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

2024-08-07

社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通用12篇)

1.社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 篇一

关于社区矫正人员基层教育的思考

社区矫正人员入矫后,矫正工作人员要融合各方力量,对其加强监管,进行教育,督促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学习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学习道德规范增强自身修养,认罪悔罪,努力改造,早日回归社会。两院两部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第十五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第二十一条规定:司法所应当及时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这些规定都明确了社区矫正人员必须接受监管,参加学习和劳动时间不能少于8小时。《湖北省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规定》第六条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司法所具体负责开展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这更加明确了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基层司法所,所以,我们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工作。现结合本人工作情况及所掌握的基层司法所现状,谈谈对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工作的看法。

一、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的内容

1.教育工作的阶段: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内所处的阶段,教育工作分入矫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教育三个阶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入矫的前三个月时间作为入矫教育阶段,解除矫正前一个月时间作为解矫教育阶段,中间的时间段是常规教育阶段。根据规定,入矫教育以矫正人员的权利、义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纪律为主要内容,常规教育以思想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心理矫治为主要内容,解矫教育内容包括形势、政策、前途、遵纪守法等教育。

2.教育工作的形式:一般分为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入矫教育、常规教育两种形式都可采用,解矫教育是分批集中进行教育。还有对社区矫正人员分类别教育、开现场会参观学习、组织其他社会活动等教育形式。

3.教育工作的目的: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促使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学习法律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法律意识、道德修养和从业技能,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公民。也就是通过社区矫正工作,让矫正人员能顺利回归社会。

4.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目前我们的教育力量主要是司法所工作人员,及部分能力较强的社区矫正协管员,外加部分责任心较强的“五老”志愿者。

二、目前基层矫正人员教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工作抓得很不到位。主要表现是: 1.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少,矫正对象相对多,工作任务重。我市大部分司法所只有1名工作人员和1名社区矫正协管员,全市矫正人员共有230多人,多的地方如城中有30个矫正人员,城北有20多名矫正人员,少的地方如义和6名矫正人员,天鹅有7名矫正人员。每个矫正人员从报到衔接、入矫宣告、日常监管、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到解除矫正,都要全程记录和留痕,还要定期走访矫正人员家庭和村委会,矫正人员少的地方工作量相对少些,但矫正人员多的地方,矫正工作量就相当大了,基本上是放下其他工作不做也完成不了这些法定任务。这也是目前矫正教育工作不能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2.社区矫正人员分散,工作生活的地方与户籍所在地分离。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我们工作在乡镇,很多矫正人员本就不在本乡镇居住,只是户口在本乡镇而已,其家庭成员也在外居住,他们的工作、生活本来就在外地,如果让他们呆在乡镇,不利于他们的生活,也不利于他们的改造。如义和司法所目前有5名矫正人员:1人在孝感城区,1人在应城城区,2人在汉川与应城之间跑动,只有1人真正居住在乡镇里。这也给司法所日常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集中学习和集中劳动难以组织。在外务工的人员时间不能自己掌握,在家务农的人员农忙时也难得抽出时间来,加上矫正人员的文化程度不一致,致使集中学习和集中劳动组织困难。如义和司法所5人中,有1人基本上是文盲,1人是高中,3 人是初中及以下,仅1人在家务农,今年上半年组织集中教育学习和劳动,先行准备场所,准备学习的具体内容,进行预通知,然后确定具体时间,每次前后准备都超过了两个星期的时间,结果是还有矫正人员说我们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情,不体谅他们的难处。

