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中的忏悔》有感

2024-06-16

《暴风雨中的忏悔》有感(共10篇)

1.《暴风雨中的忏悔》有感 篇一

暴风雨中的忏悔观后感

前段时间,机关组织观看了《暴风雨中的忏悔》、《贪欲使他走向了深渊》两部影响巨大的廉政教育片,大家看后感受颇深。曾经的人民好公仆皮黔生、宋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下经受不住考验,利用手中存在的权力,一步步走上严重违纪违法、腐败堕落的犯罪道路,最终被绳之以法,沦为阶下囚。这不仅严重破坏了党纪党风,损坏了党的形象,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遭受了严重的损害,而且还使一个曾经美好的家庭陷入痛苦的深渊。戴着明晃晃的手铐的他们在狱中深深的自责、深深的忏悔,但为时已晚,因为法律是无情的。狱中皮黔生、宋勇痛苦的眼泪告诫我们,世上并没有卖后悔药的,大家不要心存侥幸,而是要时刻严于律己,如履薄冰。他们在令人惋惜、痛惜的同时,也是令人感到可气、可恨的。纵观贪官的落马,他们有着共同点。每一个贪官并不是一开始就腐败,他们起初同样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扎扎实实的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做出了一定的业绩,有为党、为人民奉献的精神,为国出力的决心。然而,后来随着权力的逐步提升,面对金钱名利等的诱惑,经不起考验,渐渐转变为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贪污受贿,淡化了党性修养,扭曲了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沦落为人民的罪人。

从他们的腐败堕落的轨迹我们不难看出,贪婪的闸门一旦打开,贪欲犹如洪水决堤一泻千里,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用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转变为权钱交易,一个人手中有了权,各个方面的诱惑也随之而来,如

何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是否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对每一个掌权者、为官者的严峻考验。如果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恃权轻法、心存侥幸,政治上丧失信念、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最终将自食苦果、踏上不归之路。只有把手中的权力转化为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清正廉洁、心系国家,才能造福一方,流芳百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做起,从细节抓起,要严防从小节被打开缺口,而走向贪欲的深渊,尤其是作为监理人员的我们,手中都有或大或小的权力,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自律,防微杜渐,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

总之,人都有欲,无限的贪欲更是人们致命的缺点,纵观历史,多少曾经很清廉、正直的高官都败倒在贪婪欲望的石榴裙下,贪欲之手最终成为挖掘自己坟墓的工具。通过本次意义非凡的廉政教育,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廉政建设在监理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关乎个人的荣辱、关乎事业的成败,胡锦涛主席的荣辱观还告诉我们:“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作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中体现,以史为鉴,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反思反省自己,真正打牢廉政思想基础,筑严廉政思想防线,加强廉政教育学习,让清正廉洁成为工作中的主

旋律。

2.读忏悔实录有感 篇二

省纪委、监察厅选取近年来我省查处的副市长杨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汪风雄、四川省展览馆馆长秦勤等典型案件,编辑出版了警示教育读本《忏悔实录》一书,通过对15个真实案例的深度剖析,涉案人员的深刻忏悔,深入浅出的点评,“以案说纪、以案明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警示教育意义,给我以强烈的思想震撼和精神洗礼。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前车之鉴,殷殷不远。书中披露出的已查处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表明,不论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贪图享乐、满足私欲”、“栽倒在一个贪字上”,还是“慷国有资产之慨,为己谋取私利”、“制度和规定,成了一纸空文”,领导干部走上犯罪道路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从苗头问题到突出问题的蜕化过程,但就其思想根源,无一例外,就在于个人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与党的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宗旨背道而驰,最终在权利、金钱面前没有经受住考验、败下阵来。

3.观看《忏悔录》有感 篇三

机关事务管理局 俞子伟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局里组织观看完《忏悔录》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通过这次组织观看《忏悔录》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负于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4.读《忏悔录》有感 篇四

