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2024-06-27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精选15篇)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篇一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反思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反思

思品课的教育功能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关、价值观及世界观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用心做,才可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在设计中,有以下优点:

1、导课接地气。导课是为了引出课题,素材的选取不要太“高大上”,让学生不知如何作答。因此我选取的素材是大家都熟悉的电梯按钮:“电梯里除了传统的纵向排列按钮外,为什么要有高度较低的横向排列按钮呢?为什么电梯四周要安装反光不锈钢板或镜子?”学生回答有:整理仪容仪表的、为残疾人和孩子准备的、扩大视觉空间的、防止有些人在狭小范围内的紧张感的,等等。无论他们回答哪一种,我都表示赞同,因为他们都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所以很自然的引出课题。

2、教材要整合。如果按照教材编写顺序讲,这节课总觉得讲不顺,因此我将内容调整为“如何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以及“怎样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两部分,使逻辑更严密。

3、素材生活化。本节课是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因此素材的选取应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具有说服力。我以前的板书有点乱,我那天讲课时的板书很工整,我说“老师今后要把板书写好,让每位同学都能看懂看清楚。因为老师要站在同学们的角度看问题。”学生当时就给我掌声以鼓励。(现在我每节课的板书都很工整)

不足:仍是讲的较多,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品课切忌单纯的说教,而应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所感悟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篇二

以上的发言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是站在自己的立场, 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 在处理“亲情”与“友情”关系上, 有些偏颇。基于学生的这种只责怪他人的特点, 我就随机增设这一环节:“如果你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送给父母, 他们又转送别人, 你会怎么想?”学生表示强烈不满, 说是父母不尊重他们, 言辞间还是怪父母, 未意识自己的错误, 只有一部分学生安静地思考, 露出若有所悟的神情。于是, 我提示道:“父母把有价值的东西送你, 是爱你, 可你转送给别人, 想想父母的心情。”这样换位思考后, 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缺点。学生理解父母的感受与做法后, 在解决“那如何避免冲突发生?”时他们的想法就比较公正与宽容。有说:小孩子做事应该先同父母商量;父亲送给女儿时也应讲清如何名贵, 要珍藏好不可随便送人;已送人了, 父母可以好好商量, 用别的东西把它交换回来。

在这种气氛下, 我因势利导问:为何会与父母发生这样的事呢?学生得出与父母沟通交流太少的结论。老师小结:以后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沟通, 要敞开心扉让父母理解自己, 自己也努力站在父母角度考虑, 尊重理解父母。

3.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篇三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案

课题: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课型:新授

审核:备课组 时间:2013-10-11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实质。

2、知道“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和实质。

3、初步形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和 的态度。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

3、、、,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4、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

书写规范: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课堂练习: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就需要()A、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 B、换位思考,替对方设身处地着想 C、宽容别人,委屈自己 D、同情弱势群体

2、下列描述中,体现了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精神的是()A、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B、老师总批评我,肯定是看我不顺心,故意找我的茬 C、他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一定要找机会报复

D、爸爸去外地工作,两个月都没打过电话,他不爱我,是一个坏爸爸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东胜区第二中学“135高效自主互动”幸福课堂学案

3、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正确理解是()A、事事都要忍让

B、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C、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D、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4、下列名言体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一理念的有()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就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水平C、“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D、宽恕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

5、“世界上完全不被别人误会的人是没有的,而误会迟早都可以弄清楚。所以我们应该经得起误会。”我们对待别人的误会,应该()A、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怒己之心怒人 B、理解他人,与人为善

C、换位思考,互相尊重 D、绝不原谅别人,不能让自己利益受到任何损害

4.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篇四

高三(30)班

姜鸿阳

有时候,好心没好报,好心帮忙却遭人怨恨。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学会理解。为人处世,用一颗善良的心固然是好事,但即使是一片好意也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

换位思考是一种境界。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换位思考的观点。为他人着想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古的美德。换位思考,懂得站在他人立场着想,是一种境界。一个懂得站在对方立场的人,一定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唐太宗换位思考,为天下百姓着想,听取魏征的劝告,足见其智慧。换位思考,才会以宽广的心胸对待别人的错误;换位思考,才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省察自己的行为。因此,换位思考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一种处事的能力,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学会换位思考,我们才能立足于社会。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也渐渐进入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密切,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立场着想,才能让我们取得更多人的信赖,更能让我们立足于社会中。反观社会上那些制造假药假食品等等危害人体健康东西的人,他们不能换位思考,一心一意只为自己谋福利,不顾及他人,倘若他们换位思考,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省察自己的行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造成。学会换位思考,就会多一点爱心,多一份责任,就能立足于社会。