三、社区服刑人员基层教育工作的建议

1.分离。将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从基层司法所分离,集中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社区矫正机构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有五点:一是每次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可以确保人员到位、时间到位。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月进行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时间,然后提前向各司法所下达每次参加人数的通知,司法所联系后有情况可自行调节,确实有特殊、突发情况的,可及时向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反映,让他们进行微调,确保每次参加人员的到位,确保每人参加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的时间到位。二是可调配优质资源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可针对矫正人员具体情况,进行分类集中教育,聘请相对专业的人员来讲课和辅导,也可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到相关单位学习职业技能,还能够组织心理咨询师对矫正人员进行集中辅导,这也是基层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的难点,如此处理后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三是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权威性。很多矫正人员在本地进行学习和劳动时,因人数不多,且当地熟人多,觉得难为情,更多的是觉得矫正工作人员故意为难他们,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如果集中到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去了,由于是统一行动,他们会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也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权威。四是扩大了矫正工作的影响面。集中教育学习,需要聘请专业人士来进行讲座辅导,需要专门场所学习职业技能,集中社区服务,需要选择劳动场所,这都要做很多协调工作,需要调动多方力量来一起完成,无形中就会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的影响面,让更多社会力量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五是利于形成固定模式,较好完成矫正工作任务。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工作统一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项目的实施,基层司法所负责组织人员到位,各负其责,形成惯例后,可以确保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基层社区矫正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2.夯实司法所的责任。将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工作集中到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后,司法所责任是不是就减轻了呢?显然不是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开展好矫正人员的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工作,司法所必须强化以下四个责任:一是组织人员到位。接到县级社区矫正机构的安排后,司法所应该根据安排,确定每期到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参加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的人员,然后与矫正人员进行沟通,确认后将名单及时上报县级社区矫正机构,确保每次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的开展。二是督促人员到位。每次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开始前两天,司法所应该与矫正人员联系,提醒他们按时参加县级社区矫正机构的集中活动,活动当天应该电话联系,督促他们积极参加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三是档案记录到位。每次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后,司法所应该及时与市矫正机构进行联系,或收取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发给每名矫正人员的考核记录表,了解本所参加活动人员的表现情况,并将之记录在卷,备上级检查。四是严肃处罚到位。对于初次无故不参加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的人员,应该给予警告的决不能手软,对于多次违反规定不参加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的人员,在履行了法定的程序后上交市局按规定处理。

破解社区矫正教育工作难题,提高矫正质量和水平,还有待司法所、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社会力量共同努力。

2.社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 篇二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安徽省芜湖市2008年度社区医务人员的健康体检中, 随机抽取378人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46.51岁, 其中, 男293人, 女85人, 并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 (见表1) 。

1.2 研究方法

1.2.1 健康体检

包括常规检查, 如内科、外科、妇产科, 口腔科、耳鼻咽喉科, 眼科等;特殊检查, 如肝功能, 肾功能, 血脂, 血糖, 血常规, 尿常规, 心电图, B超, X摄片等。

1.2.2 问卷调查法

查阅近几年有关社区医务人员健康现状和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文献, 遵循社会学问卷制定的方法和原理, 制定了体育行为问卷。在体检中心发放400份问卷, 剔除不合格问卷, 共回收有效问卷378份, 回收率为94.5%。

1.2.3 数理统计法

全部资料经收集和整理后输入计算机数据库, 按系统分类统计各种异常检查结果, 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社区医务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异常情况

检查结果中1项以上 (含1项) 异常的有243人, 异常检出率64.29%, 2项以上 (含2项) 检查结果异常有79人 (20.84%) , 3项以上 (含3项) 检查结果异常有66人 (17.46%) 。分类检查异常的前三位是:①血脂异常, 主要是胆固醇、三酰甘油增高;②肝功能检查异常, 主要为胆红素升高, 转氨酶升高等;③心脏检查异常, 主要是心电图检查异常, 如ST段改变、T波改变, 心律失常等。 (见表2) 。且随年龄增长, 检查结果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经趋势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以血脂、肝功能检查异常、血压异常升高尤为显著。尿检查异常虽说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但差异不明显,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研究显示, 医务人员有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 且他们长期从事脑力劳动, 精神负担重, 饮食无规律, 食物结构中脂肪比例过高等都是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3]。但体育锻炼的缺乏, 也是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社区医务人员体育锻炼特征

2.2.1 体育锻炼的动机 (表3)

表3显示, 社区医务人员把增强体质作为体育活动的首要目的。可见, 社区医务人员对锻炼身体的目标认知已经比较明确。另外, 在调查人均动机时, 还发现男性人均动机为2.92种, 女性为2.16种, 可见社区医务人员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多层次的, 并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且男性比女性更复杂。

2.2.2 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 (表4)

表4显示, 仅仅有1/4左右的社区医务人员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 (包括3次) , 而尚有29.37%的社区医务人员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在女性中, 有几乎一半的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频率: =12.47, P<0.01;时间: =20.09, P<0.01。从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来看, 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的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专家认为, 体育锻炼应该以一定的强度, 每周3次以上且持续时间宜在30 min以上, 才有较好的锻炼效果[4,5]。所以, 大多数社区医务人员的体育锻炼不论从强度还是从频率或持续时间都很不理想, 尤其是女性。从性别角色的社会文化角度来看, 体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力量、对抗和意志力被看作男性的行为特征, 而女性的性别角色特征一般是安静、温柔, 所以女性在体育活动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角色冲突,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社区医务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2.3 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表5)

表5显示, 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均1.99种, 其中男性人均种类为2.01种, 女性1.92种。但关键因素是工作和家务繁忙, 没有锻炼时间。当然, 缺乏锻炼场所和技术指导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仍然不能忽视的是, 仍有11.64%的社区医务人员不喜欢体育 (其中女性为15.29%) 。因此, 为保证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满足广大群众体育锻炼的需要, 扩大体育活动的场地, 增加体育活动器材, 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的现象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还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体育的兴趣, 正确引导他们参加适合的体育锻炼。