(一)“只有把我这样的腐败分子统统查清楚、清理掉,我们党才能有希望;只有把像我这样的违法分子统统绳之以法,国家才有希望。不管组织怎么处理我,我都毫无怨言,我永远都是党的人,我的心永远向着中国共产党!”一位国家级领导干部的忏悔书中写道。

横看违纪违法干部在接受组织审查后,开始悔恨、开始剖析,细数自己各种“不是”、各种“不该”,这么多“不” 字如果在最初就能起到“不”的作用,“我不要”、“我不能”、“你不能这样做”……那就不会有出现这么多贪腐违纪官员。

学会拒绝、自觉抵制,才是一名领导干部自始至终所应遵循的规矩。

纵观众多违纪违法的干部,缩影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是农民的儿子”……

现实生活中,很多已落马的官员,无论在台上之时,还是身陷囹圄之后,都喜欢将贫困、草根的身份抛出来,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出身贫寒也成了落马官员的“口头禅”.殊不知,在农村培养出一个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有多不易,父母有多艰辛、期望有多大,可是当这些官员辜负党、辜负人民、辜负家人的时候,他们的底线呢?记得在观看《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贪官赵德汉说,小时候在乡下,我最喜欢看丰收的庄稼地,经常蹲在地头一看一晌午。我爱吃炸酱面,更爱看地里的小麦。麦出苗了,麦拔节了,金灿灿的麦穗成熟了……看着看着,肚子就饱了。他声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几辈子的农民啊,穷怕了!看钞票,就像看小麦一样,看着心里踏实,看着精神满足。看久了,钞票上会泛起一片金光灿烂的麦浪呢……

可是咱们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怒斥他道:“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

多么一针见血的痛斥,当你违纪的时候、当你腐败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你在损害人民的利益,为什么不想想你是农民的儿子。

农民的孩子不是贪官抛出的草根身份的同情稻草,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更应该骄傲、自豪,更应该以人民的名义维护人民的利益不受损。(阿勒泰市纪委组宣部 部长 刘红)

读《忏悔录》有感

(二)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忏悔录》是长春市纪委2016年12月印制的内部资料,主要是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的观念和纪律意识,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各级党员干部要从这些审查对象的忏悔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我从书中录入的22名审查对象的忏悔和反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党,对于家人充满了内疚和悔恨。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可以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尤其是有的审查对象还曾经是区里的老领导,其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不言而喻。有的把腐败变质过程说得很清晰。“我的蜕变始于一把手之后,根源在灵魂深处,核心是思想上防线没筑牢,对法纪的漠视,严于待人,宽于律己。表现在不平衡的心理,对权利的滥用和所谓遵守潜规则上”.共产党员应时刻以党章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按党章要求做事。领导干部应时刻起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打先锋,站排头,自立、自省、自警、自强。尤其是关键少数。

一、理想信念总开关必须拧紧

思想总开关坏了,必然行动上越规矩。精神上缺钙了,必然信念上患软骨病。思想上动摇了,行动上就跑偏。学习上不透、不深、不全就导致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因此,做事能百折不挠,经得起各种诱惑保持住气节,必须靠信念的力量支持。没有对党性坚守的信念,就自然开始不思进取,不努力学习,不思考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信念缺失的必然结果就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使自己向错误的道路走去而又不能自觉自醒。

二、为人民服务宗旨必须牢记在心

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切工作都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负责,为人民大众服务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如果宗旨意识铭刻在心,把自身的力量和智慧用在工作上,群众身上,就能想着努力工作,想着为人民服务。反之,为满足个人欲望,想着追求享乐,就会热衷吃喝玩乐,就会自私自利、想方设法、不择手段、为所欲为。

三、慎独内省至关重要

有很多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是有一定的觉悟和警觉的,但廉洁的防线往往是被一条烟、一张卡攻破的,“温水煮青蛙”,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慎独慎初、知内省尤为关键。吾日三省吾身,想一想,你今天学识增长了吗?你今天道德完善了吗?你今天的言行妥当了吗?做没做自查自纠?因此,党中央对领导干部提出要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莫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作者:二道区吉林街道 杨吉庆)

