在外过夜的,须经办公室负责人同意。否则出现车辆丢失、事故、损坏等后果,由驾驶员自负。第四十三条 车辆实行定点维修、专人办结制度。小型故障由驾驶员检修排查;大型维修由驾驶员提出书面意见并填写维修申请单,经办公室负责人审核后,到指定修理厂进行修理。车辆维修费用由办公室统一负责结算。

第九章 值班保卫制度

第四十四条 机关实行节假日和特殊期间值班制度。

第四十五条 值班由本机关工作人员参加(调研员除外),值班表由办公室负责制订。

节假日值班按作息时间进行;特殊期间按上级要求进行。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记录。

第四十六条 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负责处理值班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并做好值班记录,发生突发事件及时向局领导汇报。

第四十七条 值班人员要提高警惕,做好安全保卫、防火和保密工作。

第四十八条 值班人员有事(包括公事、私事)或因病不能值班时,由本人自行调换班次,严禁擅自不值班或值班脱岗。

第十章 保密工作制度

第四十九条 局保密工作由局党委领导。局保密工作的对象为局机关、局属各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第五十条 密级文件材料的收发及使用到归档的各个运行环节,都应严格履行登记手续。

第五十一条 上级下发的秘密文件和下级及有关单位、个人报送的需要保密和不予公开的文件、资料、信件等,应严格按传递程序轮阅范围送阅。

会议决定的,未正式公开宣布的内容,应严格保密,任何人不准随便泄露,领导更应自觉遵守。第五十二条 档案材料借阅要遵守规定,办妥登记手续,及时归还。

第五十三条 密级件要定期清理、归档,发现丢失、被

窃,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第十一章 财务管理制度

第五十四条 现金管理制度

各种款项的支付,凡超过规定限额的必须使用转帐支票支付。

无正当理由,任何人不得借支公款,确因工作需要借用公款,须由借款人填写借款单,经分管财务的局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办理借款手续,并按时核销还款,不得无故拖欠借款,不允许公款私用。

第五十五条 经费支出管理制度

各项经费支出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按照“必需、合理、从紧、节约”的原则,实行由分管财务的局领导一支笔审批的制度。

任何报销凭证必须合法、手续齐全,由经办人、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报分管财务的局领导审批。坚持增效节支原则,各类经费支出,必须按以下规定执行:

1.办公用品支出。机关所需的办公用品,一律由办公室按工作需要统一购臵,各科(室)向办公室领用。

2.差旅费支出。机关工作人员因公出差,差旅费开支标准按市财政局文件规定执行,超支自负。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乘坐飞机,事先必须经分管财务的局领导同意,否则不予报销。

3.会议费支出。会议费用实行统一管理。需会议支出,由会议承办科(室)列出预算清单,报经分管领导批准,报分管财务的局领导审批前,经办公室审核,在批准的会议经费预算内控制使用。一般会议伙食标准控制在800元/桌(含酒、烟、水)。

4.设备购臵费支出。各科(室)因工作和业务需要,增添或更换设备、用具等,须经分管财务领导同意后,由办公室统一购臵。

5.车辆修理费支出。车辆的修理,由驾驶员提出计划,经办公室和分管财务领导审核同意后,到定点修理厂修理。修理费由办公室统一负责管理,并严格掌握,减少支出。

6.业务接待费支出。所有来客由办公室统一接待。科室有上级业务部门来客需要安排接待的,事先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分管的局领导同意后,由办公室统一安排。接待费用统一由办公室负责结算。科(室)自行安排的,局财务不予报销。市外出差就餐发票,由分管的局领导审核后报分管财务的局领导审批。

7.订阅报刊支出。除局统一规定订阅的报刊外,各科(室)当年还可订阅1份与本科室工作有关的报纸、刊物。各种政治书刊和业务资料的征订购买,须经分管财务的局领导同意由办公室统一办理,并做到统一登记造册,对价值在50元/本(套)以上的书籍、资料,人员调动时须移交原科(室),个人不得带走。凡未经批准个人自行征订购买的书刊、资料,一律不予报销。