与人为善,多为对方着想,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个人。

换位思考,如同蓝天上飘荡的白云,如同深谷中的一朵野花,是春日里的一丝新绿,是夏日里的一阵清风,是秋日里的一片丰收,是冬日的一株红梅,带给人的是温馨和美好。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这是何等的心胸啊!人的一生,要有博大的胸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东西,要有颗宽广如海洋的心去理解,去包容,而不是对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算计甚至谋害他人。用宽容的心对待伤害过你的人,用善良的心与每一个人交往,多为对方着想。

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我们与人交往,不仅要友好,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换个位置思考,就多一份关心,少一份争执;多一份感动,少一份怨 恨。

点评:

这篇作文“换位思考”,思维活跃。整篇文章结构周密,短短千字之内,作者高屋建瓴,采用递进式,说理透彻。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文字简洁从容如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寥寥数笔,精当点题。

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篇五

通过教学使学生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难点:

在实践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以上这个看似简单的事例实际上蕴藏着并不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

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板书)

活动:外号

目的:使学生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要求:阅读材料,结合学校和班级情况,说说“起外号”的现象。讨论

○1自己不喜欢的事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2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小结: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平等待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阅读P105页“相关连接”中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发展。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能忽视别人的存在,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三、理解之上 善待他人(板书)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大到国家、单位,小到家庭、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这样。下面介绍一个个人之间交往的典型案例。

“管鲍之交”故事:

阅读后思考一个问题:你希望拥有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因为人总难免犯错误,这是总希望得到朋友的谅解。)

引导学生对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不体谅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样的结果?让部分学生谈谈体会,全班交流。

情境体验:懂得体谅!

放学路上,小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探讨:站在失主的立场上,你认为最体谅和理解失主的做法是什么?

教师小结: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是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怀,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108页的填空。

课堂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请同学们增加了解,增进理解,少点误解,多点谅解,多一点友善。多一份爱心。

6.换位思考带来的教学方法的转变 篇六

关键词:换位思考,学习动机,教学方法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相关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其他数学课一样, 如果教学组织不好, 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放弃它。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采用了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探索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

第一个换位, 假定我们是学生。那么, 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我有必要学习这门课吗?站回教师的角度, 要想让这个问题有个肯定的回答,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实际上, 这是一个解决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按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两种。直接性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 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结果的兴趣, 如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 等等。而间接性动机则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例如, 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考虑自己的前途, 或者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都属于间接动机。因此, 我们的教学活动也从这两方面分别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 我们改造教学内容, 让其不再枯燥。为此, 我们尽量把一些教学内容采用有趣或者较贴近生活的示例来说明。例如, 按照教学计划, 离散数学课需要讲授的内容主要包含集合、图论、以及数理逻辑几大部分。在第一次课上介绍离散数学要讲授的内容时, 我们会讲本课程将要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

1.一群羊加上一群羊等于几群羊?为什么?

2.20个学生, 其中10个爱唱歌, 8个喜欢玩滑板, 有6人既爱唱歌又喜欢玩滑板, 问不爱唱歌又不喜欢玩滑板的人数是多少?

3.给出一个卡通图 (一只加菲猫的图) , 问能否从图中任意一点儿出发, 一笔画出该图形, 并且最后回到出发点?

4.农夫过河的问题。即一个农夫要用船把狼、羊、和一箱卷心菜运到河对面。但是, 一次只能运一样, 而且当农夫不在时, 狼会吃羊, 羊也会吃卷心菜, 请问应该怎样运?

然后, 告诉学生:像1和2这样的问题属于集合论的范畴。而一笔画和农夫过河的问题则可以用图论中的方法和定理来解决。接下来在引入数理逻辑时, 则以一个最常见的逻辑推理题——侦探断案为例。即:“一件谋杀案, 凶手已经确定是甲、乙、丙、丁四个人中的某个人。侦探询问四人回答如下:甲说是丙干的;乙说我没干;丙说甲讲的不符合事实;丁说是甲干的。如果有三个人讲真话, 有一个人在说谎。问凶手到底是谁?”让学生来断案。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学生断出案之后, 再让学生继续思考, 如果这件案子交给计算机来断, 那么应该怎样实现呢?学生们就会想这件事情怎样表示在计算机里, 计算机怎样进行推理。最后, 我们告诉学生离散数学中的数理逻辑就是来解决此类问题的。除了在第一次课上通过有趣的事例引起学生对离散数学的兴趣和期待外, 在后续的教学中, 我们也注意选取有趣的事例来活跃课堂。

