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共11篇)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篇一
浅谈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哪有动力与激情;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有智慧和灵感。”打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者,或正误的“最高裁定者”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双双纯朴、天真、充满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想我首先应该引领学生去领略读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激情,让他们在生活中去感受数学,享受数学,从而爱数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想象,学生学习是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教学“1千米有多长”,首先,上课时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校操场走一走,获得了对10米、100米的感性认识。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为学生正确估计1000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紧接着再回到课堂,学生两人一组交流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又有多长。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受、思考、猜测、验证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他们学习兴致非常高。在课外作业设计这样一道题:从学校出发,走到你家,大约有多少千米,到下一节课时,每位同学就向全班同学和老师说说自己估计的结果,同学们的可高兴了。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从而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血丝的兴趣就油然而生。
1、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是一课典型的具体概念教学的例子。通过学生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立体图形。为了进一步加强表象,增加记忆想象,我设计了个游戏环节:“你说我拿”每四人为一小组,小组里有两人蒙上眼睛,其他两人监督、判断。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秩序好,就连班里最好动的莫同学都被牢牢地吸引住了。我还让他到讲台前与我完成这游戏,莫同学不仅拿对物体,而且还能清楚第描述物体的特征,此刻班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高兴得一蹦三跳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2、设疑问难,激发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使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意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在教学“加、减法的估算”时,我是这样设疑的:我们班黄同学的妈妈说今天准备上街买一把扫把、15只小鸡,带80元去就够了。我追问到:为什么黄妈妈不带300元或40元去呢?班里立即像砸开了锅似的,同学们挣得面红耳赤,有的说;带太多了不安全,也有的说太少了,来回跑拿钱太麻烦!我及时抛下一个问题:那如何避免以上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一学习如何估算的问题。这时同学们就会带着急于探索知识的心情去学习,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成功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还是拿前面的课例“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来说吧,学生做“我说你摸”的游戏环节。一开始,让学习好的学生代表上台活动,这无疑是一件简单的事,得到全班的表扬,再加上老师的赞赏,此时,中等生就跃跃欲试,想到台前展示的学生就更多了,我把机会给了中等生,毫无疑问,得到了一致的肯定,脸上的笑容可美了。老师说:最后一次机会了,还有谁愿意来?我发现,平时最腼腆的一名女生也举起了小手,我立刻请她上来,当她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走下讲台时,激动得不知如何形容。我想,她已经超越自己了。事实也证明在今后的学习中,这位女同学的学习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转变。
4、巧设练习,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练习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上的练习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上完新课,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一是说一说,说说身边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形呢?二是以游戏的方式“我说你拿”进行,三是小小设计师(搭物体),利用手中现有的立体图形搭建一个东西,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搭建的造型,说一说用了哪些立体图形。其内容由浅入深,中间穿插游戏,学生边玩边学,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学习兴趣。
无论以何种形式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可以使他们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篇二
1 设计导入力求新
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 觉得无从下笔, 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 没有情感, 没有写作的冲动, 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 自然难以下笔。写作前,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 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 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课文, 我带来了小时侯和老师的一张合影, 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 这时学生一个个盯着照片, 好奇地欣赏着, 并窃窃私语, 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 我打开音乐, 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 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 每当空闲时, 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 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 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 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这时, 只听到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 稍停片刻, 我接着说道:“同学们, 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 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台下鸦雀无声, 学生屏息凝听, 讲完后,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 我有些许感动, 没有想到这一创新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 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 只见学生托腮沉思, 满面春风, 继而畅所欲言, 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导入“动之以情”, 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 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 使之迸发出真实的情怀。
2 运用多媒体力求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走进了课堂, 它有声有色, 形象直观, 可化静为动。在作文教学中, 使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 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写作兴趣, 在兴趣中促使学生投入观察。鲁迅先生说过:“静观默察, 烂熟于心, 然后凝神结想, 一挥而就。”可见, 观察也是何等重要。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课间的某个活动时, 我事前没有通知学生, 在学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摄下学生活动的几个场面, 如跳绳、打羽毛球、踢毽子、爬杠等, 拍的时候有意捕捉学生活动时的细节, 如动作、神情、语言以及围观者的种种表现。上课时, 我先慢放画面, 而后放大某个重要的特写镜头, 并适时地让画面定格, 这样的慢放、放大特写、定格都是为了激起学生兴趣, 让学生趣味观察;再提出相应的问题, 以便调动学生语言思维的积极性。这时课堂上气氛热烈, 学生热情四射, 看完后, 要求学生完成习作, 很快, 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比赛场面跃然纸上。