3讨论

本次社区医务人员的健康体检中, 检查结果的异常检出率为64.29%, 但血脂异常、肝功能异常、脂肪肝、高血压等发病率低于苏淑红[2], 周素华[3]等研究, 究其原因, 可能是本次调查的社区医务人员没有统计60岁以上的健康资料, 而患病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本研究发现高脂血症是社区医务人员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提示社区医务人员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而高脂血症又与饮食、肝脏代谢和体育锻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高脂血症又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研究中体检结果表明, 肝功能检查异常、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病症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些异常的症状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

运动医学的研究已经证明[7], 适度的锻炼, 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有非常好的作用, 对代谢性疾病, 如高脂血症, 糖尿病等也有较好的效果。尽管社区医务人员的医疗保健认识高于一般人群, 锻炼身体的目标认知也比较明确, 但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仍较少, 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也较短, 达不到健身的预期效果。所以要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健康水平, 使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很有必要的。

文献报道, 体育活动可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促进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等[7][8]。由于社区医务人员涉及不同年龄段, 因此也会有不同的体育锻炼爱好, 所以, 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的宣传和指导, 结合社区医务人员的特点和爱好,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经常性的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增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吸引社区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社区医务人员的健身意识, 尤其使其认识到健康是高效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也是给社区居民做出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查发现,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概括说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人的惰性和缺少时间是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主观原因, 工作家庭负担和缺少场所器材是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客观原因。建议实施社区医务人员体质测定制度, 促进社区医务人员更积极参加有针对性的健身活动, 增强社区医务人员体质。当然, 社区医务人员个人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因时、因地制宜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摘要:采用健康体检、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和体育锻炼特征等调查。研究社区医务人员群体的健康现状与体育锻炼的特征。旨在为我国社区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研究提供参考, 也为全民健身提供依据。

关键词:社区医务人员,健康状况,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梁万年, 郭爱民.全科医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 (1) :2-5.

[2]苏淑红, 王凡平, 王志方, 等.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亚健康状况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7) :6799-6800.

[3]周素华, 付向华, 胡樱, 等.武汉市医务人员常见疾病患病情况调查.医学与社会, 2007, 20 (2) :7-9.

[4]Brin J.Shark著, 刘昕, 李伟, 杨存真, 等译.运动健康完全手册.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8-9.

[5]王和平.全民健身运动指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197-201.

[6]高云秋.慢性病与体育运动-实用运动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9 (4) :170-178.

[7]韩冬.体育促进我国大城市市民素质提高的实证研究.体育科学, 2005, 25 (6) :87-93

3.护理人员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探讨 篇三

关键词 社区 居民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前的准备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求健康教育不仅要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行为学、伦理学、心理学、卫生学、营养学、康复学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同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补充吸取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使之能够胜任健康教育这一角色。

对健康教育者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接待居民热情有礼,态度温和。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与居民进行交流,了解居民需求。

社区健康调查:深入居委会和入户调查,根据调查资料为社区住户建立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确立社区诊断,明确工作目标。

健康教育方法

设立健康课堂: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制定健康宣教内容,每天8 小时滚动式为居民播放宣教录像,每月为居民举办健康教育讲座4次,针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谱,请专家为居民传授预防保健知识。并有针对性地举办对重点人群的各项专题讲座,如“老年人保健讲座”、“孕产妇保健讲座”、“儿童保健讲座”以及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等,使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

自办宣传栏:结合不同时期的防病保健需要制定宣传内容,每月更换1次,及时传递有关防病治病信息。同时自制各种疾病及健康教育宣传单,不定期向居民发放。

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对就诊的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将不同种类疾病需要在饮食、睡眠及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告诉病人,讲解每种疾病的危害、易患因素及如何预防等,同时开具健康处方。

社区卫生防病及妇幼保健工作

加强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工作:深入社区了解儿童的免疫动态情况,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得到新疫苗的接种工作。认真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加强体弱儿童管理并给予指导,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工作。

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创办孕产妇学习班,为孕产妇举办专题讲座,每月2次,并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做好早孕建卡和孕产妇保健工作,同时做好妇女治病和防病保健工作。

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派专人每周社区访视2次,特殊情况随叫随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病人开具健康处方、指导服药等工作,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设立家庭病床:为行动不便等病人建立家庭病床,指导康复训练,使慢性病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讨 论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明确目标,合理科学地安排工作程序,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这是达到健康教育目的的关键环节。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应根据当地的健康影响因素、需求、资源、卫生服务的利用、社区力量、群众参与的可能性等来分析考虑。既要注意防止脱离社区实际情况照搬照套,把计划设计得过于“洋化”,也不能凭经验行事,不讲求科学性。

我国健康教育处于初步阶段,健康教育的经验相对不足,而发达国家十分重視健康教育这一低投入、高产出的预防保健措施。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临床实践、自我学习、不断探索、在职培养与训练。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充当主力军,有助于拓展职业范围,发挥多元化角色功能,丰富知识层面,提高自身修养。应加强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和技巧训练,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达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郁秋.社区护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3.