读《忏悔录》有感

(三)中国穆斯林面临的困惑

马雪青

开篇

我们每个人都有错,但是懂的忏悔的并不多,真正能够影响后世的忏悔就更少了。历史上有三个人的忏悔影响深远,托尔斯泰、奥古斯丁、卢梭。而托尔斯泰与奥古斯丁的忏悔都是在寻找到上帝之后发起的,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今天我选择的这本书是托尔斯泰的《忏悔录》,非常薄。为什么要选择这本呢?因为他自身遇到的信仰问题也是我们当代伊斯兰面临的重大问题,如果不进行反思,情况很可能越来越糟。

忏悔录

这本书讲了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1828年的俄国,最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出生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从小就受东正教的教育(和我们小时在寺里背几句教门知识、学几个字母很像),然而他到了大二时,突然反思,对所有的东西都不信了(与现在很多的回族家庭的孩子是不是也很像?)。

他说,“回忆起来,那时也没有真正的信过,只不过对教给我的一切和成人在我面前的说教有一种信任的态度而已,但这种信任很不牢固,这也不是信仰。”

另一方面,他看到他身边的有信仰的那些信仰东正教的人大都是一些愚蠢而残酷,既无道德又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宗教对于他们只是满足某种生活需要的手段,那么这其实已经不是信仰了。而那些自称不信教的倒大多是一些聪明、诚实、善良的人。

正如最近看到的一首打油诗中讲道:喜教门,爱教门,教门事上无教门。也就是信仰群体的言行不一致给非信仰群体带来的影响太大了,他们如果看到信仰群体是这样的,根本不可能来信仰。

于是他对于小时候父母教给他的已经不信仰,但是他还在一直追求完美,想完美自己,于是致力于各种学科来完善自己,他以为这就可以使他幸福。后来他失败了,他发现这只是他的私欲,只是为了比别人更有名、更富有,别的什么都带来不了。他对自己说“即便你的声誉比果戈理、普希金、莎士比亚,比世界上所有的作家都高,那又怎样呢?”他找不到答案。

再后来他经历了各种痛苦的经历、各种边缘情境、各种想自杀的心理,()终于找到了上帝。没有上帝,他就再也活不下去了。(阅读原文更精彩)

笔者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在这个无神论及虚无主义盛行的时代,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自然而然的从这个背景下挣脱上来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们并不是批判无神论,我们批判的是不思考。如果一个人经过艰苦卓绝的生命历程,他可以选择他认为对的宗教或思维方式,这是外界不能强加给予的。

但是脑力劳动仿佛比体力劳动更难,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思考,选择了一种最消极的方式生活。大多数人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种浑浑噩噩,从来不去思考生命到底是什么,过到哪一天是哪一天;第二种是寻欢作乐,用欢乐来掩盖去寻找生命意义的痛苦,或者拼命的挣钱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静下来时尽量避免思考生命这一问题,尽量用娱乐或交际来转移视线;第三种是那些追寻生命意义而不得的人,他们很有可能选择自杀,因为如果把宗教抛在脑后,人生命的意义就等于虚无,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那么奋斗又有什么意思呢?或许有人说我为了家人,那么家人最后也会化为乌有,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人说为了社会,为了造福子孙,那么社会子孙也会化为乌有,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人说为了道德,那么什么是道呢?

当这一系列的问题与无神论的主导思维交织在一起时,有人勇住直前,有人退却了,也有人转向了宗教,因为只有宗教才能解决生命意义的问题,这也是各大文明都是宗教主导的原因,可以说没有宗教就没有人的生存,因为除却宗教生存没有价值。

现在已经有大量的人在寻找宗教并找到了宗教,可是他们找到的宗教却和自己想象的宗教差别很大,因为正在寻找信仰的这些仁人志士们把宗教当成了生命的意义,没有了宗教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于是他们迫切需要知道哪个宗教更适合他们。

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仔细想想,我们当代是不是也遇到过与托尔斯泰先生相同的社会问题和信仰问题?

