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济论文

2024-08-30

安全经济论文(精选8篇)

1.安全经济论文 篇一

信息安全产业与信息安全经济分析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交换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们享用信息的主要途径;信息系统的不断扩大、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化、信息共享范围的不断增加,都对信息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安全产品的不断涌现,部分信息安全产品趋于成熟,信息安全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并呈现出高增长的.势头;信息产品市场应用需求相对集中,市场主体相对分散的特性要求信息安全服务要逐步完善,信息安全产品监管应不断加强,由此而产生的信息安全经济问题应受到重视.笔者从信息安全产品入手,深入分析了信息安全产业和信息安全经济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信息安全产业和信息安全经济的发展趋势.

作 者:陈宝国 李为 CHEN Bao-Guo LI Wei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刊 名: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年,卷(期):200414(12)分类号:X9关键词:信息安全 产业 经济 分析

2.安全经济论文 篇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逐步走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体现。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全球带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 但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尤其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 信息安全问题逐步凸显。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 美国每年因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失高达75亿美元。据美国金融时报报道, 每20秒就发生一次计算机安全事件, 1/3的防火墙被突破。2010年的“维基解密”可以说是一次最震撼的信息泄露事件。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已渗透到国家发展的每一个领域,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的信息安全关乎国家经济、政治、科技、社会、军事等领域的安全。

2 信息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

在国家安全中, 经济安全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信息安全, 主要是指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 以及政府高层, 应该知道履行自己工作需要的国内外经济信息, 而企业以及国家经济运行的敏感、机密信息如被其他企业、组织或国家所获取将会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1]。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 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资源。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为中心, 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原动力, 也正是信息带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2]。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 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信息是增加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一条纽带。掌握当前的国内国外信息, 也有利于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竞争中占得先机[3]。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信息产业的发展, 也成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 信息安全关乎我国的工业、外贸、金融、地方企业、国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环境等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安全, 是国民经济能够健康、平稳、有序发展的基石。

在当今世界, 谁拥有最多最准确的信息资源, 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经济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对信息的争夺愈演愈烈, 各国都在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同时想尽各种方法和手段窃取、破坏其他各国的重要信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世界一些跨国企业和国家高度关注我国的市场环境, 也觊觎我国的信息资源和情报。而互联网的发展, 更为一些不法分子和组织提供了有利条件。再者, 由于技术的漏洞和安全上的隐患以及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息的不安全因素, 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令世界各国都深受其害。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 经济间谍几乎无处不在。对企业来说, 经济数据的泄密更像是一场灾难。在我国每年因网络泄密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前两年曝光的力拓间谍案, 就给中国的钢铁企业带来了数百亿元的直接损失。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2009年, 52%的网民曾经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 网民处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相关服务费用共计153亿元人民币。图1所示的数据是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网络安全事件给网民带来的经济损失。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因信息安全事故而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事件也常常发生。首都机场曾因计算机系统故障, 导致6 000多人滞留机场, 150多个航班延误;南京火车站电脑售票系统突然发生死机故障, 整个车站售票处于瘫痪状态;广东工商银行因系统故障, 全线停业一个半小时等, 不胜枚举。这些事件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瘫痪的问题, 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4]。

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只是经济损失的冰山一角。因为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时是难以估量的。总之, 信息不安全, 经济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 信息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全局。

3 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3.1 人为因素

人是信息的创造者、知情者、传递者、管理者, 网络、计算机的使用者。因此, 人是保障信息安全的主导因素, 人为因素也正是引发信息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从人为因素的角度来看, 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信息的安全性: (1) 人为意识、人员管理、社会意识。研究表明, 员工的疏忽是数据安全的最大威胁, 80%多的数据泄露都是由于员工的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 (2) 信息犯罪。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犯罪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近年来, 我国受信息犯罪的危害严重, 窃取商业机密、非法倒卖信息、信息诈骗等手段更是多种多样。其中, 经济领域的信息犯罪尤为严重,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社会危害性极大。 (3) 网络黑客。黑客以非法手段进入电脑系统和网络, 不仅带来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 对国家的安全也危害严重。法国财政部的电脑网络自2010年12月起遭遇网络黑客的持续攻击, 大量涉及法国财政部和二十国集团 (G20) 的资料被盗。

3.2 技术因素

计算机已成为承载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 计算机本身的安全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根本。

(1) 硬件因素。CPU、硬盘等电子元件极易受到损坏或是被窃取, 使得信息的安全存在隐患。像硬盘、CPU是电脑的核心元件, 如果损坏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或破坏, 再者木马病毒也极易侵蚀优盘、硬盘等元件, 造成对所存储信息的破坏。

(2) 软件因素。软件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数据库。软件本身缺陷或是漏洞, 会影响信息的完整性, 使信息的安全存在隐患。由于软件易被篡改或是盗窃, 一旦软件被篡改, 其功能就会受损, 以至于整个系统都会瘫痪。数据库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资料极其珍贵, 如被破坏, 损失是无法估计的。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管理, 如果出现漏洞或故障, 系统中的文件将会受到损害, 导致信息无法提取或是丢失, 系统的漏洞也易被黑客利用木马病毒等手段攻击, 使得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还有一些网络软件、网络服务也影响着信息的安全。现在, 好多的信息存储在网络的虚拟网盘中, 网络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 其安全性不容忽视。电子邮件就是一个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服务, 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方便、快捷, 但也是安全隐患最为严重之处。

3.3 环境因素

(1) 内部环境。计算机的工作环境是保障计算机安全的前提。连接线路、防盗安全等任何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也就无法保障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安全。

(2) 外部环境。虽然意外事故出现的概率相对其他因素较小, 但是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例如意外断电可能会造成计算机信息的丢失或损坏。对信息安全领域来说, 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会直接毁坏所有或部分重要文件以及信息设备, 还能够切断信息的传递通道, 造成信息无法使用, 使得整个信息系统瘫痪。而且灾害是不可预料的, 发生时也没有任何的预警, 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3.4 计算机病毒等网络攻击

