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精选8篇)
1.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篇一
高中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
究(3)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3)”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 鲁 浩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改革是一次涉及美术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教学方法等一次全面的深刻的改革。我们必须构建一套综合的、系统的能够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背景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美术鉴赏”模块中明确指出:美术鉴赏的首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美术语言与鉴赏方法,以多种方式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积累审美经验,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认知是左脑的功能,情感是右脑的功能,人脑的功能应全面开发,协调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李振道认为:科学是认知领域的顶峰,而艺术是情感领域的顶峰,二十一世纪将是艺术与科学的双峰聚会。科学家大多是热爱艺术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不仅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数学、医学、物理等领域都有巨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言是 “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所以,美术教学能促进情感领域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引进探究性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认知的发展相结合。
探究性教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教学模式”、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提出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的“问题教学法”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等都属于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思想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是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与归纳,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础
1.主体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好奇心强,对学习的知识喜欢提出问题,也喜欢回答问题,且高中学生又已具备了较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判断、推理,探究新的知识。既发挥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另外,青年时期也是世界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初步形成的基础时期,高中学生对理想、未来、社会、人生都有了一定的看法。在审美欣赏中,他们不仅能够对审美物的外在形象与表面的美等方面做出评价,并力图在形式、内容结构以及内在的美等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内在情感等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感,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情感上的要求。
2.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理念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学习的性质是“开发、创新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变“ 以教为中心” 为 “ 以学为中心 ”。“ 以教师演绎活动为主” 为 “ 以学生体验、推理、创新为主”。现代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 学会怎样学习” 了。因此,教师的使命,不应该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能力。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探究性教学法” 进行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的思想。因此,探究性教学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 的教法。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尝试性地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点评,学生再体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这种探究性教学真正体现了国际教育界流行的“You do,you understand”的思想,也体现了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其意义有:
1.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和合作。
2.有利于开展“问题教学”。探究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仔细调研观察、查找资料、访问专家、实地考察、认真思考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3.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和现实生活中学会和探究,即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真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等科学素养。
四、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课堂模式的实施 1.探究性课堂模式的构建
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确定探究目标 —— 建立问题情境 —— 形成假说——整合资料 —— 得出结论 —— 小结反思”。探究性教学法既有教师讲解,学生看书或查阅资料,也有师生谈话,也有学生作练习,把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最优的组合。2.建立问题情境 —— 引起兴趣,激发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习自觉性的特点。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其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就会精神颓废,感到头昏脑胀,无异于一种苦役,甚至会对学习厌而生畏。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兴趣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此,在教学中,教师须将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由于美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造问题情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美术形象鲜明的作品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教师可将视频、画面、语言等进行组合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兴趣。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时候,首先观看有关揭露德国法西斯入侵的短片,引起学生对法西斯罪行的痛恨,产生共鸣。然后在背景音乐中出现《格尔尼卡》的画面,学生思考“画面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如此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背景和画面内容,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等。3.合作探究 —— 点拨指导
(1)小组探究。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兴趣被激发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有时还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画家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将
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尝试性练习,即让学生自己先找一找(资料),议一议等,对所要欣赏的画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时教师要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学生 “乐在学中”。