1.学者去哪了?在穆斯林社区中,有多少伊玛目可以独挡一面努力宣教呢?当然这个原因很复杂,很多历史原因造成的,以前的很多伊玛目四教(儒释道伊)是兼通的,文武双全,文能写诗作赋,武能定国安邦。但是可能是由于几十年前杀害了太多的优秀的阿訇,也可能是家长的观念变了,也可能是大社会的影响,我们很难出大学者了。不出学者也没问题,但如果再出点负面的行为或言论,搞点教派纷争,这足以让非穆斯林敬而远之,不再敢接触伊斯兰。

2.民族主义如何跨越?努力的宣教者中有几个可以跨越民族主义呢?小的时候,回族在清真寺里学点;主麻时,阿訇给来礼拜的回族讲点;出者麻堤的时候,一些回族走向了另外一些回族的清真寺;念经时,清真寺收着回族。后来我们发现,宣教的过程好像就是向不信教的回族传播的过程,真的面向中国人宣教的群体屈指可数。比较好的阿訇能做的只是汉族来了,我也很欢迎罢了,而不是主动的宣教。

3.信仰群体的盲从。在本书中,托尔斯泰就是因为发现了盲从的情况,对于他那种有理智的人,很难接受,于是离开了东正教。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阿訇的知识很少,父母的知识很少,把孩子送进大学后学了一些科学知识后反问父母一些问题后,父母根本无法回答,于是孩子渐渐离开了教门。父母去找阿訇帮忙,阿訇也解决不了,只说“你的伊玛尼没了”,于是其他的父母越来越不敢让孩子上学了,直接让孩子去念经。更甚的是,成绩好的让去上学,成绩差的让去念经,把一些有社会习气的孩子扔进清真寺,这使问题更加严重了。

信仰来自哪里

我们接着谈盲从,首先一个问题是,信仰来自哪里?恩,不错,来自真主。因为真主在古兰经中说,(39:36)难道安拉不能使祂的仆人满足吗?他们以安拉之外的神灵恫吓你,安拉使谁迷误,谁就没有向导;(39:37)安拉引导谁,谁也不能使他迷误。难道安拉不是万能的、惩恶的主吗?

所以我们在问一些宣教者为何不宣教时,他们总是用这个来搪塞,“真主不引导他我有什么办法?”

后来,直到在读古兰经时发现了这一句,才知道读经不能断章取义,如果只和真主有关,那为什么要惩罚人呢?真主在古兰经中还说道,“祂以譬喻使许多人入迷途,也以譬喻使许多人上正路;但除悖逆者外,祂不以譬喻使人入迷途(2:26)。

特别注意最好一句,除悖逆者外,他不使人入迷误,也就是说,人先犯罪,真主才使之迷误,而不是真主强行将一部分人赶进天堂或者赶进火狱。信仰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过程,否则即使真主使我们生在穆斯林家庭,我们对伊斯兰仍然是陌生的。

盲从伊斯兰

信仰伊斯兰

OR

再谈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是穆斯林?我们因为真理而选择了伊斯兰还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是穆斯林我们才归信了伊斯兰?(他们就说:”不然,我们要遵守我们祖先的遗教。"即使他们的祖先无知无识,不循正道(他们仍要遵守他们的遗教)吗?(2:170))

还有一些兄弟组妹看到非穆斯林好像见到火狱的居民似的,然而却忽略了(安拉只依各人的能力而加以责成(2:286))。

或许有人问,你们凭什么不信仰伊斯兰呢?你们怎么不思考呢?你们身边没有清真寺,你们没有网络吗?所以这么多条件都具备你们还不觉悟,你们必然是火狱的居民!然而我们发现这些都是穆斯林家庭的孩子说的,他们生在穆斯林家庭,很容易跟随父母的信仰。问题是没有了解过其他的宗教,他怎么知道伊斯兰是真理呢?在没有理智之前就选择了一个宗教而不加以反思,是盲从还是信仰呢?当然,教义学家认为,盲从的信仰也是信仰 ,只是有点弱罢了。