除了在内容上选取有趣的事例外,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还非常注意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课堂上经常是笑声不断。这些尝试激发了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增强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对于间接性学习动机的激发, 我们主要通过增加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离散数学的重要性和作用。此外, 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示例以及作业题都尽量选择与专业相关的题目。例如, 在集合的练习题中, 选择如下的练习:

与集合{1, 3, 5, 7, 9}对应的位串是1010101010, 与集合{1, 2, 3, 4, 5}对应的位串是1111100000, 用这个位串求这两个集合的并和交。

这个练习中, 涉及到了集合在计算机中表示和运算的实现问题。又如, 在介绍Dijkstra算法时, 会以计算机网络中的OSPF路由协议为例;介绍最小生成树时, 会让学生考虑为什么在离散数学教科书非常喜欢讲Kruskal算法, 而数据结构教科书则通常选用Prim算法;在讲霍夫曼树时会提到计算机中数的表示以及编码。通过这些, 把离散数学和专业联系起来, 让学生看到学习这门课程的用途, 激发学生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换到学生的角度, 我们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 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该问题。如果反过来把学生换到教师的角度, 让他们来审视自己的学习活动, 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从这个问题出发, 我们改革了作业完成方式和作业成绩的评定办法。每个学生仍然要完成每次课所留的作业, 但除此之外, 他们还要批改一定数量的其他同学的作业。批改作业的学生就和老师一样, 自己完成作业的答案, 对其他同学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批正。批改完毕后需要提交一份批改报告, 内容包括作业整体情况总结、本次作业存在的问题、可能的原因、以及建议和措施, 等等。批改作业的质量和批改报告的优劣作为主要作业成绩。这一次换位活动,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学生在批改报告中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例如, “155页第5题这种纯粹对基础知识考查的问题依旧存在一定的错误, 说明许多同学对现阶段所学的基本概念还没有很深入的掌握”。他们会给出合适的建议, 如“概念是做题的基础, 建议不会的同学先把书看透”, “同学们给出了五种不同的证法, 建议老师提出表扬”, “建议大家多讨论, 多学习别人的思路。黄飞同学的做法非常值得欣赏, 大家应多多向他学习”, “建议同学们做题时, 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 “大部分的错误还是集中在证明题, 希望大家今后在学习中练习定理、定义在证明题中的应用, 并多练习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批改作业, 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自己, 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有些同学作业太潦草了, 看起来太有难度了, 以后我的作业一定要写得工整些。”“批了这次作业后, 发现同学们的思维很开阔, 理解别人的思路很不容易, 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学生们非常认可批改作业这个举措。他们在批改报告中写到:“同学们多样的解题思路, 奇思妙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解决同样的问题”, “有的方法是我做题时没有想到的, 大大开阔了我的思路。浏览作业的过程使我对这一章定理印象更深了, 记得更牢了”, “老师让学生批改作业的这种行为, 充分地让学生和老师互动起来, 很有意义, 希望能够坚持下去”, “建议继续用此批作业方式, 我个人受益良多”。督导组听课专家的反映以及课程的不记名调查, 也对此方法给出了肯定的支持。

换位思考给离散数学的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在这些尝试后, 课程的不记名调查反映出学生普遍很喜欢离散数学这门课。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将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来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课程内容, 让离散数学这门古老的课程继续焕发迷人的风采。

参考文献

7.《换位思考__与人为善》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教学重点

认识换位思考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的技能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教学课时: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

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

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电梯里的镜子》

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

/ 4 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讲授新课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事例二: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事例三: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教师小结: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学会换位思考,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

/ 4 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

提问:那么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强加于人呢? 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有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小乔被疏远是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的同学都漠不关心,想得到别人的关照,首先就应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

3、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材料:有一个富翁平生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家的厨房不但大,而且人手多,每个人都各有分内的工作,挑水的只管挑水,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另外还有煮食的、烧柴的。

这些厨房里的工人天天做着相同的事, 日子一久不免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又容易。有一天富翁突发奇想,让大家都试试交换工作的滋味。

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被刀子割破了手;煮菜的生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烟;烧菜的挑水又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洗莱的则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饭。饭没做好,每个人还挨了一顿责骂,从此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

教师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材料: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吃羊肉,见到了老板,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一篇文章,那时林清玄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上。他在文章中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

/ 4 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

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教师小结: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学,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们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的亲密、和谐。学会欣赏你周围的一切人,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一辆巴士缓缓进入市区,只有一对恋人在中途下来。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往前行驶。突然,几块大石头从高处坠下,巴士被砸得支离破碎,所有乘客无一生还。那对恋人听到这件事后说:“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

想一想,你认为那对恋人会如何说? “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没有下车,那辆车将不会因为我们下车而耽搁时间,它会在大石头坠落之前驶过出事地点!”