8.困难补助支出。机关工作人员确因特殊困难,需补助时,本人须事先提出申请,经局党委集体讨论决定。机关工作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因病住院,一次性慰问金额不超过200元。

9.外出参观考察支出。根据工作需要,出?大市参观考察活动的,一般干部须经分管局领导同意后,报局党委副书记批准;局班子成员报局主要负责人批准。未经批准擅自外出的,经费一律不予报销。第五十六条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机关购建固定资产,办公室要建立固定资产专帐,定期核

对,不允许公物私用,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本规则由办公室负责解释。本规则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问题,由局办公室向局长办公会议报告处理。

5.粮食贸易公司简介 篇五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市贸易局、市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重视关心以及县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全县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繁荣城乡市场、满足消费需求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9%,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3%,各类商品销售市场成交额达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7%,其中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为16.48亿元,比上年增长36.42%。粮食销售额为7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

(一)商贸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

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我们紧紧抓住全县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时机,召开了全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理清了全县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为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各镇(乡)、街道工作机构,落实了分管商贸工作领导和统计人员,结合市政府下达的商贸流通服务业考核指标,制定实施了《2006年象山县商贸流通服务业考核办法》,并以政府名义下发到各镇乡、街道,初步形成了科学、全面、严格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围绕去年年底编制的《象山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对初稿进行多次修改、论证,目前已正式通过了专家的评审。

(二)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为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对商贸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其中总投资达1.8亿元的象山天华家具市场可望年底建成;总投资1.28亿元的中国水产城二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石浦半岛大酒店,总投资1.5亿元,已进入装修阶段;总投资2000万元的象山轻纺市场、总投资3500万元的时代广场和总投资1000万元的远大五金机电交易市场都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经多方协调,争取重点商贸项目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初步落实用地指标100亩,全县农村放心店商品配送中心落实用地指标68亩。位于城市新中心区投资160万美金的金都大酒店已规划立项,油漆市场正在规划论证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实际完成商贸服务业设施投资总额达到3.25亿元。

(三)新型流通业态不断发展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确保农村居民消费安全。一是全面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千方百计引进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宁波海洋总公司(县供销社)分别作为我县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建设和农资农家店建设的实施主体。为解决我县距离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配送中心较远的实际问题,我局克服困难,无偿腾出距丹城最近、配送条件最好的整个沙岗粮站,作为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公司的象山配送中心,从而确保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扎实推进“镇乡连锁超市”工程建设。上半年新建连锁超市门店2家,进入三江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的我县农产品半年来销售品种共21个,销售量为800吨,实现销售额为240万元。二是加快品牌引进,提升消费档次。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全球著名快餐品牌肯德基,经营火爆。在开业当天,营业额29.4万元,刷新了全国160家肯德基餐厅首日营业额的最高纪录;重点发展汽车、电脑、手机、服饰、珠宝首饰等商品的专业专卖,以适应消费追求个性化、品牌化的时代。三是开展社区商业试点工作。确定丹东街道塔山社区为创建宁波市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四)消费安全监管继续加强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推进食品放心系列工程。一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执法7次,积极开展肉品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建立生猪瘦肉精检测室,于5月份正式开展检测,实行检测数据与市贸易联网,抽检率2%,合格率达100%。二是着力抓好菜篮子基地建设。大力培植县级十大生猪基地和一批蔬菜生产基地,确保骨干“菜篮子”商品均衡上市供应。同时,积极引导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向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继续抓好市场准入管理。丹城放心豆制品加工基地顺利投产,在中心城区内实行了豆制品市场准入,并引进了宁波五龙潭蔬菜有限公司的豆芽产品,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豆制品。放心早餐工程实施方案正在调研之中。申报县蓬莱市场为国家级绿色市场,已经国家商务部认证机构答复,签订了认证方向的有关合同,绿色市场创建工作已启动。

