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书兴趣小组工作计划(精选7篇)
1.小学读书兴趣小组工作计划 篇一
重坊镇刘马小学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三个代表”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我校以艺术教育为特长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及道德情感教育,掌握技能,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多种活动,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地选择地参加科学、技术、体育、文艺等方面的活动,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2、通过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和参加多种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同时,获得更多课外知识,为他们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3、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组织、去实践、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才干。
4、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5、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获得科学的休憩,使他们生活愉快,身心健康。
三、活动措施:
1、定好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制定活动计划。
2、做好各种兴趣小组的动员选拔工作,成立兴趣小组。
3、定期检查活动情况,并且有训练任务,促进活动顺利开展。
4、举办各种类型的报告会、集合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形成活动特色。
5、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每组每月评选“校园之星”,每次活动评选优秀作品,出作品专栏等,提高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及巩固活动成果。
6、各辅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在学生自愿参加的基础上,在班主任的协助下选取学生,制订各组的辅导计划,包括有情况分析、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学生名单等。
7、作品内容为制作、学生习作或心得体会、日记、活动感受和收获等。
2.小学读书兴趣小组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程序设计,实例,基础,技巧
人类社会进入新的世纪, 信息化已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信息技术成为发展最迅速, 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作为一项面向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的竞赛活动,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勇于探索追求、刻意求新、奋发创造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竞赛活动受到广泛关注, 培养和发现了大批计算机爱好者, 选拔出了许多优秀的计算机后备人才, 许多当年的选手如今已成为计算机硕士、博士, 有的已经走上计算机科研岗位。
信息学同样适合小学生学习,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学习就是将新的知识结构经过调整和同化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的一个过程, 程序设计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结构, 在被纳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 会和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冲突, 原有的认知结构越牢固, 新结构的创立就越困难。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简单, 只要内容和教法设计适当, 在小学中会更有利开展程序设计课外兴趣活动。笔者长期在小学工作, 在几年的小学生程序设计 (PASCAL)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辅导工作中, 尝试以具体有趣的实例降低学生的入门难度, 精选重点知识为学生打好基础, 在有针对性的练习中总结竞赛技巧, 倡导“趣、实、巧”, 在小学中开展程序设计课外辅导活动方面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一、趣, 以具体实例降低入门难度
程序设计逻辑性强, 抽象度高, 所包含的知识比较广, 即使是一本最简单的入门教材, 比学生书包里的任何一本课本都要厚, 要艰深得多。教材首先会从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开始讲起, 涵盖全面, 遵循一定知识的结构体系。但是严格按照教材组织教学, 时间是肯定不够的, 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语法知识的教学上, 到头来学生也不一定会编程。我们要注意避免按照书本繁琐地讲解语法, 应该强调算法分析思想, 通过一个好的具体实例, 在实例的深入过程中,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相关的语法知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 曾经尝试用一个简单计算器程序上程序设计的第一课:
教师先以一道简单的加法计算题245+658=?请学生作答,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人做题的三个步骤, 即读题->思考->回答, 类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三大步骤:输入->处理->输出, 列出对应的程序片断:
接下来, 可以和学生一起把这个片断补充完整 (程序头, 变量说明部分的知识) ,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程序更具有交互性, 使程序在用户输入的时候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 并能输出“245+658=903”的形式 (write语句的具体使用) 。学习了这些内容后,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减法程序, 乘法程序及除法程序 (整数除与实数除, 变量类型知识) 。
在上面的例子中, 笔者并没有安排大量的时间讲解语句和语法, 而把重点放在了算法设计思想的描述上。程序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学生比赛时遇到的问题肯定是以前没有看见过的, 此时他需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算法设计的能力, 首先要训练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能力--即说出程序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再去学习如何用程序语言来实现算法。这样做可以避免初始阶段学生普遍对具体程序的畏难感,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实, 抓重点夯实知识基础
真实意义的无痛学习、速成是没有的, PASCAL语言功能强大, 博大精深, 要继续深入学习, 利用计算机解决更多的问题, 向更复杂的应用发起挑战, 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课外辅导的时间非常有限, 小学生的相关知识也非常有限,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选择地、不折不扣地加以细化, 切忌为了赶进度而吃“夹生饭”。需要补充细化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程序设计基本知识。
基础知识虽然枯燥, 但还是必须要扎扎实实地掌握, 像一些基本的标准函数与标准过程, 如数学函数、顺序函数、处理字符的函数与过程等等, 需要通过实例讲清意义与用法;还有数组, 自定义数据类型、自定义函数与过程的使用等知识等, 这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 学生的知识根基不牢, 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难免会顾此失彼, 甚至因为一些低级错误在简单应用中栽跟头。
2. 基础的数学知识。
程序设计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许多数学知识, 而小学阶段所要求掌握的数学知识又相对较少, 如负数, 绝对值, 平方根、排列组合等内容小学阶段是没有安排学习的, 还有一些知识如质数、最大公约数等知识也要等高年级的时候才会学到。这些内容其实对参加辅导的这些所谓的“尖子生”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应该在教学中根据需要补充。