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8.换位思考---教学设计[范文] 篇八

整体理念: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但是有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学会换位思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换位思考?什么是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帮助学生弄明白解决矛盾的办法可以使他们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安心学习的一个前提,因此在此时来讨论“换位思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树立目标,树立自信心等心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生学习解决冲突和学会交往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的要求:即领会“换位思考”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看法。

(2)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带来的乐趣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及实质;(2)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方法。

难点:在生活中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真正做到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等,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实现因材施教。

1、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扣住学生的心弦,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将学内容。

2、情感体验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与社会现是接轨,启发学生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先来做个小运动:伸出你的双手: 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 2.左手放回原位;

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 4.右手放回原位。

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加快点,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二)小故事引入、揭示主题

该部分由老师讲述,故事内容如下: 《小故事一》 昨天,我很不开心,因为刚刚进行了英语第三单元的测试,有一位同学,在我发试卷的时后,竟然当着我的面将试卷扔进了垃圾桶,我很生气,他也很生气„„ 大家讨论一下: 我生气是因为„„学生生气是因为„„ 如果,学生是我„„我是学生„„ 《小故事二》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嚎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确是要我的命啊。”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呢?同学举手或点名,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感悟分享出来,逐一进行点评和表扬。总结:其实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舍身处地站在别人的位置去看问题,也许就不同了。

(三)换个角度看世界

1、PPT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观察。

2、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

3、讨论:为什么别人看到的和我自己看到的不一样?

4、小结: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教师小结:世界就是如此奇妙,很多时候,我们会碰到不顺心的事,觉得心情郁闷,很烦恼,那么换个角度,换个思路,重新考虑一下,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就变成美丽的少女,同一件事,也许你看到的就是天使而不是魔鬼。心理百科:教师阐述什么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所谓换位思考,其实就是换一种立场看待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以开放心态对待冲突,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做出与平时惯常思维下不一样的行为。

(四)畅游心世界: 情景1:《剪了发型》 事例2:《试卷**》 情景3:《小梦在课上》

每一段事例之后都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事例中的人物,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你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然后教师总结。

(五)情景再现,故事续演 小小剧场1:《杨柳与妈妈„...》 学生进行短剧表演,表演之后由当事人谈真实感受。然后让其他学生也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说?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做?”(学生畅谈)说完后进行角色互换再来表演,仔细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心灵物语:(配有柔和的音乐)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这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当我们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时,我们才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行为,才能体验对方的感受。

(六)心灵小贴士:换位思考的小办法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试着了解他人的性格特点,想象他人的角色以及所处的情景等来理解他人的想法或行动。

●主动沟通,友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不了解别人的意图时。●尊重他人、真诚地与他人交往。

或许大家还有好主意,请大家一起来补充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七)成长加油站

老师诉说自己的烦恼。(最近,班上有个俩个孩子杨梅青,李良清老是和其他同学闹矛盾,处理不好同学关系,遭受班上其他同学排挤,导致她俩性格孤僻,行为过激。为他俩的事儿很烦心……)

学生闭目冥想自己最近与家人、老师、同学之间的一次矛盾、冲突,或者是一直以来的和别人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不开心的事情。(背景音乐起钢琴曲《眼泪》)

诉说自己的烦恼:回想一下,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不愉快事件写一写,写在工作纸的背面,小组内说一说当时不愉快的原因,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再给大家讲一讲当时对方会怎么样想?换位思考后,你现在怎么想?(老师做适当的鼓励)。愿意跟大家分享的,可以勇敢地站起来大声读出来。冲突事件:

当时我是这样想的: 换位思考后我想:

(学生填写后大声读出来,如果所诉说内容的当事人在班级内部,可以从座位上走下来,进行现场互动。最后同学们将心里话贴到黑板上的心形内,让一颗“空心”变成一颗满腔热情的“红心”)

(八)心里延长线:青少年必须学会换位思考

正值青春期的我们,自我意识高涨,有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特的自我”我们希望受到每个人尤其是同龄人的喜欢和赞扬,把个人的心理感受摆在无比重要的位置上。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可能带来更多的人际冲突或人际矛盾。而学会换位思考恰好可以帮助我们从他人的视角来看问题,了解他人的需要和态度,理解他人的处境和心理感受,并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恰当的反应,从而减少很多的误会和不愉快的冲突,使人际交往得到和谐发展。

(九)畅谈收获

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用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做本课小结,用音乐《如果我们能换一换》渲染教学气氛,心情愉悦,感悟深刻的结束课堂教学。教学板书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