(五)粮食市场安全运行

一是认真做好粮食订单工作。切实开展全县粮食供需平衡情况调查,及时出台2006年粮食收购政策,与1045户农户签订了13000吨的粮食收购合同,发放粮食预购定金50.5万元,为全年粮食收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合理调整粮食收购网点布局。通过对各粮站实地踏勘、论证,结合我县实际收购情况,全县收购站点进行撤并调整:保留12家,撤消11家,设臵临时收购点9处。拟建三个中心粮库,目前,大契头中心粮库扩建工程即将动工。三是完善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分别与6家粮食加工厂、12家粮食供应网点、1家运输企业签订了应急联动参与协议,并统一挂牌运作。采取“远联近交”策略,与江西产粮县签订了购销协议,在江西湖江县建立了2万亩粮食生产基地,保证了我县粮食轮换的需求。四是进一步深化军粮供应工作。组建成立了宏森源配送中心,为部队和单位食堂提供食品配送服务,不仅解决了部队后勤的食品采购困难,也为粮食收储企业转变观念、更新经营理念、锻炼竞争意识,提供了平台。

(六)烟草三产接管工作平稳过渡

一是积极做好接管前各项准备工作。建议抽调11名同志组成工作组,经过充分协商,明确了各人的职责分工;认真开展调研,进行委托审计,初步摸清了19家企业的资产状况;注册了金溢投资经营公司作为工作组工作的载体,议定了接管工作整体实施方案,出台了《烟草三产接管工作组工作制度》,确保烟草三产接管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努力抓好接管后的各项落实工作。6月12日,市烟草公司与我县政府就已签约的《关于原象山县烟草公司人员及资产处理协议》的内容进行移交,标志着我县烟草三产接管工作正式启动。工作组确定了年内接管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工作的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工作组已召集原烟草三产19家企业负责人与财务主要负责人会议,统一了思想,宣布相关纪律,进一步修订接管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目前,在工作的第二阶段,明晰产权落实责任制阶段,工作组正认真开展清产核资,排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维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第三阶段——深化体制改革的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上半年商贸经济形势总体看好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现有商贸发展基础还不能适应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商贸投资面临着要素资源制约压力,消费市场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拉动措施,商贸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后劲不足。二是在推进镇乡连锁超市创建工作中,由于存在着企业与超市经营业主之间的就商品价格、配送时间等问题上的争议,致使以加盟连锁为主要形式的镇乡连锁超市建设推进难度较大。三是由于受历史、体制等原因,重工轻商、重农轻商、重旅轻商的观念尚未转变,全县合力兴商的氛围不够浓厚。

二、下半年我县商贸流通工作的思路和工作举措

下半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上级年初下达给我们的考核指标,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扬长避短,踏实工作,确保“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品位档次

总的要按照《象山县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逐个加以落实。下半年要着力抓好象山家具市场、象山轻纺市场、时代广场、远大五金机电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基本建成象山轻纺市场和象山家俱市场、定塘果蔬交易市场。积极筹建综合商品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继续搞好服饰、电脑电信、休闲娱乐等专业特色街(区)的建设培育,逐步改变我县商贸服务网点布局散、规模小、档次低、设施不配套的落后状况,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品位档次,更好地满足生产建设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二)推进农村消费网络建设,着力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

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宁波三江公司为依托,加快日用消费品农家店的建设;以县农资配送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快农资农家店建设,努力开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新局面。全面完成“镇乡连锁超市”工作任务,实现每个镇乡至少有一家连锁超市,新建一批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农资农家店,初步构建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努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整合塔山社区现有资源,调整布局,营造相对集中、功能完善、服务先进、环境协调的社区商业,争创市级商业示范社区。

(三)实施象山海鲜餐饮品牌建设,精心办好海鲜美食节

要充分利用海鲜资源的优势和中国开渔节的品牌效应,举办象山海鲜旅游节、象山海鲜美食论坛等活动,实行沪、杭、甬、象四地海鲜餐饮企业联动,通过开展海鲜特色菜肴烹饪大比拼、海鲜啤酒狂欢、海鲜“十六碗”等多种活动,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扩大象山海鲜餐饮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着力打响象山海鲜餐饮品牌。加强象山港海鲜城、石浦渔港海鲜长廊、松兰山海鲜夜排挡等管理服务,努力实现海鲜餐饮与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的良性互动。积极实施名店、名菜、名厨的“三名”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餐饮企业的品位档次,增强象山海鲜餐饮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四)稳步推进放心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消费安全水平