(2)师生互动。在鉴赏课堂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如在介绍中国陶瓷艺术的时候,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模仿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把准备好的图片资料发到各个小组,通过各小组的“专家组”进行现场鉴宝。学生即把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等灵活运用,又在活动中巩固、激发学生对民族工艺的热爱,同时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篇二
高中艺术欣赏课, 教学内容横跨中外美术的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各个门类, 并辐射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科技等相关学科, 时间跨越古今数千年, 内容之浩繁, 时间之悠久, 给教学带来了极大难度。这给我们每位从事这门学科教学的教师, 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限定的教学目标?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是抓住上课这45分钟, 解决好怎样“上”的问题。对此, 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和做法。
(一)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 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 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师通过提示、参与分析、组织讨论等手段来让学生自己感受作品, 自己阅读作品, 自己做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自己感受, 阅读作品, 深入理解的主体参与性, 从欣赏中掌握方法, 寓教育于欣赏之中, 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 培养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与求知欲。
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很大程度上在于兴趣。兴趣可以变为学习的动力, 但兴趣应是发自内心的, 只可激发, 不可强迫。文化课学习的压力, 课余生活的贫乏, 学生的兴趣爱好受到了一定压制, 而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博而杂”, 泛泛的课堂教学, 蜻蜓点水般地掠过学习内容, 很难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 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此, 教师应从组织学生直观感受美术作品入手, 观察感受作品的外在视觉信息、艺术语言, 审定外部的形式, 区别出作品的类别和特点, 采集作品形式带给欣赏主体最初的情感感受。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适时地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使学生的兴趣聚焦到问题上来, 为完成教学内容创设出良好的基础。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欣赏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虾》时, 可以结合活虾, 把它装在透明的容器里, 结合着作品讲解。这样可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思维活跃, 情绪高涨。通过比较, 学生感到作品中那神情毕肖、透明而富有弹力的躯体, 那浮游自如的动势的虾不是画在纸上, 而似乎是“活”在水中, 从中体验到了画家高超的笔墨功底与艺术形式的完美, 这比干巴巴的讲解要好得多。这种创设情景的教学, 是提高学生欣赏兴趣的方法之一。兴趣好比催化剂, 运用的好, 学生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在兴趣的培养中, 往往教师的作用是主要的, 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
(三) 加强探究性学习, 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探究式学习能促进学生把学习的触角深入知识的深层去探索其联系与区别, 并在近乎独立的状况下就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综合, 从而建立自己的观点, 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潜能。
新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 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反映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并对现今社会和艺术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与影响。通过传统艺术的欣赏、教育, 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和传承意识, 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例如在学习“民间艺术”这一讲的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了解泥塑、剪纸、年画、皮影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正在远离我们的视线, 将面临消亡的危险。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方面的作品资料。通过作品资料的收集, 使学生深深感到这些在历史发展中起到过独特作用的民族民间艺术所剩无几, 增强了学生对这些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和紧迫的传承的责任感, 同时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通过各种美术活动,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课前布置除学生收集资料, 还让每人准备一些陶土、彩纸、剪刀等工具。欣赏过程中, 出示学生收集的民间玩具及有关图片、影像作品,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进行讨论,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 也使学生明确这些同类作品的造型、风格各不相同, 体现了民族性和地方性。再通过泥塑、剪纸制作过程的演示, 让学生深入领会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风格不同, 形态各异, 虽然雅拙, 但生动、活泼的一件件作品, 让学生兴奋不已, 并纷纷动起手来。
(四) 改变传统教师形象, 创造课堂和谐气氛。
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是中心, 处于“我教你学”, “我讲你听”的地位, 而学生则完全听教师摆布。新课程首先要求教师确立与学生平等的理念, 要让学生明白, 在问题的讨论中, 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 真诚相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 学生在探究中的指导者, 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 学生独创观点的总结者。因此, 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释放出来, 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这一重心中来, 促使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 利用学生的新奇感, 留给学生大部分时间去体验作品的内涵与意蕴, 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更加注意了作品中究竟是怎样表现了作者的主观内心感受的, 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方式去探索知识, 生成能力, 形成丰富的情感, 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有效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即变“为了教师教得好”为“为了学生学得好”的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3.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篇三
高中美术教学美术欣赏优质高效创新激活课堂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我们应该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教法、学法,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创造性地进行美术课堂教学。
一、研究教法
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首先,应该深入细致的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课本,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选取共性的课题或者基本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补充、合理重组。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习出现在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层、分组、分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不要随意选取,偏离教材的主要内容。
