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2024-06-23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共11篇)

1.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篇一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总复习习题

(五)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1~3题。

1.某年的春季,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堵塞而造成的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2.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A.P处以上河段 B.中游C.下游D中下游

3.图中所示河段的水文特征是()A.水量明显增加B.夏

汛明显C.含沙量增大 D.结冰期长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4~6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丙甲乙丁D.丁乙丙甲

5.有关图中四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河含沙量较小 B.乙河流含沙.....

量最大C.丙河7月进入汛期D.四条河流中丁河流水量最丰富

6.有关图中四河流经地区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D.丁地可利用水源优势,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读图“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7~9题。

7.能正确反映图3中沿a—b线所做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8.建设图3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 A.发电 B.航运C.防洪D.灌溉

9.有关图3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季雨林为主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 ③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读我国某区域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该地区地貌景观特征是

A.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B.地表崎岖,石林、峰林众多

C.土壤贫瘠,形成红色沙漠

D.植被稀少,沙漠、戈壁广布

11.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壳上升B.地壳下沉C.断裂作用D.侵蚀作用

12.作好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措施是

A.改善局部小气候

B.施用石灰物质

C.陡坡开荒,修筑水平梯田

D.在矿区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湖泊水B.雨水 C.冰川融水D.地下水

14.这种河流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读某地区图回答15~16问题

15.N河是()

A.湟水B.渭河 C.汾河D.淮河

16.可能经过图示铁路线运输的货物是()

A.由新疆轮南油田起程运往郑州的石油

B.由察尔汗上车运往兰州的钾盐

C.由攀枝花起程运往成都的矾矿

D.由拉萨上车运往西宁的青稞酒

读我国西北某地农业区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流入该农业区的河流其水源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化 D.冰雪消水

18.该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的种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B.水稻C.小麦D.棉花

19.该农业区夏季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霉雨洪涝 C.地震 D.泥石流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完

成20~22题

20.上图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21.②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

A.降水少 B.气温低C.用水量大 D.地下水补给少

22.上述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中都有()①大气降水补给 ②地下水补给 ③冰雪

融水补给④湖泊水补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右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

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23~25题。

23.甲图中AB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东南B.有东南流向西北

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

24.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

现象中的造成的A.气旋活动频繁B.梅雨连绵

C.冰雪融化D.春雨霏霏

25.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①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②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

缓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读右图.完成26~27题。

26.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反映了该地区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降水量中部少,四

周多C.气温中部高,四周低D.侵蚀作用中部

弱,四周强

27.这种水系多出现在A.背斜B.向斜 C.地

堑D.火山

读右图,完成28~30题。

28.图示地区其地形地势具有的特征是

A.山河相间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地势低平、河网稠密

29.图示地区的地形属A.地堑山地 B.褶皱山地

C.冲积平原 D.地垒谷地

30.与图示地形特征较吻合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D.横断山区

湖泊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资源。完成31~33题

31.下列图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

B 图例

D

读下图,回答32~3

3题。

等高线

32.图中字母与河流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a一黄河,b一长江,c一澜沧江,d一印度河

B.a一长江,b一澜沧江,c一怒江,d一雅鲁藏布江

C.a一长江,b一怒江,c一澜沧江,d一恒河

D.a一澜沧江,b一长江,c一怒江,d一雅鲁藏布江

33.图中四个地点降水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4.读“海河流域治理前后对比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海河水系支流众多,扇形分布

B.干流短小,各支流上游水流速度缓慢

C.海河流域最主要的治理措施是截弯取直

D.海河河道上宽下窄,含沙量较小,极易

成灾。

右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36题。

35.图中水系功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6.关于①河流的水文特征及产生旱涝灾害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年水量变化大,汛期在夏季,含沙量小

B.上游支流多,下游河道窄、浅,淤塞,严重排水不畅;

C.水量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容易产生旱灾

D.与图中湖泊的水量具有互补关系

37.读“我国某河道纵剖面图与流量变化图”,判断该河流是我国的A.长江B.黄河C.澜沧江D.雅鲁藏布江

读“某地区略图”,回答38~40题

38.一般情况下,图中河流流向、最大径流量分别是()