计算机病毒对文件的攻击方式很多, 有删除、替换内容、部分代码丢失等。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商务来往的电子邮件、下载等方式传播, 还可通过局域网、可移动存储设备等方式传播。2004年的SCO炸弹病毒全球爆发, 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61亿美元。2006年底的熊猫烧香病毒给世界经济带来上亿美元的损失, 对企业、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手机上网、智能手机的出现, 手机感染病毒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中科院调研报告显示, 当前68.6%的手机用户正面临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

计算机病毒、木马、垃圾邮件等网络攻击的日益频繁和愈演愈烈, 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国家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

4 我国经济信息安全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信息安全对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并已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1 我国信息安全的发展现状

4.1.1 重视程度增强

国务院信息办专门成立了网络与安全领导小组, 各省市自治区也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200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把信息安全提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我国信息安全现状、问题、目标和任务加以阐述。

4.1.2 政策法规的出台

为了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 国家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信息安全条例 (草案) 》等政策法规, 我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标准也陆续出台, 加强了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力度。

4.1.3 信息安全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2009年中国信息安全产品市场规模达到了92.94亿元。信息安全产品的技术与产品逐步走向产品芯片化、客户化、平台化和高技术化。我国信息安全产品的规范化进程已经走上正轨。技术层面, 有一批致力于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研究机构与公司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 相关人才的培养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一批学校成立了研究所、系科与教研室, 目前注册的信息安全公司或具有安全经营项目的公司有几百家[5]。国家各部门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市场潜力巨大。

4.2 我国经济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虽然加大了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但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的各种泄密、犯罪种类繁多, 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2010年的力拓间谍案更是给我国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这也说明我国在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相应地, 由于人为原因以及技术安全措施不到位, 使得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相关信息泄露的威胁也日益增加, 进而对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形成威胁。本文主要从经济安全的视角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4.2.1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不健全

4.2.1. 1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逐渐数字化、电子化, 信息的传播途径和形式也发生了变革, 对信息安全的认识模糊化, 防范意识严重不足, 尤其对经济信息安全的保护防范意识的欠缺。近年来, 每当政府机构公布国民经济的关键数据前, 一些媒体或研究机构总是能准确“预测”, 2010年6月, 一位政府官员在召开某券商会议上透露了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与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 这与两天后政府公布的数据完全吻合, 该信息的提前泄露, 导致当天的A股市场大幅震荡。许多重要的经济信息时常通过一些会议、报告、学术研讨会等随意泄露出去;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有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被外国机构获取, 无形之中给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损失。

有调查显示, 我国有62%的企业承认出现过泄密现象[6], 国有企业成立商业机密专门管理机构的比例不足1/5, 有1/3以上企业未设立任何商业信息保护机构, 私营企业的问题则更为严重。经济信息安全保密意识的薄弱已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 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4.2.1. 2 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体系的缺失

法律是保证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维护经济活动利益的一个必要的措施。我国虽然已出台了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但由于信息化法制建设起步较晚, 对信息安全的保障力度不够, 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还不够健全, 特别是在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权责的明确、法律法规的覆盖度等方面都有待提高。而且现有法律对信息安全的保障依然侧重于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 而忽略了对经济信息安全的保护。

在经济信息安全方面仅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这种原则性的规定。对于商业秘密的界定和防范措施缺乏相应准则;对于境外集团窃取我国的关键经济数据、信息等行为在法律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 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来约束, 使国外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使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涉及商业机密的法律法规分散、不统一、缺乏可操作性, 增加商业机密流失的风险;人才流动的加快也使得商业秘密的流失风险加大;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经济诈骗、商业间谍、窃密贿赂等手段越发频繁, 而关于网络经济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因此对网络信息与网络经济贸易的安全性保障不足, 这将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13年的两会期间,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 不少委员提出应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 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针对当前的网络环境, 要保护好国家、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打击网络犯罪, 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国家层面立法势在必行。

总体来说,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 现有法律制度已无法适应当前信息安全工作的需要。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不足, 大量的网络违法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 给大量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对于相关机构的权责分配不够明确, 没有统一的管理条例以及执行规范。而《国家安全法》也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国家安全整体的事项, 并且侧重的是传统的政治和军事领域, 对于经济安全, 尤其是经济信息安全这样一个新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存在的威胁仍缺乏适当的法律规制。除了经济间谍外, 跨国公司对我国实施商业贿赂获取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的案件不断增加, 经济信息的可控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威胁着我国经济安全。

4.2.2 信息产业技术薄弱, 信息安全产业有待进步发展

4.2.2. 1 信息产业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 科技投入还有待提高, 我国2005年科技投入仅仅占当年GDP的1.3%, 2010年提高一倍左右, 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企业研发机构不健全, 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与重视。

其次,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缺乏核心技术, 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 使得我国在信息技术上的安全长期受到发达国家的威胁。引进的信息技术缺乏信息安全保护的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 一旦出现技术问题将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 一些国外进口软硬件中可能隐藏着木马病毒, 无形之中窃取了我国大量的机密信息, 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完全受制于人。

4.2.2. 2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早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及欧洲各国就已经发展信息安全产业, 美国信息安全产品年产值已达500亿美元。2009年全球信息安全产业规模达到了885.09亿美元。中国的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中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达到了123.10亿元, 比2008年同期增长17.0%。但是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还不成熟, 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企业初期风险较大, 所以信息安全领域企业较少, 做大做强的龙头企业也不多, 市场占有量有限, 仍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国内信息安全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差, 主要核心技术还是依赖国外, 企业的发展受制于人。即使企业进行自主研发, 也由于用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投入较高, 技术人才的紧缺, 产品市场预期前景不明朗, 使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陷入困境。我国研发的信息安全产品与国外相比成本较高, 技术不够先进, 实用性上也存在着差距, 在产品竞争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4.2.3 信息安全事件频发, 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4.2.3. 1 计算机木马、病毒的急剧增加

计算机病毒、木马对信息网络安全的威胁越来越突出。系统存在漏洞和杀毒软件不及时更新等是导致该类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病毒样本库的统计, 2009年新增病毒样本299万个, 是2008年新增病毒数的3.2倍, 其中木马程序巨量增加。跟踪监测和研究分析表明, 当前, 计算机病毒木马本土化趋势加剧, 变种速度更快、变化更多, 潜伏性和隐蔽性增强、识别更难, 与防病毒软件的对抗能力更强, 攻击目标明确, 趋利目的明显, 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严重威胁[7]。