2 段燕.北美社区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7.

4.社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 篇四

镜岭司法所 石功亮

最近,县司法局下发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警示教育读本,通过读本学习对我的震撼力、对心灵的触及深度,是其它形式所难以达到的,读本教育效果深入内心,能够经久不忘。感受到了多数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犯罪是因为思想懈怠,存在侥幸心理,甚至胆大包天,致使构成了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索贿受贿、贪污犯罪等犯罪,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害了自己,也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他们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使从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者变成了社区矫正人员,实在令人为之委婉痛惜。

结果令人痛心,领悟使人透彻。自己要以此为鉴,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思想,筑牢反腐防腐防线,在廉洁问题上犯不得一点糊涂,在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上抱不得一点侥幸思想,任何时候,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给自己“开口子”,必须态度鲜明,拒腐蚀、拒绝个人主义、拒绝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不贪污受贿,不徇私枉法。感触良多,结合实际工作,浅谈几点体会。

一、社区矫正,警钟长鸣,增加使命感和责任感

警示教育活动是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举措,是防范社区矫正工作风险及防控的重要保证。社区矫正工作关乎社会平安和谐稳定。一些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经受不起市场经济浪潮的荡涤,理想和信念发生扭曲,放松了对个人主观世界观的改造,从追求安逸生活,到私心膨胀,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令人痛心的反面教材。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增加社区矫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报到接受、日常监管、考核奖惩等众多环节中从严把关,恪守社区矫正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深刻领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珍惜工作,珍惜生活,珍惜荣誉。我将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二、加强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靠学习。学习是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能力,是把握方向、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只有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思想觉悟、境界提高了,眼界开阔了,才能够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真正做到严格自律。作为一名社区矫正的管理人员,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社区矫正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因此自己更应该不断加强社区矫正规章制度的学习,更要加强自身的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廉洁规定,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的自觉性和自身免疫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好社区矫正监管这个“管理关”,无论在什么时候,自己都要牢记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

三、增强意识,廉洁自律,做社区矫正的铁面人

通过警示教育活动,对社区矫正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了新的认识。此次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是司法局“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高标准建设一支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执法队伍的重要措施,也体现了局领导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这次警示教育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司法干警从警示教育活动中得到既沉重又非常深刻的启示,从而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严于律己,做遵纪守法的铁面人,不徇私枉法,严格按照社区矫正规定。

5.社区医务人员职责 篇五

1.准确掌握所管人群基本情况。建立居民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

2.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访视、巡诊中,以多种形式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及其他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的教育,改变病人、健康人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和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并进行效果评价。

3.开展卫生防疫。对传染病病人进行疫源地管理及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指导集体单位的消毒隔离工作。执行计划免疫管理制度,准确及时掌握接种对象,督促其按时接种;开展免疫效果监测。

4.开展孕产妇和婴幼儿的系统管理,做好围产期保健宣传指导。组织做好本辖区妇女病查治工作及女工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宣传指导。及时做好新生儿建册、访视及母乳喂养指导,对学龄前儿童做好营养指导与生长发育的监测,督促保教人员做好健康体检。

5.开展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的宣传指导检查。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开展卫生宣传指导,对集体食堂开展监督检查。督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并将变化情况及时反馈给专业机构。

6.开展慢性病人的管理。对慢性病与出院患者进行家庭继续治疗与康复、护理,建立家庭病床。

7.实行责任医师负责制,严格执行医疗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开展社区常见病的诊疗与处理,急症的判断、初步处置和及时转诊,并负责向上级医院转诊或请求会诊。必要时陪同病人转院治疗。

8.临终关怀及死亡诊断、登记。

9.建立社区医生工作日志,记载每日工作情况。

6.社区基层人员 篇六

社区是城市居民的家园,社区的安定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繁荣与稳定。创建“平安社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我处在为群众服务的基层第一线,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形象

1.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努力无得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为人民服务上,把做好社区群众工作为标准,定位在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有利于维护群众利益,是否能为群众谋福利,牢固群众根基