换位思考:

冲突事件:成长加油站: 当时我是这样想的: “换位思考”后我想:

教后反思:

9.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篇九

关键词:地理教学,认知方式,课堂效率

现在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一些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配合,学生抱怨教师教的听不懂的教与学两难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其中应该与教师和学生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是分不开的。

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众所周知,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主要介绍的是地理的基本原理,纯理论的东西为主,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册课本时比较害怕,它往往也是学生在地理知识掌握中最薄弱的环节。这种结果的产生有其必然性。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他们在初中已形成从具体到抽象,从实际到理论的学习模式,更多的是具体的、感性的知识。突然让他们转换认知方式,一下子按照我们专业教师的认知方式去学习、掌握知识,这样结果必然会不如人意。而很多教师往往是在没有完全认清这种认知方式上的差异,纯粹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组织教学,最终导致 教学的效 果与教师 的期望大 相径庭。学生在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学习中,出现这样的问题相对必修一要少许多。这主要是由于必修二 (人文地理)、必修三(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两册课本中有大量的、具体的案例,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先让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再从中归纳具体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知识,这一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因此学生感觉学得比较轻松,教师也感到教得比较满意,教学效果当然不错。

二、教师的认知特点

教师由于具备专业认知结构,习惯于用一个理论的模型去套现实的场景,即所谓的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解释实际。而学生是从具体地理事物出发,通过感知、同化、思考,逐步归纳出抽象的认知结构,即所谓的从具体到抽象、从实际到理论的过程。正是有这样的认知方式的差异,才导致教师认为出神入化的课堂到了学生那里却成了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类现象在地理必修一的教学中尤为突出。

三、力求师生认知上的统一

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我们 教师不行也不是我们学生不行,更多的是由于师生在认知方式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导致了教与学两难的尴尬局面。那么针对这一差异,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从而减少无效的课堂劳动,让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认知方式?认知方式是指知觉、记忆和思维模式上的个体差异,描述人在加工 (包括感知、贮存)、转化和提取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的道路上要不断加强学习包括非专业以外的知识,特别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了解清楚 学生的认 知方式。 在知识的 处理、传授方面要更多地从学生认知、理解的角度去组织合理的教学,以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依靠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以改正教师业已形成的固定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方式。

其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教师 要不断加 强对课程标准的 研读,用课程标 准来指导 具体的教 学过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每个地理模块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活动建议,这些活动建议的提出,正好为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些方案活动的选择与制定又恰好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方式。例如,在课程标准中对《塑造地表形态》这部分知识要求是结合实 例分析造 成地表形 态变化的 内、外力因素;在对应的活动建议中提出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 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教师在处理这一理论 知识时, 可以先布置学生对本地的地质、地貌、水文等基本情况做一个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学生对本地的典型地貌、河流进行野外考察。通过学生的感官 认知,再将具体实践抽象成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理解时有了具体的感知去加以理解,就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仅仅只是依赖课程标准中 设定的活 动,还可以发 挥各自的 聪明才智,设计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活动。例如,在《自然界水循环》中处理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时,某教师就设置了这样的教学场景:先给出本地某河流源头、入海、台风登陆、流域降水等场景图片,引导学生用箭头把这些场景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具体的循环图,然后给出其他河流验证循环过程,最后上升到模式图。这一教学设计使知识形成过程是建构的,是生根的,是完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10.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篇十

还有一位高年级数学老师在讲公开课时,他整节课都板着脸,凶巴巴的。课一开始就讲作业情况,竟用指尖指着某某学生说他的作业书写还不如一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上对于那些做不出习题的“学困生”,就厉声呵斥,眼睛像要喷出火。那节课是在很压抑的气氛中进行的。老师讲得怎样我都记不清了,因为我觉得这位老师从一开始上课就已经失败了。公开课都这样对待“学困生”了,平日呢,相信他们的每一天都是灰色的。

教育需要尊重,尊重首先要从捍卫儿童的尊严做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还有句话这样说的,“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绝不能以成人为标准而抹杀孩子的尊严。”

11.关于换位思考的文章:学会换位 篇十一

眼睛有的时候,也会欺骗我们

眼见为实,是人们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其实也非尽然。眼睛,很多时候也会欺骗我们,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而非先入为主或断然多将自己所见做出决断

就像你看到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差,你就断定他智商很低,不会有成就,处处讽刺责骂,你又怎么知道,也许你的孩子有着其他过人的天赋呢?一个本可以成为顶尖音乐家,顶尖画家,灵魂舞蹈家的苗子就被你轻易的断送了前程。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 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留下一个孩子,他忙于生活,又要忙于看家,因为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 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 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 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 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兽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 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 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 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 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令人悲伤的误会