4.2.3. 2 网络犯罪增加, 经济窃密手段多种多样, 国家经济安全形势严峻

2010年捕获的恶意代码总量为939.772 1万个, 与2009年相比, 增长了30%。图2是2006-2010年捕获的恶意代码数量走势图, 可以看出恶意代码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数据来源:安天安全响应中心《2010年互联网信息安全威胁综合报告》

2010年我国境内近500万个主机IP地址感染木马和僵尸程序。数量较2009年下降21.5%, 但其中被篡改的政府网站高达4 635个, 比2009年上升67.6%。我国网站安全状况亟待改善, 亟需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安全保护。2010年国内新增木马和欺诈网站给网民造成了51.9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更难以估量。

一方面, 发达国家及其情报组织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不断监听监视我国经济情报, 非法获取、篡改我国信息或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经济波动, 以获取经济乃至政治上的收益;另一方面, 他们还通过商业贿赂、资助学术研究、举办研讨会以及派专人在合法范围内收集企业简报、股东报告甚至是废弃垃圾, 通过仔细研究, 分析出有价值情报等方式大量收集我国经济信息。窃密技术日益先进与手段日趋多样化、合法化, 对我国经济安全, 特别是经济信息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4.2.4 信息安全的监督管理水平落后, 防范应急能力不足

虽然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有技术水平的原因, 但是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也没能做到同步。所谓“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 据统计, 在所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中, 人为的因素占据了一半, 仅有3%是不法人员攻击造成的, 技术因素也仅占10%。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部门的重视, 但是管理力度、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都有不足, 没有准确定位技术、配套法律与管理的关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缺乏统一的标准。

信息系统抵抗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外部威胁的能力不足。2003年7月, 上海地铁4号线发生渗水坍塌事故, 险些造成上海社保中心大楼中的重要数据丢失;2004年中航油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易过程中存在交易数据的泄露, 中国操盘手遭到对手的联合狙击。国际炒家对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 我们却不清楚对方的情况[8]。以上事件暴露出一些重要信息系统的管理、防范能力较弱。

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是将信息安全事件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点的根本保证。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工作始于1999年, 2002年在信息产业部的倡导和组织下, 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国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但我国应急工作起步较晚, 应急处理整体水平不高, 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快速妥善处理。主要原因是应急预警系统不够完善, 缺乏统一的应急管理方案与准则;技术上不够成熟, 设备不健全, 缺乏安全防护能力, 对潜在威胁的检测能力不足, 不能有效抵制不安全因素的攻击;预警能力有限, 不能有效预警防范可预防事件的发生;安全事件发生后, 由于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合作, 运行机制不完备以及处理问题的经验欠缺, 不能把突发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危害。

5 如何加强国民经济安全中的信息安全保障

基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对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 本文认为, 为加强我国信息安全, 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

5.1 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

首先应该健全符合现今时代发展环境的法律法规, 覆盖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各个领域, 使得在信息的保护上有法可依, 并加强执法力度, 真正做到违法必究, 遏制信息安全犯罪的发生, 有效打击犯罪分子。尤其应该尽快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 以打击各种不法行为, 切实保护个人信息、企业信息和国家经济信息的安全。

总之, 以法律预防和打击各种侵犯经济信息安全的行为, 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针对信息安全的基本特性, 建立健全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体系, 实乃理论界与实务界当务之急。对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商业秘密和情报信息提供全方位、高强度的保护, 真正把“保安全、保发展”落到实处。

5.2 提高信息安全的社会意识,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我国有许多不重视经济信息安全的案例, 教训深刻。比如在铁矿石定价谈判以及稀土价格谈判上, 我们作为最大的买家或卖家却都无法掌握定价权。主要由于我国企业各自为政、不能有效利用信息, 使得国外企业乘虚而入, 造成我国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相比之下, 外商则想尽办法获取相应的经济情报, 掌握定价的主动权, 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一些企业对信息重要性意识不足, 造成信息泄露, 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加强经济信息安全, 要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提高全民的保密素质。有媒体报道说日本公司的所有雇员都要定期接受信息安全相关训练。日本企业收集中国商业机密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比如中国景泰蓝工艺、宣纸工艺等早被日本企业盯上, 并让中国相关产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 首要的工作是普及信息知识, 做好信息安全的宣传工作, 让企业和个人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懂得合理利用信息, 保护信息,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国家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培训, 减少因工作疏忽、认识不足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当前国家应多管齐下, 从体制和机制上恢复并加强对经济信息保密工作的长效管理。应约束、规范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与学者接受境外企业、机构资助的课题研究, 严禁涉外部门和企业工作人员在外企或驻华商业机构“变相任职”。做好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 建立相应的管理准则, 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

5.3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观念的更新, 支持民族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 高级别、高层次的手段与设备不断出现, 使得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通信安全等的定义与认识需要及时更新, 与时俱进。同时要增强我国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水平, 增加对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的投入, 鼓励技术上的创新, 不再依赖于国外的核心技术, 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硬件产品。

能够对信息安全产业起到关键作用的必然是民族企业, 因此要增强对信息安全产业的扶持力度, 保障信息安全产业的健康发展, 开拓信息安全产业的市场, 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政府采购应优先考虑民族企业的信息安全产品, 并且要鼓励国内企业采购民族企业的信息安全产品。在国家重要领域与重要项目上要完全采用自主研发的信息安全产品。在创新资金、项目贷款、税收政策及其他配套政策方面, 政府要大力支持民族信息安全企业做大做强。为经济信息安全提供重要保证。

5.4 完善经济信息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 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经济信息管理是一项防范性工作, 不仅要亡羊补牢, 更要未雨绸缪。建议在国家层面应尽快成立国家经济安全委员会, 主要负责外资、外国商品进入情况的实时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金融、军工、能源、电信等产业的外资投资和并购项目有效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等。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需要把市场信息通过科学分析, 上升为情报。这是无价的知识资源。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国企经营层实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经济安全保密双责任制监督考核和奖惩任免, 以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并保障国有经济安全健康运行。

同时要提高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能力, 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预案。针对网络安全问题, 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防护成本。提高发现处理系统漏洞的能力, 提高检测监管水平, 有效防止木马、病毒等潜在威胁对信息安全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雷家骕.国家经济安全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国家经济安全[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5.