3. 简单的算法知识。
“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解决问题主要靠算法, 根据宁波市的竞赛大纲, 小学组竞赛考核的算法还是比较多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具体细化, 如数学类算法中应该包括数位分离, 不同进制的数相互转换, 高精度计算等, 排序类有冒泡、选择、插入等算法, 搜索类算法的有回溯等等。算法可以讲授, 而算法的运用却只能领悟, 对每个问题, 不同学生有不尽相同的算法, 教师不可能采用灌输的办法, 只能指导一个方向性的思路, 由学生独立编制完成。
三、巧, 勤练习提高解题技巧
练习不但是巩固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 还可以从中积累宝贵的解题经验, 初次参赛的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常常犯一些非技术性的低级错误导致失分。初赛的形式是笔试, 其中的程序阅读题和程序填空题以考核选手程序设计能力为主, 这两类题型的答题情况对初赛的成绩基本上起决定性的因素。程序阅读题的关键则是分析程序的结构, 揣摩程序段要实现的功能。常规的解题可以分为三大步骤:
1. 从头至尾通读程序, 揣摩程序的目的;
2. 给程序分段, 理清程序的结构和层次, 达到读懂程序的目的;
3. 跟踪主要变量的变化, 找出规律, 得到运行结果;
程序填空题答题的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阅读题类似, 关键是读懂题目中的算法描述, 并能在程序中寻找相关的功能语句, 把一些没有实现的却在题目中有具体描述的语句先补充完整作为突破口, 再想一想每段程序的功能, 化整为零, 逐个完善。
复赛完全是上机编程, 计算机判分只认结果, 不认过程。记得笔者第一次带学生参加复赛, 就曾因为文件输入输出的问题, 导致全线零分。这种“残酷”的要求使得学生们必须通过严格的、一丝不苟的训练, 才能培养出良好的思维完整性、严密性和正确的逻辑推理能力。可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四步工作:
1.审题:运用自编数据和测试数据按题目描述手动计算, 深入理解命题, 并理清输入输出的格式要求。切忌一上来题目都没有审清就在电脑上开工, 做到一半才发现照最初的思路的完全错误的。例如:求n!如果n<=6, 用标准整型也可以做, 但n再大一点的话, 就只能考虑用高精度数的处理了。
2.分析:在头脑中迅速搜索已经掌握的算法与知识, 快速与命题建立联系, 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写出算法梗概;在这一个阶段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 要好好利用草稿纸进行分析, 把思路理清晰, 避免出现一时“才思泉涌”, 半路却突然“断线”写不下去的情况。
3.完善:根据算法梗概, 逐段写出程序片断, 复杂的程序可以多用函数与过程来使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在计算机里输入程序的时候要注意及时保存, 特别是算法改变的时候, 要保留一些不同版本的程序以备不时之需。
4. 测试:评分的唯一标准就是测试数据, 一道自己有把握, 有信心做好的题目一定要花大力气保证其正确性。先测试命题样例数据, 根据命题中的运算量及数据范围, 调整测试数据, 进一步完善程序。所选择的测试数据要考虑全面, 不能仅仅通过了样例测试数据或者一两组特殊的数据就沾沾自喜。
3.小学读书兴趣小组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互动交流、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并主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是师生、生生之间最有效的互动形式之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互动对话中,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小组合作”颠覆了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严肃、呆板的教学氛围,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一、“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1.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模式是指,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把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讨论,或探索问题,或寻找答案,通过交流合作对讨论内容达成共识。但是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并没有深刻理解小组合作的本质意义,只是根据人数把学生随意分组,也没有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学生的讨论没有目标,失去讨论方向,无所适从,阻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
2.小组分组不平衡
若要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小组成员间必须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从学习水平上说,应该有所互补。然而很多老师只是简单地按照座位排列,或者学号等进行随机分组,导致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严重失衡,有的小组每个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水平,还有的小组则完全相反。严重的两极分化所带来的结果,往往是综合能力强的小组表现活跃,完全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而其他学习小组则没有存在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中的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
很多老师都会选出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或者班干部来担任“小组合作”的组长,本意是组织和管理小组成员,但是很多时候,各学习小组最积极的、负责总结发言的也只有“组长”,许多学生在“组长”的光环下,失去了表现机会,还有的学生认为不公平,从心理上对“小组合作”排斥,甚至个别性格内向、固执、不善表达的学生根本不参与讨论,也不愿意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小组成员不仅没有“合作”,还会发生争执。
二、善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互动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交流讨论,在学生激烈的互动、辩论中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小学生的热情往往是建立在“有趣”的基础上,只有老师设计的问题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生才能有兴趣讨论。这不仅要求老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深入钻研教材,更要求老师对儿童的心理和性格有足够的了解,将相对枯燥的教材内容用便于学生理解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时,老师应遵循“学生熟悉、易于接受”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在讲到“比大小、高矮”一课时,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笔者把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分别设计成“比年龄大小”“比个子高矮”,孩子们一下活跃起来,纷纷参与到比较和讨论中,通过“比一比”的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大于等于号、小于等于号”的用法。
2.设计有趣的教室布局,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平常的课桌椅排列都是一排排的非常整齐,如果是三五人的小组分组,学生的交流互动还比较方便,如果小组成员再多几个,那么学生讨论起来就不那么方便了,扎成一堆显得很乱,影响课堂秩序,离得太远又不利于交流。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讨论环境,加深学生友谊,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教室布局,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比如,在“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中,笔者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在把学生进行分组后,又让各个小组把课桌椅组合摆放,分别摆成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种形状,在动手实践中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让学生立即投入到本课堂的学习中。