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双眼有时候会蒙蔽我们的心灵,要用心眼去看待一切事物。就像我给你们的信任是闭着眼睛捂着耳朵的,相信这些文字走进你们心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到自己光辉灿烂的一生。

2

先入为主,是很多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所以无法感知对方的喜与悲,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但是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是你,又会是怎样的感受。

很多的争执,很多的误会,正是因为我们彼此站在自己的立场,互不相让,没有用心感知对方,所以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悲剧。

记得几年前有部高圆圆拍的电影叫《搜索》,高圆圆扮演的妙龄女郎在公交车上,有个老人硬要她让座,她没让,还很傲慢的回击了老人。

于是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搜索谴责这样的没素质的年轻女郎。

其实,当时高圆圆扮演的那个角色,刚刚从医院检查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一个正在心烦意乱震惊于自己命不久矣的人,在公交车上那样的举动也不难理解了吧。

但是人们总是会先入为主的给别人贴上标签,于是生生把一个人逼上绝境,着实令人心寒。

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所见所闻未必真实,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索一下,就是对他人 最大的善意。

3

换位思考,我们都一样

生而为人,我们作为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生命是平等的。浩瀚的宇宙当中,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尊严的。不要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没人生来就是第一

也许我们会有出生环境的不同,但我们有着一样的血肉之躯,生来就是要让自己光辉灿烂的,换位思考,你的烦恼,别人也会有,只不过具体不同罢了。

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换位思考一番,就会领略对方所作所为的意图,也许事实的真相并非你所认为的那样。

就像你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某件事一样,其实你可以,只要你相信,你的潜意识会爆发出无限的力量让你生出无限的智慧。

作者:微信610960387

12.以生为本 换位思考 篇十二

关键词:数学教学,努力体现,以生为本

一、一切为学生

1. 创设和谐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 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 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误时, 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 同时要特别注意班级的学困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积极思考, 敢想、敢说、敢于质疑, 无所顾忌,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

2. 铺设平坦道路。

认真上好数学准备课, 这是许多老师容易忽视的问题, 所谓准备课就是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前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和能力上顺利承前起后, 对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必要复习, 为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迁移铺路架桥。我以为要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到课前能主动地预习, 老师要有适当的预习要求;在准备课的过程中老师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去检验学生预习的情况, 这样的学习就是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学习。

3. 更新教育思想。

教师要从教育思想的革新入手, 要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师应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使其主动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如, 在备课确立教学目标时, 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 让学生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订, 从而使学生也享有一定的决策权,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每一节课都离不开他们的积极参与, 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去实现学习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因为学生这方面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开始时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几乎等于零, 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 大部分同学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制订中来。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制订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的专利, 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有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他们体会到:我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换位做学生

1. 转变教学中心。

传统的教学方式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 只管教师如何教, 不管学生怎样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是要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而教师只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合作者、激励者, 是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只有教学中心转变了, 课堂角色变换了, 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 学生才会成为课堂的主人。

2. 贯穿民主精神。

在教学中自觉贯穿民主精神, 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地和学生一起研讨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自觉性,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 体现深厚的人文关怀, 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 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教师应学会做一个倾听者, 学会欣赏学生, 学会听取学生的意见, 放弃自己的权威和指令。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赖, 才敢于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3. 创新教学过程。

以往的课堂教学常常存在重例子, 轻数量;重分析, 轻感悟;重分数, 轻能力;重教师传授, 轻学生自主探究等现象。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提高。《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毫无疑问可以克服以往教学中的诸多弊端, 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常常把自己当成学生, 时常问学生假如你来设计, 你想用什么方法?例如, 在讲“圆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看向水面扔石子的情境的画面, 使学生感悟圆心确定圆的位置这一知识点。讲完后我问学生如果让你讲你打算怎样设计?一个同学说:“如果让我设计, 我想让同学们看小雨落在积水的地面上的情境, 因为这时的地面上有许多小圆圈, 每个雨点落下的地方就是圆心, 在地面上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圆圈, 这样同学们就知道圆心确定圆的位置这一知识了。”这件事情给我的感触很深, 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 只要把自己当学生, 就一定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感受, 就一定能设计出学生最喜欢的东西来。