[3]曲维枝.信息产业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4]潘小刚.中国信息安全报告:预警与风险化解[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9.

[5]方清涛.中国基于信息安全的策略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2 (3) .

[6]卫权.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亟待加强 (上) [J].保密工作, 2009 (7) .

[7]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公安部2009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报告[R].2010.

3.安全经济论文 篇三

光阴荏苒,一个年头又一次接近了尾声,另一个年头也又悄然的拉开了序幕。过去的一年,一次次的“食品安全”事件,或大或小,都在不断地撕扯着每个人无奈的神经。“食品安全”是个国际性的话题,在我国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同时,美国、欧洲也不断地有食品安全事件的新闻传出。不过,不少细心的读者发现,国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似乎多由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引起,而在国内则多由塑化剂、瘦肉精等化学添加物所致。那么,引起两者之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也采访了部分行业人士,回答的结果无非是中外食品安全水平的差距,我们正在走的路,已经是美欧发达国家走过的路。至于差距的大小,回答则各有不同,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面对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件,我们已经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对于未来的一年、两年、五年,我们却应该共同努力去避免发生什么!

记得《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创刊初期,我们参加食品行业展会时,展位很少有人问津,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都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现在每次参会,展位前已然门庭若市,即便是只有三五个人的小作坊,也希望从杂志中找到一些食品安全的新思路。在中国,“食品安全”是一个朝阳产业,已经是食品界的共识,也正因如此,很多国外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这里,想在这里挖掘商机。不过,通过与一些食品安全相关企业接触,我们却发现,现实的“食品安全经济”,与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食品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大了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却没有得到满意的收益;很多食品加工企业也加大了投入,建立了食品安全体系,但是却要与数量庞大的食品安全水平低下的企业同台竞技。从长远看,如想真正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的总体水平,需要大力发展“食品安全经济”,而要实现“食品安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需要进一步理顺食品产业链上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规则并加大投入,当然也需要我们每一个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4.安全经济学2 篇四

二、安全经济学概述 概念安全:具有特定功能或属性的实物,在外部因素及自身行为的相互作用下,足以保持其正常的、完好 的状态,免遭非期望的损害的现象。安全的定量描述用 “安全性” “安全度” 或 来反映,其值用≤1 且≥0 的数值来表达。安全成本: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衡量安全活动消耗的重要尺 度。安全成本包括实现某一安全功能所能支付的直接和间接的费用。安全投资: 安全活动是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前提的。对安全活动所作出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总和,成为安全投资。引入安全 的概念,对安全效益的评价和安全经济决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全收益(产出):安全收益等于安全的 产出。安全的实现不但能减少或避免伤亡和损失,而且能维护和保护生产力,促进经济生产的增值。安全 收益具有潜在性、间接性、迟效性等特点。安全效益:安全收益与安全投入之比。它反映安全产出与安全 投入的关系,是安全经济决策所依据的重要指标之一。著作:中国地质大学-罗云-《安全经济学导论》 ;宋大成-《企业安全经济学(损失篇);西安科技大学》 田水承-《现代安全经济理论与实务》。安全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安全的经济形式和条件,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学。包括一下内涵:1 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是安全人经济形式和条件,即通 过理论研究和分析,揭示和阐明安全利益、安全投资、安全效益的表达形式和实现条件;2 安全经济学的 目的是实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3 安全经济学是通过控制和调整人类安全活动实现的。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安全经济关系。四层含义: 安全分工协作关系: 公正方-政府,雇佣方-企 业(业主,强势方)与被雇佣方-工人(弱势方)的相互作用关系;安全经济利益关系;安全经济数量关 系;安全经济效益关系:安全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安全经济学的任务: 揭示安全经济的产生、确立和发展的条件,阐明安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 为安全事业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2 阐明安全经济关系的内容和性质,揭示安全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外部矛 盾,提供正确处理经济矛盾的原理、原则,以促进安全事业的发展。3 揭示与安全经济关系相联系的各种 因素,并确定各种因素与安全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为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供最佳模式和最有效的方 法。4 科学地规定安全经济效益及安全效益的含义,揭示影响安全经济效益的

5.劳卫部经济学院安全教育 篇五

为了提高经济学院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安全纪律观念,保障正常的学习秩序和校园生活秩序,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经济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安全教育特作如下提示:

1.请您按时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迟到早退、旷课,不要在上课和自习时间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如不能按时参加教学活动或因事因病需要离开学校,请您履行请假和销假手续。

2.请您按照学校的安排住宿,学校禁止学生晚归、夜不归宿和在校内外租房住宿(如确有特殊情况必需租房住宿的,个人应提交书面文字申请,家长签字认可后,持相关证明材料报请学校批准)。

3.请您严格遵守宿舍安全规定,不在寝室私接电器,不使用煤气酒精炉等工具烧水做饭、取暖。在寝室不喧哗打闹、聚众赌博,不影响他人正常学习休息,不损毁和私自拆装宿舍设备,不留宿异性和校外人员。

4.为了您和您家人的幸福,请您务必不要下河、下塘、下水库洗澡,以免危险事故发生。请您不要擅自进入校内外任何施工重地,不翻越攀爬校内外围墙、护栏、防护网等安全措施。

5.请您树立正确消费观念,请不要出入歌舞厅、夜总会、酒吧等高档消费场所,不从事任何非法陪侍活动。请您远离传销组织,拒绝从事传销活动,不参加法轮功等非法组织活动。

6.请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您正确使用网络,文明上网。不浏览非法网页、不下载(传播)不良信息或谣言。为了您的健康,请正确把握上网时间,不要通宵上网或沉迷网络游戏。请您认真甄别网络信息,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蛊惑,请不要会见网友。

7.请您关注学生内部勤工助学岗位的招聘信息,依法依规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学校严禁学生在宿舍和生活区兜售商品,严禁学生以勤工俭学为名进行非法招工、兜售车票、开展培

