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榜样教育

2024-07-04

浅谈如何进行榜样教育(9篇)

1.浅谈如何进行榜样教育 篇一

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以乐于助人、知恩图报为传统美德。现行中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大大忽略了孩子的品德教育,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少幼儿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和厌烦情绪,这些都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作为一名基层幼儿教师,更应该把日常教学和感恩教育相结合,培育出德才兼备的祖国花朵。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幼儿园开展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要让幼儿学习换位思考,珍惜同伴,理解父母;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只有让幼儿学会理解爱,才能够让幼儿去表达爱。那么我们要如何去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一种榜样,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1.利用幼儿故事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狐狸妈妈的葡萄》等等,通过生动的童话故事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理解母爱的伟大,进而懂得母爱,学会感激母爱。

2.利用社会发生的事情加以引导幼儿进行主题教育,如,在西南地区发生干旱时,我们班及时进行了一系列有西南干旱的主题活动:灾区了解活动、献爱心捐款活动、等等,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主题环境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3.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通过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幼儿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4.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为妈妈过母亲节”、“亲子作品制作”、“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等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与家人合作的乐趣及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感恩教育及其一生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础。确实,一个生活都不会自理的人,又如何去帮助他人、感恩他人?因此,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虽然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都要对幼儿加以关心和引导,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在生活中只是充当“保姆”的角色。教师要给幼儿创造一些机会,如擦桌子、扫地、学穿衣服、系鞋带等,这样,既锻炼幼儿做事的能力,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为他人服务、感恩他人的能力。然而,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习惯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实践中,我们巧用拟人、游戏、儿歌、正面引导、榜样示范等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幼儿出色完成时,我们及时表扬,予以肯定,强化行为。但由于幼儿缺少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小心弄湿衣裤,把桌子上的脏东西抹到地上弄脏地面等,面对这些,我们也总是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以保护幼儿做事的积极性。同时让幼儿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从中体会父母、教师的艰辛,久而久之,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教育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恩之心。

四、让家庭教育融入教学,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幼儿园里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如果他们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现在的家庭往往重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应该加强家园联系,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感恩,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孩子学会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同时让孩子们知道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

总之,幼儿园应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只是父母,还有老师,朋友、同学、亲友、陌生人等等。让孩子们带着感恩之心成长,使自己成为建设温馨和美丽的和谐社会的未来一代新人。

2011年5月18日

朱玲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

感恩教育

朱玲

2011年5月18日

2.浅谈如何进行榜样教育 篇二

一、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 从根本上说教师的素养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小学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资源匮乏, 并没有专业的教师, 大多由其他科的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并没经过专门的训练, 缺乏专业技能, 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 有的教师甚至将健康课上成游戏课、休闲课。教师本身素质不高、重视不够, 这是导致健康教育课程低效的重要原因。当前提高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就是对健康教育课程准确定位,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师资队伍。首先, 重视健康教育课程。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集体讨论, 使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开设这门课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只有形成全校重视的氛围, 才能引起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关注, 在教与学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其次, 建立专业教师队伍。这涉及身体与心理两方面的内容, 是一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工作。对此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 应持有上岗证等等。教师如果不够专业, 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相反还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因此,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招聘专业教师。另一方面, 对于在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教学研修与理论实践,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教师在教学中历练, 在教学中提升。同时要创设交流平台, 促进教师在交流中扬长避短, 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基础。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改变照本宣科, 机械讲授的教学方式, 这样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 实用性不强, 学生感觉不到与自身关联性, 往往会认为学了也没有用, 而且还枯燥单调, 学生不感兴趣, 教学自然不会成功。因此, 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要善于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来入手进行教学, 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亲切性与可信度。学生会感受到健康教育课程与生活的关系, 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会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相关内容的学习与探究中来, 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发挥,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帮助下积极构建。真正践行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 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贴近,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来指导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与体魄。

三、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 寓言故事

故事通俗易懂, 是小学生所喜爱的重要形式。我们可以将健康教育与各种寓言故事结合起来, 用故事中积极的正面人物形象来传递主流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生活、乐观向上、富有同情心、坚忍不拔、诚实守信等心理品质。