A.由北向南流动、6月B.由南向北流动、7月

C.由南向北流动、8月D.由北向南流动、9月

39.若图中黑点代表城市,则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最主要

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宗教D.水源

40.若图中黑点代表某种经济作物分布区,则该经济作物最

有可能是()A.甜菜B.棉花C.油菜D.茶叶

二、综合题(12+14+14=40分)

4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

答:(12分)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

上来”,从河水补给

角度可理解

为。古

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

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

成水的海陆间循环。(2分)

(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

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的特点;春季在河段易形成凌汛。(2分)

(3)黄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上游地区相比较,下游地区尤甚,这是因

为上游地区。(3分)

(4)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形

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

施是和。(3分)

(5)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资源,在内

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2分)

42.图12为我国两地区山脉与河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1

2(1)两图中的山脉大致走向都是走向。(1分)

(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秦岭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至少4例)(4分)

(3)从锋面雨带进退规律考虑,图乙区域的河流月进入汛期,简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4)图甲中虚线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路线,A湖泊是,它是我国近期南水北调工程主

要水源。该线工程具有、、等优点。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5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和图11,回答问题:(14分)

2003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出现自1991年35°

以来的最大洪水。7月12日,国务

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抗洪第一线指导抗洪抢险。由于各项措施得力,没

有出现大的险情。

(1)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下关于淮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

①是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③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④淮河以北以旱地为

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⑤淮河以北水果为柑橘,以南为苹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⑤

(2)此次淮河流域连降暴雨,主要原因是

。(2分)

(3)选择:制约该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2分)

A.人口增长的压力B.河流冰期较长,含沙量大

C.交通闭塞,对外开放程度低D.常规能源不足

(4)图示中铁路线A为线,影响该铁路线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3分)

(5)图11中C为京杭大运河,它将成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组成部分,试从自然与经济两

方面对东线调水方案作出简要评价。(5分)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ACBAC6——10CBCBA11——15DDCDA16——20BDBDA21——25BAABC26——30ADABD

31——35BBAAD36——40BDCDB

二、综合题

41.(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2分)(2)暴涨上游河套和下游河口(2分)

(3)流量大;水利枢纽多,起调节作用人口少,工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少(3分)

(4)引黄灌溉 下游 中游水土保持,发挥水利枢纽的调节功能;下游加固大堤(3分)

(5)水能煤炭(2分)

42.(1)东西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线;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分界线。(合理即可。)

(3)5流量大、5—10月为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

(4)丹江口水库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恶化等问题。

43.(1)C(2)南方来的暖湿气流与北方来的冷气流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在淮河流域滞留时间长,降水强

度大。(3)A(4)京九线 合理布局铁路网,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因素)

(5)不利方面:①受地形影响,需多级提水,运营成本高;②沿途经人口稠密区及工业生产活跃区,易造

成水质污染;③调水利用过程中,易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④沿海地区可能造成海水入侵。

有利方面:①缓解华北及京津唐地区用水紧张问题;

②有效利用水资源,使进调水沿线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篇二

1.1 空气环境自然过程

不同的物体对于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相对于陆地来讲, 水体热容更高, 因此, 滨水地区由于水体面积大, 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相对较强, 升温或者降温都相对比较缓慢, 容易形成上空环流的“水陆风“, 让周围变得凉爽舒适。特别是在夏季和低纬度地区, 滨水地区的这种气候特征尤为明显。

1.2 河流生物自然过程

河流滨水区处于水陆交界的边缘, 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在河流滨水区, 各种物质、能量频繁交换, 具体表现为植被繁茂, 物种多样, 结构十分复杂, 并且都以自然部落的形式存在着。

1.3 河流水文的自然过程

自然河岸孔隙率高, 是一种渗透性的界面, 这种特殊的界面使得河流中的水和河岸的地下水之间能够交换, 从而形成了一种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 对水量进行自然调节。同时, 土壤和植被对于水质也有净化作用, 能够缓解洪水的冲击力, 维持河床形态, 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2 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与滨水区具体设计规划