训等违法乱纪活动。

8请您自觉加强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预防食物中毒和由饮食卫生隐患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9.如遇身体不适,请您持《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卡》到校医院和其他正规医院就医,请不要到无行医证的小诊所看病就医,以免给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0.请您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资料和财产信息,不要轻易向别人透露个人、家庭、同学的信息材料,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请您谨防信息诈骗。

11.请您保持宿舍和个人卫生,按时打扫卫生、及时晾晒衣被、保持室内通风。请您保持教室的环境卫生,不要在教室食用零食。请您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请大家主动参与“文明宿舍”、“文明教室”的创建活动。

12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保管好个人物品,离开宿舍时要及时落锁,防止和杜绝盗窃事件的发生。寒暑假期间请您按时离校,不要自行滞留学校,假期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返校报到注册。

13安全保障电话:

6.安全经济论文 篇六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利益改革开放1993年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国会作证时第一次提出国家经济安全这一名词,以往理论界在谈到涉及经济与安全的问题时只是讲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名词的出现说明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关系”变为一国发展稳定中一个战略性概念,“一个终极目标”,不仅仅是研究的基础,也成为研究的目的。同时事实也证明,在冷战结束后的这15年来,国家经济安全已经越来越超过国家政治、军事安全成为国家利益实现最重要保证之一。改革开放20 多年来, 中国人民经过辛勤的奋斗和艰苦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使一个占世界1/ 4 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了贫困, 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是, 随着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伴生而来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现, 其中,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就成为一个重大和现实的课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到: 在新形式下既要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 又要使经济不出大的风险, 保证经济主权、国家安全不出大的问题。这显而易见地表明了改革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关系, 也明确地指出不让经济安全出大的问题以致干扰改革开放大局, 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所以,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经济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始终注意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发展国际经济合作与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关系, 并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安全问题长期性和复杂性, 使经济安全稳步、健康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一、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利益得失

当前,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际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并购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流动转移更加便利,规模不断扩大;国家间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协调程度得到加强;“知识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在这种趋势为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蕴含着很多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因素。

学界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共识就是要加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经济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会,但各国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要正确看待全球化趋势。比如,中美两国可以说都得益于全球化,对比两国可以发现,美国作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极其善于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这体现在:第一,制度法律

层面上。1983年《美国国际投资政策》中设立前提,外资不得损害本国的经济安全;《保护美国产品法》要求对美国境外生产的增值50%以上产品的在境内销售要进行限制;《埃克森—佛罗里奥条款》(即721条款)要求有关部门协助美国总统对外国投资者收购美国公司或业务进行政治审查,以确认有关交易是否“威胁或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第二,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专门负责审查外资并购美国企业的行为,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由此可见美国在获益同时,一方面利用法律法规等制度上的安排对贸易金融投资进行规范,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有效的机构机制对于涉外经济进行管理,巧妙地保护着自身国家经济安全。而我国在这方面则相对落后,以外资并购为例, 2003 年4月开始施行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在19至22条对外资并购活动的垄断问题进行了初步规范。但《规定》属于行政性法规,法律层次低且存在较多缺陷,规定也不尽详细,因此该法规实施以来,尚无针对任何案例启动过相关审查机制。总之,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肯定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做好定位,搞清弱点,分析我们从全球化中获得的净收益构成,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经济安全审查保护机制,从而更好地保护好国家经济安全。

(2)正确看待全球化条件下外资收购和并购以及贸易顺差。当前外资收并购活动已是一种趋势,可以说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鉴于外国投资者(包括具有外国政府背景的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各种资产和某些战略性产业进行并购整合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应对措施上我们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制度层面的法律完善,行政层面的政府关注,经济层面的企业发展应当共同努力,寻求开放经济与国家经济安全间的有效平衡。同时也要加强研究,利用我国外贸顺差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的特点,既看到我们在贸易依赖上的缺陷,又要在战略上利用这种缺陷,变害为利,在国家经济安全上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

(3)正确看待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在体系内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规模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素质,认真研究如何通过国际经济协调,促进本国利益的实现。既要从中受益,又要承担责任;既要有话语权,又要有接受度,以期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国际体系和制度,向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向进行改造和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等的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增强, 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世界一体化的洪流中。如今, 各国间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意识日益强化, 双赢和多赢思想被广泛接受, 彼此都开始顺应全球化的要求, 开始了相互关系的协调和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在此情况下, 中国经济已不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里, 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置身事外地去发展自己的经济, 所以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 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应将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对外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 中国未来的经济安全不是单方面的经济安全, 更不是以损害别国整体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安全, 而是体现了地区视野和全球视野的共同经济安全。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中国几代领导人都立足国情, 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 将经济发展视为国家的最高利益, 突出了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地位, 并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把经济安全提高到了关系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地位。为此, 邓小平同志曾尖锐地指出“: 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 关键是发展经济。”一语道破了经

济发展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安全问题, 揭示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国家安全的基础作用。

国际上一直有一个普遍认识, 那就是国家的贫弱是最大的不安全。因此, 一个国家维护经济安全的能力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显得尤为重要, 它主要由经济的生存力、竞争力、国家对本国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力和抵御内外威胁的能力等构成。对此, 我国领导人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们视经济安全为国家安全的“ 物质基础”, 认为科技领先、国力强盛才是国家安全最可靠的基础。确实, 只有经济实力增强了, 才能为逐步形成的经济安全机制、强化保障手段提供物质可能性。反过来, 只有经济安全机制功能正常发挥, 才能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创造更好的条件。

各个国家的利益存在差别, 而利益的特殊性必然要求确定实现这些利益的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围绕着运转的国家利益, 而国与国之间的各自的国家利益又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相互抵触的。比如说能源问题中的石油问题,OPEC 成员国家希望国际石油价格比较高以使其石油利润最大化, 于是他们会尽量控制出油量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而用油国, 就目前来看最大的用油国仍不外乎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 他们自然会动用浑身解数阻止OPEC 成员国控制出油量从而控制国际石油价格, 以便利用OPEC 的廉价石油“ 润滑”自己庞大的经济。于是双方就有摩擦和对抗。如果OPEC 成员国如愿了, 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就会受损, 经济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而事实上是发达国家得逞了, OPEC 成员国的经济安全状况堪忧。