(二) 观看视频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能够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 使得学生乐于活动, 乐于接受。

(三) 角色扮演

小学生活泼好动, 让学生来扮演各种角色, 让他们动起来比让学生静坐来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因此, 我们要为学生的角色扮演创造机会, 让学生变换角色, 处于特定的环境中来模仿, 解决现实问题。

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意识,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在活动中学会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 学会正确调节心理与情绪, 积极而乐观地学习。

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此,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教育, 而是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相结合起来,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 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宽广, 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模式互相促进, 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 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避免学生在学校学的是一套, 到了家中与社会上又是一套的现象发生。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 尤其是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孩子, 要及时与他们家长沟通, 互相了解情况, 使家长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 担负责任。另外,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与一些社区活动等, 使学生有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一体化, 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3.浅谈如何进行幼儿教育 篇三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实践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经验,认真分析我们所遇到的新课题,勇于迎接新挑战。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进行幼儿教育呢?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教师自身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职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当作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讲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

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二、幼儿教育应“教无定时”

凡为教育者皆知“教无定法”,教育学生不能搞翻版,要因人而异。孔子早有训语:为师者要“因材施教”。我在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除了“教无定法”外,还应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做到“教无定时”。幼儿的生活即课堂,学习、玩耍无明显界线,学也是玩,玩也是学。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时间。

首先,对幼儿的教育应做到作业无定时。“0岁方案”强调幼儿要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知识、学本领。因此,对幼儿来说没有绝对的作业时间,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控制。记得有一次组织幼儿进行“兔宝贝真能干”的游戏,时间是十五分钟。当时幼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强烈地表现出来,对继续进行游戏的欲望非常强。但由于我考虑到不能过分超时,还要布置作业,便结束了游戏,一些幼儿表现出了失落和不满,作业都做得不好。后来受到专家提醒,我才恍然大悟。

其次,幼儿的活动是多姿多彩的,幼儿的兴趣是丰富广泛的,幼儿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随时随地进行,而不受时间限制。只要幼儿感兴趣,就应及时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注意力,让其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组织幼儿户外散步时,我经常引导幼儿注意周围所见事物,进行认知教育,如树木、竹子、花草、路牌、商店等,能说出它们的名称;遇到年长者,教幼儿说:“爷爷好!”、“奶奶好!”,进行礼貌教育;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感知活动,有些东西可以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加深感性认识。教师应随机应变地补充、扩大教学内容,多渠道、多方位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再次,“教无定时”还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不应受年龄时段的限制。对于年龄尚幼小、反应较慢的幼儿应仔细、耐心地加以个别辅导;而对于年龄较大、领悟力强、发展较快的幼儿则可适当加深学习内容,不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我曾发现一名幼儿的认字能力较强,就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她多学汉字,每次她都十分投入,并能迅速掌握。我不断对她进行表扬、鼓励,并以其积极性带动班集体,增强了学习氛围。这说明在教学中要善于区分并正确对待不同情况,扬长避短,以点带面,以面促点,使每个幼儿的潜能都得以发挥。

三、采取多种形式,使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它的教育内容应融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应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

1.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在这个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与情境表演、念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加餐或者午餐时要求做到碗里(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3.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1)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为了使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每周要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教学目的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的内容,并及时进行检查。

(2)“生活即课堂”。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适时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文明礼貌、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如幼儿在课间玩玩具时,为争夺玩具发生争吵,这时教师就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团结礼貌的教育,主动认错的教育,互相谦让的教育,讲文明的教育;玩完玩具,要教育孩子有及时收拾物品的生活习惯和养成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睡眠时要教育孩子睡觉时不影响别人、睡姿要正确;进餐时要教育孩子不讲话、不剩饭菜、饭后漱口;要教育孩子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生活习惯;针对家长反映的孩子爱买零食的情况,要教育孩子不乱花钱,指出吃零食对身体不好;当发现幼儿有拔小草或揪小花的行为时,要对他们进行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浅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篇四

綦江区骑龙小学

刘远书

【摘要】由于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留守儿童懂得知恩,感受亲情、友情,在感恩父母和监护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关键词】留守儿童