2.1 调整滨水区空间

通过上面3种自然过程的分析看出, 在河流和滨水区的3个自然过程中, 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形式。我们在对河流和滨水区的开发设计中, 要遵循自然的过程, 合理地利用各种形式的功能并使其效果最大化。

2.1.1 建筑物。

在滨水区的设计过程中, 必须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对自然景观进行设计。尽可能保证滨水区建筑的布局, 避免过于密集, 合理将滨水建筑的一、二层架空, 保持其和城市空间的通透。例如, 对于炎热的山城重庆, 可以修筑架空的吊脚楼, 保证其自然通风;对于临水的地方,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扩大风道, 增强通风, 减少热气流的影响。

2.1.2 开放空间。

对城市河流沿岸的水面、湿地、植被加以保护, 构成一种天然的连接城区和滨水区的带状开放空间。利用这个空间引导自然空气进入城市, 加快城市空气的流通, 净化城市质量, 降低城市的温度避免形成“热岛”效应。除此之外, 还应该从城市内部入手, 开放内部空间,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全的循环系统。城市内部的开放主要包括公园、林荫小道、自行车道等建设, 使其构成滨水通向城市内部的通道。对于部分适合的节点地方进行深化处理, 最大程度发挥其城市公园和地标建筑的作用。

2.2 河流绿色廊道的建设

2.2.1 河流绿色廊道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绿色河流廊道建设之前, 必须对滨水区的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建档, 把生物的生存环境也放入城市建设的考虑范围, 结合自然群落对人为干扰的敏感度, 最终确定设计的方案。保证河流两岸有足够面积的绿化带, 是建立完整河流绿色廊道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河流在生物过程中充分发挥廊道作用。

2.2.2 水滨植被的设计原则。

首先, 在植被的选择方面, 必须是耐水性强或者是水生植被为主, 并且根据植被群落的实际情况加以设计规划。其次, 滨水区的绿化设计要尽可能保证符合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 尽量采用自然化设计。根据实际情况, 在敏感地带栽种天然的植被, 使其自动形成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自然形态。

2.3 生态驳岸的建设推广

生态驳岸除了具有护堤抗洪最基本的功能外, 还具备维持水量、调节水位、优化水质等多种功能, 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人工自然性驳岸是生态驳岸的3种基本类型。自然原型驳岸一般采用柳树、白杨等植被保护河堤, 维护河堤自然堤岸的特性。自然性驳岸在采用植被的基础上还采用石材、木材等保护堤岸, 这种类型的堤岸在我国有许多优秀的范例。人工自然性驳岸在以上2种的基础上, 还加用钢筋混凝土等确保河堤抗洪能力。3种堤岸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作用与优点。

2.4 河道自然恢复

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根据河流实际地理情况, 采用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方式让河道特征进行重组。然后, 再辅以各种恢复措施加快河道恢复, 最后对其进一步处理。

3 结语

城市自然景观对一个城市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城市的合理发展离不开城市自然景观的建设。城市自然景观的设计必须始终遵从自然过程, 唯有如此才能符合各方利益, 让城市健康成长、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润楠, 刘庆.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J].科技资讯, 2014 (23)

3.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优秀教学反思 篇三

黄河各河段特征的学习,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水利图与地形图进行比较分析,增强了同学们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同学们针对黄河各河段不同特征找准治理措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各小组成员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了

自主、合作、探究。动画演示“地上河”成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联系我们潍坊张面河等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各河段特征配上图片录象更直观,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运用“一碗水,半碗泥”,“跳进黄河洗不请”等俗语,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4.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篇四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汛期长、水运发达的特点;理解红水河段水能丰富的知识内容。

通过引导阅读京杭运河示意图,使学生能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勾通的水系。

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珠江的水文特征是结合流域内降水、地形特点分析得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引言这部分简要概括地说明河流湖泊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想一想”提出河湖对人类提供了“利”,同时也造成“害”。

正文中四个标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内流区和外流区”:介绍了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通过这部分内容,可看出我国河湖众多,且多大江大河的特点。教材在后两节对长江和黄河做专题介绍,但珠江水量在我国居第二位,也是学生应该有所了解的一条河流。因此,第二部分内容是“南方大河——珠江”:介绍了珠江的源流概况、水量、水能、航运等知识。第三部分是“京杭运河”:介绍了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长度、在历史上的作用、现状,并通过读图练习的形式,使学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及沟通的水系。