13.“换位思考 篇十三

多角度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

“假如我是纳税人”,我希望得到热情的服务,我希望得到耐心的讲解,我希望问题得到及时的处理,我希望得到专业的税务指导,我希望感受到融洽的气氛,我希望交的是明白税,我希望每次纳税都不白跑路,我想得到最好的服务和朋友般的帮助,而不是训斥和说教,我最看重办税效率。这反映出多数纳税人的心声。这也充分体现出税务工作人员要经常用换位的重要性。

在新的形式下,提供“优质服务”不再只是“文明用语”、“耐心细致”工作态度和“一杯茶水”等低层的内容,为纳税人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和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周到的涉税业务服务也是纳税服务的重要内容。别是今年全省开展“纳税服务年”活动,充分说明省、市局已把纳税服务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这就更突显进行“换位思考”拓展纳税服务内容和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与纳税人进行换位思考,将优质服务融入到日常税收工作中,是摆在我们税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探讨的主课题。

一、税务工作者要有换位思维观念。凡事能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把自己融入纳税人当中,从纳税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审视税收工作,寻找政策服务薄弱环节,就会化服务为责任。纳税

服务不是一种短期行为,也不再仅仅是道德范畴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守的法定职责和义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把顾客视为“上帝”,那么“纳税人”是我们税务人的服务对象也应该是“上帝”。因此,每一个税务人员要实实在在换位思考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思想上由“要我搞好服务”向“我要搞好服务”转变,树立“把纳税人当作顾客”、“视纳税户为上帝”、“纳税人第一”的思想观念,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谋纳税人之所需,竭尽所能使在政策要求范围内满足纳税人的涉税需求。

二、提供优质服务,进行换位思考的必要性。在新形式对纳税人的服务不能只停留在一张笑脸、一句您好、一杯茶水等形式上,创新服务手段,充实服务内涵,提高办事效率才是纳税人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发现纳税人需要的是“有问能答、问不倒”、“出口成章、解难题”的税务工作者。只有经常地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强化业务技能和岗位培训,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业务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发现纳税人需要的是简单便捷的办事程序。我们税务工作者要充分自用现有工作机制,发挥“一窗式”管理服务功能,积极推行“延时服务”、“提示服务”、进一步健全“一站式服务”、“全程服务”制度,完善前后台受理、转办、审定、回复的流程和具体要求,严格“首问责任制”实行“限时服务”和“承诺服务”,全面畅通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为纳税人提供快速、便捷、经济的纳税服务,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促进征纳双方的互惠与和谐。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到纳税人每月申报路途奔波及排队等待的辛苦。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银行税务一体化管理资源,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纳税申报服务,实现了纳税人“一卡在手,轻松缴税”,优化纳税人办理缴纳税款过程,进一步规范了税款征收和缴纳行为,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税务、银行、纳税人的“三赢”,节省纳税成本,真正实现足不出户,轻松交税服务要求,从而有效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三、掌握换位思考技巧,要提高与纳税人有效沟通能力。从当前大量的纳税人前来办理各种税务事宜,众多的纳税人形形色色,有资深的老会计,也有下岗再就业的工人,有六七十岁的老者,也有十七八岁的年青人,有健全人,也有残疾人。他们中强弱参差不齐,但到了税务局,相对于我们来说,他们便是弱者,因为他们来这儿是办事情的,他们需要我们的服务,需要我们的帮助,有的不知道相关事项如何办理,有的急于解决某些问题,当然,由于每个人成长经历的背景不同,具备的素质也有高有低,有的温文而雅,有的粗犷泼辣,有的办税轻车熟路,有的懵懂无知。我们如何要做到理解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纳税人,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一个和谐的征纳环境,突显了掌握换位思考技巧重要性。

一是要有较强的洞察力,学会因人制宜。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等状况,以此调整自己的谈话方式和措辞。譬如,在与纳税人沟通时,如果一味咬文嚼字,援引政策法规中专业术语,很难达到征纳双方思维上的共鸣,势必在沟通双方间造成一道心理上的鸿沟。二是充分运用反馈。许多沟通问题是由于接收方未能准确把握发送方的意思造成的,如果沟通双方在沟通中积极使用反馈这一手段,就会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税务工作者可以通过提问或重复等方式来与纳税人进行确认,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纳税人的反应或行动来间接获取反馈信息。三是调整心态。税务工作者在沟通过程中应主动调整心态,保持心情平和,不使自己的心情因纳税人的服饰或措辞等外部信息而产生波动。

四、在工作中要树立人本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税务部门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纳税服务中以纳税人为本。

随着经济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和市场的分化,纳税人的情况越来越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每个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同,在财务管理、纳税申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纳税人对税务服务的要求也迥然不同,充满个性化。我们应随时从纳税人的思维角度了解纳税人的不同需求,从而在纳税人与税务部门之间架起便于信息沟通的桥梁,使税收服务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通过到企业和纳税人中查看走访、进行随机调查等形式,倾听他们对税务部门服务质量的意见与建议,真正了解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