感恩教育

每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恩,父母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师长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因此,如何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进行深思。而感恩教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们就成了一个新生群体,被形象地称为“留守儿童”,他们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和父母的沟通,不了解父母在外的艰辛,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父母的感情逐渐疏远,没有了对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对父母的眷恋,甚至没有了对父母的爱。没有了爱,家庭就失去了维持的纽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孩子容易滋生许多不良行为,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制约。要培养孩子的爱,首先应从学会感恩开始,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 1、社会现状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文化,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随着4G技术的普及应用,手机上网更加快速便利,各种新业务,新应用不断出现,丰富了手机终端的传播功能。在我们尽情享受手机上网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黄色、暴力等信息的传播也找到了一个极其便捷的传播通道„„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家庭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大批转向城市,他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对孩子疏于管教,缺乏关爱,只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投入而不重视情感投入,想尽一切办法,就是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让孩子受丝毫的委屈,孩子要10元,决不给9元,极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岂不知,在无条件满足孩子欲望的背后,滋生着可怕的隐 患,孩子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孩子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有出轨的行为。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无用,不重视教育,再加上祖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别人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3、学校现状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一哲理依然支配着农村的教育,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这就导致一些老师只讲成绩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孩子的“德——智”这一天平极速向“智”的一端下沉。

二、如何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面临的形势严峻,学校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立足课堂,让课堂绽放光彩

课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舞台,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主阵地。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埋下感恩的种子,放飞感恩的思绪,将感恩教育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天在上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句感恩的名言,或一篇关于感恩的诗歌等,以荡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怀着感恩之情去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教育,使感恩的种子得到充足的养分,迅速的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2、注重活动,践感恩之行

感恩教育通过课堂内化于心,通过活动,彰显于外。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感恩教育事半功倍,显示出勃勃生机。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如:以“感谢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为主题,在全校开展书信大赛;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Dancing without music》等教育影片,要求学生书写心得体会;举办“我与凡卡作比较”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在“母亲节”时,为母亲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并献礼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强化认识,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展现兴趣。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环境对教育的成功起着一定的制约或促进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至关重要,我们要大力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学生就会把自己的行为与之进行比较,从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服从阶段;其次,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达到认同的目的,就能自觉地杜绝一些不良习气,即认同阶段;最后,通过潜移默化,将校园文化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的良好品质,即内化阶段。因此,要在校园内张贴有 关感恩教育的标语,悬挂横幅,并设臵专栏,将在各种活动中的优秀案例展示出来,在教室的墙壁上布臵专栏,将学生的成果张贴其中,让墙壁说话,从而起到宣传、激励的作用。

4、使“家长代表大会”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农村大多数父母长期不在家。针对这一现状,村委会要帮助组建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对接,定期召开家长代表大会,形成合力,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共同搞好孩子的教育。

(二)社会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脱离社会的教育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各个机构全力配合,净化文化影视领域;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终生受益。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做好表率,加大情感的投入,和孩子培养浓厚的情感,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及生活的艰辛;要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要对孩子起好监管作用,放下架子和孩子经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不能不加辨别、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要对孩子讲一讲过去的艰苦生活,使孩子明白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重视教育,经常与学校沟通,交换意见,配合学校,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总之,孩子学会了感恩,就等于学会了生活,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他的成绩必定“芝麻开花——节节高”;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他们的生活必定五彩斑斓。但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茁壮成长奠

[1]定扎实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定能绽放出炫目的光彩!参考文献:

[1]龚顺梅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5.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篇五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我国从1983年起就将“环境保护” 列为基本国策,并建议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设有关环境教育的课程,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所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首先必须从幼儿抓起。作为一名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利于环保教育的环境,萌发环保意识。

如果一个幼儿园果皮满地,到处是脏水、垃圾,没有绿化,教师随便践踏青草,地上 垃圾老师熟视无睹,孩子耳闻目睹,长大了又怎么会成为一个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人呢? 为了让幼儿在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必须要优化环境,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不 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老师都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 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中获得的。