继续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通盘考虑,精心规划“十一五”期间拟建全县畜禽屠宰中心。积极推进“无公害”蔬菜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示范基地。按照重点菜市场检测室日常检测与流动检测车抽检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对上市食品的安全检测。加强中心城区豆制品的市场准入管理,扩大豆制品准入范围,加快推进放心豆制品二期工程建设,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豆制品。抓紧实施“放心早点”工程,先从丹城中心城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让居民吃上安全卫生、品种多样的早点。

(五)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粮、棉、油、肉、尿素等重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管理和监测,及时掌握价格变化动态,准确地提供市场运行信息。建立健全政府公共储备与民间商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资金储备互补的新型商品储备体系,依托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主副食品供应企业,采取政府补助等方法,保持一定的重要商品储备量,增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预先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确保商品市场供应。

(六)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努力确保粮食市场持续稳定

一是扎实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在传统服务基础上,继续向种粮大户无偿提供售粮袋、补贴运输费。争取多收粮,收好粮,为储备粮轮换提供切实可需的粮源。二是加快中心粮库建设进度。做好招投标工作,争取大契头中心粮库扩建工程早日动工,对另外两个中心粮库作可行性研究,争取早日争取到项目用地。三是抓好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切实落实23500吨地方储备粮规模和150吨储备油规模。严格落实仓储管理制度,深化“一符四无”粮仓建设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和库容整洁。

(七)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烟草三产企业体制改革

6.粮食贸易公司简介 篇六

根据中储粮北(2011)68号文件精神,嫩江县嘉禾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临江分公司于2011年9月5日对库存粮食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企业概况

嫩江县嘉禾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临江分公司,是在原嫩江县临江粮库的基础上于2009年1月份正式在嫩江县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国有非法人企业,隶属于嫩江县嘉禾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占地面积11.38万平方米,在册职工18人,占用固定资产原值438万元,可利用有效仓容1.5万吨,年经营能力6万吨左右。目前,企业主要业务是在上属公司的领导下,受中储粮嫩江直属库的委托收购储存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现有库存国家临时存储大豆18,405,481公斤,共计62个储粮型态..二.自查过程及结果

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企业第一负责人挂帅,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由各有关岗位人员参加的自查领导小组,详细落实了人员分工。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长: 刘佳清(负责自查全面工作)

副组长: 吴士君(负责自查日常工作及质量实测工作)

副组长:宁广军(负责统筹协调等服务工作)成员:王文胜(负责账账、账实核对及报表数据工作)

赵振奎(负责实物测量、保管账表卡、器具准备,场区管理等工作)

颖(负责后勤保障服务接待等工作)

赵振清(负责安全保卫及交通联络工作)

刘立轩(负责实测中人力调配工作)

(一)清仓查库及统计管理方面

首先进行了会计、统计、保管三账核对工作经仔细核对结果显示会计、统计、保管数字一致,完全相符;其次进行实地测量,采用测量计算法,计算粮堆平均密度则采用特制大容器法,经测量和计算发现,检查计算总数比保管账面总数少61,021公斤,差率为0.33%,在规定的3%范围以内,故认定账实相符。其中,库存收获年度为2009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测量数比保管帐面少49,232公斤.库存收获年度为2010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比保管帐面少11,789公斤。质量方面经实测 2009年大豆完整粮率平均为85.2%,平均水份为11.5%,杂质为0.6%..2010年大豆完整粮率平均为84.0%,平均水份为12.9%,杂质为0.7%.检验结果库存大豆皆为宜存粮。

自查以为:企业能较好地执行统计法和中央储备粮油统计制度,有关人员持证上岗。统计业务执行较好,处理账务及时,经常进行帐帐,帐表,帐卡核对,各种报表上报及时且有电子备份,能做到数据保密。