教法建议

建议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章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关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教学,可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并给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外流河的特点。(生源较差的学校可不讲水文特征。)

关于我国的湖泊的教学,可把此标题提前至第二个标题。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会比较顺畅。

关于南方大河--珠江的教学,要讲清这里所说的南方与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划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南方是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应该是南疆的大河。其水资源丰富、水量居全国第二的特点,要结合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水能蕴藏丰富的特点,要结合地形图分析;其他特点读图即可。

关于京杭运河的教学,结合课本中的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练习题即可,因为这里没有难点。但要顺便补充一点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古运河的现实作用,为后面讲南水北调时埋下优笔。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景观图:鄱阳湖、青海湖

〈教学过程 〉

(引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板书)第1节 河流和湖泊概况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展示)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

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

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

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总结)略

(板书)

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

3、外流湖和内流湖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展示):青海湖和鄱阳湖的风光图片

鄱阳湖 青海湖(总结板书)(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愿湖区:鄱阳湖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

3、外流湖和内流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重点〉

珠江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京杭运河的起止点及途径地区。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地形图;珠江流域示意图;京杭运河示意图。

景观图:西江、京杭运河

〈教学过程 〉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文明的两条大河,在后面会做专题介绍。在祖国的南疆还有一条大河,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珠江。

(展示)珠江流域示意图

(板书)

二、江南大河—珠江

(讲述)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学生活动)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的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总结)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7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展示)西江的风光

(讲述)除天然河流外,我国还有很多人工河,如刚提到的灵渠等,其中京杭运河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板书)

三、京杭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示意图

(学生活动)读“京杭运河示意图”,完成教材中的读图练习:

从京杭运河示意图上看:

1、京杭运河北起___________市,南至___________市;

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省、市;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

(展示)有关京杭运河的图片

京杭运河扬州段景观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运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最大;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史上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史上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展示)咸水湖和淡水湖形成示意图。

(提问)咸水湖和淡水湖输出湖水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对湖水的盐度有什么影响?

(总结)咸水湖湖水的输出以蒸发为主,使湖泊中的盐分留在湖中,日积月累,使湖水的盐度增高,形成咸水湖和盐湖。(展示盐湖图片)

(展示并讲解)分别展示我国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图片,并配以适当的说明。

板书设计 :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南方大河——珠江

五、京杭运河

六、我国的湖泊

1.内流湖和外流湖

2.我国的两大湖泊区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如果我国地势为东高西低,河流将会与现在有那些不同?

〈步骤〉

1、分组

2、根据引导问题进行讨论:

a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b对内、外流区面积的影响。

c对河流水量的影响。

d对水能资源的影响。

3、各小组总结,派代表发言。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5.河流和湖泊概况的地理教案 篇五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景观图:鄱阳湖、青海湖

〈教学过程〉

(引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板书)第1节 河流和湖泊概况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展示)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板书)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3、外流湖和内流湖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展示):青海湖和鄱阳湖的风光图片

鄱阳湖

青海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愿湖区:鄱阳湖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

3、外流湖和内流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6.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11 篇六

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第一,关于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第二,教材提供了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统计曲线图,可分析得出结论:(1)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多出现在夏季;(2)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出现结冰现象(松花江冬季的流量为零),枯水期时甚至出现断流。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材配以胡杨林和罗布泊的景观图片,来说明西北内陆河流的基本特点──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不丰,蒸发与渗漏严重,出现了许多季节性河道。第三,本节活动式课文的设计力图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图像知识,通过中国政区图的阅读,为学习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2)通过统计图表的分析及学过的地形知识,了解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决定了大江东去的趋势。(3)通过统计图表的分析及学过的气候知识,了解我国从北到南雨季的长短决定了河流汛期长短的规律。(4)通过对图2.29中黄河花园口站与西江梧州站的流量年内变化的比较,了解不同河流的汛期长短对灌溉、航运、发电量及洪涝灾害的影响。第四,教材还穿插了京杭运河的阅读材料,目的是介绍它沟通五大水系、航运价值以及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功能。