3 体验生活力求新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如果学生如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 就会腹中空空, 脑中空洞, 无写作之本。陆游说:“尔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 我们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生活, 走向自然, 进而感受生活, 体验生活, 认识生活。如指导写秋景的文章, 我带领学生走出了校园, 置身于自然, 学生心情荡漾, 在秋景中漫步, 畅游。他们仰望蓝天下自由飞翔的小鸟;扫视辽阔大地上的金黄稻穗、爆裂的豆角;倾听潺潺水流轻柔的流淌声、收割机的轰鸣声;再俯视脚下那飘落的、静静沉睡的片片黄叶, 饶有兴致地拾起, 玩弄, 细赏, 想秋天的景, 秋天的人, 定在学生心灵深处放飞, 化为语言文字的也应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了。生活是作文之本,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体味生活, 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4 实践活动力求新
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又是孩子们生活成长的摇篮,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玩的天性得以暴露, 进而玩中实践, 实践中体会, 体会中感悟。冰心老人说:”专心地学习, 痛快地玩。”因此, 我认为实践活动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束缚, 让他们自由展露, 驰骋思维, 挥洒情感, 真实行为, 只要目的达到即可。如在指导学生写某个比赛的作文时, 我在课堂上举行了扳手腕比赛, 学生情绪高涨, 个个跃跃欲试, 扳手腕的同学大显身手, 尽情拼搏, 双方双脚死死抵着地面, 小脸憋得通红, 你来我往, 不分胜负, 周围同学挥舞手臂, 呐喊助威, 这情, 这景, 这活生生的画面是生活的写照, 也是写作的活水源泉, 这时实践活动也成了一种写作需要, 写作乐趣, 一切有血有肉的文字得以生动再现。
5 欣赏学生力求新
鼓励肯定学生小学生年龄小, 但他们上进心强, 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 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 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因此, 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 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增强信心, 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 要以朋友的口吻, 长辈的爱抚,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 微小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 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 要实行高分政策, 欣赏学生, 激励学生, 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 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 合情合理, 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 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 想象丰富, 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 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 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 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 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 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 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内动力, 是习作的支点, 其实也只有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 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作。因此, 教师只有欣赏学生, 鼓励学生,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 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 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 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
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篇三
一、改变家长和学生对英语学科的不正确看法
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长期普遍存在一个思维想法,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只要能学好语文、数学两门文化学科就行,至于英语那就等到孩子读到中学时才要求认真学习的不正确看法,导致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英语时不认真对待。因家长不重视,学生们对英语课就像对待随意“涂鸦”一样,高兴时就跟英语老师读几个单词,不高兴时就东张西望、毫无兴趣的懒散对待,一点都不重视英语,学生的英语水平会出现每况愈下的趋势。针对此情况,笔者先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两大有利因素:1、能开发学生的大脑语言。英语属于一门那优雅、流畅性和艺术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小学生学习英语,有助于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有助于学好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2、能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沟通能力。小学英语学科是一门活泼性、交流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学英语,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各科文化知识活动中,养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以上有助于学生的有力因素,学校和英语教师应在每学期召开类似的“英语家长座谈会”,深入浅出的想家长讲授明白,让家长意识到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从而正确对待英语学科。相信家长一旦认识到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后,一定支持或要求自己的孩子认真对待英语学科,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就会有增无减。
二、巧设游戏激起兴趣
游戏能放松学生身心,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欲望,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能让学生的愉快的氛围中快乐中学习知识。为此,笔者认为,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结合要授讲的课文内容,巧设一些游戏教学手段,相信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学习的效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read and write》这篇课文时,在上课之前,我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们想好每人每天是几点钟起床睡觉等,然后用“小品的角色表演”方式授课。在学生表演时,我积极引导学生用英语对话互问,在互问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如起床时加一些滑稽动作等。通过在英语课堂中巧设游戏的教育教学手段,学生不仅能全神贯注地学习英语,而且让他们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从而激起他们对英语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竞赛激起兴趣
从儿童心理学分析,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天性,笔者认为,英语教师能学生这一性格,循循善诱引入到英语课堂中,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勇于拼搏、勇于奋斗的向上精神品质。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能有效地记住英语单词,积累词汇量,笔者在每节课传授知识内容结束后,会组织班上的学生开展“谁是听写高手”的英语竞赛,并对每次成绩前三名的同学设置如笔、作业本等奖励物品,来激起学生主动学英语的兴趣。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中设置“竞赛”,小学生对英语课堂充满强烈学习的欲望,表现在上课前提前备课,上课时认真听讲,用心听讲熟记单词,做好一些准备学习工作,目的就是想等通过“竞赛”方式的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竞赛获胜的学生大大增加学习的兴趣,没获胜的也会激起他们在以后的英语学科中投入更多的准备工作,在教学上取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4.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篇四
研究的实验总结