其次,研究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1.故事激趣法。在课堂中穿插使用讲故事的形式,发挥教师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语言就应生动、幽默、风趣。前段时间网上盛传的“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他的课堂相当于评书馆,历史知识与典故有效结合,贯穿整个教学的思路。而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是使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最大特色。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适当运用通俗幽默的语言、悬念迭出的艺术家轶事及艺术作品背后的精彩故事,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产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2.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制作简便、图像清晰、信息量大、生动直观而倍受师生的喜爱。教师应积极钻研多媒体教学方法,设计制作精美的美术课件,有效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在课堂中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要注意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
二、探讨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高中生更注重阅读理解和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更注重主动学习和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中,要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发挥,并要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教师应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根据不同的课题,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三、深入研究“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自己感觉受益非浅,收获颇多。课堂可以分为课前、课内、课后三步。课内探究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来完成。这几个环节相輔相成,根据实际课程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从本学科实际出发,我们这些学科两周一节课,没有自习预习的时间,课前预习是在本节课来完成,那么大篇幅的多题目的预习是没有必要的,可以在课上拿出5分钟,让学生根据学案上给出的预习题目,浏览教材,并引导学生哪些知识是能够通过阅读自学了解的,哪些知识是需要讨论探究才能完成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学习。
在课内探究这个环节,要根据学生实际,学生的兴趣点、理解能力来实实在在地设计好要讨论的题目,不能随意选取某一知识点或多个题目让学生讨论,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不见成绩,只追求了表面效果。比如,有的刚接触欣赏课的老师设计题目,在未学习具象、意象、抽象艺术之前,就先安排学生讨论分析这三种艺术的特点和不同。学生尚未了解各自的风格特点当然无法区别分辨,那么这样的题目就是无效的。例如,让学生区分文人画和年画、剪纸、皮影等民间美术,学生能够根据以往对文人画知识和对民间美术的感受来判断和区分他们的风格以及创作者的不同,那么这样的设计就是合理的。
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点,沉闷的方法他们不感兴趣,而生动有趣形式他们就很容易接受。比如在学习民间美术的特点时,我采取了猜成语比赛的办法,让学生观察作品,猜出相关的成语,如喜鹊、梅花,猜喜上眉梢,蝙蝠、桃子,猜多福多寿,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来进行比赛。学生在思索与竞猜的过程中兴致极高,并且快速又牢固的体会到了民间美术的特征。在听姜暖暖老师讲这节课时,暖暖老师采取观看视频的办法来解决这个知识点,生动直观的视频让学生兴趣倍增,也取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方法都比平铺直叙有效的多。所以,同样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方法,取得的效果就不同,精心设计活动非常关键。
回想近几年的教学中,虽然新课改理念的知识学了不少,比如: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还有些盲目。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却又担心学生的能力不足而过多的参与指导,没有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
在以后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积极探索,不断体会,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真正地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优质、高效的精品课堂。
4.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篇四
一、首先,重新审视美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定位。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鉴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第6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罗丹的《欧米艾尔》、波丘尼《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维纳斯》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给你什么感觉?(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4)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
学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喜欢《维纳斯》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的笑容神秘,身姿高雅。但我却不知为什么维纳斯失去双臂而变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么?
2、我不喜欢《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颜色也不好看,我比较喜欢具象的,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3、我知道《欧米艾尔》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穿衣服?她在想什么?
……
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鉴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因为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的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其次,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学生不听课开小差、聊天、看报纸甚至睡觉,在美术课堂上可谓屡见不鲜。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毕加索所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立体主义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在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尝试。
一)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术鉴赏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
2)在美术鉴赏的“走进抽象艺术”的教学中,一开始先向学生介绍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现象,提供大量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抽象现象无处不在,最后让学生听音乐画一幅抽象画。
二)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因为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而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欣赏的热情,让他们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5.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篇五
美术教学反思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