二、利用日常生活各环节进行随机教育,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幼儿环保行为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环保 教育时,更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幼儿的环保行为进行环保教育时,要注 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幼儿的环保行为加以强化,幼儿就由不自觉转化为自 觉的行为。幼儿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随机的环保教育。例如:一 次手工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满地的纸屑无人理睬,我就抓住这一现象进行随机教育。首先 我给幼儿上了一节有关的“纸“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及造纸的原理,同时 了解浪费纸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大家必须要节约纸。在如何节约用纸中我还设计了游 戏《我和报纸一起玩》,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许多废止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还特别设计 了一个纸篓箱让幼儿将废纸都放进纸篓,统计比较一天班级浪费的纸张数量。现在班内处 处干净、整洁,哪儿有纸屑幼儿都会主动捡起。我们还在班级中开展劳动课:如,带幼儿 到户外拣去草地上的杂物,擦洗幼儿园的栏杆、瓷砖。所有这些活动,既是对幼儿进行环 保教育的一方面,又对幼儿进行了劳动观念的培养。我们还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 环保行为习惯,如秋游前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解决路上发生的卫生行为问题,结果大家都 说必须带两个清洁袋,一个让自己坐,一个放废物,使幼儿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 幼儿盥洗时,我们通过随机教育让幼儿观看课件《会变的小河》,让幼儿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和幼儿一起设计节约用水的环保标记。现在,每当洗手时小朋友们 都会互相提醒把水笼头开小一点,洗完手后不要忘记关水笼头。发现水笼头没关紧,孩子 们会主动去关好。每天的一餐一点则是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教育的最佳时机。我发现我们 小朋友吃饭时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动不动就把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倒掉,几乎每天都有大

半盆被倒掉的饭菜。为了减少这种浪费现象,在午餐后我给幼儿看课件《大米的产生》,并通过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我们所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 的,从而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我们要随时抓住一日生活 中的每个教育机会,从点滴生活及习惯中逐步渗透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幼儿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丰富的环保知识是环保教育的基础。

我们可以借助于幼儿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动画片《地球超人》、童话故事《嘟嘟鸭星球》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丰富幼儿环保知识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在国内外一些主要的与环保日有关的纪念日,我们都要开展一些主要与环保有关的活动,我们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环保内容,如:森林砍伐、垃圾的处理、地球清洁工、禁鸣喇叭、洪水泛滥、空气水等污染,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和各门学科中。如:我们还带幼儿亲眼去看工厂里冒出的黑烟,到车水马龙的马路上看车辆尾部的废气,看又脏又臭的河水,让幼儿区分乐音与噪音的区别及噪音的危害作用。再如:我在一次活动中给孩子讲了《地球清洁工》的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乌鸦、海鸥、蚯蚓等动物能消除地球垃圾,地球公公就录取他们当清洁工,他们成为了地球的保护神。孩子们对动物的清洁作用很感兴趣,有些小朋友听了故事,把这些地球清洁工惟妙惟肖地画了出来。另外,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环境保护的画报、图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比较容易的接受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树立起环保意识。我还利用录像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播放长江洪水泛滥片段,这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经常自发地交谈小江珊的故事,我就因势利导地对孩子进行保护森林的教育,张鑫小朋友在绘画中画了可怜的小朋友扑在树上,他说希望大人不要再砍树了。我,就是通过这些适宜而丰富的内容,使孩子们了解了森林、动物、大气等环保知识,为进一步进行环保教育提供了“食粮”。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活动,强化环保行为。

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开展活动《环保袋》前后,我们及时和家长联系,请家长带幼儿一起去市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并使用环保购物袋,同时向幼儿说明使用环保购物袋的好处等,使幼儿在家长的言传声教、耳濡目染中逐渐养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另外我们也向家长提出不管何时何地都要珍惜幼儿萌发的环保意识,如幼儿把垃圾捡到垃圾箱、收集废旧电池、提醒别人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等,这时家长应给予适当的支持和赞赏。首先家长要加强自身的环境教育素质,做到处处为孩子榜样,多阅读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籍,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瓜皮纸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高声喧哗,不制造噪音声影响其他人的生活等。其次建议家长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请家长利用晚饭后或休息日带孩子到田野里走走、看看、玩玩、对幼儿的不良习惯