开展经典诵读研究,我们将致力于研究开发阅读资源,拓展诵读的范围,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开辟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诗文,供学生诵读和积累,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将致力于诵读实践的有效性研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感悟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我们将致力于经典诵读的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索在大量接触经典诗文的过程中,通过读、背、表演等方式,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创新等能力的途径和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经典诵读的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内容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儒家经典著作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 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前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经典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经典名言等等。
5、成立读书小组。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6、组织经典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月从已经背诵的论语中精选20条,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论语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论语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7、将论语诵读列入期末口语测试达标内容之一,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8、开展假期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每逢假期都会为孩子们组织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上学期的寒假主题就以本次特色语文行动研究相结合,以各年组子课题内容为指导,制定了相应的诵读学习计划。我们年组的主题为“研读经典怡情养性,吟诵诗文悟道修心”。我们提出了读书倡议,给孩子们拟定了论语学习内容,还引导学生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并将自我读经评价机制融入其中,使孩子读经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9、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我们三年组开展论语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这段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诵,这给了人们学语文的自信心。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师领读、生领读、组长检查、加盖小印章、师签名),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论语》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5.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篇五
中图分类号:G623.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它对于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基础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要。许多小学生都怕写作文,感到作文难,无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兴趣入手,使之达到作文乐的境界。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教会学生面容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小学生每看到新鲜事物,都会问“为什么”,这就潜在了观察的契机。因此,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举兴趣的基本手段。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用评议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交给学生观察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现时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平常经常观察一些小动物、小植物以及一些小制作、小物件;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日积月累,就会“言之有物”。
2、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述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说过:“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写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抑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因此,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如拔河、打扫教室等,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参加、去观察,注意力就会集中。之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完成了一次习作,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想象力非常活跃,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会想象出许多既现实又非常新鲜离奇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1、在看图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阶段有许多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行之有效,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弄清图中的大意,然后把图中的事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应的事物形象结合起来,边观察边想象,作到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看、思、说、写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五年制课本第九册第一单元看图作文,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办公桌上摊开的课本及书上放的眼镜可想到什么?(教师刚工作结束);从小姑娘的脸上露出的微笑说明了什么?(感谢教师,为教师的节日而快乐);从小姑娘给教师送花可想到什么?(教师平时的工作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关心爱护学生……),从地球仪想到什么?(教师宽广的胸怀桃李满天下);从笔筒、墨水瓶想到什么?(教师辛勤耕耘……)……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学生就会写出一篇好的习作。
2、在一般性的命题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这样的作文中,我们可以通过“仿写”,“编故事”“续故事”“缩写”“扩写”“科幻作文”“童话作文”等富有想象因素的作文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训练时,要使学生解放头脑,大胆想象,对“相入非非”的学生不要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而要在表扬其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让学生讲为什么要这样想?根据什么?对新奇而合理的想象要大力表扬,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
三、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小学生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注意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那对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尤显重要。
1、开辟“作文园地”
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让这些写得成功的同学自己誊与出来,这们,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表现欲,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
2、搞好课堂效应为学生写好作文后,可在课中将一些优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无论是一点一滴都可读出来。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都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
3、积极投稿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内、校外报刊杂志上投稿。如果一旦某个学生在某个学生在某篇报纸上投稿成功,对其本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表现欲的满足,而对整个班甚至是整个学校来说,更是一种很大的促进。