本部分教材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着重体现在对地图及图表信息的认定、提取、加工及分析的过程之中。2.黄河的治理

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着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的。第一,虽然本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在黄河的环境问题与治理上,但从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功能考虑,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了黄河为中华民族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带来的灾难,极具震撼力,这在教材的分析中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1)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及其开发──龙羊峡图;(2)黄河水资源的灌溉作用──宁夏平原图;(3)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黄河起源地──黄河源头图;(4)流域内所蕴藏的旅游资源──壶口瀑布图。上述内容的呈现又是建立在知识(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资源利用类型)、能力(获取图例信息)和价值观念有机融合的基础之上的。

教材的另一个亮点是对黄河上、中、下游划分的呈现方式。教材没有直接在正文里描述,而是在地图上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为下面的教材展开留下了一个伏笔。其目的是暗示教材不过分强化地理界线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一基础知识将在后面黄河中下游的环境问题及治理部分得到巩固练习,这样就使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由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层面,上升到在应用过程中巩固提高的应用能力层面。第二,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影响),是本部分教材的重点内容。关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读图2.2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可知,由河口至孟津的中游河段,年平均含沙量与年平均输沙量都比上下游河段大,并由此引出成因的思考。(2)关于成因,教材简明地介绍了中游干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流域面积较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本区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因素。(3)为了给师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教材没有就地形、气候及植被等影响因素进行详尽地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迁移已有知识与能力,自主展开学习过程。有关下游产生的环境问题,教材通过叙述性课文与活动性课文结合,以及因果推理递进的方式加以体现,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平原区的地形对河道宽度、河道坡度、河流流速的影响。(2)受地形影响,泥沙在下游沉积并逐步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3)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4)暴雨来临,随时随地都有决口的危险。(5)历史上的黄河水患灾害。(6)由图2.34中黄河下游狭窄的汇水面积、没有支流汇入等信息,也可推断“地上河”的形态与隐患。此外,基于复习巩固和内容拓展的考虑,教材还提供了图2.35,全面地展示了黄河整个流域的环境问题──上游的荒漠化与凌汛问题;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问题。第三,关于黄河各河段环境问题的治理,教材首先提出了形成原因的划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其次以黄河断流为例,提出了治理方案。并以此诱发学生探讨治理黄河流域其他环境问题的动机,并尝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本部分教材的能力培养重在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3.长江的开发

本部分教材主要是围绕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的。第一,教材结合图2.36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长度、水量等情况;点明了“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作用;结合图2.37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第二,关于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详尽地提供了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形剖面图、长江航运图及图2.39等项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现实和潜在的航运价值及当前航运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了情景,以展示开发长江水能潜力、克服航运阻力的信心和思维过程。其中,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地介绍了荆江裁弯取直的工程原理及意义,通过阅读图中废弃河道信息,加强学生理解该工程对改善长江中游航运效益的意义,以及提高地理推理分析能力的水准;通过分析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设计解决方案,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三,在介绍长江开发的同时,教材在活动式教材中利用较多的篇幅,提出了长江洪涝灾害的问题。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树立兴利除弊的环境意识──防治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挖掘其航运价值与水能潜力。从以上分析可知,本段内容的选取对学生扩展有关长江洪涝灾害的知识、提高成因分析能力,以及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教材呈现长江洪涝灾害内容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1)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因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筑堤圈地,使湖泊失去了调蓄江湖水资源的能力,导致历史上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2)以思考练习的方式介绍了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加大,让学生从降雨、植被、湖泊及人为等因素入手分析,归纳洪涝灾害的成因。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出示挂图“中国水系”或自行绘制的投影片“青藏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这样导入新课,直接进入主题,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一特点一目了然。【众多的河湖】

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28“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图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内、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并完成活动题1。对于河流水文特征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了解我国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共性,通过完成活动题3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加以了解。解答此题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找出这些河流,说明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气候区。在此基础上,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当学生明确了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图,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与东部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黄河的治理】

本部分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二步,结合活动题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完成活动题2,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长江的开发】