3.成立小组合作机制,共同讨论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扰乱课堂秩序,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缺乏自律性,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一旦调动起讨论的积极性,往往情绪高涨,大声喧哗,老师需要花一些时间整顿课堂纪律,从而影响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学生在讨论中产生矛盾,保证课堂秩序,老师应成立并完善小组合作机制,对讨论时间、要求都做出明确的规定。
比如,笔者在进行“认识米、用米量”的教学中,分组之前就做出了这样的规定:要求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几个问题,讨论结束后,由老师做出解答。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給出的问题是:长度单位之间该如何换算?最后在笔者的引导和启发下,师生共同探寻答案。
尽管“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已经广泛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老师与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和完善。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老师还要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大家的课堂,只有人人参与、集思广益,数学课堂才能充满快乐,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正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2):57-58.
[2]吴德琴.优化小组合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未来英才,2016(16):329.
4.小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兴趣小组活动为契机,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一小真正成为每个学生成长、进步的摇篮。为使我校各类课外兴趣小组能不断健康深入发展,为力争各级各类比赛获奖提供有力的保障,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多种活动,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地选择地参加书画、技术、体育、文艺等方面的活动,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使他们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同时获得更多展示的平台,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为他们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3、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组织、去实践、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才干。
4、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丰富校园文化。
5、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获得科学的休憩,使他们生活愉快,身心健康。
三、活动措施:
1、定好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制定活动计划。
2、做好各种兴趣小组的动员选拔工作,成立兴趣小组。
3、定期检查活动情况,并且有训练任务,促进活动顺利开展。
4、举办各种类型的报告会、集合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形成活动特色。
5、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每组每月评选“校园之星”,每次活动评选优秀作品,出作品专栏等,提高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及巩固活动成果。
6、各辅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在学生自愿参加的基础上,在班主任的协助下选取学生,于学期初制订各组的辅导计划,包括有情况分析、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学生名单等。
7、书法美术组辅导老师平时要注意收集学生作品,于期末上交。其余各组要选好苗子为各级各类比赛做好准备。
四、组织与管理 1、各兴趣小组指导老师 2、活动场地
3、活动时间:星期五下午两节课为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确保做到计划、组织、辅导、活动内容的落实。
4、活动计划:各课外小组必须制定本学期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上交一份备查,各组教师不得私自更改活动计划。5、学生管理:各组教师不得私自增加学生,须经学校批准同意方可增加。教师要严格管理学生考勤,对于累计三次无故缺勤者以及自动
退出小组的学生,应及时作好记录并上报学校或所在班级的班主任。
五、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上的辅导课,要认真备课,有实质内容,有记录。
2、按时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作好课前点到工作,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各小组必须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对存在一定危险因素的实践活动,应提前做出安全预案。按时放学,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4、做好所在教室的卫生保洁,离开教室时关灯关门。
5、不得提前结束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辅导课计入教学工作量,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教师月考核的参照依据之一。
5.小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五
一、目的要求:
(一)对全校学生的要求:
1、能画:利用美术课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能画一画婺剧的脸谱、服饰或婺剧人物。
2、能听:听得出这是婺剧音乐、婺剧唱腔;进一步要求,听得出这是婺剧里的哪一类声腔。
3、能唱:能哼一哼婺剧的名段,知道其大致的旋律;进一步要求能唱一唱,几句或者一小段。
4、能演:在演这方面要求不是很高,只要能感受到婺剧的韵味就行。
(二)对婺剧兴趣小组的要求:
至少能演上一段婺剧名段,能唱上一段婺剧明腔。了解婺剧的大概历史,对婺剧的知识能知其一二。
二、兴趣小组成员:
20人左右,以三四年级的学生为主,二年级少数。
三、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二、四下午半天外聘婺剧老师过来上课;星期五早上早读课时间。
四、活动地点:
1号楼4楼音乐教室。
五、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婺剧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
2、在完成婺剧活动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婺剧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婺剧兴趣,是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注意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婺剧。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6.小学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六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现将本学年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音乐知识方面
本学期将具体教给小组学生的有:音乐知识及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等。
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的,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觉器官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有节奏、旋律、节拍、音色、力度、速度、和声、曲试。其中最重要的是节奏和旋律。表示拍子的叫拍号。上方的数字表示每小结几拍。下放的数字表示已几分音符为一拍。
二、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三、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