大结局

而托尔斯泰的例子就告诉我们,造物主在信仰方面是非常公平的,贫困家的孩子更好的励志,富家子弟能获取更好的学习资源,但是知识和磨砺总要相伴而行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信仰与出身没有关系,即使一个人生长在穆斯林家庭、即便他获得了伊斯兰知识,如果自己放弃了探索,他也不可能成为从心底明白生命的意义,知道宗教和信仰宗教还有很长的距离;一个出生在无神论国度的孩子,如果他努力求知,经受考验,也很可能获得人生的真谛,因为仿佛很多的无知无识的人更信服造物主。最后他即使没有寻找到造物主,他的归宿也未必比盲从者差。

5.观看《忏悔录》有感 王 篇五

财政局王联旗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局里组织观看完《王凤玲忏悔录》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王凤玲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通过这次组织观看《王凤玲忏悔录》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负于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6.《暴风雨中的忏悔》有感 篇六

孙金兰

《跟古代名人学家风家教》是一部讲述中国古代名人名家教育子女、培养优良家风家教的图书,其中第四讲是“传奇老爸”刘邦对儿子刘盈的真情告白。

在这封忏悔信中,刘邦为自己当初几次想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开脱,称不是因为不喜欢他(其实刘邦就是不喜欢刘盈,在一次战争中曾几次把刘盈和他的姐姐推下车、置他们的生死于不顾,可见刘邦有多么不待见这个儿子。),而实在是因为当时的刘盈不具备当太子的才能。为此,刘邦以古代圣贤尧舜为例,称他们不是因为不爱天下,也不是因为不爱自己的儿子,但为什么没有把帝位禅让而儿子呢,实在是因为他们的儿子没有掌管天下的能力啊!“古代圣贤尚且如此,何况是我呢?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商山四皓”是我所渴望而求不来的,但现在他们却来辅佐你,可见你的德行修养在我之上。现在我已放心把天下交给你了。”并且,为刘盈如何做个好皇帝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也算是这个父亲为之前的所作所为做的一个补偿,姑且被称作一位“好父亲”。

但我觉得,刘邦更应该给吕后写一封信,是以丈夫的身份为妻子写的忏悔信。众所周知,刘邦是一个草根皇帝,早年就是一个泼皮无赖,甚至有过食不裹腹的生活,但后来却实现了吊丝逆袭,当上了皇帝。吕后早年陪着他真是吃了不少苦头: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后来,她终于作了皇后,刘邦却去宠爱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戚夫人。戚夫人的儿子叫如意,刘邦对他十分钟爱,加上戚夫人的枕边风,刘邦几次都想废掉刘盈的太子头衔,而改立刘如意来继承自己衣钵。吕后为此整天胆颤心惊,眼看戚夫人先是夺走丈夫的爱,如今又要被攫取太子的位置,怎能不令她心生忌恨而有所行动,一

步步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在刘邦觉得大局已定,临终前不得已写给刘盈的一封肯定信时,他更应该给吕后也写一封救赎信。

大家都知道《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曾对紫霞仙子说过的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当时的紫霞仙子被感动到痛哭流涕。我想,如果刘邦也能对吕后说出或写出诸如此类的话,吕后就有可能放下杀机,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了。但刘邦没有,可能刘邦觉得“我给了你皇后的名份,给了你钱和地位,已经对得起你了”,但刘邦错了。就在刘邦撒手人寰后,吕后开始了血淋淋的复仇。