(二)计划管理方面

本库点2009年被认定为临时存储大豆承储库点,目前没有轮换计划。生产年度为2008年的临储大豆定向销售21,640吨,截止到2011年9月14日出库20,801吨,其中:七月份销售7,451吨,八月份销售11,963吨,九月份销售1,386吨,尚有838吨未出库,出入库登记手续完备。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有生产操作等多个领导机构。值班值宿记录比较规范,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机构。

(三)仓储管理方面

1.本库点仓房为新二型仓型5栋,钢板仓21个,储存能力1.7万吨,无渗漏现象,专卡专帐管理,卡账相符。

2.有检验检斤台账,自检库存大豆均为安全粮。无混存现象,达到了“四五”标准。

3.仓房安装了电子检温监控系统,库内有安全监控系统。

4.储检人员均持证上岗,仪器达标。

5.库内各类标识齐全清晰。

6.消防设施较为完备,消防器械完备。7.各种检查,作业记录完备。

(四)财务管理方面

由于本企业属财务非独立核算单位,报账嘉禾公司,只结付粮款,自2009年代储临储大豆以来从未发生挤占挪用粮食资金现象。

7.粮食贸易公司简介 篇七

一、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我国东北地区粮食外贸现状

(一)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农业作为一国基础产业,历来受政府干预和控制最多。由于各国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市场环境以及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农产品贸易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奉行保护主义,实施各种补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掌握话语权,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国际谈判的方式来实现农产品贸易秩序正常化,然而谈判并不顺利。农产品贸易游离在多边贸易体制的管辖范围之外,1994年乌拉圭回合通过了《农业协议》,并未取得关键性的成果,仍然允许成员方政府在一定领域对农业进行补贴,针对《农业协议》的缺乏约束力,WTO新一轮农业谈判在1999年前后启动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成员在谈判中被边缘化,谈判在即将进入攻坚阶段时陷入了破裂,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市场准入、农业补贴停滞不前。近年来,谈判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我国东北地区粮食外贸现状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历年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而得。

东北地区的粮食产品除了大量供应国内市场外也销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出口的主要品种是玉米和大豆。其中,吉林的玉米和黑龙江的大豆出口均居全国第一。此外,东北的大米也是较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北粮食出口占全国粮食出口份额较大,东北是我国粮食出口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未来随着东北亚地区国家农产品自给率的不断下降,对于粮食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东北粮食出口前景看好。但是在自由贸易环境下,东北原粮生产并不具备比较优势,我国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主要粮食产品的平均成本要高于国际市场水平20%—70%,而且粮食品质尚有一定的差距,粮食生产明显不具比较优势,国外粮食一旦大举进入我国,将大幅度抑制东北地区粮食出口。

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我国粮食贸易面临的制约因素

东北粮食产品出口竞争力主要源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但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出现一系列环境和资源问题,种粮成本越来越高,自然资源和劳动成本等比较优势逐渐消失,长此以往,必将面临农民种粮意愿降低、粮食减产等一系列问题。

(一)国内制约因素

1. 资源约束

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耕地面积和土壤品质,这是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也是限制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东北地区存在着黑土耕地不断减少和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粮食产量不断缩减的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与植被破坏问题出现,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从而造成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另外,东北地区水利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农业减灾、防灾能力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粮食质量问题很多,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发展,使东北地区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

2. 现代物流不发达

我国与粮食贸易相配套的物流设施相对落后,铁路方面,由于运力不足使得粮食出口成本增加;水运方面,由于水运通道不便利,所以很少采用。此外,东北地区虽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粮食物流的建设上,但由于管理不当、作业效率低等原因导致粮食物流无法规模化。东北地区粮食物流成本较发达国家要高出很多,导致出口粮食价格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 粮食生产成本高、质量低

长期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在粮食生产中一直强调高产而忽略了粮食的质量,致使很多粮食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际粮食市场需求。另外,农业科技含量低,粮食生产专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企业,致使我国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品质提升缓慢。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普遍上涨,加上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东北地区粮食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被不断被削弱。当国际市场价格较低时,对我国东北地区粮食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