美术教学反思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美术教学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色彩教学时,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以美为主线,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发掘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育内容进行美育。在绘画教学中要选择造型优色彩协调、明快而富有意义的实物作为教材,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还要帮助学生创造一个“审美世界”根据画面内容进行教育,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极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我力求改变把自己审美感受直接灌输给学生的简单做法。而是让学生经过完整的审美过程,积极地进行艺术思维的锻炼与发展。现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才能的发展。
美术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特定的作用,对学生未来的成就有深远的影响。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所有创造性活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联系实际引起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出想象中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而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具体形象的内容。美术教育要求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进行分析、比较、用提炼、概括的艺术手段加以表达,运用形象思维进行美术创伤。
美术教学对于发展形象思维促进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课教学反思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预备年级的《豆贴画》,刚开始两节课,他们贴贴很有意思,兴趣也很高,但是这个作业花费的时间很多,要想很好的完成这幅画,需要三至四课时的时间完成,到后面他们就开始有情绪了。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学科也有技巧学习,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初二《雕塑》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圆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中国雕塑与外国雕塑”让学生参与,通过欣赏,分析说明不同时代的雕塑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他们对老师出示的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雕塑很感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有关心作者的,有关心年代的,甚至还有同学对它现在的处境很关心,整节课气氛比预期的还要好。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也是初二《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反思,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研究的回顾于反思
一、意外收获
笔者在长期的专业培养研究中同时获得了学生的管理方法,在这里一并阐述一下:
1、学生的管理
美术专业有其独特性,除和其他术科的专业差异外还存在思维方式的差异,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学生的自由散漫或阻碍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管理学生一方面要照顾到专业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到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根据实践和调查研究我认为用“粘贴”方法比较合适。
所谓“粘贴”就是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这一管理办法是根据美术专业的特点进行实施的。专业辅导不是先上课后练习再讲评这么简单,而是注重在练习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老师不需要每一分钟都在教室里但需要经常在教室里。教师需要化去大量的时间在特长生的身上作个别指导,有时修改一幅画要化去相当长的时间,需要老师作出一定的牺牲,这样一来就解决了上面的三个问题了。教师在安排学生自由消化时也要经常在教室走动以免使学生在老师不在时养成自由散漫的坏习惯,这样一来就象把老师“粘贴”在学生的身上一样。不过要说明一点“粘贴” 本身不是完全由老师一手控制学生的所有自由而是要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外的活动和思想动向,课外要经常和学生一起聊聊天有利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在班级学习文化课时就要进行“粘贴”转移至班级管理,减轻专业教师的负担。但是要解决第三个问题还得要专业教师和班主任时常联系,专业教师要做好上课情况记录及时和班主任取得联系。这样一来就又解决了第一类问题。
2、指导学生处理好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关系。
美术特长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和其他学生相比,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负担要重一点、经济开支要大许多。他们要多学习一门专业课,而这门专业课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又相当广泛。这一切在无形之中就会给学生增加很大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文化、专业两耽误,进而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严重的会造成一无所获。要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是除了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有意义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激励方法
所谓“激励”方法主要是依靠老师的指导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或以激发学生自身潜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是以学生的学习阶段性及其发展过程能动地随时随地的引发学生的激情。只要把学生的激情引发出来,那么其他的事情学生自己会主动的去完成任务。有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在天赋上的不足而失去信心,结果是不但专业课学不好而且文化课也落下不少。这时候就要鼓励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是有潜能的,只是自己的潜能没有得到挖掘,而挖掘的时间有长短。老师对学生的这一评价很容易让学生接受的。
(2)、自加压力
6.高中美术教学故事 篇六
沂南一中美术组明 磊
在高中的课堂里,美术鉴赏一直是被人忽视的学课之一。为了让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感兴趣,我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表现方法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同时,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上美术鉴赏课时,最高兴的是看着学生们在课堂里快乐地学习,与他们交流着想法,一起完成鉴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成为他们认知世界优秀艺术的开始,珍藏着我们许多的回忆。
7.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篇七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
美术教学本身就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自身体会, 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观察力、审美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恰巧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 就是在不断提升学生的这些美术能力。因此, 为了让学生从感性的认识转变到理性的认知, 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艺术营养并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 教师在传授经验和知识的时候就应该重视美术的理论, 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专业理论的基础, 从扎实的理论中指导实践。
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美术也是这样, 如果学生对美术非常感兴趣, 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也就会想办法自己学习美术。然而, 兴趣是发自内心的, 并不是强迫的, 是需要教师激发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
(一) 重视学生的感知, 提高学生的眼力