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7.初中地理《河流湖泊众多》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找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分析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总结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主要的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及其特征。

【难点】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一条河流,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河流?接着进一步提问:我国的这些河流都分布在哪?它们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总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谈一谈看完这张图的感受。

【学生回答】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呈现河流湖泊众多的特点。

2.河流

(1)分布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图,学生在图上填出河流的名称,并找到他们的归宿。

【学生活动】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

【教师总结】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等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外流区。而塔里木河等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内流区。

【教师活动】提问: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是相间分布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学生回答】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限与之前所学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致相同,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教师总结】注意在西北地区也有外流河,如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东部地区也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部分为内流区。

(2)水文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特点,将全班分为三大组,从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外流河(北方和南方)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生回答】外流河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地区的河流一般汛期较短、有结冰期,除东北地区部分河流外,它们大多流量小、含沙量大;南方地区的河流大多流量大、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内流河水量小,夏季接纳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后形成汛期,此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绘制表格。

3.湖泊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湖泊及其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

【教师总结】我国湖泊众多,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0xx多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搜集资料,描述本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8.中国的河流教学反思 篇八

刘秀玲

本节是中国的河流复习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和读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大致情况,记住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和位置,并根据图表综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重点是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长江与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知识点多,考点也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一些重点的中考题型,以点带面进行了复习,节省了时间。

首先通过欣赏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导入新课,在复习“内流区与外流区”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各自注入的海洋,让学生得出内流河、内流区、外流河、外流区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练习,以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比较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使学生认识到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本节的重难点是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开发治理,知识点特别的多,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复习,然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抢答,在绘制出黄河长江水系图,巩固了本节的重难点,通过表格归纳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找出共同点和差异,这样使这部分知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在直击中考教学中,选取了各年中考试题,让学生直面中考,对中考题型有了解,为以后更好地理学习做了铺垫。为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在语言的组织和描述中仍存在欠缺,学生已经说过的内容还有重复现象,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基本功训练,争取更大的进步;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简练,所以时间比较紧张,最后的环节没有处理完,觉得非常遗憾,也暴露出自己在课堂调控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部分学生仍然不能利用已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主要河流时,让学生自己画图、填图,效果会更好;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放开多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9.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教学设计 篇九

平遥县实验中学张连翠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河流。归纳亚洲水系的特点。

2、运用地图等有关资料分析地形、气候和河流水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3、通过学习领悟大洲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提高读图、析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找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河流。归纳亚洲,欧洲水系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地形、气候分析欧洲河流水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地形和气候,今天我们来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

(二)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问题:

阅读大河众多的亚洲部分,完成问题:

1、找出流域、水域

外流水系

内流水系的概念。

2、亚洲的大河很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__________,世界__________.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_________,是亚洲流经国家__________的一条国际河流。(在地图册上找到这两条河流)

3、在图6-3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河流。

4、在图6-3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分布图上分别找出锡尔河和阿姆河两条内流河。

5、归纳亚洲河流的两大特点。

6、在图6-3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分布图上分别找出特色河流:贝加尔湖、里海、死海、巴尔克什湖。

(四)分组讨论学习:

1、亚洲的地势特点对河流的流向有什么影响?

2、亚洲的中亚和西亚的气候对河流水量产生什么影响?

(五)师生交流以上问题。

1、流域一般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做水系。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做外流水系,如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估内流水系。

2、水系特征深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例如:亚洲广阔的地域和中高周低的地势,形成了众多大河,这些大河一般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分流。亚洲西部河流少,水量少,与那里干旱的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3、长江: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3位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它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终流入太平洋。

4、从亚洲的地形特点分析出亚洲的河流特点

①、亚洲的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②、亚洲内陆距离海洋远降水少,蒸发量大亚洲内陆多为内流河内流区面积大

5、在图上找出亚洲的特色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海拔最低含盐度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死海是地表最低的地方

死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水体之一,以死海海水高达30%的盐份,草木万物根本无法生存,这是死海名称的由来。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6、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123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夏文化印度河-恒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文化两河流域阿拉伯文化