吕后先是剥去了戚夫人的华衣锦服,给她穿上了囚衣,戴上铁枷,在永巷日以继夜地舂米。后又把戚夫人制成“人彘”:砍掉她的四肢,拔去她的头发、眉毛和睫毛,耳里灌铜使她失聪,挖去她的双眼,割去她的舌头、破坏她的声带使她不能出声,把她丢在厕所里,使她悲惨地死去。吕后又把赵如意从邯郸召进京城,纵然刘盈极力保护弟弟,仍遭吕后毒杀。吕后还特意让人领着刘盈去看厕所里的“人彘”,把刘盈吓坏了,刘盈怒道:“太残忍啦!我为有一个这样毫无人性的母亲感到羞耻,从此后我不再理朝政!”他受不住惊吓,从此大病经年,天天借酒浇愁,没几年就死去了。吕后开始掌政天下。

这是一个家庭悲剧,表面看是因为吕后嫉妒心太重造成的,而我认为幕后黑手是刘邦。正是因为刘邦的情感天平过度倾向于戚夫人,已严重威胁到吕后的地位,使吕后不得不先发制人以求自保。这个故事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体单位同样适用。

一个国家,如果它的体制只为富人服务、给有钱人能够肆无忌惮地敛财开绿灯,为当官的撑起保护伞、纵使作奸犯科仍然官运亨通,却无视百姓的疾苦,使百姓住不起房、看不起病、吃不上放心的饭菜,那么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莫要感慨市风日下、道德滑坡,要看看这种体制下,人与人不公平的生活是造成这一切悲剧的根源。

一个单位,如果领导过分偏爱一些员工,什么出差进修、加薪进职的好事都只想到这些人,却对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员工视而不见。甚至在发奖金时都毫不避讳,没有来由地给自己喜欢的“精英”发很多的钱,而对自己看上眼的员工只发很少的钱,有的还要自己往外掏腰包——被罚款了。我想,长此以往,也必然会造成员工的消极怠工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是领导自己给自己种下的毒瘤,有一天当它发作到不可收拾时,也就只能“寿终正寝”了。

7.观《风雨哈佛路有感》 篇七

观看过《风雨哈佛路》之后,心中很有感触。但这仅仅只是感触而已,从小到大有多少次感动,有多少次鼓舞人心的事发生在我身边,我已经记不清了。在每一次心灵的触动之后,自己都会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好好学习,准备大干一场,为自己美好的将来而努力。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听听感动,想想激动,过后一动不动。”我想这不仅仅是我的缺点,这应该是整个人类的劣根。每个人都会在自己受鼓舞后的一段时间里奋发图强,但是时间一长,又有多少人有那个毅力去坚持呢?一颗颗火热的心在时光流逝间不知不觉地冷了下来,曾经的梦想,曾经的凌云壮志变成了过眼云烟。生命中没有动力的人甘于平庸,有短暂动力的人将会在每次有斗志与没斗志的潮起潮落中渐渐平庸。所以,一个精彩的人生必须要有永恒的动力。

在物理学上有个著名“永动机”原理,有人试图发明一种能够永远转动的机器,但这仅仅是一个大胆的假设而已,因为在自然界不可能有这种永恒转动的东西存在。但是,在心理上,在人的精神世界却用一种永恒的动力,精神的动力。小说里,有人为报灭门之仇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潜心修炼,甘于寂寞,最终武道渐臻佳境,打破桎梏,报了血海深仇。仇恨就是他的用永恒动力,没有这个永恒动力,可能他会在家中享受平庸生活,颐养天年,终其一生也不会有任何成就。现实中,有家境贫的寒男生为了娶心爱的人而艰苦奋斗,经过一番汗水与辛劳的付出后,有了自己的事业,撑起里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娶到了自己的爱人。在他心中,那个她就是他永恒的动力,他会为了

和她在一起而不断地奋斗。在《风雨哈佛路》中,女主角母亲的爱以及她不想再居住在那种生活环境,不想没有工作,不想没有房子,不想吸毒,不想得艾滋病,不想走父母姐姐走过的路,想脱离那种可怕的生活,改变自己命运的不屈是她的永恒动力。在这种永恒的动力,这种永恒渴望的驱使下,她好好学习,争取并且把握一切在自己身边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打破了祖祖辈辈命运的枷锁,让平庸的人生焕发出无限的光彩。