2.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区稳定

面对社区特殊人群多,矛盾纠纷多,处理信访问题难度大的情况,迫切需要建立点面结合,层层解放的机制。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可以在社区建立信访接待中心,全天候接访,居民管理站。物业区增设信访接待室,时时接访,基层班组,队站设置兼职新房源,负责代访,陪访。确保群众就近有处信访,表达意愿有人听。同时,还可以聘请老同志为信访稳定协调员,协助社区宣讲政策,点破“小道”消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同时也可以设立免费群众服务热线,设置民情信箱,选派退休老职工当民情联络员,每个季度召开居民议事会,邀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暖等社会化服务化单位的领导与群众代表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把测仪结果作为下一步开展工作的依据。对征求的群众意见和建议,现场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下次居民议事会上通报办理结果。

3.积极开展社区各种活动,比如说法律宣传周,安全宣传日,提高社区居民的维权和安全意识,动员和组织居民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展社区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4.协助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所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相关的民事调解,社会治安,劳动就业,卫生医疗,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外来人口管理等工作,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社区的顺利开展,积极开展便民利民,下岗人员和无业人员就业服务等社区服务工作,维护妇女,儿童,青少年,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尊老爱幼,助残帮困活动,兴办有关的社会福利事业,指导、管理社区服务站。就业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等社区服务机构。

7.社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 篇七

一、拓展社区教育功能, 深入农村重视培训人员工作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 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和新的社会问题。其中, 农村留守妇女数量大, 留守妇女的工作技能弱是当今比较棘手的问题, 这个问题与劳动就业问题、社会救助问题、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婚姻家庭问题、老龄人口问题等等息息相关, 这就使得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其工作技能尤为重要。2000 年6 月召开的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向各级妇联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定要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 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充分认识把社区作为城市妇女工作重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妇女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也是社会服务的主要受益者。社区教育深入农村, 提高女性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 既可以发挥妇女的作用, 又可以使她们实现自身价值, 获得精神满足, 同时可以获得社会认可, 得到一定的酬劳, 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促进家庭稳定和谐, 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优化社区教育媒介, 通过网络推进农村培训人员职业教育

网络平台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开阔平等的学习环境, 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自主化和便利化。社区教育深入农村, 提高培训人员的职业技能, 不仅要加强对学员的文化知识的教育训练, 还需要高度重视并且不断加强培训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并积极组织培训人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培训人员的责任感, 还可以使其开阔眼界, 拓展视野, 陶冶情操, 增加社会经验, 有利于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运用网络平台推进农村妇女职业教育时, 可以尝试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明确教学内容并且有具体的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和构建过程的情况下, 为学员创造一个既定的场景, 使学员能够在既定的场景中体验感悟知识, 提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而全面发展。另外, 可以尝试推广合作探讨式教学模式, 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 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学习, 才能收获更多。“合作探究学习”是当今教育的热点, 目的在于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发展学员的合作交往技能。通过网络平台推进妇女职业教育, 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实现随时随地线上交流, 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 通过网络平台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 需要教师积极、适时地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员不同的学习方式, 积极引导、鼓励、肯定学员的观点及看法, 杜绝功利主义,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 通过网络平台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 需要每一个参与成员都重视职业教育思想, 脚踏实地, 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 科学利用上课时间。学员要加强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课后知识的复习巩固, 老师要借鉴国外新颖的教学理念, 从学员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制订适合不同学员的成长计划。

三、完善社区教育措施, 不断摸索探究培训人员工作技能

众所周知, 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 提高培训人员工作技能的具体措施要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不同的发展计划, 从而提高当地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比如, 在纺织之乡, 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可以从事纺织品的包装、缝纫等工作, 同时也可以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做好地区特色产品的外销工作;或者举办免费农村电脑培训班, 使得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不断研究市场动态, 通过开网店、做微商等销售纺织品, 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比如, 在江浙一带, 可以各家联合组织开设缝纫班等进行服装加工, 线上营销, 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在云南一带, 这里的留守妇女多处于基础设施较差的山区, 可以组织联合, 种植当地适宜的农产品, 然后加工包装, 运到村外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营销。如此一来, 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 改善经济条件, 促进家庭稳定和谐。

四、结束语

总之, 社区教育深入农村, 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 已是大势所趋。通过网络平台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可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促进家庭稳定和谐, 利于建设小康社会。由于不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同, 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让所有培训人员成为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金华, 姚锡长.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素质和能力的途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1) .