(六)、请你从分析欧洲地形和气候入手,完成P11活动第2、3题,后归纳欧洲河流的特征。

欧洲河流的特征:受平原地形影响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短小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欧洲河流水量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小,利于航运。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3、航运价值高。水量丰富。

2、欧洲的多瑙河和莱茵河都是世界著名的国际河流,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其中多瑙河流经10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3、伏尔加河最后注入里海,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七)巩固检测

1.亚洲河流具有的特征是

(A.水系结构呈辐射状

B.大河较少

C.内流流域面积较小

D.中部地区河网密布

2.关于莱茵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莱茵河位于亚洲

B.莱茵河属于北冰洋水系

C.莱茵河流域的地势大致是南高北低

D.莱茵河每年有很长的结冰期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3)

一、大河众多的河流

1、亚洲主要大河

2、亚洲水系的两大特征

3、亚洲独具特色的湖泊

10.中国著名的湖泊景观有哪些? 篇十

湖泊作为天然水景,主要具备形、影、色等欣赏价值,

1.太湖

太湖位于江苏无锡、苏州和吴县、宜兴境内,总面积242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烟波浩淼,气象万千,有“包孕吴越”之称。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鄱阳湖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汇集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都江等河流,分南北两湖,湖水北经湖口注人长江。

3. 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长江南岸,以“洞庭盖神仙洞府之意”,面积274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分东、南、西洞庭湖,以东洞庭湖水面最阔,容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气势磅礴。

4.千岛湖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杭州西郊淳安县境内。千岛湖因其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而被誉为“千岛碧水画中游”。它的湖区面积573平方千米,湖中拥有形态各异的大小岛屿1078座,平均水深34米,能见度最高达12米,属国家一级水体,被原新华社社长穆青赞誉为“天下第一秀水”,整个湖区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中心五大湖区。

5.喀纳斯湖

11.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篇十一

达标训练

基础巩固达标?

1.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是,其水量多的原因是

解析:通过前面对于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亚马孙河发源于海拔5240米的秘鲁安第斯山区,其流域面积八百万平方公里左右,最终注入大西洋。它位于南美洲北部,这里地处赤道附近,这里空气对流旺盛,降水量大,所以亚马孙水量终年充沛,使它成为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

答案:亚马孙河 降水量大?

2.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它发源于(地区)

解析: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尼罗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自南向北流淌的大河。从地区上看,尼罗河发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答案:尼罗河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的特点是;

时间上分布的特点是。

解析:通过对气候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我国降水量分布的特点。夏季风是给我国带来大量水汽的来源,我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多于冬季。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沿海地区的降水量多于内陆地区

答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夏季多、冬季少?

4.受地势影响,我国大部分江河自向流入洋

解析:通过我们对地形和地势的了解,我们知道中国地势具有西高东低的特点,河流自地势高的地方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所以我国大部分河流均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答案:西高东低 西 东 太平?

5.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段

解析:长江流域水系庞大,干支流纵横交汇,河川径流丰沛,落差达?5400?米,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由于地势原因,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的西部山区,从各河段的比例上看,宜昌以上约占全部水能资源的84%,宜宾以上的金沙江水系约占全部水能资源的42%,宜宾至宜昌区间各水系约占全部水能资源的42%;宜昌以下中下游地区约占16%,主要集中在汉江、洞庭湖四水和鄱阳湖五水等支流上

答案:1/3上游?

6.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青、藏B.青、甘?C.川、藏D.青、川?

解析:此题要求我们不仅知道长江和黄河分别流经的省区名称,还要掌握这些省区的简称。长江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即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黄河流经9个省区,即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则两河共同流经的省区为青和川。

答案:D?

7.下列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隔着太行山脉,所以与华北平原的形成无关?

B.黄河下游支流众多?

C.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500千米?

D.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解析: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因此接纳的支流很少。黄河的长度虽居我国第二,但其年入海水量远远不如长江和珠江大,因此只能称其为第二长河。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军。

答案:D?

8.(黑龙江垦区会考)黄河有“地上河”的河段是( )?

A.黄河上游B.黄河?C.黄河下游D.黄河中游?

解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一遇暴雨,大量泥沙随雨水一起汇入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慢,从中游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答案:C?