在商品生产和销售领域, 特别是银行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 使保障经济安全成为现实问题。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 为了生存的安全, 单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高科技的国防工业是不够的, 还需要具备许多的社会经济条件, 比如发达的日用品和服务部门, 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和改革具有可靠的社会基础, 同整个经济实力保持平衡的、足够的国防实力,国家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均衡发展等等。苏联解体就有这个原因。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东南亚金融风暴。

三、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对策

经济市场化、自由化、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许多国家都在设法通过内部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来适应这一潮流, 寻找最佳的利益结合点, 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我国除了顺应历史潮流,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外, 别无他法。可见, 我国的经济安全也必须以此大环境为背景, 在这样一个变化、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地实现, 因此它要求我们持更开放的国家安全观, 追求更全面融入国际经济、更多参与全球化的国家经济安全目标。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必定包含着社会稳定的内容, 即维护经济稳定、防止和解决社会经济冲突的能力。实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本身就是对中国经济社会这一大系统进行的全面的、系统性的改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 出现经济的不稳定局面和因素在所难免, 表现在经济安全问题上就更加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比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失业、人口膨胀、疾病流行、毒品泛滥等都可能引发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危及经济整体安全, 并进一步阻挠改革开放的顺行实施。所以, 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 身处这样一

个复杂的环境, 必须对自身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有充分的认识, 理智地挑战改革开放步骤和力度, 清醒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 应对日益凸现的经济、技术、政治甚至军事方面的对抗,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最大实惠, 成为改革的主要受益者, 从而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 为他们创造最安全、稳定、适合发展的政治、经济、安全环境。所以, 改革开放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化改革、更新观念、促进经济安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作出努力。

建立健全国家经济调控体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尤其是失业问题显性化、看病难且贵、新贵阶层的出现等等, 需要政府从调整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收入政策等方面入手, 建立起稳定高效的经济社会安全网以提升我国经济安全。要继续深化国企改革,继续推进政企分开、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对国企进行分类改组和战略重组等等, 不仅要彻底解决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让国企具备一种“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 永葆青春”的活力。要强化我国的金融管理, 严格控制银行的“ 呆账”“、坏账”, 减少不良资产所占的比例, 减低金融风险, 确保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行。在收入分配领域, 一定要尊重“ 诚实经营、合法劳动”的各种所得,要“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要体现效率, 也要兼顾公平, 确保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的劳动就业形势, 必须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粮食供给保障体系, 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这也是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鉴于部分战略物资的短缺, 还必须建立起包括石油、天然气、铀、铝、铜、铂、镍、硼、石棉、金刚石、耐火黏土等在内的资源安全网。严格和完善税收体系, 把财政风险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 对外经济部门作好外引内联, 全面提升我国的经济安全水平。

加强制度层面建设和预警机制建设,从战略上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的目标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往往具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自动机制,良好的体系与制度安排正是这种自动机制的体现。当前我国要努力减少对外贸易对经济拉动的比重,以扩大内需为目标兼以适度投资为手段,逐步实现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的合理比例,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这就要求政府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建立健全如社会保障体系、危机管理体系、政府信息透明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制度,使经济安全的风险分散到社会各方面,既降低整体经济安全威胁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又降低社会经济运行成本,最大限度地使市场经济主体能够在竞争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中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稳定。这是当前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面临的一个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要加强对国家经济安全潜在威胁的研究,同时国家安全战略也要重视预警机制建设,以便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作为采取对策和措施的依据。如何判定一国经济运行及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属于安全、不安全还是危机状态,如何评定出现某种扰动经济运行的不安全因素时一国抵御可能出现风险的能力大小,这都是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所要反映的问题。因此对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对象、监测方法以及风险抵御能力标准的研究也亟待加强。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如何更好地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互动,同时以国家间经济关系促进政治关系发展都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着眼点。

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国家整体或某一行业重大经济利益未受到威胁或损害,社会经济生活健康稳定,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的状态。在国际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防卫力和竞争力, 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经济)危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一直存在着的, 只是在国际竞争尚以军事较量为主, 国家开放程度低下, 国家生产力水平欠发达等背景下,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而今,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经济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倍加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家经济安全》2005 年版

【2】余斌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经济时报》2002 年

【3】谈世中、王耀媛、江时学等编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2002 年版

【4】高尚全《关于改革要有新突破的思考》《中国经济时报》2002 年

【5】张幼文《建设经济强国的目标与机遇》《世界经济研究》2002 年增刊

【6】易金务《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答问》《人民日报》2004 年

【7】金钿主编《国家安全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年版

【8】刘中伟《国家经济安全现状及研究新思路》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

【9】姜国杰《我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体制改革,2002

7.经济法在维护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篇七

一、经济安全的内涵

广义上的经济安全,包括宏观经济安全运行,同时也包括微观经济活动即市场交易的安全。狭义上的经济安全则仅指宏观经济方面。市场交易安全的保障虽不排除其他法律部门的责任,但主要还是应由民法提供,它们为微观经济中的市场交易提供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准则和规范,进而也就提供了安全保障,这是宏观经济安全的坚实基础。而宏观经济安全的保障,则主要是经济法承担的,也是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经济法中经济安全的概念,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经济安全体现为公共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协调,具体而言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与基本经济秩序以及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及行为受到保障及免遭损害的状态。①有学者认为,所谓经济安全,就是一国经济整体上的安全性,是指国家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保障国家经济(包括科技在内)发展战略诸要素的总体安全。②也有学者认为,经济安全是指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处于不受国内和国际威胁的一种状态。③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的经济主权、基本经济秩序以及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免受威胁、危险或危害的客观正常状态。④这些概念虽然在表述上有所区别,但仔细分析可以得出学者们对经济安全内涵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即经济安全强调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伤害;强调一国经济整体上的安全性,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强调国家在国际经济生活中主权独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

我们对经济安全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理解,在消极意义上理解,表现为抑制经济系统中不协调因素与力量,控制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防止经济疲软、过热和动荡以及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消极经济状态。其基本内容包括维护国内经济整体安全与保护国家在国际交往的经济主权独立两部分。具体而言,是防范市场风险,确保市场秩序和化解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中的风险,保障经济运行安全。