4、开展多种多样的作文比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作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哪怕一点点的成功,及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如“看谁的作文开头最吸引人”,“谁的作文结尾最能给人以悬念”,“谁的过渡句用得好”,“谁想象得最合理、最丰富”,“谁的描写最精彩”……这些比赛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能不断激发学生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5、批改中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其闪光点,指出其“不同凡响”之处,更能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任务提前完成。但文章内容“言之无物”。对这们的文章如果让他重写,那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于是,我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长处:语句通顺,选材较好,中心明确,同时又指出他的不足,并启发他努力回想一下当时劳动的情景:大家是怎样干的?劳动最好的同学是谁?他是怎样干的?再告诉他文章应该怎样言之有物,祥略得当,重点突出。结果这位同学没过多久就写出了一篇好文章。从此,写作成了这位同学的一大兴趣。
三、好文章是培养、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直接手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文章。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课本上的分析。因此,文章不光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也是提高和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最直接的手段。
6.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篇六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从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倡导良好的学习方式、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等方法进行引导。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学情境 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语文活动
小学语文在各门学科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家华罗庚都曾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导致语文成绩不理想。想要学好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用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用无私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严格的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教授,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内心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能够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才会积极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的教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首先,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转变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授者,更要走进学生,融入到学生中,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勇于思考、敢于发言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敢于质疑,敢于探讨,积极举手,踊跃发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提问,并让其主动地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让思维处于最活跃地状态,语文学起来就特别有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学习热情越高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语文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倡导良好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老师的教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因而强调自主学习。在教师与学生、在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上,以往的应试教育的竞争机制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矛盾,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严重妨碍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而强调合作学习。在接受与探究关系上,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发现和探究,限制了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强调探究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热爱语文的感情,使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于学习语文,主动地学习语文。
四、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口授模式下,教师通过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难以将语文的文学之美完整地传达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运用电教手段,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可以把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转变成丰富的声、像、图文教学,在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知识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进行选择。古诗词的教学,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词的意境,同时配上诗词,加深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诗词的意蕴。文学性的文章,可以搜集相关的录音、影像,通过声像播放,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含义。科学性的文章,可以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使教学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的理解。
五、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内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故事演讲等让学生在讲述、竞赛、交流中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课外让学生办语文墙报,开展诗词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知识,使学生学以致用,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语文的兴趣。
7.浅谈如何激起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 篇七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实验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做实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例如,在探究“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时,我将一瓶香水打开,在教室巡回喷洒一遍,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在我走过时,闻到了一股什么味道?”学生纷纷兴奋地回答:“一股香味!”我接着问学生:“为什么你能闻到这么浓的香味?假如我不打开香水瓶,你们还会闻到吗?我们闻到空气中的香水味是什么物理现象呢?”这样,学生探索未知奥秘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被调动起来。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了探索的兴趣,学生就自然会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寻找答案。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借鉴“扩散的香味”中的经验,采用课堂竞赛、小组比拼、布置实验作业等各种组织形式。例如,在讲“气体的压强”时,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瓶吞鸡蛋”的演示实验,提出“鸡蛋能掉到瓶子里去吗?”的问题,请两位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让下面的学生分小组打赌,看鸡蛋会不会掉到瓶子里。学生经过实验,发现瓶子竟能吞下鸡蛋,于是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物理原理。学生为了找到真相,自然兴趣盎然。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鼓励学生回家自己亲自做一次“瓶吞鸡蛋”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印象。