9.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上游河流的共同特征为( )?

A.流量大B.有结冰期?C.水能资源丰富D.含沙量大?

解析:长江的流量大。黄河有结冰期,含沙量大。因此共同的`特征为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C?

10.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流域全属于我国的季风区B.长江流域全属于我国的外流区?

C.长江干流不流经云贵高原D.长江自西向东流,注入黄海?

解析:长江流经云贵高原,注入东海。长江的上游流经地区为非季风区

答案:B?

11.下列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的是( )?

A.塔里木河 B.辽河C.珠江 D.海河?

解析:我国内流河的河水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辽河、珠江、海河是外流河。外流河的河水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

答案:A?

12.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的原因是( )?

A.都受夏季风的影响?

B.都受地形的影响?

C.都受夏季气温的影响?

D.外流区域受夏季风的影响,内流区域受夏季气温升高的影响

解析:我国内流河的河水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因为夏季气温高,内流河进入丰水期。我国外流河的河水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我国降水量大

答案:D?

综合应用创新?

13.下列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大的是( )?

A.长江B.黄河C.珠江D.闽江?

解析:长江、珠江、闽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流经地区降水量大而且雨季长。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流经地区降水量小而且雨季短,因此水位年际变化大

答案:B?

14.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A.防洪B.治理水污染?C.疏通河道D.防治泥沙?

解析: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因此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答案:A?

15.在我国内河航运中,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是( )?

A.黄河B.珠江?C.淮河D.京杭运河?

解析:根据2002年水路运输量发展统计公报,在内河货物运输中,长江水系完成货运量3.0亿吨,京杭运河完成货运量1.5亿吨,由此可见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是京杭运河

答案:D?

16.“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支流多B.流域广?C.无湖泊调节洪水D.河道特别弯曲?

解析:荆江指湖北省枝江到湖南省洞庭湖口的城陵矶的一段长江。由于河道曲折,水流迟缓,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日益抬高,洪水位可高出地面10多米,是长江最易泛滥的河段,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为了减轻洪水的威胁,建成了荆江分洪工程、裁弯取直工程

答案:D?

17.图2.20是长江水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20

(1)写出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城市:①,正在建设的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②

(2)长江发源于A高原山脉,注入B海,并将A、B字母填在图中相应位置

(3)长江的水能资源河段丰富,宜宾以下航运便利,被誉为“”

解析:本题考查长江的一些基本概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长江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至宜宾一段。宜宾以下航运便利,被益为“黄金水道”

答案:(1)湖口 三峡水利枢纽?

(2)青藏 唐古拉 东(如题图)?

(3)上游 黄金水道?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到1972年,黄河下游已有21年出现断流,断流时间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千米。90年代前断流月份不超过3个月,90年代最长达7个月以上。据统计,近年来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经济损失达260亿元以上。

(1)分析黄河断流的自然因素

(2)分析黄河断流的社会因素

(3)黄河除断流外,还存在哪些问题??

(4)综合治理黄河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黄河年径流量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受夏季风影响,汛期主要发生在夏季,但冬春季节,黄河流域内气候干旱,易出现断流。再加上上、中游不合理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浪费,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大,也是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重要原因。治理黄河应在中游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建立蓄水、调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答案:(1)黄河年径流量小,水资源不足,且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枯水期易断流;流经上游、中游地区较干旱

(2)上中游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浪费、水污染严重

(3)泥沙淤积,地上河洪水威胁;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4)在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建立蓄水、调水工程,防洪降淤;加固下游大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流域统一调度,合理分配使用黄河水

19.图2.21为黄河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21

(1)黄河的源头在,入海口在

(2)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阶梯,是黄河水能资源集中的河段,黄河中游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河南省工程是黄河上最大水利工程

(3)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填地形区)。经长期破坏,地面失去保护,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大大小小的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的河流

(4)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形成“地上河”是因为

(5)根治黄河的关键是

解析: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地上河”。

答案:(1)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2)一、二级 小浪底?

(3)黄土高原 最大?

(4)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抬高,而形成“地上河”?

上一篇:演讲稿祝福你祖国下一篇:《j?q?x》教案设计及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