更高质量的服务,构建人性化的纳税服务体系,积极改善和谐税收服务环境。

总的来讲进行换位思考提供纳税服务就是更好地引导纳税人遵从纳税义务、维护纳税人权利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正确理解、把握和满足纳税人的合法合理需求,优先满足纳税人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及时收集、处理和解决纳税人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把尊重纳税人、信任纳税人、方便纳税人作为现代税收管理服务的核心内容,实现纳税服务与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实现优化纳税服务与深化税源管理的“双赢”。

14.换位思考与人为善ppt 篇十四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ppt》感受

本课件分两个模块,一个是知识梳理和巩固,一个是活动体验与展示。我认为这两个模块设计的很好。既能使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又能结合所学新知进行体验。在知识学习环节自然的把学习目标 要求 方法展示出来是个不错的设计。我在这里也提下拙见,在知识巩固环节几个页面是不是有些重复了,换种形式巩固是不是也可以,比如把其中一个表格里的内容换成故事来呈现,更能提升学生兴趣。这点只是个人见解。

1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篇十五

虽然累, 但也累得充实, 累得心甘情愿。不管有多难、多累, 我们的日子还得照过, 书还得照教, 课还得照上, 一切都还得兢兢业业。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 既要教好学生又要管好学生还要教出成绩, 实在太难了, 要克服重重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该怎样定位自己这一角色?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很聪明, 但就是不肯用功、不听话、胆子大还爱闯祸、自私又霸道……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 毫无优点可言, 就算遇到的个个聪明, 都被后面的一系列给掩盖了。而事实真是这样吗?好学生、好班级、好校园的报道也为数不少呀。那是不是我们老师的感觉出错了呢?好好想一下, 这就是真正的原因吗?真的都是学生的原因吗?我们的老师真的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会不会是我们老师给学生的标准太高, 要求太严格, 而又不理解他们、不认同他们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我们不妨就来一个换位思考及角色定位, 看看我们老师的认识是不是有所改变呢?

一、把自己当做学生

如果我们老师是学生, 那我们希望老师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一定是一个博学多才、风趣幽默、具有亲和力、是老师又是家长还是朋友 (求知的时候可以引导我, 生病的时候可以在身边照顾我, 有心事的时候可以向他毫无顾虑地诉说) 的人, 和我们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共同学习的、合作的师生关系, 而不是纯粹的教与被教的关系, 和我们没有代沟……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老师, 学生心目中的老师。现在请问我们的老师, 你们是这样子吗?你们达到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标准了吗?你一定会说这还是老师吗, 这简直就是圣人?世界上哪有这么多圣人?要这样的圣人, 我不当。再问我们的老师, 你心中的学生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一定是聪明可爱、好学上进、有礼貌有理想、乖巧、大方、不捣乱、学习成绩好、不但不要老师操心而且还是老师的好帮手……这就是我们老师心目中的学生。我想我们老师当学生的时候都一定会说这还是学生吗, 这简直就是天才!世上哪有这么多的天才?对, 世上没有这么多的圣人, 同时也没有这么多的天才。不管老师也好学生也罢, 圣人、天才都是极少数, 我们大多数的都是凡人, 都很普通。那别人对我们的标准和我们对别人的标准都不能太高, 特别是对立的两者。人和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 老师和学生之间也不例外。通过这个角色互换的思考, 我们的老师是不是更多地理解我们的学生了呢?

二、把学生当做学生

学生们都青春年少, 难免贪玩。我们老师也是从学生成长过来的, 那么也最能体会学生们此时的心情和想法。学生年少无知, 难免有过失, 我们老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正确地引导他们, 耐心地教导他们。回想学生年代, 你希望你的老师怎样对待你, , 那么现在你就怎样对待你的学生。

三、把自己当做自己

我们毕竟是老师, 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教学知识以外, 还要时时处处做到为人师表。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有宽阔的胸襟, 崇高的理想, 淡泊名利, 树立自己作为教师的良好形象。从而得到学生更多的肯定,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服务于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

总之, 我们老师对学生不要太苛刻, 不要处处以我们成人的心态和标准去要求他们。而最重要的, 还是我们老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恰当。这样, 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当我们唉声叹气要责怪学生时,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效果会更好。如果我们处处都为学生着想, 我想我们的学生也会更理解我们老师的良苦用心, 从而更加理解我们, 爱戴我们, 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皆大欢喜, 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专题下一篇:妈妈,请给我一张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