(二)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在实验教学中,各种实验对于教师来说做起来轻而易举,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为了再现某个原理的推理过程,或是再现某种物理现象而进行实验,却非轻而易举的事。假如没有教师的演示,只怕学生无从下手。教师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演示,而学生眼看手不动,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物理常识进行有依据的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了科学、正确的结论,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因而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加高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水平,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一样?同一形状的物体在水里、煤油里、花生油里的浮力一样吗?引导学生多进行此类生活小实验,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难以在实验中创新?因为咱们的教学直接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机会。不经过实验,不管是学习还是教学,都难有意外的收获。
在教學中,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首先,学校要创设实验场所,完善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实验提供便利。其次,教师可以将书本或生活中的一些实验提前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再次,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家里进行各种生活小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并与其他学生展开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究氛围。学生动手机会多,动手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改换教材实验,化难为易。有些教材实验难以直观操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科学处理实验教材,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将一些过于繁杂、不易操作的实验改换成简单易操作的实验。例如“短路”实验,教材直接把导线连在干电池的两端,通过电池发热来表明短路的危害。这样实验可视性不强,学生难以理解短路的害处,知识点自然难以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做该实验时,可以将两节干电池当作电源,把电池、导线、开关串联起来,在两根导线之间接上一段锡箔纸,然后闭合开关,就可以看到锡箔纸发亮光、冒白烟等现象。这样一来,短路的危害一目了然,生动形象,学生印象深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高涨。
二、大胆运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
往常的初中物理实验多数是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在台下观看,教师演示完后,再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而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往往忘记了相关实验步骤,或只记住实验步骤,忽略了内在的物理规律,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能将绝大多数的实验变为学生边学边实验,多进行几次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操作边学习边思考,实验效果就能显著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在每张桌子上配置一套实验仪器,使每位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多做一些趣味性强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物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
例如做有关磁力的实验时,可采取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每位学生准备一小块磁石、几根大铁钉和几根小铁钉,然后将一根大铁钉与磁铁相摩擦,再将大铁钉靠近几根小铁钉,这时小铁钉会瞬间被大铁钉所吸引,紧紧地贴在大铁钉上。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题:“为什么大铁钉原来不能吸引小铁钉,与磁石摩擦后却能瞬间吸附许多小铁钉?这是什么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利用这种现象能有什么创造发明?”学生边学边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内在物理规律,从而达到了眼、耳、脑、手同时锻炼的目的。这样的趣味性小实验自然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必不可少,但让教师反复进行演示实验既劳神费力,又未必能收到好的成效。如果能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必能有所提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演示具体操作过程。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内在物理规律的变化,化无形为有形,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如此既能有效突破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物理实验课堂变得趣味盎然,又能降低学生动手的难度,极大地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
比如教学“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以用多媒体三维立体动画演示模拟出形象的磁力线,演示导体做切割磁力线运动画面。如此,学生能很容易感受到无形的磁力线的存在,激发深入探究其内在物理规律的兴趣。
又如学习“能的转化”这一内容时,学生不易理解能的转化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汽车三维立体内在结构图,通过动画解说,让学生明白汽车运动的大概原理:汽油燃烧的热能使活塞进行运动,活塞带动连杆,连杆再带动别的设备,最终能量传送到车轮,让车轮与地面进行摩擦,然后汽车就能向前运行,实际是热能转为机械能的过程。学生通过多媒体三维动画演示,明白了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实际上都是利用了相关物理原理创造出来的,从而激发出学以致用的热情。
总之,只有想方设法激起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才能及时改变当前学生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才能为我国未来发展储备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8.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篇八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蒋玉艳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我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一 学校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二 家庭生活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 兴趣 策略 方法
综述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组织下,自愿学习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非常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就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浓厚的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使小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崭新问题,也是为我们的教育研究指出的努力方向。一般地,兴趣的激发培养主要通过学校、家庭等途径,采用多条途径综合培养模式,以学校教学为主,同时辅之积极有效的家庭活动。下面就针对学校教学与家庭活动两条途径来探讨具体的激发策略。
一、学校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一)、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入手,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当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也以同样的微笑回报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减少了,和蔼的语言打动了学生,大家都乐意和我交流、研究和讨论。从而消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有的只是一个大姐姐在和他们一块学习,一块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体会,以加强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能在人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我在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具体实物,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讨论、交流,得出了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和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测量、分析对比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将抽象的学习知识,寓于学生的乐趣之中,寓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之中。