随时纠正,给孩子讲解关于动物、植物、自然想象等环保方面的知识,从而萌发出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情感。最后建议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由于人类的任意砍伐,森林遭到破坏,所剩树林无法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在平时少用塑料袋,塑料杯,最好用纸袋、篮子、减少白色污染。

6.浅谈如何进行榜样教育 篇六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摘 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发展。作为跨世纪的儿童,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是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植树造林、节约资源、拒绝野味等等,都是为人类生态环境作贡献的一种表现。在幼儿园里开展环保教育,从小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灌输环保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教育 幼儿 环保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我们作为教师的应该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为此,我们应该创设怎样的环保教育给幼儿呢?本文就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而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在教育教学及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把环保知识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手工制作(如:《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树叶》、《水变干净了》)等活动或者在教学活动中,用谈话的形式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讨论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如:在开展节约用水的系列教育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看投影,知道了水有什么作用,了解了水的来源,以及干净的水怎样流到我们的生活中,知道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性。并通过学习“小水管哭了”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浪费水是可耻的,萌发了幼儿要节约用水的意识。这次活动之后,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浪费水了,并且在家里还能提醒大人注意节约用水,学会了水的反复利用,如:洗菜、洗手的水可以淋花,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拖地板或者冲厕所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一些无毒害的废品,如:各式纸盒、饮料瓶、矿泉水瓶、旧毛线、蛋挞盖、碎布、旧挂历、卷筒纸芯、塑料袋等等。在有趣的制作中,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将这些废品制作成一些手工作品,变废为宝。通过剪剪、贴贴、画画的各种不同形式进行布置教室环境,从而感受到垃圾再利用的好处,是一种生动、直观、有趣的环境教育。在这些“环保制作”的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可回收标志”,了解到一些常见的环保材料,从而产生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并且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进行装饰,不但美化了我们的活动环境,同时也起到了向家长宣传尽量减少污染的作用。

二、走进大自然,运用有利的自然环境进行环保教育。

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自然课堂,而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所以在环保教育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萌发他们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愿望。例如:我们幼儿园每年春游和秋游都组织幼儿外出游玩,并借此机会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在幼儿游玩的同时给他们讲解,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认识周围环境,以及环境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动物、花草树木的爱心。在每次春游或秋游前,我总是要嘱咐孩子在自己的小背包里放上一只塑料袋,这只塑料袋既要让孩子放进自己吃下来的瓜皮果壳,又要让孩子放进捡到的纸屑。幼儿通过观察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从而也明白了这美丽、整洁的环境需要有人来维护。因此,要求幼儿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要主动捡起来„„这些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执行,并逐渐养成了习惯。继而,在与家人出来游玩时,也能充当小宣传员,带动家人一起来维护整洁环境。

三、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活动

在环保纪念日,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围绕环保纪念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例如:在3月12日植树节,我们开展了“关爱绿色生命、保护绿色家园”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树的作用和砍伐树木的严重后果;在4月22日地球日,开展了地球的“生日”这一活动,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地球只有一个,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爱护地球就是爱护自己。请幼儿欣赏美丽的风光图片,让幼儿了解地球上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观看“地球妈妈生病了”的录像,让幼儿了解人们乱倒垃圾,大量砍伐树木,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破坏和污染了环境。我们还开展“幼儿环保美术作品展览”活动,让幼儿用绘画、布置墙面等形式表达自己作为地球上的小主人。例如:我们环保组在布置墙饰“我们共创绿色家园”时,请幼儿用自己的彩笔绘出蓝天、白云、人物、可爱的动物、植物等共同装饰墙面,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更是让幼儿体会到环境的美。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幼儿知道环保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这些使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为了使我们的环保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我给每个家长分发了一份调查表,列举了一系列有关环保的问题,如:你是否吸烟(或常吸烟)?你是否乱丢弃废物?你在家处理垃圾时,会给垃圾分类吗?你吃禁捕杀的动物吗?你知道如今存在哪些环境污染现象?你认为对孩子的环境教育应该有哪些内容?„„我们老师还专门设计一些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与孩子一起制作环保标志;到小区公园统计树木种类等等。请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从而不断增强环保意识。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家长与老师、孩子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通过爸爸妈妈们的身体力行,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