8.社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 篇八

摘 要:在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司法所以及睢宁县司法局的帮助下,对其所属的几个社区进行调查和走访,了解了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发现他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独立性强,但人际交往能力偏弱,心理问题突出。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应该受到社会的积极关注。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

在对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这一群体总体的心理健康程度令人担忧,如过度内向、焦虑、自卑等,但是他們也存在着某些很好的心理特质,比如自强、独立、懂事等。

本文从能力人格发展、情绪情感与意志、人际交往三个维度对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一、能力人格发展

1.优势

在能力人格发展过程中,社区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相比同龄人,在生活方面更加独立,考虑事情更为细致周到,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同时他们的抗压能力也要强于同龄人。

2.劣势

在对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有较多的性格缺陷,需要更多的关注。

(1)敏感易怒。因父母一方或双方犯罪获刑,未成年子女遭受着社会的别样对待,尽管是其父母在社区内服刑,仍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在生活中变得敏感、易怒。

(2)自卑内向。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未成年子女自信心受损,表现自卑,对自己的能力认知有所偏失,这部分人在慢慢的隐藏自己,逐渐减少跟他人的主动交往,在遇事后通常也是自己忍受,少与他人交谈。

(3)情感脆弱,缺乏安全感。因为父母角色的不完善,未成年子女更容易恐惧不安,其之所以独立也是安全感缺失的一种体现。

(4)自我掩饰性强。在交往中,社区服刑人员子女更易表现出讨好型人格,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他人更多喜爱与关注,另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我,避免犯错。

二、情绪、情感与意志

1.优势

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相比同龄人,意志力更坚强,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更强。在学习和生活中,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很容易因基本需要的满足而感到幸福,幸福标准很低。

2.劣势

调查研究显示,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中的部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常表现为消极体验。

(1)情感稳定性差。在对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团体辅导活动时发现,他们的情感稳定性相比同龄人较差,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强自尊很容易导致他们情绪失控。调查研究显示,近一半的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会对其服刑家长产生不良情绪,有些甚至被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影响了正常生活。

(2)情绪反应冷淡。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中的部分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相对迟缓,情绪波动微弱,对自身及其服刑家长表现出不亲近的态度。在闲暇时刻,他们多以沉默来代替交流,与同龄人相比,与同辈、师长交往的频率也较少。

(3)情绪多封闭。在鼓楼区和睢宁县的社区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对陌生人多表现为热情、友好,一些积极的情绪通常能自然流露,但他们会掩盖了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情感体验,再加上其家长或周围人的不敏感,他们的情绪变化很难被发现。

三、人际交往

1.优势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社区服刑人员子女通常表现的有礼貌。在对待同辈时,他们会比同龄人较为懂事,懂得谦让和照顾别人。在对待其亲人时,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较同龄人则更懂得帮家人分担,较少提无理的要求。在对待师长时,他们通常会表现出敬畏,同时也更加自律。

2.劣势

(1)与同辈的交往。在与同辈的交往过程中,尽管他们更会照顾别人,但其敏感易怒的性格特点使其与同辈之间产生隔阂。并且他们虽然表面上对人友好,但是不会轻易相信别人,在与同辈建立关系时通常不会过于亲密。在他们这个年纪,同辈支持的力量不容小觑,而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防御机制过强,这将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

(2)与亲人的交往。在和家人交往的过程中,社区服刑人员子女通常会独立自主,主动承担责任,但他们中的部分人也会对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产生叛逆情绪,他们认为自己身上的标签是这个家庭带来的,有些人甚至会产生怨恨情绪。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与其服刑父亲或者母亲之间的交往易僵化,情绪的内隐性、封闭化在这时候也更易体现。

(3)与师长的交往。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对待师长的态度上是一种敬畏,但是在社会大环境下,不少人对他们有歧视和偏见。尽管政府规定对这些未成年人采取保护政策,他们仍有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交往积极性被打破,这对他们未来走向社会,与人交往将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四、调研总结

根据对徐州市鼓楼区和睢宁县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独立性强,但人际交往能力偏弱,他们中的部分人心理问题突出,如敏感易怒、自卑内向、缺乏安全感等,而且他们的情绪波动也很大,稳定性差。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们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对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极易产生偏差,社会交往处于消极状态,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在这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中,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自身、家庭社会大环境都有极大的影响,与亲人和同辈的交往不当会导致未成年子女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阻碍其对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也不利于其自我概念的形成,阻碍其增进良好的个性品质。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应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帮助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伦.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行为偏差的社会工作介入探析[D].吉林大学,2015.

[2]李帅,孙维艺. 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行为模式的养成——以河南省T机构为例[J]. 神州,2014,14:162-163.

[3]杨美荣,郭鑫,张聪颖,孙才智,苑杰.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13,07:866-867.

[4]王庆雨,刘艳雪,张宇飞,陈晋. 对服刑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以陕西回归研究会儿童村为例[J]. 学理论,2011,20:37-38.