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信不疑、记忆深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他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及时的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单上的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祖冲之是怎样发明圆周率的;华罗庚是怎样成为著名数学家的;童弟周、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利用精彩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讲授新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立了光辉榜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五)、采用自编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顺口溜学得快,记得牢。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编口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在讲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时,我在学生学完新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总结出: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零头有点就是九,零头无点就是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牢固准确地记忆,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其学习兴趣,使“苦学”变“乐学”。这样使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由抽象变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设置陷井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设“陷井”,是针对学生由于对某些数学知识不够理解而表现在判断、推理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失误等现象,有的放矢地编出一些有迷惑性的题目,布设“陷井”,借以考查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得以提高。在数学实践中我发现设“陷”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经努力学生跳出“陷井”获得成功,从成功的喜悦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倍增。他们在欣赏自己成功的过程中无形的进行了兴趣的自我培养。
(七)、利用作业评语激发学习兴趣。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等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对他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八)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教学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教授“10的认识”时,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九)、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优等生是班集体发展的“领头羊”,更是班集体的宝贵财富,怎样调动他们,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充当学生,又能充当老师,是尽快提高班级成绩的一条非常便捷的途径。让优等生带动、影响、帮助自己周围的同学,这可是一股很强的力量。课堂中尽量避开整体讲授的方式,有时会浪费优等生时间,尤其针对于学困生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个别指导,同时优等生还可以帮助一些学困生,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家庭生活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如:孩子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后,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家长可问孩子:“家里有哪些东西的性状是长方形的?那些东西的性状是正方形的?”“地板砖是正方形的,„„”“那怎么样确定地板砖是正方形呢?” “用尺子量。”„„在家长和孩子的讨论下,再对新发现的正方形进行测量。再如:孩子知道了米、厘米长度单位后,家长列举牙刷、铅笔盒、床、裤子、冰箱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他先估计出每种物品的实际长度是几厘米、几米或几米几厘米,然后再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看实际测量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差距有多大。这样,不仅可以逐渐培养孩子估算、估计的能力和测量能力,巩固在学校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1)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识为起点。
孩子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在他们生活中学习数学,会引起极大的兴趣,更容易产生共鸣。例如,家长应该常带孩子一起购物,在购物中,问孩子:你对人民币有那些了解?孩子们会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家长可再告诉孩子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如: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
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这不仅使孩子想学、乐学、会学,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2)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引导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天天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外出旅游得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孩子参与处理家务事的过程中,不但能发展智力,还能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如:大扫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起计算水费、电费等家庭帐目。让孩子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家长布置给孩子“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家里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孩子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孩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9.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篇九
【摘要】英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点科目之一,卓越的英语水平和良好的英语素养不仅能为学生的技能加分,而且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重要的帮助。但是,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甚至讨厌英语,使得教学目标不能有效的完成,这让英语教师们感到心烦意乱、焦头烂额。归根究底,就是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所致的。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以供各位英语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策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一个人对一件事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想方设法的努力将这件事做的完美、出色。学习也是如此,对学生来说,只有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兴趣,他才会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才会展开积极的思考,才能有效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的更好、更快,也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灾难。对老师而言,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教学才会更轻松,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从而便于教师更好地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
一、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爱玩、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弱、敢想、敢说、好动,无所顾忌、随心所欲,他们正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时期,对外面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有强烈的求新求异愿望,但同时,他们又很难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是因为他们年龄尚小,思想、心智等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与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就算学了以后也不见得用的上,于是,对英语学习不上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弱,掌握知识的能力和速度都比较慢,而且缺乏意志力和吃苦的精神,只要碰到困难或者学不会的就选择放弃,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2.教师因素