那么永恒的动力又从哪里来呢?这个问题没人知道。我很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也很迷茫,我何曾不想找到自己的永恒动力,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行呢?永恒的动力可遇而不可求,它从短暂的动力发展而来,一个人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再小的动力也能成为永恒。金钱,权势,仇恨,欲望……这些都可以成为动力;有个美好生活,有个美好未来,这些也可以成为动力,动力有好有坏。但是我相信,只要走正道,保持本心,那么不甘于平庸,积极向上的精神将是生命中的永恒动力。

8.观《风雨哈佛路》有感 篇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结课论文

论 文 题 目 观《风雨哈佛路》有感 专 业 班 级 姓名(学号)授 课 教 师

观《风雨哈佛路》有感

成长路上的痛苦坎坷,她一步步慢慢的自己坚强的走了过来,经过无数的嘲讽、心理的斗争,汗水、泪水交织的青春,她注定是伟大的,是成功的。

“我觉得我自己很幸运,因为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安全感,于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须这样做。世上没有回头路,当我意识到这点我就想,那么好吧,我要尽我的所能努力奋斗,看看究竟会怎样。”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她在不断地克服内心的恐惧,乐观、积极向上的女孩,他经历了别人无法想象的现实,压抑的内心,给她造成了内向,有点抑郁的性格。母亲吸毒,患有艾滋病,眼睛将近失明,还有精神分裂症,但她仍深深爱着她的妈妈,她的爸爸吸毒,也患上了艾滋病,姐姐像妈妈一样也快失明了贫穷的丽姿去要出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她在毒品、艾滋病、饥饿充斥的环境里渡过了童年,她小小的身躯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东西,而小小的她知道唯有知识能改变她的命运,调整心理状态,抬头向前。还有一个光鲜明亮的世界,只是她与那世界始终相隔。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折磨着她,她紧紧地贴在母亲的棺材上,用最后一秒钟拥抱自己的母亲,此刻,不是身体与身体的触碰,而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明天就找不到这个地方了,但那又怎样,这只不过是一个虚脱的假象,人是依存在心底的。”我爱我妈妈,如此之深,她吸毒,也酗酒,基本失明,她还患有精神分裂,但是我决不会忘记她爱我,虽然她做过一些事,总是这样,总是这样,总是这样。“我的心像被刺中了一般痛,看着那个娇小的身影,就那样孤单地站在墓碑林立的地方,她是那样的孤单,那样的无力,又那样的让人心碎。她开始改变也就是她明白她必须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也是在母亲去世之时„„一个可以说已经没有依靠的女孩,他做出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

17岁的时候,她用真诚最终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机会。她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两年的时光,她学习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1996年,12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她成功了!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就是她的学习之路。关于这部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改变,不管是环境改变了那个女孩的童年,还是哈佛改变了那个女孩的现在,还是教育改变了生活,不管怎么说,整部电影都在描述有关改变的事,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改变。知识改变命运,勇气改变命运,人生的路要靠自己去建筑。人,总要追求一些东西,而这些追求真的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难,最难的是怎么让自己不要认为它很难,以及迈出的第一步„„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机会,抓住机会的人不一定会成功,而成功的人却一定是把握住机会的人,就如同莉斯,她不仅把握住了机会,而且她也懂得如何利用机会,成功的人都懂得如何将机会的作用最大化,只是单单空掌握机会是无用的,只有学会运用它到生活中去才是真理,才是王者。人生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我相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这可以看出她的决心和意志。一个柔弱之躯,却用努力争取了机会,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我爱我的妈妈,不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动了所有人,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海深,无论他们怎么样,我们依然要爱他们,他们一样爱着我们。最后当她站在哈弗大学的演讲台时,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动,她的成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9.观《风雨哈佛路》有感 篇九