二、经济安全是经济法的本质追求

首先,经济法以国家经济生活为本体,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调控和规制的法律。从本质上说,经济法就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调控社会经济,使之良性运行、协调发展之法,其自然把维护经济安全作为自己追寻的目标。经济法站在社会整体的角度,通过法律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保障经济总量的平衡,优化经济结构,维护竞争秩序,协调社会再分配,以消除自由放任和极端个体权利本位对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解决个体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对法律调整的必然要求。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社会经济的运行靠价值规律自发调节,靠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来强制实现平衡,因而各国均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与此相适应,民法成为这一时期调整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破坏了自由竞争的基础,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差别日益悬殊,平等和正义难以保障;市场缺陷日渐暴露,形成集中垄断、经济结构的畸形、社会分配不公、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地冲击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更需要整体的配合与协调,社会本位逐步优于个人本位。这些新情况极大地冲击了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后强调的绝对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法律理念,通过对传统民商法进行反思促进了经济法的产生。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极端的个人自“由并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会破坏社会平等和安全,应当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追求平等自由和平衡的正义观,这就需要以“国家之手”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管理和协调。一方面,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维护市场秩序与安全;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化、法律化的经济调节手段,合理配置资源,形成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供求均衡格局,营造和保持符合国民经济整体安全要求的宏观环境,实现经济安全的维护。这种管理和协调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就是经济法。

其次,经济法所进行的协调是双向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保证和促进自由市场竞争,对市场运行的环境和制度条件予以调节、完善;通过改变或创造经济运行条件,对市场主体的利益和优先地位重新分配;直接参与经济过程,干预社会产品分配和实施社会保障。因此,在适当的范围和程度内,政府能够协调社会利益,化解矛盾。但是,由于政府权力主体的个体差异,对权力的不同解释,只能重复等原因,极可能造成政府权力的滥用。因此,经济法从理顺政府利益关系入手保证政府干预的公正、独立;规范政府干预职能及行为;加强对政府调控行为的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把竞争机制引人调控的某些领域等,避免政府权力的滥用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

安全的对应面是危机、危险、风险等。影响经济法维护的国家整体经济安全的因素来自多方面:

首先,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会产生一系列危及经济安全的事由。由于市场调节失灵,往往会产生贫富两极分化、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消极经济状态;往往会引发公共决策失误,政府寻租以及官员腐败等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产生。

其次,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洪灾等;政治危害如战争、政治动乱、政策与法律的变化、政权更替、制度变化等各种意外事故的影响。对这些事故危害的发生没有预警和妥善解决措施也极可能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再次,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受益失衡。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中自然资源的形成与积累,要遵循一系列复杂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系统组织功能,按特定的速度进行。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发、掠夺自然资源,就会破坏系统的自组织功能,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进而使国家经济陷人停滞,倒退,甚至混乱。

第四,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国外产品的倾销,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国有资产的流失,薄弱产业受外资冲击问题,外资在信息、技术、某些行业的垄断等问题都将危及一国的经济安全。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凭借其拥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国际规则优势”将诸如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置于国际分工梯度的中低层次,而将自己放置在国际分工梯度的高阶梯位置,以此形成使国际分工利益更多地向发达国家倾斜的国际分工格局。这样一来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利较少,且在事实上形成对发达国家的高度依赖,严重削弱抵挡发达国家传递经济危机、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能力。

四、经济法在维护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生活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人们不可能消灭它,只能通过制度设计或者事先做好准备以减少风险损失。经济法正是这样的规范制度,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发挥保障经济安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针对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一方面,经济法所建立的市场规制法律机制,通过对市场准人控制、竞争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适度限制了市场机制的弥散作用,修正和弥补了民商法的负面效应及其不足,降低了私权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自我保护的高昂成本,而从国家视角建立一种成本较低的监控与保护机制,维护了市场的基本秩序与交易安全。计划法、投资法(在我国主要指预算内投资法)、产业政策法、金融法、财政税收法、价格法、对外贸易法等通过对经济增长、经济调节、经济管制的法律补给作用,合理配置与市场适当的国家经济资源,维护了国家经济主权、保持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公平秩序,营造了符合国家经济整体安全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为防止和减少政府决策失误给经济安全造成损害,经济法强调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并与其他部门法相结合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廉政建设。

第二、针对自然因素造成的风险,经济法通过体系中的商业保险法、救济法、社会救助等措施来弥补其造成的损失,减少其危害性,消除不安全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维护杜会安定。针对社会因素的风险,则要加强台安管理,经济法结合行政法和刑法来打击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生活秩序。针对政治因素的风险,经济法规范政府的行为、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明确政府权力及其具体实施范围,不过多干预私人事务。实行民选政治,制定科学、可行的法律,使政府行为公开化、政策透明化,从而实现经济法所要保障国民经济整体安全的宗旨。

第三、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受益的失衡。要使人获得永远生存的权利和良好生存的环境,就必须保障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要合理地调节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这一使命的实现关键在于必须谋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受益公平。这种公平体现在:(1)经济增长速度中的资源消耗比例降低与自然资源开采的有度性控制;(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生态环境向社会生态环境的转变;(3)由对资源受益的当代公平转化为对资源受益的代际公平。

第四、针对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针对经济—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要求,我国经济法在外贸管制中,注意商品出口可能受到的冲击如遭遇反倾销诉讼等,努力保持贸易收支平衡并力求盈余,必要时也采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扶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力求尽快缩短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进而达到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国家通过制定符合本国经济实际情况和需要的金融立法,以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国家通过价格立法,遏制跨国公司凭借其技术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在我国谋求市场垄断和获得超额利润的企图,将其中国际化的营销战略给我国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制定,有预见性地对经济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力求以较小的经济成本的付出达到获得较高的整体效益的目的,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切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1]单飞跃.经济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0—72.

[2]叶姗,发展公平与经济安全—试析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定位[J].行政与法,2002.(7).39—42.

[3]吕有志.经济安全问题的由来及其战略地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4):72—75.