所谓美术就是用眼睛去发现美的一种艺术, 所以提高学生的眼力是非常关键的, 因为眼是用来捕捉美、审视美的。眼力提高了, 那么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提升, 对事物的艺术美的发现就会大大改善。而且眼力也就是视觉, 视觉是由人的大脑支配的, 因此, 若要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最主要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也是美术教学的基础。
(二) 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说培养学生观察力是美术的感性知识, 那么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是美术的理性知识。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提问, 教师不用给学生答案, 只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大胆质疑那些优秀的作品,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 这是美术教师应该做的, 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还要让学生不断思考和敢于怀疑。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美术就是一门创作的学科, 而且是一种审美的创作。既然是创作, 当然必须让学生掌握创作的技巧和技能。要想学生有创造能力就必须加强训练学生的技能, 而想培养学生对材料添加奇思妙想的形式, 就必须培养学生技巧。技巧和技能都是美术学科不可缺少的, 因为教师虽然传授给学生如何去观察事物, 但是若对事物再有感悟, 却无法表现出来岂不是很可惜。在绘画当中拥有熟练的技能和技巧, 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作品, 还可以培养学生感悟世界的美。并且拥有了这些能力, 教师就可以少讲解, 让学生自己动手临摹, 努力去发现其中内涵, 还可以对比欣赏, 从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对于艺术作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需要不断地创新。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
社会在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 教师也应该改变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 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在以前的课堂上, 大家所见所闻的作品都非常少, 所以知识面就很窄。现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给学生搜集各种好的作品, 让学生去观赏, 通过对著名作品的鉴赏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教学效率, 更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 教师也可以利用新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美术环境, 给学生选一些贴近生活的资料来增加学生的熟悉度, 让学生更喜欢美术, 而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8.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篇八
【关键词】 审美能力 德育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现代媒体艺术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5-073-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变革。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要求教学方法有所变化,要求教师合理把握和使用教材,拓宽教学思路,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以美术教学为载体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面对新的形势美术课堂教学也要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在我就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1. 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来加以培养、训练和提高的。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高中学生开设美术课欣赏课,可以从视觉角度对学生进行审美训练和培养,使审美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我认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领悟作品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讲这一雕塑时我就把重点放到了作品的背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上,多讲了一些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对作品的进一步了解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 美育应与德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美育和德育,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让美育和德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注重引导学生领悟美术作品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十分感人,是言语文字无法描述的,也是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的最好体现。
例如,我在讲美术鉴赏第七课中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时,就特别注重美育和德育的结合。在上这节课前我就让同学们查阅了这幅油画的背景,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比较熟悉,我就让学生们自己来讲述作品的背景和表达的意义,同学们踊跃回答。最后我再做了些补充,给同学们讲了些关于这幅油画从构图到用色,从人物到场面,以及建筑的考量等专业知识。
二、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
1. 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式”学习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教师的作用是诱导学生领悟,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例如,在美术鉴赏第二课中,当讲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时,我就把几幅不同绘画形式的作品放到一起,三幅作品的绘画形式一样吗?哪个更真实啊?作品主要是由点线面中哪几个元素组成的?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欣赏,主动获取知识。
2. 鼓励式学习
鼓励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信心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心里紧张,我就用亲切柔和的语调说:“不要紧张,仔细考虑一下,错了没关系。”当回答不完整时,应首先肯定优点和正确的部分,然后说:“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对于无言回答的学生也要委婉地处理,比如说:“如果你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能回答出来。”学生在老师亲切热情诱导下,会提高学生的自信,消除学生紧张之感,使之乐于思考,乐于学习,达到学习预期的效果。
3. 与生活相结合式学习
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对一些知识点不能太教条,否则学生不大好理解,应该和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熟悉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簪花仕女图》时学生没太大兴趣,但是把现在影院刚上映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刘嘉玲扮演的武则天的剧照相对比,剧照中武则天的眉毛顿时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发现和《簪花仕女图》中侍女的眉毛一样,就会带着很多疑问,如画中人的眉毛好特别,是什么眉?唐朝贵妇都这样吗?学生带着兴趣去听讲解,课堂教学效率就大为提高。
三、评价与总结的重要性
美术课要有相应的评价与总结,教学课后评价对学生的一堂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在正确的评价中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一些不良的学习方法,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课堂的提问,课后的作业体现。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07-10
高中美术的教学计划10-19
提高高中美术素描教学质量的途径10-07
高中美术教学如何实施体验式学习07-27
高中美术免费10-19
高中美术作业10-19
高中美术实习总结09-11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作业07-20
高中美术教师实习心得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