9.社区服刑人员档案 篇九

一、社区服刑人员档案目录

1、刑事判决书;

2、执行通知书;

3、结案登记表;

4、假释裁定书;

5、最后一次减刑刑事裁定书;

6、近三年年度评审鉴定表;

7、出监鉴定表;

8、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或审批表;

9、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

10、病残鉴定书;

11、具保书;

12、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13、社区矫正宣告书;

14、社区服刑人员登记表;

15、社区服刑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16、社区服刑人员本人或户主户口本相关页复印件;

17、社区矫正监护协议书;

18、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扶协议书;

19、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协议书;

20、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方案;

21、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类别审批表;

22、社区服刑人员外出就业审批表;

23、社区服刑人员外出就业提交的申请材料;

24、社区服刑人员迁居审批表;

25、社区服刑人员免除公益劳动审批表;

26、社区服刑人员考核计分审批表;

27、社区服刑人员考察表;

28、社区服刑人员行政奖惩审批表;

29、社区服刑人员奖励通知书;

30、社区服刑人员惩处通知书;

31、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批表;

32、提请减刑意见书;

33、撤销缓刑建议书;

34、撤销假释建议书;

35、撤销暂予监外执行建议书;

36、社区服刑人员评审鉴定表;

37、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38、社区服刑人员期满通知书;

49、社区服刑人员终止矫正证明;

40、其他应该归档的重要材料。

二、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卷宗目录

1、社区矫正工作者走访登记簿;

2、走访笔录;

3、监护人情况反馈登记簿;

4、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情况记录簿;

5、社区服刑人员汇报记录簿;

6、社区服刑人员月书面汇报;

7、社区服刑人员教育记录簿;

8、社区服刑人员学习心得体会;

9、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记录薄;

10、社区服刑人员计分考核月小结表;

11、社区服刑人员季考核评议表;

12、加扣分通知单;

13、社区服刑人员请假申请审批表;

14、社区矫正情况记载簿(年度)。

三、司法所统一登记管理的表、薄、册

1、社区服刑人员花名册;

2、解除矫正社区服刑人员花名册;

3、未接收社区服刑人员花名册;

4、社区服刑人员脱逃下落不明登记薄;

5、集中教育记载薄(每次教育要签到);

6、社区服刑人员违规登记薄;

7、社区服刑人员请销假登记薄;

8、社区服刑人员迁居登记薄;

9、社区服刑人员就业登记薄;

10、社区服刑人员免除公益劳动登记薄;

11、社区服刑人员累计计分公示表

12、社区服刑人员奖惩登记薄;

13、其它需要登记的表薄册。

四、其它要求

1、所有记录材料必须使用A4纸,如果没有使用A4纸的材料,可以用A4纸粘贴后保存。

2、以上需要填写的内容,须使用蓝色或黑水笔进行填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方法填写。

10.什么是社区服刑人员 篇十

么?

[ 2010-05-02 ]

答:依据考核奖惩情况对社区服刑人员按“三级四等”进行分级管理。即:一级宽管、二级宽管、普管、严管。各等级标准为:

一级宽管级。二级宽管对象连续三个月评为表扬的,升为一级宽管管束。一级宽管的处遇标准为:每个月电话报到1次;每季度当面到司法所报到、交思想汇报、接收家访和群众考察评议1次;参加公益劳动不少于8小时;指定在本市及周边活动,可酌情减免集体学习、劳动时间和次数;经批准可出市10天以内,但每3天需电话报告1次。

二级宽管级。普管级的社区服刑人员有立功表现或连续三个月被评为表扬的,升为二级宽管。二级宽管的处遇标准为:每半个月电话报到1次;每2个月当面到司法所报到、交思想汇报、参加集中学习、接收家访和群众考察评议1次,参加公益劳动不少于8小时;指定在本市及周边活动,未经批准不许出活动区。

普管级。社区服刑人员自到司法所报到登记之日起划为普管级。普管级的处遇标准为:每周需电话报到1次;每月当面到司法所报到、交思想汇报、参加集中学习、接收家访和群众考察评议1次,参加公益劳动不少于10小时;指定在本区及周边活动,未经批准不许出活动区。

11.盐城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安全监管 篇十一

一是打好应急处置防御战。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运作,推出社会管理创新新举措,该市成立了盐城市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委员会,出台工作规则,旨在研究减刑、收监审核意见等重大事项。与此同时,制定《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上下信息畅通,做到超前防范。

二是打好排查整治持久战。建立并坚持月度管控形势研判会制度,做到每月一排查,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加密查,努力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打好衔接配合联动战。严格执行矫正衔接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各级联席会议协调作用,积极探索衔接配合新机制。