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人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四、活动时间地点:利用每周三下午活动课在四年级教室进行训练。
五、活动内容:
1.在各年段中选拔歌唱条件好的学生参加。
2.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作品进行演唱教学。
3.训练学生计划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泉古拉完小
7.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 篇七
关键词:小学生 读书 兴趣 培养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30
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都会受益无穷。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我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也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家就大力开展阅读,也总结出了诸多至理名言。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以及精神境界,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校园定是学生美丽的精神家园和开心成长的乐园。
当前,在阅读问题上确实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功利化倾向,心态变得浮躁,“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往往被简化为“读书能不能帮我迅速成功”。纵观我们的周围,不少年轻人对电脑、手机情有独钟,一有闲暇时间就拿起手机上微博、微信或玩网络游戏,少有读书阅读的。我国很早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幸福成长奠基。希冀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进而激发全社会阅读的兴趣。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爱阅读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对于那些刚开始接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从读有兴趣的书开始,让小读者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从而慢慢产生兴趣,从“要我读”自觉转化为“我要读”“我爱读”。
为了把这种转化坚持下来,成为一种习惯,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了一些学生喜爱的读书活动,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如每学期在中低年级开展课前五分钟故事推介、故事大王挑战赛、我是小小读书王等活动,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读书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课本剧展演等活动,创造性地重现文章内容,以读备赛,以赛促读,让学生不断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提升了学生感受美、评价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科学指导,使学生会阅读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他们的阅读多半源于自发性并带有盲目性,阅读的方式也多为简单浏览。因为不能够领会、理解应该掌握的知识,对要学的东西毫无头绪,最终产生厌倦。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就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近年来,我校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和认知水平,分年级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读自己喜爱的书”;二是倡导阅读方式多样化,根据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精读、细读、朗读、默读、速读等方法阅读;三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指导他们学会摘抄好词佳句、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读书方法,做好知识积累;四是阅读后的实践,即活学活用,让学生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及时展示出来,如作文仿写,将阅读时搜集的精彩句段巧妙地用在作文中,在周收获成果栏里展示优秀佳作等,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获取新知,进行能力和知识的迁移;五是培养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他们凡开始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都要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六是学会阅读的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浅入深,不断扩展延伸。
三、丰富读书活动,使学生多阅读
有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培养了阅读兴趣,教给了读书方法,还得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对小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阅读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一是要营造家庭读书的氛围。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要通过家长的影响和各种家庭读书活动,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二是要营造校园读书氛围。随着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活动的开展,学校可精心规划设计校园布局,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读书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阅览室、电子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阅读计划和目标,将学生的阅读纳入学年综合素质评价之中。三是要保证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机械性、重复的课业负担,将阅读作为语文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确保学生每天至少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四是通过丰富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根据学生阅读范围,分年级开展如成语接龙、读书笔记展评、故事大王挑战赛、我是小小读书王、课前五分钟故事演讲等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不断扩大阅读范围。
历史经驗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一个人阅读兴趣的培养,非朝夕之功,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有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建构自己的精神乐园,通过小手拉大手,以一个书香校园带动无数个书香家庭,继而形成一个书香社会,推动社会走向更高的文明。
作者简介:
【小学读书兴趣小组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象棋兴趣小组工作计划09-01
小学投掷兴趣小组教学计划06-21
吴起宜兴小学篮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09-24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08-15
小学书法兴趣小组总结09-02
小学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总结07-23
小学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方案08-08
学期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方案07-16
小学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08-20
东泉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书法兴趣小组10-05