7.浅谈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篇七

一、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在媒体上曾看到这样的报道:三名职业学校学生上公交车就座后不停地说话,声音非常大,影响到旁边一位正在接电话的男乘客。这位乘客请他们声音小一点,三人却置之不理,男乘客无奈地挂断了电话。在校园里,这种不和谐的现象也随处可见。比如,与老师交谈时,口气随意傲慢;在食堂打饭不排队,不遵守公共秩序;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当,不能宽以待人,互相谅解,互相谦让;在人际交往中索取性强;中职学生叛逆心理很强,不少学生陷入了自我认识的误区,把穿着奇装异服、我行我素、抵制纪律视为“有个性”。这些行为不仅制约学校教育的有效开展,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诸多事例表明,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缺失。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影响学生礼仪素养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

1.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行为。在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许多父母把学习成绩当作孩子素质发展的全部,而忽视了对孩子其他品质的培养。特别是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修养不高,遇到情绪不好时就粗暴地打骂,甚至挖苦孩子,给孩子做出错误的“礼仪示范”,孩子耳濡目染,予以效仿。

2.学校因素。在学校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对学生文化知识要求多,扎实的礼仪行为训练少;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必要的奖惩措施;学校教师的榜样作用也非常重要,个别教师放松对自身的师德要求,对表现不好的学生缺乏耐心的疏导,造成师生之间心理和情感上的疏远,从而造成学生礼仪缺失。

3.社会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礼仪在社会中的作用。社会发展对礼仪教育的需求与人们礼仪知识贫乏之间的矛盾日趋突显,人们已经意识到礼仪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对已有的礼仪教育现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三、对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几点措施

随着社会文明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用人单位更加关注应聘者的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就业的需求,中职学校应该从常规教学和校园生活等诸多方面着手,加强礼仪规范,普及礼仪教育,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1.礼仪教育要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礼仪修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而身边的学生榜样力量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更能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谁都不甘落后的向上风气。例如,可以将礼仪要求融入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让学生形成知礼、懂礼、守礼的好习惯。对于上课不迟到、把手机关到无声、在别人发言时专心倾听等,利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礼仪教育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很多职业学校,由于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大多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礼仪教学,教师灌输的多,学生内化的少,不易对所授内容产生共鸣。因此,在传授礼仪知识的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对学生信、利、敬、义的品质教育,要把着力点放在激励自我塑造的欲望上,避免空泛讲大道理,可采用讨论、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去分析事件或问题,发挥师生共振效应,达到由“外灌”到“内塑”的转移;再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演习、现场讲评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形、神、雅、美等的形象塑造,可设定情景开展礼仪小品的表演或采用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教学。

3.礼仪教育要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传统礼仪中找到现代礼仪的源头,舍弃传统礼仪教育中主要靠说教的老方法,采用中职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融传统礼仪教育于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生活中。如开展“校园传统礼仪文化月”、“和谐校园演讲比赛”、“国旗下的演讲”,以辩论、诗文朗诵、演讲、小品表演、征文比赛等主题实践活动倡导文明行为,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校内外礼仪文化活动、公益活动,使其亲身体验我国传统礼仪文化渊源之深,内涵之美。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文化心理归属感、认同感,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成长的最佳“生态环境”奠定深厚的基础。

4.礼仪教育要履行实践,长期坚持。《说文解字》中对“礼”是这样解释的,“礼者,履也”,履为行路。言下之意,良好礼仪行为的形成需要依靠礼仪的践行。大部分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礼义素养。然而,随着课程的结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教师的督促,许多学生的言行举止往往会恢复到学习之前的状态。要想让学生做到时时习礼、处处用礼,就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礼仪教育。要想使学生养成礼仪习惯,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就不能“光说不练”,应将礼仪训练寓于生活实践之中。可以利用学校的典礼、会议等场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如开学典礼时,请所有的任课教师在主席台上就座,全体新生向教师行三鞠躬礼,然后向教师行“拜师礼”,以表示对教师的敬爱。庄严肃穆的典礼,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不仅能使其掌握尊师的礼节,而且有利于培养其礼仪素养。

由此可见,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提高他们的礼仪修养,是继承和弘扬我国“礼仪之邦”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校园和谐的重要保证。