8.居家养老怎样经济又安全 篇八

对于退休族来说,不仅需要提早做好预估预算工作,还要想办法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同样的生活水平。

饮食、护理费用不可小觑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的饮食花销自然必不可少,其经济成本比较容易预估,只要以月为单位将现在的饮食成本适当记录一下,再根据距离退休的年数、消费品上涨指数计算一下就可以了。比如一个人离退休还有10年时间,现在每月用于饮食的花销在1500元左右(包括家中自制、外出就餐),那么10年后,假设年均CPI水平4%。每月的饮食花销就要上涨至2000多元。而如果是距离退休还有20年时间的人,就要计算20年退休之后,每个月在吃饭上要花费多少。

再来看看居家养老者的护理费用。通常,我们都觉得不需要被送入养老院或老年医疗机构护理的老人,大部分身体状况还可以。但如果说你觉得年老时未必需要保姆照顾,那么现实数据可能会给你不小的打击。

从一项统计数据来看,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60岁以上)占全体老人的15.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45%。

在所有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中,得到子女照顾的有51%,依靠配偶照顾的占26.5%,而雇佣保姆照料的有7.3%。不过需要注意到是,这份2008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所调查的老年人大多育有不止一名子女,因此有一半以上可以得到小辈照顾。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独生子女的父母一旦步入老年人行列,他们可能就没现在的老年人那么幸运了。一来独生子女正处于事业的顶峰时期,很难抽身照料;二来一个独生子女所肩负的是两个、四个、六个甚至更多的老年人,很可能面临“周转难”的问题。因此,雇佣保姆照料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家庭的该项支出也就势在必行了。

我们同样可以预估一下10年后这笔花费的高低。以现在每月全日制保姆费2000元为基础,假设4%的年均涨幅,10年后请一个全日制保姆需要每月约2500元,20年后则要每月4000多元。

可见,退休以后的饮食和护理费用可能会不跌反涨,考虑到退休后的收入会在一定程度上缩水,有什么方式可以调和这一收入、支出之间的矛盾呢?

“老年食堂”实惠方便看得见

其实在饮食方面,老年人还会遇到另一个问题,特别对于独居老人来说,独自买菜做饭并不容易,一些身体较差的老人很难亲历亲为。子女不在身边又没有雇佣保姆,他们该怎么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呢?

“老年食堂”的面市解决了这一烦恼,全国不少地区都相继推出了这种“无利食堂”。还有一些社区和附近的饭店协商,由饭店每天中午向社区内的“白天留守”老人提供比市场价格低一些的中饭。

以上海静安区为例,由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居全市首位,老年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4.1%,生活在纯老家庭的有12000多人。现在,街道建起的老年食堂每天为老人们提供午饭、晚饭,前来就餐的老人有200多人,其中独居老人占绝大多数。刘老伯就几乎天天来此,因为老伴的视力不好,下厨常常出错,而他又不会做饭,于是两人成了老年食堂的忠实食客。“一块红烧肉、一只豆腐皮包肉、一份小青菜、一份米饭、一碗汤,这顿晚饭的价格是4元。”这样的荤素搭配和食物量令两位老人都很满意。两人的退休工资都在1500元左右。每天两顿饭共8元,一个月下来也就240元,花了不到退休工资的20%,真可谓物美价廉。

此外,这样的老年食堂可以保证老年人每天吃到新鲜的饭菜,而如果在家自己烧菜做饭,很可能要吃“隔夜食”,并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可以说,老年食堂既解决了老年人买菜做饭难的问题。又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饮食成本,为老年人生活带来福音。

长期护理险分担护理费

老年开支的另一大部分——护理费其实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转嫁成本。

从造成老年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来看,大多是由于老年人发病率高引起的。例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抑郁症和精神病,这些老年人常见的病痛使他们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想要减免因此产生的护理费用,不妨考虑护理保险。

在我国刚刚起步的长期护理保险是指人们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无法很好地进行自我照顾而需要他人为其日常生活活动提供帮助时,为那些因此而增加的额外费用提供经济保障的产品。从已经面市的产品来看,保险责任一般要求被保险人因疾病、意外或年老而带来身体机能的衰退,并导致慢性病症而需要接受长期护理。保险公司为其发生护理的费用提供保障,通常延续终身(部分条款对于在家看护的被保险人也提供现金给付)。

不过,长期护理险的保费并不便宜。30岁男性投保10万元保额,60岁开始每年按保额的12%领取护理金,直到100岁。这样一份保险如果分5年缴费,每年的保费支出需要5万多元,如果投保年龄更大,保费自然更高。当然,投保人也可以选择10年、20年的缴费期。

就这样的保费要求来看。一般工薪阶层恐怕难以承受,而一般经济条件很好,且子女能够从旁照顾的也未必需要。不过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单身族、丁克家庭,或是子女远离身边无法照顾的人们来说,却是值得考虑到险种,毕竟靠个人支付长期护理费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雇佣保姆不忘先保险

除了以上两项既定花销需要精打细算筹划一番外,我们还要尽量规避一些隐性开支,比如孩子经常为在家养老的父母请个保姆帮忙,或是全天的住家阿姨,或是请个钟点工协助老人。如果在雇佣保姆时就投保家政保险,就能有效地转移雇主赔偿责任。

比如,在上海,家政服务综合保险(俗称“保姆险”)已经问世好几年,可以承担家政人员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的医疗费用赔偿、人身死亡赔偿等。一旦被保险人所雇用的家政服务人员在雇用期间,在从事被保险人的家政服务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事故,保险公司会按照保险合同规定在保险单约定的赔偿限额内直接负责赔偿。此外,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所支付的事先经保险公司书面同意的有关仲裁或诉讼费用,保险公司在合同约定的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

一份保姆险,10万元保额,每年保险费只要30元(其余由政府贴补),对雇主来说相当廉价,也很实用。如果再保险期间内雇主中途更换不同的保姆,那么也只要拨打劳动保障咨询部门服务热线就可以重新登记了,一年保险期限中并无更换次数的限制,也不会另行收费。

在一些保险公司的产品中,也已经出现了附加保姆意外险,其保障范围与单独的保姆家政险相同。平安财险报价显示,6元保费保额1万元,28元保费保额5万元,如果当地没有政府补贴的“保姆险”可投,那么也可以采用这样的产品。

上一篇:结婚典礼的主持人台词下一篇:苏州启园之行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