四是打好重点人员管控攻坚战。及时掌握重点人头动向,切实做好四类人员的攻坚防范工作——对重新违法犯罪风险较高的,进行重点监控、教育和管理;对有故意脱离监管或抗拒改造倾向的,严格控制其活动范围,加大管控力度,严密防范;对脱管的,及时通报公安机关查找;对因就医、家庭变故等需要外出的,严格审批手续,落实审批责任。

五是打好教育帮扶攻心战。创新“三分”管理,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正,努力做好心理疏导,设法抓好帮扶解难,对生活特困或身有残疾的人员,落实临时性救济措施,防止因生活贫困导致重新犯罪。

据悉,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盐城共接受社区服刑人员24079人,解除矫正17878人,重新犯罪21人,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实现了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无恶劣暴力行为、无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12.社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 篇十二

关键词:全科医学培训,社区实践基地,卫技人员

人力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要素,卫技人员更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关键所在。作为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拥有一支高素质、高业务水平的卫技人员队伍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健全全科医学教育网络、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卫技人员现状,我们对广州市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开展了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广州市所有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下简称实践基地)的在编和非在编的卫技人员。

1.2 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由广州市各实践基地填报。调查内容主要为卫技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全科培训、执业注册情况。

1.3 质量控制

对调查问卷进行逻辑校对,对有疑问的问卷进行电话回访核对。

1.4 数据

处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Excel 2003 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进行分析。

2结果

2.1 实践基地基本情况

广州市现有实践基地22家,剔除资料不完整的基地后,列入统计分析的有19家,这些实践基地分布在7个区2个县级市,共有在岗卫技人员1849名,平均每家97人,每万服务人口拥有卫技人员10.75人,其中每万人口拥有临床医师(包括中医、口腔、康复医师)4.20人、公卫医师0.65人、护士3.98人,各区、县级市实践基地卫技人员数量见表1。1849名卫技人员中,正式、合同聘用、临时、返聘分别占62.47%,25.42%,8.87%,3.24%。

3讨论

3.1医护比例失衡,公卫医师、护士数量相对不足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提出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按1:1[1]配备,本调查发现广州市实践基地卫技人员医护比为1:0.95,护士数量相对不足,护理人员不仅要负责日常诊疗病人的护理,还要从事注射、日常护理、家庭病床、妇幼保健等基础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员的数量相对不足不仅延长前来就诊病人的等待时间,也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会造成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满意。卫技人员中,公卫医师只占6.00%,每万服务人口公卫医师拥有数只有0.65人,与按每万名居民配备1名公卫医师的要求有差距。公共卫生人员的比例过低,增加了卫生服务的成本,降低了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其配置的不足和职能的不明确,是制约目前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的瓶颈[2]。作为实践基地,公卫医师、护士人员数量的不足,将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护理和预防保健技能培训方面也不能够起到很好的示教作用。

3.2卫技人员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

专业学历水平一般代表着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技术职称层次则基本反映着人员的业务水平[3]。调查发现,卫技人员学历以大专以下为主,占66.47%,本科学历占33.5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吸引不到高学历的人才,造成社区居民对其医疗服务水平缺乏信心,不利于其发展[4];职称方面,卫技人员的高级职称只有5.25%,主要以初级职称为主,占67.65%,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约为1:3:13,跟WHO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卫技人员的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1:3:1[5]的推荐标准相差较远。临床人员中高级职称占11.20%,公卫人员中高级职称仅占2.70%。卫技人员同时作为带教人员,专业素质不过硬、业务水平不高,影响了全科医学培训的质量。调查表明广州市实践基地的卫技人员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3.3全科培训不到位,全科医学人才缺乏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医护人员全科医学培训率为63.70%,还有相当数量的社区医护人员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全科医学培训,不符合全科医学培训的师资要求。全科医学是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科。目前的社区师资习惯了专科的思维和服务方式,对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与全科医学理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没有脱离专科方向的讲授方式,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6]。实践基地是社区医护人员培养全科医学诊疗思维和掌握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技能的场所,带教人员必须接受规范化的全科医学培训,掌握全科医学理论和基础技能,才有能力履行社区卫生服务带教职能。

参考文献

[1]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等.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Z].中央编办发〔2006〕96号.

[2]夏海晖,赵丹洋,尹丽婷,等.广州市社区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2):96-99.

[3]任建萍,王晚霞,郭清.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况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7):471-472.

[4]刘穗云,黄桂佑,王碧华.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446-447.

[5]陈敏,张嵘.南京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8):13-15.

上一篇:在全县“作风建设年”活动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员工意见投诉处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