当前很多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这与教师有着不可推脱的关系。首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秉承、维持传统的教育思想与理念,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题海”战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性的抄写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导致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甚至厌恶英语学习,最终恶性循环,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习惯用学习成绩去衡量一个人,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冷眼相对,甚至一味地指责、训示,导致学生对教师充满恐惧,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英语教师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再次,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教学技巧及一言一行都备受学生的关注,并时刻影响着学生。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不能采取有效的教?W策略,不注重知识的扩展,而且过于严肃,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觉不到英语学习的愉悦和轻松。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逼迫“要我学”的状态,而不是自觉主动的产生“我要学”的想法,这主要是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英语,了解英语是世界唯一通用的语言,明确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其次,教师要告诉学生,我国正处于发展中时期,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不懂英语怎么和外国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呢?另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中印有英文的物件或商品,让学生明白英语在生活中也是时时存在的,从而感受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2.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与教学氛围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放下过去居高临下的姿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多关心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心于某一个学习优异的学生,也不轻视某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再者,教师对待所有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真诚的心,了解他们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多鼓励学生,耐心、热情的解答每一位同学的疑问,赢得学生的信任;再次,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勤于学习,不断充实、拓展和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和知识面,燃起学生心中的敬佩之情,从而从心底里认同教师的教育和观点,因喜欢英语老师而喜欢上英语学习,进而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奠定基础。
3.巧妙地运用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性格活泼、贪玩、好动,很难有一件事能让他们完全集中注意力,除了游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巧妙的运用游戏教学法。例如,在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纸上画出一些不同的水果,然后让学生在不知道纸片上画的是什么水果的情况下,随机挑选一张,然后用英语说出水果的名称,说对的给予奖励,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对单词的记忆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比如,儿童英文歌曲比赛等,或者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色扮演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和开口交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4.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
一次高分、一句赞美,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希望,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加其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多使用表扬、鼓励性的语言,如“very good”“You are very clever” I believe you.”等等。亲切、温柔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告诉他老师相信他能做的更好,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不断进步。
三、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内在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促进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参考文献:
10.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篇十
【关键词】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小学数学;兴趣
一直以来,数学都是较为抽象的学科,连岁数较大的孩子学起来都感觉枯燥无味,小学生更是不感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是相关教师极为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探讨激发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具有现实意义。
1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的革新和发展,小学数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将培养学生素质作为首要目标。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很多小学生对数学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材上的知识为主家庭作业为辅,让小学生早早禁锢在数学的学习之中,整天背定理、公式、做数学题,这样的做法不但让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还不能扩展数学的知识面。
要让小学数学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彻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方法,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从学习数学中品味出数学情趣,构建出自我展示的欲望。
2 如何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对于小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其理论性过强致使小学生不感兴趣。因此,激发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从小学生生活的环境来看,激发他们的兴趣要从学校和家庭共同入手,采取两手抓的策略。
2.1学校中的激发策略
对于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教师的教法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学校中的教师必须要采用有效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上的趣味性,让小学生从有趣的教学中吸收知识,建立起学习的兴趣。
2.1.1采用故事、谜语等方式教学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社会上的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穿插着故事、谜语,就能够较好的吸引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传授10以内的加减法之时,可以使用小学生喜欢的动物作为实例编出故事,故事之中包含一道道运算题,例“一只喜羊羊在吃草,又来了一只喜羊羊,共有几只喜羊羊吃草呢?”这样就讲诉了1+1=2,配上教师的语言描绘,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产生出浓厚兴趣。
2.1.2使用教具、图示构建直观教学
小学生对形象思维较易接受,比较喜欢实物。因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个特点,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设计直观图,让小学生理解与接受数学知识,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讲述“多少”方面的应用题之时,课前用白纸剪出14个兔子,用黑纸剪出10个兔子,课堂上使用教学绒板贴示出来,让小学生直观理解“白兔的个数比黑兔多”、“黑兔的个数比白兔少”等应用题。然后,再让小学生从个数中去数,直接得出白兔多多少个,黑兔少多少个。这样,小学生不但掌握应用题有关概念与解法,还激发了学习的爱好与兴趣。