(二)国际因素

1. 关税壁垒降低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和关税壁垒的降低削弱了我国对粮食贸易的限制,国外大宗粮食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我国廉价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比不上发达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的规模经济优势,使得我国粮食产品缺乏比较优势,粮食贸易竞争力处于劣势。再加上跨国粮食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粮食市场,使得国内粮食市场竞争激烈,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受冲击最大,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粮食出口。

2. 非关税壁垒提高

我国加入WTO后,以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为核心的非关税壁垒的门槛日益提高,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粮食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由于东北地区粮食产品质量标准和粮食技术生产标准等普遍落后于国际标准,导致东北地区的粮食产品因质量、检疫等安全问题出口频频受阻;为了削减我国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恶意提高技术标准,一些粮食出口企业为达到国际技术标准只有加大投入,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企业由于无法承担过高的费用以至于退出国际市场。

三、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东北地区发展粮食贸易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粮食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粮食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商家的利益和声誉,而且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政府应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粮食安全认证体系,从而实现对国内粮食产业的保护。一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标准都低于国际标准,这使得国外企业趁此机会将一些质量较差的粮食产品出口到我国,极大地危害了我国国民的健康。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粮食进口的审查力度,严格把关,杜绝不合格粮食产品流入我国市场,加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与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绿色标准。

2. 以绿色产品质量标准引导绿色粮食生产及出口

在国际农产品消费市场上,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因而发展绿色农业及出口是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政府应科学引导绿色粮食生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鼓励农民学习现代绿色粮食种植技术,熟悉当代绿色粮食生产标准,科学种植粮食作物。另一方面,政府应出台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对于高污染的工业老城区进行全面改造,对于进驻我国东北地区的外资企业审批时要考虑生态环境效应,避免引入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促进绿色粮食生产及出口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也是我国东北地区适应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的必然选择。

3. 调整种粮补贴政策

随着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开放程度日益加深,面对国外高补贴造成的国内外价差扩大的趋势,东北地区粮食竞争力更显不足,粮农收入增长缓慢。因此,政府应针对绿色粮食生产出台支农惠农政策,在减免农业税费的同时,实施绿色粮食生产财政补贴政策,合理利用关税保护和进口调控政策,把握好粮食进口的规模和节奏,防范对国内农业发展带来的冲击。

(二)企业层面

1. 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尤其是大豆的自给率还不到50%,这就要求我国粮企不仅要立足于国内市场,也要与国际市场衔接,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提高我国东北地区粮食综合利用效率。在国际粮食价格下行时适当增加粮食进口是增强我国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的有效选择。合理进口短缺的粮食作物,不仅可以缓解我国东北地区资源短缺压力,而且可以降低粮食安全的资源供给成本。通过国际粮食市场,用出口优势弥补劣势,多进口国内成本较高的粮食产品,实现优势互补,以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2. 发展粮食“四散”运输和集装箱运输

为促进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发展,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港口建设对接,优化东北地区粮食产品出口的装运条件和装运方式,同时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粮食出口的运输成本。粮食“四散”即实现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粮食集装箱运输主要应用于品种多、批量小以及多种质量等级的粮食运输。东北地区发展粮食“四散”和集装箱运输,不仅可以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而且还可以保证粮食品质和减少粮食损失,增加运输途中的安全系数,同时可以根据粮食主要生产区域和港口的分布,建立以各地区为主体的散装粮食运输系统,并配有便捷的运输网络。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可以促进东北地区粮食的出口,而且可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

粮食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国粮食贸易的发展程度,因此东北地区应积极选取优良品种,优化生产结构,走优质高效的生产道路。同时,在保证粮食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实施出口品牌战略,以确保在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雪,张广胜.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农产品贸易成本初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1):21-24.

[2]王溶花,陈玮玲.中国粮食进出口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4(3):115-117.

上一篇:妥协造句下一篇:渠县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