摘要:古人云:“礼之用,和为贵。“”礼”,是指礼仪“,和”,是指和谐,这句话指出了礼仪与和谐的密切关系。礼仪素质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文化,是现代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

8.浅谈如何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篇八

探索技能是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所需的认知能力。我觉得在教育活动中,操作是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运用实物、图片等各种材料创设情境,把幼儿置身于这种情境中。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如:提供各种食物和无害液体等味觉材料,让幼儿通过品尝,识别各种物体的味道。在进行“物体怎样能移动”的科学活动时,我将各种形状的纸盒、积木、铁块分别放在几张桌子上。操作前只提出问题:想什么办法才能使它们动起来?让幼儿自己去操作。这时,有的用拳头打,有的用嘴吹、头顶、脚踢等等,每人至少用了五种以上的方法。然后让幼儿自己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讲述,幼儿懂得了用力大时东西动得快,用力小就慢而近,用力很小时重的东西不动的道理;感知到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获取了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经验。这既活跃了幼儿的思维,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打打闹闹”中获得知识。

第二,提高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各种操作活动,幼儿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甚至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例如:在冬天组织“水和冰”的科学活动时,通过一段时间,小朋友们观察到水变成冰,冰又变成了水。这时再让小朋友们讨论,通过讨论,人人都知道了由于夜里气温低水变成了冰,冰经过太阳晒又融化为水的道理。在这种操作活动中,没有一个小朋友是旁观者,也没有一个孩子会说“我不会”、能力强的小朋友学得更主动,更积极,发现问题也更多。

第三,有助于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致力于对幼儿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进行观察发现。一方面要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思路去分类,另一方面需要提供一些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分类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鼓励幼儿不断变换分类方式,并讲出为什么这样分类。

另外,还要经常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向老师 或同伴讲述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怎样观察到的,怎样推理和分类的,这样做对于培养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给他们一些描述性的词语,如柔软的、光滑的、刺鼻的等。

幼儿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是指把握事物的特征、区别事物的异同、找出事物间的关系或联系的能力。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训练,来形成幼儿认知事物的理性框架,即认知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第一,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物体的一般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味道、声音、硬度、宽度以及结构等。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类金属制品、塑料制品以及有特殊气味的物体,引导幼儿认识、讨论物体一般特征所包含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养成多角度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二,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存在着共性和特殊性,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岩石、瓦片、硬币、扣子、玩具、昆虫、动物卡片、花草、树叶、种子、乐器、平面几何图形等,让幼儿讨论哪些物体有相同之处,哪些物体完全不同,在同一类物体中,哪些方面相同,哪些方面不同。

第三,让幼儿宏观地、概括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物质的生物性与非生物性、物质的存在形式等方面去理解事物。如提供昆虫、岩石、种子、秧苗、金鱼、海绵、水果、蔬菜、沙子、盐、白糖、木块、冰、水、机械玩具以及装有不同气体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使其理解有些东西是有生命的,有些则是无生命的,并知道怎样区分一个物体有无生命。经过观察和讨论,还要使幼儿明白物体的存在形式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同种形态的物体有一定的共性,有些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可呈现三种形态,如水。

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宫是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很好的场所,那里有丰富的材料,幼儿可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从小培养的兴趣会成为幼儿以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幼儿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是科学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9.浅谈如何进行榜样教育 篇九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是指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一、“体育后进生”的“个性”心理特点

中学生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生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的后进生”除了具有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心理特点。

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目的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

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3、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

5、心理矛盾,情绪不稳:“体育后进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不同类型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他们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二、“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装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学练习和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2、关心爱护、表扬激励:“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至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当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体育后进生”,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体育后进生”的帽子,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就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

3、激发个性、团结协作:用民主的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要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后进后”,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而合作,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是激励学生发展的两种机制,它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体育后进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

4、对症下药、耐心指导: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其同学在学习短跑途中跑技术时“坐着跑”,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腿部力量太差,还是技术概念不清,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

5、降低标准、同等评优: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后进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说服力。

6、个别指导、优生帮促: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 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的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后进生”,同学之间形成教学与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上一篇:创新信贷业务下一篇:员工和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