2.1.3巧妙的设置问题
无论是教授新知识还是对旧知识复习,教师都要注意自身的数学语言,在语言中巧妙的设计思考性的问题,通过问题中的悬念让小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比如在讲3×3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以学的加法知识计算3+3+3,并且师生进行比赛,提出问题:连加如此麻烦,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呢?当提出了3×3之后再提问题:这个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层层设置问题,就能够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2.1.4设计游戏竞赛
小学生不但对故事、谜语等感兴趣,还特别喜欢游戏。教师应该抓住这个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出灵活多变的活动,让小学生产生出浓厚兴趣实现教学目标。而且,采用游戏竞赛模式,还能够让课堂氛围趣味化,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2.2家庭中的激发策略
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家庭进行适当的激发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作用不容忽视。
2.2.1通过周围事物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眼光
小学生的玩性比较重,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因此家长要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让小学生找寻答案。比如,家里的地砖是什么形状?孩子回答是长方形,家长再追问:如何确定它是长方形呢?……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2.2利用生活有关的数学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事实上,生活之中很多事情都和数学有关。只要抓好了这个点,能够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每天孩子在上学之时,让他们走之前估算到校的时间避免迟到;购物前告诉孩子买那些东西,每样的价格,让他们估算一下大致要带多少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不但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智力,还能够激发出他们解决问题能力与兴趣。
3 结束语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先导,只有有效激发出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才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兴趣的策略是各种各样,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激发策略,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车艳炬.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6):176~178.
[2]楚春环.如何有效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1(1):6~9.
[3]李海花.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科教导刊,2011(9):165~168.
[4]卢林霞.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5):125~127.
11.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十一
河北省霸州市堂二里中心小学 张 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 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二、“成功”与“愉快”,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我总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课堂上,我设计的练习中总是有不同难度的`题,让不同的学生做完不同的练习题。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又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课堂上让优秀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望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但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对潜能生进行辅导。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要求。潜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完成基本题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综合题,一小部分智力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思考较难的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例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当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8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也是18平方厘米时,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与底和高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猜一猜。这样,教师成功的造成了学生大胆猜想、并急于探 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
四、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 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 都有积极的意义。从学生学习中的反映,诸如“数学好玩”、“能使人动脑子”、“数学有无穷的奥秘”等来分析,他们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但一般说来,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教材的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揭示问题的新颖或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问题时,应使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小 结时,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洁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
五、玩中说,培养表述兴趣
数学知识在教材上的表述总是比较抽象、中规中矩、严密精确。其实数学知识也有很多趣味可以挖掘。如“快乐数学”,“趣味数学”,新理念提倡“玩中学,学中玩”,变“苦学为乐学”,“学会为会学”。我们可以通过“玩”来调节学生的身心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数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设计“求平均数应用题”教学时,让学生进行“投骰子、抽纸牌、跳绳、拍皮球、猜拳”等自选活动,利用这一游戏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注意搜集数学信息,用数与形来描述数学事实,汇报活动情况。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在充满欢乐的游戏中得到锻炼,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十分重要,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经过“螺旋式学习”,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但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散装”的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对这些数学知识掌握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时候的系统整理。如果把平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比作一粒粒珍珠,那么,复习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找到串起这些珍珠的红线,把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起来,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使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推荐阅读:
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中感受成功的喜悦07-30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看法论文10-0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07-25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09-10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10-25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07-18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09-26
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