影片中有不少感人的情节,有很多励志的片段,更多的是在传达奋斗的精神、爱和中国的传统美德“孝”。

在我看来,不幸两个字已然不足以形容她的童年生活。她的父母都吸毒,而她的母亲不仅吸毒,还酗酒,甚至患有精神分裂症。虽然她的父亲很聪明,但也是一个不正常的人。然而他们却是丽丝的创造者,是丽丝早年生活环境的营造者。当我们随着警察和社会工作者的视线看丽丝的生活环境的时候,我们用最恶心的词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所以早年的丽丝被同伴同学称为有味道的孩子,被同学们排斥欺负。

更不幸的是她母亲的精神病好了,确又得了艾滋病。她决定离开她的丈夫,留下那个不愿与她走的女儿。与一个没有能力负责的父亲生活的后果可想而知,不久后她就被送到了收容所。在那种人吃人的环境中,她长大了。从这很多事中,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容忍。她的经历让她彻彻底底的知道了困难的生活。

15岁的她离开了收容所,房屋因为没交房租被封,到外公家也不被待见,甚至被赶了出来。小小年纪的她开始了与朋友一起的流浪生活。但是她依然默默的关心着她的母亲,默默的在一旁照顾她。直到她妈妈离世的那一天,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沉沦下去,她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她要开始全新的生活。她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她,用真诚最终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权利。她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17岁到19岁,两年的时光,她完成了高中的所有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作为奖励,她以全学校第一的成绩和其他9名同学获得了免费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

在一个浓郁的秋季中,金黄色铺满整个季节。在写满辉煌的树下,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面对大学的殿堂,她决心实现她的又一个愿望——她要成为这所大学学府中的一员,她要证明给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实可以改变。

事实证明上帝会让一个付出努力和艰辛的人收获喜悦: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1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是啊,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未来。

丽丝用自己的经历向世人证明了:当你被黑暗笼罩时,只要你肯拼搏,肯奋斗,就一定能冲破那无尽的黑暗,找到光明!

她说:“我爱我妈妈,不管她是什么样的人。”她说:“我没有退路,叫我只能不停的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她说:“世界在转动,没有你,地球照样会转动,现实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的。”……整部影片让人警醒,引人深思。

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是自己选择。

10.观天堂的忏悔有感 篇十

周五晚上,我看了一个视频后,心里忐忐不安,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仿佛有一阵阵泪雨在腐蚀着我的心灵。这个视频的名字叫做《天堂的忏悔》。

当你生活在快乐中时享受着世界的美好时,你是否想过?世上有这样一群人:一位年轻人,捅有2米16的身高让他高人一等,却经不起一次意外的摔跤;基因问题一位聪明的小女孩脸上长满了毛发,也让年幼的她在学校遭到旁人的冷落;连体,让一对姐妹每分每秒地生活在一起,也让她们的生活充满阻力;在战火中的伊拉克,好战分子以及野心的政治家发动了战争,而为此付出代价最多的却是那些无辜的民众。二战结束后的37年里,世界爆发了470起局部战争,世界范围内无战争的日子仅有26天。

我们总是把灾难想像成别人的事情,就像遇难者也不曾想过自己的遭遇一样。在中国 “死”是一个很招人忌讳的字眼,谁也不愿提起,可谁都要面对。谁也不知道阎王的生死薄上我们还有多少阳寿,谁也不知道漫长的余生会不会遭遇无法抗拒的劫难,谁也不敢预言今天会不会成为生命的最后一天。

听了这么多,假设一下:真是世界末日,我们离开了这个界,,站在天堂的门口,而守门的天使不让你进去时,你也许会很气愤。“但你有没有想过,你有资格到天堂么?”“资格?我没做过什么坏事啊?”你或许很不解。“是吗?看看你一生都做了什么:玩玩游戏、打打闹闹……你好像没做过什么好事。”你也许会反驳:“可是很多人都是这样啊!我为何不可?”对于你的问题,我只好问你:“你来到这世上的意义是什么?不管怎么说,我都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还活着!”

上一篇:一篇3分钟演讲稿下一篇:学年总结议程(草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